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

第1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1、《文心雕龍》是中國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xié)創(chuàng)作的一部理論系統(tǒng)、結構嚴密、論述細致的文學理論專著,成書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體大而慮周”(章學誠《文史通義·詩話篇》)的文學理論專著。 劉勰《文心雕龍》的命名來自于環(huán)淵的著作《琴》。其解《序志》云:“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環(huán)淵)《琴心》,王孫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

2、全書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學思想為基礎,認為道是文學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學習的楷模,“經書”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成歸結為“才”、“氣”、“學”、“習”四個方面。

3、《文心雕龍》還系統(tǒng)論述了文學的形式和內容、繼承和革新的關系,又在探索研究文學創(chuàng)作構思的過程中,強調指出了藝術思維活動的具體形象性這一基本特征,并初步提出了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形象思維問題;對文學的藝術本質及其特征有較自覺的認識,開研究文學形象思維的先河。全面總結了齊梁時代以前的美學成果,細致地探索和論述了語言文學的審美本質及其創(chuàng)造、鑒賞的美學規(guī)律。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09-0-01

人文素養(yǎng)主要由人文知識、人文能力與方法、人文精神三個方面構成,其中人文知識是社會價值理念的基礎,人文能力與方法是整個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yǎng)的精髓,決定人文素養(yǎng)的性質。三者有機統(tǒng)一,相互聯(lián)系,共同推動社會價值理念的進步。英美文學作品是西方社會文明的產物,體現(xiàn)了西方社會價值理念與時代精神。以英美文學作品為載體,探究其人文素養(yǎng)的社會體現(xiàn)可以充分地展現(xiàn)出英美社會的文明形式,幫助受教育者充分的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進而為英美文學、語言等課程的學習提供基礎前提,保障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

1.刻畫生動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人性的本質

很多英美文學作品都刻畫出一位或者多位具有時代特征的主人公形象,進而以人物的性格描述、人物的活動以及人物的結局來展現(xiàn)出整個社會的特征與價值理念。這一基本的展現(xiàn)手法將當時的歐美文明直觀的表現(xiàn)出來,通過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社會中各種角色,進而將當時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文化元素、文化創(chuàng)作手法、以及時代精神表現(xiàn)出來。

例如作品《哈姆雷特》中,作者就刻畫出一為本性善良,信仰純真的王子形象。哈姆雷特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是充滿愛的,堅信人類應當具備善良的品質和高尚的道德。因此其復仇的使命本質上成為其去除黑暗、恢復光明的一次追求。這一形象的人物刻畫充分展現(xiàn)當時社會對美好未來的追求,無論現(xiàn)在的社會有多么的黑暗,無論追求美好未來的道路有多么的艱辛,人都會為了成就自身的高貴典雅、仁愛平等而不懈的追求。

2.創(chuàng)作生動的情節(jié),勾勒出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形態(tài)

以人為主體的社會發(fā)展是人文素養(yǎng)社會體現(xiàn)的最佳形式,英美文學作品往往會創(chuàng)作生動的情節(jié),以社會的現(xiàn)實為依據(jù)勾勒出社會發(fā)展的基本形態(tài),進而凸顯人類文明在西方社會的發(fā)展。英美文學作品展現(xiàn)出來的情節(jié)變化往往能夠將一段時期的時代特點展現(xiàn)出來,進而結合當時社會的價值理念與時代文明將文化的發(fā)展趨勢再次體現(xiàn)出來,補充了單一人物形象所表現(xiàn)出來的文化內容,又進一步拓展了人性的復雜性。

作品《簡?愛》雖然描繪的是一位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但整部作品反映的卻是當時社會不平等以及隨著社會發(fā)展,女性不甘忍受社會壓迫,追求幸福生活的社會變化。作品刻畫了一位遭受當時社會壓迫的女性形象-簡?愛,同時再以生動的情節(jié)展現(xiàn)出簡?愛追求幸福生活的歷程。而整部作品在本質上通過人物及故事情節(jié)勾勒出女權文明的誕生與發(fā)展以及社會對父權、男權提出的挑戰(zhàn),進而展現(xiàn)社會的發(fā)展變遷,展現(xiàn)當時社會價值理念以及人文精神的變遷。以生動的人物形象結合情節(jié)的發(fā)展,英美文學作品中人文素養(yǎng)被充分地展現(xiàn)出來,社會的價值觀念與時代特征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達。

3.以社會現(xiàn)實為原型,展現(xiàn)各個時代中人性的追求

無論是《哈姆雷特》還是《簡?愛》,都是以社會的某一現(xiàn)實或者是社會的時代特征為參考來進行創(chuàng)作的,其刻畫的主人公以及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往往是社會現(xiàn)實的體現(xiàn)。而英美文學作品中除了展現(xiàn)社會基本特征外,往往還能充分的展現(xiàn)人性的追求,以人物和事件為基本的載體,從本質方面展現(xiàn)出各個時代的人文精神,進而整部作品得到升華,人文素養(yǎng)的社會體現(xiàn)也得到了最為充分的表達。

作品《哈姆雷特》表達了主人公對光明、美好、博愛的追求,雖然追求的道路異常的艱辛,現(xiàn)實也充滿了挑戰(zhàn),但是無法阻止主人公驅逐黑暗追求光明的熱情。這一使命的追求充分展現(xiàn)了當時社會人類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不懈的追求,人文精神的內涵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詮釋。而作品《簡?愛》更是從女性的角度來展現(xiàn)人追求平等,追求美好的愿景,除了展現(xiàn)社會的時代特征外,更將女性崇尚合理的自由,尋求自由平等的理想表達出來,提升了女性的社會形象。

第3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中圖分類號:I04 文獻標識碼:A

Three Levels of Scenery Description

ZHANG Jie

(He'nan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Power School, Zhoukou, He'nan 466001)

AbstractThere are three level of scenery description: One is the description of authenticity;second is a description vivid; third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artistic quality. The scenery description when writing, we should follow the authenticity, achieve the iconicity, strive to artistic quality.

Key wordsscenery; description; level

1 景物描寫的第一層次:真實性

文中景物描寫的主要作用或是表達作者情感,或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或是烘托文章主題。如果景物描寫脫離了真實性,就會直接影響到作者情感和文章情節(jié)、主題的真實性。從這點來講,景物描寫要遵循真實性,切不可信馬由韁、隨意描寫。

(1)描寫要符合景物的基本特征。景物都有其基本特征,描寫要做到寫什么像什么。違背了景物基本特征的描寫,語句就是再優(yōu)美動人,也會讓文章整體效果大打折扣。比如,有學生在習作中用“巍峨壯觀、直沖云霄”這樣的詞語來描寫教學樓,顯然是不合適的。這種違背景物基本特征的肆意夸張是要不得的。

(2)描寫要符合景物所處的環(huán)境特征。景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存在。因此,景物描寫要與其所處的環(huán)境相吻合,否則直接就會影響到文章的真實性。比如,有學生在習作中用“清澈見底、魚兒跳躍”這樣的詞語來描寫當?shù)匾惶幒恿?,但實際上這個河流已經被污染,渾濁不堪,顯然與事實不符。

(3)描寫要符合景物的科學規(guī)律。景物都有其固有的自然科學規(guī)律,花開花落、草長鶯飛都有其時間規(guī)律,寫作中描寫是不能違背這些自然規(guī)律。有學生在習作中這樣描寫夜空:“夜深了,人靜了,我仰望著蔚藍色的夜空,心里久久不能平靜?!币箍赵趺磿俏邓{色的呢?這種描寫顯然違背了科學規(guī)律。

2 景物描寫的第二層次:形象性

我們在寫作中不僅要真實地再現(xiàn)景物,更要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景物。因此,景物描寫要抓住特點,正確地運用多種方法,力求將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

(1)描寫景物要調動多種感官器官。要描寫景物就要突出表現(xiàn)景物的顏色、形態(tài)、聲響、氣味等方面的特點變化,而要很好地表現(xiàn)這些方面,就要通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觀察、體會。因此,我們要從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上來描寫景物,使景物描寫更加形象生動。比如,屠格涅夫《鄉(xiāng)村》就將多種感官器官參與到景物描寫中。“整個天空一片蔚藍”――視覺;“空氣里仿佛彌漫著鮮牛奶似的味道”――味覺;“馬兒打著響鼻、嚼著草,狗兒沒有吠叫”――聽覺;“空氣里蒸騰著一種煙味,還有草香,并且混雜著一點兒松焦油和皮革的氣味”――嗅覺。

(2)描寫景物要多層次、多角度。描寫景物只是從單一方面進行描寫,景物就會毫無生動可言。因此,我們在描寫景物的時候,要首先選好觀察描寫景物的角度,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的方法,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也可以從時間不同和動靜狀態(tài)不同上去觀察描寫景物,以此來多方面、多角度地表現(xiàn)景物特點。在時間上,我們可以從一天時間段的不同上來描寫景物(清晨、正午、傍晚、深夜);也可以從一年四季不同上來描寫景物。在空間上,我們可以從遠近高低等方面來描寫景物。在動靜上,我們可以描寫景物靜態(tài)和動態(tài)的不同特點。另外,也可以從氣候不同方面來表現(xiàn)同一景物在雨中、風中、霧中、雪中所展現(xiàn)的景觀是不同的;也可以從不同的地域(南方、北方、城市、鄉(xiāng)村、高原、平地)方面來表現(xiàn)景物的不同特征。這樣,我們筆下的景物就顯得立體豐實、生動形象。

(3)描寫景物要巧妙運用修辭手法。景物描寫要生動形象是離不開修辭手法的運用。我們在描寫景物的時候,就要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像,這樣才可以寫出生動形象的語句。比如,“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边@是多么形象的比喻!“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這又是多么形象的擬人!這些修辭手法的運用為形象地描寫景物增色不少。

3 景物描寫的第三個層次:藝術性

景物描寫的藝術性應該是我們追求的最終目標。我們在景物描寫時,自己的主觀感情必然會參與到其(下轉第209頁)(上接第194頁)中,我們的喜怒哀樂必然會影響到我們的景物描寫所展現(xiàn)出來的特點。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景物描寫的藝術性,就是作者筆下的景物不單單是客觀景物,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感情的景物。這個時候,情為主,景為客,景是情的依托物,情是景的主心骨。有時候我們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景物描寫要為反映時代特征、突出人物心情和推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所服務,這也要求我們要對景物描寫進行藝術化加工處理。

(1)景物描寫要融入主觀感情。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心情愉快的時候,看月色就是那么的皎潔明亮;當心情沮喪低落的時候,看月色就是那么的凄冷灰暗。其實,月亮是不會發(fā)生變化的,變化的是我們的心情。因此,我們在景物描寫的時候,應該將自己的主觀感受融入到其中,通過筆下景物呈現(xiàn)出來的特點來表現(xiàn)自己的心境。比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路燈光永遠都是一樣的,不可能發(fā)生變化。而文中的路燈光沒精打采是作者內心再一次憂愁苦悶情感的表現(xiàn)。

(2)景物描寫要反映出寫作目的。寫作中,我們?yōu)榱吮憩F(xiàn)某一時代特點,就要有選擇性地描寫景物,為我們的寫作目的服務。比如,魯迅在《故鄉(xiāng)》中寫到:“時候既是深冬,漸近故鄉(xiāng)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篷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瑟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作者用了“陰晦”、“嗚嗚”、“蒼黃”、“橫著”、“蕭瑟”、“荒村”等一系列的形容詞、動詞、名詞,寓意深刻地勾勒出一個典型的環(huán)境,將舊中國農村的蕭條、凄涼的景象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同時,通過這段景物的襯托,將“我”悲涼的心情體現(xiàn)了出來。

(3)景物描寫要烘托出人物心情。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景物描寫有時候要為表現(xiàn)文中人物心情而服務,要起到藝術化的效果。比如,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中有一段景物描寫:“他好像是從一場噩夢中醒了過來,抬起腦袋,他看見自己頭頂上一片黑色的天空和一輪耀眼的黑色的太陽?!比绻麅H從真實性上來看,我們很難理解天空和太陽怎么會是黑色的呢?但如果我們明白葛利高里在埋葬了阿克西妮婭之后內心的悲哀,就能理解在他的眼里看到的天空和太陽就是黑色的,這是人物內心情感的表現(xiàn)。

第4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一、從緒論課開始緊緊抓住學生

上好緒論課就是成功的一半。首先,我從美麗的珊瑚開始引出生物與非生物的討論。那么區(qū)別生物與非生物的依據(jù)到底是什么呢?是生物的七個基本特征!然后,我詳述生物的七個基本特征。

二、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保持良性循環(huán)

第5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在中國文學中文學形式多種多樣,層次有高有低,在文學作品中不同的語言運用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對于外國文學而言也是一樣,所以在文學中,語言藝術決定了文學的發(fā)展方向。文學產生于語言,但是層次卻高于語言,文學把語言表現(xiàn)為一種藝術的形式。在文學得到發(fā)展的同時,語言也就逐漸成熟起來。

一、善用意象

外國文學不僅僅是用外國文字構建起來的架子,而是填充了人們飽滿的感情和思想。在外國文學中有大量的自然意象來表達、抒發(fā)人們內心的情感,這在歷代文學中都是常見的語言藝術的應用。那么在外國文學中,意象的應用發(fā)揮到極致,文學不僅僅是為文學本身而服務,而是通過語言藝術的應用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荒蕪和思想上的貧瘠,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對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二、情感到位

文學依靠語言產生,但是文學的形成不是僅僅依靠語言就可以建立起來的,而是作者情感、背景等融入到情境之中,使其在文學中得到體現(xiàn)從而使文學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價值,并能夠使文學的發(fā)展經久不息,這就是語言藝術的作用。外國文學再現(xiàn)如今的世界各個國家范圍內都得到了非常好的發(fā)展,并迅速成為各國外國文學領域研究的重點目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外國文學中寄托了外國國家每一個時段的歷史文化和人們的精神生活狀態(tài)。

三、 語言生動

外國文學之所以受到歡迎并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還在于其語言的生動,這是外國文學的語言藝術重要的表現(xiàn)之一。語言生動實際上就是通過語言的表達,使所描寫或者象征的人或者事物更加形象地呈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能夠使外國文學顯得真實而傳神,甚至讓讀者深陷其中的世界,猶如身臨其境。

在外國文學中的許多作品都是完全由文學語言來進行對自我內心情感和思想的表達,看似簡單的語言中卻包羅著深刻的哲理,充滿深意和意境。甚至在作品中沒有一句多余的廢話,似乎每一句語言的設置、每一個情節(jié)的設定都有其存在的獨特意義。在作品中,讀者可以清晰的了解當時的社會風貌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

四、語言形象

在文學領域范圍內,文學語言是主宰文學的命脈的,因此文學語言對于文學而言有著不容小覷、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外國文學也是一樣。在文學語言中,形象性是最基本的一個語言特征也是語言藝術應用中的基本特征。所謂語言的形象,與生動是有差別的,語言的生動可以使讀者了解作品中作者表達的內容,而語言的形象能使文學在更高的層次上。這就涉及到一個詞匯――感知。

對比語言生動而言,形象有兩個方面的性質。首先是其抽象性,換句話說,形象并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人們根據(jù)自己的感知能力在思維中幻想出來的形象;第二就是表象性,無論是在讀者還是作者的頭腦中,都形成了固定的形象,從這一點上來講,形象具有表象性。這兩個性質是形象矛盾的兩個極端,但是又符合外國文學中的語言藝術。

這實際上作者通過這里用這種語言藝術方法對自己想要表達的事物進行描繪,展現(xiàn)給讀者,成功的讓讀者在其中體會深意。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19世紀英國著名的小說家簡?奧斯丁創(chuàng)作的《傲慢與偏見》,在這本書中,作者對人物的性格沒有直接的描寫,而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內容和行為等表現(xiàn)出來,詳細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把作品中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具象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

第6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意境營造 基本特征 主要手段 重要性

前言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特有的一個文化概念,而意境是中國山水畫藝術的精髓所在,許多畫家的作品中除流露的筆墨以外,看不見卻可以感知的某種氣息,則正是山水畫的生命與靈魂,因此意境在中國山水畫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意境的內涵

“意境”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笨梢娖渥钤缭从谖膶W作品,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發(fā)展,更早的接觸到了這一美學范疇。唐代的王昌齡的《詩格》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明代朱成爵在《存余堂詩話》中則進一步明確了這一概念。到了明末清初,王國維進一步總結了我國古代詩論,并結合西歐美學成果使意境說更加系統(tǒng)和完善。

二、意境的營造

要創(chuàng)作出情景交融、意趣高雅、引人入勝、意境深遠的山水畫作品,首先是要正確處理好“景”“情”“意”三者之間的關系;其次要借助特定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和形式才能實現(xiàn)?!熬啊薄扒椤薄耙狻比咧g是一個遞進的關系,由景生情、由情表意,由此進入妙境,這是畫家的作畫最高境界。具體到一幅山水畫意境的營造需囊韻錄父齜矯嬡朧鄭

1.構思與立意。一幅山水畫意境的如何,格調的高低與否跟作者本人的繪畫觀念、學識水平、生活閱歷、審美修養(yǎng)、人格品行、繪畫技巧等因素密切相關。在山水畫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要營造什么樣的意境,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要精心地構思、立意,做到意在筆先,胸有成竹,才能有的放矢。構思是指作者孕育作品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它是決定作品成功與否的關鍵一步,其主要任務是將生活素材在頭腦里加工成全新的完整的藝術形象,它包括立意、選材、確定表現(xiàn)形式等,其核心內容是立意為象,既確定作品表現(xiàn)的主題,而主題內容各式各樣,有的簡古,有的奇幻,有的秀美,有的蒼老,有的淋漓,有的雄厚,有的情逸,有的余味……不論何種意境的營造需經歷一個以情觀景、觸景生情、寄情于景,最后達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奇妙境界的過程。

2.選材與構圖。選材的恰當與否,構圖如何直接影響到意境的表現(xiàn)。山水畫的題材主要是以描繪自然景象為主,輔以點綴車馬、房舍、舟橋、人物等,同時因地域環(huán)境、四季、氣候的不同,自然景象變得千姿百態(tài),絢麗多彩,加之通過山水畫特有的構圖形式進行表現(xiàn)作者的意圖。而具體到一幅山水畫中所能描繪的對象總是有限的,這就要求作者要善于精選物象(題材)巧妙經營位置(構圖),以實求虛,以有求無,以真求神,把無限寓于有限之中,才能營造出“象外有象”的有“意境”的藝術作品。

3.繪畫語言的確定。繪畫作品的內容最終要通過一定的繪畫語言,才能表現(xiàn)成為可視的感性形象,也是營造意境的具體藝術形象。山水畫的繪畫語言也是運用點、線、面、色等視覺造型語言。其中點、線、面等造型語言主要通過中國畫特殊的工具(毛筆)和材料(墨、紙)及表現(xiàn)技法產生的。意境營造是作者進行山水創(chuàng)作的要解決的重要的課題,也是最高追求,它包含了作者的“情”和“意”,其情主要是源于作者登山臨水時的“觸景生情”或寫胸中之逸氣時的激情,而“意”則是“遷想妙得”之審美修養(yǎng)的積淀、精神境界、人生感悟。只有作者將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所描繪的對象之中,成為一種客觀物化的情感,即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創(chuàng)造出寫山則情滿于山,畫水則意溢于水的“意與境合,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

三、中國山水畫意境的基礎、特征與主要手段

在中國山水畫中意境很重要,那就要了解一下它的形象基礎、基本特征和主要手段。

1.境象傳神是意境形象基礎。一定的境象創(chuàng)造總是建立在一定的境象描繪上的,依賴于畫面境象給人以美感,引起主體與觀眾的想象和聯(lián)想,而境象的描繪又必須由一系列事物的“形”所構成。形的第一層意思是物象的形狀、形態(tài)。從“形”的分類來看,中國畫屬意象美術范疇。它們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形是事物外在的、表象的、可視的,而神是事物內在的、本質的、隱含的。因此,歷代的畫家無不以神似作為繪畫的最高要求。因此,山水畫的形式創(chuàng)造必須與內容相聯(lián)系,并把內容放在首位加以考慮,這是因為意境是山水畫的核心內容,是山水畫的靈魂和最高審美標準。

2.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征山水畫作品,要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借景言情,從而表達主體的思想感情。景是情的“物質外殼”,情是景的“精神內核”。中國山水畫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表現(xiàn)出畫家對自然景物的認識是融入了畫家的情感、理想和愿望的,是畫家胸中丘壑、胸中意象的呈現(xiàn),畫中的境界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

四、關于中國山水畫意境的思考

在我們眼中一幅好的畫就是在顏色、布局和用墨上下了功夫,一般不會考慮到意境的問題,認為沒什么重要的,其實不然在中國山水畫中意境是山水畫的生命,是畫的精髓所在。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畫,會把你帶入其中,讓你心馳神往,并使你在遐想中,與作品交融在一起,達到“畫我合一”的美妙境地。追求意境的表現(xiàn)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畫,尤其是中國山水畫的重要特征之一。山水畫創(chuàng)作也當以巧妙思意境為宗旨。?意境的魅力是神奇的,它為欣賞者提供了宏達深邃的審美空間?!疤烊撕弦弧迸c自然的親和,是山水畫的基礎。

在我的創(chuàng)作中我會用心的去感受畫中的意境,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畫中去,更深刻的體會情與景的融合,感受意境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重要。

參考文獻:

[1]黃菊生著《中國繪畫概論》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2]許祖良《中國古典畫論選譯》遼寧美術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

第7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音樂與文學是最動人心弦的藝術,一直伴隨著人類從遠方進入高度文明的現(xiàn)代社會,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兩束光芒四射的浪花,時聚時分,跳躍向前,他們在相互促進中不斷繁榮,在相互滲透中蓬勃發(fā)展。文學可以為音樂提供創(chuàng)作素材,而音樂可以利用比語言的表現(xiàn)力更豐富的聲音的多種結合方式來表達其思想內容。

一、西方音樂的題材

文學屬于想象的藝術,它塑造形象的手段是語言和文字,但是語言文學不直接形成形象,它靠詞義的概括性去描摹形象,描摹的內容是具體的,確定的。而音樂是聽覺藝術,它塑造形象的材料是聲音,聲音是音樂家按一定的審美原則創(chuàng)造出的樂音,聽眾通過樂音的組合產生一定的“形象”。相對于文學,音樂是抽象的,要依靠聽眾聽覺去感悟。所以說音樂是通過聲樂器樂來表達,文學是通過文字筆墨來表達。然而,優(yōu)秀的音樂家卻可以巧妙的把文學藝術和音樂藝術結合在一起,達到珠聯(lián)璧合的效果。

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歐洲的文學藝術普遍形成了一種新的潮流,新的風格,這就是歷史上所謂的浪漫主義。想當然,浪漫主義對歐洲音樂發(fā)展的影響也十分巨大,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以其自己的風格特征屹立于世界音樂之林。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是濃重的感彩,自由的理想抒發(fā),強烈的個性張揚。而浪漫主義音樂崇尚自由與激情,帶有強烈的主觀感彩,作品富有詩意的表現(xiàn),在特征上浪漫主義文學和浪漫主義音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浪漫主義音樂的題材大多選材于文學,如奧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一生創(chuàng)作了六百多首歌曲,幾乎都是取自德國的抒情詩,特別是歌德、席勒、海涅、繆勒的詩作為數(shù)最多。作品中浪漫的和聲處理及抒情的自我表現(xiàn),豐富的幻想,熾熱的感情,使歌曲達到了一個比較完美的境界。門德爾松的管弦樂序曲《仲夏夜之夢》是他最杰出的浪漫主義作品,是他為莎士比亞同名喜劇寫的配樂,內容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詩意的幻想,把聽眾帶到了莎士比亞戲劇夢幻、戲謔的氣氛中。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家韋伯,他創(chuàng)作的《自由射手》,取材于德國民間傳說,此歌劇追求幻想的情趣,表現(xiàn)了善良終究會戰(zhàn)勝黑暗的美好理想。柏遼茲是十九世紀標題音樂的倡導者,他賦予標題以動人的力量和音畫的表現(xiàn),他甚至在每一樂章前都冠以詳細的文字說明的標題,以便于聽眾能按作曲家的原意來理解交響曲的內容,使交響曲成為易被大眾理解的體裁,柏遼茲的作品題材多取自文學,如戲劇交響曲《羅密歐與朱麗葉》(莎士比亞),交響序曲《李爾王》(莎士比亞),交響曲《哈羅爾德在意大利》(拜倫),戲劇康塔塔《浮士德的責罰》(歌德),以及他的唯一聲樂套曲《夏夜》,根據(jù)法國詩人戈帝埃的詩寫成。

二、中國音樂的題材

第8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藝術偶像;藝術構思;藝術傳達;藝術欣賞;特征

“偶像”本是指巫師制作的神佛之像,從哲學的角度可解釋為幻象或假象。到今天它卻演繹成為那些受眾人癡速、充斥著商業(yè)包裝人為炒作后所誕生的“明星”的代名詞,實屬荒誕。從藝術的角度來說,藝術偶像是貫穿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始終的本原,它是藝術家的人生觀和宇宙觀通過幻想的處理后,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所呈現(xiàn)出來的一種象征性的形象。下文以藝術創(chuàng)作的三個階段作為分析視角。試圖闡述藝術偶像的基本特征。

一、藝術構思——藝術偶像形成時的特征

(一)模糊性廈瞬間性

以《雷雨》為例,成功地把握住了以一扇模糊的窗戶為藝術偶像的事實說明:藝術偶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來自于藝術家的靈感。這種靈感很可能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像,若不對它進行迅速的把握和反復的捉摸,它極有可能稍縱即逝。曾經無數(shù)次面對藝術偶像的突然來臨。我們該反問一下自己是否珍惜過他們:或放棄隨之而來的世俗的欲望及雜念,好好地回味、琢磨過這份來之不易的藝術靈感。

筆者尤為推崇《阿甘正傳》中塑造的憨厚的藝術形象——阿甘,在面對最心愛的人Jenny的不辭而別后茫然的看著Jenny送給自己的一雙跑鞋。突然他的心中涌現(xiàn)出一種想跑步的沖動,他穿起愛人送的跑鞋一跑就跑了一年半。一路上無數(shù)費解的記者不斷詢問他:“你究竟是為了什么而跑?”“是為了環(huán)境保護嗎?”“是為了教育基金嗎?”在無數(shù)個“為什么”的背后,這幫習慣于用理性化的公式思考問題的記者誰會知阿甘此刻正在從事一項藝術創(chuàng)作?阿甘一句簡單的回答“我只是想跑”充分體現(xiàn)出了他對自己靈感的珍惜。他把自己瞬間閃現(xiàn)出的一個想跑步的藝術偶像化為一種實際行動,用永不停歇的步伐來傾泄對心上人綿綿不斷的愛。誰敢說阿甘這種表達自己愛意的方式不是一位藝術家所為呢?對比今天自稱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我們,有幾個能像阿甘一樣敢于去表現(xiàn)自己心中模糊的藝術偶像?理性的分析導致了多少寶貴的藝術靈感還沒有來得及形成藝術偶像就被扼殺?所以,在藝術面前沒有聰明與傻瓜的界限,它是一種人的天性。只看你是否用同樣藝術的眼光來看待閃現(xiàn)于你腦海中的藝術偶像。敏感地捕捉這種稍縱即逝的感覺,用藝術的加工-使這種模糊的靈感逐漸成為一種清晰的形象。

(二)想象性特征伴隨經驗性特征

藝術的偶像必須是伴隨著想象的特征誕生的。如果你的偶像不是你的想象力的結晶,那就必然是抄襲別人經驗的結果。由于想象性特征是原始人類思維活動的基本狀態(tài),是藝術思維的基本特征之一。所以我們的藝術偶像在產生時必定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升華,而不是一種對現(xiàn)實的歸納。這也許正是“藝術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的真諦吧。我們的藝術偶像可以存在于詩歌中,而永遠不可能產生于報告文學中,也正是這個道理。但同時,這種想象并不是一座空中樓閣。他是以藝術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世界觀、經驗為基礎,從而誕生出來的藝術偶像。曹雪芹不身處封建家庭的盛衰變故中,怎會創(chuàng)作出《紅樓夢》這樣的經典;錢錘書若不是有過海外留學、抗戰(zhàn)流亡的經歷,又怎會寫出《圍城》這樣的佳作。雖然賈寶玉和方鴻漸都是作者幻想出來的偶像,但不難看出他們身上依稀留有作者的影子。

二、藝術傳達——藝術偶像轉述時的特征

(一)必須有藝術家獨特的語言特征

藝術偶像一旦在創(chuàng)作者腦海中成型。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創(chuàng)作者通過自己的語言把這種偶像轉述成一種可視的形象。這一步被稱為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往往它也是評判創(chuàng)作者是否可稱得上藝術家的最見功力的一步。由于藝術家藝術語言的差異性,以及語言表現(xiàn)力的差別,藝術偶像是具備個性特征的。同樣是對交響樂《天鵝湖》的解讀。傳統(tǒng)芭蕾《天鵝湖》、《男版天鵝湖》以及王玫老師創(chuàng)作的《天鵝湖記》所傳達的藝術偶像卻截然不同。傳統(tǒng)芭蕾《天鵝湖》講述了一個唯美的愛情故事,把傳奇性的色彩渲染到了極致。而《男版天鵝湖》天鵝湖卻是以一些極為生活化,寫實化的啞劇語言,把整個社會不同階層人群的內心活動刻畫得淋漓盡致。而《天鵝湖記》中,編導用最易懂的舞蹈語言把“中國舞蹈比賽”這一現(xiàn)象夸張丑化到了極致,從而引起我們舞蹈人對這一現(xiàn)象的反思。區(qū)別于借代別人經驗偶像的蹩腳做法,一個真正的藝術家在表述自己的藝術偶像時,所采用的語言必定是要有一定幅度的視野范圍的。并要有舉一反三的能力。他所創(chuàng)作出的偶像相反會成為其他人爭先恐后模仿卻又永遠望塵莫及的藝術原型。同時,這種藝術語言的個性不應該僅限于對藝術偶像的一度創(chuàng)作中。這就是為何當不同演員在說著完全相同的臺詞,或是表演著同樣的舞蹈動作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偶像會大相徑庭的本質原因。

(二)藝術偶像必須通過規(guī)定情境呈現(xiàn)

規(guī)定情境所指的是藝術偶像存在的相關背景。一個藝術偶像需要最貼切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環(huán)境背景來襯托,才能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試想《雷雨》如果沒有兄妹、母子的情境為依托,何以一鳴驚人。離開了規(guī)定的情境的依托,沒有時空限制的藝術偶像很難被恰如其分地轉述出來。所以規(guī)定情境即起到了襯托、反襯藝術偶像的作用,同時也起到了限制藝術偶像的作用。

三、藝術欣賞——藝術偶像呈現(xiàn)時的特征

(一)藝術通感特征

行家道:“好的舞蹈應該能聽得見,好的音樂應該能看得見。”這指的就是藝術偶像的通感特征。優(yōu)秀的藝術偶像一旦呈現(xiàn),其肯定不會局限于一種藝術形式的唯一性。記得小學時候學過的一首詩《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人們常常沉醉于這首詩的意蘊中:它究竟是一幅畫。還是一首詩?作為一首詩它卻比一幅畫還要形象逼真;而作為一幅畫,它卻比一首詩更加意境深遠。它讓人在“天人合一”的和諧中忘卻了這個藝術偶像的呈現(xiàn)形式。由于藝術源于人類的想象的天性,優(yōu)秀的藝術偶像自然是融會貫通于所有的藝術形式中。這就解釋了為何張旭在觀賞了公孫大娘舞劍后書法技巧大增。一位編導常常借助一些唐詩宋詞來刺激自己創(chuàng)作古典舞的靈感,同時也鐘意求助于幾米的漫畫和音樂來開闊自己想象的空間,他的作品往往瀟灑、超脫,富于想象力與感染力。可見藝術偶像的表現(xiàn)由于具備了通感特征。由此可以達到觸類旁通的境界。

(二)審美判斷特征

第9篇:文學形象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美術欣賞 課堂教學

美術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種精神產品,它有別于聽覺藝術的音樂、語言藝術的文學,是具有造型性、可視性、靜態(tài)性、物質性的一種空間藝術。正因為有以上基本特征,美術作品首先應該是可以被人感知的,它能引起人們視知覺觀照的空間形式;其次,它通過其物質媒介向人們展現(xiàn)一個靜止狀態(tài)的相對理想的客觀世界,進而觸發(fā)人們二次創(chuàng)造特定的情感情緒。

波蘭著名的哲學家、文藝美學家英伽登在現(xiàn)象學文藝理論中提出了"未定點"的概念,盡管美術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定的視覺形象,但它絕不等同于現(xiàn)實,而是作者觀念的意象化,實際上也不可能通過有限的藝術形象和藝術語言把理想無限豐富的性質毫無遺漏地表現(xiàn)出來,總會留下許多"未定點",在美術欣賞的二次創(chuàng)造中可以稱之為"模糊層面"。

一、"模糊層面"的特點

在實際的美術欣賞教學中,教師不能給美術作品以單一的確定性,認為作品內涵的理解應該趨于統(tǒng)一,認為不應該有爭議。隨著對"模糊層面"的研究和認識,它將促進美術欣賞教學的效果。

美術作品具有造型性、可視性、靜態(tài)性、物質性的基本特征,美術形象自然成為了藝術家在美術作品中實現(xiàn)某種理想的終端形態(tài)。"藝術作品的目的是表現(xiàn)基本的或顯著的特征,比實物表現(xiàn)得更完全更清楚。藝術家對基本特征先構成一個觀念,然后按照觀念改變實物,經過這樣改變的物就’與藝術家的觀念相符’,就是說成為’理想的’了",盡管它也屬于客觀存在,但與我們生活中的客觀現(xiàn)實是有許多不同的,所謂"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說明,藝術家灌輸在作品中的觀念也有"未定"的"模糊層面",筆有盡而意無窮,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在《拾穗》中以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真實地刻畫了三位普通的法國農婦,她們彎著腰在收割后的麥地里撿拾被遺落的麥穗。盡管藝術形象真實,但也無法表現(xiàn)完盡作者對生活的理想觀念?,F(xiàn)代雕塑家葉毓山的《歌樂山烈士紀念碑》組雕,其藝術形象的監(jiān)獄背景是模糊的,敵人的野蠻殘酷是模糊的,唯一具體的是一種精神力量。

另一方面,讀者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所感知和體驗的深度和豐富性也有所差別,也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個性特征會使讀者產生多元的解讀,我們不能執(zhí)迷于一種"建構",主觀武斷地將對作品的"統(tǒng)一認識"灌輸給學生。比如,20世紀抽象主義畫家康定斯基的《即興》,不以自然物象為范本,有的只是線條、色彩、塊面、形體以及構圖等繪畫要素,不同的讀者視覺感知后被激發(fā)的情感想象和精神思維程度千差萬別。

事實上,面對一幅全新的美術作品,不同的讀者進行欣賞時的差別往往取決于對"模糊層面"的認識程度,因而研究美術欣賞中"模糊層面",有助于我們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轉貼于

二、"模糊層面"對美術欣賞教學的啟示

1、 讓學生成為欣賞主體。

在美術欣賞"模糊層面",學生經常扮演著一個"理性"的旁觀者,是一個欣賞客體,程式化地敘述著藝術情感,諸如"體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達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反映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與殘酷"等等,一點都沒有自己真實的情感想象,徹頭徹尾的被動欣賞。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不是將課本和教師的知識簡單地裝入學生頭腦的過程。美術欣賞不能成為教師把單一確定的相關知識灌輸給學生的過程,學生不能成為欣賞的旁觀者和接受者。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扭轉"一言堂"的模式,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挖掘教學內容中趣味性、生活性并且符合學生心理的東西,吸引學生參與到美術欣賞的過程中來,主動感知藝術形象和體驗藝術情感,讓學生成為美術欣賞的主體。

2、 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

學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生活在現(xiàn)實社會中,并且在不斷地變化發(fā)展著。同一件藝術作品,一個學生以前、現(xiàn)在、將來的欣賞結果是變化著的,即使一個偶然的生活經歷也會改變其對同一件作品的情感想象。美術欣賞的內容中,往往都是既往歷史中留存下來的優(yōu)秀作品,這些作品的生存年代和社會背景離今天實在太遠了,學生又缺乏相關的經驗,無法進行情感通融。鑒于此,教師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學生的興趣趨向和心理變化規(guī)律,注重學生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生活經驗,以及具體的情緒情感變化,適時地以學生為欣賞主體,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3、 發(fā)展學生想象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多元思維習慣。

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美術欣賞教學中應該積極發(fā)揮"模糊層面"在學生欣賞過程中的作用。以美術作品的"模糊層面"為立足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情感想象,多角度地感受藝術形象,不要讓教師的審美表述成為唯一的審美標準。比如在《中國古代宮殿建筑藝術》的欣賞過程中,除了組合、體量、造型、色彩、裝飾等藝術手法的欣賞外,可以增加一個"宮殿建筑中藝術與文化思想的關聯(lián)?"的討論題,充分調動學生展開討論,不管是贊美還是批判,只要有根有據(jù),盡量加以肯定或者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闡述明白,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自信,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其多元的思維習慣和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