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教綱要求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內涵;命題界定;教學設計;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91-01
在小學語文課程原有的教學法類課程中的常規(guī)教學內容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同時也是小學課程教學專門探究的話題之一,其概念屬于下位概念。在原有的教學體系中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通常作為策劃、預設教師主觀意圖而存在,而新課改之后,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內容則遠不止這些,具有廣泛的含義,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究,對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問探究內涵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為語文課程教學設計理念、語文教學經驗,文化通識、理論指導為教師教育專業(yè)學科課程結論,對教師的教學技能、文化素質進行整合,并結合具體的學要素、學情,對現(xiàn)代媒體資源、教育技術進行合理的選擇,從而設計語文教學全程。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設計”一詞,不但具有名詞所包含的指稱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動詞所涵蓋的行為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主要有兩個理論來源,其中一方面是根本土語文教育發(fā)展而來的三級學科,其中心為“語文教學”,即“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或者是表現(xiàn)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語文教學”的形式。另一個理論來源是從西方設計科學的發(fā)展而得來的,其表現(xiàn)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教育學”,或者表現(xiàn)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語文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設計”的形式。
所以在研究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探究具有歷時性的教育史,還要研究具有共時性視野的技術學,其主要的核心問題內容有:如何明細的界定語文教學設計的范疇;在鮮活的基層教學實踐基礎上如何將其規(guī)律性的精髓抽象出來;如何落實頂層設計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如何辨析設計的現(xiàn)實語用、科學認知等等。另外還需要深入的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教學反饋、教學評價方法,確立何種質量標準為小學語文教學實際的標準,建立符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相對簡單易行、通用的模型等問題。從而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良好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具備明晰的命題界定。
二、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科學概念內涵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語境中對設計的解釋有多種,如從事設計工作的人、一種職業(yè);根據(jù)相關要求預先制定某項工作的方案或圖樣;對某人進行陷害;設下某種計謀等。從職業(yè)的角度來看,設計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就會被稱為設計界。由于歐美國家關于設計界的發(fā)展歷史較為悠久,所以設計的相關理論更多的是以歐美國家的建筑設計和工業(yè)設計為主。所以從科技術語的角度來看,設計在工藝美術、建筑業(yè)、工商業(yè)等領域應用的較多。在現(xiàn)代科技不斷發(fā)展背景下,設計也從傳統(tǒng)的專業(yè)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中,而教學設計就是在其不斷演變下出現(xiàn)的新概念。
在定義教學設計的時候,加涅曾將其定義為對教學系統(tǒng)進行系統(tǒng)化規(guī)劃的過程,而從利于學習的角度安排程序、資源是教學系統(tǒng)的本質含義。所以提出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的學科就是教學設計,通過這些最優(yōu)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的技能、知識朝向理想的方向發(fā)展。所以也稱教學設計為教學科學,即教師按照正確的教育原理、思想、要求、目的,對教材、教學對象、總體結構、具體環(huán)節(jié)、整個程序等進行科學的策劃,并將自己制定的策劃進行落實。其中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內涵就是如此,語文教師按照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小學語文的課程理念,遵循語文課程標準,總體預設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目標等,并在課堂教學之前完成這些工作,預設好之后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
三、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科課程內涵
為了對教學規(guī)劃綱要進行貫徹落實,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文件,對教師的教學方法、課程教學內容和結構等作出了改革,同時對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也做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教師實施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自身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根據(jù)2012年國家教師建設立項教育精品資源指南可以了解到其中有60門小學教師教育,在這些小學教師教育課中有11門是小學學科教學設計,其中位居首列的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而且從新課改中也可以看到教師教育類專業(yè)小學教師教育層次的學科專業(yè)課程就包括小學教學設計。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示范性、基礎性,還可以將語文教學設計看作是教師教育類的非中文專業(yè)課程。具體的說,小學學科教學設計課程模塊就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所對應的課程教學,其內涵屬于小學活動指導、學科教育的范圍內[4]。
總結: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命題界定和內涵的深入研究,從中可以了解到從課程教學、課程本身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教學工作中的基礎工作,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體系的構建、其內容的分析、其內涵的厘清、其意義的統(tǒng)籌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加大對其研究,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長久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周 越.徐繼紅.知識點提取――教學內容的微分析技術[J]. 電化教育研究,2015,10:77-83.
[2] 楊天志.《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學科定位及特定價值[J]. 語文建設,2014,23:3-4.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問題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344-01
小學語文教學是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程度越來越深入。信息技術為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業(yè)成績,立下了汗馬功勞。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應用實際情況看,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現(xiàn)詳分析如下:
一、誤認為教學手段先進,教育思想便先進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要求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育技術的運用,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努力創(chuàng)造學習者可參與的環(huán)境,使傳授知識和發(fā)展智能與素質培養(yǎng)統(tǒng)一起來。但有一些教師認為只要教育手段先進了,教育思想便先進。于是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xiàn)代教育的外衣內,進行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翻版,教師依然是講解的中心,學生依然是被動的接受者,灌輸、填鴨之風依然盛行。
二、違背教學規(guī)律,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缺乏師生交流
在制作課件時,唯恐體現(xiàn)不出電腦儲存信息量大的優(yōu)勢,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所有材料事無巨細盡數(shù)羅列進去。在授課時由于受時間的限制,只能加快單位時間傳輸?shù)男畔⒘?。上課就變成了幻燈片放映,受課件的編制形式所累,課堂教學被課件材料牽著鼻子走。學生學習也按照整個課件的結構和一些問題的“標準答案”進行,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思路、線索進行人機交互,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深入地思考,只能做一些簡單的應答。這樣做極易導致學生導致學生視、聽覺的疲勞和對圖像、視頻的依賴心理,使學生養(yǎng)成了思維的惰性,損害了學生們抽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F(xiàn)代教育理論要求要注重對學生認知方法的培養(yǎng),教育技術的應用應能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和意義構建途徑獲取知識。教學媒體應該是學生進行探究、發(fā)現(xiàn)認識社會、接受新信息并最終完成知識和能力建構的工具而不是教師課堂表演的手段。同時,在這種教學方式中,教師也難以和學生進行課堂的交流與溝通;不僅使得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和壓抑,也使導致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喪失,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銳減。 它限制甚至遏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求異思維的發(fā)展,不利于鼓勵創(chuàng)新,與素質教育的原則背道而馳。
三、違背教學媒體“低成本、高效能”的選擇原則
多媒體輔助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有著明顯的優(yōu)點。因此在一些地區(qū),一些教師便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謂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xiàn)的,這樣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選擇媒體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而很多人恰恰違反了這一原則。
四、用多媒體音頻、視頻代替學生朗讀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象、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于是很多教師便在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課件中集中了大量聲音圖象信息,并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但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聲越來越小,以前的那種書聲朗朗的語文課堂在現(xiàn)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下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小學語文教學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通過教學活動的進行,促使學生聽說讀寫各方面能力都有全面的發(fā)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xiàn)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fā)揮其教學優(yōu)勢,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如何更有效地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值得我們長期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一、要以學生的言語實踐為主線
“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已提倡多年,我們知道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讓學生主動發(fā)展,但在牧區(qū)小學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唱主角,少數(shù)學生當配角的現(xiàn)象仍存在,問答式的教學結構成為束縛師生手腳的枷鎖。這種教學狀況與時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與素質教育的要求不相適應。因此,構建以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構顯得尤為重要。為嘗試以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我曾設計了“說―聽―讀―寫”的課堂教學結構,這一課堂教學結構,以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直接目標和手段。在“說”的環(huán)節(jié)中,每個學生根據(jù)教師提出的話題和要求進行主動的說話練習,提取已有的語言信息。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再轉入“聽”“讀”的環(huán)節(jié),隨之安排了“寫”,這時學生由于知識遷移運用,學生的思維往往處于低潮,但動手的形式再次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又會成為積極主動的學習者。由此可見,這種教學結構由教師的主動施教和學生的主動學習,構成了師生的雙向互動過程,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達到了有效控制,為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習慣,品德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提供了訓練的實踐和手段。實踐證明,這種教學結構是適應素質教育發(fā)展需要的。
二、在農牧區(qū)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口述并重
在農牧區(qū)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兒童的口頭言語的能力和書面言語能力都給予相應重視,使之協(xié)調發(fā)展。兒童對語言的吸收能力與運用能力是語文素質的基本標志,也是兒童個性發(fā)展的基礎之一。重文親語或重語親文都會影響學生語文素質的均衡發(fā)展。例如、教學《燕子》一課時,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外形”一段,在讀中想象燕子可愛的樣子,輔以掛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詞句,在想象、引導學生改變部位的復述,訓練學生吸收語言,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能力。
三、在牧區(qū)小學語文教師中以情激勵學生
這里的“情”字包括情緒、情感、情操三個層次。師生穩(wěn)定而飽滿的情緒,真摯而深厚的情感,高尚而質樸的情操,是語文教學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作用的體現(xiàn)。如在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指導學會有感情地朗讀。從教師范讀,學生練讀、讀中理解、配樂朗讀等步驟中,使學生思索、動情、明理。把教材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融地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之中,是教學成功的要素之一。
關鍵詞 網(wǎng)絡資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1-0050-02
1 前言
當今世界處于一個信息化時代,計算機技術與網(wǎng)絡技術迅速普及開來,它們已經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占據(jù)了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發(fā)揮著極大的作用。但是,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有不少語文教師在采取黑板加粉筆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就造成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為了解決這樣的教學狀況,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根據(jù)時展要求和實際情況,從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中找到突破口,即充分利用好網(wǎng)絡信息技術來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挖掘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資源,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由呆板乏味變得更具活力與生機。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將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更為濃厚的趣味性,其信息量更為龐大,可以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來充分調動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從而真正改變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與角色,讓學生成為小學語文課堂的真正主人,引導他們由必須學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學,成為學習的主體。
2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最大限度地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一門學科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增強都離不開學習主體的興趣,因為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比智力學習更具刺激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盡快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努力開發(fā)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這樣,才能對他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有著不容置疑的巨大功效。那么,到底該如何來開發(fā)小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呢?對于年齡偏小的小學生,他們有著較為活潑的個性化特征,思維較為直觀和形象,缺乏足夠的生活體驗與感受,對于小學語文課本中的一些優(yōu)美的語言文體等缺乏足夠的理解能力,很多情況下小學語文教師只是通過一些強制性的要求來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式的學習。
顯然,以上的解決辦法并不是好辦法,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充分認識到現(xiàn)代信息化社會的優(yōu)勢與特征所在,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來合理利用網(wǎng)絡技術,挖掘出更多豐富多彩的語文教學資源,讓學生對網(wǎng)絡資源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通過網(wǎng)絡資源來對小學生進行旁敲側擊式的興趣引發(fā),在網(wǎng)絡上搜尋更多的與語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等,讓學生處于一種生動形象的語文教學畫面之中,并可以看到和體驗到視覺音樂與畫面,很容易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榉e極主動地學習,讓他們愛上語文課堂,并樂于進行語文課程的學習。
小學語文教師在合理利用網(wǎng)絡技術來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的時候,實際上就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的改革與完善,是順應了時展的大趨勢與歷史潮流,可以大大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視野,提高他們的語文思維能力,化靜止為動態(tài),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聲情并茂的教學氛圍,更具教學的靈活性、隨機性與立體性特征,營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出學生對于語文課堂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3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既然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那么,同樣可以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培養(yǎng)并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網(wǎng)絡資源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就是把小學生當成整個課堂教學的主體所在,不僅要讓他們成為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觀看者與欣賞者,更要讓他們成為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搜集者、參與者、積累者、分享者,通過各種網(wǎng)絡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來盡可能得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可以在豐富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中獲得更為豐富的語文學習體驗,欣賞到更具魅力的語文知識,增強他們的語文學習動力。
事實上,我國新課標中已經明確提出應該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人翁,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傳統(tǒng)教學角色與身份,由原先的主體轉變?yōu)橹鲗д?,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認真理解這樣的新課標教學要求,努力遵循這樣的教學標準,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更為生動和諧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式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小學生在對語文知識進行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自己的個性化特征,極大地推動自身語文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并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具備一定的網(wǎng)絡信息化知識與技巧,有效整合各種網(wǎng)絡教學資源,讓其更好地輔助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根據(jù)實際的教學需要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來采取最為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教學形式,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與自主開發(fā)各種網(wǎng)絡教學資源,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4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大大降低學生的語文學習難度
小學生畢竟屬于年齡偏小的學生群體,他們的思維方式仍然以直觀形象性作為主要特點,對于一些遠離生活實際的知識與信息理解不夠到位,很難準確掌握和理解,有時也被教師強制性地進行死記硬背式的學習。這種結果并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學習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盡快改變教學策略,合理利用網(wǎng)絡資源,通過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技術,對一些較為抽象枯燥的語文知識與信息進行動態(tài)化與具體化的呈現(xiàn),不僅可以讓語文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活潑,還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來開展語文課堂教學。
當然,小學語文教師在應用網(wǎng)絡資源的時候,切不可盲目為之,而應該基于實際的教學狀況與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有意識地降低學生對于一些語文知識的學習難度,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自信心與自尊心,可以引導他們更好地掌握和學習語文新知識,讓他們在充分理解并分析相關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增強語文課堂教學效果。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合理利用網(wǎng)絡技術來選擇一個與語文課堂教學最為合適的契合點,比如在網(wǎng)絡資源應用中突出重點,也可以向課外擴展。語文教師還可以巧用多媒體課件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不斷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習素材,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促進師生間的合作交流。
5 結論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網(wǎng)絡資源的方式是非常可取的,它已經發(fā)揮出越來越大的教學有效性。但是,它作為一種較為新興的教學輔助手段,在擁有強大教學功能與新穎的教學形式的同時,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應用問題。比如:一些語文教師為了熱鬧而整合教學資源,或者為了方便而整合教學資源,或者為了“得分”而整合;等等。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避免出現(xiàn)以上的應用誤區(qū),真正讓網(wǎng)絡資源發(fā)揮出積極的教學輔助功能。
參考文獻
[1]王得菊.走進信息時代 迎接語文教學的春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9).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素質教育;實施方法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已明確提出素質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活潑主動地發(fā)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p>
一、小學語文素質教育的內涵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過程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边@段表述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指明了方向。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要依據(jù)語文教學規(guī)律,采用科學方法,全面完成三個方面的教學任務,即“切實打好聽說讀寫的基礎,加強思想教育,發(fā)展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二、素質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語文素質是人的素質結構中最基本的一個要素。語文學科,作為一個基礎學科來講,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感情,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從某種角度來說,語文素質決定了人才素質的品格,它也是影響一個成長的主要因素。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從小抓起,注重在小學語文中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人的素質結構不是單方面的,它包括身體素質、智力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勞動技術素質等等。而素質教育的關鍵是要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充分地發(fā)展。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課堂,把素質教育的目標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把教學語文知識和指導學生做人結合起來。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1.轉變教育思想,樹立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理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小學語文學科教育,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廣泛性、豐富性,根據(jù)語文學科的性質,在培養(yǎng)語言文字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礎上,根據(jù)課文特點進行美育、體育、心理教育、勞動教育以及社會實踐教育,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2.改革課堂教學,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yōu)橹鲃舆M取的“我要學”,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這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自主預習、探討交流等形式都是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的最有效途徑。素質教育的基礎性、全面性、能動性的原則,要求在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全面地發(fā)展。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fā)展等特點,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在互助、和諧的狀態(tài)下探索新知識,彌補彼此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學生為教師服務的偏向,牢固樹立教師為學生全面、主動發(fā)展服務的教學思想。因此,教師應該擺正主導作用與主體地位的關系,體現(xiàn)教師為學生服務的教學思想,從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全體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的目的。
3.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
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更要面向全體學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層次的達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梯度地開展教學。教師要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緒,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尤其是一小部分弱勢群體,要憂其所憂、樂其所樂,給他們思考、發(fā)言、表現(xiàn)的機會。教學中要讓全體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的過程,要注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和過程,使每一個學生切實參與聽、說、讀、寫等各項學習活動。教師還要重視課堂上的巡視和檢查,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對不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學生,要有意識地設計不同層級要求,進行不同程度的提示、點撥、啟發(fā)、引導,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一旦有點小小的進步及時給予肯定的評價,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4.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把知識教給學生,更是要教學生怎樣學習知識。因此,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大綱的明確要求,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學能力。現(xiàn)在許多成年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我們要求教師樹立“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良好習慣也是進行素質教育”的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從良好自學習慣的養(yǎng)成抓起。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特別強調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分別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教師每天布置具體的預習要求,學生有專門的預習作業(yè)。在預習中,簡單的問題學生自己借助工具書或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式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可以提出來大家一起在課堂上解決。當學生實在解答不了時,教師給他們提示,幫助其解決,這樣使學生逐步掌握預習的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5.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chuàng)新的精神,就談不上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語文學科蘊涵著的創(chuàng)新因素,以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教育事業(yè)要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培養(yǎng)21世紀的人才,惟有走改革創(chuàng)新之路,落實素質教育,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只有不斷更新觀念,才能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析要少而精,應以學生的自學為主,將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求得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學習、認識和實踐,才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掌握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法,增強創(chuàng)新思維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要著重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深入探究的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設計出難易適度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自由交流并大膽質疑,培養(yǎng)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彥花.論小學語文的素質教育新作文[J].學周刊.2012(11)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為未來的生活與學習打基礎。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探討學生審美教育的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審美教育 教學策略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使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把它列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之一,這是基礎教育的美育任務在新課程培養(yǎng)目標上的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對于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隨著當代教育理論研究與改革實踐的不斷深入開展,審美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全面素質的重要性越來越多地凸顯出來,人們對審美教育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心和重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更具有重大的意義。
從我國的教育現(xiàn)狀看,“知識本位”和“能力本位”的教育和教育思想基本上仍占據(jù)著主流,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對學校審美教育的提倡、重視和研究,更有其迫切性和特殊的重要性。從審美教育的角度看,語文學科與審美教育有著許多天然的聯(lián)系,如都具有情感的、形象的、直覺的等特點。一方面,語文為語言文學,主要是表情達意的工具,是人們工作、學習、生活的工具,這使它不同于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另一方面,語文雖不是獨立的藝術門類,但作為語言文學,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審美性。語文教材中的散文、詩歌、故事、童話、寓言等都是文學體裁。這些都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兼具實用性、藝術性、審美性的特點。
除此之外,審美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互為手段。語文教學是進行審美教育,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有力手段;反過來,審美教育也是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手段,語文學科本來就兼具藝術性,語文教學必須融進美的因素,運用審美的把握方式,才符合它的學科特點,也才能使語文課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鮮活生動起來??傊W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有著重要的聯(lián)系,兩者可以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途徑
1.鉆研教材,發(fā)掘“美”
要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深切的美感體驗,老師首先要有審美的眼光,要從美的角度研究教材,處理教學內容,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美的元素?,F(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選取的多是文質兼美的典范文章。一本語文教材可以說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是一片五彩繽紛的美的天地:桂林山水、大海潮音、名勝古跡、異域風光——自然美令人賞心悅目;長城、頤和園、藏戲、吊腳樓——創(chuàng)造美凝聚著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魯迅、居里夫人——人物美催人奮發(fā)向上;《慈母情深》的母子情、《地震中的父與子》中的父子情、《難忘的啟蒙》中的師生情——人性美真切動人……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材中蘊含的各種美的元素細心品味,反復推敲,調動自己的審美經驗,將教材中美的元素融于教案中,再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體驗、去分享這種美。
2.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手段,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所應用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其應用效果最好的即是多媒體教學方法。多媒體技術以其強大的信息容量,豐富多彩的信息內容,直觀有效的信息展現(xiàn)方式,深受廣大師生的喜愛。因此,在小學語文審美教育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是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描寫自然界美好的文章,此時,教師就可以將網(wǎng)絡上搜集到的相關圖片、歌曲等,按照審美教育需要制成flash,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直觀地感受文章所描寫的事物、景色,真正理解文章作者所要展現(xiàn)的美景以及所要表達的感情,產生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與贊美之情。這樣運用現(xiàn)代給予技術使學生感受自然美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審美教育的目的,不單是要使學生能夠感受自然美,同時還要求學生能夠感受語言文字運用的美妙之處,這同樣需要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輔助才能完成。小學語文教學內容都是教育工作者精心選編的,其中自然不乏語言優(yōu)美的文章,因此,使學生感受語言運用的美妙也是審美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
3.放飛想象,品味意境美
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所描寫的景物融為一體所達到的一種藝術。在語文教學中,對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學生心理的共鳴。要領會意境,就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抓住作者所描寫的景物,結合作者的情感,聯(lián)系自己的閱讀經驗,放飛學生的想象,讓學生深入作者所描寫的意境之中,這就是想象再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為徑,以作者描繪的景物為緯,讓想象的翅膀任意飛翔。
例如教學《五彩池》一課,課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寫了五彩池的形狀大小和池水的顏色,其課文意境優(yōu)美。我在讓學生學習了語言文字后,放了一段五彩池風光的錄像,讓學生置身于美的意境中,從而擴展思維想象五彩池的美,正是通過想象,讓學生感受到了意境美。而在感受意境美的同時,學生也會回味欣賞意境美的過程,這就是想象美。
4.拓展延伸,學習創(chuàng)造美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把所學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審美教育的歸宿就是提高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美是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和寶貴的心理特征。在教學中,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當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體會到美時,就會產生躍躍欲試的創(chuàng)作沖動和靈感,這時教師就應趁熱打鐵、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把整個審美過程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結合課文的學習,誘導他們開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比如表演,既是一種欣賞,又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進行寫作練習,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美的活動,可采用續(xù)寫式、仿寫式等多種表達方式進行表達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訓練。
美育可以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作欲,將單一的語文知識學習轉換成全方位的真善美,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力、閱讀力、寫作力、表達力。因此,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審美教育。
參考文獻:
一、構建整體科學文化的基礎
眾所周知,中、小學語文課,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即是學好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又是構建整體科學文化的大廈的基礎之基礎,也是人類社會重要交際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學生在學習與掌握語文知識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而且能夠憑借這門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發(fā)掘他們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語文課這種特殊性質,決定了它在加強與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方面具有其它學科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由此可見,在各門學科中,中、小學語文課尤須重視強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構造好堅實的科學文化的基矗。
二、強化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
應該肯定,我們中、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教學,無論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xiàn)語文的工具性質,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統(tǒng)一原則,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績。但受“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片面追求升學率“至高無尚”,使基礎教育仍陷入難以自拔的誤區(qū)。目前,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班、重點學生的塔尖久攻不下。這些學校只是供少數(shù)“英才”,大款和特權階層用“高分”,幾萬之重金,手中權力去擇校而設。學校在升學率指揮棒左右下,全力以赴為升學考試組織安排教學、教師、資金和獎金。凡是與應試無關的其它活動則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課講二年。每天撂在學生面前的是各種各樣的復習資料,數(shù)也數(shù)不盡,做也做不完的模擬考試題,這些題不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融匯貫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著現(xiàn)成答案去死記硬背。即使有的學生背會滿腦子答案,暫時贏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級學校,而實際上,他們的聽說讀寫語文能力非但沒有提高相反卻在整體素質上下降了,滑坡了。為了彌補這一根基的不足,在這些學生升入上一級學校之后,學校不得不用大量時間去采取補救措施。如果不這樣補救,勢必影響其它課程的學習質量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專學生,不得不重新開設聽力課、說讀課、書法課等來補救中、小學時期語文課因應試教育而留下的聽說讀寫素質先天不足,否則畢業(yè)后不能勝任教師工作。這些進一步告訴我們:在所有各門課程中,加強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顯得更為重要了,因為它是決定整體素質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強化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的兩個途徑
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應從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兩點:
第一、從教的角度看必須把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全面素質放在首位。道理極其明白:在語文教與學的矛盾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這種主導作用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只有把語文教師自身的全面素質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帶動與影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個中學,大面積推行素質教育經驗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經驗是:學校與教師簽定了轉化差生的責任制,轉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許×學生,入學時他的學習成績、聽說讀寫素質、學習習慣、行為規(guī)范都比較差。在教師轉化差生的集中攻勢下,經過兩年,他的成績躍居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學中參加“十佳”競循…。這個奇跡的出現(xiàn),用該校校長話來講,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師最大的德行,是教師最高水平的體現(xiàn)。”可見只有高素質的教師,采用高素質的教育行為,才會把原來的“差生”培養(yǎng)成高素質的優(yōu)秀學生。
第二,從學的角度看必須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以自學為主線,通過主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樂于接受教師施以語文素質教育,從而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fā)展與提高。
為達此目的,必須抓好以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1.遵循語文課工具性的特點和規(guī)律,引導學生在掌握與運用語言文學上狠下功夫。掌握與運用語文工具的唯一途徑就是反復深入地進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這種訓練的著眼點,決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通過掌握工具來提高自身的語文教育素質。這就要必須擺脫“題海戰(zhàn)術”、“死記硬背答案”、“考啥學啥,不考不學”的左右,多進行應用性整體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的聽、說、讀、寫實踐活動中,駕馭語言文學的工具,強化自身語文素質。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 實踐 課堂教學
“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育人”的工作。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幾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電腦已走進學生們的生活,各種違法、違紀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這正說明小學階段的德育教育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在小學階段就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這也是新世紀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小學語文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學科,語文教材中每篇精選的課文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最佳版本,對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從小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遵紀守法,做新世紀有用人才的教育。根據(jù)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加強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我談談自己一些粗淺的見解:
一、正面倡導,讓兒童從小事做起
人以品為重,一個人小時候是否具備良好的品行,關系其一生的發(fā)展走向,因而是否在學生時期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行,對每個人都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一個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為,決定了其在社會上所做的不良影響。因此,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素質等方面發(fā)展,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思想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一個人品德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本人的舉止行為,如果學生有一個正確、健康的思想,那么他們會做出有利于大家的事來。如教師在課堂上教育學生要孝敬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注意團結同學等思想后,當學生見到父母干活時,會主動上前幫助他們做事,同學之間也互相幫助、和睦相處。
二、借助語文教材,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中文章形式多樣,有優(yōu)美的詩歌,也有有趣的童話故事;有寓意深刻富含哲理的寓言,也有感人肺腑的故事。課文內容豐富多彩,古今中外,涉及愛祖國、團結互助、愛護動物、保護環(huán)境、遵紀守法等各個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對字、詞、句、段、篇等的學習體會祖國語言的博大精深;通過引導學生聽、說、讀、寫等的學習感悟祖國文化的璀璨奪目。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真正從外到內感其情,悟其理,化其神。使學生在道德情感的體驗中感悟,在實踐中提升。由此可見,借助教材內容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的一個基本途徑。
三、注重課外實踐,讓德育在實踐活動中滲透
教學是課內外互相聯(lián)系、互相促進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加離不開課外實踐。通過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是語文整體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語文課外活動能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所謂“實踐出真知”,學生的良好品德來源于實踐,也反映在行動上。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內教學開展一系列課外活動,鞏固、加深課堂教學的效果,把德育落實到日常社會生活中。實踐活動的設計要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并注意有層次性和針對性。課外活動要堅持選擇正面良好的榜樣,以培養(yǎng)優(yōu)良品質、積極進取精神、社會主義道德情操和愛國主義情感,可以革命詩歌朗誦會、名人成功故事會等形式開展課外活動。
四、依托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受到品德熏陶
在課堂實施中,把握好語文教材中德育的內容,才是有效滲透德育的關鍵。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應注意因文而異。有一些課文,具有很強的故事情境性,在課堂教學中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心理換位,使學生與作者或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還有一些課文描繪和贊美了祖國秀麗的自然景觀,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再造想象的心理活動,把抽象文字符號描述的事物還原,形成相應的新形象,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激感,獲得感悟。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在朗讀中巧妙地滲透德育。在教學中,在幫助學生了解課文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生動的朗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了美的享受,激發(fā)了學生熱愛祖國錦繡山河的情感。
五、利用CAI,讓學生獲得情感熏陶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各種多媒體電教設備已經成為輔助教學的必要手段,它從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利用各種電教設備,進行滲透德育。如播放錄音、演示課件、看錄像片段等。在教學課文前教師可根據(jù)課文特點,靈活運用電化手段,使學生受到環(huán)境場面的感染和熏陶,從而達到思想教育效果。
六、通過設立榜樣,達到德育目標
對學生的品德教育不是靠長篇大論的說教,而是用榜樣的磚塊一天一天鋪砌起來的。這就要求教師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為學生樹立起榜樣。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學習,從而達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過《我不能失信》等課文進行誠信的教育;通過《趙州橋》等課文進行民族自豪感教育。學生的思想品德主要由教師來培養(yǎng)。所以教師是學生直接的榜樣,教師的情感、態(tài)度對學生有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影響。
總之,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必須堅持“文道統(tǒng)一”的原則。只有深入學習新課程標準,認真研究教材編排體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點讓學生感知課文內的具體情節(jié),才能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覺,才能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熏陶。
參考文獻
[1]朱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D].上海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網(wǎng)絡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有機融合目前,信息技術被應用于各個領域,國防、科技、軍事等等,教育更不例外。要想提高教學水平,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必須采用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將教學與網(wǎng)絡信息技術有機融合,促進教育體制的轉變。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應注重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開闊學生視野,提高教學質量”。小學語文教學要充分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促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一、現(xiàn)代網(wǎng)絡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機融合的意義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網(wǎng)絡信息教學手段采用多種現(xiàn)代化的元素,如多媒體軟件中使用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這些都是輔助教學的重要元素。通過這些方式展現(xiàn)教學內容,會使教學內容更直觀、更清晰。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小學語文中《黃果樹瀑布》一課,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絡搜索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將其播放給學生,讓學生直觀地體會到黃果樹瀑布的壯觀,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2.豐富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網(wǎng)絡信息量極大,教師可通過網(wǎng)絡平臺搜索到各種資料以及語文教育的前沿動態(tài)信息,并將這些資料作為教學素材,豐富教學內容,更新語文知識。通過網(wǎng)絡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找到相關案例,在案例講解中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鍛煉學生的思維,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可以清晰地標注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如將一些重點詞匯、修辭手法、優(yōu)美的句子用醒目的顏色和字體表示出來,讓學生明確教師講的重點和難點,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教材的價值挖掘不夠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教育階段的應用十分廣泛,很多語文教師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課件制作上,忽視了對語文教材的挖掘,忽視了教材的地位。現(xiàn)在我們所使用的教材是經過國家教育部門嚴格審核的,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師將重點放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弱化了對教材內容的研究和分析,教材中的很多經典內容沒有被挖掘出來,制約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2.追求教W形式,忽視教學內容的提煉
在互聯(lián)網(wǎng)急劇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部分教師片面追求課程形式,使語文課堂向帶有美術性和音樂性的課堂轉變,課堂趣味性確實有所增加,但是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被大大降低了,帶有深厚文學底蘊的語文教學被打破,影響了語文教學效果,不利于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制約了學生感悟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提高。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融合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措施
1.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開展教學。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采用圖文并茂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一些生動的教學案例,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文學常識,使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互滲透。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進而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2.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以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相對枯燥。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這種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社會發(fā)展。教師不但要注意挖掘教材內容,還要通過網(wǎng)絡媒體豐富教學資源,如搜索與教材知識相關的資料,提高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認知,增加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量。除了完成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教師還要拓寬知識面,提升學生的層次。網(wǎng)絡信息與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建立氣氛輕松、多姿多彩的語文課堂。
3.搭建網(wǎng)絡信息平臺,促進教學
教師可以建立網(wǎng)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交流提高的舞臺,如微信群、QQ群、語文教學論壇等。教師可以在這些網(wǎng)絡平臺上定期文學常識、優(yōu)質文章,為學生推薦經典著作和優(yōu)質書籍,為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積累提供大量支撐。教師還可以定期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線上為學生答疑解惑。學生也可以利用平臺溝通和交流,建立和諧的生生和師生關系,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網(wǎng)絡信息可以為語文教學提供教學資源,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迅速的今天,教師要充分借助網(wǎng)絡優(yōu)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zhàn),有選擇性地運用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提升各學科的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