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健康教育概念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健康教育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健康教育概念

第1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傳統(tǒng);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fā)展,青少年所面臨的壓力也在不斷增加,這樣就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顯露出來。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發(fā)展的進程比較緩慢,近幾年來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推動了社會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微信、微博、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數(shù)億用戶使用的信息傳播的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媒體的優(yōu)勢,結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一、青少年自媒體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在2012年我國教育部門頒布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規(guī)劃》中明確指出,對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為了滿足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促進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在心理上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困擾。所以,在青少年群體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必要。(2)青少年自身發(fā)展的需要。青少年階段是一生中發(fā)展最重要的階段。處于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會遇到不同類型的心理困惑,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對他們日后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造成影響。調研發(fā)現(xiàn),雖然有許多學校對于剛剛入學的青少年都進行了心理測試,并做好了記錄工作。但是,卻沒有進行后期的跟蹤調查工作,有些學校定期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卻沒有設立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影響了國家素質教育的實施。

二、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受到限制。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主要通過學校開展的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等了解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或者以固定的課本作為載體,教師通過口頭教育的形式對青少年開展教育工作,所涉及的教學內容十分有限,教師傳授知識的速度比較緩慢,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都比較單一,導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都受到了嚴重的限制。(2)教師隊伍的限制。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相關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隊伍還比較匱乏。許多學校中沒有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更沒有專業(y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許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都是兼職。此外,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往往承擔著多個年級的教育工作,導致工作開展更加困難。(3)學生思想的限制。許多學校都開始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設置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有專業(yè)的書籍、舒服的座椅等,與教室相比較更加舒適溫馨。但是,心理咨詢室的利用效率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許多學生心里有秘密卻沒有辦法跟老師溝通,怕老師對自己產生偏見。這樣就導致學生很難向教師說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學生不敢正視自己的問題,問題得不到解決,最終導致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的問題。

三、結合自媒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更方便、靈活。現(xiàn)如今,許多青少年都通過互聯(lián)網來認識與解這個世界。自媒體更是讓青少年快速融入現(xiàn)實生活。自媒體平臺,打破了傳統(tǒng)的限制,學生可以自主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學習的內容,他們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教育變得更加靈活。(2)形象溫暖。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邁向成熟的最重要的過渡階段。當今社會的青少年擁有的不少,但是所背負的壓力也更大。他們對快節(jié)奏的生活充滿著困惑。正是因為這種心理的困惑導致學生不愿意與其他人去溝通。學??梢岳昧奶旃ぞ呓⒁粋€群,讓心理教師與學生在群里進行溝通。自媒體讓學生與教師產生了空間上的距離,他們會消除恐懼感,更容易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順利地開展,讓心理教師的形象更加溫暖。(3)順應時展的需要。根據(jù)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我國的網民數(shù)量已經達到了7􀆰23億人,也就是說通過自媒體可以很容易緩解目前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匱乏的問題。自媒體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要充分發(fā)揮自媒體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yōu)勢,以滿足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需要。信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教育工作也應該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采取更加新穎的教育方式。四、結語總而言之,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順應時展的潮流,打開學生的心扉,重視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我國實施素質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賈叢源.自媒體時代下傳統(tǒng)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改進[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1):163-164.

[2]王萌.自媒體時代青少年價值觀問題研究[D].鄭州大學,2016.

第2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關鍵詞: 概念設計 ; 抗震 ;橋梁 ;匝道;延性

中圖分類號:U44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鄭州市花園路與連霍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是鄭州市城市路網中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其中花園路是鄭州市區(qū)南北方向的主要交通通道,是鄭州市唯一的一條綠色通道,也是鄭州市主要交通北出口之一。連霍高速公路鄭州段是交通部規(guī)劃的連云港至霍爾果斯國家主干道的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交通最繁忙的路網中的一段,它橫穿鄭州市北部地區(qū),是鄭州市快速路網中的重要骨架道路?;▓@路立交橋梁工程:包括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C匝道(跨花園路)橋、J匝道橋、K匝道橋、L匝道橋、M匝道橋、N匝道橋。本文只對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梁的抗震概念進行探討。

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跨徑布置為(4x20m+4x20m)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40.5m+39.5m)鋼結構連續(xù)梁+(4x20m,4x20m)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梁,部分橋段位于R=67.75m曲線上。上部結構采用單箱多室斜腹板帶圓弧斷面,下部結構采用雙柱式橋墩,采用矩形帶弧形形式,墩頂設置橫系梁,基礎采用4根φ1.2m鉆孔灌注樁。

圖1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型布置圖(單位: cm)

圖2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橋墩橫斷面圖(單位: cm)

基于抗震設計在城市橋梁設計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在花園路立交設計工作中, 抗震設計作為一條紅線貫穿于設計工作的全過程。橋梁結構的抗震設計,包括兩個范疇:概念設計和參數(shù)設計,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概念設計是橋梁結構設計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歐美規(guī)范中,在抗震的概念設計非常重視。經驗表明:對結構抗震設計來說,概念設計比結構計算設計更為重要,結構抗震性能的決定因素是良好的“概念設計”。由于地震動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以及結構計算模型與實際情況的的差異,難以保證理論計算分析與實際情況完全吻合。作為正確的抗震設計,必須重視抗震概念設計,靈活而又合理地運用抗震設計思想,使計算工作不至于盲目而且更有針對性;同時,通過計算,可以對橋梁的抗震概念設計進行驗證,或者對概念設計中考慮不周到的地方進行修正。

1橋梁抗震設計基本原則

結構抗震設計采用的是“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級設防思想?!豆窐蛄嚎拐鹪O計細則》采用的是兩水平設防,兩階段設計。第一階段的抗震設計,采用彈性抗震設計,第二階段采的抗震設計,采用延性抗震設計方法,并引入能力保護設計原則。通過第一階段的抗震設計,即對應E1地震作用的抗震設計,可達到和原規(guī)范基本相當?shù)目拐鹪O防水平。通過第二階段的抗震設計,即對應E2地震作用的抗震設計,來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延性能力,通過驗算,確保結構的延性能力大于延性需求。

2橋位選擇

選擇橋梁建設場址時,應根據(jù)橋梁工程的需要,全面掌握場址處的地震活動情況、工程地質和地震地質的有關資料做出綜合分析。應避免將橋址選擇在地質情況不良的地方:斷層、易產生滑坡的陡峭的山區(qū)、存在容易液化砂土或軟弱夾層的坡地、大面積采空區(qū)等;而開闊、平坦地帶的基巖、堅實的碎石地基、堅硬場地土或密實均勻的中硬場地是橋梁選址的有利地區(qū)。如必須設置在可液化或松軟土層的河岸地段時,橋長應適當增長,將橋臺置于穩(wěn)定的河岸上,而橋墩基礎要加強。

3結構方案的選擇

3.1 立交匝道橋特點

互通立交的匝道橋,受地形、地物和占地面積等影響,其總體布局跟其他橋梁相比,有以下特點:

a)由于互動立交區(qū)匝道的最小平曲線半徑可達到30m,如果橋梁剛好位于小半徑曲線上,則該橋就可能做成曲線橋梁,且往往超高值較大,故橋梁的橫坡較大;

b)由于要在短距離內實現(xiàn)高差,匝道橋往往縱坡較大;

c)橋面較窄;

d)匝道橋有時候要跨越主線或其他匝道,以及非機動車道,因此匝道橋的單跨跨徑受到限制,不能減小。

綜上所述,不難得出,匝道橋具有斜、彎、坡、異形等特點,屬于不規(guī)則橋梁,在地震作用下的響應比較特殊,其抗震設計將更復雜,不僅要滿足常規(guī)橋梁所規(guī)定的構造,而且在某些方面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震害表明,曲線梁橋具有較高的地震易損性,薄弱環(huán)節(jié)較多,因此其抗震概念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

3.2 上部結構

由于匝道橋自身的特殊性,受力復雜,需要采用抗扭剛度較大的截面,且橋梁上部結構的整體性要好。因此,盡量選取具有連續(xù)的上部結構形式,避免采用松散的簡支梁形式,減少伸縮縫,以防止落梁??箯?、抗扭性能強,整體性強的現(xiàn)澆箱型的截面形式,是較為理想的城市橋梁抗震設計的備選結構截面形式。

3.3 下部結構

3.3.1 橋墩的形式

匝道橋一般相對較窄,橋墩一般采用雙柱墩或者獨柱墩,橋墩的剛度相對較小。在地震作用下墩身的彎矩和剪力一般不大,但是位移相對較大,如有較好的限位措施,對于抗震來說,未必是不利的。而對于小半徑匝道橋來說,地震作用下,可能會導致橋墩會產生較大的扭矩,所以橋墩墩身宜采用抗扭剛度相對較大且整體性較好的結構,如獨柱實心墩或者空心墩,如采用雙柱式墩,應對其進行全橋空間地震響應分析,對關鍵部位進行加強。

3.3.2 橋墩的剛度

對于連續(xù)梁橋,同一聯(lián)內各橋墩的高度不同而導致其抗推剛度相差較大,則水平地震力在各墩間的分配不均衡,剛度大的墩將承受較大的水平地震力,嚴重時可能導致剛度較大的橋墩發(fā)生破壞,從而導致全橋損毀。如果剛度中心和質量中心偏離,上部結構還將伴隨產生水平轉動,又可能導致落梁或者上部結構的碰撞,而匝道橋恰好容易符合這兩個條件:縱坡較大,橋墩高差將會比較大;在小半徑曲線上,地震作用下可能會出現(xiàn)上部結構的水平轉動。

雖然匝道橋的橋墩高度相差較大,可以通過改變橋墩截面的形式或大小來對其抗推剛度進行調節(jié)。對于相對較高的橋墩,可以采用剛度較大的截面形式,或者增加其截面尺寸。如此一來,可以使得地震作用下各橋墩的水平地震相應達到均衡。

如果橋梁位于小半徑曲線上,地震來臨時,橋墩承受的水平力方向是不確定的,且有扭矩的存在。因此,橋墩截面的剛度在各個方向大致相同將會是比較好的處理方法。

3.3.3 橋墩的配筋方式

提高橋墩的延性對其抗震性能作用巨大,配置數(shù)量足夠的,錨固合理的橫向鋼筋,對于墩柱來說,可以起到三個方面的作用:約束塑性鉸區(qū)域內的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延性;提高抗剪能力;防止縱向鋼筋壓曲。因此,箍筋或螺旋筋的間距應小一些。各國抗震設計規(guī)范對塑性鉸區(qū)橫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都作了具體的規(guī)定。

圖3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橋墩橫斷面配筋圖(單位: cm)

4橋梁細節(jié)構造

4.1 支座

為保證橋梁剛度和質量的平衡,設計時應優(yōu)先考慮采用等跨徑、等墩高、等橋面寬度的結構形式。如不能滿足也可通過調整墩柱的截面尺寸和支座等方法來改善橋的平衡情況。其中,調整支座可能是最簡單易行的辦法了,效果也顯著。當采用橡膠支座后,由墩和支座構成的串聯(lián)體系的水平剛度為:

Kt=KzKp/(Kz+Kp)

其中:Kt是由墩和支座構成的串聯(lián)體系的水平剛度,Kz和Kp分別為橡膠支座的剪切剛度和橋墩的水平剛度。

水平地震力就是根據(jù)各墩串聯(lián)體系的水平剛度按比例進行分配的。從上式可以看出,調整支座的剛度可以有效的調整各墩位處的剛度平衡。另外,如果地震設防烈度較高,須考慮將支座設計成抗震支座,以達到減、隔震的目的。

4.2 梁連接方式

匝道橋,尤其處于小半徑曲線上的橋梁,橋梁應采用擋塊、螺栓連接和鋼夾板連接等防止縱橫向落梁的措施。

圖4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梁縱向抗震連接構造立面圖(單位: cm)

圖5C匝道(跨連霍高速)橋橋墩橫向抗震擋塊構造立面圖(單位: cm)

5橋梁延性設計

我國在2008年頒布實施的《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中增加了橋梁延性抗震設計和能力保護原則有關規(guī)定,增加了延性構造細節(jié)設計的有關規(guī)定,以期增加初始強度沒有明顯變化的情況下的非彈性變形能力,避免結構在大震中倒塌。

新西蘭學者鮑雷等提出了能力設計原理。在新西蘭最先廣泛應用能力設計方法,其他國家也先后在各自的結構抗震設計規(guī)范中采納應用了能力設計原理的一些基本概念。能力設計強調構件之間的安全度差異,通過這種差異,保證結構在強震中延性形式的出現(xiàn),避免發(fā)生脆性破壞。同時為了保證結構在強震中延性形式的出現(xiàn),在高烈度震區(qū)橋梁設計中應該重視延性構建的細部設計。

6結語

匝道橋由于其特殊性,在抗震設計中應予以特別關注。概念設計可以總體上把握橋梁的抗震性能,在橋梁抗震設計中起到指導性的重要作用。只有根據(jù)具體工程,始終堅持將橋梁的抗震思想貫徹于橋梁設計的全過程,按照橋梁抗震原則,具體實施設計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抗震措施。才能達到結構的良好的抗震效果。

參考文獻

[1] JTG/T B02-2008,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 CJJ 166-2011,城市橋梁抗震設計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1.

第3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社會文化視角具有明確的學術定義,即將其當作是在做出身體健康相關的選擇時需要考慮的一系列因素,或將其作為一種對個人過著健康積極生活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的理解,找出這兩種定義的區(qū)別至關重要。例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官方身體健康教育大綱文件指出,社會文化視角,通常指一系列影響個人身體健康觀念及行為表現(xiàn)相關的選擇因素,這一概念指與社會和文化因素相關的,并對個人身體健康發(fā)展產生影響的要素。根據(jù)身體健康教育的學術文獻,社會文化視角不僅僅是對以上所述因素的闡釋,顯然,社會文化視角確實涵蓋了對這些因素及其對個人身體健康活動的影響的理解。身體健康教育領域的研究者們利用批判主義、后結構主義、女性主義和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分析了學校開展的身體健康教育以及意識形態(tài)、權力和文化之間的關系,他們將一整套重塑公眾生活的社會文化價值觀話語作為研究對象,指出學校的身體健康教育對部分學生有失公平,可能會造成某種程度上的傷害,并且通常與青年人生活的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脫節(jié)。批判身體健康教育的研究者與身體健康教育研究領域的變化共同促進了社會文化視角在公共政策中的發(fā)展。澳大利亞將原本分開的身體健康教育進行整合,并且與個人生活和健康相關的身體健康教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這使得研究者們開始嘗試將身體健康教育的一整套價值觀在公共政策中概念化。過去,人類身體健康行為的定義僅僅包含其生物醫(yī)學方面的意義;如今,身體健康應該從社會視角進行理解,這就要求對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的身體健康概念進行重塑。例如,有學者與新南威爾士州一個小學6年級教授個人發(fā)展和身體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師合作,進行相關的專業(yè)指導和訓練,內容包括個人發(fā)展與健康的社會化本質、不同的社會和文化造成的身體健康行為選擇差異。與此同時,社會批判研究者們還專門研究了進行身體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此突出強調了社會正義原則對身體健康教育發(fā)展的潛在影響。在一些身體健康教育研討會中,也有學者嘗試指出身體健康的變革趨向問題,身體健康教育必須以各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制度改革和支撐環(huán)境為基礎。還有一些學者個人的觀點認為,社會文化視角指的是研究身體健康活動問題的一種方法,或者說是“閱讀”或理解身體健康教育內容的一個全新的視角。研究者們對身體置于制度改革的視野,并從教育改革的文化視角對身體健康進行了研究?;谶@些研究,最近的身體健康教育政策涵蓋了社會文化視角,如昆士蘭老年身體健康教育政策中指出,“如何從社會文化視角理解身體健康活動,并且社會文化對澳大利亞社會中的個人、團體和群體的身體健康價值觀有何積極的影響”。

2.西方身體健康問題的社會文化學闡釋

在現(xiàn)實的教育環(huán)境中,社會文化視角不斷被邊緣化,成為身體健康教育中的一種知識存在形式。身體健康教育以及身體健康教育師資教育領域的社會結構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文化知識和批判性參與高等身體健康教育師資教育都被相對的邊緣化了。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澳大利亞的身體健康教育師資教育體系中,生物學知識比社會文化知識要突出得多。雖然這些變化知識是在20年前發(fā)生的,但是這一領域的某些現(xiàn)象表明,其仍然發(fā)揮著學科導向的影響力。實際上,這一假設本身就存在問題。只有將醫(yī)學、心理學、生物學領域的專家提出的知識進行改造,符合身體健康教育并且改造后的知識是正確的,無爭議的,并且為大家普遍接受時,這一假設才可能成立。根據(jù)科學學科形成的生物學知識只是被重新組合,然后就應用到初中學生的知識教學中,如此形成的學校課程就是簡單化的高級教育課程。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大綱編寫者們根據(jù)科學學科的學術地位,將可測驗的高級身體健康描述成一門要求嚴苛的課程,這使得上述說法得到驗證。在英國和美國的研究中,社會文化知識在學校課程中被邊緣化的趨勢也非常明顯。達到這樣的目標很難,因為英國和威爾士的學校課程歷來都重視身體健康教育活動。社會文化視角價值取向的操作性層面上,歸于文化因素和社會決策問題。從社會文化視角對身體健康行為的研究納入社會決策研究,教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身體健康行為選擇。身體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社會模式和新的公眾身體健康活動,通常是可以互換使用的,但是二者的學科來源完全不同。身體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社會模式理論主要來自于身體健康社會學,而新的公眾身體健康活動理論的主要依據(jù)是身體健康科學。并且在實際應用中,由于以身體健康科學為依據(jù)的新的公眾身體健康質量提升方案過多地依賴于個人解決方案,因此常遭到社會學家的批判。據(jù)此,建議身體健康活動質量的社會決策影響要素,限定在身體健康教育發(fā)展的社會模式內想象社會和文化因素的一種方法論實踐途徑。這種方法論的前提是,身體健康行為發(fā)生于社會環(huán)境中,并且由于我們對環(huán)境獲得了更深的理解,因此開始關注身體健康行為本身,而非源于個人在生物醫(yī)學上的行為變化。教育變革是為了提高質量,在很大程度上,變革是為了提高教師和教學工作在效率、效益、責任以及管理上的質量。某些過于寬泛的教學計劃工作,例如社會文化評論視角,考慮如何將其融入大綱。也可能導致將身體健康問題歸類為一種更為寬泛的以學生為中心,以詢問為基礎的活動,其中包含諸如解決問題、批判性詢問等概念。國內學者已經開始關注這種社會文化動力驅動的身體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并運用到普通學生身體訓練中。從身體教養(yǎng)概念的發(fā)展和意義稟賦上來說,身體健康問題的本質在于改善身體教養(yǎng)或者說提升身體讀寫能力,增強體質、技能傳習、文化傳播等多元功能的有效實現(xiàn)最終將取決于身體教養(yǎng)水平。

3.結語

第4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幼兒;內容;問題;發(fā)展趨勢

教育不僅影響我們的過去,也影響著我們的未來,在學前兒童教育的五大領域內容中,健康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兒童的生存和發(fā)展是人類發(fā)展的先決條件,兒童的健康關系著祖國的未來。那么,什么是健康教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有哪些內容?

一、學前兒童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就是通過各種社會和教育活動,運用傳播和教育的各種手段,豐富人們的健康知識,增進人們達成健康的期望和態(tài)度,促進人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以促進健康。這個時期,幼兒的認知、情感、行為正在快速發(fā)展,但是危險因素卻圍繞在幼兒的身邊,因此,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消除危險因素,顯得尤為重要。

二、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

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從細節(jié)上大致分為六個方面。

1、日常健康行為教育。這一方面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幼兒日常行為的形成提出的,比如起床、洗漱、睡覺等等。

2、飲食營養(yǎng)教育。這一時期幼兒正是長身體的關鍵期,飲食營養(yǎng)變得特別重要,這一時期幼兒容易挑食厭食等等,是不良習慣形成的暖床,因此,在這一階段,對幼兒進行飲食營養(yǎng)教育特別重要。

3、身體生長教育。這一時期的幼兒對自身的生長發(fā)育沒有任何概念,對于自身的發(fā)展變化也沒有任何正確的解讀,因此這就需要成人進行指導和教育。

4、安全生活教育。在生活中,威脅幼兒生存的因素很多,但是幼兒卻沒有進行自我保護的意識,很容易上當受騙,因此,經常會看到幼兒走失、拐賣兒童的報導,所以需要對其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幼兒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

5、心理健康教育。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fā)展的奠基時期,從小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心理有著重要的作用,無亂是家庭還是幼兒園都存在忽視幼兒心理的發(fā)展的情況,導致有很大一部分幼兒心理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問題,對幼兒的心理進行健康教育刻不容緩。

6、社會適應教育。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與這個社會密不可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對幼兒的社會性的培養(yǎng)是相當重要的,決定著幼兒的成長發(fā)展。

三、幼兒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健康第一”只是口號。在幼兒園教育中,隨處可見的強調幼兒健康教育,但是教師真正讓幼兒進行觀摩的活動卻相對較少,關于健康的魚的主題課程也相對較少,并沒有讓幼兒形成健康的意識,還出現(xiàn)了錯誤的認知,比如說將幼兒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兒體育教育又或者將幼兒健康教育等同于幼兒園常識教育。因此,存在著健康教育知識口號的現(xiàn)象。

2、心理健康尚待落實。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有著需要改進的地方,家長容易忽視心理氛圍的創(chuàng)設,以及幼兒的個性心理、對幼兒的評價等等,好多家長甚至以自我為中心,經常給家里造成氛圍緊張的情形,對于犯錯的幼兒,沒有進行正確的疏導,反而地幼兒進行打罵,對于正在發(fā)展的幼兒來說,傷害是相當大的,而幼兒在學習生活中,幼兒園的教師重視課堂而忽視了實際生活,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關照不夠,導致幼兒的心理問題呈上升趨勢。

3、過度保護后患無窮。呼吁過度,就容易造成過度保護,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對于每個家庭來說都是“心肝”,有些家長就對幼兒進行耳提面命的教育,這導致幼兒變得膽小怕事,不利于幼兒某些人格的形成,比如勇氣,過度保護不利于幼兒的成長,因此這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家長應該注意的。

4、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忽視健康。環(huán)境在幼兒成長中占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幼兒很多習慣行為的形成與環(huán)境密不可分,據(jù)調查,現(xiàn)如今很多幼兒還生活在不良的環(huán)境中,幼兒生活的環(huán)境的改善已經刻不容緩,在幼兒生活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必須把健康這一主題設想進去,創(chuàng)設一個有利于幼兒發(fā)展的積極健康的環(huán)境。

第5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關鍵詞】勝任特征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培訓模式

【基金項目】河南省教育廳2016年度河南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勝任特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6-JSJYYB-180。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42-02

教育部2012年12月頒發(f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年修訂)》指出,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引入勝任特征這一研究概念,開展基于勝任特征的培訓模式研究,能夠有效地提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質量。

一、勝任特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的新視角

哈佛大學教授Mc Clelland于1973年在《美國心理學家》雜志上發(fā)文《測量勝任特征而非智力》,正式提出了勝任特征這一概念,他認為傳統(tǒng)的智力測驗并不能有效的預測個人從事復雜或高層次工作的績效,并將那些能夠從根本上導致績效優(yōu)異者和績效一般者之間差異顯著的深層次的特征定義為“勝任特征”。自此,勝任特征的研究引起心理學界的重視并掀起了對勝任特征研究的熱潮。關于勝任特征的內涵界定,不同學派的研究者所持觀點差異較大。王智等人(2011)結合我國文化背景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工作職責,將勝任特征定義為“與工作崗位、組織環(huán)境、文化氛圍和工作績效相關的知識、觀念、能力和人格特點等個人特性?!眲偃翁卣鞯慕Y構包括專業(yè)知識、普通文化知識、宜人性、盡責性、職業(yè)價值觀、學生觀、評估反思能力、協(xié)作溝通能力、專業(yè)發(fā)展能力。本研究認為這一概念界定符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的實際。

隨著相關研究的持續(xù)深入開展,西方國家的心理學研究領域在實踐與認證、教育與培訓方面逐步形成了“勝任特征導向的文化”。勝任特征概念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養(yǎng)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已經發(fā)展成為當前美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的核心指導思想。

目前國內關于勝任特征的研究尚處于引進階段,有學者在總結西方國家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見解,開展實證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宋國學(2010)認為基于勝任特征的培訓是在考慮組織內、外影響勝任特征導向和績效的因素基礎上,確定符合環(huán)境發(fā)展需要和崗位發(fā)展需要的勝任特征標準,以之作為培訓的依據(jù),以之為教育和學習的標準。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先后頒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引領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發(fā)展的快車道,然而,相對于西方發(fā)達國家,我國從業(yè)教師普遍存在勝任能力水平較低問題。如何培養(yǎng)合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這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現(xiàn)有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情況不容樂觀,中小學較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受訓情況更為薄弱。當前培訓現(xiàn)狀與從業(yè)教師的工作需要和發(fā)展需求不能相適應,主要表現(xiàn)在:

(一)重技能輕能力

當前,大多數(shù)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在內容設計上更多地注重于心理學專業(yè)知識和心理咨詢技能等,忽略了能夠使從業(yè)教師做出優(yōu)秀績效更關鍵是勝任特征,動機、個性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培訓有待加強。隨著從業(y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培訓內容必須要及時跟進以滿足教師不斷發(fā)展的需求。因此針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需要著眼于怎樣提高受訓者的勝任能力,而不是機械地界定培訓內容。

(二)重理論輕實踐

集中授課和專題講座仍然是培訓時所采用的主要方式,理論化、概念化和學科化問題較為突出。教師盡心盡力地教授往往因缺乏實踐操作和實際工作的指導而令受培訓者難以吸收教師講授的內容,更不能形成并建構出所需的知識或觀念來。

(三)重共性缺個性化

個性化設計培訓,能夠有效第促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建立合理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結構。然而目前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培訓,更多是從受培訓教師的共性需求出發(fā),忽視了受培訓教師的個性需求,不能夠有針對性的提供指導和幫助。

(四)缺乏系統(tǒng)性和連續(xù)性

目前的培訓還不能做到根據(j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較好的勝任工作所需要的素質和能力來系統(tǒng)的組織培訓,培訓時間短,缺乏科學而合理的系統(tǒng)性設計,缺少連續(xù)性,不能有效提高教師勝任能力和水平。

三、基于勝任特征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模式

針對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存在的問題,有必要開展基于勝任特征的教師培訓,探討出切實可行的模式,有效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質量。

(一)轉變培訓理念和方式

要提高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的質量,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必須從轉變培訓理念這一根本性問題著手,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培訓理念向以提高勝任特征為目標的現(xiàn)代培訓理念的轉變。

培訓方式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培訓方式多樣化可以有效地彌補當前培訓存在的不足。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網絡互動培訓、現(xiàn)場小組討論、體驗式工作坊培訓是較易為受培訓教師接受的方式,對提高教師從事心理教育工作的勝任力有顯著效果,可以在培訓中多多引入和借鑒這樣的方式。

(二)進行培訓需求調研

基于勝任特征的教師培訓較之于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最大的特點在于教師的勝任特征是培訓需求分析的重要依據(jù)。以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特征為參照標準,探討論證培訓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據(jù)此確定培訓內容,是基于勝任特征培訓需求分析的實質。

不同群體存在差異性,在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進行培訓時要分析不同學歷層次、不同年齡范圍的教師的心理需求,有針對性地組織實施培訓。因此,做好培訓的前提就是對受培訓者要進行深入的調查。

(三)制定個性化兼具系統(tǒng)性的培訓設計方案

組織培訓時應盡可能考慮到不同基礎水平培訓對象的差異化需求,制定個性化的培訓方案,既保證了培養(yǎng)效果又有助于增加培訓的靈活性。

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勝任特征的培養(yǎng)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此,基于勝任特征的培訓,必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培訓組織者和管理者應根據(jù)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需求,做好系統(tǒng)性的培訓設計,持續(xù)為受培訓教師組織多種有針對性的培訓活動。

(四)開展以勝任特征為導向的培訓效果評估

培訓效果評估是檢驗培訓方案、保證培訓效果的必要手段,是培訓工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建立基于勝任特征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yè)成長效果追蹤機制,能夠掌握和跟進受培訓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情況,為將來有針對性地設計下一階段的培訓計劃提供依據(jù)。

第6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教育;概念;必要性;基本方法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近些年來中小學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僅就此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般說來,心理健康是指在代社會,一個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表為認知功能正常,情緒反應適當,意志品質健全,自我意識正確,個性結構完整,人際關系協(xié)調,人生態(tài)度積極,社會適應良好,行為表規(guī)范和行為與年齡相符等等。

心理健康具有很強的階段性。也就是說,同一個人,在人生發(fā)展不同的時期或階段,由于對該階段發(fā)展任務的適應情況不同,其心理發(fā)展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會變得不健康。比如,同樣進入青春期,有的孩子適應得好,順利渡過,健康快樂地進入下一個人生發(fā)展的階段;而有的孩子適應得不好,或加入了不良團伙,或表出一些不良行為,面臨著心理危機。而一個面臨心理危機的青春期學生,如果得到及時有效的關注與幫助,在其后的發(fā)展中就有可能擺脫心理危機而踏上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道路。

心理健康具有相對性。心理健康并非是截然的和絕對的,人無法被截然劃分為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兩類,同時也沒有絕對心理健康的人。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是我們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會面臨的問題,在每個人身上都會同時存在心理健康的和不健康的側面,只是哪種情況占主流和程度不同而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社會發(fā)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fā)展事業(yè)受到了沖擊和挑戰(zhàn)。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郁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fā)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十分迫切,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健康是全員性的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與發(fā)展中都必然會面臨的挑戰(zhàn),包括那些學習優(yōu)秀、在教師看來是“好”孩子的學生,也同樣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許多研究與實踐證明,有時這些“好”學生反而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因為,往往由于學習成績好,這些“好”學生心理發(fā)展中不健康的側面就常常被忽視,得不到教師的重視和及時的幫助教育。如,一些“好”學生由于長期被寵、被捧,心理承受能力已變得極脆弱,稍不如意就發(fā)脾氣,有的還采取極端措施進行打擊、報復,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還有的就此邁上了自殺、輕生的道路來面對失敗和挫折??梢?,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個別學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的重要課題。

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措施

(一)努力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在學校,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其教育行為。只有掌握關于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guī)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比如,一位平時表還不錯的、身心都很健康的學生,由于一時的沖動偷拿了同學的錢,事后良心的自責使他找到老師并承認了錯誤。但由于教師處理不當,會發(fā)展到再也無法上學,陷入心理危機。而有同樣經歷的另一位學生,在承認錯誤的時候得到了老師的諒解,老師不但沒有將事態(tài)擴大,而且還把信任和改正的機會給他。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和積極支持下,這位學生終于擺脫了上次錯誤在心靈上留下的陰影,能抬起頭走路,在其它方面,還因老師的諒解和信任所帶來的自尊、自信的增強而得到積極的發(fā)展。因此,教師的素質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關鍵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貫穿教育教學的始終。

有的學校雖然也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機械、簡單地將之理解為課程教育或開展一、兩次轟轟烈烈的活動。孰不知,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絕不是每周一、兩節(jié)課或者搞幾次活動就能實的。事實上,大量的研究與實踐經驗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樣需要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意識和觀念;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僅靠有限的時間、空間是難以實的,同樣需要在點滴的生活實踐經驗中積累而成。因此,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教師每天大量而具體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

(三)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活動為主。

第7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摘要】目的:幫助病人了解自身疾病控制的有效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預防、治療、保健措施.方法:對護士健康教育技巧進行深入探討.結果:病人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顯著增高.結論:針對病人,病種,通過合理的宣教,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增加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存在問題,從中得到及時解決,為促進患者的康復起到重要作用.

1 健康教育的概念

健康教育是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行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動與過程[1]。

健康教育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與我們關系密切的是醫(yī)院健康教育。醫(yī)院是醫(yī)療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實力機構,在健康教育方面有它獨特的有利條件。有住院及就診的患者,他們愿意接受健康教育,又有一定的受教時間,醫(yī)院可根據(jù)防治工作的實例、衛(wèi)生防病統(tǒng)計數(shù)字以及流行病調查結果充實宣教內容。醫(yī)院健康教育是以病人為中心,針對住院接受醫(yī)療保健服務的病人及其家屬所實施的健康教育活動。其教育目標是針對患者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疾病特點,通過健康教育,實現(xiàn)三級預防,促進身心健康。

2 護理健康教育實踐中的相關問題

2.1護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護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系統(tǒng)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是由護士進行的,針對病人或健康人群所開展的具有護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動。

2.2護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讓患者達到知、信、行。知,讓患者知道所患疾病的一般知識、檢查治療的目的及護理要點。信,護士用豐富的知識幫助、指導患者,讓患者感到護士可信。行,利用護士的影響力指導患者,讓患者將護士傳授的知識付諸行動[2]。

(1)通過護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病人對醫(yī)務人員的信任感和依從性。(2)護理健康教育本身也是一種治療方法。(3)護理健康教育可提高護理質量。

2.3護理健康教育的特點 (1)廣泛的教育對象。(2)豐富的教育內容。(3)多樣的教育手段。(4)密切的教育關系:護士是與病人與家屬接觸最多、最密切的專業(yè)人員,開展健康教育著得天獨厚的條件。(5)靈活的教育環(huán)境。

2.4護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 (1)實用性原則。(2)可行性原則。(3)針對性原則。(4)保護性原則。(5)階段性原則。(6)程序性原則。

2.5護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1)入院教育。(2)心理指導。(3)飲食指導。(4)作息指導。(5)用藥指導。(6)特殊指導。凡需臨床特殊治療及護理的病人都應做好相應的教育指導。(7)行為指導。(8)出院指導。做出院指導不要等到辦理出院手續(xù)時才匆忙地向患者進行宣教,應在出院前1~2d內完成,這樣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2.6護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講授法。主要是針對患有相同或相近疾病的多數(shù)病人或健康人群通過集中講授某一專題的健康內容達到向聽講者傳遞相關知識的目的。(2)談話法。是護士根據(jù)患者和家屬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提問,引導其對所提問題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方法。語言教育是最直接、最簡捷、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它較少受文化的影響,文化層次低的患者最適合語言教育。(3)演示法。是護士配合講授或談話,將實物、標本模型等教具展示給患者或家屬,或者通過示范性實驗,來說明和印證所傳授的知識或所示教的技能。(4)實習作業(yè)法。是指導患者和家屬進行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的一種方法。(5)傳單法。是指單頁的文字及美術宣傳品,可結合實際,針對患者和家屬區(qū)的需要,比較詳盡的闡述某一問題。在實際工作中,要根據(jù)不同的患者和家屬以及現(xiàn)有的客觀條件,選擇可行的健康教育方法。

2.7護理健康教育的評價方法 (1)直接觀察法,多用于評價病人及家屬操作技能方面的學習效果。(2)書面測驗法,注意教育對象的文化水平、視力和體力情況。(3)口頭提問法,它可以通過護士的直接提問和與病人的交談來進行,了解病人和家屬掌握程度。

2.8影響護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因素 首先來自護士自身的影響因素:(1)認識不足,觀念轉變不夠。(2)知識缺乏。(3)資源不夠。(4)時間緊張。(5)沒有溝通交流技巧。其次是病人和家屬方面的因素:(1)觀念的束縛:不正確的健康觀念和健康行為是導致疾病的重要原因。(2)心理障礙:病人心理是一個深奧莫測的領域,護士滿腔熱情地為其傳授有益于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有時并不一定被接受和感謝。(3)身體不適:病人身體不適是不能很好接受健康教育的最常見原因。(4)年齡因素: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會有不同的接受教育的方法,健康教育的重點照顧者是嬰幼兒及老年人。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tǒng)、有評價的教育活動[3],開展整體護理八年多來,我國護理學領域可以說正在實現(xiàn)著三個重要突破。一是護理觀念的創(chuàng)新。即由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發(fā)展。二是護理模式的轉變。即由傳統(tǒng)的功能制護理模式轉變?yōu)橐圆∪藶橹行牡恼w護理模式。三是護理健康教育的產生。即將護理工作與健康教育緊密結合,形成完整的護理健康教育體系。護士只有在完成對護理對象的技術護理的同時,也完成健康教育護理,才真正實現(xiàn)了整體護理的目標。另外整體護理也為開展護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把護理健康教育融入護理工作是護理學科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成果。同時也使護理領域得到擴展,護理功能得以完善,護理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呂姿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9,8.

第8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聾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分析

國外,Luetke—Stahlman(1991)等指出,聽力損傷可能會損害幼兒在社會、情緒和語言上的發(fā)展,即使是中等聽力損傷的兒童也可能在與同伴交往和建立友誼方面遇到困難(鄭裴和馬偉娜,2008).[5]Schlesinger(1976)、Levine(1986)、Greenberg(1993)均認為:聽覺障礙兒童的人格特征基本表現(xiàn)為固執(zhí)性,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我控制、易沖動性、對挫折的承受能力低、易受他人暗示等.[6-8]由此可見聾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IqbalandHall(1991)研究顯示,[9]會說話前致聾的聾人因為心理障礙長期住院的比例為20.3/1,000,比因為精神疾病長期住院的比例高得多.這表明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聾生的生活質量.國內,戴梅竟等(1990)以南京市133名聾啞學校的男女學生為調查對象,[10]對智力、人格和情緒反應進行調查研究,指出聾啞學生智商低于同齡正常學生,從聾啞學生與正常學生人格度群體結構分析發(fā)現(xiàn),聾啞學生P型(精神質型)和內向穩(wěn)定型比例比正常學生高,聾啞學生的SDS(抑郁量表)、SAS(焦慮量表)的標準分均高于正常學生.可見,聾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較普通學生多,需要針對聾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適合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近年來,王玲鳳(2004)對浙江省聾啞學校156名聾學生采用自我概念量表和MHT進行調查,研究顯示7-9年級聾學生的自我概念,除了在行為因子上呈現(xiàn)下降趨勢外,其余因子和自我概念總分均不存在年級差異,自我概念對7-9歲聾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顯著的影響.[11]陶新華等(2007)使用SCL-90調查顯示,[12]聾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及正常學生,在總分以及軀體癥狀、焦慮擔憂、抑郁三個分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正常學生.采用社會支持量表測量顯示聾生所感受到的社會支持程度要高于正常學生,采用學習動機量表測量顯示聾生的成就動機也高于正常學生,而面對壓力,他們的行為應對方式卻較多退縮性.陳光華和于政泉(2007)采用SCL-90調查[3]、王美玲和陳國宏(2010)使用MHT調查,[13]均顯示聾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此外,還有對聾生認知水平(智力與學習能力發(fā)展、社會適應能力發(fā)展、思維發(fā)展、心理旋轉能力與心理投影能力、心理理論與執(zhí)行功能發(fā)展、推理能力、語言發(fā)展)和人格的研究.[5]

目前對聾童的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主要采用SCL-90、MHT量表進行測量分析后與普通兒童的測量結果進行對比研究(陳光華、孫崇勇、王玲鳳、王美玲、林于萍、馬宏斌).此外還有采用中文健康問卷(陶新華等2007)[12]、中學生自卑心理自我檢測問卷(林于萍2000)[14]、兒童自我概念量表(王玲鳳2004)[11]、自我效能量表(馬宏斌2008)[15]等,對聾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研究分析或將量表各測量結果進行相關分析.還有研究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性別聾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林于萍(2000)[14]、王美玲和陳國宏(2010)[13]的調查均顯示,聾女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較聾男童低.綜上,調查結果一致顯示聾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較普通兒童低,聾生除了在社會支持上獲得的社會支持、成就動機較普通兒童高,在自卑、自我效能等方面均較普通兒童低.但各研究的調查結果有不同之處,如陶新華等(2007)[12]、陳光華和于政泉(2007)[3]均采用SCL-90進行調查,調查結果的陽性因子不同.主要原因是所選取的調查對象不同,不同學校的聾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同.另一原因是調查時間不同.從1990年到2010年,20年間聾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是處于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發(fā)展過程之中,而使調查結果不同.此外,聾生做問卷需要手語翻譯老師,而手語翻譯老師的不同對調查結果的干擾很大,也會影響調查結果.目前聾生仍存在較普通學生多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需要對聾生投入較普通學生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以滿足其特殊需求,提高聾生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聾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狀況及其分析

國外,Hindley(2005)的研究顯示有效的早期交流(使用口語或英式手語)及對聾生父母的支持能預防許多心理健康問題.[16]在國外現(xiàn)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發(fā)展性輔導模式、“輔導-目的”模式、輔導-心理教育模式、輔導-全員服務模式.[17]國內,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討中,劉德芳(2003)指出聾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18]其次是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在各學科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習環(huán)境;再次是建立心理輔導中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后是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lián)系、注重家長的輔導與培訓.郝振軍(2005)探討了團體輔導在聾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19]蘇州市盲聾學校注重教師培訓、校園環(huán)境和設施的建設、家長培訓,為聾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其特色的人文環(huán)境有畫信(繪畫和寫信)、雙語(中挪聾教育雙語實驗項目)、網絡(QQ、blog、E-mail).[20]在教育實踐中,陳光華和于政泉(2007)對沈陽市某聾校47名聾生進行第二課堂的教育干預,[3]結果顯示第二課堂對聾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未達到顯著水平.馬宏斌(2008)對中州大學特殊教育學院200名學生的研究獲得如下結論:通過高校體育教育能夠有效地提高聾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其主要的干預手段為采用聾人大學生和普通大學生同班教育、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成立社團組織開展社區(qū)服務、采用多媒體進行體育健康教育等.[15]此外,近年來,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在逐年增多.如,王芳(2008)[21]和韓秀美(2008)[22]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徐麗茹(2005)[23]、馬宏霞(2005)[24]、史斌艷(2007)[25]、柴麗娟(2008)[26]、蔣春芳(2009)[27]分別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形體訓練、體育、地理、數(shù)學及活動課中.

對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從本世紀開始,研究并不多.已有的研究顯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聾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研究中出現(xiàn)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增加了各特殊教育學校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選擇范圍.其中,較有特色的是蘇州市盲聾學校的畫信(繪畫和寫信)、雙語(中挪聾教育雙語實驗項目)、網絡(QQ、blog、E-mail).[20]聾生雖然在語言表達能力上不如普通學生,但仍可以在語言的書寫能力上尋求進步,甚至趕超普通學生.研究也顯示,目前國內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在特殊學校中進行,聾生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社區(qū)幾乎沒有為聾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的條件.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種模式:心理課程、心理訓練、環(huán)境感染、學科滲透,均已在特殊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在對普通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提出的六結合式:堅持心理咨詢與心理測量相結合、心理輔導教學與行為矯正訓練相結合、心理治療和心理護理相結合、班主任工作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學習策略指導與心理素質優(yōu)化訓練相結合、立足本校大膽創(chuàng)新和對外交流協(xié)作相結合,[17]均可以運用到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為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p#分頁標題#e#

研究進展

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由論辯型到開始出現(xiàn)實驗型.從鮑紅安(2000)提出要重視聾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討如何針對聾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28]到陳光華和于政泉(2007)對第二課堂的教育干預,[3]實驗型研究開始在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出現(xiàn).實驗研究可以揭示自變量———心理健康教育、因變量———聾生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因果關系.因此,隨著實驗型研究的出現(xiàn),對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更為深入.深入的研究將有助于評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指導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由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討轉變?yōu)閷⒎椒▽嶋H運用到聾生的教育教學中.如:顧瑞華(2009)介紹了蘇州市的盲聾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20]特殊教育學校除了專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外,還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從2005年馬宏霞的《體育教育促進高校聾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培養(yǎng)研究》開始,近幾年的研究逐漸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各學科的教學備課、課堂教學、學生家庭作業(yè)和社會實踐中.2008年,何侃等編寫的《特殊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出版,使得特殊學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有了專業(yè)參考書籍,以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更多聾人學校和社會各界人士關注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投入到了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助于聾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聾校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證明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提升聾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有效.但近兩年的調查顯示,聾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仍較普通學生低,仍存在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其原因分析如下.政府及社會對聾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資源仍不夠.2009年中國殘疾人事業(yè)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止到2009年底,全國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總數(shù)21.1萬人,聽力殘疾2.9萬人.“先要吃飽才能吃好”,我國聾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在學校進行,但部分聾生無法接受正常學校教育,也就無法接受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只有提高聾童的入學率,才能提高聾生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只有部分聾生能享受政府與社會提供的充足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所以整體水平提升不明顯.沿海城市的聾校教學環(huán)境、設施較中西部城市先進,而各省城聾校又較鄉(xiāng)鎮(zhèn)聾校教學環(huán)境、設施優(yōu)良.這必然導致不同地區(qū)的聾生接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而使其心理健康水平參差不齊.從而導致聾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部分提升,但整體提升不明顯.普通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聾生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所提升.自1908年心理健康運動興起以來,我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投入的資源也在逐漸增多,學生的心理健康整體水平有所提升,所以聾生心理健康水平雖有所提升,但相對于普通學生仍較低.

研究展望

第9篇:健康教育概念范文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校本模式 大學生 工科院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1-0033-02

筆者前期在對比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分析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典型,引入校本模式的概念并嘗試探索其對于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試行。由于是初步探索,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需要對該模式進行合理評估,以彌補缺陷,更好推進。

一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評估

1.知識層面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推進,學生能夠了解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和基本概念,能夠判斷自身心理是否健康,能夠辨別人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及異常表現(xiàn),最終能進行自我調適并幫助他人。能夠在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和心理健康主題班會中,加強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工科院校課程設置中,豐富心理學等人文課程設置,也可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使學生在專業(yè)學習之余,豐富心靈體驗。

2.技能層面

通過推行工科院校校本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我探索、心理調適及心理健康發(fā)展技能。如學會如何有效學習、如何盡快適應環(huán)境、如何適當宣泄壓力、積極溝通和交往、管理自我和職業(yè)生涯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教育技能也能夠在致力于校本模式構建的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如對教學環(huán)境的利用、特色活動的研發(fā)、因人而異的疏導、自成體系的處理技能等。

3.自我認知層面

學生能否在自我認知層面樹立心理健康發(fā)展的自主意識,是推行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評價指標和最終目的。將心理測試與他人評價及自身分析相結合,更好地了解自己,對自己的身體條件、心理狀況、行為能力和性格特征等進行客觀評價,最終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并接納自我。細化校院班三級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實現(xiàn)心理健康建檔全覆蓋,使絕大部分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能夠進行自我調適或尋求幫助,最終實現(xiàn)師生密切交流、學生積極探索適合自己并適應社會的生活狀態(tài),使學生在成長中發(fā)展心理,在發(fā)展中增長才干。

二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改善

1.消除負性因素

工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在推行過程中由于需要結合學校本身實際情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規(guī)做法中加入一些新嘗試,前期由于人力、物力的不足可能會遇到阻礙而無法較快達到預期效果,而這些來自教師、家庭、社會各方面的錯誤觀念負性因素需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消除。

教師方面,通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修正部分錯誤觀念,引導教師客觀正確地認識學生的個體特征與特定行為,在對學生的行為進行歸因時避免出現(xiàn)不對等的單方因素和標簽效應,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不用有色眼鏡看待有心理困惑或心理疾患的學生。家庭方面,建立與家長聯(lián)系的長效機制,及時傳達學生的在校情況,糾正部分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不歸我管”的錯誤觀念,告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其明白學生在出現(xiàn)某些心理問題時需要和學校心理中心共同介入幫扶。社會方面,在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要避免社會集體感的淡化,及時消除某些不正確的“現(xiàn)代意識”,如不正確的競爭觀、金錢觀等的影響,配合學校的主流文化教育。

2.強化正性影響

第一,工作隊伍。在開發(f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的同時需要大力加強現(xiàn)有工作隊伍建設,繼續(xù)發(fā)揮其積極的正向引導作用。工科院校中的心理健康工作隊伍主要包括教師隊伍和學生骨干隊伍,教師隊伍包括心理咨詢師、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和輔導員,學生骨干隊伍包括校級心理中心助理、院級心理健康干部和班級心理委員。校本模式的構建以這支工作隊伍為基礎,推進人力資源開發(fā),實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兩線六點全覆蓋。

第二,教育模式。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仍然可以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得以長足發(fā)展的基石,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教育,同時輔以普通心理學、創(chuàng)業(yè)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大學生健康教育、人際溝通學等選修課教育,繼續(xù)推進課堂教育與課余活動相結合,立足于此類資源,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水平。

第三,特色活動。在保留工科院校常規(guī)活動的基礎上提煉升華,開發(fā)覆蓋面更廣、參與度更高的特色活動。如在常規(guī)的心理危機干預活動、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活動月、心理熱線服務、心理咨詢師服務等活動基礎上,開展心理講座、心理沙龍、心靈成長小組、心理情景劇表演、心理電影或圖片展播、工科求學或求職心理探析、研討會、學生自我教育和健康圖書館等特色活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和學生共同發(fā)展。

工科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是具備學校自身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此模式運作下,以本土化的實踐教學為重點,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但對于地方工科院校來說,其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內容的專業(yè)化還有待提升,要開發(fā)具備本土特色的校本教育模式,還需要同本地的其他類別高校多合作交流,以使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模式更為完善。

參考文獻

[1]李明忠.美國一流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分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