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積極心理學概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信息技術有利于中學數學新課改
1.信息技術能促進課堂教學的直觀演示性。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過黑板、教具模型等媒體展示的各種信息,學生有時難以理解。而現在可以將這些信息用計算機加工成文字、圖形、影像等資料,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再將這些資料組合起來,運用于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將計算機與大屏幕投影、電影機連接起來,也可以在網絡計算機教室中進行。這些方式可以促進課堂教學的直觀演示性,加深學生的理解。
2.信息技術能培養(yǎng)師生自主的探索式學習。
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合作學習,以共同解決問題、培養(yǎng)能力為目的思想深入人心。問題是數學發(fā)展的動力,現代數學教育更是強調要進行“問題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提高研究應用能力。例如,利用幾何畫板講橢圓的定義。打開幾何畫板,作一個圓心為A的圓,在圓內任取不同于A的點B,在圓上取一點C,連接線段AC、BC,作線段BC的中垂線交AC于點P,連接PB,引導學生發(fā)現|PA|+|PB|=|CA|,即圓的半徑,且大于|AB|。然后讓學生操作電腦拖動點C在圓上運動,得到P的軌跡——橢圓。啟發(fā)學生得到橢圓的第一定義。再進行發(fā)散思維訓練:當點B在圓上、圓外時,點P的軌跡是什么圖形·這樣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在動態(tài)變化中觀察靜態(tài)圖形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交流、討論,最終得到問題的解答。甚至有時遇到一些問題,其有些解法是教師在備課當中也沒有想到的,如果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手段,就會得到更多的啟示,對教師和學生都有很大的幫助。
3.信息技術能有效地讓學生進行復習和自我評價。
利用一些輔導軟件讓學生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技能,比方說一些教學課件和試題庫等。這樣學生可以根據某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進行知識的再現,發(fā)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再學習。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一些試題的練習,知道自己還有哪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不夠好,從而進一步加深、鞏固。
4.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學習。
隨著網絡的普遍使用,我們知道它是一個擁有信息最豐富、交流信息最為快捷的媒體。這樣學校可以給學生提供上網的機會,讓他們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比方說利用E-mail或BBS與更多的同學和教師進行討論,這將更有利于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性學習。
二、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新課改中的應用有著深遠的意義
1.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要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一個很有效的途徑,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fā)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猜想結論,發(fā)現定理,從而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增強自信心,也有助于鍛煉學生克服困難、探求知識的毅力。例如在講解幾何內容時就通過課件《奇妙的坐標系》向學生展示了坐標系的誕生、完善及應用歷程,使數學教學過程成為了再創(chuàng)造、再發(fā)現的過程。
2.更有利于創(chuàng)設發(fā)現問題的情境,激發(fā)興趣。
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動腦動手的活動中,便于系統(tǒng)知識的吸收和消化。
例如,在教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時,開始以百萬富翁與“指數爆炸”的故事引入。韋伯與百萬富翁杰米訂了一份合同,他將在一個月中每天給杰米10萬元,而杰米第一天只需給他一分錢,第二天給他二分錢,以后每天給他的錢數是前一天的兩倍。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得出了計算杰米所賺到錢的計算具體公式:1+2+22+…+2n,經過計算發(fā)現韋伯總共給杰米300萬元,而杰米卻要給韋伯約10737418.23元。同學們在驚奇和興奮的同時,知道了在對待數學問題時,直覺是不可靠的,只有進行科學的計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3.更有利于實現互感,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突破教學難點。
數學與其他科目相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于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教學難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tài)的演示,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三、信息技術在中學數學新課程改中應注意的問題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在感慨現代教育技術給數學所帶來的種種益處的同時,不能不注意它的負面影響。
1.影響師生情感交流。
“情感能左右注意力對智力活動的引導,能影響對輸入信息的反應”。教學過程同時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而在多媒體教室上課,由于教師要求操作各種機器設備,且教學內容大部分是由機器呈現,客觀上減少了師生間的直接交流,再加上光線等原因,學生的情感體驗也就易被忽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因此,在利用多媒體教學時,更要注重教學設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要,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要設法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提高自學能力,樹立信心。
2.警惕認知交流中的“多媒體霸權”。
由于缺少合適的網絡課件和工具平臺,缺乏專家和相關的理論指導,易導致教師的精神被多媒體所操縱,學生的思維被多媒體所束縛,師生共同成為被多媒體牽著鼻子走的人。因此教師必須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現代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探索,轉變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要讓媒體成為輔助教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成為灌輸的內容。
3.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關鍵詞:信息化;會計學;教學改革
在我國經濟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今天,會計這一在企業(yè)管理與經濟決策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技術也日益受到我國社會各行各業(yè)的重視,信息技術與會計的較好結合就是這一重視的具體表現。但據筆者調查得知,在我國當下的會計學課程教學中,信息技術與具體的會計教學卻并沒有實現較好的結合,這就在客觀上影響了相關會計教學的有效性。為了最大限度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就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深入融合展開研究的目的所在。
一、傳統(tǒng)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構成
生態(tài)系統(tǒng)原意指的是一定空間內各類生物及其相關環(huán)境因子的集合,是生物群落與非生物因子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相互作用而構成的生態(tài)集合體,而將這一概念應用到教學中,我們就能分析信息技術對會計學課程教學帶來的影響。具體來說,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理念下的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教學環(huán)境、教師群體、學生群體、教學內容等共同構成了傳統(tǒng)會計教學的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這其中的教師群體與教學環(huán)境、學生群體與教學環(huán)境存在著互相影響的聯系,所以筆者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定義為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群體和學生群體圍繞著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的生態(tài)集合體。
對于傳統(tǒng)會計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來說,教師與學生在知識水平、生活經驗等多種領域存在著不平衡,教學目標與學生認知能力之間存在的不平衡也常有出現,這自然就使得傳統(tǒng)會計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具體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往往不能夠取得較為優(yōu)異的教學成果。在傳統(tǒng)會計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開展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活動、解決學生疑惑、指導學生主動學習會計相關知識是這一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教學的主要流程,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流程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發(fā)揮了較為優(yōu)異的效果,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其本身已經不能較好滿足會計信息化所提出的需求。
二、信息技術助力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演化
早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速度便不斷提升,而到了今天,計算機與智能手機早已成為現代人的標配,這種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自然對教育事業(yè)帶來了較大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也因信息技術的融入發(fā)生了一定演變,信息化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此誕生。
1.信息技術特征
結合相關文獻資料,我們能夠清楚發(fā)現教育云、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網、3D打印技術等都屬于信息技術范疇,而結合這一認知筆者認為信息技術本身具備著多媒體化、網絡化、虛擬化、智能化等四個方面的特征。在多媒體化的特征中,會計相關教學內容可通過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形式進行展現就是這一特征的具體體現;在網絡化特征中,智能手機與電腦在我國的普及是這一特征出現的主要原因,而網絡會計教學、微課等教學方式的實現,就是這一特征的具體表現;在虛擬化特征中,云計算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都屬于這一特征的代表,而這些都很有可能成為我國教育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在智能化特征中,語音識別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等都屬于這一特征的具體展現,而這些都能夠為我國會計教學的更好展開帶來有力的支持。
2.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表現
結合上文筆者論述的信息技術特征,我們就能夠更為清楚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融合的表現,筆者將這一表現概括為以下幾方面: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融合、知識的多媒體化表現、知識組織方式的非線性化、知識獲取途徑的多元化、交互與網絡交互并存。
具體來說,在物理世界與信息世界的融合表現中,通過網絡進行的網絡教學實現就是這一表現的主要內容,教學活動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得以在不同時間與不同空間展開,教學時刻在這種狀態(tài)下得以擴展,會計教學自然能夠實現更好的展開;而在知識的多媒體化表現中,信息技術使得會計知識不再僅僅局限于文字、表格與圖片中,視頻、音頻、數字動畫等都能夠較好地作為會計知識的載體;而在知識的多媒體化表現中,電子教材、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等屬于這一表現的具體內容,而這些對會計教學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實踐能力等會有較好的支持;而在知識獲取途徑的多元化表現中,學生能夠結合信息技術在網絡中很輕松地獲取大量會計相關教學資源,而憑借這些資源,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完成會計知識的學習,這對學生更好地掌握會計知識有積極的影響;而在交互與網絡交互并存的教學表現中,W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等群體,都能夠應用信息技術實現較好的溝通與交流,這同樣會給教學的開展帶來更為積極的影響。
三、信息技術助力會計學課程改革的策略
結合上文內容,我們對傳統(tǒng)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構成、信息技術助力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演化產生了較為直觀的認知,而在下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對信息技術助力會計學課程改革的策略進行詳細論述,希望這一論述內容能夠為我國會計教學的更好開展帶來一定幫助。
1.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進一步實施開展,必須保障現代教育課程的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轉換,結合新課標教學理念,堅持課堂的教學內容設計具有三維教育理念的相關性目標,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作用,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新理念。
例如,某高校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教育系統(tǒng)設計,在會計學課程學習中,善于把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變成一種填字游戲,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善于把學生熟悉的知識游戲中的部分內容作為主要的切入點,從而踐行會計學知識學習中的綜合性教學新理念;另外,現代教育逐步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融合,教師要突破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與學生的課堂分布結構,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現代計算機技術在知識教學中發(fā)揮主動性和靈活性的教育理念,從而逐步實現現代教育新理念在會計學教學改革中的綜合應用,促進我國高校教育結構逐步實現教育理念的進一步轉型發(fā)展,適應現代新教育思維的教學指導思想。
2.教材內容調整
信息技術融入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能夠實現會計教學的更好展開,但想要真正運用信息技術助力會計學課程改革,相關院校首先就需要調整自身的會計學課程教材內容。據筆者調查得知,我國當下市面上93%的會計學教材都是在手工會計的前提下編寫的,而4%左右的會計學教材增加了會計信息系統(tǒng)相關的內容介紹,但這一內容往往不與教材的其他內容相結合,僅有3%的教材較好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會計教學的結合,由此可見我國當下會計學教材的落后程度,為此筆者建議相關院校對會計學教材的緒論、賬戶內容、復式記賬內容、會計憑證內容、會計賬簿內容、財務會計報告及分析內容、主要經濟業(yè)務核算內容進行調整,這一調整需要結合我國當下會計信息化的現狀與趨勢,這樣才能較好保證學生所學習的會計知識能夠真正實現學以致用。例如,在會計憑證內容的調整中,相關院校就需要補充介紹電子結算與支付中電子憑證的概念與應用、增加讓學生理解在財務軟件中如何規(guī)范填寫憑證等內容,這樣就能夠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提供更好的支持。
3.個性化教學方式
為了更好實現信息技術助力會計學課程改革,相關教師還應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開展具體教學,電子教材、教學錄音、視頻公開課、ERP沙盤模擬體驗等教學方式都能夠推動這一教學的更好展開。例如,在ERP沙盤模擬體驗這一教學方式中,學生憑借這一教學方式提供的直觀、可觸、可感的立體化學習環(huán)境,就能夠較好地激發(fā)自身對會計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與興趣,這自然就能夠更好地推動會計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4.教W延伸
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融合,在現代會計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體現在教學資源的課堂與課后的綜合性延伸中,善于結合現代學生的學習特點,發(fā)揮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融合適當的作用,教師在進行新型教育開展中,應對教學知識的相關理論進行綜合講解,達到啟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作用;教師可將教學課堂交還給學生,從而實現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教學啟發(fā)和誘導的作用。例如,某高校教師在進行會計學教學時,應用計算機系統(tǒng)進行教學知識課件的設計,并對財務報表中基本包含的內容進行基礎知識講解,同時善于結合計算機系統(tǒng)計算程序,為學生的財務報表的計算進行演練,同時在課堂中善于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實現現代教學知識結構的逐步完善,教學課堂合理開展,計算機系統(tǒng)的應用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計算準確性,同時也可以實現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啟發(fā)性作用;另外,教師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在會計學課程改革中的應用,也可以充分借助現代計算機系統(tǒng)形成的教學視頻,為學生后期的自主學習提供有效的知識學習指導,從而進一步拓展了會計學課程開展的實際意義。例如,某高校學生在會計學課程中實施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教師要善于應用計算機軟件,將課堂教學視頻上傳到學生交流群中,從而給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課后延伸學習空間。
四、結語
信息技術與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融合確實能夠推動會計教學更好展開,但想要真正實現信息技術助力會計學課程改革,相關院校與教師還必須使用較為有效的策略。
參考文獻:
[1]王風華,桂良軍.信息化條件下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0):124-126.
[2]鄔展霞,趙世君.會計專業(yè)人才需求與信息化的實驗教學體系構建[J].新會計,2010(10):2-6.
[3]胡星輝.高校非會計專業(yè)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和方法研究[J].湖北財經高等??茖W校學報,2012(2):69-71.
在21世紀,計算機必須在數學教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充分地發(fā)揮計算機優(yōu)勢,已成為數學教育現代化和數學教改的現實課題了。本文將根據計算機的優(yōu)勢及它與數學教育現代化的關系談談筆者對在數學教學中使用計算機的幾點看法。
一、數學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應用計算機
1.用計算機進行課堂演示。例如,對于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教學,傳統(tǒng)教學因較難展現其發(fā)現過程,從而造成學生對其不好理解。利用計算機,可以在屏幕上畫出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的平分線、BC邊的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之后用鼠標在屏幕上隨意拖動點A,利用軟件功能,此時三角形ABC和“三線”在保持依存關系的前提下隨之發(fā)生變化。在移動的過程中,學生會直觀地發(fā)現存在這樣的點A,使得角平分線、垂直平分線和中線三線重合。計算機的動態(tài)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2.利用計算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幾何畫板提供了一個十分理想的讓學生積極地探索問題的“做數學”的環(huán)境,學生完全可以利用它來做數學實驗,這樣就能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使得學生獲得真正的數學經驗,而不僅僅是一些抽象的數學結論。教師通過計算機創(chuàng)設環(huán)境,幫助學生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索,刺激學生解答問題,并為學生提供他們需要使用的工具與資源,以便學生能夠建構知識。教師不可能也不應該期望完全掌握與某個主題有關的內容,他們需要知道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如何問學生一些試探性的問題,如何使學生與有關的資源聯系起來,如何提供給他們存儲、操縱與分析信息的工具。
3.利用計算機復習、作業(yè)。學數學離不開做題目,利用計算機信息容量大的特點,可以做成一些智能題庫,學生可以用它做題、復習知識。這里所說的題庫的智能化,是指系統(tǒng)能根據測試者的應答,測試答題者對于某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智能地調節(jié)題型、題量,并能在線調出相關知識點的理論講解、復習教學內容。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可以充分自主地選擇教學內容進行練習,并能及時得到指導,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智能題庫隨意生成程度不同、內容不同的電子試卷,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考察。另外,教師還可以記錄學生一個時期(一學期或一學年)的測試情況,列出統(tǒng)計圖,發(fā)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二、數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高中數學教學轉變;以人為本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人到信息時代后,原高中數學某些教學內容的“繁、難、偏、舊”,過分注重“雙基”,以及對數學作為工具課所應起的作用的忽視……,都制約了數學課在培養(yǎng)現代公民數學素養(yǎng)中的功能的發(fā)揮,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不僅在理論上更加與國際中學數學教育接軌,而且教學理念更先進、課程設計更科學、更有利于素質教育的大面積推進,更符合我國的國情。下面,我將多次赴濟南、青島、武漢等地參加高中數學新課程培訓后的收獲結合我的教學經驗總結為五個轉變,與同行們談一談,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教育觀念的轉變
不同的教育觀念產生不同的教育。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的特點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單向平面地講授教科書的活動?!耙跃V為綱,以本為本”,是這種傳授活動的金科玉律。在這種理念下,教師祟尚鉆研教材,視處理好教材、教好教材為教學藝術,這種預先設計好的教學目標往往超越教學過程本身,脫離學生的現實。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學生很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取知識,教學目標的預設性與學生主體發(fā)展形成了尖銳的矛盾。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是學生成長和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高中數學應為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發(fā)展空間。高中數學課程是以提高公民數學素養(yǎng)為基礎的數學課程。什么是數學素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是指必要的數學知識、數學的思維方式、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科學的認知態(tài)度與價值觀,以及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間題的意識和能力。嘆新的高中數學課程定位于面向大眾的基礎課程,讓學生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作為未來公民所必要的數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以滿足個人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的需要,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功能轉變。這樣的定位適合面向全體高中學生,可以滿足不同層次高中學生發(fā)展對數學的需求,更好地發(fā)揮高中數學知識對所有高中學生的作用。所以,作為教師首先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對不同的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實施差異教學。大膽地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 (背景),合理創(chuàng)建問題模式,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鼓勵學生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形成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因為過分預設和封閉,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學生始終處于從屬地位,成了教師灌輸知識的容器,課堂上倦怠應付,與創(chuàng)造的喜悅無緣,師生都無法在課堂上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美國課程學家多爾認為,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作為“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這與我們的新課改理念是一致的。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應該重視學生,誘導學生內在的主動性,放手讓學生表現自己的獨立性,為學生提供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這種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應注重用一連串問題來組織教學;利用問題放手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以及與師生的交流來獲取知識,在一次次的思維碰撞過程中不斷地否定自己又完善自己,逐步培養(yǎng)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者,教學本來就是一個師生間相互交流思想、相互探究學習的雙向活動,我們應積極轉變觀念,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本著與學生合作的態(tài)度,與他們建立平等的關系,形成師生互動、民主融拾的良好氛圍,成為他們的朋友。課堂教學中,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傾聽學生的心聲,可以發(fā)現學生思維的“火花”,照顧差異。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教師要以親切的言談、優(yōu)雅的舉止、甚至每一次和學生目光的對視來實現交流,正所謂“親其師才信其道”。
三、“用活”教材內容的轉變
現行的課程方案包括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兩部分,教學大綱是對各學科教學進行規(guī)范的綱領性文件,其主要任務是指導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教學大綱不僅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做出清晰明確的規(guī)定,而且還規(guī)定了知識點的具體要求及深度、難度指標。還規(guī)定了詳細的教學順序,以及各部分內容分別占幾課時等。但由于規(guī)定的過于具體細致,缺乏彈性,不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少。
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是學生素質應達到的基本要求,是對不同階段目標的描述,以及對實施過程的建議,不是對教學過程進行規(guī)定或要求,因此,課程標準不直接對教學具體內容、教材編寫體系、教學先后順序等問題做出硬性的、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只是對這些問題提供建議、指導和多種可供選擇的設計模式。這樣新課程標準就是一個“最低標準”,極富彈性,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較大的創(chuàng)造性,為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較大的空間。
新的高中數學課程形成了一個包括必修、限定選修和任意選修在內的,并以學科類課程為主、活動類課程為輔的課程結構體系。教學內容的范圍是靈活的,廣泛的,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的材料都可作為學習內容。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明確教材不等于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大于教材,并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人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接近實際的材料進行深加工,向“以人為本”的方向努力,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與人合作交流和創(chuàng)新等過程,獲得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和方法;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情緒體驗,讓學生投人到現實的、充滿探索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去,體會數學的探索過程,體會數學與自然、社會和人類生活的聯系,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的全面發(fā)展;給學生學習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一般的,明確知識(概念性知識)以接受式學習為主,默會知識(方法性知識)應以探究式學習為主。
四、評價方式的轉變
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是把數學分數和升學率作為評價數學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更多的傾向于訓練和發(fā)展學生的應試能力,卻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訓練和培養(yǎng)。
新課程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建立“以人為本”的課程評價體系,首先要給學生參與評價的權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自評、互評及對老師的評價,都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看到別人的長處,是培養(yǎng)學生虛心好學品德的絕好機會;再著教師要采用多種評價方法,通過多渠道、采用多種形式,多方面觀察和評價。從靜態(tài)的、單一的、終結性的評價轉為動態(tài)的、多維的、發(fā)展性的、激勵性的評價;從注重智力的評價轉為注重多元能力的評價,使評價活動成為學生探索、體驗的過程。評價中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則,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采用鼓勵性語言,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最后教師還要善于利用評價所得到的大量信息,適時改善和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過程。
完善的評價方式的運用不僅能促進學生自覺開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還能使數學教育教學沿著素質教育的軌道健康發(fā)展,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體現出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p>
以上是我對新課改的一些膚淺認識,目的是領悟其實質,和同行們一起盡早適應新變化,以全新的姿態(tài)為新課改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培養(yǎng)模式
作者簡介:柳飛(1978-),男,貴州貴陽人,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講師。(貴州?貴陽?550025)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6-0081-02
隨著國際經濟環(huán)境的不斷惡化,處于制造行業(yè)利益鏈條末端的“中國制造”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亟待將“中國制造”轉變?yōu)椤爸袊鴦?chuàng)造”,優(yōu)秀工程師的培養(yǎng)是其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之一。“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是教育部于2010年推出的重大教育改革計劃,它屬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1]其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其二是指導學校制定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ǎng)標準,其三是強調企業(yè)深度參與學校教育。
目前,我國的工科教育受到投入經費、傳統(tǒng)觀念和實踐手段等多重約束,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和個性化設計能力,教育模式同質化現象嚴重,難以滿足企業(yè)的多樣化需求。高校擴招后,一方面巨大的師生比和實驗環(huán)境的投入不足,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環(huán)境導致技術型、實用型和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發(fā)展滯后,另一方面,企業(yè)界參與培養(yǎng)的程度不夠,也造成人才的輸出不足。[2]企業(yè)發(fā)展最為重要的工程師嚴重匱乏,已經成為制約行業(yè)轉換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國在教育改革方面已經做出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許多成果,但是在教育成果的衡量和轉換方面仍然無法達到量化的程度,[3]相比國內,西方發(fā)達國家在課程講授時始終堅持產學教育一體化,比如德國“卓越計劃”和歐洲高等工程教育的H3E/E4/TREE計劃中,對教學效果等方面制定了適合企業(yè)需要且滿足教學要求的標準,為后期的量化提供參照。
一、課程教學中出現的主要問題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以下簡稱為“微機原理”)是貴州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機械、電工電子、計算機和通信等工科專業(yè)的重要基礎課之一,在本科教學培養(yǎng)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大量新技術的出現和快速發(fā)展,“微機原理”涵蓋的知識不斷擴大,成為眾多技術學科的交叉點,是后續(xù)諸多課程不可橫亙的關鍵。“微機原理”是學生接觸和掌握后續(xù)微機控制類課程的基礎,開設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的微機原理知識,分析和解決相關工程實踐中的基本問題的能力。西方發(fā)達國家在相關課程的安排可以為我們提供參考,我們可以從具體的教學內容中看出端倪。西方發(fā)達國家在講授“微機原理”時通常沒有固定的知識框架,以實際應用為導向,根據科技發(fā)展的方向隨時更換教學內容,在8位單片機、32/64位通用PC、嵌入式ARM系統(tǒng)、信號處理DSP、可編程器件FPGA以及片上SOC系統(tǒng)等知識構成中靈活把握課程內容和形式,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和實踐模式。與此相對,國內在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與實際應用脫節(jié)的現象,教材內容常圍繞INTEL 8086/88 CPU,ISA/EISA/PCI總線,以及8251/8255接口芯片等已經淘汰或處于淘汰邊緣的知識,無法滿足行業(yè)領域的卓越工程師素質的培養(yǎng),學生在努力學習課程后卻發(fā)現自己處于無法設計、無法使用和無法擴展的尷尬境地。
“微機原理”主要面向低年級工科學生開設,由于學時數壓縮、生源素質下降和前導知識的不完備等主客觀原因,課程的教學任務面臨諸多困難,而這也是國內相關課程教育的常態(tài)現象。當前,國內在“微機原理”的教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下述三個方面,教材內容陳舊,無法正確表達工程實際需要;不斷減少的學時數與龐大的微機教學內容矛盾突出;學生對微機內部結構缺乏感性認識,從實踐角度分析工程問題等專業(yè)素養(yǎng)較難提升。[4]上述三個問題集中表現為理論與實踐的脫節(jié),一方面逐漸成為課程教學的瓶頸,另一方面與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ǎng)要求存在較大差距,急需在堅持以生產實際為導向的前提下,對課程教學形式和培養(yǎng)模式進行改革,是每一位課程老師不斷思考的新問題。
二、教學研究的方向和改革重點
根據卓越工程師的培養(yǎng)要求和衡量標準,需要對“微機原理”課程進行改革,主要集中在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和實現手段等三個方面。
1.研究方法
課題采用參與人員從“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標準出發(fā),通過頭腦風暴得到基礎思想,邀請教育專家和企業(yè)人士探討并定下原型方案,最后通過引入不同層次的學生代表到課題中,得到滿足要求的教改方案。具體解決下述三個方面的問題:細化行業(yè)需求,包括設計在不同專業(yè)、不同課時量前提下可配置知識的覆蓋框架;設計課程交叉知識點在不同學科、不同專業(yè)的效用矩陣,以及相應的權重值;設計智能化實驗流程生成系統(tǒng),用于產生基于行業(yè)目標的實驗流程。
2.技術路線
參照“卓越工程師”的要求和標準,以行業(yè)實踐要求和發(fā)展需要為導向,評估課程中各個知識點的權重值,制定相應的教學和實踐教學脈絡,形成多個子方向,量化子方向的目標后,建立相應的課題里程碑,以時間和目標的組合方式倒推出課題實施計劃,同時,通過構建支撐網站的形式,將課題研究結果對外,包括課程核心知識點、關聯知識、延伸內容和虛擬實驗平臺等,獲取相應修改意見,逐步完善符合行業(yè)需求的“微機原理”課程教改方案。
檔案管理工作和檔案材料都是以各種材質的紙張為主,并通過記錄和書寫的方式來進行信息的保留和存儲,但傳統(tǒng)人工的方式進行檔案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接觸的人員較多,保密性較差。二是容易出差錯,效率低。三是檔案的查找、更新和維護困難。筆者認為,針對傳統(tǒng)檔案管理方式所存在的不足,學校應當建立起信息化學校檔案管理體制――實現檔案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檔案管理能否成功地應用在學校檔案管理中,關鍵在于學校領導的支持和各部門主管的積極參與,尤其是領導思想認識的提高。要讓學校領導充分認識檔案信息化的重要性,認識到檔案信息化對學校各項事業(yè)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的重要性,切實將檔案信息化提高到學校發(fā)展與改革的高度來對待。將檔案工作落實到實處,切實將檔案工作納入學校主要領導的議事日程,納入部門的考核,納入檔案人員的職責范圍,使檔案管理有領導保證、人員保證、時間保證、經費保證。這是加快學校檔案信息化的關鍵,也是學校檔案事業(yè)生存與發(fā)展的根本保證。
檔案標準化、規(guī)范化是實現檔案信息化管理的第一步。信息化檔案管理要符合檔案管理的各項標準,包括檢索語言、目錄著錄、名詞術語、信息代碼、技術設備、檔案載體、檔案分類整理、檔案統(tǒng)計等方面都要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檔案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步驟,從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歸檔、存入計算機,都要做到條理清晰、目的明確,保證檔案完整,避免漏失檔案的記載內容,系統(tǒng)而正確無誤地記錄、存檔。
信息化檔案管理的前提是實現檔案系統(tǒng)的辦公自動化,只有建立具有高效管理和開發(fā)利用檔案信息資源能力的檔案網絡管理系統(tǒng),才能夠實現檔案信息從接受、整理、歸檔、著錄、存儲到開發(fā)利用的信息化管理。目前,檔案信息自動化系統(tǒng)從總體上看仍處于由文件處理向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過渡階段,完成這一步的關鍵在于數據庫建設。要實現檔案信息化,必須從文件材料產生開始就運用統(tǒng)一的計算機管理系統(tǒng),完成撰寫、檢索、借閱、編研等文件處理和檔案管理的全過程,使文件材料的公文處理與檔案管理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學校各部門就可以通過網絡實現對這些檔案信息資料的共享。
檔案信息化建設依靠的主要是高素質的檔案工作者。從目前學校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檔案工作人員都是一兼多職,對檔案管理信息化十分不利。要改變這種狀況,最簡捷的辦法就是改變隊伍素質結構,適應新的工作需要,要加大檔案管理人員的業(yè)務培訓,使其領會現代化科學管理檔案的內涵和特點,使檔案工作人員具備以下五種能力,即檔案信息真實性的維護能力、檔案信息的獲取能力、檔案信息的鑒定和評估能力、檔案信息的加工與提煉能力、檔案信息的交流與傳播能力,從而提高檔案管理效能。
加快檔案信息化的建設,就要舍得投入財力,配置與檔案管理現代化相適應的軟硬件,實現檔案網絡化管理。要制定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中期規(guī)劃和短期目標,爭取政府和上級部門的支持。計算機的存儲量豐富而廣泛,由計算機編印出的文件分類、主題等目錄,依托安全可靠的檢索系統(tǒng),無論是學校自身查找資料,還是其他查閱檔案的人都會快捷而準確地實現查找。所以,學校應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力爭全用計算機管理工具聯成一體,實現檔案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自動化。
初中物理教學平臺提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習資源,動靜結合的文本、圖形、動畫、視頻資源為學生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信息情境。同時,平臺還提供了虛擬的電學器件,學生根據電路的需要選擇器件,調節(jié)器件屬性,拖動虛擬導線,動手操作鏈接電路圖。平臺提供的三組學習任務,首先是基礎訓練,目的是完成基本的實驗練習,緊接著是不同層次的實驗任務,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性實驗,最后提供挑戰(zhàn)性任務,擴展了課本的內容,實現了個性化學習的意義建構。
二.新課教學第一部分:基礎訓練
學生根據電路圖連接實物圖(如上頁圖2),利用實驗器材驗證自己的連接是否正確。根據要求設計電路圖及教室電燈控制電路。設計意圖:在剛剛學習了串、并聯電路的基礎上,如果直接讓學生進行實際電路的分析和設計,學生會覺得無從入手。先從較為基礎和典型的電路的連接和設計練習,并逐漸向實際電路過渡,為學生搭建一個臺階,使其能較為順利地達成最終目標。同時,利用真實電學器材和電學平臺,引導學生了解平臺的模擬作用,為后續(xù)的平臺使用進行滲透。信息技術整合點:物理電學平臺提供的環(huán)境下,學生能夠手腦并用,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認知活動,在連接電路的時候,學生可以選擇利用虛擬器件在平臺上直接連接,然后將完成電路圖鏈接通過平臺屏幕切換放映出來,讓小組成員之間對比,觀察自己鏈接的是否正確,如果有錯誤,也能及時有效的糾正。第二部分:分層次挑戰(zhàn)任務第一層次任務:任務一:保險柜電路。機要室大門是由電動機控制,鑰匙(電路開關)分別由兩名工作人員保管,單把鑰匙無法打開,設計電路圖。任務二:衛(wèi)生間電路。一般家庭的衛(wèi)生間要安裝照明燈和換氣扇,使用時,有時需要各自獨立工作,有時需要它們同時工作,設計電路。任務三:護士值班電路。如圖3是醫(yī)院病房與護士值班室的示意圖,病人需要護理時,只要按床邊的按鈕開關就能及時通知護士:1號床的病人按下開關S1,護士值班室的燈L1亮;2號床的病人按下開關S2,護士值班室的燈L2亮。設計意圖:并不是所有生活中的電路都是學生目前階段能夠解決的,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電路的設計。學生在分析電路時,也許無法完全正確進行電路的設計,如果利用真實的電路器材,可能引起較多的元件的損壞,有所顧忌的學生會無法完全放開手腳進行嘗試,利用電學平臺能解決學生操作的任意性與教學條件的有效性之間存在的矛盾。信息技術整合點:物理電學平臺提供不計其數的虛擬電學器件,學生需要任何器件,都可以拿來即用。
當學生鏈接出現錯誤時,點擊取消便可以重新開始,減免了真實實驗中,拆換實驗器材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約了寶貴的上課時間。另外,平臺提供三個趣味性的任務,可供學生根據自身興趣選擇性實驗,既保證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又不會因單調乏味而失去學習興趣。學生通過平臺親自動手鏈接,最后得出實驗結論的同時又嘗到了成功的甜頭,為接下來第二層任務打下繼續(xù)探究的基礎。第二層次任務:任務四:電冰箱內有照明燈,控制它的開關在打開冰箱門時閉合,使燈發(fā)光;當冰箱門關閉時,此開關處于斷開狀態(tài),燈不發(fā)光,我們把這種開關叫“門控開關”。電冰箱背面有一個電動壓縮機,當冰箱內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便啟動,而內部溫度降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止工作,因而我們可認為壓縮機是由一個溫控開關自動控制的。觀察電冰箱的照明燈和壓縮機的工作情況,看看它們工作時是相互影響還是相互獨立的?想一想它們是串聯還是并聯?任務五:倉庫門衛(wèi)值班電路。某倉庫門衛(wèi)安裝一只電鈴,要求在前門和后門各裝一個開關,有一只燈泡,一只電鈴,一組蓄電池,兩個開關(各裝在前門和后門)及導線若干,根據下列要求設計一個電路圖:①前門有人來時,按下開關電鈴響而電燈不亮;②后門有人來時,按下開關不僅燈亮而且電鈴響。任務六:投影儀電路。教室里投影儀的光源是強光燈泡,發(fā)光時必須用風扇給予降溫。為了保證燈泡不被燒壞,要求:帶動風扇的電動機啟動后,燈泡才能發(fā)光;風扇不轉,燈泡不能發(fā)光。設計意圖:略有難度的電路,會激起學生的征服欲望,也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以動畫的形式將電路的工作情況簡捷直接地表現出來,幫助學生帶著輕松的心情進行討論和設計。第三層次任務:任務七:樓梯照明電路。如下頁圖4是一個老式的樓梯照明電路,最初,人們要節(jié)電就要這樣去做,這里的兩個開關是單刀雙擲開關。那這個電路中的兩個開關應該是怎樣的連接關系呢?設計意圖:利用動畫展示學生所領任務的場景,學生就可以直接利用平臺嘗試設計電路圖、再利用相應模擬器材進行電路的連接。在此過程中,不必擔心實驗器材的不足、損毀等問題。信息技術整合點:學生可以在物理教學平臺環(huán)境下繼續(xù)挑戰(zhàn)第二層、第三層任務,不僅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而且還加大了練習容量。教學平臺的快速反應力強的特點加強了練習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有助于學生對串、并聯電路知識的進一步強化。
以下為求學網為您編輯的:“計算機理論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如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敬請關注!!
計算機理論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如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以上就是我們?yōu)槟鷾蕚涞摹坝嬎銠C理論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如何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關鍵詞:自然辯證法;教學改革;學習心理
目前,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以實驗或實訓為輔助的方式展開。電子技術課程劃分為兩個方向,即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電子技術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急需通過教學改革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
一、運用辯證法分析學生學習的心理
從新聞接受角度出發(fā),闡述新聞受眾心理的三個層次,即“消閑心理”“求知心理”和“研究心理”,可以發(fā)現新聞受眾的不同心理的理性含量是不同的。采用自然辯證法類比的觀點,現代高校學生對知識的接受過程與新聞受眾對新聞接受的過程類似,同樣存在上述的三個層次。在不同時期和不同高校,三個心理層次學生的比例有所不同。
1.消閑心理是學習習慣欠佳的心理層次
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在上課時出現無精打采或者是注意力不集中現象。特別是隨著近些年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這種現象變得更加嚴重。除此之外,也有來自家庭和學生本身的原因。這些外在或內生的因素,使得學生上課的過程變成了一個消閑的過程。
2.求知心理是學生基本心理層次
求知本來就應該是課堂上的主旋律,這也符合絕大部分學生的心理需求。但是,目前高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求知動力并不是對知識本身感興趣,而是為了獲取課程學分,最終順利完成學業(yè)。這部分學生一般都能通過課程考試,但是很難對學到的知識做到廣泛應用。
3.研究心理是學生學習心理的最高層次
研究心理的學習態(tài)度是被推崇的,盡管學生提出的某些問題也許會使教師面臨尷尬境地。從教育角度說,教師希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雖然這部分學生所占的比重較小,但能激發(fā)教師上課的積極性。
二、基于學生學習心理的教學安排
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出現了很多一體化教室、多功能實驗室,能滿足電子技術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改革的需求。除此之外,教學也應該從學生心理角度出發(fā)安排教學。雖然在同一個班級上課,但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心理特點采取不同教育方式,這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
1.針對消閑心理
科學認識活動要求其過程和結果都具有實證性。有一部分學生對學校設置的培養(yǎng)方案認識模糊,對當前學習內容的重要性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對枯燥的課本知識容易失去興趣。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可以在教學的內容中多穿插對學科體系的介紹和梳理,以便于調整和改良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
2.針對求知心理
科學認識過程中要求其過程和結果具有深刻性。一味嚴格執(zhí)行教學進度,往往造成學生的一知半解。在課堂教學中不要吝惜口頭表揚,這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一些拓展性的知識鏈接,使學生手上移動終端能在課堂中扮演輔助學習的角色。引導性的課題留給有求知心理的學生,循序漸進的成就感能滿足其需求。
3.針對研究心理
科學認識過程中要求其過程和結果具有創(chuàng)造性,在未知領域中的探索使其本性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課堂即將結束,把創(chuàng)造性、研究性的課題拋給具有研究心理的學生,使其能利用課下的時間自主探索研究。通常在電子技術課程中很少涉及高頻電子部分,對于那些低頻電子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適當的提出一些高頻電子電路的問題讓他們探索。
學習的三個心理層次也是學習的三個階段,從消閑心理到求知心理,再到研究心理,這是一個逐漸提升的過程,符合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在電子技術課程的學習中要遵循這個規(guī)律,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不例外。對于消閑心理的學習者,如果受到適當引導可以轉化為求知心理,同樣,求知心理也可以轉化為研究心理。從教育角度而言,希望所有的學生都在學習中能有最大的收獲。
參考文獻:
[1]曾國屏,高亮華,劉立,等.當代自然辯證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