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tǒng)美德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傳統(tǒng)美學園林建筑藝術設計
建筑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是一部凝固的史詩。她積淀著人類的歷史,尤其是文化史,體現了各國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中國古典園林是一種由文人、畫家、造園匠師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自然山水式園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國造園藝術的基本特征。在中國園林里,不規(guī)則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觀構圖的主體,而形式各異的各類建筑卻為觀賞和營造文化品味而設,植物配合著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環(huán)曲折,達到一種自然環(huán)境、審美情趣與美的理想水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調的園林藝術空間。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能夠以其獨特的風格著稱于世,其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其中蘊藏著豐富的傳統(tǒng)美學思想。
一、傳統(tǒng)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發(fā)展的影響
建筑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保存了大量的文化藝術瑰寶,但它同時也是社會政治的集中反映。儒家傳統(tǒng)思想對封建時代的園林建筑立意產生了深遠影響。園林建筑的物質外殼如亭、堂、館、軒、齋等,更多的是充當一種在文化禮儀及習俗上與“天地”及“先祖”溝通交流的物質媒體。而臺的雛形是“靈臺”,主要功用是祭奠天地祖宗。園林中的宮殿,以“巨麗”為特點,講求儒家“天人合一”所倡導的“順天理,合天意”的禮制,強調中軸線意識及“天定”的尊卑等級秩序,反映的是惟我獨尊的文化心理,適應了統(tǒng)治萬民的政治需要。
從我國園林建筑的發(fā)展來看,早期的園林建于自然中,充滿了求仙的神秘氣氛。漢代后期造園逐步消失神秘氣氛以大自然為師法對象。兩晉南北朝是中國園林發(fā)展史上的一個轉折時期。文人士大夫為逃脫政治動亂,加上受到佛教、道家思想的影響,大都崇尚玄談,寄情山水,他們在名山大川中求超脫、找寄托,自然山水成了他們居住、休息、游玩,觀賞的現實生活中親切依存的體形環(huán)境,謳歌自然景物和詩文山水畫開始出現。但是,人又不可能實現其游遍天下名山大川的理想,于是就在家庭園中布置山水花木,既可實現其山林簡樸的生活理想,又可籍之獲得神游宇宙的樂趣;既可以之寄托神仙境界,又可視其為超越塵俗清心養(yǎng)慮之所,私家園林應運而興。唐宋時期文人墨客紛紛加入造園的行列,他們在設計中以詩畫情趣入園,因畫意而成景,園林與詩、畫的結合更為緊密、精練,概括地再現了自然,并把自然美與建筑美相融合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詩情畫意的園林景觀,園林建筑獲得了成熟發(fā)展。
二、傳統(tǒng)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立意的影響
中國古典園林要在有限的地域內創(chuàng)造無窮的意境,顯然不能照搬自然山水,而必須通過造園家對自然的理解,并加上主觀創(chuàng)造才能達到目的,在造園活動時主要靠園林空間的創(chuàng)造來得以實現。
莊子在《逍遙游》中把萬物生存的道落實到精神上,強調人要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解放,并提出以“心齋”、“坐忘”來作為體驗道的手段,這種功夫必須以“無欲、無知、無己”的修養(yǎng)而得虛靜之心,并對事物作純知覺的直感活動,同時以通天地之情的共感而求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莊子這一思想表現在造園上,就是不能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對大自然進行深人的觀察和了解,并從中提煉出最高,最富感染力的藝術形象,用寫意的方法創(chuàng)造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而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正是最好的概括;莊子的“游心”思想對中國古典園林的意境創(chuàng)造影響極大,莊子認為要“以天地之心為心”,方可“欺契造化,與道同機”,才能不受現實的拘束,在切實認識客觀事物后,經過主觀的美的感情,選擇繽冶,構成美的意象,從而“由無得一,由一得多,由多歸于一”。在造園家看來,外在景物只不過是生情的媒介,而特別注意到景物的象征性和處理的含蓄性。因唯有象征性,物體以有限的形象而求無窮無盡的意義。唯其含蓄性,人的想象才能得以自由馳騁而獲不盡的氣韻。這時景物已不再是純粹的線條,色彩,質感等的組合,而是在傳統(tǒng)體驗下給予人們以心理的暗示,造園時多以象征的手法,不論景物的名稱、形狀或布置均別有深意,以擴大人們的藝術聯想力。于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有“一池水可為千項。一堆石乃表祟山九初”之說,從而以少勝多,產生無窮無盡的意境.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詩詞匾聯是達到啟示,象征和意境的重要手法,早已與園林空間藝術融為一體。如網師園中的“月到風來亭”取唐代詩人韓愈“晚年將秋至,長風送月來”之句而得名,由于亭所建的位置最宜秋夜賞月,有“月到天心、風來水面”的情趣;而拙政園中的“與誰同坐軒”取宋代詩人蘇軾“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找”之句而得名,借與清風明月同坐表達封建士大夫的清高,從而以一簡單的扇面亭空間賦予了豐富的思想內容。
三、傳統(tǒng)美學對我國古典園林建筑布局的影響
從布局上來看,中國園林建筑大多呈現出嚴格對稱的結構美和迂回曲折、趣味盎然的自然美兩種形式,這兩種建筑布局風格分別我國傳統(tǒng)古典美學中儒家美學思想和道家美學思想的集中反映。
儒家講中庸之道,注重萬物的和諧,中正,均平,循環(huán),建筑的布局喜歡用軸線引導和左右對稱的方法求得整體的統(tǒng)一性。受儒家美學思想的影響,園林宮區(qū)的格局,包括結構、位序、配置皆必須依禮而制,皇家園林中的宮殿建筑和私家園林中的住宅建筑,以及寺廟園林建筑在設計上多取方形或長方形,在南北縱軸線上安排主要建筑,在東西橫軸線上安排次要建筑,以圍墻和圍廊構成封閉式整體,展現嚴肅、方正,井井有條,這些是儒家的均衡對稱美學思想在園林建筑中的反映。如皇家園林頤和園中的建筑“涵遠堂”、“知春堂”、“澄爽齋”、“湛清軒”、“知春亭”等呈中軸線對稱;私家園林中的蘇州拙政園住宅部分位于山水園的南部,分成東西兩部分,呈前宅后園的格局,住宅坐北面南,縱深四進,有平行的二路軸線,主軸線由隔河的影壁、船埠、大門、二門、轎廳、大廳和正房組成,側路軸線安排了鴛鴦花籃廳、花廳、四面廳、樓廳、小庭園等,兩路軸線之間以狹長的“避弄”隔開并連通。
道家主張返樸歸真,無拘無束,任其自然,其建筑無論在情趣上或構圖上都表現出曲折多變和自由活潑。受道家美學思想的影響,中國古典園林建筑在布局時采取了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基本原則,力圖使人工美與自然美相互配合,相互增色,園林建筑多以輕巧活撥的造型,開敞流通的形式,與自然相諧調,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如天開”的境地。園林建筑山水園部分遵循追摹自然的原則,返璞歸真,呈現出不規(guī)則、不對稱的布局。園林建筑布局上高低錯落,如圓明園、頤和園和避暑山莊在造園的思路上巧用地形劃分景區(qū),在每個景區(qū)布置不同意境、趣味的景點,并使用對景、借景、隔景、透景等傳統(tǒng)手法,形成各自的特色。環(huán)境空間構成上手法靈活多變,藏露曠奧、疏密得宜,曲徑通幽,柳暗花明,令人目不暇接,瀟灑超脫,逸趣橫生。追求天趣是中國古典造園藝術的基本精神,把自然美與人工美高度結合起來,將藝術境界與現實的生活事例為一體,形成了一種把社會生活、自然環(huán)境、人的情趣和美的理想都水融在一起的,可居、可游、可觀的現實的物質空間。
參考文獻:
[1]杜汝儉,李恩山,劉官平.園林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6.
[2]謝建明.論建筑的藝術意蘊[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6):72.
從2013年開始,北戲根據首都文明辦組織編寫的《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秉承“講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以戲曲、話劇、音樂劇、舞劇等形式生動地呈現在舞臺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創(chuàng)排了《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參加演出的學生們在教師指導下,以滿腔的熱情,精美的藝術表現形式,集中表達了愛國奉獻、助人為樂、敬業(yè)守法、愛護環(huán)境、孝悌禮讓、英勇斗爭等優(yōu)良中華美德,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受到了觀看演出的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2014年推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一輯,北戲從《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中精選了12個古代、近代和當代故事,創(chuàng)排演出了京劇專場、評劇專場和綜藝專場三臺劇目。京劇專場包括京劇《荀灌娘》《蘇武牧羊》《赤桑鎮(zhèn)》《草原小姐妹》;評劇專場包括《孔融讓梨》《雷鋒》《一杯茶》《長霞》;綜藝專場包括音樂劇《一個真實的故事》、話劇《希望》《北京歡迎你》和舞劇《八女投江》。
2015年推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二輯,精選了《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中5個美德故事和一個當代美德故事,創(chuàng)排演出了京劇《花木蘭》、評劇《劉胡蘭》、河北梆子《岳母刺字》、話劇《漢子》、音樂劇《洪戰(zhàn)輝帶妹求學》、舞劇《昭君出塞》。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舞劇《八女投江》
2016年將繼續(xù)推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三輯5個新劇目,以京劇、評劇、昆曲、話劇、音樂劇的5種不同的劇種形式呈現給大家。
迄今為止,《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總共演出了百余場,觀眾人數超過3萬,已經成為首都未成年人精神文明建設的品牌舞臺劇。
用藝術的形式弘揚美德
2012年,首都文明辦出版了《中華美德故事》叢書,旨在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增強中華美德教育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評劇《劉胡蘭》
2013年6月,當時首都文明辦主任、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同志,到北戲進行工作調研時指出,北戲要用少兒戲劇場這樣一個平臺,打造一個面對少年兒童的藝術教育基地,在演出的內容上有所選擇,在演出中弘揚正能量、弘揚傳統(tǒng)的中華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北戲的藝術教育資源,結合中華美德的主題,通過舞臺藝術,將中華美德以藝術的方式展現出來。讓來少兒戲劇場觀看演出的小觀眾受到既有德育又有美育的教育。
《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一輯)的創(chuàng)排,得到了首都文明辦特別是滕盛萍主任的堅強領導和全方位支持,學院各系部師生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利用業(yè)余時間,勤奮創(chuàng)排,反復修改,歷時9個月。 2014年3月20日,滕盛萍主任和陳冬局長親臨現場審查,對節(jié)目品質給予了充分肯定,提出進一步加工修改要求,指示北戲以少兒戲劇場為主陣地,輻射社會演出陣地,進學校、進社區(qū)巡演,面向全市青少年兒童傳播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傳統(tǒng)藝術。滕盛萍主任觀看演出后指出,《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chuàng)排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要建設好核心價值觀,就是要通過載體塑造“精神之魂”。本場《中華美德故事匯》的演出和推廣就是很好的載體,將美德和國粹京劇等藝術形式結合更是一個創(chuàng)新舉措。她還強調了演出“走進來”和“走出去”的重要性,希望《中華美德故事匯》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京劇《花木蘭》
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處處長常建軍悉心指導《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他指出,為了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不斷深化“中國夢”學習教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既有深入郊區(qū)小學校、社區(qū)的巡演,也有在國家大劇院、長安大戲院等專業(yè)劇院的演出。加入到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的行列后,還有到天津市的交流演出,累計超過3萬多中小學生現場觀看了演出,深受廣大少年兒童的歡迎。與此同時,中央、市屬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多次宣傳報道,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梢哉f,《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已經成為推動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靚麗品牌。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京劇《赤桑鎮(zhèn)》
常建軍處長認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基與土壤,《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chuàng)排正是用不同表演藝術形式立德樹人的載體,是對未成年人進行德育和美育教育的創(chuàng)新探索。北戲具有綜合藝術門類教育資源以及少兒戲劇場平臺,鼓勵和激發(fā)老師在教學之余,發(fā)揚工匠精神,積極開展“《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品牌劇”創(chuàng)作、排練、演出以及巡演,不斷提升以青少年兒童為主體的觀眾的思想道德建設和藝術欣賞水平,發(fā)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發(fā)揮北戲對于社會美育和德育的教育功能
從2013年開始《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chuàng)排開始,北戲每年都為此創(chuàng)排大量的原創(chuàng)劇目。這對北戲各系部都是一種挑戰(zhàn)和實踐的機會。作為北戲的院長及《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的總策劃劉侗院長,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劉院長說:“談到《中華美德故事匯》的創(chuàng)排,首先要感謝首都文明辦一直以來,對我們學院建設的關懷和支持。他們本著對青少年成長的關注,結合我們學校少兒戲劇場的特點,選擇了我們做實踐的平臺。這一系列的創(chuàng)排、演出、巡演一直遵從的原則就是,從《中華美德故事》叢書中挑選劇目進行編創(chuàng)。讓孩子演出給孩子看。將紙面上的故事通過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生動地呈現給小觀眾,震撼孩子們心靈的同時,得到美德美育的教育。北戲在文化教育事業(yè)上發(fā)揮了學校對于社會美育和德育教育的功能。 中華美德故事匯之音樂劇《一個真實的故事》
“在創(chuàng)排《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之前,我們院校的教師大多沒有創(chuàng)作經驗。這幾年,通過這一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育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學校排戲和劇團劇院排戲是不同的。劇團劇院排一出戲可以長久地做下去,學校則不相同。因為學生在學校只有幾年時間,每年教師要面對新的學生重新排演。一撥孩子長大了,畢業(yè)了,下一撥到來就要重新排演。比如創(chuàng)排京劇《少年馬連良》是2012年10月份排出來的,之后又經過了2次大的修改。從2012年到今年4年時間,已經是第4撥孩子排演過這一劇目了。對學校來說,排戲除了服務社會、豐富藝術創(chuàng)作的劇目,最重要的是用劇目來訓練學生、培養(yǎng)學生?!吨腥A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的創(chuàng)排鍛煉了教師也改變了學生。從劇本的創(chuàng)作、舞臺排練、舞臺安排、舞美燈光的配合,讓孩子們在舞臺實踐中掌握更多的技能,得到更大的鍛煉。這一系列劇的編排、演出,都是在保證正常教學之外的課外時間進行的,廣大教師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p>
劉院長認為,創(chuàng)排劇目要堅持規(guī)范和身心健康兩原則。他說:“我們在《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目的創(chuàng)排過程中,一直要求必須堅持兩個收獲――一是在藝術手段上,創(chuàng)排的劇目必須是規(guī)范的,要對正規(guī)教學有幫助,要非常規(guī)范地運用藝術手段。讓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將基本功練扎實,不僅僅是學會,更需要有所提高。這是教學的收獲,提高了基本功。另一方面,因為劇目出自《中華美德故事》系列叢書,這些故事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主題,可以讓孩子們在非常健康的排戲過程中成長,通過排戲得到了美德的教育,收獲了身心的健康?!?/p>
弘揚正能量,弘揚中華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說起來簡單,但是要做到結合美育進行創(chuàng)作并非易事。美德故事經過藝術創(chuàng)作后應該得到更好的詮釋,要讓小觀眾能夠真正受益,必須要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對此,劉院長說:“對美德故事的創(chuàng)編,從戲劇舞臺的角度出發(fā),要賦予這些故事新的內涵,從新的角度演繹,從而提升整體劇目的高度。從內心世界來詮釋它們,遵循藝術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要將深刻的主題、鮮明的思想進行好的包裝,升華它的意義,讓大家愛看。這也是我們創(chuàng)排這一系列節(jié)目應該主張的教學和創(chuàng)作的思想――創(chuàng)新很重要。一味地傳承不符合社會的發(fā)展需要,未必能傳承下去。在傳承中結合時代、觀眾的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這是藝術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規(guī)律?!?/p>
正是因為北戲創(chuàng)排的《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將經典的美德故事賦予了創(chuàng)新的藝術手法,讓所有劇目更貼近當今時代的發(fā)展,賦予傳統(tǒng)以新的生命,才使這一系列劇目受到青少年的歡迎。
團結合作 集體意識
《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的創(chuàng)排和演出,對于北戲來說是一件需要學院各系部共同完成的項目。它涉及學校教師、學生、后勤等所有人員,是一件全院配合的大型項目。我們采訪了這一項目的制作人、北戲演藝中心業(yè)務部主任廖維。
記者:為什么說創(chuàng)排《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對于北戲原創(chuàng)劇目有推動作用?
廖維:《中華美德故事匯》給我們學校的教師提供了一個創(chuàng)作的平臺,不僅在藝術教育上得到了能力的鍛煉,對他們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也提供了一個機會。學校在2013年各系部創(chuàng)排完成了《中華美德故事匯》第一輯的劇目之后,后續(xù)進行了很多原創(chuàng)劇目的創(chuàng)作。
北戲的每一個系部都參加了《中華美德故事匯》小型劇目的創(chuàng)排,雖然每個劇目只有20分鐘,但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們的創(chuàng)作、打磨、編排、演出,為更大型劇目的創(chuàng)排打下了基礎。北戲這幾年創(chuàng)排的京劇《南海子》、舞劇《夕照》、話劇《少年、少年》,都是在《中華美德故事匯》小劇目的創(chuàng)作基礎之上更進一步的提高?!吨腥A美德故事匯》具有實驗性,它短小,但是也需要相當多的時間來打磨。可以說它是一個基礎,促進了后面那些大型原創(chuàng)劇目的創(chuàng)作完成,它累積了經驗。這些大型原創(chuàng)劇目都是北戲教師們在《中華美德故事匯》的小劇目創(chuàng)作基礎上進行的,在小劇目實踐的基礎上推進的。例如舞劇《夕照》就是在《中華美德故事匯》中創(chuàng)排《八女投江》的基礎上推進的?!断φ铡返姆b和人物造型設計等等全部都由我們學校的教師完成,受到了業(yè)內專家的認可與肯定。《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舞臺劇的創(chuàng)排將所有的專業(yè)系部結合起來,幾乎調動了學校的全部資源,它的創(chuàng)排、演出成功激發(fā)和鍛煉了教師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創(chuàng)作能力。
記者:在《中華美德故事匯》的創(chuàng)排和演出工作中難點是什么?
廖維:《中華美德故事匯》創(chuàng)排最大的難點是北戲師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不足。這種不足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老師們在劇目創(chuàng)作上缺乏經驗;二是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和表現能力。學生不是演員,我們在自己的學生中擇優(yōu)選擇演員,他們幾乎都是第一次演音樂劇、舞劇和話劇等等,要想完全地呈現導演和編劇的創(chuàng)意很難。加上表演需要綜合各方面素質,這對學生來講非常難。所以我們在劇目進行創(chuàng)作時,一方面綜合調動全院之力,互相支持,互相幫助共同完成劇目創(chuàng)作。同時,也邀請專業(yè)的創(chuàng)作人員進行協(xié)助,以保證演出創(chuàng)排的高品質。其實正是因為這些難點的存在,教育、鍛煉和激發(fā)了本校老師的創(chuàng)作潛能,也極大地培養(yǎng)了本校學生的創(chuàng)作和表現能力,彰顯了藝術職業(yè)教育的功能和作用。經過《中華美德故事匯》的演出,使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脫穎而出。
演出中,學校安排由我們部門組織、協(xié)調《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劇演出,這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的老師圍繞這個主題開展工作,就有了工作之間的磨合和集體團隊意識的鍛煉。除了以各系部為主體進行主創(chuàng)和排練之外,還有幕后工作的團隊。比如說排演場的老師、圖書信息中心的老師、音響燈光老師、攝影宣傳老師、后勤服務老師,包括安保老師等等。這里值得一提的是舞美系、舞美隊的師生們,他們一直在幕后默默奉獻,每一個劇目都離不開他們。所有舞美系燈光和化妝等專業(yè)的學生都在演出中得到了鍛煉。比如在我們巡演工作中,剛開始會有一些欠缺和疏漏。在演出了十幾場之后,這些學生都知道該做哪些工作,師哥師姐會自發(fā)地指點、幫助師弟師妹。學生們通過演出得到了專業(yè)、職業(yè)上的鍛煉。
《中華美德故事匯》系列演出因為涉及不同系部,目前在少兒戲劇場的演出劇目中演員和服務人員是最多的,以第二輯的演出為例,演職人員接近400人。每個劇目都涉及不同系部自己的一套班子,演員一多,化妝的、舞美的、服務的人員也跟著就多了。演出的時候化妝在后臺是無法完成的,就需要利用舞美系的教室,包括時間的安排也相應要長。化妝班只有將近20個孩子,要化200多人的妝,還要負責搶換服裝。在工作的組織上難度很大,涉及各個部門的協(xié)調。還有在時間安排上的協(xié)調,少兒戲劇場每周末都有演出。這臺節(jié)目只有在上一臺節(jié)目結束之后才能進景裝臺,所以只有周一到周五能進行排演。一臺節(jié)目,5到6個劇目都需要走臺合光,而且不同藝術門類的要求不一樣,需要有很明確的分工。比如舞劇我們安排的時間就會多一些,因為舞劇的光會比較難,它的合光要求比較高,其他劇目安排的時間就必然要少一點。但為了保證藝術水準,最少要保證多少時間進劇場,這就需要磨合、調整和協(xié)調。因為不同劇目涉及不同的系部,所以必須要全員調動相互協(xié)調,才能保證每一個劇目在舞臺上呈現的質量。我們在實踐中摸索著前進,不斷地總結經驗,希望將工作做得更好。
記者:你認為排演《中華美德故事匯》的意義是什么?
廖維:這個項目是有延續(xù)性的,從2013年開始到今年已經是第4年了。
2014年3月20日,《中華美德故事匯》精品場演出在“少兒戲劇場”拉開了帷幕。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長王豐、北京市文化局局長陳冬、首都精神文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滕盛萍、巡視員尹學龍、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呂先富、中國京劇研究所所長趙景勃、首都精神文明委員會辦公室未成年人工作處處長常建軍、北京市文化局辦公室主任路斌,在學院領導的陪同下觀看了演出。
《中華美德故事匯》是“少兒戲劇場”演出中的“重頭戲”。在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和北京市文化局的指導和支持下,秉承“講好故事,事半功倍”的理念,旨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將中華傳統(tǒng)美德以戲曲、話劇、音樂劇、舞劇等形式生動地呈現在舞臺上,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此次《中華美德故事匯》精品場的演出是由評劇《孔融讓梨》、舞劇《八女投江》、京劇《草原小姐妹》和音樂劇《一個真實的故事》、話劇《北京歡迎你》等五個劇目創(chuàng)排而成。取名《中華美德故事匯》,集中表達了愛國奉獻、助人為樂、敬業(yè)守法、愛護環(huán)境、孝悌禮讓、英勇斗爭等優(yōu)良中華美德。
《中華美德故事匯》創(chuàng)排歷時6個月,得到了首都文明辦和北京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是北戲廣大師生的心血和智慧的結晶。《中華美德故事匯》的創(chuàng)排面向社會、面向廣大的青少年觀眾,它打開了一扇明亮的窗戶,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形象有效而直接地宣傳和弘揚了中華美德和民族精神。
在演出結束后的座談會上,滕盛萍主任對演出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演出既是中華文化的展示,又是中華傳統(tǒng)的展示。陳冬局長用“精彩、感人、成功”對演出進行了概括,指出演出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弘揚了“真善美”,傳遞了社會正能量,是培養(yǎng)和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種良好形式。強調“少兒戲劇場”是促進教學和提高學生舞臺實踐水平的重要平臺,一定要堅持下去。
音樂系:潛移默化地學習中華美德
記者:音樂劇中的美德故事是怎么選擇出來的?
祝真?zhèn)ィㄒ魳废迪抵魅危寒敃r市委宣傳部給了我們三本《中華美德故事》的匯編,分為古代篇、近代篇、當代篇。每本都很厚,加起來幾百個故事。我們當時考慮,如果選擇年代太久遠的故事,學生不太好演,服裝道具也會很麻煩,所以盡量選擇當代的故事,觀眾也容易接受。我們選擇四五個這樣的美德故事,報到院里。其中有一個丹頂鶴保護神徐秀娟的故事,家喻戶曉的流行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就是以徐秀娟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劉侗院長看了后,認為這首歌曲的影響應該能很好地推動音樂劇的宣傳,所以我們最終選擇了這個故事來演,而且名字幾經考慮,沿用了那首歌曲的名字――《一個真實的故事》。
記者:為了這出音樂劇,前期做了哪些工作?
祝真?zhèn)ィ何覀兦捌诠ぷ髯隽撕芏?。先選定編劇,第一版劇本出爐后,我們召集導演、編曲開了會,對劇本進行推敲,并根據劇本設計獨唱、重唱、合唱。同時我們選擇演員,敲定女主角、男主角,演小丹頂鶴的演員等,并且分成A、B角兒以防萬一。
在選演員這塊,我們要考慮演員的綜合素質,要唱得好,還要演得好,另外還考慮人物的外部形象。像徐秀娟這個人物,劇里有七段獨唱,難度很大??紤]到美聲唱法學生們不好接受,流行唱法震撼力又不夠,所以選擇了民族唱法。正好我們大三有一個女孩子叫孟璐,條件很優(yōu)秀,剛剛拿了文化部主辦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民族唱法金獎,外形也很符合劇中徐秀娟的形象,我們就選擇她來演徐秀娟這個人物。
記者:在準備演出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祝真?zhèn)ィ簞”揪褪且淮罄щy。因為演出經費有限,所以我們請不了大牌兒的編劇,前幾位編劇寫的本子都有不理想的地方。最后我們的劉侗院長親自出馬,他是國家一級編劇,利用寒假休息的時間對劇本進行了修改。所有人物的對白幾乎都有變化,經過他這一改,我們感覺這些人物形象都變得豐滿了。
另外編曲徐輝老師也很辛苦,常常在家里加班。我們的導演李青老師也特別累,因為這些學生都是學音樂的,上臺唱歌沒問題,但讓他們演音樂劇,又唱又演就不知怎么配合了,學生的表演全靠導演一點一點手把手教出來的。
記者:通過《中華美德故事》音樂系有哪些收獲?
祝真?zhèn)ィ菏紫冗@是一個特別好的嘗試。我們之前舉辦過大型的交響音樂會等各種演出,但我們沒有排演過音樂劇,這是我們系一個新的探索方向、實踐方向。
第二,到目前為止十多場的音樂劇演出,對學生的表演能力有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他們現在能把劇里的人物表現得很真實,極大地提高了舞臺經驗。
第三,學生演出的自理能力得到了鍛煉。包括排練的組織、演出的音響等,都是由這些學生自己來做。他們作為一個演出小團體,互相的協(xié)作能力有了很大進步,培養(yǎng)了團隊精神。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演《中華美德故事》,目的是讓我們的孩子了解中華美德、學習中華美德。我覺得學生們不管是臺上表演的還是臺下坐著的,都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教育,陶冶了情操,這就達到了演出的最終目的。
舞蹈系:把教學和實踐結合在一起
記者:為什么選擇“八女投江”的故事?
田石杰(舞蹈系系主任):舞蹈系原來參加文化部舉辦的桃李杯時就演的這個劇目,但只有五分鐘的表演時間,所以當時應該叫一個小節(jié)目。之后正好給我們的《中華美德故事》里有“八女投江”的故事。考慮到原來那個“八女投江”的小節(jié)目經過比賽的洗禮,拿過獎,得到了專家的好評,因此我們認為這五分鐘的節(jié)目應該是很成熟的。我們在這五分鐘的基礎上,擴充到20分鐘,成了現在的舞劇。
記者:那么擴充的內容有哪些?
田石杰:原來的五分鐘只演“八女投江”那一幕。在中華美德故事里,我們增加了八女參軍,以及參軍后的生活,包括在夢中思念家人這種情感的表達,通過背景的刻畫讓人物更豐滿一些。
記者:排練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田石杰:排練歷經3個月的時間,過程很辛苦。因為舞蹈靠的是肢體語言,不能說話,所以要讓臺下的孩子們理解,需要對舞蹈動作不斷地修改、設計。我們四位老師要不停地盯著排練,相互討論、設計動作。
另外,這部舞劇排練的是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生,她們歲數還很小,有些舞蹈動作做不了。這樣我們就要把原來設計的舞蹈動作,重新設計。我們就是在不停變換舞蹈動作、不停地調整編創(chuàng)思維當中把這部音樂劇打磨出來的。
排練的過程也很辛苦,而且最累的是排練不能占用常規(guī)教學的時間,我們排練都是晚上或者周六周日。老師上了一天課,晚上再排練會很疲勞;學生練得太狠也會產生一些逆反心理。同時,由于學生周末排練,不能回家和父母團聚,個別的家長也會產生一些意見。
記者:面對這些困難,如何來應對?
田石杰:對老師和學生來說,我會根據疲勞程度和情緒來調整排練強度。一開始肯定會嚴格要求,到了中后期,根據情況會適當休息一兩天,讓大家放松一下。家長這邊,他們考慮最多的是怕自己的孩子累著。我們就耐心地向他們解釋,學生下了課晚上是有晚自習的,但有可能出現出工不出力的情況。我們這種排練其實保障了學生藝術水平的提高。家長聽了之后,也表示了理解。
記者:這回排演《中華美德故事》,對舞蹈系有何意義?
田石杰:之前我就和院長溝通過,舞蹈系的老師,都是舞蹈表演專業(yè)或舞蹈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都不是搞編導出身的,很少參與純舞劇的編創(chuàng)。所以這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我們知難而上,克服了困難的同時,老師們的編創(chuàng)能力提高了。
再者,這次演出對我們的學生意義也很大。我們在教學中就發(fā)現,有些學生平時跳得很好,可一上臺就不行了。所以這回搞的“中華美德”系列演出,把教學和實踐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的成長絕對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影視系:《北京歡迎你》
――最樸素的北京精神
記者:影視系講的是什么美德故事?
張怡(影視系系副主任):我們在發(fā)下來作參考的那本《中華美德故事》匯編里挑了兩個故事。第一個是房山法院法官厲莉為了挽救一名上海白血病女孩,兩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故事。我們當時感覺這個故事很感人,而且捐獻的人到了孕齡,卻兩次決定去捐獻骨髓,這里面特別有戲劇沖突;另一個故事是《北京歡迎你》,原型是東直門指路老人謝亮多年義務指路。這個故事很好地體現了“北京精神”。因此《北京歡迎你》也成了今年影視系的一個主推劇目。
記者:選定了故事后系里做了什么工作?
張怡:先是帶著學生下生活,到大街上、地鐵里去觀察、體驗??紤]到我們一個班北京籍的孩子并不多,很多外地的孩子在這兒上學,對北京并沒有很深的了解,所以要先讓他們多看一看北京人的生活狀態(tài)、精神面貌。
在創(chuàng)作階段,我和編劇方雨舒老師,形體王燕紅老師、康建飛老師,臺詞楊建華老師就劇本探討過很多次。我們都希望這部戲在宣傳北京精神的同時,一定要滲透出濃濃的老北京的味道來。我們都覺得這位指路的老大爺能夠多年如一日地堅持義務指路,源于老北京的樸素美德,那副天生的熱心腸兒,它是代代相傳而來的,并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出來的。因此我們希望通過對這部戲的包裝,體現出老北京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進而告訴觀眾,那種代代相傳的北京精神源自哪里。
記者:那您為了展現老北京做了哪些包裝設計?
張怡:因為我是連麗如先生的弟子,想到評書和老北京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在劇里我們采用了評書藝術的形式作旁白。與此同時,我們的舞臺背景有一面LED彩屏。我們借用此屏展現這些年高速發(fā)展的北京。從胡同到高樓大廈,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形體設計上我也特別囑咐群眾小演員,叫他們走起來一定要快、要趕,就像是地鐵里匆匆去上班的白領一樣。這樣畫面和旁白交織在一起,表面上和骨子里――新北京和老北京的對比,傳達給觀眾的是雖然北京在高速發(fā)展,但北京的文化和精神還在,沒有丟。
記者:看來這出戲用的演員非常多?
張怡:對,我們影視系的學生本來就不多。有時排一場戲,別的系一個班的學生就夠了,我們則要全系40多人一起出動。這就帶來一個問題,排戲要全系三個班一起來,所以課上排就不可能了,排戲的工作只能課后加班來完成。好在我們的三位班主任王燕紅、方雨舒、楊老師還有臺詞楊建華老師對于學生的作品熱情都很高,作品排練占用了不少老師休息的時間,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北京歡迎你》。
我懂得了歷史美德的知識,又使我受到了啟發(fā)。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浩翰的歷史長河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這部書通過一個個歷史人物故事,向我們展示了勤奮好學、熱愛祖國、自強不息、誠信不渝、勤勞節(jié)儉、尊師敬老等種種中華傳統(tǒng)美德
書中《勤奮好學》篇講述了一些歷史人物勤學苦練、刻苦讀書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他是個大思想家、教育家,學苦練,手指尖都沁出了血,最后終于領悟到樂曲的深奧之處,連老師也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戰(zhàn)國時代的縱橫家蘇秦每次讀書到深夜,倦意襲來時,就拿起錐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發(fā)奮苦讀,使學業(yè)大進,終于成功地說服六國君主,合縱攻秦。還有西漢大學者匡衡鑿壁借光、元代大畫家王冕癡狂學只也是一個謙虛好學的學生。他向師襄子學琴,同一首曲子,他不停地勤有勤學苦練,付出艱辛的汗水,才能獲得成功。
健全中隊、小隊組織,強化小隊組織機能。小隊就像是筑成萬里長城的長磚,是少先隊組織的基本單位,而且小隊活動方便、靈活,受時間、地點的影響小,所以要搞好隊的工作,一定要緊緊抓住小隊的工作,調動小隊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開發(fā)小隊活動的廣闊天地。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會時間,以中隊為單位進行各種隊活動,以有主題的安全學習、讀書、主題討論類活動和創(chuàng)新實踐類活動為主,活動要主題明確、有針對性,要面向全體隊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主人翁意識,號召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帶動家人、鄰居,為如建設合諧社會奉獻一份力量。
二、繼續(xù)開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傳承教育活動。
本學期我們將開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利用讀書時間讓學生閱讀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通過學生搜集信息、自悟、自學、講解、討論的形式,以學生們自覺、自醒為主,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悠久歷史的熱愛,對歷史人物的敬愛,從中油然而生一種效仿古人的迫切要求,來達到教育目的。
同時繼續(xù)加強對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通過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來規(guī)范學生言行舉止,并通過紅旗評比活動來督促、檢查學生們的執(zhí)行結果。
一、班級文化建設發(fā)揮巨大的作用
班級是同學們自己的家,他們每天在這里上課,在這里開展活動,在這里談天說地。要讓這個家充滿生機,我們得用心地去布置它,發(fā)揮它巨大的作用。在這個家中,我以美麗的蝴蝶作為主體,希望每個孩子都像蝴蝶那么自由,那么勤勞,最重要的是像蝴蝶那樣能蛻變成長。每只蝴蝶就是每個孩子,在這里他們互相競爭、互相合作、互相友愛,只要被表揚,都能得到獎章。這樣的方式激勵著每個孩子,同時也使班級中學困生、后進生有了動力。孩子們的好習慣也在獎勵中逐漸顯現。除了美麗的蝴蝶展翅在班級中飛翔之外,我也布置了一些關于文明的板塊,這些板塊的色彩鮮明,內容生動活潑,孩子們非常喜歡。健康角,通過簡單的詞組教會孩子講衛(wèi)生的好習慣;故事林,圍繞主題,定期張貼一些有關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故事或者漫畫;文明果,結合“八好”,定期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評出在某個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在“文明花”專欄里采摘相應的果實。
在這樣的文化氛圍里,孩子們可以讀故事、學兒歌、參加活動、爭得榮譽。在這個家里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德教育。
二、班級活動促進學生的成長
光有班級文化還是不夠的,學生的成長離不開班級活動。一個有組織、有目的的班級系列活動是培養(yǎng)孩子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橋梁,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講文明、懂禮貌
“遇到老師主動問好”,在孩子的意識中就往往教自己的老師,才問好,而其他老師可以不問,自己也經常遇見這樣尷尬的場面?!拔沂嵌Y貌的小朋友”這個活動的開展,讓班級的學生受到了教育,文明禮貌是無處不在的,也明白尊敬師長的重要性,如何感恩身邊的人。每天放學,孩子們都會用銀鈴般的聲音對門口的老師和保安叔叔們說再見。最有感觸的是當有些老師來聽課,下課時孩子們能主動轉身謝謝各位老師的指導。
2. 強化安全教育
“安全”這個詞天天都會掛在嘴邊,可是一年級孩子自控力差,安全意識薄弱,不是今天這個奔跑摔了跟頭,就是那個昨天回家沒注意安全?!鞍踩闹杏洝敝黝}隊會開展后,這樣的情況似乎少了很多,課間不再看見小尺亂舞、鉛筆亂戳、沙包亂扔、跳繩亂甩的現象,更多的是孩子們在校園內安全游戲的快樂場面,更多的是輕聲慢步,靠右通行的好習慣。在校外,他們也知道如何注意交通安全,有時還提醒自己的家人注意安全。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這一活動的開展,主要目的是在孩子們心中形成生命可貴”的概念。
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教育引導廣大少年兒童為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做好全面準備,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我做起,共同構建合諧社會。
工作內容
一、加強隊組織建設
健全中隊、小隊組織,強化小隊組織機能。小隊就像是筑成萬里長城的長磚,是少先隊組織的基本單位,而且小隊活動方便、靈活,受時間、地點的影響小,所以要搞好隊的工作,一定要緊緊抓住小隊的工作,調動小隊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開發(fā)小隊活動的廣闊天地。
充分利用好每周一次的班會時間,以中隊為單位進行各種隊活動,以有主題的安全學習、讀書、主題討論類活動和創(chuàng)新實踐類活動為主,活動要主題明確、有針對性,要面向全體隊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主人翁意識,號召學生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帶動家人、鄰居,為如建設合諧社會奉獻一份力量。
二、繼續(xù)開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傳承教育活動。
本學期我們將開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利用讀書時間讓學生閱讀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通過學生搜集信息、自悟、自學、講解、討論的形式,以學生們自覺、自醒為主,激發(fā)學生對中華悠久歷史的熱愛,對歷史人物的敬愛,從中油然而生一種效仿古人的迫切要求,來達到教育目的。
同時繼續(xù)加強對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社會交往的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通過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來規(guī)范學生言行舉止,并通過紅旗評比活動來督促、檢查學生們的執(zhí)行結果。
三、做好德育差生的轉化工作。
三、四年級是小學階段的一個分水嶺,學習上如此,在品質形成、道德規(guī)范的形成上亦是如此。所以在這個學期對德育差生的教育上我一點要做到“真心、耐心、愛心”,讓學生感受到我對他的尊重、關心和愛護。遇事要認真了解,耐心說服教育,隨時跟蹤研究,最大限度的改變德育差生,用隊組織的大家庭溫暖他,用愛心去感化他。
具體工作安排:
三月份:學雷鋒活動月
四月份:祭掃烈士墓,舉行《尋找烈士的足跡》故事收集活動。
五月份:與爸爸媽媽一起勞動
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現代教育,重視科學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更重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德育不僅是社會的道德要求,也是每個人自我生存、自我發(fā)展的需要。道德建設一直是“強國富民”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公民道德建設必須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道德教育中不可欠缺的組成部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需求。在新時期里,塑造德才兼?zhèn)涞男乱淮掠l(fā)揮重要的作用。德育要從身邊的道理,從為人處世的道德培養(yǎng)入手,從培養(yǎng)行為規(guī)范教育、養(yǎng)成教育起步。
青少年既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者,又是體現時代進步要求的新道德規(guī)范的實踐者。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如何加強學生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呢?
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青少年身上,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希望,一個民族,如果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又怎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呢?一個沒有希望的接班群體,又能指望他們創(chuàng)造什么奇跡和輝煌呢?建立良善的社會風氣、挽救下一代和我們自身,這需要每一位家長、老師及整個社會的通力合作。我們有義務讓我們的學生“成才先成人”,我們有責任通過我們的教育來改善我們的社會道德氛圍,將傳統(tǒng)美德傳承下去。
在工作實踐中,我嘗試以下幾點做法,收到較好的效果。
1、利用主題班隊會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
班會是班主任對學生實施教育的一塊主陣地,充分發(fā)揮班隊會的作用,選擇良好的榜樣,作為效仿的對象,尤其是主題班會,如果開的好的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過開展活動,使學生在美德故事中感受優(yōu)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通過學生自己的準備、參與及親身感受,來達到對傳統(tǒng)美德的正確認知和樹立傳統(tǒng)美德的意識,從而達到通過活動引導行為的目的。
2、借助節(jié)日,開展以“自主與責任”為主題的教育,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學生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和情感以及把事情做好的行為和能力,結合教師節(jié)、國慶節(jié)、西方的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等,不斷開展熱愛祖國、尊師頌師、愛生重教、尊老愛老、團結友愛的傳統(tǒng)教育,使學生感知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生活中學會感恩。
3、通過讀書活動進行傳統(tǒng)情感教育。
在平時鼓勵學生收集一些有關美德教育的文章,感人的事跡,利用自習課在班上讀給全班同學們聽。哪些應大力弘揚,哪些要接受教育,有些內容還要經過同學熱烈的討論,小小的文字,真實的感受,沒有任何掩飾的心與心的交流,比一切語言的魅力都要大得多,潛移默化地影響,使他們在潛意識里埋下正確的道德觀。
4、充分發(fā)揮家長、師長的表率作用
關鍵詞:小學;文明禮儀;培養(yǎng);提高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文明禮儀是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外在表現,是衡量一個人教育程度的標尺。文明禮儀養(yǎng)成教育不僅是個體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基礎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及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因此,教師必須抓好學生文明禮儀教育,這是時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需要,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我做了八年的班主任工作,在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頗有些心得,收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不忘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
中華民族有許多傳統(tǒng)美德,諸如:助人為樂、拾金不昧、尊老愛幼、自強不息、廉潔奉公、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大公無私、孝敬父母、尊師敬業(yè)、團結友愛、立志勤學、謙虛禮貌、律己寬人、先人后己、整潔健身、勤勞節(jié)儉、愛國愛民、天下為公等。傳統(tǒng)美德的內容可謂博大精深,涉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而文明禮儀教育如果不根植于祖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史上,必將是蒼白無力的,所以我看重傳統(tǒng)教育,我要讓學生知道,美德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脊梁,品行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我們中華民族是文明禮儀之邦,中華傳統(tǒng)美德所蘊含的道德規(guī)范、文明禮儀值得我們代代傳承并且發(fā)揚光大。我讓學生收集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開展講故事比賽。學生從《孔融讓梨》的故事中學會了謙讓,從《聞雞起舞》中知道從小立志、發(fā)奮讀書的道理,從《曾子殺豬》的故事中學到了誠實守信,從《埋兒奉母》、《臥冰求鯉》、《親嘗湯藥》等故事中體會到孝順父母乃人之常情,從《程門立雪》中明白尊師重教……故事有著豐富生動的情節(jié),故事中的人物就是學生的榜樣,而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在富有趣味性的故事中學習中華傳統(tǒng)禮儀,可以讓中華傳統(tǒng)美德浸潤學生的一生。學生平時的一言一行,無不滲透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成果,學生更尊重老師了,而這種尊重不僅僅是一句問候那么簡單,學生的作業(yè)工整了,跟老師說話客氣了,老師的嗓子啞,講桌上就多了一枚潤喉糖。學生間彼此謙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成了風氣,班集體的凝聚力更強了。父母也反映孩子們好像長大了,懂事了,不再頂撞父母了,而且還主動幫父母干家務。班上有一個男孩子,總是幫父母照顧年邁的奶奶,細心的程度不亞于一個女孩子。學期末我特設了“拾金不昧”、“孝敬長輩”、“尊敬師長”、“勤學好問”、“熱愛勞動”、“助人為樂”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獎,表揚孩子們的良好表現。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持之以恒
每學期我都開展以下幾項活動。
1.個人出一期手抄報。手抄報的內容主要是介紹文明禮儀常識,從校園禮儀到社交禮儀,從個人禮儀到公共禮儀,方方面面,無所不包,學生還自己編寫校園文明禮儀歌謠,配上自己設計的插圖和小漫畫,真是圖文并茂。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使學生受到了文明禮儀教育。
2.班級出一期黑板報。黑板報上是同學來稿,既有自己學習文明禮儀的心得,也有介紹班上先進同學的模范事跡,還有孩子們自己編寫的兒歌、順口溜,自己設計的圖畫,不僅圖文并茂,而且內容豐富,生動有趣。孩子們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從中也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體會到一木不能成森林的道理,在合作的過程中即便有分歧、有意見、有矛盾,但是孩子們很快就化解了,孩子們說:“咱們辦的是文明禮儀的黑板報,怎么能不講文明禮儀呢?”孩子們的話是天真的,但孩子們是懂理的,于是有了謙讓,有了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也就沒有了意見和矛盾。孩子們辦得快快樂樂,在樂中學到了文明禮儀,實踐了文明禮儀。
3.班級開一次主題中隊會或主題班會。以少先隊活動或班會活動的形式學習文明禮儀。同學們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編排了各種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有相聲、小品、歌曲、詩朗誦等,把平時生活中見到的小學生的各種行為表現編到了作品中,或表揚,或批評,或諷刺。學生受到的是生動的教育,因為你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編到作品中,如果你是被表揚的,你今后就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如果你是被批評的那個,你可該羞紅臉了,以后要改正你的行為,不然要被大家笑話了。學生從作品中找到了自己,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開展文明禮儀小使者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是文明禮儀小使者,把自己學到的文明禮儀知識從課堂傳播出去,帶到家庭、親友、鄰居等周圍的人身邊。我們學校緊鄰農村,農村家長素質較低,說臟話、不講文明、不懂禮儀的現象很普遍,對子女的影響很不好,學生在學校受到文明禮儀教育,回到家里又耳濡目染地受到另一種教育,很有可能出現反復,好不容易培養(yǎng)起來的良好習慣,又被壞習氣影響。于是我開展這項活動,是想讓學生用文明的言行影響身邊的人,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文明禮儀之花遍地盛開。這個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孩子們盡心盡力地傳播文明禮儀知識,以自己的一言一行,良好的行為習慣,影響了父母和周圍的人,家長的素質提高了,孩子們受益,這就是教育的魅力。
三、以身作則,言傳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