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范文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

第1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 素質教育 三生教育 生命和諧

素質教育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作為對素質教育觀念思考的深入,本文提出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是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試圖探求三生教育的內涵及其對德育的啟示。

一、生命教育

教育專家葉瀾說:“把豐富復雜、變動不居的課堂教學過程,簡約化歸為特殊的認識活動,把它從整體的生命活動中抽象、隔離出來,是傳統課堂教學觀的最根本缺陷?!睂W校教育的根本缺陷是對學生的生命關注不夠。教育是社會進步及社會改革的基本方法,教育必須尊重學生,尊重生命、體驗和情感。

我認為生命教育就是以學生的生命活力為基礎,關注學生生命,遵循生命發(fā)展原則,旨在形成學生健康的生命態(tài)度的教育。生命教育要遵循生命發(fā)展原則。其一,生命就其本身來說是自由的、平等的,是渴望幸福又避免不快的。其二,生命是具體的、獨特的,而不是抽象的。其三,就個體而言,生命具有不斷向上發(fā)展的驅力,生命教育借助這種驅力以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總而言之,生命教育旨在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對待生命健全的態(tài)度,而這些也都是學校德育的重要任務。

用生命觀改進教育,其實質是將生命本身的活力作為德育的動力,將個體的生命作為德育的出發(fā)點,將培養(yǎng)健全的生命意識作為德育的目標。以生命教育觀進行德育,德育就不能將道德從情景中脫離出來。教師的作用是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拓展教育的空間,給學生充分的自由,鼓勵學生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觀察學生的天賦與個性,調動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引導生命的活力以創(chuàng)造性的形式表現出來。

二、生存教育

對一所學校的問卷調查表明:現在80%的孩子不會洗衣、做飯、做家務。由于家長長期嬌生慣養(yǎng)、溺愛,很多青少年從小就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據另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在我國18歲以下的青少年中,大約有17%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突出表現為人際關系、情緒穩(wěn)定性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問題。此外,不少人難以應對逆境?,F在的青少年到底怎么了?他們的生存教育應該如何走,將走向何方?這迫切需要我們關注。生存能力是指一個人在社會上正常生活的最基本能力,主要表現為對艱苦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以及面對災難、危險時的應對能力和逃生能力。生存教育的目的就是讓青少年不僅具備獨立生存能力,而且能正確認識自己、他人和周圍環(huán)境,調整自己的行為,挖掘個人潛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達到最佳的發(fā)展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tài)。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各方面條件都得到了改善,青少年生長的環(huán)境也越來越優(yōu)越??墒?,面對困難、災難及外界壓力時,青少年表現出來的生存能力卻讓人擔憂,人際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社會責任感,加上社會和學校對青少年的生存能力培養(yǎng)不太重視,對青少年加強“生存教育”變得刻不容緩。人的社會化就是不斷適應現實社會的過程。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周圍環(huán)境對他們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目的是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促進青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全方面得到發(fā)展。在目前青少年的生存環(huán)境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應試教育導致部分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抬頭,使青少年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淡化和信仰危機;侵害青少年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針對這樣的現實,我認為應該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首先,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強化對青少年的服務功能。在服務上,應該暢通青少年的訴求渠道,保障青少年的合法權益,如開通青少年維權、心理咨詢服務熱線等。其次,關注弱勢青少年群體和犯罪及有過錯的青少年成長,如留守兒童、少教所青少年等。再次,形成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的合力,如加大對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整治力度,對黑惡勢力的打擊力度,以及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的指導。最后,青少年生存能力逐年下降,增強孩子生存能力應以家長意識先行。由于現在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走入誤區(qū),在孩子的生活自理方面大包大攬,生怕耽誤了孩子時間,影響學習成績。其實勞逸結合不僅不影響學習,反而有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三、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的理論是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他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注重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和獨立工作能力。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看來,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內容,他的生活教育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tài)的,因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開展的教育是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終身發(fā)展的。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他的“社會即學校”學說,更是告訴我們“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這對我們解決當前教育中教育內容不符合學生生活實際,不切合學生思想認識,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將來生活服務的現象是很有啟發(fā)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教育內容必須盡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鮮血液、新鮮內涵。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學,就怎么教”,而教學的中心是“做”,即實際生活。我們必須了解生活,了解學生的生活現狀,了解生活發(fā)展的趨勢、生活對人的要求的變化,等等?,F實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發(fā)展、品學兼優(yōu)、視野開闊、生理心理健康的接班人。實施素質教育,小而言之,為學生的終身負責,為學生的將來負責;大而言之,為國家、民族的未來負責,為中華騰飛、國家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受教育者的生命與情感,是教育賴以生長的土壤。重視三生教育,素質教育才能激發(fā)活力、形成魅力、具有效力。我們應該以尊重生命、認識生存、熱愛生活為教育目標,以開設相關課程和舉辦教育活動為基本途徑,以此喚醒學生自信、自主、自我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以三生教育推進素質提高,用生命和諧構建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葉瀾.新教育基礎教育探索勝研究報告集,1999.

[2]楊魁森.物化的時代――論商品經濟的基本特征.新華文摘,1999.

[3]赫爾巴特著.李其龍譯.普通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第2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范文

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思想政治課,并能真正認識到思想政治課的價值所在?我認為關鍵所在是思想政治課教學要做到“走進學生家庭生活,走進學生的學校生活,走進學生的社會生活”,這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也體現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課程性質”。在教學實踐中緊緊抓住“生活”這一主題,讓生活走進思想政治課堂,將思想政治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緊緊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經歷探究學習和社會實踐的過程,領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切實提高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走進學生的家庭生活

學生是家庭的主要成員之一,與父母長輩親密接觸,從小就受到家庭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很早就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弟妹,禮貌待人,遵紀守法等道理,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家長理念的轉化,學生成長的適應化,有些學生沒有把正確的認識上升為自己的行為。

所以政治教學,要結合學生在家的表現,鞏固大多數學生的良好行為,讓其形成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良好思想品德;扭轉少數學生的不良行為,以免形成不良的思想品德。具體做法是:

1.每日一看。即必看中央新聞,讓學生關注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fā)展趨勢。逐步確立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2.每周一談。即學生與長輩談心一次,緊緊圍繞“生命教育”和“愛心教育”的話題進行談話。因為,當今社會青少年生命意識非常淡薄,自殺等踐踏、摧殘生命的駭人聽聞的事件時有發(fā)生。據有關資料統計,每年我國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人數都在一萬人以上,平均每天因食物中毒、交通事故、溺水、他殺、自殺等原因而死亡的中小學生人數達40余人,相當于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在消失。青少年生命意識的淡薄,對生命的不尊重,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生命教育嚴重缺失。而在這方面,學校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加強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而家長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只有熱愛生命的人,才會有憐憫之心,珍惜生命的價值,幫助弱小與不幸的人。只有懂得愛,青少年才會愛父母、愛師長、愛同伴、愛社會。

3.每月一做。即做一次自我服務勞動。減輕父母的家庭勞動負擔,增強學生的愛心意識,營造更好的家庭和諧教育氛圍。

4.每年一獻。即借父母生日、重大節(jié)日,用自己平時積攢的零花錢給長輩賣一份小小的禮物,敬獻長輩。加強學生感恩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感恩意識。

二、走進學生的學校生活

學生在學校的主要責任是學習,所以加強學生責任感教育是政治課的一項重要任務。

責任感教育,主要指培養(yǎng)學生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等,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非常重要。因為一個缺少責任感的人是不會真正關心他人、無法與他人真誠合作的,也是無法適應社會的。可以說“學會負責”已成為進入21世紀的通行證?!端枷肫返抡n程標準》中強調,“幫助學生學習做負責任的公民、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币囵B(yǎng)學生“具有責任感”、“正確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體會‘團結就是力量’,能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與利益?!睘榇?政治教師必須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要求,深入發(fā)掘課程資源,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方式,以加強青少年生活教育。

三、走進學生的社會生活

當代中學生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敢于懷疑和否定,但他們的是非辨別能力不強,有些學生的思想認識較偏激;同時,當代中學生所獲得的信息量和獲取信息的途徑都比過去多,他們所看到、聽到的一些社會現實問題,尤其是一些社會消極面的東西,有時比老師還多,有些事情可能就發(fā)生在他們的身邊。現實生活中這些消極的東西給思想政治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盡管如此,政治課的教學不僅不能回避這些現實問題,而且還要引導學生正視現實,明辨是非,揚善抑惡。在教學中,如果僅僅靠一些簡單的理論說教,而不是通過真實的具體實例的分析,不但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從感情上真正接受,反而使學生感到“政治書上寫的是一套,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又是另一套,不可信?!?/p>

為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面對現實,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正視生活,選用學生身邊的實例,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而不是人云亦云,從思辨中感悟真諦,提升認識。

第3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生命教育;健康發(fā)展;探究

中圖分類號:G621;G6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4-0067-01

生命是有限的,而世上永遠都不存在兩個完全一致的生命體,所以生命又是獨一無二的。這兩個根本性質賦予了生命無價的價值關照,也使得珍惜愛護生命,實現生命價值,提升生命質量,以及追尋幸福生活,成為了教育永恒追求的話題。而生命又是自然屬性、社會屬性以及精神屬性的統合體,只有三者獲得完全發(fā)展且協調一致,個體的生命價值才得以實現。當前有些青少年體質下降、理想信念缺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有效指導。體育課程作為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奠基工程,應當從多方面入手,切實突出其顯著的生命教育功能。

一、花樣活動,激發(fā)真實體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品質發(fā)展還未完善,有意注意品質發(fā)展較差,容易受到無意注意的干擾和影響,這就使得“記得快,忘得也快”成為他們注意力的一個鮮明特點。若以學生喜歡的活動為基礎,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真實體驗的情境,讓學生借助各種花樣活動展開學習、記憶和理解,便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體育在滲透生命教育時,可以改變以往單純以“熱身運動”防止身體損傷的方法,通過引入各種花樣式的舞蹈、游戲和表演等,激發(fā)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在歡樂中領會到生命的真諦,真切地感悟到生命所具有的自然屬性的真實內涵。例如,體育教師可以在簡單無趣的健身操中滲透“兔子舞”等舞蹈元素,讓熱身運動穿上美學的衣裳,也可以將“太極拳”“全國中小學系列武術健身操”等貫穿其中,在課前先活躍學生筋骨。體育教師還應當積極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實踐或仿真體驗情境,讓實踐的熱火和感觸真正進入到學生的靈魂深處,以幫助學生親身體驗生命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例如,體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先行觀看有關火災的災難現場視頻,讓學生認識到火災對生命所構成的致命威脅,并從視頻中學會如何正確自救和他救。之后,教師再組織學生進行現場的“火災演習”“自救演習”“傷員搶救演習”等仿真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尊重生命和愛護生命的意識。

二、捕捉細節(jié),滲透生命教育

筆者通過對A市B區(qū)幾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學進行調查,發(fā)現一些體育教師將生命教育簡單定位在一種停留在理論層面意義上的說教活動,還有一些體育教師反映缺乏生命教育的素材、方式和方法等??偟膩碚f,這個調查凸顯了當前有些體育教師對生命教育理念認識的偏失,沒有從理論和實踐層面上來尋找生命教育的正確途徑和方法。事實上,生命教育應當是一切教育形式和內容的前提及基礎,也是一切教育的最高訴求,同時又指向人的終極關懷。所以,生命教育是貫穿于教育始終,存在于一切教育之間且不斷發(fā)展的根本性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而“細節(jié)是能夠體現事物內在聯系和實質的微小事物和情節(jié)”,如果體育教師能夠認識生命教育與體育之間的密切聯系,將生命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細節(jié)和活動當中,就能讓學生時刻都能體驗生命教育的氣息,時刻都能感悟生命的美好與珍貴。例如,體育課上經常會遇到學生扭傷、抽筋、鼻子流血、擦傷、骨折、腹瀉等突發(fā)事件。這時,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及時幫助和救治外,還應當將這些體育課中經常見到的突發(fā)事件,作為開展生命教育的最佳素材,引導學生進行現場學習,并通過總結等形式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三、主題活動,感知生命脈絡

在國外,有的學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從而為生命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會引導學生到既定的場所,讓學生撫摸孕婦的肚臍,或讓學生到太平間與遺體接觸,并同時向學生講授生命的由來與終老。指引學生認識到生命是來之不易,且彌足珍貴的,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和尊重生命,為生命價值和意義的實現奠定良好的認知基礎。這種主題教育活動,是實現生命教育,幫助學生感知生命之間脈絡關系的最佳途徑之一。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時,可以將整個教學目標劃分為若干個主題目標來完成,如按照生命的屬性來安排主題教學,或按照內容維度來劃分等等。讓學生根據一個個主題進行完整的學習,而一次主題學習就等于引領學生重新認識了一次生命,感知了一次生命的不易和珍貴。比如,引導學生認識“在體育活動中要注意的安全事項”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個“體育活動安全大科普”的主題活動,通過視頻、案例、圖片、故事以及展覽等方式向學生呈現各種反面事例或說明,從而幫助學生愛惜身體,感知健康對生命的重要性和意義所在。

四、結束語

生命的本真意義在于價值的實現,個體的一切生命活動都是為了這個終極目的而開展。體育教學以“健康第一”為根本目標,而健康的終極關懷則在于生命的綻放,在于促進學生生命意義的實現。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應當以主題、花樣等活動為載體,善于捕捉教學細節(jié),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尊重、愛護、享受和超越生命。

參考文獻:

第4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范文

學校 生命教育 缺失

近年來,關于學生自殘、自殺以及意外死亡事故的報道屢見各種媒體。我們在為這些年輕生命惋惜的同時,這些事故也讓人難以平靜。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在進行現代化建設之時,往往只是片面強調“物的建設”而輕視“人的建設”,過多關注物質文明的發(fā)展而忽視了精神文明的發(fā)展。“生命教育不僅是對現實教育弊端的一種有力批判,而且是對未來教育理性維度上的價值取向和一種人文關懷,既是教育的重大使命,也是教育的應然追求”[1]。學校教育如果沒有引導學生去認識生命的尊嚴、理解生命的價值,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僅僅掌握了一些知識和技能,卻無法去思考人生的意義、生命的價值。這樣缺失人文精神的學生,就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品質。

一、國內外生命教育研究現狀

1.國外及港臺地區(qū)生命教育研究現狀

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在印度向阿南達大師學習瑜伽,承襲瑜伽中的生命精神后,于1968年在美國加州創(chuàng)建“阿南達村”來倡導生命教育的思想。他的著作《生命教育》一書也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本生命教育專著。澳大利亞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而且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EO)”中的一員,其宗旨是防止“藥物濫用、暴力與自殘、自殺”。英國在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基金會,該中心是一種慈善信托機構,至1995年時,已經有20多個流動教室普及至英格蘭、威爾士等地方。日本在1989年明確提出了“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敬畏”的生命教育。1997年,在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的口號就是“熱愛生命,選擇堅強”,其主要內容就是進行生命教育。我國香港早在1996年開始就有學校以“生命教育”的名義進行各種活動。2002年,香港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學校、傳媒、非政府機構都成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主要以社區(qū)和學校為陣地開展生命教育。我國臺灣在1997年成立“生命教育推廣中心”,并從日本引進生命教育課程體系,促進了學校生命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臺灣從1998年開始對學校實施生命教育,為進一步推廣生命教育,把2001年定為“生命教育年”。

2.國內生命教育研究現狀

國內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學校提倡進行“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從某種意義上說,屬于生命教育的萌芽。2004年開始,上海、遼寧等省市相繼開展了針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一些地方教育部門及相關單位也陸續(xù)出臺了一些綱要、紀要、方案、計劃類的文件和政策,號召地方教育機構要啟動針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國內很多學者對生命教育的目標、內容、途徑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我國的臺灣和香港在學校生命教育方面也發(fā)展迅速,有很多經驗值得內地學校借鑒和學習。由于國外及港臺地區(qū)的生命教育融入了過多的宗教因素,這與國內教育特點顯然是不符合的,要做到國外經驗和中國國情相結合,走有中國特色的生命教育之路,還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繼續(xù)探索。

二、當前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1.傳統文化中存在很多對生命漠視的觀點

中國傳統文化中充斥著對生命的輕視、漠然、貶低、排斥。由于受傳統文化影響,我國學校的生命教育依然缺乏,生命教育沒有真正得到學校的重視。在家庭、學校中,父母和老師或認為談論死亡不吉利,或認為年輕的學生距離死亡太過遙遠,或覺得此話題太過沉重,通常會對孩子回避死亡的話題。這樣的做法導致學生對死亡充滿神秘感,所知甚少,甚至錯誤地把死亡看得過于簡單、輕松。由于學生不懂得生與死的真正意義,也往往會導致學生中出現不珍惜生命的現象。這種漠視生命的觀念也導致學校對生命教育的宣傳和研究也相對滯后,生命教育往往只是一些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等部門在開展一些不成規(guī)模的宣傳和研究。

2.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生命教育缺乏重視

2004年,上海市頒布了生命教育的具體工作方案《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來確保生命教育在學校中的有效實施。在上海市的帶動下,國內的遼寧、湖南、云南、黑龍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門也相繼出臺了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指導意見,并比較明確地在學校中開展了生命教育。不過,國內仍然還有很多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門,由于沒有認識到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對學校生命教育的重視,沒有將生命教育正式納入到學校教育目標中來。很多學校在教育中都沒有真正去引導學生,如何去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對于學生的安全意識、生存能力的教育也談之甚少。這種教育中的目中無人和生命意識淡漠的情況,不僅使學生體驗不到生命中的樂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還導致學生出現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視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2]。

3.學校缺乏進行生命教育的操作性指導

國內對學校生命教育的研究還較多地停留在“奔走、呼吁、探討”的層面,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如何讓這些生命教育認知層面的構想真正轉化為可操作的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實施生命教育,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這才是當前學校生命教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國內對生命教育進行的研究,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個體生命,對生命教育的社會價值研究比較少,并且對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也比較少。雖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了“學校要堅持全面發(fā)展,要重視生命教育,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3]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仍然沒有設立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資源尚待開發(fā),生命教育專業(yè)師資仍然匱乏。因此,學校對生命教育的指導與實施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4.學生個性中缺失責任和包容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生的問題一直層出不窮,無一不引起社會的轟動,個性缺失在學生的身上表露無遺。學生處于發(fā)育期,其生理、認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識還處于發(fā)展中,這一時期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階段。學生年輕氣盛,看待問題容易偏激、控制不好就會出現行為沖動,甚至出現自殺、自殘和傷害他人的情況。學生在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在經歷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容易出現懊惱、后悔、郁悶的情緒?,F在的中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和長輩無微不至的寵愛和呵護之下成長。學生普遍存在依賴性強,不愿意承擔責任,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個性缺失問題。學生個性缺失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

5.學生存在信仰迷失的現象

我國學生的生命態(tài)度總體上是積極健康的,他們對生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對生命價值也有一定的思考。但是,還有一些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生命,沒有去積極探尋生命的意義,沒有去積極追求生命的價值。一些學生雖然生命的存在意識強烈,但是對身心健康意識和生命責任意識普遍淡薄,導致其生命價值取向呈現出信仰的迷失現象。信仰的迷失必定導致中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模糊化和邊緣化,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信仰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的凝聚力,學生的信仰是這一切的基石。中小學階段是學生確立信仰的基礎時期,大學階段是學生進入確立信仰的關鍵時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信仰迷失了,絕對是個嚴重的問題。

三、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樹立起正確的生命教育觀

生命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fā)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弘揚生命價值、提升生命精神品質、陶冶生命情感、養(yǎng)育生命態(tài)度作為自己教學的目標指向。教師要避免空洞的說教,要研究怎樣以教學為依托,有效落實生命教育。學校要努力營造生命教育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生命、感悟生命。生命教育既要引導學生懂得惠澤人類自身,也要啟發(fā)學生樹立起與生命的其他物種和諧共處的意識。生命教育就是要學生懂得關心今日生命的存在,同時也要計劃明日生命的發(fā)展。生命教育不但要讓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啟發(fā)學生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教師要善于發(fā)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激活每一個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因素,使學生不斷進步、生命品質不斷得到完善。

2.發(fā)揮生命教育顯性課程的作用

學校的自然、歷史、生命科學、體育與健身、品德與社會等課程,屬于生命教育顯性課程。自然課程涉及許多生命科學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合適的生活環(huán)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條件,從而讓學生懂得保護環(huán)境是保護自身生命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體育與健身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有關人體結構和身體保健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如何強身健體。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品德與社會涉及到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方面的內容也很多,學校應當特別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鼓勵學生要在生活中去體驗、感悟生命。生命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以提高開展生命教育活動的質量。

3.挖掘生命教育隱性課程的作用

學校的語文、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屬于生命教育的隱性課程。學校在注重發(fā)揮顯性課程優(yōu)勢的過程中,還應注重挖掘隱性課程所蘊涵的生命教育的內容。語文和英語有很多關于生命教育的生動感人材料,教師在語文和英語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耙朴趶恼Z文和英語課本中發(fā)現生命教育的素材,并及時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語文和英語課堂將充滿了生命教育的氣息和活力,生命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4]音樂、美術課程重在審美能力、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優(yōu)美的歌曲能夠讓學生心情愉悅,能夠從精神層面上達到熏陶學生情感和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目的,獲得美的感受。美術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人類生存所依賴的自然環(huán)境的美麗,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還可以在人物的刻畫中,通過感受人體美來認識自己,從而喜歡自己。

4.通過愛心活動提升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的教學應該實現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等。通過積極參與討論、思考、體驗,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內化到他們的思想觀念中去”。[5]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可以運用親身體驗法,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引導學生從“關愛他人”、“關愛弱勢群體”開始。通過讓學生參加愛心活動,感受和體驗生命的意義。學校可以與貧苦地區(qū)學校建立起“手拉手”的關系,除了學校出資建設校舍外,可以動員學生捐錢、捐物來幫助那些貧苦地區(qū)的學生。學校還可以積極號召學生關注身邊的同學,動員學生把節(jié)約下的“零花錢”用來幫助身邊的同學,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愛心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主動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

5.借鑒成熟地區(qū)的生命教育經驗

目前,國內學校的生命教育還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在國內學校的生命教育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廣東省順德市采取外出取經的辦法,學習和借鑒英國、香港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做法,并結合本身的實際將“生命教育”引入課堂,取得比較好的成效。2010年順德這個隸屬于廣東省佛山市的縣級市竟然成為了廣東省唯一獲得“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訓示范基地”的城市。港臺地區(qū)在生命教育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這是值得內地教育部門重視和借鑒的經驗。美國學校的生命教育起步早,比較成熟,一些成功經驗被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所借鑒。美國學校的生命教育并不以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出現,而是滲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個性化教育、挫折教育之中,整個學校教育呈現出明顯的生命教育特征。[6]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借鑒有關國家及地區(qū)成功的生命教育經驗,將有利于加快國內學校生命教育體系的構建。

6.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審美教育作用

學校的校園是基礎教育培養(yǎng)人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我們不能夠把校園簡單看作只是教室、花園、操場的概念,我們應該有“把校園看作是一個育人的環(huán)境、蘊涵育人文化”的理念。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能夠產生多方面的深遠影響。學校的校園建設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發(fā)展水平和文化特點進行綜合考慮、整體規(guī)劃、合理布局,從總體上營造出有利于審美教育的氛圍。校園的美化、綠化應該根據整體要求,統籌規(guī)劃,盡可能使校園多一點綠色,多一點生命美。讓學生置身于清潔整齊、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幽雅靜謐的校園環(huán)境中,產生出美的想象,得到美的體驗和感受。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無疑有助于學生提高其審美情趣和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并且使學生可能出現的異常心理減少到最低程度。

7.建立互信、互愛的良好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關懷和,如果孩子在冷漠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就會變成對善和美都無動于衷的人”。氛圍的和諧有利于心靈的舒展、愉悅,而學生具有了舒展、愉悅的心靈,教育便成功了一半。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真誠友好的同學關系,既有競爭又攜手共進,既相互監(jiān)督又彼此信任,使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充滿友情和溫暖。同學之間形成了和睦相處、誠懇幫助的友愛,那種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丑惡行為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學校還應該提倡并鼓勵異性同學之間正當交往,滿足青春期學生異往的心理需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有趣的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既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緊張學習生活,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使學生產生集體自豪感和精神充實感。

四、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保障機制

1.生命教育的組織機構

學校要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生命教育領導小組,整合學校各部門的力量并形成合力,共同來實施生命教育。學校行政例會要定期研究生命教育推進工作,把生命教育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中去貫徹,去落實。同時,在學校網站上要開設生命教育網頁,組織師生定期開展生命教育的學習與交流活動。學校要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積極申報關于學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課題,不斷收集資料、積累經驗。

2.生命教育的全員參與

學校要號召全體教職員工樹立起“人人都是生命教育工作者”的意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學校所有教職員工的人格魅力以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觀、價值觀,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建設,把生命教育作為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通過培訓,讓全體教職工都能正確把握生命教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內涵,把生命教育有機地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之中。

3.生命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

學校要建立開展生命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制定教職工在學科教學、課外活動、業(yè)務工作等方面實施生命教育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包括組織生命教育活動的時間、內容、課程落實情況和教育實效等。學校要把開展生命教育的能力和實績作為教職工業(yè)績評定的標準之一,要定期對生命教育中涌現出的優(yōu)秀項目及優(yōu)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

4.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學校要認真探索適合本校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可以參考港臺學校生命教育中普遍采用的“閱讀指導法、親身體驗法、模擬想象法、角色扮演法、欣賞討論法、隨機教學法”等。臺灣的林永茂教授認為“學校生命教育課程的研究與設計,應該以教育心理學所采取的行為論取向及認知論取向為基礎,透過認知生命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習評鑒,協助學生破除一些錯誤的、非理性的自我挫敗,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同時,為了保證生命教育的貫徹落實,學校在資金、人員安排上也要給予充分的支持,以確保生命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5.生命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生命教育是人生發(fā)展的需要,學校在生命教育中要堅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學生正處于人生的開始階段,這一階段的教育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發(fā)展。生命教育是對整個生命過程的教育,而不是人生某個階段的教育。生命教育不是暫時的階段性教育,而是要持續(xù)開展和推廣的教育,是貫穿生命發(fā)展全過程的終身教育。在學校推行生命教育,將愛惜生命、善待生命作為一切教育的核心理念,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鄧濤.教育視野里的生命教育.教書育人,2002(8).

[2] 蘭小云.生命教育:從青少年自殺現象談起.江西教育科研,2003(8).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人民教育,2010(17).

[4] 陳璐.淺談語文教學中的生命教育.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6(9).

[5] 劉宣文,琚曉燕.生命教育與課程設計探索.課程?教材?教法,2004(8).

[6] 王定功,路日亮.美國中小學生命教育探析及其啟示.中國教育學刊,2011(1).

[7] 蔡汀,王義高.祖晶主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1(1).

第5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范文

關鍵詞 中學政治課教師 生命教育 中學生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Life Education Concept of Middle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LAO Lip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Zhejiang 325035)

Abstract The life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urgent,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served as a major moral responsibility, moral education is part of life, so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should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life education, raise awareness of life education; to penetrate into the everyday life education teaching; and should lead by example, words and deeds carried out life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 school Politics teachers; life educati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在我國,生命教育的事業(yè)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2008年后達到一個,而進入到2010年生命教育已上升為國家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的高度,生命教育在中國也已進入了嶄新的發(fā)展階段。同時,對生命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訴求。

1 生命教育的內涵

1968年,美國的杰?唐納?華特士最早提出生命教育,他的《生命教育》一書,探討了必須關注人的生長發(fā)育與健康的教育真諦。本文中談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在中學生個體的基礎上對中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認識并珍愛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礎上主動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定位,提升生命的質量,培養(yǎng)人們的人文精神”,①使學生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認識、欣賞、保護、熱愛和珍惜,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理想,感悟人生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好解決與中學生緊密相關的種種生命的困頓。

2 中學政治課教師樹立生命教育觀的必要性

2.1 社會發(fā)展的呼喚

生命教育源于人們對現代社會變遷的種種反思:社會高度發(fā)展,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同時,人逐步異化為追逐金錢、物質和權力的經濟動物,人與自我、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的關系越來越疏遠,出現對生命的漠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新思想、新觀念豐富著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時,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蝕未成年人的心靈。在各種消極因素影響下,少數未成年人精神空虛、行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歧途。

2.2 生命意識的薄弱

中學生的生命意識相對薄弱。主要表現在:尊重、理解和關愛他人不夠,缺乏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的沖突和矛盾的技巧;不會主動用法律和其他合適的方法保護自己,沉迷網絡,對“黃、賭、毒”缺乏應有的抵制意識;不能正確面對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挫折;不能正確理解生與死的意義,缺乏遠大的人生目標等等。因而,導致了諸如青少年輕生自殺、漠視他人生命的事件時有發(fā)生。

2.3 現實教育的異化

生命自身有其價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東西當作生命的價值,就是對生命認識的一種誤解,是對生命價值的貶低,把生命異化為生命之外的東西。一方面表現在學習目標取向的偏差。許多學生被灌輸學習的目標為以后的人生職業(yè)做準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知識本身走向了僵化,對受教育者有損。不否認知識技能對人類經驗的記載、傳承和重構能夠有利于受教育者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但如果學生只是為了學習而麻木地學習,就只會使學生“看上去很美”(分數很令人滿意)。如果教育使學生用最好的青春年華只是為了感知記憶僵化的知識,為了升學、考試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東西,師生終日淹沒在對分數追逐的勞累中,顧不上情感和生命的關懷,知識本身也失去了意義。另一方面表現在教育價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眾多學校教育中,教育價值是取向是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技能,目的是就業(yè)謀生;而關于生命層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價值、生命的責任、生命的永恒等觀念的培養(yǎng)卻很少?!俺扇擞米约旱慕涷灪拖胂髞眍A測未來社會的需要,然后拿未來的要求來確定衡量現在學生的指標。”②這種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殺了學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們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義,更別說提高生命的質量了。

2.4 政治學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關鍵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學政治課教師是中學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學政治課是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滲透生命教育,它有著其它學科不能比擬的優(yōu)勢,因而中學政治課教師義不容辭地承擔著生命教育的責任。中學政治課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陣地,旨在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即“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且它“蘊涵著生命靈魂”,通過對中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引導,為生命成長指明了方向。在生命發(fā)展的歷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從而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此外,在中學政治課教材中含有豐富的生命教育的資源。在初中粵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中第五單元第一課就是“珍愛生命”。從這方面看,中學政治課教師該主動承擔起生命教育的重任,為生命教育的前沿陣地開創(chuàng)新思路。

3 中學政治課教師的生命教育觀

生命教育的實施需要以正確的生命教育觀作為指導;讓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認知生命的可貴,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中學政治課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對生命和生命教育的正確認識。

3.1 增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

“生命教育理論之下的教師觀強調,教師的核心任務是不斷地發(fā)掘、培育和發(fā)揮自身的生命意義,以便有資格照料好學生的靈魂。”③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應是新時期每一個政治教師認真思考的課題,只有提高對生命教育的認識,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真正構建生命化的中學政治課堂。因此中學政治課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自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中學政治課教師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學科教學之中,就必須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識:首先,教師要洋溢對生命的熱愛,自愛才能傳遞愛,才能將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和熱愛傳遞給學生;其次,針對當前的思想政治學科現狀,教師要積極調整自己的觀念與態(tài)度,在配合國家教育改革的同時,保持和激發(fā)自己對教育工作和學生的熱愛,堅持以生為本,將生命教育的觀念融貫于學科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內涵,不但在于激發(fā)學生的生命熱情,同時也在于能讓教師煥發(fā)出生命的光彩。教師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既是一種教育理念,又是一種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強生命意識,構建生命意義,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fā)展,從而提高生命質量。

(2)增強對學生實行生命教育的意識。在提高對生命教育認識的基礎上,把生命教育落實到現實的課堂教學當中才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關鍵。中學政治課教師要把自己所想付諸課堂教學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傳遞給學生,有意識地挖掘生活及課本中有意義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個有利機會,引導學生關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生命意識。

3.2 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結合生命教育的內涵,在政治教學實踐中,可以采取了計劃性與隨機性相結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滲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學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學政治課的內在要求。中學政治課應該成為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主渠道,中學政治課教師需要把生命教學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資源。中學政治課教材內容豐富,涵蓋了豐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闡述生命、呼吁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談過的粵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中第五單元第一課《珍愛生命》;科教版七年級上冊的《成長中的我》、下冊的《共同的責任》,九年級的《同在陽光下》;魯教版七年級的第一單元《珍愛生命?熱愛生命》。

高中政治課本雖沒有明確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單元或課時,但可以利用其中蘊涵著巨大的生命教育資源并結合時事熱點資料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在學習高中政治必修1《經濟生活》“勞動者的權利”部分知識時,可以結合各地發(fā)生的煤礦坍塌等新聞材料譴責黑心礦主對勞動者的權利侵犯的同時,贊揚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堅強求生的礦工的頑強求生意志;在學習必修2《政治生活》“我國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識時,可以結合2013年雅安發(fā)生后政府及時救助災區(qū)獲舉國好評,同時讓學生地震發(fā)生后被埋地下但頑強求生的感人事跡并讓學生發(fā)表評論,這樣讓學生在搜集材料并讓學生發(fā)表評論的過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學與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識時,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復的特點,引導學生珍惜生命,用心經營生命?!吧逃脑S多內容與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存在一致性?!雹苤袑W政治課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資源,只要稍稍留點心,就能在中學政治課程中發(fā)現蘊涵著無窮的生命教育資源。

(2)教學方式的生命化。如果課堂教學中生命的隱退,透出的只會是疲憊、乏味、單調、厭煩和無奈,甚至是痛苦,這就會造成對生命的壓抑和扼殺生命的活力。把課堂看成是師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義的生命經歷,不僅要以學生為中心,而且要把學生作為一個生命的整體來看待,也就是說,課堂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學生的知識培養(yǎng),還要使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發(fā)展。把課堂由“死”變“活”、由“靜”變“動”,由“教”的課堂變?yōu)椤皩W”的課堂,實行“有生命的教學”需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學生道德實踐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數學生道德發(fā)展水平的實際,設置的情景越真實,教育效果會更好。盡量讓學生動起來,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個性得到張揚;使生命得到解放,個性獲得自由,學生因此會樂學、愛學。

3.3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進行生命教育

在教材、教學活動方式、師生關系、課堂氣氛中的文化價值、態(tài)度、習慣等都存在隱性課程,并對學生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诖耍谏逃?,中學政治課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并展示正確的生命觀,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叩響學生純潔的心靈之門,從而碰撞出燦爛的生命火花!

(1)中學政治課教師應熱愛生命、珍惜生命。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在進行著知識的傳授、智慧的啟迪,而且進行著情感價值觀的交流、靈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過師生的良性互動,教師對生命的熱愛和珍惜的情感會感染和傳遞給學生。富有機智感的教師總能察言觀色,審時度勢,縱橫聯系,對內容、方式和途徑做出最優(yōu)化的應變選擇,使應變措施與教學目的、學生的心理特點達到完美的統一,激發(fā)學生“動聽、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鳴。教師除了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感變化,而且也應把握和利用自己積極樂觀的情緒,調動學生的熱情。教師應情緒飽滿、親切和藹、真摯溫和、樂觀愉快,用滿腔激情去誘發(fā)學生的積極情緒。因此,教師應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把積極的、向上的正能量傳遞給學生。

(2)中學政治課教師應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僅要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關注和上心,對思想和情感上出現問題和偏差的學生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溝通和疏導。當學生成功時,為學生喝彩、加油;當學生失敗時,給予學生鼓勵和安慰;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伸出溫暖的雙手給予幫助。還要留意生活中能成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種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實際的各種案例和故事,把一切能為進行生命教育的例子運用到教學活動中,或是一本書,或是一個時事案例,或是一則小故事,讓生命教育融入課堂。

(3)中學政治課教師是生命教育主題的倡議者和先行者。思想品德課有許多生命教育內容(前文已有列舉),應充分利用好中學政治課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資源,幫助學生領悟現實生話,與生話密切相關的生命主題,使教育的內容充滿生命氣息,具有時代特征。

生命是有限的,因而應更加珍惜生命,提升個體生命價值。讓生命教育真正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幫助中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命的質量,是中學政治課教師應盡的職責。生命教育在中學政治課中的運用,還需要中學政治課教師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

注釋

① 張云飛.呼喚生命教育[J].社會,2003(3).

② 劉濟良.生命教育論[M].浙江大學2003年度博士后研究工作報告,2003:90.

第6篇: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現狀范文

從教育層面上看,高中生物教學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課程。在高中生物教育教學中,應該具備的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和生物技術的了解程度,實現生物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為此,教師要立足高中生物教育的發(fā)展現狀,通過多方面的強化措施,使學生獲得更加重要的生物科學和技術基礎知識,進一步提升高中生物課程的發(fā)展特性。在生物教學中,蘊含著許多傳統文化思想,如果我們能夠恰到好處地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可能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并且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之間的相互關聯,以嚴謹、客觀、積極的態(tài)度看待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使學生能夠保持“以人為本、科學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意識,形成健康的人生觀、思想觀和價值觀。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具體表現

新課程改革之下,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的傳統文化更加廣泛,其內容十分豐富、實施措施更加完善、表現形式也更加多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探索生命規(guī)律通過豐富多彩的生物學科知識積累和實驗探索,增強高中生物學生的德育范疇,在生物學中探索“植物細胞結構”、“生物進化規(guī)律”和“植物生長經驗”,逐漸形成辯證的唯物主義思想,加深學生對生物相關知識的理解和認同。從細胞的分裂、分化中領會到生命的神奇,從而更加尊重生命、珍視生命。在對生物科學的探究中體驗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有利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把握生物知識,形成客觀的思想和認識。(二)凝聚思想價值在高中生物課程中,學生不但要借助于生物實驗,體驗學習樂趣,更要在生物教師的帶領下,感受學科中蘊含的思想內涵。例如在“動物的運動和行為”中,通過教師的講解,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動物的喜愛之情、關切之情、理解生物學中的“進化與適應”思想,使學生能夠透過生物教育的現象看本質,養(yǎng)成珍惜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發(fā)展觀念。除了要具備和諧的發(fā)展意識,還可以結合傳統文化,引導學生感受“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感恩之情。此外,在基因遺傳與變異教學內容中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近親結婚的危害性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跳出生物教育的局限性,在思想上更加健康,養(yǎng)成大膽質疑、勇于探究的思維和能力。(三)端正生活心態(tài)“珍愛生命、遠離煙酒、拒絕、關注健康”是高中生物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生物科學知識的滲透,能夠促使學生將“識毒、防毒”和“生命、健康”信息融入實際生產、生活中,自覺的運用生物技能,處理和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且通過生物科學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深入,弱化高中學生承受的升學壓力,逐步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生活習慣,使學生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四)繼承優(yōu)秀文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在總體上呈現出了積極的發(fā)展態(tài)勢。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積蓄的力量和知識直接體現出時代的精神特色,融合健康的道德觀念,實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生物教育的相互結合。對于高中學生來說,生物課堂是他們探索知識的重要空間,也是繼承優(yōu)秀文化的發(fā)展陣地。發(fā)展傳統文化對高中學生來說具備一定的優(yōu)勢。除了讓他們能夠肩負起文化傳承的責任,還能將“禮、義、仁、智、信”等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能夠被學生繼承下去,將優(yōu)秀的文化發(fā)揚光大,切實提高高中學生的素質教育。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遭遇的瓶頸

對于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對新鮮事物抱有好奇的心理,難免會受到不良思想的誘導,從而在自身習慣、生活心態(tài)等方面產生不利影響。特別是受獨生子女的影響,任性、自我的思想負面層次不斷上升。(一)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的高中生承受著較為繁瑣學習任務和升學壓力。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的影響,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高中生在處理學習任務的同時,還要進一步適應青春期的心理問題,這些壓力如果不經過正確的疏導,就會使高中學生出現潛在的心理隱患。在人際交往、青春期教育上呈現出一系列的問題。亟待相關工作者通過訓練、輔導等形式,促進生物教育中健康教育的發(fā)展成效。(二)生物教育和傳統文化缺乏融合一直以來,生物教育被廣大教育者認為是一項技術性、探究性的專業(yè)課程。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教師需要在課程方法、評價措施、課堂內容等方面進行多方的探索。在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挖掘仍然存在著空缺。缺乏相關著作文獻和技術探究。特別是發(fā)展領域的空白使生物教育和傳統文化難以融合,學生無法獲得更加高效思維形式,導致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質無法得到統一。

四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在生物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課程中存在的依據,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科學觀和價值觀。使傳統文化教育發(fā)揮出應有的成效,具體分析如下:(一)認識生命,善待他人對于高中學生來說,對于生命他們有著很多的不解。在生物教學中,生命的起源以科學的方式呈現出來,對他們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青少年生物教育來說,其中融合的傳統文化是對生命的尊重、理解和珍視。在《孝經•開宗明義章》中,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吧眢w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意思就是說,身體是父母所給的,不能進行毀壞,這是傳統孝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這句話和高中生物教育中生命的教育和發(fā)展有著深刻的關聯。當前社會中,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缺失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生物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對青年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引導。因此,教師應該結合高中生物教材中的人體生理知識,使學生在生物課程中體會人體孕育、分娩、成長等過程,深深領悟到生命的珍貴。從而更好的理解父母、照顧自己、善待他人。(二)凝聚情感,深化思想在高中教育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充分的提升。人是萬物的靈長,為此教師需要在生物教學中,根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的融合,賦予學生良好的思想心態(tài)、生活習慣和學習目標。例如,在蘇教版必修三《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相關內容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在生物教學中讓學生養(yǎng)成“珍惜時間、重視規(guī)劃”的學習思想,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時間、習慣進行調節(jié),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中學生的身心發(fā)育如果能夠和傳統文化相互結合在一起,就能夠實現更好的教育成效。教師除了要對學生的自我意識進行深化,還要立足生物發(fā)展優(yōu)勢,結合語文、歷史、政治、地理等內容,探究科學技術中存在的精神和理念,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結合傳統文化,結合禮儀、忠孝、愛國、修身、齊家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提高生物教學中的科學性和人文性。(三)多措并舉,德育為先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其發(fā)展核心是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更加“成人、成才”。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在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過程中提升學生的發(fā)展理念,通過形式多樣的措施,引導學生修德做人。例如,在學習“細胞的增殖與分化”上,教師可以一主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對于不同的課程,不能簡單粗暴的逢課必用多媒體,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如何提高學習效果上來,老師們要積極探索二者的主動對接和深度融合,而不是簡單應用,喧賓奪主。(三)多媒體應用要適度、適時不能讓多媒體信息滿堂灌,過猶不及。盡管豐富多彩的畫面,有聲有色的資源有助于將學生帶入情景設置,但另一方面教師更應配合這些圖片、動畫適時講解,點撥。嚴格控制課堂教學內容,不僅要重視講授,更要注重吸收和消化,不能違背了小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

作者:李影 單位:貴州省興義市第五中學

參考文獻

[1]張喜飛.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方式的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8(11):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