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小學勞動教育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勞動教育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勞動教育反思

第1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大家走過運動場,運動場的草坪是天然的,平整勻稱,賞心悅目。在學校運動場后邊,有一片占了學校面積一半的農場,有門有裝飾有景點,菜園里,一片綠意盈盈,菜花、卷心菜、油菜、蒜苗等蔬菜長勢喜人。一塊塊菜畦,旁邊都有年級牌和各個班級的口號,既齊整又生機蓬勃。

聽富春七小章振樂校長介紹, 從2009年網絡上流行開心農場“種菜”“偷菜”,他就想辦成一個現(xiàn)實版的開心農場。那時候,他的出發(fā)點想給孩子們的成長提供一個可以探索自然奧秘的獨特天地,另外讓沒時間買菜的老師不用再去買菜,學校自己種的還是有機綠色的菜。于是,他利用一切辦法,把學校操場邊的15畝邊角土地統(tǒng)一起來,開辟成種植園地。緊鄰著開心農場,在高速公路的高架橋下面,學校還有一間農具陳列館,放置了風車、紡織機等很多農具,讓學生體驗農耕文化。

章校長說:依據(jù)二十四節(jié)氣,老師帶領學生及家長們在田地里勞作、種植。一年級種蠶豆,二年級種土豆,三年級種桑養(yǎng)蠶,四年級種油菜,五年級種向日葵,六年級養(yǎng)殖。立春時,孩子們在開心農場里尋找春天;立夏時舉辦收獲節(jié),孩子們到農場摘蠶豆、剝蠶豆、煮蠶豆、吃蠶豆……老師們還把音樂課、美術課、科學課搬到田間地頭上,讓孩子們聆聽鳥鳴,畫藍天白云,尋找自然秘密。參與新勞動教育在學生身上發(fā)生了很多故事。從學校2009年創(chuàng)辦活動開始算起,該活動已經持續(xù)了十年。孩子們根據(jù)節(jié)氣,在田野里觀察他們播下的種子發(fā)芽、長大、開花、結果……如今的新勞動教育已在富陽區(qū)全域推廣,被評為全國十大美好課程之一,富春七小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唯一一所勞動教育試點學校。

我深深感到,在富春七小做一個學生是幸福的。因為那么多老師,把大自然這一堂課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我們的先賢,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曾說過,“多識草木鳥獸之名”??墒俏覀儸F(xiàn)在,不要說孩子,即便是大人,也是跟自然越來越疏離,草木鳥獸多有不識,小麥還是水稻,韭菜還是蒜苗都無法分清。這是不是一種悲哀?其實,在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村,深藏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在中國的農歷光陰里,蘊含著多么深厚的生活哲學;春種秋收,夏長冬藏,萬物有靈,和諧共生;我們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感受這些文化,體悟這些哲學,使我們的精神受其滋養(yǎng)——這才是我們中國人精神上的故鄉(xiāng)。

站在人群中,我特別感動。我還了解到,這座校園的音樂課,首先是帶孩子們到“開心農場”去聆聽蟲鳴;他們的美術課,則是帶著孩子在草坪上仰望藍天,畫下心中的一朵朵白云;他們的科學課,是帶著孩子們在播種和收獲間發(fā)現(xiàn)生命的奧秘。老師們并不奢望這些校本課程能留給孩子們一生的印象,只期盼給孩子們留下一點點痕跡;而且他們有一個心愿:播下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種子,為孩子的幸福人生開啟一扇大門。

短短一個下午的參觀和交流,特別是教師隊伍得到錘煉和進步,實現(xiàn)專業(yè)化成長,形成團結向上風清氣正的氛圍,讓我們大開眼界,感慨良多。

從辦學目標角度思考:富春第七小學“新勞動教育課程”以“培育全人”為目標,整合學校的教育資源,形成鮮明的特色。試圖喚醒德育的本真,實現(xiàn)從課堂育人到開放育人,從書本育人到生活育人,從知識育人到實踐育人。富春七小從“開心農場”、 “親子合作”等方面展開“新勞動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學?;顒幼尯⒆觽冇H近土地,親近大自然,培養(yǎng)孩子們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的良好習慣,尊重勞動、尊重勞動成果的優(yōu)良品行。必將面向全體學生,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富春七小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致力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叭姘l(fā)展”的辦學理念,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把學生從繁重枯燥的課堂教學解放出來,釋放他們的天性,可能對學習成績相得益彰。

第2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關鍵詞:勞動實踐;綜合能力

我校占地面積約10畝,校園里樹木蔥郁,綠草如茵,大橋相伴,古樟輝映,校園面積寬闊,環(huán)境舒適優(yōu)雅。2009年,我校被確定為桂林市、資源縣教育局勞動實踐基地,學校通過基地實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從而走出了一條特色化的育人之路。

一、以基地為依托,為師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搭建舞臺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變革,它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育職能的變化和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使教育教學從片面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筆者結合實際,確立了《開辟勞動實踐基地,培養(yǎng)小學生綜合能力的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旨在通過勞動實踐基地,指導教師合理組織并采用多種活動方法,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

(一)采取分級管理模式,突出課題研究的針對性

基地菜園18塊菜地都分配到每個班級,每個班分為4個小組,輪流管理。為了使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真正發(fā)揮育人作用,基地的打理、翻耕、播種、澆水、除草等都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完成,要求學生每次勞動后都要寫日記,并做好觀察、記錄蔬菜生長過程,及時總結經驗。

(二)開展行動研究,上好研究課

我嚴格做到:在教學中開展研究,在研究中深化教學,認真聽取學生意見,積極進行總結并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概括出研究結果,形成教學反思,引發(fā)新的問題,使研究具有動態(tài)性,突出指導性。從沙地整理的要求、栽種時要成線、對稱、品種種植成片、完工后工具收集擺放等方面加以引導,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探索能力方面,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組織學生進行探討。一次菜地負責人在幾次噴藥后發(fā)現(xiàn)沒有效果,蔬菜一天天枯萎下去。我知道后,隨即組織學生觀察、探索,終于弄清是蝸牛在作怪,于是學生就去找消滅蝸牛的藥劑。雖有但很難買到,于是又另想他法,最后根據(jù)蝸牛的生活習性,利用早晚的時間捉了幾天,使蔬菜長勢逐漸好轉。

二、加強過程指導,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提供熔爐

小學新課程標準在實施意見中指出:“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狹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小學生能大有作為的更廣闊的天地。不要把上課下課當作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jié)課所能完成的。不要拘泥于教科書上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眲趧訉嵺`基地的創(chuàng)建,更便于學生在種植、觀察、體驗、交流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在蔬菜基地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習慣,對開發(fā)智力、增強體質、陶冶情操、健康成長、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等都起著重要作用,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利用基地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和勞動教育活動,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觀察、動手、動腦的能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讓每個學生都當“菜農”,種植各種花卉、蔬菜、果樹等,并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播種、育苗、移栽、肥水管理、病蟲害防治、花期管理、種子收藏等生長全過程的栽培管理技術。教師可組織學生從播種、發(fā)芽、開花到結果長達5個月的親歷種植、觀察過程,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將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延伸到勞動實踐的探究活動中,讓學生體驗勞動的艱辛,品味勞動成果的喜悅,使“勞技”教學真正擁有自己的一片實踐空間,實現(xiàn)教學資源互補之目的。

例如,在進行地瓜“翻秧”的教學實踐時,開始學生們爭論不休,因為有的學生說不用翻秧,有的說必須翻秧,否則就會影響產量。為了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我讓學生多咨詢農民再下結論。幾天后,學生進行交流后才知道:原來在水分充足的情況,莖節(jié)處有次生根生成,次生根能大量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從而造成紅薯產量低,在這種情況下,紅薯藤蔓就要經常翻動。而在干旱缺水的情況下,要少翻動或不翻動紅薯藤蔓,讓莖節(jié)處的次生根生成,為植株的生長提供更多的水分和養(yǎng)分,這有利于植株生長和生存。學生在了解到正確的知識后,在教師的帶領下小心翼翼地開始了翻秧實踐。

(二)形成良好品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第3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級部工作以黨的十精神為指導,以“四質工程”為引領,按照學校工作計劃的總體部署,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成就師生的夢想”為使命,以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深化德育教育、課程改革,開展品格教育,實施班級小組管理,加強安全教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實踐“學練評講”教學法,認真開展“九個一”相關活動,構建團結、和諧、進取、幸福的教師團隊,打造文明、有序、健康、活潑的學生集體,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4-6級部教育教學質量。

二、工作目標

1.五育并舉,扎實開展24品格教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品格。

2.抓實班級小組管理,建立學生個人積分制,開展積分換心愿活動。

3.全力抓好安全教育,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確保校園零事故。

4.開展“九個一”活動,抓足球、羽毛球、籃球組活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5.抓教學常規(guī)工作,堅持巡課制度,進一步規(guī)范“學練評講”教學法、 “雙語課堂”,努力提高各科教學質量。

6.抓實常規(guī)教研活動,通過集體備課、問題研討、公開課等,形成互幫互助氛圍,提高每位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yǎng)骨干教師。

7.五年級開展主題實踐研究活動,加強學生勞動教育。

8.加強六年級管理,注重優(yōu)生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升小學畢業(yè)班質量。

三、具體措施

(一)德育方面

1.開展品格教育。重視“五育”教育,扎實開展24個品格教育,本學期先后開展“愛國—尊重—勤勞—智慧”品格教育,通過豐富多彩的品格教育活動,把每一個品格化作問題(主題),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在參與中感悟、內化,各班教育過程資料以手冊的形式呈現(xiàn)。同時,抓學生文明、有序、愛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重視學生的勞動教育,開展學生食堂幫廚、校園衛(wèi)生打掃、家庭今日我當家等勞教育活動。

2.實施小組管理。各班充分發(fā)揮班級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評價體系,開設“積分銀行”,建立班級個人積分榜,按規(guī)定進行積分換心愿的獎勵活動;注重對班委干部的培訓,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打造文明班級。

3.強化家校共育。學期初中末共召開三次家長會,一是通過學校統(tǒng)一組織的家長講堂,提高家長正確教育子女的能力,促進家長關注孩子的思想行為的變化,與學校積極配合共同教育孩子。二是級部統(tǒng)一召開部分家長會,對孩子表現(xiàn)較差,家長關心不夠的家長開會,進行交流溝通,讓家長清楚自己孩子的真實情況,明白自己的教育態(tài)度及方法對孩子發(fā)展帶來的嚴重后果,共同商議改變提高孩子的策略,確保每個孩子在校不掉隊,變得更優(yōu)秀。三是班主任根據(jù)班級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通知家長到樣溝通交流,達到家校共育的作用。

4.開展“九個一”活動。按照學校總體安排,開展校園讀書周活動,每月必須讀一本好書,家長與孩子同讀一本書,寫摘抄筆記,背誦經典句子和段落,讀后寫讀后感,結合讀書成長冊,各班每月最后一周開展一次閱讀分享會。本學期開展古詩詞誦讀展演活動,充分展示學生風采。開展班級足球、籃球聯(lián)賽,上好羽毛球課,開展好節(jié)目展演活動。繼續(xù)開展宿舍文化創(chuàng)意大賽、疊被子大賽,落實“六化管理”,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5年級開展綜合實踐主題研究活動。

(二)教學方面

1.嚴格教學常規(guī)督查。加強跟蹤聽課,規(guī)范教師課堂,按照“學練評講賽”的方法,使用雙語教學,實行課堂小組競賽積分。作業(yè)全批全改,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輔導,注重學科檢測,并認真分析總結。注重學生作業(yè)的書寫規(guī)范。級部管理小組每周不定時至少兩次到班聽課,每月進行一次教學常規(guī)督查考核,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公布,抓實教學常規(guī)工作。

2.開好常規(guī)教研活動。每周在學校教研組的統(tǒng)一安排下,扎實搞好常規(guī)教研活動。備課組提前分好工,教師通過個人備課,組內研討,形成教案,教師共享。在個人使用教案前進行個性修改,課后寫好小結或反思。針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或困惑,每周一位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在組內進行研討,并形成資料。根據(jù)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教師上好公開課,講課教師提前備課、磨課,組內教師參與聽課指導。

3.探究“方案教學”。方案教學的特點是主題、課程活動內容進行的方向、方式、時間長短,幾乎完全來自于孩子的構想,而不是老師預先準備的。老師必須積極地鼓勵孩子透過口語、肢體、藝術創(chuàng)作等表達或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感受,敏銳地觀察孩子的興趣、能力、反應,并深入理解孩子的想法和舊經驗,協(xié)助孩子擬定、執(zhí)行、評估、修正學習計劃,從實際觀察、探索、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建構新的概念。

4.抓小學畢業(yè)班質量。小學六年級畢業(yè)考試成績將代表小學的教學質量,因此抓畢業(yè)班質量,爭取我校本屆小學畢業(yè)考試質量居全縣第一位。開學召開畢業(yè)班教師會議,定計劃,鼓干勁。召開六年級學生會議及家長會,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努力提升學業(yè)成績,爭取家長的配合教育,同時做好我校下屆初一生源保衛(wèi)工作。

(三)安全教育

1.充分利用班會課進行安全專題教育,每天放學前給學生強調安全;利用黑板報、手抄報進行安全教育。

2.開學時各班進行特殊家庭、特異體質、特殊心理學生的摸排工作,把特殊群體學生登記造冊,建立檔案,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援助與輔導,關注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關注生命健康。

3.班主任每天入學時間清點學生;各任課教師每節(jié)課課前清點學生;課間樓道值班教師準時到崗;教師每天早晚主動詢問住宿生的異常情況;生活教師每天通過觀察、詢問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狀況,夜間巡查2次,有記錄;晚自習后教師帶學生回宿舍,和生活教師進行對接;對受傷及重病學生及時送醫(yī),對生病學生(不嚴重者)第一時間告知家長(有短信為據(jù))。

第4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關鍵詞: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教學途徑;教學方法

《品德與社會(生活)》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yǎng)學生德育以及全面發(fā)展的方面有著積極作用。新課改后,對于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明顯上升,但是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中卻還是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了轉變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這一教學現(xiàn)狀,我們深入探討了《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的實現(xiàn)途徑和方法,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德,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1、提高對《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的重視度

要想大力加強《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的相關教學工作,使該課程能夠進入小學生的內心世界,引導他們的思想價值觀念,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需要提高對該課程的重視程度,提高學校德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在具體教學活動中,老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與學生成為學習中的朋友,積極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與小學生平等自由的交流和溝通。當學生們生活學習中遇到了難處,老師要及時幫助小學生解決相關的問題和困難,并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當面對一些困難時,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的逃避,要勇敢面對,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此外,教師還需要引導小學生多多觀察日常生活中的細節(jié)問題,親身體驗實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學生有著善良正確的道德觀,但在生活中可能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使得小學生內心產生極大地困惑和矛盾。因此,在《品德與社會(生活)》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是一味的跟小學生講道理、說結論,而是要讓學生親身去體驗,在具體實踐中樹立自己正確的是非、道德觀和價值觀等。只有對《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予以充分重視,才能充分發(fā)揮該課程強大的內生動力,從而更好的推動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

2、與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實際相結合 突出德育教學特色

2.1、加強愛農村、愛勞動教育

我們要在《品德與社會(生活)》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將愛農村、愛勞動的理念融入到課本知識中。舉例來說,在學習《我的勞動感受》這篇文章時,我們采用類比的方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并讓學生針對參與勞動的感受暢所欲言,在此基礎上再對學生進行知識教育,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熱愛農村的品德。

2.2、加強農業(yè)科技教育

科學技術對于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因此,我們要充分結合《品德與生活》的課本知識,提高農業(yè)科技知識的普及度。比如在上《春天的種植》這一課時,要在備課時準備好多媒體課件,主要內容是關于農事生產的相關知識,在宏觀上對學生進行農技知識的教育,并組織學生圍繞“種子發(fā)芽”進行課堂大討論,結合相關事例對學生們的討論進行歸納和總結,積極引導學生重新認識科技對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從小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2.3、曉之以理與導之以行相配合進行德育教學

《品德與社會(生活)》這門課程的教學,不僅要向學生講述各種道理,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行動起來。比如在學習《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這一課時,可以在課堂中設置一些小節(jié)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表演,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體驗對待殘疾人應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將優(yōu)良的品德落實到位。這樣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還在一定程度上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了學生幫人助人的良好品質。

3、明理激情導行模式 開展德育教學

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品德與社會(生活)》的教學實踐中,主要采取較為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言而喻。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探索出了一種明理激情導行模式的教學途徑,該模式主要以傳統(tǒng)講解模式為基礎不斷演化出來,在《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中較為適用。明理激情導行模式主要以教師作為主導,并通過直觀展示、課堂講解、閱讀課本以及行為評價、情感激發(fā)等方式進行。學生通過全方位、多角度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學習、理解和掌握,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和評價。在利用這種教學模式時,需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比如在學習《我送老師一支花》這一課時,老師可以結合自身的真實體驗,表達自己對教師自己的情感等,再讓學生表達自己心中的老師,從而實現(xiàn)學生與老師情感上達到的共鳴,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實踐行為愛戴和尊敬老師,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4、結語

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在《品德與社會(生活)》課程教學中雖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不斷進行改進和彌補,使得農村鄉(xiāng)鎮(zhèn)小學的德育建設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和要求,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快樂成長創(chuàng)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韓冬梅.探究―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05).

第5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關鍵詞: 中小學思想品德 體驗教育法 實踐

中小學都開設有思想品德課,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是將理論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如何做好中小學生的品德塑造歷來為人們所探究。十多年前,體驗教育開始走進校園。這種教育形式受到學校德育、少先隊工作者的關注,并且積極地進行嘗試、研究與推行。

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為特點,與以往的說教式教育形成鮮明的對比,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明確其教育價值,認真探討實施體驗教育的方法,才能更充分地發(fā)揮它的作用。

一、何為體驗教育

體驗是一種情緒、情感現(xiàn)象,是一種人們在實踐中親身經歷的內心活動,強調人的內心感受,注重親身經歷,通過實踐認識事物。體驗學習,是指少年兒童的行為體驗和內心體驗的結合。少年兒童通過實踐體驗行為,在內心深處發(fā)生變化、內化或升華,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行為。

實施體驗教育,意味著對現(xiàn)實教育的深刻反思和調整,充分認識“缺失主體性教育”和“封閉教育”帶來的嚴重弊端,從而調整到主體性教育、參與式教育上,調整到理論與實踐并重、互動式教育上。體驗教育符合當今的主體性德育和發(fā)展性德育的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

二、以實踐為主體的實施原則

引導學生親身參加各種實踐活動,使他們把做人做事的思想道德規(guī)范內化為健康心理品格,轉化為良好行為習慣,這個過程強調的體驗是在實踐中的體驗。這一根本原則突出體現(xiàn)了實踐在體驗教育中的基礎地位,而實踐對體驗教育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體驗教育以實踐為動力方面。

學生是體驗教育的主體,他們在體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充分發(fā)揮,離不開實踐這個大背景。體驗教育除了具有傳統(tǒng)思想道德教育的一般特點之外,還具有教育主體的選擇性、教育內容的可接受性、教育目標的導向性和教育效果的知行統(tǒng)一性等獨特的特點。在進行體驗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的體驗觀,堅決反對唯心主義和機械唯物主義的體驗觀。

三、積極進取的心理定向

積極的成功的體驗教育要打破傳統(tǒng)思想品德教學死氣沉沉的局面,使思想品德課重新煥發(fā)生機和活力,因此,實施體驗教育,要確定積極進取的心理目標。課程實施的心理定向為:第一,學生要充滿自信,既不懷疑自己,又不低估他人;第二,愉快地自發(fā)參與,這種心理體驗必須是愉快自發(fā)的,而不是被迫的,不受外部強迫性地干預刺激;第三,要做到自主發(fā)展,少年兒童有著自主和獨立的性格,這種自主和獨立使得他們更多地依據(jù)自己的內心體驗在客觀現(xiàn)實與內心體驗沖突時不盲目跟風,以發(fā)展的眼光看世界;第四,善意地互幫互助,少年兒童雖然體驗到世俗中人們之間存在差異,諸如貧富、地位、宗教等方面的差異,但要與人為善,同伴之間要真誠,互幫互助。

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體驗教育方法

良好的思想品德課的開設是為了培養(yǎng)中小學生健全的人格,以便應對未來復雜多樣的社會環(huán)境。因此,實施體驗教育,應是全方位的、立體化的,包括家庭、學校、社會、自然界中的教育。

(一)家庭生活中的體驗教育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只有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憂患意識和堅忍不拔的意志,使他們意識到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艱辛和努力,才能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生存和有所作為。不管將來社會如何發(fā)展,中小學思品課都要不忘對青少年進行吃苦教育,且首要的就是家庭生活的體驗教育。

我國的現(xiàn)實是,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城市中的人口政策決定了大多數(shù)家庭是獨生子女的三口之家。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大多數(shù)農村中的強壯勞動力到城市務工,農村留守少年兒童越來越多。過去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家務勞動逐漸被先進的家用電器取代,面對嚴峻的現(xiàn)實,中小學生缺少必要的家務勞動和磨難教育。

在學校里,可以普遍開設家政課,教學生學做家務,包括燒飯炒菜等。學生參加這類實踐活動,既有助于增長知識和見識,增強人際交往能力、組織活動能力、辦事能力和應變能力,又有助于提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進一步認識到家務勞動的重要性。

針對城市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每年有7到10天的耐苦生活體驗,在中小學開展“上山下鄉(xiāng)”活動,有意識地安排學生到生活條件差的農村和邊遠地區(qū)體驗艱苦生活,接受勞動教育,經受鍛煉,磨煉意志,體驗艱苦生活,品味人生,培養(yǎng)“生存能力”和吃苦耐勞的品質。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在學校,可以給中小學生人為地設置磨難課程,對學生進行磨難教育,還可讓城市里的學生參加用扁擔挑水,用搓衣板洗衣服,用小石碗磨花生等傳統(tǒng)的家務勞動。

(二)學校生活中的體驗教育

學校生活中的體驗教育同樣不可或缺。通過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化德育環(huán)境,學生才能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象棋、圍棋等比賽活動,以及柔道等國際著名的傳統(tǒng)體育活動,加深學生對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不畏戰(zhàn)斗艱難,懂得合作。通過茶道、書法等傳統(tǒng)藝術,以及古典音樂、古典文化的熏陶,尊重歷史,形成認真協(xié)調和良好的道德品質。

此外,學校還可以帶領學生在校內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進行素質拓展訓練,通過運動項目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樹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團隊精神。素質拓展訓練正成為中小學思想品德課中重要的行之有效的體驗教育方法。

比如,可以在校內開展約20分鐘的“信任之旅”項目活動?;顒映绦蚴牵夯顒酉确纸M,每組選定一人做向導,兩人做安全員,其余人員均做盲人。盲人蒙上眼睛,原地轉3圈之后,在向導的帶領下,沿著選定的路線繞過障礙物前進。其間允許話語提醒,不能用手勢、動作幫助“盲人”?;顒咏Y束后交流當“盲人”的感覺,與幫助別人的感覺,并在團體內交流。也可以開展“板鞋競速”活動,同樣限時20分鐘。活動程序是:先準備兩副6人一排的板鞋,把每隊分成兩組分別站在場地兩端。哨聲響后,兩隊開始向目的地出發(fā),隊長喊口號負責指揮。到達目的地之后交換板鞋,讓下一組人繼續(xù)返回起點?;顒咏Y束后,大家交流心得。通過這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寓教于樂,學生可以深刻地領會團隊精神的重要。

在學校日常管理中,可以開展“怎樣當好小輔導員”、“怎樣當好小干部”、“做守時形象好少年”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三)社會生活中的體驗教育

社會生活中的體驗教育應推廣到社會生活中,而不應局限于家庭和學校。

我們可以以個人的自覺行動為前提,在中小學開展志愿者活動,學校集體組織,以公益和社會服務等為主要內容,在中小學生中廣泛開展社會生活的體驗教育。例如進行給老年人、殘障人士帶路;植樹節(jié)集體種花植樹;在社會上展開保護益鳥、道路安全與防火防災的宣傳;到敬老院、社區(qū)福利院服務;回收廢舊報紙書刊等社會公益活動。

社會生活中的體驗教育,尤其要重視與社區(qū)合作,積極依托社區(qū)的力量,加強學校與社區(qū)之間的聯(lián)系,使學校德育教育和社區(qū)德育相互滲透相互配。在農村,要加強學校和村委的聯(lián)系;在城市,要加強學校和社區(qū)的聯(lián)系,建立家長委員會,成立家長學校,組建社區(qū)少先隊組織。通過社區(qū)教育的組織形式,學校德育得到社會的支持、理解和幫助,從而提高少年兒童學生德育的實效性。同時,中小學校要積極開發(fā)和利用社區(qū)內各種潛在的德育力量,發(fā)揮社區(qū)環(huán)境育人的功能。如聘請社區(qū)的老、勞模先進工作者擔任校外輔導員;充分利用社區(qū)的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影劇院、公園、商場、工廠、農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讓學生充當各類景區(qū)的講解員,增強他們的自豪感。

充分重視社區(qū)的公益勞動、社會募捐活動和節(jié)日慶典活動等,總之,學校德育要充分利用社區(qū)內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因素,帶領學生清掃所在街區(qū)、社區(qū),在干凈的環(huán)境中育人。

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重視公益、尊重他人和無私奉獻觀念,樹立為國家為大眾效力的思想。此外,在時間上,可以規(guī)定,小學和初中學生每年至少要有一至兩周的社會見習與實踐時間,增強少年兒童及家長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的意識。

(四)自然界中的體驗教育

培養(yǎng)學生尊重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優(yōu)秀品質。城市的水泥磚頭砌成的高樓大廈,雖樓宇之間有綠樹花園,但如果沒有在自然界中的體驗教育,學生能夠感悟到的仍然是相當有限的。中小學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快樂訪問日”、“讓母親河的水更清”、“冬天盛開的花有哪些”、“尋找廢品中的寶藏”、“尋找螢火蟲”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我們還可借鑒國外某些中小學的做法,如每年都定期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將勞動課列入教學計劃,對勞動內容做的規(guī)定。戶外勞動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之一。

為了幫助學生了解農業(yè),可以在中高年級開展種植水稻、種植甘蔗活動,讓他們在本地農業(yè)等部門的支持下,從耕地、播種、插秧、田間管理直至收割、運糧、脫粒、碾米,參與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勞動,最后集體做飯品嘗,在體驗勞動成果的歡樂喜悅中增強勞動意識。這樣,學生會學到學校和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真正理解“粒粒皆辛苦”的含義。農村學??梢跃徒笇W生燒炭種菜,參加漁業(yè)勞動,學習養(yǎng)蠶。

五、結語

在中小學思想品德課中,通過這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體驗教育,可以使少年兒童自發(fā)自覺地觸動內心,有意識地規(guī)范自己的道德行為,最終達到開設思想品德課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劉彩彩,陳敏.“知行合一”的體驗教育[J].中國商界,2010(3):218-219.

[2]劉冬梅.試論蘇霍姆林斯基的道德體驗教育思想[J].榆林學院學報,2007(5):85-86.

第6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只注重技術的傳授與模仿,卻不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有的雖有技術探究,卻淺嘗輒止,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太少;很多時候可能只是教師一廂情愿的技術指導,卻不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忽視了技術反思,無法實現(xiàn)在原有技術層面上的突破,技術創(chuàng)新更無從談起。

《花籃》一課原是浙教版四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2012年暑假改版之后安排在三年級下冊。其教學目標定位為:一是通過教學,會對紙張進行畫線、折疊、剪切,掌握花籃的制作方法。二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初步的設計、制作、評價的能力和合作、探究、創(chuàng)造的精神。三是初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學會欣賞美進而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教學重點是使學生掌握花籃制作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難點是能看懂圖示,并進行花形的創(chuàng)意。以下是一位教師巧妙運用技術引領策略、實施技術分層教學、實現(xiàn)技術提升的成功案例。

一、技術探究

教育家波利亞說:“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內在的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學習掌握新的知識與技能是一時的,而學會學習是終身的。勞技課除了讓學生掌握方法外,還得學會動腦。遇到困難的技術問題教師別忙著解答,應鼓勵學生多嘗試、多探究、多實踐,在體驗中不斷加深理解。

片段一:剪花

課一開始,教師在引導學生了解花籃由幾部分(籃子、花和葉)組成之后,問道:“同學們,一個花籃,最吸引我們的是花。今天我們就來“新手進階”――過關挑戰(zhàn)一下,看看能不能剪花?!?/p>

課件出示四瓣花的圖示,問:“誰會剪這樣的花?老師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剪一朵這樣的花,完成后把花舉起來?!?/p>

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有不成功的。問學生:“有誰知道,這位同學為什么把四瓣花剪成這樣了?”(花蕊剪掉了)

教師提示:同學們,這張紙對折再對折后的中心就是花“蕊”,這是不能剪掉的,剪掉了花蕊,花就散了。花蕊對著的就是花瓣尖。

隨后教師拿起兩位同學剛剪出的作品,讓學生比較:你們發(fā)現(xiàn)這兩朵花有什么不一樣嗎?(花瓣飽滿――剪掉少;花瓣單薄――剪掉多)

教師再次提醒同學:一般我們剪花的時候可以根據(jù)紙張的大小,如果剪得太小,我們就把這張紙浪費了。

片段二:做葉子

剪花完成后,教師問:“紅花還需綠葉配,你們看這些葉子,你覺得是怎樣做出來的?”(撕)

“如果老師想要在做葉子的時候盡量節(jié)約時間,你覺得有什么好辦法嗎?”(幾張紙疊在一起)

從以上片段可以看出,隨著學生積極的探究嘗試,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越來越認真,思維也越來越活躍。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探究中思考,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作為教師,要給學生留出較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更多地去體驗和探究,挖掘出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潛能。

二、技術分層

學生接受知識與掌握技術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課堂教學時,我們可以將技術點加以分層落實、層層推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展。

片段:新手進階―身手小試―終極挑戰(zhàn)

1.老師:同學們,剛才我們挑戰(zhàn)了第一關“新手進階”,學會了剪基本形狀的花?,F(xiàn)在我們來挑戰(zhàn)稍微難一點的,誰會剪這樣的花瓣,甚至還可以和這些花瓣不一樣?

2.出示:身手小試――挑戰(zhàn)中級關開始。課件展示花瓣各式各樣的圖片。

3.進一步提高要求,進行“終極挑戰(zhàn)”――重瓣花的制作。

要求:花瓣重疊,加入花蕊??梢栽诨ò甑男螤钌线M行創(chuàng)新,還可以將各式花加以組合。

4.老師:你覺得制作重瓣花需要注意些什么?(花瓣的大小、顏色的搭配……)如果我們制作的花籃里都是這樣的重瓣花,你覺得好看嗎?為什么?

5.小結:制作的時候,我們可以是單瓣的、重瓣的相互穿插,這樣才會顯得富有變化。

由于分步達成、逐漸深入,學生掌握技術就化難為易、水到渠成了。而且在過關挑戰(zhàn)中,學生參與面廣,興趣更濃,學習更自信。課堂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技術提升

當學生對技術要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制作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教師要適時引導,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對制作要點、難點作出提示,進而提升技術水平。同時又能讓學生少走彎路,提高課堂效率。

片段一:剪花籃

1.老師:同學們,做花籃,我們已經有花有綠葉,還缺少了什么?(出示籃子的簡易制作圖)你看懂了什么?(虛線――折;實線――剪)

2.提示:實線接近總長的一半,角上不能剪斷。

3.學生動手剪花籃。

4.老師:同學們,老師送你們一句順口溜來剪花籃:豎剪兩刀,斜剪一刀。相信通過這句順口溜,你完成的速度會更快。

片段二:讓花籃立住

1.老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剛開始為什么要對折再對折?(讓籃子對稱)

2.有沒有發(fā)現(xiàn),花籃中間的這個部分我們?yōu)槭裁匆膊患舻??(這部分往內折,就像個籃子可以放東西了)

3.你們知道這個籃子為什么站得這么穩(wěn)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腳的作用)

4.技術提升:小提示――豎剪不超過籃身的二分之一,否則站不穩(wěn)。

有了技術提示,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制作要領,作品成功率也明顯提高,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技術拓展

在學生完成某一作品或成果后,并不意味著這一學習內容的完結。對作品或成果進行反思和教學內容的課外拓展,可以增加學生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實踐的機會,可以更好地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延伸自主探究的內容,養(yǎng)成深度質疑、不斷探究的習慣。尤其重要的是,教師應該在展示評價、課后遷移中進一步總結技術要點,拓展技術思維。

片段一:對比中拓展

老師:同學們,你們看,這里有兩位同學制作的花籃,你覺得哪個花籃更美?為什么?(引導:花色的選擇、大小的調配、疏密的協(xié)調、高低的變化,還要有綠葉的點綴)

片段二:評價中拓展

作品展示,小組討論投票結束后,教師進行現(xiàn)場采訪:你為什么把選票投給他們?(引導圍繞制作要求來評價:造型美,花朵色彩搭配和諧……)

片段三:遷移中拓展

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制作花籃的東西很多,紙只是其中的一種。你們覺得生活中還有哪些材料也是可以用來做花和花籃的?(易拉罐、絲襪、可樂瓶、毛線……)

第7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任務分配

勞動任務一來,絕對是班級大事,一經宣布,不是滿堂叫好,以為可以不必做綿羊狀窩在教室,可舒展拳腳、自由活動;就是唉聲嘆氣,以為勞心勞力,一身臭汗。在任務分配中,追求勞動量的絕對公平是永遠不可能的,反復斟酌也難保不會有學生認為老師偏心從而產生怨恨。

我一般是這么做的,先講清勞動之于班級的意義,然后再介紹任務要求,最后才是任務分配,或者干脆把任務分配的工作直接交給班干部,自己做指導兼旁觀者。但是,正式勞動之前必須讓學生明白如下事情:任務是明確的,工具是自備的,要求是嚴格的,獎勵是沒有的,時間是緊張的,安全是第一的。

任務執(zhí)行

在任務量平分的勞動中,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和質量與高矮胖瘦男女關系并不大。決定性因素反而是勞動經歷、勞動技能、勞動形式、任務協(xié)作意識與能力、勞動態(tài)度。

以本班一次拔草為例,花園是長方形,雨后初晴,地也松軟又不粘腳,草不算高、深。我講明任務要求、時間、安全事項后,有學生中標來分配具體任務,他組建的任務小組將草地丈量后平均分成40份,每份寬約2米,長約60米,每人一份,中午為工具準備時間,下午第二節(jié)課開始行動。

從準備工具到完成清場,學生在勞動任務中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有走讀生從家里帶來鐮刀、鋤頭、筐子,有人什么工具都不用,全程手工包圓;內向的學生,一個人單干,體力弱或外向的同學選擇合作;人緣好的有人幫忙帶工具或幫忙完成任務,人緣差的獨自一人默默奮斗;在家經常做家務的,很快完成任務,在家溺愛或依賴型的磨磨蹭蹭,落在后邊,期待別人接盤;成績好的拔草并不一定快,成績差的拔草也不一定好;工具型組合,帶工具的有時溜邊玩,友情型組合拔草時有說有笑;有的草拔過后地面干干凈凈,有的草拔完后,地面一片狼藉;最后,大部分學生完成拔草任務,有三兩個落在后面的,也在督促下自己完成了任務。

一次勞動過程,其實也是一次社會化過程,學生在勞動中與他人或團體發(fā)生聯(lián)系,逐漸形成較為穩(wěn)定的角色定位,每一個人在勞動生態(tài)中最終都有符合自己個性的獨特位置和表現(xiàn)形式,這些位置和表現(xiàn)形式對今后個人的勞動方式、勞動行為、勞動價值觀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總結成果

拔草任務的完成并不意味著勞動任務的終結,勞動的附加價值必須得以明確的體現(xiàn),否則,正能量得不到彰顯,溜邊?;笮衅涞?。

趁熱打鐵的勞動總結效果最好:

首先,勞動三問:1.玩得痛快嗎?2.做得好嗎?3.下次勞動你將怎么做?讓學生交流討論。之所以問學生玩得是否痛快,關系到勞動體驗,這是勞動后的第一件要關心的大事,學生要交流痛快的原因是什么?不痛快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善?從而樹立快樂勞動觀。做得好與不好,與勞動工具有關,與勞動技能有關,與勞動組合有關,讓學生樹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工具觀,專業(yè)的勞動技術觀,合理的分工合作觀,責任和質量觀,這些觀念的樹立同樣也對學生勞動體驗有直接影響。下次勞動你將怎么做,是學生勞動后最有收獲的一問,只要快樂、安全、保質、保量并遵守安排,勞動方式和方法都可以自由選擇。

然后展示大家的討論成果,基于大家都認可的并能做到的方式方法才是需要大力推廣的。傳統(tǒng)的“勞動表現(xiàn)積極的同學有哪些”的評價方式應該摒棄,代之以“你將怎樣保質保量愉快地完成任務”的指導。尤其反對教師批評在勞動中溜邊耍滑的,進度特慢的,體質弱又不求人的,因為他們是勞動生態(tài)中的弱者,反而需要重點關照。溜邊?;喟胧莿趧觾r值觀錯誤,進度慢多半是工具不趁手或勞動技術欠缺,體質弱而又不求人的,可能是因為內向或沒有合作意識,教師在總結中對他們要肯定其優(yōu)勢以緩解他們的迷茫與焦慮,并盡量在私下對他們進行方法的指導和觀念的校正。對這一群需要幫助的學生進行批評,不但不明智,也會讓學生仇視教師并痛恨勞動,勞動之于他們的價值是負的。我們的展示和指導,應該讓每個人在今后的勞動生態(tài)中占有有價值的一席之地,

第8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什么是道德?不傷害他人為“道”,關愛他人為“德”。道德建設要務實,要少說多做;少指責別人,多反思自己;要少教育他人,多教育自己;要少說空話,多做實事;要強調自覺而不要依賴別人約束。每一位具有道德的中國人都應該加入到這場道德化之鼎興的偉大的實踐中,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新崛起而奮斗!現(xiàn)結合我校實踐談點體會:

一、教師作為學生的楷模,使用文明用語

首先是使用禮貌語言,所為的禮貌語言,指的是說話要尊重對方的人格,使用禮貌的語言來協(xié)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學會使用禮貌語言,這對于協(xié)調師生關系,增強師生感情,提高教育效果有很大的好處,禮貌語言的核心問題在于尊重對方。它貫穿于師生交往的一切方面,使之成為教育的一種自然力量,如當學生向老師打招呼時,教師要熱情回禮,答之“你好”;當教師聽不清學生說話時就說“請你再說一遍”或“請講具體一點”;當教師要求學生幫助做什么事時,做完后教師就說“你辛苦了,謝謝你!”: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表現(xiàn)的很有涵養(yǎng),仍不忘記用禮貌語言,當學生對教師的規(guī)勸和批評不理解時,教師就用“請你冷靜一點”。教師也不發(fā)火,還是堅持用禮貌語言,“請你去想一想,想通了再過來”。

在教師的耳渲目染下,學生都十分講究文明禮貌,沒有粗野無禮的行為,原來那些性格暴躁的學生,也開始自覺根除不良性格缺陷。

二、認真貫徹實施《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河南省中小學禮儀常規(guī)》

首先學校領導重視,廣泛宣傳,學校組織了從正副校長為正副組長,從各班主任和品德課教師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建立了聯(lián)系制度,建立了家長接待日、家庭聯(lián)系卡、舉辦家庭座談會。把道德規(guī)范印發(fā)給每位家長,主要依靠社會和家庭繼續(xù)對學生進行教育,學校針對獨生子女隔代親、個體戶家庭疏導教育等現(xiàn)象,專門舉辦了爺奶座談會和個體戶座談會,分別指導他們重視之女的品德教育,重視養(yǎng)成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教育。

其次,教育訓練從嚴,重視取得實效。我校把規(guī)范道德品質教育放在首位,通過嚴格的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文明行為習慣,為堅持不懈地抓緊這項教育,我校從客觀上致力于抓制度,抓競賽、抓檢查、抓交流。

(1) 抓制度。近兩年來,我校狠抓道德常規(guī)教育,先后出臺了《禮儀常規(guī)細則》、《貫徹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意見》、《中小學生德育工作考核評估方案》等,在全面實施的基礎上重點建立了升國旗制度,學生輪流值日、學生素質考評制度等。依靠學生干部、值日干部。值日教師等加強常規(guī)管理,使持行規(guī)范情況時時有人管,日日有人記載,周周有人匯總,定期公布,并與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集評選,學生的操行評定,激勵學生按規(guī)范嚴格要求自己。

(2) 抓競賽。為了推動德育活動的深入,我校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德育常規(guī)知識競賽活動。在全校各班都組成了主題班會,組織了德育實踐等,使全校文明禮貌教育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扎扎實實,同時還開展了爭當正副“十佳德育小標兵”活動。

(3) 抓檢查。學校不定期對各班級,每個學生進行檢查,讓學生知道德育常規(guī),了解文明禮貌教育的意義,要求模范動作,隨時處地糾正學生不規(guī)范動作。 (4)抓交流。我校幾個班級,經常利用黑板報、廣播、學校教育簡報等交流經驗,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開展問題討論會。在交流經驗的過程中,把好的經驗和典型事跡編發(fā)在學校教育簡報上,即查找不足,又宣傳了先進典型。

三、抓有利時機,注重實踐教育

我校經營利用各種有利的時機對學生進行“五講、四美、三熱愛”教育,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道德教育,以培養(yǎng)自己能力為起點的勞動教育、民族法制教育、文明道德教育、學雷鋒、賴寧的品質教育,如每年“元旦節(jié)、”“三八婦女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等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為核心的德育教育,每逢節(jié)日來臨,全校師生統(tǒng)一服裝,以班級為單位,排成整齊的隊伍,以規(guī)范的動作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同時宣講國家民族的創(chuàng)業(yè)史,了解近百年來祖國的沉重災難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史,特別是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的成就,從而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講究儀容儀表美,和“五講”,和“四美”,樹立民族自尊心、為報效祖國而獻身的精神。

四、德育教育取得的成效

第9篇:小學勞動教育反思范文

【關鍵詞】人文價值詞匯教學英語教學

一、何謂人文價值

為了說清楚何謂人文價值,我們先來看什么是“人文”?!叭宋摹币辉~最早出現(xiàn)在《易經》中?!兑捉洝焚S卦的象辭上講:“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蔽簳x時王弼解釋這兩句話:“剛柔交錯而成文焉,天之文也。止物不以威武而以文明,人之文也?!盵1]因此,古代的人文應該與天文相對。天文講自然,人文講社會;觀察天文可以明白天體運行的規(guī)律,可知節(jié)氣變化的時令,而要“化人”必以人文。人文是一種人類的文明,是人類通過長期的文化實踐活動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反映人的文化價值觀念和主體性的社會意識。以理性實踐為基礎,隱蔽于主體思想的深處。[2]

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標志著人類文明時代與野蠻時代的區(qū)別,標志著人之所以為人的人性。如果從主客體的需求來看人文價值,那么它應該是某種能滿足人類個體需要的文化素養(yǎng)或文化傳統(tǒng),而其獲得的方式可以是教師的直接傳授,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相互的影響或是某個活動、某個故事對學生的啟發(fā)。

二、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為何要滲透人文價值

1.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

小學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初步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我國著名的教材編審專家劉道義老師曾在《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zhàn)》一文中對小學英語的教學特點歸類如下:第一,教學內容貼近生活,符合小學生興趣需求;第二,語言功能、結構、話題、任務有機結合;第三,教學方法多樣,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第四,教學組織與課程安排靈活,以學生為主體,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五,采用多媒體的現(xiàn)代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與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優(yōu)化教學過程;第六,運用激勵機制,評價多樣化,鼓勵學生積極進取。[3]在六個基本特點中,劉老師兩次提到“興趣”、兩次提到“積極”。由此可見,小學生英語教學的特點,應是興趣為主導,旨在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礎,因此良好的人文價值教育應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主線。也正如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目的不是使人學習僵死、理性化的知識,而是借助對文化價值的攝取來獲得相應的人生體驗。

2.目前小學英語詞匯教學的不足

(1)教學功利化,重工具性輕人文性。學習是為了升學,教學是為了考試,這種學與教的功利性,在現(xiàn)代的學校課堂里,雖然幾經改革,但是“病根”未除。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英語教學的兩個重要方面,如何辯證地處理好工具性與人文性一直是現(xiàn)代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語言教學,因其特殊性,一直以來是文化傳遞的最佳領地,因此語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于學習語言、掌握文化、培養(yǎng)興趣、陶冶情操,切不可執(zhí)其一端,片面強化。

(2)教學簡單化,重表面輕內在。教學簡單化,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有多處表現(xiàn),如有些教師只重單詞的識記,重字母的冰冷組合。簡單化的教學,帶來的危害極大。對教師而言,容易滋生教師職業(yè)的“懶惰”,一本教案,放之四海而皆準。對學生而言,這種簡單化的教學,導致簡化的學習,缺少思考,重表面,少探究。而對于教學活動本身而言,簡單化的教學,是對學生個性差異性認識不足所引起的,是一種機械化的教學生產,不利于教學的本體發(fā)展與豐富。

(3)評價不科學,重結果輕過程。筆者曾在某市的大街上看到這樣的廣告:“上某機構,提分快,一個月見效果。”新課程改革至今已有十余年,但這種以分數(shù)論英雄、以成績論成敗的現(xiàn)象,不僅是高考的“專有現(xiàn)象”,而且是中小學通用的評判法則。當然,這種純以結果為導向的評價方式,既是對教學的一種錯誤誘導,也是對教學評價本身的曲解。小學階段無論是詞匯教學還是整個英語教學,正如劉道義老師所言,評價應多樣化,運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多種功能,如診斷、調節(jié)、激勵等。

根據(jù)上述分析,小學英語教學呈現(xiàn)出很明顯的特點,它需要我們用一種更加合適的理念去指導教學實踐。但是現(xiàn)實的不足,卻令我們不得不去反思、去研究。基于此,人文價值在英語詞匯的教學里不但有其可能性,更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三、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該如何滲透人文價值

1.課前靜思,凈化心靈

人文價值教育是一種國際性的教育理念,香港人文價值教育學院曾提出過五大人文價值:真理、善行、平和、愛和非暴力。而靜思教學,則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平和心態(tài)的教學方法。

課前靜思的目的在于平緩情緒、放松自我、喚醒自我。實施操作的要領是:上課伊始,伴隨著悠揚的樂曲,教師或學生朗讀一些優(yōu)美的文字。讓學生去感受,去回憶,去平復下課時的狂躁。靜思,既是一種心情的平復,同時也是一種自我反思。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去控制靜思的時間與內容,以達到最佳效果。

2.巧用字母,情感匯集

英語由字母組成,正如漢字由筆畫構成一樣。字母的組合,也許正是造字者最高的學問與精華之所在,是一種構詞的文化,它所要表達的可以是祖先的美好愿景,也可以是他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例如一則公益廣告對family的解讀: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爸爸媽媽我愛你們)。這樣的拆分,形象與內含兼具,何樂而不為?其實這種例子,只要用心比比皆是,如glove(手套),可理解為give love(愛的給予)。諸如此類,它們給詞匯教學一些新的思路與感悟,不僅有利于學生對詞語的識記,而且有利于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是一種感情的滲透與影響。

3.游戲教學,激起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一個常理。小學生因其年齡特征而具有自制力偏弱、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其興趣的培養(yǎng)尤為關鍵。在日常教學中,游戲教學常見于公開課中,真正用于常態(tài)課中相對較少,而且游戲教學多種多樣,真假難辨,效果不一。有的游戲與教學就像油與水一樣,雖在一起,但彼此分離。真正的游戲教學應該是水與茶葉的關系,茶香與水,合二為一,茶中有水,水溢茶香。

英語教學中適合詞匯教學的游戲類型很多,如模仿秀imitation show(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模仿小動物進行單詞學習)、卡片跳舞dance with cards(教師手持卡片,學生根據(jù)教師手中卡片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吹氣球blow up the balloons、大小聲opposite tune、拍手停clap hands等。當然,在游戲教學中,我們也要走出概念的誤區(qū),游戲教學只是眾多教學法中的一種,其目的在于配合相關課堂教學的需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不能一味地為了課堂效果而游戲。

4.集體活動,共生共存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用集體主義教育與勞動教育成功地教育了很多社會流浪兒童與“問題”少年。他認為:“即使是最好的兒童,如果生活在組織不好的集體里,也會很快變成一群小野獸。”班級是一個組織,但更是一種文化的存在,樂觀向上、和諧共處的班級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而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又會促進班級的進一步建設,班級與個體互為發(fā)展動力,相互影響。集體教育的關鍵在于以一種整體和宏觀的視角去把握班級建設,共同構建積極向上、共榮共存的班級文化。

關注學生,豐富情感,這是人文價值的出發(fā)點。人文價值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其實可以滲透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只要教師用心、誠心,人文之花定會炫麗綻放。

(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院,廣西桂林,541000)

參考文獻:

[1]杜時忠.論教育的人文價值[J].教育評論,19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