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心理課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 要】中職德育課新課改特別強調案例教學作為教學方式的改變,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從中職德育課案例教學的含義、編選方法、教學效果以及案例教學需注意的問題等幾方面來闡述案例教學法,為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師實施案例教學法提供參考。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新一輪課程改革推動了德育課教材的改革,新的德育課教材拋棄了傳統(tǒng)德育課教材說教性、灌輸性的方式,代之以案例性、問題性、活動性的方式呈現(xiàn),因此,每個中職德育課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必須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在新課改背景下,案例教學法的實施應與時俱進,充分體現(xiàn)新課改所倡導的新理念,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謂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教學,將已經發(fā)生或可能發(fā)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分析、討論的活動,讓學生從特定的體驗中分析、決策、鍛煉,從而培養(yǎng)他們獨特的、綜合的工作能力及團隊精神,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礎的價值取向。筆者認為,在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中引入案例教學法,對于促進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學改革和加強素質教育有著深遠的意義,筆者通過在課堂中的實踐,談談對案例教學法的一些認識。
一 教學案例準備
1.抓住教材,運用案例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新教材,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各門課教材均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做到教學內容圖文并茂、體例活潑、語言淺顯易懂,選配了不少生動、典型的案例,如《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材中就有大量的課首案例、文中案例,這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了解,也有利于學生從中感悟、理解本課的主要觀點,教師將其穿插教學中,既調動學生參與,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聯(lián)系實際,編選案例
德育課新教材,每門課程的每一課基本上都有案例,且針對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盡量采用。但也可根據本地、本專業(yè)學生的實際等另編選案例。案例的編選是案例教學法的前提和基礎,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多閱讀《半月談》《時事報告》等各類報紙雜志,多收看《新聞聯(lián)播》《今日說法》等電視節(jié)目,并做好摘記,廣覽博取,整理相關材料,編寫成冊,不斷充實教學資源,隨時供教學使用。在新課改背景下,典型、適當?shù)陌咐龖邆湟韵聨c:
第一,目的性。教學中的任何活動都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在選編教學案例時也要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去進行。
第二,生活化。即提供給學生的案例要貼近學生實際,尤其要選擇貼近學生心理和年齡實際的案例,這樣的案例,較容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共鳴,激起探究的興趣,從而取得預期的教育效果。
第三,本土化。引用的案例最好是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通過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事例,使學生感悟更深,這樣會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進行《經濟政治與社會》第三課的“依法納稅”的教學時,選編案例:2011年春節(jié),我有幾個在外地工作的大學同學回來過年,經倡議組織了一次聚會,大家一起到某賓館吃飯共消費了800多元,但在飯后結賬索要發(fā)票時竟遭到飯店老板的拒絕。我們當即向稅務部門投訴,當稅務局依法追查開發(fā)票事件時,老板采取藏匿等手段逃避檢查,后經稅務執(zhí)法人員進行稅法的宣傳教育,他最后認識到了消費者索要發(fā)票也是防止稅費流失的一種規(guī)定。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識別社會中違反稅法的現(xiàn)象,并能正確對待。
第四,典型性。案例的選擇必須在社會、生活和職業(y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影響力,使學生認識到德育課是對時代的正確認識,是一個人了解社會的一扇窗戶,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一條途徑,從而感悟到德育課的價值。
第五,方向性。選用案例應以正確教育為主,反面教育為輔。運用事例時應把握正確方向,唱響主旋律,多弘揚正氣,謳歌正義,用積極的例子去激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浩然正氣。
第六,時效性。選擇的案例要反映時代的最新成就,反映當前的熱點問題,緊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步伐,以增強時效性和新鮮感,切中學生的興奮點、關注點,使學生在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任務。
二 案例教學法的實施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在德育課堂中教師如何實施案例教學?應做到以下幾點:
1.導讀案例,自主質疑
教師在講授案例前布置學生閱讀案例材料,提供一些資料或提示查找必要的信息,并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初步形成關于案例中的問題的原因分析和解決方案。此外,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列出一些思考題,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意識地針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輔導或點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整理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必須抓牢,否則會影響整個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第三單元“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目標與措施”的教學時,首先指導學生閱讀課首案例“新生活從選定方向開始”,學生通過這個案例的自主學習,很快掌握了本課教學內容,并加深了理解。
2.分組討論,進行探究
教師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多樣化,使他們在討論時能夠表達不同的意見,對案例的理解更深刻。安排討論時要確定主題,主題應具有針對性、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做到暢所欲言,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成為一個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便利的助手,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一起參與。這個過程是培養(yǎng)小組成員的合作精神、團隊智慧的環(huán)節(jié),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加以重視。
3.集中討論,達成共識
各小組派出代表,發(fā)表小組對案例的分析和處理意見。讓學生自由講述他們對案例的理解、分析、判斷、論證過程,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此時,教師擔當?shù)氖侵鞒秩说慕巧?,引導學生對討論結果進行及時的歸納和總結,達成共識。這個過程也是知識升華、認識深化的過程。
4.認真點評,科學總結
案例教學的最后環(huán)節(jié),即評價總結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集中體現(xiàn),學生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整理思維過程,還應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反思,抓住問題的本質,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科學地釋疑、解疑,說明案例的關鍵點。
三 案例教學法的實效
案例教學法符合中職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知行統(tǒng)一的教學原則,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效果。
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德育課理論性強,枯燥乏味,單憑教師講解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教學情境,提供生動、逼真的案例,引發(fā)思維,啟迪思想、碰撞火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yōu)化。
2.適合新課改的要求
德育課在實施案例教學中改變了教師唱獨角戲的局面,把課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符合新課改教學大綱的要求。
3.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學習為理念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對案例的分析、討論和評價,探究未解的問題,這為鍛煉、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 實施案例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遵循啟發(fā)引導的原則
在采用案例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啟發(fā)、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指導學生展開討論,切忌包辦代替,從而違背案例教學的指導思想,阻礙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
2.掌握教學時間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往往給學生留一定的獨立思考時間,對問題展開討論,但有的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因不能找到正確的答案而爭論不休,辯得興起而忘了時間。這時,教師要有效地加以控制,要根據討論問題的情況合理分配時間。
3.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多媒體技術集幻燈、錄音、電影、計算機等多種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于一體,可以對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色彩等多種信息進行優(yōu)化組合,具有大容量、超時空、交互式、多感官體驗等特點。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教師善于運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使多媒體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活躍教學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fā)揮最佳優(yōu)勢。
總之,案例教學法適時、恰當?shù)剡\用于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效果顯而易見,是符合新課改背景下德育課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因此,我們在中職德育課教學中大膽運用案例教學法,經過不斷探索,努力實踐,一定能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2008
[2]吳效鋒.新課程怎樣教——教學藝術與實踐[M].沈陽:沈陽出版社,2004
根據新課標對知識技能、數(shù)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態(tài)度四方面的要求,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為:
1.學生通過觀察具體實例,認識平面圖形關于旋轉中心的旋轉,把握旋轉的基本要素。
2.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動手操作探索圖形旋轉的主要特征,理解旋轉的基本性質,感悟和體會數(shù)學歸納思想和類比思想。
3.學生通過欣賞生活中的旋轉,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感受數(shù)學美,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并通過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對生活中的旋轉現(xiàn)象作數(shù)學的分析研究,抽象概括出旋轉的概念;
2.探究和掌握旋轉的性質。
難點:
1.旋轉性質的探索與形成過程;
2.用旋轉分析復雜圖案的形成。
三、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自學反饋(12分鐘)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引新(2分鐘)
大屏幕展示學生們熟悉的“俄羅斯方塊”游戲,請學生來描述新出現(xiàn)的模塊應該如何運動?引出平移和旋轉運動,引出課題:“平面圖形的旋轉”(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表達,既實現(xiàn)對平移知識的復習,又為學生設置了障礙“旋轉該如何描述”,引起學生的思考。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5分鐘)
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完成一個三角形的旋轉,并記錄圖形先后的位置。在學生操作完成后,選取典型作品到黑板展示說明。
1.直觀感知,尋找特征
學生經歷操作的過程,直觀感知圖形繞著一個點旋轉,形狀大小不變,只是位置改變。
2.圖形探索,形成概念
讓學生在觀察中充分體會到圖形旋轉方向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旋轉角度可以是任意大小。引導學生找到兩圖中的旋轉角。通過學生描述、總結、類比平移的定義歸納出旋轉的定義。
設計意圖:以一個簡單幾何圖形的旋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數(shù)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歸納出旋轉的概念,初步理解旋轉角,完成學習目標1。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5分鐘)
課件演示RtABC旋轉得到RtADE的過程,要求學生選擇適當?shù)娜前逖菔静僮鬟^程,并完成以下問題:
1.請描述RtABC的旋轉過程?
2.分別描述點B點、C點的旋轉過程,并指明旋轉角?
3.如果取BC的中點F,它會如何運動?畫出旋轉后點的位置,并指出旋轉角。你能得到怎樣的結論?
4.上圖中有哪些相等的量?
設計意圖:再次感受旋轉運動,體會一個圖形的旋轉意味著圖形上的每個點都按相同方向轉動相同角度,掌握旋轉角的找法――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鞏固學習目標1,為性質的探究打好基礎。
第二板塊:互助突破(10分鐘)
(一)初步觀察,探索性質(3分鐘)
引導學生思考旋轉中心除了在三角形的頂點,還能不能在別的位置。要求學生利用學具畫出圖形,類比平移的性質,探究旋轉的性質,適時點撥對應點與旋轉中心連線的關系。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理解旋轉概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旋轉的性質,形成初步的結論,有利于突破難點。
(二)實驗交流,歸納性質(7分鐘)
小組合作探究如果將三角形換成長方形、平行四邊形和圓等其他圖形,剛得到的性質是否成立?請學生按如下過程驗證結論:
1.組長分配任務,有能力的同學完成兩個圖形,個別學習困難的同學完成一個圖形。
2.方案設計,實驗畫圖。
3.實驗操作,得出結論。
4.組內交流得出結論。
5.形成文字材料,每組上交一份。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特殊研究入手到歸納概括一般結論的過程,完成學習目標2,同時旋轉的性質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鞏固。學生不但感悟和體會了數(shù)學的歸納思想,也了解了數(shù)學結論獲得的艱難與不易。
(三)運用性質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能用所學的知識來判斷圖形能否由旋轉得到,并描述右圖中可以看作是一個什么圖形通過幾次旋轉得到的?每次旋轉了多少度?
設計意圖:強化旋轉變換的圖形必須是全等形,同時加深學生對旋轉角的正確理解。
第三板塊:鞏固拓展(15分鐘)
(一)鞏固提高(10分鐘)
1.鐘表上的分針勻速旋轉一周需要60分鐘。
①分針的旋轉中心在哪兒?每分鐘旋轉角是多少度?時針呢?
②經過20分鐘,分針旋轉多少度?
設計意圖:鞏固學習目標2,增強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意識。
2.做一做:引導學生觀察圖案可以看作是什么基本圖案通過旋轉而得到的?旋轉中心,旋轉角分別是什么?(學生動手畫圖分析,然后展示不同的解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旋轉”中的“基本圖案”,理解“基本圖案”的多樣性和相對應的旋轉角度的多樣性。
(二)拓展應用(5分鐘)
1.欣賞現(xiàn)實生活中由旋轉做出的圖案。
2.列舉生活中旋轉的實例。
要求:以小組為單位總結,每組請一位同學展示小組成果,其他同學補充說明。
設計意圖:新課標的指導思想是:數(shù)學從生活中來,又回歸生活。在學生從數(shù)學的角度認識和理解了旋轉的意義后,讓學生欣賞旋轉的生活之美,發(fā)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關問題,學到貼近生活的活生生的數(shù)學,完成學習目標3。
第四板塊:反饋矯正(8分鐘)
(一)總結反思,深化提高(3分鐘)
用下面的句子總結課堂收獲
1.本節(jié)課,我學到了……
2.我印象最深刻的是……
3.我感到最困難的是……
設計意圖:從知識層面上幫助學生及時回顧自己在本課學習中的收獲、困難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方法層面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脈絡,形成知識體系,深化本課所學內容;從情感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課堂反饋(5分鐘)
如圖:ABC是等邊三角形,D是BC上一點,ABD經過旋轉后到達ACE的位置。
1.旋轉中心是哪一點?
2.旋轉角是多少度?圖中哪些角是旋轉角?
3.如果M是AB的中點,那么經過上述旋轉后,點M轉到了什么位置?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學的情況,反饋教師教的情況。
(三)同步作業(yè)
1.(必做):課本第13頁隨堂1、習題1、2;
2.(選做):1.搜集生活中的旋轉實例;
3.設計由平面圖形旋轉而成的精美圖案,出一份“美妙的旋轉圖案”黑板報。
關鍵詞:案例;教學;化學教師
一、案例教學的概述
1 案例教學的起源
案例式教學法.在1870年前后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開始使用于教育之中.當時是采取一種很獨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學,這些案例都是來自于商業(yè)管理的真實情境或事件,透過此種方式,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實施之后,頗具績效.
2 案例教學的內涵
案例教學是教師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真實的例子或者經過精心設計的例子,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其突出的特點表現(xiàn)為:
(1)明確的目的:在案例教學中每一環(huán)的設計、問題的提出,都是圍繞著一定的教學目標和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任務來進行的.它主要通過一個或幾個獨特的典型案例,讓學生自己獨立的進行思考、分析,或者是教師有意識的逐步加以引導以推進教學活動的進行。這樣不僅能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還能讓學生建立起一套適合自己的推理、分析、思考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感受化學學習的魅力.因此,整個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都是有明確的目的.
(2)深刻的啟示:在案例教學中,不存在絕對正確的答案.案例教學在于運用案例去啟發(fā)學生獨立自主地思考、探索,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在于讓學生死記硬背固有的化學知識或概念.通過案例教學,啟發(fā)學生建立一套思考問題的方法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使他們能夠站在一個較高的視野和角度來看待問題.一個有效果的案例可以啟示學生在課本外解決與之類似、甚至是不同的問題.
(3)多樣的結果:案例教學的答案往往不是固定惟一的,而是具有多元性,它不刻意去尋找一個惟一的答案.對同一案例,學生雖然了解的是同樣的情境和信息,但對同一問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不同的解決方法,課堂教學下,為了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討論,可從多種答案中得出一個大家公認的最佳答案.
二、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
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學習化學知識時往往是死記硬背,沒有深刻的理解知識的內涵,忽視正常教學期間的分析和思考,從而使師生之間形成一種非民主的關系、影響了學生主動探究化學現(xiàn)象的積極性,而新課程中的案例教學通過設置大量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對化學知識有一個生動的情感體驗,學生會經歷知識發(fā)生、發(fā)展和形成結論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應有的情感性也會達到應有的發(fā)揮.主要優(yōu)勢表現(xiàn)在:
1 有利于主動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欲望.案例教學強調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學生要學會分析案例,還要積極地參與到思考與討論中,這樣他們不再是被動的、消極的知識接受者,而是主動的、積極的知識探究者.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構建知識的欲望,從教育心理學角度講,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接受和發(fā)現(xiàn)兩種,案例教學促進學生進行發(fā)現(xiàn)學習.新課程改革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權利,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學會學習,案例教學剛好契合了新課改的這點要求.
2 有利于積極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案例的講授或討論中,學生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與其他同學或教師進行辯論和交流,可以鍛煉自己的能力等,而這些正是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在化學學習的案例教學中,通過實驗、閱讀科普知識等得到的感性材料,需要經過學生大腦的思維加工,這本身也就是素質提升的表現(xiàn).
3 有利于深刻地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現(xiàn)在許多學生都有這樣一個困惑——我學這么多高深的化學問題有什么用呢?但是通過案例來實施教學可以大大縮短理論與實際生活的差距,使學生能夠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同時也使學生能夠深刻體會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尤其是在新課改后,化學被劃分成了幾大模塊,有的模塊與生活的相關度就很高.如“化學與生活”等。應該說,根據現(xiàn)在新課改后的趨勢,化學對學生的要求,也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了,與生活、甚至是最新的科學技術都有緊密的聯(lián)系。例如,通過多媒體視頻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補鐵的食物,用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展示補鐵劑在人體內的生理作用,缺鐵的人表現(xiàn)的生理癥狀等圖片,并展示補鐵的藥品里面標明要跟維生素C搭配,效果會更好等一些教學案例,讓學生不僅學習了化學知識,而且還對生物醫(yī)學知識有了清楚的把握,構建了學生的知識體系.
【案例1】
課題:常用邏輯用語
教學過程:
……
隨堂練習:設命題P:若a>b,則■<■;命題Q:若a<b,則■<1,給出下列四個命題:①P或Q ②P且Q ③?P ④?Q,其中真命題的個數(shù)為 (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一分鐘后,大部分同學都完成了練習)
師:請學生甲把這道題給我們分析一下。
生甲:命題P和Q都是假命題,根據復合命題的真假表可知,?p和?q為真命題,所以答案選C。
師:這位同學回答的非常好,請坐。
此時,學生乙舉手問道:“老師,命題P的非命題為:若a>b,則■≯■,例如a=2,b=1,■就不大于■,所以?P也是假命題。”
師:這道題只需判斷P為真命題,由命題與非命題的真假性相反,可知 一定是真命題,難道真假表錯了,(全班哄堂大笑)你再思考一下,肯定是你哪里出現(xiàn)問題了。
下課后,我想了許多也沒有發(fā)現(xiàn)那位同學錯在哪里,后來我們教研組長告訴我,其實這是一個全稱命題,命題P可以理解為:對任意a>b則■<■,命題P的非命題可改寫為:存在a>b使■<■,一語點醒夢中人,很顯然問題出在非命題的改寫上。后來我又深入了研究。這道題實際上可用我們所學反比例函數(shù)性質來解釋。
對于反比例函數(shù)f(x)=■,其單調減區(qū)間為(-∞、0)和(0,+∞),對于a、b同號時,a、b在同一個單調區(qū)間,命題P是成立的,并非■<■一定不成立。所以命題P可理解為若a>b,則■一定小于■,?P:若a>b則■不一定小于■,這樣也非常容易理解。這正是我們強調函數(shù)的單調區(qū)間有幾個不連續(xù)的區(qū)間時,不能用并集聯(lián)結的一個很好實例。
第二天,我把其中的原因講給學生聽后,學生終于解開了謎團,他們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案例2】
課題:高三試卷評析
教學過程:
……
已知:平面上有點P{(x,y)|(x-sina)2-(y-cosa)2=4,a∈R},則滿足條件的點P在平面上組成圖形的面積是 ( )
A.4P B.6P C.8P D.10P
從P點滿足方程可以看出P是以(sina,cosa)為圓心,半徑為2的圓,而圓心(sina,cosa)并不是定點,其中a∈R,它在一個單位圓上,所以P也就是由無窮多個動圓上的點所組成的。
當a取定一個值時,P就在一個確定的圓上,此時它與單位圓相內切,當a取遍所有實數(shù)時,點P所組成的圖形是以O為圓心半徑為3的圓,但要挖掉一個單位圓,所以面積為S=9P-P=8P,答案是C。
【反思】
在日常備課中,特別是備一些習題課時,不能只局限于把知識死板地講給學生聽,僅滿足于會講,如何把一個問題從多角度、多方面去理解,這值得我們深思。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特別是幾何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需要畫出圖形,即借助圖形解決問題,有時需要讓圖形動起來。案例2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們應以數(shù)學案例為載體解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把新課程理念落到實處。通過教學案例中涉及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逐步學會如何去分析問題,遇到類似情景或問題該如何對待,同時掌握了如何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有助于形成教師的反思能力。當前數(shù)學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內逐步推進,數(shù)學教師的參與能力如何,直接影響新課程理念的達成和目標的實現(xiàn),如何縮小從“理想課程”到“實踐課程”之間的落差,這值得我們研究。
總之,案例反思和研究是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保證教學活動沿著正確的方向向前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案例研究應該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真正發(fā)揮數(shù)學教學案例反思和究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調節(jié)功能、激勵功能和反思功能。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2]胡典順.新課程理念下數(shù)學教學案例研究.中學數(shù)學教與學,2007(6).
一、新課程地理“案例”和“活動”教學的優(yōu)勢
(一)突出“案例”教學,落實“以學生為主體”教育原則
以“學生為主體”,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的一條重要教育原則,但在原高中地理教材的使用中,這一原則卻很難得到落實。因為在舊教材中,每當學習有關地理原理與地理規(guī)律時,教材總是首先對這些原理與規(guī)律進行講述,爾后才舉例加以論證。這種“先見森林,后見樹木”的編排模式,非常適合教師的講授,特別是對新教師而言,這種教學方式也便于新教師的成長,但卻不適合學生的自學。因為在學習相關的地理與規(guī)律時,學生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沒有足夠的知識基礎。用這樣的教材實施教學,教師必然會成為課堂的主宰,學生只能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久而久之,學生的主動性就被淹沒,各種能力也得不到應有的培養(yǎng),因而最終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所以,這樣的教材體系已經無法適應當前教育形勢發(fā)展的需要。
針對此種敝端,新教材在內容的選取與結構體系的編排上進行了重大調整,其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新教材用“案例”教學取代了原教材中的系統(tǒng)知識講授,即在學習相關地理與規(guī)律之前,教材首先給出一個具體的“案例”,通過對這一具體“案例”的層層分析,逐步歸納,總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地理原理與規(guī)律。如在學習“農業(yè)的區(qū)位選擇”時,教材首先安排了“青藏高原的畜牧業(yè)”和“三江平原的種植業(yè)”兩幅景觀圖。通過對這兩幅圖中所反映出的景觀差異的認識與分析,引導出“農業(yè)區(qū)位”的概念和對新課的學習;在學習“工業(yè)的區(qū)位選擇”時,教材首先安排了“鞍鋼的區(qū)位“和”寶鋼的區(qū)位“兩幅圖,然后通過對這兩幅圖的認識與分析,引導出“工業(yè)區(qū)位”的概念和對教材的學習;在學習“傳統(tǒng)工業(yè)區(qū)”時,教材以“魯爾區(qū)”為教學“案例”;在學習“新興工業(yè)區(qū)”時,教材又選取了“意大利新興工業(yè)區(qū)”和“美國硅谷”為教學“案例”等。
這種“先見樹木,后見森林”的編排模式,非常適合學生的自學,但對教師而言,特別是對新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師必須對教材把握得當,形成知識體系。因為對“案例”的分析過程,就是一個基礎知識儲備的過程,通過對個別具體“案例”的分析,歸納出帶有普遍性的原理與規(guī)律,順理成章,清新自然。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落實了“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原則,而且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所以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用好教材中的“案例”,放手發(fā)動學生,給他們以更多的自主,讓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只有如此,才能體現(xiàn)出新教材的思想,用好新教材。
(二)突出“活動”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新教材不僅在教學內容選取與結構安排上更加體現(xiàn)時代氣息,更加符合當前我國教育發(fā)展的需要,而且在課后練習的設計上也與舊教材迥然不同。在舊教材中,延續(xù)、慣用的做法一直是在新課內容結束后,安排一部分“習題”或“思考題”,以幫助學生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所學內容。它注重的是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與檢測,而對學生能力的檢測與培養(yǎng)重視不夠。因為做這樣的“習題”或“思考題”,大多只要求學生在課本上找找答案,而不需要學生付出其他更多更復雜的勞動。顯然,這種簡單的機械的思考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和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這種教育模式下使學生的思維日漸僵化,缺乏創(chuàng)造性。
因此,新教材以“活動”取代了舊教材中“習題”或“思考題”。
二、當前新課程地理“案例教學”和“活動教學”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把“案例”當成是“舉例”
很多教師雖然用的是新教材,但處理方式還是老的教學方式,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地理案例不是學習的終極目標,而是用于提示地理原理和規(guī)律、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載體。如把“案例”簡單的處理成了“舉例”,就違背了新課程地理案例教學的初衷,
誤區(qū)二、把“活動”當成是“思考題”
有些教師把活動簡單的處理成了思考題,學生根本沒有活動的過程,只是從教材中去尋找答案,抄教師給出的標準答案,這同樣違背了新課程地理活動教學的初衷。地理活動課可以有多種方式,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實際,以它的核心仍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一切從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積極主動的動腦、動手為主要特征的課內外學習和實踐活動。強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熟悉,從而使學生在思想意識、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華。有些活動可以處理成戶外活動,有些可以通過討論的形式來活動學生的思維,地理活動課強調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要求學生親身體驗,自主參與。所以在活動課中應要求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通過參與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獲得地理知識和地理技能。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為學生提出好的建議,但不能強迫學生必須服從自己的建議或意見。教師要把討論、發(fā)言、動手的機會和權利還給學生,把學習的自交給學生。另外,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把握學生基本情況,熟悉學生個體的學習現(xiàn)狀和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學生提出的不同課題,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支持,創(chuàng)造學生能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達到活動課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標;案例教學
引語
新課改的實施為高中地理教學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意義,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地理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和案例教學等方法逐漸受到教師們的重視和采用。研究近些年的地理新課標和高考地理試卷,在考察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上都有所提升,案例教學的模式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一、案例教學的含義和特征
(一)案例教學的含義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本著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生存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根據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和內容,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體現(xiàn)新課標理念,利用真實的事件撰寫案例,引導學生進入事件中心,分析案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的模式,一是從理論到案例,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探究問題,以例證理,以例釋理,提高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二是從案例到理論,引導學生以案例為橋梁,進行合作學習,探討案例里的存在的規(guī)律。
(二)案例教學的特點
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教學過程的合作性。過去高中地理教學大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再通過考試來檢驗學生學習的情況,這種教學模式大大阻礙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導致教學水平低下。案例教學則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學生和學生互動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們討論教師給的的案例或讓學生們自己去收集案例,提高學生的自主性。二,教學內容的探究性。在高中地理中采用的案例多大是學生們熟悉感興趣的事件,且和本章節(jié)緊密結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需要學生自己思考,探索,通過小組討論,取長補短。如《我的家鄉(xiāng)怎樣發(fā)展》一文中呈現(xiàn)了我國西南某城市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目前的發(fā)展情況和問題,讓學生們利用雙休日進行調查訪問,收集信息并進行一定的思考。再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教師再對一些問題進行引導,并進行一定的歸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三,教學的拓展性。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的教材具有豐富的內涵,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并不單一,不僅要用到相關的地理知識,還需要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參與案例過程中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作用
案例教學屬于探究性的教學方式,以案例為素材,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進行學習探究。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作用主要有三點,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地理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法,由于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也不固定,這就給學生提供了寬松的氛圍,鼓勵學生們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合作的方式找到問題本質,提高其創(chuàng)新能力。二,改變教學觀念。高中地理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以教材和教師為中心,教師只負責將知識機械的傳遞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這種教學方式放在過去并無大礙。但隨著時代的進步,觀念的改變,人們逐漸意識到這種教學方式導致學生學不懂,學不透,理論與實際嚴重脫節(jié)。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無論是從理論到案例,還是從案例到理論,都很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體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和途徑。學生們通過自己動腦,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并總結規(guī)律,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深化。三,促進合作和溝通。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中還體現(xiàn)了互助合作的精神,不同于過去的地理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有限,大多只停留在口頭的鼓勵,流于形式。而案例教學從收集,編寫,整理再到討論總結,都需要經過小組的合作與探討,特別在討論中,會產生不同的意見和問題,會有思想的交鋒,促進學生合作溝通能力,學會關心尊重他人,在探討中展現(xiàn)自我。
三、高中地理案例教學的實施
高中地理新課標中的案例教學主要以案例的討論為主,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案例的討論和總結都需要學生合作完成。在案例教學中,學生們對案例進行充分的分析探討,集思廣益。主要有四個步驟,首先要找到合適的案例教材,這是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案例的選擇上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且能反映地理一般規(guī)律和特征,要能提示地理原理和要素之間聯(lián)系的案例。如在教授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一節(jié)中,可以選擇學生身邊的鐵路布局作為案例,向學生們介紹該鐵路對家鄉(xiāng)的經濟影響,讓學生們多學習對生活有幫助的身邊的地理。其次要營造出適宜的合作氛圍,只有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下才能有效展開案例學習,因為在案例學習討論中,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教師要注意營造學生們討論合作的和諧氛圍。第三,教師要適時的進行引導,在案例討論中允許有不同的見解和沖突,教師只需根據主題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免學生們跑題。如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要把握好課堂情況,當學生討論冷場時,要及時進行引導活躍氣氛,在學生跑偏主題時也要加以引導,要控制好課堂的節(jié)奏。最后,教師還要做好總結的工作,這總結并不是簡單的結論,而是對整個案例探討過程進行評價,對案例中涉及的地理問題進行評價總結,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幫學生們更好的梳理知識,讓學生在情感價值方面得到升華,提高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
四、總結
總之,案例教學是以案例為基礎和中性,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和總結,有利于師生,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中不僅可以學到基本的技能和知識,還能學會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大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徐田萍.淺談高中地理中的案例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1(5)
[2]施堯雄.淺談高中地理新課程中的案例教學[J].教育教學.2013(8)
[3]左世榮.新課程標準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淺談[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8(19)
關鍵詞:中;地理;案例;教學法;探究
高中地理是高中一門重要的學科,但是由于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低,導致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困難。地理教師要想提高地理教學質量,除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之外,還要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地理案例教學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地理案例教學法是隨著新課程改革誕生的,它獨具特色,它運用得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地理案例教學,使地理抽象的知識更形象、更具體,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素質。以下結合本人教學實際,闡述一下對地理案例教學的粗淺的認識。
一、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價值意義
(1)高中地理知識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奧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概括與灌輸,使學生獲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識。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學生可以獲得自己能夠駕馭的有著真實背景的知識。如對于正午太陽高度角與緯度的關系就可以通過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讓學生理解清楚。
(2)案例教學法所采用的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學生有著較大的自由度、較多的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有培植創(chuàng)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案例教學是溝通理論和實踐的橋梁,案例教學常把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設身處地去做出反應,從而也就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在不用真正深入實踐的條件下能在短期內接觸并處理到大量各種各樣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一方面不斷形成理論視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著理論如何運用于學習實際,從而及時有效地促進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真正達到理論與時間的結合。例如:城市規(guī)劃問題,環(huán)保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工農業(yè)交通區(qū)位問題都可以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來達到教學目的。
(4)案例教學能激發(fā)學生情感。閱讀那些生動、逼真的案例,往往能牽動學生的情思,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講授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就更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并使認識和情感有機結合,形成堅定的教學信念。
二、案例教學法例談
1.教師的“三導”角色
教師在整個案例討論過程中要善于當“三導”角色一一“導航”、“導游”、“導演”。既要善于傾聽學生發(fā)言,又要適時的誘導學生,或給予提示、發(fā)問,或故設疑團,或充當爭論反角,使案例討論的發(fā)言始終圍繞題目中心順利進行,不發(fā)生偏題或跑題,同時也使討論中的爭論能深入開展下去,以促進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對知識理解的深化。當然,討論中也要求學生能堅持正確的意見,用于糾正錯誤的觀點。
教師在積極扮演“三導”角色的時候。切忌充當“三員”角色。一當“演說員”,從頭至尾只顧自己發(fā)表見解,不注意調動學生討論、發(fā)言的積極性;二當“評論員”,對學生發(fā)言品頭論足;三當“仲裁員”,對學生之間的爭論橫斷是非。
2.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新課程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更應該成為教學的主體,除案例的提供、課堂結束時的簡短總結由老師完成外(也可以讓學生搜集整理案例),對案例的分析,討論,結論都要由學生來獨立完成,當然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和維護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和氣氛,使學生能充分討論、爭辯,教師要適時地鼓勵那些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同學發(fā)言。對那些觀點不成熟甚至很幼稚的同學發(fā)言也不要輕易否定,以免打擊其積極性。
3. 案例的萃取
案例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案例材料的選取,它是實施地理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
(1)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傳統(tǒng)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經典案例,例如在農業(yè)地域類型部分就選取了一些具有明顯代表性的案例,相信在新課程教材中選取的優(yōu)秀案例會更多。教材案例材料是經過教材編寫人員精心策劃編輯而成的,不可輕易棄之不用。它與所學內容緊密相連,對理解教材內容,培養(yǎng)運用知識的能力非常重要。
(2)從多種媒體中選取有用的案例?,F(xiàn)代媒體多種多樣,報紙、雜志、電視、廣播、因特網,她們具有傳播速度快,信息量的優(yōu)勢,可以為教學提供大量鮮活的素材,彌補了教材上一些圖、文、數(shù)據相對滯后的劣勢,平時要注意搜集,養(yǎng)成隨時記錄的好習慣,把一些媒體中出現(xiàn)的與地理知識有關的信息及這些信息背后隱藏的地理知識,精選設計為典型案例。但是選取一定要遵循“熱”(熱點),“精”(不貪大求全),“度”(深淺難易)三字原則。
(3)引導學生自己搜集設計案例。教師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調查、參觀等社會社會實踐活動獲取資料作為教學案例,也可以只提高背景資料,讓學生自己設計案例,例如,在講氣候與季風時可以提供給學生三國中諸葛亮“巧借”東風破曹營火燒赤壁的故事,讓學生自己整理出案例材料,然后課堂討論解決問題。
(4)模擬背景。在講授一些理解的地理知識時,教師可以假設一種情景,讓學生深入其中,通過對情景的分析,思考得出結論,然后再把得到的結論運用與課本知識中去,從而完成教學目標。例如在講農業(yè)的區(qū)位時,可以假設給你十畝地,你如何利用好這十畝地?如何才能獲得較大的產值?需要考慮哪些問題?等等。
4.應注意的問題
(1)要注意課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過程及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效果及效率。
(2)案例教學的實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要把握好時機。
關鍵詞: 新課改 高中歷史 “學案”教學
在今天,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學改革的主流和方向。而新課改也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從多個維度促進歷史教學效果的提高,并真正在教學中體現(xiàn)“以生為本”的理念,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相長”。與傳統(tǒng)的教案為本的教學方法相比,“學案”教學不僅僅是名稱上的改變,更體現(xiàn)了教育理念的根本轉變。[1]“學案”教學作為符合新課改精神的一種教學方式,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將會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新課改的要求下開展“學案”教學的重要性
1.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弊端
當前,我國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最常見的教學模式主要有講授和自學等方法。尤其是講授法,是教師們用得最多的一種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以“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課后作業(yè)”五個環(huán)節(jié)為結構程序。它的優(yōu)點主要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學生可以按部就班地對課程內容進行學習,通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最終較好地掌握相關史實,從而使學生較好地應付考試。但是,它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是非常明顯的,最主要的是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在教學實踐中,就是過分強調書本知識,忽視能力培養(yǎng),形成以傳授、灌輸為主的被動學習局面。因而,在很多情況下,傳統(tǒng)教學既抹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又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最終結果往往是學生記住了史實,卻忽略了歷史課程本身的作用。
而自學法,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自學,使自學和輔導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結構程序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學教材學生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精講練結”。這種教學方法,在功能目標上突出強調了學生自學課本知識的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有明顯的效果。但是,這一模式對學生的要求較高,它要求學生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基礎和一定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另外,在這種自學過程中,由于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和引導,學生難以把握知識的重點,因而學習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2.“學案”教學的特點和優(yōu)勢
所謂“學案”,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案。這種方案立足于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等因素,是教師為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而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學習方案。“學案”指導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讓學生在“學案”的指導下自主學習,教師只起指導、引導和輔導的作用。讓學生通過這種自主的學習,最終達到“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的目的,并形成正確的歷史態(tài)度和社會態(tài)度。也就是魏書生先生所說的:“教育的責任,固然要教給學生真理,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真理的能力;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知識的能力?!保?]
學案學習主要具有下列幾個特點:第一,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下,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我是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維、勇于嘗試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第二,培育和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通過平等的共同參與,有利于創(chuàng)建師生間民主、平等、合作的交往關系。第三,模式設計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體現(xiàn)了知能統(tǒng)一,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和歸宿,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打破了以往整齊劃一、齊步走的格局,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進行自主、分散的教學,因材施教,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的發(fā)展和潛能的開發(fā)。第四,該教學模式具有穩(wěn)定性和靈活性,這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內容的難易縮放教師的講課時間,這樣可以做到個別輔導、學生互助、教師統(tǒng)一講解的有機結合等。
二、高中歷史課堂學案教學的實踐策略
因為“學案”是指教師為了指導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標的主動學習,完善知識建構,為此而編制的可用于交流和評價的學習方案,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當中,要實踐好學案教學,教師必須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學案”是在教案的基礎上,為了開啟學生智慧、發(fā)展學生能力而設計的,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的一系列的問題探索、要點強化等全程學習活動的案例。它的著眼點和側重點在于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習得能力,求得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學案雖然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且教師的引導必不可少,但是教師決不能越俎代庖,包辦學生的實踐活動。學案的設計、學案的實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強調把課堂和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而讓學生自主學習、有效學習。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只有學生主動而積極地參與,才能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yōu)化。畢竟,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是內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起著引導和指導作用,學生自我發(fā)起的學習才是最有效、持久和深刻的。
2.重視學生本身的特點
高中學生相對初中學生來說,獨立學習的能力要強一些,自我表現(xiàn)意識發(fā)展的程度要高一些。他們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成熟感,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同學和老師的承認。高中學生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已經具備一些基本的歷史知識,再加上新的高中歷史教材圖文并茂、結構性強,使高中學生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的可能性大大增強。
所以,在高中歷史的“學案”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以上心理的特點,改進教學,把學生視為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尊重、全面關心,使他們和諧持續(xù)地發(fā)展。另外,在對學生學案學習的評價方面,要盡可能地采取積極鼓勵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對學案設計的引導上,教師也應充分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歷史生動化??傊皩W案”教學模式以多種現(xiàn)代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高中學生的知識儲備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高中歷史的學科特點,其實踐性較強,具有諸多優(yōu)點,是一種能使學生真正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好的教學模式。
3.“學案”編寫的指導原則
在具體的操作中,高中歷史課堂的學案編寫主要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對學案設計者而言,必須尊重學生,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激發(fā)其主體精神;必須依靠學生,注重引導學生直接參與并完成一系列學習活動,以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第二,探索性原則。編寫學案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因此,學案的編寫要有利于學生進行探索學習,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問題的顯現(xiàn)和解決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第三,啟發(fā)性原則。學案中設置的問題應富有啟發(fā)性,能充分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領悟知識的奧妙,培養(yǎng)其思維的敏捷性和頓悟性。第四,靈活性原則。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在編寫時,形式上應豐富多彩,靈活多樣,內容上也應盡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第五,創(chuàng)新性原則。編寫學案時,要強調內容創(chuàng)新,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學案”教學的評價
在高中歷史課堂開展“學案”教學后,考察和評價教學效果的途徑和維度主要有以下幾種:首先,看學生學得是否高興、主動、深刻。學案的每一個欄目都是師生學習過程中走向高興、主動、深刻的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天地。欄目條理清晰,活動一波三折,正例加反例,聯(lián)想加類比,考試加實踐的學案課堂會把學生的學習不斷引入佳境。其次,看教師教得是否輕松。課堂教學是師生不斷“合”、“分”的動態(tài)過程,教師不能搶學生的活,要善于把“皮球”踢給學生,要在課堂上實施“主動撤離”和“適時登場”,做好主持人。教師教得是否輕松是評價“學案課堂”成功與否的顯著標志。再次,看師生關系是否和諧,強調教師教學發(fā)揚民主。要把學生學習活動方式的選擇,是否注意傾聽學生的想法,是否與學生商量著進行,是否根據學情靈活使用學案,作為評價“學案課堂”的關鍵指標。最后,衡量“學案”教學是否有有效的標志評價。學案學習中能否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的,而不是讓學生為主題,最后淪為漫無目的的自學。所以,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應注重與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架設溫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構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同時使學生形成一個較小范圍內的知識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學內容,培養(yǎng)比較、辨析等高考能力。此外,在歷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的把握方面,是否能提醒學生要著重掌握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激勵學生想方設法重點突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價標志。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大潮流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在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過程中,“學案”教學作為一種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教學方式,能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并實現(xiàn)“教學相長”。在運用這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最終在歷史教學中,既重視和尊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完成了課程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明風軍.從教案設計到學案設計是教育理念的根本轉變[J].基礎教育,2005,(3):58.
【關鍵詞】 高中地理 教學 新課程 案例教學法 應用
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進行,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內容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因此案例教學法也正越來越被廣大地理教師所重視和關注。就高中地理新教材而言,許多章節(jié)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來編寫教材,因此,案例教學法對整個教學過程都將產生重要影響。以下是筆者一年多地理新教材教學的經驗積累。
一、高中地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的要點
1、遵從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對案例的選編要對應課程標準的要求。因為教學案例本身是對課程標準的具體呈現(xiàn)。因此,我們對案例的運用,其本質就是對地理課程標準的理性解讀,是對課程標準要求加之知識理論的詮釋。因此在課堂案例探究中,就需要對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基本原理和普遍規(guī)律進行分析與探討,通過這種知識的傳授為學生構筑起地理學科的基本學習概念與理性認識。除了教材上已有的案例,我們在對這些案例進行替換或者改造時,只要遵從了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原理的掌握,都是可以的。
2、案例必須具備鮮明特征和突出典型。所謂“案例”必須從案例本身來說,其信息點明確、針對性強,才能實現(xiàn)對學生活動和思考的引導,才能體現(xiàn)案例的價值所在。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如果我們選取的案例蘊含了較多的無關主題的信息,無疑不但沒有起到預期的作用,還致使學生對所需要探求的知識點認識模糊,這既不是教學上的創(chuàng)新,也無法實現(xiàn)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3、案例素材來源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獲得的體會來看,地理課程教學案例應該有激發(fā)興趣的元素。只有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引導學生分析、討論案例,領悟出地理原理和地理規(guī)律。這就要求我們的案例選材必須來源廣泛,內容豐富多樣。從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對鄉(xiāng)土地理、熱點內容的興趣度較高。當然來源廣泛僅僅指素材,在應用案例材料中,還需要對內容加以提煉,結合課程教學特點來進行設計。
4、應注意的問題。要注意課堂效率的提高,在案例的展示過程及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效果及效率;案例教學的實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要把握好時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案例可能有不同的見解,或者教師通過教學實踐,對材料有新的感悟,都要經過科學論證得出正確的結論,否則會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僅達不到教學的目的,而且嗨可能對學生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價值意義
1、高中地理知識很多是非常抽象和深奧的,在傳統(tǒng)教學中,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概括與灌輸,是學生獲得的都是抽象的以及概括化的生硬知識。通過對案例的分析,探究,使學生可以獲得自己能夠駕馭的有著真實背景的知識。如對于正午太陽高度角與緯度的關系就可以通過一次具有研究性的案例探究,讓學生理解清楚。(不詳敘)
2、案例教學法所采用的方法,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寬松的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學生有著較大的自由度、較多的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有培植創(chuàng)造才能的土壤,就不愁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案例教學是溝通理論和實踐的橋梁,案例教學常把一些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要求他們設身處地去做出反應,從而也就為他們提供了一種在不用真正深入實踐的條件下能在短期內接觸并處理到大量各種各樣實際問題的機會。學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時:一方面不斷形成理論視野,把握案例的分析技巧。另一方面在探索思考著理論如何運用于學習實際,從而及時有效地促進了理論向實踐的轉化,真正達到理論與時間的結合。例如:城市規(guī)劃問題,環(huán)保與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工農業(yè)交通區(qū)位問題都可以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來達到教學目的。
4、案例教學能激發(fā)學生情感。閱讀那些生動、逼真的案例,往往能牽動學生的情思,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講授和學生的積極參與,就更能提高學生的認識。并使認識和情感有機結合,形成堅定的教學信念。
三、高中地理課中應用案例教學的創(chuàng)新思考
1、以學生為主體,定位教師角色。在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推行的時代背景下,要實現(xiàn)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就要求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重視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而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就是一種有益的探索。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出對學生學習的向導作用,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主動學習知識。
2、遵循教學普遍規(guī)律,創(chuàng)新教學環(huán)節(jié)。在高中地理課程中應用案例教學,必須充分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完整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銜接,使得案例在應用于預習引導、要點理解、實踐調查等環(huán)節(jié)時具有較好的銜接性與連貫性。案例教學是課本知識的一種嫁接,盡管與書本的條條框框理論表達不一,但其知識點實質是一致的。所以即使案例不斷變化,仍然需要緊緊圍繞課程知識要點進行創(chuàng)新,遵循教學規(guī)律,不能偏離教學的方向。
3、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選擇優(yōu)質生活化案例。從高中地理教學實踐來看,目前我們基本上是以教學組為單位來研究教學相關課題。因此,可以從教學團隊層面來開展集體備課,交流教學心得,實現(xiàn)資源共享的目的。具體對案例教學來說,教學組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搜集生活案例,定期開展討論,選取優(yōu)質的生活案例,確保授課的質量。同時通過協(xié)作,建立案例數(shù)據庫,并能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