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國文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智能教育新時代,“外國文學”課程運用互聯網思維對教學流程進行優(yōu)化和重構,其出發(fā)點在于培養(yǎng)學生多元文化觀念、自主學習意識和高階思考能力。為達成這一目標,在設計和實行“外國文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根據課程目標科學構建線上教學資源體系;二是根據教學任務實現不同教學情境下的知識融合;三是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模式;“外國文學”;智能教育
2019年,《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意見》中針對“如何全面提高課程建設質量”明確指出,“積極發(fā)展‘互聯網+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態(tài),推動課堂教學改革”[1]。這里的“智能教育新形態(tài)”是指從根本上更新課程設計理念,將互聯網技術運用到教學設計、教學實踐、教學考核和課程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打通網絡學習模式和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之間的壁壘,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智能化革新。在隨后公布的“雙萬計劃”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建設規(guī)劃中,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所占比重最大,主要指基于慕課、專屬在線課程(SPOC)或其他在線課程,運用適當的數字化教學工具,結合學校實際對校內課程進行改造,安排20%~50%的教學時間實施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面授有機結合開展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打造在線課程與學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2]。由此可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推動高等教育課程教學改革發(fā)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各個學科都應立足于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目標并結合教學實踐的具體內容探索符合本學科課程建設實際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外國文學”課程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一直受教學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不平衡的限制,在總課時為90學時的教學時長內既要完成從古希臘到20世紀外國文學發(fā)展思潮的宏觀講授,又要達成對各個文學階段具體作品的深入分析,單純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是無法充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因此,在“外國文學”課程中實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不僅順應了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發(fā)展的新趨向,也是推動“外國文學”教學更好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一、根據課程目標,科學構建線上教學資源體系
有效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就是根據課程目標合理構建線上教學資源體系。從國內現有“外國文學”網絡課程的總體情況來看,中國大學MOOC、超星、智慧樹、學堂在線等國家級線上教學平臺都有多門“外國文學”通論性質和專論性質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此外,不少學校也在校內教學平臺上開放了相應的“外國文學”課程資源,如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云上中文”數字化資源平臺上的“外國文學史”課程等。這些優(yōu)質的“外國文學”網絡精品課資源為構建線上教學資源體系提供了有力保障。首先,構建線上教學資源體系應根據學校教學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平臺和相應的課程資源。目前,除高校自建的網絡教學平臺以外,超星、智慧樹、學堂在線這三個網絡教學平臺應用得較為廣泛,也成為2020年春季學期全國高校實行在線教學的主要操作平臺。從各自的平臺特色來看,超星因建設較早擁有相對豐富的課程資源;智慧樹電腦端的用戶使用界面較為清晰,易操作;學堂在線更注重移動端課堂使用過程中的交互功能。應該說,這三個線上教學平臺在課程資源配備、可操作性和交互功能等方面各有側重,需要根據學?!巴鈬膶W”課程總體設計的傾向性加以選擇,同時還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對學生使用教學平臺的熟悉程度進行調查,從而選擇最為合適的教學平臺。在確定了網絡教學平臺之后,還需要根據線上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網絡課程,需要說明的是,盡管每一個教學平臺都為教師開通了該平臺所建設的課程使用權,但有時難免會涉及使用其他教學平臺建設的課程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通過引入網址鏈接或引用視頻的方式加載相關教學視頻。不過,為保證線上教學資源的一致性,不宜頻繁更換視頻課程的來源,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整體設計選擇不同學校的2~3門“外國文學”精品網絡課程資源搭建線上教學資源體系,既能充分吸收不同學?!巴鈬膶W”教學的優(yōu)點,又能豐富并深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其次,構建線上教學資源體系時要綜合考慮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的有機融合,適當增加輔助性教學資源的數量。第一,從知識目標的角度來看,線上教學資源不是對所有教學內容的羅列式展示,而是根據教學重點和難易程度合理安排各階段學習內容,對于較難理解的章節(jié)適當增加選學內容比例。第二,從能力目標的角度來看,線上教學資源的總體安排在考慮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還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在重要的教學視頻前單獨設置有一定難度的思考題并輔以相應的選學材料,學生在完成必學內容后,還可以根據問題提示,通過對選學內容的深入學習來建立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結,并通過整合性學習與反思性學習將這些知識與已有的學習經驗相結合,由此逐漸形成對外國文學知識的整體認識和深入思考。第三,從素質目標的角度來看,線上教學資源的整合過程既要考慮知識取向,也要注重價值取向。“外國文學”課程的素質目標主要定位在通過外國文學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使之與相關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培養(yǎng)學生具備全面的人文素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念和較好的藝術審美品位。要實現這一素質目標,就需要在課程資源設計過程中加強思想價值的正面導向,使學生能夠對外國文學文化思潮及作家作品進行正確的辯證認識,在形成適應多元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上更好地確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的理想和信念。
二、根據教學任務,實現不同教學情境下的知識融合
在完成“外國文學”課程線上教學資源體系的建設之后,如何實現線上和線下教學的融合就成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一方面,線上教學在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方面更加靈活,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監(jiān)督機制的線上教學也容易讓部分學生產生怠惰情緒,機械地依靠刷滿學習時長來完成學習任務。因此,需要通過特定的教學設計保證線上交流與線下交流的互聯互通。首先,在每個教學單元前后分別增加線上教學的導讀環(huán)節(jié)和線下教學的總結環(huán)節(jié)。在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學習資源基本是由長度在10~20分鐘之間的教學視頻組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忽視這些相對獨立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在每個教學單元前通過自制的短視頻或文字材料對該單元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及難點進行說明,幫助學生在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較為完整的知識框架。在線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在每個教學單元完成之后通過課堂提問、小組發(fā)言等形式對該單元的總體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進一步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其次,根據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過程考核內容,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形成及時有效的教學反饋。在線上教學環(huán)節(jié),可根據教學進度安排標準化測驗,測試內容主要以上一階段完成的線上教學內容為主,教師可以事先制作好相應的答案說明,學生在測試結束后就能夠通過查看答案說明掌握自己的學習情況并加深對相應知識點的理解。在線下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考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高階學習能力的綜合測評方面,可以通過小組學術項目的形式進行,考核內容可以根據教學任務的具體安排來確定??偟膩碚f,要處理好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課堂學習這兩種不同情境之間的關系,需要教師根據不同學習情境的特點設計豐富多樣的學習任務,還要根據學生動態(tài)學情的變化及時調整下一階段的學習任務,在引導學生從被動參與學習到自主參與學習的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在知識整合、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理論反思等方面的高階學習能力。
三、通過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外國文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對“外國文學”課程的教學流程進行優(yōu)化和再造,其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適應數字化技術時代需求并具備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的個體。具體來說,一是通過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體系建設,拓寬“外國文學”課程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輔以必學模塊和選學模塊的交叉設置,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二是通過多樣化的學習任務模塊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學習規(guī)劃,使之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不斷提高學習的有效度和持久性。三是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把線上和線下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融合在一起,而這些圍繞外國文學知識辨析和經典作品思想價值探究進行的多維度交流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和家國情懷,還可以增強學生進行人際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的交往能力。從學生未來發(fā)展的角度看,包括“外國文學”課程在內的高校專業(yè)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為學生提供的不僅僅是立足于當下的知識習得和學習能力,更是立足于長遠的開放式學習觀念和終身學習的理念,而這正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智能教育時代的新內涵。
作者:李樹欣 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