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心理健康疏導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現狀;教育策略
小學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心智上、思想上,尚且不成熟。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便有必要了解學生基本心理特征,然而根據學生心理上存在的缺陷采取有效引導,進一步使學生能夠積極、健康地成長。然而,現狀下,我國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為此便有必要在分析其不足的基礎上,制定并落實有效強化策略。
1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1.1認識程度不夠:現狀下,存在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夠的情況,這一情況使心理健康教育進入盲區(qū)。一方面,表現為教師會將心理健康教育完全理解為思想品德教育,在兩者搞混淆的情況下,便難以解決學生的一些心理問題,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大大弱化[1]。另一方面,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危害性,未能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等角度出發(fā),在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的情況下,從而難以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
1.2缺乏有針對性的課程內容:現狀下,在小學課程體系中,重點課程是語文、數學及英語。雖然大部分學校能夠認識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尚且存在不足,主要表現為沒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而設置的思想品德教育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端正學生的思想、品行,但這與心理健康教育方針存在很大偏差。與此同時,部分學校雖然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在課時上存在不足,同時缺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這樣就大大弱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難以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提供條件。
1.3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化的工作,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非常重要。比如,最基本的是需要教師具備心理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但從現狀來看,大部分小學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方面較為薄弱,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素質整體不高,這樣便很難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優(yōu)化及完善。
2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強化策略探討
2.1及時轉變觀念,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要想使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強化,有必要及時轉變教師觀念,加強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2]。對于教師來說,需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學生的日常學習及生活出發(fā),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并為營造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制定有效方案。比如:一些小學生為了獲得家長或教師的表揚而努力學習,希望考到一個好的成績,當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學生便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針對這一心理問題,教師便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使學生學習的態(tài)度得到有效端正。同時,需改變教育理念,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備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促進學生成長及發(fā)展。
2.2合理設置課程,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少不了相應課程的支持。為此,便有必要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合理設置,并充分挖掘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內容,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得到有效實現。例如:在小學語文課程《理想的風箏》一課中,便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師需扮演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進行提問———“文章中主人翁劉老師是一個殘疾人,但是同學們知道他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嗎?”教師通過問題的精心設置,能夠讓學生領悟到劉老師對生活保持的積極樂觀心態(tài)。通過上述教育,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正面的心理,從而使學生在遇到生活上的困難時,不會選擇逃避,而是選擇勇敢地去面對。
2.3努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教師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結合上述分析認識到現狀下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努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針對教師進行心理專業(yè)知識方面的培訓教育,同時加強實踐學習,不斷總結教育經驗,以此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依據。例如:教師可以積極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基本心理特征,進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3]。并在活動中邀請學生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通過觀摩、聽課的形式,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后,教師需學會與家長溝通交流,以互相交流經驗的方式共同制定并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從而使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優(yōu)化。2.4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而為糾正學生負面心理提供有效依據。因此,可以開展有組織、有目的的心理教育活動,通過活動,教師需留心觀察,了解學生基本心理問題,進一步通過心理輔導,使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消除。同時,教師可以采取游戲、鼓勵等方式,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而使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此外,要積極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讓學生擁有心理傾訴對象,從而為學生心理問題的解決提供有效保證。
3結語
通過本文的探究,認識到現狀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尚且存在一些問題,為此,有必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合理設置課程,挖掘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內容;努力提升教師整體素質,并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等。相信從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能夠得到有效強化,進一步為小學整體教學工作的完善奠定夯實的基礎。
作者:程永生 朱希梅 單位: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鎮(zhèn)升陽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吳騭霞.新課改下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學周刊,2013,13:144.
在教育轉型的新形勢下,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呈現新問題、新動向的情況下,心育實踐在一些區(qū)域的具體還要進一步扎實推進,在一些領域還有許多空白工作需要去填補。比如,咨詢室設施建設問題、心理健康教師專業(yè)化問題、崗位設置與編制問題、心育在學校管理體制中的何去何從問題,等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兩個方面問題:普及率不高和科學化水平較低。這些問題的存在,正是制約著我國中小學心育普及與發(fā)展的主要瓶頸?!褒堫^”高中率先探索心育工程,將會對引領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做出開創(chuàng)性的貢獻,并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因此,“龍頭”高中要增強解決現實問題、實現自身使命的責任感與緊迫感,大規(guī)模、系統(tǒng)化地推進心育工程,把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作為當下實現高位發(fā)展的高標。
一、心育工程是“龍頭”高中結合自身特點、與時俱進的必由之路
嚴格地講,“龍頭”高中的概念定位不夠嚴謹,但是,它在教育現實中的確是客觀存在的一類實體。筆者所指的“龍頭”高中,是指輿論公認的,在區(qū)域發(fā)展中通過自身的率先、高位、特色發(fā)展而自然形成的,具有穩(wěn)固而持久的區(qū)域輻射力的國家級示范高中。這些“龍頭”高中的基本特征包括:⒈“龍頭”高中的學校形象是輿論公認的,具有較高的聲譽和社會評價;⒉“龍頭”高中的優(yōu)勢地位不是上級冊封的,而是自發(fā)形成的;⒊“龍頭”高中的發(fā)展模式是率先發(fā)展、特色發(fā)展;⒋“龍頭”高中的社會價值除了正常的教育教學外,還在于為其他學校的發(fā)展豎起標桿;⒌“龍頭”高中的發(fā)展引擎在于前瞻的教研智慧,教育科研成果在教育現實中的轉化與應用也特別引人注目;⒍“龍頭”高中的發(fā)展追求是高位的,與時俱進。多年來,“龍頭”高中由于自身優(yōu)勢、社會期待、既有業(yè)績等方面的因素,始終面臨著高位發(fā)展的共同追求,都試圖為自身高位發(fā)展尋求“特色”。有的從特色項目出發(fā)展示自身的優(yōu)勢,有的打造主題校園文化,凝練校本教育哲學;也有的從提升教師群體的學歷著手,建設高學歷的教師隊伍。所有這些途徑,都有效促進了各個高中的高位發(fā)展,提升了它們在所在區(qū)域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自身的“龍頭”地位,也展示了一大批辦學者的卓越智慧,但是,在教育進一步轉型的形勢下,“龍頭”高中應該為高位發(fā)展尋求新源泉,進一步在學校的內涵提升上多做文章,不斷為自身尋求新動力,注入新活力。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就是實現自身高位發(fā)展的必然路徑,是一項利教、促學、益社會的奠基工程。
二、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符合很多“龍頭”高中目前的客觀實際
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有利于教育者自身素質的優(yōu)化,拓展教師研修領域,為專業(yè)成長提供新路徑,從而真正落實素質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fā)展;有益于校園人際關系的和諧和社區(qū)的精神文明??傊瑢嵤┫到y(tǒng)的心育工程,有利于把學校、教師與學生三者的發(fā)展統(tǒng)籌起來。
(一) 利在教師
“龍頭”高中教師群體的職業(yè)倦怠傾向極為普遍,表現為教育者原有人格解散、身心疲憊、績效低下。研究表明,教師從教達到一定年數,就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其中原因主要有:教師不能及時應對工作壓力,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婚姻家庭關系出現重大變故;師生交往中誘發(fā)嚴重家校矛盾;在收入分配與評優(yōu)晉級中遭遇挫折;等等。事實表明,“龍頭”高中的教師擔負的工作更繁重,工作壓力更大,更容易受到各種滋生職業(yè)倦怠的主客觀因素的困擾。因此,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有利于在“龍頭”高中的教師群體中普及心理知識,幫助教師及時走出倦怠,維護他們的健康權益,助推教育品質的高位提升。
(二)利在學校
近年來,各“龍頭”高中都曾不同程度地追求高學歷的教師群體,把提高學歷層次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抓手,取得了重要突破?,F在,再次放眼江蘇全省,乃至全國大多數發(fā)達地區(qū),我們發(fā)現高學歷的教師群體已經不再成為“龍頭”學校區(qū)別于一般高中的標志。各大高中,包括鄉(xiāng)鎮(zhèn)高中,幾乎都有一批高學歷的教師群體。所以,就目前形勢而言,追求高學歷只是“龍頭”學校獲得高位發(fā)展、特色發(fā)展的一般條件。推動“龍頭”高中高位發(fā)展,需要學校領導更新觀念,及時轉變教師發(fā)展方式,從追求“專業(yè)知識”向追求“技術知識”轉變,從追求“教育學知識”向追求“心理學知識”轉變。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不僅是改善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要求,而且是轉變學校管理方式的要求,它有利于在技術上實現“以心育心”的發(fā)展模式,體現了學校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更高定位與追求。
(三)利在學生
目前,“龍頭”高中的學生常常因為學業(yè)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而出現不同范圍、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學生人格的心理學評估令人堪憂,有的學生已經因為人格局限,給自己、家庭或社會造成了嚴重后果。拿蘇北某縣來說,2013年高考前先后有2例高三學生不堪重負而上吊和墜樓。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學校教育管理方式畢竟是其中不可推卸的一個方面。時間和空間,是任何生命存在的基本維度。學生的生命達不到應有的維度,要么會產生緊張感,要么會覺得不堪重負。有的學校把時間卡得太死,管理事項過多,學生活動空間狹窄。當生命長久得不到自由呼吸的時候,靈魂受到壓抑,精神就會倦怠,健康人格也會悄悄耗散殆盡,在反復的折磨與強化中,一種叫師長倍感驚訝的怪異人格就會形成。不健康而又反科學的校園管理方式是青少年各種常見心理問題的主要誘因之一。在《精神衛(wèi)生法》頒布實施的新時代,校園生活中的那些反教育的舊做法、舊傳統(tǒng),已經到了該徹底拋棄的時候。因此,“龍頭”高中必須盡快覺醒起來,從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著手,盡快對在校學生實施有組織、有計劃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心育工程的實施涉及“龍頭”高中教育實踐的各層面
作為“龍頭”高中在內涵上實現高位發(fā)展的一種具體形式和一個創(chuàng)新路徑,心育工程是一項觸及靈魂、挑動神經的開拓性事業(yè),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在全體教師中普及心理學知識
班主任必須具有更高水平的心理學理論知識,通過嚴格的心理學測試方可走上工作崗位,任課教師也要分期分批地參與心理學培訓,可行的途徑有在職繼續(xù)教育、自學考試、心理咨詢師資格考試,以及教育主管部門主動組織的各類心理學測試,學校通過獎懲措施促成各科教師參與心理學繼續(xù)教育,使“龍頭”高中在職教師的心理學素養(yǎng)普遍超出一般高中任課教師的水平。
(二)實施教師心理健康援助計劃
通過專業(yè)人員對學校的診斷、建議,對教師及其直系親屬提供專業(yè)指導、培訓和咨詢,旨在幫助解決教師及其家庭成員的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提高教師在學校中的工作績效。具體地說,可以分成三個部分:一是減少或消除容易造成問題的外部壓力源,包括不適當的管理和環(huán)境因素;二是正確處理壓力所造成的不良反應,即情緒、行為及生理等方面癥狀的緩解和疏導;三是改變個體自身不合理的信念、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三)建設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教師隊伍
首先要在數量上有增長,使專業(yè)教師在數量上擺脫“一校一人”的單兵作戰(zhàn)局面,尤其是大規(guī)模辦學的“龍頭”高中,可以嘗試“一年級一人”的崗位設置標準,或者是每500學生設置一名專業(yè)心理健康教師。這樣,多人組成的心理健康教師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學科教研組,有利于學科課程建設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其次要在質量上實現大的提升,爭取引進具有碩士或博士學歷的、擁有自主科研成果的心理健康教師,打造一個實力雄厚、能力卓越、科研成果豐富,對學校高位發(fā)展貢獻率高的專業(yè)教師團隊。
(四)在學科教研中增加心理學應用研究
組織教師主持或參與心理學范疇的專業(yè)成長研究,拓展教師研究領域,申報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省、市重點課題,并在理論與實踐層面扎實研究,使之成為精品課題,提升心理學科研對于學校發(fā)展的貢獻率。班主任要根據自身工作實際,在科研中承擔學生個案研究,或者撰寫心理學專業(yè)論文。
(五)德育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學校德育工作重心定位在“心育”上,努力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對學生有計劃地實施學習心理輔導、青春期教育、情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教育、耐挫力教育、職業(yè)準備教育等,讓心理疏導成為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要求,成為價值引導的新途徑。
(六)建設設施齊全、功能充足的高級心理咨詢中心
通過心理咨詢中心的建設,幫助學生發(fā)掘潛能,完善人格,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幫助學生疏導壓力,解決心理問題,預防惡性事件發(fā)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而全面地發(fā)展。心理咨詢中心的建設要堅持防治結合以防為主,堅持干預個體與覆蓋全體相結合。要在比較常見的基礎型、標準化的心理咨詢室的基礎上,增加設置心檢閱覽區(qū)、潛能開發(fā)區(qū)、社團生涯區(qū)、中控督導區(qū)、情緒疏導區(qū)、藝術放松區(qū)等區(qū)域,各區(qū)域一律單獨建室,總面積不少于300平方米。其中容納的心理健康教育設備配置主要有:健康檢測系統(tǒng)、素質訓練系統(tǒng)、藝術心理輔導箱、團體心理輔導箱、多元智能訓練設備、沙盤游戲成套設備、心理學專用儀器、合理宣泄人、涂鴉墻、放松椅、宣泄球、放松音樂光盤、哈哈鏡、心理劇舞臺、心理學專業(yè)用書、心理學電影、心理學掛圖等。
四、實施心育工程要在把握系統(tǒng)性的基礎上做好廣泛的協調與動員工作
實施系統(tǒng)的心育工程,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調研基礎上積極助推,需要校長審時度勢,果斷策劃,做好頂層設計與精細部署,也需要學校教職工凝聚共識,廣泛參與。
(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在調研基礎上積極助推
在實施心育工程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千校一面的狀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該深入學校,督促學校挖掘自身的心育資源,努力把心育工程與學校實際結合起來,教育主管部門要出臺規(guī)范,杜絕一哄而上,積極引導因校制宜,讓一些有心育資源優(yōu)勢的學校先行一步,真正為“龍頭”高中的心育工程保駕護航。教育主管部門要制定細致的實施方案,做到有制度、有計劃、有步驟,系統(tǒng)推進心育工程的實施。比如,聯絡人事與社會保障部門,增加心理健康專業(yè)教師的人員編制,制訂《心理咨詢室建設實施方案》《心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要求與培訓方案》《心理健康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實施辦法》等,努力促進《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版)》的落實。
(二)校長審時度勢地做好頂層設計、精細部署
校長要當好心育工程的總設計師。要圍繞《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版)》的要求,設置一些精品項目,推進心育工程的系統(tǒng)實施。比如,設立“知心小屋”,聘請有資格、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咨詢師,采取電話咨詢、網上交流、個別面談、寫信等形式,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個體的心理輔導工作,還可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動態(tài),做到跟蹤管理與輔導,確保學生的心結及早發(fā)現,思想疑難早化解,校園心理劇展演等。具體地說,校長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周全考慮: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承受失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培養(yǎng)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能力,掌握學習策略,開發(fā)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積極應對考試壓力,克服考試焦慮;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特長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yè)志向,培養(yǎng)職業(yè)道德意識,進行升學就業(yè)的選擇和準備,培養(yǎng)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 中學生 心理健康 保障機制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醞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內心和思想上的細微波動都會對他們自身的成長、成材埋下不可估量的伏筆。然而,心理活動具有極強的隱蔽性,諸多心理問題難以被及時發(fā)現和補救,加之升學壓力、制度缺位等因素制約,致使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長期處于放任自流、無序發(fā)展的狀態(tài)。隨著經濟的快速騰飛和信息時代的到來,當代中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更加復雜,充斥的信息量更加龐大,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更加多樣、深刻。如何從現實情境出發(f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整合各方資源條件,構建涵蓋健康心理培育、心理問題預警及疏導的中學生心理健康保障機制,對促進中學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貫徹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培育機制
建立健全中學生心理健康保障機制應當遵循“以攻為守,防治并重”的原則,在課堂講授、課外活動、課后閱讀等各教育環(huán)節(jié),積極引導中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培育勇于面對問題、承擔責任的心理品質,傳授自我調節(jié)、緩解心理壓力的技巧方法,并在班級和校園里營造良好的風氣風尚,從而幫助每個中學生在內心世界塑造起一道堅強穩(wěn)固的心靈屏障。
1.引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隨著互聯網普及和社會變革的深化,信息量爆炸、價值觀多元化趨勢在社會各領域日益凸顯,從意識流涌動的復雜社會環(huán)境的現實出發(fā),引導中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對培育當代中學生的健康心理、加強和改進中學德育教育具有重要而緊迫的意義。首先,應當凝煉當代中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內涵和實質,充分考慮時代特征與個體差異,大力宣揚那些能夠讓中學生準確把握、最大限度激發(fā)潛能的價值取向,在傳遞誠信、勤奮等傳統(tǒng)價值觀的基礎上,將團隊協作、競爭創(chuàng)新等新時代的主流價值觀融入教育范疇。其次,應當注重教育方式的與時俱進。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當代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已經大為拓展,互聯網、電視、手機等早已演變?yōu)閷嵸|上的“第二課堂”,不僅侵占中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而且深刻改變著他們的思想與行為習慣。應當借新興技術之力將心理教育從學校延伸至日常生活,讓中學生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樣的“課堂”上得到感化和浸潤。最后,應當引入激勵機制,對那些積極向上、表現出色的學生進行鼓勵和肯定,從而發(fā)揮“榜樣”力量,促使更多的中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念。
2.積極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氛圍
具有民主、開放、自由、信任、理解氛圍的班集體,可以為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1]。這樣的班級氛圍不僅是培育中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環(huán)境基礎,而且是指引他們進行自我調節(jié)、獲得精神支撐的源泉。浸潤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中,得益于長期的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的時習,能夠讓大多數心理問題在初露端倪之際被及時地矯正和化解,最終將整個班集體打造成一個相互促進、良性循環(huán)、自我修復的心理生態(tài)系統(tǒng)。
班級活動無疑是營造這種氛圍的有效途徑,是傳遞關愛和智慧的有形載體。要適時開展以“心理健康”為主題的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在活動中指導學生、點撥學生、引導學生認知自我,幫助他們更好地完善自我。例如,定期舉辦主題班會,一同討論心理困惑,分享經驗心得;觀看心理教育方面的電影、視頻,撰寫讀后感作自我剖析,并與同學、老師交流互動;舉辦主題演講、知識競賽、情景話劇等活動,讓心理健康話題以委婉、生動、藝術的形式呈現,在輕松、溫馨的氣氛中,大家共同面對、共同思考、共同分擔心理問題。
二、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預警機制
心理問題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常常導致心理干預的滯后,使問題不斷積累并影響中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在積極營造健康心理環(huán)境的同時,必須建立能夠持續(xù)、全面反映中學生心理狀況的預警機制,以便第一時間發(fā)現問題,及時提供科學有效的心理救助。
1.搭建和創(chuàng)新中學生心理交流平臺
心理預警機制發(fā)揮作用的關鍵在于“敞開心扉,傾訴心聲”,讓學生敢于交流、樂于交流、主動交流。首先,應當培養(yǎng)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改變老師嚴肅、說教的傳統(tǒng)作風,站在學生的角度,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溝通藝術,不斷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取得他們的信任,培養(yǎng)他們的交流意愿,促進他們心理情感的自然流露。其次,應當積極搭建和開辟新的心理交流渠道。例如,許多老師采用“寫周記”的方式培養(yǎng)中學生的寫作能力,而“周記”是中學生傾訴心聲、表達困惑的窗口;設立“心理咨詢室”,聘請經驗豐富、學有專長、和藹可親的老師擔任心理輔導員,讓他們成為學生心靈世界的“避風港”;舉辦“心理健康宣傳周”、“心理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讓同學、老師掌握較為系統(tǒng)、專業(yè)的心理健康知識,懂得如何更好地面對、緩解心理問題;利用電子郵件、論壇等互聯網技術,打造當代中學生樂于嘗試和接受的心理交流新平臺,借助文字、視頻等載體將他們的內心世界展現在“陽光”之下。最后,探討建立中學生心理檔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將每位中學生的基本情況、個性特征、心理健康狀況、學習心理及職業(yè)能力等信息記錄在案[2],運用心理學等現代科學知識與方法進行分析、評判,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作出預測,并給出有針對性的預防和心理干預方案。
2.呵護心理健康的社會支持體系
學校、家庭、社會是中學生心理健康保障機制缺一不可、相輔相成的構成要素,是學生情感體驗的現實來源,也是修補他們心靈創(chuàng)傷、化解他們內心迷茫的通道所在。一方面,應當有力、有序地開展宣傳活動,提高社會各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度,讓同學、朋友、父母和其他社會愛心人士一同成為中學生的心靈守護者,讓每一份理解、鼓勵、尊重、溫暖都成為遏制、化解中學生心理問題的良藥。另一方面,學校作為該體系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應當提供給家庭和社會參與其中的廣闊平臺,通過班級活動、家長座談會、社會實踐、知識講座等形式加強溝通與交流,多角度、多渠道掌握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物質、技術和信息等方面取得大家的支持和適時反饋,從而形成一個能夠敏銳捕捉中學生心理信息、層層警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社會支持網絡,最大限度排除中學生的心理困擾,將其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限度。
三、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機制
中學生容易出現學業(yè)、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問題,在利用各種方式培育其健康心理的同時,我們有必要建立及時、有效的疏導機制,對那些心理波動較大的中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和救助。研究表明,強化受訪者的自我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更好地進行心理治療[3]。因此,在疏導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過程中,應當遵循“自我調節(jié)為主,心理干預為輔”的原則,并將以人為本、關愛學生的理念貫穿始終。
1.倡導朋輩與專家并重的心理輔導
作為同齡人和生活伙伴,同學、朋友因為有著相似的心理體驗和成長環(huán)境,更容易產生默契感和認同感,從而為心理輔導奠定信任與溝通的基礎。而班主任以其亦師亦友的角色性質,往往會對中學生的心理輔導發(fā)揮關鍵作用?;蚴羌毼⒌难孕信e止,或是平等溫馨的交談,都可能于不經意間化解學生郁積的心理困擾。此外,朋輩心理輔導可以在作息間歇、寢室、教室進行,在輔導時間、空間和形式上有很大的靈活性,能夠保證心理輔導的隨時開展和持續(xù)跟進。
然而,朋輩心理輔導有其局限性,遇到較為棘手的心理問題還需尋求專家?guī)椭S捎诘貐^(qū)、校情差異,當前普遍開展專業(yè)心理輔導的難度較大。隨著我國開設心理學等專業(yè)的高校日漸增多,相關專業(yè)人才日益充沛,可以嘗試建立以“關愛中學生心理健康”為主旨的非政府組織,在中學與高校、中學與社會之間搭建橋梁,讓更多從事心理健康事業(yè)的在校學生、研究人員、社會人士走進中學,給予中學生更加科學專業(yè)的心理輔導,共同為中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2.舉辦心理輔導的知識講座和培訓
隨著教育改革和社會的不斷進步,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得到更多關注,不少中學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等專門機構,旨在引導和培育中學生的健康心理。然而,這些機構的心理輔導員往往由其他老師兼職擔任,缺乏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使得心理輔導流于“談話”、“聊天”等形式,難以進入深層次的心理干預。通過舉辦知識講座和培訓,從“中學生心理特點”、“心理輔導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中學生心理輔導的案例分析”等方面?zhèn)魇谙嚓P的專業(yè)知識,讓心理輔導員在較短時間、以較好效果掌握傾聽、評判、溝通、調節(jié)等心理輔導技巧,并注重實際經驗的提煉和升華,形成研究成果,供大家交流、探討。
總之,為了保障中學生的心理健康,使他們平穩(wěn)度過人生中最重要的學習、成長階段,班級、學校、家庭和社會要共同努力,將關愛付諸中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預警、疏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培養(yǎng)中學生健全的心理素養(yǎng)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出發(fā),著眼于及時發(fā)現、化解中學生的心理障礙,積極增強心理輔導效果,逐步形成領導有力、重點突出、制度完善、科學有效的中學生心理健康保障機制,為推進中學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莉莉.班主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教育探索,2005,(10):93-94.
[2]張冬梅.大學班主任如何成為有效的心理輔導者[J].教育探索,2007,(7):98-99.
[3]任娜.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在中小學的應用[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3):53-56.
【關鍵詞】高中學校;班主任;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寓心于教,潛移默化
隨著時代的高速發(fā)展,這個迅猛發(fā)展的社會對教師這個角色的要求不單是“傳道,授業(yè),解惑”。正如這本《學會生存》上說:“教師的職責如今已經不單是知識的傳遞,而越來越多地的應該是激勵思考;除了教師本身的職能以外,還要成為一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者,一位發(fā)現矛盾論點的人”。學生需要的不僅是知識,他更需要心理上的關愛和內心情感的交流。高中班主任是學生最好的心理醫(yī)生,是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最有利于做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班主任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潛移默化實現的。
通過班主任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教育出來的幾個典型成功案例之一:
病因分析:這是一位容貌俊秀,又能寫一手瀟灑鋼筆字的高二男生王××,喜歡挖掘自身的缺點,而對自己的長處卻熟視無睹,性格內向,無論事大事小,總是沒完沒了的自責,嚴重影響了該生的學習和同學關系。
被班主任老師確認為:自卑心理。
制定了具有班主任特色的心理疏導方案:
提供展示平臺,說服同學們支持他當班級團支書,鼓勵并配合他為班級做事,化解他無所作為的自卑心理;喚回自信,挖掘并相信自己的長處,用優(yōu)點戰(zhàn)勝自卑,用“亮點效應”去重塑自我;多積累成功的經驗,體驗成功的快樂??梢杂萌沼浀男问接涗浵聛?,以備日后查看;效果跟蹤:該生已順利考上省城的一所高校,在大學里他的優(yōu)勢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
這只是整合過程中一個簡單的小案例,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充分印證了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潛移默化的效果和作用,也說明了整合的重要所在。
二、心教結合,潤物無聲
在課堂上,教師的工作作風、工作態(tài)度以及授課時表現出來的精神狀態(tài)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俗話說“良言一句二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科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表現出來的信任、鼓勵、關懷等正面的態(tài)度都會給學生帶來良好的心理體驗。古語有云:贈人以言,重于珠玉;傷人以言,甚于劍戟。班主任應當重視科任教師的影響力,在建設班級、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有意識的給科任教師提供機會,與科任教師一起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的班集體。班主任在工作中應及時與任課教師、校方溝通,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積極向上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的心靈在朝著健康的方向上自由的成長。
由于我校屬于城鎮(zhèn)地區(qū)普通高級中學,生源質量比較差,來自于農村的學生也比較多。以前在初中、甚至小學時都屬于下中等生,前面的知識沒有學扎實,底子比較差,到了高中學習吃力跟不上,產生了普遍的厭學現象,上課睡覺、看課外書、玩手機現象很嚴重。這一普遍心理問題,如果讓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老師來教育就很難做到,雖然厭學是普遍現象,但是造成每一位同學的原因又千差萬別,這是需要班主任進行綜合教育的一個過程。愛的力量可以使“厭學”變得“好學”,它的成功在于“潤物細無聲”的細膩和“水滴石穿”的持久。讓社會、學校、家庭一起行動起來,用愛心、用專業(yè)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喚醒那些暫時迷惘的“厭學”學生。
三、教中有心,融會皆省
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整合的過程中,班主任除在原有的管理工作中合理添加和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還應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應向每一位任課教師推廣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觀念、人本主義理念等基本理念。例如:
姚×是一個內向的女生,上課時班主任很少提問她。有一次班主任把她叫到辦公室,(原因是她在一次測驗中把第二卷中所有的填空題和問答題都答錯了,只得了三分,很出乎意料,她的成績和以前相比直線下降)班主任沒有去問她這次為什么考得更糟糕,而是和她聊天,問她最近的狀態(tài),將來的理想,曾遇到過的困難,有沒有嘗試去做自己以前不敢想的事。說著說著她就哭了起來,我拍拍她的肩膀問她為何如此難過,她說:“×老師,我父母雖然在物質上對我很大方,但在學習上總是挖苦我。從小學到現在,從來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把我叫到辦公室里來,更沒有和我談過心,你是唯一一個把我叫到辦公室里來談心的老師,我很感激你老師?!卑嘀魅萎敃r看她掉淚并說出這樣的話來,很震驚,安慰她:“以前的老師并沒有忘記你或者疏忽你,只是工作太忙了,沒有抽出時間和每個同學都溝通罷了?!蔽业睦碛蓪嵲谟行繌姟V皇沁@次談話后她變得開朗了,和同學的關系也好了很多,成績有大幅度的上升。
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挫折觀和成敗觀,告訴他們成績偶爾下滑是學校學習過程中必然存在的現象。老師們記?。耗愎膭畹恼Z言很重要,你善意的行為很重要!因為你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善意的舉動,可以影響一個學生的內心情感,甚至他的一生。
四、結論
高中班主任作為直接聯系學生和學校的紐帶,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通過學校建設來完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學生生活在校園之中,校園中的人際關系、學校的各種制度、校園文化氛圍等都會對學生有一定的影響,班主任在參與學校管理時應當注意到這些方面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黎君.高中班主任如何有效地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指導[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04
細化德育內容
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需將德育“落地”,進行細化,使德育內容更貼近學生,符合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
諸城市從2005年開始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根據不同教育階段學生身心特點、思想實際和理解接受能力,把德育內容細化為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等五大方面。每個年級段的德育內容項目相同,但具體操作時要實現遞進。
例如,小學的法紀教育內容細化為:知道交通規(guī)則的主要內容,遵守交通規(guī)則;關心自己,關愛生命;遇到壞人和危險,會打報警電話;遵守學校常規(guī),上課遵守紀律,課間休息不追跑,右行禮讓,游戲活動守秩序,站隊快、靜、齊。初中的法紀教育內容細化為:對學生進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方面的教育;學習一些《繼承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勞動法》《稅法》知識,結合《民法通則》及《憲法》相關知識,了解我國公民的財產所有權和繼承權是由憲法和民法、刑法、繼承法等法律加以確認和保護的。同時拓展法律教育,讓學生了解公民的各種權利與義務,初步樹立起公民的國家觀念。而高中的法紀教育內容細化為:對學生進行民主法制教育,使學生自覺行使、維護法律賦予的權利,承擔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知道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本內容,知道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貫徹與個人行為的關系。
隨著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德育內容要更具有針對性和操作性。正如城北學校校長徐增寶所說,考慮青少年在不同年齡階段上的認知能力,生理、心理狀況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這樣針對性、指導性強,有利于學校操作,能夠充分發(fā)揮學校德育主陣地作用。
豐富德育載體
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是落實德育目標和內容的載體。從2010年開始,諸城市在加強學科德育的同時,實施“陽光心靈關愛”德育月主題教育活動,寓教育于實踐活動中。每月設置一個德育活動主題,小學、初中、高中的每月德育主題一致,但德育目的、德育活動內容逐步提升。每個學校形成了完整的年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指南,全年共設置十大教育主題:一、二月,感受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中華美德教育;三月,文明禮儀規(guī)范教育;四月,革命傳統(tǒng)教育;五月,感恩勵志教育;六月,理想信念教育;七、八月,社會實踐活動教育;九月,文明禮儀規(guī)范教育和弘揚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十月,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十一月,讀好書、寫好字、做好人—奠定堅實人生基礎教育;十二月,法制、安全教育。
在具體實施過程,各學校按照每月的活動主題,制訂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每個月的方案做到落實和創(chuàng)新,要把握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明確月活動(設計)主題,制訂具體計劃,形成德育校本課程的雛形。二是營造濃厚氛圍,認真開展活動。三是堅持全員參與。中學以社團為載體,小學以少先隊、互助學習小組為載體進行活動。四是做好總結表彰。目前,共評選諸城市級“陽光少年”“風華少年”“科技少年”近6萬人次,涌現出“全國優(yōu)秀共青團員”李福娟等為代表的優(yōu)秀學生群體。
道德體驗是中小學生精神成長的重要方面。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主題教育活動,把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貫穿于德育主題活動中,在活動中增強德育效果,將德育活動主題化、內容系列化與活動形式多樣化相結合。
健全校內德育工作網絡。在全市駐地小學以上的學校和規(guī)模較大的完全小學設立了政教處,配備專(兼)職政教處負責人,在學校內部形成了以政教處為龍頭的“三線”德育管理途徑。一條是教學線,即教務處—學科組—全體教師為主線的學科德育管理途徑,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強化各類課程的德育功能;一條是政教線,即政教處—級部—班級為主線的德育常規(guī)管理途徑,以班主任為核心,加強對學生的常規(guī)管理,將班級管理、思想教育與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有機地結合起來;一條是團隊線,即校團隊—級部團隊—班級團隊為主線的德育特色活動管理途徑,學校團委、少先隊、社團緊緊圍繞學校德育建設,充分發(fā)揮團隊及社團的職能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各種特色團隊體驗活動,促進特色德育工作的開展。
將德育網絡擴展至校外,建立了家、校、社三結合育人體系。一方面,我們向家長普及家庭教育知識,向家長宣傳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和素質教育理念,促進家校教育協調一致。另一方面,切實加強學校與社區(qū)聯系。發(fā)揮“五老”隊伍作用,成立社區(qū)教育委員會,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社區(qū)教育活動。全市所有農村中小學都建成了功能齊全的“鄉(xiāng)村學校少年宮”,滿足了中小學生的課外生活學習需求,讓學生快樂學習、全面發(fā)展、幸福成長。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形成了全市“縱向銜接、橫向溝通、內外結合”的德育工作新模式,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完善德育制度
健全完善全員育人導師制度。全市中小學把促進和保證每一位學生健康幸福成長的責任具體落實到每一個教師身上,學生成長導師經常與所負責的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啟發(fā)引導;對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堅持做到每天掌握其思想動態(tài),及時教育疏導。對“八類特殊群體學生”制訂更加具體有效的個性化育人方案,實行個性化學習指導、成長導航、心理疏導和生活指導。
建立健全學情會商制度。各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建立“學情臺賬”,每周班主任與學生成長導師研究一次“學情”,使每位任課教師都熟悉班內每位學生的思想、學習、家庭背景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校長每月都要主持召開一次專題研究學生工作的辦公會議,逐班排查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情況,并逐人落實校級領導責任制,切實做好教育工作。
建立教師與家長經常溝通制度。學校創(chuàng)建家校聯系卡,各導師通過家訪、電話訪問、QQ、飛信等方式,定期與每一位家長進行溝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學校對教師與學生家長溝通的次數與效果進行考核,納入教師業(yè)績考評。
建立家長學校制度。全市所有中小學都建立了家長學校。各學校通過實施“親子共成長”家長課程實驗教學活動,提升了家長的教育水平,密切了家校聯系,形成了家校育人合力。
建立家長、學生評議教師制度。各學校每學期都至少組織一次學生、家長評議任課教師活動,評議結果計入師德考核業(yè)績。
建立家長參與學校管理評價的制度。各學校在校級、年級、班級三個層面建立了具有廣泛代表性的家長委員會,保證辦學的利益相關者對學校辦學、管理及德育工作的監(jiān)督評價權利。教育局每年都面向家長進行教育滿意度測評,作為改進學校工作特別是德育工作的重要措施。
此外,全市不斷創(chuàng)新三項機制,打造諸城德育品牌。
首先,創(chuàng)新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機制。將一元化德育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分成多元化德育內容,體現過程評價、多層次評價、多方面評價。形成了德育工作的 “三三九”評價體系,即三個評價層次—日常常規(guī)性評價、學期主題性評價、標志性成果,三個評價主體—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九個評價維度—學習習慣、行為養(yǎng)成、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標志性成果。
其次,創(chuàng)新以科研為先導的德育工作機制。全市充分利用課題實驗平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途徑和方法,使德育工作直指身邊問題,增強針對性。已申報并完成了中國教科院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深化研究與推廣”的實驗與研究。2011年,我們又申報了山東省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試驗區(qū)試點項目《開展“陽光心靈關愛”德育月主題教育活動,推進實踐體驗式德育工作的實施》。各學校也結合本校實際,積極開展德育研究與創(chuàng)新實踐,有效地提高了德育科研水平。
最后,創(chuàng)新德育精品課程建設機制。課程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鼓勵學校通過德育課程創(chuàng)建德育品牌。德育課程建設納入綜合督導評估。一方面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學科“育德點”;編寫諸城市學科拓展性的德育課程,實行必修、選修相結合的德育課程模式。同時全面構建具有諸城特色的活動育人課程體系,實現學校的特色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展。建立完善了“勵志修身”“活動體驗”“實踐探究”“心理疏導與家庭教育”四大系列活動育人精品課程,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形成“校校有特色”的良好育人局面。諸城市有13門活動育人課程被評為濰坊市首屆“百門活動育人精品課程”,居濰坊縣市區(qū)前列。
壯大德育隊伍
班主任是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諸城市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加大對班主任的培訓、激勵力度,促進班主任專業(yè)成長。教育局指導各學校制定班主任工作評價激勵辦法,評選表彰諸城市“十佳班主任”“百名優(yōu)秀班主任”等,并利用媒體宣傳優(yōu)秀班主任事跡,通過榜樣激勵和典型示范,形成全體班主任爭先創(chuàng)優(yōu)的良好氛圍。
此外,通過全面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增強全體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校全體教職員工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按照李慶平局長“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三育人”要求,結合各自工作特點,履行全員育人職責。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用
一.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一)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素質,以讓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在心理健康教學過程當中,要求教師除了加強基礎知識教學之外,同時能夠借助有效的互動和相應的教育氛圍,以不斷增強學生的思想認識,且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以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質量。這就要求學生家長和學校能夠充分聯合起來,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家庭中,學生家長能夠結合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的表現,加強對學生的心理預防和干預工作,一旦學生出現相應的心理問題,則要及時的疏導,且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以預防學生心理疾病的發(fā)生。在學校,則要求教師能夠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且能夠借助相應的校園環(huán)境,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氛圍,以全面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力度,在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其心理問題的同時,能夠使得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生活。
(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與學校和家庭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實際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僅依靠學校或家庭教育,難以全面加強健康教學。同時,還有可能會引發(fā)矛盾,進而導致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和學校教育產生巨大偏差,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還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而相對于傳統(tǒng)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來說,通過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且能夠結合家庭教育環(huán)境和學校教育環(huán)境,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借助社會教育環(huán)境不斷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同時,能夠聯系學生家長,讓學生家長能夠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過家校聯合的方式共同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而在家校合作的教學模式下,能夠將心理素質和生理素質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的整合,以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在現階段的小學教學中,更加注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而在部分地區(qū)建立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督導,以全面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學生能夠健康的成長。近年來,我國學生心理危機事件頻發(fā),學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直線上升,在《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fā)展報告(2017-2018)》中指出,目前,我國有將近3000萬的兒童和青少年正遭受,抑郁,焦慮,網絡成癮等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通過研究調查發(fā)現,大部分地區(qū)中小學教師的心理狀況低于國民群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忽略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相應的工作意識,學生家長也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難度,造成教師的職能弱化,小學心理健康教學的教師隊伍難以高效建設起來。更為主要的是由于教師和家長缺乏家校共育意識,導致小學心理健康教學工作難以高效開展。在實際的調查過程當中,發(fā)現有很多小學生存在打架,罵人,考試舞弊的一些心理異常的行為,缺乏學習動機和學習的興趣,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紀律意識,上課遲到,早退,不專心,作業(yè)不按時交,同時還存在厭學,逃學等現象。還有一些同學在性格方面有不良傾向,不愛與他人溝通交流,固執(zhí),偏執(zhí),倘若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會嚴重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三.家校合作教學策略
(一)加強教學觀念
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由于部分學生家長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重要性,進而漠視了其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沒有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職能,進而導致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而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缺乏相應的創(chuàng)新意識,相應的教學資源被擱置,沒有充分利用起來。因而在實際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首先要求學生家長和教師能夠充分意識到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實際的教育過程當中,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且能夠充分利用其現有的教學資源,加強學生心理狀況,精神壓力的動態(tài)監(jiān)測,以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且能夠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積極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為學生負責。這就要求學校層面能夠給予大力的支持,除了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的構建之外,還需要全面加強對校內教師的培訓,以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使得所有教師能夠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領。在實際培訓過程當中,還需要全面加強對教師語言藝術的培養(yǎng),使得教師能夠與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借助相應的溝通技巧,使得家長能夠參與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當中,并為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寶貴的資源。具體體現在家長可以向教師及時反映學生在家的表現以及異常行為,通過有效的分析,全面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的監(jiān)測,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其心理問題。通過該方式以有效增強教師和家長的合作觀念,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基礎保障。
(二)加強聯合機制
通過家校合作的教學方式,能夠全面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進而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則需要不斷加強家校聯合機制,讓學生家長和學校能夠充分承擔起各自的職能,且能夠充分發(fā)揮其作用,以不斷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內容,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首先,要求學校能夠結合學生的心理狀況,積極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且能夠與學生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通過學校與學生家長的雙向溝通,以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心理狀況,且能夠及時反映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不斷引導學生調整其學習的狀態(tài),以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這就要求學生家長能夠結合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教學計劃,了解相應的教學內容,且能夠借助有效的教學方式以幫助學生解決相應的心理問題,以避免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和負擔,讓學生家長的教學工作更加專業(yè),可靠,以達到科學施教的教學目的。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教學中,為了保障其教學的效果,除了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還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要建立并組織相應的協調機構,以充分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聯系,使得雙方能夠充分發(fā)揮各自的作用和職能,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作為聯系學生,學校,家長三方的紐帶,在實際的工作過程中,則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將學校和家長充分聯合起來,結合高校的教育措施,使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夠落到實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內容灌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則要求學校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不斷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能夠聯系家長,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在結合學校教育的背景下,能夠將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高效落實,充分發(fā)揮家校合作的優(yōu)勢,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三)構建教育結構
為了有效提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則要求學校和學生家長能夠充分聯合起來,不斷調整著教學的方式方法,且能夠構建相應的教育結構,將理論知識的教學和相應的實踐活動充分結合起來,使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效落實,以滿足學生的實際發(fā)展需求。這就要求學校能夠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以有效的記錄和反饋,并將相應的信息及時的傳遞給學生家長,讓學生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到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當中,強化學生家長的教學觀念,使得學生家長能夠有效把握學生的特點和心理需求,以此增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可以創(chuàng)建心理健康手冊,及時的記錄學生在校表現以及學生心理異?;蛐袨楫惓5默F象,將學生存在的問題及時的反饋給學生家長,全面加強與家長溝通交流,以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當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時,能夠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幫助學生解決其相應的心理問題,以有效避免問題惡化,進而造成惡劣的影響。小學生的心思單純,很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在家校教育的過程當中,則需要全面加強對學生思想動態(tài)及情感的監(jiān)督管理。當學生成績不理想時,應當給予鼓勵和激勵,以有效避免學生產生倦怠感,進而出現抵觸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避免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以此全面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形式化
各種原因導致了心理教育還沒能真正地融合到學校的日常教育中去,沒能真正地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去。
學生對心理咨詢的理解和認識還存在一定的誤解和偏差,大多學生普遍以為只有存在心理疾病的人才會去心理咨詢,去了心理咨詢,那說明心理肯定存在某方面的疾病。
再加上,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學生的文化課學習任務繁重,根本沒有時間去專注心理課和自己的心理問題。學校為了追求高升學率,有的將心理健康教育視為一把“遮雨傘”,心理咨詢室更多的是一種擺設。
很多學校表面化、形式化現象嚴重,沒有內化為學校的自覺行為,沒有真正發(fā)揮心理教育對學生的咨詢和輔導功能,更沒有真正走近、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
學科化
隨著心理課程在學校教育中開展,中小學心理教育出現了一種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傾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備考以教材和參考資料為中心;活動方案沒有學生自主處理的時間和空間;選材內容生活化不夠;活動過程中師生關系沿襲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認知;學生的參與性與體驗性不高。
老師向學生強行灌輸有關心理名詞、定義、概念,強行記憶心理學知識和原理。學校機械設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甚至是心理知識體系,糾纏于心理學的基本概念。這種用學科知識傳輸的方式來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其教學形式單一乏味,違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觀規(guī)律,勢必加重了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和心理壓力,帶來了極大的負面效應。
“學科化”,不利于維護和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提倡“課程活動化”,即通過“做中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融入教師創(chuàng)設的各種文化情境中,身體力行、設身處地地去體驗,情景交融,在體驗中領悟,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有的追求。
德育化
當前的中小學心理健康“德育化”現象十分嚴重,“德育化”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雖然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許多交叉、重疊,甚至共生之處,但兩者在本質上是有區(qū)別的,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要解決的是中小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問題,是涉及學生品質的問題;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解決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涉及的是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水平。
實際上,中小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許多行為來源于學生的心理問題,而非道德問題。心理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給予干預,很容易導致行為問題,行為問題進一步的不良發(fā)展就會導致學生的品德問題,所以孩子初期的很多不良行為,例如厭學情緒、不適應、自卑、焦慮、攻擊等往往是心理因素導致的。這就需要我們從心理輔導的角度對學生給予及時的疏導、開導,反之,其效果必然適得其反,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醫(yī)學化
心理健康教育“醫(yī)學化”首先表現在把“心理健康”與“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對個別學生開展心理疾病的咨詢、輔導和治療,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問題的矯治。其實,由于學習壓力大,中小學生中出現一些常見的心理陰影和心理障礙是很正常的,如果把學生當作心理疾病的患者,這種醫(yī)學化的傾向,會導致學生心理的高度緊張、焦慮,甚至壓抑。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醫(yī)學化”,主要表現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偏重于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矯治性輔導,重視個體的矯治型輔導,用治療取向代替預防、發(fā)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個別化傾向,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的預防性、發(fā)展性教育。其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向個別差異的同時,更要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把預防和發(fā)展性教育相結合。
實際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醫(yī)學中的“診療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解決日?,F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增強中小學生的受挫能力、環(huán)境適應的能力,使學生更有效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fā)展變化,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促進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被動化
當前中小學的心理教師,總是期待學生主動求助,忽視了對學生的積極主動的服務,很多學校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其門前??闪_雀。一方面的原因是學生對心理咨詢的不理解,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心理輔導教師習慣于“守株待兔”,坐等學生主動前來求助,而不是積極主動走近學生,深入到學生中間,進入學生日常的生活世界。
心理咨詢老師應該積極宣傳心理咨詢,消除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誤解,增進學生對心理咨詢的認識。讓學生明白心理咨詢不僅僅是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更多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問題,包括學習困難、焦慮、早戀、家庭及性問題,升學和就業(yè)的選擇,適應不良,行為不良,人際關系緊張等。
讓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大方地走進心理咨詢室,通過適當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有效緩解受助者的心理壓力,減輕心理負擔,解除心理困擾,排除心理障礙,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成長和自我發(fā)展。
成人化
專制型化的規(guī)訓與控制,共同造就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站在學生的視角上去。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人化”,主要表現為心理老師習慣于用成年人的思維,成人的認知,成人的方式來解決當前的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以成人的心理感受、道德認同和價值目標來輔導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心理體驗來對待當事者,忽視了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實際需要,違背了心理咨詢中最重要的“共情”和“同感”原則,容易導致各種各樣的問題。
比如,一些中小學心理教師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常常是借鑒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這就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有些老師不顧學生個體的實際情況,照搬照抄一些心理矯治的原理,結果導致行為問題未矯正,又出現了新的適應問題。
所以,心理咨詢的過程中,教師如果不了解學生心理發(fā)展實際,不了解學生真實的內在需求,不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這樣的輔導效果必然是蒼白無力的,難以觸及到學生的“心靈世界”,更難以讓學生產生“共情”與“共鳴”。
責任化
當前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責任化”現象嚴重。學生心理有問題,就找心理老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和任務全部交付于學校的心理教師,已成為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一種普遍的現象。
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心理老師的“獨角戲”,忽視了全員育人,忽視了其他學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面滲透。所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班主任的引領下,在心理老師的專業(yè)幫助下,各學科教師齊抓共管,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化”,還表現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學校教育的使命和任務,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影響。殊不知,很多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圍有一定的相關性?!按址判汀钡募彝ソ逃绞?,家長缺乏對學生情緒和情感等內在需求的關注,家庭親子關系不良、代際傳遞等原因都是造成學生行為偏差和心理偏常的重要原因。為此,中小學心理教育要重視學校與家庭的協同共育,尋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的合作與平衡的關系。
幾點破障建議
加大“心育”資源的整合力度。當前中小學學校心理教育形式單一、內容彌散,心理資源與學校其他資源相對獨立,缺乏整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為此,可以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精選和整合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主要圍繞心理健康教育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月文化活動,充分利用并整合專門學校內外部各種相關的顯性的和隱形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來創(chuàng)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情境,并利用、優(yōu)化和整合各種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和經驗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使得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從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拓展空間,充分發(fā)揮它們的促進作用。
改變傳統(tǒng)“心育”的教育方法。從心理教師的說教、教導、說服、勸誡為主,轉向對學生以談話咨詢、情境模擬、小組合作、小組討論、自我訓練、角色扮演、創(chuàng)作、社會調查、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為主等方式,從而保障學生主動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從封閉的學科性教材轉向開放的文化情境轉變,創(chuàng)設一種“非課程化”、充滿文化情境式、訴諸學生生活體驗和主動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一種良好的心育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發(fā)展水平,完善學生人格。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教育;任課教師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推進之下,大規(guī)模的農村外出務工人員流動,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出現。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父母雙方或者其中一方到其他地區(qū)外出打工,單獨留下孩子在戶籍所在地生活,并由其他父輩或臨輩監(jiān)護人長期撫養(yǎng)監(jiān)護或者獨自生活。他們之間有很大一部分是由祖輩隔代撫養(yǎng)的。據報道,農村留守兒童會在情緒、學習、道德和個性心理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缺陷。這個不容回避的問題,應該引起學校、社會、家庭以及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學校這一方面,作為與留守兒童相處時間相對較多的任課教師也應該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
一、留守兒童現狀分析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狀況
人的一生中,兒童青少年時期是良好心理素質和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家庭內部親子之間的交往,在時間上具有長期間斷性、在交往上呈現非面對面性、在空間上具有遠距離性以及互動的頻率低下性的特點,他們只能得到代管者進行的溫飽式哺育,最終出現了心理發(fā)展方面的異常。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特征有以下表現:一是樂群性較低,具體表現為性情冷淡,孤獨寂寞;二是情緒容易起伏,自控能力比較差; 三是內心自卑而顯得拘謹,平時比較沉默寡言;四是圓滑世故,社會化;五是心情抑郁,比較焦躁不安;六是任性亂為,沖動并自制力弱;七是極易緊張焦慮,平時容易心神不寧。
(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發(fā)展問題是和農村基礎教育的其他問題息息相關、相互影響的。留守兒童問題的復雜性與嚴重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農村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的現狀。
1.班級學生繁冗,師資力量薄弱
近幾年的鄉(xiāng)鎮(zhèn)中小學,平均每班學生人數達到七八十人,而最多可以超過100人。大多數中小學校的師資力量薄弱,寄宿學生很少配備專門的生活老師,班主任多數負責寄宿學生的管理,負擔極重。班級學生過多,使互動式新教學方式無法實現,任課教師根本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留守兒童的心理、感情需求,教師根本無法顧及,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對留守兒童的有效教育和管理。
2.學校教育措施失當,應試教育依舊盛行
目前,農村學校對于教師的評價機制有所偏差?!敖處讉€差生不如教一個好生”這樣的觀念大行其肆。學校教育觀念依舊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在對教師的考核和對學生的評價,也是停留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理念上。如此一來,學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成績較差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同時一定意義上使得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更加嚴重。另外,對困難學生的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教育措施。
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一些地方便取消“留級制”,使學生無論成績如何都可以升級,而這些家長便不再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
3.寄宿條件差,管護現空檔
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不是很完善,寄宿條件不是很好,因此,很多外出打工的家長不樂意將子女寄宿在學校。一部分農村學生會選擇寄住在學校附近的親戚家。留守兒童選擇住校的不足一半。而寄住親戚家,親戚一般不會太過管束、教導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則會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而學校方面則認為這些孩子在校外不便于管理。由此,在學校和親戚之間對留守兒童的日常監(jiān)護有所失控,使得他們容易沾染社會的不良習氣。
二、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采取的措施
筆者認為,在農村中,應該利用農村學校所現有的教育基礎, 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并針對性地擴展學校教育的功能。因為在農村地區(qū),最正規(guī)的教育場所是學校,學校對留守兒童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學校應該利用教育功能和教育資源,多加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以及生理健康。
(一)在班主任的工作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班主任是在學校中平時接觸學生最多的教師,應該讓班主任在完成基本的日常工作的同時,更加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關心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等。
(二)讓任課教師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導技巧,提高心理健康素養(yǎng)
各科教師可以挖掘并利用各科教材中所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素材,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意識,使各科教學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目標,在學科教學的同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任課教師擁有基本的心理疏導技巧,可以增加學生向教師求助的綠色通道,以便及時預防或者治療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
(三)在學校中設置心理郵箱,開展各種心理教育活動
留守兒童的性格多是內向的,可能不會在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面對面地向教師求助,所以,心理郵箱的設置就是必須的。留守兒童可以通過這些郵箱,避免尷尬之類的情緒。此外,通過參加多種多樣的心理活動,讓留守兒童慢慢培養(yǎng)起心理健康意識,豐富他們的業(yè)余生活。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社會經濟急速發(fā)展之下的產物,應該由全人類共同負責解決。而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共同構筑關愛留守兒童的立體化體系。
參考文獻:
[1]周宗奎,孫曉軍,劉亞,等.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fā)展與教育問題[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71-79.
一、加強組織,廣泛宣傳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分管德育副校長為副組長,德育處、教導處、班主任等相關負責人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把“開學第一課”當作開學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召開行政會議、班主任會議和教職工大會,傳達文件精神,安排部署“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工作。根據學校實際,制定了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和日程安排表,壓實工作責任,抓細抓實,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檢查、有記錄。充分利用板報、微信QQ群及各種網絡學習平臺,廣泛宣傳主題教育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讓全校師生都自覺參與,共同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二、主題內容及組織形式
學校深入開展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保護教育、安全教育等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活動。加強了學生思政教育、疫情防控教育、生命教育、社會責任教育,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做好疫情防控知識教育宣傳,引導師生做好科學防護,養(yǎng)成戴口罩、勤洗手等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學生理性看待疫情,加強心理疏導,消除憂慮和恐懼心理。開展校園環(huán)境整治和安全教育,增強師生環(huán)保意識和安全防患意識在主題教育開展過程中,針對還未復學的年級,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充分發(fā)揮線上線下多種載體作用,對全校師生教育全覆蓋,確保春季“開學第一課”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活動開展情況
8月30日,召開了“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動員會,安排部署,制定學校實施方案。強化領導聯系班級制度,要求聯系領導進入班級群、班級講紀律要求,督查班級“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開展情況。
2.開展好第一次升旗儀式。利用旗下講話時間,引導學生重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校長以《文明城市你我共創(chuàng)》為主題的旗下講話。
3.引導學生愛護環(huán)境,講究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班主任認真準備,制定了班會課方案,制作了班會課課件,班會活動落到了實處,收到了實效。
4.各班利用班會課(下午第三節(jié))組織收看“2020開學第一班會課”,并以此為契機組織開展本班的第一次班會。深化環(huán)境意識、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
5.開展給父母寫一封信的活動。學生從自身角度,向父母談自己對文明健康的認識和理解,家長很容易接受,形成共同提高認識,共同參與創(chuàng)建。
此次主題教育的開展,主要從學生的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融入了愛國愛黨教育,加強了心理疏導,注重了責任與擔當、文明素質與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了學生思想品德修養(yǎng),引導學生們形成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