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

第1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為了給這些留守兒童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從****年起,我校就在全鎮(zhèn)范圍內啟動“留守兒童關愛工程”,現將這一年多來的有關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總結如下。

一、確定了工作目標

通過對留守兒童問題的調查、分析與研究,找到了影響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辦法,狠抓落實,全面推廣“關愛工程”,為留守兒童營造了健康、快樂、平等、和諧的成長環(huán)境,同時還加強了領導,形成合力,大力宣傳,建立目標責任制,完善工作考評制度,不斷提高了廣大未成年人的結合素質。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機制,發(fā)揮學校陣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領導負責制度。

學校成立了以陶建志校長為組長的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了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學校成為了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

我校對所有學生進行了認真的調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了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的了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jiān)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3、實施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的制度。

在學校留守學生中確立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全鎮(zhèn)確立了七十一對幫扶對子。幫扶教師經常找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了教職工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日記,培養(yǎng)了更多的優(yōu)秀的教師成為“家長”,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的集體中成長,以對他們缺失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4、建立健全教師與留守兒童的談心制度。

中心學校做到了每月召開一次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或委托監(jiān)護人的座談會。

5、建立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應急機制。

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學校、家長(監(jiān)護人)、政府之間完備的聯系方式和突發(fā)事件的應急機制。層層簽訂了安全責任書,明確責任,確保學生在安全的環(huán)境中快樂成長。

6、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學校開設了心理教育課,大力開展了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讓他們削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7、建立健全檢查考核機制。

中心學校積極研究了科學考核評估的辦法,加強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評制度,定期對學校和教師進行了考評,作為獎優(yōu)罰劣的重要依據。

(二)構建教育網絡,形成關愛合力。

1、加強與留守兒童父母或監(jiān)護人的交流與溝通。

2、加強了委托監(jiān)護人的培訓教育。

3、加強同社區(qū)、村組和家庭的合作,營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圍。

(三)明確職責,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1、加強了寄宿制學校的建設和管理。

2、加強了對貧困留守的資助工作。

對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特別的照顧,將家庭困難的留守兒童納入到“兩免一補”、“濟難救助”中來,確保他們完成國家規(guī)定義務教育。

3、整治校園周邊環(huán)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機制。

第2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一、指導思想

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以優(yōu)化留守、流動兒童生存發(fā)展環(huán)境,促進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為目標。以動員社會支持,提高家長素質為著力點,通過“共享藍天”支持行動、維權行動、關愛行動、宣傳行動四大行動,切實推進留守流動兒童問題的有效解決,促進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

二、工作內容

(一)開展留守流動兒童情況調查,建立留守兒童情況檔案。中小學校建立留守兒童情況登記、監(jiān)護人聯系、結對幫扶、寄宿優(yōu)先等制度,抓好農村寄宿制中小學的建設和管理,為留守兒童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二)開展關愛活動,營造留守流動兒童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開展“家長”、“親情電話”、“城鄉(xiāng)少年手拉手”、組建“留守小隊”等形式多樣的關愛活動。

(三)教育指導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在留守兒童集中的區(qū)域建立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陣地,對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進行家庭教育指導,以“如何加強孩子的道德教育”、“如何關懷、愛護孩子”、“如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內容,給留守流動兒童家長傳授科學育人的方法。

三、要求和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李閣鎮(zhèn)“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領導小組”,由鎮(zhèn)長任“關愛留守流動兒童工作”領導組組長,教辦、婦聯、衛(wèi)生、司法、民政、團委等各部門負責同志任成員,辦公室設在教辦,負責日常工作。各村也相應成立關愛留守流動兒童領導組,負責相關工作。

第3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校訓:愛人,守禮,修樂

2011年,寧鄉(xiāng)縣百靈鳥小學受寧鄉(xiāng)縣委、縣政府的委托,創(chuàng)辦了全縣第一所寄宿制“民辦公助”小學。學校以留守兒童為主要招生對象,學生在學校享受免費入學等國家助學政策的同時,還享受民辦學校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通過三年的探索和研究,學校已形成了一套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科學管理體系。到目前為止,學校吸引了2500多名農村留守兒童前來就讀。

1.  學校成立了“關愛工程”領導小組,制訂了具體計劃,實施了“留守兒童”教育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了關愛工作檢查考核機制,定期對教師進行了考評;建立了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學校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jiān)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每學期召開一次幫扶教師、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或委托監(jiān)護人的座談會(家長會),交流感情,摸索方法,總結經驗。

2.  黨員教師、學校領導、班主任與留守兒童學生結對子,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子女、兄弟姐妹,從日常家事、身邊小事、生活瑣事、學習難事管起,培養(yǎng)其良好習慣,和他們多溝通、多談心,鼓勵他們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關心輔導他們的學習。

3.  建立自我成長機制,通過“十好五愛”的習慣養(yǎng)成教育和“陽光男孩”和“魅力女孩”的評比活動,教育學生學會自理、自立、自強,自律,鍛煉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堅韌、獨立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

4.  積極開展各種活動,如周二至周四的課外活動、每月一次的留守兒童集體生日會、星期三的主題班會,以及書畫展、演講比賽、讀書比賽、文藝演出、體操比賽、拔河比賽、紅色旅游等系列活動,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學校生活的快樂,老師和同學的關愛。

5.  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營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學校開設了心理教育課,開展了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讓他們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6.  關注留守流動兒童的身體健康。學校成立了學生身體健康咨詢醫(yī)務工作室,每天為身體不適的學生排憂解難,確保學生身體健康;學校建立了天氣預報制度,每天為學生預報天氣,提醒學生及時添減衣服;學校建立安全消毒制度,定期對學生聚集處(學生公寓、教室、食堂)進行消毒,預防重大疫情發(fā)生;學校建立食堂工作監(jiān)管制度,由后勤中心對學生食堂的貨源、菜種營養(yǎng)搭配、防污染工作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監(jiān)管,確保飲食安全;培訓了一支像媽媽一樣的生活老師隊伍,嚴格招聘生活老師,要求她們有愛心、有細心,生活老師為學生洗澡、縫補衣服、穿衣、送藥、半夜起來抱學生上廁所,不論寒暑,堅持每晚三次查寢,為學生蓋被子,摸額頭。

第4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留守兒童現狀描述

留守兒童由于長期遠離父母,在個體心理、生活、受教育狀況及人身安全等方面都容易出現問題。據調查,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湖南省X縣,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留守兒童的比例已超過在校生的三分之一,且呈現出繼續(xù)增長、更加低齡化的趨勢。

(一)個體心理問題比較突出

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據調查,大多數留守兒童感到孤單,30%以上的留守兒童出現心理衛(wèi)生問題。心理異常的孩子性格主要形成兩個極端:

一是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喜歡與人交流,甚至成為自閉癥。

二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漠視他人感受,極為自私、冷漠,脾氣暴躁、沖動易怒,甚至叛逆乖張。而有的孩子經常被人欺負、飽受屈辱,有的因成績差或有某種缺陷經常被同學、同伴嘲笑奚落,即對父母親人心生怨恨,負面情緒長期的累積導致心理扭曲,進而滋生仇視社會、報復社會的異化心態(tài)。這些孩子的行為也異于常人,有的甚至超越道德、法律的底線。近年來,留守兒童違法案件也呈上升趨勢。

(二)個體生活狀況堪憂

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特別是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兒童的狀況令人擔憂。眾所周知,嬰幼兒、青少年時期正是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合理的飲食結構和營養(yǎng)搭配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而部分留守兒童只能僅僅維持溫飽,根本談不上營養(yǎng)改善,從而影響身體健康成長。很多來自生活極為困難家庭的孩子除了溫飽無法保障外,很小就要承擔力不能及的家務,甚至在農忙時節(jié)還要下地干活。那些無人監(jiān)護的孩子更是經常處于半饑餓狀態(tài)。如果這些兒童生病了,也不能得到及時救治。

(三)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兒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缺失最突出,部分留守兒童生活和行為習慣較差。在家里,他們不講個人衛(wèi)生;在學校,他們沒有學習計劃,缺乏興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業(yè)現象嚴重;不遵守校紀校規(guī),自由散漫,遲到、早退、曠課現象經常發(fā)生,逃學、輟學現象較為普遍。他們的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兒童;在社會上,他們缺乏禮貌待人的常識,對社會上各種復雜、不良現象缺乏足夠的判斷力和抵抗力。

(四)人身安全不容忽視

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問題迫切需要引起重視。湖南省X縣曾發(fā)生歹徒因對留守兒童在外打工的母親不滿,將孩子綁架至湖南省Y縣殺害的惡性案件。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及社會上不良青少年的侮辱、打罵甚至傷害;公安部門統(tǒng)計數據顯示,被拐賣的兒童群體中,留守兒童高居第二位。有的留守女孩受到性騷擾或害時,因為惡徒的威脅不敢告訴長輩,監(jiān)護人因粗心未能及時察覺孩子的異常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造成被的嚴重后果。

留守兒童問題的原因分析

留守兒童大多處于生理發(fā)育及心理成長的關鍵時期,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及教育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由于父母遠在他鄉(xiāng),留守兒童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隔代監(jiān)護,少部分親友臨時監(jiān)護或單親監(jiān)護,監(jiān)護人的思想觀念、自身素質、監(jiān)管力度以及留守兒童所處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都是影響他們的成長主要的因素。

(一)在家庭教育中,監(jiān)護人自身觀念及素質對留守兒童的影響

首先,監(jiān)護人思想觀念制約了他們在監(jiān)管兒童中的態(tài)度和方法。尤其是在隔代監(jiān)護中,老一輩教育觀念較陳舊落后,方法簡單僵化。有的只管給孩子吃飽,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流于簡單粗暴;有的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對孩子過分溺愛、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對孩子的錯誤寬容到放縱的地步。留在家中經歷過大集體、“苦日子”的老人,曾飽受饑寒之苦,更是養(yǎng)成了極為節(jié)儉的生活習慣,也形成了只要讓孩子不餓著、不凍著就行的生活理念,較少考慮孩子的感受和心理需要。

其次,年事已高、文化素質較低的祖輩監(jiān)護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和監(jiān)督孩子學習。農村學校受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的局限與制約,針對留守兒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關愛力不從心,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溝通,難以形成教育合力。

再次,由于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大多為身體較差、精力不足的老年人,有的甚至同時要監(jiān)護幾個留守兒童,因此,對每個留守兒童的照顧就心有余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人身安全就難免疏忽。有的老人防范意識不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不夠,造成農村留守兒童在上學、放學、出外玩耍等時候容易發(fā)生交通事故或受到意外傷害,甚至成為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二)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聯系不緊,導致學校教育功能被擴大化,且難以形成教育合力

由于留守兒童父母長期在外,而在家監(jiān)管兒童的監(jiān)護人自身能力有限,無論是家長還是其他監(jiān)護人,主動與學校聯系較少,且許多家長將把教育子女的義務全部推向了學校,一方面,使學校在教育學生的同時,還需要看護、照料學生,進一步增加了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壓力;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之間聯系不緊,出現斷裂,或現有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交往、性格特點等了解不夠,無法配合學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等等,都難以形成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基于對X校為個案的分析

X校地處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該校農村留守兒童的人數也逐年增多,從調查情況看,這些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生活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留守兒童的學習狀況令人擔憂。由于臨時監(jiān)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特別是父母雙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親人照看,由于祖輩與孫輩年齡相差一般都在50歲左右,且祖輩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數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觀念與孫輩有很大差距,難以與孩子交流溝通,有的還要干農活維持生活沒有時間監(jiān)護孩子,有的體弱多病無能力監(jiān)護孩子,有的同時照看幾個孫輩沒有精力監(jiān)護孩子,加之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往往只滿足孩子物質、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加之兒童本身自控能力較差,無法抵制現代社會中不良誘惑,厭學、逃學甚至輟學的現象時有發(fā)生。

這些現象與學習監(jiān)督總體弱化有關。一般來說,大部分監(jiān)護人往往對留守兒童要求不嚴,或缺乏文化知識,無法對孩子的學習進行監(jiān)督。父母在家的檢查作業(yè)、參加家長會等對孩子最基本的學習監(jiān)督職責都無人擔當。處于童年時期的孩子學習自覺性、主動性較差,如缺乏必要的鼓勵和督導,甚至失去監(jiān)督后,就會喪失學習動力,學習處于放任自流狀態(tài),自然難以上進。同時,盡管他們能獲得更多的書籍,更多的學習用品等,但校外的學習時間變少了。由于父母不在家,他們一般要做更多的家務活,如要自己洗衣做飯,有的還要打柴喂豬等,這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他們的學習。

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支持

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支持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應相互配合,協調一致,尤其是學校教育在教育、幫助和促進留守兒童個體全面發(fā)展中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學校應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作為專項工作,常抓不懈。學校教師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鼓勵和幫助。老師們應與留守兒童交朋友,多關心、愛護、照顧和理解他們。在安全上,要時刻提醒;在生活上,盡可能提供幫助;在心理上,要細心觀察,多方溝通;在學習上,要多予指導;在交往上,鼓勵他們融入大班級集體中,減少其心靈的孤獨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潑開朗的學習和生活心態(tài)。具體來看,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留守兒童為中心,以班級為主要陣地,制定實施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fā)展的教育工作計劃

制定實施具體的留守兒童教育工作計劃,加強領導,總結經驗,樹立典型,推動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和常態(tài)化,使班級真正成為學生學知識、學文化、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的主陣地和主渠道。

1.成立班級領導機構,明確職責分工。成立關愛留守兒童領導小組,加強對留守兒童的統(tǒng)一領導和管理,保證各項工作要求全面認真落實到位。

2.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和聯系卡制度。要認真調查研究,摸清留守兒童的底數,建立每個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其基本內容包括: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家長務工單位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jiān)護人或其委托監(jiān)護人的職業(yè)、詳細地址、聯系電話、身體狀況、年齡等。學校安排負責學籍檔案管理的人員對留守兒童的檔案進行管理,并根據學生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聯系卡的有關內容。通過聯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強班級與學生家長及其他監(jiān)護人的聯系,共同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網絡。

3.真情關愛留守兒童,做到“三個優(yōu)先”。學習上優(yōu)先輔導。班級要從學習方面對留守兒童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由任課教師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制定學習幫扶計劃,明確幫扶時間、內容和階段性效果。每個留守兒童由老師牽頭確立一名學習幫手,教師要對結對幫扶效果進行定期檢查,建立進步檔案。生活上優(yōu)先照顧。教師對留守兒童要多關心,多詢問,多幫助,使學生開心、家長放心。食堂要注意營養(yǎng)搭配均衡,有益身體發(fā)育。留守兒童患病時,要及時診治,悉心照料?;顒由蟽?yōu)先安排。高度重視并認真組織留守兒童參加集體活動,或根據特點單獨開展一些活動,既使其愉悅身心,又培養(yǎng)獨立生活能力。

4.注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留守兒童,班級要著重開設心理教育課,大力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建立健全針對留守兒童的幫扶制度體系,努力營造良好的成長、成才環(huán)境

1.加強留守兒童工作的管理,解決其后顧之憂。通過廣泛宣傳,在學生自愿的基礎上,盡最大努力抓好就餐等日常工作,讓他們能夠安心、舒心,讓家長放心。讓農村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教育、管理、照顧與關愛。同時,結合農村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的現狀,轉變辦學理念,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教職工結對幫扶留守兒童。確立留守學生重點幫扶對象并配備幫扶教師。配對幫扶教師要經常與留守學生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師關愛留守兒童成長日記。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兒童,教師要經常與留守兒童交流、溝通,掌握留守兒童的思想、生活情況;非寄宿的兒童,教師要定期家訪,與臨時監(jiān)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兒童的情況,幫助做好兒童的思想工作。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補償缺失的家庭教育,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第5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__,現年76歲,原任__縣政協主席,1994年離休后,擔任縣關工委主任。十幾年來,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為__縣關心下一代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

2000年前后,由于學費高和家庭經濟困難,在農村許多孩子小學沒上完就輟學回家,__同志看到這種情況,很是痛心。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為了讓這些失學兒童重回校園,他積極向縣委反映情況,在征得縣委同意后,他組織關工委成員帶頭,在全縣范圍內發(fā)起為家庭困難而上不起學的孩子捐資的活動,他本人也從自己微薄工資中捐出2000元。當年,就使全縣500多名失學兒童重返了校園。

留守兒童是在中國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加速轉型的新形勢下形成的一個特殊的群體。__同志認為如何關愛這些缺失家庭溫暖和父母呵護的留守兒童,是各級關工委和廣大老同志義不容辭的責任。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他帶領縣關工委一班人在縣委的重視、支持下,配合團縣委、縣殘聯和教體局,在周口中英文學校、新世紀學校和白寺鎮(zhèn)周莊春天學校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試點工作,探[!]索關愛途徑,摸索和總結經驗,多次召開主任辦公會議,進行專題研究,制訂了加大工作力度的措施和計劃。經過幾年來的實踐,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試點工作收到了較好效果,贏得了學生家長及社會的廣泛贊譽。__年,為了推廣經驗,推動全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深入廣泛的開展,在縣委的重視、支持下,縣關工委會同團縣委,縣婦聯和教體局在周口中英文學校召開了__縣關愛留守兒童工作現場會。目前,全縣共有1000多名共青團、婦聯干部和教師自愿擔當起留守兒童的家長或知心媽媽;有500多名團干和機關干部與500多名留守兒童結成了幫扶對子。

在__同志的帶領和指導下__縣關工委組織農、牧、林等方面的老專家成立科技組圍繞科技興農,服務三農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農業(yè)生產,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和縣鄉(xiāng)領導的贊譽及社會各界的好評。在農、牧、林業(yè)生產關鍵時節(jié),縣關工委科技組的專家們分別到鄉(xiāng)鎮(zhèn)開展送科技下鄉(xiāng)活動。面對面向農民群眾講解小麥、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播種和管理,果樹病蟲害防治,家畜禽飼養(yǎng)管理等技術。每年現場都要發(fā)放技術資料一千多份,受到廣大干部和農民群眾的歡迎?!妒£P心下一代工作》和《關心下一代報》多次報導這一活動。在__的提議下,縣關工委還組織12位農業(yè)專家和16位在鄉(xiāng)鎮(zhèn)退休的農業(yè)科技人員,分別在縣城內和鄉(xiāng)鎮(zhèn)設立了“科技興農服務基點”、“農用物資和技術服務部”。多年來,這些農技人員以“服務基點”和“技術服務部”為陣地,充分發(fā)揮技術專長,服務當地的農業(yè)生產,深受當地農民朋友的信賴。

第6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班主任管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良好的習慣是在父母親的引導下養(yǎng)成的。然而,“留守兒童”與父母親長期分離,很難從父母親那里得到相應的引導和幫助,在心理上往往會出現一些偏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情感交流少,性格較內向

農村的“留守兒童”,正處于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由于長期與父母親分離,困擾自己的心事往往得不到及時的引導和解決,就會造成性格發(fā)展上的偏差,失去安全感和自尊心,從而導致心理上的孤僻和焦慮。從性格發(fā)展特性看,這類“留守兒童”常表現出孤僻、自我評價過低、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于交流等性格傾向。

二、隔代教育,任性,以自我為中心

許多“留守兒童”的臨時監(jiān)護人往往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在農村,這一輩人往往是文化程度較低的老年人,他們普遍關注于孩子的吃、穿,卻忽視孩子的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養(yǎng)。當孩子父母親不在身邊時,為了彌補孩子心理上的需要,就會選擇在物質上盡可能滿足他們,不管家境如何,對孩子的要求可謂有求必應。而這樣的做法往往使得孩子們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任性性格;還有些孩子也因為從未被拒絕而形成了易怒,易沖動的性格。

三、人生觀和價值觀出現偏差

一些家長為了彌補長期在外對孩子的關懷缺失,往往盡可能地滿足孩子們的物質需要,零花錢變多了,孩子們對金錢的使用更為自由,這樣容易使得他們養(yǎng)成了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攀比的陋習。此外,在農村往往有一種觀念,“讀書無用,打工掙錢”,一些小孩小學未畢業(yè)就隨父母親出去打工了。這樣一來,孩子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發(fā)生極大的扭曲,極易造成孩子們產生功利主義、享樂主義、人生觀和金錢主義的價值觀。

四、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父母親長期不在身邊,長輩的溺愛,孩子們觀念的偏差,加上兒童自制力本身的薄弱,許多孩子走出校園就成了所謂的“野孩子”,無人監(jiān)督,成績往往得不到提高,學習成績不理想,也就助長了厭學情緒,這也是許多孩子中途失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班主任管理對策

面對新形勢下的農村教育,作為班主任,首先要做的就是轉換自己的角色,要從一個教師轉變?yōu)橐粋€關注孩子學習、日常行為規(guī)范、思想道德發(fā)展的“臨時父母”。怎樣擔任好“臨時父母”這樣的角色呢?我把自己的做法歸納為以下三點:做好一家之長,構建溫馨家園,搭建溝通平臺。

1.做好一家之長。對于“留守兒童”而言,由于缺少父母親的關懷,班主任可謂第二父母,班主任不僅要對他們學習關愛有加,更要在生活上噓寒問暖,為了做好這項工作,我總結了以下三方面入手:

(1)促膝長談,掌握一手信息。每學期初制定好家訪和談心計劃,同時動員科任老師進入家訪行列,從而增加科任老師對學生的了解,也便于因才施教。進行家訪,一是建立起“留守兒童”記錄,如家庭聯系方式,臨時監(jiān)護人的相關情況等基本信息,對孩子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了初步了解,從而對他們采取不同的監(jiān)督激勵方式。另一方面,心理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親分離,較難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從而難以表現出正常的思想道德習慣,常常會出現感情淡漠等現象。通過家訪,不僅可以深入了解孩子們的生活,也能讓他們更直接地感受到關懷。

(2)文字交流,動之以情。要做到對孩子們的深入了解,我在管理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提倡大家寫日記,秉著自愿的原則提交日記,透過日記就能更深入地了解孩子每天的心理動態(tài),并且在日記里留下鼓勵的話語,一方面讓孩子們學會傾訴;另一方面通過鼓勵也使得孩子們從傾訴里感受到關懷。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孩子們可以隨意地敞開自己的心扉。

(3)積極暗示,曉之以理。①建立勵志圖書館。長期以來,農村的孩子由于資源欠缺,很難接觸到課外書,這無疑限制了孩子們的視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鼓勵孩子們將平日里廢棄的紙張收集起來,把賣廢紙的錢用于購買勵志書籍,建立起班級自己的圖書館。通過圖書館的建立,一方面讓孩子們感受到勞動的收獲;另一方面書中的名人名言也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指路明燈,帶領孩子們走進一個新的世界,使他們能慢慢了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②心愿條,反省總結。每學期開始,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心愿和目標,期末考試后,讓孩子們回顧自己的心愿,總結自己一學期的表現。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讓孩子們有著積極的心理暗示,學會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建立孩子們反省思考的良好習慣。這對于缺乏父母監(jiān)督的孩子們自制力的培養(yǎng)有著積極作用,容易喚起孩子們的主體意識。

2.構建溫馨家園。

(1)啟動家長制。與科任老師進行溝通,秉著自愿的原則,倡議科任老師們擔任起‘臨時家長’的角色,根據“留守和”的學習情況、性格、性別、興趣愛好等,與各科老師進行溝通協作,一起制定詳實的幫扶計劃,明確幫扶對象、時間及內容,并定期進行檢查,力求使得每個孩子都能學有所成,在學習之余感受到社會對自己的關懷。

(2) 啟動學生合作制。通過自由組合的方式,在班級里開展‘互幫互學’活動,同學之間的相互啟迪、幫助和競爭,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思維水平有重要意義。班里還進行小組活動,每個小組選出一名組長,組長往往有著樂觀的心態(tài)以及較強的自控能力,能帶動起小組里的其他成員,使得他們慢慢學會管理自己。通過上述兩種方式可以為孩子們構建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

3.搭建溝通橋梁。

(1)建立心里話信箱與心理咨詢。鼓勵孩子們把自己的心里話寫到信件里?!傲羰貎和?,所以造成了許多孩子性格較內向,信箱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有個平臺宣泄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信箱,班主任可以針對留守兒童的問題及時與家長聯系,采取必要的措施。

(2)搭建聯絡平臺,與家長們直接溝通。利用節(jié)假日的機會召開家長會,進行必要的家訪,呼吁家長多與孩子們進行溝通,并借此機會留下家長的聯系電話,以便日后的溝通。

第7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一、繼續(xù)加強十精神學習,要根據青少年學生的特點,采取其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傳達學習十精神,把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黨的十精神上來,將正確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將崇高的理想信念落實到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去;要勇挑重擔,積極投身到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去,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

二、不斷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政策法律法規(guī)教育。開展青少年學生“雙十活動”,努力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培養(yǎng)樹立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愛黨、愛國家、愛人民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學校要將“雙十活動”經?;?、常規(guī)化,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化修養(yǎng),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三、繼續(xù)加強“家教社”三結合工作,努力辦好家長學校,切實做到“五落實”:落實經費,落實教師(主講人員),落實教材(備課),落實參會人員,落實地點。充分發(fā)揮“家教社”三結合教育的橋梁紐帶作用,要積極創(chuàng)建各級優(yōu)秀家長學校教育基地,有條件的地方要主動申請,努力創(chuàng)建,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機結合,為把青少年學生培養(yǎng)成有用之才而共同努力。

四、繼續(xù)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貫徹落實“十型”幫扶工作。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fā)展,留守兒童逐年增多,要繼續(xù)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心、愛護,繼續(xù)保留過去好的做法和經驗,不斷改善工作條件和環(huán)境,努力創(chuàng)造和諧的氛圍。由于教育系統(tǒng)貧困學生面寬量大,要加強對特殊群體的關愛和幫扶,一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資金的幫扶;二是吸納社會各界名流、團體捐資助學;三是針對特殊情況學校組織師生臨時捐贈,解決個別學生的特殊困難,使該上學的少年兒童都能上學。

五、切實開展“復興中華,從我做起”讀書活動。其內容是:讀一本書,召開一次主題班會,參加一次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征文比賽,舉辦主題演講會五個活動,具體要求為中小學各組分別參賽,初中一至二年級學生參加,小學3至6年級參加,要求每個片區(qū)在4月底前完成,初中、小學各推薦一名到縣上評比,將優(yōu)勝的學生推薦到市參加比賽。

六、加強機關關工工作。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組織機關股室聯系片區(qū)學校學生參加各種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努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行為習慣,成為國家和社會有用人才。加強對聯系鄉(xiāng)鎮(zhèn)關心一下代工作的聯系和指導,努力幫助鄉(xiāng)鎮(zhèn)解決關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為他們辦好教育、開展好青少年活動,努力做好關工工作提供切實幫助。

第8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關鍵詞:留守兒童;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D4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8-0121-02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背井離鄉(xiāng),成為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的主力軍,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器,但卻把最寶貴的――孩子,留在了家里,尤其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親情、家庭教育、學校安全的缺失,使孩子們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有的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關心、關注這個群體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下面我就從農村留守兒童多發(fā)問題的原因及對策入手,談些自己的看法和觀點。

留守兒童是中國長期的城鄉(xiāng)二元體系松動的一群“制度性孤兒”。 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力度不斷加大,留守兒童問題越來越嚴重。留守兒童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留下在農村接受義務教育的在校生,其年齡分布在7歲至18歲。保守估計,留守兒童占適齡兒童數1/3左右,而且這個比例還會逐年上升。留守老人對這些時代的孤兒學習上無能為力,生活上過度溺愛,加之缺少父母之愛容易導致心里缺陷。研究結果顯示:留守兒童容易出現的問題極多且表現為隱性,不容易發(fā)現但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親情關懷缺失。父母角色的缺失,是留守兒童各種問題產生的直接原因。他們自幼就離開父母,父母關愛嚴重缺失,遇到麻煩就會感覺柔弱無助,久而久之變得性格內向,甚至產生自卑心理。調查表明,很多父母半年以上有的甚至幾年不回家。這種分離狀況導致孩子自卑封閉,逆反心理嚴重。長期生活在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中,使很多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關系生疏,甚至有些還對父母充滿了怨恨。

二是心理問題驟增。這些孩子孤單地留守,少有依靠。內心的寂寞與憂傷,生活上的不便與環(huán)境的歧視,意外的人身傷害,無一不在困擾著這些孩子。由于缺乏親情滋養(yǎng),這些幼小心靈,有的走向消極、孤僻,有的變得任性、暴躁。父母在生活中的缺位,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孩子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形成。據調查,三成留守兒童有自我封閉、抑郁等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三是缺少正確教育。由于農村中小學校教育內容偏頗、教學理念落后、課程設置與青少年身心發(fā)展嚴重不相適應,再加上部分教師不懂得根據留守兒童的生理、心理、智力特點進行教學,不了解留守兒童的感情需求,不懂得如何做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工作,個別老師甚至采取快慢班的區(qū)分方式對成績較差的同學采取歧視處理,導致學生把成績視為一切,片面追求考試成績,更有甚者采取勸退。這些留守兒童本來就缺少家庭的呵護,在學校中更不能得到老師的關愛,因而導致性格上的缺陷,極易走上犯罪道路。

四是道德意識淡薄。留守兒童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務工,而監(jiān)護責任往往落到家里老年人或親友身上而他們往往因農活多、精力不夠、身體不好、文化程度低等原因,監(jiān)護責任落實不到位,“代溝”及情感隔閡等因素又導致對留守兒童的管教不夠,不能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

五是安全問題頻發(fā)。例如:南昌市紅谷灘新區(qū)生米鎮(zhèn)文青村發(fā)生一起悲劇。3個同胞兄妹在村口池塘旁邊玩耍時溺水身亡。留守兒童再次以這種極端的方式闖入我們的視野,這是多么慘痛的代價。留守兒童不僅面臨教育、親情的嚴重缺失,現在看來,他們還存在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

針對農村留守兒童出現的問題,我們應該從各個角度去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多發(fā)問題:

一、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政府應承擔起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公共責任,應將著眼點從理論研究轉移到具體實踐當中來,在留守兒童解決策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發(fā)現政策的缺陷與不足,并做出及時調整。

1.設立留守兒童專項資金,對貧困地區(qū)的學校,老師以及留守兒童家庭進行經濟補助。

2.加強對留守兒童的愛護,不僅要讓社會上的人加大對留守兒童問題的關注力度,更應該深入農村,向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和學校老師宣傳留守兒童問題,使之明白自己是受關注群體。

3.在制定留守兒童相關政策的同時,深入農村,傾聽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學校老師,社區(qū)管理者在留守兒童問題方面的見解及政策實施的可行性。

4.健全留守兒童工作機制。呵護留守兒童工作是全社會的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和努力。各級政府要承擔起領導責任,建立以各級政府為主、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責任制,制定行動計劃和具體措施,為留守兒童提供必要的政府與社會支持,減少他們的親情缺失、教育缺位、行為失范與安全隱患,最終形成政府、學校、社區(qū)、家庭、鄰里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

5.農村社區(qū)應完善其管理職能,在進行村務管理過程中應重視留守兒童的社區(qū)監(jiān)管責任。組織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學習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和補習文化知識,督促監(jiān)護人關注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

6.要積極探索農村學校辦學的新模式。一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探究改進教育工作的途徑與方法,尋求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最佳整合,在教育教學中,努力探索良好的模式,為他們尋找成長的理想途徑。二是關注、彌補留守兒童的生活缺陷,充分發(fā)揮社會、學校、家庭教育職能的作用,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促使學生能夠知禮守法、學會感恩,養(yǎng)成自覺抵制不良行為侵蝕的好品質,成為合格公民,優(yōu)秀人才。三是充分發(fā)揮班主任工作,公正平等地對待每一個留守兒童,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四是加強留守兒童良好、健全人格的訓練。加強認知教育,發(fā)展社會交往,進行針對性地幫扶活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專題報告和社會調查研究等形式,增強學生社會交往意識,培養(yǎng)主動交往的習慣,鍛煉交往能力,拓寬其心理空間,為形成良好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針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配備專門的幫扶老師,落實重點對象的幫“困”措施,進行跟蹤研究。建立留守學生家長(監(jiān)護人)與學校的定期聯系制度,幫助、督促、檢查家長履行監(jiān)護職責等。

二、優(yōu)化留守兒童成長環(huán)境。呵護留守兒童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應該充分發(fā)動社會力量,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興辦留守兒童服務站等多種形式的托管服務機構,利用社會優(yōu)質資源,切實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高質量的健康成長服務。同時臨時監(jiān)護人要不斷提高自己監(jiān)護水平和能力,逐漸適應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需求。臨時監(jiān)護人要與學校保持暢通聯系,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對留守兒童的監(jiān)管責任。

三、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學校應加強德育工作,義不容辭的擔負起對留守兒童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行為習慣培養(yǎng)的責任。學校應當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建立心理咨詢室,訂閱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或報刊,對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該重視學生的課余生活,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健康的興趣愛好。

總之,留守兒童還處在人才的準備階段,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塑造,對學業(yè)上的成就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為了社會的進步,留守學生的發(fā)展對祖國的未來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將更加努力,爭取為留守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多作貢獻。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深入實際,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為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學浪.農村留守兒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

[2]王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

[3].家庭教育環(huán)境對農村留守初中生品德的影響[D].蘇州大學,2013.

[4]劉寒春.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若干建議[J].銅陵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04):37.

[5]盧利亞,張玲.論當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J].企業(yè)家天地,2012,(04):102-103.

第9篇:小學留守兒童幫扶總結范文

關鍵詞: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

隨著大批農民工涌入城市,農村的部分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由于長期遠離父母,缺乏家庭教育和親情教育,農村“留守兒童”容易出現情緒、交往和人格上的問題。這是和諧社會建設中一個非常緊迫、亟待解決的問題,值得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確保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教師和集體以溫暖彌補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fā)展形成的影響。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成了學校工作面臨的重要問題。我長期擔任住校班班主任工作,在不斷探索教育方法的同時,借鑒一些成功經驗,總結出一些做法,就是用愛澆灌留守兒童。

一、建立檔案,傾心溝通

班主任要認真調查統(tǒng)計留守兒童的數目、學生的基本情況、家長姓名、家庭詳細地址、聯系電話、監(jiān)護人或委托監(jiān)護人的聯系方式、父母都在哪里打工等。把自己的電話號碼告訴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以便及時聯系。同時根據本班學生的變動情況,及時補充或變更檔案的相關內容。通過這種方式,有效建立起學生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渠道,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關愛聯系網絡。

二、用心關愛,多加引導

1.許多教育家都指出沒有對學生的愛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班主任應把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缺少愛,更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社會的關注。因此,班主任要努力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他們無微不至的愛,在小事上細節(jié)上多關心他們,時刻關注他們的思想變化,及時溝通。針對留守兒童最缺乏的親情關愛,我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把留守兒童當成自己的孩子,創(chuàng)新思路,積極探索,注重從平時生活細節(jié)、親情體驗、心理教育等各個方面加強教育引導,力爭讓留守兒童找回親情、找回快樂,健康成長。

2.班主任要從學習和生活兩方面對留守兒童進行分類,具體分析學生的學業(yè)情況和生活概況,制訂幫扶計劃、時間、內容,以取得階段性效果,讓他們感覺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同時,指導學生學會生活自理,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班主任不僅要教會他們知識,還要教導他們愛清潔、講衛(wèi)生,因為他們的爺爺奶奶經常忘記給他們洗澡、換衣服,所以班主任要每天提醒每一位學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疏導跟蹤

1.留守兒童的家庭環(huán)境、經濟狀況迥然不同,其表現也千差萬別。我在全面把握每個留守兒童基本情況的同時,針對少數學習嚴重滑坡、人格發(fā)展不健全、道德發(fā)展欠缺的留守兒童區(qū)別對待,制訂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意識組織這部分留守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學習的快樂和成長的快樂。

2.留守兒童的父母和監(jiān)護人無暇顧及孩子,留守兒童在感情上得不到正常交流和正確引導與幫助,因而缺少父母的呵護和教育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不利影響。留守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有的個性怪異、性格孤僻,有的玩世不恭、我行我素,甚至有的拉幫結派、胡作非為。多數留守兒童并不缺少經濟來源,而是缺乏關愛、缺乏撫慰。公安部門曾提出兩個“大多數”問題:全國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數在農村,其中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因此在平時班級管理工作中,在學校開設心理教育課的同時,我注重在所帶班級中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利用每周班會時間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獨立生活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兒童感到關愛,體驗到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痼疾,強化情感體驗,營造健康樂觀向上、朝氣蓬勃的學習、生活氛圍,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利用活動,充分鼓勵

1.大部分留守兒童脫離雙親,在祖輩的溺愛中成長,因而缺乏勇于表達想法和活躍的思維等良好特點,班主任應適時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思考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在課內外盡量多組織一些有趣味、有意義的活動,如主題班會、演講活動、留守孩子的生日party等,給他們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充分發(fā)揮留守學生的特長、優(yōu)勢,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愛好,使他們自覺遠離不良誘惑,同時感覺到自己是被關愛的對象,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忘卻遠離父母的孤單,逐步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2.健康的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環(huán)境和實踐活動中慢慢形成和發(fā)展的。豐富多彩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因此,農村學校要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如指導留守兒童每月給父母打電話、寫信,與家長進行親情交流的主題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洗臉、刷牙、洗腳、作息習慣,指導就餐的挑戰(zhàn)活動等。讓學生明白,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父母一直在關注和愛著他們,老師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關愛他們。

總之,關愛留守兒童是當前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班主任有責任、有義務關心、關愛留守兒童,讓他們在同樣的天空、同樣的陽光下,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