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

第1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語文教學

為了對當今新課程理念進行適應,加強對于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不斷將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自身效率提升,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課堂中,要求教師必須要重視應用教學藝術,使小學生能夠成為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主體,引導小學生能夠積極地參加到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增加小學生對于語文教育教學內容趣味性的感知,小學語文課程自身的內容含量十分大,也比較枯燥,再加上其教育教學任務十分繁重,因此,怎么樣才能夠將理論性很強的小學語文課堂開展的生動有效,這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下面,筆者就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探索。

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近些年來,我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展,充分認識到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并且成為了我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充分考慮和優(yōu)先考慮最為基本的問題之一,興趣是一個人學習過程中最好的教師,因此,快樂教學和愉悅教學是教師們一直在不斷深入探討以及研究的話題。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在課堂中傳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那么,小學生一定會積極主動地學好語文知識,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績,優(yōu)化導語設計、實施情景教學以及實現(xiàn)語文教學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夠從本質上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趣味性。在筆者的長久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覺,如果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的過程中只顧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那么,小學生會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學習效率很低。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夠在實施教育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淖兺?,把小學知識融入到情節(jié)里面,使小學生成為語文教學故事中的主人,這個時候,小學生就會對學習十分感興趣,同時加深了小學生對于語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進而能夠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以及效果。

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提升舉例頻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升舉例頻率能夠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對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來說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學語文知識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樣才能夠將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到一起,舉例子就變得十分重要,語文教師在舉例子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當前文學的熱點問題,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學科內容,這樣不僅僅能夠有效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自身學習的熱情,更加能夠對小學生所特有的好奇心進行滿足。在小學語文教師舉例子的時候必須要注重將其和地理以及歷史等等知識進行結合,使小學生能夠在學習語文課程的同時增加自身其他學科的知識,再通過其他學科知識來促進小學語文課程的學習。這樣不僅僅符合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夠使小學生真正體會到語文課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舉例子是語文教師在自身備課過程中必須要考慮的問題,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挑選一些具有啟發(fā)性以及精致的例子,這樣才能夠做到拋磚引玉,引發(fā)學生思維,進而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同時,要使小學生能夠明白所舉例子和知識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小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

三、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備課

除了要將小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并且采取舉例子的措施之外,還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備好課,做好開展小學語文課堂之前以及小學語文課堂之后的工作。教師實施語文教學最為重要的基礎就是進行有效的備課工作,通常情況下,備課都要按照語文教師進行備課課程的標準以及備教材這兩個基本環(huán)節(jié)來實施,每一個課程標準都能夠從本質上幫助小學教師對語文教材深廣度、教材體系以及教材知識層次進行了解。語文教師備教材的目標就是要找到語文教材與各個單元、每個知識重點、語文教學內容、語文結構體系以及教材編寫意圖之間存在的關系,因此,要求語文教師必須要在自身備課過程中多選擇一些時事,或者在自身備課過程中多找一些小學生比較關心和注意的話題,這樣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語文教師備課的過程中還必須要課后的作業(yè),小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到的知識與生活、社會實踐相互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使語文知識變得十分鮮活,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業(yè)形式,如果說通過對學生鄰居或者居民小區(qū)實施調查,進行調查報告的撰寫工作,小學生要根據(jù)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開展辯論賽等等作業(yè),這些作業(yè)鍛煉了小學生行動、思考、分析以及設計等等方面能力。

四、結語

本文中,筆者主要從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提升舉例頻率以及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備課這三個方面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探索。對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進行了探索。

參考文獻:

第2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 口語 特點

小學教育對樹立人一生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學教育對象的低齡化特征,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所使用的口語極易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或遵守的行為準則。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利用教學特點,充分調動一切有利因素,使學生在接受教育時,可以從教師口語中接受盡可能多的正面信息。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小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尚處于低級階段,他們觀察事物和認識事物往往比較粗略。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培養(yǎng)社會未來人才的基礎素質的奠基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小學語文教學體現(xiàn)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基礎性。小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初始階段,而語文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學科。小學語文教學從最簡單的字、詞、句子開始,使小學生能夠逐步開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事物,最終做到能夠準確的遣詞造句,寫簡單的作文,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想,實現(xiàn)對語言的運用和準確表達。小學語文教育的基礎性特點是其最重要的特點?!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沒有小學語文教育提供夯實的平臺,我們無法建立學校教育的高樓大廈,無法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更無法使中華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

第二、生動性。小學生天真活潑,想象力豐富,小學語文老師授課一般非常注重生動性,使學生能夠準確的理解授課內容,又能充分地開發(fā)小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知識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而想象是知識與創(chuàng)造的橋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借助童謠、圖片和課堂小游戲豐富課堂內容,寓教于樂。生動的小學語文教育使小學生能保持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不會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

第三、啟發(fā)性。教育的重要目標就是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的認識世界并能改變世界,所以,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要提出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推動他們去探索。

第四、示范性。“與其叫做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示范性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又一特點。語文教師的發(fā)音、重音、選詞等方式比任何關于正確說話的教條都要更加有效地、長期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模仿是兒童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內在動機――學習原動力。在學校內、課堂上,教師往往是兒童的“成就模范”。如果教師能尊重學生,學生則更易認可該教師的教學行為標準。再說,兒童的學習一般都是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這也是一條重要的學習規(guī)律,有人稱之為“原型啟發(fā)律”。示范能比教育更快、更強烈地使學生銘記在心。小學語文教師自身的實踐活動能夠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學生中發(fā)揮榜樣作用。

第五、重視評價。小學生語文教育必須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有興趣,思維才會活躍,學習才會主動。而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激勵”。小學生特別渴望得到老師的賞識,他們需要老師常用肯定和表揚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特別注重使用“表揚語”,對小學生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

二、小學語文教師口語在教學中的作用

教師口語,也稱教師職業(yè)口語,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所使用的專業(yè)口頭用語,它是教師進行教育教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師的勞動工具。教師口語屬于專業(yè)口語中教育口語的范疇,是根據(jù)言語主體而確立的言語范式。

傅惠鈞主編,《教師口語藝術》,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頁

新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不再單提聽話、說話,而是綜合起來提“口語交際”。口語教學以學生為本,以“教”適“學”,以“學”促“教”

田金江,《芻議教師在口語教學中的作用》,《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在這種教學理念的基礎上,教師既是課堂學習氣氛的營造者又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課堂氣氛對學生的學業(yè)及社會化成長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與老師和同學是否相互接受,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參加課堂活動的意愿和熱情。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首先基于良好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拉開了師生間的距離。新穎的教學理念使教師能夠很好的獲得學生的關注度并且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師口語應該貼近兒童的生活,能夠被兒童充分理解和完全掌握。要注意詞語的通俗易懂、語法的淺顯簡易、表達的生動有趣等。小學語文教師口語在教學中的作用很顯著,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為學生架起一座“說”的橋梁。小學語文教學必須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和語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jù)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不僅要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還要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對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讓他們從“說”做起,先熟悉“說”、熱愛“說”,然后順利的掌握“說”,掌握語文課本要求的各種知識,并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語言的運用。

第二、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在面對紀律性還不是很強,注意力不是很集中的小學兒童進行教學的時候,如果可以不以以往傳統(tǒng)的權威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搞“一言堂”,而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對話,搭建自由、民主的課堂說話平臺,鼓勵學生多說,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學習的情趣,使之有積極的語言表現(xiàn),那便會營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夠更主動更自由的接受知識吸收知識。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每一個孩子都是一位詩人,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天才。

第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變“被動地接受”為“主動地學習”

第3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一、小學語文教師應具有新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教育理念,在我國課程教育體制改革的今天,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現(xiàn)代教育理念,小學語文教師所要掌握的現(xiàn)代教育信息主要是包括兩方面。

1.宏觀教育的認知角度

主要是要求教師具有宏觀教育認知觀,對小學語文基礎性教育的發(fā)展方向有整體認識,能夠更加清楚的認識到小學語文教育的所要培養(yǎng)學生目的。根據(jù)新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要做到發(fā)展學生智力為中心的教育思想,發(fā)展小學生的智力與非智力的教學理念。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學到的語文知識具有適應社會的能力。我們要了解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要有針對性去備課。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認識到學生發(fā)展的個體差異性,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從小就培養(yǎng)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語文教育的認知角度

語文教學中有著本學科的認識角度,小學語文教學中主體認識目標就是要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當今的素質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改變過去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理念,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素養(yǎng)是最重要,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是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教育理念的基礎。我們在進行教學課程設計過程中,要把教師的語文素養(yǎng)放在第一位上。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新角度,是要培養(yǎng)小學生掌握漢語和運用漢語的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能力。

二、小學語文教師在知識結構上更加強調多元化

1.要向“全科型”小學教師的方向轉變

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學生發(fā)展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要求除了具備自己所講授的知識,同時還要具有專門性語文知識和技能,為小學語文教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進行相互交叉做好鋪墊。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能夠對語文學科相當熟悉,具備相當語文專業(yè)知識,這是一名新型的語文教師所要具備的。同時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能夠完全掌握這些知識體系,同時也要能在教學實踐中很好的運用這些知識。做到所掌握的知識相互能夠交叉,把相互接近的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

2.小學語文教學綜合化的趨勢和要求

小學語文教學綜合化的趨勢主要體現(xiàn)在,老師所要掌握的數(shù)學、地理、歷史、哲學等學科知識來做好鋪墊。這是新型小學語文教師的最基本要求,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師做到知識的補充,現(xiàn)階段我國的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受的知識點比較多,接觸面比較寬廣。在課堂上經(jīng)常性提出一些與課文相關的知識,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的同時要把課文中所涉及到知識點都要理解。從另一方面來看,教師對語文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能夠更好的啟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小學生去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師注重文學素養(yǎng)的提高

文學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提高的內在本質,注重語文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就要注重語文文學素養(yǎng)的深度認識。但是在我國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并不重視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一方面的培養(yǎng)長期的被忽視。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yǎng)上過于專業(yè)化。但是,新課程教學改革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全面提高學生文學素養(yǎng)。過去的小學語文教學注重是學生聽、說、寫的能力,把小學語文知識進行分割講解,語文知識的內涵體系被分解,不能體現(xiàn)出來整體,其實,語文知識中包含很多知識體系,在文章中可能蘊含著德育、美育、智育等知識體系。所以,我們要考慮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終身具有文學素養(yǎng),就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具有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成為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人。

四、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策略

1.小學語文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在當今知識更新較快的時代里,小學語文教師要保持終身學習的理念,這樣才能跟上教育變革的步伐。小學語文教師要能夠完全掌握所講授的課程內容,同時還要不斷地填充自己,在專業(yè)技術知識上進行學習,對學生需要的知識進行分析與研究。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手段、途徑來不斷的武裝自己,讓自己在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地前進。教師要轉變落后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體系,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教師自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對新的知識體系進行追求,把學習新知識作為自己的職業(yè)責任來做。

第4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我國語文事業(yè)的基礎,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小學階段,語文教育的知識點、知識面以及學習密度相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育都是存在一定距離的,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育,能夠讓學生平穩(wěn)的過渡到中學階段,保證語文教學不同階段的連貫性,實現(xiàn)小學到中學語文教育的銜接,是值得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探究的。本文就結合工作實踐,簡要闡述如何做好銜接性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育。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文教育;過渡;銜接

小學和初中作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兩個階段,既有階段性的特點也有統(tǒng)一的整體性特點,其課程目標也要求教育保持連貫性統(tǒng)一性。因而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在教學的過程里應為學生進入初中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避免小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出現(xiàn)語文學習的不適應性,發(fā)生脫節(jié)現(xiàn)象。

1.影響小學與中學語文教育銜接的要素

(1)授課內容與授課方式

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整體的課堂知識容量相對是比較少的,其涵蓋的知識點也并不是很寬闊,基本的教學要求側重于淺層知識面的理解和學習,思維難度并不會特別高。一旦進入中學階段,教材內容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有所提高,這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授課方式上,小學語文教師通常會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構建相符合的課堂教學模式實施相應的教學,由于課堂知識容量不高,講課的速度比較慢,學生很容易掌握住所要學習的知識。但是進入中學階段,教材內容體系的增加,使得有限的課堂之中教師必然要加快講課速度,教學方式也不同于小學階段,再加之對剛進入中學學生的學習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的認識不足,極其容易導致剛進入中學的學生不能夠很好地適應中學的語文教育,發(fā)生教育脫節(jié)現(xiàn)象,使得學習效果下降。

(2)學生特征與學生習慣

小學生課余時間較為豐富,學習任務沒有中學那么多,整體的學習氛圍都是舒適寬松的,這也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而進入中學,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的是一個陌生的新環(huán)境,學習要求高、學習任務重等問題都擺在了學生眼前,這種跨度的存在,往往使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tài),無法很快適應新環(huán)境,跟不上中學語文教學的節(jié)奏。

從學習習慣的角度來看,能夠迅速適應中學語文學習的學生必然是那些熱愛語文、語文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這些學生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在小學語文學習中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了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而如果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不對,極其容易導致進入中學后,難以適應新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自然也會感到學習的吃力,隨著教學內容難度的增加,學習所遇到的困難也會越來越多,進而使得學習語文的興趣降低,造成學習成績的滑坡。

2.銜接性視野下的小學語文教育如何開展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教學觀念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指導,直接決定著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層次。不同教育階段觀念的統(tǒng)一性也是衡量教育能否保持連貫的一個要素。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教學觀念是對教學活動、學生特點、學習價值最本質的認知,落后的教學觀念必然無法適應學生的發(fā)展,也無法取得有成效的教學效果。在這一點上,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自身,都應該加強與中學語文教師的交流,促進教學觀念的統(tǒng)一,樹立學生主體觀,實施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充分的小學語文活動中重視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語文素養(yǎng),從整體統(tǒng)一的教學觀念出發(fā),開展小學語文教育,為今后小學生邁入更高的階段打下夯實的思想觀念基礎。

(2)創(chuàng)新教材,拓展知識內容

知識過渡銜接的橋梁便是教學素材,而小學語文課本是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重要素材,把握好知識的銜接性要求教師有效處理教材。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注重小學語文知識內容的拓展,加強與中學語文知識的過渡。這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利用教材,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能夠根據(jù)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幫助小學生完成課程目標的同時,以拓展創(chuàng)新的教學內容全面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將中學階段一些基本的有用的語文知識以拓展的方式提前引入到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從而為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做好鋪墊。

(3)改善教學模式,構建有效課堂

小學與中學作為兩個不同的階段,語文知識的學習內容不同,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也是不同的,在小學階段,單純的依靠記憶便可掌握語文知識,而在初中的語文學習中顯然是不夠的,要想實現(xiàn)小學與中學語文學習的有效銜接,這就要求我們的小學課堂要轉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構建出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發(fā)展的有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塑造學生頑強的心理品質,使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進而為適應中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做好過渡準備。

(4)做好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小學就階段的語文教學是有著重要意義的,小學語文能否有效實現(xiàn)與中學語文教育的銜接,教學評價體系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在當前的小學階段,針對小學生的語文發(fā)展性評價往往是與中學相割裂的,這既不利于不同階段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不能夠從整體上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鑒于此種情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過程建立統(tǒng)一的發(fā)展性評價體系,從教學和學生這兩個維度改善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成長發(fā)展,以評價體系作為引導,使小學教學和學生的發(fā)展朝中學靠攏。

3.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們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要從全局出發(fā)站在統(tǒng)一的高度去看待,在教學的開展實施過程中,要善于把握好小學語文與中學語文知識內容的連貫性與層次性,在完成小學語文新課標教學任務的同時,也為小學生邁向更高的學習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祥.語文教育學段的銜接: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12(08)

[2]熊寧寧.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做好中小學教學銜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26)

【作者簡介】

第5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微課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授課方式,其時間短內容具體、資源類型多樣化的特點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認識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語文教育包括拼音、識字、閱讀和寫作,這些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上應用微課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微課應用的現(xiàn)狀和優(yōu)勢,并提出了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應用微課的原則。

關鍵詞:

微課;小學語文;兒童認知發(fā)展

1引言

“微課“的概念最早來自于”微課程“的概念,是指用于在線學習或移動學習的時長很短的教學內容。在國內佛山教育局最早推出”微課“教學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在線學習的最佳注意力集中時間大約為10分鐘左右,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本身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會太長。而微課模式恰恰迎合了小學生的這一認知規(guī)律。近幾年發(fā)”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也帶動了”微課“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小學教育開始應用微課教學。小學語文教育包括拼音、識字、閱讀和寫作多種內容和形式,在線視頻、音頻、文字、圖像、PPT等資源多樣化的微課形式恰好能夠適用于小學語言教育的各種內容和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應用微課,必然能夠為小學生短小精悍、直觀生動的學習內容,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微課

2.1微課的概念:

微課的概念起源于2008年美國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提出的“微課程”的概念,他提出微課程是運用建構主義方法設計的時長約1分鐘左右的教學內容,其目的是在線學習或者移動學習。目前國內的學者對于微課的概念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胡鐵山教授最早提出“微課”的概念,并且近年提出了微課概念3.0版。他認為微課又稱微型課程,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是教師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或者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網(wǎng)絡課程。黎加厚教授認為微課是從“翻轉課堂”中涌現(xiàn)出來的新概念,將微課也稱為微課程,認為微課程是指時間在10分鐘以內,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說明一個問題的小課程。而張一春教授認為微課并不是微課程,微課是指為使學習者自主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經(jīng)過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以流媒體形式(可以是視頻、動畫、PPT等)展示的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huán)節(jié)開展的短小的、完整的教學活動。

2.2微課的特征

(1)時間短、內容少。微課的核心內容是教學視頻,時長一般不會超過10分鐘,以5-8分鐘左右為宜。該時間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或自學效果。與傳統(tǒng)的課堂復雜的教學內容相比,微課的內容主要是針對課堂教學的某個知識點或者是為了反映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的,其內容非常精簡。

(2)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微課的內容主要圍繞某個課題或某個知識點進行,主要針對難點或重點知識點、例題習題、實驗操作等課內外教學過程或者相關資源,因此主題非常突出,一個課程只有一個主題,都是具體的、有能力自己解決的問題。

(3)資源類型多樣化傳播、使用方便。微課資源的呈現(xiàn)形式除了主要的在線視頻形式,還有音頻、動畫、PPT等各種流媒體格式,通過網(wǎng)絡在線方式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或者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在線觀摩教學案例,便于進行評課和教學反思。另一方面,這些流媒體格式形式出現(xiàn)的微課內容可以非常方便地下載到電腦終端或者當前流行的智能手機終端,可以實現(xiàn)移動學習,使用方便。

3微課應用于小學語文教育的理論基礎

3.1建構主義理論:

傳統(tǒng)的教學強調的是教師的“教“,以教師為中心。而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的是學生的”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索知識、主動發(fā)現(xiàn)知識,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意義的構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教學形式,滿足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要求。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缺乏具體情境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而微課資源非常豐富,可以將各種小學語文素材制作成PPT、音頻或視頻,不但能夠提供各種信息資源,還能夠提供實際的使用情境,幫助小學生完成知識意義的自主構建。

3.2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

著名發(fā)展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提出兒童認識發(fā)展理論將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按照年齡段分成四個階段。0-2歲是感知運動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主要認知結構是感知運動圖式。2-6、7歲是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可以憑借表象進行思維。6、7-11、12歲是具體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著眼于抽象概念,但仍然需要具體內容的支持。11、12歲以后是形式運算階段,兒童思維發(fā)展到抽象邏輯推理。由此可見,小學階段的兒童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還在逐步建立和發(fā)展過程中,對問題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需要具體情境的支持。另外,小學生的注意力存在持續(xù)時間短、易分散的特點,長時間的理論教學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主題突出內容具體、時間短內容少的微課一方面短小精悍,正好滿足了小學生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的限制,另一方面形式多樣的微課每一個課程都有具體的主題和情境,給小學生提供了具體的學習內容,能夠調動缺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小學生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微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

4.1小學語文教育應用微課的現(xiàn)狀:

隨著網(wǎng)絡課堂的流行,佛山教育局在全國首創(chuàng)了“微課“在線學習模式,微課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小學師生熟知,微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1)小學語文教育中應用微課的頻率低。“微課“一詞雖然出現(xiàn)了多年,但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微課的了解有限,大都也沒有受過系統(tǒng)的微課制作相關的培訓。有的教師不了解微課更不會制作微課,更談不上在課上和課下隨時使用微課教學。有的教師雖然了解微課及其制作流程,但是時間和精力的限制,也是偶爾在課堂上使用微課。

(2)微課在線學習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少。目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還大都局限于課堂,教師僅僅是將微課作為一堂40分鐘左右的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進行播放。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不大,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沒有顯著提高。對于小學生而言,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時間是10分鐘左右,將課堂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制作成8分鐘左右的微課,更利于學生課下的在線學習。

(3)小學語文教育中微課資源還比較單一。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了他們對直觀的動畫視頻等資源更感興趣,而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微課資源還大都是比較傳統(tǒng)的文字圖片類做成的PPT。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微課設計與制作培訓,制作的微課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難以滿足小學生的認知需要。

4.2小學語文教育應用微課的優(yōu)勢

(1)微課時間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小學生所在的年齡階段和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了他們網(wǎng)絡學習中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一般在10分鐘左右,并且更側重于具體的形象認知。而微課的教學內容一般是課堂教學中某一個知識點的重點或難點,或者是某一考點或疑點,內容具體。并且微課時間一般在5-8分鐘左右,適應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

(2)微課資源形式多樣,可以應用于小學語文的各種教學。小學語文教育包括拼音、識字、閱讀和寫作。微課除了在線視頻的主流格式以外,還可以以文字、圖片、音頻、PPT等一系列的流媒體格式呈現(xiàn),可以應用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同時,微課還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前使用,向學生們介紹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的相關背景知識,在課堂上穿插使用讓學生們抓住重點與難點,還可以在課下使用為學生們解答疑疑點并進行師生互動。

4.3小學語文教育應用微課的啟示

(1)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建立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F(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涌現(xiàn)出了微博、微信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人們也開始習慣用平板、手機能智能設備進行辦公和學習。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的教學模式已暴漏出很多缺陷,現(xiàn)代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強調的是學生的“學”。“翻轉課堂”模式和“微課”模式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在“微課”時代,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及時轉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改變已有的教學模式,使用現(xiàn)代化手段進行教學。

(2)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整合“微課”資源。目前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微課”不光是學校之間零互動,就連一個學校內部各個教師也是各自為政,按照自身教學的需求制作零散的“微課”資源,即浪費了資源又難以取得持續(xù)的學習效果。對于學校而言,首先要安排教師參加正規(guī)的微課設計和制作培訓,將各個年級的教師組成一個微課設計和制作團隊,根據(jù)整個小學階段的教學學綱統(tǒng)一制作各個階段的微課資源。即能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還能為師生提供持續(xù)的教與學過程。

(3)小學語文教育微課的主體應當有學生、教師和家長三個主體參與。首先,學生自然是微課的主體,無論是課前微課,還是課中微課,或者是課后微課,學習的主體都是學生。其次,教師當然也是微課的一個主體。除了課堂中師生互動,課前微課和課后微課教師都應當和學生互動,為學生解答疑難問題。最后,在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的微課中,家長也應該是一個主體。課前微課和課后微課中,家長都要需要和孩子一起觀看學習,陪著孩子一同學習的同時解答孩子的困惑。

5總結

在線學習、移動學習等新的學習模式的涌現(xiàn),使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變,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學習的主體從教師轉變?yōu)閷W生。“微課“教學模式正是以“學生”為中心,5-8分鐘左右的視頻以各種形式為學生展現(xiàn)學習中的重點與難點,便于學生課下自主學習和在線學習。微課可以應用于小學語文的拼音識字、閱讀寫作等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目前各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進一步接受系統(tǒng)的微課設計和制作培訓,建立現(xiàn)代化教學的思想認識,提高制作微課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在課堂上和課堂下積極應用微課教學。

作者:彭作玲 單位:臨沂北城小學

參考文獻

[1]胡鐵生.中小學優(yōu)質“微課”資源開發(fā)的區(qū)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張一春.微課建設研究與思考[J].中國教育網(wǎng)絡,2013(10):28-31.

第6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由于小學生生理因素、智力因素、家庭教育觀念及學前兒童教育經(jīng)歷等因素決定的小學生語文學習認知上的差別,如何消除由這些因素造成的小學語文教學的差別,就成為本文研究與探討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小W語文教學要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探索信息時代下的多層分類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做到寓教于樂,探索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

關鍵詞: 信息時代 小學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

當下,特別是在信息時代語境下,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小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首先,小學語文教學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前提和基礎。經(jīng)過小學語文教學,小學生認識漢字,并把漢字組成詞語,再由詞語構成完整的語句,用來理解和把握其他學科所傳達的知識。反之,如果連字都不認識,其他學科的知識何以為小學生接受?所以從這個意義來說,小學語文教學承擔著其他學科教學的基礎任務。其次,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僅是漢字的學習和認知,更重要的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漢”字背后蘊含著中華民族性格的傳承與塑造。在信息時代語境下,雖然有了電腦、打字機等現(xiàn)代化打字設備,但是每一個“漢”字書寫的背后,都是中華文明的一次次延續(xù),都是對小學生民族性格的塑造,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力量和向心力凝聚的文化認同。正是因為小學語文教學,小學生才認識到自己的語言是“漢”語,自己使用的字是“漢”字,自己的血脈里流淌的是“漢”文化……這一系列“漢”字背后,延續(xù)的是一代又一代中華文明,并把這種文明塑造成小學生的民族性格。再次,小學語文教學陶冶了小學生的情操,提升了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等經(jīng)典國學的學習,使小學生知道自己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小學語文教學熏陶、塑造了小學生的良好人格。最后,小學語文教學還承擔著學以致用的使命。小學生生活在一個以“漢”字作為母語和官方語言的國度,漢字和漢語的使用頻繁??梢赃@樣說,在信息時代這樣一個特定語境下,離開“漢”語和“漢”字等小學語文教學,小學生無法正常地與他人溝通,無法完美地傳遞自己的意愿,更無法準確表達對事物(如藝術、哲學等)審美的觀點。

一、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在當前語境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

1.由生理因素決定的小學生個體差異,導致小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有所差別。小學生由于入學時年齡早晚有差別,導致小學生身體生理發(fā)育的提前或遲緩,使小學生對事物認知產(chǎn)生差異。學前兒童入學時間是由國家有關教育部門規(guī)定的,根據(jù)教育部有關部門關于學前兒童入學的規(guī)定,8月31日前滿6周歲的兒童可以上小學,出生日期晚一天都不行,這樣就會產(chǎn)生遲一年上學的孩子。以2017年臨沂二小學前兒童入學為例,同樣要求滿六周歲可以入學,但2011年8月31日出生的孩子與2010年9月1日出生的孩子根據(jù)規(guī)定同一年入學,但他們的年齡整整相差了一歲。這種生理年齡的差別,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年齡大的小學生的大腦發(fā)育顯得更完善,對事物抽象能力的理解更準確,對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內在規(guī)律性的辨別更加清晰。而年齡小的小學生與之相比,在大腦發(fā)育、身體協(xié)調性、語言結構等方面就有明顯的劣勢。因此,由于年齡引起的生理因素的差異,造成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同。

2.由于智力發(fā)育程度的不同,小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認知上會產(chǎn)生差別。小學語文教學作為一項重要的智力活動,小學生的智力尤為關鍵。智力水平高的小學生,能夠很快領悟所學小學語文知識,并能理解和運用,因而在學習成績上顯得特別優(yōu)異。而智力水平正常或較低的小學生,則對語文詞句和看圖寫話等顯得反應遲鈍,很難及時做出正確的理解或者不能理解。這種由于大腦發(fā)育程度不同、遺傳因素、父母家庭教育彰顯的智力水平的不同,造成小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對漢字的結構、漢字的發(fā)聲體系、組詞詞句的運用、短文的理解與把握等存在差距。這種差距是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如果不能正視這種差距,就會使小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和逃避心理,不利于小學生小學語文的學習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3.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及學前兒童的教育經(jīng)歷,造成了小學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進度的不同。根據(jù)國家有關部門的規(guī)定,學前兒童在幼兒教育階段不得學習與小學有關的知識。實際上,幾乎所有私立幼兒教育機構都存在學前班這樣的班級構架,學前班的主要教學活動就是給學前兒童提前灌輸小學一年級知識,如語文方面的漢字學習與拼音,數(shù)學方面的20以內的加減法等這些在一年級才能學到的內容。在幼兒不能握筆的年齡,過早地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提前告別玩耍的童年,不利于學前兒童的生長發(fā)育,忽視學前兒童智力增長的自然規(guī)律,給學前兒童造成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負擔。面對幼教機構打出的“贏在起跑線上”等口號,某些家長不僅沒有理性地思考孩子的教育問題,反而對此趨之若鶩,由此導致學前兒童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抵觸和畏難心理,不利于小學生未來的學習。

二、解決之道

正是由于我國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差別,小學語文教學模式的探討就顯得更重要。根據(jù)我國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在總結小學語文教學規(guī)律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問題,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1.根據(jù)小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接受程度和生理發(fā)育程度,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探索信息時代下的多層分類教學模式。由于小學生對小學語文知識接受程度不同,因此他們在語文知識、詞句理解、語文學習過程中難易的側重等方面也存在差異。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的這種差異,把一個班級中的小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組,按照他們不同的接受程度進行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分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對于講述內容的難易應進行增減,以適合不同智力水平和不同生理發(fā)育階段的小學生學習,使所有小學生都能輕松接受適合他們自身特點的知識內容和結構。教師不能因為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學習層次結構、語言表達程度、認知結構等方面的差異,在態(tài)度上區(qū)別對待,分出遠近親疏。小學語文教師不能把語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小學生語文教學的唯一尺度。只有根據(jù)小學生的個體特性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探索信息時代下多層分類教學模式,才能真正使小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塑造自己的民族性格,增強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喜歡上語文教學。

2.在當下的信息時代語境下,積極探索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模式,發(fā)揮信息時代教學手段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優(yōu)勢,寓教于樂,快學學習語文。信息時代,一方面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越來越多,這些設備能把抽象的理論直觀地通過符號、圖像、聲音等手段顯現(xiàn)出來,形象地展現(xiàn)在小學生面前。小學生通過這些直觀的形象,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中難以理解的抽象理論,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小學生正處在由模糊認知事物向抽象思維轉化的關鍵時期,他們對事物的感性認識比較深刻。面對這一狀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能一味灌輸,而是通過形象的情景模式,讓小學生融入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從情境中感受當時人物的心理活動與行為表達,更好地把小學生的感性認識轉化為內在的理性認識。小學生在這樣的情境教育主題中不僅能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快樂學習,而且寓教于樂,把語文學習與現(xiàn)實生活的語言交流實踐結合起來,學以致用,養(yǎng)成熱愛學習語文的習慣,更以此為基礎升華語言文字背后的民族意義,有助于陶冶情操。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如何更好地讓處在成長期的小學生快樂地接受小學語文教育,培育小學生的愛國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個老而彌新的課題。隨著對小學生心理和生理成熟機制的研究不斷深入,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是否把這些測定機制引入小學教育中,為小學生語文教育提供精細化的科學依據(jù)?相信隨著對小學語文教育模式更進一步的探索,這一天離我們不會太遠。

參考文獻:

[1]王春艷.如何構建素質教育下的高效小學語文課堂[J].新課程:小學,2015(30).

第7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小學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初級階段,其教育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教師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未考慮小學生的特點,教學理念和方式過于守舊,忽視了教學中正確學習方法的引導。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小學教育更應注重學生素質培養(yǎng)。其中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與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幫助學生具備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對小學語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師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教師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即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就教學理念而言,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模式化和簡單化,未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實際情況,語文教育缺乏針對性和合理地定位,只是簡單的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師很少于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整體效果偏差。就教學方式而言,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根據(jù)新課程的要求轉變教學方式,依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如“填鴨式”“滿堂灌”等。這些教學方式很難考慮學生對知識的介紹度,教師也沒有明確認識到小學語文教學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當下新課程改革的推行,也無法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國家的素質教育。

二.新課程對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的新要求

由于我國教育在較長的一段時間以應試教育為主,而隨著我國經(jīng)濟多元化發(fā)展,社會對綜合性素質人才的需求逐漸提高。這就導致應試教育下培養(yǎng)出來人才與社會人才需求出現(xiàn)矛盾。針對這種矛盾,國家就教育實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也對教育事業(yè)提出了許多新的要求。小學語文教育同樣如此,新課程下對小學語文教師要求也有所提高。

(一)轉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加強課堂互動

在互聯(lián)網(wǎng)和信息技術不斷普及的情況下,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不斷擴充,師生間的關系也不再是傳統(tǒng)的傳授與被傳授,更多的是知識的平等對話。雖然小學階段的學生了解的知識有限,但并不代表其完全的無知,同樣對教師講授的知識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改變過去過于重視知識單方面的傳授,而是應該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只是作為知識的灌輸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純地知識講授并不能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小學語文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目的。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教育,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師安排的教學活動中。

(二)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小學階段的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思維方式不成熟。小學語文的教學不能與初中和高中教學方式一樣,教師除了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之外,更應是學生生活上的朋友,即良師益友。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講課的過程中,就不能過于死板和模式化,而應與學生多進行交流與溝通,讓小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其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多安排一些教學互動,比如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小學生自己闡述通過故事所學習到的知識和道理。除了課上的交流,小學語文教師在課下也應多與學生互動,參加學生的活動,比如跳繩,踢足球,各種學生之間游戲等。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一些與語文教學有關的課下活動,比如成語接龍,講述身邊故事,課本情景再現(xiàn)等。通過這些活動,師生之間的交流更為密切,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與教師形成和諧平等的關系,從而使小學生更愿意聽教師教學安排。

三.結束語

第8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在中小學語文銜接性視野中研究大學語文,是認識其本質的需要,大學語文與其他階段語文教育不同,在強調基礎內容教育的同時,還要注重延續(xù)。人文方面,大學語文教育針對的對象不同,應在中小語文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主要發(fā)揮語文人文教育的作用,并結合當代社會發(fā)展趨勢,為我國培養(yǎng)符合社會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要針對各階段學生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布置教學任務等。大學對人文要求更高,內容也相對較豐富,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教師需要避免重復中學內容,這樣才不會引起學生的厭煩情緒,且能夠與時代要求相符合,人文性在不同階段的語文教育具有不同的特點。大學語文教學目標必須要提高學生對語言聽說讀寫的能力。語文作為基礎學科,在重視傳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對語文技能的培訓,大學語文教育應在中小學基礎上提高,否則大學生會出現(xiàn)大學語文已經(jīng)學過,不需要重復學習的理解誤區(qū)。專業(yè)不同也會對語文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中醫(yī)專業(yè)強調對語文中文言文部分的學習。要針對專業(yè)的需要,改變語文教育的側重點,提高學生的技能,如果停留在中學階段,就會失去語文教育的工具性。總而言之,中學語文教育的結束并不代表真正結束,僅代表階段性結束。因此,從語文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進一步提高,例如:從教材、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銜接,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母語發(fā)展。

2銜接性視野下的大學語文教育

針對銜接性視野下對大學語文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強調其思維的變化。首先,深入探索大學以及中小學語文之間的聯(lián)系,為大學語文教育確定目標。其次,在進行人文精神滲透時,需要區(qū)別大學與中小學階段的特點,尋求獨特性。這種大學語文思維能夠將大學以及中小學語文教育連接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并參照新課程改革要求,建立大學語文學科體系。第一,要確定各階段語文教育的目標和任務,針對傳承文化方面,確定各階段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作用以及對語文技能的提升。除此之外,研究分析大學語文與其他大學人文選修課的區(qū)別。如:語文與國學的區(qū)別等,以此來確定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第二,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入手研究各階段語文教育的區(qū)別和共同點,通過案例分析,尋找規(guī)律,明確各階段的教學目的。由于學生處于不同階段,對語文的理解會呈現(xiàn)遞進的趨勢。因此,教師在授課時注意教學手段要與學生年齡特征相符,教材內容也要逐漸深入。第三,由于學生在各個年齡段特點不同,對文章的選段要注意,同樣一部著作,對大、中、小階段的選段要區(qū)分開,著作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想要傳達的意義是有區(qū)別的。

3結論

第9篇:對小學語文教育的認識和理解范文

【關鍵詞】傳統(tǒng)文化 小學生 語文教育 結合

引言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尤為重要。小學語文是對傳統(tǒng)文化認知、接受、學習的第一步,其是一個工具與窗口,通過小學語文初步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偉大,可以增強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助于開闊小學生的文化視野,培養(yǎng)小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本文著重研究如何將小學語文與傳統(tǒng)文化教育相融合,以期中國傳統(tǒng)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

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學教育中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科學地穿插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對于從小培養(yǎng)孩子民族自信心,開闊文化視野,培養(yǎng)人文素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加入傳統(tǒng)文化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重視。

(一)增強母語情感

首先應該明確語文和文化是一個整體,而不應該當做兩種東西對待。語文包含了我們的母語,母語又是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炎黃子孫從小接近母語,增強對母語的認識,在基礎教育階段增強國民對母語的情感,并且從表面的母語情感上升到母語意識方面,從可以簡單使用母語,到對母語的熱愛,最后對母語的繼承與發(fā)揚。

(二)活躍小學課堂教學環(huán)境

社會對小學教育質量的評判往往根據(jù)小學升初中的考試成績,對一位優(yōu)秀教師的評判也是其所教授的學生考試成績高低,尤其是在一些關鍵的升學等考試中。在如此社會體制前提下,出現(xiàn)了教師教授重點在應試技巧上面,小學生已經(jīng)背上了沉重的課業(yè)負擔,小學語文課堂已經(jīng)缺少了趣味性與生動性。語文課堂缺少了“語文性”,母語教學缺少了母語意識,一些資深專家、學者積極呼吁對這樣語文課堂教學的抵制,小學生也是普遍覺得語文課沒有“意思”,課堂上小學生往往容易出現(xiàn)走神、開小差等情況,有些小學生認為語文課沒有意思,便在課堂上去做自己認為有意思的事情。

這樣的小學語文課堂教授出來的學生,沒有經(jīng)過精神文化的熏陶,沒有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與感受,將來他們有可能以優(yōu)異的成績一步一步升學然后進入社會,成為有知識的人,卻沒有精神內涵。在學校經(jīng)常出現(xiàn)高校學生自殺事件、傷害同學事件等,社會上浮躁不安的年輕人成為主流現(xiàn)象,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成為了需要討論的普遍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跟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有著及其重要的關系,在語文教育過程中不重視傳統(tǒng)文化教育,路不拾遺的光榮傳統(tǒng)美德成為了笑柄,國人素養(yǎng)水平急劇下降。只有從小強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學,才能恢復語文課堂的教學活力與生氣,語文課堂才能成為人們精神境界提高的沃土,國民素養(yǎng)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三)增強民族凝聚力,促進社會健康發(fā)展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國民經(jīng)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伴隨著國民經(jīng)濟飛躍增長,也顯現(xiàn)出了素質教養(yǎng)缺失問題,唯利是圖、背信棄義等問題普遍存在于當下社會,中華傳統(tǒng)美德中的舍己為人、重義輕利等已經(jīng)被人們拋諸腦后。一旦民族傳統(tǒng)美德缺失,社會將失去健康發(fā)展的動力。小學階段正是國人美好品德養(yǎng)成的初始階段,是健康人格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此時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讓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扎根于每一個國民的心里,可以增強民族凝聚力,是社會健康發(fā)展的保障。

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語文教育結合的具體方式

小學語文教育主要集中在課堂內,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點,應充分發(fā)掘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豐富課堂教學方法,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與小學語文教育相結合。

(一)將傳統(tǒng)文化活動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課內活動是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使用的手段,是鍛煉小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新課標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要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容豐富,有些傳統(tǒng)文化以具體的藝術形式存在,而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人文精神需要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從中感悟與學習。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結合教材將傳統(tǒng)文化插入課堂教學之中。讓小學生可以在游戲中、課堂活動中領略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與洗禮。在小學課本中有“元宵節(jié)”,在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中,可以適當引入“猜燈謎”,“制作燈籠”等豐富的課堂活動。根據(jù)教材制定合適課堂活動,不但提高了課堂活躍度,鍛煉了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讓小學生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豐富內涵,提高小學生的素質水平。

(二)教學過程中加強多媒體的利用

傳統(tǒng)文化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偉大財富,我們要繼承傳統(tǒng)文化并把其發(fā)揚光大。我們要不斷地了解我們的文化,小學課本里面的內容只是傳統(tǒng)文化的很小一部分,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發(fā)達的網(wǎng)絡技術,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更直觀形象的將傳統(tǒng)文化展示給小學生,小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理解傳統(tǒng)文化并對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興趣,感知傳統(tǒng)文化的美,拉近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生的距離。用生動形象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點燃小學生的民族情懷。

(三)引導小學生閱讀經(jīng)典著作,培養(yǎng)健康人格

誦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用到的方法,也是我國自古流傳下來的語文學習技巧。中國文字不像英文、法語等文字,中文有自己獨特的韻律,一些優(yōu)秀的詩詞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之后,白話文漸漸普及,文言文這一傳統(tǒng)形式很少再被人們用到,但是不用并不能代表完全拋棄,文言是我國幾千年歷史傳承的一項工具,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了解自己的歷史,就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文言語感,閱讀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

對于經(jīng)典作品反復吟誦,每一次吟誦都能多一點理解,每一次吟誦都可以當做和古代大思想家、大文豪的一次對話,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也就是這個道理。對于經(jīng)典著作的反復吟誦就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細細品味,在反復的吟誦過程中引導小學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讓學生通過對經(jīng)典名著描繪場景的想象,去和作者對話,去感知作者的喜怒哀樂,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古代先賢的大思想、大境界。通過對古詩詞、古代文學經(jīng)典的吟誦可以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水平,培養(yǎng)其健康人格。

三、結語

無論是從小學語文教育的本質還是從國民素質水平提升來看,將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語文教育相結合都是值得重視的一件事情。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語文教育的有效結合需要社會、學校、家長的共同努力與關注。首先教育部門要重視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提升自身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其次學校要配合教育部門在實際教學中不斷探索、積極創(chuàng)新,尋找合適的教學途徑;最后,家長作為孩子最親的人,應該對孩子言傳身教,積極支持和配合社會及學校創(chuàng)造具有傳統(tǒng)文化氛圍的生活環(huán)境。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語文教育的真正有效結合。

【參考文獻】

[1]王松泉.語文教育心理學基礎[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