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建構主義教育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建構主義;體育院校;文獻檢索課
高等體育院校是集體育教育、運動訓練、體育科研“三位一體”的專業(yè)院校 , 其目標是為國家培養(yǎng)專業(yè)突出、知識全面的體育人才 , 學生畢業(yè)以后的職業(yè)選擇范圍較廣,他們可擔當職業(yè)裁判、體育教練、體育官員、教師、學術研究人員、群眾體育運動的指導人員等角色 , 這些職業(yè)不僅要求學生有健康的體魄 , 同時也要求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和信息素質。
本文以信息素質教育體系中的文獻檢索課程為對象,探討建構主義理論在文化素質較為薄弱的體育院校文獻檢索課程的應用,以期提高文檢課在提升體育院校學生信息素質的成效。
1 體育院校信息文獻檢索課的特點與現(xiàn)狀
1984年,文獻檢索課在我國部分高校開始開設 ,1992年后,文獻檢索課在各高校得到蓬勃開展。我國體育院校開設文獻檢索課較晚,大部分體育院校都是從1995 年開始開設,至今已走過十七年。在這十七年中,體育院校的文獻檢索課無論教學目標 、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長足的提高和發(fā)展,對培養(yǎng)師生的信息意識特別是利用文獻資料的技能有極大的幫助。但是,我們也可清楚地看到,雖然體育院校的文檢課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無論是全國的獨立體育院校還是大學的二級體育學院,有關文獻檢索課的教學研究成果不多,文獻檢索課程的教學手段相對落后,在教學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老師講授,學生聽講”的傳統(tǒng)方式進行教學。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關注的是“教”,而不是“學”,盡管它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利于教師按教學目標組織教學活動,卻不利于學習者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也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對于文化素質普遍偏弱的體育院校的學生,應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 建構主義理論及對體育院校文檢課教學的啟示
2.1 建構主義理論
建立在人類認知規(guī)律基礎上的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知識并不是簡單地從教師到學生的傳授中來,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生由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呈現(xiàn)者,同時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合作者。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而是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建構主義的重要教學理論,對當前的文獻檢索教學理論研究以及教學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對提高體育院校文獻檢索課的實效性有重要的借鑒作用。
2.2 建構主義理論對體育院校文檢課的啟示
首先,作為知識的呈現(xiàn)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文檢課教師首先應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準及教學能力,教師具有豐富、新穎的專業(yè)知識和實踐技能及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是提高文檢課水平的關鍵;其次,教師應充分了解、重視體院學生術科課程生龍活虎、學習積極性高,但理論課程薄弱且無興趣的特點,文檢課作為理論、實踐兼有的課程,應該深刻認識“教”與“學”的相互作用,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多引導,多讓學生參與實踐,摒棄只以老師為主體,罔顧學生的特點,“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再次,重視體院學生愛探索的特點,通過設置帶有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引導學生解決完成問題,設立多種互動渠道,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展開互動,不限時間空間解決隨時碰到的問題。以此進一步提高課程的實效性。
3 體育院校文檢課教學模式
根據(jù)建構主義的教學理論,結合體育院校的實際情況,文檢課可采取如下圖的教學模式
創(chuàng)設學習環(huán)境——課堂的、網(wǎng)絡的(或者叫虛擬學習環(huán)境)。
確定問題——在上述學習環(huán)境下,選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解決。
自主、協(xié)作學習、解決問題——根據(jù)老師提供的解決問題的信息或者線索,學生獨立自主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
互動學習——師生、生生互動協(xié)作,包括討論、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技巧;
效果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予以評價,并根據(jù)效果的好壞調整教學策略。
卡耐基說過:一兩重的參與勝過一噸重的說教。該教學模式避免了學生只是被動接受老師講授,學習效果不佳的弊端,學生參與性高,在“做”中學,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
4、基于建構主義文檢課教學的具體實施
4.1 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設計
體育院校的學生文化素質比較薄弱,但他們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文檢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內容應側重實踐性、易懂性。以廣州體育學院為例,文檢課教學目標設計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基本掌握文獻檢索基礎理論知識,能夠自如地利用我院圖書館及其它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以及能熟練通過網(wǎng)絡等途徑迅速而準確地檢索到體育及其它所需信息資料。文檢課教學內容則由任課教師小組根據(jù)選修學生學習特點和需要和學校培養(yǎng)計劃擬定教學大綱并自編相應的的講義,教學大綱在文檢課的第一次上課時,征求選修該課的學生意見,聽取他們合理的建議,對教學大綱修改補充,并且允許學生在此后上課過程中繼續(xù)提出有關教學內容的意見。學生參與確定教學內容,不僅使教學內容真正做到符合學生的要求,也使學生“主人翁”之感油然而生,大大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4.2 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 大學英語 口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31
一、引言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2004)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特別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聽說目標應達到能和英美國家的人進行日常會話的水平[1],該要求更加注重學習者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和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 對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以聽說為主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在傳授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要加強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獲得英語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近年來,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對照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4)中對“英語口語要求”的規(guī)定, 大部分大學非專業(yè)英語學習者的口語學習現(xiàn)狀仍不容樂觀。2008年6月,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張堯學講到,四六級的試題設計必須是基于聽力的,在構成試題的八個部分中,除了閱讀部分之外全部以視頻材料為基礎??梢?,口語教學作為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正是大學英語教學研究與改革的重點之一。
二、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也譯作結構主義,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哲學,是行為主義理論發(fā)展到認知主義理論之后的又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其思想來源于認知加工學說,以皮亞杰(J.Piaget),維果斯基(Vogotsgy)等人為代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反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出了一系列獨特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
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最好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jīng)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如教師)關于這種經(jīng)驗的介紹和講解。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中, 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置[2]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倡導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 它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 又不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因此, 建構主義下的教學模式應該是“以學生為中心,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 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 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3]。
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模式研究
建構主義理論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提倡協(xié)作學習與互動教學, 為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新的理論依據(jù)。因此,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應以構建“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方向,提倡互動教學,幫助學習者真正實現(xiàn)其意義建構主體的地位,以自主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口語的積極性,促進課堂交流和協(xié)作,促進其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一)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以教師為中心, 教師是課堂的中心和控制者,是知識的傳授者;作為學習者,學生認為課上的收獲就是記下了大量的教學筆記,教師講課好壞取決于學生能夠聽懂多少。這種滯后的教學觀念忽視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認為衡量英語水平高低的標準是對語法掌握的多少,從而忽視了口語訓練。因此應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 注重學與教的互動。改變以講授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建立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為支撐的教學模式, 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促使課堂教學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大班授課與小班操練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與網(wǎng)絡教學相結合。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創(chuàng)設盡可能真實的生活場景, 讓學生置身于現(xiàn)實的交際環(huán)境當中, 使口語教學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游戲、歌曲、影視、戲劇等多樣化內容, 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加強文化導入
建構主義教學理念重視個人體驗, 注重在近乎真實語境中的學習, 而不是脫離真實語境的抽象講解, 它強調知識是在特定情境中被掌握和使用的。這就要求教師設計多種口語活動, 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可理解的真實語境, 為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語言輸出的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語言和語用能力。
由于學生在使用英語交流時必須考慮語言所涉及的文化背景, 尤其要注意中國與英語國家文化的不同點, 在注重語言使用準確性、流利性的同時也兼顧語言的得體性,這就要求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有大量的語言知識的輸入,還需要輸入一定的英語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的背景信息以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有目的地介紹涉及英語國家藝術、宗教、哲學、倫理、道德規(guī)范、風俗習慣以及政治法律制度等文化現(xiàn)象, 通過對文化背景知識和文化差異的介紹,可以避免語用失誤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增強語言得體性, 最大限度避免將母語使用習慣和母語的文化背景帶入英語學習之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和語用能力。
(三)合理設置課程,增設口語選修課
口語課程的設置促使學生和教師重新審視口語教學的重要性,提高師生在思想和行動上對大學英語口語的重視程度。合理的課程設置應注重學生的口語操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能和英語綜合表達能力,促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稍诒究埔弧⒍昙壍慕虒W中加入英語口語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劃分初、中級口語訓練階段。目的在于增強學生的交際能力,幫助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交際習慣,實現(xiàn)在特定的情境下自由交流的目標。同時還要采取小班口語訓練課的模式,以增加學生開口及教師指導的機會。在三、四年級增設口語選修課,選取與學生專業(yè)相關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提高專業(yè)內口語交際的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推進口語考試改革
在教學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加終結性測試。形成性評價倡導一種新型的、以質性評價為主的評價方式,它借鑒了多元智力理論的成果,對學生學習過程和階段性學習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包括學生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和自主學習活動的情況以及階段性的學習進展情況[4]。由于口語測試不同于其他測試,考生的臨場發(fā)揮及考生所抽取的試題都會影響考生水平的發(fā)揮,可以通過形成性評價來彌補這一不足。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個人檔案,對其一個學期內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主要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xiàn)、課后作業(yè)、期中評價、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參加英語口語活動等。這種雙重評價體系不僅可以對學生口語能力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同時可以作為一種監(jiān)督機制存在于學生的日常學習中,督促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提高, 英語口語學習的良好動機也得到進一步激發(fā)。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理論提倡的知識觀、學習觀和教學觀為英語教學注入了新的內容,為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模式。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方式長期受傳統(tǒng)外語教學模式的影響,忽視了學生語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重要性, 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指導英語教學, 重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實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教學大綱(試行)[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構建主義;英語教學理論;探索;研究
在英語教學當中起主導作用就是行為主義,而在我國所進行的英語教學深受影響輕視“輸出”而重視“輸入,這樣所造成的后果就是對學生個體經(jīng)驗、主觀能動性、心理特征以及主體地位對于學生所產(chǎn)生作用的忽略,而片面的將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的主體。按照構建主義的觀點:在客觀存在的世界當中,每個人都有獨特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對整個世界,確立學生為學習的中心、知識的主動建構者以及信息加工的主體,使得學習的情境性、社會性和主動性得以強調,在動態(tài)互動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重視。而在新時期當中英語教學和學習時間過程中通過對建構主義相關理論的使用,這項工作具有十足的創(chuàng)新意義。認知理論分支的建構主義,這也是當學習理論當中的行為主義法治到認知主義之后所取得的進步,而這和西方教育心理學和素質教育的新理論相一致,這也是整個認知心理學系統(tǒng)當中最為活躍的領域,通過建構主義的興起,帶來一場革命在教育心理學當中。瑞士專家皮亞杰這是提出建構主義在認知領域當中最具影響力的最早專家,而之后諸多的專家豐富和發(fā)展建構主義使得讓該主義成為完整體系。這一理論也挑戰(zhàn)傳統(tǒng)教學理論,所以,也可以將這一理論的產(chǎn)生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革新。
而使用語言的過程也就是對實體的表達,在對表達和內容形式的運用來對語言體系構成的干預以及在內容實體當中有關系發(fā)生的過程。而理解語篇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讀者能夠在語篇聯(lián)系當中建立的能力的體現(xiàn)。書面語篇則是作者和讀者兩者之間對建構意義進行參與尋找的動態(tài)性過程,其既可以作為作者所創(chuàng)造出的產(chǎn)品存在,又可以看成是合作性工廠,讀者和作者兩者在積極參與當中,做到對意義和信息獲得的動態(tài)過程。反思則是新興學習科學所強調的內容,也就是教師對教的內容、教的方法以及對學習評價進行反思。依據(jù)這一理論的觀點其核心理念就是對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主動性學習和禮節(jié)性學習的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所以,教師所肩負的責任是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學習提供學習空間,讓學生在學習當中能夠做到對世界的認識,從而在自己的內心當中做到對經(jīng)驗世界平臺的構筑,也就是說教師必須做到盡自己最大可能來對學生社會建構力的有效提升。在實際教學中必須做好以下工作。
一方面是要確立在學習活動中學生主體地位,積極推崇“發(fā)現(xiàn)式”學習。由于在英語教學當中,其主要任務就是對問題情境做到合適的發(fā)現(xiàn)和組織,這樣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保持新鮮感,而且這也是在教師的能力范圍之內。而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對學生激勵從而對于學習和思維的新方法發(fā)現(xiàn)和支配,而這也就是平常所見的認知策略,從而在此基礎上做到更高一級認知圖式的形成。
另一方面是教師要對原有傳統(tǒng)觀念進行轉變。由于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之下,所進行的英語教學則是對講解知識點過于看重,這使得學生學習的能力發(fā)展受到極大的限制。而在原有傳統(tǒng)觀念的英語教學當中,則會不自覺的深陷進重復大量陳述性和事實性的怪圈當中,而在這樣的背景下,給教師和學生的感覺都是雖然付出比較多的勞動,可是所取得的收獲卻沒有。而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雖然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比較豐富,可是由于學生個體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教師在這一過程就是在學生原有的經(jīng)驗世界當中做到對新知識生長點進行催生。
而在構建主義理論框架當中,學習者不只局限于學生,還包括教師,而且學習者則必須具備更大的反思性、能動性和主體性。而作為教師,則應該對自己的教學進行經(jīng)常性的反思,從而對教師進行教學的監(jiān)控能力、對研究參與的意向性能力以及個人對英語教學的實踐能力做到逐漸的增強。而對語言的學習則是對于個體個人知識的構建,從本質上來講,語言本身就是要對社會進行構建,語言不但具備社會屬性,還具有建構特征。在語言知識結構當中,其具有自身調整性、轉換型以及整體性的特征。在對輸入的過程當中對原有結構進行不斷的改變,從而做到對新結構的形成,而在每次的新結構產(chǎn)生當中做到對下一次建構的參與。學習英語語言從客觀實際上來看也就是學習一種新的技能,這也是學習者自身積極主動的對輸入信息的順應、同化和選擇,這就可以讓新輸入的材料做到和已有的信息相互之間發(fā)生作用,從而做到對新結構的重新建構和形成。
總而言之,大學英語教學則必須對教師素質進行強化,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真實水平把握,按照學生的需求來對教學方法和目標確定,從而對學生自主學習正確引導,這樣就讓學生能夠有著正確的認識和期待英語學習,而對于學生的內在需求進行充分探討,使得學生真正成為自己學科知識的主人。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建構主義;課堂教學觀;學生觀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學習參與者在指導教師的幫助下,在已有社會知識背景、社會歷史環(huán)境、價值及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主動建構起來的過程,其重心是學生的“學”。[1]學生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離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任何學習都是無效的。教師的作用,就在于首先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并積極利用教學信息資源構建新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協(xié)助、促進學生學習,幫助學生在自我發(fā)展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方法、價值和技能,獲得樂觀向上的精神追求和情感。教師由原來傳業(yè)解惑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陪伴著、促進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建構起一個學習共同體。
一、建構主義理論的觀點
建構主義是心理學理論中行為主義流派發(fā)展到認知主義(Cognitivism)后的發(fā)展,被喻為是“當代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2]建構主義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歷史上受到多位著名教育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影響。主要有:一是杜威的經(jīng)驗性學習理論。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應該始終建立在經(jīng)驗的基礎上,教育就是經(jīng)驗的成長和經(jīng)驗的進一步改進,是在經(jīng)驗中、發(fā)展著經(jīng)驗的一種過程。二是認知發(fā)展理論。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和信息既非來自主體,也非客體,而是在主體與客體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構起來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huán)中穩(wěn)步上升,實現(xiàn)進步和發(fā)展。[3]
二、建構主義視閾下的課堂教學觀
建構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對已有的教育理念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擊,甚至動搖了人們關于教學觀、學習觀、教師的角色和學生的角色的根本看法。
1、建構主義學生觀
建構主義學生觀認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自發(fā)而主動的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簡單接受者和被教化者。學生要從各個方面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以促進自己的學習,用創(chuàng)造法、積累法和探索法去建構知識的意義,主動去搜集并分析接觸到的信息和資料,學會對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出假設并給予論證;要學會“鏈接”與“反思”,學會“自我協(xié)商”與“相互協(xié)商”。建構主義教育理論所涵蓋的內容很全面,但是其中心問題可以概括為,即學生是教育的中心,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發(fā)現(xiàn)和建構知識的意義。
2、建構主義教師觀
1983年,“極端建構主義”代表人物――馮•格拉塞斯費爾德指出:“我們應該把知識與能力看作是個人建構自己經(jīng)驗的產(chǎn)物,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講授‘事實’,而是幫助和指導學生在特定領域中建構自己的經(jīng)驗”。[4]在建構主義者看來,過去的教師職責不應該是“給予”,教師不應該把自己視為“掌握知識和仲裁知識正確性的唯一權威”。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教師的社會角色僅僅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和輔導者,學生學習過程的陪伴者和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中讓學生完成學習的任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重點發(fā)揮的是教育的指導作用,讓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得到鼓勵和激發(fā),創(chuàng)造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環(huán)境和比較新舊知識之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幫助學生樹立起對所學知識的意義感;盡可能的組織學生合作互相學習,開展豐富多彩的辯論和討論,使學生的意義建構更加穩(wěn)定和持久。
3、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1)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知識建構的過程。學習者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刺激,也不是把知識簡單、機械地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在原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主動根據(jù)先前的認知結構和自己的經(jīng)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改造和充實,來建構新的理解,獲取自己的意義。因此,學習過程實質上是新舊知識經(jīng)驗反復、雙向互動的過程,是學習者與學習環(huán)境之間互動的過程,是認知結構重組的過程。(2)學習是一個雙向建構的過程,已有的經(jīng)驗背景是學生建構知識的必要基礎。學習并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儲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經(jīng)驗之間的相互作用。一方面,新知識是學習者以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為生長點“生長”起來的。學習者廣泛而豐富的知識背景參與到新舊經(jīng)驗的相互作用中,成為同化新知識的固定點,學習者在自己已有的經(jīng)驗背景下,對新知識進行編碼和加工,建構自己的理解;另一方面,學習也是對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調整和改造。已有的認知結構會因為新信息的進入而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補充、調整和改造,順應于新的情境。[5]
4、建構主義教學觀
對學習本質的認識必然會導致對教學的重新解釋。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不再是一個純粹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意義建構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當了解學生的經(jīng)驗背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對各種事物的理解,傾聽他們現(xiàn)有的想法并且洞察其由來,引導學習者豐富或調整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另外,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在以往的學習和生活中,學習者已經(jīng)形成了豐富的經(jīng)驗,對很多問題都有自己的理解。最后,建構主義認為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共同對世界的意義進行合作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展開充分的對話和溝通,讓學生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相互接納、贊賞、爭辯和分享。[6]
三、建構主義教學觀的啟示
建構主義對學生、教師、學習、教學提出了新的詮釋,這對我們提高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具有較好的現(xiàn)實意義。傳統(tǒng)的傳授式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只強調教師的“教”,全部教學活動都圍繞“教”而展開,忽略了學生的“學”,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學生大部分時間內都處在被動接受狀態(tài),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fā)揮。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積極的、主動的。在學的意義上,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離開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任何學習都是無效的。在教的意義上,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及課本已有知識的直接灌輸,而在于首先植根于學生的先前經(jīng)驗教學,明確學生的主體性,并積極利用教學信息資源構建新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引導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同時讓學生完成對知識的真正掌握,讓他們分享成功的快樂,獲得知識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成長的渴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給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使他們能在不同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自我反思,幫助學生對學習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并促進評價的內在化;教師還要善于捕捉和激發(fā)學習思維的火花和學習的靈感,發(fā)現(xiàn)和挖掘學生發(fā)展的潛能和傾向。
【注 釋】
論文摘要:教學一體化設計在開放教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教師的輔導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以《公務員制度》課程為例,根據(jù)課程特點、學生特點和學生需求,確定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思路。教學一體化設計包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以教促學,設計中要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以模塊化教學為指導,確定教學內容和策略,保證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相輔相成。
教學一體化設計就是結合課程的特點,合理選擇多種教學媒體,高效安排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方便教師教學和學生自學的設計,它在開放教育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以《公務員制度》這門課程為例,談一下筆者在對本課程進行教學一體化設計中的基本思路和想法。
一、課程教學設計的理論指導——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來的。該理論提出了“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的學習觀,“學習者從經(jīng)驗中積極地建構自己的知識和意義”的學生觀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該理論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認為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同時也不忽視教師的作用,認為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扮演三種角色,做好“三種導學服務”,即對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引導、輔導和督導?!耙龑А笔侵父鶕?jù)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差異,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調查題目,制定科學的調查工作進度,選擇有效的調查方法,撰寫規(guī)范的調查報告?!拜o導”是指在學生實施具體的調查工作之前,有針對性地對實踐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流程安排,社會調查方法的選擇、社會調查報告的撰寫等進行具體的教學輔導。“督導”是指從約束與激勵并舉的角度,對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全過程進行質量監(jiān)督和調適,以保證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按照要求完成實踐學習任務,同時保證學習質量(根據(jù)湖南電大開放教育“123”教學模式整理)。
基于這一理論,開放教育課程教學不僅要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也要求教師強化支持服務,做好相應的引導、輔導、督導工作,因此,教學設計時一定要考慮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教師的指導性。
二、建構主義視角下的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的基本思路
(一)根據(jù)課程特點和學習者特點,確定本課程培養(yǎng)目標
1.課程特點
一是理論知識性強。本課程涉及面廣,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寬厚的專業(yè)素養(yǎng),包括政治學、法學、行政學、領導科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學科相關知識。二是現(xiàn)實指導性強。公務員的公務行為與社會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涉及面廣,影響深刻,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三是實踐操作性強。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對我國當前公務員領域的一些熱點問題和公務員考試相關問題有所調查、研究。
2.學習者分析
(1)學習者基本特征分析。為了解學習者的基本情況,開學初,我們對湖南電大直屬分校行政管理??频秸n的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共回收調查問卷30份。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這門課程的學習者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性別與年齡結構?;厥盏?0份問卷中,其中男生9人,女生21人;20歲以下2人,20-30歲27人,30-40歲1人??梢姡姓?频膶W員大部分是女生,而且大部分年齡都在20-30歲之間,是一支以成人為主體的學習隊伍,總體上看比較年輕。二是工作情況。從調查情況看,一般學員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經(jīng)歷,但66.7%的學員認為自己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基本上與所學的行政管理專業(yè)之間不對口。
(2)學生動機與需求分析。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員的學習動機非常明確:一是真正想學一點充實自己頭腦、對自己有用的知識;二是為了考試及格,獲得學分;三是通過本門課,想了解一下公務員考試的相關知識,將來自己準備考公務員?;谝陨蠈W習動機,我們在第一堂課講授學習方法和資源介紹之后,積極引導學員對每一章的主要內容進行快速學習,然后以“可接受度”、“滿意度”為標準,請學生指出希望教師對哪些內容進行重點面授輔導。在征求了大多數(shù)學員的意見之后,我們得知,學生希望教師重點輔導的內容大概可分為重點問題講解、難點問題分析、疑點問題解析、熱點問題介紹和考點問題提示等五大塊,在實際面授輔導設計中,我們將緊緊圍繞這些內容進行重點輔導與主題討論。
3.確定本課程教學目標
根據(jù)以上對課程基本情況和學習對象的分析,在教學設計中,我們以“可接受度”、“滿意度”為標準,把實現(xiàn)學生學會學習、快速學習的能力、認知能力、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作為培養(yǎng)目標。根據(jù)這一指導思想,公務員制度課程教學目標可以表述為: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與人協(xié)作的素質,掌握公務員制度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結合公務員制度相關實踐和實際案例,提高理解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能夠深入政府部門實際,就公務員制度相關問題作出調查并撰寫調查報告,從而能對公務員制度改革提出一兩點創(chuàng)新建議。這一目標的確定,體現(xiàn)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既保證了開放教育學生端正態(tài)度、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取得成果這一培養(yǎng)目標的升華,又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重點由認知領域到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等非認知領域的轉移,符合開放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特殊要求。
(二)根據(jù)課程目標和模塊化教學原理,確定本課程教學內容
基于以上課程培養(yǎng)目標,根據(jù)模塊化教學原理,從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循序漸進性出發(fā),我們將文字教材進行了章節(jié)之間的調整、合并,將《公務員制度》19章教學內容整合為七大模塊,分別為:模塊一公務員法概論篇(第1章)、模塊二公務員基礎知識篇(第2、5、3、4章)、模塊三公務員“進入”機制篇(第6、8、18章)、模塊四公務員的考評激勵機制篇(第7、9、10、11、19章)、模塊五公務員的調適機制篇(第12、13章)、模塊六公務員的制度保障機制篇(第14、17章)、模塊七公務員的“退出”機制篇(第15、16章)。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學生關注的焦點問題,增加了一個教學模塊,即模塊八知識拓展篇——“公務員考試”的相關知識。
(三)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教”與“學”的基本策略
在確定課程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模塊的基礎上,我們從具體的教學內容出發(fā),根據(jù)“123”教學模式和“模塊化教學原理”,確定各章節(jié)教師的主要導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確定實踐教學,包括小組學習的主題、實踐方式和具體要求;從“建構主義”、“任務驅動型”學習理念,確定各章節(jié)學生的自學內容、自學方法、自學要求和自學媒體等。
(四)本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的指導思想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將本課程設計的基本指導思想概述如下:以“123”教學模式為指導,從“以學生為中心”基本理念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特征和需求,結合課程特點,將教學內容劃分為若干模塊,確定課程教學設計思路。即以學生“可接受度”、“滿意度”為標準,制定課程教學目標,從教學目標出發(fā),依據(jù)“混合式教學”、“建構主義”教學理念,按照模塊化教學,確定課程教學內容,并圍繞教學內容,發(fā)揮多種媒體教學資源的優(yōu)勢,選擇科學的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從而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三、基于建構主義的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的內容和過程
(一)課程教學資源設計
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包括文字教材、網(wǎng)上視頻資源和網(wǎng)上文本資源。文字教材采用張柏林主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教程》,視頻資源主要課程重點輔導和期末復習的IP課件,網(wǎng)上文本資源包括湖南電大在線課程平臺上有關此門課的教學、考核等學習資源。
(二)教師教學過程設計
在對教師教學過程進行設計的時候,我們以堅持“四個原則”和體現(xiàn)“三個特點”為出發(fā)點,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重點,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八膫€原則”即優(yōu)化組合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動態(tài)原則和整體性原則;“三個特點”即教師導學與學生自學一體化、多種教學資源的一體化和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一體化。教師教學過程主要包括網(wǎng)上教學、面授輔導、實踐教學三方面。
網(wǎng)上教學:本課程的網(wǎng)上教學與輔導內容主要有文本資源和視頻資源,省校每學期會安排一次BBS和適當錄播期末復習視頻。各分校也應該有選擇性地建設部分資源,供學生更全面、更深層次地學習。
面授輔導:根據(jù)教學目標,我們采取模塊化教學,將《公務員制度》19章教學內容整合為七大模塊,分別為:公務員法概論篇、公務員基礎知識篇、公務員“進入”機制篇、公務員的考評激勵機制篇、公務員的調適機制篇、公務員的制度保障機制篇、公務員的“退出”機制篇和公務員制度知識拓展篇。各分校可根據(jù)教學目標,圍繞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熱點和考點內容,采取案例分析法、小組討論法、任務驅動法、情景模擬法、比較研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選擇不同的教學媒體和方式,以確保教學質量。
實踐教學:本課程實踐性很強,各分??梢跃汀肮珓諉T報考熱”現(xiàn)象、“公務員高薪能否養(yǎng)廉”等主題進行分組討論、課堂辯論,就“公務員面試”等主題進行角色模擬,也可以就“公務員年度考核”等主題進行實地調研,并形成調查報告,還可以就公務員的有關情況,設計、組建一個案例,并討論、分析,寫出分析報告,等等,這些都可以作為本門課程的實踐教學內容。各分??赏ㄟ^建立常規(guī)聽課評課制度、學生參與評教、學校教學檢查等形式對教師教學情況進行監(jiān)控。
(三)學生學習過程設計
根據(jù)開放教育學生的特點和本門課程的性質,學好這門課程的關鍵在于學生的“學”,一般而言,開放教育學生可以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利用多種媒體教材進行學習和網(wǎng)上學習等形式,通過認真閱讀教材、做好讀書筆記、參加小組討論、瀏覽網(wǎng)上資源、參與網(wǎng)上討論、準備角色模擬等具體方法,緊密結合教學大綱,就課程相關問題進行自學。學校可以通過對面授到課、學習筆記、形成性作業(yè)、小組學習記錄、網(wǎng)上學習、社會調查報告等進行檢查,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四)課程考核模式設計
課程考核的目的不僅是檢驗學生自主學習和期末復習的效果,更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尺度,它能夠幫助我們準確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需要,找出教學的不足。本課程考核對象是電大開放教育行政管理專科的學生,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試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成績合格者,方可參加該課程的期末考試。形成性考核可以采取主要是考核學生平時作業(yè)完成情況和上網(wǎng)學習情況。平時作業(yè)在省校課程平臺上,一共四次。占本課程總成績的20%。終結性考核方案依據(jù)課程教學大綱、文字主教材和考核說明編制。期末考試采取閉卷方式,采用百分制計分,占本課程總成績的80%。
四、建構主義指導下的課程教學一體化設計的幾點啟示
(一)始終貫徹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理念
在本門課程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始終圍繞“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這一理念,對選修這門課程的學生特點進行了分析。由于學生多為在職成年人,主要以自主學習為主,靠自學完成學業(yè),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特點,要在努力傳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現(xiàn)代化的學習手段,強化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前導學的基礎上,我們對學生進行了“可接受度”、“滿意度”調查,初步了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他們認為的重點、難點、疑點、熱點和感興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確定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面授輔導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以及實踐教學主題、方式等等。同時,圍繞教學目標,我們又根據(jù)“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這一理念,確定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方法、要求等。
(二)始終以教學目標為中心,以模塊化教學為指導,確定教學內容和策略
端正態(tài)度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取得成果,這一目標的確定,體現(xiàn)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又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重點由認知領域到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等非認知領域的轉移,符合開放教育素質教育的特殊要求。圍繞這一教學目標,根據(jù)模塊化教學原理,我們從知識結構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和循序漸進性出發(fā),將文字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章節(jié)之間的調整、合并,將《公務員制度》19章教學內容整合為七大模塊。另外,根據(jù)學生需求,增設了模塊八:知識拓展篇——“公務員考試”的相關知識,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其主要內容都是圍繞這模塊展開的。
(三)課程一體化設計是多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體化的綜合,相輔相成,不可分割
課程教學一體化是多種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體化的綜合,包括多種媒體資源一體化、教師教學過程一體化、學生學習過程一體化和課程考核一體化的統(tǒng)一。其中,教師教學過程一體化設計又包括網(wǎng)上教學一體化、面授輔導教學一體化、實踐教學一體化等主要環(huán)節(jié),課程考核一體化設計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設計。這些環(huán)節(jié)是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四)教學一體化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tǒng)一,以“教”促“學”
在對這門課程進行教學一體化設計的時候,我們反對機械的教學觀、被動的學習觀和還原主義的教學方法,認為教學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部分,而科學有效的最優(yōu)化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性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快速學習和高效學習,以“教”促“學”。
參考文獻:
[1] 蘇曉鳳.證券投資分析課程教學設計探討[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1).
論文摘要: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出發(fā),分析其對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有益啟示,提出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應用于工程實踐教學的落腳點,具體包括: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中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在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平臺建設中預設學生學習的情境條件;在工程實踐課堂教學中營造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下,高等學校普遍重視工程實踐教學,由于傳統(tǒng)思維習慣的影響和學生興趣愛好的多元化,單純依靠增加實驗設備投入很難達到預期的實踐教學效果。因此在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應用教育理學的相關原理,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和運行方面進行研究與實踐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本文從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視角,以本科自動化專業(yè)為例進行討論。
一、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涵
在教育理學的諸多學習理論中,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均提倡以學習者為中心,它們分別從不同角度揭示了實現(xiàn)這一模式的路徑。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人的整體性研究為基礎,崇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愉快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以學生為中心體現(xiàn)在:組織教學活動要重視學生的情感在學習中的作用;選擇學習材料要關注其對學生的意義和價值;推動學習進程,要帶動學生自己引導自己、自己評價自己、學會怎樣學習。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需要學生自己建構才能獲得知識,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無法由他人代替。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有三方面的觀點,首先,學習是知識的主動建構過程,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水平是學習的基礎,是新知識的生長點,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必須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學習是一個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它包括同化和順應兩種途徑,前者是學生把外界環(huán)境的新信息納入原有的知識結構,后者是學生針對新環(huán)境中的信息,調整和改造原有的認識結構,因此,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有利于學生認識結構的數(shù)量擴充和質的提升。再次,協(xié)作活動對學生的知識建構起重要作用,學生的學習應擺脫傳統(tǒng)習慣下學生孤立學、教師一言堂的狀態(tài),應通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合作共同完成。
二、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工程實踐教學的啟示
啟示之一:人本主義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人格獨立,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適應時代變化、最終能充分發(fā)揮作用的人。因此在培養(yǎng)方案的設計上,要始終把握尊重學生的價值這一根本底線。本科專業(yè)學生應強化工程能力訓練,工程實踐能力薄弱的學生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力,就不能最終充分發(fā)揮作用,人的價值就無法充分實現(xiàn)。因此必須改變實踐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的從屬地位,構建系統(tǒng)的以工程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
啟示之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提倡有意義的學習,學習的內容應該是學習者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知識、經(jīng)驗和技能。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積極組織和實踐的結果。兩個方面的原理均揭示,只有學生正確了解所學內容是有用的、有價值的,學習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在工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要與學生未來的職業(yè)技能緊密銜接,緊扣本專業(yè)崗位群的社會需求。同時設置若干專業(yè)方向,讓學生有選擇的空間,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尊重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啟示之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對事物意義的理解總是與其已有的經(jīng)驗相結合,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建構新的理解,因此學習的過程還要關注知識和技能的連貫性和教學內容的情境性。建構主義倡導自上而下地展開教學,即首先呈現(xiàn)整體性的任務,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完成整體任務所需完成的子任務,以及完成各級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提倡情境教學,學習的內容要選擇真實性任務,使學習在與現(xiàn)實情境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這些原理的相關啟示有兩個方面,一是工程實踐課程的設置要采取頂端設計方式,采用總攬體驗、分項訓練和綜合實踐等形式,形成總體一分項一總體的格局。二是實驗室建設要盡可能體現(xiàn)工程場景,使用真實的工具和對象,以工程中真實的任務訓練學生。
啟示之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不同理解,可以通過學習者的相互合作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只在于協(xié)助學生建構意義。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主張學生在“做”中學,自己評價自己,在學習中學會如何學習,教師只是顧問,是學生的促進者、鼓勵者、幫助者、合作者。因此在工程實踐課程中采用“支架式”教學方法,教師以啟發(fā)、演示、提供問題等形式引導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案,自主地進行探索,鼓勵學生交流,與教師進行互動。
三、人本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工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1.在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設計中關注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根據(jù)職業(yè)崗位所需要的能力,以及人才成長所必經(jīng)的發(fā)展階段,集中實踐教學體系宜設置五級層次,從初級到高級依次為認識性實習、操作技能性實訓、工程能力單項訓練、工程能力綜合訓練、畢業(yè)設計。第四層、第五層體現(xiàn)職業(yè)崗位的核心能力,由高一級能力培養(yǎng)向低一級能力培養(yǎng)提出需求,由低向高逐級提供保障。這樣的設計思路對學生可以產(chǎn)生兩個效應,一是形成訓練課程有意義的價值判斷,從而產(chǎn)生深入學習的內在驅動力,解決了“有什么用”的問題;二是理解了訓練課程之間的關系,為知識能力的逐級構建打下基礎,解決了每一項課程“為什么學的問題。
2.在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培養(yǎng)平臺建設中預設學生學習的情境條件
目前國內各高校廣泛使用的實驗設備絕大部分是成套的實驗箱、實驗臺,具有外型美觀、便于操作和保管的優(yōu)點,但結構的封閉性、功能的固定性、實驗的程式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阻礙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這些成套設備在設計上過分強調外觀和便捷,元器件基本密封在漂亮的面板下,學生用過之后對相關器件認識仍然不透徹,面對獨立的器件并不真正知道如何使用。學生在使用成套設備做實驗時,主要是完成插接線的聯(lián)結工作,即使不同的實驗方案,也只需要學生把一根插接線從這個插孔置換到另一個插孔。因此,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鍛煉嚴重不足,這樣的設備不能提供學生學習的情境條件。實驗室的建設應始終保持一個理念,就是注重以真實的工程元件和典型的對象設立工程實踐環(huán)境。以工程背景的最小單元為實踐教學的部件,形成獨立存在又能任意組合的積木式設備模塊,來克服成套實驗設備的缺陷。它以開放的形式面向學生,使學生如同進入商品超市一樣可以自主選擇最小功能模塊,單元模塊的巧妙組合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系統(tǒng)搭建、系統(tǒng)調試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使各具特色的思想和設計得以實現(xiàn),從而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搭建廣闊的舞臺。搭積木式的實驗設備給他們提供了足夠的發(fā)展和想象空間,有利于喚醒其主體意識,激發(fā)個性設計,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使實踐環(huán)節(jié)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3.在工程實踐課堂教學中營造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
按照工程實踐教學體系的五個層次,遵循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低級到高級循序漸進的原則加以推進。新生入校時通過舉辦專業(yè)思想講座、參觀實驗實訓中心、在短學期內開設專業(yè)認識實習等形式,使學生對專業(yè)的工程背景、職業(yè)崗位的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要求以及專業(yè)發(fā)展趨勢等進行初步了解,從而對實踐課程體系的各層次項目有概括性理解。在操作技能性實訓、工程能力單項訓練、工程能力綜合訓練、畢業(yè)設計階段均采用“支架式”教學方式,它包括預熱、引發(fā)、探索步驟。
建構主義還提倡情境性教學[2]。學習者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別人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知識,幫助的形式有:利用必要的信息或者是他人與自己的交流、協(xié)作等等。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需要學習環(huán)境中的有利情境。教學設計最重要的方面或環(huán)節(jié)是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因為外界事物的意義并不是完全脫離于我們而存在的,事物的意義在于個體內部的建構,每個個體都應當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外部事物的某些方面。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幫助學生看到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的基礎。建構主義學者非常重視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學習者用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理解,不同的學習者可能會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沒有確定唯一的理解標準,學習者的合作學習促進了更加全面和豐富的理解。合作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的過程,相互交流使得整個學習群體共享每個學習者的思想和建議以及各種問題。學生之間進行相互的交流就會使得每個學習者的學習進程得到促進。學習者意義的建構是教學活動要達到的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這個最終目標來進行。
一、建構主義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1.支架式教學方法(Scaffolding Instruction)
支架式教學是建構主義學者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而提供的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3]。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對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起到了很大的啟發(fā)作用,于是用“腳手架”(Scaffolding)來形象地比喻支架式教學方法。具體的原理是依據(jù)學習者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把學習任務劃分為多個精細的部分,每個部分對應一個“腳手架”。由于學習者本身就有很多經(jīng)驗知識,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習者提出新的問題,在他人的幫助下逐步地攀升,從而獲得新的技能或者知識。支架式教學有4個環(huán)節(jié):第一,針對學習內容、目的搭腳手架,依據(jù)“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思想構建多個概念框架。第二,引導學習者進入學習的問題情境,并針對這些問題情境進行獨立的探索。一般情況下學習者需要探索的內容有:搞清楚與給定概念相關的一些屬性,然后把這些屬性按照重要性大小順序進行排列。教師在這個探索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讓學生針對問題開始獨立探索;在探索遇到困難,或者無法繼續(xù)探索的情況下,適時地給予學生幫助提示,以便讓學生能夠順利地探索,這樣才能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地依據(jù)概念框架攀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引導的次數(shù)在開始的時候比較多,隨著探索的深入,應該逐漸地減少線索提示,到最后就需要放手讓學生完全獨立地進行探索。如果學生在不需要教師的提示下就能夠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這樣教學的目標就達到了。第三,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小組內的學生相互之間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協(xié)商。小組討論和協(xié)商能夠使得小組成員共享集體思維成果,對概念和問題的理解更加深刻。第四,小組成員對合作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學習小組對個人的學習評價和學生個人的自我評價是學習效果的評價的兩個部分,評價的內容包括:對小組協(xié)作學習所作出的貢獻;自主的學習能力;是否完成了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拋錨式教學方法(Anchored Instruction)
拋錨式教學方法有時也被叫作“基于問題的教學”或者“實例式教學”。拋錨式教學方法包括了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三個步驟。創(chuàng)設情境就是努力營造一種環(huán)境,使得學習環(huán)境與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一致,也就是說讓學習發(fā)生在與現(xiàn)實環(huán)境相一致的情況中。確定問題就是給學生一個需要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讓學生深入其中,解決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錨,拋錨式教學就是給學生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讓學生去解決。自主學習就是學生不需要教師提供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且要自主地找到要解決的問題,并解決這個問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讓學習者到真實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去體驗和感受,只讓學生去解決別人提出的問題,只去理解教師講解的知識不是教學的最好辦法[4]。
3.隨機進入教學方法(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為了不同的教學目的,在不同的問題情境,學習者可以在不同的時間通過任意的途徑、任何的方式分多次重復進入相同的或者相似的教學內容的學習,就是隨機進入教學方法。隨機進入教學主要包括呈現(xiàn)基本情境、隨機進入學習、思維發(fā)展訓練等三個步驟。呈現(xiàn)基本情境是指為學習者提供與當前學習主題的主要內容密切聯(lián)系的情境。隨機進入學習就是根據(jù)學生學習的知識經(jīng)驗,給學生提供一些與習得的知識經(jīng)驗不同但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問題情境,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思維發(fā)展訓練是指學生掌握知識只是教學的其中一個目的,但教育的目的不能是為了掌握知識而掌握知識,應當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發(fā)散思維的能力等等[5]。
二、建構主義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教師傳遞的不是知識而是信息,這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的觀點,因為知識不能被傳遞,必須要通過學生的主動建構才能被習得。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是英語學習有效性得到保證的重要手段?,F(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在提升英語學習積極性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應當充分利用這些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室的運用使得文字、圖像、聲音能夠同時直觀地被呈現(xiàn)出來,抽象的文字轉變成了聲文并茂的信息,視覺和聽覺、畫面和語言得到有效的糅合。直觀形象的課堂情境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大幅度地提高,進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引入競爭機制,適度地開展競爭活動。有適度的競爭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更高,進而教學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體合作精神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室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和競爭活動相互結合有效地增進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下面以SBIII Unit 12 Lesson 46《Winter sleep》這一課的閱讀章節(jié)的教學作為案例來說明建構主義的學習方法。在對這一節(jié)課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設計穿插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三輪競賽,目的是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產(chǎn)生并解決問題。本章節(jié)的課文內容是有關動物的,第一輪競賽為聽聲音辨動物競賽(Guessing game):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多種動物的聲音要求學生猜這些動物的名稱,這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下面教學活動的開展。讓學生閱讀了課文之后就開始第二輪競賽,看視頻回答問題競賽(video watching):觀看錄像片段,回答有關問題。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用多媒體呈現(xiàn)兩個動物冬眠的相關視頻,視頻為英文解說,一個視頻是響尾蛇(the rattle snake)冬眠的場景;另一個視頻是北極熊(the polar bear)冬眠的場景。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知識面得到有效的擴大,又能夠使學生的聽說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針對兩個視頻分別設置了如下的問題。Video 1:the rattle snake.Question:“How do rattle snakes pass their winter?”Video 2:the polar bear.Question:“Where do the polar bears hibernate?”鼓勵學生進行搶答。在學生對課文的信息全面地理解后,進行第三輪競賽討論與設計競賽(Discussion and designing)。為了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設置了兩道發(fā)散性思維的問題:1.Why are some animals dying out every year?2.Now the polar bears ale facing a serious problem.What’s that?Why?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后由各小組選擇代表闡述本組的觀點和意見。
2.保持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
學生和學生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保持有效互動才是有效的教學方式。在他們的教學與學習,學習與學習的互動過程中,教師有主導性的作用,教師參與整個協(xié)商活動,積極地鼓勵并監(jiān)控學生們的練習和討論等,并適時有針對性地提出與課文有關的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當是相互幫助、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應當是一個團結的競爭有序的學習群體。各個學習小組內部成員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每個成員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個體與群體不一致的意見都能夠及時地得到解決。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體意識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也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以SBII Unit 10《At The Tailor’s》一課為例,首先引導學生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過程歸納故事發(fā)展的四個階段:Beginning—Development—Climax—Ending。在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后,依據(jù)課文特點,圍繞那張百萬英鎊,抓住店老板對顧客態(tài)度急劇變化這一行為設計了一道概括性問題:“What are the two different attitudes the manager showed to the customer?”然后把學生劃分為多組進行討論,這個過程就會引導學生在小組之內相互的討論,準確把握課文的細節(jié),對課到精細的閱讀,對文章中的對話語言進行細致的剖析,重點、難點被逐一突破,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就會加深。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是個體自己主動建構的,是個體的主觀能動的結果。自主學習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者利用自己的能力,積極、主動、自覺地獲取自己需要的知識的過程。只有學習者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被清晰地意識到,而且形成與獲得所希望的成果相應的預期時,學習才可能是成功的[6]。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可以合理地利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僅對學生今后的學習有重要的意義,而且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4.注重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非常重視學習情境的作用。學習知識的時候最好讓學習情境與現(xiàn)實的情境緊密相連,這樣的學習才具有真實性、生動性、有效性。真實的學習情境可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7]。英語學科涉及了很多學科的知識,有極為豐富的內容。如此豐富的內容更應當結合具體的環(huán)境,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如果英語教學與實際脫離,那么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主動性將大大地降低。此外,教師應該多給學生講一些與英語有關的課外知識,擴大學生的視野,使得學生在語言能力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其知識面也得到有效的擴大。
三、建構主義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1.針對課文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要求學習者在復雜的真實情境中完成任務。在英語的學習中,對語法的學習、對單詞的學習、對時態(tài)的學習都是與具體日常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沒有真實的情境,而去死記硬背,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如果將英語的學習與具體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就能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2.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問題
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首先,可以讓學生獨立地進行探索,試圖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辦法;其次,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通過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協(xié)商等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
可以采取兩種評價方式:第一,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檢查和總結。第二,讓每個學生或每個學習小組的成員對個人的習作過程進行評價。采用第一種方式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評價標準。采用第二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們對自己哪些問題得到解決了、哪些知識經(jīng)驗已經(jīng)習得了、哪些進步已經(jīng)獲得了等有明確的認識。盡管教師的評價是學習結果評價的主要評價方式,但是教師的評價不能夠代替學生的自主評價[8]。
總之,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為中心和情境性教學,其主要的教學方法有支架式教學方法、拋錨式教學方法、隨機進入教學方法等。應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指導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而且能夠培養(yǎng)其團體合作與競爭意識,對學生英語教學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教師應當掌握合理的建構主義教學原則和方法,有效指導學生的英語學習。
參考文獻
[1] 張春莉.從建構主義觀點論課堂教學評價.教育研究,2002(7).
[2] 趙春紅.建構主義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原則與應用外語研究.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3] 鄒艷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發(fā)展根源與邏輯起點.外國教育研究,2002(5).
[4] 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tǒng)教學的理論基礎.電化教育研究,1997(3).
[5] 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
[6] 何克杭.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教育傳播與技術,1996(7).
論文摘要:音樂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是音樂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新的發(fā)展要求,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構建新的音樂教學模式有很大的啟發(fā)。
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干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實現(xiàn)人的社會化。教育的功能就是把宏觀的社會文化結構轉化為學生微觀的個體心理結構,而轉化必然要通過學生的內化才能有效達成。因此,教育必須要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前提,從而促進個體的發(fā)展。
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作為個體的學生情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教學模式的單一,使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有效地發(fā)揮,更不用談潛在于學生身上的個性、意志、情感的培養(yǎng)。在新時代的背景下,音樂教學必須不斷更新觀念,從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促進自我發(fā)展的角度構建新的教學模式,以適應新時期的教學要求。
一、構建主義對音樂教學模式的思考
音樂教學模式和整個音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正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精神,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要解決的是如何控制教學過程以實現(xiàn)知識的傳授,因此不能有效達成上面所述的目標,而現(xiàn)代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則為此提供了新的理論指導。建構主義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由于個人的經(jīng)驗不同以及對經(jīng)驗的信念不同,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各不相同,所以應該更關注如何以原有的經(jīng)驗、心理結構和信念為墓礎來構建知識。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強調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在已有經(jīng)驗墓礎上的主動建構,強調發(fā)揮學習者的主體意識,從而促進人的整體發(fā)展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這種思想正體現(xiàn)了音樂教學模式發(fā)展和音樂教改的價值取向。
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課堂曾經(jīng)以其豐富的內容、活躍的氣氛、多變的形式而傲視諸科、獨樹一幟。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和深入,各科教學都已上升了一個層次,而音樂學科相對顯得滯后,在很多音樂課堂上仍然演繹著我教你唱、我說你聽、我動你跟的陳舊方法,導致了學生音樂知識貧乏,創(chuàng)造能力差,學習方法被動,缺乏自主意識的現(xiàn)象。
長期以來,教師始終把自己看作一個“教者”的形象,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就是教知識,“教書”、“教師”、“授課”這些詞語一方面顯示了長久以來的課堂狀態(tài),一方面則又使這種思想得以根深蒂固地延續(xù)。其實,這種“行為主義”的做法就是把學生當作了灌輸?shù)膶ο蟆⑼獠看碳さ慕邮芷?、前人知識和經(jīng)驗的存儲器。在這種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教師不自覺地成了課堂的主體,學生便自然形成了“從教師那兒學音樂”的思想意識。實際上,這種課堂教學是沒有充分尊重學習主體、忽略學習者的音樂潛質和成長的能力、甚至可以說是扼殺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課堂。
20世紀90年代以后發(fā)展起來的建構主義理論則給陳舊的音樂課堂帶來了新的活力。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特別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被灌輸?shù)膶ο筠D變?yōu)樾畔⒓庸さ闹黧w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的角色則由“傳授知識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
二、音樂教學模式的構建
首先,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主動參與知識建構的過程,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個人有獨立的理解,同時又通過合作獲得的全面理解。音樂學科具有獨特的靈活性和模糊性,有足夠大的空間讓學習者發(fā)揮主觀想象。同樣的學習內容往往會因個人經(jīng)驗、經(jīng)歷、價值觀的不同而產(chǎn)生獨到的見解。在教學中,音樂教師要尊重該學科原有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在教學模式設計中要設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學生主體參與教學使學生在教學中自始至終充當著主人的角色,他們把教學看作是“自己”的責任,而不光是教師的事情。從教的主體而言,為了使學生主動性參與教學,教師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安排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學的主體而言,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會滿足學生的各種求知需求?!爸黧w一發(fā)展”為特征的音樂教學模式的構建,應立足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并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最終目標。
作為人的本質所在的主體性,實踐性、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特征是其基本內涵。人的主體性存在于人的生命活動之中,并只有在生命活動中才得以生成和提高。學生主體性在學習上主要表現(xiàn)為態(tài)度積極和行為積極,能自覺地參與、交往與合作;在行為方式上主要表現(xiàn)為理智與情感、有意識與無意識的和諧統(tǒng)一?!爸黧w一發(fā)展”音樂教學模式側重在教學活動中,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在豐富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收獲自己的學習心得,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發(fā)展意識,能自覺地提出自我發(fā)展目標。
其次,建構主義情境教學模式使學習在與現(xiàn)實相類似的情境中發(fā)生,以解決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目標,學習的內容要選擇真實性任務。學習者在情境中模擬實際情況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實際中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并不是將提前準備好的內容教給學生,而是在課堂上展示出與現(xiàn)實中專家解決問題相類似的過程,提供解決問題的原型,并指導學生的探索。
情境性的學習呈現(xiàn)了知識的生存力和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建構主義認為,知識若是有助于解決具體問題或是能夠提供有關經(jīng)驗世界的一致性解釋,就是適應的,就是有“生存力”的。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生活中處處可見音樂的運用,它涉及情感、人生,又包羅一切學科。社會生活中與音樂相關的問題也非常多,如對某一歷史人物、事件或者某一種文化傳統(tǒng)如何評價,如何透視、分析和評價某一社會現(xiàn)象等等,這一系列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用性極強的問題本身具有復雜性和挑戰(zhàn)性,勢必會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查閱資料、調查訪問、填密思考,不斷從書本、社會中汲取文學、文化、歷史和科學等各方面知識,再通過討論、辯論、演說等多種交流形式達到共融和逐步解決問題,這就必然會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他們的音樂運用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構建音樂情境教學模式,將音樂的學習放到各個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中,在問題的解決中掌握音樂知識,一定比課堂上簡單的講授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這種情境化的教學可以不只依賴獨立的測驗來評價學生的表現(xiàn),對間題的解決本身就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效果,或者僅僅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進行功能性評估。以每一個學生的相對進步來作出評價,既有積極促進進步的意義,同時也能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把學生從書本中解放出來。
再次,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這個“必要的學習資料”不是支持“教”的,而是為了支持“學”的。鑒于這樣的出發(fā)點,在音樂教學中構建信息技術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豐富音樂教學環(huán)境本身,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集、處理能力,擴大自身周圍的學習資料范圍,促進主動學習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音樂學科在廣義程度的理解上,其知識的來源為一種工具和手段自然而然地滲透到學科的學習中,既優(yōu)化了學科教學的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又加深了學生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和應用的層次,使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在整合的過程中相得益彰。墓于信息技術的音樂教學模式目前主要有教師運用投影、圖片、錄音磁帶和計算機多媒體制作的課件等手段,學生墓于計算機和網(wǎng)絡技術的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
最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增強個人合作的能力,主要關心這樣一些社會關系的范型,如協(xié)商、合作、沖突、修辭、禮儀、角色、社會場景等。他們還認為,學習首先是進入某一實踐共同體的文化進程,這包括對社會交互作用的參與以及按文化方式組織的能影響學習和發(fā)展的活動。在建構主義教學中廣為采用的合作學習、交互式教學模式同樣也為音樂教學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
關鍵詞:建構主義理論;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趨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2-0161-03
一、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趨勢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教司出臺了《普通高等院校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發(fā)展帶來的契機,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wǎng)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蹦壳岸嗝襟w計算機網(wǎng)絡的發(fā)展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改進了教學策略和教學手段,從而能夠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大學英語授課的效率和質量。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協(xié)助者和發(fā)起者。由此可見在建構主義的學習環(huán)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大學英語教學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書本+老師講解+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顯然是不適宜的。而基于計算機/網(wǎng)絡的大學英語課程成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最好實踐,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則是大學英語進行多媒體教學的理論基礎。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決非對現(xiàn)實世界的客觀表征,而是人們在與情景的交互作用中所建構的一種對于世界的解釋。(李子健等,2007)因此,教師應該根據(jù)所教授的知識,營造豐富而逼真的學習環(huán)境。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進行“發(fā)現(xiàn)式”和“探索式”的學習,從而主動建構知識框架。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既符合新世紀全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總體趨勢,又對課堂教學理念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建構主義理論
在談到建構主義起源時,新西蘭學者諾拉(R.Nola)指出,“在反對用直接教學方式以形成知識基礎的原因方面,蘇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圖(Plato)是教育上最早的建構主義者?!弊鳛檎J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 J.Piaget) 于20 世紀60 年代提出,源自其提出的“發(fā)生認識論”。在此基礎上,科爾伯格、斯滕伯格(R.J.Sternberg) 和卡茨(D.Katz)、維果茨基(Lev Vygotsky)、奧蘇貝爾(David Paul Ausubel)、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等的研究成果和理論觀點進一步為當代建構主義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智慧是一種高級的能動適應結構, 一定的刺激只有被同化于認知結構中,主體才能做出反映。認知結構產(chǎn)生的源泉是主、客體的相互作用的活動, 在相互作用的活動中蘊含著雙向建構:環(huán)境信息內化以形成認知結構(內化建構);同時,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認知結構運動于環(huán)境并改造環(huán)境(外化建構)。為了更好地闡明和解釋這一能動適應過程,皮亞杰提出了同化(assimilation)-順應(accommodation)學說。學習者在同化-順應這個循環(huán)過程中,認知能力逐漸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fā)展,認知層面也逐漸得以提高和豐富。
(二)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
Gagnon& Collay (2008: XIV)對建構主義進行過系統(tǒng)的研究和分析, 總結出了建構主義學習設計所需的六大基本要素。
■
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圖(Gagnon& Collay, 2008: 6)
1.創(chuàng)設情景:建構主義非常強調學習環(huán)境在學習當中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直觀逼真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在身臨其境的語言體驗和技能訓練中,逐步培養(yǎng)起自身的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
2.提出問題:“基于問題學習”是建構主義所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提出問題的目的在于激勵學生的思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舊知識框架以及新知識內容、結合實際生活常識,設置出利于學生積極思考的開放性和探索性的問題。
3.搭建橋梁: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意義是在新舊知識經(jīng)驗之間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構建的,教師的首要任務應該是預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梢越柚嗝襟w的手段和資源,喚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和激起其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最終搭建起新舊知識之間的橋梁。
4.組織協(xié)作:Schmuck(1997)指出:“建構主義學習設計的關鍵就在于如何分組,以及如何幫助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苯處熓紫纫_立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和要解決的問題,精心構思相應的學習任務。然后在學生當中進行分組,使學習問題的解決、學習任務的完成和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都在小組內解決。也可以在課外將學生分成固定的學習小組,協(xié)作完成課后的學習任務。分組這種形式充分體現(xiàn)了建構主義的協(xié)作學習精神,集體思維成果在會話過程中得以共享,是意義建構中的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
5.展示成果:建構主義以學生為中心,認為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所以學生可以通過小組的形式,在教師提供的平臺上,展現(xiàn)他們小組成員收獲到的集體智慧和集體成果。展現(xiàn)的方式可以是靈活自由、多種多樣的:如PPT展示、角色扮演、口頭匯報等。教師則根據(jù)學生展示的成果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調整及改進自身的教學計劃。
6.反思:反思就是對自己的思維過程、思維結果進行再認識的檢驗過程。它有利于學生更清楚的認清自身的優(yōu)缺點,從而進行修正、改進,最終提高和完善自我。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歸納整理,將已有知識與新知識融會貫通,同時為將來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個性化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本研究將2011級外國語學院小語種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建構主義理論運用到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中去。希望通過創(chuàng)設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探索出一條適合本校的多媒體輔助下的建構主義教學模式。2011級學生一入學,筆者就引導他們充分利用當今的網(wǎng)絡技術,觀看美國電影電視作品、瀏覽英美主流媒體網(wǎng)站、收聽英美主流廣播或是欣賞歐美流行音樂等,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觸鮮活真實的英語,從而積累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最終構建。并且以自愿的原則為指導,讓學生自行組成5~8人的固定學習小組,共同完成課堂及課外的學習任務。同時任命組內一名同學為組長,負責安排每位組員具體的學習活動,協(xié)調組員之間的關系并和教師及時溝通小組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
下面就以《新世紀大學英語視聽說教程2》中Unit 2 Express Yourself(表達自我)一課為例,具體闡明建構主義六要素在英語課堂上的運用。
1.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利用PPT給學生展示圖片,并提供給學生表達情緒的形容詞。在觀察圖片之前,提醒學生注意圖片上的不同人物表現(xiàn)出來的各種各樣的情緒。圖片及提供相關詞語的直觀呈現(xiàn)方式,使學生一開始就處于活潑輕松的情景中,消除了緊張感,自然的參與到課堂討論活動中。
2.提出問題:在短暫的圖片觀察后,教師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詞匯或是PPT中所提供的形容詞來口頭描述指定人物的情緒,及造成這種情緒的原因。在屏幕上呈現(xiàn)下列問題:1)How do these people feel? 2)Give reasons for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3) If you were xxx, what would you do? 這里既有針對客觀事實的封閉式問題,也有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的開放式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深入的理解掌握知識。
3.搭建橋梁:本單元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是: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How is Katy?Explain your answer to a partner.在進入此環(huán)節(jié)前,教師先在PPT上提供了相關的英語表達方式。并且,教師邀請學生參與一個小游戲。兩兩成對,根據(jù)隨機抽取的便簽,表演上面英文單詞所告知的情緒,其余的學生則來猜相對應的情緒單詞。通過再次復習問候語的表達方式以及情緒單詞,學生輕輕松松地就拿下了聽對話回答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提高了自信心。這個復習和游戲的過程, 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新舊知識間搭起了一座橋梁。
4.組織協(xié)作: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Communication中,課本要求學生看圖回答以下四個問題:1)Where are these people? 2)What are they doing? 3)How old are they? 4)How do they feel? 圖片的內容是一次同學聚會,所以出現(xiàn)的人物頗多。教師事先指定好各組要討論的對象,并且要求學生根據(jù)討論對象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編一段不短于兩分鐘的對話。討論結束后,各小組派出代表首先陳述四個問題的答案,再演繹小組成員共同創(chuàng)造的對話,最后評出優(yōu)勝的小組。
5.展示成果:教師根據(jù)學生在組織協(xié)作學習中的表現(xiàn),推選出優(yōu)勝小組,并邀請該組的同學們共同完成一個二十分鐘的英語戲劇表演:College Reunion in Ten Years.在預定的課堂時間內,優(yōu)勝小組的同學們靈活應用了本單元學過的一些相關問候語及情緒表達方式,給班上的同學上演了一部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劇,高效地給大家展示了小組成員共同的學習成果。
6.反思:在本單元Lesson A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給大家布置兩個口語任務:1)When you feel ...,what would you do? 2)Introduction to Different Greetings in Southeastern Asian Countries.這兩個口語任務既是對舊知識的變相復習,又是對Lesson B即將要學習的新知識的鋪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而完成口語任務的過程恰恰是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反思的過程,從而進一步地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筆者開展了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通過一個學年師生們的共同努力,同學們普遍反映學習英語的興趣及積極性得以很大提高。大多數(shù)同學克服了自卑膽小的心理障礙,在小組活動中和別的同學共同合作、齊心協(xié)力地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提高了自身的英語水平,增強了自信心,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英語學習當中,進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由此可以明顯地看出建構主義在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當中起到了一個正向的指導作用。
四、針對本校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的建議
目前學校很多大學英語教師一味地追求課堂氣氛的構建,教學軟件中加入大量的視頻、音頻及圖片。信息量過大,重難點不突出。而且整堂課下來,學生都在被“機灌”―被動地接受課件及各種教學軟件傳遞的大量知識,而不是主動地去構建知識框架。所以我們必須得避免過分依賴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而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引導他們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成主動的知識建構者。以下是針對本校的大學英語多媒體教學提出的一些建議。
(一)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師應該時刻給自身充電,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想、研究教學藝術。使之既能流利地傳授語言,又能熟練地操作電腦,還能創(chuàng)造生動的課堂環(huán)境,靈活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主動完成對知識框架的建構。
(二)合理設計課堂教學,有效實現(xiàn)課堂外互動
教師應對課堂上所運用的多媒體資料進行嚴格的篩選,使之與授課內容緊密結合,設計出構思新穎并充分地體現(xiàn)整個教學目的的教學課件。建立教學平臺及BBS,高效地實現(xiàn)師生在課堂外的互動,進一步升華師生關系。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定期定量開放機房,鼓勵并監(jiān)督學生到機房選擇并完成教師課后布置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學習進度,調整學習的步伐,從而形成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模式。
(四)結合傳統(tǒng)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如果對多媒體技術運用不當,教師僅僅充當一個課件播放員,勢必會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大幅度減少,從人人互動變成了人機互動。所以我們應該在新穎的教學理念中,適當?shù)丶尤雮鹘y(tǒng)教學的元素,有效地控制課堂,實現(xiàn)人人、人機雙互動,從而協(xié)助學生完成意義的有效構建。
五、結語
目前要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要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借助現(xiàn)代多媒體網(wǎng)絡教育技術手段,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使“英語教學朝著以學生為中心的個性化、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主動式學習方向發(fā)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4)與此同時,要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教師由知識的灌輸者轉變成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促進者。這樣才能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革,提高多媒體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Gagnon, G.W.&M.Collay.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Design Key Questions for Teaching to Standards [M].宋玲,譯.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XIV, 6.
[2]George W.Gagnon & Michelle Collay.Designing for Learning: Six Elements in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M].California: Corwin Press,INC.,2001.
[3]Schmuck,Richard & Schmuck,Patricia.Group Processes the Classroom[M].Madison, WI: Brown & Benchmark, 1997.
[4]陳夏南.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口語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07(2):48.
[5]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 外語教學,2003(4).
[6]豐玉芳. 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