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開展多種形式的開放教育,了解情感滲透的意義
在幼兒教育中進行情感滲透,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庭對幼兒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強情感滲透首要的就是要轉變家長的思想觀念,重視孩子的情感教育。首先,幼兒園要主動邀請家長參加學校的情感教育講座等,家長可以通過專家的講座,了解更多的情感教育意義。其次,幼兒園應該開設定期的家長參觀日,讓家長親自到幼兒園感受情感教育的氛圍和它帶給學生的快樂,親身感受情感教育的意義。最后,幼兒園要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有利的機會和平臺,讓家長有機會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加強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讓家長了解情感滲透的重要性。總之,家長在情感滲透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是突破傳統教育體制的重要部分。
2.根據幼兒身心健康要求,制訂合理科學的教學計劃和情感目標
針對目前超前教育給幼兒的身心健康狀況造成的負面影響,人們應該意識到對幼兒進行小學課程教學的不合理性,也要意識到,要根據幼兒的身心健康特點,制定合理、科學、健康的課程的緊迫性。首先,每個學校都應該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課程,抵制過度超前課程的出現。其次,幼兒教育課程中應該將情感滲透融入到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內,充分體現出情感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情感教育的和諧氛圍。最后,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深度貫徹情感教育方針,對教學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做好教學反思。學校是幼兒發(fā)展的重要平臺,只有學校重視情感滲透,才能引起家長和社會的重視。
3.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思想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幼兒的身心發(fā)展不夠成熟,有其自身的性格特點。教師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了解每個幼兒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思想、觀念進行正確引導,避免將對小學生的教學方法應用到幼兒身上,從而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后果。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愉悅、寬松的學習氛圍,并為他們創(chuàng)設自主表達的機會,讓其充分發(fā)揮天性,發(fā)揮情感教育的作用。
二、結束語
關鍵詞:幼兒健康;教育對策;健康教育
一、必須全面提高幼師心理健康水平
處于幼兒期的孩子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發(fā)展都非常迅速,這時期的幼兒容易受到外界帶來的各種影響。對于與幼兒朝夕相處的幼兒教師來說,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身心健康,并且這種影響非常嚴重。例如,當前出現很多幼兒教師虐童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低。因此,幼兒院校必須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堅決防止虐童事件的再次出現,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幼兒健康成長,同時還可以促進教師自身健康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利用群體作用進行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群體作用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處于幼兒階段的孩子行動力強,喜歡模仿別人。因此,將幼兒放在集體且健康的環(huán)境中,可以使幼兒產生情感和認識,在這個過程進行的同時,教師可以在一旁對幼兒進行必要的教育、幫助和示范,鼓勵幼兒互相溝通和接觸,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幼兒樹立健康的觀念和態(tài)度,還能使幼兒形成穩(wěn)定的健康行為習慣。例如,規(guī)定幼兒每天必須進行“三浴”鍛煉計劃,使幼兒逐漸形成堅強的性格,并能因此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群體作用進行健康教育,為幼兒營造愉快、輕松的氛圍,使每個孩子都能受到感染和鼓舞。
三、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優(yōu)化幼兒健康教育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4-0171-02
由于我國經濟、政治全球化趨勢的增強,人們的競爭意識逐漸加大。這種競爭意識在教育領域早有體現,如小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兒童參加各種培訓班等,孩子的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孩子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家長望子成龍與幼兒園競爭壓力的增加,很多幼兒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傾向,幼兒園的一日課程安排參照小學的課程安排,加重了兒童的負擔。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使得兒童像小學生一樣開始了全面而系統的教學課程,這種教育方式急功近利,違背了這一階段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身心健康成長。社會的壓力及學校間的競爭,是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主要原因。本文通過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問題來展開論述,將其危害、原因以及解決對策進行了剖析,希望能對幼兒園教育有所幫助。
一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弊端
小朋友第一次來到幼兒園這種公共集體的環(huán)境中,他們對社會、人際交往還不了解,因而幼兒園對兒童性格培養(yǎng)、人際關系發(fā)展、能力與天賦的挖掘極其重要。在幼兒園的教育階段,開始為他們制訂學習計劃,顯然這種教育傾向是不健康的,它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不利,本文將從幾個方面簡要進行分析。
1.不利于幼兒能力的發(fā)掘
兒童正處于長身體、長智力的時期。幼兒園階段的兒童,他們的大腦處于欠發(fā)掘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如果得到適當的教育,他們的潛能被發(fā)掘出來。如很多兒童喜歡看動畫片,從中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沒有來自社會定式與經驗限制他們,想象力的發(fā)掘則在于老師與家長適當的訓練方法。若在兒童階段對他們進行興趣培養(yǎng),讓他們愛上這門藝術,他們在長大之后則會自主進行學習。但是現在的幼兒園教育沒有針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而是直接給學生安排一些藝術培訓班,失去了設立特長班本來的意義。
兒童時期,學校與家長應針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不應只看重學習成績。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導致老師與家長只針對一門藝術或學習科目進行訓練,并沒有針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發(fā)掘與培養(yǎng),這對兒童未來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沒有好處。
2.不利于兒童積極、健康的性格的培養(yǎng)
幼兒時期的兒童,正處于身體發(fā)育、心理成熟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的兒童身體機能極為脆弱,因而,國家教育部根據兒童的特殊身心情況實行了幼兒園教育。但是,近年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傾向,使得越來越多的兒童失去了享受快樂童年的權力,受到學習、升學的壓力,每日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這對于他們身體與心理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
幼兒園小學化的教育模式,讓越來越多的兒童失去了快樂的童年,他們愛玩的天性得到了抑制。童年時期的他們是十分愛玩、愛鬧的,他們是在游玩的過程中形成性格、人際交往的最初模型。但是小學化的教學模式,讓他們每天都背負沉重的學習負擔,沒有時間與精力與小朋友進行交流與溝通,久而久之,兒童的性格將會受到影響,不利于他們健康、積極性格的形成。
二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形成的原因
步入21世紀,我國教育事業(yè)得到了全面的發(fā)展,兒童的教育問題愈發(fā)受到人們的重視,幼兒園建設也得到了全面的進步。但由于社會、經濟、文化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競爭意識也越來越膨脹,這種意識已波及幼兒園。為了在社會的同行業(yè)中占有一席之地,幼兒園利用各種手段來擴大生源。幼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是在教育行業(yè)競爭下的畸形結果。
我國倡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培養(yǎng),國家教育部與學校提倡進行素質教育,要求學校與老師全面發(fā)展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考試制度沒有進行深入改革,素質教育實施不徹底。幼兒園教育的小學化傾向就是一個重要的表現方面。
在我國,應試教育已在大多數人們心中根深蒂固,家長普遍認為“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了讓孩子“捷足先登”,在幼兒園時期,家長與學校便開始為孩子的學業(yè)計劃起來,這種競爭意識的存在,是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家長希望兒童在幼兒園期間,能讓孩子得到全面、系統的學習,保證孩子能順利進入一個教學質量較高的小學。家長的這種訴求,使得幼兒園的老師們開始為家長的需求“努力”,只有迎合了家長的需求,幼兒園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而家長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需求,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國的應試考試制度,“一張試卷定天下”導致老師與家長減輕了兒童素質教育、性格、能力開發(fā)的重視。
三 改善對策
針對我國幼兒園教育中存在的小學化傾向,筆者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幼兒園教育的正?;兴鶐椭?。
1.社會方面
政府與教育部門應重視幼兒教育中出現的小學化傾向問題,并對這一現象進行改善,從宏觀上起到約束的作用。
政府與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幼兒園使用的教材、教具等方面的監(jiān)管,對于那些小學化傾向的教學模式給予制止,使得幼兒園按照正常的模式發(fā)展。從而達到兒童身心健康發(fā)展、全面素質教育發(fā)展的目標。
2.老師方面
幼兒園老師是幼兒園教育的核心,老師的思想將影響兒童思想的形成,轉變觀念、思想,才能讓幼兒園的兒童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對兒童進行切合實際的教育。幼兒園的老師應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舞蹈、繪畫、演講等活動。此外,老師還應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使自己對幼兒園教育更加重視起來。
3.家長方面
思想與觀念的轉變對于家長來說尤為重要。這時幼兒園“家長課堂”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應不定期地對家長進行教育理念的教育,讓家長認識到幼兒園教育的重要性,從而讓家長對幼兒園的需求改變,不再以提高學習成績?yōu)槟繕?,而應讓家長意識到幼兒園教育對素質教育、綜合能力訓練的重要性。此外,作為家長自身,也應自覺地進行學前兒童教育的培訓,通過閱讀學前教育方面的書籍,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思考幼兒園教育。
參考文獻
[1]陳北燕.幼兒園改革與發(fā)展中的問題及對策——淺談學前教育小學傾向化及相關對策[J].科技信息,2010(3)
[2]孫麗娟.童謠:培養(yǎng)幼兒行為習慣的一劑良方[J].教育科研論壇,2010(6)
關鍵詞:衛(wèi)生習慣;健康教育;正確洗手
Abstract: Childhood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good habits. Good habits which formed during this period are conducive to childre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isease prevention, physical enhancemen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eanwhile, it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whole life. Children’s songs, stories, games and other forms of daily life can be used to make children wash their hands the right way. Finally, they will develop a good awareness of hygiene practices and some practical experience. A series of correct behavior be reinforced in the repeated practice.
Key words: hygiene practices;health education;good hand washing
1問題的提出
夏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fā)期,為了防止幼兒“病從口入”,幼兒園高度重視孩子的養(yǎng)成教育。針對當前的手足口病、水痘、甲型HINI流感的流行,加大了對孩子洗手常規(guī)的重視。勤洗手是防止疾病傳播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很多疾病都是通過手部接觸傳染的,而預防幼兒生病的最好方法是徹底做好清潔的功課。由于幼兒認知發(fā)展的限制,缺乏對衛(wèi)生、細菌、疾病等相關概念及因果關系的認識,加之病菌特殊的存在方式,導致幼兒對手的衛(wèi)生與疾病的引發(fā)等關系認識不清,常常覺得洗手麻煩而不認真洗。而在家里,家長反映孩子任性、懶惰性強。在幼兒園已養(yǎng)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廢止。這些問題和困惑,讓幼兒
良好的行為習慣難以延續(xù)和養(yǎng)成。
2理論依據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求:“幼兒教育要保教結合,寓教于一日活動之中。還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庇變簣@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幼兒的健康,有效的教育是用適宜的方法引導幼兒主動去改變自身的不健康行為,讓幼兒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理解洗手的重要性與作用,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幫助幼兒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習慣,促進身心和諧健康發(fā)展。幼兒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旺盛時期,但也是十分嬌嫩的時期,如不養(yǎng)成良好講衛(wèi)生、愛清潔、有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就會給其健康成長帶來危害,影響身體健康發(fā)育。幼兒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養(yǎng)成的,因此幼兒健康教育就是生活教育。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边@樣充分說明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每年的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預防疾病,擁有健康,保持正確的洗手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有效預防傳染病傳播與感染的措施之一。手接觸外界物體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別是孩子,由于好動更易將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不及時洗手,就會將手上的細菌吃進體內導致生病。因此,洗手對保持皮膚清潔,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十分重要。
3現狀調查
我們從調查結果中分析出幼兒不勤洗手存在下列幾個因素:①不了解洗手的重要性,沒有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②洗手時敷衍了事,稍微洗洗、擦擦就完事。③認為手沒黑就很干凈。
4分析原因
因為很多幼兒還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也不理解洗手的原因。這種現象往往使得幼兒誤認為講衛(wèi)生是為別人洗手似的,根本不能變成幼兒自己的自覺自愿的行動,更談不上將講衛(wèi)生變成自身需要的行為習慣。因此,要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首先必須讓幼兒明白講衛(wèi)生的道理。
5實施過程與途徑
5.1以積極的教育方式“引導”幼兒講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
如何鼓勵和引導幼兒自覺、自愿地認真洗手,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呢?這對于教育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及免疫力相對比較薄弱,但是幼兒期是學習和養(yǎng)成正確洗手方法的最佳時期。教給幼兒并使其學會正確洗手方法,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洗手習慣,傳授給他們自我保護的技巧,是幼兒園的重要任務。首先讓幼兒明白為什么要洗手?讓幼兒仔細觀察經過顯微鏡放大的細菌的圖片,同時介紹了許多傳染病的病菌,告訴孩子們有一些傳染病的病菌就是通過口腔傳染的,如果不勤洗手,就很容易把病菌帶到口腔里,然后進入體內,我們就會生病。讓幼兒知道手上的細菌是很小的,一般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看上去不臟的手也需要洗干凈,這使幼兒容易接受,就明白了為什么手看上去不臟,也要洗手后才能吃東西的原因,從而有了自主洗手的意識。
幼兒年齡小,對良好的習慣的形成并沒有很多認識,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通過講故事、說兒歌運用圖片、游戲等豐富幼兒關于細菌的感知經驗,利用幼兒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兒明白不好的習慣會給人們帶來危害,良好的習慣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對個性的發(fā)展和優(yōu)良品質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影響。為了避免幼兒洗手時的“應付”現象,在幼兒園盥洗室內張貼了洗手流程示意圖,創(chuàng)設豐富形象的“濕、搓、沖、捧、擦、洗手六部曲”環(huán)境,逐一給孩子講解正確洗手的六部曲。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正確洗手的方法:將袖挽起,要用流動水和香皂洗手,先用水將手弄濕并在手上完全搓開,用力搓動雙手10 s~15 s,使雙手和手指表面產生摩擦。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搓出泡沫,讓手掌、手背、手指、指縫、關節(jié)部位等都沾滿,然后反復搓揉雙手及腕部,再用流動水沖刷干凈,直至手上不再有肥皂沫為止,用生動直觀的講解提高了幼兒對洗手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教育幼兒不要把水龍頭開得過大,千萬不可以玩水,那是浪費水資源,教育小朋友知道節(jié)約用水。
幼兒天性好玩、好動,兩只手不停地動來動去,因而洗手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在工作中總結了幾種快樂洗手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①依據洗手的步驟和要求,通過朗朗上口的《洗洗小手真干凈》童謠兒歌:“洗手前,先卷袖,再用清水洗洗手,擦上肥皂搓一搓,指間指縫都搓到,嘩嘩流水沖一沖,我的小手洗凈了”。讓幼兒學習并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把枯燥的洗手變成了有趣的游戲,孩子們邊念兒歌邊洗手,洗得非常干凈。讓洗手環(huán)節(jié)趣味化、游戲化,通過動作表現歌曲內容,表達自己對歌曲歡快的感受,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②在畫手形圖的情景中將顏色在手形中涂滿,并嘗試使用不同的涂色方法表現洗手時的狀態(tài),激發(fā)幼兒喜愛洗手的情感,促進正確的洗手方法的養(yǎng)成。③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抓住幼兒心理,貼近幼兒生活是激發(fā)幼兒興趣的關鍵,如,《小兔寶寶生病了》以圖畫故事采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故事當中,初步了解講衛(wèi)生的重要性,采用提問、討論等多種互動形式,既發(fā)展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又拓展了幼兒思維。④搓泡沫游戲,和孩子一起玩搓泡沫,看誰把泡沫變黑或變多,同時有意識地與孩子討論“為什么臉盆的水變黑了”,使孩子由于感到有趣逐漸過渡到自覺地去做,原來復雜繁瑣的事情,也可以在快樂中完成。⑤結合孩子好模仿的特點組織幼兒學習“洗手操”,通過“洗手操”的學習,幼兒不論是在園或在家,都能用正確的洗手方法認真清洗手了。
對待幼兒平時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教育活動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有心人,并且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正確的加以引導,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更感興趣,同時也達到了“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游戲練習法、示范模仿法、故事引導法、榜樣激勵法等,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幼兒養(yǎng)成了良好的洗手習慣。寓教育于游戲之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是幼兒教育的重要途徑。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讓幼兒在看看玩玩做做中主動、自覺地學習。教育幼兒飯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手、勤剪指甲能夠清潔雙手、消滅細菌,避免疾病的傳染以及由病菌引起的各種病癥,有利于保護幼兒的身體健康,防止病從口入,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衛(wèi)生小常識。不急于求成,循序漸進的采取游戲化、生活化、體驗化、鞏固化等策略,來調動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認真、自覺洗手行為的形成與鞏固。讓幼兒不斷地反復和學習,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認知、體驗和經驗,逐漸形成一系列正確的行為方式,并在反復的實踐中得到強化。
為了迎接世界洗手日,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幼兒園開展了“快樂洗手,健康成長”世界洗手日一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一是開展“世界洗手日”宣傳活動,利用圖片和故事的形式對幼兒進行講解,讓幼兒了解洗手的必要性;二是評選衛(wèi)生健康好寶寶,開展爭當“衛(wèi)生健康好寶寶”活動,促進幼兒健康教育。三是組織洗手實踐活動,開展“比比誰的小手最干凈”活動,讓幼兒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5.2要求家長積極配合、以身作則,形成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利用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會、家園聯系欄、家長座談會、
家訪、電話訪問等多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幼兒園生活常規(guī)及衛(wèi)生習慣的要求和教育方法,掌握幼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和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以及幼兒不良生活衛(wèi)生習慣的弊端。向家長發(fā)放衛(wèi)生習慣調查表,掌握幼兒在家的衛(wèi)生習慣,要求家長密切配合,積極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規(guī)及衛(wèi)生習慣,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良好習慣養(yǎng)成與否,家庭教育應負重要的責任?!迸囵B(yǎng)孩子的良好習慣,需要時間,需要耐心,需要原則,需要持之以恒。如果幼兒在幼兒園是一種要求,在家里又是另一種要求,孩子的自覺性、堅持性和自制力都較差,需要不斷地督促、提醒和檢查,這樣才能使孩子的良好衛(wèi)生習慣得到不斷強化,逐步形成自覺行為。家長們耐心地告訴幼兒為什么飯前便后要洗手:“因為手上摸了許多臟東西,在吃飯前不洗干凈,吃進肚子里就會生病,肚子就會長出蟲子來?!毙『⒆右话愫苋菀酌靼走@樣的道理,便會愉快的去洗手。家長和孩子共同協力養(yǎng)成洗手的好習慣:①和寶貝做洗手的游戲。②父母給孩子做好榜樣,如,父母在飯前和孩子一起洗手。③讓洗手環(huán)境方便幼兒使用。④用照片做示范,把洗手的過程用相機拍下來貼在墻上供幼兒參考,家長也可以給幼兒當作故事講解。最關鍵的問題是家長的督促,幼兒往往幾天新鮮,并不能長期堅持,在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及時提醒,同時家長的表率作用對幼兒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只要持之以恒,就會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使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在家庭中得到強化,把洗手的好習慣帶到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個地方。讓家庭發(fā)揮它的教育優(yōu)勢,手牽手共同對幼兒進行教育,讓我們更加有效地提高家園合作,進一步促進幼兒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6實施效果
在幼兒園,我們經常會聽到教師說“小心摔倒”“不要打架”“吃飯要慢慢吃”等等一句句的叮嚀和囑咐,可是幼兒畢竟年幼,對于這些叮囑幼兒并不是很理解,而且,這些并不能杜絕一切安全隱患,而且一些想不到的隱患不是教師的監(jiān)督和叮囑可以解決的。應該讓幼兒知道什么是危險的,什么事情不要做,教他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己保護自己,而不僅僅是聽教師說不要做什么。
二、關于幼兒安全教育策略的建議
1.將安全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安全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應該全面地貫徹落實,這和日常知識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應在日常的授課和游戲活動中滲透安全常識,不僅在幼兒園,還要充分利用家庭環(huán)境、游樂場所、小區(qū)等資源展開安全教育,讓幼兒時刻受到安全意識的熏陶,使安全的重要性在他們心中根深蒂固,學會自己保護自己,能夠簡單辨別安全和危險的環(huán)境。例如,教師可以通過以問答游戲的形式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教師可以和幼兒玩一個叫《問大歌》的游戲,教師可提問:廚房里有哪些危險?然后讓幼兒自己回答出來廚房有哪些危險,教師就配合著做示范給兒童看。最后和幼兒一起大聲回答,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危險,比如陽臺比較危險,不能自己一個人去,不能去隨意碰插座,廚房里的東西在沒有爸爸媽媽允許的情況下不能亂動等。讓幼兒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危險,使安全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去。
2.舉辦各種形式的關于安全教育的活動
以往的安全教育都是以教師講幼兒聽的形式,不僅教師費事傷神不知道如何解釋,而且幼兒更是覺得教師不知所云,所以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我們可以把安全教育形式變成娛樂活動展開。比如,開展有關安全意識的話劇表演,讓幼兒表演各種與安全意識的情景,還可以開展有關安全知識競答,既可以鼓勵幼兒學習安全知識,還能夠在游戲和活動中了解安全知識的重要性,也會加深他們對學到的安全知識的記憶和印象。這樣以活動的形式進行,擺脫了枯燥單調的教育模式,還能激勵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可謂是一舉兩得。
3.加強對幼師的安全教育素質培訓
幼兒安全教育中教師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教師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也必須嚴格。所以應加強幼師對安全教育知識和自身責任心的培訓和學習。幼師不僅要有專業(yè)知識,還要熟練掌握幼兒安全教育知識,時刻盡可能地保護幼兒的人身安全。此外,職業(yè)的認真和責任感也必不可少,只有幼師真正做到了認真負責,細心仔細地觀察孩子的舉動,及時發(fā)現潛在的安全隱患,也是極為重要的。
4.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安全
【關鍵詞】幼兒教育 自我意識 途徑
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自我意識對于孩子一生的成長具有奠基性的意義。健康的自我意識的核心就是培養(yǎng)幼兒快樂的情感體驗,快樂的孩子一定是一個善良、向上的孩子,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的關鍵在于孩子是否擁有快樂的情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重點營造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氛圍,關注孩子的學習、生活是否快樂,是否樂于表達、樂于觀察、樂于表現、樂于詢問、樂于體驗,讓孩子擁有豐富的感受和體驗,讓孩子在暢快的表達表現中快樂成長。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需要教師富有智慧的呵護和快樂情感的滋潤。寬松和諧的情感環(huán)境、豐富多彩的感受和體驗情境、自主暢快的情感表達,有利于幼兒快樂情感的培養(yǎng)。下面,作者從四個方面分析探討幼兒教育視野中的快樂情感培養(yǎng)策略。
一、營造寬松和諧的情感環(huán)境
小草、小樹的成長需要濕潤的土壤和充足的陽光,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需要寬松和諧的氛圍。只有在一種友愛和愉快的氛圍里,孩子的潛能才能得到充分挖掘,孩子們的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才會得到充分的體現。老師自覺不自覺的擁抱、撫摸、牽手,甚至會帶來奇跡,將對孩子的感情最直接最真誠最大膽地傳達給他們,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愛、感受到被尊重的快樂,孩子在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會學會用愛心對待其他的孩子。教師的職責就是讓孩子講課快樂的成長,因此,幼兒園應該創(chuàng)造和諧愉悅的情景氛圍和充滿愛和被愛的生活環(huán)境,使幼兒一直處于愉快的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之中。安全優(yōu)良的氣氛環(huán)境,科學的有規(guī)律的作息,使幼兒在關懷、體貼、寬松、快樂的情感氛圍下,使幼兒感到平等、安全和愉快,愿意與老師進行溝通,對老師產生依賴感、親切感,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影響。在寬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行生活和學習,才能培養(yǎng)幼兒善良樂觀、充滿愛心、思維活躍、充滿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在這方面,教師應該在家長來園或離園接送幼兒時,必須微笑接待、耐心問候,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具體個性品質采用相應的情感交流方法。
二、在游戲功能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情感
幼兒的一日活動離不開游戲,游戲就是幼兒一日活動的中心內容,幼兒的知識、情感都是在游戲中獲得的,幼兒教師在游戲活動中融入身心健康教育的內容,就更能培養(yǎng)孩子的群體性和獨立性。通過游戲,讓兒童感受到合作配合的重要性,使孩子從家里的“小皇帝”變成平等和群的一份子,能夠和其他幼兒分享快樂,提高幼兒合群的自覺性,從小培養(yǎng)幼兒協作意識。在進行分角色游戲中,幼兒之間通過游戲中角色的選擇、游戲程序的確定,游戲活動的組織,使幼兒學會如何與同伴相處,另外,幼兒長時間與父母一起生活,也了解孩子的個性和生活習慣,教師應該與父母協調配合,讓父母利用心理健康知識,通過父母自己的言行,從而對孩子的心理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園可采取一些游戲方式,增加新入園幼兒的親切感和歸屬感,可以為幼兒們布置一些富有個性、外觀漂亮、質地輕軟而又安全的布娃娃、絨毛小動物等玩具,在教室里貼上幼兒與家長的照片,把教室裝扮成家的樣子,老師就扮演家長的角色,教師在日?;顒又卸嗯c幼兒親近,像母親一樣經常抱抱、摸摸、親親孩子,幫幼兒穿衣服,撫摸著幼兒入睡,通過各種方式向幼兒表示,增強幼兒對老師的親近感、依賴感。
三、制定可行的活動目標
幼兒沒有自己的主觀評價標準,認識分析問題的水平有限,缺乏自我評價能力,因此自己行為的正確與錯誤只有依賴老師和家長的評價,往往是教師說誰做的好,幼兒們就向誰學習。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要不斷觀察、積累、記錄幼兒在幼兒園中活動的信息情況,不斷發(fā)現幼兒的自身的閃光點,以正面的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幼兒,客觀、具體、明確地評價幼兒,利用幼兒入園、離園、開放活動等時間,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情緒以及行為表現,經常引導幼兒自己說出自己哪些方面有進步,對幼兒哪怕是微小的一點的進步都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同時既指出優(yōu)秀的地方,又要指出孩子存在的不足,使幼兒能夠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識。
四、注意堅持正面引導
【關鍵詞】新時期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探討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0-0180-01
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觀念的轉變,人們思想的開放,心理健康問題也是層出不窮,這給社會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程度影響,因此,對于心理健康的教育不容輕視,尤其是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有助于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針對三到六歲的學前兒童進行的關于他們心理不成熟幼稚,自制能力較差,自我意識不足等個方面進行的教育,有利于幼兒形成積極的心理態(tài)度。
一、幼兒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一)注意力不集中
幼兒因為對很多事物的不了解,也因此對各種事物與現象充滿了好奇,由此造成,幼兒課堂注意力不集中,不專心聽講;吃飯的時候容易被身邊的其他事物吸引而走神不認真吃飯等,這些現象據可以歸結為幼兒有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的心理問題。
(二)不穩(wěn)重
主要表現為幼兒的好動行為,總是喜歡亂跑亂跳,不能安穩(wěn)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也總是喜歡抓抓別的小朋友等。
(三)攻擊行為較為嚴重
在幼兒的交際圈里經常會見到一個小朋友把拎一個小朋友打哭的現象。有可能剛開始的時候兩個人一起玩的挺愉快,下一秒就會因為一句話,一個玩具,一個零食等發(fā)生口角,而產生攻擊性的行為。這項問題對于喲而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很大的影響。
二、關于有效提高幼兒心理教育的意義
有一位學者曾經說過:幼兒期之后的時間學到的知識是幼兒期的百分之一。由此可見,幼兒期對于人成長的重要性,是人們形成良好的性格,處事態(tài)度,人生價值觀的基礎,將會對孩子們的感情,個性,社會適應力,處事能力與交際能力等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什么樣的家長什么樣的孩子。這句話表明了幼兒期對孩子的成長的影響,也體現了幼兒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另外,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它符合了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關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目前,國際教科文組織也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等文件,將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三、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一)提供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由于幼兒對于世界充滿了好奇與無知,也因此周圍環(huán)境對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首先應該為幼兒健康的心理成長提供優(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可以在幼兒園內種植各種花草樹木,室內環(huán)境也可布置一些溫室植物,這樣清新自然的氛圍,可以讓幼兒遠離焦慮,產生愉快的情緒。其次,幼兒的嬉戲玩耍環(huán)境也可以適當的與心理教育結合,為其提供寬敞的游戲氛圍,能夠放松心理的娛樂游戲,讓幼兒可以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玩耍學習與發(fā)現。社區(qū)生活環(huán)境對幼兒的心理也有著一定的影響,例如,可以在社區(qū)小孩子聚眾玩耍的地方貼上關于互相謙讓,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的條幅,這些善意的道德行為一旦在幼兒心里扎根就很難動搖。
(二)融入滲透教育
滲透教育是指將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其他的事情中,例如,可以在幼兒的漢語教學中,通過某個字的學習聯想到某位名人或古人,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以此來引導幼兒的心理問題,如邯鄲學步,告訴幼兒要有自己的思想與主見。此外還可以將心理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游戲環(huán)節(jié),這里主要可以讓幼兒懂得要分享,以及游戲比賽中“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理念。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通過別人的示例進行隨機教育。
(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老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扮演著育人影響學生行為的角色。幼兒的學習能力極強,老師的每個行為都會被不同的幼兒看在眼里,對他們的價值觀與判斷能力又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因此老師應該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自身做起,起好帶頭作用,用自己的健康人格來教育幼兒,以免使他們脆弱的心靈受到傷害。
(四)做到家庭與幼兒園教育同步
家是幼兒成長的起點,也是孩子的避風港灣,父母的教育對于幼兒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停留于學校,家園達成共識,才能更好的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主要可以通過開家長會,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校園展覽會等,讓家長參與學校,了解學校的教育方向理念與方法,學??梢酝ㄟ^家訪等活動參與幼兒的家庭教育,兩者有機結合,為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共同努力與進步。
(五)進行個別教育
在學校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對事物不同的理解與看法,很有可能會因此產生分歧,不可能每件事情都會做到符合每個幼兒的要求,眾口難調,這就要求老師改變教育模式,采取單獨輔導的策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
結束語:
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它旨在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認知觀以及對待事物的心態(tài),讓幼兒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對某些問題做出明智的選擇。幼兒的心理健康問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希望通過以上策略的實施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翟媛媛.社會性發(fā)展視角下的幼兒問題和對策心理健康[J].淄博師專學報,2011,23(1):98.
[2]沈青.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24(1):124.
【關鍵詞】幼兒;行為;習慣;培養(yǎng)
前言
所謂習慣,就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孩子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能促進他們的生長發(fā)育,更好地獲取知識,發(fā)展智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孩子今后事業(yè)成功的首要條件。因此,培養(yǎng)良好習慣應該從點滴生活小事做起。兒童正處于生理、心理快速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處于各種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他們將一輩子受用不盡。
一、培養(yǎng)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意義及重要性
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實踐中,經過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教育的訓練所形成的穩(wěn)定的行為方式或行為傾向。行為習慣包括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勞動習慣。陳鶴琴先生指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時養(yǎng)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yǎng)成”。好習慣將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是人生最大的指導,一個良好的習慣由為重要”。習慣養(yǎng)得好,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yǎng)、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
二、當前在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
幼兒心理學家認為:遺傳與生理的成熟是影響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客觀條件,而環(huán)境與教育則是影響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從幼兒的各種不良行為表現來看,這些并不是在進入幼兒園以后才形成的,而是在他們來園前就有了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這與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家長的撫養(yǎng)教育方式等方面有著很大的關系。
當今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一方面有利于幼兒的生活學習,但另一方面無形中也隔絕了幼兒與外界的接觸,家庭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既表現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更表現在家長的情感態(tài)度、個性、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上。作為教育者,不僅要注重幼兒軀體的、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兒精神的、心理的健康,積極地增強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對挫折失敗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幼兒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在幼兒園集體環(huán)境中得到有效的矯正并健康成長。
三、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一些有效措施
心理學研究證明: 學齡前的兒童心理發(fā)展和認知水平都處于較低的發(fā)展階段,自控能力較差,是非觀念尚未形成。由于缺乏成人的正確指導等多種原因,許多幼兒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終導致他們的身心發(fā)展不健康。而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助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所以,我們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就顯得特別重要。那么,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來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一)明辨是非是培養(yǎng)良好習慣的前提
首先讓幼兒明辨是非,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為什么做。在提出培養(yǎng)要求的同時要讓幼兒懂得這樣做的好處,對于幼兒的積極表現要給予及時肯定的評價,反之,對幼兒的不良行為要及時的批評糾正。在明辨是非的過程中,使幼兒逐漸形成是非標準。我們利用多種有趣的形式來吸引幼兒注意,引起幼兒積極的思考,如聽故事、參與情境表演,做游戲等活動,使他們身臨其境,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從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其次,在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加以鼓勵也是非常有效的。雖然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就這么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并不容易,很多人鼓勵孩子不講方法,往往結果適得其反,助長了孩子的不良欲望,最終使孩子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培養(yǎng)幼兒健康良好行為習慣工作中,要講究方法,鼓勵就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是催化劑,更是源泉。
(二)家長的言行是幼兒能否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改掉壞毛病,一旦發(fā)現孩子的問題,都免不了一通數落甚至責打。然而,家長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經在孩子身上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了。例如,家長的性格很隨意,對發(fā)生的事情不介意,得過且過,他想要求孩子事事嚴謹就很難。另外,離異家庭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也是非常大的,孩子看見了準備離婚的父母之間的戰(zhàn)爭,感到很害怕,會變得非常膽小。也有孩子為避免受欺負而主動出擊,打罵其他小朋友。所以,孩子身上發(fā)現的心理問題,家長首先要分析一下自己是否也有行為不當之處。
(三)家園合作是影響幼兒習慣形成的重要因素
今天培養(yǎng)孩子的習慣是非常困難的,最大的困難在于我們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也包括老師,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習慣。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教師。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首先,通過家園信箱、家長會、家長講座等,向家長傳遞教育信息和教育子女的方法,提高家長的認識。其次,要密切與家長聯系。通過面對面交流、打電話、家訪、寫便條等不同形式與家長勾通, 對幼兒進行針對性地教育培養(yǎng); 對行為習慣差的幼兒,了解造成不良行為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
四、結論
教育是情感的交流,只要我們始終用一顆愛心,去發(fā)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善于捕捉任何一次教育契機,不失時機的給予真摯的幫助和鼓勵,使幼兒積極接受教育,這將對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積極的作用,這樣才能發(fā)揮教育的良好效用。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工作的最基礎工程。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離不開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只有三方面統一起來,形成合力, 才能塑造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幼兒。同時,只有讓孩子做到在任何地方都一個樣,才能體現出我們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真正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國眉.《學前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一、教師應首先具備幼兒心理健康的專業(yè)知識
教育活動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質、專業(yè)知識的結構以及豐富程度,然而,在沿襲已久的幼兒師范教育體系中,知識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勢發(fā)展,這直接導致了幼兒園教師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缺乏。而扎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是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與此同時,如何把握好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注意教育內容的事例,也影響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為此,我們應有計劃有目的地學習有關幼兒心理學理論,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讓教師理解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發(fā)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huán)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幼兒心理健康的標志是動作發(fā)展正常、認知發(fā)展正常、情緒積極向上、人際關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沒有嚴重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為此,經常組織教師學習參觀,接受新信息,新方法、新經驗來指導具體的實踐活動,把幼兒的健康心理作為工作的重點,日常活動中努力改變自己的言行,用微笑贏得孩子的歡心,用尊重獲得孩子的信任,用贊嘆鼓勵孩子的成功。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培養(yǎng)幼兒的健康心理意識
使幼兒擁有健康的心理,就需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因素,對幼兒影響最大、最直接的就是教師創(chuàng)造的心理氛圍。幼兒對教師的關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師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眼神都會對幼兒產生暗示作用,或積極、或消極的。因此要使幼兒擁有健康的心理,教師就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1.創(chuàng)造安全自由的心理環(huán)境。幼兒的心理環(huán)境是教師行為的產物,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安全和自由心理的環(huán)境,教師對幼兒的評價必須慎重,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1)淡化教師權威意識,盡可能減少對幼兒的直接評價。教師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啟發(fā)并引導幼兒參與討論,讓幼兒自己思考、判斷,逐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教師還應積極參與幼兒的討論、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式師生關系。(2)對幼兒的評價要客觀、公正,并以正面激勵為主。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是必要的,但評價應客觀公正,正面激勵為主,盡可能避免譴責性的評價,以免對幼兒造成壓力,使幼兒產生不良情緒。
2.創(chuàng)設寬容理解的環(huán)境。在日常活動中幼兒往往表現為頑皮、淘氣、任性、不尊重集體規(guī)則等,有的幼兒由此被視為“多動癥”、“特殊兒童”。人本主義理論認為,要通過“移情”理解兒童,即站在兒童的角度,將心比心地看待其思維和行為。教師要始終以寬容之心來看待幼兒的各種心理行為,使幼兒敢想、敢說、敢探索、敢創(chuàng)造。
3.創(chuàng)造鼓勵性的環(huán)境。幼兒大都喜歡聽“好話”,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成人的鼓勵。幼兒在行為上是他律的,最容易受到教師言行的暗示,比如一次做游戲時,許多孩子用豆粒擺出了各種形狀的物體,有個幼兒只擺了一條直線,且面露難色。這時我就過去對他說:“挺好的,這是蚯蚓,又像小棒?!边@個孩子馬上在直線下方添上爪子說:“我搭了條長龍”。一會兒,他又添上翅膀說:“我又擺了架飛機?!苯處煹墓膭钕撕⒆拥淖员案?,激起了他的創(chuàng)造興趣。由此可見,教師經常地、及時地給予幼兒鼓勵和支持,能有效地增強幼兒的信心和勇氣。
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幼兒的每日活動之中
以幼兒心理健康的目標與內容為導向,把心理健康滲透到幼兒的每日活動之中。在幼兒的活動當中,蘊藏著許多心理教育因素,如:孩子收拾玩具時,就有一個責任心培養(yǎng)問題。每次活動前,我都提出具體要求,有的孩子能把玩過的東西整整齊齊的放回原處,但有的孩子還沒有收拾完就走了。有的孩子干脆不收拾。這就要求教師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仔細觀察幼兒的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對那些能夠整整齊齊收好玩具的幼兒要及時表揚和鼓勵,教育那些收不完或不收拾玩具的幼兒,做事要有始有終,要有責任心。在戶外活動時,我通過“學做”“滾地雷”“走獨木橋”的游戲,培養(yǎng)膽小幼兒大膽、勇敢、不怕困難。又如,幼兒積極的自我意識往往來源于教師對他的評價。因此,我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正確認識和評價每個孩子,多鼓勵,讓幼兒在鼓勵中健康成長,幫助幼兒克服自卑的心理,幫助其找朋友,建立良好的個性與群體的關系,增強其自信心,讓幼兒每時每刻都感覺到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形成積極的自我意識。再如: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進入區(qū)域進行自主活動,在區(qū)域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禮貌待人、主動交往、友好協商、謙讓合作的技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發(fā)展幼兒的語言交往能力,從而提高幼兒對社會的認識。其次,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生活中處處有心理健康的教育資源,我把心理健康的目標融入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不同表現擬定出周教育目標和教學計劃,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
四、家長培訓,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