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

第1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論文摘要:2008年江西省也開始了新課程改革,語文作為改革的主陣地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本人在研讀新課程大綱時發(fā)現(xiàn),“人文性”被提到了與“工具性”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本文試圖從語文教育理念、語文課程安排、語文教學、語文教學評價、語文教師本人等方面來闡述當代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現(xiàn)狀,為我們進行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眾所周知,高考是我國社會環(huán)境下相對公平的選拔手段。但隨著應試教育之風越刮越烈,隨著語文分值的增加,高中語文教學漸漸走入誤區(qū),陷入了人文性缺失的困境。 

    1、 語文教育理念走入誤區(qū),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在統(tǒng)一、刻板、功利性的應試教育的陰影下,為了與嚴格的考試訓練相適應,有些高中的語文教學依然偏重知識技能的訓練,重視培養(yǎng)訓練記憶、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視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忽視情感、態(tài)度、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視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從而使語文工具性特點更加突出;忽視了語文人文教育態(tài)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屬性,導致語文學科人文內(nèi)涵及文化底蘊的缺失,使語文這門充滿人性之美、人文底蘊極為深厚的學科,淪為了一種應試的技藝之學。 

    目前,雖然在形式和理論上人們的認識是比較先進的研究性學習、合作教學、對話教學等,然而,實際操作卻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依然是熱衷于歸納總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和教學模式,輕視道德教化和思想修養(yǎng);重視智育,輕視美育;重視機械操練,輕視思維開拓;重視短期分數(shù)提高,輕視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應試教育”的傾向。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被徹底忽視。 

    2、語文課程安排欠缺合理性,人文思想缺失嚴重 

    在高中課程的設置中,語文這門學科盡管課時并不少,但內(nèi)容主要被語言、文法、修辭等“理性”內(nèi)容和八股式寫作技巧的枯燥訓練所占據(jù)。學生被框在課堂里,框在語文教材里,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積累和生活常識,遠離了生活實踐。 

    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到:“不觀于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于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于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①作為社會交際工具,語文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語文源于社會生活,并且運用于社會生活,一旦離開了社會生活,也就喪失了生命力。把學生關在教室里而忽視了生活實踐,這無疑是“小學而大遺”。 

    因此,語文教學需要開放的課程體系,需要由教室的小課堂走向生活的大課堂,唯有如此語文教學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3、語文教學嚴重唯科學化,課堂失去人文光彩 

    深入到現(xiàn)實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會發(fā)現(xiàn)唯科學化早已深深地植根于有些教師的教學意識當中,廣泛地存在于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一言以蔽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唯科學化傾向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越來越嚴重。 

    在教學目標上,知識本位的物式目標成為教學目標。有的學校甚至把大學中文專業(yè)有關語法、修辭、邏輯、文學的知識系統(tǒng),壓縮以后放進高中語文課程。有些教學材料也是以語文知識系統(tǒng)為編寫起點,過于加強理性知識的傳授,削弱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yǎng)。 

    在教學方法上,有的語文課堂依然以全盤講授的物式灌注為主。課堂始終是以教師為主體,教師講,學生聽,把學生當作裝知識的容器,把過多而又無用的知識灌注給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造成學生自學能力缺乏,生活能力缺乏,思想自律能力缺乏。

    這種“唯科學化教學模式”使最具人文性、人情味、人性美的語文教育逐漸成為語言文法的訓練和寫作技巧的操練。 

    4、語文教學評價方式單一,人文精神培養(yǎng)發(fā)生偏差 

    目前,由于整個社會對知識的重視,考上大學成為學校、家長和學生的目標。 

    在家長看來,考上大學預示著學生未來的工作有了保證;在學生看來,考上大學就完成了學校和父母的任務;在學??磥?高考的升學率是學校未來發(fā)展的直接保障。語文因為直接與考試息息相關而受到了重視。在這樣的思想影響下,以分數(shù)論成敗,以成績定優(yōu)劣是教學評價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三好”的標準往往為“一好”所代替。 

    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育主管評價教師、教師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是考分的高低,只要成績好,考分高,其它的一切都掩蓋了。著名教育評價學家斯塔夫爾比姆指出:“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雹诤唵蔚脑u判標準抑制了學生多維度的思考和個性化的體驗、理解、表達,忽視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放棄了語文作品對學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5、 語文教師缺乏人文精神,教學個性化被程式化 

    由于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并沒有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對新的教材所蘊含的人文精神還缺乏一種新的認識。從時代背景到作者簡介,從內(nèi)容分析道寫作特色,教師大包大攬、教師劈章斬句地加以語法分析,庖丁解牛一樣進行邏輯推演,卻很少引導學生體味作品的情趣、理趣、景趣、意趣,很少提示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地加以思考、辨析、探討,忽視了對新教材中所擁有的人文精神的挖掘和體驗,不能有效傳遞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審美情感、人性感悟。學生始終在作品與講授的外圍,教師只能采取“組織教學”這種原始的方法逼迫其參與。這種僵死的模式不僅使學生喪失了語文學習的熱情,同時也使學生喪失了課堂這一特殊生活的樂趣。 

    因此,語文教師教學要有個性,先要擺脫“應試”教學的桎梏,從但一旦以、刻板的教學藩籬中走出來,還語文一個豐富多彩的真面目,把語文學科建設成為一門深受學生歡迎的具有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學科。 

    以上的種種缺憾,正是由于語文教學缺少一種泛著溫馨光芒的內(nèi)涵——人文關懷。 而高中階段是人的性格、價值取向及人生觀、世界觀基本定型的重要時期。在這個年齡段,學生的身心迅速發(fā)育、日臻完善、自我意識無比強烈、對個人價值有被認同的渴望、并希望在集體中彰顯個性。這一系列的變化決定了高中生的實際心理需求與人文主義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也使高中時期成為給學生一生奠定一個堅實的人文精神基礎的黃金時期。 

    注釋: 

第2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一、作文教學缺乏有效的寫作教材

作文教學沒有獨立系統(tǒng)的寫作教材。著名教育家布魯諾指出:“要促進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教師就必須明白‘教什么’的問題?!比欢?,中學的作文教學,一直沒有相對獨立系統(tǒng)的教材。在人教社的高中新課標教科書必修教材中,寫作教材被稱為“表達交流”,只占很少一部分內(nèi)容,放在“閱讀鑒賞”之后?!氨磉_交流”較以前的教材似有進步。但是,這些內(nèi)容還不夠完整系統(tǒng),用來指導學生的寫作還存在很多問題。教師在使用時還要對其進行較多改進。

例如,“表達交流”內(nèi)容缺乏吸引力和實用性。高中新課標教科書必修教材雖然每冊都有四個寫作專題,每個專題分“話題探討”“寫法借鑒”“寫作練習”等內(nèi)容,但是內(nèi)容低幼、重復,陳舊,沒有有效地寫作理論支撐,系統(tǒng)性、實用性不強,學生不愛讀,教師不愿講,基本處于閑置狀態(tài)。例如第一冊第一個寫作專題是“心音共鳴 寫觸動心靈的人和事”,第二個寫作專題是“園丁贊歌 記敘要選好角度”,這些話題老生常談,與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寫的“難忘的一件事” 、“記一個我熟悉的人”基本類似,使學生心生厭煩,當然不會有寫作熱情。再如第一冊第一個寫作專題所選范文是巍巍的《我的老師》等初中課文,第二冊有兩個寫作話題是“寫景要抓住特征”,“學習抒情”,所選范文分別是《濟南的冬天》、《白楊禮贊》、《背影》等初中課文,這些內(nèi)容讓學生感到作文教學沒有豐富多彩的新鮮內(nèi)容,寫作積極性頓減。

由于作文沒有便于實施的教材,語文教學以閱讀教學為主,教師一般僅僅制定閱讀課文教學計劃,很少有教師制定作文學期計劃,作文三年教學計劃制定者更是乏人。寫作訓練題目隨機性很大,每次作文訓練多是教師隨意選擇一個題目來寫,整個高中階段,每個學期的作文題目之間沒有梯度,教師沒有注意到學生作文知識的全面掌握,更沒有注意到學生作文能力的漸進性發(fā)展。

二、作文教學缺乏有效指導

首先,作文教學指導缺失了“怎么寫”這一環(huán)節(jié)。作文教學的基本過程往往是這樣的:教師命題,提出作文要求,引導學生進入作文情境,學生寫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評講,表揚作文中的優(yōu)點,指出其中的問題。正如倪文錦教授所說,整個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解決了“寫什么”和“寫得怎么樣”的問題,卻沒有看到“怎么寫”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3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關鍵詞:高中古詩詞教學 現(xiàn)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2-0046-01

1 當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學習興趣較低,閱讀面也較為狹窄,同時積累量也相對比較少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一種被動記誦的狀態(tài),在知識的遷移上容易受到約束和限制,缺乏一種宏觀審讀,也就更談不上個性悟讀或者審美解讀,最終造成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上非常的茫然,一切為了考試而學習,未真正領悟到古詩詞所蘊含的各種藝術美,自然而然其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也就得不到提高。

1.2 教學策略過于單一和形式化

古詩詞自身具備內(nèi)容含蓄、語言凝練、表達巧妙、文句變形且語義跳躍等特征,而這些特征也使得其并不像白話那樣淺顯易懂。對于大部分古詩詞而言,并不是簡單地通過文句的挖掘就可明白其內(nèi)在所蘊含的意義,而這無疑也為學生學習古詩詞加大了難度。據(jù)調(diào)查資料顯示,目前在我國高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中,大部分的教師仍舊采用的是一種“填鴨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導致古詩詞自身語言所具備的靈活氣韻得不到展現(xiàn),使其審美趣味逐漸下降,最終使學生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受到影響、限制,造成其教學質量低下。

1.3 教學功利化

在高考這支指揮棒下,高中語文詩詞教學流于功利化。一方面表現(xiàn)在重鑒賞技巧的灌輸,輕能力培養(yǎng),尤其在高三階段各種詩詞鑒賞的秘訣如潮水般涌向學生。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不求質量,但求多多益善,期望能夠押中高考題。其實這種現(xiàn)象都圍繞“分”,忽略了詩詞鑒賞有一個漸進的過程,違背了詩詞鑒賞的規(guī)律,是一種詩性美的丟失,嚴重違背了新課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

2 當前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的研究和實施

2.1 基于古詩詞自身文體特點所采取的策略

2.1.1 在技法上進行突破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語言也在發(fā)生著一定的變化,若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望文生義來理解古詩詞,很容易導致學生在古詩詞理解上產(chǎn)生誤區(qū)。在古詩詞中,其語言較為含蓄,通常情況下,作者不會將自己的情感直接地表達出來,而是借助于事、景或者物,通過諧音、比喻、用典、互文、擬人或者借代等方式來表達。鑒于這種特性,筆者認為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要想突破這種語言理解障礙還必須得掌握相應的藝術技能,從整體出發(fā),根據(jù)語境進行聯(lián)想,對詞義進行動態(tài)地介紹,將一些困難的古詩詞轉變成為容易理解的語言。比如,高適的《燕歌行》《封丘作》這兩篇詩歌中,有“煙塵”和“風塵”這兩個詞語,盡管二者只有一詞之差,當時在詞義上確有很大的不同。在教學時,教師可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借助于工具書,使學生能夠明白《燕歌行》中的“煙塵”指的是戰(zhàn)爭,而《封丘作》中的“風塵”即可理解成為流言蜚語和地位卑微者的生活,又可理解成為戰(zhàn)亂。

2.1.2 結合古詩詞自身的意境,進行情境的再現(xiàn)

在古代,詩人將客觀的物象來作為其創(chuàng)作的素材,通過加工與提煉以后,將其轉變成為滲透著詩人自身情感的藝術形象。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明白這一特性,注重學生感官的激發(fā),進行古詩詞意境的再現(xiàn),正確引導學生在這種意境中來解讀作者所想要表達的一種思想,借助于具體的物象,使學生可從不同形態(tài)上來審視詩詞所蘊含的內(nèi)涵,通過日常體驗與觀察來逐步增強學生對于物象的感受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詩詞的現(xiàn)實意義。同時還應將意象進行歸納和總結,辨別不同詩詞作品在意象上所存在的不同,正確引導學生對這些作品所呈現(xiàn)出的意蘊進行細作與辨析,通過學生自己的辨析,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悟作品所反映出來的意象之美,這樣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詩詞。此外,還應鼓勵學生多聯(lián)想,這樣才能使學生通過表面語言符號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去,從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2 教學方式的融通與創(chuàng)新

在進行詩文的閱讀時,應從整體出發(fā)把握詩歌,結合詩人所處時代、社會環(huán)境以及其自身的生活狀況等,這樣才能夠在一個大的語境中,從淺到深地認識和理解詩詞所蘊含的意義以及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作品的宗旨。比如,進行山水詩這一專題的教學時,在對盛唐時期“王維和孟浩然”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和中唐“韋應物和柳宗元”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之間異同進行比較的時候,應該引導學生對當時唐朝時代背景進行分析,使學生能夠明白盛唐與中唐之間二者在本質的異同,使學生就能夠認識到盛唐時期,“王維和孟浩然”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更多是表達作者對于生活和自然的喜愛;而在中唐時期,“韋應物和柳宗元”所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則更多的反映出了作者低落和無奈的心情,表達了作者自身清淡高遠以及孤寂的意趣。

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在進行詩詞鑒賞的時候,教師應該利用母語這一課程資源意識來增強古詩詞和日常生活、社會以及世界之間的聯(lián)系,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學藝術所具備的各種象征。同時還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古詩詞教學場景,從而增強學生自身的感性認識。

第4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看到語文課堂的改變,筆者欣喜不已,語文課堂的改革意味著,我們的高中語文教學愈加的理性化、常態(tài)化、人性化和長遠化。說理性,是因為出自一線課堂的教者,他們從自身的經(jīng)驗中總結出來一套優(yōu)秀的教學理論,有了這些依托,改革去除了盲目性,增加了科學性;說常態(tài)化,是因為改革不是一天、兩天,一陣風過便偃旗息鼓了,而是在理論的指導下持之以恒地實踐,和老觀念做著長久的戰(zhàn)斗,靜等花開;說人性化,是因為語文課堂的第一步是研究學情,課堂是否成功,在于課堂新知識能否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相貫通;老師教得好不好,在于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性和拓展他自身的學習能力。說長遠化,是課堂改革的方向由知識講授型向素養(yǎng)培養(yǎng)型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個慢的過程。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我們深刻感受到改革一曲翩翩的“驚鴻舞”。 然而,重重阻礙卻猶如課堂改革中的鐐銬,舞出“驚鴻”并非易事。

一、課堂教學理念的行政化輸入

每一個語文教者的知識基礎、素養(yǎng)水平、教學方法和理念都是有所不同的,因此選擇什么樣的教學理念,也應該依學情和教情整體考量。更新教學理念,應該是每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必須要做出的改變。但是,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待課堂理念更新的開放性。目前,激進主義似乎開始抬頭,狹隘的“以學定教”、毫無預設地“生本化”的課堂開始在“以生為本”的名義下大行其道,慢慢溢出理性的邊界。全國范圍內(nèi),“以生為本”的口號鋪天蓋地,但談及具體的課堂實施方式,專家們卻三緘其口甚至無經(jīng)驗可傳授。怎么改,專家沒有給出答案。更甚者,某些專家在評點《月下獨酌》一節(jié)課中“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的時,覺得學生的回答過于拘泥,認為學生可以將這首詩中的感情看作是“李白的愛情”。筆者認為,改革的意圖是好的,但是理念更新的強烈欲望,已經(jīng)溢出了理性的邊界,成為了一種誤讀、誤導。米蘭?昆德拉曾經(jīng)說過:“事情要比你想象的,更復雜?!痹诮虒W理念上,“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激進和“雨打梨花深閉門”的倒退,都是要不得的。

二、課堂教學呈現(xiàn)的模式化選擇

我們所知道的高中語文教學,出現(xiàn)過很多模式。因為有了一些人的成功的例子,這些教學模式就被推而廣之了。諸如錢夢龍的“三主四式”、余映潮的“板塊”教學模式、黎世法的“六課型”模式、郭思樂的“討論合作”模式,等等。布魯斯?喬伊斯的《教學模式》一書中提到: “關于教學模式,我們應該避免兩個錯誤的看法:一是認為教學模式是固定不變的,為了取得最佳效果必須運用死板的公式;二是認為學習者有一成不變的學習方式?!币虼耍淌交谀撤N程度上可以很快改變課堂呈現(xiàn)形式,再加上一些行政部門人員和教師教學思維的固化,使一些地方的語文課堂教學陷入了模式化。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筆者認為,首先必須認清:“模式是一個集諸多要素為一個系統(tǒng)的范式,的確可以快速模仿和借鑒。然而不顧學情、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情境、教學目標的模仿毫無意義?!敝挥性谙鄳慕虒W理念的引領下,將各種模式交替運用、優(yōu)化組合、常式和變式相結合,才能超越固有的僵化的模式,同時對其主體的精神、精髓窮追不舍。淮安子說:“所重者在外,則內(nèi)為之掘?!币虼?,幫助學生在課堂上的內(nèi)心解放、素養(yǎng)提升才是真正的目標。

三、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實際的矛盾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對于席卷而來的課堂改革的大潮,我們是充滿著諸多期待的,也希望這場改革能把困于分數(shù)的師生解脫出來,去除功利化、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然而,現(xiàn)實的狀況是:遭遇諸多學科的爭搶排擠,語文學科幾乎被邊緣化。語文課堂要求師生“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共同入境,但是課前幾分鐘學生在埋頭刷數(shù)學題、課后馬上投入英語單詞的默寫、化學的習題訓練……考試壓力大、課業(yè)負擔重、課余時間少,當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功利應試面對面的時候,前者總是敗下陣來。如何走出這種困境呢?筆者認為,教材重組式教學確實是一條可行之路。比如我們可以將境遇相似、人格相似的作者的作品聯(lián)系起來讀。學蘇軾的《赤壁賦》,可以聯(lián)系貶官謫居的篇目――柳宗元《小石潭記》、劉禹錫《陋室銘》、白居易《琵琶行》……根據(jù)這些文人騷客在遭遇巨大的挫折時心境和態(tài)度的不同,可以將這些篇目設置成一個有梯度的單元。在詩歌教學中,我們可以聯(lián)系古今的經(jīng)典作品和詩歌發(fā)展史,變孤立的、單一的詩歌教學為系統(tǒng)的文化學習和精神傳承;在散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從春秋戰(zhàn)國秦漢的“文以載道”的經(jīng)典入手,串起一條“散文之路”;在小說教學過程中,可以帶著學生在小說中“探究人性、了解社會”,寫寫小說,敘敘所想,聊聊所見;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和學生一起欣賞民族精神文化的承載、流光溢彩的章句,挖掘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激發(fā)學生學習古代文言文的興趣,繼而建立起各個歷史階段中華文化的聯(lián)系,在聯(lián)讀中知情理。學生在人生最系統(tǒng)學習語文的階段中,如果能有系統(tǒng)的所得,文化精神傳承將真正落實。

第5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對策

在高考制度日益改革的背景之下,iw考語文閱讀題型日益靈活化,高中生不僅要打好堅實的閱讀基本功,而且還必須要具備相對靈活的思維。所以,這種情況下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不斷強化,尊重高中學的自主化閱讀學習,并引導學生就閱讀材料實施創(chuàng)造性解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高中語文閱讀深度不夠

目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期間,大部分教師閱讀教學還僅僅是停留于文本閱讀層面,盡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照顧一部分學生文本閱讀知識上的理解以及把握程度,然而因教師本身對于文本的理解力度不夠深入,使得語文素養(yǎng)相對比較高以及閱讀能力相對較強的高中生難以學到更多閱讀知識,從根本上阻礙了高中生對于語文閱讀的主動性。

(二)高中語文閱讀目標偏離

從某種程度上講,語文閱讀教學期間,明確化的閱讀目標將會發(fā)揮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F(xiàn)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語文教師沒有明確化的教學目標,或者是教學目標已經(jīng)發(fā)生了偏離,僅僅是注重課本知識學習,嚴重忽視了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引導。從教學目標上來看,教師制定的目標非常寬泛以及模糊,從而使學生在實際閱讀學習中模糊不清,阻礙了學生對閱讀知識的熟練掌握。

(三)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不強

高中語文閱讀中,一些教師不重視學生自身的獨立閱讀,而且在閱讀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模式上也不注重改善。實際教學期間,仍然故步自封,將“字典”以及閱讀“資料”作為教學資源,忽略了高中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提升。這種教學方法是完全不符合現(xiàn)代化新課程改革需求的,難以使高中生養(yǎng)成獨立閱讀的良好習慣。

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分析

(一)深化高中語文閱讀內(nèi)容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目的在于使高中生由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這種情況下,高中語文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明白文章當中所闡述的觀點,文章寫作中的妙處,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文章內(nèi)容。具體來說,高中閱讀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更快地解決文章中的疑難問題,教師應該結合多種先進化的閱讀教學手段,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開展日常閱讀教學,積極拓展學生自身的想象空間,對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維發(fā)散力進行培養(yǎng),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多問“為什么”,不斷深化高中閱讀教學實際內(nèi)容。從某種程度上講,高中閱讀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理想象是非常必要的,閱讀教學應使學生最大限度地放飛自己的思緒,展開合理化聯(lián)想與想象,從而積極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最終實現(xiàn)“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的思維新境界,以滿足語文閱讀教學新課標要求。

(二)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形式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iw中語文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語言積累進行積極引導,iw度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大力培養(yǎng),通過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閱讀習慣。然后,iw中語文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實際閱讀情況實施科學化評價,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閱讀學習成果。從某種程度上講,科學化的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實際學習成果的肯定,在對自己能力進行肯定的前提下,以相對積極的態(tài)度更好地投入到語文閱讀學習當中去,在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自身閱讀能力與閱讀效率的不斷提升。

(三)重視高中語文閱讀素材的積累

目前,對于高中生來講,積極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自身的知識素材積累,并在此基礎上促進語言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iw中語文中的作文部分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所占的比例相對來說是非常大的,若是學生能夠清楚認識到閱讀的價值,并在實際閱讀學習中不斷強化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實際寫作積累足夠素材,那么經(jīng)過長時間的發(fā)展,學生在語文寫作環(huán)節(jié)就會獲得高分。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閱讀材料積累屬于高中語文高水平作文的重要基礎性條件。所以,iw中語文教師必須要給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語言知識積累平臺,鼓勵引導學生大力開展閱讀學習活動,盡量多地閱讀優(yōu)秀素材,通過讀書筆記以及讀書摘要等手段,做到素材的有效積累,從根本上提升學生語文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三、結語

第6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關鍵字:高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歷史;現(xiàn)狀

語文已走過了百年歷史,在這段歷史進程中,它作為一個載體,源源不斷地向我們傳送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tǒng)文化。而隨著“西學東漸”浪潮的來襲,外國文學逐漸走上了語文課本的歷史舞臺,為我們中華學子打開了一扇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另外,它也在開拓視野、陶冶情操、豐富學生精神文化方面起到了催化作用。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它的地位更是越發(fā)重要。然而,受長期以來中國固有的教育觀念以及考試制度的影響,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外國文學的作用與地位似乎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并且在外國文學的教學中也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外國文學步入高中語文的發(fā)展歷史

外國文學在中國高等教育中的中文專業(yè)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根據(jù)時代的要求與自身的發(fā)展需求,對外國文學有著多種不同的解讀,但它在中國高等院校中的地位卻一直是不可動搖的。而且,隨著大學素質教育與課程改革的提出,外國文學的地位只會越來越重要。然而,相對于大學的外國文學而言,高中語文中的外國文學的地位卻顯得不是那么重要,而且外國文學進入高中語文的道路也是非常崎嶇的。

清末民初時期,高中語文課本中都是文言文,還沒有外國文學的身影。直到五四期間,才有一些反映五四思想的白話文以及外國文學作品被納入語文課本中。一直到了20世紀50年代的全國語文改革后,才有教材選編進了一些外國文學作品,盡管選文多注重其政治性,但是畢竟有了一定比例的外國文學進入了我們的視野。然而好景不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因種種原因,外國文學曾一度沉寂,直至改革開放,隨著西方思潮的涌入以及中國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外國文學才被較多地選入了高中語文課本,外國文學就這樣沖破了重重阻礙,從數(shù)量和范圍上都有所擴大,囊括了不同時期的不同流派的作家的作品??偟膩碚f,外國文學總算是在高中語文課本的舞臺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高中語文外國文學教學現(xiàn)狀與原因分析

外國文學作品是我們培養(yǎng)高中學生文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載體,然而在高中語文外國文學的教學中卻存在著一些弊端,現(xiàn)狀令人堪憂。

(一)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導致文學教育減分

由于受中國本身社會體系的影響,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nèi),學術界對外國文學的審美觀念均逃不出用階級觀念圖解外國文學并加以批評。盡管后來一些教育政策強調(diào)語文教學應該注重文學性,新版的課本在選文方面也有掙脫以往局限的趨勢,教師用書中也提供了相關文化知識與多向解讀課文的角度,但是外國文學教學仍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進,因為一些舊有的觀念依然沒有被摒棄。許多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遵循著政治理念而忽視外國文學的文學性。如此死板的教育觀念使得原本生動并且富有深厚文化內(nèi)涵的外國文學作品變成了單一的政治說教。這不僅不能讓學生真正接受外國文學,更可能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認定了政治思維模式,從而使其對文學的感悟能力大大減弱,失去了對外國文學的興趣。

(二)應試教育使外國文學淪為了高中語文教學的附庸

在新教材中,外國文學所占的比重已達到了10%,這表明我們在強調(diào)中國文學的同時也在力求兼顧外國文學。而這其中的目的非常明顯,就是高中語文不僅僅要讓學生吸收和消化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文化,更要讓他們立足世界,了解各國的文化,學習他們的思想,培養(yǎng)外國文學素養(yǎng),從而提高人文素質。

然而,由于應試教育的泛濫,外國文學似乎沒有起到這些作用,相反的,它仿佛淪為了高中語文附庸。就以高考為例,雖然高考在很多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就外國文學教學來說,它似乎變成了阻礙因素。我們都知道就目前而言,高考升學率是許多高中所追求的終極目標,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說到底都是為了高考而各司其職。所以,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核心就是高考,而不是文學本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由于外國文學不是高考的重點就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冷落。比如,教師以高考為標桿,在所編排的外國文學中隨意取舍,或許本應該是由教師重點分析的文章也被設定為讓學生自學,而那些本被定為自學的文章就更難逃被忽略的厄運。

總之,外國文學作為各國文化的代表,存在于高中語文課本中,無論是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還是文學修養(yǎng)的提高,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基于我國社會背景以及教育體制與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于外國文學的教學是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的。所以,如何解決這樣一個困境,使學生能在高考體制下最大程度地接收外國文學中的精華,提高自身文化修養(yǎng)對于所有外國文學工作者以及高中語文教師來說都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對此,我們要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研究,找到解決方法。

參考文獻:

1.,趙大鵬.《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學實錄[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 2009(05).

2.宋德發(fā).高校文科教學十大關鍵詞――以《西方文學史》的教學為例[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9(02).

第7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一、珠海市四所高中歷史教學狀況調(diào)查研究結果簡述

(一)歷史課堂教學情況

在一定程度上,課堂教學情況能直接反映課程改革的進展。因此,我們從教學方式的選擇及原因、課外知識的補充等方面調(diào)查了四所中學歷史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

雖然許多教師理解新課改的基本精神,但在“教學方式的選擇”方面,調(diào)查卻顯示,超過60%的教師在實踐中依然選擇了傳統(tǒng)的講授法。約有85%的教師在選用教學方式時會優(yōu)先考慮學生成績的提高、課時緊張程度。在歷史課外知識補充情況及補充形式方面,統(tǒng)計顯示,超過90%的教師能在課堂上為學生補充課外歷史知識;在這些教師中,約有75%的教師采用的是簡單的口頭介紹,使用圖片、計算機、視頻等方式輔助講解的僅占少數(shù)。

(二)學生歷史學習情況

學生學習的興趣是歷史課堂活力的來源之一。然而,從問卷抽查中可以看出,不喜歡歷史課或無所謂的人數(shù)約占22%,持淡漠態(tài)度的人約占52%。這一現(xiàn)象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方法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表1顯示了學生常用的幾種學習方法所占的比例。

有將近80%的學生是靠經(jīng)驗、機械記憶、突擊復習等方式學習歷史的,這表明大部分被抽查的學生缺乏學習的目的性,原因有可能是教師沒有有意識地對這一方面進行指導。

(三)高中歷史課程資源開發(fā)與使用情況

合理開發(fā)與充分利用歷史課程資源,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前提之一。為此,我們首先調(diào)查了四所學校歷史類書籍的儲存量與借閱情況。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問題:一是歷史類圖書的藏書量占總藏書量的比例不大;二是很少有學生去借閱歷史類書籍,圖書館中歷史類書籍的借閱量不足五分之一的情況占了66%,而借閱量超過一半的情況僅占9%。

在四所高中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情況也不樂觀,這或許與學校硬件條件不足有關系。表2數(shù)據(jù)顯示,只有少量的教室安裝了多媒體設備。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在隨機走訪調(diào)查中則發(fā)現(xiàn),師生對于本地博物館、歷史遺址等實物歷史資料以及本地風俗習慣資源的利用率幾乎為零。調(diào)查問卷顯示,主要原因有二:一為缺乏資金;二為觀念問題,教師認為離開教室,學生便難以學習。

二、珠海市高中歷史教學現(xiàn)存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珠海市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存問題

雖然本次調(diào)研抽查的僅是四所高中,但它們層次各有不同,從中可以管窺珠海市高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存問題。

1. 課前備課:以教科書為中心,缺少資源開發(fā)?,F(xiàn)行高中教材以專題形式編排,每節(jié)課內(nèi)容多、跨度大,這意味著,備課不僅要吃透教材,更應該研究、挖掘知識點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歷史知識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然而,繁重的教學任務、緊張的課時安排等等,都限制了教師對教科書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更不要說充分地利用網(wǎng)絡、歷史文物、風俗習慣等各種資源。最終結果是,教師在備課時基本上以教教材為中心,過于依賴與教材配套的教學參考書,過于關注課本每一個知識點的落實,使本來活色生香的歷史課變得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學內(nèi)容:以知識為中心,缺少人文教育。2016年公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指出,“人文底蘊”是學生應具備的重要核心素養(yǎng)之一。但在實際調(diào)查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教授的主要是歷史知識,從學生的學案設計到教師的教案編寫都以高考考點為落腳點。這一有意或無意的做法,也影響到了學生對歷史學科的態(tài)度,如在問卷調(diào)查中讓學生對歷史課提對策時,一些學生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多劃重點,以便于復習考試”。這樣的結果是偏離歷史教育的本質的。

3. 教學過程:以教師為中心,缺少學生互動。在聽課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在上課過程中,雖然n堂看似熱鬧非凡,學生有很多發(fā)言的機會,但師生之間的交流往往流于形式,缺少有效的師生互動。例如,在提問方面,經(jīng)常把結論告訴學生,然后問“對不對”。又如,在設置問題時從教師視角出發(fā),沒有遵循學生學習的邏輯。

4. 教學方式:以形式為中心,缺少實質性突破。講授法作為一種容易操作、效率高的教學方式,一直以來占據(jù)著最重要的地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有部分教師注意到了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及關注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他們注意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但很多時候過于強調(diào)外在的形式。比如當下很流行的“導學案”教學模式,實質上是傳統(tǒng)的“習題課”換了一種形式出現(xiàn)在課堂中,這恐怕不是課改所取得的實質性突破。

(二)珠海市高中歷史教學問題成因分析

1. 思維定勢導致惡性循環(huán)。在以往教學中,歷史學科被定為所謂的“副科”,會考、高考是它存在的意義。這種思維使得許多歷史教師的工作出發(fā)點僅僅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提高分數(shù)。另外,大部分高中生僅出于考試目的而學習,缺乏主動探索歷史的熱情。在社會、教與學之間的惡性循環(huán)下,歷史教師雖心有余而力不足,更遑論實現(xiàn)歷史學科多樣化的育人功能了。

2. 功利化評價機制導致課改進程緩慢。由于高考的引導,從社會到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仍然是看高考成績,看重本率,看升學率。這種功利化的評價方式使得珠海高中的課程改革進度緩慢。授課教師雖然注重在課堂上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還是讓學生以“學教材”為主,學生缺少發(fā)散性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課堂仍然處處充斥著應試教學的影子。

三、解決高中歷史教學問題的對策

當前珠海市歷史課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要深入發(fā)展,必須要解決現(xiàn)存的問題。為此,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改變思想,提高業(yè)務素質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歷史教育作為公民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已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提高學生的公民素質,首當從教師處著手。這就要求歷史教師轉變自己的思想。首先,要把“工作目標”改變?yōu)椤奥殬I(yè)理想”。教師在工作中應該經(jīng)常思考“怎樣做才能使自己獲得發(fā)展性的成長”,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在傳道、授業(yè)與解惑的同時產(chǎn)生更大的教育熱情。其次,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速度快,周期短,學生獲得歷史知識的渠道也更多,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

相關教育行政部門也要發(fā)揮統(tǒng)籌作用,為歷史教師繼續(xù)學習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例如,可以建設歷史課程的數(shù)字化資源庫,實現(xiàn)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再者,通過必要的技術、資金、精神支持,激發(fā)教師“課程建設者”的意識,讓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開發(fā)、利用各種歷史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形式多樣的課堂模式來促進學生的成長。

要注意的是,在推動教師教學理念轉變這一點上,相關部門不能想當然地“一刀切”,例如不顧課型特點,一律規(guī)定必須要使用多媒體技術。其實,任何教育技術的運用,都只能為教學服務,否則便容易出現(xiàn)“喧賓奪主”的情況,既無法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難以實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改變評價,提高教學創(chuàng)新水平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繼續(xù)像以往一樣用一張試卷、一個分數(shù)來評價學校、教師、學生,顯然與素質教育的目標相去甚遠。地方高中歷史課堂改革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就要推動評價機制的改變。

珠海市相關教育行政部門首先應該推動社會改變對學校的評價模式。在評價一個學校的過程中,既要關注最終的教學結果,也要關注教學的過程。這樣才能使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有更大的突破。

對于教師的評價方式,則應該逐漸轉向發(fā)展性評價價模式。現(xiàn)在,對于教師的評價,運用得較多的是獎懲性評價模式。這種模式是一種目標本位的評價模式,它以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結果是否符合校方與相關部門的期望作為獎懲依據(jù)。這一方式,因其片面的教育價值觀不斷受到指責。發(fā)展性評價,則既關注教師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也關注教師個人的未來發(fā)展,是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評價方式,有利于激發(fā)教師的教學主動性,具有長遠性。

第8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首先,輕視語文。表現(xiàn)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tài)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yè)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至想做就不想做就不做。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shù)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shù)也低不到哪兒去。

其次,隨意應付。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tài)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

再次,不知如何做起。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shù)仍?,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xiàn)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其實,造成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上有誤區(qū)。由于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領悟學會的。因此,短時間內(nèi)循序地提高語文成績,是不太現(xiàn)實的。所以,有些學生就產(chǎn)生了語文學與不學一個樣,導致對語文學科的誤解逐步加深。新課改下的語文教材,著重強調(diào)學生的自我閱讀能力和人文性的培養(yǎng),語文教學的課堂又恢復了活力和生機。

2.由偏科原因而導致的學生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不強。進入高中,尤其是高三,還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在這種心態(tài)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舉、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

再加上高三復習階段,各種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fā)資料、做作業(yè)的方式擠壓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yè)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yè),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yè)”拋到九霄云外了。

第9篇:高中語文教育現(xiàn)狀范文

1. 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

要了解高中英語文化教學中的現(xiàn)狀,首先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作出一系列的調(diào)查分析。例如對某個學校的高中學生和教師以問卷調(diào)查或師生訪談的形式進行統(tǒng)計分析。根據(jù)實際的調(diào)查情況我們可以了解到,高中生大部分對英語文化都比較有興趣,也能正確認識到英語文化教學的重要性。但高中學習受高考和各個學科的壓力,學生在英語中的知識水平還比較低,對文化交流能力也沒有具體的方式來提高。了解到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課堂表現(xiàn),對文化教學方式還比較單一,沒有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學習氛圍,而且英語學習中只是按照課本內(nèi)容進行舉例說明,沒有發(fā)揮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積極作用,學生也不能發(fā)揮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是針對理論性知識的提升,使教學模式不斷趨于一種形式,所以在具體實行中降低了文化教學的學習效率。

2. 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對策

2.1樹立科學的文化教學理念

教師在教學中的文化理念直接影響著整個教學過程的效果,很多教師都能認識到語言教學的重要性,但在高考壓力下,往往忽視了對文化教學的創(chuàng)新。所以教師就應在傳統(tǒng)的語言教學模式下發(fā)揮創(chuàng)新性,樹立自己的文化教學素質,將理論的英語教學與文化教學聯(lián)系起來,這樣才能將高中英語教學提升到一個新階段。而且教師在文化學習中還要不斷掌握中西文化知識,將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敏感性分辨出來,樹立自己的文化素質,這樣才能在英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文化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興趣、改變學生的文化交際能力,從而發(fā)揮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質量。

2.2利用多樣的教學模式

只有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改變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的枯燥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水平。例如將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利用對比的形式,如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可以將各個國家中的文化運用文學作品使學生學會欣賞,從而豐富他們的文化氛圍,例如西方文化的文學素材以及物品等,使學生能根據(jù)這些作品的理解了解不同國家在文化上的差異變化;在課堂活動中增加情景教學,要學好一門語言知識也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圍,所以在英語訓練中,教師就應根據(jù)課本上的主要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建西方的對話環(huán)境,使學生能在文化氛圍中感受語言的魅力;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課本知識內(nèi)容以視頻、圖片等方式直觀的呈現(xiàn)出來,使學生在了解文化知識中能更生動、更放松的接受文化魅力的所在性。

2.3發(fā)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材中的文化知識大部分都是以西方文化為主的例子說明,基本沒有中國文化的引入,這種現(xiàn)象就會出現(xiàn)學生只能根據(jù)課本了解西方文化,卻忘記了本國歷史的博大精深,經(jīng)過長時間的積累,不僅使學生忘記了運用自己的文化來表達,降低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所以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就要隨時運用中國與外國文化進行比較,用英語的形式恰當?shù)谋憩F(xiàn)出中國文化的運用,這樣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2.4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要發(fā)展學生在高中英語中知識與能力的培養(yǎng)就要與學生進行溝通和參與,從而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英語的教學內(nèi)容建立文化交際氛圍,讓學生融入到外國文化中去,然后用語言知識互相交流。也可以分成一定的小組進行交流,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互相交流語言知識和英語文化。還可以在班級中組織英語演講以及外國的派對,然后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英語語言進行交流,這樣不僅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外國文化氛圍,也發(fā)揮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合理的運用英語能力進行交流,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各國文化的理解。

3. 結論

在文化中學好語言知識是發(fā)展英語教學的主要趨勢,只有將兩者互相依存、相輔相成,才能發(fā)展更高效的英語教學。所以在高中英語文化教學中,學習語言知識已經(jīng)不是最主要的學習目的,要在學習應用中學會運用各個文化國家的語言能力,掌握會話之間的標準,這樣不僅能完成新課標下的主要任務,還能鍛煉學生在國際中的文化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琳琳. 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D]. 山東師范大學, 2013.

[2] 包立敏. 語用學視角下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調(diào)查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