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國文學故事在ESL課堂中的教學補給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當前國內(nèi)以英語作為第二外語進行課堂教學存在一個誤區(qū),那就是普遍認為英語文學故事閱讀僅僅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范疇,不可能廣泛鋪開,因為外國文學選段往往比較難,難以理解,而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也毫無關(guān)聯(lián)。因此,在進行下文之前,筆者需要明確的是本文中提及的外國文學故事并不局限于外國文學巨匠的大部頭,它可以是經(jīng)典選段,可以是外國兒童文學讀物,也可以是英語國家學齡前兒童漫畫故事讀物,選擇范圍可易可難,選擇結(jié)果則完全取決于教師及學生所處的語言教與學的階段。將這一誤區(qū)明晰之后,我們通過與普通的英語教科書的特點進行比較,從而獲得外國文學故事所獨具的優(yōu)點。那么,為什么說外國文學故事是進行二語課堂教學的最佳補給資料呢?我們先從外國文學故事所特有的優(yōu)勢進行分析。
(一)地道英語詞匯的豐富性
外國文學篇章并非為了特定的教學目的而設定的。相反,外國文學談論的是當作者寫下這一故事是他所關(guān)注的事物。因此,對比教科書中的生硬而略顯死板的語言例句,外國文學故事的語言使用則更為豐富和廣泛。在故事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思考一些詞匯、短語、短句;這樣的啟發(fā)可以幫助學生在無意識的閱讀中進行有意識的知識分類。同時,學生也將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外國文學作品的豐富內(nèi)涵及語言的變化性,這一點是任何教科書都無法企及的。
(二)文學背景中的外國文化多樣性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作為語言精品的外國文學故事充當著幫助讀者走進另一文化的“任意門”。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外國文學故事選讀,在閱讀與講解的過程中,學生將體會到用別人的眼睛看世界,感知另一文化背景下文字的力量,不同的生活方式將造就不同的人類價值觀。通過故事閱讀,學生將具有對特定的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社會、歷史、政治或者文化事件更為開闊的見地,通過外國文學故事閱讀,學習者潛意識中進行的文化對比,也將進一步加深他們對自身文化與外國文化的認知性。
(三)個人的參與性
外國文學故事的選擇是寬泛的,與學生第二外語水平吻合及與其個人經(jīng)歷相關(guān)的外國文學故事比比皆是。而且不同于大部分語言知識點單向輸入性的教科書,外國文學故事如同一面鏡子反射并提升讀者對于社會的現(xiàn)實感知。學生很容易就能在故事中找到與自身體會相同的觀點或事件,這樣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學生閱讀的愉快性。外國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激發(fā)想像力,提升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及激化他們的情感感知度。當?shù)诙Z言學習者能夠在故事閱讀中進行故事描述并表達出代表著自己情緒的觀點時,他們的閱讀流暢度已經(jīng)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也將從側(cè)面影響到他們寫作水平的進步。需要強調(diào)的是,這同樣是任何普通第二外語教科書所無法實現(xiàn)的學習參與性。綜上,我們可以得知外國文學故事在二語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外國文學故事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愉悅閱讀的過程中獲得精簡的語言使用及寫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在其感同身受的過程中加深自我意識。正如Lazarus所言,外國文學最突出的特征是它能整體的教育一個人。
二、課前準備
既然外國文學故事在二語教學課堂中有如此豐富的補給作用,那么如何在esl課堂中導入外國文學故事呢?在將故事閱讀導入ESL課堂前,教師必須非常明確閱讀這一故事的目的所在,進而設計出可以幫助學生導出故事內(nèi)容利于語言學習的教學步驟。在故事閱讀之后配套有相關(guān)的回顧及復習,學生將能夠在這一故事閱讀中獲得語言掌握的最大化。筆者將按照故事閱讀的三個階段解析這一問題。
(一)故事閱讀前
無論故事本身,或者教師本身多么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將故事導入課堂之前的故事選擇都是必須謹慎對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當確保故事的選擇有利于班上所有學生的語言學習。一個有效的辨析步驟就是,教師在閱讀故事時設想這個故事中涉及到多少個不同的角色,包含有多少不同的觀點,可能走向多少種不同的故事結(jié)局,進而在這個基礎上設計教學步驟。Olenka Bilash博士在其著名的BSLIM理論中提到,學生要在二語學習中掌握外語,他們首先需要時間去學習或者感知這門外語,通過使用獲得實際的語言能力,進而在有限的準備時間內(nèi)根據(jù)語境證明他們的使用是恰當?shù)?。當教師決定選擇一個有趣的故事進行教學時,故事本身就是需要輸入的語言內(nèi)容,而愉悅感則是學生的輸出表現(xiàn)。學生的這一輸出表現(xiàn)可以通過笑配合英語進行評論或總結(jié),之后回顧故事中他們記住的部分及讓他們發(fā)笑的內(nèi)容則是這一教學設計的有效教學評估。這一切的教學準備、發(fā)展及教學效果預期都必須由教師在將故事導入課堂前明確于心。
(二)故事閱讀中
當故事導入課堂之后,教師必須確保在每一頁的故事閱讀中設定相關(guān)的導讀問題,教師可以將所有的導讀問題看作是語言的輸入。通過教師設置的導讀問題,學生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并逐漸地獲得故事的梗概。此時,學生的語言輸出表現(xiàn)為可以通過故事中出現(xiàn)的詞匯組成例句進行回答教師設置的導讀問題。隨著故事的深入,不同程度的學生由于對故事理解的不同,將有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回答。通過導讀引入情境獲得故事梗概,進而通過詞匯回答導讀問題的方法能夠幫助學生越來越有效的進行二語表述。當然,除了導讀之外,教師同樣也可以在故事發(fā)展的不同階段,邀請學生大膽地進行下一情境猜想。學習者將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于圖片和文字的表達上。而教師的邀請這一語言輸入,實際上也是在幫助學生去獲得或者說更好的理解故事梗概的有效教學策略。如果學生可以通過故事中出現(xiàn)的詞匯進行有效的情境猜想,他就能更容易地重述一個“自己的”故事。
(三)故事閱讀后
在通過導讀問題獲得故事梗概及嘗試情境猜想之后,部分學生已經(jīng)獲得了他自己的“新的”故事。這個新的故事是學生輸出能力的有力證據(jù)。它可以有效地評估學生的語言掌握能力及使用能力。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整個重塑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們幾乎都會對故事文本進行多次的重復,但是由于加入了情境猜想,這樣的多次重復不會讓學生感到無聊,反而會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故事閱讀興趣。當然,教師也可以采用戲劇表演或者課堂短劇的形式來進行語言輸出的教學效果檢查。
三、課堂實踐
把握住了以上外國文學故事在ESL課堂教學設計中的基本教學流程,接下來筆者將選取一個教學對象為在校大二學生的教學實例淺析以上教學準備在實踐教學中的運用。
(一)故事引入課堂前
教師首先需要對將引入課堂的故事諳熟于心,同時故事名字必須足夠吸引人。故事作者在文壇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ESL課堂中的大學生更傾向于花時間學習文學巨匠的故事選段而不是兒童讀物或網(wǎng)絡小說。因此第一次課,筆者選用的是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作品《可以吃的女人》。選擇這部作品的選段有兩個原因:首先是由于作品名字本身就很吸引人,讓人想了解個究竟,可以吃的?怎么吃?在上課前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和閱讀興趣是文學故事課程成功的決定性因素。其二是由于在教師進行作家介紹時可以用到:這是加拿大最多產(chǎn)的女作家,同時這名女作家所有作品的主角均為女性。女性作家寫女性故事,在故事引入課堂前,教師就可以成功地通過作家介紹和作品名字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為教學的順利開展進行了舉足輕重的鋪墊作用。
(二)故事引入課堂中
學生學習興趣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之后,教師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將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5]。而文學故事課程有序進行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通過導讀問題的設計層層深入的引讀。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因此我們選擇進行課堂教學的文學選段來自于作品的開篇。教師的導讀問題設計可以如下進行:
1.瑪麗安是怎么樣的女人?簡單描述她的性格。
2.她的生活是怎么樣的?
3.她有一份好工作嗎?
4.她的未婚夫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5.她內(nèi)心的渴望是什么?
6.她內(nèi)心的渴望對她的身體產(chǎn)生了怎么樣的影響?
7.她可以順利進食嗎?什么時候開始不能吃飯的?原因是什么?通過以上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學生循序漸進地明白了這一選段的主旨及大概內(nèi)容,也明白也許故事的情節(jié)與他們一開始根據(jù)書名進行猜想的情節(jié)不同。這時可以要求學生對根據(jù)導讀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與一開始自己根據(jù)書名猜想的故事情節(jié)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嘗試使用故事中的原詞和原句進行表述。這不僅利于學生記背單詞,同時也加深了對選段中主要句型的理解及運用。
(三)故事引入課堂后
在故事選段課堂學習結(jié)束之后,故事還遠遠沒有讀完。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進行大膽猜想,如:故事接下來會如何發(fā)展呢?如果你是作者本身的話,你會如何安排故事的走向?你會給瑪麗安怎么樣的命運?她最后和她的未婚夫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嗎?她內(nèi)心的渴望實現(xiàn)了嗎?你的內(nèi)心渴望是什么?你要如何實現(xiàn)你的內(nèi)心渴望呢?學生在進行大膽猜想之后,好奇心也被大大的激發(fā)了,這更有益于幫助學生提供動力閱讀完整本外國文學作品。而促使文學故事被完整分享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對故事的選擇及故事分享過程中的導讀問題由淺入深的設置。由此可見,外國文學故事是豐富ESL課堂教學的最佳的教材補充,緣于外國文學故事有著教科書本身所不具備的諸多優(yōu)勢,如發(fā)展的多樣性、結(jié)局的模糊性、主角命運的波折性、學生興趣的激發(fā)性等等。雖然將故事導入課堂之后的實際教學手段百花齊放,但值得教師們注意的是,在進行故事選擇時,不管是小故事、小說還是詩歌首先都應該保證是原汁原味的英文作品。同時這些作品不僅是可以引發(fā)學習激情和學習動力的,也應該是可以幫助學習者進行語言的感知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夠確保學習者對生活的認知、人文意識及社會意識等多方面的提升。
作者:宋倩倩 單位:廣西電力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