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媒介融合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變革與創(chuàng)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變革與創(chuàng)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媒介融合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變革與創(chuàng)新

摘要:新聞采編工作對于整個新聞制作流程而言至關重要。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了媒介融合時代,與傳統(tǒng)媒體時代相比較而言,新聞采編工作有著更多技術優(yōu)勢,同時也更加復雜化。為了順應時代潮流,新聞采編人員必須做出相應改變,掌握新時代所需要的新技能。本文針對新聞采編工作的變革創(chuàng)新進行了具體探討。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采編;互聯網技術;媒介人才

導語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傳播方式。無論是新聞信息的采編過程還是傳播途徑都越來越復雜化。云技術、大數據等技術的問世為新聞傳播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新的契機。隨著5G時代的到來,媒介融合又發(fā)展到一新的高度。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工作效率低下,早已不能滿足受眾日益增長的知識接收需求。同時,傳統(tǒng)的新聞采編途徑過于單一,難以為受眾呈現出比較全面的新聞內容。為了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媒介新聞采編工作必須做出相應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媒介融合對于新聞采編工作的發(fā)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要想有效提高新聞采編工作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就必須對癥下藥,規(guī)避風險,抓住機遇。

1.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的特點

1.1多樣化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聞采編工作變得越來越多樣化。首先是參與主體的多樣化。網絡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言論。近些年,各類自媒體層出不窮,人人都擁有麥克風,人人都能隨時隨地新聞消息。與自媒體相比較而言,專業(yè)的傳統(tǒng)媒體生產新聞內容的速度倒稍顯落后。其次是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以往新聞傳播的主要渠道是報紙、電視以及廣播,新聞采編的工作內容也是適應這些傳播渠道展開的。以往的新聞呈現方式比較單一,如報紙只能以圖文形式呈現新聞內容,廣播只能以音頻呈現。雖然電視既能呈現視頻、音頻又能呈現文字與圖片,但電視新聞生產效率并不高。當前受眾接收新聞的渠道拓展到了PC端與移動端。對于受眾而言,二者輕便易攜,且呈現效果更佳。接收終端的不同、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促使新聞采編內容生產多樣化。最后是新聞采編途徑的多樣化。以往新聞采訪一般是通過電話采訪、實地采訪展開。實地采訪能夠讓記者了解到最真實的新聞素材,但耗時較多。電話采訪盡管高效便捷,但記者只能僅憑受訪人的表達作出信息真?zhèn)闻袛?,所獲得的信息缺乏全面性?,F今,互聯網技術的提高使得視頻采訪成為可能。記者能夠通過視頻采訪迅速把握信息全貌,采訪效率大大提高。搜索引擎技術的發(fā)展也提高了記者收集新聞素材的效率,新聞采訪更加多樣化。傳統(tǒng)的新聞編輯工作需要媒體人手動完成,但現今機器新聞寫作的問世加快了新聞編輯效率,新聞編輯還可以借助云技術不斷存儲、讀取以往的新聞內容。借助大數據技術所生產出的數據新聞更加真實可靠,可視化的呈現優(yōu)勢便捷了新聞編輯工作??偠灾?,在媒介融合時代,新聞采編的各種工作途徑都變得越來越豐富多樣。

1.2互動性

網民借助互聯網技術除了能隨時隨地在網絡上新聞信息外,還能對他人所發(fā)表的內容進行評論與回復。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信息反饋的過程。在互聯網興起之前,受眾想要進行反饋只能通過給媒體寄信或者是打電話的方式,其傳播周期長,受眾參與的積極性也不高。但現在,一旦網民有的新的想法,時時刻刻都能通過手機或者電腦在網絡上發(fā)表出來,媒體也能在第一時間接收到受眾反饋。新聞采編工作者接收到反饋后又不斷調整自己的采編內容,從而完成互動過程。媒介融合下的互動還可以是多次的、持續(xù)性的,在這一過程中,媒介與受眾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新聞媒介所生產的新聞內容無論是硬新聞還是軟新聞都會更加喜聞樂見。

1.3全面性

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了新聞采編工作更加全面。以往一個媒體受到技術以及個人精力的限制只能專注于一個或者幾個行業(yè)進行新聞制作。但隨著各方面技術的發(fā)展,媒介工作者能夠借助更多高科技產品生產新聞內容,新聞采編效率大大提高。一個專業(yè)媒體除了能夠生產出政治新聞、民生新聞外,還能生產出包括娛樂、旅游、科技、軍事等十幾個甚至是幾十個大類的新聞。在編輯新聞版面時,其中的子菜單更加豐富,除了傳統(tǒng)的通訊、評論、消息、專訪等,當前有的新聞版面還添加了深度報道、讀者來稿、網民評論等欄目。新聞采編全面發(fā)展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的求知欲,進一步提升傳統(tǒng)媒體在受眾心目中的地位。

2.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

2.1采編人員更加魚龍混雜

互聯網技術為每個網民提供麥克風的同時增加了新聞采編人員的復雜性。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新聞的生產者大多是比較專業(yè)的人員,其所報道的新聞真實性和專業(yè)性更高,媒體的可信度也更高。但隨著自媒體以及各類網民的加入,輿論界變得魚龍混雜,反轉新聞、虛假新聞頻頻出現。有些自媒體為了搶時效、蹭熱點便不顧信息真實與否,隨意發(fā)表出來。社交媒體將網民緊密聯系在一起,整個地球變成了一個地球村,一旦一類虛假新聞或是謠言引爆輿論,其聲勢和威力不可估量。比如,在肺炎疫情期間,關于民間醫(yī)生李躍華非法行醫(yī)的虛假報道層出不窮?!皡蛆i飛觀點”這一微信公眾號為了滿足受眾獵奇心理以及求知心理,便在網上傳言說李躍華受到韓國邀請,代表中國馳援韓國對抗疫情。這一虛假信息一經發(fā)表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網絡上傳播開來。根據這一消息點發(fā)表的其他相關內容其閱讀量也迅速破十萬。雖然最后官方出來辟謠,但媒體在受眾心中的形象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像這類虛假新聞、反轉新聞近些年來并不少見,這是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zhàn)之一。

2.2采編人員技能掌握不足

與傳統(tǒng)新聞采編人員相比較而言,融合媒體時代,新聞采編人員所要掌握的技能綜合性更強。以往新聞記者與編輯是分工合作完成新聞內容制作,記者只需掌握采訪技能、提問技巧等技能,而編輯也只需掌握稿件編寫、文字排版等技能,一個新聞作品的順利產出離不開記者與編輯二人的努力與默契。但現在隨著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對新聞生產的效率要求越來越高。在當前的新聞生產過程中,記者與編輯的劃分界限不甚明顯。作為一個新媒體時代的記者既需要掌握基礎的采訪技能、文字組稿能力,還需要掌握攝影技術、駕駛技術、視頻剪輯技術、圖片處理技術、收音技術、數據挖掘以及可視化技術,甚至是網頁制作等技術。當前,一個新聞作品的誕生大多需要一個人完成。融合媒體時代,需要記者編輯掌握的技能多而復雜,當前,滿足時展要求的綜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傳統(tǒng)媒體記者與編輯有著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其業(yè)務能力極強。但同時其工作習慣早已養(yǎng)成,要讓他們此時去學習那些新的技術,對于他們而言難度較大。而剛剛從高校畢業(yè)的學生盡管掌握了新媒體時代所需要的新技能,但缺乏歷練,其采訪能力與新聞寫作能力不強。采編人員技能掌握不足是新聞采編業(yè)務變革過程中的一大瓶頸。

2.3采編講究更高職業(yè)操守

當前,新聞采編人員魚龍混雜,嚴重影響了新聞媒體的公信力。因此,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入進行,對新聞采編人員提出更高的職業(yè)操守。只有專業(yè)媒體人不斷保證新聞真實、準確、全面、客觀,才能彌補當前虛假信息泛濫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讓媒介重現往日輝煌。以往對于新聞采編工作者而言,外在誘惑只有些許的廣告費以及車馬費,誘惑不甚明顯。但當前隨著媒介影響力不斷擴大,外界給予新聞工作者的金錢誘惑越來越多,有的新聞工作者為了獲得金錢而不惜制作有償新聞,忽視新聞的真實性。海量的信息為媒體人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新聞來源外,其中也包含了許多虛假信息,需要新聞采編工作人員辨識。當前,網絡信息傳播速度飛快,有的媒體人為了搶時效而忽視對消息準確性的判斷,跟風而行,從而也降低了媒介的公信力。之前,記者與編輯在處理新聞內容時所受到的外在影響比較小,其新聞報道的客觀性也更強。但如今,在網絡平臺上,針對同一事件的不同觀點紛繁復雜。人類本就是感性動物,在充滿真情實感的語言面前內心不免動搖。采編人員在制作新聞時極容易受到他人觀點影響,這也是反轉新聞出現的一大原因。在今后的新聞發(fā)展過程中,新聞內容的全面性與客觀性面臨嚴峻挑戰(zhàn)。

3.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途徑

3.1提高新聞內容深度與廣度

目前,人人都擁有麥克風,都能夠在網絡上發(fā)表新聞內容,但其發(fā)表新聞的深度與廣度與專業(yè)的媒體相比較而言相隔千里,這也是諸多網絡紅人曇花一現而專業(yè)媒體歷久彌新的原因。專業(yè)的傳統(tǒng)媒體有著當前新媒體無可比擬的專業(yè)人才優(yōu)勢與設備優(yōu)勢,傳統(tǒng)媒體的采編人員有著幾十年的工作經歷,對于突發(fā)事件的臨場反應能力更強。在媒介融合的過程中,專業(yè)媒體采編人員要發(fā)揮好這一優(yōu)勢,憑借業(yè)務能力與優(yōu)質內容在眾多網絡新聞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3.1.1提前定位媒介受眾群體無論是新聞媒體還是其他社會行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都必須有的放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新聞采編工作開始前,新聞媒體必須提前定位好媒介受眾群體,之后再按照受眾喜好為其推送更多新聞內容。以往的晚報與日報在這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晚報的受眾一般是普通民眾,因此,晚報的內容更加接近生活,語言也更為通俗易懂;而日報則偏向于知識水平較高的群體,報道嚴肅認真的時政新聞。媒體在今后的發(fā)展過程中必須襲承日報與晚報的這一長處,精準定位媒介受眾群體。當前,算法推薦技術的發(fā)展能夠讓不同的新聞內容精準地呈現在具有不同需求的受眾面前。此時新聞采編人員更需利用好這一技術優(yōu)勢,在提前定位媒介受眾后,再將新聞內容細分化,快、準、穩(wěn)地抓住受眾需求心理,增強用戶黏性。

3.1.2加強新聞采編內容深度新媒體時代,信息閱讀最鮮明的特點是碎片化、快餐式。快手、抖音、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應用的迅速走紅,正是抓住了受眾的這一現實情況。為了順應快餐式閱讀這一潮流,越來越多的自媒體傾向于制作淺薄化新聞內容。殊不知,人們在冷靜下來后還需要閱讀深度新聞內容,以掌握事件全貌。此時,傳統(tǒng)媒體在進行新聞采編變革時可以抓住這一突破口,加強深度報道,以滿足受眾的求知欲。傳統(tǒng)媒體工作者的專業(yè)能力是新興自媒體人員不可企及的。盡管互聯網技術與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越來越多的新聞接收終端以及新聞呈現形式,但要想真正抓住受眾眼球仍必須將新聞制作落點于新聞內容之上。比如在今年2月中旬爆發(fā)的“李躍華非法行醫(yī)”這一系列事件中,網絡上有許多關于李躍華的相關報道,但這些報道非常零散,對于沒有從頭開始關注此事的受眾而言,要想在短時間內了解此事全貌比較困難。而《解放日報》于3月9日發(fā)表的關于“李躍華非法行醫(yī)”事件的特稿,將整個事件的全貌以整個版面呈現出來。其字里行間對這一事件的分析也針針見血,在極短時間內得到了廣大受眾的關注與好評。盡管《解放日報》的報道與新聞的時間相隔甚遠,但它仍能憑借其內容甩開諸多搶熱點的新媒體取勝。由此可見,在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堅持“內容為王”至關重要。

3.1.3新老媒體聯結,拓寬廣度傳統(tǒng)媒體有著內容優(yōu)勢,但在新聞的過程中還存在較多不足。再好的新聞內容若不能為大眾所關注,無異于徒勞。而新媒體了解各大平臺算法機制特點以及平臺運營規(guī)則,能夠很好地將新聞內容推廣到受眾眼前。傳統(tǒng)媒體要想順利轉型即可與其他新媒體相聯結,拓寬媒介內容的廣度。比如《四川日報》與阿里巴巴聯手打造的封面?zhèn)髅?,正是新老媒體成功合作的典范。除此之外,網易新聞、新浪新聞、騰訊新聞等商業(yè)門戶網站也將新老媒體融合發(fā)揮到極致。這些商業(yè)媒體沒有生產新聞的資質,但它通過整合,將時政、娛樂、軍事、旅游等各類新聞聚集在一起,既增加了傳統(tǒng)媒體所生產內容的曝光率,又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受眾的獲知需求,一舉多得。

3.2不斷培養(yǎng)綜合型媒介人才

當前媒體采編變革正遭遇到綜合型人才缺乏的瓶頸,要想加快媒介變革就必須突破這一瓶頸,培養(yǎng)出符合時展的高質量新媒體人才。首先是針對新聞事業(yè)單位的中老記者、老編輯的培養(yǎng),這些記者編輯有著豐富的從業(yè)經驗,如果因為新技術原因而被埋沒太過可惜。因此,各大新聞單位都必須為這些專業(yè)人員開辦技能補習班,集中學習新聞攝影、圖片處理、微信公眾號排版等比較簡單且必備的新技能,像視頻剪輯、數據抓取與可視化、網頁制作等比較復雜的技術可以交給年輕人才完成。各大高校是培養(yǎng)新聞專業(yè)人才的搖籃。當前,新聞高校培養(yǎng)出的新聞人才對于新技能的把握比較到位,但學生的新聞實踐能力有所欠缺。因此,高校在培養(yǎng)新聞人才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實踐,提升學生臨場發(fā)揮能力。在實踐開始前,高校要為學生聘請一些行業(yè)專業(yè)人才舉辦講座,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以及了解到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之后再由教師帶領學生分組完成實踐計劃。在寒暑假之余,高校還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進步。

3.3加強媒介自律,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

當前,新聞從業(yè)人員正面臨著許多誘惑,稍不留神就會影響到符合標準的新聞作品的產生。在紛繁復雜的媒介融合時代,記者和編輯在進行新聞工作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未雨綢繆才能臨危不亂。其次,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要時刻注意自己采訪的目的性與針對性,以免漫無目的胡亂攀談,致使采訪效果大打折扣。編輯在進行組稿時需要保持本心,盡可能的保證客觀公正,在新聞作品中彰顯媒體人的職業(yè)素養(yǎng)。

結語

數字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為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諸多便利,但對于媒介采編者而言,如果不能順應時展要求作出變革與創(chuàng)新則會立即被受眾所拋棄。在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具有新的特點,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新聞采編人員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才能化險為夷并脫穎而出。媒介工作者需要在充滿誘惑的輿論環(huán)境中保持本心,從而提高媒介公信力,讓受眾信服。

參考文獻

[1]李麗君.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N].科學導報,2018-12-25(B02).

[2]侯云慧.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J].電視技術,2019,43(15):46-47.

[3]王小玲.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J].記者搖籃,2019(2):55-56.

[4]辛昕.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編工作的創(chuàng)新策略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9,16(11):228,230.

[5]陳玉紅.論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的變革與對策[J].國際公關,2019(3):35.

[6]杜勇.媒介融合視域下新聞采編工作的變革[J].傳播力研究,2019,3(15):137.

作者:楊麗 單位:四川省雷波縣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