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消費品市場范文

消費品市場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消費品市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消費品市場

第1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關鍵詞]消費品市場;分析

2013年,在國家“穩(wěn)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宏觀政策調控下,廣東消費品市場穩(wěn)步增長,全年累計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53.93億元,增長12.2%,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1.1%,增幅比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

從全國范圍看,2013年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xù)領先各省市,占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9%,增速比全國低0.9個百分點,比江蘇、山東低1.2個百分點,比浙江、上海分別高0.4個百分點和3.6個百分點。

一、主要特點

(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逐季擴大

一季度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0%,上半年增長11.6%,前三季度增長12.1%,全年增長12.2%,消費品市場總體保持增幅逐季擴大的態(tài)勢。

(二)城鄉(xiāng)市場增速穩(wěn)中有升

全年城鎮(zhèn)市場消費品零售額22282.43億元,增長12.4%,增幅比鄉(xiāng)村市場高1.5個百分點,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7.5%;鄉(xiāng)村市場零售額3171.51億元,增長10.9%。

(三)批發(fā)零售業(yè)保持較快增長

全年批發(fā)零售業(yè)商品銷售額84907.30億元,增長20.9%;商品零售額22795.92億元,增長14.6%。其中,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業(yè)(含限上個體戶)銷售額65379.50億元,增長28.3%,增幅比全行業(yè)整體水平高7.4個百分點,占全省批發(fā)零售業(yè)商品銷售額的77.0%;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業(yè)(含限上個體戶)零售額10523.20億元,增長19.7%,增幅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7.5個百分點,占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1.3%。

(四)住宿餐飲業(yè)增長持續(xù)放緩

全年住宿餐飲業(yè)營業(yè)額3504.66億元、零售額2618.96億元,分別增長9.6%和9.4%,增幅均比前三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yè)(含限上個體戶)營業(yè)額1444.90億元,增長8.0%,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8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住宿餐飲業(yè)(含限上個體戶)零售額1108.30億元,增長7.5%,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1.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住宿法人企業(yè)零售額連續(xù)11個月單月下滑,全年累計實現(xiàn)零售額195.35億元,下降5.6%;限額以上餐飲法人企業(yè)零售額連續(xù)6個月單月下滑,全年累計實現(xiàn)零售額560.69億元,下降0.7%。

(五)汽車類消費增長加快

從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業(yè)分類商品銷售看,主要大類商品銷售保持較快增長。其中,蔬果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金銀珠寶類、服裝鞋帽類銷售暢旺,零售額分別增長32.2%、26.2%、21.7%和24.1%。汽車類消費持續(xù)改善,全年累計實現(xiàn)零售額2794.52億元,增長16.2%,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2089.88億元,增長10.3%,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1.0個百分點。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類、煙酒類消費增幅回落,零售額分別增長18.6%和1.9%,增幅比前三季度分別回落3.8個百分點和1.0個百分點。

(六)東西兩翼消費品市場增長較快

珠三角9市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933.00億元,增長12.1%,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粵北山區(qū)5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0.88億元,增長12.2%。粵東4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44.28億元、粵西3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46.78億元,分別增長12.7%和13.1%,增速均高于全省總體。

二、影響消費的因素分析

(一)城鄉(xiāng)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居民儲蓄持續(xù)增長

2013年,廣東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平穩(wěn)增長,增速有所放緩。其中,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90.05元,比上年增長9.5%,增速較上年回落2.9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6.9%,比全國實際增速低0.1個百分點,較上年回落2.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669.31 元,比上年增長10.7%,增速回落1.8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7.8%,比全國實際增速低1.5個百分點,較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加之就業(yè)市場競爭激烈,城鄉(xiāng)居民消費信心受到打壓,儲蓄意愿進一步提升。2013年廣東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0638.64億元,比上年增長9.5%。商品房價格居高不下,住房支出增多,也一定程度上擠占城鎮(zhèn)居民其它項目消費支出。

(二)消費刺激政策的退出和“八項規(guī)定”厲行節(jié)約政策的實施客觀上影響了團體消費

家電、汽車節(jié)能補貼政策和家電下鄉(xiāng)政策相繼結束,后續(xù)刺激消費政策尚未出臺,消費刺激政策進入空檔期,消費增長缺乏政策動力支持。受“八項規(guī)定”厲行節(jié)約政策的影響,高端消費、團體消費明顯縮減,高端餐飲企業(yè)收入和相關商品銷售增速下降較快。

(三) 消費熱點降溫,市場增長缺乏有力的刺激和帶動

隨著城市汽車保有量趨于飽和,家電升級換代基本完成,汽車等耐用消費品增長趨于平穩(wěn)。而新的消費熱點尚未形成,消費品市場快速增長缺乏有力的刺激和帶動。2012年全省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企業(yè)汽車類商品零售僅增2.5%,2013年汽車類消費增速雖有所加快,但仍明顯低于2008-2011年的平均增長水平。

(四)成本上升給企業(yè)經營帶來較大壓力,“用工短缺”困擾住宿餐飲企業(yè)

隨著能源資源價格的持續(xù)上漲、農產品價格的上升、用工成本的增加和商鋪租賃價格的上揚,商貿、住宿餐飲企業(yè)經營成本快速上升,經營難度持續(xù)加大。從業(yè)人員對薪資、福利的要求提高,“招工難”、“用工短缺”的現(xiàn)象不斷產生。據(jù)對全省224家住宿餐飲企業(yè)問卷調查顯示,76.3%的企業(yè)面臨成本上升的問題,48.2%的企業(yè)面臨用工短缺問題,79.5%的企業(yè)認為市場競爭激烈,41.1%的企業(yè)預計2014年一季度企業(yè)營業(yè)額增速將有所放緩或明顯放緩,住宿餐飲企業(yè)經營面臨較多困難。

(五)市場管理還不夠規(guī)范,市場秩序仍待規(guī)范和整治

近年來,相關部門對市場的監(jiān)管和整治力度雖然逐年加大,市場秩序有所改善,但一些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特別是制假售假、商業(yè)欺詐、偷逃稅款和侵犯知識產權等問題,擾亂了市場秩序,對消費安全和消費者信心產生了不良影響。

三、對2014年消費品市場的預判

第2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關鍵詞:內蒙古居民 消費品市場 收入

一、消費品市場運行的主要特點

(一)市場銷售總體暢旺,零售總額增速創(chuàng)下新高

2006年全區(q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xiàn)1595.3億元,較上年增長16.0%,其增速在全國排第3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幅度。從各月零售額看,除2月、3月、11月增幅略低,分別為13.5%、13.7%、15.7%,其余各月零售額增幅均超過16%以上,其中7、8、9連續(xù)三個月零售額增幅在全國位居第1,全年消費品零售市場保持穩(wěn)中趨旺的發(fā)展態(tài)勢。

(二)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貿易業(yè)銷售持續(xù)快速增長

2006年內蒙古限額以上批零貿易企業(yè)實現(xiàn)零售額327.6億元,同比增長32.9%,遠遠高于限額以下貿易企業(yè)和個體零售額的增長速度。隨著居民消費升級步伐加快,新的消費熱點商品正在形成。從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貿易企業(yè)各類商品銷售情況看,吃、穿、用各類商品銷售全面上升,家具類、家居裝飾裝潢類商品銷售增長迅速,一些新型家電產品更新?lián)Q代速度加快,如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正成為人們新的消費追逐熱點。2006年銷售增長較快的消費品分別為:食品類增長28%;服裝類增長26%;金銀珠寶類增長32.1%;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43.1%;家用電器類增長29.9%;家具類增長64%;煤炭及制品類增長64.6%;石油及制品類增長37.9%;建筑材料及裝潢類增長94%;汽車類增長32.4%。限額以上貿易企業(yè)商品銷售增長勢頭強勁,對內蒙古消費品市場起到了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三)節(jié)假日消費集中,假日消費特征明顯

在元旦、春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集中推動下,零售市場進入傳統(tǒng)的旺銷期,吃、穿、用商品全面旺銷。特別是在黃金周的帶動下,消費品市場也有不俗表現(xiàn),以購物、餐飲、旅游、娛樂為主要特征的假日經濟仍是促進消費品市場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四)住宿餐飲業(yè)零售額增幅最高

各種展會的相繼開辦和旅游市場的蓬勃發(fā)展,為住宿餐飲業(yè)帶來大量客流,促進了我區(qū)住宿餐飲市場的持續(xù)較快增長。2006年全區(qū)住宿和餐飲業(yè)零售額實現(xiàn)284.3億元,同比增長20.6%,其增幅居各行業(yè)零售額之首。同時,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整治,市場環(huán)境進一步改善。

(五)呼、包、鄂三大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明顯

2006年全區(qū)各盟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幅均在15%以上,總量前三位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分別實現(xiàn)零售額361億元、349.4億元、1823億元,其增幅分別為15.5%、15.5%、15.6。三大中心城市共實現(xiàn)零售額893.1億元,占全區(qū)零售總額的56%,拉動全區(q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7百分點,增長貢獻率為54.6%,帶動怍用明顯。

二、促進消費品市場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一)宏觀經濟持續(xù)向好。城鄉(xiāng)居民消費信心得到增強

內蒙古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提高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發(fā)展經濟放在首位,加快產業(yè)調整步伐,加快國民經濟發(fā)展,內蒙古工業(yè)生產和固定資產投資都保持了高速增長,經濟效益不斷提高,財政收入增長較陜。特別是隨著行政事業(yè)單位工資套改、提高離退休人員工資和增加城市低保及困難戶收入等一系列分配制度改革的逐步到位,職工工資和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斷得到提高。尤其是近年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實行,使農牧民收入逐年提高,農牧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所有這些使得城鄉(xiāng)居民收入穩(wěn)步提高,購買力不斷增強,消費支出不斷增加,城鄉(xiāng)居民消費信心得到增強從而促進了消費的快速增長。

(二)城市化建設和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速度加快,有力拉動了城市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

近幾年來,全區(qū)城市化建設規(guī)模、改造力度、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特別是各地為了迎接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加大了投資力度,新開工建設一大批重點工程,投資的快速增長,帶動了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增加了就業(yè),使大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外來務工人員涌向城市,直接拉動了消費需求的增長。

(三)批發(fā)零售企業(yè)營銷和開拓市場能力增強,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激發(fā)消費熱情

隨著行業(yè)競爭日益激烈,商家越來越重視通過形式多樣的營銷策略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大型零售企業(yè)瞄準城市近郊、縣城及廣大農村所蘊藏的巨大商機,加快增設網點,市場開拓成效顯著。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不僅給商家?guī)砹己玫慕洕б妫苍谝欢ǔ潭壬匣钴S了消費品市場氛圍、激發(fā)了消費熱情。

(四)節(jié)假日、休閑旅游對餐飲消費帶動明顯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特別是“春節(jié)”、“五一”、“十一”等“黃金周”的推出,為居民外出旅游、購物創(chuàng)造了環(huán)境。居民旅游消費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旅游消費不僅直接刺激了商品銷售,而且有力推動了餐飲業(yè)的發(fā)展。隨著城鄉(xiāng)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及消費觀念的改變,在外用餐的人不斷增加。同時隨著經濟交往活動的增加,商貿科技文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政務、商務餐飲活動增多,促使內蒙古餐飲市場十分火爆,持續(xù)旺銷。

(五)產品更新?lián)Q代加快刺激消費欲望,消費結構穩(wěn)步升級驅動消費增長

由于近年來,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形成了消費層次多樣化,一些收入較高階層已具備了較高水平消費的能力。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住房等高檔商品及旅游、娛樂已成為這部分人消費的主要內容。這些商品銷售價格高對內蒙古消費品市場起到了強有力的拉動作用。

此外,股市持續(xù)向好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也給消費品市場發(fā)展注入活力,拉動部分耐用品、高檔品以及奢侈品銷售快速增長。

三、消費品市場運行值得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食品特別是肉禽及其制品價格大幅上漲,較大程度地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支出,給承受能力較低的低收入家庭生活造成影響;住房價格居高不下,住房支出增長較快,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城鄉(xiāng)居民其它項目消費支出,影響商品和服務消費的進一步增長。

(二)粗放的經營

內蒙古仍有相當數(shù)量的批發(fā)市場和小商品市場沒有改變粗放的經營模式,硬件設施落后,也無法保證配套服務,如經營空間擁擠、衛(wèi)生條件較差,甚至有安全隱患,假冒偽劣商品難以杜絕,影響市場正常運行秩序。

(三)即期消費不足

雖然城鄉(xiāng)居民收入水平穩(wěn)步增長,但從全國來看,內蒙古城鄉(xiāng)居民收人總體水平還比較低。城市就業(yè)壓力很大,農牧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高低階層收入差距呈繼續(xù)擴大的趨勢,居民消費預期支出增加,特別是住房、醫(yī)療、教育等費用的飛漲嚴重地制約了百姓的消費熱情,也分流了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消費品的購買力,即期消費不足。

四、消費品市場存在主要問題的對策建議

(一)穩(wěn)步提高城鄉(xiāng)居民購買力水平

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源泉。手中沒有錢或者錢很少,何談消費。因此,切實增加農牧民和城鎮(zhèn)居民的收入是增強購買力的關鍵。各地在大力加快發(fā)展農村經濟的同時,把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增加收入,擴大再就業(yè),盡快提高城鎮(zhèn)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水平,使大多數(shù)人或家庭有錢消費,因為高收入者的消費已相對飽和,只有促進大眾消費的增長,才能拉動經濟健康、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

(二)積極培育和改善流通環(huán)境,促進城鄉(xiāng)居民消費穩(wěn)步增長

改變粗放的經營模式,力爭把內蒙古各種專業(yè)市場、批發(fā)市場建成有規(guī)模、上檔次的中心市場,不斷擴大銷售范圍和領域,增強其輻射功能。在改善傳統(tǒng)市場環(huán)境的同時,要加快流通組織的現(xiàn)代化建設。近年來,以連鎖經營為代表的先進經營方式表現(xiàn)出強勁的發(fā)展態(tài)勢,對于促進內蒙古零售市場的發(fā)展起到了較為有力的推動作用。因此,在購買力水平較高的大中城市,要大力推進和發(fā)展以“連鎖經營”為特征的超市、購物中心、專賣店、專業(yè)店、便民店等新型零售業(yè)態(tài),加快流通現(xiàn)代化步伐。在旗縣城鎮(zhèn)及農村牧區(qū)現(xiàn)代化流通還基本上是空白,有著較大的發(fā)展空間,大型商業(yè)企業(yè)發(fā)揮其優(yōu)勢,延長其經營觸角,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尋求新的銷售增長點,不斷探索新的經營思維、新的經營理念。進一步繁榮城鄉(xiāng)消費市場。

(三)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促進消費市場穩(wěn)步發(fā)展

第3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啟動以來,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重建工作全面推進、成效初顯。2014上半年,雅安市消費品市場呈恢復性增長態(tài)勢。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32億元,同比增長13.2%,高于上年同期增速4.9個百分點,較一季度提高0.8個百分點,較四川省高0.2個百分點,由去年名列四川省最末提升至第5名。

消費增長快速恢復

消費品市場“低開高走”

隨著災后重建有序、有力地推進,雅安市經濟恢復提升、消費市場實現(xiàn)穩(wěn)步增長。從雅安市消費品市場分月增長來看:2月增長11%,3月增長12.7%,4月增長14.2%,5月增長14.3%,6月增長13.9%。4~5月因去年地震重創(chuàng)較低基數(shù)影響,呈現(xiàn)恢復性快速增長,上半年呈現(xiàn)出前低后高的增長態(tài)勢。

各縣(區(qū))穩(wěn)步增長,重災區(qū)恢復震前水平

上半年,各縣(區(qū))消費品零售總額穩(wěn)步增長,“4.20”地震重災區(qū)天全、蘆山、寶興,在加快災后重建政策影響推動下,重建和維修加固房屋的竣工,災區(qū)居民購買家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意愿增強,購置家俱、家電等生活必需用品大幅增加,同時外地來雅參與援建的人員、旅游景點恢復后來雅參觀人數(shù)、外出務工人員回流參與本地建設人數(shù)增多,帶動消費市場全面增長,同比分別增長13.2%、13.2%、13.3%,恢復到地震前的水平。其他縣(區(qū))穩(wěn)定增長。

促進消費活動成效明顯

雅安市積極開展“川貨全國行”、“萬企出國門”、“惠民購物全川行動”、“迎新春購物月”、“消費促進月”等促銷活動。上半年各類促銷活動累計成交4億元,簽訂協(xié)議2.06億元。

重點流通企業(yè)銷售收入增速提升

通過積極搭建產銷平臺,加強產銷銜接,努力擴大消費,重點商貿流通企業(yè)銷售收入增速明顯提升。1~6月雅安市實現(xiàn)商品零售61.9億元,同比增長13.5%。

大眾消費呈快速增長態(tài)勢

1~6月以食品、日用品等剛性需求為主的鄉(xiāng)村市場同比增長12.4%,增速與城鎮(zhèn)縮小至1.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提升1.7個百分點。

餐飲消費擺脫低迷、出現(xiàn)復蘇

1~6月雅安市餐飲業(yè)收入8.42億元,同比增長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2.7個百分點。其中:限額以上餐飲企業(yè)收入當月增長16.2%,比去年同期回升33.3個百分點;1~6月累計增長9%,比去年同期回升21.9個百分點。

旅游消費對內需推動作用明顯

上半年,雅安市旅游市場呈現(xiàn)出購銷兩旺的喜人局面,旅游經濟帶動效應明顯。1~6月雅安市實現(xiàn)旅游綜合收入49.31億元,同比增長21%。

限上單位保持較快增長

1~6月雅安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保持了19.6%的較快增長速度,與去年同期比較,回落了3.5個百分點,但仍高于四川省13.4%的平均水平。

市場價格總體保持平穩(wěn)

6月份商品價格較年初相比呈漲跌互現(xiàn)態(tài)勢,蔬菜、水果批發(fā)均價上漲4.6%、3.2%;糧油類、禽蛋類商品零售均價基本持平,漲跌幅度在1.2%~1.3%之間。春節(jié)后,雅安市生豬價格持續(xù)低迷,4月份跌至最低點,豬糧比價一度跌至4.29∶1。受國家、省、市集中收儲政策等多種因素影響,5月起,雅安市生豬價格止跌回升,6月,豬肉市場零售均價23.78元/公斤,環(huán)比上升0.27%。

從限額以上單位個數(shù)來看,雅安市在21個市州中排位20位,僅高于甘孜。

消費市場發(fā)展程度不足

限額以上單位數(shù)少

從限額以上單位個數(shù)來看,和其他市州相比差距很大。雅安市2014年上半年納入統(tǒng)計的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住宿餐飲企業(yè)(個體戶)僅有130個,在21個市州中排位20 位,僅高于甘孜。

限額以上單位實現(xiàn)的零售額占比低

從限額以上企業(yè)和個體戶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來看,雅安市與四川省平均水平有較大差距。2014年上半年,雅安市限額以上批發(fā)零售業(yè)、住宿餐飲業(yè)單位實現(xiàn)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30%,比四川省低22.6個百分點。

消費結構不合理,制約消費品市場的快速發(fā)展

城鄉(xiāng)消費不均,1~6月城鎮(zhèn)市場占雅安市消費品市場的比重為76.1%,鄉(xiāng)村市場占雅安市消費品市場的比重僅為24.12%,城鎮(zhèn)和鄉(xiāng)村的消費品市場發(fā)展失衡,農村商品市場增幅相對較慢,低于城鎮(zhèn)消費增速1.1個百分點。行業(yè)布局不平衡,批發(fā)和零售行業(yè)實現(xiàn)零售額占全社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88%,住宿和餐飲行業(yè)實現(xiàn)零售額占比12%,能大量吸引就業(yè)的勞動密集型住宿和餐飲業(yè)發(fā)展相對滯后。

進一步促進消費品市場增長

積極培育和發(fā)展新的消費熱點

大中型餐飲企業(yè)應加快轉型,謀求多元化發(fā)展

積極培育限額以上企業(yè)和個體戶

鏈接看點:

雅安地震后一年重建成就

“4?20”蘆山強烈地震后,四川加快推進267189戶受損農村住房和110182套受損城鎮(zhèn)住房維修加固,對雅安市11738套過渡房進行保溫加固提升。將3138名受災群眾納入低保救助,對10175名孤老孤殘孤兒發(fā)放生活補助。

第4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品類發(fā)展

――消費升級“以額補量”

2009年,快速消費品市場受到食品品類的嚴重影響,其中液態(tài)奶在三聚氰胺事件后的一路衰退以及食用油價格下調都對整個市場的發(fā)展造成嚴重影響。但與此同時,消費升級彌補了由銷售量下降而引起的損失。

在食品品類中,消費者對“健康”、“高端”產品的歡迎程度越來越高。Kantar Worldpanel中國消費者指數(shù)研究最新購買數(shù)據(jù)顯示:在2009年,全國果汁、即飲茶的市場規(guī)模分別增長19%和15%;相反,碳酸飲料產品在銷售額上表現(xiàn)均不如08年。同時,備受大家關注的液態(tài)奶市場,所幸在經過連續(xù)一年的衰退后,在09年年底有所恢復,增長趨勢是否能夠繼續(xù),2010年值得關注。

與食品品類相比,日化品類在2009年呈現(xiàn)“穩(wěn)中有升”的態(tài)勢,市場規(guī)模增長9%。大部分品類持續(xù)增長,其中洗衣液、沐浴液等品類市場擴張態(tài)勢強勁。更多品類資訊可參考即將出版的Kantar Worldpanel 2010年《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

生產商表現(xiàn)

――逆境取勝“各顯其能”

對于食品類生產商,康師傅、可口可樂、蒙牛在城市家庭的滲透率均達到90%左右,領先于其他生產商。其中康師傅在09年的金額增長達到13%,主要歸功于其在即飲茶市場中的突出表現(xiàn),“再來一瓶”的大力促銷及幾支新品上市后的市場所得功不可沒。

對于非食品類生產商,寶潔、聯(lián)合利華、高露潔在城市家庭的滲透率均達到80%,其中中國城市98%的家庭都曾經購買寶潔的產品。在09年,聯(lián)合利華、家化、花王、安利的表現(xiàn)都很好,銷售額增長均超過10%。

渠道購物特點

――“多次少購”、“大賣場重要性提升”

雖然FMCG產品大都關系民生或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消費者對經濟不景氣的反應仍比較明顯,中國消費者增加了購買頻次,但每次購買的花費略有下降。這一特點在雜貨店這樣的傳統(tǒng)渠道中表現(xiàn)明顯,2009年,消費者在此渠道中的購買頻次為69次,較08年多5次。同時中國消費者也更加踴躍嘗試直銷、專賣店、網上購物等新興渠道。

第5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關鍵詞:消費品市場;整合;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F72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9-00-01

導言

觀察近年來市場規(guī)模、市場競爭力、市場輻射力等一系列相關數(shù)據(jù),可以進一步印證我市消費品市場的發(fā)展現(xiàn)狀同打造區(qū)域性商貿中心城市的戰(zhàn)略構想所存在較大的距離。鑒于此,本文重點就我市消費品市場面臨的周邊環(huán)境,整合消費品市場的戰(zhàn)略取向,實施擴張型商貿發(fā)展戰(zhàn)略的政策取向等問題進行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新時期我市消費品市場面臨著現(xiàn)實的和潛在的、內部的和外部的諸多挑戰(zhàn)和威脅

(一)綜合實力

從全國看,2004年諸暨一舉進入了全國三十強行列,位居第27位。回顧前幾年的發(fā)展足跡,2000-2003年分別位列全國百強縣(市)的第66位、45位、39位、32位,2001-2003年分別比上年上升21位、6位、7位、5位,上升過程呈持續(xù)跳躍式態(tài)勢,發(fā)展勢頭值得肯定。義烏的城市綜合競爭力列全省縣級市首位。在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排名中,義烏綜合指數(shù)為87.5,居12位,諸暨綜合指數(shù)為76.7,居24位,三項評價指標中,主要差距表現(xiàn)在發(fā)展水平上。因此,不同的經濟起跳點決定了不同的生產力發(fā)展基礎和不同的政府服務路徑。

(二)消費品市場

2000年,義烏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我市的81.5%,到2007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04.08億元,是義烏的59.1%,義烏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00年的低靡到2007年大大超越我市,其發(fā)展速度與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而義烏,利用其優(yōu)越的地理和交通位置,商貿規(guī)模不斷膨脹。

二、我市消費品市場發(fā)展存在的深層次制約因素和問題

(一)發(fā)展的起點低,速度慢,經營規(guī)模相對較小

我市整個消費品市場與過去比,雖然有了長足發(fā)展,但更多的是量的累積而非質的升華,大多商家仍停留在傳統(tǒng)商貿層次上,經營理念、服務設施和經營手段都相對落后。消費品市場的內部結構中,非企業(yè)化、產業(yè)化運作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商貿輻射面不夠寬。由此未能形成良好的產業(yè)鏈效應,制約了自身的發(fā)展空間,使其缺乏應有的活力和能力。

(二)周邊地區(qū)加速發(fā)展和市場輻射,對諸暨消費品市場的擴張發(fā)展構成了較強沖擊。

我市地處杭州、寧波發(fā)展的邊緣空隙地帶,非但沒有得到杭甬的輻射,還要受到杭州等中心城市吸附和其外郊地區(qū)的遮屏,這對我市的發(fā)展有一定影響。從周圍看,蕭山、紹興、義烏等發(fā)展的鼎足之勢對我市形成了無形的“包圍圈”,要素、資源和市場商機流動受到了制約。同時自然資源的貧乏也是我市不足之一。

(三)人才缺乏,現(xiàn)代營銷方式和新興流通業(yè)態(tài)發(fā)展上的慢節(jié)奏,很可能使諸暨消費品市場在激烈的發(fā)展競爭中失去主動權和制高點。

一是缺乏商業(yè)網點布局規(guī)劃,業(yè)態(tài)定位趨同化現(xiàn)象愈演愈烈。一條街上時??梢娡N類型的商場、超市林立,為瓜分有限的市場份額而競爭激烈,“買就送”、降價促銷等使盡了殺手锏,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二是規(guī)范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一些發(fā)達國家,對所有的超市、連鎖店鋪實行統(tǒng)一采購、統(tǒng)一配送、統(tǒng)一核算、統(tǒng)一管理的“四統(tǒng)一”規(guī)范化標準,而諸暨一些連鎖企業(yè)雖然在組織形式上形成了連鎖,但通常只是統(tǒng)一店名和標識,在具體經營運作方面遠未達到“四統(tǒng)一”,顧客在統(tǒng)一商號的連鎖店里,享受不到同樣標準的價格和服務。

三、地處內陸的諸暨,打造區(qū)域性商貿中心的發(fā)展條件

(一)現(xiàn)有的市場框架具有扎實的基礎和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p>

目前,我市已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專業(yè)市場框架,全市建有農貿、小商品批發(fā)、生產資料、糧食、蔬菜、建材、水果等綜合及專業(yè)市場76個,成為全市主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同時,舊城改造和城西新城的建設,正在形成一批高檔次、高水平的現(xiàn)代化商業(yè)設施,這些專業(yè)市場、批發(fā)市場的高度聚集性,將形成諸暨現(xiàn)代消費品市場發(fā)展的起點規(guī)模,特別是批發(fā)市場的彈性、吸納力和強力輻射性,蘊藏著消費品市場發(fā)展的巨大潛力。

(二)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為大力開拓商貿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2007年,我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69.78萬人,比上年增長39.2%,實現(xiàn)旅游總收入31.36億元,比上年增長32.8%,旅游外匯收入1195.65萬美元,增長30.4%。旅游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客流量不足的局面,對運輸業(yè)、餐飲業(yè)、旅館業(yè)等產生了積極地拉動效應,并為延伸激活內部商貿市場以及定向開拓外部市場提供了眾多發(fā)展機遇。諸永高速通車在即、諸紹高速公路已開始樁基施工,將打破與寧波、杭州地區(qū)交往的屏障,更縮短距離,在一定程度會帶動我市旅游市場的活躍。

四、對策建議

(一)以外向型的商貿發(fā)展理念,大力推進專業(yè)批發(fā)市場建設,提高市場輻射力

目前我市場批發(fā)、零售商場有相當一部分貨源來自于周邊城市的批發(fā)市場,帶有鮮明的二級市場特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從屬地位,削弱了整個商貿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力。為此,全市未來批發(fā)市場建設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取得重點突破。一是全面提升現(xiàn)有市場的競爭力和輻射面。重點培育和完善具有骨干作用的區(qū)域性批發(fā)市場。

(二)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借助外部力量,推動人才、技術、經營業(yè)態(tài)、營銷方式的全面升級,提高消費品市場的競爭力

進一步優(yōu)化投資環(huán)境,廣開門路,降低門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廣泛吸引有影響的企業(yè)集團、民營企業(yè)家、外商等外部資金投資我市消費品市場。積極引進發(fā)達地區(qū)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高層次的管理人才,加速量販超市、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新興流通業(yè)態(tài)的發(fā)展。要立足于我市企業(yè)擁有計算機應有面窄、應用層次低、互聯(lián)網程度低、網上交易缺乏配套系統(tǒng)的現(xiàn)狀,制定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和有關軟硬件配套建設、網絡管理與維護、人才培養(yǎng)等發(fā)展規(guī)劃,扎實推進電子商務進程,使我市在現(xiàn)代商貿競爭中占取先機。

參考文獻:

[1]諸暨統(tǒng)計年鑒2006-2007.

第6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新生代消費者具有彰顯自我、女性消費者崛起的特點,同時應把握其中的超級消費者,使他們參與到產品設計和傳播環(huán)節(jié)。品牌應提供多樣個性化產品和服務,滿足有趣體驗的需求,同時增加女性相關投資,培養(yǎng)激發(fā)女性消費,更重要的是完善和消費者互動,催使社群經濟的發(fā)展。

消費升級、健康綠色以及零售改革成引領市場的三大趨勢??缧袠I(yè)呈現(xiàn)貴價化推動市場趨勢,全名運動輔以健康飲食,形成綠色消費,而零售進化的本質離不開提升購物體驗,滿足消費者仍然是品牌方追求的重點。

實現(xiàn)高效營銷產出應注意設備、內容的選擇以及有效監(jiān)測。掌握營銷生態(tài)向移動端轉移,迎合消費者內容選擇的偏好,同時有效采用營銷大數(shù)據(jù)檢測以提升整體營銷效果。

(來源:尼爾森 編選: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第7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關鍵詞:信息不完全 中檔消費品市場 退變 需求

中圖分類號:F01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7-074-03

一、引言

一國的總需求由消費需求、投資需求、政府支出以及凈出口四部分構成,以上四部分每一部分增加,都會導致總需求增加。近年來,隨著我國外貿出口的不斷增長,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貿易條件指數(shù)不斷惡化,尤其是前段時間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外需下降,使得我國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面臨重重困難,因此,通過擴大內需以促進經濟增長便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我國內需不旺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消費率下降,因此,增加消費者的消費量是擴大內需的關鍵,對此學者們提出了很多辦法,比如:在供給方面要優(yōu)化供給結構,增加有效供給;在需求方面要調整收入分配政策,積極推進城鎮(zhèn)化建設步伐,創(chuàng)造新的消費群體,培育消費熱點等等。盡管學者們的研究成果很豐富,但是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一般來說,消費者由于信息不完全會減少消費,反之,如果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消費者會增加消費,所以采取措施使消費者獲得更多的信息也是擴大內需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相關的研究還不多,而且多集中于商品的品牌化這個角度,在這里,筆者有意從市場結構方面進行探索以期為擴大消費需求,進而為擴大內需探索一條新的途徑。

二、信息不完全與我國一般消費品市場的二元結構

1.對消費品檔次和市場類型的劃分。按照商品的檔次,商品一般可分為高檔品、中檔品和低檔品,不同檔次的商品具有不同的特征:高檔商品一般具有很高的質量,除了能很好地提供主要功能外,還可以提供一些附加功能,可以體現(xiàn)消費者的身份,地位,滿足其虛榮心,同時產品價格相應的也很高。中檔商品的特征是質量可靠,可以較好地提供商品應具有的一般功能,附加功能少。低檔品的特征是質量較差,短時期內尚可提供商品應具有的一般功能。這種劃分只是相對的,隨著各地區(qū)消費水平的不同,同一商品在不同地區(qū)所屬檔次可能不一樣,另外,有些商品是不分檔次的。

根據(jù)市場銷售商品的檔次,筆者將市場劃分為以下三種類型:高檔品市場、中檔品市場和低檔品市場。(1)高檔品市場。高檔品市場是以銷售高檔品為主同時可能也有少量中檔品的市場,如大商場、專賣店等。高檔品市場以銷售高檔品為主,所以定價很高,另外,高檔品市場主要面向高收入者,高收入者對高價格承受能力強,更有甚者,有些高收入者為了體現(xiàn)自身在身份、地位、品味方面的獨特性和鑒賞力,刻意追求高價商品,以享受商品的高質量和減少同種商品的消費者,這也是高檔品市場價格高的一個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大超市也屬于高檔品市場,盡管消費者可能沒感覺到。大超市銷售的很多商品是日用品,這類商品本身高檔品的比重就較小,品牌化程度和品牌的消費者認知度低,即使消費的是高檔品消費者可能也沒意識到,另外,這類產品單價較低,價格相對較高消費者也未必能明顯感覺到。所以,如果說大商場是服裝鞋包的高檔品市場那么大超市就是一般日用品的高檔品市場。(2)低檔品市場。低檔品市場是以銷售低檔商品為主的市場,如面向中低收入者的集貿市場。很少有市場自我標榜為低檔品市場,而且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多樣性和改變其低檔商品出售者的形象的需要,銷售者在銷售商品的檔次上也會選擇中低檔品搭配,所以低檔品市場也有少量中檔品在出售。(3)中檔品市場。中檔品市場以出售中檔消費品為主,但也有少量低檔品②。中小商場、超市、鋪面可能是中檔品市場,但還要具體分析:由于高檔品市場的價格壓制,這類經濟實體難以索要高價,這也就意味著銷售的高檔品的比重不大,而以中檔或低檔品為主,如以中檔品為主,則為中檔品市場,如以低檔品為主,則為低檔品市場??偟膩碇v,相對于高檔品市場中檔品市場價格更實在,相對低檔品市場中檔品市場質量更可靠,可謂“貨真價實”,所以消費者能接受的價格也比低檔品市場高。這時如果賣方引入低檔品會獲得更高的利潤,所以中檔品市場賣方存在將低檔品引入的激勵。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的中檔品市場和低檔品市場混雜,難以區(qū)分,而且中檔品市場是不斷地向低檔品市場退變的,因此使我國的一般消費品市場呈現(xiàn)出二元結構,即高檔品市場和低檔品市場占主導地位,中檔品市場比例偏低。

2.中檔消費品市場向低檔消費品市場退變的機理。一方面,根據(jù)上面的界定中檔品市場包含少量的低檔品,而且賣方有引入低檔品的激勵,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居民總體購買力弱導致一般消費品市場產品質量偏低,加之政府的監(jiān)管和信息服務不到位,使得消費者難以區(qū)分商品的檔次,也就使中檔品市場變成經濟學中的“舊車市場”,高質量的商品不斷退出,因此中檔品市場中中檔品的比例是不斷下降的,退出的中檔品一部分進入了高檔品市場,其他的則徹底退出了市場。不僅如此,另外還有兩方面的原因加速了市場的退變:一是消費者主觀上傾向于將中檔消費品市場視為低檔消費品市場,二是買賣雙方討價還價。(1)消費者的主觀認識傾向加速市場退變。由于消費者知識的有限性,搜尋信息需要花費成本,消費者掌握的商品信息是不完全的,因此,消費者在購買時難以辨識商品檔次,加之我國市場上商品質量良莠不齊,辨別商品的檔次更是難上加難,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往往根據(jù)他所認為的市場類型來決定支付的價格,由于中檔品市場上中檔品的比例高,消費者買到中檔品的幾率更大,所以消費者準備支付的價格也越高,低檔品市場的情況則相反。消費者對目標市場類型的判斷主要來源于外部信息以及本人的購買和消費經歷,由于外部信息要經過本人的檢驗,所以判斷市場類型根本上靠的是本人的經歷。下面將消費者的經歷分為兩種情況討論。{1}假設消費者先前購買的商品的效用達到了消費者的預期。即使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也難以確定買到的是中檔品,這是因為:首先,消費者往往很難確切地知道中檔品究竟應提供多大的效用,對于首次購買的消費者尤其如此,因此即使購買和消費的是中檔品消費者也無法確定;其次,很多商品對消費者帶來的益處和危害是無法明確感知的,或者即使益處和危害可以感知,消費者也不知道這是消費商品的結果,也就是說,消費者難以完全感知商品的效用或危害,這樣,即使消費者從消費的多種商品中感知到同樣的效用,也并不意味著商品就屬于同一檔次。消費的商品檔次難以判斷使得消費者難以據(jù)此來判定市場的類型。需求強調的是,如果消費者在某個市場多次購買到中檔商品,而且他也準確地知道這點,他會認為該市場為中檔品市場,但是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在此之前,中檔品市場可能已經退變?yōu)榈蜋n品市場了。{2}假設消費者先前購買的商品的效用低于消費者的預期。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傾向于確定該商品為低檔品(即使消費的是中檔品也一樣)。由于消費者的思維慣性以及謹慎心理甚至可能還包含報復心理,認為購買到低檔品的消費者往往容易將購買商品的市場視為低檔品市場。而且,如果該商品在其他市場也有銷售,那么其他的市場也可能被認為是低檔品市場。綜上所述,效用達到預期時消費者無法判定市場為中檔品市場,效用達不到預期時消費者傾向于將市場視為低檔品市場,所以,消費者往往傾向于將中檔品市場視為低檔品市場,這一認識傾向使消費者在中檔品市場購買時出價或者是可以接受的價格更低。前邊提到中檔品市場本來就是“舊車市場”,中檔品不斷退出,現(xiàn)在消費者出價更低,加速了中檔品的退出,也就加速了中檔品市場的退變。(2)買賣雙方討價還價加速了市場的退變。在我國的很多中檔品和低檔品市場里,討價還價行為是很常見的,消費者的還價行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消費者很清楚商品的合理價格,在此基礎上作出的還價,另一種是消費者根本不清楚商品的質量和(或)合理的價格,只是希望能以盡量低的價格,或者希望以其心理價位(盡管此價格可能比合理的價格低很多)購得商品,后邊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對于買方來說,無論賣方是否索取高價,還價的結果至少不比接受賣方的初始報價差,因此如果可以議價買方一般都會還價,事實上,可以說討價還價已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習慣。在討價還價普遍存在的情況下,如果賣方堅持最初的報價毫不讓步,買方很可能會退出交易。針對這種情況,作為對策,賣方往往在一定的價格范圍內先索取高價,然后接受買方還價直至底價,這種策略比一開始就報底價獲得的利潤要高,而且往往是最初索取的價格越高,最后的成交價格也越高。結合中檔品市場,賣方會對中檔品和低檔品都加價,但加價的幅度往往不一樣,很有可能低檔品的加價率高于中檔品,這是因為,由于消費者難以辨別低檔品和中檔品,對低檔品索取和中檔品一樣的價格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另外,很多消費者反而以價格高低來判斷商品的檔次,即通常人們常說的“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對此,賣方采取的策略可能是對低檔品索取和中檔品一樣的價格,甚至是更高的價格,以誤導消費者。當然,中檔品也可以加價,但是中檔品和低檔品都要以高檔品的價格為價格上限,顯然中檔品的加價空間小于低檔品的加價空間。低檔品的加價率很可能高于中檔品的加價率使整個市場可接受的平均降價幅度超過了中檔品可接受的降價幅度,又是因為消費者無法區(qū)分商品檔次,即使交易的商品是中檔品消費者也會要求賣方按平均降價幅度降價,賣方無法接受,買方則很有可能退出交易,因此中檔品難以成交,而且質量越高同時也是價格越高的中檔品能接受的降價幅度越小,也就越容易被擠出市場,隨著中檔品的不斷退出,市場可接受的平均降價幅度越來越大,買方要求的降價幅度也越來越大,如此又會進一步加速中檔商品的退出,同樣也就加速了中檔品市場的退變。

也許有人會問中檔品市場因同時銷售中低檔兩種商品會退變?yōu)榈蜋n品市場,那么,高檔品市場是否會因為同時銷售高中檔商品而退變?yōu)橹袡n商品市場呢?答案是不會。一般來說,高檔品同時又是名牌產品,為消費者廣泛認同,擁有很大的正的品牌效應,以至于共同銷售的不熟悉的高質量中檔品也可能被認為是高檔品,如果消費者發(fā)現(xiàn)二者質量基本相同時更是如此。中檔品品牌化程度低,部分低檔品具有負的品牌效應,二者共同銷售,中檔品也可能被當作低檔品。

三、二元市場結構對需求曲線及消費量的影響

如果消費者信息完全,同一商品消費者在哪個類型的市場購買都沒有關系,因此,消費量不受影響。但是事實上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場的二元結構迫使消費者要在高檔消費品市場或者低檔消費品市場來購買中檔消費品,而這會減少中檔品的消費。在二元市場結構中,由于信息不完全,消費者有降低其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即保留價格)的傾向:如果消費者從低檔品市場購買中檔品,由于消費者對其質量或檔次存在疑慮,對于每一單位商品,消費者都會降低他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由此導致需求曲線下移。如果消費者從高檔品市場購買中檔品,由于認為商品加價幅度很大,消費者會刻意壓低自己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比如某消費者在進入高檔商場前認為某商品值500塊,在進入商場后發(fā)現(xiàn)商品標價500塊,那么,他可能認定這個商品不值500塊。所以需求曲線也會下移。相反,在一個完善的中檔品市場(市場中低檔品極少或者沒有)中消費,消費者會認為商品貨真價實,因此,愿意支付的價格也高,對應的需求曲線位于在低檔品市場和高檔品市場消費所對應的需求曲線上方。

d1為消費者在低檔品市場或高檔品市場購買中檔品時的市場需求曲線,d2為消費者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購買中檔品時的市場需求曲線,d2在d1上方,并且d2比d1更平坦,即需求彈性更大,原因在于:在低檔品市場和高檔品市場上商品的價格和商品的檔次或質量關聯(lián)性相對較弱,因此,消費者對價格變動的反應也不是充分的,中檔品降價銷量可能不會增加很多,漲價銷量可能不會減少很多,甚至可能出現(xiàn)漲價多銷降價少銷的現(xiàn)象;反觀中檔品市場上的中檔商品,價格變動導致銷售量變動幅度大:先看降價,因為商品貨真價實,所以降價會導致銷售量增加得更多。再看漲價,單從商品貨真價實這點來看,漲價導致銷量下降的幅度可能較小,但是同樣由于貨真價實,中檔品市場上銷售的中檔品相互之間的替代程度要遠大于在高檔品市場和低檔品市場銷售的中檔品與其他商品(包括各個檔次)之間的替代程度,所以在中檔品市場銷售的中檔品漲價銷售量下降的程度可能會很大。

由于d2在d1上方且比d1平坦,所以d2與供給曲線s1及s2的交點A和B必定位于d1與s1及s2的交點C的右邊,也就是說,消費者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購買中檔品比在低檔品市場和高檔品市場購買的量更大,因此完善中檔品市場可以擴大內需。另外,除非供給曲線是水平的,否則,d2與供給曲線s1及s2的交點A和B必定位于d1與s1及s2的交點C的上邊,即對應的價格更高,這說明,只要消費者確切的知道商品貨真價實,即使價格高一些,也會增加消費的。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剩余的變動是不確定的,這取決于供給曲線的斜率,如果邊際成本隨著產量增加上升的幅度越大,即供給曲線越陡峭,那么消費者剩余越小,比如,DAp1的面積小于DBp2,甚至可能小于在低檔品市場和高檔品市場購買時,例如隨著s1繞C點逆時針旋轉,DAp1的面積不斷減小,最后可能小于ECp3的面積。

四、完善中檔品市場的思路與意義

1.完善中檔品市場的思路。完善中檔品市場關鍵在防止中檔品市場向低檔品市場的退變,保證中檔品市場貨真價實,具體的思路是:首先,因為廠商有向中檔品市場引入低檔品的激勵,而且缺乏公信力,所以中檔品市場應由政府新建或者指定某市場為中檔品市場,政府要明確向廠商和消費者通告市場的類型。其次,政府要規(guī)定市場的價格上限和質量下限。(1)由于中檔品和高檔品的界限無法精確劃定,所以價格上限的作用并不是要刻意排除高檔品,而是要通過賣方的“自我選擇行為”部分抵消賣方的信息優(yōu)勢:政府規(guī)定了市場的最高價時,賣方仍然愿意進入市場交易,這就證明了賣方可以接受的價格一定是位于政府規(guī)定的最高價之下,消費者即使對產品的檔次和質量一無所知,也不會支付超過最高價的價格,當然,賣方也不會索取超過最高價的價格。如果沒有最高限價,消費者對產品的檔次和質量又一無所知,同樣的商品,成交價就可能會高于前邊政府規(guī)定的最高價,消費者福利受損。(2)在較短的一段時期內,政府的最高限價對應著商品的一個特定的質量水平,也就是說決定了這個市場商品的質量上限③,政府規(guī)定的最低質量要求和這個質量上限偏離的程度,也即是質量區(qū)間的長度和質量上、下限一起決定了可以進入市場的商品的種類、質量檔次和數(shù)量。(3)政府確定價格上限和質量下限時應遵循“在商品的種類、質量檔次、數(shù)量能夠較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前提下,規(guī)定盡可能低的最高價格和盡可能高的最低質量要求”這樣一個原則,以提高中檔品市場商品的性價比。需要說明的是,政府確定價格上限和質量下限絕不是求最優(yōu)解的問題,盡管在相關條件給定的情況下,確實存在最優(yōu)解。原因在于:只要規(guī)定了中檔品市場的價格上限和質量下限,市場的價格區(qū)間和質量區(qū)間就確定了,因此這個市場的商品的成交價格和質量的匹配性就優(yōu)于沒有規(guī)定的一般市場。因此,即使政府確定的價格上限和質量下限偏離理論上的最優(yōu)解,消費者的福利水平仍然可以提高,這也就降低了政府發(fā)展中檔品市場的難度,提高了政策的可行性。

再次,政府要對進入市場的產品進行質量檢驗以保證達到最低質量要求,為了降低社會的檢驗成本,可以考慮由政府和廠商對擬進入市場產品在出廠前進行聯(lián)檢,反正廠商無論如何都要對自己產品進行檢驗的;另外,為了防止低檔品的賣方存僥幸心理,濫竽充數(shù),可要求賣方支付進入市場的檢驗費用;還有,為了防止市場內商品的質量下降,政府應對已進入市場的商品不定期抽檢,對達不到標準者嚴懲。

2.完善中檔品市場的意義。完善中檔品市場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重要意義:(1)擴大商品的需求。一般來講,中檔商品的消費量應該是最大的,根據(jù)上面的分析,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中購買中檔品消費者會增加購買量,因此完善中檔品市場對擴大內需意義重大。(2)提高市場上商品總體質量水平。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上購買中檔品,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水平更高,這就可能使一些在市場退變過程中被徹底逐出市場的高價同時也是高質量的中檔品得以繼續(xù)留在市場上,進而提高了整個市場的質量水平。(3)在扶植品牌成長的同時,減少品牌化的代價。在論述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先討論一個相關問題:之所以要完善中檔品市場根本上是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消費者信息不完全的問題,而商品的品牌化戰(zhàn)略也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前邊提到“商品品牌化可使商品的購買行為不受市場類型的影響”,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只要走品牌化道路即可,發(fā)展中檔品市場毫無必要呢?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首先,品牌效應的發(fā)揮不能完全脫離市場類型。品牌商品向消費者傳遞了一個信息:該商品的檔次或質量比較高,但是這個信息能否被消費者所接受可能還是要受到市場類型的影響,在商品容易被仿冒的情況下尤其如此。比如,很多人在大商場的專柜購買昂貴的品牌包,但是同樣的商品在地攤上即使打折銷售,一般也不會有人購買的。其次,品牌商品的性價比可能并不高。商品成為品牌商品一般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廣告宣傳,一是通過消費者的良好口碑。在前一種情況下,宣傳的成本會計入到產品的成本中去,最終由消費者來承擔,而產品的宣傳本身實際上并不會給消費者帶來效用。這就好比徹夜排隊購買球票一樣,沒有人(包括售票方)從球迷的排隊行為中獲益。在后一種情況下,盡管品牌化并未產生額外成本,但商品一旦成為品牌商品以后,買方就可能通過提價來獲取更高的利潤,但是對整個社會來說,這種品牌化途徑的成本較小。無論采取哪種品牌化途徑,品牌商品的價格一般都相對較高,進而性價比可能不高。品牌化雖然使消費者獲得了更多的信息,但是事實上消費者為此是要付費的,然而,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上的商品的品牌化可以部分的避免這個問題:在中檔品市場上,商品比較容易通過消費者的好口碑來實現(xiàn)品牌化,這是因為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消費者需求會增長,而產品種類又較少,這樣消費者消費各種產品的機會都可能增加,即增加了認知的機會,加之產品質量較高,因此比較容易形成好口碑。廠商也愿意更多的通過這種途徑來實現(xiàn)品牌化,相應的就會減少廣告宣傳。而且,由于中檔品市場規(guī)定了價格上限,可以較好的抑制好口碑的商品提價,不僅如此,中檔品市場的價格本身也存在著下降的趨勢:首先,由于商品的質量有保證,商品價格的橫向對比更有意義,市場競爭機制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迫使賣方降價;其次,中檔品市場中商品具有較高的需求價格彈性,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驅使賣方降價。另外,廠商還可能因以下原因而減少以廣告宣傳來實現(xiàn)品牌化:首先,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上商品貨真價實,信息不完全給消費者帶來的不利影響大大的降低了,消費者對廣告宣傳的敏感度也會相應的下降;其次,中檔品市場的廠商數(shù)量和產品種類較少,消費者容易對比商品,受廣告的影響減小;最后,如果廠商因廣告成本而提高了商品的價格,由于中檔品市場的需求價格彈性較大,提價會使銷售量大幅減少,進而使廣告增加的銷量大打折扣。所以,采用廣告宣傳來實現(xiàn)品牌化效果可能并不好。綜上,在中檔品市場上商品品牌化更多的是通過良好的口碑而不是廣告宣傳來實現(xiàn),而且還存在著抑制品牌商品價格上升的機制,所以在完善的中檔品市場品牌商品的性價比仍會很高。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科基金(SJD09790009)]

注釋:

①通常,消費品分為生活必需品和耐用消費品兩類。本文中的“一般消費品”指的是除耐用消費品以外的消費品,為免引起歧義,沒有使用“生活必需品”這個概念;之所以將耐用消費品市場排除在外是因為,一般來說,耐用消費品價格較高,占消費者支出的比重較大,使用期限較長,所以消費者愿意努力獲得相關信息,另一方面由于資金和技術方面的限制,耐用消費品行業(yè)進入壁壘高,廠商數(shù)量相對較少,產品品牌化程度高,消費者獲得產品信息相對容易,因此,耐用消費品的信息不完全問題遠不及一般消費品突出;最后要說明的是,現(xiàn)實中,很多的消費品市場其實是綜合性的市場,既出售一般消費品又出售耐用消費品,但是由于消費者對耐用消費品的信息比較充分,因此,本文假定出售耐用消費品與下文提到的市場的檔次無關,而將這種綜合性的市場看作是不出售耐用消費品的一般消費品市場。

②對于消費者認知度較高的品牌商品,如果不存在假冒,消費者在哪個市場中購買都沒關系,即,商品品牌化可使商品的購買行為不受市場類型的影響,消費者一般會選擇價格最低的市場購買,因此,在中檔品市場甚至是在低檔品市場也可以看到一些品牌商品的高檔品就不足為奇了。由于這種情況畢竟不多見,所以對市場類型的劃分影響不大。

③質量更高的商品會因為無法索要更高的價格而選擇不進入這個市場,但這和“舊車市場”模型中高質量汽車退出市場完全是兩回事。

參考文獻:

曾國安,胡晶晶.1990年以來中國居民消費率變動的實證分析[J].稅務與經濟,2006(1)

(作者單位:淮陰工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江蘇淮安 223001)

第8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關鍵詞:快速消費品;市場細分;流通渠道;營銷策略

在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形勢下,我國快速消費品市場蓬勃發(fā)展、快速升級??焖傧M品行業(yè)作為消費品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仍將呈現(xiàn)全面繁榮的發(fā)展態(tài)勢。目前快速消費品市場已由生活基本型向需求型轉變。國家為促進經濟的增長而擴大內需,這更加刺激了消費者對快速消費品的需求。

一、新形勢下快速消費品的市場特點

1.快速消費品的特點

快速消費品是指滿足消費者一些基本生活需求的高頻率消費的產品??焖傧M品主要針對消費者的日常使用,使用時限短。同時,快速消費品的渠道多而復雜,廣泛涉及眾多產品品類,擁有廣泛的消費群體。因此,對于消費品的便利性要求很高。 另外,快速消費品很容易在同類的產品中互相替代,因而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不高,易在同類消費品中轉換不同的品牌。

新形勢下,八零后,九零后等新消費群體的產生打破了中國固有的家庭傳統(tǒng)消費模式,獨生子女時代已經來臨。隨之其對消費品的要求逐步增加,改變了過去單一追求廉價、耐用的要求,而逐步對消費品產生了品牌意識,對消費品的顏色、式樣、設計、包裝、口味(食品)等有了更多更個性化的追求。在當今信息高度發(fā)展、個性化逐漸凸顯的時代,消費品更新?lián)Q代的速度大幅度縮短。

2.快速消費品營銷的特點

快速消費品行業(yè)目前主要分為四個子行業(yè):一是個人護理品行業(yè);二是家庭護理品行業(yè);三是品牌包裝食品飲品行業(yè);四是煙酒行業(yè)。

快速消費品營銷主要有以下特點:(1)產品的周轉速度快、周轉周期短,消耗量大;(2)產品的保質期較短,對產品分銷速度要求較高;(3)購買的便利性要求較高。

二、新形勢下快速消費品的市場發(fā)展態(tài)勢

1.快速消費品的市場發(fā)展現(xiàn)狀及特點

(1)市場細分更細化、營銷手段不斷創(chuàng)新。隨著我國消費品市場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趨于理性化、個性化消費,對消費品的要求已不止于追求廉價、耐用的要求,而是追求品牌、品質、設計、包裝以及更多個性化的要求。同時,為了吸引日趨成熟的消費者,營銷手段不斷推陳出新、更具想象力。這就使得更加細分的市場的出現(xiàn)以及更加有創(chuàng)意的營銷手段的采用。

(2)流通渠道扁平化。目前我國快速消費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面對要求越來越高的消費者,企業(yè)的銷售系統(tǒng)對市場的反應是否迅速至關重要。因而,目前消費品市場的流通渠道廣度和深度不斷提高,流通渠道逐步扁平化,中間環(huán)節(jié)越來越少,對市場的應變更迅速、價格更具競爭力,對市場的控制能力增大。

2.快速消費品的市場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新趨勢

(1)消費者的話語權日益重要。以往快速消費品營銷僅取決于流動渠道的管理已漸漸被消費者驅動所取代。目前在食品、個人護理品、家庭護理品、煙酒等品類上,消費者的話語權的作用愈來愈大。因此,如何做好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與購買決策過程的研究與分析,已成為決定營銷成敗的關鍵要素。

(2)主題營銷帶動相關品類快速消費品充分發(fā)展。例如,“奧運營銷”、“體育營銷”的發(fā)展帶動了相關品類消費品的充分發(fā)展,企業(yè)還利用很多熱門的話題抓住市場機會。

3.快速消費品的市場營銷策略存在的問題

(1)部分消費品的市場細分不足。盡管我國目前快速消費品的市場日趨細化,但還有部分消費的市場細分不足。企業(yè)應該在細分的基礎上注重消費品的再細分,只有進一步細分目標客戶并采用相應的營銷策略,企業(yè)才能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2)盈利能力較低。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市場份額,企業(yè)往往通過高額的營銷投入提升品牌知名度。但目前很多企業(yè)都面臨有市場沒利潤的尷尬局面,甚至部分企業(yè)由于高額的銷售費用而面臨虧損。因此,企業(yè)在重視產品營銷策略的同時也要尋求到一個科學合理的盈利模式。

三、提高快速消費品市場競爭力的營銷策略

1.樹立品牌形象

快速消費品營銷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建立品牌的問題,樹立自己的企業(yè)文化,得到消費者對品牌及企業(yè)文化的認同,并逐步對其產生一定的忠誠度。品牌的建立主要包括品牌美譽度、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誠度這三方面的建設上。

2.構建市場銷售網絡渠道

不同的銷售渠道所產生的營銷費用不同,進而會直接影響到企業(yè)的營銷業(yè)績。企業(yè)必須充分了解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并考慮不同類型產品的特性,采取相應的銷售渠道以及選擇不同的渠道成員。同時,應與市場渠道成員積極合作,例如與物流公司建立穩(wěn)定的營運關系,在運輸環(huán)節(jié)上做好籌劃,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線完成從出廠到銷售終端的銷售。

另外,加快網絡直銷和對區(qū)域商的垂直式銷售的網絡建設。網絡的直銷模式,不但可以減小銷售人員的數(shù)量,而且還可以保證廠商對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狀況的及時掌握,消費者對產品的各種要求有最直接的反饋。

3. 提升營銷效率

企業(yè)在做好市場細分的基礎上,要對目標市場消費群體提出最有力、最有效的產品賣點。同時對同行業(yè)競爭者的營銷方式也要做好調查分析。對消費者的購買動機、購買決策、購買行為及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進行分析研究,針對產品特點采用滿足消費者購買便利性需求的營銷方式及流通渠道。

參考文獻:

[1]王勇德 王杜春:市場營銷學.[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年.

[2]劉永炬:快速消費品的管理特點.中國營銷傳播網.[EB/ OL].2003年第2期.

第9篇:消費品市場范文

[關鍵詞] 高校旅游產品 消費市場

一、前言

高校旅游是一種新興的特種旅游產品,廣義的高校旅游是指以高校為載體,在校園內進行的具有高校特色的各種旅游活動的總稱,狹義的高校旅游僅指以觀光游覽大學校園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動。本文所指的高校旅游為前者。

隨著高校旅游的發(fā)展,近年來,很多學者開始關注這項新興的特色旅游產品,但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旅游客體的理論研究,而對于高校旅游客源市場的案例研究在國內外都極少。

為了調查目前高校旅游產品的實際消費情況,本文采取街頭隨機攔截的方式,對沈陽城市常住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共計1155人,其中:聽說過高校旅游的有812人,對其進行了有關高校旅游認知與態(tài)度的調查;有過高校旅游行為的有201人,本文對這部分高校旅游者的結構特征與旅游行為特征進行了更深入的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97份,問卷回收率為98%。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高校旅游產品開發(fā)應該如何滿足市場需求的建議。

本文對于高校旅游市場開發(fā)具有一定的啟迪和借鑒。

二、調查結果分析

1.對高校旅游的認知

(1)感知度。在1155名調查對象中,聽說過“高校旅游”的調查對象占樣本總數(shù)的70.3%,這表明“高校旅游”在沈陽城市常住居民中的知名度較高。

(2)對“高校旅游”概念的認知。在感知到高校旅游的812名調查對象中,95%認為高校旅游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校園觀光;僅有5%的調查對象認為高校旅游可以包括修學旅游、體育旅游及事件旅游。這說明,目前沈陽城市常住居民雖然對于高校旅游的感知程度較高,但在認知上還有很大局限,僅把高校旅游理解為狹義的高校觀光游。

2.消費市場規(guī)模

在所調查的1155名沈陽城市常住居民中,有過高校旅游行為的調查對象為201人(指廣義的高校旅游),占調查對象總數(shù)的17.4%,用沈陽城市常住居民總數(shù)*17.4%可以近似估算目前沈陽城市常住居民對高校旅游產品的消費規(guī)模。

3.消費者結構

本文按照人口統(tǒng)計學及旅游行為的主要特征指標,對有效回收的197份有過高校旅游行為的調查問卷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

(1)性別。男、女比為1.3∶1,男性略高于女性,主要是因為很多高校旅游者是利用到高校出差開會的閑暇時間游覽高校的,而男性在這方面的機會略多于女性。

(2)年齡。20歲~25歲年齡段的游客最多(41.9%),其中多為大學在校生,他們到訪高校的主要原因是:①探訪同學、朋友;②與其它高校同學聯(lián)誼;③以訪學和考研為主要目的,到其它高校進修,在上述過程中順便游覽高校。16~19歲年齡段的旅游者次之(30.2%),其中高中學生居多,他們高校游的主要動機是了解高校、為高考填報志愿做準備。上述兩個年齡段構成了高校游客的主體,其它年齡段的游客所占比例較小、且較分散。

(3)職業(yè)。在各職業(yè)類型的高校旅游者中,學生所占比例最大,占總體的48.8%,這與年齡結構的統(tǒng)計較一致。列第二位的是企業(yè)管理者,占18.6%,其高校旅游的主要原因是:①與高校有業(yè)務往來順便游覽高校;②到高校招聘人才,參觀高校;③知名企業(yè)家到高校講學,游覽高校;④到高校進修學習,游覽高校。其它職業(yè)類型占總體的比例較為分散,沒有體現(xiàn)出較多的規(guī)律性。

(4)學歷。高中以下學歷占旅游者總體的11.6%,高中及同等學歷30.2%,大專及本科學歷55.8%,本科以上學歷2.3%。上述數(shù)據(jù)顯示,大專及本科學歷、高中及同等學歷的游客占絕大部分,這與上面年齡結構、職業(yè)結構所表現(xiàn)出的結果較一致。

(5)月收入。除去學生無固定收入的因素,月收入1500~2500元中等收入水平的高校旅游者所占比例接近半數(shù),達44.4%;2500元以上的旅游者占6.2%。

(6)旅游經驗。通常,近三年來旅游次數(shù)在4次以上的旅游者被認為是旅游經驗較豐富的旅游者。根據(jù)調查,近三年來旅游次數(shù)在4次以上的高校旅游者占總體的79.1%,說明高校旅游者的旅游經驗較豐富。

4.消費行為特征

(1)動機。絕大多數(shù)高校旅游者到訪高校都有其他目的,高校旅游只是附屬行為。在197名有過高校旅游行為的調查對象中:直接以觀光游覽為目的造訪高校的,僅占7%;另外93%的旅游者造訪高校都有不同的原因,游覽高校只是閑暇時的附屬行為,造訪高校的主要目的包括:①工作或學習需要(23.3%)、②探親訪友(34.9%)、③日常休閑(11.6%)、④其他目的(23.3%),包括:參加同學或孩子的畢業(yè)典禮、送新生入校,等等。

觀光和體驗大學生活是高校游的最主要旅游動機。高校旅游各種動機所占比例如下:①觀光、感受大學氛圍(36%);②了解和體驗大學生活(25%);③欣賞科研資源,學習科學知識(11%);④日常休閑,鍛煉身體(8%);⑤圓自己的大學夢、名校情結(10%);⑥其他(10%)。

(2)旅游方式。在197名高校旅游者中,沒有人參加旅游團,全部以散客的形式進行高校旅游(散客組成:個人、家庭成員、朋友、其他)。

出現(xiàn)上述情況的主要原因:①客觀原因:目前沈陽市旅行社中開展高校旅游業(yè)務的較少;少數(shù)有此項業(yè)務的旅行社未把高校旅游作為重點推廣產品,缺乏宣傳推銷,很多市民不知道旅行社的這個旅游項目;少數(shù)旅行社對高校旅游的線路設計不科學,游覽內容少而空洞,造成人們不愿參團。②旅游者主觀原因:大部分旅游者認為自己去高校旅游有以下優(yōu)點:自己旅游在時間安排上比較靈活;有孩子或親友在高校讀書或工作,可以安排參觀游覽高校;自己旅游比較省錢。

(3)消費結構。197名高校旅游者都是以散客形式進入高校的,而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的高校對于個人出入高校管理比較松散,高校大多可以自由出入,所以這些旅游者在購買門票上的消費為零;53.5%的游客在游覽過程中有飲食消費,但金額都不大;在住宿、乘坐校內交通工具兩項上沒有游客參與,消費為零;沒有游客參與旅游購物,消費為零;23.3%的旅游者參加過校園的各種文體活動,例如校園歌曲大賽、校園文化節(jié)等,但沒有金錢消費;沒有人在游覽過程中聘請過校園導游,在導游消費方面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