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跨文化知識論文范文

跨文化知識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跨文化知識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跨文化知識論文

第1篇:跨文化知識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 五年制高職 跨文化交際意識 教學原則 教學策略

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新時代環(huán)境下的新型蓬勃發(fā)展的教育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guān)注和重視。根據(jù)《江蘇省五年制高等職業(yè)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五年制高職的英語教學目標定位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突出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將語言基礎能力與實際涉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以滿足21世紀經(jīng)濟發(fā)展對五年制高職人才的要求。當今世界,全球化的浪潮已經(jīng)撲面而來,五年制高職學生即將面對越來越多的跨文化交際活動,而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將得到考驗。因此,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已成為當務之急。

一、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含義

“‘跨文化意識’是提出的概念(Hanvey,1979),指的是理解和承認人類具有各自創(chuàng)造其獨特文化的基本能力,社會不同,人們的觀念和行為各異”①。我認為,跨文化交際意識包含以下內(nèi)容:對外國文化與本國文化差異的敏感度,使用外語時根據(jù)目的語文化來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chǎn)出的自覺性,以及促使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相互融合的積極的意識。

二、五年制高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目標

美國語言學家(Robert G.Hanvey)將跨文化意識分為四個層次。在第一個層次,外語學習者對于異族文化中表面的明顯的文化特征有所了解,但認為它奇特而不可理解。在第二個層次,外語學習者通過文化沖突的某些場合,了解到某些與本民族文化明顯不同的微妙而有意義的文化特征,但他們對此的反應仍然是不理解。在第三個層次,學習者通過理性的分析,了解到那些微妙而有意義的文化特征,從認知的角度認為可以理解。在第四個層次,學習者通過深入體驗目的語文化,學會了設身處地從對方的立場出發(fā)來感受其文化,達到感其所感的理解。

根據(jù)《標準》,學生應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基本能力,具備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形成健全的情感和態(tài)度,為就業(yè)做必要的準備,為未來發(fā)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目標要求總結(jié)如下表:

結(jié)合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層次理論,《標準》對五年制高職英語文化交際教學方面的要求便可以轉(zhuǎn)化為讓學生從第一、二層次努力達到第三、四層次。而當學生具備了較高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層次后,這種意識對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將會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而真正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目前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結(jié)合自身的經(jīng)歷和總結(jié),我發(fā)現(xiàn)目前在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非常淡漠,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了解甚少,在實際英語交流中喜歡套用母語的思維方式和使用習慣去理解英語,他們往往不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不能進行有效的、得體的交際,交流中的誤解和障礙時有發(fā)生??缥幕浑H教學并沒有融入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教師對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重視度不高。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水平,教師必須正確認識語言中的文化內(nèi)涵,重視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

四、培養(yǎng)五年制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教學原則

(一)教師需要系統(tǒng)規(guī)劃跨文化交際教學內(nèi)容,做到循序漸進。

學校在確定英語課程授課計劃時,必須以課程標準為基礎,結(jié)合英語教材,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設定相應的跨文化交際教學內(nèi)容,使語言學習和文化學習相輔相成,最終達到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跨文化交際意識培養(yǎng)的要求。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語言學習規(guī)律,意識到學生的學習是分階段、分層次增長的,認知水平也是不斷提高的。這也就要求教師在安排跨文化交際教學內(nèi)容時做到循序漸進,兼顧層次性和一致性,充分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年齡特征、認知能力、心理狀況和語言水平等因素,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讓學生逐漸理解并接受英語語言文化。

(二)教師要實施適用、實用的跨文化交際教學。

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要,結(jié)合教材合理有效選擇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內(nèi)容、容量和教學方法,強調(diào)日常交際所涉及的功能項目及單元話題密切相關(guān)的文化內(nèi)容,摒棄過于抽象和捉摸不定的文化現(xiàn)象,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

(三)教學中文化對比必不可少。

在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時,由于中西文化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guān)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讓學生進行文化間的對比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努力指導學生在進行跨文化思考時自覺地轉(zhuǎn)換文化立場,在跨文化交際中有意識地超越本土文化的框架模式,擺脫自身原有文化的積淀和約束,將自己置于另一種文化模式中,在主動的對話和平等的欣賞中達到如實地感受、領(lǐng)悟和理解另一種文化的目的②。然而,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文化平等觀和語言平等觀,既不自高自大,在語言與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義,又不自我貶低,認為英語國家的文化比我們的優(yōu)越,甚至否定我們的民族文化。

五、培養(yǎng)五年制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教學策略

目前,雖然五年制高職英語的跨文化交際教學尚處起步階段,在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和測試等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還缺乏系統(tǒng)性、完整性,但在當前情況下,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來確實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一)適時加入“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加拿大的外語教學法專家斯騰(H.Stern)在1992年提出的方法,它要求教師挖掘語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對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進行介紹,并利用課堂中的機會有機結(jié)合語言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等。教師應以教材為依托,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失時機地向?qū)W生介紹一些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民族、宗族、制度、飲食習慣等文化背景知識,使學生全面認識、了解英美等國家。將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高尚的思想道德和情操,通過英語課堂教學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比如,我就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經(jīng)常會把“Britain”與“England”等同起來。碰到此類情況,我便會向?qū)W生介紹英國的全稱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并說明英國分為4個部分:Scotland,England,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這樣學生就明白了,也不會弄錯了。

(二)加強“文化對比”。

英漢文化有相似的地方,但更多的是差異。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了解這兩種文化的差異,這是幫助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敏感性所必需的。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已有的思維定勢和偏見意識使他們從本民族的視角來看待英語文化,而這種母語文化的干擾勢必導致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不理解或者誤解。通過比較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寬容性也會隨之提高。教學中,小到一個單詞大到一個話題,存在文化差異的地方處處都有:詞匯涵義的差異、世界觀的差異、語言行為的差異、非語言行為的差異等。只要有文化差異的地方就應當為學生提供作比較的機會,讓學生充分了解它們的相似處和不同點。比如,中西方人的價值觀是有差異的: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崇尚天人合一的觀念,整體觀念比較強,集體重于個體。而西方則更重視個體,講究個性,講究獨立奮斗。再如中西方思維文化的差異:西方人的分析性抽象思維,而中國人的綜合性形象思維,等等。再如涉及外國人的稱呼時,外國人的名和姓與中國人的名和姓的不同點就要做細致的比較。通過對比,學生可以避免在交際活動中的錯誤和尷尬,并且可以準確地接收對方信息和及時準確地發(fā)出信息,提高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三)多方位進行“文化導入”。

在英語教學中,導入跨文化交際內(nèi)容的方法是多樣的。在考慮學生的特點、教材的內(nèi)容的前提下,我們可以靈活地選擇導入的方法:實物、圖片、錄音、錄像、電影、網(wǎng)絡等。這些導入方法都能很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興趣。

(四)積極創(chuàng)設“跨文化交際語境”。

教師在課堂可以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運用各種課堂活動來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跨文化交際語言情境,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與實際運用結(jié)合起來。我通過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游戲、小組競賽、角色表演是受五年制高職學生歡迎的課堂活動。教師在創(chuàng)設跨文化交際情景教學時,可多采用這些課堂活動方式來提高學生對文化學習、實踐的興趣和效率。例如:老師要向?qū)W生講授有關(guān)如何應邀到英國人家里吃飯時,就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在進行前學生可在課外準備好,也可以即興表演,表演完后讓大家進行評論是否符合英國人的習慣或者直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正確的待客場景讓學生進行對比:客人必須按時到,最好提前幾分鐘,主人先讓客人到客廳喝飯前酒,再去進餐,就餐時中國客人應學會“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通過這類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更快地掌握語言知識,積累交際經(jīng)驗,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五)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shù)。

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需要播放多媒體資源,如原版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網(wǎng)絡等。這些多媒體資源以圖、文、聲、像并茂的活潑而新穎的形式為學生提供生動而逼真的跨文化交際活動情景和環(huán)境。學生能通過真實的畫面和音頻直觀地體驗到利用英語進行的交際活動,進而置身其中。通過看、聽這些視聽材料,學生能夠從中了解英語國家的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shù)、行為規(guī)范、價值觀念等,了解和學到許多與英語文化有關(guān)的語言交際的方法和手段,并深入認識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F(xiàn)代化教育技術(shù)已成為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行之有效的教學媒介。

(六)開展多種跨文化交際外延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僅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它是一項綜合性的工程,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結(jié)合教材進行跨文化交際知識的訓練,而且要在課外最大限度地創(chuàng)設跨文化交際氛圍,引導學生自覺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意識。課外閱讀是一種很有效的方式,教師在課外指導他們閱讀一些英美文學作品、英語報刊雜志或者一些富有英語國家文化習俗的書集和文章,并提醒他們在閱讀時主動去留心積累有關(guān)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甚至是風光等的知識。這將十分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跨文化交際專題講座、英語配音、短劇表演、研究型學習、市民英語角等。這些活動能有效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境中使用得體的語言,加強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適應性,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

(七)加強教師自身學習。

英語教師的素質(zhì)直接影響到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文化素養(yǎng),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做好全面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游刃有余地駕御教學內(nèi)容,從而完成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目標。

六、結(jié)語

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際將越來越頻繁。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適應“地球村”的需要。教師需要努力將語言教學置于跨文化交際環(huán)境中,要幫助學生明確英語學習中的文化要素,幫助他們逐漸提高跨文化交際意識層次,主動去理解掌握英語文化的內(nèi)涵,進而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五年制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乃是一個新興的課題。本文對此作了分析和論述,并期待與從事英語教學的同仁們共同探討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對策,從而進一步研究有助于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的辦法。

注釋:

①畢繼萬.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語言教學研究,1998,(1):19.

②黃宏姣.跨文化交際中的心理意識準備.學術(shù)交流,2004,(9):131.

參考文獻:

[1]Guo-Ming Chen,William J.Starosta.跨文化交際學基礎[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Stern,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畢繼萬.跨文化交際研究與第二語言教學[J].語言教學研究,1998,(1).

[4]黃宏姣.跨文化交際中的心理意識準備[J].學術(shù)交流,2004,(9).

[5]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第2篇:跨文化知識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本文在分析雙語教學與跨文化關(guān)系的基礎上,探討了文化差異對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的影響,并對在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中實施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教學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在課堂上設置具體的“情境”和“語境”,教師應熟悉西方文化知識,學生要進行多渠道自主學習。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各種國際交流活動的日益頻繁,需要大量既懂外語又有專業(yè)知識的國際化人才。為了使高等教育能夠適應這一需要,培養(yǎng)出國際化的人才,教育部早在2001年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yè)課教學”;2007年又明確指出:“推動雙語教學課程建設,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專業(yè)英語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語從事科研的能力”。在這些政策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高校積極開辦雙語課程,培育雙語人才,在全國各地掀起了雙語教學的熱潮。在此背景下,組織行為學課程雙語教學便應運而生。組織行為學課程開設雙語教學,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教”與“學”的思路,學生通過對原版教材的提前預習及仔細閱讀,再通過授課教師的英文授課,學生能夠以英文的思維方式思考國外的原著學科,能更好地跟蹤本學科發(fā)展的前沿理論與方法,保證組織行為學學科知識的及時更新。同時,也有利于傳達組織行為學核心知識和核心理論,增強對世界一流學術(shù)大師及其思想的了解,把握學術(shù)精髓。然而,在取得種種進步的同時,我們也在實際教學中碰到了許多因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嚴重阻礙了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過程的順利開展,并明顯制約了雙語教學效果的提高。有鑒于此,本文將對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中所涉及的跨文化教學進行探討,并給出一些對策建議,希望有助于促進我國雙語教學的順利開展。

一、雙語教學與跨文化的關(guān)系

所謂雙語教學,是指在學習母語的同時用非母語進行部分或全部非語言學科的教學, 其實際內(nèi)涵因國家、地區(qū)不同而存在差異。在雙語教學中,由于語言具有交際功能, 當交際的雙方分屬于不同的社會文化群體時,就產(chǎn)生了跨文化交際。同時,又由于各個民族的語言都不可避免地帶有本民族文化的印記,所以在習得一種民族語言知識的時候,就是習得這個民族的文化和他們的傳統(tǒng)。所以雙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文化教育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由于雙語課程不僅承擔著語言能力目標的實現(xiàn),還承擔著專業(yè)知識目標的提升。因此,在雙語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以上兩個目標,就有必要在雙語課程中滲透文化知識,進行跨文化教學,從而將學生培養(yǎng)成掌握學科知識的雙語人,雙語文化人。

另一方面,英語大師王佐良先生曾說過:“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掌握語言?!币虼耍Z言教學不僅僅要掌握“語言規(guī)則”(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as code),即:懂得語法正確與否,而且還要掌握“語言使用規(guī)則”(the conventions governing the use of the code),即:決定語言是否得體。在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對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對比,加強跨文化知識的導入,才能使學生對西方社會逐漸形成系統(tǒng)、全面的了解。進而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語言水平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文化差異對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的影響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兩者密不可分。在雙語教學中,由于母語和目的語所蘊含的兩個民族的價值觀念、文化取向、思維方式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許多語言現(xiàn)象單單從語言本身是無法解釋清楚的。具體來講,文化差異對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一)文化差異會影響學生對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課程知識點的理解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其研究對象往往是和我們?nèi)祟惿鐣?lián)系緊密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交流等范疇。由于組織行為學課程雙語教學大多使用國外原版教材,因此,學生對于該門課程雙語教學知識點的理解就和目的語(大多為英語)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關(guān)。也就是說,文化差異對學生在理解雙語教學知識點時有著很大的影響。例如,當筆者在給學生講解霍夫斯泰德評估文化的五個維度時,其中有一個維度是各種文化背景下人們的長(短)期取向(long-term orientation & short-term orientation)。長期取向是指人們總是想到未來,而且看重節(jié)儉、持久與傳統(tǒng),而短期取向是指人們看重此時此地。由于我國的社會環(huán)境和傳統(tǒng)教育,課堂上大部分學生都認為長期取向比短期取向更可取??紤]到文化差異,筆者告訴學生,美國是一個多元國家,允許各種文化共同存在。按照組織行為學的觀點,長期取向并不一定比短期取向更可取。短期取向下的人們更容易接受變革,他們對于工作的忠誠度也很穩(wěn)定。因此,長(短)期取向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對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的價值觀取向,它們共同存在,其本身并沒有優(yōu)劣之分。這樣,就讓學生對該知識點有了準確的理解與把握。

(二)文化差異會影響學生進行組織行為學雙語學習的思維習慣

具體來講,這種影響突出表現(xiàn)在語篇分析和詞匯理解兩反面。一方面,學生傾向于總是潛意識的拿所學語言與自身母語進行比較,導致無法跳過難句或語法,而對整個語篇的含義進行分析。大學生是成年人,他們的認知模式和思維模式早已定型。關(guān)鍵不在于是否遷就學生的習慣性思維(漢語思維),而在于幫助并引導學生了解、掌握新的認知方法(學習第二語言)。另一方面,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是一個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它最容易受到文化滲透。學生受困于中式的詞義理解,往往難以領(lǐng)會一些西方語言的詞義。例如,在組織行為學雙語教材中,多處涉及到“宣傳”這個詞匯,例如“廣告宣傳、新聞宣傳、公關(guān)宣傳、產(chǎn)品宣傳和企業(yè)宣傳”等等。漢語里“宣傳”指的是“對群眾說明和講解,使他們相信并且跟著行動”。而英語詞典中對“propaganda”的定義是“政治團體為影響公眾所散布的信息。通常是夸大甚至是虛假的信息”??梢?,“宣傳”一詞在兩種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有著不同的褒義和貶義,從而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點。所以,“產(chǎn)品宣傳”用的是“product promotion”,而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是“product propaganda”。

(三)文化差異會影響學生對組織行為學雙語教學教材的案例理解

案例教學法是不少課程講授中頗為常見的方法。然而,西方原版教材對一些案例的選用表達常有別于我國的本土教材,經(jīng)常會由于文化的差異而讓學生對案例的理解不準確。在組織行為學的雙語教學中尤其如此。如在講授“群體沖突”一節(jié)時,由于文化的差異,學生們受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對“沖突”這個概念的理解還停留在“沖突的存在是管理不善的結(jié)果,應當避免沖突”的認識上。如果就理論解釋理論,學生們是很難接受“沖突從績效的角度,是可以產(chǎn)生價值的”這一觀點的。為此,筆者在課堂上就我們學校如何充分利用競爭手段,通過增加工資、獎金、表彰、晉升、待崗等形式,產(chǎn)生積極意義的“沖突”、創(chuàng)造新局面的實例,借用我們自己的文化,說明了“沖突是任何組織都不可避免的,且往往是保證高績效所必需的”、“沖突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只有從績效的角度,才能判斷沖突的價值”等觀點。

三、組織行為學雙語課堂進行跨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雙語教學面臨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克服畏懼心理的難題,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途徑就是引入跨文化教學。在雙語教學中,通過文化比較和文化差異分析,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體驗西方文化下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模式,從中體會到二元文化的有趣差異;另一方面,還可以推進學生的探究式教學?!疤骄渴浇虒W”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前提,以教材為基礎,在教師啟發(fā)誘導下,學生主動探究問題、自主建構(gòu)知識體系的一種教學方式。將跨文化教學引入雙語教學,能夠促使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文化溝通活動解難釋疑,使學生形成學習的主動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組織行為學課程的雙語教學,既是一門學科基礎課程的知識技能傳授,也是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許多語言學家經(jīng)過研究,普遍認為除了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技能,還需要培養(yǎng)他們的文化能力。當前大學生普遍表現(xiàn)出英語交際能力差,溝通自信不足,過分偏向英語應試教育。只有將跨文化意識充分融入雙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英文問答、討論、演示和課后英文寫作等,才能使學生的交流溝通水平在專業(y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得以提高。

(三)能夠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和文化感悟

文化通識和個人修養(yǎng)越來越成為國內(nèi)外本科生教育的主要指標。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一種語言便是一種文化,而一種文化便是一種生活方式與思維方式。以文化作為感召力的雙語教學可以使學生在更寬廣的課程領(lǐng)域接受兩種文化的熏陶,有助于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擺脫傳統(tǒng)狹隘觀念的束縛,形成一種對文化的潛在反應能力,以開放的心態(tài)和跨文化的素養(yǎng)迎接全球化社會所帶來的諸多挑戰(zhàn)。

四、組織行為學雙語課堂進行跨文化教學的方法

由于缺少西方國家的語言環(huán)境,在組織行為學課程的雙語教學中,學生不能身臨其境的去學習和感受西方國家的社會文化,這就要求教師要設法在雙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最大限度地將文化背景和文化內(nèi)涵導入教學過程。

(一)比較中西方文化差異

要在雙語課堂上努力增強學生對中西文化的敏感性。如對許多中國人來說communism,collectivism,interdependence等都含有正面積極的意義,但這些對西方人來講卻含有反面、消極的意義。相反capitalism,bourgeoisie,landlord,ambition等對中國人來說有一定的貶義,而對西方人來說則帶有褒義。這些詞匯在不少社會科學中都較為常見,如果忽視或輕視了這一點,本身也會對學生的課程內(nèi)容理解產(chǎn)生障礙。而一旦正確引導學生分析中西方學者這種文化背景和學理的差異,將有助于其形成雙重文化的學習能力。

(二)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具體的“情境”和“語境”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實際上是一種極具實踐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shù)展示跨文化管理活動的視頻資料、模擬組織行為學場景、角色扮演等方式將組織行為學實踐中的跨文化沖突展現(xiàn)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跨文化管理實踐的情景。教師也可以擔任其中的一個角色,這樣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讓學生可以體驗跨文化的實踐活動。

組織行為學雙語課堂上很重要的是要營造出雙語教學的氛圍,這種氛圍既包括了課堂知識點的雙語討論和辯論,也包括對課程案例的現(xiàn)實模擬表演。前者能夠鍛煉學生用西方語言進而到用西方思維來考慮問題,激發(fā)其用英語表達觀點的愿望。后者則是將整個教學過程組織成近乎實際的交際活動,讓學生體會在不同場景下應該講什么,從而達到良好的雙語教學效果。

(三)教師應該同時熟悉專業(yè)課程材料和西方文化知識

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只有教師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意識,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跨文化意識的學生。而雙語教學對教師的專業(yè)課程熟悉程度和語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與其他的非雙語教學的課程不同,組織行為學引入雙語教學,還要求教師更加熟知西方的一些文化故事和名人名作。這既考驗著雙語教師多學科的知識廣度,也要求其花更多精力進行備課工作。如果教師不能在授課前進行充分地查閱和注釋,也就無法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文章。

(四)鼓勵學生進行多渠道自主學習

雙語教學的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僅僅依靠每周一、兩次的課堂講授,學生的英語思維是不可能形成的。這就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能夠自主閱讀西方經(jīng)典文化名著,觀看反映西方文化生活和歷史的電影、電視劇,并多瀏覽英文的知名媒體網(wǎng)站和主流論壇。同時,在生活中有意愿與西方人士和一切西方元素的事物進行接觸,從而自發(fā)創(chuàng)造感受跨文化差異和熏陶西方文化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錢 芳,俞麗偉.高校管理學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09(12):103-105.

[2] 呂雪松.案例教學法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4):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