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習瑜伽體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堅持“四治四強” 做好“一化一穩(wěn)”
——“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培訓班學習心得體會
1月30至2月1日參加了遵義市委政法委舉辦的“忠誠為民公正廉潔”核心價值觀主題教育培訓班,聆聽了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崔亞東同志,重慶市委政法委副書記袁榮華,市政府王秉清市長和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劉小星同志等領導的報告后,倍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對在具體的政法工作中如何貫徹好、落實好、體現(xiàn)好“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核心價值觀,個人認為我們政法機關和干警要堅持“四治四強”,做好“一化一穩(wěn)”。
“四治”即講政治,講法治,抓綜治,抓專治。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堅持“三個至上”“四個忠于”,履行使命,踐行宗旨。要以法治的精神、結合法律法規(guī)宣傳普及的程度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程度,統(tǒng)籌兼顧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把握好情、理、法的獨立性和交叉性,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調處結合,調判結合,公正執(zhí)法,依法辦案。要圍繞發(fā)展中心,服務改革大局,不斷加強和創(chuàng)新以民生、服務為核心,以管理、化解、控制為重點,以剎歪風、打犯罪為拳頭的社會管理,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創(chuàng)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要在不同地區(qū)和不同階段經常查找政法工作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重點熱點突出問題,切實開展專項整治,筑牢維護社會安全穩(wěn)定的政法防線。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我國教育正處于由單一、封閉的傳統(tǒng)教育體系向多元、開放的現(xiàn)代教育體系轉變的過程,構建一個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育網絡體系,營造適于學生發(fā)展成才的教育環(huán)境,成為當前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結合”整體育人的系統(tǒng)工程,在這個系統(tǒng)工程中,學校、家庭、社會都擔負著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中學校是主體,家庭是基礎,社會是依托。只有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才能形成有利于青年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教育環(huán)境。然而,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會經常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三方相互脫離、互不配合的現(xiàn)象。
一、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學校教育,學校教育脫離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學生所受的兩種最為重要的外部教育,由于主客觀上存在的差異,這兩種教育力量能否配合與協(xié)調就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種配合與協(xié)調決不是單向的,而是相互的。就家庭教育一方來說,它不只是簡單地配合學校教育,家長需要在家庭與學校教育的互補關系中力圖使兩種教育力量在學生身上協(xié)調與統(tǒng)一起來,強化學生在學校中所受的正面教育,彌補學校教育中的不足。但是,目前不少家長的教育隨意性非常大,缺乏科學性。有的家長溺愛嬌慣,有的家長冷漠粗暴,崇尚“棍棒教育”,尤其是現(xiàn)在隨著獨生子女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家庭教育日趨表現(xiàn)出重智輕德、忽視全面培養(yǎng)子女的特點,甚至有些家長的教育與學校教育背道而馳,使學生在這種相互矛盾的教育中無所適從,削弱了學校教育的積極作用。比如,現(xiàn)在學校都在貫徹落實素質教育,全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但有些家長卻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忽視品德、才藝等方面的培養(yǎng)。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考取理想的學校,每天不斷給孩子施壓,讓他們完全沉沒在題海之中,其結果是學習成績上去了,但其他方面的才華卻埋沒了。
另外,就學校教育一方來說,學校在對學生施教過程中,應該重視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將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輔助。但是,目前有些學校在進行教育時卻忽視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只是單方面從學校的角度去想辦法解決,沒有及時與家長溝通,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轉化工作。例如: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很多學校只是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和輔導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作用?,F(xiàn)在青少年學生出現(xiàn)違法犯罪、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的現(xiàn)象逐漸增多,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和日趨嚴重化,從側面反映出當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存在的相互脫離、互不配合現(xiàn)象。如果學校定期聯(lián)系家長,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并了解學生家庭教育情況,那么就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異常舉動并糾正學生存在的不良言行,避免學生出現(xiàn)人格扭曲、心理變態(tài)等異常心理問題;如果家長有定期向學校了解子女在校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校的異常表現(xiàn)并積極配合學校進行教育,引導學生的言行,那么這種違法犯罪、自殘自殺等極端行為的念頭就會杜絕在萌芽之中。因此,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配合,協(xié)調發(fā)展是教育好學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
二、社會教育呈現(xiàn)疲軟狀態(tài)
社會教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途徑,具有與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擬的特殊作用。社會教育直接面向社會,又以社會政治經濟為背景,它比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具有更廣闊的活動余地,影響面更為廣泛,更能有效地對整個社會發(fā)生積極作用;社會教育形式靈活多樣,沒有制度化教育的嚴格約束性,它較少受階級、地位、年齡資歷的限制,能較好體現(xiàn)教育的民主性等。但是,因為社會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還處于輔助和補償?shù)匚?,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以致目前社會教育呈現(xiàn)出疲軟狀態(tài)。造成當前社會教育呈現(xiàn)疲軟狀態(tài)的原因有多種,就我個人認為,主要有如下二點:一是人們不夠重視社會教育。由于社會教育的作用具有隱蔽性、長效性,不能立竿見影,所以很多人忽視社會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性;二是某些學校和教師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思想,重學校教育,而忽視家庭和社會教育,重知識傳授,忽視其他培養(yǎng),學生負擔過重,沒有或很少有時間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例如,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教育部門就針對我國在基礎教育中長期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應試教育”現(xiàn)象提出了素質教育理論并要求學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針,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素質教育自提出以來,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是有不少學校存在轟轟烈烈講“素質”,扎扎實實干“應試”的現(xiàn)象。有些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不顧教育部門有關取消學校補課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等方面的文件精神,利用假期或周末的時間給學生補習功課,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有些家長為了讓子女能以高分考取理想的學校,利用平時休息的時間請家教補習功課,占用了大量娛樂和社會實踐活動的時間,限制了學生其他能力的發(fā)展。
三、協(xié)調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和諧發(fā)展的若干途徑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教育部門、學校為了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問題提出了很多實用、有效的解決對策。如,建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直接參與學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學生;開辦家長學校,提高家長素質,從而提高家長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建立家訪制度,定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等狀況……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原有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代教育的需求,為了更好地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問題,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形式的基礎上,結合時代特點采用一些新型的教育方式。筆者認為在當今科技高速發(fā)展的時代,解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和諧發(fā)展問題,可以采用如下若干途徑。
1.利用網絡的便利條件,搭建網上教育平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很多家庭都配置了電腦,用于子女教育或上網獲取信息。學??梢葬槍W生家庭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條件,搭建網上教育平臺,從而更好地與學生溝通和建立家校聯(lián)絡體系。例如,隨著在校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教師已不可能完全深入到學生宿舍,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況,那么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聊天軟件、bbs、電子郵件等,與學生進行網上對話,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狀況。同時,為了更快、更好地與學生家長溝通,互通信息,學??梢酝ㄟ^網絡教育平臺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并將學生在校的表現(xiàn)及時反饋給學生家長。
2.制作家校聯(lián)系卡,搭建空中對話平臺
電話、手機已成為社會生活必需品,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擁有電話。學校為了能更好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可以制作家校聯(lián)系卡,定期進行電話互訪,掌握學生的相關信息。因此,學??梢栽谛律胄r收集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方式,匯總制作成家庭聯(lián)系卡,發(fā)給學校每位教師;同時也將學校老師的聯(lián)系電話制成卡片派發(fā)給每位學生家長,這樣家校雙方可以根據(jù)需求不定期進行互訪,掌握學生的表現(xiàn)情況。如果發(fā)現(xiàn)學生有什么異常情況,家校雙方可以及時通過電話進行交流,共同做好教育工作。通過制作家校聯(lián)系卡,大大方便了家校之間的聯(lián)系溝通,也方便彼此快速了解學生在校或在家的具體情況。因此,制作家校聯(lián)系卡可以搭建空中對話平臺,使家校互通信息更為快速方便,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心理、生活等狀況。
3.挖掘社會企業(yè)教育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和補充,沒有社會教育參與的學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并參與教育的社會風氣。社會的教育資源極其豐富,充分利用和挖掘社會教育資源,才能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對接,形成校內外一致的教育網絡體系。如:圍繞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目標,學??梢猿浞掷蒙鐣钠髽I(yè)資源進行教育,搭建校企合作平臺,通過與社會企業(yè)合作辦學,實行訂單式培養(yǎng)教育,將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與企業(yè)的工作崗位能力培養(yǎng)充分結合起來。學生通過直接參與企業(yè)工作崗位的實踐,一方面可以學習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另一方面也為學生提供理論結合實際操作的平臺,積累工作經驗,為今后的就業(yè)奠定基礎。
4.與具有鮮明教育意義的單位合作,建立穩(wěn)定的社會教育基地
社會教育資源的內涵非常廣泛,只要對人能夠形成教育的單位都屬于社會教育資源的范疇。例如,歷史文化遺址、博物館、紀念館、軍事基地、養(yǎng)老院、素質拓展基地等單位都屬于社會教育資源。這些社會教育資源是教育學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學校要加強同這些單位的聯(lián)系,充分發(fā)揮這些單位的教育作用,將這些對學生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單位作為學校長久的、穩(wěn)定的社會教育基地,以此全面加強學生的教育。比如,將素質拓展基地作為學校長期、穩(wěn)定的社會教育基地,不定期組織學生到素質拓展基地參加各種素質拓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能力、鍛煉學生體魄和意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網絡體系是營造適于學生發(fā)展成才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學校教育沒有了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則只是一句空話。正如《家教名言》中顧曉鳴所說:“構建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依靠、協(xié)調發(fā)展的格局,是建立現(xiàn)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內容?!?nbsp;
參考文獻
[1] 張中田.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關系[j].教育探索,2003,(10).
一、堅持以人為本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主要以學生為中心,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想方設法讓學生加強個人思想意識,轉變學習觀念——“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逐漸培養(yǎng)學生學習自主性,真正懂得“學生讀什么”;切實做到教書育人,教會學生“做事先做人”。通過課堂講授、課堂討論、課堂活動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得到重視,逐步樹立自信,勇于展現(xiàn)自己。
作為老師要注重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教育科學發(fā)展的根本目的。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注意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能力的發(fā)展,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特點及教育的規(guī)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的積極主動地發(fā)展自己的個性。所以,我會繼續(xù)努力,為我所教的孩子尋找幸福的感覺,可能是一個微笑,可能是一件關心他的話,可能是一件小事。
微笑就是和氣、樂觀、開心、快樂。微笑是對學生最直接的語言。老師的一個微笑,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是一種信任。
我們經常會為一些學生的不當行為苦惱或者懊惱。如果,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夠以微笑對待,可能能將事情順利、恰當?shù)慕鉀Q。與此同時,微笑生活,微笑工作更為重要。每天我們要做的事很多,要遇到各式學生和家長也不少。所以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微笑著去面對學生,微笑著去做每一件事情。
健康和微笑是密切相連的。人只有微笑生活,才會擁有健康。所以我們要懂得微笑,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其實,工作好比是品茶,只有越品才會越有味,越品越精神。微笑著面對工作,事情工作都會順利起來。所以保持微笑的態(tài)度來面對工作,也很重要。挑戰(zhàn)自己,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設定好目標,我將向著目標前進,在過程中微笑面對。
第二.嚴于律己,為人師表。“
以身立教”、“為人師表”,這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重要內容。教師榜樣作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的教育力量,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特殊作用。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也一直是我國教師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明確了教師“示范性”的特點。他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到了唐代,做為文學家同時又是教育家的韓愈則進一步提出教師應“以身立教”的觀點。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更是我們教師的杰出典范,他不僅倡導“教師應當以身作則”,“以身教人者腳己”,而且身體力行,鞠躬盡瘁。 第三 熱愛學生,關心學生。
古往今來,中外教育家無不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關系,并把它視為教師的一種美德。魯迅先生說過:“教育植根于愛”。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教師的天職,是一種具有偉大意義的情感活動。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愛,也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心理學研究證明:愛,可以產生模仿的意向。教師愛學生,不僅能給學生難以想象的信心和力量,還可以使學生在和教師的交往中,對教師的形象感到更為親切,自覺不自覺地尊敬、愛戴教師,模仿其言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師的全面影響。這就是所謂的“親其師,信其道”。
關鍵詞:大學生;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4)12-0168-02
社會的變化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直接反映了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遷。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我國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全面總結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特點,深入剖析導致其變化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準確把握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趨勢和規(guī)律,緊密結合我國國情更好地開展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課題。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特點
梳理關于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相關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價值觀念核心、價值取向、價值評價選擇標準和價值目標四個方面。
1.價值觀念核心由集體轉向個人。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國家和社會的概念遠遠重于個人的利益需求。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人們將集體主義作為思想行動的唯一標準,強調集體的至高性和絕對性。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腳步的不斷加快,社會上的價值觀念也在迅速地發(fā)生著轉變。部分從事經濟活動的人率先根據(jù)市場的需求進行自我規(guī)劃和自我發(fā)展,眼界得以開闊,思想也得到了解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大學生群體變得更加理性,他們愿意為集體奮斗,也更加注重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由此,當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精神和責任感日益突顯。在主體與客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更加認可個人的主體性,價值觀念核心發(fā)生著由社會化向主體化的巨大轉變。
2.價值取向由單一轉向多樣。隨著社會各項體制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入,人們不再將社會主流價值觀作為自己唯一的價值取向,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的社會群體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價值取向,每個個體都在按照自己對人生的理解演繹生命。大學生對外界事物具有極高的敏感度和領悟力,價值取向的這種變化非常直接地表現(xiàn)在大學生身上,就形成了大學生多樣性的選擇。特別是在網絡時代,他們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和特點汲取知識,獲取信息,塑造的是更加完善的自我。在這一過程中,主流價值觀的作用依舊十分重要,但常常會受到其他價值取向和文化觀念的沖擊,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迫在眉睫。
3.價值選擇評價標準由嚴苛轉向寬容。以往,人們常以一種近乎嚴苛的態(tài)度來對待主流價值觀念,過于個性或超前的思想很有可能被視為“異類”。而在文化開放的今天,人們可以借助新媒體等多種途徑獲取知識,還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渠道公開發(fā)表個人見解和評論,信息以散射的方式廣為傳播。今天的大學生已經是“95后”一代,他們出生于寬容的社會氛圍中,以更加中立的姿態(tài)面對身邊及社會上的資訊。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評論的現(xiàn)象習以為常,并不會因為意見的分歧而形同陌路,能夠以一種更加理解、更加包容的態(tài)度去對待,其價值選擇的評價標準已經由嚴苛轉向寬容。
4.價值目標由理想主義轉向現(xiàn)實主義。有調查顯示,相較于父輩們追求理想的“高、大、上”,當代大學生更加看重個人體驗,既希望在事業(yè)上取得成功,又追求生活幸福,希望在兩者之間找到一條和諧之路。他們努力使自身的價值選擇及價值實現(xiàn)與社會規(guī)范不發(fā)生矛盾,但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嘗試保全自己的價值選擇。他們更加注重個人理想的實現(xiàn)和價值的提升,也明白個人的發(fā)展永遠不能脫離現(xiàn)實而存在,只有在適應社會的基礎之上才能更好的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因此,他們選擇腳踏實地的生活方式,并認為現(xiàn)實主義更加符合自身的訴求。
二、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原因
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原因涉及社會、家庭、個人多個層面,深入分析和思考其價值觀念變化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體系教育。
1.大學生價值觀變化受社會轉型的宏觀影響。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深水區(qū)”,表現(xiàn)為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動和思想觀念的迅速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變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他們追求新思潮和新觀念,勇于創(chuàng)造,敢于創(chuàng)新,是時代的先鋒力量。另一方面,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滋長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據(jù)王小新等人做的調查研究顯示,大學生擇業(yè)時最看重的要素依次為:經濟收入(28.98%)、能否發(fā)揮專業(yè)特長(26.60%)、工作環(huán)境是否和諧(14.23%)、能否有進修或深造的機會(10.75%)、社會地位(7.36%)、穩(wěn)定性(7.36%)等。這表明,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價值觀的變化影響巨大。
2.大學生價值觀變化受家庭教育的直接影響。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huán)境,家庭教育又是具有啟蒙作用的教育方式,在父母及家人的指引下,孩子會逐漸形成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社會的認知,進而初步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家庭在個人和社會的關系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家庭環(huán)境帶給人們潛移默化而又難以移易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形成的認知往往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走向。因此,大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及變化與家庭環(huán)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3.大學生價值觀變化受個體差異的主觀影響。我國大學生大多是處于18~23歲,這個時期既保留著部分少年兒童的心理,也具有很多成年人的特點。隨著自身知識量和社會閱歷的增加,大學生往往急于表達自我觀點,也容易因為叛逆心理而質疑家長、老師的教導。當家庭、社會等外界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他們內心會激起巨大波瀾,情緒起伏極大,容易興奮也容易失落,容易激動更容易沖動。但也正因如此,一方面,大學生更關注并容易接納新鮮的事物和觀點,能夠帶動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他們的價值觀念相比已經進入社會的成年人來說更容易受到影響并發(fā)生變化,亟待正確理想信念和價值觀的引領。
三、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路徑和方法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特點鮮明,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復雜多樣,但要真正解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過程中存在的隱性或顯性的各種問題,就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從學生主體角度切入,緊密結合國情、校情,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
1.積極引導大學生自我教育。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主體,要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起到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真正實現(xiàn)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第一,學會自我反省和客觀評價。大學生要反思在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態(tài)度是否端正、目標是否明確,查找自身的缺點和不足,及時總結自己已取得的成績和需要改進的方面。第二,加強學習,學會自律。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自律和自制,使自己的言行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第三,養(yǎng)成自我激勵的習慣。設定目標并完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信心,也增強了學生面對困難、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
2.切實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社會實踐,才能將大學生的書本知識同社會主義事業(yè)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讓大學生走出象牙塔,見識到外面的真實世界,真正實現(xiàn)“知”與“行”的有機統(tǒng)一。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們有機會走訪農村、社區(qū)、工廠、學校,通過“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務,強化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及時了解基層,深入體驗生活,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認清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主動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將書本知識轉化為綜合能力,促進大學生不斷成長成才。
3.全面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變化具有強大的浸潤作用,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宣傳設施,著重開展社團活動、文藝活動、學術活動、體育活動等。良好的科技、學術環(huán)境引領文化素質教育的方向,激勵大學生刻苦學習和鉆研文化知識,營造濃厚的追求真理的氛圍;良好的文化、藝術氛圍使大學生感受到人文的氣息和美好的體驗,受到優(yōu)良文化的熏陶,激發(fā)其形成奮發(fā)向上、開拓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的精神力量。正是通過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體會到了學校獨有的校園文化,受到了校園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4.大力培育大學生青春榜樣。學生榜樣是學生學習、生活中最直接的參照,他們的力量和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學校的學生會和社團可以把品學兼優(yōu)、思想道德素質較好的優(yōu)秀學生組織起來,經常開展主題報告、演講、團日活動等,分享這些學生的優(yōu)秀事跡,使其他學生的價值觀念受到積極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反省自身的同時逐步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看齊。另外,多組織與其他高校之間的聯(lián)誼、辯論、交流活動,促進思想碰撞、取長補短。
5.充分發(fā)揮校園媒體引領作用。新媒體技術在高校已經得到相當規(guī)模和程度的普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開展過程中,應當充分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新的傳播媒介。例如在學生群體中很受歡迎的QQ、微信、微博等網絡互動平臺上進行互動式教育,向學生一些時事新聞、教育案例,及時讓同學們對所消息的評論和反饋做出積極回應,傳播正能量。新媒體的運用更加符合青年學生的需求,這些途徑形式新穎,內容豐富,使大學生隨時隨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引導大學生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念。
緊密結合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念變化的特點和趨勢,深入研究和剖析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變化及原因,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學生是時代變化的晴雨表,同時也是社會價值觀念中具有超前性和先導性的價值群體。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絕不能夠停留在表面,應當將它融入到校園文化中,融入到社會實踐中,為大學生所熟知,所接受。
參考文獻:
[1]王玉.價值哲學新探[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2]李斌雄,張小秋.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
[3]張興海.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指導校園文化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08(22).
關鍵詞:會用;體育課;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7)02-0009-02
體育課學習評價是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為何評?評什么?怎么u?的不同定位,往往會明顯地體現(xiàn)出評價者或者學校體育教學的價值取向,就如當前一些學校出現(xiàn)以體質健康測試的成績來代替體育課學習評價的現(xiàn)象,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之一是評價者和學校把“功利”即迎合各級體質健康測試排名作為評價的目標,之二是體質健康測試均為量化指標,相對綜合評價中的定性評價而言可操作和簡便性優(yōu)勢更大,由此也就順理成章地把體質健康測試結果作為體育課學習評價的內容了,但這不符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對于學生體育學習評價的建議。《課標》明確倡導,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以多元的內容、多樣的方法、多元的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構成科學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多方面收集評價信息,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位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潛能,調動他們的體育與健康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和教師更好地“教”。從《課標》的倡導不難看出體育課學習評價需要從評價的理念、目的、內容和組織實施形式等方面做系統(tǒng)的思考和設計,綜合評價就此成為目前體育課學習評價的主流,但不可否認綜合評價在實踐中操作性和實施技術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一、體育課學習評價演進及存在的問題
體育課學習評價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進程而演變,從教學大綱時代的規(guī)定考試項目綜合評分到當下課程標準倡導的綜合評價,體育課學習評價從多個維度朝著適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需要的方向演進??疾旄骶S度演進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綜合評價形式符合當下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但還是沒有完全突破技能評價的瓶頸。
1.體育課學習評價理念的演進。教學大綱時期,評價的理念更多的是指向甄別與選拔,這與當時培養(yǎng)精英的教育價值取向有關,因此必須要有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教師為評價的唯一主體,以便通過統(tǒng)一的標準準確地將所教的學生“排隊”?!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從而確立了評價是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而全體學生必然是有差異的,因此,體育課學習評價確立了順應課程改革需要的理念,即評價內容應全面并具有選擇性、評價方法的選擇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評價主體需要多元。
2.體育課學習評價目的的演進。以往的體育課學習評價主要目的就是明確階段學習結果是幾分以及排名,只是給出每一個學生一個冷冰冰的分數(shù),并為評選“三好學生”等優(yōu)秀學生提供依據(jù)。綜合評價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分數(shù)和排名,更多的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通過評價讓學生和教師了解學習目標達成情況、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存在的短板進而為改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有效信息;通過評價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培養(yǎng)提高評價能力,由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增強學習體育的自信心,并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和別人的長處與不足。
3.體育課學習評價內容的演進。隨著體育課學習評價理念和目的的演進,《教學大綱》和《課標》雖都采用多項內容綜合評分形式,但就具體內容而言且不盡相同?!督虒W大綱》評分內容由體育課出勤和課堂表現(xiàn)、體育常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運動技能和技巧四個部分構成,且具體考核的項目和評分、各部分權重均有明確規(guī)定?!墩n標》評價內容由體能、知識與技能、態(tài)度與參與和情意與合作四部分組成,各部分權重和具體評分標準由教師自行根據(jù)學生情況確定。
4.體育課學習評價組織實施形式的演進。定量的評價組織形式一直以來是廣大一線教師最常規(guī)使用的方式,具備操作性比較好的特點。以往對運動技能的評定除了項目測試以外,還有對技術動作的評定即技評,根據(jù)用文字描述的動作評分標準換算成相應的分數(shù),雖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最終還是以分數(shù)量化的方式實施。而當前體育課學習的綜合評價,不再是單純的定量評價,出現(xiàn)了定性評價、形成性評價、相對性評價等組織實施形式,這些形式都是由評價的理念和目的所決定。
5.體育課學習評價存在的問題。綜合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體育課學習評價采用綜合評價是符合當前教育改革需要的,其所倡導的理念和采用的組織實施形式雖已得到廣泛認同,但實際操作中還是沒有得到真正落實,其中操作比較繁瑣和缺少技能評價標準是兩大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體育課學習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除了體能評價有量化的標準可以參考以外,技能、態(tài)度與參與和情意與合作都沒有簡潔的標準特別是量化的標準可以參考,即使這三個方面有表現(xiàn)標準(如《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中的表現(xiàn)標準)和一些評價量表可以參考,但這三方面特別是運動技術與技能評價量化難題短時間內還得不到本質性的突破,由此決定了操作性不強。因此,體育課學習綜合評價在這三個方面缺乏比較經濟的組織實施技術操作工具,且在以后相當長的時期內仍將存在這個問題。體育課學習評價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盡管采用了綜合評價,技術技能的評價卻仍停留在單個技術動作的評定上,缺乏“會用”的評價策略。體育課學習評價如果確立“會用”的理念并實施,將會較好地解決體育課學習評價問題。“會用”的本質是技術動作學習結果的呈現(xiàn)應該是會比賽、會在生活中運用、會在其他運動項目中運用等,而這些“會”的前提是專項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團隊配合熟練、積極主動鍛煉、掌握科學鍛煉知識等。因此,通過對“會用”的考察就不難評價學生運動技能掌握程度,不難評價態(tài)度與參與和情意與合作方面的情況。建立以“會用”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學習結果評價制度,可以彌補綜合評價技術缺乏的現(xiàn)狀。
二、“會用”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學習評價策略
體育課學習評價采用綜合評價,在實踐操作中往往跳不出綜合評價的幾個固有內容,而很少去思考學校體育課外活動中有關內容可以作為評價的手段。學校體育課外活動中較為常見的有體育節(jié)、小型單項運動競賽、某某項目嘉年華、某某項目吉尼斯以及近期興起的某某項目聯(lián)賽和全員運動會等,對這些活動和比賽的內容加以改造就可以成為“會用”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學習評價方法。根據(jù)上述“會用”本質含義和價值指向對學校常用體育課外活動內容進行改造,“會用”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學習評價方法大致可以分以下三種。
全員校園吉尼斯。原有校園吉尼斯通常是以單項作為比賽內容,以整個學校為單位設置獎項,該單項內容往往與體育課的內容關聯(lián)不緊密,這樣的設計不適合作為面向全體學生的評價方法,而把比賽內容改造成包含體育課學習內容的組合練習,獎項設置分成小組、大組、班級、任教班級組團、年級、學校加上男女等各個層次,再在每個層次中設置不同等級獎項,就能夠讓每一個參與者獲得相應的吉尼斯成績,從而實現(xiàn)“會用”為導向評價。例如,體育課學習內容是足球腳內側運球,吉尼斯比賽項目可以設置為“接同伴傳球+足球腳內側運球10米+向左側突破傳球入門+快速跑到指定地點”,獎項根據(jù)人數(shù)和需要設置為每層次N級(小組n人,一級、二級……n級),用完成組合練習時間和成功率作為區(qū)分各級的標準。
全員校園聯(lián)賽。已有的校園單項比賽存在參加比賽人員少、比賽場次和賽期短等短板,比賽項目也不能完全體現(xiàn)體育課教學內容。從“會用”的視角設計,首先要將比賽內容與體育課學習內容緊密關聯(lián),因此除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等以外,應該充分考慮適合普通學生,人人能參加比賽的項目設計。這可以從傳統(tǒng)項目比賽(改變規(guī)則降低要求)、生活中會用(健身方法等)和其他項目中會用(專項體能組合練習等)拓展豐富比賽項目。例如,通過田徑項目學習,學生學習了發(fā)展各種體能的練習方法后,設置“設計體能鍛煉方法”的聯(lián)賽,在提供氣候、環(huán)境、生理基礎等要素情況下,累計比誰的方法合理和多。其次比賽的場次和賽期必須符合聯(lián)賽的特征,即場次足夠多和賽期足夠長。再次就是比賽的層次和獎項設置,同樣可采用全員吉尼斯的方式。
全員校園運動會。說到學校運動會馬上就會聯(lián)想到田徑運動會,確實學校田徑運動會長期以來就是學校運動會的代名詞,她就如大綱時代的評價理念“甄別與選拔”,是少數(shù)人“玩”多數(shù)人看,已經不能承擔《課標》所倡導的評價要求,也與體育課學習評價內容不相匹配。要讓全體學生都能夠參加運動會比賽,首先必須改革比賽項目,用“會用”的理念把體育課學習內容設計成為運動會比賽項目。如杭州拱墅區(qū)加入“全國學校體育聯(lián)盟”試驗區(qū)后,很多學校都已經嘗試了“聯(lián)盟”推廣的全員運動會,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改進發(fā)展,新創(chuàng)了項目為主體的全員運動會,如杭州拱宸中學排球全員運動會、杭州北苑實驗學?;@球全員運動會、杭州啟航中學足球全員運動會等,把體育課學習內容設計成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既可以讓每個學生能夠參與又能夠檢驗所有學生技能掌握運用情況。在體育課學習評價中教師就可以將全員運動會上學生獲獎成績作為評價結果,但需要將目前的全員運動會做適當調整才符合體育課學習評價的要求。改變方式是參照全員運動會模式,做成“迷你全員運動會”,把參加的范圍、人數(shù)、時間、項目數(shù)量相應調整,可以按組、班、年級、學校等不同范圍、人數(shù)進行比賽,項目也可以一次只進行一項,時間可以是課內、課外,如利用下午體育鍛煉課時間等。
以上三種“會用”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學評價方法,不僅轉變了以評價單個運動技術學習為主體的評價體系,更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是可以建立以“會用”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學習評價體系,從而撬動體育課教學質量、大課間和課外體育活動效率的提升。三種以“會用”為導向的學生體育課學習評價方法,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綜合評價缺乏操作性的難題,也為突破運動技能量化評價困局創(chuàng)造了可能,并且使學生在體驗運動競賽過程中激發(fā)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做到課內外體育內容相銜接,保證鍛煉時間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形成“教學-練習-檢驗”的有效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潘紹偉,于可紅.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月17日至20日,我們參加了基層基礎宣傳教育工作專題培訓。培訓會圍繞基層基礎這一中心主題,從社區(qū)安全防范宣傳、源頭綜治宣傳、新時代楓橋經驗、智慧警務及基層宣教等不同角度,詳細傳授了如何結合基層基礎管理要求開展交通安全宣教工作。通過學習,主要有以下學習體會:
一是思想理念需要根本轉變。一直以來,交通安全管理的總目標是安全和暢通,而基層交警大隊圍繞事故警情、目標指導數(shù)和工作任務等要素轉的思想占主流,基層基礎管理的思想不夠深、不夠重。今年以來,支隊著重強調基礎管理,我們的思想認識有所轉變,但與公安機關其他部門以及派出所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經過這次專題培訓,我們首先在思想上認識到,交通安全管理的核心仍然是基層基礎管理,只有從根基上筑牢事故防控、秩序整治、交通組織、施工管理等各項措施,才能有力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和暢通。
二是基礎管理需要豐富形式。本次培訓會,授課老師從網格化管理、基層基礎管控、交通安全源頭治理、智慧警務等多方面多角度仔細講解了基層基礎管理的要求、內容和形式,認真分析了當前公安基層基礎管理面臨的形勢,指出了基礎管理能夠實現(xiàn)的目標。通過學習讓我們認識到,基層基礎管理要從我們當前的管控實際出發(fā),在合理利用人力資源,切實做好網格化管理、面對面交流的同時,積極順應當前科技信息化水平大發(fā)展、大數(shù)據(jù)廣泛應用的時代大背景,充分利用前端信息應用技術,尋求更為豐富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學會用數(shù)據(jù)說話,讓信息“跑步”,有力提升基礎管理的實戰(zhàn)效率。
三是基礎宣教需要借力社群。在培訓會的課程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下城分局沈宏教官教授的新時代楓橋經驗和蕭山分局李志平大隊長教授警企合作,兩位教官從不同角度講授了借助社區(qū)力量或企業(yè)保安落實基礎管控措施的具體辦法。從中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社區(qū)群眾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我們公安工作的需要以群眾為出發(fā)點。群眾需要安全感,而創(chuàng)建平安村鎮(zhèn)和社區(qū)僅僅依靠我們幾百名民警、數(shù)千名輔警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也不可能靠現(xiàn)有警力的車輪戰(zhàn)、疲勞戰(zhàn)來創(chuàng)造平安環(huán)境,我們必須盡可能利用好一切平臺,積極發(fā)動社群力量參與基礎管理、環(huán)境治理,讓他們積極投身平安創(chuàng)建,積極構建公安民警指導、社群力量共同參與的立體式安全防控網絡,借群眾之力創(chuàng)“家園”安全。
本次培訓讓我們思想理論有了明顯的轉變,讓我們看到了、學到了更多的基層基礎管理的手段,讓我們認識了更多的現(xiàn)代科技管理手段。
關鍵詞: 社會化 基礎教育 家校合作
把學生,尤其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責任單方或簡單地歸咎于家庭、學?;蛏鐣娜魏我环蕉疾粔蚩陀^。所謂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也就是說兒童從出生至學齡前階段,大部分時間與家長和社會聯(lián)系更為緊密。在兒童進入基礎教育階段后,家庭、集體和學校三者接軌,合作完成對基礎教育階段兒童文化知識的攝取、認知階段的體驗和情感性格的培養(yǎng)。近年來,對于家校合作及家庭、集體和學校三者合作的教育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在社會化過程中家庭、集體和學校的教育功能愈發(fā)應該得到重視。
一、社會化過程的含義及其與基礎教育的關系
(一)社會化過程的含義
社會化過程指人通過學習社會文化,培養(yǎng)社會屬性,進而從自然人學習成為社會成員的過程。
社會化過程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廣義的社會化過程指人終身學習過程。這個過程貫穿人的一生,并伴隨著人的生理、心理的成熟,隨著人的社會生活的深化而逐步深化。而狹義的社會化過程則專指人從出生到青年期這個階段,經過社會學習,初步形成個性,具備在社會中生活的資格的過程。本文以狹義的社會化過程為主進行分析。
(二)社會化過程與基礎教育的關系
中國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小學教育、普通中等教育?;A教育的社會化過程主要體現(xiàn)在人生的童年期(通常指0~14歲)。兒童的社會化是指兒童在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中逐漸獨立地掌握社會規(guī)范,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掌握文化知識和生活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適應社會生活的心理發(fā)展過程。這是兒童從一個自然人轉變成一個社會人的過程。在與周圍人相處過程中逐步形成社會交往中必需的心理特征,諸如對親人的依戀、同情心、友善行為、社會性情緒、交往技巧、個人氣質、自我約束、對攻擊的控制、對外影響、道德情感,等等,兒童經過社會化這個過程,才能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成員,并通過社會化過程重建或更新一個自己所屬的社會文化。
基礎教育的社會化過程可以分為很多種,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讓兒童進入相應階段的學校,因為這時候兒童不但需要接受一定文化知識的傳輸,更需要一定的同伴交流和一定的同伴間的沖突幫助兒童完成社會化過程。而人在兒童時期建立并維持社會關系的能力對其將來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體的同伴沖突是兒童發(fā)展視角、轉換能力的必要條件,是兒童擺脫自我中心的前提?!绷己玫耐榻煌欣趦和硇慕】蛋l(fā)展,有利于促進兒童社會往的發(fā)展,更有利于兒童人格和性情的塑造和發(fā)展,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途徑。
二、家庭、集體和學校在基礎教育中分別扮演的角色
(一)家庭在基礎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兒童最初的社會化過程是在家庭中進行的。在家庭中通過父母及其他親屬的影響和指導,兒童獲得了最初的生活經驗、文化知識、社會共識和行為規(guī)范。也就是說,家庭是兒童社會化的最初執(zhí)行者和基本執(zhí)行者。父母通過一定的教育行為將其具備的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及社會道德規(guī)范傳授給兒童,并由此構成了兒童社會化最基本的具體內容。
兒童在家庭中受到的社會化過程主要通過家庭環(huán)境和家庭教養(yǎng)行為方式表現(xiàn)出來。一方面,家庭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兒童的社會化發(fā)展程度:比如,父母的職業(yè)和受教育水平等都與兒童的社會化發(fā)展有密切聯(lián)系。另一方面,家庭教養(yǎng)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的社會化發(fā)展。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心理學家鮑姆令德(D.Baumrind)針對父母教養(yǎng)模式對兒童的社會化影響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并以教養(yǎng)方式的兩個維度(要求和反應性)總結出了四種類型的父母,即權威型、專制型、溺愛型和忽視型。這四種類型的教養(yǎng)行為下教育出來的兒童的社會化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家庭的結構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出現(xiàn)了新變化。比如,網絡的普及、手機的廣泛使用等,這些都對兒童的社會化過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積極層面來說,新的生活方式能夠加速兒童的社會化過程,幫助兒童更全面、更便捷地了解世界、認識世界、獲取知識,這對兒童社會化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新的生活方式也影響了兒童正常地成長,容易使兒童沉溺在手機或網絡中,不但容易影響兒童的身體健康,而且魚龍混雜的信息更對尚未能夠甄別信息的兒童提出了較大挑戰(zhàn)。
(二)集體在基礎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隨著兒童年齡的不斷增長,無論是家庭整體,還是父母、親屬個人的影響力都會逐漸減弱,以同伴為主體的群體影響力則迅速增強。集體與家庭在基礎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家庭中兒童接受的教育和教養(yǎng)大部分來自于成年人的教授,是成年人單方面地灌輸和教導。而同集體,特別是與兒童年齡相似的同伴的相處、交往,甚至是沖突和矛盾,對于兒童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此時需要把兒童置于一個群體當中,使之積極融入群體并逐漸為該群體所接納,最后甚至影響該群體。
在同伴關系中,由于他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處于近乎相同的水平,因而他們是平等的、互惠的。交往雙方在交往過程中心理上相互影響,行為上彼此模仿,經過認同,內化融入自己的心理結構,促進自己的心理發(fā)展。這種新型的人際關系為兒童的社會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廣闊舞臺。
所以在兒童集體交往中,成年人應當竭盡全力地提供兒童共同活動的便利條件,并鼓勵和尊重兒童的集體交往行為。而且要在兒童集體交往中適時引導。在這種情境下進行的引導會使兒童更容易接受成年人的建議和指導,更有利于兒童在未來集體交往中的發(fā)展和表現(xiàn),有利于兒童的社會化發(fā)展。
(三)學校在基礎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學校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來說,是社會化過程的必經階段?;A教育階段的兒童大部分時間所能接觸到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家庭和學校。在學校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主要由教師、同學、學生組織和教材構成。上述集體包含了同學和學生組織的作用,所以這部分主要從教師和教材角度進行分析。
皮亞杰認為,10歲是兒童從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轉化的分水嶺,也就是說在兒童10歲之前,其對道德行為的思維判斷主要依據(jù)他人設定的外在標準,即他律道德;但10歲以后,兒童對道德行為的思維判斷大多依據(jù)自己的內在標準,也就是自律道德。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教師對兒童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
以基礎教育中的低年級小學生(即10歲以前的兒童)為例,由于其道德判斷是受到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支配的,而他們又認為道德標準是由權威人士(即教師或家長)制定的,是不可逆且不可改變的。而往往在兒童的感受中教師的權威影響遠遠大于家長,所以他們在與教師的相處中,對教師的指令表現(xiàn)得更為遵從。但隨著兒童認知的不斷發(fā)展,10歲以后的兒童道德判斷逐漸開始受到自己主觀價值觀點的支配,也就是皮亞杰所說的自律階段。此時,兒童則表現(xiàn)為開始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對教師做出評價。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價值標準都會給兒童帶來深刻的烙印。
另外就是教材作用。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充分融入了社會的傳統(tǒng)文化、主體導向價值觀及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教材作為意識形態(tài)載體的形式傳授給兒童,為兒童帶來價值判斷的標準。兒童在獲取這些具有一定普世性且正確的價值觀時,尚未形成基本的判斷能力,就會全盤接收。所以在教材的選用上更要十分注意,引導兒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三、國內外的相關案例
(一)美國的相關案例
家長、集體、學校聯(lián)合參與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的社會化過程并不是一項新課題。在美國,有很多組織長期以來從事推動家校合作及家庭、集體、學校三者教育結合的工作。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PTA。PTA,即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也就是家長教師協(xié)會(以下簡稱PTA),成立于1897年。它是美國最早的和最大的只為兒童與青少年的利益服務的志愿者組織,上至州和全國,下至每所學校,都有相應級別的家長教師協(xié)會。其結構好比一個金字塔,最高的是全國家長教師協(xié)會,中間是州家長教師協(xié)會,最基層的是地方家長教師協(xié)會。美國每所中小學幾乎都設有家長教師協(xié)會,該校所屬學生家長均是家長教師協(xié)會的成員。除了州教育局、地方學區(qū)教育委員會之外,家長教師協(xié)會是最能影響學校決策的組織。學校在進行重大決策時,勢必會征求家長教師協(xié)會的意見;同時,家長教師協(xié)會可以組織會議專門討論學校的相關決策,并將其決議反饋給學校。因此,美國家長教師協(xié)會在完善學校教育管理與家校合作方面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PTA在其建立之初便確定了兩項宗旨:(1)對家長進行教育;(2)發(fā)揮家長在改進兒童受教育條件方面的作用。最初,由于政治和社會因素的影響,PTA的任務執(zhí)行情況并不如意,家長在教育中一直處于輔助地位。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頒布了很多影響家庭與學校關系的重要法律、法規(guī)和項目(如《開端教育計劃》、《公法93-380》、《殘疾兒童教育法公法》等),家校合作才真正得到發(fā)展和改善。20世紀60年代以來,從國家、州到地方的PTA體系一直是研究、改革家校合作的中流砥柱。
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是各國教育和改革共同關心的話題,也是世界性的研究課題。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家校合作有著相當長的發(fā)展歷史,并積累了寶貴經驗,這些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二)我國的相關案例
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guī)劃提出“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長效機制,推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為此我國也在不斷為家庭、集體、學校三者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做出努力。2008年年底,中國移動面向全國教育行業(yè)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產品“校訊通”?!靶S嵧ā蓖ㄟ^短信、通話、網絡等多種方式構建家庭與學??旖荨崟r溝通的教育網絡平臺,實現(xiàn)家長和學校溝通零距離。并充分調動社會教育資源,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架起學校、家庭之間實時、快捷、有效溝通的橋梁,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面,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靶S嵧ā彼_設的業(yè)務范圍包括校務管理、家?;ネ?、平安短信、親情溝通、家長網校學籍管理、氣象提醒和社區(qū)等。
除此之外,以遠程網絡時時授課系統(tǒng)為依托,網絡公司為中小學及幼兒園和學生家長開辦了網上家長學校,為中小學、幼兒園的學生家長提供了一個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網上交流互動平臺。同時為家庭教育專家及家庭教育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方法及經驗的平臺。
在網絡平臺和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當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家庭、集體和學校的教育會日趨完善,也應該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的社會化過程抱以更大信心。
參考文獻:
[1]夏扉.重視同伴交往促進兒童社會化發(fā)展.江西社會科學,2000(7).
[2]姜志堅.美國家長教師協(xié)會研究.研究生學位論文.
[3]珍妮?H?巴蘭坦.教育社會學:一種系統(tǒng)分析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關鍵詞:歷史與社會 學生 評價體系 實踐
一、《歷史與社會》學生評價體系存在的問題
日常教學中,還存在著把考試作為唯一評價手段,把分數(shù)作為唯一評價標準的現(xiàn)象。單一的評價無法反映學生的能力和才干,還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妨礙乃至損害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以學生自我需要和自主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以促進學生個體的和諧發(fā)展、個體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和主體精神的激發(fā)完善為目標,做好學生評價工作,不僅是確保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得以落實的需要,更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現(xiàn)代合格公民的需要。對此,我們歷史與社會教師必須有正確的認識。
二、《歷史與社會》學生評價體系的實踐
根據(jù)課程改革和學科課程標準關于學生評價的要求,在市教研室的指導幫助下,我在歷史與社會課改實驗中對學生評價方式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嘗試。具體做法是:對學生的評價共由五部分組成,即學生平日表現(xiàn)評價、學生互評、小組評價、紙筆測試的分數(shù)和教師評價,最終結果從定性、定量分離走向二者結合,采用“分數(shù)+等級+評語”的綜合評定。這樣的評價堅持實事求是,體現(xiàn)個性,力求綜合評價出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和技能、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杜絕了以前以知識為本位、只重視學科知識尤其是課本知識掌握的陳舊評價模式。
(一)學生平日表現(xiàn)的評價
對學生平日表現(xiàn)的評價重點是指課堂教學的評價,它貫穿于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當中,由師生共同參與。它可以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進行打分,也可以是教師寫的課堂觀察記錄,評價不以知識的正確與否為唯一標準,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情緒、態(tài)度、個性,也就是對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合作性進行評價。例如,黃劍斌同學比較內向,很少主動發(fā)言,在上《商鞅變法》一課時,他舉手回答問題時詞不達意,部分同學取笑他,認為他應該得零分。我及時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雖然這道題他沒有答完整,但今天他敢于站起來發(fā)言,這是不是進步呀?”我再進一步說,“我們對一個人的評價應該抓優(yōu)點、閃光點,評價應該對他起鼓勵和促進的作用,而不能一棒子將人打死,如果給他得零分,他今后可能永遠都不主動發(fā)言了?!苯涍^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都會爭先搶后地發(fā)言,不僅課堂活躍,學生也得到了鍛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提高。行為實驗科學也證明,一個人如果受到正確而充分的激勵,能力就可能發(fā)揮到80%-90%,甚至更多。
根據(jù)《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并在借鑒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研究成果,我設計了一張學生課堂活動記錄與評價表,作為學生日常課堂表現(xiàn)評價的參照。
歷史與社會學生課堂活動記錄與評價表
姓名: 班級: 小組: 學習課題:
■
(二)學生互評
我嘗試每兩個星期抽出課堂五分鐘進行學生互評,互評的方法是每位學生都負責評價一位同學,每位學生都會得到評價,評價對象按次序輪流。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每位學生都會得到7-10位同學的評價?;ピu的依據(jù)是課堂中的表現(xiàn)和成長檔案袋中的記錄,評價結果以評語方式出現(xiàn),放入學生的檔案袋。學生寫的評語有:“你用畫畫來回答真棒!”“你知道的比我多得多!”“評價漢武帝的小論文為何沒寫?補上好嗎?”“你的文章寫得不錯,就是字太差,練練字吧!”這些評語切中要害,而且具有趣味性、鼓勵性、建議性、批評性,使學生能夠接受,而且彌補了以分數(shù)為單一評價標準的評分制度的不足之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小組評價
這一評價在期末進行,依據(jù)是一個學期中學生課堂活動記錄與評價表及相關記錄。小組評價以班級為單位,分成六至七個小組,先由學生自評半年的表現(xiàn),而后小組成員發(fā)言。評價一分為二,要求不足之處以希望性的建議方式提出,以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進步。
(四)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是學生評價工作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存在于整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它既包括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的打分,也包括教師的課堂觀察記錄,還包括教師在作業(yè)本上的批語。學期末,作為教師應該對每位學生作出中肯的整體表現(xiàn)評價。我把教師的總結性評價放在小組評價之后進行,主要運用激勵性的言語,簡潔、恰當、熱情地給予學生褒獎,同時合理、明確、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和要求,并將其寫成書面文字,放入學生的成長記錄袋。實踐證明,教師只要在平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個性特點,積極主動地與學生交流,評價時重視情感的投入,讓學生感覺到教師的評價是真誠的、由衷的、發(fā)自內心的,就容易接受,并產生震動,受到感染。這樣教師的評價就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獲得了滿足,產生了學習的興趣。
(五)開放性考核與紙筆測驗
我市的《歷史與社會》考試由兩部分組成,實行開放性考核與開卷紙筆測驗相結合,分值分別占20%和80%。實行這樣的考試形式,是課改后的一個新亮點。此方式重在考查學生運用材料、探究分析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開放性試題部分,我進行了一些大膽的嘗試,主要是根據(jù)教研室的統(tǒng)一要求,考核內容根據(jù)課標要求,結合生活實際,體現(xiàn)社會熱點,如調查采訪、社會實踐的報告或感想、小論文、辦小報等;考核形式上允許并鼓勵重考,讓覺得自己考試不夠理想的學生,有重新考試的機會。紙筆測驗的題目也給學生提供選擇和較為充分的發(fā)揮空間,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允許出現(xiàn)不同于“參考答案”的答案。我還讓學生參與成績的評定和評語的形成,這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有助于密切師生關系。在給出學生分數(shù)的同時,我還給予鼓勵性的評語,如“雖然這次考試你只得了70分,但你要比有的同學得90分還可貴,因為這70分和你過去比有了極大的進步”。實踐證明,這種嘗試的效果是良好的。在我對本學期期末《歷史與社會》八年級開放性考試的調查中,有96.24%的學生表示喜歡這種考試方式,100%的家長和教師贊成這種方式,它展示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強大生命力。
三、總結與反思
縱觀對學生評價的探索與實踐,我感到評價有以下優(yōu)點:
第一,重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在對學生發(fā)展的評價,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平時的努力是有用處的,這種評價對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能力起著促進作用。
第二,評價結果以評語的方式出現(xiàn),激勵、鼓勵、建議性的評語,使學生樂于接受,而且使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長處,看到了希望,利于學生發(fā)展。
第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自評、互評、小組評、師評,尤其是自評,既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又使學生懂得了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好與壞是自己表現(xiàn)出來的。
第四,評價的優(yōu)點還體現(xiàn)在期末備考階段。因為是開卷考試,可以帶資料進考場,學生均能夠以平常心態(tài)對待考試,沒有精神負擔,沒有壓抑感,也使考試成為學生再學習的過程,使考試變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一種學習成功的體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評價是一把雙刃劍,我認為,實踐中值得注意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濫用鼓勵評價,效果會不明顯或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鼓勵贊揚的同時應注意評價的客觀性。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指導,可使學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訓,明確努力的方向。與鼓勵肯定性評價一樣,引導否定性評價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是運用的方式要巧妙些。
第二,評價的語言或形式還是比較單一,如大家拍手表揚、發(fā)獎品等等,開始學生感到新鮮,時間一長,就成了一種形式。所以教師還需要不斷研究,更需要創(chuàng)新,這也是評價能否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大關鍵。
第三,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僅要注重學生的外在行為,更應注重對他們內心的體察,否則,不僅不能達到評價的功能,還會傷害他們。如有一次在課堂上,我說:“萬超同學盡管記性不夠好,反應不夠快,但他很努力,所以進步很大。”言后我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雖然本意是表揚學生,但在學生的頭腦中卻形成了萬超“反應遲鈍”的概念,這種傷害很難彌補。教師的某一句話可能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影響,所以教師必須講究語言藝術。
另外,采用這樣的評價方式,費時費力,工作難度大,把握不好就容易走過場。
四、結束語
幾個學期的實驗教學使我深深地體驗了開放性、激勵性評價制度的優(yōu)越性,它留給學生的是渴望成功、追求進步的機會和空間,一次不行,還有下次,這方面不行,還有其他方面,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和熱情。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崔允,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華東師大出版社.
[2] 歷史與社會課程標準(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 周勇,趙憲宇.新課程說課、聽課與評課.教育科學出版社.
為提高全縣領導干部素質,增長才干,縣委決定分期分批選派干部前往**江大學學習。我有幸成為選派對象,于5月4赴坐落于美麗的西子湖畔——**江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參加為期10天的學習、考察培訓。走進**江大學,撲面而來的濃厚的學術氛圍,一下子感染了我們,有著“東方劍橋”美譽的**江大學,無處不體現(xiàn)著其“求是”的學風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全班學員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相互交心談心,結合學習和我縣實際,交流討論。主要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 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方式靈活多樣
學習期間,一方面聆聽了知名教授們的授課。課堂上,教授們淵博的知識、全新的觀念、精湛的學術、風趣幽默的授課方式深深吸引我們,深入淺出的為我們講解了《國學文化在城市規(guī)劃設計中的應用》、《現(xiàn)代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當前金融形勢分析》、《博弈論與政府管理》、《領導力與領導藝術》、《突發(fā)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等8個專題的講座。另一方面,先后到錢江新城、**皮革批發(fā)市場、**、**進行參觀考察。詳細介紹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這次學習培訓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我感到收獲很大,體會很深,啟發(fā)很多。最大的收獲是進一步解放了思想、豐富了知識,更新了觀念。從老師精彩的課堂上,我們獲得了知識。在考察中,使我們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差距。我們看到了**江人艱苦奮斗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敢闖敢拼的開拓精神;敢于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精神。
二、充分認識到我縣與發(fā)達地區(qū)的差距
通過考察學習,我認為**江經濟發(fā)展的主要特點和經驗有:一是經濟實力雄厚。突出表現(xiàn)在經濟增速快,運行質量高,發(fā)展氣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產業(yè)特色鮮明。工業(yè)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塊狀經濟,知名企業(yè)和大企業(yè)較多;三是體制機制靈活。**江在發(fā)展過程中,比較早地認識到了單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較早地進行了市場取向的改革,形成了靈活的機制優(yōu)勢和舉全民之力、集社會之財推動發(fā)展的良好局面。就我縣當前的發(fā)展情況和現(xiàn)狀而言,由于地處邊疆地區(qū),客觀上受區(qū)位限制,內貿受交通因素限制、外貿受緬甸局勢影響,廣大群眾從商、經商意識淡薄,發(fā)展不平衡,農業(yè)生產水平、農業(yè)產值較低,農民生活水平低,城鄉(xiāng)差距大,工業(yè)經濟發(fā)展緩慢,自身優(yōu)勢未充分顯現(xiàn)。我們與發(fā)達地區(qū)的差距相當大,而且還呈現(xiàn)出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如果再不加快發(fā)展,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三、有了新收獲、得到了新啟示
通過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我有了以下五點啟示: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一個地區(qū)的發(fā)展,思想要不斷地解放,觀念意識要不斷地轉變、體制機制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在這方面,**江的干部群眾先我們一大步。二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充分利用我縣水電優(yōu)勢,靈活掌控電價,創(chuàng)新招商模式,大力發(fā)展以商招商、網絡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加大與沿**市的對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業(yè)到**落戶。三要進一步發(fā)展勞務經濟。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沿海企業(yè)對外出口訂單增加,勞動力需求量大,我縣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向沿海企業(yè)輸送勞動力。四要進一步加大旅游開發(fā)。每位教授在講座時,都提到我們的鄰居——**縣,他們都知道**、都到過**,而提到**,卻無人知曉。在考察**時,我深切地感受到:**市依托**品牌,通過優(yōu)化**的旅游休閑娛樂文化,推動當?shù)胤諛I(yè)迅猛發(fā)展,為經濟發(fā)展尋找到了新的增長點。要吸引游客到我縣旅游觀光,我個人認為“三靠”即靠宣傳包裝、靠旅游設施、靠文化底蘊。我們應加大對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開發(fā)和宣傳,重點打造傣文化、景頗文化,以文化為底蘊,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隨著騰**、潞梁二級路面的擴建完工,進一步發(fā)展壯大旅游產業(yè),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多條腿”走路。五是要重新認識全民創(chuàng)業(yè)的潛能。**江的民富水平令人驚嘆,全民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更讓人欽佩。全民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了極大的社會財富,積累了極大的個人財富。在**江,人人想當老板、人人爭當老板、人人都有創(chuàng)業(yè)沖動,那種“走遍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不怕千難萬險”的開拓精神,那種“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拼搏精神,那種“敢冒天下人不敢冒的險、敢吃天下人不愿吃的苦、敢賺天下人看不起眼的錢”的創(chuàng)新精神,那種窮時能吃苦、富了也能吃苦,打工能吃苦、當老板也能吃苦的奮斗精神,使**江人辦成了不少別人辦不成的企業(yè),開創(chuàng)了別人無法開創(chuàng)的事業(yè),培育了外地無法長大的產業(yè),創(chuàng)造了大家難以想象的經濟奇跡。這種全民創(chuàng)業(yè)、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就是**江民營經濟蓬勃發(fā)展的原動力。這種蘊藏在民間的創(chuàng)業(yè)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從來就不能低估,我們**也有一些地方的民營企業(yè),只要黨委、政府傾心引導、傾力扶持,創(chuàng)業(yè)熱潮就能一浪高過一浪。
四、明顯感受到自己在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方面與發(fā)達地區(qū)干部群眾的差距
通過幾天的聽課和參觀,一是逐漸找到了以往工作中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找到了差距,充分感受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更加感受到學習的緊迫性、重要性。二是認識到借鑒是學習的最好方式,**江省的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超前,他們的今天,是我們的明天。我們要借鑒和模仿**江發(fā)展的經驗,讓我們在工作中盡量減少走彎路,犯錯誤。三是感悟到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創(chuàng)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對社會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在將來,我將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對、創(chuàng)新的方法解決工作中的每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