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中美小學教育的差異性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美小學教育的差異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中美小學教育的差異性

一、教材體系的編排

在數(shù)學課本的導入章節(jié)中,數(shù)學知識的教授就開始按照整個現(xiàn)代數(shù)學發(fā)展的體系來進行。在歷史和現(xiàn)代的關系上,美國的小學教材從整個現(xiàn)代知識的結構出發(fā),以最簡潔和最明了的方法去闡明。例如,在語文上,選取最具現(xiàn)代氣息以及切近小學生生活的材料。在數(shù)學上,以最實用和最明晰的方法來說明知識的原理、結構和方法。在科學上,從植物、動物和環(huán)境入手,采用人類最新的認識成果以及科學方法引導小學生入門,從不在知識發(fā)展的過程性和歷史性上糾纏。在學習材料和鞏固練習的處理上,美國小學教材的學習材料大都簡短精煉,一個單元中有三篇甚至更多的材料,因而雖然容易學但閱讀量大。整個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非常精細,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的非常仔細,練習冊的檢測和教學目標絲絲入扣。如,在一年級語文教材中,課文大都十個句子左右,但是涉及到練習卻包括語法、語音、拼寫以及寫作等,而且每個都有二到四頁之多。這種學習材料和鞏固練習之間的處理,其優(yōu)越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材料簡短精煉從而不用死記硬背,但是鞏固練習多促使知識掌握扎實并且靈活性強。

二、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

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低,具體表現(xiàn)為自我安排能力弱,在學校安排外的自由時間里,沒有自己切實可行的活動安排。其次表現(xiàn)為興趣點不明確。筆者曾經(jīng)在一個理工大學的班級里調查,內(nèi)容是“你們最想干的職業(yè)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是,接近三成的學生說不知道。另外自主學習能力低還表現(xiàn)在,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大多是被動的灌輸,很少通過自己的主動學習去獲取。表現(xiàn)為課堂參與度低,不愿意發(fā)言及參與活動;課后不愿意去讀書館查閱資料,擴大相關知識的范圍。西方小學非常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美國加州的一年級的教材為例:在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開始有talkabout,中間有thinkabout,最后有connectandcompare。這樣編排能夠讓小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學習的每時每刻都把自身擺在中心。在科學教材中,從小學生自己生活的周圍開始,逐步教給小學生大量的方法,然后讓小學生去做計劃做記錄,得出結論以及再次驗證,最后去和老師同學交流。整個教材的引導模式是,我的周圍、我的計劃、我去研究、我去和別人交流我研究的成果。這樣編排不僅能夠增強學習興趣,而且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看,整個美國小學階段的教學安排非常靈活,甚至刻意避免一些程式化的東西。教學的地點可以是教室里也可以是草坪上,教學的方式可以是講故事也可以是玩游戲。在讓學生講故事的時候,絕不提倡學生把那個故事背誦下來,而是理解故事然后用自己的語言和方式表達出來。在一切環(huán)節(jié)中都重視“我”以及“自我”觀念的培養(yǎng)。在我國的小學教學中重視背誦,背誦課文、背誦古詩詞,認為只有背誦才標志著掌握。但是背誦只是記住了“套路”,卻忽視了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揮。在面對紛繁多變的現(xiàn)實生活時,總是不能從容自如。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來看,在中國的小學教育中往往表現(xiàn)為“大老師小學生”,在美國的小學教育中在表現(xiàn)為“小老師大學生”。在中國教師往往被賦予權威的符號,按照教師的要求去做,甚至好多學生模仿教師。在美國教師的作用往往被表現(xiàn)為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做計劃以及做研究等。絕不提倡盲信課本和老師,而是不斷地去懷疑去探索。比如在加利福尼亞一年級的科學教材中,首先引入的就是什么是科學家如何成為科學家,科學家是提出問題并且自己去解決問題,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走向科學之路,使他們成為科學家。

三、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

中國大學生研究能力低首先表現(xiàn)為缺乏懷疑和探索精神,對既成的知識趨于消極接收。其次表現(xiàn)為缺乏研究方法,沒有系統(tǒng)的研究方法支撐。再次,在中國即使有個別的學生很喜歡研究,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的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沒有辦法或者途徑去交流。沒有交流的環(huán)境和平臺,并且得不到及時的肯定和支持,個體研究的動力很快就被磨滅。美國的整個教育體系中特別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提出問題被認為是打開科學之門,掌握科學的方法被認為是通往科學之路,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則被認為是共享和價值認同。中國的整個教育體系重視合格公民的培養(yǎng),遵循規(guī)則、尊重知識和權威,循規(guī)蹈矩不越雷池。大多知識是通過老師和課本的告知去獲得,很少提倡自主研究。如“陽光對于植物有什么作用”這樣的問題,在美國小學一年級科學的學習中,學生往往會被要求制定計劃進行研究,最后將結論和大家進行交流。而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這樣的知識大多是通過書本和老師的講授而獲得的。建立在重視科學精神基礎上的是大量科學方法的學習和應用,并通過整個知識體系的科學編排而貫穿始終。翻看美國加州的一年級的科學教材就會發(fā)現(xiàn),科學方法和知識的介紹是兩條并行的主線。在第一課開始之前,先是大量科學方法(scientificmethod)的系統(tǒng)介紹,具體的探究技能(inquiryskills)的系統(tǒng)介紹。這些系統(tǒng)的方法和具體的技能在以后的知識板塊以及每課中分別仔細介紹、練習,并且逐步養(yǎng)成讓小學生運用的習慣。在我國的小學教材中,科學方法的介紹和運用顯得薄弱甚至是嚴重缺失。以至于很多大學生在在填寫畢業(yè)論文的開題報告時,不知道填寫用什么方法去進行研究。教育理念的差異與兩種文化氣質的差異有關,即“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差異。在崇尚“工具理性”文化氣質的支撐下,美國整個教育和社會體系已經(jīng)形成眾多的交流和檢測的平臺,能夠及時對各級學生的研究成果進行肯定和推廣。學習、研究、推廣和生產(chǎn),似乎是無縫對接,巨大的商業(yè)推手使這些環(huán)節(jié)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隨著電子多媒體的發(fā)展,我國在這方面也逐步發(fā)展起來,一些交流性、競技性的平臺逐步建立起來。但是要真正形成學習、研究、推廣和生產(chǎn)的無縫對接,還需要很長的路去走。

四、結語

雖說大學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最高階段,但是大學教育的根基在小學教育。大學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從小學教育中去著手解決。科學的教育理念的展開,系統(tǒng)、精煉以及細密的教材體系的編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方法的培養(yǎng)與學習,都必須從小學教育開始。

作者:孫彬鋒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