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新時代基礎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新時代基礎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時代基礎教育

第1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河北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在“十二五”期間的工作主體思路是怎樣的?

答:河北省在2011年3月出臺了《河北省教育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guī)劃發(fā)展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中提出了“加強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的要求,主張“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在這一指導思想下,我們提出了“以教育技術裝備的現(xiàn)代化推動信息化,進而推動教育現(xiàn)代化”的工作思路。

我們工作思路的核心重點在于―積極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在教育裝備配置上,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以服務于課堂教學為核心,契合課堂教學需求,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在工作過程中,我們要在搞好全省中小學標準化實驗室建設的基礎上,強化管理和使用,使教育裝備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效用。讓學生借助各類先進、適用的教育裝備,掌握更多更好的學習方法,具備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在其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擁有一種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素養(yǎng)。

今后,還要繼續(xù)圍繞這一規(guī)劃,對我們后續(xù)的教育裝備工作進行細化、深化和完善,全力把新課改的精神落到實處,全力發(fā)揮教育裝備對教育教學的推動作用,為我們“十二五”的工作打開一個良好的局面。

:據(jù)了解,河北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在政府采購、裝備管理、中小學圖書館建設、促進實驗教學等方面,始終做得有聲有色,成績有目共睹。請您談談相關的經驗。

答:要是評價我們的工作做得“有聲有色,成績有目共睹”,有些褒獎了,不過,我們一直是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的。

這幾年來,我們在政府采購、裝備管理、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和促進實驗教學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這是與省廳上級部門領導的支持和指導離不開的。

近兩年,我們在河北省農村中小學循環(huán)圖書采購中,實洋采購了2個多億,碼洋4個多億,裝備了1萬多所農村中小學,有力地改善了中小學藏書少、可讀性差、內容老舊的狀況。同時實施了電子圖書配備工程,投入800萬元,為147個縣(市、區(qū))采購了電子圖書,進一步豐富了農村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手段。這一系列措施,大大改善了農村中小學圖書的裝備條件,為推進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開了一個好頭。

我們進行裝備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用有限的專項資金實現(xiàn)高性價比的裝備采購。在發(fā)展方向上,我們更多的是身體力行,以此對各地市教育裝備站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引導示范作用。

談到實驗教學,一直以來,我們始終把它作為裝備工作的一面旗幟來對待。為了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工作的成效,我們分別在強化實驗教學評價機制、組織學生實踐活動、開展實驗教學相關的教育科研、實驗教學工作專項督導4個方面進行重點突破。

促進實驗教學的開展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我們圍繞它進行的工作,具體可用以下幾個字來概括:建、配、管、用和培、制、研、考,“建”是指實驗室建設;“配”是教學儀器配備;“管”和“用”:科學高效地管理和使用,提高教學儀器的使用效益;“培”就是指培訓,要想使教學儀器設備產生價值,需要對實驗教師和任課教師進行培訓;“制”:自制教具,在教學中摸索創(chuàng)新,開發(fā)適合課堂教學的教具;“研”就是實驗教學研究,探索發(fā)展新項目;“考”:開展實驗操作考核,以考促用。

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能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衡量學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標志之一,我省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一直重點關注,并大力推進。

:據(jù)悉,在全國自制教具大賽中,河北省屢次獲得佳績,可以看出河北省教育系統(tǒng)在教師自制教具方面的水平都很高,那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推動這項工作呢?

答:對于自制教具這項工作,河北省教育廳一直作為重點來抓,如果說自制教具一開始是為了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那么時至今日,我們逐漸認識到要把自制教具納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成為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時,可以根據(jù)學習的內容,共同動手做一些東西,讓師生互動起來,這樣賦予了“自制教具”一個更新的內容,在意義上與以往有了根本的改變。

根據(jù)教育教學的要求,研制一些填補教學用品領域空白的教具,是自制教具制作的一個基礎層面。從更廣義的層面上來講,自制教具工作應該是一個師生教學互動的載體,既增進師生交流,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提供了舞臺。這樣一來,使自制教具工作有了更廣闊的拓展空間。

當前,自制教具的形式已經逐步由驗證性轉向探究性,也由教師為主轉向以學生為主,由傳統(tǒng)制作模式轉向創(chuàng)新制作模式。

為了促進自制教具工作的開展,我們通過電視、報紙、雜志、網站等媒體,大力宣傳,調動廣大教師做好這項工作的積極性,引導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實際需要積極動手制作。站在研發(fā)的角度,我們還召集一些自制教具的教師能手,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選擇有價值的空白點去立項,主動轉化為教學資源。如每年設立的“河北省自制教具制作與應用課題研究項目”,鼓勵教師們積極參與研究。

另一方面,在每屆自制教具優(yōu)秀評比活動中,增加了自制教具能手的評比,進而培養(yǎng)了一批工作骨干,他們在自制教具工作中發(fā)揮了巨大的帶動作用,推進這項工作深入基層?;谝陨瞎ぷ鞯呐?,我省在全國自制教具大賽中取得了一些進步和成績。

我們認為,只要有教育教學存在,自制教具就是一個持續(xù)永恒的主題,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今年河北省成功舉辦了教學儀器設備展示會,請您談談地方展會與全國展會在展示內容、參觀群體、功能定位、服務效果上有怎樣不同?

答:2011年3月,我省舉辦的教學儀器設備展示會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各級教育部門和廣大教師中產生了較好的影響。

河北省的教學儀器設備展示會是一個地區(qū)性教育裝備展示會,展示規(guī)模在擴大,展品的規(guī)格在提高。在展示內容、參觀群體、功能定位上,跟全國展會基本上是一致的,當然在某些細節(jié)方面還存在一些差別,全國展會上的新聞會、新產品推介會更多一些,各類設備產品種類更豐富一些。地方展會的規(guī)模相對于全國的規(guī)模是要小一些,但從服務效果上來講,展示最先進的教育裝備成果,讓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一線的廣大教師了解新產品、新技術,共享教育科技發(fā)展的成果,借此推動教育發(fā)展,提高教育質量,這是我們舉辦展會所追求的功能定位。與以往最大的不同是,隨著教育裝備采購的規(guī)范化,展會現(xiàn)場成交現(xiàn)象不多了,在展會上廠商多是以展示為主,成交為輔。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雜志和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一直努力構建教育裝備工作的服務平臺,嘗試擴大教育裝備工作的合作與交流,特別想聽聽您在這方面對我們有哪些寶貴意見和建議?

答:我了解到,《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雜志和中國教育裝備采購網已經構建了一個良好的信息平臺,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教育工作者,雜志和網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

第一從政策層面上,多把最前沿的信息,包括把教育部領導、基礎教育司、各省教育廳領導的會議講話、文件進行快速的傳達,讓大家及時地了解高端的政策動向和舉措,對廣大教育工作者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第二從技術的角度,希望你們及時把最新的、最好的裝備的產品信息,進行最廣泛的傳播,傳達到廣大學校的教師、教研員以及教育裝備部門、教育網絡與信息工作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雜志社和網站這個平臺,就起到了一個長期、持續(xù)的展示會的作用。

第2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關鍵詞:現(xiàn)代化 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6-00-01

隨著社會文明的快速進步,社會的現(xiàn)代化程度越來越高。作為現(xiàn)代化的象征之一,信息技術對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于教育事業(yè)來講,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也使得學生的學習途徑得到擴展。利用有效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會使初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快速提高。

1 將網頁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

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影響著初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將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內容,使初中語文課堂具有了文字之外的更多內容。教師可以利用網頁向學生傳遞更多的信息。當教學內容得到豐富,學生自然會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更加積極地與教師進行互動。

例如,在教授《石縫間的生命》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將更多的教學內容整合在網頁上,讓學生對石縫間的生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師可以找出一個石縫中生命的例子,像小草與山上的樹木等。教師將相關的圖片安置在網頁上,再配上課文中的相關文字,讓學生在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的支持下對文章進行理解。教師更可以利用網頁為學生呈現(xiàn)一些文章的寫作背景,使學生認識到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2 將課件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都是按照課本的順序進行教學的。在初中教材中,具有相同寫作對象的文章被安排在同一個單元內,教學內容具有明顯的整體性與相似性。教師以這樣的順序進行教學,會使學生感到語文學習的單調,教學內容也顯得十分單一,這樣不利于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對初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對文章進行新的排序。特別是在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將同一作者或者同一時期的文章進行整理,讓學生對具有相同寫作背景的文章進行二次學習,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風箏》一課時,教師也可以引入一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內容,讓學生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而在復習階段,教師可以在課前對魯迅進行介紹,之后羅列魯迅先生的作品,這樣加強語文復習的條理性,使學生明確正確的語文復習方法。

3 將網絡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

網絡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來,網絡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加強網絡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使用,會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擴展,也能夠促進學生與文本的互動。網絡是一個大的平臺,教師不僅可以引導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學習資料的搜集,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方法的溝通與學習技巧的獲得。在教學中,教師讓學生以網絡為基礎來完成學習任務,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口技》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前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課件的制作,同時鼓勵學生利用網絡,對有關作者生平的知識進行搜集,了解口技這種藝術形式,開發(fā)自己的口技潛能。另外,讓學生將小組內成員所搜集到的學習資料進行整理,以PPT的形式展示于課堂中,這樣的學習實踐會促進學生學習能力與執(zhí)行能力的提高。

4 將博客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

博客是一種網絡工具,利用博客,作者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讀者也可以領略更多的生活精彩片段。將博客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會促進初中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比較熱門的文學博客,讓學生通過上網的形式了解更多的寫作方法。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開通自己的博客,讓同學與教師成為自己的讀者,加強師生互動與生生互動。在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會利用日記或者隨筆來引導學生加強寫作訓練。而在現(xiàn)代化教學條件基礎上,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博客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例如,在講授《我打敗了男子漢》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感受寫在博客上,通過博客來了解不同學生的心情。教師還可以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留言于學生的博客評論中,利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再接再厲。這樣的教學方法具有創(chuàng)新性,符合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

5 結語

綜上所述,加強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會使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傅家中學,山東淄博 370300)

參考文獻:

[1]朱清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7(11):44-46.

[2]焦煒.論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習方式的轉變[J].圖書與情報,2007(6):65-67,71.

[3]李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電教(下),2013(12):61.

[4]潘艷明,李大孟.關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2):140,142.

第3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語文 古詩文教學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顯而易見。因此,作為新一代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語文的古詩詞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顯得尤為重要。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

學習初中語文的古詩文,興趣是學生走向成功的最大動力,而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運用是初中語文老師進行高效率教學的基石。信息技術泛指用于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項技術,包括應用軟件、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這三個計算機技術在初中語文古詩文教學中的作用最為普遍,初中語文老師常常運用幻燈片和多媒體開展教學。

初中語文老師在開展古詩文教學之前,必定要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找一些水平高的朗誦家給大家朗讀課文。這種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老師的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可以讓學生讀準自己不認識的生僻字詞,糾正學生的錯誤發(fā)音――比如《詩經》的名篇佳作《關雎》中生字詞“參差”、“寤寐”和“鐘鼓樂之”和曹操的《觀滄海》中的“水何澹?!焙汀吧綅u竦峙”。這些詩歌都具有超出物象的特點,是引導人們突破作品特定形象的直接性、有限性,從直接中看到間接,從有限中尋求無限①。

二、用幻燈片輔助教學

初中語文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詩詞進行詳細的介紹,用幻燈片和音像視頻的形式向大家傳播古詩詞的基本知識,大大降低了老師的負擔,降低了初中語文老師書寫板書的時間耗費,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詩歌與哲學是近鄰②,初中語文老師可以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古詩文進行鞭辟入里地深入分析,比如古詩文是最早在各民族文學中產生的文學體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調、韻律和音節(jié)的不同要求,將人們頭腦中最豐富的想象和充沛的情感,用最凝練的語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出人們的精神世界和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畫卷……

初中語文課本中膾炙人口的古詩文不勝枚舉,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展古詩文教學的時候,首先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針對北朝民歌《木蘭辭》這樣的千古名篇,初中語文老師應該先用多媒體放一些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利于學生對這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主人公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的把握。語文老師可以先在幻燈片上放上以下內容――“《木蘭辭》又稱《木蘭詩》,是中國南北朝期間的一首民間敘事詩,它講述了古代女英雄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偉大事跡。本詩歌創(chuàng)作于北魏,最早錄于南朝陳的《古今樂錄》之中,長達300多字……”這樣,學生就會對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基本內容進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三、放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視頻

信息技術的良好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古詩文的濃厚興趣,就會愿意更加深入地認識這個對他意義非同凡響的重大事物。反之,如果學生興趣缺乏,就會很容易造成他的注意力轉移。初中語文老師可以放一些與古詩詞有關的電影和音樂視頻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輕松自如地學習。信息技術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的高效運用,可以調動學生意志活動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和學習動力。

學生的本性就是對新鮮有趣的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旦老師利用信息技術給孩子提供了新的啟示和知識,學生就會變得興高采烈和熱情洋溢。初中語文老師在教授《敕勒歌》這篇古詩詞的時候,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給大家放一些蒙古大草原的迷人景色,來展現(xiàn)敕勒川的迷人風光,還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穹廬讓學生體會詩歌中“天似穹廬”的意境。此外,老師還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音樂視頻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可以放烏蘭圖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馬》來讓學生體會到“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畫面。烏蘭圖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馬》中歌詞“我的蒙古馬,路在你腳下,你四蹄生風,彩霞滿天涯……”與《敕勒歌》中“男兒血,英雄色。為我一呼,紅海回蕩”的意境恰好吻合。

初中語文老師除了用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和視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放一些有關詩詞作者的紀錄片或者《百家講壇》等節(jié)目,來幫助學生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和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更好地輔助語文老師開展古詩文的教學工作。老師在教授杜牧的《泊秦淮》這首詩歌的時候,可以放一些有關杜牧的生平介紹的紀錄片,還可以放一些其他有關南京的古詩詞,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古詩詞的閱讀量。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老師應該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開展行之有效的教學,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不可多得的精神財富,初中語文老師作為中華文化的捍衛(wèi)者,對學生進行古詩文方面的傳道授業(yè)和解惑工作責無旁貸。相信在初中語文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古詩詞閱讀素養(yǎng)一定會得到日行千里的提高……

【注釋】

① 蒲震元. 中國藝術意境論[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第4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當前社會發(fā)展日新月異,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發(fā)展態(tài)勢,教育的發(fā)展也要跟上時展的潮流,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培養(yǎng)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教學模式是實現(xiàn)教育目的的重要形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離不開教學載體,高效的教學載體對于新型的教學模式構建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F(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是在時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一背景下所產生的一種交互性且注重時效性的技術,可以為高職高專的英語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產生一定的有利影響。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高專英語新型教學模式中應用的優(yōu)勢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高職高專的學生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其學習背景和學習基礎的差異較大,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高職高專學生是由于高考失利或者是平時學習基礎較差,才選擇到高職高專的院校就讀的。高職高專的學生以往學習英語的方式方法可能主要是死記硬背,對英語的聽和說的能力培養(yǎng)不夠,因此高職高專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濃厚,甚至對英語學習產生厭煩或者畏懼心理。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引入其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育手段將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調整和轉變,在課程教學中加入生動的圖文信息,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提高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質量。

(二)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增強教學效果。

在以往的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通常采用課下備課,課上通過板書和教材的講解教學內容的學習和傳授,條件稍好的學校可以在英語課堂上為英語教師提供錄音機來方便教師播放聽力。這種較為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主要以英語教師的教案及教材為中心,以知識點的口頭講解為基本形式,從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來看,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采取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相結合,就能構建較有效的教學情景的模擬和體驗,提高高職高專的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播放能夠反映英語國家人們的現(xiàn)實生活場景的影像資料,為學生提供更加真實且有互動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構建以學生的實用性學習為主的學習環(huán)境,增強教學效果。

(三)突破重點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高職高專的學生在文化課的學習上存在學習基礎薄弱、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多的問題,因此在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相對較多。從英語教學的技術上來講,高職高專的英語老師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語言表達及知識點鞏固的時間,如何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內容豐富且有趣的課堂形式吸引學生,如何將英語學習中較為抽象難理解的知識點轉化為較直觀且易懂的內容等,這些問題就是當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師面臨的問題。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育技術信息儲存量大,能夠將圖文和聲音有效融合的特點,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難題進行及時解決,為英語老師節(jié)省板書時間,同時有效突出教學的重難點,豐富課程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下構建高職高專英語新型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高職高專院校加大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投入,完善多媒體信息化教學體系。

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于高職高專的英語新型教學中,就應該充分認識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需要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視和教育經費的支持,否則就很難達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的真正效果。高職高專院校應該加大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投入,完善多媒體信息化教學體系,在院校的管理中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管理上有所側重,或者有條件的院??梢詾槠湓O立專項資金,用于高職高專英語教學與現(xiàn)代教育技術結合。

(二)轉變思想,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最優(yōu)組合。

高職高專的培養(yǎng)目的就是為了向社會輸送具有實際應用能力的人才,因此,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目標就是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具體應用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發(fā)展,滿足社會發(fā)展對英語的要求。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背景下,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學應該轉變教學思想,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的現(xiàn)實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最優(yōu)組合。例如,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技術,為學生播放英美電影中經典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泰坦尼克號》、《人鬼情未了》等片段,請學生自由組合模仿,其他同學則可以通過在課后的準備階段向表演者進行提問或者評價,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欲望及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背景下,互聯(lián)網的應用是一個避不開的話題,在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中,互聯(lián)網的合理充分利用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高職高專的英語老師可以通過建立英語學習群,在學習群里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英語資訊,并可以通過搜集有趣且對學生學習英語有用的文字圖片及視頻資料來豐富課堂內容。例如,在高職高專英語課堂上,在講述英美國家的禮儀時,英語老師可以提前在互聯(lián)網上搜集相關資料,并將其制作成小視頻,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英美國家的禮儀文化和我國的區(qū)別。例如,英美國家在受邀去朋友家做客時,最好提前五分鐘去,而不能太早去,做客時可以帶束鮮花或者是紅酒等,這些內容老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的搜索并將其制作成學生感興趣的圖畫或者視頻等,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第5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多媒體信息技術 實踐運用

一、前言

現(xiàn)如今,多媒體這一技術被當做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已在各式教學內獲得了大量運用,初中階段對英語進行教學也是其中之一。使用多媒體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提升英語教學的質量,從而增加教學的知識總量。同時還能同實際生活更為貼切,從而更好地展現(xiàn)出對英語進行教學的內容,以凸顯出在對英語開展教學時的各個重難點。在信息及視頻動靜融合的前提下,極大地促使學生產生學習激情,改善對初中英語進行教學的方法,進而讓學生在較為歡快的環(huán)境內獲得更多知識,促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及性格得以提升。

二、在對初中階段的英語進行教學期間運用多媒體的方式

1.全方位了解多媒體的作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師,一定要大量了解新興的信息技術,熟悉并把握計算機的基礎使用方式,給繪制并播放PPT課件進行準備。例如,在課后的時間內,教師就可自行學習信息技術,加入到各式有關的培訓內,并很好地把所學計算機知識使用到具體的實踐內。另外,學校也要給英語教師提供運用信息技術的平臺,在平時對初中階段的英語進行教學期間,督促其合理運用多媒體這一技術,繪制出精致且吸引人的PPT課件,以引起學生的注重,促使其學習的欲望被調動起來,使其在信息技術這一方式的幫助下,形成更多對于英語的興趣,M而提升教學成效。

例如,教師在對人物介紹進行教授期間,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這一教學方法,繪制出符合主題的PPT課件,并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播放,同時,激勵其借助視頻來對“How old are you this year?Are you Chinese?Where do you come from?”等類似的句型加以學習并學會使用。學生借助這一方式,就會對英語形成更多興趣,進而深化對知識的記憶力及把握程度。

2.合理運用多媒體這一技術。新課程革新提出了有關的規(guī)定,即多媒體這一技術只是幫助教學的方式,不可過度依靠這一技術,而忽視了原來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師要確定教學任務,摸索各式恰當?shù)慕虒W方法,并于具體實踐內明確哪種教學方法可以被學生所接受,哪種教學方法無法獲得教學成效。如有必要,教師可相應地借助原來的板書教學方法,體現(xiàn)出板書易記錄、關鍵凸顯等優(yōu)點,同多媒體這一技術的優(yōu)點加以融合,讓教學能夠順利且精準地開展,最后完成教學任務。在進行教學以前,教師要認真進行備課,知曉教學的重難點與培養(yǎng)任務。同時,還要把握學生的特點、認知狀況,結合各個因素整體進行考慮,選取能夠極大地提升教學成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使用多媒體這一技術期間,教師要很好地體現(xiàn)出多媒體展現(xiàn)方式的多元化、引起注意力這些優(yōu)點,借助圖像、視頻等的展現(xiàn),使學生知曉教學重難點、教學走向與內容,進而把握英語知識。在對PPT課件進行播放期間,還要激勵學生多進行互動。

例如,在對“Good morning!”這一部分內容中的“How about you today?Very happy to meet you!”等句子加以教授期間,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觀看PPT的同時,開展有關的對話訓練,使學生學會學以致用,構成優(yōu)良的教學氛圍,從各個方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而更為快速地達成教學目標。

3.借助多媒體這一技術輔助詞匯的背記。多媒體這一技術已變成了在進行教學期間不可或缺的一種幫助方式,其可以憑著本身的優(yōu)點,讓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更為靈活及生動。例如,在初中階段對英語單詞進行教學期間,背記單詞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增強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程度,促使其對英語詞匯產生更多進行學習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學好英語的根本。所以,在初中階段對英語單詞進行教學時,教師要使用多媒體這一技術,將需要重點把握的單詞繪制成PPT課件,再將這一視頻向學生進行播放,學生會觀看到各式各樣的單詞視頻及圖像,這就會在學生的腦中留下極為深入的印象,從而更好地輔助其對單詞加以背記。

例如,教師在對“I want to be an actor”這一節(jié)內容進行教授期間,就可以搜集很多有關職業(yè)的單詞并繪制成PPT課件,在教學期間借助各種方式加以播放,學生背記單詞的成效就會完全不同。這些明顯的圖像,不但能夠促使學生產生更多對于學習的主動性及能動性,還能提升其學習的成效。再如,在對詞匯的單復數(shù)形式進行教授期間,教師可借助顏色各異的圖片,播放出單復數(shù)的改變:egg-eggs、room-rooms、color-colors、hour-hours、time-times等。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盡管多媒體這一技術已大量運用于各式教學內,且本身具備特殊的優(yōu)點及功能。不過,多媒體這一技術并不可以替換教師及其他教學方式。教師需要知曉,多媒體這一技術只不過是一種教學方式,不具備單獨性,也并非當前教育的主要任務。所以,教師應依據(jù)對英語進行教學期間的具體情況,重視合理性及有效性,讓這一技術本身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地凸顯。

第6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一、用人單位對員工基礎教育需求的現(xiàn)狀

近年來各類企業(yè)得到迅猛發(fā)展,其自身要素已經觸及到人們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而且隨著社會制度的不斷進步、消費者消費水平和維權意識的同步提高,促使企業(yè)對員工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而從業(yè)者自身素質建設上良莠不齊現(xiàn)象相對凸顯,要想解決這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就應員工職業(yè)素養(yǎng)抓起,這就需要從中小學時期筑牢良好的基礎教育,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均衡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這階段的成長對一個人一生影響至關重要。

二、基礎教育對現(xiàn)階段企業(yè)發(fā)展的時代需求

搞好基礎教育是構建一個和諧企業(yè)的前置條件和內在需求,也是構建和諧社會勞動關系的重要內容。首先,基礎教育定位要體現(xiàn)時代性。一個成功的企業(yè)的離不開良性的經濟增長、透明的民主管理、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和向上的精神文明,這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要適應這一變化,所以要從員工入職前做好社會化對接,這就要求每個人從中小學入學后到入職前這段時期內,扎實接受基礎教育,這樣才能適應和駕馭和諧企業(yè)的新目標,為構建和諧向上、文明法治的企業(yè)文化筑牢基礎,良好的基礎教育將促使員工較好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企業(yè)規(guī)章制度,進而推動企業(yè)建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企業(yè)文化。其次,基礎教育內容要不斷更新。基礎教育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包括基本道德、理想信念和個人修養(yǎng)建設,尤其是踐行和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需要中小學基礎教育既要發(fā)揚民族傳統(tǒng)美德,更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時代、新形勢需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和機制體制調整的新要求,創(chuàng)新理論基礎和教育方式,不斷尋求社會進步新規(guī)律、不斷適應經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多角度、全方位激發(fā)和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能和后天積極性,準確把握時代新需求,傳播社會進步正能量,從而為學生成長乃至日后入職就業(yè)過程自覺提高精神境界。第三,基礎教育方法需要不斷改進。建設一個進步和諧的企業(yè),就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員工隊伍作保障,從學生教育時就對新情況、新任務有了認知和理解,在日后走上工作崗位時面對許多經濟關系、利益關系矛盾化解時就會順理成章,在出現(xiàn)一些問題和分歧時便于企業(yè)運用法律法規(guī)調解糾紛,通過情感交流與思想教育消除誤解,實現(xiàn)基礎教育和現(xiàn)行企業(yè)管理高度結合,妥善處理和化解各種內部矛盾,從而實現(xiàn)和諧發(fā)展的終極目標。第四,基礎教育機制要不斷創(chuàng)新?,F(xiàn)代企業(yè)需要先進的管理制度和卓越的企業(yè)文化做支撐,無論是機制體制還是文化理念,都是以人為核心。優(yōu)秀的企業(yè)更看重的還是人力第一成本,從基礎教育抓起無疑是企業(yè)推進管理創(chuàng)新的必然基礎,所以當前我們要用現(xiàn)代化管理理念對傳統(tǒng)基礎教育理論和方法進行整合和創(chuàng)新,從而保證基礎教育的長效性和基礎教育功能的可持續(xù)性,為培養(yǎng)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三、基礎教育務必引起社會的共同重視

第7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基礎教育改革是全方位、多角度的。第一,基礎教育的改革重構了基礎。基礎是重要的,但基礎本身也在變化,基礎教育的結構也要完善。首先,現(xiàn)階段,在基礎知識的結構性分析上,僅僅強調基礎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能力結構的問題,考慮到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基礎含義。因此,需要我們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第二,基礎教育的改革突顯了素質教育。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凸顯了學生素質的綜合發(fā)展。綜合素質包括人文素養(yǎng)、科學素質等等?;A教育階段要培養(yǎng)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向往,培養(yǎng)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構思未來,使學生建立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掌握探索未知世界的方法,具有把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的能力以及形成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第三,基礎教育改革要面向現(xiàn)代化。課程內容要充分反映時代特征。在全球化、國際化、信息化的今天,我們應該通過選擇不同的課程內容,使學生立足眼前,放眼世界,既秉承傳統(tǒng),又映射現(xiàn)代。因此,課程內容的選取至關重要。第四,基礎教育改革強調多方位交叉綜合。首先是培養(yǎng)目標上的綜合。在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上,對實施素質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高度、新境界,要求基礎教育把培養(yǎng)思想道德素質作為核心,把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重點,著重發(fā)展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上皆是對人才培養(yǎng)高度綜合的要求。其次是要實現(xiàn)內容上的綜合。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提出,小學課程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課程實行綜合課程與分科課程二者相結合,高中課程以分科課程為主。在義務教育階段,明確提出必須要開設“歷史與社會”“科學”等綜合課程。最后,還要實現(xiàn)課程形式的綜合。例如,研究性學習課程。作為一種課程形態(tài),研究性學習與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有著本質上的區(qū)別,研究性學習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以學生個性成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以及學生群體性共同發(fā)展出發(fā),充分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學習、多樣化和差異性學習、主體性和探究性學習以及互動性合作學習的特點。

二、高等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

第一,在完成大學本科專業(yè)知識培養(yǎng)目標的前提下,遵循學科專業(yè)發(fā)展與教師專業(yè)訓練、教育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體驗、啟迪教育智慧與端正教育思想相結合的教育原則,著力加強大學本科階段的通識教育,使學生具有堅實的文、理、工學科專業(yè)知識及人文和科學素養(yǎng)。同時,在課程設置、學位論文撰寫等方面可以體現(xiàn)不同的培養(yǎng)需求,強化其專業(yè)性,使學生在畢業(yè)時具備從事某項工作的基本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理想,職業(yè)能力等綜合性的職業(yè)素養(yǎng)。第二,優(yōu)化學科結構。從當前各高等院校的實際出發(fā),參照國內外大學教育的成功經驗,調整學科布局,優(yōu)化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的整體結構,形成以專業(yè)教育為主,通識教育為輔的學科群;優(yōu)化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具體學科結構;優(yōu)化特定專業(yè)的學科結構,使其適應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第三,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是建設學科專業(yè)的基礎。我們應遵循學科專業(yè)建設的基本原則,充分考慮專業(yè)發(fā)展的階段性和連續(xù)性,科學設計并建立課程體系。實踐證明,科學設置專業(yè)課程,可以夯實學生各學科專業(yè)的基礎。第四,加強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我們應充分重視本科教學實踐科目的學習和考查,加強實踐技能訓練,特別注重依據(jù)學生所學不同的專業(yè),采取風格迥異的教學實踐方式,同時加強雙語教學。微格教學、畢業(yè)設計、綜合性實驗等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可以重視實習與實踐機會。

三、現(xiàn)階段基礎教育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第8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教育改革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我國高校教育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如不能適應時展、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等。為了跟上時展步伐和需求,縮小城鄉(xiāng)教育差距,農村學校要把握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努力探索發(fā)展之道,進一步推動農村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深入,提高農村學校教學的整體質量,努力走出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質量強校之路,加快推進農村教育的內涵發(fā)展和科學發(fā)展。

一、新時代下農村學校教育面臨的任務和要求

新世紀以來,農村發(fā)展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xiāng)”,加快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的新階段。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賦予了農村學校新的任務和要求。隨著工業(yè)化、信息化、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xiàn)代化“新四化”的融合推進,農村逐步向產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伴隨著農村經濟和產業(yè)化的發(fā)展,農村城鎮(zhèn)化越來越明顯,這不僅改變著農村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必將對農村學校的教育產生深遠影響,提出新的教育任務和要求。

針對當前農村基礎教育的實際,要提高農村學校的教學質量。2003年9月19日國務院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加快推進城鎮(zhèn)化進程中,農村教育轉型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農村教育是農村的希望,是直接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一件大事。我國是一個發(fā)展中的人口大國,農民占全國人口的70%左右,農村學生將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和發(fā)展支柱,所以農村學校的教育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農村學校改革發(fā)展的制約因素

一是辦學條件不完善。長期以來,由于農村投入不足與缺乏長遠規(guī)劃意識,使學校教育教學設施匱乏、場地缺失,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的順利發(fā)展。校園面積不足,使學生的活動場地不足,體育課受到很大限制。學校的硬件設施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教師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只有擁有優(yōu)秀的老師,才有好的教育。農村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教育經費不足,有的學科無正式授課教師,教師資源不足。農村教師待遇低,導致教師整體素質不高。教師年齡結構老齡化,缺乏校園授課活力與熱情。

二是農村學校辦學理念落后。農村教育應該肩負起服務農村、建設農村、發(fā)展農村的責任。但實際上農村學校教育沒有“農村特色”。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試和升學上,一切為了應試。忽視了實踐活動的開展,忽視了農村生活技能的培養(yǎng),這對農村學生的未來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是社會價值取向受到限制。近年來,社會的價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村學校的健康發(fā)展。在經濟文化發(fā)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學生家長把優(yōu)秀的學生辦到城里借讀,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空白。農村老師照顧學生生活、管理學生學習,老師的工作量超負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學校的改革發(fā)展。

三、新時代下農村學校教育改革

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過程中,人們對農村教育發(fā)展方式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探索與完善。當前,農村學校教育改革主要表現(xiàn)在加大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的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逐步消除農村學校教學設備短缺問題。從長遠規(guī)劃農村資源配置的均衡,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公用經費的使用價值作用。推進學校布局調整,切實增強學校的硬件設施和學習資源,為教育教學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加強教師隊伍管理與建設,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師各種待遇,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竭力培養(yǎng)和造就大批優(yōu)秀年輕農村教師,逐步緩解農村教師的老化和結構不合理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吸引優(yōu)秀人才扎根山區(qū)從事教育工作,為農村教育補充新鮮血液。

第9篇:新時代基礎教育范文

 

 

近年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作為積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的根本性任務,擺在了廣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會的面前。在努力探索如何扎實有效地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課程改革被鮮明地提到了促進素質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位置上。這是因為,課程集中體現(xiàn)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課程是實施培養(yǎng)目標的施工藍圖;課程是組織教育教學活動的最主要的依據(jù)。由此,課程改革便成為了整個基礎教育的核心內容。目前,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隨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頒布和實施,已經進入了試點實驗階段。通過學習《綱要》,筆者更增加了對這次課程改革的認識和思考。

一、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特點:

(一)延續(xù)性和繼承性

當前的課程改革是我國建國以后的第八次課程改革,是對前面所進行的課程改革的延續(xù)和繼承。我國曾先后進行了七次課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取得了明顯成就。最后一次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后,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現(xiàn)行的體系。這次課改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進展。比如增加了“選修課”和“活動課”;引入了地方課程;在教學實踐中,涌現(xiàn)出一批重視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和重視學生成功與發(fā)展的好的教改典型。這些成績?yōu)楫斍暗恼n程改革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但是,課程是必須不斷改革,不斷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的,這是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fā)展,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越來越不能適應新的發(fā)展和需要。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是在吸收了前幾次課程改革所取得的經驗和成果的基礎上,針對現(xiàn)行基礎教育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弊端而進行和開展的,因此,相對于前幾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來說,本次課程改革是歷次課程改革的一種延續(xù),是課程完善過程的一個階段,具有延續(xù)性和繼承性。

(二)時代性和發(fā)展性

1、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是新時代的要求。

21世紀是以知識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國際競爭的日趨激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的綜合素質。社會的信息化,經濟的全球化使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成為影響整個民族生存狀況的基本因素。因此,21世紀將是教育和學習起核心作用的時代。

時代呼喚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萍嫉娜招略庐?,一方面要求教學內容能迅速作出反應,增加一些反映現(xiàn)代科技,社會發(fā)展的的新內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教育不僅能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走上社會后能更好地面對新的挑戰(zhàn)。確立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新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模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極大地提高全民族素質,是落實“科教興國”戰(zhàn)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面對時代和未來的挑戰(zhàn),根據(jù)“全教會”的精神,審視現(xiàn)行基礎教育的課程,我們發(fā)現(xiàn),確實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教育觀念滯后,人才培養(yǎng)目標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部分課程內容過于單一,學科體系相對封閉,脫離生活;課程實施過程基本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只重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fā)展;課程管理過于集中,缺乏靈活性等等。

因此,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新的時代呼喚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內容。

2、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體現(xiàn)了時代特征。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確定了這樣一些策略:倡導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課程結構;體現(xiàn)課程內容的現(xiàn)代化;倡導建構主義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這些理念和策略的提出,無不體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了時代的要求。

(三)綜合性和開放性

我國以前的課程計劃在課程的分科性、統(tǒng)一性和持續(xù)性方面考慮得比較充分,而對綜合性,選擇性與均衡性方面關注得不夠,因此,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必須依據(jù)國際課程發(fā)展趨勢,課程現(xiàn)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國的國情和教育傳統(tǒng),重建新的課程結構,需要特別關注基礎教育課程的綜合性,選擇性和均衡性。

1.綜合性。傳統(tǒng)的課程主要是按照學科來確定的,各門學科有其獨立的,嚴密的學科范圍和體系?,F(xiàn)代科學的發(fā)展逐漸打破了學科壁壘森嚴,相互割裂的狀態(tài),科學知識綜合化和一體化的趨勢明顯加強。科學的這種發(fā)展趨勢一方面要求現(xiàn)代人具有一種綜合的科學素質和全面認識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課程內容實現(xiàn)綜合化。為此,本次課程改革中,注意矯正傳統(tǒng)的不合理的學科分類,重視課程內容的綜合化,按照科學綜合發(fā)展的本來面貌提供一個合理的知識結構,以利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課程結構的“綜合性”主要通過開發(fā)和設置綜合課程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

當然,課程內容的綜合化的發(fā)展并不一概地否定分科,而是反對那種認為完整的事物可以通過孤立地研究其中的每一部分而得以把握的陳舊觀念。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應做到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相結合,尤其在小學階段,綜合學科和綜合活動所占比重應超出分科學科。.

2、開放性。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當今時代,課程內容既要繼承人類歷史積累的正確的、合理的知識,又要剔除舊的、已過時的、不合理的知識,同時,還必須及時吸納科學發(fā)展的新成果和新知識。國外就有一些將教材或教師用書以活頁形式呈現(xiàn)的做法,以便隨時增添,修改,調整教學內容,這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今課程設置的開放性。

另一方面,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積極改變僅依靠教科書開展教學的做法,充分開發(fā)、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要積極創(chuàng)造開發(fā)信息化課程資源,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空間。

(四)自主性和互動性

1自主性。《綱要》指出,中國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是發(fā)揮每一所學校的主體性。只有當每一所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而不是課程改革的被動執(zhí)行者、實施者時,課程改革才有希望。因此,在課程標準和課程結構的規(guī)定上也有了較大的彈性。學校和教師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發(fā)展水平,以及本校的條件,自主決定課程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選擇并設置有關課程來創(chuàng)造和形成本校的校園文化特色。

傳統(tǒng)的課程主要是按每門學科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形成的,邏輯性強的學科如數(shù)學是按邏輯要求來排列的,時序性強的學科如歷史則是按時序來排列的。這些做法都是以具體學科本身的特點為出發(fā)點,沒有充分考慮學習者的條件、需要和興趣。現(xiàn)代學校課程除了以學科為本的結構形式外,還可提供個別化,處方化的課程形式,構成多種可能的組合,學習者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如能力,需求,興趣以及已有的知識基礎)來自主選擇不同的課程組合。對于教師來說,這也有利于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2、互動性。《綱要》中提出了體現(xiàn)時代要求的新課程的目標,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等等,這就要求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局面。中國的學生遵守紀律,課堂秩序良好是很多國家難以比擬的,而在新的課程目標的要求下,我國的課堂教學必須講求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和主體性。

二、教師培訓中心面臨的新任務:

師資培訓工作是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成敗的關鍵。搞好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師資培訓工作,是進行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所以,作為教師培訓中心,在當前的課程改革過程中,也面臨著新的任務,那就是加強教師培訓,加速教師角色的轉換----由傳統(tǒng)型教師走向現(xiàn)代型教師,為實施新課程作好師資準備。

(一)認識到位,重抓落實

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新課程師資培訓的重要性,切實做好新課程實驗和逐步推廣的師資培訓的規(guī)劃工作,確保新課程師資培訓工作與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同步進行并適當超前。要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有關內容納入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的核心內容。首先培訓中心的教師要確立正確的新的觀念,并將這些觀念傳遞給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從而為新課程的大范圍實驗和推廣奠定基礎,要將新課程培訓作為正在實施的“繼續(xù)教育工程”中各級各類骨干教師培訓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觀念更新,形式多樣。

課程改革是一個漸進的,創(chuàng)新的過程,課程思想的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的更新,課程結構的調整,最終都得靠人來實施。培訓中心的教師首先應深入領會課程改革新思想,切實轉變教育觀念,例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認識到課程的功能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yōu)轶w現(xiàn)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樹立正確的課程功能觀等等,按實施新課程的要求,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培訓。在培訓方式上,要采取多種形式,倡導培訓者和教師的平等交流、對話,了解他們的疑惑和困難,引導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深入地討論,使他們能全身心的參與到培訓中來,使培訓工作收到實效。

(三)結合實際,加強實踐。

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程中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在準備階段研制的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及有關的管理,評價的方案、政策,都需要在實踐中加以驗證、修訂和完善。實驗階段工作能否順利進行,關系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敗。因此,培訓中心在進行教師培訓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參訓教師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多加思考。要根據(jù)“邊培訓,邊實驗,邊研究,邊開發(fā)”的原則,加強培訓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