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體育課程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體育課程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體育課程概念

第1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一、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

《課程標準》有針對性地反復強調,要重視培養(yǎng)、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并指出“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是實現(xiàn)體育與健康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強調重視激發(fā)和保持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興趣,是我們體育課程建設的一個進步。為此,廣大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實踐中進行了積極的探索,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熱情,提高了體育學習和鍛煉的效果。

對于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講,學習既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義務?!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國家對未來公民健康素質和體育文化素養(yǎng)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政府意志的體現(xiàn)。對于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作為學生來說,有些教材(如田徑、體操、武術等)學起來可能有些單調、枯燥,但是只要對實現(xiàn)課程目標有好處,就得認真去學,而且還要學好。新制定的《普通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提倡選項教學的同時,把田徑教材特別規(guī)定為學生必修內容,而且還專門為其規(guī)定了學時與學分,就是為了發(fā)展學生的體能素質。體育課程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二、提倡學生體育想象

1、通過各種渠道盡可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美國學者恒內斯在《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行為》一文中提出:“創(chuàng)造力包含了知識、想象和評價能力,沒有知識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力?!崩纾嚎梢宰寣W生編一些健美操、游戲等代替耐力訓練,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把這一枯燥的練習變成愉快教學,以激發(fā)練習的情緒,使其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2、發(fā)展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驅使行為的一種心理動力,能驅使人去進行想象和探索事物的規(guī)律。例如通過形體課、健美操、體育舞蹈可以對學生進行形體美、姿勢美、動作美等美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從而使他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三、培養(yǎng)自鍛能力,發(fā)展學生個性

剛才提到了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自由選擇練習,這是有前提的,就是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自鍛能力。所謂自鍛能力,就是指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進行獨立鍛煉的能力。我們知道人的能力是個性心理特征之一,與活動緊密聯(lián)系著,人們只有通過不同的活動,才能形成和發(fā)展各自不同的個性。自鍛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過培養(yǎng)才能產生,因此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鍛能力極為重要。

自鍛能力包括以下幾個要素:

1、認識能力:包括學生對學習、鍛煉的進取動機,以及對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2、實踐能力:即運用所學的體育知識、技術和方法獨立進行體育鍛煉的能力。

3、調節(jié)能力:即在獨立鍛煉過程中進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包括對練習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姿勢的調節(jié)能力。

4、檢查能力:即對鍛煉效果的自我評價、自我修正能力。

以上四個要素相互溝通、有機聯(lián)系,我們在實踐中不能忽視其中一點。

通過上述對自鍛能力的概念及要素的論述,我們可以推想出這樣一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標,既有約束又無束縛,既有集體學習又有自由活動范圍,去自主、積極學習。事實證明,這種方法不僅有效,而且已被普遍承認是一種發(fā)展個性的好方法。

四、引導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

學生學習知識,除了依靠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還要受到興趣、情感、動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重視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能促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從而迸發(fā)出極大的學習熱情,處于主動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第2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英語語法課是高等院校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學習語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理解英語和準確運用英語的能力,可以使中國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少走彎路。對將英語作為外語的學習者來說,英語語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學習英語和發(fā)展運用英語,是學習英語的一條捷徑。語法作為基礎性英語課程并不是獨立存在的,它融于其他課程之中,其他課程內容也融入了語法課程,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融現(xiàn)象。本課程吸收并總結了當代最新英語語法研究成果,通過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與自主學習的教學改革與探索,充分利用網絡教學環(huán)境,彌補了外語課堂教學在時間和功能上的有限作用,改革了傳統(tǒng)英語語法課堂教學方式“三個一”(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弱點,探索出適合應用型高職院校英語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的有效路子;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寓教于樂,開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其個性,激發(fā)學習積極性,從而達到教學的真正

目的,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實用性鮮明特色。

二、本課程在建設與改革方面的重點項目

1. 研究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狀況,在原有英語語法大綱的基礎上,修訂出更合理、更實用、更具針對性的教學

大綱;

2. 鑒于傳統(tǒng)語法教學“滿堂灌”而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的弊端,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努力營造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樂于學,認真學;

3. 由于歷年等級考試中復習沒有固定、合適的考試用書,因此希望能編寫出一本既適于教學又適用于等級考試的綜合用書。

三、特色項目

1. 開展理論研究,編寫教學大綱。

在研究初始階段,全體組員認識到理論學習對開展這一課題研究的重要性,因此在前期我們首先開展理論學習:主要學習了開展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學習以前相關的教學大綱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模式,這使教師對所研究的內容有了良好的理論準備,讓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巨人的肩膀上,以使教學實踐的效益更為突出。

通過學習,可以得出:語法教學切忌過全、過寬、過深,不能指望一口吃成胖子,講得太多,指望學生短時間內系統(tǒng)掌握語法并內化為語言能力是根本不可能的。要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地理解語法,掌握語法,并應用語法進行語言實踐,如進行大量的難度適宜的閱讀、聽力訓練,進行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訓練,讓語法規(guī)則的一招一式在揉合了詞匯短語、慣用法等基本知識點的演練和實戰(zhàn)中有形化無形,有招化無招,做到因勢而動,收發(fā)自如。因此,我們修訂了原有的教學大綱,使其更具針對性。

2. 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改變以前語法教學的教法,并不是放棄語法教學。因為中國學生不可能有像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那樣的學習環(huán)境,不可能在平時、在課外獲得充分足夠的英語語言刺激并內化其語言規(guī)則,進而自然習得英語。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主要通過有意識的學習,而學習掌握基礎英語語法規(guī)則可以幫助學習者較快地掌握語言形式。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綜合訓練式語法學習法

傳統(tǒng)語法教學的操練鞏固活動大多都是以教師為活動的中心――“滿堂灌”“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形式,以句型套用、中英文例句互譯為主要訓練手段。雖然,現(xiàn)在仍然可以使用一些句型套用、中英文例句互譯方法去操練語法,但總體說來,這種方法顯得枯燥、乏味、單調、陳舊而且效果也不太理想。目前,應該大力倡導教師根據所教語法項目的交際功能去創(chuàng)設運用這個語法項目的情景,將語法教學與聽說讀寫的活動結合起來,將語法知識的學習與綜合技能訓練結合起來。教師必須把握語法項目的最主要的交際功能并圍繞主題去創(chuàng)設使用該語法項目的新的語境,去設計使用該語言形式的聽說讀寫活動,讓學生依據語境,通過聽說讀寫活動去熟悉、鞏固、掌握該語法知識。

(2)任務式語法學習法

這里所講的任務比較起一般活動,應該是更接近實際生活,更接近真實交際,并且需要在任務完成后有一個具體成果的大活動。也可以理解為一定要讓學生去做要求更高一些的活動。在語法教學中,教師應該盡可能去設計一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在運用中學習掌握語言形式、語言規(guī)則。

(3)探究交互式語法學習法

以小組學習方式,根據教材的內容,依據教師的指引,圍繞某一個語法項目,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自己去收集、篩選、分析、處理、運用各種信息;再通過學生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降低學生作為被動學習者的焦慮感,真正使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如采用每八人一小組,每學期輪流的方式先在課下準備一個語法項目,并預先準備好一個電腦課件,推選兩個學生充當小老師展示他們小組對該項語法的認識,老師則在旁邊充當助手,進行補臺,并將此項活動納入平時的形成性評價。由學生充當老師,課堂氣氛別具一番風味,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4)佳句格言記憶form法

教師仍可沿用傳統(tǒng)語法教學中一種好的記憶語言形式的方法,就是精選一些包含某些語法結構的典型句子,讓學生通過記憶和運用這些句子而起到既能背誦一些精典句子,又能熟悉運用某項語法形式的作用,達到一箭雙雕、雙重獲益的效果。

3. 英語語法教學中多媒體課件運用的研究。

語法教學是學生學習語言的一個難點,如何能在枯燥的語法教學中呈現(xiàn)大量的模擬真實生活情景,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該語法的發(fā)生情景,同時能主動運用這一語法結構,是我們又一個研究內容。經過大量實踐研究,我們獲得了一些經驗:語法講解一定要融合到有效的真實實際生活環(huán)境中去,才能讓學生真正領會某一特定語法究竟該在什么時候運用,從而達到為用而學的目標。課程組的教師為此作了大量的實踐工作,在對了解教材的整體結構之后,尋找并制作了大量的相關語法的課件,為提高語法教學的課堂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用的依據。

四、研究成果

1. 修訂大綱:結合高職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及特點,修訂出了切合實際的語法教學大綱,在近幾年的語法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大綱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語法知識點的掌握顯著提高。

2. 建立了試題庫:在課題研究的第一年,根據不同的語法項目建立了相應的試題庫,其中收集了歷年來的大學英語三、四、六級等級考試、專四及自考等相關的試題,這對各類等級考試復習及練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省去了教師們各自收集資料的時間。

3. 進行學術研究:在教學中,組內老師認真鉆研教學大綱,結合所教學生進行實踐,吸收語法大師們的先進經驗,開展了多項教學嘗試,承擔了幾項院級、省級課題的研究,還根據平時教學心得體會寫出數篇質量較高的論文,并在省級以上公開刊物上發(fā)表,主要成果如下:

何建樂老師:①《英語疊詞和疊詞詞組探索》,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第一作者,2003/05;②《語段中詞項共現(xiàn)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第一作者,2007/03;③《大學體驗英語詞匯記憶手冊》,浙江大學出版社,主編,2006年;④《實用英語翻譯教材》,浙江大學出版社,主編,2006年。

程迎春老師:①《商務英語詞匯特點和學法探討》,商場現(xiàn)代化,2007.4。

徐中意老師:①《高職英語課堂中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yǎng)》,安徽文學,2006.11。

②《英語課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科教文匯,第一作者,2007.3。

李玉仙老師:①《英語書面表達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科技資訊,第一作者,2005/12;②《英語諺語警句在教學中的妙用》,科教文匯(上半月),第一作者,2006/04。

4. 教材編寫:組內老師對授課方式進行了探討,編寫了一本既能適應全國等級考試又能適應實用型人才標準的教材―《新概念英語語法》,該書體系完備,內容新穎,兼收并蓄,與時俱進,是一部兼有教科書和等級考試雙重功能的新型英語語法著作。本教程在照顧到知識系統(tǒng)性的同時,突出重點難點。全書以看圖表、練題型的方式呈現(xiàn)教學內容,每一節(jié)之后都配備有大量形式多樣的有針對性的練習,這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材內容。

5. 制作多媒體課件:在對英語語法教學的研究中,運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我們制作了主要課程內容的相關語法課件,使枯燥的語法教學變得生動起來,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的主動學習性增強。

五、存在的問題及進一步的設想與措施

我們對英語語法教學的研究范圍是狹窄的,深度也是有限的,它立足于像我們這樣條件的高職院校,因此受自身的實際情況所制約。通過近幾年的課堂教學實踐觀察,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是不成熟的,甚至在課堂上為了省掉些麻煩,教師仍然在低層次地反復使用;運用的習題也有些陳舊,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更新。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教師課程任務繁重,而研究課題是一個耗時耗力的過程,讓教師花大量的精力在課堂教學材料的篩選與課件的制作上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我們的研究也是抱著非?,F(xiàn)實的態(tài)度在進行。在將來的研究中,我們將加強這些薄弱環(huán)節(jié),分配任務,科學管理,建設完善的試題庫及更多更實用的教學課件,使研究和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章蘊.淺談英語語法教學[J].常州信息技術學院學報,2005/01.

[2]許燕.英語語法教學新策略[J].江西教育,2005/10.

[3]任麗華.淺談大學英語語法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方法[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5/01.

第3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新課程改革已有十年,自己自2007年參與體育課程改革5年,在這5 年中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不斷轉變,其中有很多的困惑,也有不少自己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認識。

1 對體育與健康有了新的認識

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其中學生最喜歡的是自由活動、喜歡盡情 釋放,但是他們卻厭煩枯燥的跑跳,厭煩技術動作的約束。

面對出現(xiàn)的“散點”、“自由活動”、“休閑體育”所謂自主學習“放羊式”教學,幾個學生圍坐在操場上,手里拿著體育教科書討論便是探究學習等五花八門的體育課形式應運而生。體育教師必須冷靜下來,反復告誡自己不能跟風,“心靜是一種智慧”,必須靜下來進行理性的思考。

因此,體育教學必須要堅持以運動技能的學習為主線,堅持育體與育人相融合的理念。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下再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體能、增進學生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正是在這樣的思考中,自己走出了困惑與迷茫,堅守自己對體育教學的理解。思考與探索多樣、適切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2 對自己的職業(yè)有了深刻的理解

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愈來愈感到自己肩負偉大的使命。體育教能夠使學生掌握鍛煉身體的方法與技能;體育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身體的興趣;體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形成終身體育;體育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體育教學能夠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意志品質;體育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體育精神并影響其一生。這些目標的達成,需要一名能夠讀懂體育、讀懂學生、讀懂體育教學的體育教師來實現(xiàn)。真是自己對教師職業(yè)使命有了深刻的理解,才使自己更加熱愛體育教學。不敢輕視自己的學科教學,不敢怠慢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在內心感到體育教師職業(yè)的偉大。將體育教學作為事業(yè)來做,認準自己一生為一件事而來,在體育教學中享受著幸福與快樂。

3 在轉變教學行為中提升專業(yè)技能

關注每位學生的進步幅度體現(xiàn)了教育的激勵與喚醒的作用。如何激勵與喚醒學生?需要教師要不斷的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幅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渴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教師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幅度并給與適當的評價,確保學生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的朝著真確的學習之路走下去。

關注“學困生”的進步幅度,讓教師的關愛成為學習的動力

關注“學困生”是大愛教育思想觀的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關注“學困生”的學習狀況。通過觀察他們的學習狀況了解他們的學習境況;通過留意他們完成運動技能的情況,幫助與指導他們更好的學習;通過關注他們的進步幅度,及時的對他們進行表揚與激勵,激勵他們更積極的參與到練習中,避免他們成為大多數學生的陪練者。要想做到這點,教師的目光應多放到他們身上,即使不能用語言進行表揚,也需要教師用眼神與他們溝通,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教師的關愛。

教師關注“優(yōu)秀生”是為了更好的促進他們實現(xiàn)超越自我,完成發(fā)展性的學習目標。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安排他們幫助和指導其他學生,讓他們在幫助其他同學的同時感受自身價值。

教師關注“典型生”的進步幅度是為了促進絕大部分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暗湫蜕笔谴蟛糠謱W生的代表,教師對“典型生”的關注是給這部分學生找榜樣。通過同質榜樣的作用,激勵大部分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習。

大部分學生在學習中希望能夠得到教師的認可與激勵。但是教師的評價與激勵不能廉價,不能只是夸獎。這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適度評價。適度的評價能夠起到激勵與喚醒的作用,適度的評價體現(xiàn)為評價適時、評價適當。為了實現(xiàn)適度的評價,教師要具有極強的洞察能力,能夠及時捕捉到學生的閃光點、學生的進步度。當學生通過努力完成所學的動做時,教師要及時的進行評價,通過評價給學生力量與自信,是學生挑戰(zhàn)更高的學習目標。當學生在挑戰(zhàn)更高的學習目標時,教師要進行適當的評價,指出學生在完成動作時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方法。這樣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更清楚自己存在的問題及將要努力的方向,能夠促進學生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教師在面對掌握所學內容較好的學生進行評價時,要根據學生完成動作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評價,做到肯定的學生的優(yōu)點的同時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的知曉自己的學習情況。此時,教師的評價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鏡子,學生能夠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有目的進行改進與提高。

第4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大為改善。但是光吃的好、穿的暖、身體健康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還應在心理健康,技能能

力、社會適應力上也要健康。才能滿足現(xiàn)代社會需求。這正是擺在體育工作者最當前的間題。

針對這一問題國家教委最新頒布了新的課程標準。宗旨在提高身體健康的同時,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健康、社會適應力、提高對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建立“終身體育”的思想。面對這一新的改變,就要求我們體育工作轉換觀念,改變思維方式,擴充自己的知識儲備,來適應新標準的要求。

舊的教學大綱注重達標,每一位同學的五項必須達標。在達到某一標準后,才能畢業(yè)。全班不管怎樣都練同一個內容,教師也根據這五項〔50M、立定跳遠、鉛球、引體向上(男)、仰臥起坐(女)〕制定教學計劃,一般都是固定模式,講2一3節(jié)、練2節(jié)、然后考試,不及格的再練,補考。每個學期都得考,同學們從初一考到高三,但結果是初一不及格,直到高三也及不了格。加之大綱要求每學期必有跑、跳、投、而且都有嚴格的學時規(guī)定,老師教材選擇也受到很大限制,上起課來,學生不愿聽,老師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 而為了能迅速讓同學們達標,教師往往強迫其進行各種強化訓練,沒有注意到其是否對運動真有興趣。其實要想達到發(fā)展各種耐力、速度、力量素質的方法有很多,不一定非要進行各種規(guī)定米數、次數的練習??梢杂靡恍┳兺ǖ姆椒▉磉M行鍛煉。例如:中長跑,它的含義:是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持續(xù)的運動,以達到鍛煉的目的。我們教學時往往采用定距跑,定時跑練習。同學們都在練習,但每次運動質量保證不了,一節(jié)課練下來,出工不出力,效果很差,也達不到發(fā)展興趣的目標,沒有興趣,他們畢業(yè)后也不會再練,更談不上“終身體育”如果換一種形式,不繞圈跑,教師可以帶隊在校園里繞跑,可以穿過車棚,繞樹,圍繞各種建筑物進行跑,也可以改變速度,以此類推。其間教師邊跑邊講解,發(fā)展同學們的想像力,我們跑到那里,各種地名;根據建筑物的形態(tài)來編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詞。比如跑到鍋爐房,教師可以指著煙囪,我們正經過東方明珠;到了綠化帶,我們經過原始森林,到了沙坑,我們正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也可以讓學生們發(fā)揮想像力。這樣同學們在奔跑中興趣很高。同樣可以發(fā)展耐力,課堂氣氛也活躍了。

在短跑練習中,教師也可以多改變形式,不一定非要進行30M一3組,50M一2組的直線跑,可

以在發(fā)展學生速度的同時,溶人一些靈敏性練習。例如:利用球類課上的器材,將球擺成各種圖形,同學們繞球快速跑。以各種靜止或運動狀態(tài)轉人快速跑。這樣把枯燥的練習加人一些靈活因素,培養(yǎng)同學們在快速跑中的樂趣。

游戲是提高身體各機能協(xié)調發(fā)展,培養(yǎng)興趣的最好手段,而且可以加強同學們集體精神,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高社會適應力。教師在體育課上多溶人一些游戲練習:可以根據場地大小進行一些追人,大、小漁網,追拍,分小組追人,或拍人身體的某一部分等。另外,游戲的激烈程度,決定著鍛煉效果。我們可以把小學的一些游戲也搬人中學,讓他們重新回味。由于身體上的變化,男女同學身體素質提高很多,所以,把握起游戲也更熟練。同時激烈程度會明顯提高。例如:老鷹抓小雞,同樣是男女同學不論初、高中,三分鐘下來,各個都出汗了,而且很高興。打沙包:男女同學的力量、速度都提高了,他們動作自如,比賽很激烈。另外,在比賽的基礎上,還的精神需求,還要承擔社會責任,希望被社會承認,人是不能脫離社會而存在的,而工會工作包括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所以無論何種性質的企業(yè),都離不開工會工作的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為企業(yè)員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思想工作也是一種管理,只能加強,不能削弱。人的思想是比較活躍的,尤其是在民營企業(yè),人員流動性比較大,有些不良思想勢必會帶進來,沖擊人們的思維,在沒有辨別方向的情況下有可能做出不利于企業(yè)發(fā)展的舉動??梢?,在民營企業(yè)中,如何把廣大員工思想凝聚起來,統(tǒng)一到企業(yè)發(fā)展的長遠目標上,這一點顯得尤為重要,而這正是工會工作的一大優(yōu)勢。

5轉變機構是保障

國有企業(yè)政工系統(tǒng)機構設置過細,專職人員過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也不是很好。人多往往會產生意見分歧,難以形成合力。一項工作一個人干,會很好的完成,但由多個人去干便會產生摩擦,結果是效率低下。所以民營企業(yè)工會組織機構設置要合理,人員安排要精干,可以相關交叉工作,部門合并,工作范圍拓展為一專多職,這樣節(jié)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符合民營企業(yè)人員機構少,“一個蘿卜一處坑”的人員配備特征。在各部門、各單位從事工會工作者一律兼職化,這樣便于開展工作,避免過去推誘扯皮現(xiàn)象。另外,民營企業(yè)部門人員少,要靈活設置工會組織,但一定要覆蓋全面不可留有空白點;還要落實好工作抓手,從而推動基層工會工作正常開展。

6轉變方法是手段

國有企業(yè)黨務工作方法一般以命令、檢查為主;民營企業(yè)的特點是人員少,業(yè)務相對繁忙,工作時間安排緊,所以這種方法往往效果不佳,甚至形成抵觸情緒,這時就要轉變成以調查、督導、宣傳為主,從解決員工的實際困難入手,讓他們感覺到工會組織的溫暖,樹立好工會組織的形象和優(yōu)良作風。

第5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關鍵詞:CDIO;工程教育模式;多媒體應用基礎;多媒體作品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已步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建立了能夠基本滿足信息社會需求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體系。無論是“1+X”課程方案,還是計算機大公共、小公共課程,都包含大學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基礎、多媒體應用基礎、數據庫應用基礎、計算機網絡技術以及網絡編輯、中文信息處理等系列基礎課程,形成了相對穩(wěn)定的能夠滿足各專業(yè)要求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群。顯而易見,這些課程都有一定的工程應用背景,因此借助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實施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首的世界幾十所大學展開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改革。CDIO倡導“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正如總理所說:“只有在做中學才是真正的學,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的教”。CDIO通過每一門課,每一個模塊,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落實產業(yè)對能力的要求,以滿足產業(yè)對工程人才質量的要求。清華大學在“數據結構”和“數據庫系統(tǒng)原理”兩門課中采用CDIO教學方法,取得了滿意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自學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協(xié)調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國內外經驗表明,CDIO“做中學”的理念和方法是先進可行的,完全適合工科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改革。

本文將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到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在“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通過邊講邊練和“做中學”,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設計與開發(fā)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項目,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工程開發(fā)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而且學生編制的多媒體產品也擁有一定的商業(yè)價值。

2CDIO工程教育模式

CDIO是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xiàn)(Implement)、運作(Operate)四個英文單詞的縮寫,它以工程項目從研發(fā)到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lián)系的方式學習工程。

CDIO理念是充分利用大學學科齊全、學習資源豐富的條件,以接近工程實際涉及技術、經濟、企業(yè)和社會的團隊綜合設計項目為主要載體,結合專業(yè)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在CDIO的全過程中不斷地在工程基礎知識、個人專業(yè)能力、人際團隊技能和工程系統(tǒng)能力四個方面得到全面的訓練和提高。表1是CDIO提出的能力培養(yǎng)大綱,對工程教育應達到的能力目標做出系統(tǒng)而具體的表述。

表1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的CDIO大綱

層面能力具體能力層面能力具體能力

1.技術知識與推理1.1 基礎科學知識3.團隊協(xié)作與溝通技能3.1 團隊協(xié)作

1.2 核心工程基礎知識3.2 交流溝通

1.3 高級工程基礎知識3.3 外語交流

2.個人專業(yè)能力與素質2.1 工程推理和問題解決4.在企業(yè)與社會環(huán)境下的構思-設計-實現(xiàn)-運作4.1 外部和社會環(huán)境

2.2 實驗與知識發(fā)現(xiàn)4.2 企業(yè)及商業(yè)環(huán)境

2.3 系統(tǒng)思維4.3 構思和工程系統(tǒng)

2.4 個人技能和素質4.4 設計

2.5 專業(yè)能力和素質4.5 實現(xiàn)

4.6 運作

CDIO大綱的第1部分是關于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分析原理,現(xiàn)代工程學是立足于對工程學基礎原理的透徹理解,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工程師就必須對工程基礎知識的核心有深入理解;第2部分是個人專業(yè)能力與素質;第3部分是人際技能;第4部分是在企業(yè)與社會環(huán)境下的構思、設計、實現(xiàn)和運作,它展示了產品或系統(tǒng)開發(fā)須經過的四個階段。構思工作從市場或機會識別到高級或概念設計。設計工作包括設計過程的各方面以及多學科的和多目標的設計。實現(xiàn)工作包括硬件和軟件過程,測試和核實以及實現(xiàn)過程的設計與管理。運作工作覆蓋范圍是從設計與管理運作,到支持產品生命周期與改進以及產品生命終結的規(guī)劃等。

CDIO大綱以構思、設計、實現(xiàn)、運作為主線,綜合地考慮工程基礎知識、個人專業(yè)能力、團隊協(xié)作與溝通技能,以及在整個企業(yè)和社會環(huán)境下進行CDIO的全過程。CDIO注重實踐性教學和實際動手能力,主張課程實驗教學應該從具體實際出發(fā),然后上升至理論,最后再回到實際操作中來,以創(chuàng)作最終產品為教學目標。

3課程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是非計算機專業(yè)本科生或計算機專業(yè)??粕?。其教學目標定位于熟悉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概念,學會使用多媒體硬件設備和軟件環(huán)境,從應用的角度出發(fā)能夠使用各種多媒體創(chuàng)作工具開發(fā)多媒體應用系統(tǒng)或創(chuàng)作多媒體作品。

在傳統(tǒng)的黑板加粉筆教室中,本課程難以開展教學。即使將課堂教學移到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盡管這時課堂教學信息量大,也能提供直觀和逼真的表現(xiàn)效果,但還是難以達到CDIO提出的“做中學”工程教育模式。只有將課堂教學安排在學生一人一機的多媒體網絡教室中,在講授各種多媒體創(chuàng)作工具時,可以邊講邊練,滿足CDIO“做中學”的要求。同時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聽中學”的被動教學模式,有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及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

“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充分體現(xiàn)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因此要研究貫穿整門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以便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創(chuàng)新意識。表2是多媒體實驗室設備清單以及本課程開設的實驗項目清單。

表2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實驗項目以及設備清單

實驗名稱實驗設備實驗內容

1.多媒體演播工具

(驗證性)MPC(含聲卡和光盤刻錄機),ACD See,MediaShow等圖片瀏覽器、音視頻播放工具、多媒體電子相冊、美術字制作

(設計性)耳麥,音頻編輯軟件,光盤刻錄軟件聲音錄制,音頻獲取,音頻編輯,音效處理,配音制作,刻錄音樂CD

3.圖像采集與處理

(設計性)掃描儀,數碼相機,圖像處理軟件,光盤刻錄軟件數字圖像獲取,圖像編輯與變換,濾鏡特效,文字特效,相片修飾,繪畫藝術

4.計算機動畫制作

(設計性)動畫制作軟件動畫設計,軟件基本使用,簡單動畫制作,ActionScript編程,交互式動畫

5.視頻采集與處理

(設計性、驗證性)數字攝像頭,攝像機,視頻編輯軟件,光盤刻錄軟件數字視頻獲取,視頻編輯,轉場效果,視頻濾鏡,制作字幕,刻錄VCD/DVD

6.多媒體著作工具

(設計性、綜合性)多媒體創(chuàng)作工具軟件,多媒體網頁制作工具開發(fā)簡單的多媒體軟件(或課件),或多媒體網站

7.多媒體應用軟件

(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學生自選某一主題的圖文聲像整合

前6個實驗采用CDIO“做中學”教學模式,而第7個實驗采用“基于項目的教育和學習”方法。本課程的實踐要求學生掌握音頻、圖像、動畫和視頻制作和編輯處理,并能夠開發(fā)或集成多媒體應用系統(tǒng)或多媒體作品。因此,在每種媒體實驗中都要布置一些創(chuàng)作任務,以提高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工程創(chuàng)新意識。例如,音頻采集與編輯實驗要求學生創(chuàng)作一段自己朗誦或對白的聲音,加上背景音樂,然后再做一些音效處理。若計算機配備了光盤刻錄機,那么學生就可以將自己制作的聲音刻錄到CD光盤上。

4基于項目的教育與學習過程

學生在掌握多媒體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后,可以進行綜合性應用能力的工程訓練。例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

自主選擇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項目,再進行總體規(guī)劃和設計,利用以前實驗積累的多媒體素材,完成多媒體應用軟件的開發(fā)。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使學生設計富有創(chuàng)意的多媒體作品或多媒體應用軟件。

這里通過舉例說明這一學習過程。有一組學生選擇利用圖像處理軟件來設計和開發(fā)的福牛系列平面作品。他們先制作牛頭元素,然后利用牛頭元素設計郵票、電話卡、帽子、衣服以及環(huán)保袋等系列平面作品,如圖1所示。

通過實踐項目的開發(fā),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反思原來在學習過程中所做出的各種結論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可以鍛煉學生的個人技能,讓學生在整個系統(tǒng)的構思-設計-實現(xiàn)-運作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進行有效的工程實踐。

圖1福牛系列及其平面作品

5結束語

通過在“多媒體應用基礎”課程中進行的探索與實踐證明,CDIO教育理念的指導作用是可行的。在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很好地完成課程的教學目的,而且

可以有效地貫徹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升學生的四大層面能力。本課程培養(yǎng)學生具備獨立掌握現(xiàn)代工具并能自信地完成工程項目,做出最終產品走向市場,成為社會接納其為合格成員的基本標準,CDIO全過程工程化教育推廣的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 顧學雍. 聯(lián)結理論與實踐的CDIO[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11-23.

[2] 查建中. 工程教育改革戰(zhàn)略“CDIO”與產學合作和國際化[J]. 中國大學教學,2008(5):16-19.

[3] Edward F.Crawley. The CDIO Syllabus:A Statement of Goals for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Education[EB/OL]. /cdio_syllabus_rept/CDIO_SYLLABUS_RPRT_.pdf/.

第6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關鍵詞】建構主義 學習者主體 主動性

建構主義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理論,來源于認知加工學說,以及皮亞杰和維果斯基等人的思想.認為學習是學習者把客觀知識與自身主體交互內化,重新建構意義的過程。建構主義是西方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它涉及學習者有意識的獲得新信息,和原有知識經驗相互作用轉化和評價這一認知過程,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與《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提倡的教學“應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的教學理念較吻合,即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主動學習。

以建構主義為基點,促進大學英語高年級英語課程“個性化”的教學體系改革,是對大學英語后續(xù)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探討。大學英語高年級英語課程是大學英語后續(xù)階段課程,應體現(xiàn)英語教學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以加強學生的實用性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與提高為目的。

要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學習者需具有相應的語言交際能力,這種能力分為兩部分:語言知識和交際技能。語言知識主要指語法、語音、構詞等;而交際技能則指實現(xiàn)使用這些知識的能力,包括聽、說、寫、讀。我國多數大專院校學生基本上具備了第一種語言能力,而缺少的則是交際技能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這一交際技能目標需要通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這一手段加以實現(xiàn)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

例如,目前已開發(fā)出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拋錨式教學(Anchored Instruction),隨機進入教學(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等。

但在實際教學中,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教學設計的內容與步驟不一定采用某種單一的方法,也可以將兩種以上的方法結合在一起(以某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靈活加以運用。支架式教學法將學生引入情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探索與給定概念有關的各種屬性,通過協(xié)作學習,在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概念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即最終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拋錨式教學將教學內容建立在有影響力或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如果是隨機進入教學,則進一步創(chuàng)設能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xiàn)上述主題的多種情境,以便供學生在自主探索過程中隨意進入其中任一種情境去學習。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索精神,通過老師事先精心的教學設計或引導,學生在協(xié)作學習中通過表達、詢問、交流、協(xié)商等多種語言活動形式來完成任務以習得語言,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教師指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結合。同時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chuàng)造能力,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學習“個性化”,更適應于高年級學生,是解決教學低效問題的途徑之一,更適應于《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對基礎教育(大學一、二年級)過后的提高階段(即三、四年級)的教學要求。

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高年級學生更加重視英語學習的實踐和運用,“個性化”的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使高年級英語學習者自我素質提高、為將來就業(yè)等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實現(xiàn)這一目標需要通過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這一手段加以實現(xiàn)。

因此在以建構主義為基點,促進大學英語高年級英語課程“個性化”的教學體系改革,是對院校高年級大學英語教學在課程設置、管理模式、教學形式、可行性進行的一次全方位教學改革實踐,并在此基礎上,結合高年級學生素質教育和專業(yè)知識的需求,能夠為高校大學英語后續(xù)教學的其他英語課程提供設想和建議。

參考文獻:

[1]楊翠萍.劉鳴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任務教學為手段實施協(xié)作學習策略[J].外語界.2004.(3):49-54.

[2]程鑫.英語任務型教學:過程觀.綜合觀與真實觀[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4(S1):220.

[3]李聳.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7(2):144-147.

第7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關鍵詞: 結構方程模型 高校體育課程 評價指標體系

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正經歷著巨大的嬗變。隨著“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的不繼深入,教育部重新制定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不僅對體育課程的性質進行了重新定位,而且對體育課程的目標作了新的闡述,即通過體育課的學習,將以往體育課程在實際主要關注增強學生體質、傳授體育運動技能方面,擴展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基于這種價值觀念的根本改變,以傳統(tǒng)的“單一”的體育課程評價辦法已完全不能反映《綱要》的精神。因此,構建科學、以人為本、便于操作和推廣的多元化課程評價體系是一項任務艱巨、時間緊迫的工作。因此,在高校體育課程評價中,必須通過實證研究將抽象多元化的體育課程評價概念轉化為具體可操作性??刹僮餍砸话闶侵妇唧w的行為、特征、指標上對變量的操作進行描述,將抽象的概念轉換成可觀測、可檢驗的項目,在實證性研究中,操作性定義尤為重要,它是本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的重要前提。

在實證研究中,建構指標體系是定量分析現(xiàn)實社會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解釋性研究中,而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就屬于解釋性定量分析研究,是在對學生課程學習進行檢驗,因此必須先建立指標體系,這樣才能將思辨色彩很濃的學生掌握知識理論概念轉變?yōu)榻涷炇澜缰心切┤巳丝梢姷木唧w事實,對假設的檢驗才成為可能。高校評價指標體系是有關一個概念的樹狀分層(分級)結構(指標體系框架),最高層稱作日標層(概念),最底層稱作指標層,中間各層叫作次日標層,也可以簡單地將從概念的下位開始的各層稱作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等等。在建構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涉及統(tǒng)計學、社會學、管理科學、決策科學、模糊數學、系統(tǒng)理論等多個學科的綜合叉方法,因而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很大難度,各自所建構的指標體系不論是體系框架還是權重分配都有差異,有時甚至大相徑庭。本文采用結構方程模型技術建構指標體系的方法和步驟,最后構建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

一、結構方程模型

結構方程模型(SEM,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的思想起源于Sewll Wright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路徑分析概念。SEM是應用線性方程統(tǒng)表示測量變量與潛變量(難以直接測量的變量)及潛變量與潛變量之間關系的一種統(tǒng)計方法。通過為潛變量設定測量變量,用測量變量之間的關來研究潛變量之間的關系[1]。

結構方程模型假定一組潛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潛變量可以分別用一組測量變量表示,是某幾個測量變量的線性組合。通過驗證測量變量之間的協(xié)方差,可以估計潛變量之間的路徑系數,從而在統(tǒng)計上檢驗所假設的模型對所研究的過程是否合適。如果證實所假設的模型合適,就可以確定潛變量之間關系的假設是合理的。

一般來說,結構方程模型有3個方程式:

其中:x――外生顯變量組成的矩陣;

y――內生顯變量組成的矩陣;

ξ――外生隱變量組成的矩陣;

+――內生隱變量組成的矩陣;

Λ――外生顯變量與外生隱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外生顯變量在外生隱變量上的因子負荷矩陣;

Λ――內生顯變量與內生隱變量之間的關系,是內生顯變量在內生隱變量上的因子負荷矩陣;

δ、ε――分別為測量方程(1)和(2)的殘差項,反映了方程中未能被解釋的部分。

結構方程一般可以寫成如下通式:

η=βη+Γε+ζ (3)

η是內源潛在變量,ε是外源潛在變量間關系,ζ是內源潛在變量間關系,Γ是外源潛在變量對內源潛在變量影響,是模式內未能解釋的部分。

結構方程模型有如下特點:

(1)可同時考慮及處理多個因變量;

(2)允許自變量和因變量項含有誤差;

(3)允許潛變量由多個測量變量構成;

(4)可構建潛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估計模型與據之間的吻合程度。

二、目前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課程評價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通過專門的技術和和考察手段對學習者進行的相對獲取知識和能力進行綜合比較和科學分析的過程。體育課程評價按照一定的客觀標準,從出勤率、學習認真程度等方面出發(fā),來評定學生獲取知識能力的程度,是一個對學生階段性學習成績進行系統(tǒng)衡量、評比和估計的過程。根據基礎和學習相對能力,可以確定不同的等級,因此建立公正公平的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在目前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中,直觀評判法與運動能力測評法相結合的評判方法最普遍。此評判方法的設計核心就是根據體育課程評價要素,并采用一定的分數表示每一個要素的權重,然后按照課程標準衡量標準,對學生現(xiàn)行掌握的技術動作、運用等方面進行比較、評估,最后經過歸一化處理得到各個學生的分值。

通常采用直觀評判法和運動能力測試評判法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步驟如下:

1.與學生體質健康、技能掌握、學習態(tài)度等有關的要素,都可以作為評價要素。例如:體質健康、體育技能掌握與提高、學習過程、學習目標達成、體育實踐與參與等。

對于高校體育課程評價要素的確定,從大量國內文獻資料來看,一般通過體質健康、體育技能掌握與提高、學習過程、學習目標達成、體育實踐與參與這五項指標進行衡量的,如表1所示。(注:各類學校具體指標可能有所不同)

2.為了精確評價各學生體育課程的掌握標準,需要將評價要素進一步細分。在細分過程中參考各高校學生特征。

3.要素權重確定。不同要素對學生體育課程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在高校體育課程評價中需要確定各要素權重。

4.在此基礎上,需要根據學生實踐情況編制實施細則和評分標準,實施細則和評分標成為教師評判學習使用手冊。

三、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高校體育課程評價研究

高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建立后,需要進一步計算各個要素的權重,明確各要素在評價體系中所占比例。本文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并結合模糊評價的思想確定要素的權重。

1.模型標量設計

為了構建高校體育課程評價的結構方程模型,必須先對高校體育課程潛變量進行研究。體育課程最終成績必須與學生學習程度成正比。體育課程學習掌握程度越高,進步越大,給予的成績也應該越高,反之亦然。因此本文中,需要將體育課程影響要素進行度量,考察各要素對高校體育課程的貢獻。高校體育課程構成要素有體質健康、體育技能掌握與提高、學習過程、學習目標達成、體育實踐與參與。

在高校體育課程評價的結構方程模型中,體質健康、體育技能掌握與提高、學習過程、學習目標達成、體育實踐與參與為外生潛變量,體育課程評價相對成績?yōu)閮壬兞俊T诒狙芯恐械臉藯U則是以往我國體育課程評價課程評分標準。

根據結構方程,可以構建方程圖1:

2.結構模型

課程評價受上述的體質健康、體育技能掌握與提高、學習過程、學習η目標達成、體育實踐與參與五個潛變量的影響。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定義變量,如表2所示。

高校體育課程模型時外生潛變量與內生潛變量之間的方程。

根據結構方程模型的機構方程模型:

η=Bη+Γξ+ζ(Ε[ζ]=0)(4)

其式中,

η―內生潛變量

ξ―外生潛變量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B―內生潛變量間相關系數舉證

Γ―外生潛變量對內生潛變量影響系數舉證

基于上述變量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得到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模型,表達式如下:

系數大小通過結構方程模型估計。

結合上述潛在變量和測量變量的構建,我們可以得到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測量模型。測量模型如下:

y=λ?η+ε(6)

在上面表達式,λу為標桿對課程評價相對成績的系數。

3.權重的計算

針對課程評價,為了實現(xiàn)評價體育的公平,在原始數據的獲取過程中,本文通過“高校體育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課題獲取大量高校的數據。

在處理數據時,本文使用LISREL8.8軟件對上述模型進行計算。根據運算后的路徑圖,可以得到模型中每一個潛變量和測量變量的路徑系數。通過歸一化處理可以確定權重。所得路徑圖如圖2所示。從擬合指標來看,卡方檢驗值為187.44,自由度為64,且統(tǒng)計顯著。其它擬合優(yōu)度指標NFI,NNFI,CFI,IFI及RFI都在0.7以上,從整體衡量,該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尚可。

根據結構方程路徑圖,進行歸一化處理,高校課程評價指標體系,見表3。

4.結論

本文通過結構方程,從體質健康、體育技能掌握與提高、學習過程、學習目標達成、體育實踐與參與等五個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衡量、估算,并確定各要素的權重值。

為了使課程評價更加合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教師個人因素對學生課程成績評價的誤差,實現(xiàn)評價體系的內外部公正,本文運用了結構方程。

結構方程模型的采用,使課程評價各要素權重的確定更加具有客觀性,克服了已有層次分析法研究中直接對評價要素采用專家打分的主觀性;而標桿管理衡量方法的采用,增強了課程評價的橫向可比性,使得課程評價結果能夠保持外部公平。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主要討論課程評價要素權重的確定方法和過程,對于課程評價中各要素的確立未作全面研究,只是參考以往評價體系各要素的構成,因此各高校在建立自身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是,需要根據學校所處的具體情況進行修正。

參考文獻:

[1]Sik Yum Lee,Xin Yuan Song.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to Quality of Life [J].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2005,12,(3):435-453.

[2]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Z].2002-08-06.

[3]丁曙.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評價體育新課標下學生的學習[J].安徽體育科技,2008,29,(1):76-79.

[4]徐焰.高校體育課程考試方法的改革[J].體育學刊,2004,11,(6):88.

[5]張瑞林,聞蘭,黃曉明,等.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52-57.

第8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一、體育課程資源的概念

到目前為止,對于課程資源的概念,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但一般來說,課程資源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形成課程的直接因素。也可以說,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課程實施與生成的各種因素與條件,其既包括形成課程的要素資源,又包括了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

體育課程資源可以理解為:有利于體育課程實施與生成的各種因素與條件。其既包括形成體育課程的要素來源,如體育學科方面的知識、技能、經驗、身體練習、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體育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的要素,又包括了決定體育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要素,如體育場地、器材、體育師資等。

二、體育課程資源的分類

體育課程資源根據不同的標準有多種分類方法,現(xiàn)將不同的分類方法歸納如下(見表1):

三、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意義

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意義,從理論上來說主要是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可以拓寬體育課程研究的范圍和領域,促進體育課程及體育文化的發(fā)展。二是有利于促進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以及競技體育之間的聯(lián)系。三是有利于促進體育課程與其他學科以及校園文化的融合。四是可以為體育課程改革提供理論支撐。從實踐上來看主要是: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yè)的發(fā)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推動新體育課程標準的順利實施;為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提供借鑒。

四、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開發(fā)途徑

體育課程開發(fā)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它的開發(fā)利用決定這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范圍和水平,但無論多么豐富,都必須以高校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在遵守健身性的原則、娛樂性的原則、適應性原則及多樣性原則的基礎上,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高校體育資源。

(1)積極挖掘生命載體的課程資源,尤其是體育教師和學生。課程資源的載體有生命載體和非生命載體兩種形式。像教學用書、體育課程標準等屬于非生命載體,而體育教師、課程專家、學生和其他社會人士就屬于生命載體的課程資源。其中教師是一種重要的生命載體資源,體育教師既是體育課的組織者,又是體育課的開發(fā)者,對學生能起指導影響作用,對課程順利進行起決策作用。因此,努力提高體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盡快完成角色轉換,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是大學開展體育課程資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體育教師必須認清形勢,加強學習,積極參與,才能適應課程改革要求。學校也要為體育教師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創(chuàng)造條件,讓體育老師在實踐中提高中和素質,使體育老師順利完成角色轉變任務,發(fā)揮體育課程人力資源的主力軍作用。學生能夠提供大量的素材性資源,他們原有的生活經驗,體育基礎,對體育課的態(tài)度以及價值取向,無疑影響著體育課的有效實施。所以在開發(fā)利用該課程資源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師生的能動作用,提倡師生間的互動學習,共同促進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同時課程資源的內在性,也需要他們自身創(chuàng)造性智慧的釋放和創(chuàng)造性價值的發(fā)揮,這樣的體育課才能煥發(fā)出生機和活力。

(2)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和利用體育設施資源。最大限度地開發(fā)和利用各種條件,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包括活動場地的合力建設和布局,提高利用價值;對器材、設備加以改造以及合理利用;制作簡易器材,發(fā)揮器材的多種功能;滿足學生“玩”的設施和安全“嬉戲”的活動區(qū)等。

(3)大力開發(fā)挖掘民間、民族傳統(tǒng)運動項目。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都有自己傳統(tǒng)的運動內容和方式,這些有著濃郁民族風情和地域特點的民族運動項目,不僅構成了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容,也不斷成為體育的重要手段。民間、民族傳統(tǒng)運動項目是體育課程資源的重要資源,對這類資源的開發(fā)不僅能豐富體育課程內容,而且能極大地促進民族文化的發(fā)展,因而具有重要的開發(fā)價值。目前,在高校中開展比較普遍的項目有武術、民族式摔跤、舞龍、舞獅等,而大部分民間、民族傳統(tǒng)運動項目由于各種原因未能進入高校體育課,這類運動項目還有很大的挖掘潛能。

(4)大力有效地開發(fā)利用圖書館、多媒體、自然環(huán)境等重要的課程資源。這類課程資源包括面很廣,不僅包括課外體育運動、課余體育練習、學校舉行的體育比賽,體育節(jié)等活動,還包括圖書館、網絡、媒體技術,培養(yǎng)體育鍛煉習慣,加強體育體驗;圖書館有大量的體育圖書、體育歷史資料,他們包含大量的有價值的體育知識和技術;多媒體能有效地宣傳體育教育,輔助體育教學。例如,武術套路教學,藍、排、足攻守技術的教學,都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形象,而且有效。在大自然這樣廣闊的空間里開展一些體育教學和活動,如爬山、遠足、郊游等,不僅寓學于景,有效有益,而且陶冶情操。這些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都會豐富體育課程、優(yōu)化體育課程,促進體育課程發(fā)展。

五、總結

第9篇:體育課程概念范文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只規(guī)定了學生應達到的具體目標,而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由各個學校進行選擇。這一方面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發(fā)展的地域差異較大,這就給了體育校本課程發(fā)展的空間。但由于人們對于校本課程的界定有不同的認識,因此對于體育校本課程概念的界定也存在不同觀點,筆者比較贊同董翠香和周登高的觀點即:“體育校本課程是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通過對本校學生體育需求進行科學評估,在充分利用社會和學校體育資源的基礎上,所設計的以促進學生健康為主要目的的方案?!贝梭w育校本課程概念的界定為系統(tǒng)的闡述體育校本課程提出的緣由和必要性,說明了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目的性,提出了體育校本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基礎。

2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課程觀和學生觀。

(1)課程觀。

由于長期接受凱洛夫教育學的影響,我國大部分教師對課程的理解存在著偏頗,課程即學科總合這一觀念根深蒂固,其課程的涵蓋范圍極為廣泛,它包括學生的學習進程,學校中進行的各種活動與勞動,個體在學校教育中獲得的一系列經驗,生活周圍所有具有教育價值的人或事物都應該納入課程的范疇。拋棄“課程即書本”的片面認識,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發(fā)展要求開發(fā)出不同的課程以促進其成才,課程開發(fā)不再是課程專家的權利,教師、學生、家長、社會不同人士均要參與到課程開發(fā)中來,課程開發(fā)可以成為一項全民性的社會活動。

(2)學生觀。

學生是教育成果的體現(xiàn)者,只有樹立起新型的學生觀,使教育活動與學生有目的學習活動配合起來才能實現(xiàn)成功的教育。傳統(tǒng)教育多關注于有希望進一步深造的學生,現(xiàn)行教育側重培養(yǎng)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力,真正實現(xiàn)了教育的大眾化和平等化。學生的學習不僅是獲得認知結構上的調整,更多的是為終身教育和未來生活作準備,要求學生認知的同時“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生存”。

3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的原則。

(1)體育校本課程的健康第一原則。

新體育課程標準實施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突出健康第一課程思想,因此在體育校本課程中要圍繞這一課程理念做文章,選擇的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與實施都要體現(xiàn)體育課程的主要教育思想,不僅體現(xiàn)身體健康。更要使學生身心融和,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當前一些學校對一些運動項目的改造,只是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忽略學生的身體感受,使體育課堂出現(xiàn)一玩到底,學生沒有感到絲毫生理上的刺激,達不到鍛煉體質的要求,所以體育校本課程內容的選擇中,在注重興趣的同時,更要注重教學的目的性和傳授體育文化的知識性。

(2)體育校本課程要突出學校的特點。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根據本學校的教育哲學思想和辦學方向而進行的課程開發(fā)活動。因此,校本課程開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以學校為本,它解決的課程問題要反映出學校的體育特點和實踐情況,它所貫徹的是本學校的體育教學的特色和體育課程標準的理念。校本課程開發(fā)一旦脫離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就很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校本課程,這對體育校本課程而言同樣尤為重要。

(3)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原則。

應當根據學校和周邊環(huán)境,合理規(guī)劃,充分利用空地,使學生能進行安全、適宜的體育活動。合理的使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使每一件設施都起到盡可能大的作用??筛鶕數氐牡乩憝h(huán)境和民族風格,開展多種多樣的民族體育活動,使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了解本地區(qū)的民族文化和傳統(tǒng)習慣。在實際體育校本課程開發(fā)中應突出特點,貫徹體育課程的教學思想,注重體育的教育本質。不能本末倒置,使體育課失去原有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