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高中歷史輔導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歷史輔導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歷史輔導教學

第1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論文摘 要 心理學理論與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相互滲透,補充。輔導員掌握了心理學理論能夠增強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針對性。在應用中,輔導員應注重師生關系的建立,傾聽技術及引導學生合理理念,進而更好地實現(xiàn)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一、心理學理論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 

(一)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現(xiàn)象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人的心理現(xiàn)象是紛繁復雜的,恩格斯比喻為“地球上最美好的花朵”,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nèi)容: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由知、情、意構成,而個性心理則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觀等。這是心理學研究個體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政工作的重要理論依據(jù)。 

(二)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 

高校輔導員被稱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充當著教育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者,其工作是對大學生思政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四有”新人。 

(三)心理學理論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關系。 

高校輔導員的思政工作與心理學理論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在內(nèi)容上相互補充,相互滲透。 

首先,人的心理是思想的前提,而思想是心理的升華,具有穩(wěn)定性,對心理有調(diào)節(jié)和支配的作用。因此,有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才會有健康的心理,而健康的心理有利于世界觀人生觀的建立。 

其次,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在于幫助個體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以增強適應性。因此,更加關注的是個體,而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發(fā)揚集體主義精神,關注大局。由此可見,二者相互補充相互滲透。 

二、心理學理論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相結合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一)心理學理論與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相結合的必要性。 

1、從受教者來看:心理學家稱青年期為“疾風驟雨”或心理的“斷奶期”,可見,處于這一階段的大學生情緒的不穩(wěn)定性。時而激昂雀躍,時而郁悶低落,時而勇敢悲壯,時而不堪一擊,而部分學生不同程度上出現(xiàn)適應問題,人際交往困惑,心情低落等問題,使得背負沉重心理負荷, 內(nèi)心充滿矛盾和痛苦。這些都給輔導員的工作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這就要求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掌握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更有效的教育。 

2、從教育者來看:輔導員在學生的成長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其職責是育人,尤其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因為“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不僅影響到自身的發(fā)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zhì)的提高,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這就要求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其次,輔導員的工作比較繁瑣,“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掌握心理學知識對于自身有更好的調(diào)節(jié)。 

(二)心理學理論在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中運用的重要性。 

心理學作為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的科學,對一切社會領域都具有現(xiàn)實價值,心理學所提供的原理當然可以在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中應用。因此,通過對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掌握以及應用,可以使之成為輔導員思政工作的重要武器。 

1、心理學理論的運用有利于提高輔導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心理學理論提供了大學生心理活動的普遍規(guī)律,高校輔導員了解了這些心理活動規(guī)律, 就能夠增強工作的科學性,就會遵循規(guī)律少走彎路。 

以往在對學生教育過程中,輔導員也會用到心理學的知識,自覺的或不知覺,比如“談心”,只是源自于工作經(jīng)驗。通過對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會有更科學的認識,在工作中,自覺的應用這些理論,必然會取得好的結果。因此,輔導員將散與工作經(jīng)驗中的心理學,上升到理論高度,從而使工作更加理性化,科學化。 

2、心理學理論的運用有利于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的針對性。心理學理論為高校輔導員找到了個體的差異性的依據(jù)。個體差異性,表現(xiàn)在個體的傾向性(需要、動機、動力) 方面,又表現(xiàn)在個性特征(氣質(zhì)、能力、性格) 方面。輔導員只有了解了個體的心理差異并針對人的心理差異,特別是個性差異的特點,進行思政教育工作,才能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得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針對性,才能產(chǎn)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3、心理學理論的運用有利于提高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的預見性。人的心理活動總要通過行為和表情表現(xiàn)出來的,輔導員掌握一些肢體言語或者是變態(tài)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能夠從學生的言行中找到蛛絲馬跡,正確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抓住苗頭,進而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把工作做在前頭。 

三、重視心理學理論的運用,提高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 

大學生身心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是其成才的必要前提。近年來,心理學理論與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工作相結合已經(jīng)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各高校也積極的開展心理學相關知識的講座,而且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做了一些嘗試,充實了思政教育的內(nèi)容,也有利于實現(xiàn)輔導員工作的有效性。除了以上提及的輔導員工作方法的改善外,還應該運用心理學理論,提升輔導員的理念,切實實現(xiàn)以“人為本”。 

(一)重視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人本主義羅杰斯將“求助者中心”療法,貫穿到教育領域,形成了“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論,為西方教育界所認可。“學生為中心”論強調(diào)良好的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得教育成為可能”。因此,輔導員與學生首先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所謂“親其師,則信其道”,才會有利于工作的開展,學生有事情能夠積極的與輔導員溝通,使得輔導員能夠清楚的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思政教育的有效性。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按照羅杰斯的觀點需要尊重和共情。 

首先,尊重學生。尊重是心理學的重要理念,即 “把求助者作為有思想、內(nèi)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特性、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對待”。尊重學生,有幾方面的含義:一是輔導員應把學生看作獨一無二的個體; 二是相信學生的本性是好的,有很大的潛能; 三是學習過程中輔導員扮演促進者、幫助者、輔助者、合作者角色,教育的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格、完美人性。 

其次,與學生共情。羅杰斯認為共情是指“體驗別人的內(nèi)心世界的能力。猶如親身體驗,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對方內(nèi)心去體驗對方他的情感,思維;運用技巧,把自己的共情傳達給對方”。共情使對方感受到關懷與理解。比如外地大學新生想念家,輔導員就可以運用這一技術,開誠布公的說下自己的經(jīng)歷,自己是如何克服的。而不要大談為了家長好好學習,人之常情之類的。共情是建立在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經(jīng)歷的基礎之上的,有利于師生增進情感交流。 

(二)學會傾聽。 

傾聽是咨詢心理學常用的方法,對于輔導員的 “談心”有一定的啟示,使其更有效地傾聽學生的談話內(nèi)容。 

首先,切勿分神,傾聽要全神貫注,認真的聽。傾聽,不單單是聽,還要注意思考,要及時而迅速的判斷求助者談話是否合理,是否合邏輯。另外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把握關鍵點。 

其次,切勿評論。在聽的過程中,不能隨便的打斷求助者的談話,不能插入自己對會談內(nèi)容的評價。要給學生傾訴的機會,切勿斷章取義妄加評論。 

最后,切勿多話。無意或有意的插話會使學生突然漏掉想說的重要東西,或者影響其思維,或是讓其感覺沒有認真聽。 

(三)引導合理理念。 

艾利斯的合理情緒治療是認知心理學中的一種療法,具有濃厚的教育色彩,也可以說它是一種教育的治療模式,因此也更適用于大學生這個群體。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人們的情緒障礙是由自身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因此,要以理性治療非理性,理性引導非理性的信念,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不合理理念有11種,具有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的特點。對這一理論精髓的把握,有利于增強輔導員工作的有效性。每個人都有可能陷入非合理理念中,比如“我對你好,你也一定要對我好”,這就陷入了非理性之中,即絕對化要求,按照艾利斯的觀點,我們只能決定自己而不能決定他人。但這種非理性在學生群體中很普遍,輔導員掌握這一理論將更有利于思政工作。首先輔導員要對11種不合理理念有深刻的認識,其次,要求不斷檢驗自己的信念,與不合理信念做斗爭,最后,通過與學生辯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逐步建立合理理念。 

 

參考文獻: 

[1]李志紅.論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鄭州大學學報,2008,(9). 

[2]劉洋.運用心理學原理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5. 

[3]楊雪.心理學理論在高校學生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教育探索,2004,(8). 

[4]方穎.心理輔導在高校輔導員中應用研究,南昌大學,2009.4. 

第2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高中歷史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190102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對高中歷史教師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以往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有效適應當前教學需求,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很必要。

一、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學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在這一環(huán)境下高中歷史教學的各方面都有著相應的改變。其主要體現(xiàn)在教材更加科學,這使學生的歷史知識學習更加的方便,和高中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愈來愈契合。新的課程改革對高中教材的編排要求提高,要能將歷史知識在其中得以良好呈現(xiàn),讓學生能對歷史知識有更為全面的了解。

新課程改革也使高中歷史教學的難度有了相應的增加。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由于自身知識儲備相對比較有限,所以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基礎就要比較扎實,這樣才能更好地輔導學生開展更為深層次的歷史學習。

例如高中歷史課本對歐洲的空想主義和工人意識覺醒的相關內(nèi)容介紹得比較少,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這就需要教師對整個歷史背景以及歷史發(fā)展過程有詳細的補充,從而讓學生在歷史知識的獲得上更為全面。

目前仍有一些高中歷史教師還是采用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模式,這使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性的發(fā)揮,在整體的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再者,當前的高中學生對歷史文化的了解不多,有的高中生對一些歷史常識問題都沒有掌握,更不用說對深層次的歷史發(fā)展形勢有較清楚的認識。如果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不當,會對高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有著很大的影響。

二、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策略探究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高中歷史教學優(yōu)化策略的實施要從多方面進行考慮。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全新的歷史觀,這就要求教師在歷史教學理念上作及時的轉(zhuǎn)變,和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要求相契合。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證歷史教學的高效。在素質(zhì)教育的進一步推行下,要利用民主型的教學模式,讓師生的關系融洽,這樣才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將高中歷史的教學方法進行積極的優(yōu)化,這樣才有利于高效課堂的構建。高中歷史的教學內(nèi)容較為豐富,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對每個歷史點進行講解??梢栽谥v歷史的時候?qū)⒁恍┮笆焚Y料穿插其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讓學生辨別歷史真?zhèn)蔚哪芰Φ玫接行囵B(yǎng)。

比如在高中歷史漢武帝時期的中央集權制度的講解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影視資料來構建動態(tài)的教學課堂。將《漢武大帝》的影視資料進行播放,讓學生能夠通過這些優(yōu)秀的影視資料的學習,了解當時的制度建設情況,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理解起來也比較方便。

另外,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課程的新鮮感,這樣就比較有利于學生歷史知識的學習和吸收。

總而言之,對于在當前的教學改革背景下,只有通過對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才能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對學生的學習才能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趙紅霞. 淺析高中歷史教學學生主動性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路徑[J]. 信息化建設,2015(12) .

[2]顧懷晶. 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 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3).

第3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人性化課堂;設計

高中歷史不僅是一門基礎的學科,而且還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學科。相對于初中歷史而言,高中歷史具有更廣的內(nèi)容、更深的難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困難[1]。但是,據(jù)相關教育實踐活動證明,高中生歷史學不好的大部分原因是由歷史教師造成的。在過去,高中歷史教師采用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只是注重學生聽講、劃重點、記筆記等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這樣雖然能夠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獲取一定的知識,但是長時間采用此方法容易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提高。

一、開展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我國具有大量豐富、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然而,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nèi)使學生將錯綜復雜、大量的歷史脈絡進行疏通、理解、掌握,是所有高中歷史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由于人類最好的教師是興趣,因此,高中歷史教師首先考慮的應該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然后再對其進行細心地引導,從而使其學習歷史的效率得到提高。

歷史是過去發(fā)生的事情,現(xiàn)在的高中生沒有參與至其中,而且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蘊、生活方式,若想讓學生對每個朝代的歷史知識進行理解、掌握并融會貫通,僅僅依靠單純地死記硬背是無法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進行培養(yǎng)的,反之容易使其產(chǎn)生厭煩、反感、討厭等不良情緒[2]。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摒棄陳舊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開展互動式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以《》一課為例,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影視劇,然后讓學生帶著好奇心自主地預習本課內(nèi)容,從而能夠?qū)⒈菊n重要知識點進行更好地掌握。自主預習能夠使學生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良好地培養(yǎng)。歷史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就每個小組提出最多的問題進行討論,例如:“鴉片”一詞的由來是什么?第一次有何特點,對當時的中國有什么影響和危害?然后請各小組代表闡述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最后由歷史教師對學生發(fā)現(xiàn)歷史問題的能力進行歸納、點評。這樣不僅能夠?qū)W生合作團結、互動學習的能力進行鍛煉,而且能夠充分地激發(fā)其學習歷史的興趣與熱情,還能夠讓歷史教師了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水平。

二、充分地了解歷史背景與史實

高中歷史教師應在教學中讓學生將歷史背景與史實進行充分地了解,并使用發(fā)展、全面的眼光看待歷史問題。然而,由于高中歷史教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將歷史事件的背景進行完全地呈現(xiàn),因此容易使學生過于簡單地理解歷史人物或事件,而且還會對學生造成一些誤解[3]。所以,在人性化課堂上,高中歷史教師應對學生充分地介紹歷史背景與史實,使學生更為客觀、全面地看待、理解歷史內(nèi)容。

例如《日本明治維新》一課,教材上只簡單地介紹了日本從鎖國逐漸走向開國,倒幕運動以及明治政府成立等歷史背景,而沒有詳細地介紹為什么日本會成立明治政府,明治維新運動的根本意義如何,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以上幾點進行補充。另外,歷史教師還可以引入明治維新的更多史實,讓學生客觀地認知該歷史事件。

三、設置情景教學,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

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歷史情景,以抽簽的形式選出一個小組,讓該組成員分角色扮演某歷史事件中的任務,盡量還原歷史。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事件,而且能夠?qū)ζ湔莆諝v史知識起到幫助作用,還能夠使其積極的情感得到激發(fā),從而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地培養(yǎng)[4]。另外,歷史情景教學還能夠讓觀看的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出質(zhì)疑;若學生未能在觀看的過程中提出質(zhì)疑,歷史教師則應在適當?shù)臅r機將表演中產(chǎn)生的錯誤進行糾正,這樣才能真正地呈現(xiàn)歷史,從而避免誤導學生的情況發(fā)生。

四、結語

人性化課堂教學理念能夠大力推動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并能夠讓學生更深入地領會歷史課堂的教學重點知識。高中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開互動式教學模式,并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了解、掌握歷史背景與史實,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情景教學模式,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地感受歷史。另外,高中歷史教師還可以靈活地應用其他有效教學方法,積極地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從而才能使人性化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得到充分地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劉俊利.用“學術性”增強歷史課堂“人性化”的研究與反思[J].歷史教學,2014(11):31-37.

[2]徐波.高中歷史教學人性化課堂教學設計探析[J]中學課程輔導,2016(08):55.

第4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歷史是高中教學科目中的重點科目,學習歷史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還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并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新課標的實施,對高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是以灌輸式教學模式為主,讓學生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更加重視學生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的養(yǎng)成。探究式教學方法作為一種比較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其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提高歷史課的教學質(zhì)量。本文就針對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課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一、高中歷史課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原則

1. 目標性原則

新課標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課,主要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比較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其在歷史課中的應用能夠幫助教師完成新課標高中歷史的教學要求。在高中歷史課中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時,要把握好教學目標,并以教學目標為靶點,設計探究方向和探究內(nèi)容,并引導學生開展課堂分析和討論,從而讓學生在對歷史的探究中,完成教學任務并達到新課標對高中歷史學習的新要求。

2. 自主性原則

受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是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為主的灌輸式教學。隨著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教師必須改變這種教學模式,確保學生在歷史課中的學習主體地位。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歷史文化的奧秘,因而這種教學方法在高中歷史課運用時,教師要把握好自主性原則。即要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并通過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從而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到知識和能力,從而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習慣。

3. 多樣性原則

受生活環(huán)境、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每個人對歷史事件解讀的角度不同。在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課堂中,教師不能抑制學生的個性思維,反而應該鼓勵學生針對同一歷史事件闡述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因此,將探究式教學方法運用于高中歷史課,教師要把握多樣性原則,鼓勵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自我分析,在討論中各抒己見。只有如此,才能實現(xiàn)利用探究式教學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并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二、高中歷史課中探究式教學應用研究

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課教學中的應用,一般包含“質(zhì)疑――探究――釋疑反思”三個階段,因此在高中歷史課中運用探究式教學,就要把握好探究式教學流程的幾點要求:

1. 創(chuàng)設新穎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更快地投入到探究學習中。因此,在高中探究式歷史課堂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該運用好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法和工具,為學生提供新穎的問題情境。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將歷史事件還原;也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歷史事件發(fā)生時更完整的社會特性。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探究式教學的精華所在,只有成功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才能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探究思考活動中,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從而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握好歷史知識點,提高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 多渠道搜集材料,探究分析問題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思想是以學生為參與主體,通過教師的輔導,使學生能自主地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掌握認識并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可以自由地根據(jù)問題對歷史事件展開探究和分析,但探究過程一定要保證其科學性和合理性。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探究質(zhì)量和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和信息技術,在探究程序開始前或探究中,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參考資料,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客觀地看待歷史事件。只有讓學生對歷史事件發(fā)生的全過程有一定了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靈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為了提高探究教學的開展效率,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探究小組,通過團隊合作提高學生的探究質(zhì)量,讓學生在合作、思考和討論中提升綜合能力,完成探究任務,提高學習質(zhì)量。

3. 解決問題,探究反思

第5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歷史;創(chuàng)新式思維;課堂改革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新教學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提升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要求。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推動創(chuàng)新型國家戰(zhàn)略實施的重要舉措,高中歷史教師應響應素質(zhì)教育號召,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方法,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一、創(chuàng)新式思維對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以課本上的歷史知識為重點,只講解書本上的知識,對于課本外的知識很少涉及,教師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無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在歷史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以知識記憶為重點,重點考察學生的記憶力,忽視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辨別能力等綜合素質(zhì),學生無法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更無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式非常不適應于現(xiàn)代社會快速發(fā)展的科技、大眾創(chuàng)新的觀念,學校和教師應當改變陳舊的歷史教學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要求。

(二)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

知識時代的到來,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才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在學校教育中更應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歷史教學課堂中,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可以提升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培養(yǎng)學生的洞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符合社會需求。同時,創(chuàng)新式思維還能夠提升大腦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力,同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二、創(chuàng)新式思維類別

創(chuàng)新式思維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思維方式,它能夠打破學生禁錮的思維方式,以活躍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智力,主要有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和雙向思維三種類別。求異思維是指以不同于尋常的思維方式面對問題,常常能夠得到出人意料的結果。求異思維是打破傳統(tǒng)思維模式由因查果的思路,而是以果為依據(jù),尋求因,最終得到比較好的效果。比如,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正是體現(xiàn)了求異思維。

(二)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可以理解為求異思維的一種獨特方式,在歷史教學中作用巨大。逆向思維簡單來說就是反其道而行,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具有雙面性,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傳授給學生“非黑即白”的觀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我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既有正面的、積極的形象,也有負面形象,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全面認識歷史人物,培養(yǎng)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三)雙向思維

雙向思維是指不同于正向思維、逆向思維、同向思維以外的思維方式。歷史是一門具有可知性的學科,其具有意象遠的特點,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中對比現(xiàn)代與歷史,達到標新立異的教學效果,就能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雙向思維可以讓學生全面、完整地看待歷史事件,變被動為主動,特別是將歷史與地理、政治等學科構成全面的思維方式,從不同角度說明歷史問題,能達到活躍課堂,增強學習效果的目的。

三、創(chuàng)新式思維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

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為此,高中歷史教學應當采取一定的方式,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式思維的運用,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更新教育觀念

教學觀念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思想,對教師教學工作具有統(tǒng)領性作用,也是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核心。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教師首先要更新教育觀念,以先進的教學觀念為創(chuàng)新式思維運用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高中歷史教師應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將課堂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增強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與辨別,而不是簡單的記憶。

(二)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是實施教學方法的重要措施與重要支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教學手段也在不斷更新和完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采取多種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比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收集素材,激發(fā)學生自己探索、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高中歷史學習更易培養(yǎng)學生的因果思考能力,以及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他們可以全面分析和講解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合適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利用網(wǎng)絡收集歷史知識,豐富課堂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學習提供素材和依據(jù)。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tǒng)的學習關系中,教師處于管理者的地位,學生處于被管理的位置,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不平等,使得學生對教師往往有抵觸情緒,影響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很多情況下,學生因不喜歡某一學科的教師,而不喜歡某一學科,導致該門課成績不理想。運用創(chuàng)新式思維要求學生與教師建立和諧的關系,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由管理者變?yōu)橐龑д?,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溝通,及時解決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還應當活躍課堂氣氛,在課堂中設置游戲,比如讓學生扮演不同的歷史人物,加深他們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式思維。

四、結語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不斷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推動力,當前我國正在積極創(chuàng)建創(chuàng)新型國家,以適應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針對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忽視創(chuàng)新式思維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教師應當更新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式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作者:許大才 單位:安徽省含山一中

參考文獻:

第6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中 歷史教學 問題意識 意義 現(xiàn)狀 對策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占主導地位,學生只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和聽從者,即使學生有了問題也不敢主動在課堂上提問,導致學生問題意識薄弱,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而在新課改的條件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已開始被提上日程,教師應當轉(zhuǎn)變教學觀念,使學生敢想、敢問。

一、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意義

1.1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新課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使學生確定人生方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教師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適應新課改的需要。

1.2提高創(chuàng)新精神的需要

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源泉和動力,問題意識能夠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高中歷史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能夠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的基礎上,保持質(zhì)疑態(tài)度,提出新方案,解決新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需要。

1.3提高生存能力的需要

如果教師一直堅持以滿堂灌的方式教育學生,使學生被動的接受學到的知識,失去了主動學習的能力,不愿意做學習的主人,那么他們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因為在現(xiàn)實社會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模式難以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并不能為學生帶來生存的資本,只會阻礙他們前進的步伐。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提高學生生存能力的需要。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現(xiàn)狀

2.1教師及教學不足

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習慣了在課堂上一個人唱獨角戲,學生也習慣了沉默聽課不發(fā)表意見,難以從現(xiàn)象看到本質(zhì),找到真正的學習之法,同時,有些教師只顧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而不去管學生的課堂效果,既不愿意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也不愿意讓學生自主提問題,久而久之,學生就漸漸失去了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興趣。

2.2學生惰性和無奈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一直聽從教師的指揮,沒有認識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尤其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有些歷史概要和歷史背景需要學生記憶背誦,不僅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厭學心理,而且還會使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不愿意去深入探究,長此以往,學生不愿意思考問題,所獲取到的知識也只是別人的加工材料,惰性加深,只會給學生帶來壞處。

三、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對策

3.1改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首先要求教師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空間,走到學生中去,不再以尊者和長者的身份教導學生,而是以朋友的身份給予學生幫助,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鼓勵學生勇于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看法,盡管答案不夠準確和全面,也應當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激勵他們在課堂上充分表現(xiàn)自己,從而創(chuàng)造一種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

3.2以學生為主,實現(xiàn)個性化發(fā)展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來看待歷史、評價歷史,使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歷史觀和思維觀,例如在講述時,有的學生認為西方列強慘無人道,沒有人性;有的學生認為它促進了自然經(jīng)濟的解體;有的則認為清政府懦弱無能;還有的認為在一定程度上打開了國門,促進了近代化等,這些看法都沒有對錯之分,所以,充分發(fā)揚學生個性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而且能夠打開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3.3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為教學創(chuàng)造最佳情境

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和探究式教學方法可以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并根據(jù)情境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去解決。例如在講述時,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多媒體放一些與之相關的影片讓學生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和認識,然后拋出問題,采用討論式教學法,讓學生分組討論,盡可能多的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當討論過于激烈時,由教師給予適當?shù)狞c撥,討論過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評價,同時,對自身小組的討論方式和討論結果進行探究,找出其不足進行糾正,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四、小結

新課改為高中歷史課堂帶來了新的動力,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歷史課堂變得更為生動活躍,在轉(zhuǎn)變過程中,只有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惠嫦.新課程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17):84-84,85.

第7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高中歷史課堂除了傳授知識的功能,還是促進師生情感交流和學生養(yǎng)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場所。基于此,本文從歷史故事的充分利用,深入挖掘歷史教材,以及生本課堂作用的分析,探討德育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

關鍵詞:

高中歷史;德育教育;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深入,使得教師更注重學科教學的德育功能,而作為具有綜合性的人文學科,高中歷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優(yōu)勢明顯,同時歷史教學中的德育目標,也是構成價值觀、情感及態(tài)度目標的重要內(nèi)容。然而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對德育滲透的忽略,對知識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視,導致歷史德育教育功能被制約,但教育是以讓學生學會做人為基本出發(fā)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德育教育。

1充分利用歷史故事

在漫長的人類進化演變過程中,人類利用不同故事和事件創(chuàng)造出如浩瀚的歷史,而這些故事中蘊含人類社會的一切,包括情感、善惡、美德等等。因此,教學中歷史教師應激情昂揚地生動講述,讓學生受到感染,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進而引感共鳴。例如:教師在《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教學中,積極向?qū)W生講述詹天佑的故事,從他自小勤奮努力,成為晚清首批公派的一名留學生,到他學有所成而放棄優(yōu)厚海外條件,返回祖國致力于近代鐵路交通事業(yè),經(jīng)歷和克服了層層種種的考驗困難,最終使得京張鐵路修筑成功,推動著中國近代鐵路的發(fā)展。當詹天佑遇到困難時他總會提醒自己:這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修筑的鐵路,必須要修好,以免遭外國人恥笑,使得中國工程師信心受挫??梢哉f,詹天佑的強烈愛國之情,是文字無法表達的。他面對困難,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反而是國家要為國爭光。也正是詹天佑對工作負責的態(tài)度,才實現(xiàn)了京張鐵路提前兩年全線竣工。同時他還具有極強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一切都體現(xiàn)在他設計的“人”字形線路上,也源自于他的不斷實踐和努力。通過這樣激情昂揚的講述,再聯(lián)系當前社會,引導學生深思新時代對人們提出何種要求?然后,組織以《我的理想》為主題的討論活動,讓學生各抒己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愛國的精神和品質(zhì)。而學生在這樣的歷史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也被詹天佑勤奮創(chuàng)新以及熱愛祖國的精神所感染,使其在激勵中養(yǎng)成報效祖國、無私奉獻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2深入挖掘歷史教材

當今社會發(fā)展對歷史教育提出要求,應積極更新教育理念,將人文教育思想滲透其中,使學生學會做人。歷史教材中蘊含大量人文及史學的觀點和史實,針對歷史教學目標選擇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地向?qū)W生展現(xiàn)歷史事件及人物形象,讓學生對歷史進行直觀了解,使其加深記憶,強化理解。而歷史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對“美”欣賞和感受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教師在教學《文藝復興》時,可剪輯播放《邊城》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沈岳煥描繪的鄉(xiāng)村風俗,使其對作品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產(chǎn)生直觀感受,體驗祖孫間患難與共的親情,進而激發(fā)學生追求美好事物的強烈欲望。學生對歷史情境的直觀感受,源自生動形象的圖片視頻,比如:教師在《》教學中播放相關影音片段,讓學生在欣賞中聆聽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故事,通過對歷史事件及人物的形象感知,接受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教學中要引入典型人物的相關事跡,并客觀引導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才能在完成教學任務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才會對學生將來的人生道路產(chǎn)生有利影響。譬如:教師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展示等具有代表性的圖片,使學生在對日本侵略者的殘暴不仁感到憤怒的同時,引導學生深思:中國為何會受到日本的侵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落后是關鍵原因,進而產(chǎn)生努力學習振興中華的意識。高中歷史教學要以學生自強自信、自愛自尊的健康人格培養(yǎng)為目標,強化師生情感交流,讓學生勇于質(zhì)疑,敢于探究,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

3注重生本課堂,改革教學方法

新課改理念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觀意志力直接聯(lián)系著知識的學習運用,以及教師的德育教育。為此,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改變以往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并正確定位教師的角色,即課堂設計者、教學引導者。例如:教師在《充滿魅力的中國古代書畫、戲曲藝術》教學中,設計時應理清教學目標,本課中心目標是對中國古代藝術成就及發(fā)展脈絡的掌握,而第三維度目標則是對其魅力成就的體會,讓學生更熱愛傳統(tǒng)文化,并站在高中生角度上思考,如何弘揚和看待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為此,可采取親手作畫來進行體驗,繪畫的主題可從三道北宋宮廷畫考題中選擇,再將作品展示于課堂中,讓其與北宋宮廷畫首名作者進行對比,充分感受古人的奇思妙想和才氣以及國畫的魅力,進而加深對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考。

4結束語

歷史是社會及其文明進步的足跡和表現(xiàn),而高中歷史教學則是對學生認識、了解社會與歷史能力的培養(yǎng)。歷史學科是社會發(fā)展歷程的主要體現(xiàn),高中歷史教師要教會學生看穿歷史的本質(zhì),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道德修養(yǎng)進一步增強,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樹立積極進取的意識,最終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李靜.淺談新課程下如何有效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德育滲透[J].科技創(chuàng)業(yè)月刊,2014,(3):150-151.

[2]徐曉燕.讀史論今,懲惡揚善——論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3):37.

第8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一、引言

高中歷史教學中依據(jù)新課標制定具有新思路的教學目標,不是隨心所欲、可有可無的編造,更不是教學過程中裝點門面的擺設,而是實現(xiàn)教學新特點、新思路的重要工作,必須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育目標,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往常的高中歷史教學有些枯燥無味,無非是老師寫好教案、畫出重點,然后讓學生記住相關知識,這會引起學生的反感甚至厭惡歷史學科,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體現(xiàn)出勃勃生機,能夠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學生也參與進對歷史問題的討論,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加強了學生的課堂印象,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效率,老師在整個學習中起引導作用,學生成為課堂的核心。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與新課標存在的問題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新思路與教學過程之間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保證具有新特點的教學方式能具體實施。下面我們具體討論一下這些問題:

1、高中歷史教學過程與新課標理論的結合程度不夠

討論新課標與教學之間關系的文章有很多,但大多數(shù)只是談論兩者之間存在的問題,并沒有具體的實施和解決辦法,與新課標標準的結合也只是浮光掠影,并沒有深入細致的討論過,歷史教學過程的操作與新課標理論的結合程度不夠。

2、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很多教師不管拿的什么教材,講課的方式方法完全不變,基本上是以教師講課為主,而新課標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主,“滿堂灌”的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去,還有可能會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

3、教學目標不明確

由于我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傳授知識大多重結果而輕過程,重視學生對知識的積累而不注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多數(shù)學生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歷史教學應重視的是教學過程,學生從歷史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而現(xiàn)在的高中歷史教學多事注重的是傳授歷史,讓學生知道歷史事件,而沒有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歷史的能力,使一些畢業(yè)生個人發(fā)展不全面,影響社會人才的質(zhì)量。

三、解決高中歷史教學問題的對策

結合新課標標準和實際實踐結果,我們對高中歷史教學新思路教學的問題給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下面我們就具體談一談實施方法。

1、教學過程要嚴格結合新課標理論

要根據(jù)學校硬件設施和教師資源的具體情況結合新課標要求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改革,不能讓新課標成為一種陳設而沒有實際作用,新課標所提到的“新”指的是新的教學觀、學習觀和作業(yè)觀,這就要求教師對講課方式和觀念的改變,是切實的根據(jù)要求進行改變,用更完善的方式教給學生知識以及做人的道理,重視教會學生從歷史中得到經(jīng)驗教訓。

2、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

新的教學觀是要求教師的教學觀點與授課方式能夠根據(jù)新課標要求進行更新,與時俱進,活躍課堂氣氛,傳統(tǒng)的歷史學習相對枯燥,課堂效率不高,學生沒有學習的激情,老師應當改變自身的教學觀點,真正做到課堂以學生為本,而不是以教材為本??梢宰寣W生自由結組討論相關問題,然后在課堂上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真正做到讓學生參與問題逃探究,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加以輔導,灌輸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3、明確高中歷史教學目標

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積累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學過程中精確分解板塊內(nèi)容,準確確定各學習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內(nèi)容,并對內(nèi)容的整體關聯(lián)性做出相應的連接,加強教學的層次性,引導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探索歷史問題,訓練學生思維方式和深度思考問題的能力,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主觀體驗。教學目標要有可行性,要以實際的教學情況為主,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已達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有效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第9篇:高中歷史輔導教學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高中歷史教學;設計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36-0059-02

研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的策略對高中歷史教師十分重要。歷史新教材總體編寫思路是遵循文明史和全球史的線索,以“模塊+項目”,關注中國對外關系史和歷史之間,采取必修與選修課程結構的協(xié)調(diào)。內(nèi)容系統(tǒng)設置模塊相對獨立,整體集成。而這種新教材的結構和內(nèi)容變化都很大,與教師和學生的現(xiàn)狀相適應需要一個過程。因此,本文提出主位歷史教學設計應考慮和注意的許多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的策略。

一、學生對專題史學習狀況的適應情況調(diào)查

以人為本的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筆者通過多種渠道與學生進行溝通,發(fā)現(xiàn)他們不適應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在高中歷史知識不扎實或者新課程對高中生在歷史知識的基礎上的估計太高。中學歷史教材新課程也打破了歷史教學方式的歷史,有大的跳躍,初中和高中歷史新課程知識之間的過渡太陡,像爬梯子一樣。二是新課程歷史教材沒有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老師經(jīng)常上完一個單元(一個題目),學生沒有理清頭緒,在頭腦里一片混亂,然后開始學習一個新的話題。對學生來說,形成正確的時間和空間概念是很困難的。課程內(nèi)容太專業(yè),學生的學習任務太重。

二、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策略

1. 注重初高中歷史知識體系的有機銜接、有機整合必修模塊,樹立正確的時空觀念

現(xiàn)在我國初中和高中課程的標準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初中階段對學生歷史方面知識的要求還比較低,課本的編制都是按照歷史知識的時間順序來編排的,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時間順序中學習相關的歷史知識,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凝聚性知識體系的形成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到了高中以后,由于高中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所以高中階段的課本編排打破了時間順序和空間的順序,開始學習專題史,在所學的專題上進一步加深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能力。這樣做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好高中的歷史文化知識,還可以降低教學內(nèi)容重復率高的弊端,與此同時還可以減少專題史缺乏系統(tǒng)性的弊病,更可以充分利用通史體和專題體的長處,讓其優(yōu)勢互補,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學得更輕松和便捷。

然而,仍然有部分學生初中階段就沒有學好歷史通史的知識,到了高中學習歷史通史的時候存在一定的困難,有一定的難度。邏輯思維能力對于學好歷史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時間邏輯是學習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重中之重,不可替代。一個好的時間邏輯,可以讓歷史知識的學習更加便捷。比如說,老師在傳授“”對“”的影響的時候,如果沒有時間邏輯做鋪墊的話,就可能出現(xiàn)事情倒變的情況,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歷史,對于專題內(nèi)容的安排一般情況都是按照時間前后的順序來排列的。比如說,在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從整個夏青王朝大致的演變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學習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的時候,學生不僅學到了愛國的精神,還可以從1840年至1945年間列強的主要侵華歷史事件和中國人民的反抗事跡按照時間的順序描述出來。新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是按照學生自身的特點為學生量身打造的一本課程,但是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弊端,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建立起一個完整、嚴密的時空觀,對于學困生更沒有辦法學好了。

所以,老師在每一堂新課中,都要以一定的初中歷史知識鋪墊一下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這樣就讓學生回顧到初中的歷史知識,對知識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學新知識的時候更容易,教學效果突出。比如說,老師在講到高中歷史必修二第5課“農(nóng)耕時代的商業(yè)與城市”中“商業(yè)的發(fā)展”的時候,課文是按商―周―隋唐―宋元―明清介紹商業(yè)發(fā)展的,這是按照時間的順序?qū)⒔虒W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既是知識的銜接又是歷史興趣的銜接。其次,教師可以在現(xiàn)有教材基礎之上,聯(lián)系生活實際問題關注專題縱向和橫向知識結構的相關性,加強學生對歷史空間觀念的認知。

2. 科學處理教學目標中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的關系,實現(xiàn)歷史學科功能

在過去的歷史教學當中,老師在教學的時候?qū)iT將思想教育作為歷史教學的一項任務單獨地提了出來。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目標作為主體,思想情感教育只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附屬品。然而新課程標準是以學生人文素質(zhì)作為出發(fā)點的,更加充分地體現(xiàn)了歷史學科的人文屬性。

新課程標準在強調(diào)對知識和技能同樣注重的同時,還要重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在課程標準的要求下,不僅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明確提出了愛國主義情感和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的情感內(nèi)容。新課程標準要求老師在給學生授課的時候,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態(tài)度。《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中有三個目標,第一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第二知識能力目標,第三知識過程方法目標。這三個目標共同構成了一個發(fā)展性的動態(tài)目標體系,同時也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的實現(xiàn)做出了重大的貢獻。要注重過程,把方法作為一個手段,同時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認知能力以及知識和能力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意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非常的不穩(wěn)定,有時候是積極向上的,有時候是消極低下的。老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學生在情感上的培養(yǎng),讓學生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有一個積極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進一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習好高中歷史知識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情感的體驗和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都有重要的意義。老師一定要落實知識的傳遞效果和技能知識的展現(xiàn)。與此同時,通過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的體驗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有效地學習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的進步,提高教學效果。

三、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課改理念下的教材觀認為,教材是實施教育的根本,是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一個連翹,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主要碓矗是教師課堂教學的主要來源,是不可或缺的。對于歷史教材來說,如果能夠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那么其作用是非常大的。那么說,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明確教學目標,一定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靈活地作用,讓教材成為一種循環(huán)可利用的資源。比如說,利用教材深入探究歷史事物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首先要對歷史原因的進行探索,有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等方面進行探索。其次,要理解事物的屬性和本質(zhì),理解其本質(zhì)含義。在這些基礎上,總結出歷史事物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對歷史事件有一個全方位的掌握與學習。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在授課教學的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消化掉當堂所講的知識內(nèi)容。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本中的內(nèi)容的同時還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的問題,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發(fā)展和心理特點,調(diào)整整個教學的體系,對教學設計進行調(diào)整,定向給學生輔導,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 張濤.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策略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2,(1).

[2] 向麗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設計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 2013(18):128-128.

[3] 韓麗群.新課標下的高中歷史教學探索與實踐[J].網(wǎng)絡財富,2009,(11).

[4] 陳仲丹.著名特級教師教學思想錄(中學歷史卷)[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

[5] 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yǎng)[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 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