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的教學與教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法(以下簡稱“小語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能把所學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把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由于種種原因,當前小語文教教學效果與師生期望、課程自身的作用和未來小學教師職業(yè)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沒能很好地體現(xiàn)課程設置的價值?!霸?a href="http://saumg.com/haowen/213258.html" target="_blank">教法”采用角色轉換原理,在教師具體指導下,讓學生扮演教師走上講臺,變學為“教”,從“教”中學,“教”為了學,“教”學結合。它有助于改變小語教學單一、呆板、枯燥、乏味的狀況,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小學語文教學法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闡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法教學中運用“試教法”的理論依據(jù),提出了便于操作的實施步驟與要求,分析評價了實驗效果。
一、理論依據(jù)
(一)主體性教育思想。主體性教育論認為,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認識和發(fā)展的主體,一切教育的影響作為外部客體的東西,只有通過主體活動才能內化為主體的素質?!霸嚱谭ā钡慕巧D換使得學生的學習由原來“教師教我”的被動學習心態(tài)轉變?yōu)椤拔医虒W生”的主動學習心態(tài),使教學成為一種充滿活力和激情的活動。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學習過程中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霸嚱谭ā卑褜W生原有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教師的作用是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對學生知識建構進行點撥。這正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具體運用。
(三)多元智力理論。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各種要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組合,使人的智能發(fā)展出現(xiàn)不平衡,呈現(xiàn)出各自相對優(yōu)勢智能和弱勢智能。“試教法”把具有不同優(yōu)勢智能和弱勢智能的學生合理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共同參與備課和上課活動,取長補短,充分發(fā)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
二、實施步驟與要求
(一)選擇試教內容。試教教學法理論知識要求學生扮演師范學校教師的角色,對師范生進行授課,難度較高,因此宜選擇那些理論性不高、難度較小的知識,如“小學語文課程性質”與“閱讀教學的內容與方法”,前者不適宜學生試教,后者不僅適宜,而且學生很感興趣,并能在教學中聯(lián)系實際。
(二)組建試教小組。按照“組內異質、組問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試教小組,每個小組4-7人,并推薦1人為小組長,以便和教師聯(lián)系。教師向學生說明小語教課程開展試教活動的意圖、過程、要求等,為上臺試教的學生壯膽,引導、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內心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欲。
(三)小組集體備課。小組接受試教內容和任務后,做好成員分工,自學教材,查閱有關參考資料,把教材內容轉化為有利于自身個性發(fā)揮的教學內容,接著進行小組討論,并根據(jù)討論情況,寫出詳細教案。教師要對學生備課情況進行檢查指導,修改、完善學生的教案。之后,組織學生在組內說課或簡單試講,根據(jù)表現(xiàn)推薦授課人。試教法剛開始實施時,教師應有意識推薦素質較高的學生作為最先的試教者,以樹立榜樣,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
(四)組織學生試教。根據(jù)教學進程和教學時間,組織已經選定的試教者上臺,面對全班學生和教師進行授課。教師除了和其他學生一樣坐在臺下聽課,做好聽課記錄,還要根據(jù)學生試教實際情況進行隨時指導,如調節(jié)課堂氣氛,掌握每個學生的講課時間,處理偶發(fā)事件等,以確保試教活動順利完成。
(五)進行教學評議創(chuàng)設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圍,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實現(xiàn)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激發(fā)大家創(chuàng)造的靈感。教師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善于調動學生的情緒,做好適時點撥,并以平等參與者的身份介紹自己的觀點,一方面是對試教者的教學本身進行剖析,以便鼓勵學生,或讓學生有的放矢地改進,另一方面還要對試教的語文教學法理論知識進行補充性和提高性的講授,使學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三、實驗效果
(一)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霸嚱谭ā弊寧煼渡缪萁處熃巧?,使他們有一種內在的成就感,認識到主體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發(fā)了自主學習的潛能。實驗班學生為了上好課,認真鉆研教材,自覺查閱參考資料,遇到疑難還會主動請教老師和同學,課堂上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熱烈討論,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同時,由于每次試教都是人多時間少,誰想上臺“試教”就必須與別人競爭,加之有“教學評議”環(huán)節(jié),人人都想比別人“藝高一籌”,這種“隱形競爭”激勵學生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二)增進師生感情,促進教學相長?!霸嚱谭ā睘閹熒g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提供了渠道,因為教師課余要指導學生備課,師生之間的來往次數(shù)相對增加。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教學中,也比較容易得到了學生的信任和認同。另一方面,師生在一起共同備課、評課,彼此交流不同的觀點,共享資源和智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真正實現(xiàn)教學相長。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霸嚱谭ā笔箤W生備課、組織教學、評課、板書、口頭表達等方面的教學技能都得到有效的訓練。比后期的集中實習運用教學法理論更及時、更直接,同時使學生實踐機會增多,有效地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能力的形成。其次,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提早進人教師角色,多層次、多角度地感受到“教師的苦與樂”,堅定了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的信心,有利于他們踏上工作崗位后及時地進行角色轉變。第三,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了訓練。實驗班學生待人接物比較自然大方,應變能力增強,上臺“怯場”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 意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87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常出現(xiàn)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不能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這些顯然與《課標》所提倡理念、精神相違背。課堂的中心目標是促進學生的有效發(fā)展,因此而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天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先決條件應該是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那怎樣才能是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呢?
一、提高學生對教學的參與性
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一是引進現(xiàn)代教育教學新理念,克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的呆板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處于主動地位。把教學活動的重心放在學生的學上,使學生的自學和教師的引導有機結合起來,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課堂上,要讓學生一起討論,共同研究,而不是教師說什么,學生聽什么,學什么。這樣既可以集中深意力,又可以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其主動性和自覺性,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能力。二是改善語文課的學習氣氛。教學氣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單一枯燥的教學氣氛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力,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搖學生的學習動機,只有改變教法,穿插新穎的教學內容,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不斷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的情緒高,學習和掌握知識的效果就會好,所以在教學中要根據(jù)教學任務及各類教材的特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大腦皮層興奮,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三是因人而異,正確引導。課堂上,在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前提下,對注意力品質較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在講課的時候,要經常有意識地注視一下那些愛走神的學生,提醒他們增強自控意識。在提問時,對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學生要適當多一點,讓這些孩子把注意力時刻放在教師身上,放在教學內容上。在分組研討過程中,也要隨時到這些學生旁邊走一走,表示一下教師對他們的關注。
二、著力培養(yǎng)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有利于學習有條不紊的進行,有利于知識的習得,有利于學生學習獨立性的養(yǎng)成。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論述教育的根本宗旨時指出:“教育的本旨原來如此,養(yǎng)成能力,養(yǎng)成習慣,使學生終生以之。以為教育可以把學生所需要的全部給他們,學生出了學校再不用自己探討追求了。這種認識是根本不對的?!?/p>
(一)提前預習的習慣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準備,也是具體內容的準備,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fā)現(xiàn)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準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于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發(fā)下新書后,學生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后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么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鐘即可。
(二)細心觀察的習慣
羅丹曾經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發(fā)現(xiàn)。”只有善于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觀察習慣的培養(yǎng),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游看風景等,大人在學生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jié),不要只籠統(tǒng)地看大概。引導學生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學生說說杏與桃子有何異同。其次,課堂中的學習中同樣需要細心觀察。觀察可以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shù)量等方面入手。
(三)質疑發(fā)問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闭f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向老師質疑、發(fā)問。沒有弄懂問題時,不要得過且過、羞于開口,要善于發(fā)問、大膽地問。如果學生平時有不敢問、不善問的缺點,就鼓勵他去問,一旦有些問題是通過問詢教師、同學得來的答案,我們要給予鼓勵。愛因斯坦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庇捎谖恼骂}目就是文章的文眼,所以上課伊始,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這時學生會提出:誰和時間賽跑?為什么要和時間賽跑?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么偏偏要和它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怎樣等問題,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概括為以下三個問題: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么要和它賽跑?“我”是怎樣和時間賽跑的?時間又不是人,“我”為什么偏偏要和它賽跑?問題確定后我讓學生選擇最想探究的問題,自由結合組成探究小組并迅速確定每個人的角色。這樣就為下邊的理解和探究做好了鋪墊,使探究_定了方向。
(四)廣泛閱讀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力有效途徑
引言
我國對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各科目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以此形成學生與教師之間和諧、平等的交流溝通模式。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教師需要積極研究新的教學方法,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和學生建立和諧、互動的關系,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精心設計課堂問題
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是教師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有效反饋的主要方法,利用課堂問題,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能夠了解到學生對語文課文的掌握程度,以及對相關知識觀念的理解程度。提問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反饋形式,教師的提問能夠清楚地闡述重要的知識點,以此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同時,課堂教學提問環(huán)節(jié)能夠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觀念與意見得到更好地交流溝通,有利于教師對教學方案與教學進度進行有效地調整。所以精心設置課堂問題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1]。二.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談論
發(fā)揮小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的熱情,需要教師選擇切實可行的方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讓每位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教師需要不斷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營造良好的競爭與合作氛圍,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掌握好語文知識,以此提升小學生的思考能力。
在進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作為組織者與引導者,要求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討論任務,并選派小組代表,針對本組討論結果進行闡述;教師根據(jù)各組討論情況進行綜合點評。這種教學方式在活躍小學生思維的基礎上,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所學語文知識的印象,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給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活力[2]。
例如:在《自然之道》課堂上,教師在講解完前4段內容時,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救海龜行動是不是正確的?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針對該問題進行討論。隨著對課本的學習,學生將會認識到“假設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將會出現(xiàn)事與愿違的結果,好心辦壞事”。像這樣,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能夠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作為現(xiàn)代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我國心理學家認為情境對于人體起著直接性刺激作用,一定的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某種思想感情。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意象環(huán)境,再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課堂教學。因為語文中包含了較多的抽象性內容,而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讓抽象的課堂教學內容變得更加的形象、生動。
例如:在《村居》的教授過程中,當學生讀到“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揚柳醉青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詩句時,剛開始學生無法準確理解古詩中的意象。當教師播放和詩中描述的景象相符合的短片、圖片等,學生就能夠對詩中所描述的抽象場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夠勾勒出相應的場景圖,進而加深了對本首詩的理解,拉近了小學生與語文古詩間的距離,促進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形式的多樣化發(fā)展。
四.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語文教師需要讓小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愛上語文閱讀。學生有了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能夠真正體會出學習語文所帶來的快樂。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養(yǎng)成是以精神需求為基礎。要想讓小學生對所閱讀材料產生濃烈的興趣,教師首先需要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的讀物,并選擇符合小學生成長特征的閱讀材料。此外,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快樂閱讀活動等,尤其是能夠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比賽活動等。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提高了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增加了小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所帶來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3]。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激發(fā)小學語文課堂活力,教師就需要努力將課堂變成學生快樂學習的場所,突出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小學語文課堂的主角并不是教師,而是每位學生,學生未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將無法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精心設計課堂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有效討論,應用多媒體技術,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
參考文獻
[1]吳良鋪,柴燕武,高俊義.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問題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11,23(11):119-122.
【關鍵詞】情景教學法;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的改進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新的教學法層出不窮,展示出小學語文教學百花齊放的燦爛前景。手段總是服從于目的的,無論采用何種教學法,關鍵是有利于學生“學”的過程中,形成發(fā)展的動力,為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最佳的外部條件。情景教學法,既要創(chuàng)設得當?shù)那榫?,又要讓學生進行情景體驗和討論,然后才能把所學的知識與情景聯(lián)系起來,教師是要作很多努力的。
1對情景教學法的認識
“情景”一詞的歷史十分悠久。早在一千多年前,劉勰的《文心雕龍》中就有“情景”的論述,所謂“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到了清代,《人間詞話》更有精辟的闡述,“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F(xiàn)代作家葉圣陶先生的“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的名言為大家所知曉。本文所指的情景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從教學的需要出發(fā),引入或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通過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迅速、有效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
2情景教學法的教學步驟
在運用情景教學法促進兒童發(fā)展的探索過程中,先后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閱讀教學的語言訓練中運用,即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把“言”和“形”結合起來,進行句子或片斷訓練;第二階段是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創(chuàng)設一個“恰當”的場合、景象或境地。讓學生置身其中,觀察、思考、想象,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誘發(fā)學生寫作的欲望,從而提高作文訓練的效果;第三階段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通過“生活、實物、音樂、圖畫、扮演、語言”等不同途徑,把學生的思維集中在情景中,使學生由感受美而入境,到愛美而動情,至理解美而曉理;第四階段是在前三個階段的基礎上,運用“形式上的新異性,內容上的實踐性,方法上的啟發(fā)性”情景教學三原則,進一步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
情景教學法的核心是“激起學生的情緒”,把語文教學中的字詞句篇的知識、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統(tǒng)一在情景中,并憑借學生進入情景的內心感受和情緒,使其受到道德品質、審美情感及意志的陶冶,從而保證語文教學所肩負的“文”與“道”兩方面教學任務的完成,促使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發(fā)展。所謂“帶入情境”即有效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運用這種教學法,學生學語文就會感到“易”、“趣”、“活”。因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fā)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
3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景的方法
3.1直觀教學法
老師借助照片、掛圖、板畫、實物、模型、標示、多媒體創(chuàng)造直觀形象,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如教《桂林山水》把桂林山水通過電視片、網上下載制成錄相片,使學生靜中見動。直觀展現(xiàn)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正確理解課文,深刻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欣賞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心境也就能水到渠成了。
3.2演示實驗法
不少說明性課文,特別是科普文章和科學小品,均可借演示實驗重現(xiàn)情境,進而理解其知識的內核。如《撈鐵牛》、《琥珀》、《黃河象》等,演示“琥珀”形成的過程,學生興趣盎然,而且能從課內帶向課外,讓學生閱讀《煤》的形成等科普文章。使學生愛科學、學科學而終身受益。
3.3即興表演法
在幫助學生基本掌握課文內容后,讓學生分角色利用簡單的頭飾、面具表演教材內容并組織評議,在評議中,對照課文,反復研讀,加深理解。如學習《晏子使楚》一課后,要求學生選擇故事中的一個人物,推想該人物說話時應帶的語氣。扮演機智勇敢的晏子,傲慢自大的楚王,故事中做配角的士兵,因表演是學生喜歡的項目,學生為了演好角色,就要認真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語氣,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這一創(chuàng)設情境,使全體學生能夠從喜聞樂見中更直接地了解課文的內容,二是充分發(fā)揮了參與表演者本身的創(chuàng)造才能。
3.4利用自然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 教學方式 語文教師 創(chuàng)新
語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頭疼的一大問題之一,因為作文不是一兩天就能夠迅速提高的,而是要學生有長期的素材和寫作技巧的積累才能逐步進步的。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只是一味的將寫作技巧和一些方法一股腦的灌入學生的腦海中,在這種強迫式的教學狀況下,學生真正吸收到的知識其實是很少的,這也導致學生的寫作水平無法得到應有的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作文教學方法上做出改變和創(chuàng)新。[1]
一、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情感是作文的靈魂,有靈魂的作文才能真正的感動他人,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實踐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的寫作技巧訓練,卻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這樣導致學生寫出來的作文缺乏感染力。而且,教師有時候會約束了學生的想象力,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而是將作文的類型、結構和語法等知識作為教學重點,在實踐教學中也沒能很好地與學生進行應有的交流,這樣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寫作的積極性。[2]
除此之外,大多小學語文教師盲目的要求學生的作文要有深度,要突出作文的中心思想,但是,這對于剛步入學習之旅的小學生來說,這種目標是大多數(shù)學生無法達到的。思想剛萌芽的小學生普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如果教師還固執(zhí)得要求學生的作文要有思想性的話,那么就容易造成學生對知識死記硬背,盲目模仿捏造,這樣對于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是不利的。[3]
二、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路徑
1.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啟發(fā)學生思維。
思維想象是學生寫出好作文的前提之一,尤其在學生在長期閱讀其他范文之后,學生的思維想象一定程度上會受到約束,所以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象,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這樣才能讓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更加新穎。而且,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選題上要考慮到學生的天性,增加題目的探討性,這樣學生才會自動去思考、去寫。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以《誰的本領大》課文為模板,讓學生思考到底在自然界中誰的本領最大,是人?動物?還是其他的東西?并且要求以生命化的形式將實物寫活,這樣學生在寫作中不僅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且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2.結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生剛開始接受規(guī)范化的管理模式,但是他們骨子里還是比較活潑貪玩的,如果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講解有關寫作的知識,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熱情,對寫作也會產生厭倦的情緒。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實踐教學,盡量將教學內容生活化,這樣學生才能更容易的掌握寫作技巧,也能主動的參與到寫作教學課堂中。例如在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六冊的習作八的教學中,習作要求是編寫童話故事,這是一個很好地題材,因為小學生普遍喜歡童話故事。習作的序言是敘述了小花貓因為不講究個人衛(wèi)生而導致生病的故事,這其實對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有一定的教學意義的。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合理的想象,通過多媒體將故事還原成動漫,還可以尋找其他有關的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一個大致的思路方向,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進行寫作。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以小組的方式讓同學們自由組合,即興的創(chuàng)作一段童話故事,然后請他們上臺表演,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而且可以使課堂更富有樂趣,更貼近生活。[4]
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不時的舉行作文互評、原創(chuàng)故事大賽等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寫作思維會有潛移默化的提升。并且,作文素材大都源之于生活,因此教師客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親身體驗的活動,例如小游戲、外出游玩參觀等等,這樣可以增加學生的寫作素材,也可以提高學生文章的真實性。
三、豐富教學形式
雖然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得小學語文教育更加現(xiàn)代化,但是因為大多數(shù)老師習慣了以板書為主的教學方式,一時間無法改變,導致課堂教學還維持著刻板無趣的狀況。所以,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這是高科技發(fā)展的時代,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多媒體為輔助,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形象具體的知識網絡。例如在小學六年級的“家鄉(xiāng)的名人或者家鄉(xiāng)名人事跡”的習作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同學們展示一些偉人或偉人故鄉(xiāng)的照片,也可以播放一些有關的名人自傳的影片,還可以讓學生自己上網尋找相關的素材,這樣學生在素材積累過程中也會明確自己的寫作方向,這樣學生寫作是才會更加得心應手,寫出來的文章質量也會更高更好。[5]
總而言之,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教師應該給與重視,通過結合小學生的性格特點,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豐富語文寫作課堂教學,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和反思,從而尋找出一條最有效的路徑。同時,要將課堂生活化,增添課堂的樂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消除學生對寫作的厭倦,讓學生能夠自動參與到課堂學習和作文寫作當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釋放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幫助學生打下一個堅實的寫作基礎;才能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袁小萍.新課標指導下初中語文作文有效教學思考[J]. 快樂閱讀. 2011(12)
[2] 王梅.淺析中學作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J]. 學周刊. 2011(12)
[3] 夏厚富.初中語文有效教學方法探討[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 2010(08)
關鍵詞: 新課標 小學語文教學 備課方式 學習方式 評價方式
在學習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后,令人耳目一新的學生自主學習方式、多形式的評價方式,均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受到了激勵和鞭策。我進行了認真的剖析和反思,將先進的經驗遷移到自己的教學中。下面,我圍繞新課標教學法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看法。
一、小學語文深化課改的一些思路
我校實行課改已有兩年半的時間了,新的教學法已由原來的雛形逐漸變得較為成熟。如何深化課改已提上日程。如何深化課改,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我個人認為,要做到深化課改,首先教師要做好集體備課,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堂環(huán)節(jié)都要認認真真去思索,去探討。現(xiàn)在所有教師都能按新教法來授課,不足之處就是有的教師還缺乏課改的銳氣,課改的勁頭,仍存有惰性心理。比如:教案中沒有體現(xiàn)出個案,課堂上游戲規(guī)則沒有,不是自己沒有辦法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而是懶。建議無論哪個年級哪個學科都應該拿出幾節(jié)典型的好課,由主抓課改的牽頭,共同去促課、聽課、評課。應提供方便,把這些經典課錄下來放到校網站上,一是對課改的宣傳,二是對授課教師的認可和鼓勵。另外,還應給教師提供外地課改先進校的學習資料,可以組織老師們學習吸取外校的精華,不一定非要親身到外地學習才有效。教師應首先擠出時間帶頭聽課、評課,督查備課,可以定出聽課表,每周2至3節(jié),要具體到聽某個班,按指定的班級去聽課,這樣才會形成一個齊抓共促的課改氛圍,才能使課改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二、根據(jù)小學生的特點,改進語文教學的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習有不少特點:小學教材知識量明顯增大,每門學科都涉及多個分支;理論性明顯增強,小學學習對理解要求很高,不動一番腦子,難以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與區(qū)別;綜合性明顯加強,往往解決一個問題,還得應用其他學科的知識;系統(tǒng)性明顯增強,小學教材的知識結構化升級;能力要求明顯提高。如果上了小學,不注意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能力,特別是思維能力,就會使學習越學越困難,即使勉強畢業(yè),也會直接影響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小學生對事物的選擇性、獨立性、自覺性、實效性等方面都增強了,但對小學階段學習的長期性和復雜性認識不足,過高估計自己的學習水平,因而容易喪失信心。所以,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健康心理的優(yōu)勢,克服不良因素。進了小學以后,要在學習上定一個目標,使自己目標明確,有動力;學習上要循序漸進,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辦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認真想好。
三、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師備課和學習方式
教師備課應一絲不茍,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備好課,明確并向學生提出目標;備學生,重點是學困生,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備教材,重點把握知識重難點、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點、易錯點、知識生長點;訓練與檢測;及時評價等。
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四種:獨立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合作學習、展示學習。解剖這四種學習方式,學生都有自覺、積極、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這與教師的精心培養(yǎng)是分不開的。獨立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覺與主動;互動學習、合作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與學生的兵教兵、兵幫兵、兵帶兵、兵助兵;展示學習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上能大膽質疑、敢于交流、勇于展示。這些靈活的學習方式,不正是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fā)展的最好體現(xiàn)嗎?
四、新課改觀念下評價學生的基本思路
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單純地從一方面或者遵循某種固定程序,而應堅持三原則:全面、個性、發(fā)展。沒有壞、差等極具傷害學生心理的字眼,傳統(tǒng)的評價功利性太強,比如現(xiàn)在最偏重的是成績、守紀、聽話的字眼,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可能不利,對學生過于強調某一方面是不利于整體民族素質的提高的。社會是個大舞臺,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是政治家,不僅是科學家,更需要各行各業(yè)的能手,只要他具備造福社會的能力,不違法就是培養(yǎng)人才成功的一部分。
學生的個性需要張揚,創(chuàng)造力需要激勵、挖掘、培養(yǎng)。因此,老師家長的評價至關重要。老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話可能傷害學生終生,也可能使學生受益終生。因此,評價學生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因素,注意學生可能產生的影響,對學生的發(fā)展有無好處。評價學生的目的是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所以評價應該以學生為中心。
要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就要放下架子和師道尊嚴,杜絕成見,客觀公正,注重藝術語言,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個性張揚。提出希望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過去我們在評價學生時多數(shù)自覺不自覺地分成三種:優(yōu)秀生各方面均優(yōu),無一缺憾;中等生什么都表現(xiàn)一般,都需要努力;后進生什么都差;一無是處。一個班級的評語中大約總共不超過20句,有許多同學的評語一模一樣,毫無個性可言,甚至隔三年、六年、十年中有的學生的評語都一模一樣。在學校的學籍檔案中這樣的例子太多,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根本沒有做到與時俱進,老師是否反思過,這樣的評價對我們民族,對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有何好處?人是宇宙中萬物的靈長,宇宙的精靈,最具個性化的動物,學生隨時間的推移,所面臨的社會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都在不斷發(fā)生變化,用幾年幾十年前的話語去評價學生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對社會發(fā)展是不利的,對國家民族命運是極具破壞性的。
學生評價首先要知道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對學生的認知水平一定要明白,了解學生不能只從老師的角度,依靠學生、家長可能更有效。通過調查報告,采用學生自己評價、小組評價、家長評價等多種方式,是老師全面評價學生的前提。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教學方法 方法優(yōu)化
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富有啟發(fā)性,往往決定了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任何教學活動,都應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在教法上,我注意“一法為主,多法配合”,注重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啟發(fā)性、深刻性、藝術性,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創(chuàng)造較多的條件,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耳、口、手并用,樂于思維、善于思考。
一、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比較
由于學生有著不同的思想與見解,他們在閱讀時,根據(jù)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方法、經驗,對課文中的事物進行再創(chuàng)造。因此,在讀課文時,投入的情感和想象可能不同,所以有必要在自由練讀的基礎上加強比較性朗讀。一是同一學生前后幾次的朗讀比較。讀得不好允許重讀,給予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相信學生能讀得更好,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測試學生在學習不同階段的朗讀情況,有進步的給予表揚。二是不同學生或不同小組同一段落的朗讀比較。教師通過具體的朗讀指導,使學生樹立競爭意識。一是鼓勵學生互相挑刺,二是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的長處,三是激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在這種民主、平等又互相激勵的氛圍中進行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積極性空前高漲,對課文的理解逐漸進入了新的階段。如《魯班學藝》與《景陽岡》,同樣寫人,都是表現(xiàn)了“技藝高超”這一主題;魯班手藝高強,武松武藝高強,但體裁不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自讀、分析,便會得出結論:要反映相同的主題,可以選用不同的體裁?!遏敯鄬W藝》采用民間故事的形式,可以達到目的;而《景陽岡》則運用小說這一形式,同樣達到目的。
二、語文教學中的問題閱讀
問題式教學的源泉是學生提出問題,問題的誕生需要有寬松、民主的氛圍。引導學生敢想、敢問,提了可笑的、膚淺的問題決不批評,引導他們換一個角度想問題,提了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或是解決不了的問題也不躲閃回避,師生一道走出課堂,找資料、訪專家,努力解決。對大膽提問的學生,不論問題質量如何都給予鼓勵,這樣學生沒有壓力,沒有顧忌,自然就全身心思考提好問題。這種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是教師,教師不能用自己預先編好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猜”自己教案里的“謎底”。同時要在學生的學習方法、各種活動、提問技巧、提問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導。但是,讓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其自主能力不等于“放羊”,教師什么都不管,也不是讓學生亂用對自己對象過程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如提出嘩眾取寵無聊的問題、好表現(xiàn)的問題、假問題。這樣的自主步入了誤區(qū),走入了歧途。教師要及時進行調控引導。如我在教學《觀潮》一課,揭題時就有學生質疑:什么是潮水?我就請其他學生為其解疑,但所有學生都只能描述其樣子,說不出個所以然。實際上潮水是海水或沿海地區(qū)海洋的水由于太陽或月亮的吸引定時漲落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那么“一年中潮水的漲落時間、次數(shù)固定嗎?”“太陽、月亮是怎么吸引潮水的?”諸如此類的問題,學生若不明白潮水是怎么回事時是提不出來的。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一經提出,便可引起學生課外查找、閱讀的興趣。
三、語文教學中的質疑性閱讀
閱讀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其中,學生是認識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內因。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愿望,希望積極主動地學習時,質疑才有了“用武之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造成的生動活潑、樂觀愉快的氣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有著重大的意義?!币虼耍瑺I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大膽質疑的基礎。小學生經過幾年的啟蒙教育,已經走出了思維的沙漠和智能的荒原,不僅有了完全屬于自己的思維的綠洲、智能的園圃,而且具有一定的質疑問難的基本素質和判斷是非的能力。因此,每一位教師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即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開始,學生可能不懂提問,教師可作示范性提問;當他們能提出一些問題時,應積極鼓勵,絕不能笑其膚淺、簡單,挫傷他們的自讀質疑的積極性。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能提出一些質量較高的問題時,就“水到渠成”了。
緊扣重難點設疑問難,分層次有坡度地設計教學過程,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可以促使學生用聯(lián)系的觀點思考分析問題,形成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讀書方法。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第一段統(tǒng)領全篇課文,抓住這一句讓學生質疑,可引發(fā)這樣的思考:西沙群島的風景優(yōu)美和物產豐富各表現(xiàn)在哪里?作者是怎樣進行描寫的?學生通過自讀課文、議議畫畫釋疑解難,對課文內容的領悟水到渠成。又如,《鳥的天堂》一課中,作者和朋友們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著重寫了大榕樹的長勢。講這部分時,我告訴學生,課文中對榕樹的位置、大小、形狀進行生動、形象的描寫,這是靜態(tài)的描寫,并讓學生在讀課文時注意作者是怎樣寫事物靜態(tài)的。閱讀課文后學生還不太明白,提出幾個問題:一是寫榕樹的這部分是靜態(tài)描寫,為什么用了“生根、垂到、伸進、臥”等動詞?二是課文中描寫榕樹靜態(tài)的順序是由遠及近,為什么寫到“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時又寫“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臥在水面上一般?!卑堰h景寫在近景中?解答這些問題的難度較大,我沒有急于讓學生回答,而是引導他們反復閱讀課文中具體描寫榕樹長勢的句子,先總結出榕樹大而美的特點,再品味作者怎樣通過語言文字更巧妙、形象地描繪出榕樹的千姿百態(tài)。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綜合性學習 現(xiàn)狀 改革措施
綜合性學習強調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教師之間、校內與校外之間的相互合作,要求全體學生的參與,在共同參與的過程中,學生們要了解合作伙伴的個性,學會交流與合作,彼此之間要尊重、理解與寬容,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別人的意見。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中沒有對語文綜合性學習作明確的界定,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階段目標、教學建議、評價建議等幾大部分中,從不同的出發(fā)點對語文綜合性學習作了描述,從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應具備的基本要素。
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
教學建議部分:《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綜合性學習應強調合作精神,注意培養(yǎng)學生策劃、組織、協(xié)調和實施的能力。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結合?!?/p>
評價建議部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尤其要尊重和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多樣化的探究。這種探究,既有學生個體的獨立鉆研,又有學生群體的討論切磋,所以除了教師的評價之外,還要多讓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p>
綜合性學習的評價著眼點主要在: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態(tài)度和參與程度;能否在活動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索問題;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否根據(jù)占有的課內外資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xiàn);學習成果的展示與交流。在評價時,要充分注意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對不同于常規(guī)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積極的評價。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關系
(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小學語文教育的宗旨
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xiàn)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要培養(yǎng)這種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yǎng),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協(xié)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盡管重視綜合,把自然、社會、人類歷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學習,但它首先應該姓“語”,即,不管學習活動涉及哪個領域、哪門學科、采取哪種方式,其落腳點都在“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而不是對其他學科知識的掌握。
(二)綜合性學習是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效方式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補充、延伸和拓展,是與課堂教學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綜合性學習打破了學科界限,強調了語文學科與音樂、美術等其他學科的相互溝通,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1.學生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可以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綜合性學習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提倡跨領域學習”。語文綜合性學習要通過語文與音樂、美術、體育、思品、自然、數(shù)學、勞動等相溝通的綜合學習活動,使學生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發(fā)揮特長。比如,學生網上查閱資料、觀察大自然現(xiàn)象、實驗發(fā)現(xiàn)、設計小報等都是一種跨學科的綜合運用,旨在將其他學科中所學到的知識用于語文學習,為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服務。
2.可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構建的綜合發(fā)展。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中,把語文課中應有的聽說讀寫訓練、思維訓練,以及促使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能力、運用學習方法、熏陶情感、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情趣等整合起來,學生們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閱讀課文,在理解和感悟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
3.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書本學習與社會活動的緊密結合是綜合性學習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話題等,都可以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渠道,語文綜合性學習就是要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擴大語文學習資源,拓寬語文運用的時空領域,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語文學習的情趣,理解語文的奧妙,并熟練地運用語文。因此教師應結合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的優(yōu)勢,既為進行綜合性學習的學生鋪路,又給學生提供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感興趣的自主活動。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們循序漸進地接觸和學習更多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有效地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社區(qū)等教育資源,完全打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一展風采,既培養(yǎng)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在“小課堂”中生根,在“大課堂”中發(fā)芽、開花、結果。
4.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主動求知的創(chuàng)新精神。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具有綜合性質的語文學習,突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有效地推進了學習方式的改變,擴展了學習資源,拓寬了發(fā)展空間,加強了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建設。三年級上冊的兩個綜合性學習,既給初次接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學生鋪了路,又給學生提供了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感興趣的自主活動。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們循序漸進地接觸和學習更多豐富多彩的綜合性學習內容,有效地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三、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現(xiàn)狀
大多數(shù)教師對綜合性學習不夠重視,從調查中可以看出,有73.47%的教師都認為語文綜合性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太重要,在平日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有62.24%的語文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比較重視,有18.37%的教師根本不重視。雖然新課程標準已經實行八年多,但大部分教師認為語文學習只是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作文,語文綜合性學習是補充,可學可不學,淡化和削弱綜合性學習的“必修”的地位。各學校對學生的綜合性學習無從考查,每次的考試也不出或很少涉及關于綜合性學習的試題,所以教師不愿意浪費時間去搞這項學習,都應付了事,以騰出更多時間去搞應試教育的內容。
四、改善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對策
針對以上的教學現(xiàn)狀,我們應該及早采取積極的教學改革措施,使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廣大一線教師之所以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上有各種認識誤區(qū),主要源自理論上的缺陷。只有用理論武裝頭腦,實踐操作才能得心應手。上級教育部門要負責好課程改革設計、指導、培訓和理論升華,保證改革的科學勝、規(guī)范性和有效性,把師資培訓作為課程改革整體規(guī)劃的一部分,統(tǒng)籌安排,讓教師認識和了解課程改革的內容、理論依據(jù)、意義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研究工作。新舊教育體制之間的不銜接是困擾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主要原因,因此,當前最需要的是過渡建設,而不僅僅是政策宣傳。教師觀念的轉變和素質的提升是新課改成功的必備前提。但是,必須意識到,僅僅依靠應然的教育理想的宣傳,呼喚教師自覺地實現(xiàn)化蛹為蝶的蛻變是遠遠不夠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新舊教育體制的銜接,教師即使對綜合性學習有很高的價值認可度,也很難放開手腳進行嘗試,更難以產生強烈的專業(yè)成長愿望。所以,當務之急是本著以教師為本的思想,健全相應的過渡機制。
上級教育部門應該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培訓、督導、評價等活動,制定相應的培訓、研修制度,扎扎實實做好教科研工作,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的教研活動,針對各個學段實施的語文綜合性學習確立具體的目標與重點,對教師進行培訓指導,采取定期交流、全面檢查、不定期觀摩的形式,督促教師樹立正確的理念,使每個學校每位任課老師都能按既定的目標與要求,展開實實在在的研究,使教師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本類型、形式、設計思路、教學模式等進行學習研討,進一步加強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準確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增強改革意識,提高科研意識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理論素養(yǎng),并逐步學會運用新理念指導教育科研和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宋海羅.語文綜合性學習在貴州省實施情況的調查與研究――以貴州省興義、安順及遵義市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06).
[2]趙幼華,鄭央蘇.讓語文走向生活――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例談[J].甘肅教育,2004,(06).
[3]黃憲,巫惠群.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02,(10).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與步驟
教低年級的老師都知道,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一年級新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進入學校后學習時間最長(大約一個半月時間)的內容,是學生識字的一塊入門磚,也是他們識字與寫字、閱讀的基礎??墒歉鶕?jù)我這么多年來教小學生的經驗,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拼音學習情況不盡人意,特別是學生到了高年級,甚至不會給漢字注音了,而且這種情況占到班級的百分之十??梢妼W生在初學拼音時就存在著不少問題。形成學生學習障礙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老師教學時又應該采取怎樣的對策呢?就這幾個問題我具體的做了一下分析。
首先我發(fā)現(xiàn)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漢語拼音時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學生讀聲調第二聲和第三聲調值時不到位,比如上聲的特點音高低,音長長,而有些學生卻讀得音長較短,讀成比較高的調子。在標記方面也有容易混淆的地方,比如把第二聲標成了第四聲。i和u標調時總是標在i上。
2.翹舌音、平舌音的讀法混淆,前后鼻音也分辨不清,導致讀不到位、讀得不準確。還有學生對形近的聲母、韻母分辨力也較低,比如b和d,t和f,p和q,ei和ie,iu和ui。
3.在學習j、q、x與u相拼寫時u上兩點的拼音規(guī)則后學生干脆把n、l與u相拼也省去u上的兩點。出現(xiàn)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我大致上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
1.受方言環(huán)境的影響
學生平時在家庭和社會上聽到的都是地道的東北話。這樣的生活天長日久,所形成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如果想讓他們很快的接受普通話是有難度的。
2.拼音自身的影響
漢語拼音是一種抽象的表音符號,它難讀、難記、易混淆、易忘卻。一年級新生要在約一個半月時間里學會聲母、韻母、聲調,既能準確地拼讀音節(jié),讀準音調,拼讀又要一定的速度,對孩子來說也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3.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影響
有的教師自身普通話就不標準,發(fā)音不到位,一定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如果教學時以機械識記字母、教師示范發(fā)音、學生跟讀為主,教學手段單一,一本書講到底,這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簡直是一種煎熬,肯定會影響了他的聽課注意力,不但學生學得被動,教師還教得無奈啊。
那么,教師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對策來提高拼音教學效率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寓教于樂
漢語拼音學習起來確實有些枯燥乏味。如果一味的機械記憶,對于初入學的孩子來說,是記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老師在教學時,可以將字母的形狀和發(fā)音與插圖相結合,將抽象的字母具體形象生活化,來幫助孩子的記憶。例如可以用猜謎語、做游戲、演一演,比一比”等孩子喜聞樂見的形式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全員參與進來。
二、課堂上采用多種教法,讓學生喜愛拼音
1.做我說你猜的游戲??纯谛筒虏吕蠋熞x什么音,如aoe;還可以老師說字母的形狀,學生說字母。如師說:兩個門洞,生說:mmm一個門洞──nnn。這樣就鞏固了知識。
2.設計“打牌游戲”就是四人或兩人打。牌就是寫好的拼音。將“牌”分發(fā)到每個參與的學生手中,一方先出一張“牌”,口中要念“我出……(如我出‘b’)”,然后該對方出牌,所出的“牌”要能與對方的“牌”相拼(如出“O”,出牌者還要念“我出o,b―o―bo”),拼對了對方的牌就被你贏過來了,最后看誰贏的牌多。這樣的游戲孩子們肯定愿意參與,一定會很喜歡。
3.“搶答游戲”――可將家人分成兩組,媽媽出示拼音,孩子和爸爸進行搶答,拼得又快又準的為勝??上葟暮唵蔚钠匆糸_始,逐步加深難度。
4.拼音找家的游戲。學生學完所有的拼音字母時,我讓他們給拼音字母造個家,可以住在云朵寶寶的肚子里,可以在大樹上安家,可以住在小屋里,還可以在小鳥的身上……分別給聲母、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整體認讀音節(jié)造個家,同時提醒孩子們可不要讓拼音寶寶住錯了地方。這時孩子們都高高興興地畫起來,一邊還在動腦想想這個拼音是屬于哪個家里的,這樣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就掌握了拼音字母的分類了。可以在家里的電器、物件上貼上對應的名稱,上面有漢字和拼音。這樣創(chuàng)設拼音的環(huán)境,幫助拼讀。
三、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開拓學習的渠道
設計拼音練習時,我經常和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如在學完所有的字母時,我讓學生拼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寫下來。不會寫了就去翻查字母表。每個學生都十分認真地去完成這個作業(yè),做對的學生個個興高采烈,很有榮譽感。
四、用表揚、鼓勵激勵孩子的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