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析中醫(yī)對肥胖癥的臨床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20多年來,中國肥胖癥患者發(fā)展速度不斷增加,肥胖癥患者增加速度早已超過了西方國家,現(xiàn)在我國成人肥胖病患者已經(jīng)接近1億,近幾年,肥胖癥患者有小齡化趨勢,小孩患肥胖癥者越來越多,說明肥胖癥正逐漸困擾我們的下一代,影響祖國的未來。因此研究肥胖癥的發(fā)病機制和相關疾病的發(fā)生機制等,怎樣采用有效措施,如何科學的預防和積極有效的治療肥胖,已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這是21世紀科學研究的急切任務,也是放在我國醫(yī)學領域面前的新課題。肥胖癥(obesity)是一種常見的慢性代謝性疾病。當人們進食攝取熱量多于消耗熱量時,其多余的熱量就以脂肪形式儲存于體內,其量逐漸增多,超過正常生理需要量,達到一定值時,就發(fā)展成為肥胖癥。或者機體脂肪代謝機制出現(xiàn)問題,體內積累多余脂肪,久而久之,也能形成肥胖癥。近10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較以前有了很大改變,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攝入不斷增多。再加上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生產工具和交通工具不斷改良,人們的勞動強度和肢體活動逐漸減輕和減少,能量消耗相對減少,這就容易導致體內能量過剩,體內脂肪過多累積,最終形成肥胖癥。肥胖癥包括單純性肥胖和繼發(fā)性肥胖。中醫(yī)主要用于治療單純性肥胖。
四川地區(qū)地理位置和氣候特點
四川省位于中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四川屬盆地地貌,盆地四周山脈環(huán)繞,四川省境內亞熱帶氣候區(qū)與高原氣候區(qū)約各占省境的一半,全省東部溫暖,西部寒冷。氣候特點:區(qū)域差異特別大。季節(jié)性氣候別具特色,有的四季分明,有的基本無冬,有的冬長無夏。冬干夏雨的季風氣候特點更明顯,秋雨多于春雨,多夜雨。盆地區(qū)云多霧重日照少,年日照時數(shù)大部分地區(qū)少于1400小時,是全國兩個日照最少區(qū)域之一。盆地區(qū)各月平均相對濕度均保持在70%或80%左右,四季濕度大是其氣候的主要特點。
歷代中醫(yī)對肥胖癥的認識和治療的理論基礎
1肥胖癥的臨床表現(xiàn)
中醫(yī)學中的“肥人”、“肥滿”、“脂人”、“膏人”歸類于肥胖癥。祖國醫(yī)學—中醫(yī)學對肥胖癥的認識由古到今,源遠流長。中醫(yī)學經(jīng)典著作《黃帝內經(jīng)》就有很多關于肥胖癥的描述,《靈樞》提出的“土型人之圓面、大頭、美肩背、大腹、美股脛、小手足、多肉”與肥胖癥中的全身性肥胖相符,其中還提出水型人“大頭、小肩、大腹”等也與肥胖癥中的腹型肥胖的特點相符合。《靈樞•衛(wèi)氣失?!分袑⑴秩说奶攸c論述得很詳細,包括“廣肩、廣腋、廣項、多脂、厚皮”等等,如“人有肥、有膏、有肉。肉堅,皮滿者,肥;肉不堅,皮緩者,膏;皮肉不相離者,肉……膏者,其肉淖,脂者,其肉堅……淖者,滑潤柔軟而不實也。脂,即肥,其肉堅實,若不堅而隆濃,則名肉也……故體質有肥、膏、肉之殊……膏者多氣而皮縱緩,故能縱腹垂腴,肉者身體容大;脂者其身收小”等等。以上論述奠定了中醫(yī)診治肥胖癥的理論基礎,至今還在指導我們對肥胖癥的臨床治療。
2肥胖癥的病因病機
《素問•通評虛實論》云:“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薄端貑?#8226;奇病論》謂:“此人必數(shù)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薄鹅`樞•順逆肥瘦篇》云:“肥人……其氣澀以遲,其為人也,貪于取與?!薄鹅`樞•衛(wèi)氣失常》云:“膏者多氣,多氣者熱,熱者耐寒。肉者多血則充形,充形則平。脂者,其血清,氣滑少,故不能大。此別于眾人者也。”《素問•示從容論》云:“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薄秲冉?jīng)》有“諸濕腫滿,皆屬于脾”之說。后世更多的醫(yī)家對肥胖癥的病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并作出了更多詳盡的闡述。如李東垣提出:“脾胃俱旺,則能食而肥,也有脾胃俱虛……或少食而肥。雖肥而四肢不舉,乃脾實而邪氣盛也?!薄兜は姆ā吩?“肥白人多痰,肥人多痰飲。”“肥人氣虛生寒,寒生濕,濕生痰。”《醫(yī)門法律》中亦指出:“肥人濕多。”正如陳修園所總結:“大抵素稟之盛,從無所苦,惟是濕痰頗多?!闭f明水濕也參與了肥胖癥的發(fā)病?!锻跏厢t(yī)存》在論述肥胖人多痰濕時指出:“蓋不病則津液為脂膏,病則作濕釀痰也。”以上論述均指出肥胖癥與肝、脾、胃、腎等臟腑功能失調密切相關。臟腑功能失調,如肝虛,肝膽疏泄失常,氣郁痰滯,痰氣交結,郁而成肥胖;脾虛,脾的運化功能失常,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水液停聚而成肥胖;胃腸機能亢進,易饑多食,水谷精微攝取過多,積聚而成肥脂;腎虛,腎氣虧虛,腎陽虛衰,腎之溫煦和蒸騰氣化功能失常,水飲不化,聚而成肥胖。中醫(yī)學還認為肥胖癥也可由飲食不節(jié)、暴飲暴食、過食肥甘厚味、少動、久坐、久臥等不良生活習慣引起。
肥胖癥的治療思路及病案舉例
肥胖癥病因分內、外。辨證分虛、實。一般年輕人實證較多,老年人虛證較多,實證久之也能形成虛證。但也有很多肥胖癥患者的癥狀不太明顯,往往無證可辨,或者由于四川地理環(huán)境多樣和氣候復雜多變以及患者自身身體狀況而出現(xiàn)復雜的癥候。這就需要醫(yī)者詳細詢問,仔細推敲,反復審查,并結合舌苔脈象變化,方能明察秋毫,準確辨證。
川西地區(qū)人群以藏族肥胖癥患者居多,由于屬于高原氣候區(qū),晝夜溫差大,加上冬季氣候寒冷和冬季季節(jié)漫長,人們活動時間和活動范圍以及活動量均較少,再加上藏族獨特的飲食習慣,如主食是牛、羊肉、青稞、土豆、糌粑、酥油茶等高熱量和高脂肪食品,特殊飲食習慣使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攝入太多,體內脂肪過度累積所致。中醫(yī)認為冬主收藏、儲存,體內脂肪累積過多及累積時間過長,就形成了很多藏族人都有肥胖癥的現(xiàn)象。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濕也為陰邪,易阻滯氣機,損傷陽氣。濕為有形之邪,侵犯人體,易留滯臟腑經(jīng)絡,阻礙氣機的運行?!稖夭l辨》云:“濕為陰邪,非溫不化?!痹诒孀C治療中應相應增加消脂、溫陽散寒、芳香化濕藥物和用量,如山楂、附片、肉桂、生姜、蒼術、白術等。山楂應使用生山楂,現(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生山楂的消脂散肉積能力比制山楂效力更強,用量宜30~50g。
病例1:達×,男,40歲,藏族。阿壩州人,于2012年8月1日來診。癥狀:體形肥胖,腹大,伴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肢體浮腫,腰膝酸軟,脘腹脹滿,納呆,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而弱。證候分析:本證是由腎陽虛導致脾陽虛,水濕不運內聚而生;腎陽虛是本,脾陽虛水濕內停是標。脾腎陽虛,再加上藏族獨特的飲食習慣,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攝入過多,體內脂肪過多累積所致肥胖。脂肪代謝障礙,脂肪分布不均可見形體肥胖、腹大。脾陽虛,脾失健運,水濕不能運輸轉化,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脘腹脹滿,納呆,大便稀溏。腎陽虛,腎陽不能溫化水濕,所致形寒肢冷,肢體浮腫,小便清長,腎陽虛衰,腎精虧虛所致腰膝酸軟,精神萎靡。舌淡苔薄白,脈沉細而弱是脾腎陽虛之證。辨證:脾腎陽虛型肥胖治法:溫補脾腎,利水化濕,消脂減肥。方藥: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加減。山楂30g,制附片6g(先煎)炒白術18g,芍藥9g,生姜12g,肉桂10g,山藥15g,澤瀉18g,茯苓30g,豬苓6g,冬瓜皮15g,炙甘草6g
按:山楂消脂散肉積;附片、肉桂溫補腎陽;白術、茯苓、豬苓健脾利水;芍藥既斂陰護液、緩急,以防附片、肉桂、生姜之燥熱之性太過而傷陰,又兼利水濕;生姜溫中健脾和胃;山藥補腎益精;澤瀉、冬瓜皮利水消腫;炙甘草溫中健脾。本證屬脾腎陽虛,脾陽虛運化失常,水濕不運,腎陽虛蒸騰氣化失司,水濕不化,寒飲內阻而致肥胖。囑咐患者在治療期間,合理飲食,適當鍛煉。在治療期間隨癥加減藥物。本證患者服藥10天后諸癥皆減,1個月后癥狀大大緩減,體重由84kg降為74kg,腰圍由103cm降為96cm。以前患者有輕度脂肪肝,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均較高,1個月后經(jīng)檢查基本達到正常。本方有溫補脾腎,利水化濕,降濁消脂,改善形體的作用。
四川盆地,云多霧重日照少,各月平均相對濕度均保持在70%或80%左右,四季濕度很大。因辣椒味辛,性熱。能溫中健胃、散寒燥濕、發(fā)汗,能刺激味覺、增強食欲、促進消化,使人越吃越想吃,從而大大增加食物的攝入。所以四川大部分人都喜愛吃辣椒?;疱伿撬拇ㄌ禺a,又是肥膏、厚味、油膩之品,四川人又喜好火鍋等辛辣、香膩、厚味食物。所以四川盆地的人們大多因常年受濕邪外襲影響,而形成愛吃辣椒習慣,繼而又因吃辣椒增強食欲,增加食物的攝入,再加上喜食肥膩,故導致體內脂肪累積過多而形成肥胖。在辨證治療的基礎上應適當增加消脂、芳香化濕之品,如生山楂(用量同上)、生姜、蒼術、白術、砂仁、白蔻等。
病例2:楊××,男,54歲,家住成都市,于2011年8月13日來診。癥狀:體壯而肥,易食善饑,消谷納多,頭昏頭脹,肢體困重,口臭煩熱,腹脹便秘,口渴多飲,舌質紅苔黃而膩,脈滑數(shù)。證候分析:由于本人好食辣椒,喜歡油膩、肉類食物,不喜食蔬菜。再加上朋友應酬較多,經(jīng)常吃火鍋等香膩、肥甘、厚味之品,幾乎每天都要飲酒。這些不良的飲食習慣加上自身脾胃健旺,胃中熱盛,受盛和腐熟水谷之力甚強,則易食善饑,消谷納多。濕阻脾胃,清陽不升,見頭昏頭脹,肢體困重。胃熱壅盛所致口臭煩熱,口渴多飲。熱積腸胃所致腹脹便秘。舌質紅苔黃而膩,脈滑數(shù),屬于濕熱阻胃之證。辨證:胃熱濕阻型肥胖。治法:清胃瀉熱,除濕和中,消脂減肥。方藥:連樸飲合竹葉石膏湯加減。山楂30g,黃連6g,厚樸15g,石菖蒲15g,法半夏15g,焦梔子15g,枳實9g,石膏20g,蒼術18g,陳皮10g,淡竹葉15g,荷葉10g,甘草6g。
按:山楂消脂散肉積;黃連清熱燥濕;厚樸、枳實行氣和胃除濕;石菖蒲芳香化濕醒脾,助脾之運化;半夏、陳皮燥濕化痰和胃降逆;梔子清退郁熱;石膏辛、甘、大寒,清瀉胃熱;蒼術,味辛主散,性溫而燥,燥可去濕,專入脾胃,從而燥濕和胃、升清陽;淡竹葉、荷葉,清熱除煩,和胃兼利水化濕;甘草健脾補中。以上諸藥合用清熱兼通腑、疏利并化濕,清瀉胃熱和除濕行氣并重。在用藥同時說服患者改變不良飲食習慣,合理飲食。一段時間后患者反映療效不錯。1個月后,體重由85kg減為73kg,腰圍由103.5cm降到95cm,肥胖實證雖多見于青壯年,但也可見于年紀較大而身體較強壯之人。本方適用于體壯者,脾胃俱強,多食善饑,濕和熱中阻于胃而形成肥胖。
總之四川盆地地區(qū)的地理和氣候復雜多樣,一年四季濕氣均很大。醫(yī)者應充分考慮本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和氣候的影響以及本地的飲食習慣,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辨證治療本地區(qū)的肥胖癥患者,并囑咐患者改變不良飲食習慣,適當鍛煉身體,大多能取得滿意療效。(本文作者:樊增川 單位:增川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