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遠程教育的理解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微機原理 單片機 時鐘電路 數碼管時鐘
開設微機原理課程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主要是通過動手來鞏固所學的微機原理知識,因此在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開設的實訓課程題目應涉及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設計、A/D轉換、D/A轉換、總線擴展(8255)等。實訓學時一般為2周,任務安排第1天以教學為主,介紹實訓課程題目的相關知識。第2天開始陸續(xù)發(fā)放材料,第一周基本以焊接為主,第2周開始自行調試,最后2天驗收,驗收以作品效果、答辯情況和提交報告的質量為主。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愛好來選擇相應的課題方向。這里介紹最小系統(tǒng)的設計。對于單片機最小系統(tǒng)設計,給出的設計題目是數碼管時鐘電路設計,該課題涉及的內容有:上電復位電路、震蕩電路、鍵盤掃描,數碼管動態(tài)掃描等。難度適中,能滿足學生利用單片機設計時鐘的想法,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設計和學習。
1.時鐘電路硬件的設計
LED數碼管時鐘電路采用24h計時方式,時、分、秒用六位數碼管顯示。并有按鍵處理模塊來進行時、分、秒的調試。數碼管時鐘電路如圖1所示,其采用AT89C51單片機最小化應用設計,6個LED顯示采用動態(tài)掃描方式實現,顯示時、分、秒。P0口輸出段碼數據,P2.0―P2.5口作掃描輸出(需接上拉電阻),為了提供LED數碼管的驅動電流,用三極管9012和芯片74LS244來驅動輸出,增加共陽極數碼管的亮度。為了提高秒計時的精確性,利用12MHz晶振來T0定時中斷。
2.系統(tǒng)軟件程序的設計
電子時鐘的系統(tǒng)程序由主程序和子程序組成,主程序包含初始化設置、按鍵處理、數碼管顯示模塊等。子程序包括要編寫的定時器/中斷服務子程序,在定時器/中斷服務子程序中進行對時鐘的調整。具體程序可上考試周刊網教學資源庫下載。
(1)主程序
主程序流程圖如圖2所示,主程序對顯示單元和定時器/計數初始化,然后重復調用數碼管顯示模塊、按鍵處理模塊,當有鍵按下時,轉入相應程序。
(2)按鍵處理模塊
按鍵處理設置為:如沒有按鍵,則時鐘正常走時。當按下S1時進入調分狀態(tài),時鐘停止走動;按下S1、S2來進行加一減一操作。繼續(xù)按S1鍵可分別進行分和小時的調整,最后按S1鍵退出調整狀態(tài),按鍵功能還可以自行調整、創(chuàng)新,如加入秒表顯示、定時等功能。
(3)定時器/計數器T0中斷服務程序
定時器/計數器T0用于時間計時,選擇方式1,重復定時,設定時間為50MS,定時時間到則中斷,定時中斷程序為:(MOV TMOD,#11H)(MOV TL0,#0B0H)(MOV TH0,#3CH),在中斷服務程序中用一個計數器對50MS計數,計20次則對秒單元加1,秒單元的計數器加到60則對分單元加1,同時秒單元清0;分單元的計數器加到60則對時單元加1,同時分單元清0;時單元的計數器加到24則對時單元清0,標志一天時間計滿。定時器/計數器T0中斷服務程序流程圖如圖3所示。
3.總結
任何理論知識都來源于實踐,理論知識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強化并真正發(fā)揮指導作用。學生經過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鍛煉,通過焊接、板路設計、元器件的認識、程序的編寫和調試,能夠對微機原理課程有很深的認識。通過一些小制作更能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熱衷程度,對學生的現在及將來都有很大的影響。較多的學生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后再回來要回自己的作品,說是拿回去放在自己的床前,可以用3節(jié)干電池供電來顯示時間,以做留念。
參考文獻:
[1]中國機械工業(yè)教育協(xié)會組編.微機原理與應用[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
[2]朱定華,戴汝平.單片微機原理與應用[M].北京:北方交通大學出版社,2003.
[3]陸紅偉,微機原理實驗與課程設計指導書[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關鍵詞】三本院校;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應用型人才;教學研究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 in Independent College
Yu Guiling
【Abstract】Operating system course of computer science major is not only a main course of this specialty,but also it’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Machinery and electronics,Numerical Control,electromechanical and so on. The course is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content is complex, involving a wide range of. It’s theoretical, practical, many concepts and algorithms are rather abstract, for beginners is not easy to understand. In this paper Independent College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a useful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application talent;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隨著IT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熟,微處理器的大量發(fā)展將計算機技術滲透嵌入到了各種儀表和控制系統(tǒng)中,特別是嵌入式技術的廣泛應用,智能化、物聯網技術的出現更是融合了傳感技術、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及微電子技術、控制技術等,使得《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課程,內容繁雜、知識點多,涉及面廣;其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都較強,且軟硬件相結合,對培養(yǎng)學生在微型計算機基本構成與外界聯系(廣義輸入/輸出)的應用方面,建立微機系統(tǒng)的整機概念,具備微機系統(tǒng)軟硬件開發(fā)和應用的基本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越來越多的專業(yè),如計算機應用、自控類、機電類、電子類、通信類等專業(yè)都將此課程列為必修的專業(yè)課或專業(yè)基礎課。該課程的先修課程有《電力與電子學》《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匯編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tǒng)原理》等,并為《單片機原理及應用》《EDA技術》《嵌入式系統(tǒng)及應用》《計算機控制技術》《DSP器件原理及應用》《可編程器件原理及應用》《多媒體技術》等不同專業(yè)的后續(xù)課程打好基礎。
盡管本門課程如此重要,但是對于三本院校學生來說學好它實屬不易。首先,學生自身特點:基礎知識薄弱,自學能力欠缺;其次,高校中普遍存在“重軟輕硬” 的現象產生的影響,只注重軟件程序設計,針對硬件的設計開發(fā)很少;第三,針對三本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硬件課程學時也在不斷壓縮,造成學生對硬件課程的學習沒有熱情,動手能力差,出現只會讀書不會動手的局面。
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方案下對本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改革進行探索和實踐。
1 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硬件課程之一,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從理論和實踐上掌握微型計算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組成,熟悉微機的匯編指令體系及匯編程序設計方法,以及常用接口技術及其軟硬件設計方法,建立微機系統(tǒng)的整體概念,達到初步具有微機應用系統(tǒng)的軟硬件設計、開發(fā)能力。
本課程呈現的特點:內容繁雜,缺乏系統(tǒng)性,更新速度快,軟硬件相結合;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調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方案,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促進學生學習,培養(yǎng)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本課程的講授與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以下的問題:
(1)教學方法方面:“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以課堂講授為主,將學生置于被動接收知識的地位,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的作用,對啟發(fā)式、討論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采用得比較少。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缺少自己動手分析、設計具體系統(tǒng)接口實例的過程,導致他們只顧記憶知識點,忽略了對問題實質的理解和掌握,忽略了對各部分知識內容之間關系的把握。
(2)教學內容方面:本課程內容繁雜理論性強,看似缺少系統(tǒng)性,但又跟其他課程緊密相關,涉及到許多硬件技術和軟件實現技術,如計算機組成原理中的存儲器部分、總線I/O接口部分、中斷技術等,匯編語言的編程等,這些技術又往往交織在一起,是在原有基礎上再深入,這就要求處理好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和計算機組成原理、匯編語言程序設計、操作系統(tǒng)原理等課程之間的關系。
(3)實踐環(huán)節(jié)方面:大多數高校采用的是集成性實驗箱,對芯片功能進行驗證性實驗,即實驗箱提供一個集成環(huán)境,通過軟件將實驗箱上的芯片與PC機通訊,芯片接口及線路都是固定好的并封閉在實驗箱內;實驗中用到的全部數據結構、電路連線和代碼都有提供,學生真正自己動手設計的實驗很少,課程設計環(huán)節(jié)幾乎沒有,缺少課程學習小論文,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機會少,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4)學生方面:學生本身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強,計算機組成原理等前繼課程基礎不牢,加上集成性實驗箱的提供、電路連線和代碼的提供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惰性,影響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欲望。
(5)社會需求方面:高等院校尤其國家計算機專業(yè)一級學科過分強調了培養(yǎng)軟件大師,忽視了教給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以及硬件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至于現在不論企業(yè)、社會還是學生本人多數只希望學習技術前沿的東西,即便是軟件編程也忽視了像匯編語言這樣的底層語言的學習。這實際上也是個體的當前利益和產業(yè)發(fā)展的長遠利益之間的矛盾。
2 理論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微處理器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硬件結構;匯編語言指令系統(tǒng)和程序設計方法與技巧;中斷系統(tǒng)、定時器/計數器和串行通訊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微機系統(tǒng)擴展、人機交互、A/D和D/A等接口技術,以及微機應用系統(tǒng)設計實例。理論課程改革首先從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入手。
2.1 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法:由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知識點多理論性強,所以在授課時,結合學生比較熟悉的身邊實例來進行講解,把原理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形成了新的教學方法:
(1)案例教學法:課程內容所涉及的基礎知識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講解。采用實例教學,可以把我們身邊常見到的家用電器、智能交通、公共汽車報站系統(tǒng)、門鈴等常見設備展示給學生,通過比較實用又不太復雜的產品作為實例講解設計過程,把相對繁雜的課程內容變得相對有趣,從而啟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認識到只要掌握相關的軟硬件知識,自己也能開發(fā)出實用的電子產品。例如,對于8086/8088系統(tǒng)原理采用原理性案例教學;對于8253、8255A等芯片接口采用樣例學習法的設計性案例教學;對于芯片的實際應用,采用結合性案例教學,如十字路通燈的設計、出租計價器的設計等。通過這種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置于主要地位,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2)互動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式。例如,“存儲器的連接”中的擴展方式在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中已經詳細講過,本課程中增加了總線連接、地址分配的問題。在講授這部分時,重新做了調整:首先回顧關于該內容的一些主要問題如擴展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進行擴展、總線如何連接等.讓學生在上課前利用業(yè)余時間,帶著問題認真看書,然后回答;在開始上課時,先抽查學生答題情況,再讓學生提問;解答問題后,進行總結,引出存儲器內部地址如何分配、與CPU管腳如何連線。這樣學生是整個教學的主體,學習主動性強,課堂效率高。
(3)類比法教學:采用比喻的方法將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變得具體、易懂。如在講解存儲器及尋址方式時,首先說明指令操作要先尋找操作對象的操作數,為提高CPU的運行速度,CPU中設有寄存器可暫存數據,而大量數據主要存在存儲器中。若操作數在寄存器中可直接找到,就是直接尋址;若操作數在存儲器中不能直接找到,可通過寄存器中的有關信息找到,即寄存器間接尋址。我們可用去宿舍找學生作比喻,若知道學生的具體房間號,可以直接去找(直接尋址),不知道可以去宿舍值班室詢問,得知學生房間號后再找到學生,這就類似于寄存器的間接尋址。
又如中斷的引入解決了高速CPU與低速外設信息的交換問題,CPU由被動變?yōu)橹鲃樱捎梅謺r操作,從而大大提高了效率。如何使學生理解中斷的執(zhí)行過程,我們可用優(yōu)秀售貨員或以教學講課中學生有問題舉手提問作比喻,教師允許學生提問并解答,即為響應中斷和執(zhí)行教學中斷服務的程序過程。
(4)直觀教學法和啟發(fā)式教學法:課程中有很多難懂的知識點,講解時間較長。如果按照常規(guī)思路一步一步講解,學生很難長時間緊跟教師思路,勢必影響效果。若適當采用直觀教學法,利用圖片、動畫等進行直觀教學,就可以縮短學生學習時間,便于理解知識點;若適當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就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對于寄存器、存儲單元內容,由于微機內部芯片的高度集成化的結果,看不見、摸不著,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效果不理想,我們可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抽象、復雜的內容采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材中各種圖比較多,如原理圖、時序圖以及流程圖等,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既費時又不規(guī)范;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很快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對重點內容可用不同的顏色標注,需強調的內容可用閃爍方式顯示,FLASH動畫顯示漸變的過程進行啟發(fā)式教學,使學生緊跟老師的思路,既省去了大量的板書時間,又以整齊、美觀和可重現等方式展現課程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實踐證明,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把原本枯燥的硬件課程講解得生動易懂,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項目教學法:將原有傳統(tǒng)學科體系中的知識進行整合,并轉化為若干個典型項目,教師作為指導者把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給學生,學生作為主體直接參與項目實踐過程,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等。項目教學法不再把教師掌握的現成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作為追求的目標,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去尋找得到這個結果的途徑,最終得到這個結果,并進行展示和自我評價。項目教學通常安排在課堂、作業(yè)、實驗三個環(huán)節(jié)之后,以學生動手操作、完成項目為目標,分為項目選題、項目設計、項目實施、項目總結等環(huán)節(jié)。學習的重點在學習過程而非學習結束,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各種能力,把學習課程時的被動聽課轉化為主動探索課程內容,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課程知識,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工程應用能力,加強了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調動了自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2.2 注重知識的連貫性:加強書本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系,加強理論知識與應用的聯系;加強本課程與其他課程相關知識的聯系。
(1)對教材中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換成學生熟悉的知識,不僅可以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而且有益于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如在講解匯編語言編程時,與C語言編程相結合,與C語言描述對比講解,先講解程序框架,再將用C語言編寫的程序用匯編語言實現,學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2)注意課程之間知識點的聯系,通過舉一反三,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并能靈活應用。如對于存儲器擴展、地址分配、中斷及其實現等知識點,都是在原有基礎上擴展和加深,既對學過知識溫故知新,又有新的擴展和提高,為后續(xù)課程做好鋪墊。
2.3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增大信息容量:根據教育部有關精神,結合學分制的特點,近幾年來,經過幾次調整,本課程的課堂教學時數進行了壓縮,并將匯編語言課程撤銷,融入到本課程中。對于前繼后續(xù)課程需要做到理清相關課程之間的關系,與相關課程的教師溝通,劃分好各課程的邊界關系,掃清盲點,減少重復。要求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突出課程重點、講清課程難點、保證教學質量,精心制作電子課件,以增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是教師必須認真對待的重要課題。要求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思路、基本方法的基礎上,對重點的問題進行分析,對疑難點進行剖析,加強學生課前的預習和課后的復習,結合作業(yè)聯系、實驗等環(huán)節(jié)把握教學的要點。
2.4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網絡化教學:我們采用了moodle平臺,一個通用的網絡教學平臺是澳大利亞教師 Martin Dougiamas開發(fā)的基于因特網的課程管理系統(tǒng),目前在各國已廣泛應用。Moodle平臺依據社會建構主義的教學思想,即教育者(老師)和學習者(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他們相互協(xié)作,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可以實現課程管理、作業(yè)模塊、測驗模塊、資源模塊、論壇模塊、問卷調查模塊等功能。
充分應用網絡信息化教學手段,在網絡平臺上向學生提供教學要求、電子教案、遠程答疑、應用資料等網絡教學資源;建立網上題庫,便于學生更好地消化書本知識;通過網絡進行專題討論、網絡釋疑、學生意見反饋等教學輔助工作。通過上傳一些最新的有關本課程的相關信息,讓學生對本專業(yè)以及與本專業(yè)有關知識的了解,擴大視野,豐富知識;打破傳統(tǒng)實踐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網絡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3 實踐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技術基礎課,課堂講授的內容大都較為抽象,難于立即消化,掌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種情況迫切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本課程的實驗環(huán)節(jié)是課程教學的重要方面,通過對實踐教師隊伍加強管理與培訓,讓實驗室老師參與指導學生實驗,任課教師參與實驗課程的編排、參與實驗課程的討論、指導,既有效地促進了實驗環(huán)節(jié),又進一步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保證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3.1 重視課程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本課程實驗包括兩部分:匯編語言程序上機調試和接口芯片的編程。實驗教學內容以單元實驗為主,緊跟理論教學進程,即在相關章節(jié)的課堂教學結束時進行上機調試、驗證。實驗內容分為認知階段、提高階段、創(chuàng)新階段三個層次,分別對應于驗證性實驗、設計性試驗和綜合性實驗。相對而言驗證性實驗難度不大,學生完全有能力靠自己去完成實驗,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需要自行設計硬件連線圖和軟件程序。通過實驗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實驗中給學生適當的指導,其余部分由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硬件電路的連接,獨立完成實驗。做到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開發(fā)能力。課程設計也是本課程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是面向實際應用而進行的一種設計,是對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的創(chuàng)新。本課程目前暫未安排課程設計,但作為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旦條件成熟,它應獨立或與其它相關課程進行綜合設計,既實現“理論――驗證――實踐創(chuàng)新”的教學目標,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操作系統(tǒng)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起到了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的目的。
3.2 實踐教學開放化,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在系、院的統(tǒng)一安排下,逐步建立針對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形成一套開放實驗室管理制度、教學指導方法和教學質量監(jiān)控保證體系,使開放實驗教學不僅僅有形式,更有實質性內容,確保開放實驗教學的效果。學院建立了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環(huán)節(jié),安排教師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以項目申報的形式、審批的方式確定選題,選拔學生參加電子設計小課題,而這與本課程的內容有密切的關系,也為課程的教學提供了提高的環(huán)節(jié)。
另外在開設本課程的各系之間,組織學生參加不同層次的電子設計競賽、各種創(chuàng)新競賽、畢業(yè)論文等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題目,加強學生對有關硬件設計、接口技術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
3.3 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強化實踐教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盡管作為微機接口技術實驗平臺,集成實驗箱有完善的編程及調試環(huán)境、開放的系統(tǒng)擴展總線以及優(yōu)越的系統(tǒng)擴展性能等,但是隨著計算機硬件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與學都發(fā)生了質的變化。傳統(tǒng)的計算機接口技術課程著重介紹計算機各組成芯片的內部結構,初始化編程命令和在PC/AT機中的基本應用,并沒有系統(tǒng)的介紹各組成芯片的關聯工作情況以及和CPU系統(tǒng)的工作情況。當今Pentium PC機廣泛使用的并行接口標準IEEE 1394、通用串行接口標準USB、圖形顯示總線標準AGP、高速硬盤標準Ultra 100MB等等,都是最新接口技術應用的具體成果,實驗設備不可能跟上技術更新的步伐,讓學生感覺不到這門課的實際應用價值。
我們的做法是“請進來,走出去”,以人才需求為導向,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即學校和企業(yè)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yǎng)過程,利用學校和企業(yè)不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huán)境,采用“課堂教學”和“學生參加實際工作”有機結合的教育模式,定期組織企業(yè)技術主管到學校進行講座,組織學生到實習基地或實習單位進行鍛煉,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以適合不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
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地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目前我院除了建有7個實驗教學中心,中心下設實驗室,全院共有公共實驗室、專業(yè)實驗室47個,其中工程教育訓練中心、數字媒體實驗教學中心先后被評為“北京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還建成了5個院級綜合實習實訓基地,59家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其中1家被評為北京市高等教育校外人才培養(yǎng)基地,由企業(yè)的資深工程師授課和指導畢業(yè)設計(論文),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向學生傳授了企業(yè)文化,提升了學生的職業(yè)化程度,增強了學生就業(yè)的競爭力。
4 其他輔手段的具體實施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應該說是多方面的,除了對其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學實踐等進行改革外,同時還在師資隊伍建設、教材選用、考核方式等方面進了相應的改革。
4.1 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針對中青年教師人數較多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與課程建設規(guī)劃相結合,要求青年教師每年走進企業(yè)實習;實行老教師傳幫帶、教師集體備課、評講教案、教師聽課等制度,促使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課程組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教研討論,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4.2 選用合理的教材:一本好的教材,是決定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材模式單一,大多數都分為8086微處理器、存儲器技術、8086指令系統(tǒng)、匯編語言程序設計、I/O接口芯片等五個部分,存在重基本原理、輕應用實例的問題。通常教材中都是先介紹產品的功能部件、存儲器,再介紹指令系統(tǒng)、程序設計,最后是一些常用接口部件的外部擴展等內容,特別是實驗教材跟不上新技術、新硬件的發(fā)展,使得初學者感到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內容繁雜缺少系統(tǒng)性,無法形成微機應用的完整概念,更談不上能力的鍛煉和提高。因此我們計劃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整合,使其各知識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緊密結合,順理成章。
4.3 考核方式的改革: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一門理論聯系實際、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基礎課,它與一般的基礎理論課程特點不同,是以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動手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的??荚囎鳛榻虒W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必要檢查的手段,因此在考試環(huán)節(jié)中應該體現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實際教學中,針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特點,對考試形式、考試內容進行了相應的改革,對考核模式也有相應調整,學期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其中平時成績占40%,包含出勤、筆記、作業(yè)、上課的狀況、實驗和小論文的完成情況、實驗報告、期中測試等;期末成績占60%,來自期末考試的卷面成績(閉卷筆試),做到全面、綜合考察學生對本課程的掌握和理解情況,利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設計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目前我們針對課程的教學大綱制定考試大綱,對教學體系進行系統(tǒng)化說明,對各知識點在章節(jié)中所占比例進行分配,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設試題庫,難易程度分為簡單、一般、復雜,題型做到多樣化,有填空、選擇、判斷、讀程序、編程、接口設計等,為后續(xù)考教分離做準備,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的狀態(tài) ,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及應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結束語
通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我們深刻認識到只有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才能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本文通過作者自身的教學實踐,提高了教學質量,改善了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新性,培養(yǎng)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保證本課程持續(xù)不斷地向前發(fā)展,也為后續(xù)精品課程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何珍祥主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1
[2] 劉乃琦.計算學科CC2004與本科教育知識體系[J].計算機教育,2004,(8):31~35
[3] 馬兆敏,胡波.《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中存儲器教學方法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26)
[4] 張雪征.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高度教育研究.2011,(03)
[5] 金微.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實驗教學方法探討[J].無線互聯科技.2012,(09)
[6] 唐永紅、龔安.微機原理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大眾科技,2006.2(88):153~156
關鍵詞:單片機;課程實踐;答辯;KEIL C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6-8369-02
單片機課程實踐是高校自動化專業(yè)集中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必修課,是學生學習《單片機原理》課程后,進行的一次全面的綜合實踐,其目的旨在加深對單片機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具有單片機系統(tǒng)應用軟件設計和開發(fā)的能力,在具體實現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實踐意識,提高應用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精神。在項目的實踐中,使得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與技術知識,而且應該樹立管理理念,建立項目工程思維觀念,而這一點正是高級語言編程思維的一種體現。
通過將單片機課程實踐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實驗相結合,使學生在理解單片機理論和高級語言編程思想的基礎上,實際動手開發(fā)一個實際的應用系統(tǒng),來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的能力。
1 研究內容或對象
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單片機理論知識、單片機程序設計方法和高級語言編程思想,具體設計一個實用的小型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設計過程按以下順序進行――選定課題、調查用戶需求、總結歸納數據流程、分析性能、書寫需求分析及總體設計報告(包括組成原理圖、硬件連接、程序流程、系統(tǒng)功能模塊)、完成應用系統(tǒng)的開發(fā)、撰寫課程實踐報告、系統(tǒng)驗收、組織課程實踐答辯。讓學生在這一系列工作中綜合運用單片機系統(tǒng)原理以及編程語言等相關課程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
根據單片機課程實踐和專業(yè)課程實踐兩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各有4~5周但分散的實際情況,考慮將其進行整合。并在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安排相應的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為學生提供分析思路,解決學生項目完成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2 研究擬達到目標
通過在單片機課程實踐中結合高級語言編程思想,使學生在掌握單片機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通過參與項目的分析、設計與實現,建立軟件工程理念,具備一定的理論與單片機實物實踐相結合、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鍛煉科研開發(fā)能力和科研論文寫作能力,為大四的畢業(yè)設計和畢業(yè)論文的順利完成奠定基礎,并為以后工作中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奠定良好的基礎。
使學生在單片機課程實踐和高級語言程序編程實踐相結合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利用所學的單片機系統(tǒng)原理和C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知識設計單片機應用系統(tǒng),解決單片機系統(tǒng)應用中的實際問題,掌握高級語言編程思想,借助相關編程工具,完成一個小型項目的自主分析、設計與實現。
3 主要研究方法
教師提供部分項目供學生選擇,學生亦可自擬項目,但課題的選擇要由教師審查核準。項目盡量選擇實際需求的題目,讓學生走出校園,通過調查走訪,了解國內單片機應用發(fā)展的狀況,開闊眼界,而且在開發(fā)一個真實項目的過程中,帶來求知的源動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渴望以及創(chuàng)造力;對于虛擬項目,要求學生做到切合實際需求,能解決一定的應用問題,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編程開發(fā)工具原則上推薦學生使用KEIL C,如果學生認為其它開發(fā)工具更適合可由學生自主選擇。由于實際可用的編程開發(fā)工具與日俱增且不斷更新,為此在課程實踐中,對學生開發(fā)工具的選擇不做過多限制,使得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程序設計工具進行項目開發(fā),既鍛煉了學生自學的能力,又能讓學生成為項目開發(fā)的決策者,這種主人翁意識使得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為了防止學生對課程實踐任務敷衍了事,對課程實踐的考核方式由原來的提交程序和文檔改變?yōu)榇疝q的方式。且在集中教學環(huán)節(jié)之前就讓學生明確單片機課程實踐的任務,同時考慮在集中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后適當放寬學生上交可運行的項目程序和課程實踐報告以及組織答辯的時間,讓學生能更好的延續(xù)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進一步完善項目的開發(fā)。
4 特色、創(chuàng)新及推廣應用價值
通過將單片機課程實踐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基礎實驗相結合,讓學生在項目的分析、設計、與實現的過程中掌握單片機理論知識、單片機系統(tǒng)應用的設計方法和高級語言程序編程思想 ,提高自動化專業(yè)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
《單片機原理》課程實踐教學,將單片機課程實踐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實驗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機整合,讓學生能在該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綜合運用單片機系統(tǒng)原理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基礎以及相關編程思想等多種知識,培養(yǎng)初步的科研能力和科研論文寫作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精神。并通過組織課程實踐答辯使學生進行類似畢業(yè)答辯的演習。
在自動化專業(yè)學生的單片機課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以共同完成項目為目標,讓學生在單片機課程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的單片機系統(tǒng)原理和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基礎的理論知識來完成項目的分析與設計,并借助相關的編程語言來完成項目的編程實現。將原本獨立但有高度關聯的兩個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有機整合,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系統(tǒng)而連續(xù)的綜合運用所學的相關知識,進而更好的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理論聯系實踐 考核模式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作為一門傳統(tǒng)的計算機專業(yè)基礎課,一直以來都是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特點是理論知識晦澀難懂,實踐性很強,學生學習起來會有比較大的困難,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很多學生往往在對理論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去上機實踐,難以到達我們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有效地對《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已經顯得十分重要。下面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以下探討。
1 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對教學方法加以改進
傳統(tǒng)的教學經驗是按照教材內容及教學大綱給學生教授知識,但是現如今該課程的大部分教材依然停留在Intel 8086微處理器的學習,而這種芯片在市場上已經很難見到,這與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的是相違背的,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1.1 對現有教學內容進行總結 選用合適的教材對教學非常重要,課本的知識更新要及時,在知識的覆蓋面上要廣,重點要突出,既要有全面的理論知識,也要有合適的實踐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理論知識。對現有教學課件、視頻和圖片進行全面整理,總結出教學課程中的重點,讓學生把更多的時間花在重點知識的學習上,做到有的放矢,知識量的減少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對該課程的興趣。
1.2 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 啟發(fā)式教學:現今大學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形式,要善于啟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提問或者是分組學習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更能夠吸引學生的聽課注意力。互動式教學:以往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為主,學生基本都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而對于微機原理這樣晦澀難懂的課程來說,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遇到難懂的地方,如果不及時解決,學生可能就陷入困境,后面的學習可能就會毫無效果,所以老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學生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問題,現場解決,這樣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是顯著的。問題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以問題為引導引出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小結式教學:在每堂課的結尾,教師要花幾分鐘對已講解的內容進行梳理,對本堂課的知識要點進行歸納總結,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階段性學習內容。案例式教學:微機原理課程的實驗性強,這就很容易結合試驗去講解理論知識,我們可以利用微機系統(tǒng)的設計案例為例,進行案例需求和解決方案的詳細分析和講解,幫助學生提高課程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以及運用課程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放式教學: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分清重點,對重點知識進行重點講解,但是不代表非重點內容學生就不需要了解了,我們可以將內容留給學生思考和自學,即節(jié)約了課堂上的教學時間,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 發(fā)揮實驗課的作用,理論聯系實際
在實驗的設計中可以分階段地進行,由易到難,逐步提高學生的程序設計和調試能力??梢詫嶒灧譃槿齻€階段:
2.1 驗證性實驗,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理論,有些只是有個結論,推導證明一時難以理解,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實驗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的結果,進一步驗證上課所學的知識。
2.2 硬件設計性實驗,在這一階段主要是由教師給出實驗的目的和參考用的電路圖及設計思路。讓學生自主去設計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應用典型可編程接口芯片和數字電路芯片進行I/O接口設計和擴展能力。
2.3 綜合性實驗,到了這個階段,學生對整個課程的理論知識就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實驗水平也有了提高,這時候的實驗,老師只需要給出實驗目的,整個實驗的設計和實驗過程全部由學生獨立完成,必要時可以分組討論,這樣的實驗可以最大地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極大地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能力。
3 多種模式的考核方法
以往該課程的考核方式為閉卷理論考試,這并不能完全體現學生一學期的學習情況。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3.1 學生的課堂表現。在這樣理論性的課程上一定要提高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所以可以把學生的課堂表現計入到學生的成績中去,鼓勵學生上課多回答問題,及時思考所學知識。
3.2 學生的平時作業(yè),在學習中要讓學生課下還能學習,最好的辦法就是留一部分課下作業(yè),作業(yè)的情況可以比較好地反應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能讓學生課下去看書來完成作業(yè),讓學生去復習所學知識。
3.3 卷面考試成績和平時實驗情況。卷面考試只作為考察學生成績的一部分,學生平時的實驗及動手能力也應計入學生的綜合考核成績中去。
通過上述課堂教學模式及實驗教學的改革,一定能夠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來,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術,能夠很好地掌握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并提高對硬件芯片的實驗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田輝主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
[2]白秋產著.《微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與探討.
[3]鄧志江著.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教革淺談.
【關鍵詞】物理教學 物理力學 工程力學 力學教學
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物理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學科,從小學到高中絕大多數學生對它情有獨鐘,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許多小學、初中物理學科的佼佼者,進入職業(yè)教育高中階段,第一個跟頭就栽在物理上,尤其是物理學中的力學部分更是覺得難。在職業(yè)教育中也必須面對物理學,許多學生在這個時候雖然很想學好物理,可就是不能物理成績,最怕見物理老師。這種“懼怕”物理的現象目前是比較普遍的,應當引起重視。
一、物理力學成績不佳的原因
造成物理力學成績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僅就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方面淺談如下。面對曾經的學習成功者淪為職業(yè)教育中物理學習的失敗者,筆者對他們的學習狀態(tài)進行了研究。通過調查發(fā)現,造成成績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不能主動學習。許多學生進入職高物理學習后,還像初中那樣,有很強的依賴心理,跟隨老師慣性運轉,沒有掌握學習主動權。表現在不定計劃,坐等上課,課前沒有預習,對老師要上課的內容不了解,上課忙于記筆記,沒聽出“門道”,沒有真正理解所學內容。
2.不重視基礎知識。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常輕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經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認真演算書寫,但對難題很感興趣,以顯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騖遠,重“量”輕“質”,陷入題海。到正規(guī)作業(yè)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
3.不注重學習方法。教師上課一般都要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剖析概念的內涵,分析重點難點,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學生上課沒能專心聽課,對要點沒聽到或聽不全,筆記記了一大本,問題也有一大堆,課后又不能及時鞏固、總結,尋找知識間的聯系,只是趕做作業(yè),亂套題型,對概念、法則、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機械模仿,死記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點,白天無精打采,或是上課根本不聽,自己另搞一套,結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提高物理力學成績的對策
職業(yè)教育學生僅僅“想學”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與“樂學”“會學”相互結合,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為主動。針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上述情況,教師應當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引導:
1.加強指導,激發(fā)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yè)、解決疑難、系統(tǒng)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
制定計劃可以使學習目的明確,時間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穩(wěn)扎穩(wěn)打,它是推動學生主動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但計劃一定要切實可行,既有長遠打算,又有短期安排,執(zhí)行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磨練學習意志。
課前自學是學生上好新課、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基礎。課前自學不僅能培養(yǎng)自學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習新課的興趣,掌握學習主動權。自學不能走過場,要講究質量,力爭在課前把教材弄懂,上課著重聽老師講課的思路,把握重點,突破難點,盡可能把問題解決在課堂上。
系統(tǒng)小結是學生通過積極思考,達到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認識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小結要在系統(tǒng)復習的基礎上以教材為依據,參照筆記與有關資料,通過分析、綜合、類比、概括,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以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的目的。經常進行多層次小結,能對所學知識由“活”到“悟”。
課外學習包括閱讀課外書籍與報刊,參加學科競賽與講座,走訪高年級同學或老師交流學習心得等。課外學習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xù),它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加深和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滿足和發(fā)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培養(yǎng)獨立學習和工作能力,激發(fā)求知欲與學習熱情。
【關鍵詞】《砌體結構》課程;試題庫系統(tǒng);教考分離;高等院校
1.《砌體結構》試題庫的建設
《砌體結構》試題庫的建設采用了本校研發(fā)的通用試題庫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能夠滿足標準化考試的需要,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出題要求同時獲得一套或幾套擁有近似水平和內容的試卷,出卷方式方便靈活,可支持各種打印機。并且該系統(tǒng)可以管理多個科目的題庫,能夠對聲音、圖片、公式、文字等多種形式的試題進行修改和錄入【1】。該試題庫編輯試卷分為半人工和全自動組題兩種方式,半人工組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入庫試題,他們根據所學的知識、題型和難度系數制定組題范圍,再由電腦隨機抽題,而全自動組題則完全是由電腦隨機組合產生試卷的,題庫質量的高低主要是由入庫試題的質量決定的,
1.1入庫試題“質”的控制,充分考慮試題的典型性、代表性、適用性和廣泛性
1.1.1題源的質量保證
《砌體結構》試題的收集要配備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以高等工科基礎課砌體結構教材編寫會議談論的編寫大綱為藍本,組織審題小組對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命題人員所擬好的試題進行審核,排除概念性和邏輯性錯誤。
1.1.2試題評價指標的科學確定
題庫質量的關鍵在于試題的難度指標,具有較好“區(qū)分度”的試題難度一定是適當的,在確定試題難度指標時,要先測算存留的部分試卷中的試題難度,得到各個類型試題的難度值,并將其作為參照標準。然后再根據解題所需的技巧和推理的步驟、學生心理加工過程的復雜程度、問題情境表征的專業(yè)化程度、試題的靈活程度、知識點出現的頻繁程度、試題所涵蓋的知識點的多少及其綜合程度、試題所考核的認知能力層次等諸多影響或決定試題難度的主要因素【2】,將這些試題與新選試題進行比對以綜合判斷試題的難度。還要根據難度的構成要素,請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試題的難度進行經驗性的評估。在試題庫建成之后,還需要根據學生們對試題的反應進行再分析,以進一步調整指標參數值。
1.2入庫試題“量”的保證
入庫試題的“量”同樣也非常關鍵,如果“量”不夠的話就會造成系統(tǒng)無題可選的問題。《砌體結構》試題庫收集選編了大約1000道試題,這些試題包括了計算題、證明分析題、繪圖題、判斷題、填空題、多項選擇題和單項選擇題等題型,題型多樣,難度層次豐富,試題數量充足。在加大題量的同時,還需要依據試題各種指標值的不同,對試題數量進行合理有機的配備【3】。需要注意四點,第一,試題的各項指標值應有內在的聯系,如要使每一道題的答題時間、難度系數和分值相對應,以便控制答題時間和試卷的難度。第二,為使分值要求乃至卷面總分值能夠順利匹配,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小分值的試題。第三,適當擴大同樣指標試題的可選度,針對不同的試題指標值配備一定數量的試題。第四,試題庫中的試題要對重點部門有所側重,但也要對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有效的涵蓋。
2.《砌體結構》試題庫的應用
《砌體結構》試題庫于2014年――2015年第1學期,在2013級土木工程、結構工程專業(yè)4個本科班期末考試中應用,考試內容分為實驗(20分)和理論考試(80分)兩部分,其中理論考試采用試題庫形式,卷面分數文(80分),題型包括計算題、判斷題、填空題、單向選擇題四類,考試時間規(guī)定為120分鐘,48分及格。
命題質量的好壞,試題庫是否合理科學,教學效果究竟怎么樣,在使用試題庫后,要對試卷質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評價。相較于與人工分析,計算機的使用可以自動調出保存在試卷和輔助閱卷后的學生成績,會讓試題分析既快速又準確【4】。針對 2014――2015(1)學期《砌體結構》期末考試情況分析如下:
(1)考試成績分布的統(tǒng)計分析
參加考試的學生一共有111人,平均分為58.7,已達到中等水平,最高分為79。其中不及格占25%、及格占11%、中等占34%、良好占22%、優(yōu)秀占8%,圖1 中顯示考試成績分布呈正態(tài)分布,測試效果符合自然分布規(guī)律,所以,可以認定試題質量良好,試卷編制成功。
(2)考試難度、區(qū)分度分析
一般情況下,難度在0.7以上為難題,在0.3-0.7的為中等題,在0.3以下的為容易題,難度越接近0.5,其區(qū)分度就越高。從表1中可以看出,整份試卷及各類題型的難度都接近0.6.區(qū)分度指數也接近0.6,表明這些試題難度適中,區(qū)分度好,是經過一定比例組配的,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習在考試中都能有所收獲。
(3)考試信度分析
考試信度表示對學生在不同時間考核同一套考試試題所得結果的一直程度,代表試題的可靠性程度。只有消除了主觀因素、評分客觀單一且試卷覆蓋面廣,題量大才能有效保證信度。信度最低值為0,最高值為1,數值越高,表示考試結果越可靠。經計算,本入庫試題的信度為0.878,控制在0.9左右,符合一般標準化考試的要求。
3.《砌體結構》試題庫的運行效果
經研究實踐效果良好,《砌體結構》試題庫發(fā)揮了題庫應有的穩(wěn)定一致、可預控、高質量、高度高密、靈活高效等方面的優(yōu)越性,能夠公正客觀的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教師的教學效果做出評價,對于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有著重要意義:(1)安全性、靈活性。對不同的使用者,分別賦予了不同的權限,在不同層面上對題庫進行組卷、抽題、增刪、查詢、修改、使用等操作。便于任課老師平時的教學和測驗,便于教學管理部們實現對學科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和檢測。(2)實用性、科學性。在試卷的難度上低中高難度的試題可以隨意搭配,能夠滿足學生自測、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單元測試等各種內容層次的需要。(3)通用性、智能性。該系統(tǒng)采用新技術,統(tǒng)籌規(guī)劃,是基于校園網的開放性題庫【5】。(4)開放性,可擴充性。學科的變化和學生學習水平的變化都要求試題庫要隨之不斷補充和更新,淘汰質量差的試題,該題庫能夠彌補其他系統(tǒng)更新不及時的問題。
小結:
題庫的建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關鍵的重要作用,需要高校積極投入足夠的人力和財力,不斷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試題庫的建立工作。
參考文獻:
[1] 史保懷,魏裕博,王金柱,賀繼康. 高等學校學科試題庫建設的實踐與研究[J]. 陜西教育學院學報. 2015(04) 第42-44頁
[2] 黃國良,錢林曉. 對高校試題庫系統(tǒng)軟件設計中若干細節(jié)問題的研究――以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試題庫建設為例[J]. 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 2011(02) 第27-28頁
[3] 黃國良,錢林曉. 淺談試題庫系統(tǒng)建設之基本思路――以桂林旅專試題庫建設為例[J]. 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 2010(04) 第38-39頁
關鍵詞:建構主義;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改革;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4-0115-02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是高等院校工科一門比較重要的課程,特別是電子信息類、電氣類、機電類及計算機類專業(yè)重要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特點是理論知識晦澀難懂,實踐性強,學生學起來困難大,對教師教學要求高,同時伴隨著目前計算機技術、單片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該課程的課程定位和授課方式越來越顯得不清晰和準確,使得傳統(tǒng)的課程定位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因此進行合理有效的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一、《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改革的目的
通過《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改革需要達到以下兩個目的。
二、去除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教學上存在的問題
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填鴨式”的教學相對比較普遍,嚴重阻礙了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主觀感受和想法,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授課方式更多的是偏向于“教”,把書本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被動地接受和吸收,長此以往學生養(yǎng)成了教什么學什么的習慣。這些都不利于引發(fā)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進而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專業(yè)素質的要求。前面提到此門課程的重要性,作為高校多個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在教學結束之后,真正掌握這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并在實際工作中能活學活用其中的知識,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現實情況恰恰相反,很多時候在后續(xù)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們完全感受不到這門課程的應用性,甚至遺忘以前學過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任課過程中嘗試進行教學改革,通過新的教學方式的構建,進一步提升《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專業(yè)素質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三、建構主義在課程改革中的思路
1.建構主義介紹。建構主義起源于兒童認知發(fā)展學派的理論基礎,該理論強調個體的發(fā)展受內因與外因兩種力量的影響,個體的學習認知過程是基于與周邊環(huán)境的互相作用以及自身認知結構的完善,通過“同化”及“順應”使個體的認知結構得以重組或改造1]。因此,在本門課程教育改革中,應該注意應用建構主義在學生個體認知中的重要作用。
2.根據現有授課情況適當重組教學內容。通過對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再定位和對學生學習課程的實際情況的了解,對于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重組和修減,減掉已經不適合新時期人才培養(yǎng)的有關內容,重組的課程內容應最大限度地利于學生去構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核心知識點在教學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課程教學的針對性,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高校的專業(yè)定位,提升課程在今后的實際應用。
3.據學生現有水平適當修改教學大綱。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為,知識的構建受時間、空間和環(huán)境的影響,認為學習過程與其思維方式循序漸進的發(fā)展過程緊密聯系2]。教師在設計教學大綱時,應該從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認知能力的基礎上出發(fā),結合教師對學生的認識和定位,努力讓課堂氛圍最大限度地帶動學生投入到主動學習之中去,讓學生成為教學課程的真正主體,讓學生自發(fā)地投入到課程有關問題的研究和探索之中去。善于運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將傳統(tǒng)的學生不理解、難理解的知識點和問題轉化一個相對簡單、相對利于學生理解的問題,誘導學生自發(fā)地去研究和解決該問題,讓學生產生求知欲,進一步提升在課程的整個教學階段學生的主動性。
4.加強反饋交流優(yōu)化課程設置。《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注重加強學生的課程主體地位,進一步發(fā)揮任課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全面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任課教師應該把自己視為學生中的一份子,最大限度地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營造出一種師生平等、相互學習的氛圍。在學生出現分歧時,不能單純地以教師的權威進行一味的否定或肯定,應該用邏輯化的思路去系統(tǒng)闡述和解決該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對該課程的理解能力。從學生的錯誤答案中去找到值得肯定的地方,鼓勵學生主動探究,找出錯誤所在。在學生通過認知去構建課程體系的時候,教師應在充分肯定學生認知體系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完善課程體系,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效果。
四、建構主義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改革中的顯著優(yōu)勢
1.實現“思維化”的課堂。建構主義在課堂教學中更注重于認知情景的創(chuàng)設,教師應該構建一個能夠激發(fā)出學生興趣的課堂環(huán)境,努力營造一種開放、平等、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和交流環(huán)境。構建一個成功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們從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和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有些時候課堂教學內容不是很容易地讓學生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并在實踐中對這種思維方式和課程體系進行驗證,教師適當引導和糾正,以達到最大限度的課堂理論教學效果。在授課內容方面,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微機系統(tǒng)軟件技術和硬件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在加強基礎知識學習的同時,著重使學生建立起微機系統(tǒng)的概念。
2.協(xié)作學習情景的構建。建構主義普遍認為,學習者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對于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建構主義體系的構建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課上的交流和合作,能夠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對學生的個人認知能力的認識,發(fā)現不同學生對于該課程認知學習的差異性和普遍性。在學生小組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工程中,通過對每一組提出問題、收集資料、驗證環(huán)節(jié)和知識體系構建環(huán)節(jié)的全過程參與、引導,在課堂教學中協(xié)作學習、共同提高,以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使老師和學生在教、學、用的互動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進行微機擴展的應用能力;利用現有實驗儀器,鼓勵學生自行研制或改進實驗設備,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軟硬件開發(fā)和應用能力;通過自主實驗設計,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完成本課程學習后,能為進一步學習儀器儀表、測試控制、人工智能、機電等學科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并為以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微機軟硬件基礎。
實際工作經驗表明,在《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建構主義能夠最大限度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全學習過程的能力,使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幫助學生建立符合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從而提升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
湖北文理學院原名襄樊學院,1998年3月經國家教委批準在原襄陽師范高等??茖W校、襄樊職業(yè)大學和襄樊教育學院基礎上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應用型本科教育為主的地方性綜合大學,作為土木工程專業(yè),更是服務于第一線,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成為了土木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的重要方向,同時也是我院提出的"雙證通融"的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的要求。
《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是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基礎課,也是一門必修學位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與現行的規(guī)范、規(guī)程等有關的課程,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
1.課程在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定位和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對課程教學的要求
本課程主要研究的是混凝土基本構件的承載能力極限狀態(tài)和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的設計方法及梁板結構的設計方法。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后續(xù)設計類專業(yè)課進行設計的基礎,同時對于向其它學科和工程領域擴展也十分必要。
在注冊結構工程師考試中本課程占有非常主要的地位,分別出現在一級注冊結構師基礎和專業(yè)考試和二級注冊結構師專業(yè)考試中。其中一級注冊結構師基礎考試是放在結構設計課程中,占4~5題,二級注冊結構師專業(yè)考試是以一門課程形式出現,占20題,考試內容涵蓋了《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中從鋼筋混凝土構件至預應力混凝土構件的所有知識點,這些都是人才培養(yǎng)和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對課程教學的要求。
2. 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上偏重公式的講解和應用而不重視基本概念和構造措施的理解,不注意 結合規(guī)范,沒有使學生養(yǎng)成查閱規(guī)范的好習慣;(2)教學手段上單一枯燥,以注入式教學為主,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效果不好;(3)教學過程中雖然聯系了一些實際工程,但只是泛泛介紹,學生感覺比較空洞,實際工程能力偏低,即使完成了課程設計,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1】。
3. 教學改革措施
根據本課程要求及特點,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針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優(yōu)化重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進實踐教學方法三個方面著手。
(1) 根據教學大綱,結合規(guī)范和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要求優(yōu)化重組教學內容
根據我院"雙證通融"的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修訂的2014版人才培養(yǎng)大綱,優(yōu)化重組教學內容首先應考慮加強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正確理解基本概念是掌握設計
理論,靈活運用計算方法的前提;其次加強對設計規(guī)范的學習,根據2011年開始執(zhí)行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 -2010),教師在講解時應注意新舊規(guī)范的不同,加強學生對規(guī)范條文的學習和理解,學會如何查閱規(guī)范;再次,加強部分內容的講解,這里主要指的是兩部分內容,一是構造措施的講解,學生對基本公式比較容易理解,但在應用時往往將構造措施丟掉了,如在確定縱向鋼筋的根數時忽略了對其直徑、級別及間距等要求,計算是正確的,但結果卻是錯誤的;二是加強對重點章節(jié)的講解,如基本構件設計中,受彎構件和受壓構件設計應重點講解【2】;最后,注意與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內容相結合,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側重于從知識結構、專業(yè)體系和某一學科自身的系統(tǒng)性來設計每一道考題,講解時應注意知識的系統(tǒng)化、理論化。
(2)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改進教學方法,應引入反復教學法、啟發(fā)式、案例教學法等多種課堂教學形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和積極性。對重點內容應采用反復教學法,如結構設計原理,應在基本構件設計的每章中重復講解,加深學生對其的理解;對于概念原理多的內容,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對解決問題方法的探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案例教學法目前已廣泛運用在土木工程專業(yè)課中,通過對實際案例的研究、分析、學生討論及課后總結評析,提高學生主動分析并掌握問題重點的能力, 強化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另外, 還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現實工程情況的了解,通過互相溝通, 培養(yǎng)和發(fā)揚團隊精神。
( 3) 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進 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占有重要的定位,是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huán)
節(jié)。應從以下幾點改進實踐教學:為增強學生對土木工程結構的空間想象力,可將實體模型引入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對土木工程體系概念的整體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力;課程設計可采用真題真做和假題真做相結合,務必做到一人一題,達到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結構競賽,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綜上所述,通過以上教學改革措施,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質量,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 宋巖.基于卓越工程師計劃的"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改革[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 12(29):83-84.
[論文關鍵詞]現代遠程教育 主體間性 師生關系
現代遠程教育是依托計算機網絡、衛(wèi)星網絡、通信網絡、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助學為輔,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通過多種媒體和多種交互手段進行系統(tǒng)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新型教育形態(tài)。師生關系是遠程教育實踐活動中的主要人際關系,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發(fā)展與教學質量,對提升現代遠程教育內涵,提高現代遠程教育質量,促進現代遠程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基于主體間性的現代遠程教育師生關系的提出
縱觀教育史上關于師生關系的認識,大致經歷了單主體說、復合主體說和主體間性說。單主體說又可分為教師中心論、學生中心論。這兩種理論各執(zhí)一端,或者片面強調教師權威,或者過分重視基于學生興趣、經驗的自我發(fā)展,兩者都是以主客二元論為認識論基礎,要么把學生當做客體,要么把教師當做客體,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失敗的慘痛?,F代遠程教育產生于20世紀后期,以建構主義理論、現代認知心理學等為理論基礎,自誕生之日起,現代遠程教育的師生關系就定位于復合主體論(也稱雙主體說),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師生雙方都是認識者和具有實踐能力的人,教師的主體地位體現在“教”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在“學”中。復合主體說是調和單主體說極端化的結果。但這一理論仍然沒有脫離主客二元論的窠臼,在傳統(tǒng)的師生主客體關系基礎上形成的師生“雙主體”關系其實也是師生“雙客體”關系。
復合主體師生關系的弊端制約著現代遠程教育的發(fā)展。在后現代社會范式下,哲學家們通過對以主體與客體、人與自然的對立為人在世界中的統(tǒng)治、占有權提供內在根據的二元論進行解構,使主體失去了藏身之處,瓦解了主體,催生了“主體間性”哲學觀。師生主體間關系理論消解了傳統(tǒng)哲學的各種矛盾,把現代遠程教育師生關系看做是主體間關系,把學生既當做認識者、學習者和實踐者的主體,又當做被教育者認識和教育的對象主體。在師生主體間關系中,學生和教師在任何時候都是主體,學生在認識教師及其教育教學內容時是主體,在被教師認識和教育時也是主體。教師在認識和指導學生時是主體,在被學生認識和影響時也是主體。基于主體間性的現代遠程教育師生關系是師生全方位的交往與互動過程,是師生知識交流、思想碰撞、智慧體悟、精神建構、能力相長、心靈溝通、情感共鳴、生命體驗的過程。
二、基于主體間性的現代遠程教育師生關系的特征
(一)在人格關系上,師生之間相互平等與尊重
現代遠程教育主體間性師生關系倡導師生之間是主體與主體間的關系,即“我—你”“我們—你們”的關系,而非“我—他”“我們—他們”的關系。在這種師生關系中,教師與學生無論何時、何種場合都是具有平等地位的主體,體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本質的、內在的平等,根本上提升了人作為人的地位與尊嚴。在這種交往結構中的教師和學生,各自都是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教學應該是自由民主、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形成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交往關系。
現代遠程教育特殊性促成了師生間的平等與尊重。首先,現代遠程教育學生的特殊性有助于形成師生間平等與尊重的關系。遠程教育學生都是在職成人,他們具有一定的知識、經驗、技能、社會地位等,他們具有更強的自主意識、問題意識、自我發(fā)展追求。成人學生觀念中并不存在教師權威的意識,遠程教育中的師生只是在身份、責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的知識、經驗常常超出老師,文化反哺現象很普遍,學生需要向教師學習,教師也同樣需要向學生學習。學生尊重教師,教師同樣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弗萊雷指出,只有建立在尊重、愛護、謙恭、相信他人的基礎上,師生雙方才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彼此才會產生信任。如果沒有尊重也就失去了平等對話的條件。其次,網絡交流有利于民主平等師生關系的建立。網絡是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傳播載體。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通過搜索可以獲得自身所需的豐富資源,對教師的依賴性相對減少。遠程教師從導學者、助學者、督學者角度出發(fā),尊重學生獨立性與個性發(fā)展,為學生的個性化、自主化學習提供服務。網絡具有的情境虛擬性和信息傳遞快捷性使得現代遠程教育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更加方便,對學生來說非直接面對面的師生交流,感覺更方便、隨意、無拘無束,師生之間暢所欲言,民主平等的氛圍更濃厚。
(二)在教學關系上,師生之間達成對話與交往
根據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教學是一種交往和溝通活動,其本質上是師生的一種生存方式。葉瀾提到:“如果從形態(tài)的角度看,我們認為教育起源于人類的交往活動?!睅熒嬲饬x上的交往,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相互來往,而是關涉到教育意義的雙向理解與生成,關涉到師生的本體性存在狀態(tài),關涉到師生主體間性的造就。交往是師生在沒有內在與外在壓力與制約的情況下,彼此真誠敞亮、交互共生的存在狀態(tài)?,F代遠程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借助網絡、多媒體技術等,以多媒體信息內容為中介的雙向理解的對話與交往關系。教師作為教學資源的提供者,根據學生的特點、需求、知識的特性等將教學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并傳輸至網絡課程平臺,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學習時間、學習條件等自主登錄上網學習,師生之間不是主體與客體的人機關系,而是主體與主體的交互,是借助多媒體資源的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是教與學雙邊的共識、共享與共進。
遠程教學的交往與對話,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與共享,而且也是師生之間人格、精神、情感的相互交流,教師從學生留言、作業(yè)等信息中捕捉靈感,獲得啟發(fā)、激勵、人格的完善和學術的提高;學生也通過教師的講解、指導,獲得知識的增長,同時也受到教師的精神世界的影響,從而促進師生的情誼及學生精神世界的改造。可見,對話不僅是主體間的思想、認知共享融合的過程,也是主體間意義和情感潛移默化的過程,是雙方精神的變革過程,是雙方意義建構和實現生命價值的過程。
(三)在心理關系上,師生之間相互溝通與理解
現代遠程教學過程以對話與交往為基本途徑,目的是實現師生間的理解與溝通,最終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遠程教師與學生兩個主體在彼此認可與規(guī)范性背景下存在著某種協(xié)調,雙方都能使自己的意向為對方所理解。遠程教師的使命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歷史和文化、理解他人、理解自己,如果學生對教師的使命無法理解,那么連單純的知識傳授都難以成功?,F代遠程教育的意義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對自我探究、自我實現的追求,在于對學生進行整體的精神建構,如果沒有理解,教育的目的也就無法實現。遠程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都把對方看做是正在與“我”言談的人,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他的情感與理性、直覺與感覺、思想與行動都參加到“我”與“你”的對話中。通過相互的傾訴和傾聽的對話,進入對方主體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充分地理解對方。這也意味著自我主體向對象主體敞開了心靈世界,讓對方理解了自己。遠程教學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的發(fā)展,更能加深師生之間的理解、寬容和博愛,對話與交往本身就是學生思想品德、個性、合作精神培養(yǎng)與形成的土壤。
師生心靈的交互,情感的相通與育人功效是密切相關的。遠程教育師生在飽含熱情、真誠的互動中,教師以自己精湛的教學技能、高尚的人格魅力、崇高的道德情操教育學生、激勵學生、感染學生;學生在教師的鼓勵、幫助、尊重和信任中學會傾聽、表達,合作與獨立,能夠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促進自身知識的增長、精神的充實和人格的提升。
三、建構現代遠程教育主體間性師生關系的原則
(一)民主平等原則
民主平等原則是構建主體間性的現代遠程教育師生關系的首要原則、基本原則。真正的教學交往是以民主平等為基礎的主體間關系,一切等級壓制、思想強迫、話語霸權、人格歧視等都讓位于平等的對話、投入的理解和真誠的合作。
現代遠程教育的教師必須是民主性的教師,包括民主平等的思想、民主平等的作風、民主平等的教風,能與學生進行平等、坦誠的交流。遠程教育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塑造成民主對話的典范,要盡力讓等級和權力在教學過程中降到最小,要讓師生雙方在對話與交往過程中都享有平等的地位,要真情地關注每個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過程和方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并且始終和學生保持這種溝通和交流。現代遠程教育教師要樹立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要嘗試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去處理教育教學,創(chuàng)造一種相互理解的交流氛圍,以自己發(fā)自內心的熱情去了解、容忍、接受學生的思想感情,并把這種感情源源不斷地注入學生的心里,讓師生之間發(fā)生強烈共鳴。
(二)主體身份確認原則
交往主體客體化是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實踐過程的最大缺陷。交往主體客體化是指交往的一方不把另一方看做是與自己相同的、自由自主的主體,而視為客觀對象物和實現主體目的的手段,這種交往使一方失去了自由平等的地位,而為另一方所統(tǒng)治和支配,實際上,也就陷入了學生是理論上主體、實踐中客體的現實悖論。教育者把學生當做客體來認識,就不可能把學生當做主體來形成,即使把他當成主體來形成,由于把他當做客體來認識,認識到的是學生客體發(fā)展規(guī)律而不是學生主體發(fā)展規(guī)律,因此也不可能以形成主體的方式來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現代遠程教育師生在人際交往中,雙方能否意識到自己和對方都是主體是能否形成主體間性關系的關鍵。因此,要建構主體間性的現代遠程教育師生關系,必須消除主體客體化的傾向,真正在思想上、行為上確立教師、學生各自的主體身份。
從古至今師生關系的理論與實踐中,不管是教師、學生還是社會都把教師當成主體,教師主體身份的確認是順其自然的。而學生主體身份的確認則是實現現代遠程教育主體間性師生關系的關鍵。“學生中心論”在歷史上第一次將學生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它忽略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使學生成了放任自流的主體,實踐中導致了教學的失敗,無法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復合主體說把學生當成學的主體、教的客體,理論上的主體、實踐中的客體,同樣無法形成真正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現實中,長期以來遠程教育教師思想中固守著學生是知之較少者,需要被指導、被教育的觀念,自然而然地以長者的身份、教育者的身份包攬一切。成人學生受傳統(tǒng)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也習慣了教師的安排與指揮,盡管學生內在具有自由自主的本性,但也被這種思維定式所壓抑,以至于教師和學生都理所當然地把學生當成客體。因此,打破慣性思維,真正使師生及整個社會都樹立學生是主體的觀念,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行為是構建現代遠程教育主體間性師生關系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學習共同體建構原則
小組學習、合作學習是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學習方式。師生之間的交往通過網絡虛擬情境實現實時與非實時的交流與互動。這一情境包括物質的環(huán)境、制度和氛圍,三者共同作用形成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是一個各種不同的思想觀念、理論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進行自由、理性的討論的“公共空間”。在這個領域中,遠程教師和學生作為平等的談話主體,可以自由地公開表達他們的意見,理性地進行對話和協(xié)商,民主地討論各種感興趣的話題;每個人都擁有亮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參與對話和討論的資格,但誰都不能成為“話語的霸權者”,交往主體之間以一種自由平等方式,通過談話的雙向交流,形成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的、自由的“思想場域”。
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要求遠程教師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參與教學,創(chuàng)造更多平等交流的機會和場景,學生也真正擔當起合作者的角色。教學活動中,遠程教師不再是教學的控制者,而是以信任、尊重為基礎和學生交往,站在學生的角度全面理解學生。遠程教師與學生相互協(xié)作,不同學習者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形成的不同假設和推論,通過小組討論、意見交流、辯論、游戲等產生互動效應。遠程學習者一方面要鮮明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另一方面要學會了解、理解別人的想法,并不斷地分析、反思和判斷,從而對知識產生新的思考和洞察。在這一場域中,學生開放心態(tài)、凸現主體性、張揚個性、釋放創(chuàng)造性,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一起分享、理解,是生命運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四)情感關懷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