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學前古箏教育樂理趣味性的教學模式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前古箏教育樂理趣味性的教學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前古箏教育樂理趣味性的教學模式

摘要:本文首先簡單闡述了學前古箏教育樂理的教學現狀,隨之對開展趣味性教學的相關因素進行簡單探析,最后就趣味性古箏教育樂理的具體實施策略提出自己的見解,以期激發(fā)學前班學生學習古箏的興趣和求知欲,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樂理;趣味性;教學

針對學前兒童來說,學前音樂教育已是不可或缺組成部分,而古箏作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傳統(tǒng)樂器之一,進行古箏教育更是傳承和發(fā)展古箏藝術的最好方式。樂理是學習古箏的基礎,在現實教學過程中,由于樂理的枯燥無味和學前兒童的接受能力限制,導致樂理教學收效甚微。因此,在學前古箏教育過程中采取趣味性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古箏樂理教學現狀分析

(一)心生“攔路虎”

所謂樂理,顧名思義即有關音樂基礎理論的一門課程。樂理于音樂猶如漢字于語文、字母于英語一般,是古箏教學中的基礎課程。音樂本是令人非常向往的,但若想取得一定成就則必須掌握難學、難懂的樂理知識,這一點又成了眾多學生心里的攔路虎。一旦學生心里產生巨大的畏懼感以及自信心明顯受挫,于音樂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而言都是難以完成教學任務的。因此心理因素是影響學前古箏教育樂理的基礎因素,又是普遍存在的。

(二)超出認知范圍

就古箏樂理知識而言理論性很強,特別是針對學前兒童的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層面來講,本就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疇,若教師對樂理知識僅僅照本宣科,根本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古箏藝術之美,教學效果往往差強人意。比如學前兒童的認知水平處于基本積累層次,如果教師簡單的告訴學生節(jié)奏表示音的長短關系是由強弱組織起來的,或者從一個調轉到另外一個調這樣的現象叫做轉調等理論知識,學生難以理解和內化,更無從談幫助學生形成樂理理念了。

二、趣味性樂理教學必備因素

(一)外在因素

對學前兒童開展趣味性教學,首先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因素,比如擁有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是一種客觀需求,更是教育發(fā)展的需求。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氛圍有助于維持教學秩序,提高教學效果。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設備的配備也是重中之重,比如僅有古箏這一單一的教學器材,不僅難以長久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單一的音色也滿足不了學習需要。因此針對學前古箏教育樂理的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構造,力求同時滿足學生的視聽和感官需要,將理論與音響相結合從而達到對樂理知識的感性認識,豐富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效率。

(二)內在因素

內在因素即主觀因素,主要包括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學前古箏教育樂理教學也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起到主導作用,本著充分尊重兒童學習和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認識和創(chuàng)造力,此為教學活動的基礎。另外,在趣味性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改變以往保守的教學方法,采取各種各樣積極主動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變的開放化,切莫抱著讓兒童成為古箏演奏家的心態(tài)進行教學,而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感受古箏藝術的美,提升其音樂素養(yǎng)。

三、趣味性教學實施對策

(一)學生為主體,積極探索深化理解

實施學前古箏教育樂理趣味性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現狀,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創(chuàng)造性,讓他們自身活躍起來帶動教學氛圍,如此更加容易理解和內化樂理知識。比如就音程的協(xié)和與否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古箏彈奏讓學生先初步感受音和音之間的關系,隨之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并總結一下相互配合的音有哪些,最后教師加以指導并將對應的樂理知識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如此既完成了古箏樂理教學任務,還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來深化理論記憶,教學效果可謂事半功倍。

(二)教師為主導,化抽象為具體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面對枯燥厭煩的樂理知識,便需要教師善于捕捉生活中的點滴靈感,想方設法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勞動和熟悉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變抽象的理論概念和定義為具體生動的事物,通過適當引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樂理。比如在教授五線四間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依次在高音譜表的基本間寫上F、A、C、E這四個音名,小寫便是face即中文的“臉”,巧妙地將五線譜轉變成臉譜以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線和音高的知識點?;蛘邔⒁恍┮魳贩?、記號組成一些動物圖案,針對教學對象幼兒來說既熟悉又形象,此方法非常適合樂理初學者,可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三)游戲入課堂,增加趣味性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對于學前兒童來說求知欲和好奇心甚強,教師可利用孩子愛玩的本性,在樂理教學過程中加入適當的游戲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既貼合兒童生活又能體現樂理知識,力求讓學生更加生動直觀地感受樂理。比如進行音階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幾個玻璃杯里又低到高裝入不同分量的水,讓每個學生用筷子敲打杯口并仔細聆聽和分辨其發(fā)音頻率,如此可讓學生對音階有更加直觀和形象的了解,并且與音符和音色聯(lián)系起來,可見將游戲貫穿于課堂不失為提高學前古箏教育樂理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四、結語

總而言之,樂理知識雖然枯燥無味,卻是古箏教育的入門基礎課程,故結合學前兒童的認知特點以及課程性質采取趣味性教學模式,可有效幫助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古箏樂理知識,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菲.學前古箏教育樂理趣味性教學模式探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2.

[2]李游.新世紀我國幼兒古箏教材解析[D].南京藝術學院,2012.

[3]貴曉琴.少兒古箏教學之我見[J].才智,2011,17.

作者:張玲 單位:山東銅陵市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