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有效課堂教學的實施與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英語課堂 有效性 理念 策略
有效的課堂教學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技術或策略,他要求每個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長期以來,很多英語老師不辭辛苦,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敬業(yè)有加。課搶著上,試卷爭著做,但有時卻收效甚微,付出與收獲不成正比。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那么,如何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輕松高效呢?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用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最有效的學習。下面是我通過教學實踐和不斷學習,在有效課堂方面的一些探究實踐。
1 精心組織備課活動,是課堂教學有效的保證
英語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應該精心組織備課活動。近年來,很多學校在推行集體備課制度,要求教師們共同探討教學目標、教學要求、教學內(nèi)容及教學策略等方面的問題,這樣可以使優(yōu)秀教育資源共享和優(yōu)化配置,更利于優(yōu)劣互補及培養(yǎng)年輕教師梯隊建設,同時也有利于學進度和重難點把握程度,對于我們英語教師來說集體備課更是必不可少。當然,集體備課決非一刀切,而是先在統(tǒng)一的前提下教師們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jù)自己班級具體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有創(chuàng)意、有特色、有針對性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通常說來,備課要分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備教材。所謂備教材就是備教學內(nèi)容,包括研究課標、教科書和閱讀有關參考資料。教師掌握教材一般要經(jīng)過了解教學內(nèi)容的基本結構,融會貫通教材使之成為自己的知識體系,然后結合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學性幾個階段。其次是備學生。為了使教學達到有效的目的,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差異性,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思想面貌、個性特點及認知能力等方面的情況。最后要備教學方法。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學中不存在某種萬能的教學方法,教師如何組織教學,采用什么方法開展教學活動要根據(jù)具體的課堂采用不同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
2 打造有效英語課堂要從“心”開始
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作積極的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英語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作為教師要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必須有三“心”:
1、要有“年輕心”。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自己的特色和個性,充滿熱情和激情,只要我們?nèi)谌氲綄W生中去,在他們活力、青春、陽光、樂觀的感染下,年輕的心態(tài)就會油然而生。
2、要有“責任心”。教師既要堅守崗位,盡心盡職,同時應關心每一位學生,用眼神,用微笑,用心靈與學生交流。能做到心有靈犀一點通,很多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3、要有“平常心”。老師要用一顆平常的心去看待每一位學生,尤其是成績較弱者,不能嫌棄后進生,不能傷害任何一個同學的心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有效課堂的順利進行。
教師具備了這樣的“三心”,把真情融匯于教材、課堂、學生,真正做到與學生心與心的溝通,提高課堂效率是必然的。
3 營造寬松氛圍,構建和諧課堂
在我看來,英語課堂應該是一片溫馨快樂的天地。每次上課教師面帶微笑進入教室,親切地向學生打招呼,用關愛的目光環(huán)顧班級的每個角落,學生感受教師的溫暖,更加投入地學習。課堂伊始,師生共唱歌曲或朗誦Chant,將學生們帶入英語學習氛圍中,親切地彎下腰和學生進行Free talk。記得有一次Free talk詢問姓名時,我假設了一個和學生握手的動作,學生們很激動紛紛要和我進行對話,沒有羞澀與懼怕,這一小小的舉動既拉近我與學生的距離,并且當孩子們爭著要和我握手,那句型其實早已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了。由此可見,孩子們渴望被重視,被需要的感情多么強烈??!英語課堂教學不應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夸張豐富的面部表情,牢牢地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教師大方、自然、得體、巧妙運用自己的體態(tài)語言,對于帶動課堂氣氛有良好的效果,如在教授體育運動類詞匯時,教師在引入時可以自己做動作讓學生來猜,接著教師可以帶著孩子們一起來邊說邊做,通過直觀地踢一踢,跑一跑,跳一跳,課堂猶如一個田徑場,學生如同運動員般揮汗如雨地運動。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提高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師生一起共同參與,用豐富的表情與動作將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教室就像一個舞臺,一堂課猶如一出戲,孩子們置身其中其樂無窮。課堂上學生不是被動的觀眾,而是積極參與的演員,教師與學生是默契的合作者,這樣的課堂充滿了生機。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和諧、高效的課堂嗎?
4 適當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向課堂要質(zhì)量,是每一位教師努力的方向。而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形象直觀、圖文聲像并茂的現(xiàn)代教學媒體,能夠有效地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有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供英語交際環(huán)境,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英語教學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當然,多媒體的使用要精當而不可過多過濫,防止喧賓奪主。
5 堅持教后反思,為有效課堂服務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同樣“教而不思則罔,思而不用則殆”。教育是實踐性的智慧,需要教師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并把反思導向深入,最終實現(xiàn)教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提升教學的質(zhì)量,促進專業(yè)成長。因此,堅持反思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每一位教師都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學生們的參與程度高嗎?”“哪些內(nèi)容學生已經(jīng)掌握或還沒掌握?為什么?”“我的教學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等。同時,還要借鑒他人的教學經(jīng)驗,開闊反思的視野,提升不斷反思的質(zhì)量,以便以后更好地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為實施有效教學服務。
6 堅持有效的教學評價,使教學效益上臺階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會通過影響學生的信心、興趣和動機等因素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jù)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與要求,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和方法,對教學過程和結果加以及時、有效地監(jiān)控,以起到對教學的積極導向作用。英語課程的評價要盡可能做到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和內(nèi)容的多樣化,評價目標的多維化。評價應反映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積極作用。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念、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和變化。此外,英語課程的評價應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
總之,實施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需要我們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探究、不斷完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堅守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把這種理念貫穿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我們認為:新課程開放式教學是一種建立在新課程改革基礎之上的多向、多角度、多手段和主動學習的發(fā)散型教學模式。如何配合英語新課標,促進學生的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整合發(fā)展,形成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充分施展語言魅力,如何把開放式教學落實在英語課堂中,成為我們正在探討的問題,今天,我就以下幾個觀點談談如何實施英語課堂開放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策略之一:讓課堂生活化
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語言源于生活,又實踐于生活。我們的學生沒有特定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必須盡可能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全面開放的語言實踐環(huán)境。如用英語組織教學,講解練習,或將教室布置成英語俱樂部,超市,圖書館等,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營造生活情景,讓課堂生活化。
如學習Where are you from?時,我將教室看作一幅世界地圖,將其劃分成不同的地區(qū)和國家,學生便成了相應的各國居民,然后由全體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練習表達國名、語言、各國人,練習Where are you from?等句型。
學生在自然的,豐富充足的語言環(huán)境中,無需強大的外在壓力,無需強烈的任務意識,潛移默化中形成對英語語言的認識,達到了教學目的。
策略之二:讓教材靈活化
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盡量還語言的本來面目,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已有水平出發(fā),向生活開放,讓學生身邊的事物走進課堂,讓教材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師根據(jù)交際功能,可適當對教材進行重組,刪除添補,提前推后,讓教材靈活、厚實起來。
如教教材內(nèi)容都與購物有關,于是我將有關內(nèi)容重組到一塊,既教會學生購買水果、食品,又引導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購買自己所愛的物品,如buy a pencil-box /buy a hamburger / buy a hat / buy a kite 等。從而拓寬學生的交流面,讓學生自選感興趣的東西開展小組活動,確定購物價格。這樣的練習活動,這樣的內(nèi)容組合,縮短了教材和生活的距離,使語言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命力。可見,教師要善于安排內(nèi)容,引導學說舉一反三,活學活用。
策略之三:讓教學外延化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但僅靠45分鐘的課堂是滿足不了學生的求知欲的。因此,英語課堂應向外延伸,但這種延伸,不光是教師布置的書面作業(yè),還應包括安排學生聽錄音,模仿跟讀,背誦,模仿表演等任務型活動。因為話題練習和背誦,才是連接教材和生活的橋梁,是培養(yǎng)口語能力的重要形式。
讓課堂外延,能有效的促進學生的英語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傊?,英語學習要以課內(nèi)為“點”,課外為“面”,點面結合,使課內(nèi)外和諧銜接,才能促使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
策略之四:讓訓練多元化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而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手段單一,訓練形式僵化,結果導致學生花時多,效率低,興趣寡淡。為此,訓練手段的開放和形式的多元化,已成為英語教師探索的方向。課堂中,教師應采用靈活新穎的教法,讓學生樂于動口、動腦、動手,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1.讓學生動口訓練。學生初學英語時,充滿好奇的同時也許有少許的羞澀,擔心自己說不好。因此,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勇于實踐的同時,應盡量采用各種手段,如游戲競猜,直觀呈現(xiàn),小組合作等方法,消除學生的顧慮,無任何負擔地參與到學習交流中,使口真正動起來,做到學以致用。
2.讓學生動耳訓練。聽是說的基礎,讓學生耳朵動起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認真聽別人說的習慣,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反應能力和快捷的思維判斷能力。因此,教師的課堂教學手段應靈活多樣。如用英語組織教學,用英語與學生會話用英語講解練習,用英語解釋單詞等。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更多知識。
3.讓學生綜合訓練。根據(jù)學生年齡、心理特點,結合教材特點,課堂中肢體語言的教學,能讓學生在動中聽聽、說說、讀讀、指指,增強學生的直觀印象,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英語”。讓學生在動口、動耳、動手、動身的訓練中學英語,講英語,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策略之五:讓評價快樂化
英語課應該讓每個孩子都獲得成功感,因此,英語課的評價應堅持從尊重每一個學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出發(fā),運用開放多元的評價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保護他們的進取心。
1.要尊重每一個學生。作為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巨大的學習潛能,都有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取成功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雖然學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他們都有爭取學習成功的良好愿望。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給予學生以信任,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盡量使用啟發(fā)性、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chǎn)生愉快、興奮的感覺,相信自己能學習,會學習。
2.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說明了學生有疑問,想探究。學生敢于質(zhì)疑,正是他們主動學習,樂于創(chuàng)新的表現(xiàn)。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在心里感到安全時,就會產(chǎn)生表現(xiàn)自我的強烈愿望。因此,教師要注意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獨立意見時,要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對教師、對書本等權威提出意見,要注意鼓勵學生多角度地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引趣,激發(fā)探索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正道出了數(shù)學教學中激發(fā)興趣的重要性。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數(shù)學教學不僅要考慮數(shù)學自身的特點,更應該遵循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diào)從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景和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師巧設問題,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主動關注學習的內(nèi)容;能喚起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欲,從而引起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因此,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作為重要的教學課題。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出示課件)動物村住著許多小動物。小熊家住在村子的東頭,它有一塊蘿卜地在村子的西頭。小兔家住在村子的西頭,它有一塊蘿卜地在村子的東頭。它們覺得跑來跑去干活很不方便,于是它們在一起商量起來,小熊說:“小兔,我們倆每天這樣跑來跑去干活太費勁,還不如把咱們的地換了?!毙⊥谜f:“好啊!”于是,他們到兩塊地里去看了一下,感到為難了。原來這兩塊地的形狀不一樣,一塊是長方形的,一塊是平行四邊形的。怎么知道它們的大小呢?這樣交換公平嗎?同學們想幫它們解決問題嗎?
生:(躍躍欲試)想!師:你們準備怎樣解決呢?
生:我們分別算出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行了。
師:長方形的面積怎樣求呢?
生1:s=a×b。
生2: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師: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求呢?
生:不知道。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呢?
生:想!
自然引入新課學習探索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方法。自然的故事引入,一下子把學生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了。 一個生動有趣、富有挑戰(zhàn)性和實際意義的問題情境,可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突和求知欲,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奧秘。注重“創(chuàng)設情境”是《課程標準》中的一個新亮點。它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獲得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二、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撞擊思想火花
交流溝通、求知進取、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精神,有利于學生之間思想火的撞擊?,F(xiàn)代教學論認為: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思維往往是從人的動作開始的,切斷了活動與思維的聯(lián)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fā)展,而動手實踐、合作交流則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同時又能分享彼此成功的快樂。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可以調(diào)動起來,學生的聰明才智也就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和鍛煉。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是這樣探索平行四邊行的計算方法的:
1、大膽猜想,操作驗證
師:我們知道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和寬有關,那么我們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能與它的什么有關?(教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的紙板)生1:相鄰的兩條邊。
生2:底和高。……師:下面就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利用手中的學具來驗證你們的猜想??纯茨懿荒茉诨顒舆^程中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參與到小組活動中,并給第一種猜想的同學提供能活動的平行四邊形的框架)。
2、匯報交流驗證過程
師:你們是怎樣驗證的?又有那些發(fā)現(xiàn)呢?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剪拼過程)。引導學生重點描述:
(1)怎么剪的?沒什么剪開?
(2)拼成的圖形和原來的平行四邊形之間有什么關系?
(3)怎樣得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方面,教師層層設問、追問,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動口,讓他們的思維最大限度地展開,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讓學生在探索中體會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熱情。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探討空間,讓他們積極從事觀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去大膽地對數(shù)學進行“再創(chuàng)造”。
三、科學評價,激發(fā)鼓勵,煥發(fā)課堂生機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有效性提問;現(xiàn)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小學數(shù)學課程的具體目標是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盵1]可見,此次改革不僅關注學生基本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整合發(fā)展,而且更加注重學生學科思維發(fā)展及學習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shù)學課堂,其基本出發(fā)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的發(fā)展。
一、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
本文通過文獻法,在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核心期刊,學術期刊資料,提出有效性提問的概念,以小學數(shù)學為例。運用數(shù)字化圖書館,如萬方數(shù)據(jù)庫優(yōu)秀碩博、學位論文和CNKI學術期刊,查閱收集提問有效性的相關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擬定計劃。
(二)課堂觀察法
1、研究的基本介紹
本文選取了兩節(jié)優(yōu)質(zhì)課程即2006年江蘇省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中一節(jié)課《用字母表示數(shù)》和廣州市的小學數(shù)學觀摩課《用字母表示數(shù)》,兩節(jié)一般教學視頻即惠州市南山學校五年級下《分數(shù)混合運算》和河北省肅寧縣萬里小學的一堂觀摩課《三的倍數(shù)》以及兩節(jié)河西學院第三屆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大賽課程《同分母分數(shù)的加法》和《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共六堂課進行對比分析,從中找出無論是優(yōu)質(zhì)課還是一般的課堂潛在的共有的不足之處。
2、量表制作
通過參照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和邵懷領的課堂提問有效性的51123觀察表制作出觀察量表,觀摩課堂視頻,如實記錄各個環(huán)節(jié),步驟及過程,并對教學想象進行分析。
3、操作步驟
(1)觀察設計:①觀察視點:數(shù)學課堂教師提問 , ②觀察視角:問題的類型、學生的作答、教師理答的方式、教師的反饋技能。
(2)研究方法設計:詳細記錄每堂課的觀察結果,然后作定量分析;對觀察記錄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總結。
二、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現(xiàn)狀
(一)研究結果與分析
1、教師提問技術和水平分析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優(yōu)質(zhì)課堂中,推理性問題居首位,占38.4%,其次是理解性問題,占23.07%,而探索性的問題占15.38%,無關的問題占到12.8%,記憶性和輔的問題各占5.1%;在一般課堂中,理解性問題居首位,占28.20%,其次是無關的問題占25.64%,記憶性問題占12.82%,探索性問題占7.69%,而輔的問題占了5.12%;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大賽的課堂中,理解性問題占35.2%,其次是無關的問題占23.52%,記憶性問題占14.70%,推理性問題占11.76%,輔助的問題占到了8.82%,最小的是探索性問題,占5.88%。有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能更多的接受課堂內(nèi)容,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在三類課堂中,不同類型的問題所占的比例雖有差異,除優(yōu)質(zhì)課中,無關的問題占有的比例較少外,其他兩類課型中都體現(xiàn)出了理解性問題之下無關問題居多的現(xiàn)象,所以綜述三類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類型可以看出,教師在課堂中提出無效的問題較常見。
2、學生作答情況統(tǒng)計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在優(yōu)質(zhì)課堂中,探索性的回答居首位,占33.87%,其次是理解性的回答占29.03%,然后是機械性的回答占22.58%,最少的是無答的占1.16%;在一般課堂中以理解性的回答為主,占34.61%,其次機械性的回答,占28.84%,而無關性的回答占17.30%,最少的是探索性的回答,占3.84%;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大賽課堂中,理解性的回答和機械性的回答各占30.55%,而探索性的回答最少,占2.77%。學生的作答離不開教師的提問,而提問的有效性與教師提出問題的類型密切相關。學生作答的所有問題中以理性作答為主,可見,機械性的作答在除理性作答外的其他問題當中趨于首位。
3、對問答方式的統(tǒng)計和分析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在優(yōu)質(zhì)課堂和一般課堂中“一問一答”的最多,分別占68.05%和52.17%;“一問齊答”的在兩種課堂中分別占31.95%和47.82%,而在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大賽課堂中“一問齊答”的問答方式居首,占55.18%,“而一問齊答”的占44.82%。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從三類課堂中兩種問題所占的比率看,“一問齊答”的問答方式在課堂中仍然較常見,以至于降低教師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優(yōu)質(zhì)課堂中雖然 “先提問再叫答”的占到了90.47% ,“先叫學生再提問”的只占9.63%;一般課堂中 “先提問再叫答”占75%,“先叫學生再提問”占25%;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大賽中,居于首位的是“先提問再叫答”,占85%,而“先叫學生再提問”的占15%。結果表明,“先提問再叫答”的問答方式在課堂中較常見。
4、教師理答方式的統(tǒng)計和分析
從表5中發(fā)現(xiàn),在優(yōu)質(zhì)課堂中“對學生回答鼓勵或贊同”的理答方式居首,占38.09%,其次是“引導解決問題”的理答,占25.39%,然后是“對學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的理答方式,占17.46%,最少的為“直接給出答案”和“打斷學生自己回答”的理答方式,各占3.17%;一般課堂以中“引導解決問題”的理答為主,占27.27%,然后是“對學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和“重復問題或學生的答案”的理答方式,各占15.90%;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大賽課堂中“引導解決問題”的理答居首,占24.24%,其次是“對學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的理答,占22.21%,然后是“重復問題或學生的答案”的理答方式,占20.21%。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在優(yōu)質(zhì)課和一般的課堂以及師范生職業(yè)技能大賽課堂中都不同程度的出現(xiàn)了“對學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極批評”的理答方式,挫傷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小學數(shù)學教師課堂提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無關的問題較多
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雖然教師提出的問題以“理解的問題”普遍較多,但是無關的問題仍然占有一定的比率。這就浪費了課堂有限的時間,也不利于學生對更多知識的接受。
2、一問齊答的問答方式仍然在課堂中較多
教師按部就班的以自己認為的答案講解、推理,而學生并不明白原因,只是跟著老師的思維走,沒有自己的想法。如一個位老師在主要問題后,又問“是不是呀、為什么、行不行”等等,學生應答:“是、對、行”。看似課堂熱鬧,學生應接不暇,其實,學生并沒有認真思考,以至于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一)問題設計要有層次性
學生在發(fā)展過程中認知水平各有不同,所以設計的問題必須要有層次性。所謂的層次性是指問題里面含有各種各樣的小問題,有難、中、淺適合各層面學生的需要,從而形成一串問題鏈,淺層的記憶性問題可供單純和機械的模仿;較深層的理解性問題可用來掌握和鞏固知識;最高層次的問題可供用來引導學生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如這樣一個問題情境;2009年3月7日,太陽VS火箭的籃球賽,姚明得15分,其中罰進x個球,投中y個球,由此可以怎樣列方程式?
生:x+2y=15
師:請猜測,姚明可能罰進幾個球,投幾個兩分球?
生:x =1,y=7
生:請大家驗證他的猜想是否正確?
生:當x=1,y=7時,左邊=x+2y=1+2×7=15,右邊=15,因為左邊=右邊,所以他的猜想是正確的
師(表示困惑)問生:你怎么一猜就對呢,你是怎樣猜出來的?
生:x和y都是整數(shù),所以我取x=1,代入x+2y=15中可得,1+2y=15,求得y=7
師(贊賞并板書講解):x視作已知數(shù),求未知數(shù)y的值,即2y=15-x,y=(15-x)÷2(揭示實質(zhì))數(shù)學上稱之為“有含x的代數(shù)式表示y”
師:還有誰用不同的方法猜測姚明可能罰進幾個球?投幾個兩分球?
生:我認為x的取值只能是奇數(shù),否則y的值就不會是整數(shù)
生:我讓為y的值不會很大,最大是7
通過這種層層深入的問題,教師引導啟智的提問,使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去體驗在數(shù)學上是如何用一個未知數(shù)的代數(shù)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shù)的形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索。
(二)要在重點和難點處設問
課堂中設計問題時不能偏離課堂重點難點,只有抓住問題的難點、重點,才能更好的把握住課堂的主次以及課堂教學的主體方向。
(三)對學生的回答加強關注
當學生回答正確,教師來不及表揚時,向學生提供反饋和暗示,讓學生在繼續(xù)教學之前明白。當學生充滿自信回答錯誤時,應強化他們的最終努力,然后用另外有些問題來幫助學生獲取正確答案,避免直接給學生呈示正確答案。如案例二:
師:同學們,這些工具你們認識嗎?誰能上來介紹一下?
生:我知道這是天平,它是用來稱比較小的東西
生:這是電子稱,我常在超市里看到,它稱出的重量比較精確
師:說的真好!
生:它叫彈簧秤,媽媽用它來稱菜,看看菜農(nóng)是不是短斤缺兩
師:你們真有自我保護意識,很好!
生:這個稱,我看到過,看不知道它的名字,只知道它是用來稱很重的東西
師:那些東西呢?
生:它用來稱大米,我還看到過稱黃沙
師:真會觀察生活!
學生總是向著老師鼓勵的方向發(fā)展,這樣的反饋給學生充分的十足的學習信息,有益于課堂教學。在小學這個年齡階段,學生渴望得到更多教師的鼓勵與表揚,使得對教師的喜愛,對教師這堂課的喜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2]楊慶余.《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雪梅.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及其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
一、預設與生成多元分層的教學目標
同教材,同進度,異要求是在班級教學中尊重、照顧學生差異的明智教學策略。我國“差異教學”創(chuàng)始人華國棟研究員認為:“教師應盡可能制定有一定梯度、不同類型的目標,給學生選擇的機會?!迸嘀钦Z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到每節(jié)課教材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特點及知識儲備,照顧不同學生的需求,目標體現(xiàn)多元與分層。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不能只照顧學得好、基礎好的學生,也不能光照顧基礎差、學得慢的學生。可以先考慮全班共性的教學目標,再根據(jù)學生的差異,進行“刪減、增提”等方面的調(diào)整,教學目標的分層是隱性的,也是動態(tài)的。哪些學生處于哪個層次水平,教師心中有數(shù),就能為不同的學生制定相應層次的學習目標,做到因材施教。根據(jù)這篇課文內(nèi)容,我預設了“觀看圖片,仿照課文說詞語和句子”的教學目標。根據(jù)班上學生觀察、表達、理解能力的不同,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比如觀察火烈鳥的圖片說說火烈鳥的外形特征時,對c類學生的目標是說出火烈鳥羽毛的顏色,根據(jù)課文的描述說出火烈鳥的腿是又細又長的;對B類學生,引導他們在此基礎上仔細觀察,通過仿照課文中“火烈鳥的腿又細又長”的表述方法,說出火烈鳥的脖子又長又彎、嘴又長又尖的特點;對A類學生,在這些基礎上進一步感悟火烈鳥的外形特點與它的生活習性之間的關系。以上教學目標大多處于各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他們的潛在發(fā)展水平向現(xiàn)實發(fā)展水平過渡。這樣照顧差異的彈性目標對每個學生都有挑戰(zhàn),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感知火烈鳥的外形特點,并能仿照課文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提高了各自的學習積極性。對于不同語文基礎、不同認知能力的學生在教學目標上的調(diào)整,不僅是數(shù)量上的增減,還細致考慮了目標梯度的變化。多元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水平高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使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也有進步。
學生的差異既包括現(xiàn)有水平的差異,也包括潛在水平的差異,因此要動態(tài)地、發(fā)展地看待學生發(fā)展的差異。在教學前,老師依據(jù)教材和學生實際對教學目標進行了分層預設,但在課堂上不可能一成不變,需要根據(jù)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隨機調(diào)整。
二、創(chuàng)設與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師生關系利于學生產(chǎn)生積極的情感。學生處在自由、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中,就能使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保持最活躍狀態(tài)。我做到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倡導自由發(fā)言。由于我班人數(shù)不多,所以在課堂上,經(jīng)常采用自由交談式,學生可以不舉手就回答問題,或誰先站起來就由誰先說。如在學生看了一段野生動物園錄像后,讓學生說說看到了哪些野生動物。學生就坐在座位上你一言我一語地說開了。老師不必擔心課堂秩序,因為班中學生的反應速度不一樣,有的反應快,有的反應慢,能一個接一個說就很好,一般不會出現(xiàn)幾個學生一起說,以至于聽不清的情況,養(yǎng)成習慣了一點也不會亂。也可以不起立,直接坐在座位上說自己想到的、想說的。因為智障學生想到的內(nèi)容能保持的時間往往比較短,有些念頭會一閃而過,老師如果沒有點名,那他就失去了說話的機會,或者過一下再點他的名讓他說,他的思維已經(jīng)過了。在這過程中,教師發(fā)揮好引領者、組織者的作用,有些學生的回答很精彩,但聲音很輕,估計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聽到,老師就讓他再大聲地說一遍,并向他伸出大拇指;有些學生的回答不是很準確,老師及時引導學生討論,給予糾正;有時大家都往一個方向思考和表達,教師適時說一個例子,引導學生往另一個方向思考。在這樣的課堂中,師生有充分的交流,學生有平等對話的權利和機會,暢所欲言。在這樣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沒有任何的心理壓力,就會積極主動地觀察、思考和表達。
采用“小先生”制。陶行知先生指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隊伍里最進步的小孩子?!薄捌占吧罱逃獦淞⒌牡谝粋€信念,便是小孩能做先生?!睆乃脑捳Z中,我們不難理解的就是學生并不只是知識的接受者,可以做“小先生”,可以向別人傳授知識。我們要把學生的差異變成教學的資源加以利用。我們班的小沙同學識字、理解、表達各方面都比其他孩子好。因此,在復習導人環(huán)節(jié),學生讀詞語時,我讓他當老師,聽聽其他小朋友誰讀得最好,誰讀錯了。這樣做好處很多。首先,給了別的學生認真思考、獨立認讀詞語的機會。因為,小沙反應快,如果全班一起讀,大部分詞語是他第一個讀出來,別的學生只跟著讀,長期這樣,別的孩子就濫竽充數(shù),不用動腦了。他當小老師,別的學生就必須自己看、自己想、自己讀。此外,也培養(yǎng)了小沙認真聆聽的好習慣,他要仔細聽所有學生的朗讀,再作出判斷,他就經(jīng)歷了一個聆聽、辨別、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對他本人也是很好的訓練機會。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每個學生哪方面強,就可以在哪方面做小先生。比如,小沂同學在有感情地朗讀方面做小老師給別的學生示范;小鈺在寫字、認字方面經(jīng)常做同學們的小老師。培智班學生差異大,利用學生的差異資源,通過學生互動,注意發(fā)揮優(yōu)秀生的作用,同時關注一些需要幫助的學生,促進每個學生都學得更好。
三、組織與開展揚優(yōu)補缺的課堂輔導
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要以學定教。智障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導,教學中就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用豐富的圖片、生動的錄像,把枯燥的、靜態(tài)的知識直觀化、動態(tài)化,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各種野生動物的特點,在觀察中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來表達。課文描寫了長頸鹿、老虎和黑熊后,用了一個省略號。我引導學生討論省略號表示什么,不少學生說出省略號表示作者還看到了很多其他的動物。我讓學生說說作者還會看到哪些動物后,讓學生觀看了一段錄像,讓學生一邊看一邊輕輕地說出看到了什么,并仔細觀察看到的動物正在做什么。看完后,讓學生用“我看到~一”的句式來說說自己看到的景象。學生看了錄像后,又聯(lián)想起在其他影視片中看到的野生動物的場景,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都踴躍發(fā)言。在學生表達時,我依據(jù)學生的回答,靠船下篙,及時追問,或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實際水平適時提出不同的的要求,讓每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訓練中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課堂上,C類學生能說出了自己看到的一兩種動物的名稱,在老師和同學提醒下,能說出看到的三種及以上的動物名稱;B類學生能說出自己看到的幾種動物并能說出這些動物在做什么;A類學生不但說出看到的動物在做什么,還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式簡單說出這些動物的主要特點。
我在進行講解或朗讀示范時,不僅通過聲音的高低緩急來表現(xiàn)教學的內(nèi)容,還恰到好處地配上表情、體態(tài)語,學生不僅通過聽,還通過看來感受和理解,通過教學,有的學生讀得惟妙惟肖,不僅語氣語調(diào)傳神,表情和動作也十分生動,我及時地給予表揚,學生很開心,學習積極性更高了。有的學生因不認識某些字,讀著讀著就卡住了,我根據(jù)對他的深入了解,或輕輕地用聲音提示,或做一個表情、動作,形象的暗示讓學生一下子想起來這個詞的讀法,不著痕跡地幫助和啟發(fā)了學生。課堂輔導的靈活性就體現(xiàn)在針對不同學生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利于學生揚長補短。
四、設計與布置因人而異的課堂作業(yè)
布置課堂作業(yè)時要尊重學生在已有基礎與發(fā)展上的客觀差異,為不同學生提供不同水平的作業(yè),支持學生在原有的不同層面上鞏固知識。可以在作業(yè)量上進行分層,根據(jù)學生的個體情況和對其發(fā)展的不同要求進行增減。也可以在作業(yè)難度上進行分層,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層次差異把作業(yè)設計成難度不同的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從而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yè),享受到做作業(yè)主人的快樂。
本節(jié)課在課堂作業(yè)書寫生字環(huán)節(jié),布置C類學生描紅大口框,B類學生書寫“園”字,A類學生在書寫“園”后,用“園”字擴詞。學生書寫時,教師巡回指導,C類學生手指不靈活,老師就手把手地教他寫。有些學生在寫“園”時,最后一橫漏了沒寫,我就說:“最后要關門,如果不關門,一元一元的錢就要被小偷偷走了?!睂W生聽了,一邊笑著一邊改正了錯誤。小沙和小鑫同學用“園”組了好幾個詞:公園、動物園、兒童樂園……小沙不會寫“童”字,我就當場教他寫。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自助餐”式作業(yè),這樣就能讓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yè)中都取得成功,獲得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
【關鍵詞】 初中數(shù)學 課堂 教學策略 思考 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4)01-042-02
【案例】在《16.3.1 分式方程》這一節(jié),課本通過一道應用題引出“分式方程”的定義: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最大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時間,與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解:設江水的流速為v千米/時,■=■
方程的分母中含未知數(shù)v,像這樣分母中含未知數(shù)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記得我第一次上這節(jié)課時,也是由這道應用題進行導入。當時的教學對象是基礎一般的學生,分析問題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薄弱。在那節(jié)課上,我首先引導學生分析這道應用題(順流的速度、逆流的速度如何表示,時間=■),根據(jù)題意找到等量關系(航行100千米與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列出方程(順流所用時間=■,逆流所用時間=■所以■=■),講完這道題,大概花費了十分鐘的時間,引出分式方程的定義之后,接著以■=■為例題,講求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學生在練習的時候,時間上顯得很倉促,練習效果不理想,我精心設計的課堂練習學生還剩一半沒有做完,整個課堂的結構有點虎頭蛇尾。
【思考與實踐】在課后反思中,我探詢教學任務沒有完成的主要原因。《16.3.1 分式方程》這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了解分式方程定義、理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極其可能產(chǎn)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驗根的方法。那么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生練習解方程的時間大概控制在15至20分鐘左右,教學目標才有可能達成。從本節(jié)課堂時間分配上看,主要是課堂導入耗時過長,以至于沒有充足的時間展開課堂主要內(nèi)容。
設計這道應用題導入的初衷,原本是希望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求知的興趣。但事與愿違,導入并沒有起到預設的效果。學生對應用題普遍存在嚴重的畏懼心理。以應用題為導入,非但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單講解題意就需耗費大量時間。因此借助這道應用題進行引入,應該是本節(jié)課的一大敗筆。
那本節(jié)課如何引入才更有效呢?《課程標準》指出:“隨著數(shù)學學習的深入,學生積累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就成為學生的‘數(shù)學現(xiàn)實’。這些數(shù)學現(xiàn)實,主要包括學生已具備的數(shù)學知識、技能和活動經(jīng)驗與方法,這些應當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素材?!辫b于求解分式方程與求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有密切的聯(lián)系,我隨后在教學設計上針對導入部分做了以下嘗試:
通過比較不難看出,修改后的導入注意了帶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與分式方程的銜接,使學生感到新知識不過是對已理解掌握的知識做進一步的延伸和拓展,在溫故知新的基礎上接受新知。顯然,修改的引入對課堂更有效。
縱觀《3.2.1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和《8.1.1二元一次方程組》,都是由一道應用題進行引入,這些課同樣可以借鑒上面的方式導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如何“有效導人”或“高效導人”呢?經(jīng)過幾輪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后,我認為可以嘗試采取以下策略:
1. 導入內(nèi)容要貼切,力求導而能入。導入是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不僅為課堂教學提供動機、知識鋪墊,也是新知學習的“引子”。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當整體考慮,既要注意知識的前后銜接,也要注意一堂課的前后聯(lián)系,力求“導而能入”。如在2.2整式的加減(1)――同類項》這一節(jié)的課堂引入,我是這樣設計的:
(1) 找朋友 (你能從左邊的式子幫助右邊的式子找到它們的朋友嗎?) 100t -2x2
3x2 252t
-4ab2 -m3n
■ m3n 5ab2
5 -■
(2) 觀察連線的單項式,你能說說它們?yōu)槭裁词呛门笥褑幔?/p>
學生透過觀察,很快就能把這些單項式進行分類,通過總結他們的特點,進而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同類項,我們把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其中5 和-■ 是同類項,所以幾個常數(shù)項也是同類項。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切合課堂內(nèi)容實際,使課堂的引入有高效。
2. 激趣尺度要適當,關注導入時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導入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有些課的導入創(chuàng)設,為了精彩而不惜時間,往往使導人的時效性降低。興趣的產(chǎn)生首先要有刺激,要進入興奮狀態(tài),設疑是常用方法。但是興奮是否會轉化為學習動機,這還要看學生的興奮點在哪里。為了吸引學生注意,設置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懸念,才能達到預期目標。如在《7.2.1 三角形的內(nèi)角》這一節(jié)中,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推理和證明”。大多數(shù)學生覺得幾何證明枯燥、無趣、深奧,如何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三角形內(nèi)角和等于180°”的欲望,在引入部分,我以一個小故事――《內(nèi)角三兄弟之爭》導入,在一個直角三角形里住著三個內(nèi)角,它們?nèi)值芊浅F結。可是一天老二突然不高興,發(fā)起脾氣,它指著老大說:“你憑什么度數(shù)最大,我也要和你一樣大!”“不行??!”老大說:“這是不可能的,否則,我們這個家就再也圍不起來了……”“為什么?”老二很納悶。同學們,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
這樣引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興趣點關注在為什么這個家圍不起來?那么怎么圍才能使三兄弟圍得起來?設置了懸念讓學生評理說理,為三兄弟排憂解難,自然導入三角形內(nèi)角和的學習。
3. 啟發(fā)思維要巧妙,注重導入的質(zhì)量。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從問題、驚訝開始”。青少年好奇又好勝,設置巧妙的懸念,不僅抓住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在《二次函數(shù)y=a(x-h)2+k的圖像與性質(zhì)》這一節(jié),二次函數(shù)y=a(x-h)2+k的圖像和性質(zhì)可以由通過y=ax2平移得到,那么如何創(chuàng)設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引入部分我做了如下的嘗試:
復習:1. 拋物線y=■x2向 平移 單位長度得到拋物線y=■(x+2)x2.2. 拋物線y=■x2向 平移 單位長度得到拋物線y=■(x+2)x2+1.
函數(shù)y=a(x+h)x2的圖像平移規(guī)律是:左、右平移改變 值,具體是 。函數(shù)y=ax2+k的圖像平移規(guī)律是:上、下平移改變 值,具體是 。
想一想:函數(shù)y=■x2的圖像如圖所示,不用“列表描點”,你能直接畫出函數(shù)y=■(x+2)x2和函數(shù)y=■(x+2)x2+1的圖像嗎?
關鍵詞:閱讀;教學情感;整體閱讀;拓展升華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15-0066-03
閱讀是吸收知識,獲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在語言學習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乎語言學習的成敗。閱讀課的目標旨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策略,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然而,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有諸多因素制約著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常見情形是: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少,焦慮情緒嚴重;閱讀文章篇幅長,句式復雜,詞匯障礙多以及學生閱讀習慣不良等;教師對課文的處理不得當,如對閱讀教學本身的定位不準等。這些問題抑制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我校英語組成員以探求提高閱讀教學效果的良方為目標,安排筆者先后在兩個班,針對同一教學內(nèi)容進行教學實踐,英語組成員進行現(xiàn)場課堂觀察,并一起探討影響教學效果的原因,最后總結出結論。
一、第一次課的試教
筆者選擇執(zhí)教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Go for It!八年級下冊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 這節(jié)課是該單元最后一個課時的教學內(nèi)容。在執(zhí)教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了以下一些問題。
1.急于活躍課堂氣氛,忽視學生的焦慮情緒及語篇中蘊含的情感因素。
(1)在第一次試教過程中,筆者通過多媒體介紹了2008感動中國人物山村教師李桂林和陸建芬的事跡。讓學生對山村教學資料和師資的匱乏有所了解,引起了他們對文章主人公的好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然后筆者通過介紹課文的插圖讓學生對內(nèi)容進行預測,并提出了三個問題:Who is she?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r?但學生僅能回答較淺易的第一個問題,然后就低頭躲避回答后面的問題。
(2)學生在完成閱讀后,筆者設置了檢測題,以考查語篇中涉及的事實性知識為主,所設計的練習過于簡單,致使學生機械地翻閱課文找詞填空,對語篇情感資源挖掘不夠,沒有把課文知識擴展和延伸到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
[診斷]:
(1)初中學生在進行長篇閱讀時很容易產(chǎn)生焦慮感,如果教師不進行有效的引導和鋪墊,則難以激發(fā)學生對閱讀話題的興趣。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焦慮情緒時,就會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信心等有嚴重的抑制作用。學生生怕老師提問自己,往往都是低著頭,這嚴重影響了閱讀的速度和教學的效果。教師應把改善學生的學習心理環(huán)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學生的情感與教學活動的難易度有很大的關系,沒有梯度和過難的問題容易挫傷學生學習的信心,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
(2)忽視對語篇中情感資源的挖掘。閱讀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句子本身的語法解釋上,更重要的是理解這種語言形式背后真實的含義以及蘊含的情感。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情感因素,巧妙設計、加工和組織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從情感角度理解語篇。要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追求閱讀的快樂,情感的陶冶和思維的挑戰(zhàn)。
2.過分重視課文中語言知識的掌握,忽視整體閱讀。在教學中,筆者在導入主題后,隨即對各個段落進行分解處理、講解。學生學習詞匯和短語之后,就在課件中呈現(xiàn)挖掉幾個單詞的本段內(nèi)容,讓學生進行填空。
[診斷]:這種閱讀活動偏重于詞、句的教學,過于注重語法,忽略了教授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對課文肢解過度,逐段呈現(xiàn)、講解、操練,而不是讓學生整體感受語篇,完整理解語篇意義。教學形式單一,令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只限于表面。這種以字、詞為中心的教學很枯燥,很難讓學生真正感受語篇的語言美,也很難激發(fā)英語閱讀的興趣,留在學生記憶中的是一些支離破碎的、孤立的字、詞,而不是傳情達意,鮮活的言語。因此,閱讀教學目標定位與否直接決定課堂的成敗。
3.急于進行語言的輸出,忽視對語言支架的搭建。在閱讀后,筆者向學生拋出:Can you tell Yang Lei’s story?讓學生通過這個綜合性的問題對全篇文章進行復述。雖然課堂氣氛熱烈,但由于對課文本身處理不夠,學生輸出的語言質(zhì)量較差,錯誤較多。
[診斷]:該活動沒有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違背了拓展活動應側重深化和鞏固知識的原則。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筆者在活動形式上費盡心思,卻不重視語言的輸入,對課文本身的信息輸入處理的不夠。忽視了對語篇深層意義的挖掘,課堂看似熱鬧,但學生不能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如:復述課文。其實,教師應先為學生搭建語言活動的支架,并提供一些主要詞匯,適當降低難度。避免學生在完成活動的時候因活動難度過大而不能順利完成,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
二、第二次課的試教
1.改進問題一。
(1)在導入時,筆者利用標題和課本上的插圖讓學生進行預測。
A.利用插圖
T:Look at the picture in the book and think about these questions. Where are these people? (They are in a rural area.)(引出新單詞)What might life be like in a rural area?(預測內(nèi)容)Who are the people in the picture?(Some students and teachers.)
B.利用標題
T:Look at the title“She said helping others changed her life.”Who is“she”?Who are“others”?How did she help others?How was her life changed?What might the story be about?(預測內(nèi)容)
效果:筆者通過各種問題設置懸念,使學生在閱讀前對文章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同時在引導學生預測的過程中滲透詞匯教學,為閱讀理解掃除障礙,這樣不僅緩解了學生的焦慮情緒,而且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和運用語言技能的積極性,使他們了解課文的主要信息。
(2)在學生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拓展活動:開展小組討論并完成表格。
通過多方面對比,讓學生了解貧困山區(qū)兒童的生活情況,激發(fā)學生助人為樂的情懷。最后還設計了一個想象問題:If I am a volunteer, what will I do?這樣實現(xiàn)了讓學生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自然的拓展。
[效果]:這兩個活動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重組了語篇中的語言,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了對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學生表達了他們的感受,升華了情感。學生講述了自己的生活:I live a happy life. Every day, I eat different kinds of delicious food. /I live in a city in Zhejiang. There are many tall buildings. Our classroom is very big and bright. /Our teachers are very good. They can teach us well. /At school, I can play soccer and computer games. So I think my life is very interesting. 學生的情感得到了陶冶,在學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該做什么事時,精彩的生成有:I’ll give away my old books and clothes to those poor kids. /I’ll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and teach poor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ll ask many friends to help poor children and give them a new start in life.
可見,教師要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情感是認知活動的基礎,沒有積極的情感,學生的認知能力就會受影響。
2.改進問題二。筆者從語篇的角度設計了豐富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深入和全面地理解語篇。
(1)讓學生進行略讀,選擇文章的主旨大意:
A.The life in Yang lei’s school was very hard.
B.Yang Lei enjoyed helping the students in a poor mountain village.
C.Yang Lei’s students liked her very much.
略讀(skimming)就是選取課文中的重要部分和重要細節(jié),以求抓住主要意思,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總的理解。這一技巧可幫學生時時把注意力集中在課文的主要意思上,而不是與主題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和個別單詞上。
(2)學生對課文進行掃讀(scanning),選擇適合每一段落的標題。
Para1 A.Give some examples that 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
Para2 B.It tells us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Para3 C.Introduce the time she enjoyed.
Para4 D.Tell her experience in the mountains.
Para5 E.Tell something about the students at school.
掃讀是在學生查找特定信息時,通常認真閱讀全文,只需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然后認真閱讀,來了解課文細節(jié)。
(3)指導學生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和理解某一代詞的指代對象。例如閱讀文章中第一小節(jié)中有一個句子:However,it changed the life of Yang Lei from Beijing.該句中it指代的是什么?學生只有聯(lián)系上下文,仔細分析才能得出答案。
[效果]: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對閱讀材料有多次整體性的認識。筆者讓學生歸納課文的大意后,又對每個段落的大意進行了總結與概括。這一環(huán)節(jié)活動讓學生站在語篇的高度從整體把握閱讀材料,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推理是化解閱讀障礙,成功理解語篇的重要技巧。學生可以利用推理來猜測生詞含義、判斷和得出結論等。學生對語篇有了深層意義上的理解,同時學生自由閱讀的時間得到了保證。
3.改進問題三
(1)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更加細致地閱讀,了解具體的事實信息。筆者提出了五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細讀,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文章主線,鞏固文章大意。What did Yang Lei’s mother say about her daughter‘s volunteer work? What did the children say about their volunteer teachers? How did Yang Lei say she could help? What did Yang Lei say about her time as a volunteer? What did Yang lei think of her work?
(2)在關注整體閱讀的同時,筆者對課文中個別比較長的句子進行解釋,如:Teaching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 poor mountain village in Gansu Province may not sound like fun to you. /The Beijing University students first went there as volunteers in a one-year program. /She said she likes to have a good influence on children’s lives.另外,對課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子引導學生嘗試朗讀。(如:The program was start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Chinese Young Pioneers. Every year they send 100 volunteers to teach in China’s rural area.)
[效果]:通過回答上述五個貫穿全文的問題以及對一些重點句型的操練,學生對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思想內(nèi)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學生在利用教師所提供的主要詞匯對Yang lei’s story進行復述輸出時,就顯得游刃有余,語言輸出的質(zhì)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僅發(fā)展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也訓練了思維的深度和廣度。
讀后活動是閱讀理解完成后就閱讀材料內(nèi)容開展的延伸性思維活動或交流活動,目的是提高學習者就本主題表達自己觀點及與他人順暢交流的能力。讀后活動的設計基于文本的內(nèi)容,不僅檢查了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還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作進一步探討與思考。活動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知識水平,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三、實踐啟示
筆者通過兩次試教,在改進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方面得出了以下啟示:
1.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得到足夠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改變不良的閱讀習慣。通過創(chuàng)設愉快情景,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境中進入閱讀。
2.改變應試導向,答題與拓展一同進行。檢測題可以考查學生閱讀的情況,但是閱讀教學絕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做題。除相關的檢測之外,教師還要對文本的內(nèi)容做一些拓展,使文本得到合理延伸。
3.閱讀不應只是為了學習語法、詞匯,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只有超越字、詞、句等表層信息,通過解讀語篇結構,探求語篇深層意義,才能提高理解能力,成為高效、獨立的閱讀者。
4.閱讀教學應從語篇分析入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要把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總體理解與句、段的理解分析緊密結合起來,把握“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的規(guī)律。既要考慮全面,又要注意細節(jié),做到點面結合。
5.要給學生留有充分閱讀的時間,要讓學生有用腦思考的時間和過程。教師盡量少提問題或講解,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如:瀏覽以了解文章大意,捕捉具體信息,將信息圖表化,記錄要點,回答各種問題等。
6.加強對文本信息的挖掘,教師需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一些引人深思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挖掘閱讀材料中蘊含的豐富內(nèi)容。
7.拓展活動既要關注文本教學,又要關注思維訓練,擴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以學生為主體的拓展活動不僅要建構文本知識體系,還要深化和拓展課文的內(nèi)涵,把課文延伸到社會、生活中去,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葛連干.從一節(jié)公開課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定位與活動設計[J].中小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1):13-16.
[2]熊亦波.精心設計導入,實施有效閱讀―以《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下冊拓展閱讀為例[J].中小外語教學(中學篇),2010,(6):22-26.
[3]王媛.透視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關鍵詞:遷移規(guī)律;教學;應用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活動對另一種學習活動的影響或習得的經(jīng)驗對其他活動的影響”,凡是這種影響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就稱為學習的正遷移;反之這種影響起到抑制或消極的干擾作用,就稱為學習的負遷移。我們希望在學習中形成正遷移,實現(xiàn)知識點之間的貫通理解,提高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有效性。初中社會學業(yè)考試題目年年都有變化,但考查學生“與社會實際和生活聯(lián)系,考查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特別是在具體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指導思想一直都沒有變化。這些要求體現(xiàn)在試卷上給人一個直觀感覺,那就是試題源于教材,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所以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希望學生能回歸教材?;貧w教材能有效解決考試中出現(xiàn)的“會而不對,對而不全”的現(xiàn)象,所以在教學中巧用遷移規(guī)律,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復習效率。在教學中,筆者采用以下方法:
一、構建知識結構,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遷移意識
依靠教材梳理主干知識,鞏固基本知識。教學不僅僅要使學生“學會”,而且要使學生“會學”。教師應把指導學法納入課堂教學結構之中,深入到教學的全過程。具體做到:示范引導,授之以學法;依據(jù)教材,展示學法;總結規(guī)律,揭示學法;設計練習,體現(xiàn)學法;區(qū)別情況,指導學法。因此,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能在教師引導下實現(xiàn)學習遷移,而且要使學生能自發(fā)地運用遷移規(guī)律來解決問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現(xiàn)階段實施的開卷考試形式使很多同學在學習中忽視對主干知識的記憶,其結果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將嚴重影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fā)揮。盡管我們不是為了記憶而學習,但是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于生活。這需要我們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提高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構建具有清晰性和概括性的認知結構。這也是實現(xiàn)知識遷移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性,講清各個知識點,從一個知識點發(fā)散聯(lián)想到另一個知識點,找出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結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做到層次分明、脈絡清晰,并能根據(jù)知識網(wǎng)絡隨時喚醒相關知識的內(nèi)容,從而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的正遷移。
例如,在復習“建設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社會”時,因為教材的編排是“共同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世界人口、資源、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影響),“不斷變化的人口”,“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共同關注的環(huán)境問題”,內(nèi)容比較散,在復習時就可以進行整合,教師可以就中國人口的現(xiàn)狀、影響、對策展開歸納,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對資源問題的知識結的構建,再獨立完成環(huán)境問題的知識結構構建。這樣,同學們對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相關知識就不容易混淆,而且還學會了用同一類方法來學習不同知識,并能展開主動的探索活動,促進學生主動遷移,以達到從已知到未知的目的。又如,教師讓學生學會評價秦始皇,對秦始皇的功與過(即鞏固封建中央集權的措施)利用圖表形成知識結構,再要求學生運用評價秦始皇的方法去評價漢武帝、唐太宗等歷史人物,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也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能力。再如,在講述“氣候變暖對我國的可能影響”時,同學們一起得出這樣的結論: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低洼地區(qū)被淹(海水入侵)――影響人類生產(chǎn)與生活。我參考相關資料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因果推導表”法能幫助我們理清思路,掌握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請你根據(jù)所學知識,選擇一個話題,制作一張“因果推導表”。這其實需要學生形成一張小范圍的知識結構網(wǎng),有的同學答案為:清政府的專制腐敗――近代中國的落后――的爆發(fā)――《》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有的同學答案為:的召開――實施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中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樣通過知識網(wǎng)絡的構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得到積極、主動、有效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構建知識網(wǎng)絡的同時,要突出重點,所謂“題在書外,理在書中”,只有引導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樣,在答題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招之即來,不至于做答案時東拉西扯。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學習遷移
利用學習的遷移進行教學,不僅能有效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地去認識新的知識網(wǎng)絡,為以后進一步的學習遷移奠定基礎。在教學中,從復習舊知識,過渡到學習新知識,引起學生的學習遷移,往往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所以,在講授某些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充分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為新知識的遷移尋找準確的切入點,使學生能在已有知識與新知識內(nèi)容之間架起橋梁,以降低銜接的難度,逐步啟發(fā)學生完成學習遷移。例如,在“如何面對和平與發(fā)展的時代主題”新課導入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①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什么?②當今世界的基本態(tài)勢是什么?③請同學們談談看到、聽到、觀察到的世界不安定現(xiàn)象。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回憶和平與和平問題,樹立“維護世界持久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的觀點。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但是落后、貧困、危機、債務仍困擾著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發(fā)展中國家的人民,引出發(fā)展也是當今世界的主題。這樣的設計,從學生的已知知識出發(fā),從而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自然而然地利用遷移規(guī)律來學習新知識。
三、重視課堂練習設計,注意訓練學生的遷移能力
有效學習,主要依賴于學生對學習材料可能遷移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情境創(chuàng)設可能會采用最新的材料、圖表,但考試最終仍然會落到考查基本知識、基本規(guī)律的掌握和應用。教學活動中的各種練習,是學生應用知識的一種重要形式,有些心理學家把知識的應用看作是知識的再遷移。例如,曾經(jīng)有一則有關唐朝“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的材料,要求學生從科技變革和政府角度分析唐朝農(nóng)業(yè)發(fā)達的原因。這就要求學生運用書本的史料知識來分析實際問題,需要學生有較強的知識篩選、運用和遷移能力。又如,在講完發(fā)展問題之后,結合索馬里海盜事件,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請你從發(fā)展問題的角度簡要分析這一海域為何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海盜搶劫現(xiàn)象?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應該考慮到發(fā)展問題出現(xiàn)的歷史原因、根本原因及其他現(xiàn)實原因,再結合具體材料確定答案。這就需要學生在新的情境中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實現(xiàn)學習的遷移。再如,習題評講課上教師指導學生學會了各種題型的審題和解題的方法,學生就能在以后的練習過程中運用各種題型的審題、解題方法去正確地審題和解題,以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樣舉一反三就是學習的遷移,也是一個挖掘自己學習潛能的過程。
四、運用比較方法提高學生辨別能力,促進學習遷移
對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有意識的比較,有利于排除干擾,加深對某些相關概念的認識和理解,降低知識的負遷移。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許多相近的概念雖然有本質(zhì)的不同,但它們之間更有著或多或少的聯(lián)系。因此對易錯的知識點進行盤點,在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比較方法的應用,在對比過程中,如果學生始終處于主動積極、探索進取的狀態(tài),形成有意注意,那么就會自覺完成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遷移。例如,民族區(qū)域自治區(qū)與特別行政區(qū),省與省區(qū),圖例與注記,山脊與山谷,地形與地形區(qū),法國、英國及美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及等都可以運用比較的方法,促進學生完成知識間的遷移,從而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有時也可以有意選編一些容易使學生做錯的題目,從而使學生“吃一塹,長一智”,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課堂讀書交流中學會聽、說的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币虼嗽谡n堂讀書交流中學會聽說就顯得極為重要。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往往不習慣聽別人發(fā)言,或東張西望,或急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應設計符合學生特點和需要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主動傾聽,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的傾聽有基可立,有想可依。如教《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我在學生充分讀書后設計“為青藏鐵路命名”就非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師:修建青藏鐵路是國家的戰(zhàn)略決策,是歷史上的第一條鐵路。這條路加強了東西部的溝通和經(jīng)濟聯(lián)系,促進了西部發(fā)展。世人稱之為“天路”。我們先來聽一聽這首歌曲(播放歌曲天路,并出示歌詞)歌中唱的就是青藏鐵路。同學們,請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和搜集的資料,試著給這條路取個有意義的名字,并說明理由。然后我讓學生稍作思考后交流。學生紛紛說出自己起的路名:世界第一路、奉獻路、神路、科學路、黃金路……師:你們給青藏鐵路取的名字真好,贊頌了西部的建設者們,也體現(xiàn)了這條路偉大的戰(zhàn)略意義,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名字,寫在課本上。以上這些只有在根據(jù)對課文的了解,借鑒自己已有知識和課前搜集資料為前提的深入思考下,學生才能對他人的意見進行分析和判斷,進而對他人觀點或肯定、或否定,既不盲從也不無動于衷,直至形成交流。如果不讓學生經(jīng)歷獨立讀書思考的過程,恐怕學生是不能理解與之不同的鐵路名。沒有學生自己的讀書思考,他人的意見再精彩,說的人也只能是對牛彈琴,傾聽不能形成。
傾聽是為了思考、吸收、表達。教學中我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善于傾聽勤于思考,進而樂于表達主動傾聽的習慣,在循環(huán)往復的讀書交流實踐中學會聽說策略。如我給學生講童話故事《去年的樹》,讓學生聽了之后練習講,學生發(fā)覺自己講得不那么完整、精彩。此時我再讓學生明白聽故事要記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記去年的樹和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發(fā)生了什么事,那只小鳥有什么感受等,然后讓學生再聽-再講-修改-表達,學生在表達的欠缺和修改表達的練習中,能力得到提高,學會說的策略。
2、在課堂閱讀交流中學會讀、寫的策略。
在課堂閱讀中學會讀書的策略。在課堂讀書中學會識字釋詞策略。我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學會識字釋詞能力且長抓不懈。在課堂讀書中學會釋詞策略。如教《滴水穿石》釋詞“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時問:“讀課文能找到對‘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這個詞的解釋嗎?”學生讀課文找具體描述滴水穿石的句子,進而理解“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意思;再如學習五年下冊《草原》理解“灑脫”的意思時,師問:在課文中“灑脫”指的是什么?學生讀文后自然會找到“草原上行車十分灑脫,只要方向不錯,怎么走都可以?!薄盀⒚摗敝覆菰|闊平坦,在開車時可以隨心所欲,而不必擔心有什么危險;學生在課堂讀書交流實踐中,學會從課文的介紹與描繪里理解詞語意思的策略。還從課堂讀書交流實踐中學會用聯(lián)系生活實際、比較、近義詞等理解詞語的策略。
在多形式的讀中,學會讀書的策略:在自由讀書中學會讀正確、通順;在帶著涵蓋全文的大問題默讀中學會思考的策略,學會概況的策略,學會領悟表達方法的策略;在朗讀中學會朗讀的策略,學會從不同處入手讀懂的策略。如教《彩色的非洲》學生讀通后,再帶著“從哪些地方能看出非洲是彩色的呢?”默讀課文交流讀書收獲,學會把各段意連起來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會用帶著探究文后問題的策略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再讀課文開頭“非洲真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啊”和結尾“啊,非洲,好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體會到了什么?這樣在讀書實踐中學會領悟表達方法的策略。在感情朗讀的實踐中學會朗讀,如讀《魚游到紙上》描寫青年畫魚時的句子,聾啞畫畫時而工筆細描,時而揮筆寫,學生在初讀時只是一個語速,讀熟課文后,再進行感情朗讀,評讀時點撥這是兩種不同畫法____一慢一快.讀的時候應通過語速的慢快對比,把青年作畫的形象再現(xiàn)出來,這樣學生在課堂朗讀的實踐中就慢慢掌握了朗讀的策略。讀書中學會根據(jù)課文特點選用不同的入手處讀懂課文的策略。如讀《井》、《天然動物園漫游記》可采用從結尾處入手讀懂的策略;而讀《跳水》可采用從故事處入手讀懂的策略;讀《圓明園的毀滅》又可采用從題目入手讀懂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