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年級信息技術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利用學科特點和自身條件,組織部分學生參加電腦興趣小組。活動的成果的喜人,不少的學生電腦打字速度,電腦知識水平的很大的提高。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師期末工作匯報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信息技術教師期末工作匯報一
本學期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已基本順利地完成任務。工作中有收獲的喜悅也有另我擔憂的問題。以下是本人本學期的工作情況。
教學上的主要工作:
(1)做到期初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雖然其中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如課程的臨時調整,但由于教學計劃安排的比較好,所以并沒有給工作帶來太大的影響,當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學生沒有辦法上機,缺少實踐機會,這個問題在下個學期要特別加于重視解決。
(2)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guī)定,認真?zhèn)浜谜n,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電腦課學校安排的課時比較少(一周每班一節(jié))這對于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jié)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jié)課。所以才能上好每節(jié)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3)利用學科特點和自身條件,組織部分學生參加電腦興趣小組?;顒拥某晒南踩?,不少的學生電腦打字速度,電腦知識水平的很大的提高。
對于三年級,這一學期主要學習讓學生了解信息,認識計算機并學會啟動和關閉計算機。熟練掌握鼠標操作的操作,掌握一些計算機規(guī)律。了解窗口操作,通過學習軟件摸索出學軟件的規(guī)律。學習鍵盤操作,認識鍵盤,熟練進行鍵盤的手指分工練習。在教學工作過程中,主要是采用了演示法和講解法。學生通過上機操作成就感和學習興趣。
在教學之余,我也注重自身發(fā)展進步。從思想上,利用各種機會端正自己;從行動上鍛煉自己,學電腦技術,學教學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為人師表。
我工作中的遺憾:
工作雖然做了不少,也下了很大的工夫,但由于一些客觀原因給我流下了遺憾。如,學生人數(shù)太多,機子不夠用,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機子損壞次數(shù)太頻繁、數(shù)量太多,都來不及維修,這直接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所有這些遺憾有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呢?下個學期的工作還得關注這個問題,否則情況定不如人意。
信息技術教師期末工作匯報二
一、教學工作任務
本學期承擔三年級6個班的信息技術課和四年級3個班的綜合實踐課教學任務。根據(jù)學校的實際條件情況進行教學,主要完成了與課程內容相密切的課本知識教學,如三年級的Windows窗口操作,畫圖軟件中各種工具及命令的使用;綜合實踐課中讓學生了解新疆的地理特征,有哪些物產、特產,動手制作等內容。
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
1.德育目標:通過一學期的信息技術課的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安全使用網絡,爭做文明上網的小公民。
2.智育目標:讓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掌握“畫圖”軟件中各種工具及命令的用法。
三、主要教學成績及經驗
信息技術課的動手實踐操作技術指導這方面取得很大的收獲。這主要是注重了教材的鉆研,教法的合理利用。
教師對教材認真的領會,教材上提示到的操作步驟教師本人先反復的操作,然后再對學生講解。這方面具體是這樣做的:在上機課教學中盡量做到精講,把理論知識溶縮,一些很抽象的理論把它轉變成一些操作性很清楚的操作步驟或師演示操作方法;把理論知識的講解與實際操作聯(lián)系起來,尤其是把自己的實踐操作得出的經驗結合起來,注重實際經驗的傳授,而且教學時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一些干干疤疤的理論講得很有生色。
教法上: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導入新課——設計問題——學生自讀教材尋找答案——討論實際操作過程或步驟——總結操作要領(經驗)——上機操作)。一期來,學生感覺到學到了點實在的東西,學習積極性不斷的增強。其次,上機課,組織模式得到一定的探索,逐步找到一種適合不同班級的授課方式。有的班以演示、總結操作知識為主;有的班以實踐操作為主,每節(jié)課定一個操作任務,再給學生的自主操作時間,自行摸索,形成感性經驗。
四、存在的問題
本期存在的問題主要是:
1.學生在上機課中不能按要求帶腳套,使這部分人得不到上機實踐操作的目的;
2.在合作學習中,有的學生還不太會去合作、交流;
3.在評價作品環(huán)節(jié),語言太單調。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采取強性措施,讓學生明白帶腳套是他們的責任和義務和帶腳套的作用;
2.還需要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方法,交流問題的技巧;
3.在評價作品方面,還需要提高自己的評價多元化。
信息技術教師期末工作匯報三
又是一學期的結束,回顧這個學期所從事的三年級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基本上是比較順利地完成任務。當然也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一些存在的問題,從教學上講我主要做了這一些工作:
一、主要完成的教學任務有:
1.認識計算機、鼠標使用操作。
2.畫圖中直線工具和矩形工具、橢圓工具和文件的保存、圖的復制與粘貼、曲線工具和填充工具。
3. 認識鍵盤、抓鍵盤手指分工、字母的輸入、單詞輸入。
4.初識智能abc、詞組的輸入、整句的輸入方法。
5. 用ie瀏覽網頁、撥號上網。
6.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用ie瀏覽網頁、從網上下載游戲、ie瀏覽器的使用技巧。
7.發(fā)送電子郵件、接收并回復電子郵件。
8.遵守網絡文明公約、計算機病毒及防治。
二、主要采取的方法:
1.做到期初有計劃,有教學進度,使教學工作能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下去;雖然其中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事件比如:學校有活動和教學時間沖突,有時停電等;但由于教學計劃安排的比較好,所以并沒有給工作帶來影響,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學工作的進行,使得大量理論知識得于傳授給學生。當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學生沒有辦法上機,缺少實踐機會,這個問題在下個學期要特別加于重視解決。
2.按照學校工作管理規(guī)定,認真?zhèn)浜谜n,寫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課。信息技術課對于學生來講的很重要的一節(jié)課;對老師來講是比較難上的一節(jié)課。所以上好每節(jié)課對老師對學生都是很關鍵的。除了備好課、寫好教案外,我還要查閱各種資料,能上因特網時還上網尋找好的教學材料,教學課件,把它們和我所從事的工作結合起來,為我所用。
3.利用學科特點和自身條件,對于課堂上能力較強的學生,我額外教給他們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使得他們知識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
4.在轉差促優(yōu)上,我也注意在教學中耐心細致的對他們進行示范操作,必要時還單獨給他們開小灶,從而促進他們的發(fā)展。
5.在教學之余,我也注重自身發(fā)展進步。除了聽課,參加教研活動外,我還注意到要自學。從思想上,利用行評機會端正自己;從行動上參加自考學知識,學電腦技術,學教學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為人師表。
6.開展競技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動力
本學期教學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養(yǎng)成學習的習慣,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方法,能夠正確掌握指法的擊鍵方法。因為指法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開展一些活動以維持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采用比賽的方法進行,每過一個階段進行一次比賽活動,由每小組先進行,然后由組內評出最好的,再由評出的進行互評,通過這些活動,不僅使用枯燥無味的練習變成有趣的活動,而且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個個都想爭著做個打字高手,從而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另外,本學期在校內開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賽,通過比賽,提高了學生的競技水平。
三、主要存在的問題:
由于打字速度跟不上教學的進度要求,導致部分學生對網絡知識的學習操作不夠扎實,語文成績偏差的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也較困難;個別學生在電腦上課期間有吃零食的習慣,下學期一定能夠嚴加管理教育引導;部分學生對網絡游戲情有獨鐘,操作中也偷偷的打游戲,這些不好的行為教師一定要加以引導教育。
精心設計,步步深入
1.第一份教學設計:突破重點難點,落實雙基
本次活動是一次以小學有效教學為主題的研討活動,題目是上課前一天通知的。接到通知后,我馬上積極準備起來。撰寫教案,我有一個習慣,第一份教案一定是獨立備課,細細地分析教材,根據(jù)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確定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教學方法。品讀第一份教學設計,我認為基本落實了教材的雙基目標,突破了教材的重難點。
(1)教學目標。知識目標:了解因特網,認識瀏覽器的界面。技能目標:學會啟動、關閉瀏覽器,學會通過超級鏈接、“前進”、“后退”按鈕來瀏覽信息。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網絡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利用瀏覽器查看網頁信息。難點:網上信息的歸納整理。
(3)教學過程如下。
2.第二份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任務驅動
我反復閱讀著自己撰寫的教案,教學目標達成了,重點突出了,難點也被突破,但總覺得缺點兒什么。缺點兒什么呢?讓我學習一下網上眾位高手的教學設計吧!我趕緊百度一下……唉呀,原創(chuàng)教案不多!不過,細細品讀,卻也得到了許多啟示。例如,“良犬家園”網站的版主在上課時變身為一位網絡旅游的導游:“我們旅游公司地址是。怎么樣才能進我們的旅游公司瞧瞧呢?小朋友有沒有妙招?”“謝謝這位團友,他真棒,我們給他一點掌聲好不好?”“呀,虞導第一次帶團,出錯了,現(xiàn)在想帶大家回到八達嶺,怎么辦?別急,虞導有法寶……”對照自己的教案,光記著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就是缺少一點趣味——如果把學生置身于一個有趣的學習情境中、他們是不是會融于教學,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呢?趕緊行動!
下面是我修改后的教案,主要針對一、二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了修改。
3.第三份教學設計:體現(xiàn)思想方法,一課一得
時間過得好快,從下午3點接到課,經歷教學設計的初稿、再稿,時間轉瞬即逝,出了機房,恍若隔世,明晃晃的太陽不知何時已經悄悄地躲藏,天邊只有零落的幾顆星星俏皮地對我眨著眼。帶著幾份忐忑,含著幾絲滿意,把教案及課件發(fā)給師傅,期待得到名師的指點,也希翼得到師傅的幾分肯定。
“……過程比較清楚。上一般的公開課也就這樣,不過要上得出彩,恐怕要打一個問號?”——真實的回答、殘酷的評價。
“對于城區(qū)三年級的孩子,上網應該不是難題。那么我們在教學中是否可以基于教學內容,但又不局限于此,而在學習的方法上動動腦筋?”——一語道破、醍醐灌頂。
“比如,認識瀏覽器界面的時候,如果和以前學過的畫圖軟件或記事本進行比較,學生通過遷移可以更快地明了界面的組成,還可以知道軟件的操作有相通的地方。又如,文字、圖片有無超級鏈接也可以讓學生比較。自己再挖掘挖掘……”——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特級教師就是“特”,看問題的眼光就是不同凡人,現(xiàn)在讓名師的徒弟也開動馬力吧。教材中包含比較思想的地方還有嗎?訪問超級鏈接前后文字的顏色可是不一樣的,單擊超級鏈接后窗口彈出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夜已經很深了,但是新的理念一洗我白天的疲勞,新的想法在心中萌動著!沒來由地,我的腦子里鉆出一個很可愛的形象——我班學生設計的吉祥物翔翔。讓翔翔這個懂禮貌、愛學習、會發(fā)現(xiàn)的小可愛帶領孩子學習,再加上師徒倆對教材的挖掘,相信明天的課堂——精彩!
師生共鳴,錦上添花
第二天,聽課的教師好多,學生稍顯緊張。但是隨著翔翔的出現(xiàn),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師生的距離由此拉近了好多。
1.學習鋪墊
上課還未開始,我先讓學生比較一下:你看,翔翔的三張照片有什么相同點、不同點?引導學生們要學會比較,像翔翔一樣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先熱身,為課堂學習中比較學習做鋪墊。
2.導入環(huán)節(jié)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時間五分鐘,我告訴大家:翔翔剛學會打字、畫畫,希望同學們能擔任小導師,教會他學習上網。三年級的孩子,一聽做教師,學習的勁頭一下子被激發(fā)?!拔襾?,我來!”由此順手推舟,出示翔翔的學習任務。
3.任務驅動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時間為25分鐘。整個學習活動以翔翔的學習活動為主線,共分三個環(huán)節(jié):①認識瀏覽器;②訪問網易旅游;③我們的旅行團出發(fā)啦!在訪問網易旅游時,我安排了不同的學習要求:入門級(輸入網址)和高手級(翔翔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你們有嗎?試著瀏覽網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學生們通過瀏覽、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把鼠標指針移到有超級鏈接的文字和圖片上,指針會變成小手;訪問鏈接前后的文字的顏色常會發(fā)生變化;單擊超級鏈接,窗口增多(有些頁面會在新窗口中打開,為了方便瀏覽,可以有選擇地關閉一些窗口);單擊有的超級鏈接,導航欄(前進、后退按鈕)發(fā)生變化。分組旅游環(huán)節(jié),通過確定旅游地點—按計劃瀏覽—分組匯報,培養(yǎng)學生有選擇地利用網上信息,解決自己的問題。
4.課堂小結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時間五分鐘,通過三個問題:我們學會了什么?上網有什么收獲?你還懂得了什么學習方法?不但再一次點明了本節(jié)課應該掌握的內容,還使學生知道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可以從課本、他人,還可以從網絡來尋求幫助。學生知道了一種好的學習方法:比較。通過比較,我們知道了計算機聯(lián)網,可以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通過比較,我們從畫圖界面認識了瀏覽器,觸類旁通。
以省市教育現(xiàn)代化建設發(fā)展為契機,學習、樹立、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用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電教中心以振奮精神、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全心服務于教育的工作姿態(tài),以“扎實研究,實用培訓,嚴格管理,優(yōu)質服務”為載體,促進新課改的深入,促進教師信息素質的提高和專職骨干教師隊伍形成,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秦淮教育做出貢獻。
二、主要工作:
(一)課題引領,教科研并重,扎實推進教育技術工作
1、做好省級教育技術實驗學?!笆濉彪娊陶n題結題工作
省級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示范學校要加強“窗口學校”的示范作用,加強研究成果的宣傳與推廣,并將有關教育技術活動上傳到市教育技術研究網上。必須謀劃“十一·五”課題的申報工作。
2、加強信息學科教學研究,強化學科管理
(1)積極參與學科教學視導,深入學校聽課調研、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狀況,教研組建設和管理等現(xiàn)狀,特別組織好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落實、計劃組織全區(qū)高中研究課兩次。
(2)針對新學期小學、初中、高中信息學科教材重新變動,每兩周組織一次有效的教研活動,做到有計劃,有目的,有實效和有反饋,通過集體備課,專題講座,觀摩研討等活動,加強教師們之間的交流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安排全區(qū)小學研究課兩次,初中研究課一次。
(3)組織小學信息學教研片,將以東片和西片(含城外)設立片級教研網,確定東、西片召集人,并開展片級活動。
(4)組織好高二信息技術省級“會考”工作(10月15日~16日)
(5)組織小學、中學信息學科優(yōu)質課評比,推薦優(yōu)秀選手參加市比賽。
3、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
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是課堂教學信息化的一種模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知識重建和探究性學習等作用。各校要充分發(fā)揮網絡(機房)作用,利用現(xiàn)有教學資源,進行網絡環(huán)境下的“教”與“學”,本學期全區(qū)小學、幼兒園分別進行網絡下的學科“整合”研討活動。
(二)繼續(xù)開展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技能
1、舉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課件(網件)制作培訓班,要求,每校推薦一名教師,第三周報名,第四周開班,上課時間每周二下午2:00-5:00,培訓,資料費150元/人。
2、組織部分教師參加市、省級網絡管理培訓班,主要對象是專職計算機教師,并逐步實現(xiàn)網管教師“持證上崗”。
3、配合有關學校的校本培訓工作,包括提供技術指導及專題性講座等。
(三)加強管理,優(yōu)質服務,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
1、繼續(xù)及時維護、更新秦淮教育網站(含進修學校的網站),繼續(xù)推進網上“政務辦公”和資料、信息的網上傳遞。宣傳秦淮教育動態(tài)、信息、配合區(qū)教育局城域網站的籌建工作。
2、積極配合基層學校寬帶接入工作和學校網站(網頁)制作,進一步強化“教育一線通”的信息應用工作。
3、督促、檢查學校“文明網絡室”開放工作,提倡周六,周日讓學生“進機房,用機房”。指導各校抓好信息技術的課外活動。
4、加強資源建設,做好“信息資源費”的收費工作。充分用好“一費制”中的“信息資料建設費”政策,為各學校征訂有用、實用的電教教材軟件。各學校要嚴格執(zhí)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文字教材中配套磁帶(小學三年級-六年級,初中學生)的征訂工作,要嚴格執(zhí)行資源建設費,(原電教代辦費中80%部分,即小學4.8元/人、中學(含高中)6.4元/人)的收繳工作,力求做到開學后一個月內上交區(qū)進修學校會計室。各學校的信息技術費,在帳目上要設獨立科目,做到專款專用,年底對信息技術費的使用進行抽檢,違規(guī)學校不予年審或取消收費資格。
(四)幾項重要工作
1、組織全區(qū)教育技術(電教)論文的評比工作(9月25日截止),推薦優(yōu)秀論文參加市級評比。
2、市中小學網絡文明夏令營的活動總結表彰工作。
3、市、區(qū)中小學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教學設計暨CAI優(yōu)秀教案(課件)評比表彰會。
關鍵詞: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技能;觀念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5)08-0064-04
一、問題的提出
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頒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guī)劃》),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作為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方針之一。教育信息化從提倡“整合應用”轉向倡導“深度融合”,亦即不是簡單地在課程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更要使之與課程教學系統(tǒng)的各個要素融合為一體,真正成為課程教學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實現(xiàn)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在《規(guī)劃》中,“加強隊伍建設,增強信息化應用與服務能力”是發(fā)展任務之一。對于教師能力建設而言,在于“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幫助教師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因此,這一時期的教師培訓更為強調教育技術的深層應用。自然而然,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內涵也有所深化,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提升為“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能力”。受這一時代背景的驅使,信息化教學能力呼之欲出,并成為當代教師教學能力的核心內涵,其中也包括作為教師后備力量的大學師范生。那么,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具體指什么?由哪些要素構成?各要素之間的關系怎樣?目前師范生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如何?研究和回答這些問題,對提高大學教師教育質量水平以及基礎教育信息化可持續(xù)發(fā)展,都有積極的意義。
對于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和結構,國內并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本研究認為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實質是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運用ICT將學科知識“轉化”成學生有效獲得的一種知能結構體,其目的在于實現(xiàn)技術促進型學習(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其不僅應具備媒介與信息素養(yǎng)(media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還必須涵括根據(jù)具體而真實的教學情境所生發(fā)的“信息技術―教學法―課目內容”三者融通轉化的能力。其中,教學設計能力、實施能力與評價能力是三大內核。[1] 本研究邀請10位高師院校從事教育技術、教師教育研究與實踐工作的專家發(fā)表對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結構的看法。絕大多數(shù)的訪談只提一個問題:您認為師范生應具備怎樣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對訪談進行全程錄音、資料整理后,將文字文本反饋給受訪專家審閱和修改,然后采用提取關鍵詞和關鍵詞歸類的方法對資料進行編碼,最后將專家的看法概括為表1中三個維度。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以廣東省某高師院校的三年級和四年級師范生為研究對象,他們來自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政治、美術、教育技術、計算機12個學科。共發(fā)放問卷1200份,回收1103份,有效問卷為1103份,三年級535份,四年級568份。
2.研究工具
依據(jù)表1編制出研究工具《關于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調查問卷》,問卷的第一部分關于個人基本情況,共3道題。第二部分是一個包括三個維度和48個題項的量表,全為單選題,題目賦值范圍為1-6分,3.5分為中間值,主要考察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所有題目根據(jù)受訪專家所提及的具體信息化教學能力內容編寫,要求師范生對自己的現(xiàn)狀做出判斷并據(jù)此進行回應,得到的結果應該是自我報告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第三部分涉及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展狀況,如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影響因素等,共13題。
三、研究結果
1.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現(xiàn)狀
信度檢驗結果顯示,無論是全量表還是各維度的信度都很好( =0.956、 =0.902、 =0.930、 =0.950)。全體被試所有問題得分的平均值是4.02,觀念、技能和能力3個維度得分的平均值分別是4.80、3.99、3.58,觀念維度得分顯著高于其他兩個維度。由此,師范生自我報告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水平只是略高于中間值,并不十分理想。
(1)三個維度的現(xiàn)狀分析
可將觀念維度的10個題項分成三組, 第1-4題屬于對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認可的問題,得分略低于維度均值;涉及道德倫理觀的第9、10題得分明顯高于維度均值;其余是關于信息化教學的信念問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必要組成部分”和“師范生應關注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的評價結果低于維度均值,而“師范生應會運用信息技術收集教學資料”和“師范生應嘗試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高于維度均值??傊?,師范生對信息化教學的職業(yè)道德和倫理認可度比較高,對信息化教學的價值和信念略低一些,尤其對“信息技術帶來良好教學效果”并不十分肯定,但也明顯高于其他兩個維度的得分。
從整體技能維度得分情況來看,師范生對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一般,局限在常用教學軟件和常見網絡操作技術上,如文字、數(shù)據(jù)處理軟件(如Word、Excel)、課件制作工具PowerPoint、常用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索);對于信息技術的基本概念、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倫理道德觀念知識認識不夠;對于較為深入的專業(yè)軟件、工具、設備和平臺,如課件制作工具Flash、常用圖象處理工具(如Photoshop)、視頻展示臺、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等,掌握程度不高;關于應用信息技術識別、篩選、分析、加工教學信息資源的題項得分低于本維度均值。這表明師范生的信息技術操作基本技能狀況還處于一種較低的發(fā)展水平。
能力維度的平均得分是三個維度中最低的。第33、42、46、47、34、39、48題與現(xiàn)代教學理論中較新的知識范疇和較高層次的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學目標設計以及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有關,師范生的反映都低于維度均值,且前四題得分均低于中間值;涉及信息化教學實施能力的題項得分僅略高于維度均值;關于信息化教學設計所強調的一般知識和能力的得分顯著高于維度均值,但均低于3.8分。上述調查結果表明,師范生只是對信息化教學設計所需的“傳統(tǒng)”知識和能力方面表現(xiàn)出相對較好的自信心,如教學設計基本理論與方法、教學過程設計。而對現(xiàn)代教學與學習理論、新型教學模式、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等知識,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所包含的較高層次的教學資源開發(fā)、目標設計、學習者分析、任務設計、教學方式設計能力以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信息化教學評價能力等方面,師范生的反映非常一般。
(2)三個維度之間的相互關系
技能和能力兩個維度的相關程度很高,達到0.693,這是一個非常合理的現(xiàn)象。人的技能和能力不是同一回事,但技能和能力的生成是相輔相成的,能力以技能為基礎,并通過技能的內化、升華、應用而表現(xiàn)出來。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應以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能力的發(fā)展為中心,但首先要形成過硬的信息技術操作的基本技能。觀念維度和技能、能力維度的相關程度分別為0.397、0.199,盡管都達到顯著水平,但相關程度非常低。事實上,技能和能力都與認知密切相關,觀念卻是獨立于認知之外的一個領域,認知對觀念肯定有影響,但還有許多其他因素決定人的觀念,如興趣愛好、外部環(huán)境、文化歸屬等,因此調查結果是很合理的。
(3)不同“年級”、“學科”的差異比較
三、四年級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總得分的平均值分別為3.90和4.13,存在顯著差異(P=0.001),四年級比三年級對自身水平的認可度更高。用獨立樣本t檢驗檢測兩個年級間的差異,各維度的差異均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四年級顯著高于三年級。研究將可以獲得理學學位的學科定義為理科,其余歸為文科。按文、理科統(tǒng)計,信息化教學能力總得分的平均值為4.05和4.01,不存在顯著差異,而且三個維度的得分也均不具備顯著差異。
2.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現(xiàn)狀
(1)課程與教學方面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科教學法》、《教學設計》是高師院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負責傳播信息技術、信息化教學相關知識。針對這些課程的教學方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效果,由表2可知,極少數(shù)學生表示非常滿意,超過一半的學生表示不確定、不太滿意或者非常不滿意。鑒于教師經常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傳統(tǒng)教授法(910人)為主,實踐教學法(591人)、小組討論法(526人)、網上教學(409人)為輔,學生建議增加實地見習、實踐操作訓練、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增加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技術、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信息化教學評價技術等教學內容。
(2)學習與實踐方面
對于能否應用上述三門課程知識指導教育實踐(如微格教學、教育實習),僅有48%的學生給予肯定回答,表示不能或不確定的分別占19%和33%。具體到信息化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的知識,32%的學生認為能夠運用它們指導教學,表示不確定的達到49%。關于在教學實踐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經常使用的接近一半(47%),偶爾使用或很少使用的占38%和13%。至于使用何種信息技術,絕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使用PowerPoint軟件制作電子講稿和使用微軟Word寫作教案、制作試卷等,少數(shù)學生使用Flash等制作多媒體課件(310人)和使用Dreamweaver/FrontPage等工具建立教學網站(310人)。而且27%的學生認為信息技術對教學非常有幫助,68%認為有一定幫助,表示沒有幫助的占3%。對于在教學實踐中所采用的信息技術支持的教學方式,學生提及最多的是幫助教師講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幫助學生自學等。
(3)影響因素方面
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自身信息化教學的效果并不滿意,認為影響信息化教學能力形成的外部原因包括課題體系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83.2%)、任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水平(66.3%)、教學方式(50.8%)、與時俱進的課程內容(46.9%)、評價方法(44.6%)、培養(yǎng)目標與培養(yǎng)規(guī)格(39.3%)、學習環(huán)境(29.0%);內部因素有學習目標(70.5%)、學習方法(49.3%)、學習興趣(49.5%)、學習信心(41.1%)等。學生對自身信息化教學能力不滿的方面是指信息技術水平不高(61.6%),缺乏與教學內容配套的信息化教學資源(56.3%),缺乏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52.8%),大學相關課程學習效果不佳(34.7%),缺乏現(xiàn)代教育理論與方法(33.3%)。
四、思考和討論
1.厘清各維度關系,構建信息化教學能力關系結構
本研究認為信息化教學能力包括觀念、技能和能力三維度,觀念是指信息化教學價值觀、倫理觀和信念;技能是掌握信息技術并應用其處理教學資源的基本技能,即信息技術操作的基本技能;能力則包括高層次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能力。這一結果與顧小清等學者有關信息化教學能力的研究成果[2]在結構要素方面基本一致。統(tǒng)計結果顯示,三個維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性,而能力維度中的三個指標亦存在高度相關性,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與實施能力、評價能力的相關程度為0.809、0.738,而后兩者之間達到0.770的相關度。因而,信息化教學能力是一個動態(tài)的知能體,觀念和技能是基礎,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能力是核心,高水平能力在知能轉化、整合中得以生成發(fā)展。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建構出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關系結構(如圖1),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要素之間的動態(tài)轉化關系,可作為培養(yǎng)師范生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指導框架。
2.促進知能轉換,發(fā)展高水平信息化教學能力
作為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核心內容,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和評價能力獲得師范生相當一般的自我評價。如何發(fā)展高層次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呢?對技術的學習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學會將技術作為工具來提高學習和交流的效果才是最根本的目標。[3] 信息化教學能力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這就涉及到信息技術可能“怎樣”地被用于支持教與學這一問題。安格里(Angeli, C.)和瓦蘭奈德(Valanides, N.)構建了“網絡化課目教育學知識”框架(ICT-TPCK),包含五個知識域:課目主題知識、教育學知識、信息技術知識、有關學習者的知識(Knowledge of Learners)和有關情境的知識(Knowledge of Context)。[4] ICT-TPCK有助于我們從教師教學知識的視角探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根本解決途徑,其中,ICT是增強或轉變學生經驗的認知工具,發(fā)揮教學示能性的重要價值。[5] 由此可見,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形成有賴于具有整合、動態(tài)特性的知識體,包括信息技術知識和現(xiàn)代教育教學知識,而這正是師范生缺失的部分。在“五個知識域”的習得、整合、轉化基礎上,形成ICT-TPCK,大力加強教學實踐,深化對技術與教學整合的理解,積累用技術解決教育問題的“實踐性知識”,實現(xiàn)知能轉化,這是發(fā)展高層次信息化教學能力的一種有效策略。
3.正視多重因素,改善信息化教學能力發(fā)展的狀況
師范生應理解教育信息化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深刻影響,認清信息化教學不僅是整合了技術支持的教學,更是一種革新的教學――涉及現(xiàn)代教學理念的指導和現(xiàn)代教學方法的應用,只有通過自覺的信息化教學知識習得和實踐行動,才能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教學能力到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轉型。同時,深層次的理性思考和文化支持不可或缺,高師院校應直面信息時代教師教學能力的解構性變化,更新教育理念、變革培養(yǎng)模式,在政策性文件中滲透“信息化”理念;進而開發(fā)能夠有效支持信息化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公共課程,加強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問題解決、任務驅動、案例學習等教學策略以及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等學習方式,從與教學相關的信息技術到教學資源設計開發(fā)的工具和方法,再到與具體學科融合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綜合知識逐層開展培養(yǎng),完成信息化教學知識的普及與滲透;建設與實踐領域對接的教育信息化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實現(xiàn)課堂教學自動錄播、遠程見習、在線互動以及資源共享,破解信息化教學技能的訓練難題,完成信息化教學知識的應用與轉化。
參考文獻:
[1]劉矗尹睿.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提升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14(10):31-36.
[2]顧小清,祝智庭,龐艷霞.教師的信息化專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4(1):14-20.
[3][美]Beverly Abbey主編,丁興富等譯.網絡教育:教學與認知發(fā)展新視角[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206-207.
本學期我堅持聽課44節(jié),其中大多數(shù)是身邊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師的課,張媛老師,王甫芳老師,陳秀娟老師,王海燕老師等等,特別是張媛老師的課,我聽的最多,從中也深受啟發(fā),對于九年級的孩子,他們更懂事了,我們的教學方法與七,八年級的要有所不同,但是同時還要兼顧到九年級學生的特點。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特色,從他們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改進并應用到我實際教學中,與此同時還經常和大家探討體如何教育課堂教學中的突發(fā)事件,這樣不僅教學能力有所提高,駕馭課堂的水平也是日益增強!
初三年級充分備好每一節(jié)課尤其關鍵。時間對我們來說是有限的,但是通過精心的備課我們可以把他的利用值達到最大,與此同時根據(jù)學生不同的特點,有策略的備課也很重要,這樣可以確保每個學生在課堂中都有所收獲。自本學期起,我一改以往的備課方式,采用“先備略案,再補詳案”的形式。感覺我的教案寫得非常有實用價值。而且在每次聽完組內外語教師的課以后,有了新的靈感、或是創(chuàng)意都可以隨時補充到我的課堂中來。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的。大家都在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和完善英語教學策略。有的老師已初步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新教材的教學模式,他們的方法多,路子比較巧妙而有實效,給大家提供一種成功的教學典范和一些新的想法。
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在授課之余,把自己也融入學生中去,讓他們把我看作是他們的大朋友。與學生們一起學歌,設計板報,給他們提建議,與他們談心,走進學生的心里。
在這一學期里,我所教的兩個班級的外語成績較好。
教書育人是塑造靈魂的綜合性藝術。在課程改革推進的今天,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綱,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持,創(chuàng)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使我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我于XXXX年8月開始工作,于2XX0年8月獲得中學二級教師職稱,至今共5年.工作以來一直是滿工作量.20XX年10月和11月分別通過了職稱計算機和二外日語考試.
本人XX年畢業(yè)于xx專業(yè)本科.畢業(yè)后的就參加非師范類新教師培訓,通過教育學,心理學,教材教法,普通話和信息技術的考試,取得教師資格.在工作后2XX0至20XX年期間,進修蘇州大學英語專業(yè),獲得本科學士.
XXXX年大學畢業(yè)后在xx學校任教2年.期間擔任班主任,任教計算機課程,所帶班級在省中級計算機統(tǒng)考中一次性全部通過.還輔導過計算機競賽小組,負責網頁及word操作部分,學生比賽獲得蘇州市團體三等獎.還任教過營養(yǎng)衛(wèi)生課程,于20XX年6月開過蘇,錫,常地區(qū)公開課一堂.
20XX年8月調入xxxx中學至今,一直任教英語課程.其中20XX~2XX2學年擔任班主任.2XX2~20XX年,三年時間帶完一輪初中英語教學任務.其中2XX2~20XX學年擔任初一年級組長助理.
在xx的四年是學習的最多,成長最快的四年.在工作期間工作兢兢業(yè)業(yè),服從領導的安排,團結周圍同事,思想政治上積極要求上級,努力學習新時代對青年教師的要求,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探索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爭取把工作做到最好.
在當班主任和助理期間,工作任勞任怨,努力向周圍同事學習好的方法,盡力把工作做到最好最細致.在班級管理中采取了很多量化的細則,這樣方便管理和考核,也讓所有的學生有了規(guī)范自己的依據(jù).除了常規(guī)工作做好以外,我更注重和學生多溝通,尤其是對于家庭背景特殊和學習上存在障礙的學生,經常走訪家庭,課余談心交流,知道學生學習不上進的真正原因,用真誠的心去對待學生.從身心各方面去幫助學生取得進步,走出學習的困境.
在做助理期間,工作更加瑣碎,一個年級16個班級,做到通知及時到位,高效有序的配合協(xié)調好年級組長與班主任之間的工作,培養(yǎng)了與人溝通,協(xié)調管理的能力.
在英語教學上,我更加刻苦鉆研,虛心學習好的教法.平時堅持做到六認真,經常聽課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鼓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到了扎實的知識同時,也能在英語課堂上獲得學習的快樂.所帶班級的成績一直保持較好的水平.我指導的孫柯凡學生在20XX年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獲得初三年級組三等獎.
在教學以外,我還一直注意對自己的繼續(xù)教育,一直在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
20XX年暑假期間,我參加由江蘇省教育廳組織,蘇州教育學院舉辦的中小學骨干教師省級培訓班學習,順利結業(yè).20XX年1月份開始,業(yè)余時間參加由外籍教師教授的口語聽力的培訓.
20XX年開始,我校招收雙語實驗班,我在開辦的兩年來一直還兼職雙語教學工作.發(fā)揮自己兩個本科專業(yè)的優(yōu)勢為學校發(fā)展出一份力.其中20XX年12月,全國首屆雙語節(jié)在蘇州召開,我校也是分會場,我開了一堂《科學膳食》的全國公開課,獲得了一致好評.20XX年秋,在上級領導專家驗收雙語學校期間,我也開了一堂《指紋》的公開課.20XX年,我的論文《從學英語想到雙語教學》收入《雙語教育在蘇州——蘇州市中小學雙語教育論文精選》,教案《Nutrition and Balanced Diet》收入到《蘇州市雙語教學教案精選》.20XX年,我的教案和文章收入?!峨p飛燕——雙語教學成果篇》.20XX年,我的論文《小圖片,大身手——生物雙語課堂上的重要元素》刊登在校報《草橋》總第76期上.20XX~20XX學年還負責管理我校與教育局聯(lián)合主辦的外教班,學員在參加劍橋英語的KET和PET等級考試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關鍵詞】信息技術;導課;設問;有效性
信息技術學科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其本身對學生來說就有著很強的吸引力,而精彩的導入不但能起到畫龍點睛、激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更能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水到渠成”。導入方法有很多,但不管用哪一種導課方法,有效的設問往往是必需的,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然而在實際課堂導入中,在問題的編擬和設計上卻存在的這樣和那樣的問題,如問題設置不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對學生關注不夠,問題的覆蓋率低,問題過于空洞和簡單,問題無意義,甚至有些問題意圖不明確等等[1]。使我們的導入過程變得十分蒼白,效率低下。因此在導課過程的設問上,我們要做到“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提高設問的有效性,巧妙設計問題,貼近學生認識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發(fā)學生心理共鳴,使我們的課堂導入事半功倍。
一、激趣式設問,讓學生意興盎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伊始部分就能讓學生產生濃厚興趣,就會使這節(jié)課的教學旗開得勝。特別是我們信息技術學科,很多內容都需要學生自己去探究,去嘗試,如果學生學習興趣沒有被充分激發(fā),那探究嘗試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不利于學生知識技能的構建。因此在課堂導入過程中設計問題時,盡量多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緊緊抓住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根據(jù)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和認知發(fā)展特點,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提出既符合教學內容又極具趣味興的問題,引導學生把已有的知識應用于新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促使學生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有趣的“畫圖”單元中《復制與變換》一課時,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選擇工具和復制粘貼命令的使用,由于以前學生并沒有接觸過相關的命令,只在前面幾課接觸過基本的繪畫工具和撤消、重做命令,因此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我設計了個《魚游到了魚缸里》魔術導入,先做好兩張圖,第一張是魚在缸外(如圖1),第二張通過選取、復制粘貼和變換等命令實現(xiàn)多條不同姿態(tài)的魚在缸內(如圖2)。然后通過撤消和重做命令實現(xiàn)魚瞬間從缸外游到了缸里。
課一開始,我就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看過春晚中魔術師付琰東的魔術《年年有“魚”》呢?”同學都爭著說看過看過,我馬上提出:“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韨€魔術,想不想看看呢?”此時學生的情緒已經高漲,爭著說想看.此時我就通過重做命令演示魚缸外的兩條魚瞬間變成六條魚出現(xiàn)在魚缸里.學生們都看呆了,紛紛發(fā)出驚嘆:“哇,老師,這是怎么變的呀,太厲害了呀!”我順時提出了關鍵的問題:“同學們,你們誰能揭密老師這個魔術呢?”學生們紛紛小聲交流,提出了各種想法,當然也有同學提到了復制與粘貼等命令。此時我就提出了本課的學習任務,學習畫圖中的“魔術”工具,成為一個小小魔術師。
這次導入中,利用魔術這一學生喜聞樂見的載體,呈現(xiàn)后再通過問題“你們誰能揭密老師這個魔術呢?”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熱情高漲。思維積極,提出了各種揭密老師魔術的想法。每當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探索發(fā)現(xiàn)時,學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聚精會神地思考,他們的思維就會一直處于一種非?;钴S的最佳狀態(tài),使本節(jié)課的導入變得異常精彩。也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當然這也要求做為教師的我們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在平時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多關注孩子們和生活,及時的發(fā)現(xiàn)和記錄一些有價值的素材,從中選取一些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話題來設問,這樣學生就會在課堂上興趣盎然了。
二、點撥式設問,讓學生思維飛揚
古人云“學貴知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疑而能問,已得知識之半?!苯逃睦韺W也指出,問題往往能啟發(fā)學生思維,巧妙的提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2]。特別是在課堂的導入過程中,一些點撥性的問題設計,能夠引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信息技術教學是更是如此,特別是涉及新軟件的教學,如果在導入時不加一些點撥導向,全由學生自由去探究發(fā)現(xiàn),往往會事倍功半,一會使課堂的效率不高,二會使大部分學生有很強的挫敗感,課堂的學習體驗不佳。這類問題在導入時應起到引發(fā)其他問題的作用,應具有的很強的引導力和啟迪性,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新知前感知本課知識技能與已往知識技能的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的去創(chuàng)新和研究,形成思維碰撞的火化,引發(fā)學生主動去參與到問題的分析、解決和具體的操作中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導入時,我們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通過點撥設問,能使教學的導入成為本課的點睛之筆。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電子作文單元中《初識文字處理軟件》一課時,這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word的軟件界面和利用word進行簡單的文章修改,而學生們在三年級下冊時就學過另外一個字處理軟件寫字板,這兩個軟件的基本功能極其相似,界面及很多命令按鈕也很類似,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導入時,我就出示了這兩個軟件的界面。問:“同學們,你記得這個軟件嗎(出示寫字板界面),你還記得他的作用嗎?”學生們紛紛表示記得,是用來編輯文章的。我接著說:“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個軟件,名字叫word,(出示軟件界面)大家看看,這兩個軟件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哪些命令按鈕長得一樣,他們的功能也一樣嗎?如果有不一樣的,請您試一試他們功能是什么?” 學生開嘗試,了解各種命令的作用。小組互相交流,得出:字號加大,字體加粗、加下劃線……等相同命令,同時word多了很多不同的命令。
抓住學生現(xiàn)有發(fā)展區(qū),通過老師點撥問題的設計,指引學生的思維方向,引導學生在通過比較、分析、歸納中得到啟迪。學生通過對比寫字板來學習word,通過對比各命令按鈕樣式,了解word的一般操作方法,產生word操作中的各種認知沖突,從而走進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設計這類導入問題時,要求我們必須先了解學生,立足學生現(xiàn)有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再提出恰當?shù)膯栴},用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教師的點撥和同學間的互助探究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使導課更加有效。
三、階梯式設問,讓思維由表及里
階梯式設問在導入的過程中往往也非常有效,信息技術學科雖然實踐性很強,但每一冊也都有一些特別抽象的內容,這些內容往往不好理解,教師對于這方面內容的教學也往往感到束手無策,針對這些內容,我們在導課時就可以分層設計問題,先從表面的問題入手,層層深入,由表及里,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問,化繁為簡,把教學的難點分化瓦解,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發(fā)展,進而引導學生去抓住課堂的重點和難點來解決問題。通過階梯式設問,逐步把學生引入到課堂中,同時還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的掌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3]。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生活在信息中》一課時,由于本課的內容較抽象,也難以理解,特別是對于信息的種類和表現(xiàn)形式。因此我導入時就設計了一系列的階梯式的問題,一步步讓學生了解信息的種類和表現(xiàn)形式。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信息嗎?”學生的第一反應回答就是手機短信息?!皩Φ?,這是我們常見的文字信息,是在手機里看到的,那有聽到的嗎?”“汽車里的廣播、電視里的聲音……”,我說,“很好,這些也都是信息,中午學校里面吃啥呢?”此時我故意做鼻子聞的樣子,生:“紅燒肉丸……”,因為我校機房剛好在餐廳樓上。我接著問:“這個信息是怎么得來的呀?”“鼻子聞到的氣味?!蔽矣终f:“文字、聲音、氣味都是信息的表現(xiàn)形式,想一想還有那些形式呢?我們身邊又有哪些信息呢?”
這段看似平淡無奇的談話導入,卻通過一連串階梯式的設問,一步步讓學生明白了信息的種類和表現(xiàn)形式,這設問的過程中,可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調整課前的預設問題,以回應學生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促使學生圍繞著教學目標積極思考,使得學生思維得以全面和充分的展現(xiàn),認識得以深入。
四、生活式設問,讓課堂回歸生活
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學應回歸學生生活,以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信息技術學科有著極強的實踐性,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有著很廣的應用范圍,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技術回歸生活應用,從生活應用中喚起學生求知的欲望。 “生活即教育”,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這要就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回歸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思想認識,走在學生生活的最前沿。在導課設計問題時,我們應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各種生活素材,使問題更符合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中,能真切的喚起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這樣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同時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供了情感上的鋪墊。也使得導課更加精彩。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Scratch這一單元時,顏色、超廣角鏡頭、旋轉、像素濾鏡、馬賽克、亮度、虛像等特效教學,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為這塊內容教材中并沒有涉及。因此在導入時,我就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設問?!巴瑢W們,你們在除夕之夜最喜歡做什么事情呀?”大部分學生都紛紛表示喜歡放煙花?!澳钦埬阏f說看,你喜歡哪一種煙花,燃放的效果怎么樣?”,此時學生們積極交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了各種煙花的效果,如會變顏色、會變形狀……,“對呀,煙花的變化真多呀”同時播放了一段煙花視頻,“今天我們就用scratch來一起玩一玩放煙花。”
通過放煙花這一學生生活中最感興趣的話題,特別是“你喜歡哪一種類煙花,燃放的效果怎么樣?”這一問題,不但讓學生情緒高漲,積極地去喚起自己的生活體驗,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也為本節(jié)課利用煙花這主題來學習scratch特效做好很好的鋪墊。
五、生成式設問,讓思維得以拓展
我們都知道一個真實的課堂肯定是一個動態(tài)的生成過程,是師生之間及多種不確定因素互相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我們都碰到過,自己精心設計的教案,精心設計的課堂情境,精心設計的導入問題,往往都會“節(jié)外生枝”,特別是信息技術學科,由于軟件的更新、網絡知識的更新、甚至是機房軟硬件的問題,往往會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有時會因此而打亂自己的陣腳,但生成性的東西往往有時都是不可預測的,具有很強的隨機性。特別是導入階段,自己精心設計的導入問題可能由于學生的理解偏差,或者個別同學的不同“見解”,導致教學偏離了課堂主線。此時,我們可即時針對出現(xiàn)的情況,充分利用好這個生成的資源,進行由淺入深的設問,巧妙引導,并通過生成的資源進行整合提示,發(fā)散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向思考問題,鼓勵學生突破現(xiàn)有認識水平的局限,拓展自己的思維。在提出生成式設問時,盡量聯(lián)系教學目標,剔除生成中的不合理內容,找到生成資源與新知識的結合點,形成新的導入問題。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旅游計劃書》一課時,在導入時我設計了好幾個問題,關于自助游和跟團游的區(qū)別,目的是引導學生去給自己設計一份自助游的計劃書,然而在導入時,已有很多學生在下面嘀咕:這還用自己做嗎,同程網、途牛網上多著呢?……是呀,現(xiàn)在的專業(yè)旅游網站多著呢,我馬上重新調整了問題:同學們,在這些專業(yè)旅游網站上有很多的行程計劃,那你們能找到一款適合自己的嗎?請你說一說理由?針對生成的新內容,我重新設計導入問題,把做計劃書改成了選計劃書并說明理由。即用好了生成的資源,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當然在信息技術課堂的導課過程中,不管是哪一種設問方式,我們都要注意,問題是教學的心臟,它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必須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的設計,問題提出的時機,問題是否開放性,是否促進學生的思維成長,是否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是否有助于學生思維火化的迸發(fā)。[4]
六、結束語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老師在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前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5]?!边@也告訴我們在課堂的導入中,必須先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情緒高漲,注意力高度集中,這就要求我們在設問時必須立足于實際,走近學生生活,重視設問的技巧,精心設計問題。我們要大膽創(chuàng)新與實踐,不斷積累我們的課堂教學經驗,研究出一條適合信息技術課堂導入的設問模式,真正成就高效的課堂。最后用夏茹冰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本文:“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fā)靈光。”
參考文獻:
[1]陳興治.有效課堂提問的實施策略探究[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2013(3).
[2]宋麗芳.改變提問策略 張力信息技術課堂[J] .教師教育,2015(09).
[3]李藝.信息技術課程:設計與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微課;編程方法;翻轉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14-0198-02
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衍生出了不計其數(shù)的編程語言(如,java、c、c++、c#、PHP、Objective-C、Python、Perl、Java Script等),這些編程語言都是基于面向對象或面向過程的。對于初學編程者而言,最先需要掌握的就是理解面向對象編程方法與面向過程編程方法的內涵與區(qū)別。單純利用PPT課件的講授教學,很難講清二者的內涵與區(qū)別,學生聽了往往會更加困惑。因此,教師在備課時需準備豐富的教學素材和多樣的教學方法。然而,利用“微課”教學卻能解決這一難題?!拔⒄n”是指在簡短的時間里(5―10分鐘)以講清某一知識點為目的,以視頻為表現(xiàn)形式的一種新型學習資源。“微課”的資源構成豐富,包括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1]。本文以面向過程編程方法和面向對象編程方法為課程內容,詳細論述“微課”的設計、開發(fā)和應用過程。
一、“微課”的含義與特點
(一)“微課”的含義
“微課”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而言。從教學論的觀點來看,“課”是指為達到一個完整的且局部性的教學目的,在有限的時間內組織的教學過程單位[2]?!拔⒄n”最早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學院在線服務經理戴維?彭羅斯于2008年提出[3]。國內學者胡鐵生、黎加厚和焦建利等[2][4][5]對“微課”含義做了闡述?!拔⒄n”是以講解某一知識點(重點、難點或疑點)為目標,以簡短的視頻為呈現(xiàn)方式,通過網絡、多媒體設備、智能數(shù)碼設備等進行傳播的一種新型學習資源。
(二)“微課”的特點
“微課”是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新型教育理念共同催生的產物,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符合新課改所倡導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需要。它的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時間簡短,內容具體。一般來說,一節(jié)“微課”的長度不會超過10分鐘且只講解一個知識點,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
第二,資源容量小,傳播方式多樣?!拔⒄n”及其配套資源容量總和一般在100MB以內,視頻格式支持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wmv、flv、avi、rmvb等)。因此,即便在現(xiàn)有最低網絡帶寬下,依然能夠提供順暢的播放,且支持多種播放器播放。
第三,制作簡單,使用方便?!拔⒄n”的制作方法有拍攝式和錄屏式。拍攝式微課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費的資源較多。而錄屏式微課,由于操作簡單、上手快,受到了眾多微課開發(fā)者的酷愛?,F(xiàn)有的錄屏軟件有Coursemaker_2.2.670和CamtasiaStudio7.1。視頻后期處理的軟件有“會聲會影”、Adobe Premiere、Adobe After Effects、EDIUS等。開發(fā)者可以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中意的軟件?!拔⒄n”的使用方式靈活,不僅能用于教師的教學,也能用于學生的自學。
二、“面向過程”與“面向對象”“微課”資源的制作
(一)微課件的設計
根據(jù)所需開發(fā)微課的內容特點,此研究選取了“錄屏式”制作方法,微課件只需做成傳統(tǒng)的PPT課件即可?!懊嫦蜻^程”編程和“面向對象”編程是兩種常用的編程方法,各自有著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陷。因此,課件的設計主要以兩者的對比為主,輔助一些通俗易懂例子,具體內容如表1。
■
(二)“微課”的錄制與后期處理
常見用的“微課”錄制軟件有Coursemaker_2.2.670、Camtasia Studio7.1和手寫錄寶。盡管“手寫錄屏寶”功能強大、操作簡便,但設備費用較貴。本研究選取的錄屏軟件“Coursemaker_2.2.670”,后期處理采用的軟件是“Corel Video Studio Pro5”。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錄制前的準備工作。在PC機上安裝Coursemaker_2.2.670軟件,連接一個麥克風用于音頻的輸入,根據(jù)微教案制作微課件。由于Coursemaker_2.2.670軟件兼容性問題,PPT課件必須在Microsoft office 2007以上版本進行編輯。
第二,正式錄制。運行微課程制作系統(tǒng)(Coursemaker_2.2.670軟件順利安裝以后會在桌面顯示一個微課程制作系統(tǒng))。首先需調出微課件(即ppt課件),然后執(zhí)行“開始錄課”命令進行錄課。如果有需要還可插入合適的視頻、音頻、Flas等素材。
第三,結束錄制,生成視頻。待一切錄制工作完結后,先執(zhí)行“停止錄課”命令,再執(zhí)行“生成視頻”命令。在彈出的“生成視頻”對話框中,設置視頻類型(高清或標清)、幀率、碼率、視頻格式、保存地址等。此外需注意的是在生成視頻時需保證PC機不斷網,否則生成視頻會失敗。
第四,視頻的后期處理。視頻后期處理涉及畫面和聲音的剪輯,畫面特效的合成、字幕特效合成及配音等工作。在這里用到了“Corel VideoStudio Pro5”對視頻做畫面和聲音的剪輯及字幕添加處理。
三、“微課”的應用
錄制“微課”的根本目的是用以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快速、高效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為降低學生的認知負荷,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習慣,本研究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胺D課堂”是指學生提前學習教師即將教授的知識,課上時間則用來解惑和答疑的一種教學模式。此教學模式將知識的傳遞過程和內化過程進行了翻轉,減輕了學生課后學習負擔。
這里以一堂正式課為例。首先,教師將微課視頻上傳到校園內部網站供學生提前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記錄自己疑惑和感悟。課堂上由學生分享自己的疑惑和感悟。課堂上,有學生提出疑惑:“老師所舉實例,沒有體現(xiàn)面向對象編程方法的優(yōu)越性”。教師以此問題為基礎向全班同學提出了一個新問題“何時使用面向對象思想編程更合適呢”?同學們經過一番討論后便各抒己見,教師最終對同學們的回答做了總結,并給出了一個較準確的解釋??v觀整堂課上學生討論和答疑的氣氛,可以看出同學們對本堂課的認可度較高。
“微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特別是一些試點學校取得成功以后,“微課”已被公認的一種常態(tài)教學資源,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喜愛。目前,國內開發(fā)的“微課”資源種類、數(shù)量繁多,主要集中在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語、數(shù)、英等科目。而對于計算機課程微課資源的開發(fā)相對較少,仍需廣大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做更深入的研究,開發(fā)更多的微課資源。本研究僅是一個簡單的實例,望能引起廣大計算機專業(yè)教師的興趣,參與到計算機課程的微課資源開發(fā)與研究中。
參考文獻:
[1]胡鐵生.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15-18.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3]關中客.微課程[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17):14.
學生電教員是受班主任委托,對所在班級教室的電教設備進行管理的品學兼優(yōu)、動手能力強的班干部成員。他們負責電教設備的管理、維護、使用監(jiān)督、設備使用記錄的填寫等工作,他們是班主任和各科任課教師的小助理、好幫手。學校要定期對學生電教員進行多媒體教學設施維護的專項培訓、信息技術實驗教學,同時學生電教員要向學校及時反饋各自教室多媒體教學設施的運行情況。
一、培養(yǎng)學生電教員,做好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課前啟動和課后關閉工作。
目前,在大部分學校中,多媒體課堂只在公開教學、優(yōu)質課評選等場合才能見到,而其它時間應用多媒體手段教學的少之又少。那么,既然多媒體教學能給課堂帶來無可估量的教學效果,為什么老師不喜歡用呢?除了沒有相應的豐富資源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是,這些設備用起來太麻煩。啟動過程慢,課后還要關的關、鎖的鎖,有時用了好長時間啟動起來了但又出現(xiàn)了故障。40分鐘的課堂時間對老師和學生都是非常寶貴的。于是,我們可以在班內培養(yǎng)一位學生電教員專門負責多媒體設備的課前準備工作,在課前與任課老師預約本節(jié)是否使用電教設施以及要用到的軟件,在課前打開老師要使用的所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并調試系統(tǒng)、應用軟件、網絡等是否運行正常,甚至可為老師下載好本節(jié)課所用的資源或收藏好所用資源的地址,在課后按要求全部關閉設備及其電源。WWW.133229.coM這樣老師一進課堂就可直接使用所要用到的軟、硬件資源進行授課,下課后可直接離開課堂,免去了教師進入課堂啟動設備和課后關閉設備的麻煩。
二、培養(yǎng)學生電教員,維護好多媒體教學設施。
作為現(xiàn)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一堂多媒體教學課堂,老師最擔心的就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用了很長時間制作了課件,搜集或整合了素材,可真正在課堂上使用時設備卻出現(xiàn)了故障,從而前功盡棄。不但浪費了時間和精力,還把自己的上課計劃全打亂了,學生相應也肯定很失望,甚至對老師有意見。要想保障教室的多媒體設施在每一節(jié)課都能正常運行,必須經常維護或測試檢修。面對這份工作,班主任往往會因技術限制不能勝任,而學校電教員往往會因時間限制不能勝任,那么學生電教員便成為完成這份工作的最佳人選。一方面學生電教員會定期參加學校組織的專項培訓,技術方面不存在問題;另一方面,學生活動的地點本身就在教室,學生電教員可隨時在課余進行測試維護;再一方面不論哪個任課教師上課時出現(xiàn)的故障,他都在當場,能清楚地記錄設備發(fā)生的故障情況,以便“對癥下藥”,更快捷、更有針對性地去排除故障。
如果是他們處理不了的故障,就會按規(guī)定填寫“故障報告單”報送學校電教員處理。
三、培養(yǎng)學生電教員,更好地監(jiān)督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好多學校已將教師應用多媒體手段上課情況納入了學期考核或教師績效考核制度當中,目的是為了運用多媒體促進課堂教學模式的變革。而在制度的落實或執(zhí)行中往往會有作假的成份,如有的老師偽造教室日志或設備使用記錄;有的老師教案中寫了多媒體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實際在課堂中卻沒有按教案執(zhí)行。學生電教員可起到課堂教學的監(jiān)督作用,教學過程或效果可由電教員負責監(jiān)督,由學生來評價,學生電教員可監(jiān)督任課教師在課堂中是否正當?shù)厥褂枚嗝襟w教學設施進行教學,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詳細記錄可由電教員來填寫,教師只簽名。
四、培養(yǎng)學生電教員,更好地服務于新課改下的課堂教學。
我們可以將三年級以上的班級每班培養(yǎng)一位學生電教員,在課余時間進行定期培訓和學習,這正好也和許多學校的學生興趣小組是相吻合的。學生電教員在學習和維護教室多媒體教學設施實踐的同時,會帶動其他學生也對信息技術產生興趣,甚至會帶動教師也學習信息技術,從而使得學生和老師都具備了一定的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能力。這樣能更好地服務于多媒體課堂教學,尤其是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課堂。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是課堂教學的基點,教學過程應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活動,多鼓勵他們動腦、動手,適時地把“鑰匙”——自學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手執(zhí)鑰匙,去打開知識的大門。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的課堂是一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要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而這樣的課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才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有了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課堂教學局面。
五、培養(yǎng)學生電教員,彰顯學生個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新課程教學改革要求我們,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