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世界遺產(chǎn)手抄報范文

世界遺產(chǎn)手抄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世界遺產(chǎn)手抄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世界遺產(chǎn)手抄報

第1篇:世界遺產(chǎn)手抄報范文

【關鍵詞】注重整合 物盡其用 錦上添花 個性光彩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028-02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其中較為充分地體現(xiàn)在“整合”的課程理念。我們都知道,發(fā)揮資料與課文之間的整合作用對我們的教學是有著舉重輕足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在充分地研究教材的時候,仔細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內容和作用,在教學中,適時地引入課文,引導學生利用資料袋里的知識,更好地輔助我們的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

(一)在引文入題中運用

許多資料袋中的內容都是新課教學導入的極好材料,教師可以抓住資料袋中的關鍵語句,設計一些符合“文情”特點的教學導語,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收到“課未始,情已人”的教學效果。

(二)在閱讀拓展中運用

閱讀課中,有一些重點章節(jié)或是關鍵詞句的理解,如果能有效地利用資料袋來展開教學,那么無疑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使原本很生硬的文字變得立體豐滿起來,所以在閱讀課文時,能夠適時地引入資料袋的內容,更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猶如轉軸撥弦三兩聲,意味無窮。

如:教學《雅魯藏布大峽谷》第二自然段時,課文中介紹峽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峽谷。課堂上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不容置疑”這個詞語,我馬上讓學生閱讀了課后的資料袋。通過資料袋中一些數(shù)據(jù)的顯示:過去曾被列為世界之最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長370千米,最深處2133米),秘魯?shù)目茽柨ù髰{谷(長90千米,最深處3200米),都比不上雅魯藏布大峽谷。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的對比,孩子們對文中“不容置疑”這個詞語可以說是迎刃而解。像這一類的課文還有很多,如《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最后一個句子;從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溫暖,如春風拂面。如果在課中能夠及時引入“資料袋”的內容,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葉老批改的認真以及一絲不茍,從中感受葉老平易近人的好品質。這“畫龍”還需“點睛”,在課中選取適當?shù)臅r機穿插“資料袋”的內容,使學生能夠加深對一些關鍵詞句的理解,猶如“撥開云霧見天日”。

(三)在實踐活動中運用

細心的老師會發(fā)現(xiàn)許多資料袋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只要我們懷著強烈的資源意識,能統(tǒng)觀整個單元的課程資源,并進行認真的梳理整合,就會大大拓寬語文的天地,使語文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如:人教版第五組課文,都是描寫我國“世界遺產(chǎn)”的一組課文,在上課前,我讓學生結合第17課《長城》的資料袋,搜集有關于我國其他“世界遺產(chǎn)”,并結合本單元語文園地中的“寬帶網(wǎng)”,制作手抄報或電腦小報。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小報的內容也很豐富,有圖片展示、景點介紹、人文歷史、傳說、詩詞、楹聯(lián)……小報制作精美、內容豐富,更重要的是通過展示交流,孩子們從中獲悉了大量的課外知識,也培養(yǎng)了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在作業(yè)設計中運用

有的資料袋是很好的作業(yè)素材,《人類的老師》中,提到了仿生學一詞,我在教學課文時,設計了以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思考:什么是仿生學?除了電子蛙眼外,仿生學還有哪些?它們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好處?

需要注意的是,課文中提供的資料袋是“未加工的材料”。因此,在教學時要靈活運用,對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再加工”。根據(jù)文本內容和學生情況,該整合的整合,該刪減的刪減,該添加的添加,使其符合教學實際的需要,變成“有效的材料”,這樣資料袋才能發(fā)揮最大的功效。

二、鼓勵創(chuàng)新,使資料袋“錦上添花”。

在引導學生學習并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如果只局限于僅有的課堂或課后的資料袋,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時刻注意保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創(chuàng)作積極性。只有在學習好原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再去發(fā)揮,再去創(chuàng)新,再去尋求新的出發(fā)點,那才是真正的學習,那才是新課標所體現(xiàn)的特點。正如劉錫慶教授曾說過的“對其重新整合、熔鑄、再造,使其從頭生長,獲得新生?!蹦敲丛鯓永谜n堂資源向外拓展延伸呢?

記得在上《趙州橋》一文時,我請同學們在課后搜集了世界各地的“橋”,并讓孩子們分組合作制作精美的“文化卡”。最后制作了一期“放眼世界,來過橋!”的有關于橋文化的展示活動。這次資料展示活動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視野。在教學《趙州橋》一課時,我布置孩子們搜集有關于橋的圖片和資料,并制作成精美的文化卡,孩子們興致很高,在一次班隊課上我們專門進行了一次“走進世界,來看橋!”的有關于橋文化的展示活動。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橋可以說是千姿百態(tài),有古色古香的廊橋、有質樸厚重的拱石橋、有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懸索橋、有造型獨特的鐵索橋,這些橋因造型獨特或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而聞名天下。通過這次資料薈萃,大大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并促進了學生間的合作、交往,給語文學習帶來無限活力。這些資料的征集無疑是對語文課程資源的再次開發(fā)、整合、提升,猶如給新課程資源“錦上添花”!

三、資源共享,讓資料袋煥發(fā)“個性光彩”。

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和其他因素,對于資料袋的搜集整理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盡量不要“強行要求”,搞一刀切。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為,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費力低效。如:在教學中可以組成合作小組,大家群策群力,取長補短,利用自身的資源優(yōu)勢通過不同的渠道去搜集資料,有的可以到圖書館查詢,有的可以問家長或鄰居,有的上網(wǎng)查詢,對于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為,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盡可能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

在人教版第八冊第五組課文中,整個單元都是圍繞“鄉(xiāng)村田園風光”的這個主題的,于是我讓孩子們分組搜集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在展示活動中這些資料袋可以說是異彩紛呈。有的小組以制作小報或資料卡的形式展出,有的小組以搜集鄉(xiāng)村歌曲的形式組成了“鄉(xiāng)村歌曲大連唱”,有的小組搜集了有關于鄉(xiāng)村風光的詩歌,編輯了“鄉(xiāng)村詩歌選”,有的小組則以圖片展示的形式制作了圖片集。這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為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但資料袋的合理使用,以及在課堂上所占的時間,一定要恰如其分,收放自如。如果占用時間比較多,可以放在課前或課后,不致顧此失彼。

四、培養(yǎng)習慣,讓資料袋“時時更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把一時的興趣恒定成長久的習慣,才能收獲成功!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整理資料的興趣呢?多用一些激勵的手段,對于一些做得好的同學要樹立榜樣,并經(jīng)常的有一些成果展示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品嘗樂趣!

如:學期結束時,可評選“小小資料員”、“小博士”或展示成果“采蜜本”、“百花齊放才是春!”(成立班級資料袋或資料庫),班級月刊中專門設立一個“資料角”。讓孩子們盡情遨游知識的海洋,真正體現(xiàn)“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這個道理。同時這些鼓勵措施可持續(xù)激發(fā)孩子的興趣,使搜集整理資料成為語文學習中一種恒定的習慣,真正實現(xiàn)“讓學習語文的過程成為孩子們閱讀積累的過程”。只有資料袋的“時時更新”才能為語文學習注入一道生機和活力,讓語文課堂綻放出美麗的智慧之花。

綜上所述,在我們的教學中,資料袋確實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學習也不將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教師的職能由原來的“教”變成“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培養(yǎng)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資料袋的好習慣,不斷地讓資料袋充大充實,真正做到“物盡其用”!那我們的教學效果肯定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教學實踐與思考》(楊帆)

[2]《把握教材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 (曾彩雁)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