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生科學課程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小學科學課主要由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的知識構成。從教育銜接層面看,小學科學課對學生了解簡單的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是很有幫助的。小學生學習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小學科學課所設置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但對抽象思維能力的要求還是比較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探究科學問題形成,還要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本文對在小學科學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
《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應向?qū)W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zhì)疑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知識是在不斷探索過程中逐漸被發(fā)現(xiàn)的,需要學習者具備一定的探索精神,但畢竟小學生學習能力有限,所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對科學知識進行探索,被視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1]。因此科學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經(jīng)常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探究科學的奧秘。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的合作行為更合理,從而收獲到較好的合作效果呢?下面就從小組的組建與分工、組間競爭的開展、有效合作內(nèi)容的選擇、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等四個方面來做論述。
一、小組的組建與分工
(一)合作小組的組建
小組組建要突出自主性,即由學生自行完成組建過程。但同時也需要注意到,學生在尋求合作伙伴時并非完全依照相互間的友好關系和興趣愛好,他們也懂得為自己謀求“靠山”,而能力強的學生又不喜歡被拖后腿,所以會尋求“強強聯(lián)手”。面對這種現(xiàn)象,老師需要對組建結果進行集中指導和調(diào)整。在數(shù)量上,4~6人為一組最佳;在“實力”上,成員能力要盡量形成互補,按照這種方式進行配置,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來解決實際問題,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新課改中提到“科學課程需要面向全體學生”,即需要給全體學生提供一個平等、公平、合適的發(fā)展機會,確保學生在科學課程上學有所得?;诖?,老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興趣、能力等方面入手,為其提供差異化的教學方案,從而追求全體學生的均衡發(fā)展。教育專家盛群力提出:小組學習是非常有效的學習方式,通常采取的是異質(zhì)分組,小組內(nèi)部成員的性別、成績、能力都會有明顯的差別,這種分組方式也能夠進一步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學習。我們可以將班級整體看成是多個異質(zhì)小組的綜合體,由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來帶領成績差的學生,鼓勵并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內(nèi)部談論,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從而為全體學生提供一個公平、公開、合理的競爭環(huán)境。
(二)合理分工的開展
小組及其成員確定好后,需要選出一名組長,還要進行具體分工,特別是在實驗課上,這對順利完成實驗是很重要的。在分工過程中,老師需要給予每個小組相應的建議,但又不可過多干預,因為這個過程也是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的過程[2]。分工的基本原則是遵循優(yōu)勢互補,要盡量考慮個性差異,讓每個同學在小組中都能發(fā)揮獨特的作用,做到揚長補短,人盡其才,同時可以保護每個同學的積極性,也保證了為每個人提供平等的發(fā)展機會,唯有如此,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日常學習中。為了確保小組合作模式能夠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組內(nèi)成員數(shù)量需要控制在5~6個,不宜過多。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時,必須做到人人都有任務,根據(jù)成員的學習能力來適當分配,不能僅由能力強的學生承擔全部學習任務。常見的崗位有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實驗員、材料員等,實行“崗位責任制”,即小組成員需要對分配給自己的任務跟蹤到底,由組長對每個人的工作情況進行討論、加工以及總結。此外,組長還需要負責小組的紀律,可以通過積分的方式引導學生遵守紀律。如果小組分工出現(xiàn)問題,老師就需要介入其中,及時解決問題,確保小組學習模式能夠順利進行下去。
(三)和諧小組關系的建立
小組組建與任務或職責分工完成后,老師還要盡可能去營造一個和諧、友好,但又不缺少競爭的活動氛圍,以保證活動有效性。和諧的小組關系需要所有小組成員一起來維護,這種和諧關系需要體現(xiàn)出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承擔負責的學習狀態(tài)。首先,合作小組成員要學會相互溝通,通過交流來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其次,要及時處理合作小組內(nèi)的問題與矛盾,這樣有助于形成一個和諧融洽,更具凝聚力的活動小組。只有當學生能夠在組內(nèi)感受到了存在感、被需要感時,才能真正發(fā)揮出小組團結的力量。
二、組間競爭的開展
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并不存在矛盾,甚至在很多時候二者可以相互促進,但在小組內(nèi),競爭性需要被轉(zhuǎn)化為合作性,轉(zhuǎn)而將競爭意識保留到“組間對抗”中,即小組間的關系才是真正的競爭關系,這對進一步提升組內(nèi)凝聚力和各小組成員的合作能力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比如在《測量擺的快慢》一課中,老師可以在活動正式開始前制定詳細的,帶有競爭性的活動規(guī)則,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們的競爭意識,比如:1.活動任務完成過程要快、要安靜,且要保證秩序;2.小組課題選擇要新穎;3.要求每一位成員均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規(guī)則對學生活動行為產(chǎn)生了約束,但同時也規(guī)范了整個活動流程,使學生能夠在有序的環(huán)境和狀態(tài)下完成活動任務。同時也需要注意到,組內(nèi)成員由于有了組間競爭的壓力,因此他們會主動同隊友展開合作,并能夠積極給予其他成員幫助。
三、有效合作內(nèi)容的選擇
小組合作是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活動的一種形式,但卻不是唯一的形式。實際教學中,針對不同教學內(nèi)容,老師應合理選擇教學方法,以此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從而使教學質(zhì)量和穩(wěn)定性得到保證。事實上,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學生實際和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來選擇應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并不意味著其他沒有被選擇的方法就可以棄之不理,在很多時候,多種教學模式是可以融合進行使用的。比如任務型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這兩種教學模式都是需要有小組合作交流來支持的,如果沒有這個過程,學生就很難能夠完成老師所布置的任務。特別是像與化學有關的內(nèi)容,如《溶解的快與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鹽》《分離食鹽與水的方法》等,如果不通過小組合作,相信很多學生都無法獨立完成實驗。
四、小組合作學習評價
針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過程和結果作出客觀評價,也是在科學課上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很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老師除了要在實驗結果后,結合每個小組的實驗結果做出客觀合理的評價外,也要在每個小組的實驗過程中對每一位小組成員做出操作評價,這對營造組內(nèi)合作、組間競爭的良好氛圍是很有幫助的。另外,活動結束后還要進行綜合性評價,綜合性評價可以是啟發(fā)式的,也可以是帶有競爭性的,所謂“啟發(fā)式”,即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給予他們合理指導;所謂“競爭性”,即在每次活動結束后進行評獎,評獎內(nèi)容根據(jù)具體活動內(nèi)容來定。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將舞臺還給學生,確保以學生為主體;另一方面教師還需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尤其是實驗演示和方法指導,學生很難通過小組探討找到方法,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適當?shù)闹笇В涸谛〗M學習開始之前,引導學生需要重點關注“細節(jié)”,給學生充足的自我思考時間。唯有如此,學生在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才會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中。師生互動的過程中,老師需要把握好尺度,實時關注小組學習效果,深入到各個小組中,參與學生的討論過程,及時給出評價和總結。作為課程實施的核心環(huán)節(jié),評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的參與感不強,相比之下,小組學習模式中,將評價的權利交給了學生,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進一步確定了學生在整個教學的主體地位。
五、結束語
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不僅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對他們合作精神的塑造也是極為有益的。我們之所以要研究在科學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與學科內(nèi)容也有很大關系,因為很多科學課內(nèi)容必須要通過合作的方式才能學習到。因此,在開展科學實驗活動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教育的需要,也是學生的需要,更是學科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鐘子銓.小學科學課程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J].知識文庫,2021(8):62-63.
[2]魏靖原.小學科學課程對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學周刊,2020(22):67-68.
作者:姚益陽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