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青少年家庭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目前我國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
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不懂教育和不去教育導向。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今有很多家庭,由于各種原因夫妻雙方由于不懂教育,互相指責,互相推諉,互相埋怨,導致孩子進步緩慢甚至出現(xiàn)種種不良狀況。還有許多家庭,父母只顧自己的生活,認為孩子是不需要教育和管理的,樹大自然直,于是,出現(xiàn)了不去教育、放任自流的現(xiàn)象。
二、巧妙運用心理智慧,做智慧型的家長
1.孩子聽從家長教育的三個條件。首先,孩子佩服家長的為人,家長在孩子心目中有威信。其次,家長教育孩子的內容,正是孩子發(fā)展所需要的,符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實際。再次,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孩子喜歡的,至少是適合孩子的。中國的父母往往不善于表達情感,尤其不會表達對自己孩子的鼓勵、支持和愛。父母對孩子的愛能表達出來,就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而自信就像植物,只要澆灌它就能成長,這才是對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2.洞察孩子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當孩子出現(xiàn)各種狀況時,家長很容易只看見孩子的問題,卻看不見背后的需求,事實上,“問題行為”是孩子表達需求的另類方式,孩子借“問題行為”釋放出被壓抑的心理需求。因此,出問題的永遠是隱藏在表面背后的“需求”,而不是行為本身。當你只注意孩子的行為時,你就沒有看見孩子;當你關注孩子行為后面的意圖時,你就開始看孩子了;當你關心孩子意圖背面的需要和感受時,你就真的看見孩子了;透過我們的心看見了孩子的心,這是你的生命和孩子生命的相遇,愛就發(fā)生并開始在親子間流動。
3.避免親子溝通中的無效重復。青春期孩子,內心里常常有許多無解的不滿甚至憤怒。這些負面情緒,很多來自于親人的嘲諷、否定、懷疑、挫敗和傷害,尤其是爸爸媽媽對他的貶低。心理學家認為,單純從滿足父母主觀愿望出發(fā)的自以為是的教育方式,很難收到好的效果,只會激化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孩子正處于青春期轉型的過程中,自己沒有隨著孩子慢慢的成長來改變跟孩子溝通交往的方式,還是按照孩子小時候的方式在教育他。孩子長大了,作為父母,把他們當成和我們一樣的成人來平等對待,給予理解,給予尊重,給予幫助,給予包容的愛,孩子們會給父母意想不到的“回報”。
4.提高情緒的自控力,讓孩子不受干擾。孩子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不良事件,都是正常的。家長若有緊張焦慮暴怒抱怨的情緒,它就會傳染給孩子,而且會在孩子的潛意識中留下印痕。在多年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問題中,關于情緒方面居多,而其誘因有近一半來自于父母。所以,要想做一個成熟、智慧的家長,就要拿出一些毅力來控制自己。
5.讓孩子的正確行為成為家庭關注的主體。如果我們過多地將孩子的不當言行當作主體,孩子優(yōu)良的表現(xiàn)成為了知覺的背景,那么教師和家長的連續(xù)不斷的負面評價,就會嚴重損害學生的自我概念,引發(fā)自我否定。孩子學業(yè)的低成就,引發(fā)懷有高期待的教師、家長的不滿和焦慮,進而導致對學生的反復性負面評價,學生自我概念持續(xù)遭損,繼而導致學生的低自尊感、低價值感、無歸屬感和不安全感,自我否定成為了常態(tài),導致孩子本能地退縮、逃避,甚至導致厭學或者更嚴重的后果。
6.遵循手表定律。手表效應在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運用在于:每個孩子,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的行為準則或者價值觀念,否則他的學習和生活必將陷入混亂。因此要做到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持一致;家長與學校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長與各科老師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里家外對孩子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長在家里家外表現(xiàn)一致;家長在現(xiàn)在和未來對孩子的要求保持一致;家長的成長與孩子的心理品質發(fā)展特點保持一致。
7.孩子需要愛和被愛,需要被接納。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父母和孩子都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場,按照自己的解讀和標準來討論對錯。但實際上,很多時候,真正使親子之間有交流障礙的并不是事件的對錯,更主要的是理解的錯位和溝通的不良。因此,孩子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更需要我們父母用無條件的愛接納、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和自我價值感。如果我們能付出無條件的愛,多給予孩子鼓勵、支持、認可、自由,讓他們擁有選擇的權利、犯錯誤的權利和失敗的權利,允許他們從錯誤和失敗中成長,他們就能在體驗和經歷過程中積累智慧和經驗,學會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8.讓孩子講給父母聽。家長多傾聽,益處多多,可以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自我成就感;學會分享,增強成人感和平等感;在家庭中創(chuàng)造共同話題,享受共同時間,密切共同情感;角色沖突降低,角色融合提升。
9.沒有批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青少年教育。有效的批評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只針對事件本身,而不是人本身;只針對當下,而不是曾經糟糕的過往;多運用我向信息,少運用你向信息;不使用絕對化的不合理信念;對孩子建立起原則和界線;在批評過程中將問題外化、具體化、明確化;共同商議事件發(fā)生的其他合理解決方式等等。
作者:張亞紅 單位:蘭州鐵路第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