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板塊式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先導式” 教學模式
現(xiàn)代語文教學,逐漸從語言的詞匯、語法向語言功能方向發(fā)生轉變。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期望用語境的方式整合好教學板塊,落實好活動的體驗,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進度和需要安排好拼音教學、閱讀教學以及識字教學。在實施該教學模式時,需把握好四項基本教學策略,即整合、生成、潛移、評議。從原本的以拼音識詞句,漸漸轉變成為以詞句識拼音。這樣,學生的求知欲會大大增加,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一、“作文先導式”教學的理念
“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載體是“說文”和“作文”,它是以交流和表達為主的操作平臺,其價值取向是綜合性和整體性。小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學習的認知基礎,并構建出一個新型的教學模式,能夠快速的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作文先導式”教學,不但是“作文”教學中的改革,也是整體的語文教學改革?!白魑南葘健钡幕舅枷胧歉淖儸F(xiàn)有的教學內容和程序,營造情境的方式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活動?!白魑摹弊寣W生充分掌握識字、閱讀和表達的技巧。
“作文先導式”教學需要情境的配合。以親身體驗來表現(xiàn)學習的綜合性。其教學模式能夠營造一個廣闊的實踐平臺、開放的教學時空。學生可在實踐中領悟到語文作文的真諦。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所提高,也有了參與實踐的意識和熱情?!白魑南葘健币宰灾黧w驗、知情合一,帶動了小學語文教學的變革,成為了一種新的語文教學模式。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和變式
(一)“作文先導式”的教學模式。“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有兩個構建前提。一是將教學中心視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更注重自主學習。將教學過程視為學生學習的需求。二是改變傳統(tǒng)的“學科化”傾向,在正確的價值取向前提下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靈活性和綜合性,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有著更高的效率和質量?!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識,學生逐步進入閱讀的實踐階段,達到習作的目標。該教學模式共涉及了表達交流、閱讀升華、活動體驗三個基本要素。這三個要素以循環(huán)的形式體現(xiàn)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內,形成了教學模式的基礎。
(二)“作文先導式”教學的變式。1.“表達交流型”?!氨磉_交流型”教學模式用遞進式的情景創(chuàng)設整合好教學內容,讓學生進行完善和表達。“表達交流型”面向小學低階段的學生。該教學模式以隨機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拼音和識字教學。在初步的表達交流、活動體驗之后,在情景內整合好語文的教學內容,適當?shù)膶W生的閱讀習慣進行引導。學生經歷口頭語言轉變?yōu)闀嬲Z言后,再開展情景體驗。該模式中的“寫文”、“再寫文”,是一定情景下的自然流露,并不是教師布置的硬性任務。學生的表達要做到完整、準確和生動。
2.“閱讀拓展型”?!伴喿x拓展型”教學模式面向小學中高階段的學生。除了傳統(tǒng)的表達交流、閱讀升華、活動體驗之外,和“表達交流型”相似,還增加了范文學習的方面,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中的閱讀范文和拓展評價,也是修改后的學生作品。在特定情況下產生的學生作品,更能獲得學生的共鳴,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由于傳統(tǒng)教學的“學科化”、“體系化”,導致教學效率逐漸下降?!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認為語文教學是從內而外的教學過程,側重其感悟性和體驗性,希望用“情境”、“需求”的方式將語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改變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時間順序和邏輯體系,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該教學模式存在創(chuàng)新性的因素。
(一)生成性的特征?!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認為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是由隱而顯、由內而外形成的,不只是知識的灌輸和傳授。其特征便表現(xiàn)為生成性。課堂教學內,為了讓生成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和貫徹,該教學模式淡化了教材作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學依據(jù)是學生的表達、體驗、活動和交流。盡管實驗中有很多的教材類型。但這些教材是隨機性的。
(二)潛移性的特征?!白魑南葘健苯虒W模式更注重人文化的關注。教學過程中強調潛移默化,并將該潛移性視為教學的主要特征。注重學生的表達和交流,特別是學生之間的情感傳遞。教師的教學目的是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情感升華。
(三)整合性的特征。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應充分的發(fā)揮出整合性的策略。教學過程中,應將識字式、閱讀式、作文式教學相結合。該教學策略改變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使用整合性策略。最為重要的是,根據(jù)教學過程的需要和學生在這個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學習需求,將傳統(tǒng)的識字式教學,閱讀式教學和作文式教學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整合性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單一特征,構成了新的多向螺旋結構。
(四)評議性的特征?!白魑南葘健钡慕虒W過程突出了評議環(huán)節(jié),注重語文的評議性。把評議直接納入到教學過程中,并交給學生導向權。這樣可以體現(xiàn)出教學過程的民主,讓學生成為一個集合實踐和認識的主體。通過評議,既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四、結束語
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從學生學習的興趣著手,提高了學生的交流和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該模式達到了新課改中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標準,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參考文獻:
[1]方展畫,龐紅衛(wèi).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復印報刊資料:小學各科教與學.2009,(9).
[2]劉秀俠.小學語文作文先導式教學模式探索[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2,(6).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于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極其的重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級教育部門對于學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十分重視。因此,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的有效,如何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的明顯,都是值得探索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整體狀況分析
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其特殊性。首先,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受眾是小學生。小學生相對于中學生、大學生來說,其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好奇心強,但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較強。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主要授課方式以教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課堂上記為主。學生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新課程改革在各個小學的深入開展使得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效率性。教師通過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準備,下功夫,力爭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達到最大效率值。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1.教師要重視學生學習心理,善于合理利用課堂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使課堂教學更加的有效,不僅僅要求學生能充分吸收課堂教學中的知識內容,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主動求索的欲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能僅限于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設計安排做充分準備,特別要重視學生學習的心理。有的學生在學習時會遇到挫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心理,合理的安排相關課堂教學內容。有的學生學習過程中好奇心強,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安排中要適當安排一些探索式教學內容。比如在學習古詩環(huán)節(jié)進行古詩楹聯(lián)文化方面的教學,相關內容相對超前且更能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總之,學生學習的心理是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如何合理安排高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所在。教師要在日常教學過程和平時生活交往過程中多于學生溝通交流,多接收學生的傾聽。善于捕捉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特別是學習心理動態(tài)。只有這樣,教師才可能更好的完成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率。
2.教師要營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
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相對比較活潑好動,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言和參與教學互動較為積極。但是,他們在一定程度上雖然使課堂教學氣氛變得活躍,但是聽課過程中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的現(xiàn)象。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設置課堂教學時要善于把握小學生課堂教學中的特點,合理高效的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具體來說指的是既不能使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活躍,也不能使課堂教學相對沉悶。如果過于沉悶,學生在聽課階段就會出現(xiàn)乏味、無聊等現(xiàn)象。學生聽課的積極性不高,學習過程中效率相對低下。教師要善于把握課堂教學這個度。只有這樣,才能營造高效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課堂教學才能更加的有效率。
3.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情感
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與學科情感培養(yǎng)的過程。語文相對于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來說,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情感。如果學生對學科有了一定的情感,那么教師在其課堂教學中的效率一定會大大的提高。因此,善于培養(yǎng)學生情感也是促進教師課堂高效教學的一個有效的途徑。而且小學語文學習中,閱讀環(huán)節(jié)是最容易培養(yǎng)學生情感的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閱讀,領略到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聯(lián)想到文章中呈現(xiàn)出的圖畫。通過閱讀,感受到語文帶來的美。而這種美促使學生更愿意進行語文方面的學習。而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多選擇一些好的閱讀材料供學生欣賞。對于一些不太愿意閱讀的學生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先從簡單有趣的閱讀材料入手,然后在深入誘導,講授一些難的閱讀材料。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如果一個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較強,那么他的語文其他方面應該也是比較不錯的。所以,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情感既能使學生逐漸的熱愛上語文,還能不斷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充滿效率。
4.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在各個小學的普及,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使得教學能夠更加的直觀、更加的有趣、更加的吸引學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的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課堂教學。如利用多媒體、利用網絡等進行教學,使教學變得圖文并茂。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記的那種教學模式,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很直觀的展示相關教學內容,促進學生能夠很快的記憶和理解。如在講授古文的時候,通過多媒體教學勾勒出當時古文描述的場景,學生可以很容易的通過大屏幕展示的場景來對相關的語句進行自我理解和解讀。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推動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5.教師要學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無論是多媒體形式的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還是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教師都要注重對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主人的培養(yǎng)。學會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適當?shù)摹安遄臁?。教學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教師教和學生學要齊頭并進的發(fā)展。只有學生能夠充分的融入到教學中,學會了用心思考,主動研究學習,教師的課堂教學才算成功。如果即使教師使用了現(xiàn)代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僅僅成為一個收聽者,那么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不能為課堂教學高效性帶來成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對課堂教學模式鉆研的過程中,更加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改變學生依賴教師的心理,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真正主人。
關鍵詞:說什么;怎么說;教學價值
一、由“說什么”到“怎么說”
文章進入語文教材,成為課文,它們的價值發(fā)生了增值和變化。它們保留了原本所有的“傳播信息的價值”——“原生價值”,即“說什么”。同時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價值,即“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這種“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我們所謂的“教學價值”,即“怎么說”。也就是說語文課,不但要關注“說什么”,更要關注“怎么說”。
二、為何要更關注“怎么說”
更關注教材“怎么說”,這是由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和任務決定的。
(一)從語文學科的基本屬性來說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表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彼灾挥袑W會“怎么說”,學會運用和表達,才能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往來,讓交際變得更流暢自如。
(二)從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來說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也十分明確:“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辈粌H要“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運用”。同志在聽完小學的語文課以后也一語中的地說:“不但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要學會表達。”
所以,在“怎么說”上下功夫,才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提升語文教學價值,讓語文課真正擔負起其獨有的課程特性。
三、如何研選“怎么說”的教學內容
(一)何為“怎么說”
如上文所述:“如何傳播信息的信息”就是“怎么說”,甘國祥語:“‘怎么說’即文本的言語形式,包括文章或段落結構分析、景物或事物介紹方法等?!?/p>
(二)如何研選
1.研讀出教材中的語文要素
以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荷花》教學為例,很多課堂總是把這篇美文的“內容”作為教學內容:教學生認識生字、理解生詞;欣賞荷花的美,感受作者的情。這樣的教學其實只關注了教材中的“說什么”,而“怎么說”這個重要的語文教學內容卻被忽略了。
若沿著思考“怎么說”的思路重新審視文本就會發(fā)現(xiàn):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詳寫荷花)是狀物的一個典型范例,其中包含著總分的構段方式、列舉同類事物的方法(有的……有的……)、比喻的修辭手法等,這些內容極具“語文特性”,又“便于上升為類概念”,都是屬于“怎么說”的范疇,“語文要素”在經過教師的研讀后從內容里凸顯了出來。
2.選取與學生能力、學段教學目標相符的教學內容
當研選出的語文要素確定后,是不是可以一股腦地全部納入我們的教學中呢?當然不行。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理解能力,進一步選取出符合當下學生的教學內容。還是以《荷花》教學為例,三年級學生對于文本的一些簡單的表現(xiàn)手法已有了初步的接觸,作文剛剛起步,以段落寫作訓練為重點,上述中教者研選出來的內容對于他們的水平和能力來說是可以接受的,是符合此年級段的訓練目標的,是便于學生遷移運用的。
3.組織板塊式、遞進式教學,優(yōu)選教學策略
在《荷花》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進行學習:(1)欣賞顏色美;(2)發(fā)現(xiàn)姿態(tài)美;(3)美讀欣賞;(4)品析用詞美;(5)體會寫作順序美。這五個層次由淺到深、層層深入,不僅讓學生扎實地深入到文本內容里,更注重從文本中走出來,領會作者“怎么說”的規(guī)律和志趣,從而更好地為自己的“表達”服務。
4.用生活資源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建構,提升審美意味
按照建構主義理論,開發(fā)一些適當?shù)恼n程資源讓學生做一做,可以幫助他們把學習內容真正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引入生活情境,不但讓學生有傾吐的欲望,而且使他們有審美的意味。課堂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去寫一寫學校里的太陽花。實際運用時,教師梳理出如下寫作建議,在方法上再作一個清晰的引領:
(1)可采用先總后分的順序來寫。
(2)詳細描寫花和葉的色彩、樣子。
(3)仔細觀察花和葉的樣子,描寫時也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4)恰當?shù)剡\用一些好的詞語,如“挨挨擠擠”“冒”等。
四、教學內容的轉變提升教學價值,提高課堂效率
以上實例我們不難看出,學習“怎樣說”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個通過語言文字理解“說什么”,進而明了“怎樣說”的過程。語文課的最終目的和終極價值就是讓學生在大量的語言文字的閱讀和學習中形成一定的意義集合,進而更好地為我所用,表達自我。只有這樣,語文課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高耗低能的現(xiàn)象,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海林.語文本體和語文構成.語文學習,2004(04).
[2]陳國安.文本現(xiàn)象和語文問題.小學語文教師,2010(05).
一、適時把握閱讀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點
小學閱讀教學中的動態(tài)生成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通過課堂觀察、實驗等實踐活動,我們發(fā)現(xiàn)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大致有以下幾個生成點。
1.在學生的需求中生成。
尋疑,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眼光,也是一種閱讀姿態(tài)。其主要有三種方式,即:課前質疑、全程質疑和課后質疑。
課前質疑,指講一節(jié)新課時,出示課題,讓學生針對課題提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問題。如,在講《草船借箭》一課時,板書過課題后,引導學生質疑:看到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惑?有的學生就提出了:草船是沒有生命的,怎么會像人一樣借東西呢?這樣一下子就把所有學生引入了課文情境之中,達到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全程質疑,指一節(jié)課教師基本不講什么,完全按照學生的思路來學習,只要學生不出現(xiàn)大的偏差。比如在講《西門豹》一課時,我們按照課文情節(jié),板書了幾個關鍵詞,讓學生根據(jù)關鍵詞發(fā)問,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弄清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
課后質疑,指學生在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達到了一定水平后的反思質疑。教學中最可怕的就是沒有問題,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在學習過一課后,我們經常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如:這件事是真的嗎?這件事有沒有更好的結果?如果我是故事的主人公,那么我會怎么做?等等。
2.在師生、生生對話中生成。
課堂“對話”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強調課堂“對話”的創(chuàng)新價值,正是改革課堂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對話”是一門藝術。教者引導“對話”有方,往往能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既充分調動學生求知的積極性,又使學生嘗到思考的樂趣,享受到創(chuàng)造的快樂。
3.在適度拓展和創(chuàng)造性活動中生成。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毙抡n程改革強調:“教師要用教材教,而不能是教教材?!边@就告訴我們,圍繞教學目標,在教學教程中適度拓展和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是教學實際的需要。
在教學中,我們以教材為載體,適度拓展,讓情感為知識伴奏,與學生一道體驗課文情感,把學生看做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學習主體,看做身心不斷構建、升華過程的人,力求走進“大語文”的廣闊天地,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泉水》一課后,把重點放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上,設計了“這面明亮的泉水還能照出什么”“如果你是泉水,你會流過哪些地方,看見什么,說些什么”等練習,極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二、精心的預設才能造就精彩的生成
預設表現(xiàn)在課前,是指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規(guī)劃、設計、假設、安排,從這個角度說,它是備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設可以體現(xiàn)在教案中,也可以不體現(xiàn)在教案中;預設表現(xiàn)在課堂上,是指師生教學活動按照教師課前的設計和安排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按計劃有序地進行;預設表現(xiàn)在結果上,是指學生獲得了預設性的發(fā)展,或者說教師完成了預先設計的教學方案。生成表現(xiàn)在課堂上,是指師生教學活動離開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現(xiàn)在結果上,是指學生獲得了非預期的發(fā)展。新課程更加強調課堂教學有預設,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二者對于小學閱讀教學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1.哪些問題是可以預設的?
(1)這節(jié)課我要教什么?
(2)通過這節(jié)課,我要求學生達到怎樣的目標?
(3)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提供什么材料?
(4)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什么方法?
(5)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里,我怎么提問,期望學生怎么回答?
2.為了動態(tài)生成,預設的方法有哪些?
(1)靈活的板塊式教學程序。
教師根據(jù)文本特點,結合教學重點,把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成幾個大的板塊。板塊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顒拥陌鍓K設計,在不同的環(huán)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盡管產生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充分的預設,因此教師不會手足無措。即使出現(xiàn)在這些預設之外的情況,能夠很快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
(2)感悟、體驗型,多維、發(fā)散式的問題設計。
新課程中的語文課堂應該完全摒棄那種“對不對”、“美不美”的唯一答案的問題設計。生成性的預設,應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文章語言,領略文章的表達方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獨特體驗,并以此為基點,采用多維的、發(fā)散的形式精心設疑,促進課堂的精彩生成。
(3)多角度、復線式的教學方案。
構建動態(tài)生成的語文課堂,必須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做好充分預設。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從不同的角度做假設:學生會怎么說?自己該如何引?
三、小學閱讀教學動態(tài)生成應注意的問題
1.要摒棄虛假的生成。
實踐證明,并不是任何一個“節(jié)外生枝”或學生的疑問都是生成。生成是在教師和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中產生的。那些沒有經過精心預設的“隨心所欲”式的生成只能稱之為“虛假的生成”。
2.要杜絕負效的生成。
文本是作者獨特思想和體驗的載體,對文本的多元化理解和體驗必須建立在尊重文本價值基礎上。脫離了文本,其他任何體驗都是毫無意義的。語文教學有人文性,教學中教師要弘揚真善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一味追求對文本的多元理解,針對學生的感悟與理解,不思考其正確性和價值,皆順學而導、自由認同,帶來負效生成。
【關鍵詞】目標管理 有效提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1-0053-01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而課堂的有效提問正是老師幫助學生吸收知識的重要教學手段,同時課堂的有效提問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擬將課堂有效提問與目標管理法有機結合在一起。目標管理源于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1954),目前研究界認為目標管理的核心在于,由領導者引導團隊成員共同制定目標,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團隊目標,這與現(xiàn)代教學理念不謀而合,由原本“推著學生走”變?yōu)椤皫е鴮W生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正是由于目標管理法和教學理念變化有所契合,因此本文嘗試運用目標管理法,對課堂的有效提問進行完善。根據(jù)目標管理法的四個步驟:制定目標;實施目標;信息反饋;檢查實施結果及獎懲,對課堂的有效提問進行系統(tǒng)梳理,將原有的課堂有效提問方法進行完善。
一、制定目標
課堂最終目標應是如何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而有效提問的最終目標即是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美國杰出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說過:“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1]。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制定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一個師生相互平等尊重的課堂文化。如果課堂上學生僅僅扮演著聽眾的角色,而教師在課堂上又急于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學生帶有個性傾向的生活體驗,那課堂將會逐漸演變?yōu)槲〞菑摹⑽◣熓菑牡牟涣挤諊?。[2]
2.對問題進行有效引導。學生提出的問題往往不能直接貼合教學要點,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有效的引導,引導過程中應注意將學生的興趣和教學要點進行有機結合,而不是將學生的問題強行進行扭曲。
3.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問題后,應該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因為課堂有效提問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指望學生給出完美的答案。
二、實施目標
目標的實施和目標制定應有機結合在一起,與學生共同制定完問題,應該讓學生將問題帶到預習和課堂教學中,在預習中學會如何思考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會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首先,可以在實施方式上采取不同的變化,可以采用分組討論,也可以采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同時可以提出獎勵和游戲的懲罰措施來活躍課堂氣氛。其次,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提問時機和回答對象[3]。時機上應注意考慮問題的性質和實施方法,是利用問題帶動興趣,還是在興趣中帶出問題,避免提問帶來的“過冷”或“過熱”反應,人選上應客觀承認學生存在差異性,但同時注意公平原則[4]。
三、信息反饋
課堂有效提問需要一個信息反饋的環(huán)節(jié),這是幫助學生學習處理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堂問答環(huán)節(jié)中,面對學生的答案,應當從兩方面來指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其一,引導學生證明自己的答案,學生結合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自己對問題的認知能力,通過組織自己的語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及理由,形成自己對教學內容的個性化理解。其二,引導學生帶著批判的眼光來審視自己的回答,在深入思考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失,或者在引導過程中,學生逐步完善自己的答案。通過這兩個方法,學生能夠在信息反饋中,學會分析如何評價答案和學會如何回答問題。[5]
四、檢查實施結果及獎懲
檢查實施結果,即評價總體目標――課堂有效提問是否成功,這一部分又細分為對教師和學生的評價,應該總結是教師的引導不夠,或是其他問題,又或者是學生的參與度不夠,例如學生的課文的預習不夠,無法正確理解問題等。對于有效提問的成功與否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標準評價:1.問題清晰是否清晰,并且貼近教學重點;2.問題是否具有普適性,并且調動大部分學生的興趣;3.問題難易適中,由淺入深[6];4.明確獎懲。
五、案例演示
以《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為例,在教授這篇課文之前,教師與學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課文主人公阮恒的奇怪的動作、神態(tài)引起了學生們的好奇,也就是學生提出的興趣點,結合學生的這個興趣點,教師正確的引導出目標問題,將目標問題定為找出能體現(xiàn)阮恒心理活動的詞語、句子。
在實施目標過程中采取學生分組討論,合作匯報的形式。在討論之后由代表發(fā)言回答問題,在回答之后,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出該句子,或在老師的帶領下朗讀,讓學生身臨其境之后,自行揣摩主人公的心理變化,逐步帶領學生判斷,選出的詞語或句子,是否能夠體現(xiàn)阮恒的心理活動,最后給予回答問題最多的組別和回答最準確的組別給予獎勵。
參考文獻:
[1]李玉東.淺談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對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2):114-114.
[2]華燕軍.迎合學生心理激發(fā)學習興趣[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3).
[3]胡芝香,費鳳國.上課提問技巧與師生相處方法[J].現(xiàn)代交際月刊,2015(12):197-197.
[4]杜靜,趙艷芳.中小學教師課堂提問策略探究――基于課堂的觀察與反思[J].教育探索,2016(4):20-23.
本課需要學生認識的字很多,共有14個生字,這些生字不僅筆畫較多,而且結構比較復雜。其中有11個生字是昆蟲名字,字形上有共同的特點――蟲字旁,形聲字,而且是一個詞組一個詞組出現(xiàn)的。教師在教生字的過程中就可以抓住這個特點,以學習表示動物名字的詞語為主,這樣不僅讓學生學會用形聲字的特點來識記生字,還可以減輕本課的識字負擔。
一、識字教學的重要性
在小學階段,識字教學是重點和難點,是促使學生順利、準確掌握漢字的重要途徑,是閱讀教學的基礎。在教學本課時,我抓牢這個重難點,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讀熟,最后會背誦,并通過多種有趣的方式,將這個重難點落在實處。
二、本課教學的特點
為了落實這個重難點,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接著利用PPT展示優(yōu)美生動的課文插圖來營造識字情境,讓學生初步感知生字,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然后,帶領學生進入課文,以多種有趣的方式學習兒歌,學習生字??偨Y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思路清晰,重點突出
這是一堂有趣的識字教學課,根據(jù)課程標準對識字教學的要求,我抓住教學重點,設計了認生字和寫生字兩大板塊的教學內容,同時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識字的規(guī)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本課教學思路清晰,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方向明確,在語言的引導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自然過渡。比如,在引出動物名字的時候,我對學生說“誰和他畫的一樣呀?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呼喚這些小動物,把它們請出來吧!”聽到這樣富有童趣的語言,學生的激情很快就被點燃了,所以讀得特別帶勁。
2.創(chuàng)設情境,快樂學習
這首兒歌寫的是夏天里忙碌的小動物,充滿了趣味。在設計教學時,我就把“有趣”這個特點盡可能融入本課的教學中。
在導入部分,我告訴學生這是發(fā)生在夏天的有趣的事,其中有很多小動物,還展示了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尋找藏在其中的小動物。一年級的學生天真可愛,喜歡親近大自然,用這種方式很快拉近了學生和小動物的距離,也很快讓他們走進課文。
3.方式多樣,強調識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要克服這個重難點,對生字的識記要采取多種方式,反復認記。這堂課,我根據(jù)生字的不同特點,采取了以下幾種識字方式:
(1)游戲識字
在識字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一個“找朋友”的識字游戲。在請學生讀了小動物的名字后我說:“同學們的字音讀得真準,老師送給你們一份禮物。你們收到什么禮物了?我們讓照片和小動物的名字手拉手,成為好朋友吧。大家一起來玩找朋友的游戲。”我把帶有動物名稱的卡片作為禮物獎勵給他們,然后在PPT上展示小動物的圖片。當學生手里的卡片和PPT上的圖片對應時,他就小跑著把圖片交給我,我再展示給大家,看他是否拿對了。最后全班同學一起拍手,口念“嘿嘿,我的朋友在哪里?你的朋友在這里。我們的名字叫:蝴蝶……”
(2)形聲字
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形旁,另一部分叫聲旁。形聲字的組合比較簡便,造字也比較有規(guī)律。本課的絕大部分生字就是由同一個形旁“蟲”,不同的聲旁(青、廷、胡、丘、引、馬、義、科、斗、知、朱)組成的形聲字。用這種方法識字,既能快速掌握字音,又能快速記住字形。
識字教學僅僅把課本上規(guī)定的那幾個字教給學生是不夠的,還要能讓學生學會獨立識字。我把握了識字教學的這一目標,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掌握多種識字的方法。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借助形聲字特點識字的方法后,我鼓勵學生說出更多帶有蟲字旁的生字,幫助學生積累生字。
(3)象形字
在這一課中,“網”是一個象形字。在教這個字的時候,我先請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了一張蜘蛛網,然后我在圖畫上寫了一個“網”,讓他們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這幅畫和“網”字很像,我補充地說:“網字外面的框就像是蜘蛛的網,里面的小叉子就像是蜘蛛吐的絲”,于是他們就記住了這個字。
利用這種識字方式教學,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次次被調動起來,學習氛圍很濃郁。
4.語言生動,朗朗上口
這首兒歌每行都是七個字,寫的內容也是有規(guī)律的,即什么動物,在哪里,做什么。在朗讀的時候可以讀成二二三,也可以讀成四三。內容都是小動物們在夏天的活動,所以在朗讀時要讀出小動物們在田野里活動的情趣,要讀出屬于學生的童趣,同時也要注意把節(jié)奏感讀出來。
陳雪梅: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生為本”“科學育人”是改革的前提。多年來,我們一直努力探尋一種途徑,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教師在教育中實現(xiàn)發(fā)展,師生幸福指數(shù)不斷攀升,區(qū)域教育煥發(fā)出勃勃的生機和活力。讓我們欣慰的是,新課程改革十年來,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課程和課堂教學模式。我們推進“引導自學”型課堂結構等個性化教學模式,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程體系及其實施過程中。加強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建設,逐步將國家課程校本化,構建包河區(qū)中小學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體系。
論壇首次在安徽召開,地點就選擇了包河,這說明在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進程中,包河教育在全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這次論壇上,復旦大學教育哲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徐冬青教授對包河區(qū)教育的印象是“銳意改革、開放大氣、扎實務實、優(yōu)質均衡”,他認為包河區(qū)教育在治理、特色、質量、創(chuàng)新等方面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包河在深化德育課程改革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
陳雪梅:2013年,我區(qū)共有6位老師執(zhí)教的德育精品課入選全國中小學“學科德育精品課程”。這次評選,合肥市共有14節(jié)入選,包河區(qū)報送的課例占全市入選作品的近半數(shù)。這個成績是我區(qū)堅持德育課程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一個縮影。
課程改革是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轉變。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首先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這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所在。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2008年,我區(qū)率先組建由省小學品德特級教師、區(qū)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研員組成的品德名師工作室,以學科研討、課題研究、培養(yǎng)后備力量為主要方向,輻射全區(qū)各校,為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打好基礎,更是提供了有力的師資和科研保障。如,工作室申報立項了省級課題《情境體驗式教學在品德課堂的運用研究》,創(chuàng)設了“創(chuàng)設情境――內心體驗――合作交流――認識提升――實際應用”的情境體驗式課堂模式,提高了課堂育德實效,極大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
學校文化是一門隱性課程。學校文化建設在學校發(fā)展中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我區(qū)出臺了《關于遴選包河區(qū)學校文化建設試點校的通知》,至今已相繼確立了20所文化建設試點校。項目實施中,北師大專家團隊幫助各試點校制定學校文化建設策劃方案,指導學校建立核心價值理念下的管理文化、課程文化、課堂文化等一系列學校教育實踐體系,并以課程為載體實現(xiàn)學校的先進辦學理念。項目實施過程就是學校文化不斷提升的過程,現(xiàn)在我區(qū)各校文化特色得到顯著提升。
開發(fā)德育地方課程、校本課程。鼓勵各校變單一、枯燥的說教為對話、互動、實踐、體驗、探究等方式,寓教于樂、深入淺出、務求實效。提倡學校因地制宜開發(fā)校本教材,如屯溪路小學的《古詩詞誦讀》、曙光小學的《讀千古美文,做現(xiàn)代君子》等,以誦讀經典的方式傳承歷史文化,熏染良好道德傳統(tǒng);衛(wèi)崗小學組織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童謠并編纂出版《童謠集》,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童謠加強對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的教育。2015年,我區(qū)開發(fā)了地方課程“森林課堂”,組織全區(qū)各中小學語文、數(shù)學、品德、美術、科學、生物、化學、地理等學科的一線教師們,歷時一年,以培養(yǎng)和樹立學生自由、平等的自然生態(tài)觀和環(huán)保意識,學會并踐行與自然友善、和諧相處為核心目標,結合包河區(qū)獨有自然景觀、生態(tài)特點共同編寫一套區(qū)本綠色活動課程教材。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向社會,在體驗、探究實踐活動中,培育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截至目前,全區(qū)多所中小學結合本校春游、研學、工業(yè)游等活動逐步實施該課程,反響良好。
: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立德樹人”的必由之路。包河區(qū)是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課程的?
陳雪梅:包河區(qū)是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小銜接落到實處,2015年我區(qū)建立了小學、中學12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標、內容與方法體系,在全區(qū)成立價值觀教育聯(lián)盟,在未來三年重點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從校長與學校文化、班主任與家校合作、課程、教學、社團與社會實踐五大主題入手,以“1+X”研究模式,組建行動研究小組,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德育活動的結合點,從小處落實,幫助少年兒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引領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組織機構上,我區(qū)成立了領導小組、專家指導委員會、區(qū)價值觀教育聯(lián)盟理事會、行動研究組,并要求各聯(lián)盟校完成“七個一”:成立一個組織機構、制訂一份研究計劃、組織一輪培訓學習、參加一個研究小組、編制一本研究案例、參與一次展示交流、參加一次聯(lián)盟年會。
這個研究聯(lián)盟得到了北師大教育學部部長、長江學者石中英教授研究團隊的大力支持,他們派出12名專家參與我們的研究專家指導小組,到全區(qū)各中小學的教育現(xiàn)場給予專業(yè)指導。
:要深化課程改革,教師是關鍵。包河區(qū)在轉變教師育人思路和促進教師的德育專業(yè)化成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陳雪梅:這幾年,包河區(qū)委、區(qū)政府不斷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區(qū)財政每年撥付近千萬資金,開展實地考察、專題理論、案例體驗式、實踐操作式、自主研修式等多元化、立體式、多層面的教師培訓。在實施校本培訓的同時選送骨干校長、骨干教師赴英國、香港等地進行境外研修。讓校級領導、中層管理者及一線專業(yè)教師能快速提升育人思路,與時俱進。
其次,我們完善了教師準入制度,嚴把教師入口關,啟動新入職教師規(guī)范化培訓,并確立5所學校作為首批新入職教師規(guī)范化培訓基地學校,讓新教師上好入職“第一課”,邁好愛崗敬業(yè)善教的“第一步”。
第三,我區(qū)在全省率先成立了18個“名師工作室”和6個“名校長工作室”,通過聆聽名師發(fā)展介紹、觀摩名師課堂、評析名師教學到青藍結對、名優(yōu)教師巡講團等舉措,充分發(fā)揮名優(yōu)教師的傳、幫、帶作用,讓一線普通教師真正走近、學習名師、提升專業(yè)水平,熏染育人之道。
第四,借助包河區(qū)發(fā)展聯(lián)盟校、共同體和教育教學管理協(xié)作片三大平臺,充分發(fā)揮區(qū)域內省市示范高中、特色學校的優(yōu)質資源和濃厚教研氛圍作用,在不同層面不同學科定期開展合作、交流和研討活動,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成長。
第五,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我們以一系列制度和規(guī)范性文件為載體,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師德理念,促進全區(qū)教師師德建設的自覺性。通過開展簽訂“師德承諾書”、教師讀書征文演講活動、師德報告會、黨員掛牌上崗、“雙走入”等活動在教職工中深入開展職業(yè)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大力表彰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支教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等,樹立典型,宣傳先進;嚴抓師德考核,將其作為職務評審、崗位聘任、績效工資發(fā)放、表彰獎勵的重要依據(jù);開通“師德師風與教師管理投訴平臺”,開放社會監(jiān)督渠道,建立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為了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今年我們還編印了《包河好老師》一書,其中的內容都是我區(qū)老師的先進事跡和感人故事,我們旨在用身邊的先進分子帶動、感染全體教育人。
:在《合肥市包河區(qū)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劃2014―2020年)》中,“智慧”成為包河區(q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關鍵詞。請問,在德育課堂上該如何體現(xiàn)“智慧”?
陳雪梅:包河區(q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要智慧、共享、聯(lián)通,即改變原有教育管理系統(tǒng)之間各自為政的現(xiàn)狀,打通不同平臺之間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安全共享;利用云技術對數(shù)據(jù)進行儲存、計算、分析,為區(qū)域教育管理、教學教研工作提供決策依據(jù)和服務,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教育變革,實現(xiàn)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式的根本改變,實現(xiàn)真正的智慧教育。
如,合肥師范附小的“e時代明慧課程”,有多彩新體系、云端新載體、兩微一翻新方式,通過PC、移動終端向學生、老師、家長推送微課?!度嗣袢請蟆吩浴丁霸啤鄙狭暤檬税阄渌嚒窞轭},大篇幅報道了該校云端授課的經驗。
我們將逐步建設一支適應信息化的德育教師隊伍,尤其是班主任隊伍;通過云資源中心、名師在線、微課平臺、網絡教研等,將德育課程建設、教研和評價有效融合,優(yōu)化德育課堂;順應時展及需要,拓寬德育內容,建立網絡道德教育進課堂,在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網德”的基礎上,進行禮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樹立和諧社會及以人為本的理念;開發(fā)德育資源,將區(qū)內“美德少年”“包河好少年”“包河好人善行”等事跡利用信息化平臺共享,達到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活動是課程的一部分,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包河區(qū)教體局連續(xù)五年開展“素質教育大舞臺”活動,開展這項工作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陳雪梅:2011年,包河區(qū)以“放飛夢想 健康成長”為主題,結合各校特色,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為主旨,開展了“素質教育大舞臺”系列活動?;顒臃衷O“品德美”“讀書匯”“藝術節(jié)”“健身秀”“實踐行”“科技樂”六大板塊,通過比賽、展演、推送、獎勵等機制,提高活動的普及率和文化內涵。五年來我們堅持開展“素質教育大舞臺”活動,在豐富師生課余生活的同時,發(fā)掘了大批有“才”之士,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推動全區(qū)的素質教育進程。五年間,我區(qū)共開展藝術活動項目200余場次,近7萬名學生參與其中,在各級各類藝術展演中也獲得了一些成績,2013年我區(qū)榮獲全國第四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yōu)秀組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