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室內空間設計新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集中在通過高新技術、高新材料之間的全面協(xié)調,裝飾形式與新技術、新材料之間的平衡,以及人工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
室內空間設計新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集中在通過高新技術、高新材料之間的全面協(xié)調,裝飾形式與新技術、新材料之間的平衡,以及人工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盡可能地讓人們接近自然。進一步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1.生物科學技術是協(xié)調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直接手段,而不是征服自然、掠奪自然的“兇器”??茖W研究和技術應用要促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保持良性循環(huán),能為優(yōu)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智力支撐。
2.生物科學技術作為人類實踐的物質性活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服從自然本身的屬性,接受自然科學的必要限制。同時更要認識到科技自身的不完備性和復雜性,積極預防科技應用可能引發(fā)的負面效應。
3.樹立綜合的科技觀評價體系。避免從單一的經濟指標來評價科技的優(yōu)劣,而應從生態(tài)、人文、美學等各方面建立起合理的科技價值體系,引導科學技術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然而空間設計是借助于生態(tài)科學技術的理念來實現其理想。通過運用生物科學技術這一手段更好的設計出和諧的空間場所。尤其是在空間設計中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明顯的提高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
室內空間設計是反映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是生活創(chuàng)造的舞臺。人的本質趨向于有選擇地對待現實,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來加以改造?,F實的空間環(huán)境總是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對室內空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室內空間設計就是運用藝術和技術的手段,依據人們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內空間環(huán)境。它是為了人們室內生活的需要而去創(chuàng)造、組織理想生活的室內生態(tài)科技設計。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物教學;整合;興趣;多媒體
0引言
新課程認為,加強素質教育是現代教學的重點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發(fā)展能力的基礎,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是教學效率得以提高的保障。為了滿足以上的各種要求,我們應積極推行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整合,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工作之一。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整合,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以及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還需要老師們從實踐出發(fā),認真探索、思考。
1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整合的內涵
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整合不是只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而是要在新課改理論的指導下,通過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資源,而信息技術也成為了學生們提高認知的工具,然后將這種教學方式運用到各個學科中,真正實現資源共享,再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實現教學方式的全面改革,有條不紊的進入現代教學階段。
2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整合中的優(yōu)勢
2.1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興趣是學習的基礎,也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在有興趣的情況下,能集中注意力,發(fā)揮想象,獨立思考,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果。生物學科的實踐性強,經常會進行小實驗,這些都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但學生在學習書本內容時,往往會由于理論過于復雜抽象而感到枯燥,書本上的內容是死的,并不能讓他們感到有趣,尤其是高中生物,它的基礎性、理論性的內容特別多,為了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課堂,老師可以使用電教的現代化手段,積極使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由于計算機多媒體的互動性強,操作界面豐富活潑,還有圖文并茂的效果,容易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起到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作用。
2.2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生物教學只依靠課堂上的圖片、器具和老師的講授是難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任務的,而當多媒體被應用到生物學科教學中后,視頻、圖片、文字能結合起來,將原本抽象、復雜的內容變得生動豐富,如在教學《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課內容時,遺傳信息轉錄和翻譯的過程是教學重難點,當我們講到這一課的難點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就可以利用多媒體,以便形象、生動地反映基因表達過程。開展多媒體教學也應加強重難點分析,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綜合解析知識,讓學生能理解深刻、記憶深刻。多媒體的出現確實能將學生從復雜死板的書本中脫離出來,感受生動的知識,同時也能突出重點,加快對難點的理解和記憶。
2.3通過整合,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生物學科知識比較豐富,有對生命的理解,對數據的分析,也有對科學的講述,老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開發(fā),合理運用多媒體,不要將信息技術停留在電子版書、電子掛圖等簡單應用的水平上,而是要與能力培養(yǎng)融合在一起,給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去想象、去思考。
3如何將信息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整合
3.1建立教學資源庫
完善教學資源庫是實現信息化教學基礎,沒有數據資源庫的輔助,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建立生物教學軟件資料庫,加強教學軟件的開發(fā)和更新,在網絡環(huán)境下收集資源,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研究、改革,學校要有計劃地建立教學資源庫,方便老師學生使用。
3.2合理地選擇和使用多媒體
3.2.1根據內容選擇多媒體
傳統(tǒng)教學伴隨了我們很多年,我們有的時候也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但是它的弊端日益突出,改革的時候到了,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不足與缺點,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當然,我們要清楚的是,多媒體教學并不能代替?zhèn)鹘y(tǒng)教學,也不是所有生物教學都需要多媒體。一些微觀的,或現實情況無法展示的知識內容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可以一目了然,例如動物的個體發(fā)育,我們用軟件模擬一個池塘中蛙卵發(fā)育為蝌蚪的過程,再通過視頻展示蝌蚪到青蛙的變態(tài)發(fā)育實際過程,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3.2.2根據實驗性質選擇多媒體
生物學科的實踐性強,完成實驗是重要的教學任務,學生們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參與實驗,學生的動手操作、分析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是多媒體課件無法完成的,多媒體所使用的是模擬實驗,學生也許看過就忘記了,所以,傳統(tǒng)實驗教學才是生物實驗教學的根本。也只有那些因條件有限而無法完成或完成效果不佳的實驗以及反應瞬間完成或反應時間過長的實驗才需要使用到多媒體進行模擬實驗。
4實現信息技術與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以人為本理論的引導下,我們應加強課堂合作教學,促進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學生有問題可以尋求別人的幫助,不管向老師還是向同學,尋找真知的這個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我們在生物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功能,讓課件制作得生動、活潑,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學生參與到信息技術的使用中來,讓他們也感受一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獨特的教育意義。
(宜賓翠屏外國語學校 劉道修)
摘要 生物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分類、遺傳和變異、進化、生態(tài)的科學。生物學科的教學注重于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強調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而多媒體可以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抽象為直觀;能夠拓寬課本知識體系,拓寬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和加深課堂學習的內涵和外延。因而,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多媒體技術在中學教學尤其是生物學科的教學中越來越體現出其優(yōu)越性。但是,在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普遍存在下列幾種不良現象:過分夸大了多媒體的效果,排斥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的現象,即只是一種花瓶式的,僅供教師演示和比賽用的;只考慮多媒體在輔助教師教學中的作用,而忽視了其在幫助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只適于制作者或設計者個人使用,其他人則無法擺弄。將多種媒體的組合錯解為多媒體,不了解多媒體本身的特征和功能。以上幾種現象是當前中學教學中應當力戒的。如何解決?根據實踐的經驗,筆者認為,應當努力將多媒體技術與各學科教學整合起來。
首先,我們解釋一下多媒體技術和整合這兩個概念。多媒體技術結合到教育中來講,我們理解為它是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手段,是指以計算機為工具,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借助聲、像、圖、文,通過人機交互對教與學的過程和教與學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與學的優(yōu)化的理論與實踐。所謂整合就是根據學科教學需要,充分發(fā)揮計算機的工具性功能,使計算機溶入學科教學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21世紀中學生。整合并非是將計算機與所有學科結合,也不是用來解決教學中的所有問題,而是從實際出發(fā),尋找最佳結合點,突出教學重點,解決難點,探索規(guī)律,啟發(fā)思維。那么,如何做到多媒體技術與生物學科教學的整合呢?
首先我們要考慮的是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如何選擇多媒體,它有哪些依據呢?
1、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多媒體 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快的年齡時期,因而多媒體具有的聲、光、電的綜合刺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引起學生的注意。但心理學也表明,中學生的大腦皮層長時間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容易使身心疲倦;經常性地使用電腦,也容易使學生視力下降。因而,多媒體在生物課堂的使用,要注意兩點:一是界面制作要平和自然,切忌花、艷、亂;二是一定要適時適度,切忌頻繁濫用,否則其結果必然事與愿違。中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還不夠,加上高中生物的部分與化學相關的內容接觸較早,給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也帶來了麻煩。如,"蛋白質的結構和合成",通過多媒體模擬蛋白質的各種空間結構和其合成過程,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蛋白質的多樣性、多肽、肽鍵等概念及相互關系。
2、根據內容選擇多媒體 多媒體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tǒng)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生物課都能運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作為教學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與效益,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教材相適應,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適應。高中生物學中有很多內容是學生能夠看得懂,或通過自學能夠掌握的,或其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已經具備了的,或只需要教師作簡單指導便能融會貫通的。這部分知識是根本用不著利用多媒體來進行教學的,否則就畫蛇添足"或者是"殺雞用牛刀"。而象一些微觀的現象或暫時觀察不到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再現,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如《細胞的分裂》中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無絲分裂的過程,我們通過微機模擬,分步展示各個時期的變化特點和整個過程,使學生有直觀的感受,而且通過三者的比較,能夠熟練地把握三者之間的根本區(qū)別。再如《動物的個體發(fā)育》,它既微觀,又不合時宜,我們模擬了一個池塘中蛙卵的發(fā)育為蝌蚪的過程,再通過錄像顯示蝌蚪的變態(tài)發(fā)育,使學生印象深刻。
3、根據實驗性質選擇多媒體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也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主要陣地。因則,我們認為,可以用實驗展示的現象或實驗本身一般是不適宜選用多媒體來替代的。即使要使用,也應該結合實驗本身。如一些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演示實驗或現象,以及在現有的條件下無法完成的一些經典實驗,則可以通過電腦模擬來實現,幫助解決問題。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過程,噬菌體侵染細胞的實驗、米勒實驗等,通過多媒體的展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根據課型選擇多媒體 新授課,一般根據以上幾個原則來進行,主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復習課則可選擇多媒體來擴大容量,濃縮教學內容,建立系統(tǒng)的科學認知體系,強化重難點。
確定好使用多媒體后,主要的問題就是如何來設計和制作多媒體課件,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多媒體技術與生物教學整合起來。
一、課件設計的思路和原則
就目前來講,課件設計的思路有兩種: 一種是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的課件設計,這是當前多媒體在教學中應用的主要思路。其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只強調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我們簡稱為"輔教"。用這樣的課件進行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fā)揮,更不利于創(chuàng)造型人材的成長。在這里不作深入的探討。另一種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課件設計,這是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要求,是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未來占主導地位的設計思路。現代教育理論之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并不要求教師直接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可見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已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其設計原則可以概括為:(1)明確以學生為中心。要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要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去應用他們所學的知識(將知識"外化");要讓學生能根據自身行動的反饋信息來形成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實現自我反饋)。(2)強調"情境"對意義建構的重要作用。我們應當創(chuàng)設一種與學習相聯(lián)系的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思維,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并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3)強調"協(xié)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關鍵作用。其目的是使學習者群體(包括教師和每位學生)的思維與智慧被整個群體所共享,即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幾位學生完成意義建構。打個比方,這就象你有一條信息,我有一條信息,交換下每人就有兩條信息。(4)強調對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即學習者利用各種工具和信息資源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從而達到自己的設計目的。(5)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即多媒體課件應當包含文字材料、書籍、音像資料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使學生有更為廣闊的馳騁空間。(6)強調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是完成意義建構,而不僅僅是完成教學目標。
二、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1、選擇主題 確定一個鮮明的可以用多媒體來表現的主題,能夠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是其他教學手段所不能解決或不可能達到此效果的。如上文中所舉例若干。
2、情境創(chuàng)設 創(chuàng)設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情境。如《環(huán)境保護》中,模擬出酸雨的現象及其危害,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
3、信息資源設計 確定學習本主題所需信息資源的種類和每種資源在學習本主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對于應從何處獲取有關的信息資源、如何去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這些資源等問題,如果學生有困難,CAI系統(tǒng)應給以適當的幫助。如筆者制作的《基因革命》中,通過課本相關知識、相關新聞報道、最新科技發(fā)展等內容的匯集,讓學生對基因研究帶來的革命從多方位多角度去了解和掌握,使課本內容得到深化;同時給出"搜索"功能,讓學生自主地從網上獲取相關知識和信息。
4、自主學習設計 課堂上在明確目的之后,給學生20~30分鐘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問題的設置使每個學生有自己的任務,學生可以隨意地進入任何一種環(huán)境下進行學習,可以針對任何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觀點。
5、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設計 在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協(xié)商,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意義建構。整個協(xié)作學習過程均由CAI課件通過"在線交流"、"留言版"、"聊天室"等組織引導,討論的問題皆由CAI系統(tǒng)提出或由學生自由提出,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①能引起爭論的初始問題。如《基因革命》中問"目前科學家研制出治療艾滋病的藥物是根據抑制逆轉錄酶的活性的原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你還有更好的根治方法嗎?"②能將討論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續(xù)問題。如根據瘋牛病的有關知識,再問"根據你所了解的知識或現象,你認為課本上的中心法則已經完整地表達了遺傳信息傳遞的過程了嗎?"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考慮中心法則中遺傳信息傳遞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首創(chuàng)精神。③多媒體系統(tǒng)要考慮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邊界上(即最鄰近發(fā)展區(qū))通過提問來引導討論,切忌直接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即不能代替學生思維)。
6、強化練習設計 精心挑選本主題中既反映生物學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能適應不同學生的要求的練習,以便通過強化練習糾正原有的錯誤理解或片面認識,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建構??梢圆捎脫尨鸶傎惖姆椒ㄟM一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或通過數據庫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三、生物教學中多媒體課件設計平臺
根據生物學自身的特點,可以采用以下四種平臺:
1、Authorware 是當前生物課件制作的主要平臺。主要用于集成錄像、動畫等avi、mpg文件和聲音wav文件,并能控制avi文件播放;具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可以演示拖動圖片、文字等,可以通過函數調用外部程序。生物學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動物的個體發(fā)育、細胞分裂、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等可以用它來集成。
2、PowerPoint 主要用于演示類。有統(tǒng)一的界面格式,也可以自創(chuàng)。能通過超連接調選所需要的文件進行播放。生物學中可以用它來介紹一些科學史實,簡單的實驗過程、生活現象等。
3、Flash 主要用于gif動畫的制作,也可以直接以swf文件成為獨立的課件。但修改較為麻煩,且無集成功能。生物學中一些二維狀態(tài)的漸變動畫(如植物的個體發(fā)育、酸雨、有絲分裂、克隆羊、生態(tài)平衡、水循環(huán)等)可以由它來制作,特點是界面美觀,漸變過程清昕。
如何推動實踐教學
以北方民族大學為例,該校設置的7個實驗板塊中,設計性和綜合性本科實驗項目的來源,均圍繞教師的科研項目或科研成果而設置。例如:在微生物學板塊中,部分實驗教學項目是根據基金項目“蝦青素高產酵母菌的選育及其產物功能研究”等課題而設置。再以福建師范大學為例,生命科學學院工業(yè)微生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投入建設經費2000余萬元,建成省屬高校領先水平的發(fā)酵工程中試車間[2]。目前該車間配備有多臺10~1000L全自動發(fā)酵罐及其配套的輔助設備和下游工程設備,如空壓機、空氣凈化系統(tǒng)、電鍋爐、制冷裝置、管式離心機、三足離心機、微濾系統(tǒng)、超濾系統(tǒng)、納濾系統(tǒng)、噴霧干燥器等先進的儀器分析系統(tǒng),完全可以滿足該院師生進行相關實踐性教學的需要。江南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在學生畢業(yè)實習之前,由學院下屬的5個研究中心根據自身特色,各負責1個本中心課題組特色教學訓練項目。將學生分為5個大組,輪流進行互動實驗,每個項目安排4~5天,整個教學訓練項目在短期內完成[3]。天津科技大學認為上述做法實質上相當于工業(yè)產品開發(fā)中的中試環(huán)節(jié),具有連續(xù)或半連續(xù)的生產方式,并可以全面監(jiān)測產品過程,從中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它是學生將知識從理論上升到實踐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例如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與婁底百雄堂高科技農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建立校企產學研合作關系,合作內容是:(1)開展科研合作。(2)每年接收生命科學系學生實習。(3)共享資源。例如公司提供臘八豆菌種和腐乳菌種等現有產品和技術,作為科研合作的起點和生命科學系實驗課的內容;生命科學系提供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設備供公司產品質量分析使用。此舉可供其他高校借鑒。2009年以前,生物工程與生物技術實驗裝備中多數涉及上游技術的設備已經基本配置到位(如基因工程操作設備,萃取、離子交換、吸附、層析、蒸餾、結晶干燥等實驗室級別的代謝產物分離設備),缺乏的是下游生產級別的設備,所以要重點考慮配置實訓車間設備。在高等教育裝備博覽會上,同樣可以看到國家對高等教育實驗室裝備的一些新理念,以及設備制造業(yè)滿足市場新需求的動向。浙江天煌公司的實驗室設備,以典型工業(yè)產品范例和個案研究開發(fā),作為高校實驗實訓的裝備依據。涉及生物技術的實訓系統(tǒng),就有啤酒自動化生產線過程控制(工程型)系統(tǒng)(含5器和4發(fā)酵罐)等。高校還需建設固體制劑生產線實訓車間(含30萬級潔凈水平操作間)和分離制備生產線(包括發(fā)酵罐、多功能動態(tài)提取罐、旋轉薄膜蒸發(fā)器、結晶罐、迭片式離心機、板框壓濾機等),適合各類食品或藥品的生產操作訓練。校內小型實訓車間,其生產過程完全與工業(yè)化生產過程相同,使學生能夠從生產原料預處理、培養(yǎng)基制備、菌種擴培、發(fā)酵罐滅菌、接種及發(fā)酵過程中工藝參數的控制、產品分離提取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實際操作和系統(tǒng)分析。不過,各校對實訓車間的投入還是普遍偏少。天津科技大學生物工程校內實踐基地,設備總價值近500萬元,包括好氧發(fā)酵、果酒釀造、啤酒生產、分離提取、精制純化等中試系統(tǒng),涵蓋了生物工程產業(yè)上中下游生產環(huán)節(jié)[4]。華中農業(yè)大學從2000年起分3期,建成生物工程專業(yè)教學實驗室1000m2,包括有通風發(fā)酵、固態(tài)發(fā)酵、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啤酒加工等實驗室及儀器分析室和準備室等。在引進現酵控制系統(tǒng)、發(fā)酵后處理設備的同時,成立了生物工程設計室,通過工程軟件AutoCAD電腦繪制,進行發(fā)酵工藝和設備流程設計等操作。
實踐教學中新手段、新體系的運用與推廣
對于和實際生產聯(lián)系最緊密的課程,如化工原理、發(fā)酵工程、生物工程設備、生物發(fā)酵工藝等,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考慮到設備的限制問題,增加了模擬教學,從專業(yè)教學仿真軟件開發(fā)公司購置了仿真教學模擬軟件,保證一人一機的實踐演習。這些軟件的仿真性強,尤其是配備的實踐操作演練,能讓學生真正達到工廠模擬化的操作練習。煙臺大學生物工程系將計算機模擬仿真引入實踐教學[6]。這種仿真系統(tǒng)能逼真地模擬工廠運行和各種事故狀態(tài)的現象,大大縮短培訓時間。在計算機仿真環(huán)節(jié),該校選用了北京東方仿真公司開發(fā)的青霉素發(fā)酵工藝仿真軟件,以單元操作的形式進行仿真模擬。青霉素發(fā)酵工藝仿真包括青霉素發(fā)酵生產、青霉素的精制和提純等內容。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監(jiān)測系統(tǒng),全程跟蹤每組學生的操作,真正達到實踐訓練教學的目的。傳統(tǒng)實驗項目普遍存在反應體系大、樣品處理量多和處理時間長等特點,也使微量移液器、微量與狹縫分光光度計等現代科教儀器不能充分發(fā)揮其先進性。微型化實驗于1988年末開始引入我國,關于微型實驗已有文獻報道[7]。微型化實驗的研究,是著眼于環(huán)境保護和實驗安全的需要,體現了現代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的要求。微型化實驗具有現象明顯、操作簡便快速、節(jié)省經費、減少污染、安全和便于攜帶等優(yōu)點。
本文作者:余多慰工作單位: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關鍵詞:生物技術基礎;雙語教學;互動式教學;展示式教學;多元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7-0115-02
21世紀是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迅猛發(fā)展的時代,為了滿足國內乃至國際上對本專業(yè)人才的需求,指導學生高效地了解并熟悉學科國際前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作為研究生命科學的一門基礎課程,《生物技術基礎》課程肩負著向本專業(yè)學生灌輸生命科學多個領域的基礎知識,并促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使命。生物技術基礎涵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技術、發(fā)酵工程領域的重點知識與科技進展,涉及面廣,知識點繁多,理論性強。生物工程專業(yè)是本?!肮I(yè)發(fā)酵”國家重點學科的主體專業(yè),建有“生命科學與技術”國家人才培養(yǎng)基地,除了培養(yǎng)本科生、國家基地班學生,還額外招收國際學生。
本文就該課程如何面向現代化和國際化,更好地培養(yǎng)生物技術與工程領域具備扎實、創(chuàng)新能力,從事設計、生產、新技術研發(fā)、新產品開發(fā)等高等技術人才,或為研究生教育進行人才儲備等,淺談對本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的看法。
一、雙語教學模式
針對生命科學相關專業(yè)國際前沿知識繁多,考慮本領域學科特點和特定的國際背景,課程開展雙語教學尤為迫切。我們主要采用學院王武教授主編的《國家雙語教學師范課程配套教材》(Essentials of Biotechnology)。該教材于2012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2014年1月第二次印刷,已經在包括東南大學的幾十所大學相關專業(yè)使用,建設成為專業(yè)雙語教學的品牌教材。該教材以跟蹤生物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和國際前沿動態(tài)為重點,以英文原始文獻為素材,組織教學。針對學生專業(yè)英語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閱讀課外英文書刊有一定的困難,采用這本基于多位老教師的經典教案出版的教材,有利于學生預習、理解、系統(tǒng)溫習課程內容,通過本課程學習,擴大專業(yè)視野,增加英文詞匯量,初步學會檢索國際期刊學術論文,整理讀書報告,進行英文報告。為了讓學生更快速、高效地熟悉專業(yè)英文單詞,有助于未來更好地自主學習學科國際前沿熱點問題,課件PPT的制作采用全英文,授課過程采用英文為主、中文詮釋的模式。整個課堂營造英文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專業(yè)英文詞匯,了解生命科學領域的國際研究前沿。
二、展示性教學模式
由于《生物技術基礎》課程包括交叉學科知識,為了讓學生有深刻的記憶和便于理解,必須采用高展示度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促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多媒體教學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方法之一,形象直觀的特點日益被教育界所接受和使用。團隊內部根據各教師所擅長的領域,分工制作課件,信息量大,形象生動,濃縮精練。貼近所選教材風格,從總體概括入手,先簡練地描繪出高度濃縮的章節(jié)整體框架,逐步細化各部分內容,使初步學習接觸分子生物學的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明確的方向和思路,循序漸進,層層深入,不至于在復雜知識系統(tǒng)前毫無頭緒,無從著手。
采用醒目的標題,課件內容清晰,圖文并茂。充分運用字體、顏色、著重、斜體等差異變化,體現所要表達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充實必要的實例和圖片動畫方法,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深奧的生物技術機理。講述內容高度濃縮,力求做到要點與示意圖一一對應。主講教師在教學大綱的規(guī)范下,結合專業(yè)和學科專長制作多媒體課件,注重基礎、應用實踐及前沿發(fā)展。這種恰當、多次層次地利用課件、經典案例錄像、動畫等多媒體手段,在增大信息量和直觀性的同時,可讓整個教學形式更為生動活潑,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課程興趣。
例如,在生物技術的分子生物學基礎部分,參照國外優(yōu)秀教材設計、使用的PPT課件和動畫,形象地展示微觀分子結構和遺傳信息的流動過程;在人類基因組和生物信息部分,充分利用現有網絡資源,指導學生利用數字化圖書館資源,自主查找學習相關生物信息最新進展;在細胞工程篇章中,引用大量的實物和操作流程照片,直觀反映細胞工程研究前沿進展;在酶技術和工業(yè)發(fā)酵領域,充分結合本學科的學術及科研優(yōu)勢和科研成果,引導學生認識生物技術在酶的工業(yè)生產及工業(yè)發(fā)酵領域的應用。通過高展示性的教學模式,不僅不會讓學生對大量繁雜的知識產生厭煩心情,反而能激發(fā)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此外,建設相關教學科研團隊網站,含有精品課堂的錄制視頻等教學資源,對整個教學過程具有很好的輔助支撐性作用。
三、互動式教學
由于該課程的原理性知識繁多,傳統(tǒng)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的過程較為被動,在知識吸收過程容易產生疲態(tài),在有限的課時內,難以將全部知識消化吸收。因而,應根據課堂氛圍,機動地加大自主式教學比重,鍛煉學生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講課過程中,注重基礎但并非面面俱到,可適當地留一些熱點問題讓學生課下思考,輔助給出與章節(jié)相關的教材內容和參考文獻,供學生課下復習與參考,加強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例如,對轉基因技術與應用的利弊及公眾的認識等進行課下思考總結,課堂選出代表展開討論,闡述觀點,活躍課堂氣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提升自我學習探索生物技術前沿知識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在介紹基因工程和酶工程原理時,許多學生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對它的基本特性已有所了解,但并不知道具體的轉化機理。為了使學生充分地理解各類基因單元操作和各類酶種的作用機理,可將全班學生有計劃地劃分為多個小組,指導學生,針對不同的問題選擇讀書專題,利用課外時間,檢索文獻,跟蹤前沿科技動態(tài),準備讀書報告,并將學生分組,最終組成讀書報告。
各小組分工,分別負責資料搜索、板塊整理、課堂匯報等,相互之間形成有效配合和競爭機制。開設學生專題討論課,進一步促進教學相長。各小組通過課堂展示,相互之間可以快速了解學科領域內的知識,促進相互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增強對本課程的理解程度與深入程度。這種互動式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還能充分鍛煉學生的文字組織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形成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氛圍。
四、科研促進教學
科研與教學是密不可分的,科研前進的方向基本上代表本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為了更好地強化學生對本專業(yè)的信心,培養(yǎng)濃厚的科研興趣,可以通過摻入科研領域現象和問題,在課程中更多地引入新的生物動態(tài)。例如,講解工業(yè)微生物種類時,可追加涉及一些作者研究領域的微生物,如極端環(huán)境的微生物,極端嗜酸、嗜堿、嗜鹽等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例如,在貧礦金屬資源提煉中的應用、紡織領域的應用、調味品制作中的作用等,不但可以開拓學生在該領域的眼界,也可提升學生對本專業(yè)科研領域進展的興趣,為未來在本專業(yè)中的工作或科研打下良好基礎。
五、多元的評價體系
課堂上,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機動地策劃、實施“教與學互動”,對課堂優(yōu)質提問,給予1~2個百分點的加分,鼓勵課堂質疑與評議,讓沒有充分準備知識的學生感到很大壓力,也會變成更深入了解自己所做課題的動力。教會學生參與,相互之間客觀、理性地評分,不斷引導他們開展課外閱讀,整理讀書報告,根據學生對生物技術領域的理解,分組進行PPT總結或讀書報告,允許學生用中文解釋其中的生僻專業(yè)詞匯。改革評分體系,PPT報告或讀書活動與報告成績占據總分的,在這個過程,采用學生互評和教師互評各占據的評分體系。該評價方式可以更好地實現師生互動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和競爭。此外,在筆試卷面,以英文出題,問答題允許輔以中文作答,鼓勵學生用英文作答,在卷面所得分數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額外加分。這種多元的評價體系,更為全面、公平地評估學生在本門課程的學習效果。
總之,通過一系列教學活動的初步改革和探索,本門課程讓學生初步熟悉專業(yè)知識的基礎上,更為重視培養(yǎng)他們自主概括和抽提知識的能力,拓展專業(yè)領域視野,顯著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yè)興趣,這會成為學生在今后學習過程中的持久推動力。同時,在雙語教學的過程中,了解并熟悉相關專業(yè)英語詞匯及要點,為學生今后的進一步研究與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武.生物技術概論(雙語教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高瑋瑋.試論生物技術課程教學改革[J].生物技術世界,2012,54(5):86-88.
[3]朱豪文.多媒體教學深化高校教學改革[J].知識經濟,2010,(20):128.
[4]薛金愛.淺談《生物技術概論》的教學實踐[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2006,26(6):224-225.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現代教學之中。本文從現代教育技術在導入新課、課堂重難點教學、課堂小結、課后學習和復習、課后教學反饋和實驗課教學六個方面的應用進行闡述,詳細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在中學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中學生物;課堂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越來越多地應用于現代教學之中,并以快捷的方式、逼真的動畫效果、大容量的板書內容,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收到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生物課的教學中,如何結合課程特點,有效地利用多種媒體并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教學活動,是生物課教學中的一個現實問題。
1. 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精心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該聯(lián)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在上課時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引發(fā)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事半功倍。然而傳統(tǒng)生物教學僅僅靠簡單的掛圖、色彩變幻等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顯然是很不夠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在課上播放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動畫、錄像、圖片、聲音等,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 應用多媒體,突破重難點 恰當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生物學科中很多生命現象、生化反應、代謝途徑等教師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而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于一體,化靜為動,生動有趣,直觀形象,虛實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在學生頭腦中建構理論模型和知識結構,從而突破重難點。在課堂上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前串后連、突破時空局限,可使學過的知識瞬時再現,大大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育技術還可以將微觀的內容直觀化,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學生對微觀和抽象的知識有更好的認識。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學科,微觀方面的發(fā)展已經從細胞水平深入到了分子水平。高三選修教材中關于基因工程的內容,對學生來講看不見、摸不著很難理解,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課件,從目的基因的提取開始,給學生演示限制性內切酶如何識別核苷酸序列,將磷酸二酯鍵和氫鍵斷開,DNA連接酶又怎樣連接磷酸二酯鍵進行目的基因與運載體的結合,借助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讓學生理解目的基因是如何導入到受體細胞中的,隨受體細胞的分裂目的基因進行擴增,最后實現目的基因的表達。通過動態(tài)模擬這一顯微操作過程,加之視覺、聽覺的共同作用,并在此基礎上誘導學生思考、討論、共同探究規(guī)律。同時,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物,生物是鮮活的、有生命的,生命現象是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這些變化過程盡量真實地展現給學生,運用多媒體是有效的途徑之一。
3. 展示知識脈絡,幫助和引導學生對課堂所學進行小結 生物教學不能只著眼于學生知識的積累,不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完整的生物知識結構體系。在課堂小結時,用投影或計算機等展示生物知識脈絡,可以有效地幫助和引導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例如,在復習“無脊椎動物”一章的時候,通過生物教學光盤,向學生展示本章內容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其條理清晰,加深理解和記憶?;蛘撸迅鞣N動物的基本形態(tài)、結構等制成投影片,投影片用彩色圖像的形式顯示出本章的主要內容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意義,給學生提供一個脈絡清楚的知識結構。
4. 搭建教學平臺,開放學習環(huán)境,幫助學生進行課后的學習和復習 信息技術與生物教程的有機整合,為生物教學在空間、時間、內容和形式上的拓展與開放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特別是豐富的網絡自由提供了大量的生物教學資源。也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參考信息,如網址、搜索引擎、相關關鍵詞等,讓學生自己去Internet或資源庫中搜索素材。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目的的搜尋、整理、中和有關課題的知識、素材,精心設計、制作供學生使用的課件或專題學習網站,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主學習的情境,幫助學生在頭腦種建構完善、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5. 可以進行課堂上的測試,交互反饋調節(jié),評價及時準確 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可以給教師提供交互性和智能化很強的人機對話系統(tǒng)。我們利用這個系統(tǒng)對學生反饋的信息進行快速智能分析,可隨時獲得學生學習的效果、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這是傳統(tǒng)的評價手段所不及的。
一是開發(fā)即時測試系統(tǒng)。利用一些計算機軟件的交互性制作一些可以自我測試的網頁,學生可以自我測試,根據系統(tǒng)反饋,及時發(fā)現問題,自我調節(jié)學習。
二是開發(fā)網絡考試系統(tǒng)。集組題、測試、閱卷成績分析等功能的考試系統(tǒng),可以根據教師設置的組卷參數(如試卷標題、總題數、滿分值、考察的知識點,平均難度、平均區(qū)分度、題型結構)自動組出一份符合要求的試卷,對學生進行即時的聯(lián)機考試。教師依據考試系統(tǒng)對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反饋實現快速、準確的教學評價。
6. 實驗課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對教室授課和學生學習的幫助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最難以觀察的是許多演示細節(jié);還有難度較大的解剖實驗,一些操作技巧,學生也難以掌握。借助電視錄像片,恰當地應用特寫放大,慢動作、圖像滯留等手段,將實驗材料與物像放大,將操作方法與程序適當放慢,以增加實驗可見度,便于學生觀察、記憶、理解、掌握。
同時,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教學離不開實驗,真實的實驗在生物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計算機模擬實驗的巧用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是由于有些實驗結果不夠清晰或受到時空條件限制的原因,不能滿足教學的實際需求,需教師在真實實驗的基礎上再以模擬進行補充。
參考文獻
[1] 徐惠芳. 計算機輔助生物教學的優(yōu)勢[J]. 教育探索, 2003, 4: 60~61
[2] 姜桂波.巧妙利用多媒體輔助生物教學[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5,6:91~92
室內空間設計新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集中在通過高新技術、高新材料之間的全面協(xié)調,裝飾形式與新技術、新材料之間的平衡,以及人工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
室內空間設計新的發(fā)展趨勢主要集中在通過高新技術、高新材料之間的全面協(xié)調,裝飾形式與新技術、新材料之間的平衡,以及人工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協(xié)調發(fā)展,盡可能地讓人們接近自然。進一步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1.生物科學技術是協(xié)調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直接手段,而不是征服自然、掠奪自然的“兇器”。科學研究和技術應用要促使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保持良性循環(huán),能為優(yōu)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提供智力支撐。
2.生物科學技術作為人類實踐的物質性活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服從自然本身的屬性,接受自然科學的必要限制。同時更要認識到科技自身的不完備性和復雜性,積極預防科技應用可能引發(fā)的負面效應。
3.樹立綜合的科技觀評價體系。避免從單一的經濟指標來評價科技的優(yōu)劣,而應從生態(tài)、人文、美學等各方面建立起合理的科技價值體系,引導科學技術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然而空間設計是借助于生態(tài)科學技術的理念來實現其理想。通過運用生物科學技術這一手段更好的設計出和諧的空間場所。尤其是在空間設計中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明顯的提高和改善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
室內空間設計是反映人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是生活創(chuàng)造的舞臺。人的本質趨向于有選擇地對待現實,并按照自己的思想、愿望來加以改造?,F實的空間環(huán)境總是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對室內空間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室內空間設計就是運用藝術和技術的手段,依據人們生理和心理要求的室內空間環(huán)境。它是為了人們室內生活的需要而去創(chuàng)造、組織理想生活的室內生態(tài)科技設計。
關鍵詞:微生物育種;項目化教學;高等職業(yè)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8-0164-03
早在4000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利用微生物來生產酒和釀造食品。如今,利用工業(yè)微生物育種技術對微生物進行改造,可以提高目的產物的產量、質量或獲得新的目的產物,并符合工廠化生產的要求,從而使抗生素、酶制劑、氨基酸、維生素、核苷酸、生物堿、激素等微生物產品產量成倍甚至成千倍增長,同時產品質量也不斷提高,各類微生物產品已深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工業(yè)微生物育種技術是高等院校生物技術類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往往太過理論化,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未能結合,學生學習難度大,感覺枯燥乏味;而且,教學實驗安排大多是孤立的,在技術上不具有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不能將技能訓練與生產過程有機結合,學生學完之后不知如何運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不明顯。顯然,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現今高技能生物技術專門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如今,許多高職院校正在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項目化教學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種。它依照教學目標將課程內容設計成若干個操作性較強的項目,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開展課程教學,將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與素質培養(yǎng)融為一體,學生在完成項目工作任務過程中,既收獲了知識,又鍛煉了技能。與傳統(tǒng)教學法相比,項目化教學強調行動導向、項目載體、任務驅動、素質滲透、學生主體以及理論實踐一體化,主要解決“怎么做”和“怎么做得更好”這兩個問題,是培養(yǎng)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徑[1]。2007年,湖北生物科技職業(yè)學院生物工程系開設了《工業(yè)微生物育種技術》這門課程,它是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yè)和生物制藥技術專業(yè)的必修課。自2010年引入項目化教學方法以來,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該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以崗位需求為依據確定課程目標
按照工業(yè)微生物育種技術在生物技術及應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定位,依據職業(yè)崗位的需求,確定本課程的教學目標,即能根據微生物育種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制定育種的實施方案,并按照實施方案應用微生物育種技術獲得高產突變株,同時能對實施過程和原有方案進行評價和改進。課程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三個方面。(1)知識目標:熟悉工業(yè)微生物的特征,了解工業(yè)微生物育種技術的方法種類;掌握基因突變及基因重組的機制;掌握工業(yè)微生物誘變育種的原理與方法;熟悉其他常用的工業(yè)微生物育種方法。(2)技能目標:能夠根據微生物的來源與特性,選擇合適的分離純化方法,并進行分離純化操作;能夠根據微生物的類型,選擇合適的誘變育種方法;會進行生產菌種的保藏及復壯技能;能正確使用微生物的培養(yǎng)設備,并進行維護。(3)素質目標:具有較強的責任心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具有較強的團隊組織協(xié)調能力;具有良好的安全、環(huán)保和節(jié)能意識。
二、以育種工作流程為主線設計教學項目
項目化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學項目的設計。我們一般應根據課程教學目標,以職業(yè)活動的工作過程為依據,結合職業(yè)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設計項目。項目設計要打破傳統(tǒng)學科體系的章節(jié)編排,不應以知識的邏輯順序為依據來安排教學。每個項目都有其相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工業(yè)微生物育種技術的教學項目設計具有以下特色。
(一)課程設計思路
大多數項目化教學課程的設計思路,是將課程內容設計成基礎項目、主導項目和自主項目。根據工業(yè)微生物育種課程內容、操作流程和職業(yè)活動的特點,筆者將該課程設計成一個綜合性大項目,即果膠酶高產突變株的篩選。筆者將原先孤立、分散的單個實訓項目綜合為一個由9個子項目組成的前后連貫的大項目,其連貫性、整體性的特點更為突出(表1)。兩個子項目互為依托,前一子項目的結果是后一子項目實驗材料的來源。
(二)相關專業(yè)課程銜接
該課程項目產品為篩選出的果膠酶高產突變株,可作為后續(xù)課程發(fā)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分離與純化、生物制品技術的項目化教學的材料。比如,可對果膠酶高產突變株的發(fā)酵條件進行摸索,或對其發(fā)酵工藝進行優(yōu)化,或從高產突變株中分離純化果膠酶,或對提純的果膠酶進行性質分析。從而完善了專業(yè)課程體系建設的連貫性、整體性及層次性,實現了專業(yè)課程之間的有機銜接。
三、以學生為主體完成項目實施
在具體子項目實施之前,筆者安排有項目概述環(huán)節(jié),內容主要包括:①課程簡介:告知學生本課程的教學目標、項目設計情況、教學組織方法和考核方案等。②行業(yè)企業(yè)概況:介紹工業(yè)微生物的應用狀況、工業(yè)微生物的概念及特點和工業(yè)微生物技術種類等。③后續(xù)課程任務的布置: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指導學生制定子項目實施方案。以微生物育種工作流程為主線,開展子項目的實施,每個子項目有各自的知識、技能目標。在子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教師只起組織、引導、指導和評價的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子項目的實施步驟如下。
1.項目導入。首先,教師通過案例或者問題導入學習項目,提出問題、給出提示,導入本次課程的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討論。
2.方案制定。學生通過圖書館或者網絡查閱資料,以小組為團隊討論并制定實施的初步方案。筆者通常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完成該步驟。
3.方案確定。首先,每個小組以ppt形式向全班匯報制定的初步方案,分析實施可行性,并說明資料來源。然后,教師和其他小組對匯報組進行提問或評價。筆者通過交互式討論,引入相關知識,最后由教師對各小組初步方案進行點評,同時提出修改建議,鼓勵實施方案的多樣性。
4.方案實施。學生按照確定的方案,合理分工,團結協(xié)作,共同完成項目。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隨時檢查學生實施的情況,進行現場指導,解答學生的疑問,參與學生的討論,糾正學生的錯誤,全面掌控學生的實施效果及學習質量。
5.總結評估??偨Y以各小組向全班展示實訓結果的形式進行。評估采取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方式進行。每一個項目均制定了技能考核方案及評分標準,結合學生提交的實訓報告進行過程性評價。
四、以過程性評價為手段增強技能培養(yǎng)
成績考核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考核方式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養(yǎng)成會起到促進作用。傳統(tǒng)的單一筆試考核方式很難反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素質和能力,與強調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的現代高職教育理念不相符。本課程的考核以結果性評價為輔,重在過程性的評價,以靜態(tài)知識考核為輔,重在動態(tài)能力的考核,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以過程評價、技能考核和理論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個子項目的實施都要求進行過程評價,評價內容涉及子項目實施的每個步驟,以子項目5誘變劑量的選擇為例,子項目技能量化考核表如下(見表2)。
學生、組長和教師為評價主體的三方,依據量化考核標準分別給出過程評價成績,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折合成學生的過程評價終成績。理論考核和技能考核通常在學期末進行。課程總評成績的組成詳見表3。
現代職業(yè)教育,應該是一種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教育,重心應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特別是畢業(yè)后從事某種職業(yè)的謀生能力[2]。項目化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特點,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被有效調動了;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相比,其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當然,以就業(yè)為導向,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線,以崗位技能促進學生就業(yè),在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學校和教師從多方面進行改革,比如教學觀念、管理、內容設置、教學模式及結果評定等。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學生物課程教學多媒體整合
素質教育的主題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科學和社會的進步,“素質”的內涵在不斷演變,不斷延伸。為教育教學的改革開辟了一條無止境的路。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fā)展,投影機、實物展示儀、多媒體設備作為新的教學儀器進入了課堂,互聯(lián)網也被運用到了教學中?,F代教學媒體的應用,不但促進了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正逐漸為教師們所采用,并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對于生物課程中那些枯燥、抽象及難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識,如果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就可以化枯燥為有趣,變抽象為直觀,從而解決并突破教學中的難點。比如細胞分裂、DNA的結構和復制、基因的表達、生殖發(fā)育、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教學內容,不易于學生的觀察和實踐,因此可采用課件動畫或觀看有關科教紀錄片的形式演示這些生理過程或實施過程,讓學生有更形象、生動的認識,也便于他們理解和掌握這些抽象的教學內容。生物課程的信息量大,通過計算機輔助還能對大自然的萬千事物信手拈來,在有限的時間和場地內就展示大量的生命現象和規(guī)律。利用計算機還可以將生物題目中繁雜的題干快速地展示出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法,它的特點是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多種相關的“媒體”:如標本、實物、動畫等,這些教學媒體,不僅準確、豐富地“攜帶”了教學相關信息,而且把知識點轉化為了聲音、圖像、動畫等,使生物課中枯燥、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具體。學生在多媒體的幫助,對所學知識看得見,摸得著,更加激發(fā)和調動了學習積極性,并有效地提高了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中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是因為生物課講述的是鮮活的生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真實現象,但是在如今是信息時代,同學們渴望到更廣闊的生物世界中暢游。
通過實物投影儀,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一只昆蟲的結構,如:在講《節(jié)肢動物門》這一節(jié)內容時,抓一只蝗蟲,放在實物投影儀的展示板上,對照實物講解,非常充實和生動。
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大屏幕,將蝗蟲的頭、胸、腹部一一指出,并數一數蝗蟲有多少對足,讓學生仔細觀察蝗蟲發(fā)達的一對后足,從而了解蝗蟲跳得又高又遠的原因。恰當地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把實物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可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巧用網絡,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那么,如何才能利用好課堂的四十五分鐘,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呢?
計算機的應用、互聯(lián)網的出現,讓整個世界變小了,人與人的之間的距離更近了,每個人獲取知識的方法也更簡單了。老師和學生既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獲取新知識,又可以將這些新知識應用于學習之中,開闊學生的視野。
我校電教室里配備了多媒體電腦、大屏幕投影,購置了教學光盤,在生物課上,我經常把學生帶到電教室上課,如為了講生物的適應性,我把《動物世界》這張光盤在課堂上播放;我放上一段《地球的南極》,讓學生了解南極,理解生物是如何適應自然界的。同學們興趣盎然,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互聯(lián)網的出現,為同學們獲取知識提供了便利。如在上《節(jié)肢動物門》這一課時,我在講完了課本知識后,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我?guī)ьI學生進入“廣東蝴蝶”這個網站,學生立刻被網站上豐富多彩的知識吸引,紛紛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這樣一來,不僅豐富了課堂知識內容,而且教會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
聲音、圖像、動畫俱全,豐富了課堂知識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使知識點更直觀,更形象,更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三、使用多媒體技術,增強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可以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觸發(fā)學生靈感,培養(yǎng)他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從而實現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我在上《細胞的有絲分裂》這節(jié)課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動畫演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把原本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通過動畫形象演示出來,使同學們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從而順利達到教學目標。
多媒體技術,可以把知識點轉化為聲音、圖像、動畫,可以直觀地表述難以理解的知識點,使課堂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滿了生機,增加了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