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

第1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關鍵詞:骨科患者 疼痛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6-0118-01

隨著護理的越來越人性化,手術后對骨科患者進行疼痛護理日益被重視。在骨科中疼痛是是經常要遇到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導致患者很多不良的生理和心理反映。疼痛也是術后引起并發(fā)癥而導致死亡的一個概率比較高的因素之一。醫(yī)院把疼痛護理作為提高病人康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手術后對疼痛進行護理已經成為護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了,最近,很多醫(yī)院采用自控硬膜外鎮(zhèn)痛和自控靜脈鎮(zhèn)痛在臨床上獲得了患者的一致認同,這兩種方法對不同年齡、不同病種的患者鎮(zhèn)痛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鎮(zhèn)痛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概率,使其成為鎮(zhèn)痛的護理方法,我院對100例骨科患者疼痛原因進行了分析以及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骨科患者的治療信心和生活質量,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擇2011年3月~2011年12月入住本科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1~75歲,平均45.6歲。其中男61例,女39例;腰椎間盤突出19例,椎體壓縮性骨折6例,下肢骨折19例,上肢骨折15例,手部骨折16例,骨盆骨折8例,骨腫瘤3例,骨髓炎7例,其他7例。研究對象均為手術成功的需要留院觀察治療者。

2 疼痛的原因

對于骨科患者來說,疼痛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五類。①由創(chuàng)傷的刺激引起的創(chuàng)傷疼痛,并因刺激的強度、種類及創(chuàng)傷的程度、范圍不同而不同。②致病菌感染引起的骨科疼痛,炎癥的程度的不同而不同。③神經性疼痛引起的疼痛,具有呈放射狀的情形。開始的時候疼痛為間歇性,慢慢變?yōu)槌掷m(xù)性的。④急性缺血性引起的疼痛,被動牽引指(趾)時可引起強烈的疼痛,當血液的循環(huán)得到改善后疼痛就可迅速緩解。⑤另外,在截肢手術后也會讓患者感覺到截肢處有持續(xù)性的疼痛。

3 護理的對策

制定骨科疼痛的護理對策,可以通過查閱患者的病歷以及與患者家屬或本人交流,有必要了解患者身心狀況、生活習慣、疼痛經歷、骨折病型及其預后等個人信息,制定出適合患者的疼痛護理對策。并讓患者如何準確地告訴疼痛部位和程度做出常識性的教導,這樣可以為臨床護理提供準確的參考。根據(jù)患者的疼痛情況,注重疼痛控制的技巧并適當?shù)貛突颊吒淖冏藙?,這樣可以緊張的骨骼肌松弛下來,阻斷疼痛的反應,減輕患者的疲勞和體力上的消耗。此外,還可教會患者轉移注意力和簡單的自我放松的方式方法,并指導患者進行局部的按摩以改善血運。

3.1 心理護理。部分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沮喪、緊張等不良心理情緒,護理時應該及時觀察患者的情緒反應,加強與其的交流和溝通,轉移患者不良的感受。要認真傾聽患者的說話,對患者應該給予充分的尊重和同情,必要的時候可用手勢和眼神支持患者,讓患者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關懷。

3.2 藥物護理。藥物護理必須要控制劑量的大小,只有這樣才可以維持很好的護理效果。在用藥前應該了解病人疼痛的原因,選擇針對性強的止痛藥,這樣可以保證很好的鎮(zhèn)痛效果。另外,需要關注的是不同的藥物使用也應該不一樣,代謝速度和藥物吸收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同等劑量的藥物要保證護理的療效,不可以發(fā)生過度鎮(zhèn)靜、呼吸抑制、嘔吐等異常的狀況。

4 結果

3天后兩組患者術的疼痛程度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

5 討論

從筆者的臨床護理經歷來看,骨科患者手術后的疼痛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骨科患者心理方面的因素。骨科患者對病情的擔憂以及過多地關注自身,這就導致心理承壓能力就會脆弱,因此對疼痛會敏感。另一個是生理方面的原因,手術后麻醉的有效期過了,患處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真實疼痛感,這是事實存在的。一般來說,由于生活閱歷的不同,不同骨科患者對疼痛的反映也是有變化的,這就需要在護理的時候有區(qū)別地去對待每位患者。

參考文獻

[1] 傅愛鳳,鄭志惠,王愛琴,等.疼痛對創(chuàng)傷骨科術后患者生命體征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05,20(10):3-5

[2] 李萍,鄧慧英.綜合疼痛評估圖在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6,13(9):46-47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54

第2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關鍵詞】老年患者 髖關節(jié)置換 術后護理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快,老年骨傷患者數(shù)量近年來呈上升趨勢。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的特殊性,使得老年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風險增加。術后如何提高護理水平,加強護理管理成為手術成功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我院骨科自2007年以來共完成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52例,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52例患者手術均獲得成功,現(xiàn)對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病例5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76歲。其中股骨頸骨折38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8例,股骨頭缺血壞死6例,單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41例,雙側全髖關節(jié)置換11例。

2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分為心理護理和一般護理,一般護理又分為監(jiān)測生命特征、引流管護理、預防并發(fā)癥護理等。

2.1術后心理護理 老年病人身體各機能均已減退,對創(chuàng)傷的忍受能力較差,不能接受突如其來的創(chuàng)傷。加上對病房環(huán)境的陌生,醫(yī)務人員的生疏以及軀體疼痛的折磨,手術后的疼痛與不適,懷疑手術預后不佳引起生活方式改變,對植入的假體不易從心理上盡快接受[1]。結合這些特點,從病人進入病房開始,我們應及時接待,親切自然地介紹病房環(huán)境及醫(yī)院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護士及同室的其他病友。鼓勵其調動自我調節(jié)能力,糾正病人對手術危險性的過高評估,建立健康的心理準備。耐心解釋和回答病人對手術、麻醉及手術室環(huán)境等所關心的問題,向其提供全面正確的醫(yī)療信息,從而穩(wěn)定病人情緒,取得他們的信任,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2]。

2.2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變化 髖關節(jié)解剖位置深,手術難度大,術中出血多,術后切口引流量多,故必須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變化。術后要置病人平臥位,6 h內禁飲水,低流量吸氧,心電監(jiān)護,對病人T、P、R、BP、SpO2進行動態(tài)觀察,評估病人的神志、意識、瞳孔、血壓、呼吸的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術后除詳細了解術中失血及補液等情況外,嚴密觀察尿量,保證尿量≥60ml/h[3]。

本組25例術后12h內切口引流量達200ml,15例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血壓下降,由于及時調節(jié)輸液速度及輸血治療,均在30min后血壓回升,維持平穩(wěn)狀態(tài)。13例術后3d內出現(xiàn)低熱,無特殊處理,3d后體溫恢復正常。

2.3引流管護理 手術后充分引流,保持引流管道通暢和負壓狀態(tài),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引流管反流,觀察、記錄引流液的性質、量、顏色。負壓引流管置一般于手術后24~48h、引流量小于50-75ml時拔除[4]。

2.4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 老年患者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并發(fā)癥對死亡率和功能康復影響很大,目前,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主要的并發(fā)癥威脅有:髖關節(jié)脫位、感染、深靜脈血栓等。

2.4.1 感染 手術后合理給予抗生素預防性用藥可降低感染率,手術后1周內病人白細胞數(shù)可能降低引起感染,術后將病人置入單人或雙人房間,空氣消毒2次/d,鼓勵病人和指導病人做有效深呼吸及咳嗽,可預防墜積性肺炎,留置尿管期間,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d,飲水量超過2500ml/d,可有效地預防泌尿系感染。

2.4.2 深靜脈血栓 有資料顯示,國外髖、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為50%-70%,病死率約為0.1% -0.38%,國內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發(fā)生率為40%。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與護理措施有:鼓勵和指導病人盡可能早地進行主動和被動運動,并保持床鋪平整、松軟、清潔、干燥,每隔2h將病人臀部稍抬起,進行骶尾部皮膚按摩等,以緩解骶尾部皮膚壓力。本組病人有5例確診后給予制動、抗凝治療后均痊愈出院。

2.4.3 髖關節(jié)脫位 搬運病人時,應有專人保護髖關節(jié),避免牽拉肢體造成脫位。術后恢復軟組織張力是預防髖關節(jié)脫位最重要的措施,術后給病人穿防旋轉鞋,保持患肢外展30°中立位,必要時在雙下肢間置梯形枕,以防患肢的外旋或內收。避免在患側臀部肌肉注射。本組病人無1例發(fā)生髖關節(jié)脫位。

3 體會

老年患者實施人工全髖置換術后,除常規(guī)的基礎護理外,有針對性的護理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手術的成敗。在做好日常護理的同時要配合醫(yī)生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嚴密監(jiān)測老年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加強引流管護理,有效的預防主要并發(fā)癥,按照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康復練習。在這樣細致周到的治療和護理下,52例老年患者都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張玥,呂美那,高德彰,等.病人教育對股骨頸骨折病人焦慮及抑郁情緒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0,15(3):168.

[2]張德英,樊晉,何玲萍,等.運用認知行為治療術前焦慮[J].護士進修雜志,1999,14(9):50.

第3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70例脊柱骨折患者,男27例,女43例。50歲以下12例,50歲以上48例,60歲以上10例。頸椎3例,下胸椎28例,腰椎35例,骶椎3例。

1.2治療先挽救生命,后處理骨折。對穩(wěn)定性骨折,脊髓無損傷或無受壓者,采用臥床休息,持續(xù)牽引,指導病人進行腰背肌鍛煉;對不穩(wěn)定性骨折及脫位嚴重,伴脊髓受壓及損傷者,采用開放復位內固定術。

2護理方法

2.1急救搬運脊柱骨折伴有休克的病人不宜立即搬動,應就地搶救,待休克糾正后再搬動。搬運工具最好選用硬板擔架或木板。搬動中必須保持脊柱伸直位。先將病人兩上肢貼于軀干兩側,兩下肢伸直并攏,擔架放病人一側,三人一齊平托病人至擔架,或沿縱軸方向使病人軀干及四肢成一整體滾動,把病人移至擔架。禁止一人背送或一人抬頭、一人抬足的方法,這樣可導致軀干扭曲,加重脊柱骨折和脊髓損傷的程度。對疑有頸椎損傷的病人,搬運時需有一人固定頭部,沿縱軸向上略加牽引,使頭、頸隨軀干一起緩慢搬動。移至木板上后,頭部應用沙袋或衣物加以固定。切記勿扭曲或旋轉病人的頭頸,以免加重神經損傷引起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2.2體溫異常的護理頸脊髓損傷時,體溫調節(jié)中樞喪失正常的調節(jié)能力,病人常產生高熱(達40℃以上)或低溫(35℃以下)。應加強護理。高熱①動態(tài)觀察體溫的變化;②物理降溫,如酒精擦浴、冰袋、冰帽、冰生理鹽水灌腸;③必要時遵醫(yī)囑藥物降溫,如應用安乃近等;④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濕度,定時開窗通風,在夏季應使用降溫設備;⑤加強口腔護理(每日2~3次):飲食前后漱口;⑥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干燥;⑦保證能量的攝入,鼓勵多吃水果、多飲水,每日至少攝入液體2000ml,保持大便通暢;⑧注意病人心理變化,及時疏導,使之保持心情愉快,處于接受治療護理的最佳狀態(tài)。低溫:注意保暖,適當調高室溫,必要時采用物理升溫,但使用熱水袋、電熱毯等設施時,應嚴格控制溫度,以防燙傷。

2.3術前準備行頸椎前路手術者,術前需指導協(xié)助病人行氣管推移訓練,以適應術中牽拉氣管、食管操作。方法:用2~4指在頸部外插入擬做切開一側的內臟鞘與血管神經鞘間隙,處,持續(xù)地向非手術側推移。開始每天3次,每次10~20min,每次間隔2~3h;以后逐漸增至每天4次,每次30~60min,氣管推過中線。頸后路手術者,應俯臥位練習,以適應術中,開始每次30~40min,逐漸增加至3~4h。

2.4術后護理

2.4.1頸椎手術后的病人搬動時,應保護頸部,防止旋轉及屈伸,減少搬動對內固定的影響;翻身時要保持頭顱、軀干在同一平面上,如要側臥位,一般側臥30°~40°即可。腰椎術后的病人翻身時,應保持肩、髖在同一平面上。

2.4.2頸椎手術后,頸部保持中立位,平臥2h以壓迫止血。腰椎術后的病人,需平臥8h以壓迫止血。對傷口引流管要注意觀察引流量與引流液顏色,并保持引流管通暢,以防積血壓迫脊髓。及時觀察有無腦脊液漏。

2.4.3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警惕窒息。出現(xiàn)聲音嘶啞,呼吸表淺,提示有喉頭水腫的可能,易并發(fā)窒息,需嚴密觀察并妥善處理。出現(xiàn)呼吸困難、口唇發(fā)紺及鼻翼扇動,伴頸部腫脹,提示血腫壓迫氣管,應立即配合醫(yī)師剪開縫線,清除積血。不伴頸部腫脹的呼吸困難,多系喉頭水腫所致,應準備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2.4.4手術后可出現(xiàn)血腫壓迫或水腫反應而至肢體感覺、運動及括約肌功能障礙,要密切觀察。當出現(xiàn)癱瘓平面上升、肢體麻木、肌力減退或不能活動時,應立即報告醫(yī)師及時處理。

2.5預防壓瘡截癱病人因長期臥床、截癱平面以下的皮膚感覺喪失,容易發(fā)生壓瘡,尤以骨突處為甚。間歇性解除壓迫是有效預防壓瘡的關鍵。護理:每2~3小時翻身一次,有條件時可使用特制的翻身床、小墊床、電腦分區(qū)域充氣床墊、波紋氣墊等,以減輕局部壓迫。保持床單位清潔、整齊、無折疊;保持皮膚干燥并定期按摩;定期翻身,用氣圈或棉墊使骨突處懸空,并于翻身時按摩骨突部位。對已經形成的壓瘡且面積較大、組織壞死較深時,應按外科原則處理創(chuàng)面。

第4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傷患者 護理 并發(fā)癥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2010)―08―49―02

1 臨床資料

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的53例擇期進行骨科手術患者,男32例,女21例。年齡21~69歲,平均34歲。脛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0例,腰椎爆裂骨折6例,盆骨骨折6例,腰椎間盤突出13例,骨髓炎7例。其中伴糖尿病13例,高血壓病5例。53例患者通過圍手術期合理有效的護理,取得良好的效果。I期愈合42例,由于術后并發(fā)癥Ⅱ期愈合11例。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骨科手術患者大多由于意外造成的骨傷,患者及家屬普遍存在緊張、激動、過度悲傷等負性情緒,對術后的功能恢復極其擔憂。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安慰并給予鼓勵,使其樹立面對困難的信心,身心處于放松的狀態(tài)。同時告知家屬手術存在的風險及其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使其有勇氣面對。告知手術的方法、注意事項、護理等,使其家屬明白醫(yī)護人員各項操作的原因,便于患者配合治療。

2.1.2 評估病情 充分做好術前準備,詳詢患者病史,正確評估手術耐受能力,警惕合并疾病發(fā)作,及時發(fā)現(xiàn)和加重并發(fā)癥的因素。合并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首先積極治療基礎疾病,高血壓患者血壓平穩(wěn)3天后再進行手術,糖尿病患者術前及術后使用胰島素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8mmol/L方可手術。

2.1.3 術前準備 做好輔助檢查,如肝腎功能、血糖、出凝血時間、心電圖、尿、糞便、X片等檢查。

除局麻患者外,手術前12小時禁食,4小時禁水。術前1日洗澡,手術野清潔,預防細菌感染。護理人員做好手術儀器和藥品的準備,備用。

2.2 術后護理

2.2.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要針對每一位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分析,全面評估患者受傷的病因、造成的后果、傷后情緒變化、以及疼痛等不良刺激對患者的影響,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用真誠的態(tài)度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經手術后患者的行動受限,有些患者的運動能力不能恢復,其情緒波動較大,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針對不同的患者給予不同的心理指導,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溝通。尊重患者,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引導患者積極面對生活,并制定康復計劃,使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2 疼痛的護理 疼痛是術后最常見的癥狀,尤其在術后72小時內疼痛較劇烈,患者有時難以忍受。護理人員及時準確的進行疼痛評估,分析影響疼痛的因素,根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分為0~10個等級,0為無痛,2例;1~3為輕度痛,17例;4~6為中度,15例;7~10為重度,19例。護理人員根據(jù)疼痛的不同程度給予個性化的護理措施,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指導患者積極配合使用鎮(zhèn)痛藥,根據(jù)患者主觀感受實施按需鎮(zhèn)痛,同時告知患者麻醉性鎮(zhèn)痛所致患者成癮性發(fā)生率小于0.1%。除此之外,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如與患者聊天、聽音樂等,使其身心放松,減輕疼痛。

2.2.3 預防并發(fā)癥的護理 骨科術后患者監(jiān)測各項生命體征及心血管功能的變化,對合并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注意觀察尿量。糖尿病患者定時監(jiān)測血糖、尿糖,防止發(fā)生酮癥酸中毒,預防傷口感染。臥床患者需注意預防四大并發(fā)癥。壓瘡是手術患者發(fā)生的高危人群,因此護理人員應高度重視壓瘡的預防。指導患者主動定時更換,側臥位時應避免側臥于患側。長期臥床活動少,靜脈回流緩慢,患肢末端易形成腫脹和發(fā)生肌肉萎縮、關節(jié)強直。軀干疾患合并截癱患者要按時翻身,翻身時保持軀干成一直線。預防肺部感染,指導患者深呼吸有效咳痰,患者多飲水不僅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而且減少泌尿系統(tǒng)感染的幾率。

3 討論

創(chuàng)傷骨科手術日益增多,患者的術前、術后護理尤為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為患者服務,仍是臨床醫(yī)護人員研究的方向。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殘肢體的功能盡可能得到保留、恢復或者重建,早日康復。

4 參考文獻

第5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老年患者腹部全麻術后常見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可同時引發(fā)機體多臟器功能損傷,主要因患者術后體弱,本身肌張力不足、呼吸肌功能退化而無力咳痰,從而引發(fā)術后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為呼吸道病原菌侵入與繁殖提供機會。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1]。如何預防老年腹部術后肺部感染及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保障手術后順利恢復,減輕患者痛苦,縮短患者的圍手術期,促進患者康復,提高老年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引起了業(yè)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對預防措施的不斷探索?,F(xiàn)對相關文獻綜述如下:

1老年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因素分析

1.1生理因素

1.1.1性別相比女性,男性感染發(fā)生率更高[2]。主要由于男性患者多有吸煙習慣,機體呼吸道中上皮纖毛不同程度因長期吸煙發(fā)生損傷,這種情況很大程度阻礙了器官部位分泌物的清理工作,同時,因抽煙引起的肺泡表面活性物損傷也會不同程度引起分泌物增多。同時防病原體入侵的第一道生理屏障-黏膜及支氣管上皮能力,均因衰老而結構萎縮,降低了防御細菌入侵的能力,因此老年人也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3-5]。

1.1.2年齡發(fā)生全麻術后感染的患者年齡普遍較大。年齡越大,患者整體生理功能就會越弱,呼吸肌活動功能的弱化與術后肺部感染有較為直接的關聯(lián),同時患者神經系統(tǒng)功能也發(fā)生弱化,對感染的發(fā)生也有間接影響。多數(shù)患者最終因免疫功能的降低、呼吸道綜合功能退化都會增加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幾率;術后長時間的插管或插管操作不當都會對患者呼吸道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為病原菌通過下呼吸道制造了機會。

1.1.3病史全麻術后發(fā)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中,很大一部分有糖尿病或慢性心肺疾病史?;歼^糖尿病、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免疫功能不同程度上受到過損傷,本身存在呼吸道感染或有較高的呼吸道感染幾率,更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

1.2麻醉因素手術操作前或操作中進行全麻操作,更嚴重地影響到了患者的神經功能及其他生理功能,另外,某些鎮(zhèn)靜藥物的使用也會對患者各項生理功能形成不良影響?;颊咝g后咳痰能力降低、呼吸道功能紊亂、感染幾率上升就是上述藥物使用后的不良反應之一。麻醉階段插管、拔管也對患者有不良影響,插管過深、過早拔管都有關聯(lián)。咽喉部位的分泌物未清除而拔管、不慎誤吸嘔吐物等都會增加感染機會。

1.3手術因素術中出血量和輸血量多、手術操作時間長的手術,術后肺部感染發(fā)生率高。手術操作產生的創(chuàng)傷會不同程度影響患者膈肌功能,膈肌功能的削弱又會阻礙肺部正常通氣,肺部通氣功能的制約又會刺激分泌物的產生。患者術后長時間平臥休養(yǎng),肺部通氣量嚴重受到制約,呼吸道更容易因通氣限制而產生更多的痰液,加之患者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大大增加了肺部壓力,影響肺部正常功能。術后疼痛導致患者呼吸節(jié)奏、呼吸深度不規(guī)則,產生痰液等分泌物后不愿咳嗽,為后期感染提供了機會。

1.4其他因素王栩軼,Boni L等認為術前留置胃管者,留置時間過長,可增加肺部感染的發(fā)生率[10-12]也與術后傷口疼痛導致患者不敢咳嗽、呼吸道痰多粘稠、難于咳出有關;原有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及糖尿病等是術后出現(xiàn)或加重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5]。

2預防及護理干預措施

2.1術前干預術前進行健康宣教,指導患者進行深吸氣訓練及有效的咳嗽訓練及充分的術前準備,改善患者營養(yǎng),提高機體耐受力,有吸煙史者,說明并督促其術前戒煙,以盡量避免感染的發(fā)生,按要求擇期手術至少戒煙2周以上,禁煙4-8周能明顯減少肺部感染的幾率[5]。

2.2術后預防干預術后早期活動,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循序漸進進行下床活動,可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分泌物排出[5],有利于呼吸恢復。李明琴等學者的研究表明:保持呼吸道通暢、取適當、給予有效的鎮(zhèn)痛適當鎮(zhèn)痛可增加胸壁活動度,降低呼吸頻率,增加潮氣量,使肺泡通氣量增加,從而有效咳嗽及排痰,以減少肺部感染;協(xié)助有效咳嗽、霧化吸入等措施能促進痰液排出有效的預防肺部感染[3-18]預防和控制醫(yī)院感染,是對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措施之一[14]。通過霧化吸入增強呼吸道纖毛運動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結,促使痰液排出,吸入時囑患者做深吸氣,這樣藥液隨深而慢的吸氣沉降于終末支氣管及肺泡,起到局部治療作用[15];較全身用藥更直接、快速且無不適感[19];霧化吸人藥物可直接到達終末細支氣管和肺泡,并貯存于肺泡巨噬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然后緩慢釋放人血,作用時間較靜脈或皮下給藥顯著延長[20]。沈云霞等的研究結果:抬高床頭30-45度,還可使膈肌下降,胸腔容積增大,患者肺活量增加,減少回心血量,減輕肺部瘀血和心肺負擔,減少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機會,縮短住院天數(shù),減輕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21]。

綜上所述,肺部感染是老年人腹部手術后最常見和最重要的并發(fā)癥之一,其病死率高居各種并發(fā)癥之首[22]。大量的學者對如何預防老年全麻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進行了很多的研究。筆者認為如何預防老年患者術后的肺部感染,是臨床治療和護理工作不斷探索的問題,只有了解老年患者手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關知識,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療和護理措施,才能減少甚至杜絕肺部感染,提高手術成功率。因此,做好術前的護理干預及術后采用得當?shù)淖o理治療措施,對預防老年術后的肺部感染的發(fā)生有較好的幫助,為有效的預防老年術后肺部感染提供臨床理論和實踐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廖培嬌,許紅璐.肝癌切除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15):3567-3568.

[2]王杏茹.外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預防與護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

學雜志,2003,13(8):774.

[3]李明琴,吳曉玲.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及護理.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護理版),2006,2(4):46-47.

[4]王江麗.護理干預減少老年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臨床觀察.臨床護理,2011,49(8):90-91.

[5]王振英.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與干預.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6,12(5):352-353.

[6]高宇哲,王潤華.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 63 例臨床分析.貴州醫(yī)學,2007,31(7):622.

[7]王勇,張永利.腹部手術后肺部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42-43.

[8]李彬,袁德安.腹部術后并發(fā)肺部感染 47 例臨床分析.新疆醫(yī)學,2011,41:84-87.

[9]趙慧穎,呂曉穎.腹部術后感染原因分析及預防[J].中華醫(yī)學感染管理雜志,2007,17(3):681.

[10]陳劍萍,循證護理在預防老年胃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中的應用.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0,10:125-144.

[11]華學洪,李鳳鳴.老年人上腹部手術全身麻醉術后肺部感染臨床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0,31(3):309-310.

[12]王栩軼,何麗.1280 例老年患者手術后引流管的護理管理[J].中華醫(yī)院感染雜志,2005,15(7):591.

[13]王月蘭,張芳.老年股骨頸骨折術后早期活動對肺部感染的預防.臨床肺科雜志,2009,14(8):1114.

[14]李梅素,長期臥床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對策和康復指導,河北中醫(yī),2006,28(8):616-617.

[15]孫忠蘭.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預防.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12):1459-1460.

[16]王華.肝膽外科患者圍手術期肺部感染的預防與護理.河南外科學雜志,2011,17(2):111-112.

[17]朱文君.老年結直腸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預防.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4):1312-1313.

[18]朱志云,梁偉麗.老年患者腹部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7,16(30):4489-4490.

[19]閆文雋,許惠琴,外科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護理干預.臨床合理用藥,2009,2(19):107.

[20]林麗容,霧化吸入對腦卒中后肺部感染的預防作用臨床觀察.臨床肺科雜志,2011,16(5):760-761.

第6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關鍵詞】 人工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護理

本組手術成功128例,經術后治療和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行人工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 87 例,男 56 例,女31 例;年齡43歲~75歲;股骨頭壞死 21 例,股骨頸骨折16 例,先天性髖臼發(fā)育不良2 例,強直性脊柱炎 1 例,股骨頸骨折內固定術后骨折不愈合 1 例。

2 術后主要并發(fā)癥及其護理措施

2.1 感染 術后觀察有無體溫升高、患髖疼痛、髖關節(jié)局部軟組織腫脹、皮膚水腫、局部皮溫高、白細胞增高、血沉增高情況。術后應用抗生素2周;切口及時換藥,注意無菌操作;刀口放置引流管,引出瘀血;盡量不留置尿管,以免引導起尿路感染;禁止術側肌肉注射等。

2.2 脫位 注意觀察有無脫位癥狀,如兩側肢體不等長、局部突出、活動障礙等。一旦發(fā)生脫位,立即制動,以減輕疼痛和防止發(fā)生血管、神經損傷,立即通知醫(yī)生給予相應處理。日常生活中做到“三不”:即不坐矮凳或軟沙發(fā),不蹺“二郎腿”,不側身彎腰或過度向前彎腰,以免發(fā)生脫位。

2.3 血栓形成 注意觀察患者有無下肢疼痛,淺靜脈曲張、體溫增高等癥狀。術后早期活動膝、踝關節(jié),按摩下肢肌肉,年老體弱和糖尿病等深靜脈血栓易發(fā)生的高危人群,使用抗凝、溶栓藥物治療。

2.4 預防出血 術后嚴密觀察脈搏、血壓的變化及傷口敷料滲血情況。協(xié)助醫(yī)生更換敷料并加壓包扎。定時擠壓負壓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防止出血過多。若在短時間內有大量出血,色鮮紅,則應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

2.5 術后預防感染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手術后持續(xù)應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袋低于傷口的位置。協(xié)助患者活動及翻身,鼓勵患者咳嗽、排痰,預防肺部感染、壓瘡等發(fā)生。患者若出現(xiàn)體溫上升,切口紅、腫、熱、痛,提示感染發(fā)生,應及時處理,

3 康復鍛煉

3.1 術后第1天康復練習指導患者進行足趾及踝關節(jié)充分活動,并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練習,踝關節(jié)背屈,每個動作保持收縮狀態(tài)5s,然后放松5s,再繃緊、放松,以此循環(huán)。

3.2 術后第2天的康復練習指導患者進行患肢直腿抬高練習,但不能大于30°,要求足跟離床20 cm,在空中停頓5s~10s再放下,如此反復。

3.3 上下床練習 患者采用雙上肢及健側下肢的支撐自行上下床的方法。

3.4 站立練習及行走練習 術后第3天~第4天,患者在床邊練習站立,當患者床邊持續(xù)站立超過30 min而沒有不適感時就可以進行行走練習。

4 出院康復指導

4.1 預防脫位無論站立還是坐著。彎腰不要超過90°。坐著或躺著時避免雙叉或盤腿動作。

4.2 愛護關節(jié)不在不平整、光滑路面行走,避免重體力活動及需髖關節(jié)大范圍劇烈活動的運動項目,

4.3 復查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復查,以后每1年復診1次。

第7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關鍵詞】人工關節(jié)置換;股骨頸骨折;康復、護理

隨著我國逐漸進入老年化社會,老年人口比重不斷增大,老年股骨頸骨折的患者也越來越多。股骨頸骨折是老年人較多見的骨折類型,但是由于老年患肢康復能力相對較差,因此骨折愈合率常常較低。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在近年常用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治療,相對其它手術來說能縮短臥床時間,降低并發(fā)癥,早日進行功能鍛煉。為探討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的康復護理要點,現(xiàn)收集了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于我院應用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的59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術后配合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效果較好,介紹如下。

1 資料與結果

1.1 臨床資料本組患者共69例,均為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間于應用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43例;年齡在54-82歲之間,平均73.5歲。單側全髖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53例,雙側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16例。住院時間13-42d,平均25d。

1.2結果對本組69例患者出院后進行隨訪,隨訪時間為6個月至18個月。通過隨訪顯示,通過手術治療和術后康復護理等措施,患者均無髖關節(jié)脫位、假體松動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髖關節(jié)活動度較滿意,功能恢復較好。

2 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做好術前相關檢查,由于本組患者年齡較大,對手術的耐受力相對較差,要結合患者病史和有無其它并發(fā)癥,正確評估病情確?;颊邔κ中g有良好的耐受。對于一些存在糖尿病、高血壓等其他疾病的患者,要針對并存病做好術前各種相應的特殊檢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病情。此外對于一些高齡的患者,由于食欲差、胃腸道功能衰退等因素,其營養(yǎng)狀態(tài)一般較差,影響患者對手術的耐受能力,要給予高蛋白、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可以給予靜脈補充營養(yǎng)[1]。此外由于老年患者常有孤獨、抑郁等心理問題,加之骨折后疼痛、活動受限等,容易出現(xiàn)心理負擔重、恐懼等情緒,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護理人員應采用解釋、說服、安慰等做好心理護理。講解手術方式、方法及原理,強調手術的安全性,同時告知手術后有可能的不適應以及如何應對等,消除患者的負面情緒,使其積極的配合治療。

3 術后康復護理

3.1術后一般護理術后嚴密監(jiān)測呼吸、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保持呼吸道通暢,給予鼻導管吸氧1d,流量2.5-4L/min。對患者進行床邊心電監(jiān)護,每小時記錄患者血壓、心率、氧飽和度等。觀察尿量及尿色是否正常,嚴格記錄術后24 h出入液量。檢查傷口情況,給予切口負壓引流,記錄引流液顏色、性質及液量情況,一般48-72h可拔出引流管。觀察患肢末梢血運、皮膚色澤、感覺情況。對于麻醉消失后切口疼痛的患者,可給予肌肉注射止痛藥物或鎮(zhèn)痛泵,并密切注意患者反應。

3.2 預防術后并發(fā)癥感染、髖關節(jié)脫位和栓塞是關節(jié)置換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應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來應對。術后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同時要密切觀察患者切口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有感染情況立即協(xié)助醫(yī)生進行處理。此外要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鼓勵患者作深呼吸,以避免出現(xiàn)肺部感染。對于留置導尿管的患者,要鼓勵其多飲水,定時用消毒尿道口,特別要注意翻身時保持尿管處于低位,防止尿液逆行引起感染。防止出現(xiàn)髖關節(jié)脫位的關鍵在于維持患肢的特殊,保持外展中立位,可在膝關節(jié)下墊一軟墊以防止患肢過度屈曲和伸直,正確使用矯正鞋或進行下肢皮牽引。鼓勵患者戒煙,避免吸煙引起靜脈收縮及增加血液粘稠度而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可抬高患肢,促進患肢靜脈血液回流[2]。應做好患者腰臀部的清潔,定時翻身以預防長期臥床引起褥瘡的發(fā)生。加強患者術后營養(yǎng)補充,指導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補充奶粉、豆奶粉等高蛋白、高營養(yǎng)的食物,多吃水果等以補充維生素C,促進傷口愈合。

4 出院指導

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恢復期較長,因此出院后的自行康復訓練十分重要。術后2周內髖關節(jié)活動度不能過大如不要彎腰或突然轉身等;術后第1月內坐立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髖關節(jié)水腫,不宜坐過低的椅子、沙發(fā),不要翹腿或蹲下,髖關節(jié)屈曲角度不宜過大,完全康復后可適當進行體育活動,但應避免進行對新髖關節(jié)產生過大壓力的活動,如跳躍、奔跑、籃球等。要注意合理調節(jié)飲食,避免過度肥胖以免對髖關節(jié)產生過大壓力。囑患者定期到醫(yī)院復查,如在康復訓練中出現(xiàn)髖關節(jié)任何異常,應及時就醫(yī)。

參考文獻

[1] 李明, 李佩佳. 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J].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04, 12(15): 1178-1180.

第8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關鍵詞:髖關節(jié)置換術;術后;中醫(yī)證候

全髖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是當前醫(yī)學界公認的治療老年股骨頸骨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但由于老年人身體機能減弱、承受力差,骨折手術治療后仍難以恢復,因此,如何尋找微創(chuàng)且有效的治療方法成為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其中,中醫(yī)辨證治療在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免疫力、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狀、促進傷口愈合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等方面具有明確療效。因此,如何正確地將中醫(yī)藥辨證治療方法融入老年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的治療,提高患者治愈率具有重大的臨床意義[1]。本研究探討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后的病癥變化,為中醫(yī)辨證治療和護理髖關節(jié)置換的術后并發(fā)癥的提供理論基礎和參考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90例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均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診斷的股骨頸骨骨折而進行手術的患者,年齡60~87歲。

1.2納入標準 ①年齡均60歲以上,因股骨頸骨骨折而進行髖關節(jié)置換的手術患者;②病例資料齊全。

1.3排除標準 ①患有心血管疾病、肝、腎嚴重疾病和糖尿病等患者;②病理性骨折患者(含股骨頭壞死而進行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者);③病例缺失及病例資料描述不全者。

2 方法

首先,根據(jù)病例資料(含一般資料、住院情況和手術后情況)對患者進行觀察、記錄,并以"四診指標"作為頻數(shù)分析;然后根據(jù)中醫(yī)證侯進行分類,其中各證侯體征如下:①氣虛證:面色淡白,頭暈,自汗,神疲乏力,氣短息弱,少氣懶言;②氣血兩虛證:面色淡斑或萎黃,神疲乏力,頭昏目眩,或有自汗,心悸失眠,少氣懶言,舌苔薄白;③肝腎陰虛證:頭昏目眩,健忘耳鳴,失眠多夢,小便頻數(shù),咽干口燥,舌紅少苔,大便干結,腰膝酸軟;④血瘀證:刺痛,痛有定處而拒按,瘀血阻塞脈絡(因此面色黛黑,皮膚粗糙,口唇甲紫暗,腹部青筋外露,舌紫暗等);⑤血熱證:面赤口渴,舌紅,初學或皮膚斑疹等。通過對以上癥狀進行鑒定,并以統(tǒng)計分析,總結中醫(yī)證候,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

3.1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中醫(yī)證候分布(見表1~2)

根據(jù)中醫(yī)診斷學和骨折中醫(yī)證候分型的標準[2],我們主要將表1中的"四診指標"作為本研究的觀察指標[3],這些指標包括:面色淡白、神乏無力、咽干口燥、少氣懶言、脅肋脹痛、局部紅腫、疼痛拒按、肢體活動受限等。氣虛血瘀證42例(占46.67%),淤積化熱癥30例(占33.33%),氣滯血瘀證18例(占20.00%),通過兩兩比較統(tǒng)計學方法,這三種證侯均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3.2不同性別在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中醫(yī)證侯分布 為了探討性別與術后中醫(yī)證候的分布關系,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女性患者在術后證候分布以氣虛血瘀證為主,占所有女性證候中的60%,而且P

3.3 年齡在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中醫(yī)證侯分布 為了一進步研究年齡因素對術后不同證候的影響,本研究發(fā)現(xiàn),無論何種臨床證候,各種證候的年齡統(tǒng)計學均無任何差異(P>0.05),見表4。

4 討論

雖然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已經成為當前醫(yī)療界中治療老年骨折最有效的辦法,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機能功能衰弱,免疫力低下,因此機體損傷愈合能力差,容易導致術后并發(fā)癥和其他疾病的復發(fā)。由此可知,如何更有效的運用中醫(yī)"無創(chuàng)傷"特點進行治療,是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4]。其中,進行正確的證候分析是中醫(yī)治療的關鍵步驟。本研究通過對90例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手術后的患者進行術后證候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證候主要以氣虛血瘀證、淤積化熱癥和氣滯血瘀證為主(見表2)。其中,氣血血瘀證占46.67%,這估計是大多數(shù)老年人五臟虧虛,加上骨折,使經脈損傷而淤血而成,外加手術刀刃之傷,更易導致氣血虧損、血液循環(huán)不暢,從而形成淤血,最后導致局部班淤、疼痛拒按、局部腫脹和脈弱等氣虛血淤證。

不僅如此,通過分析性別、年齡與證候的關系(如表3~4),我們還發(fā)現(xiàn)這些癥狀具有性別傾向性,以女性發(fā)病為主,占60%,同時女性患者傾向發(fā)生氣虛血瘀證,這估計與女性比男性更易發(fā)生五臟虧虛,骨質疏松癥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通過對老年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中醫(yī)證候進行分析,我們對該病老年患者證候特點有了初步了解,只有更加深入的研究這些疾病病癥,才能為治療方案的實施提供寶貴意見。

參考文獻:

[1]趙梁,葛鴻慶.鄧晉豐教授對骨折術后的中醫(yī)辨治經驗[J].四川中醫(yī),2002,20(2):5-6.

[2] 羅宇文,蔣衛(wèi)平.人工全髖關節(jié)換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 16(07) :1061-1064.

第9篇:骨折手術后如何護理范文

1.1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因外傷致淚小管斷裂的患者25例,其中上下淚小管同時斷裂2例,下淚小管斷裂23例,男患者19例,女患者6例,均是單眼,年齡13~71歲,外傷原因為車禍、撞傷、鈍器擊傷、拳擊傷、爆炸傷、銳器割傷等。受傷時間至手術時間為3h~2d。

1.2手術方法

1.2.1手術是在顯微鏡下進行。

1.2.2準確尋找淚小管斷端這是手術成功的另一關鍵。在內外眥連線對應的傷口處,將傷口盡量的展開就能較快地尋找到微白色略呈喇叭口樣組織,并在手術顯微鏡下見光滑的黏膜組織,在該組織注射生理鹽水,患者感到有水流到鼻腔或咽部,就能確定此斷口是淚小管鼻側端。

1.2.3插入淚小管支撐物選擇淚小管支撐物為硬膜外導管,它管徑及硬度適中,有韌性能適應淚道的生理彎曲,管身有刻度,便于把握插入深度,帶鋼絲內芯,頭端是盲端、圓鈍。用導管的頭端插入淚小管兩斷端穿過經鼻淚管插入下鼻道,另一端自上淚小管插入經鼻淚管達下鼻道,自下鼻道取出導管兩端固定于患側面部。

1.2.4吻合淚小管導管插入淚道后,用5-0絲線在管壁外側間斷縫合3~5針,使兩斷端對位吻合,內眥皮膚傷逐層對位縫合。

1.2.5術后處理術后術眼用無菌紗布包眼1d,全身常規(guī)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后第2天術眼滴抗生素眼藥水,術后7天拆除皮膚縫線,3個月后拔除導管,拔管后用生理鹽水連續(xù)3d沖洗淚道,抗生素眼藥水點眼1~2周,定期沖洗淚道6個月。

2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了解病史及急診處理淚小管斷裂多伴有眼瞼撕裂傷,應盡早清除創(chuàng)口內異物,清潔創(chuàng)面,封閉傷口。因此,護士接診患者時需首先確定受傷的時間、地點、環(huán)境及致傷物體,是否經過處理,傷情評估,判斷有無多發(fā)傷。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呼吸、脈搏、血壓、出血等,檢查氣道是否通暢,有無活動性出血,顱腦有無外傷,脊柱、骨盆、四肢有無骨折,胸部及血管等有無損傷,如有多發(fā)傷者,應首先搶救生命,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行眼科處理。然后再檢查視力,清潔傷眼皮膚和創(chuàng)面,并做初步檢查來排除眼球有無損傷,動作要輕。眼瞼有出血者應用消毒紗布壓迫止血,局部清潔后以眼墊包封,請醫(yī)生診治。同時護士應配合醫(yī)生對患者進一步檢查眼部受傷情況,并做好手術前的準備。

2.1.2觀察心理活動做好心理護理外傷性淚小管斷裂多因意外事故而造成的,患者對突如其來的受傷毫無思想準備,對眼部受傷程度和能否影響視力也不了解,而且還對眼瞼撕裂傷所致的傷口出血非常緊張;同時因擔心影響容貌及視力,而急切盼望手術解除痛苦,又對手術有恐懼感,擔心手術失敗,情緒往往不穩(wěn)定。針對患者的復雜的心理活動,護理人員應及時安撫患者,充分發(fā)揮家庭親人式的關懷,給予關心、體貼,給予安慰和鼓勵,.同時介紹醫(yī)院內治療此類患者的情況,并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式及治愈率,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怖心理,樹立對治療對醫(yī)生的信心,振作精神,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主觀能動性,以最佳的狀態(tài)接受手術,并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同時也要注意到不同患者心理活動的差異較大,要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護理。

2.1.3術眼檢查及術前準備為進一步明確診斷,患者術前需做X線正側位片及鼻竇片來了解淚囊窩、骨性鼻淚管、鼻竇及鼻腔有無骨折或慢性炎癥及排除眼球有無破裂、眼內有無異物,以決定手術方式和手術時間。而淚小管斷裂往往伴有眼瞼的損傷,眼瞼損傷修復的最佳時間是傷后24h。因此護理人員立即配合醫(yī)生做好各項檢查,使患者能盡快手術,以免影響手術效果。手術前做好手術眼及其周圍皮膚清潔消毒,預防感染,準確及時執(zhí)行術前醫(yī)囑。

2.2術后護理

病人返回病房后,護士應熱情接待病人,監(jiān)測生命體征,了解手術過程,告知患者手術順利完成,減輕焦慮心理。同時向患者講述術后保持淚小管插入導管在位的重要性和手術后護理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及如何觀察,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防止淚小管插入導管脫落,預防術后感染,確保手術成功。

2.2.1一般護理①術后臥位。生命體征平穩(wěn)者予以半臥位,有利于局部腫脹消退,術后應向患眼側臥位,避免淚液積聚在內眥角傷口,有助于傷口的干燥愈合。協(xié)助生活護理,入廁最好有人陪伴。②飲食。手術后給以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無刺激性的半流質飲食,予以營養(yǎng)支持,避免硬及辛辣食物。③術后術眼用無菌紗布包眼1d,應注意保持敷料清潔干燥,避免脫落污染,準確及時執(zhí)行醫(yī)囑,傷后24h內予以破傷風抗毒素1500U皮試后肌肉注射。全身及局部抗炎治療,滴眼藥水時避免眼藥水瓶觸碰眼,避免用不潔手或手帕檫拭眼睛,預防術后感染。④手術后第1天,進行傷口檢查換藥,檢查術眼術后情況,如眼瞼皮膚傷口的對合情況、有否出現(xiàn)感染現(xiàn)象和淚小管插入導管是否在位等,以便及時對癥處理,確保手術效果。⑤手術后第7天拆除眼瞼皮膚縫線,3個月后拔管,拔管后需連續(xù)沖洗淚道3d,定期沖洗淚道6個月。

2.2.2預防淚小管插入導管脫落向患者講解術后保持淚小管插入導管在位的重要性及正確方法。拔管前如果淚小管插入導管移位或脫落,會造成淚小管發(fā)生粘連,以致手術失敗,因此要妥善固定淚小管插入導管,防止扭曲、折疊、脫落,告知患者不要用手去揉搓術眼創(chuàng)口,洗臉時注意動作輕柔,不能拉扯導管,眼周可用棉簽細心擦洗。打噴嚏、洗臉、擤鼻涕時應注意防止導管脫出,切忌自行抽動或拔管。

2.2.3病情觀察術后注意觀察傷口情況,如出現(xiàn)傷口紅、腫、脹痛等癥狀時應及時告知醫(yī)生處理,觀察有無淚小管吻合的并發(fā)癥,如淚小管息肉、淚小點及遠端淚小管的哆開,導管脫落等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淚小管息肉為塑料管刺激所致,手術切除即可,拔管后即不再發(fā)生。

2.2.4出院指導①告知患者切忌自行抽動或拔管,一旦出現(xiàn)淚小管插入導管脫落,如果在術后2周內可到醫(yī)院行再插管;如果在術后2個月以后,可到醫(yī)院行淚道沖洗,如果通暢,則需按拔管后處理,定期沖洗淚道。出院1個月內每周復診1次,觀察淚小管插入導管活動情況,檢查導管是否在位,并定期沖洗淚道。②注意用眼衛(wèi)生,防止洗頭洗臉的臟水濺入眼內,避免用不潔的手或手帕擦拭眼睛。3個月內少看電視、書報,每次不超過0.5h,避免術眼過度疲勞。③保持心情舒暢,避免過度激動或悲傷。④教會病人及家屬正確滴眼藥水的方法,繼續(xù)應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保持局部清潔,遠離風沙污染的工作環(huán)境。外出時戴防護眼鏡,盡量少曬太陽,因為紫外線的照射,會刺激黑色素在眼瞼傷口的沉積。

[參考文獻]

[1]譚素芬,董諾,馬文芳,等.淚小管斷裂吻合術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1):30.

[2]朱麗麗,于波,翟丕,等.淚小管斷裂吻合術89例臨床分析[J].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05,27(2):145.

[3]孟祥偉,趙其順.慢性淚囊炎淚道留置物改進[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1997,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