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教師個人研修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大學英語 青年教師 專業(yè)成長途徑
一、引言
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師團隊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1],他們承擔著大量的教學任務,對高校大學英語課程的發(fā)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然而,在專業(y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來自教學、科研任務和個人生活的壓力,少數(shù)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在專業(yè)成長方面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如果這些青年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他們的職業(yè)倦怠就很容易產生,這將嚴重影響高校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從而不利于高校外語教育的長遠發(fā)展。為了解決自身的專業(yè)成長問題,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需要在教學和科研發(fā)展道路上走有效的專業(yè)成長途徑。本文將從四個方面分析他們的專業(yè)成長途徑,以期給這一重要的教師群體提供思路,促進他們的專業(yè)成長。
二、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四大途徑
(一)教學反思
很多研究表明,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成長最重要的途徑[2]。大學英語青年教師也不例外,開展教學反思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他們可以通過弘揚教學優(yōu)點和改善教學缺點提高教學能力。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yè)成長最重要和基本的內容,作為教師,他們如果沒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就很難在教學崗位上立足,這必將影響專業(yè)成長的順利進行。因此,大學英語青年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中主動開展教學反思活動,以此促進自己的教師專業(yè)成長。
每次上課結束后,大學英語青年教師應該利用一段時間回憶自己上課中的教學活動,并最好將自己的回憶和反思寫成反思日記[3]。通過這一方式,他們將自己的教學細節(jié)記錄下來,直觀地掌握自己教學活動的完成質量,對于好的部分可以繼續(xù)保留并加以弘揚,而對于不好的部分可以通過嘗試改進加強提升,從而對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精益求精。除此之外,教學反思也可以讓學生參與,通過學生的反饋加快教師的教學反思。如果條件允許,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每學期特定的時間提交英語學習反思性總結,并就教學效果作相應的評價;如果條件不允許,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就可以選擇在每學期結束后,給學生發(fā)放教學評價調查問卷,也可以找學生參與訪談,這兩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從學生身上了解教學的實際效果,從而通過學生的反饋提高教學能力。
(二)教學比賽
教學比賽是幫助大學英語青年教師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又一促進力量。教學比賽一般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英語功底和很精細的課程設計,為了達到教學比賽的要求,參賽教師都必須在英語功底和課程設計上下功夫,通過提高自己的英語功底和不斷打磨課程設計,他們會對高質量的英語課堂有更深入的認識,從而提高教學能力。
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通過參加教學比賽,可以更直觀和強烈地體會到有效的大學英語課堂對教師技能的要求,并通過提升各方面技能提高綜合教學能力。另外,在參加比賽的過程中,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與其他參賽同行一起交流,同時他們的教學效果可以得到諸多比賽評委的檢驗和建議,這無疑為他們教學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幫助和指導。筆者曾參加外語微課與翻轉課堂的教學比賽,在教學技能方面得到很大的提升。通過這一教學比賽,筆者經歷了從對微課與翻轉課堂知之甚少到可以自己設計制作微課和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活動,這些變化就是其教學能力提升的直觀體現(xiàn)。因此,大學英語青年教師應該積極抓住各種大學英語教師教學比賽的機會,通過比賽提升自己的教學技能水平,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三)教師合作
教合作對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來說是一條很重要的途徑[4],對于大學英語青年教師來說更是如此,因為他們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都缺乏必要的知識和經驗,需要借助合作填補這些方面的空缺。通過與其他大學英語教師特別是年長而又有經驗的教師進行教學或者科研的合作,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有關專業(yè)成長的經驗。
在開展教師合作時,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尋求幫助,比如說多聽他們的課或者邀請他們聽自己的課,通過聽課后的互相交流可以產生很多教學改進方面的好想法,從而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另外,科研同樣是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在專業(yè)成長上不能忽視的重要方面,因此在科研上也應該尋求與其他教師的合作。這里所指的“其他教師”,不但包括大學英語學科的其他教師,而且包括非大學英語的其他學科領域的其他教師,因為通過跨學科的教師合作同樣可以增強科研能力。只要其他有經驗的教師能夠在科研上提供必要的幫助,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就應該抓住每一次教師合作的機會。為了提高科研能力,他們可以參與其他教師比較成熟的科研團隊或者科研項目,通過在團隊或項目中與其他教師開展科研合作學習他們的科研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科研實力。
在科研領域的教師合作形式上,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還可采用與非大學院校的中小學英語教師合作。中小學英語教師長年奮斗在英語基礎教育的一線,他們是英語教學的實踐者,也可以是英語教學研究的參與者,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通過對中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改進教學活動,以強化中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這樣的合作形式可能在操作上比較難執(zhí)行,但是良好的合作關系一旦形成,對于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和中小學英語教師來說就是相當有益的。中小學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英語教學問題,通過與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開展合作,就這些教學問題進行研究,研究的結果可以指導他們解決這些教學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通過這樣的合作,可以對中小學英語教學有更深入的認識,不但可以擴大自己的科研范圍,而且可以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四)專業(yè)研修
除了自身的教W反思、參加教學比賽和開展教師合作外,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還應想方設法地通過各種專業(yè)研修的學習機會不斷給自己充電,做到在這個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社會中不斷接收新的知識,從而促進自身專業(yè)成長的良性發(fā)展[5]。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專業(yè)研修已不僅僅停留在面對面的課程授課方式上,還有很多網絡課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因為教學任務重而學習時間不足的難題,因為網絡課程的研修在時間安排上是很方便的,可以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各大外語類的出版社都有線上的研修課程,課程內容涉及外語教學和科研的各個層面,給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開展終身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除了網絡課程外,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還可以參加面授式的研修課。通過研修,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從課程中得到更多有關教學和科研方面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有效解決自己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遇到的諸多問題,從而提高教學和科研能力,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大學英語青年教師應該多關注自己所在院校或者其他院校的學術會議和講座活動,通過參加相關領域專家的學術講座進行專業(yè)研修。這種研修雖然是短期的,但是通過聽取相關領域專家的研究,不但對大學英語教學有理論指導作用,對自己的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很大幫助。就較為長期的專業(yè)研修來說,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所在院校的實際情況申請出國交流的機會,通過在英語國家的交流學習提升自己的英語基本功、文化內涵和科研能力,這對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無疑是一種促進。除此之外,就還未取得博士學位的大學英語青年教師來說,他們可以在得到所在院校領導的支持下進行博士學位的攻讀,進行長期的專業(yè)研修。在攻讀博士學位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有更多加強學習科研方法的機會和平臺,并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科研項目,這對他們科研實力的提升有著很好的效果。
三、結語
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專業(yè)成長關系到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甚至影響整個外語教育的發(fā)展進程。為了保證大學英語教學和外語教育的長遠良性發(fā)展,他們應該在平時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之余通過教學反思、教學比賽、教師合作和專業(yè)研修的四大途徑促進強自身的專業(yè)成長。
從整體上看,這四大專業(yè)成長途徑其實是有機聯(lián)系的。就教學反思而言,除了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需要開展外,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在進行教學比賽、教師合作和專業(yè)研修過程中同樣也需要開展,通過反思促進教學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參加教學比賽的過程中,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需要通過教師合作來獲得其他教師對于改進教學設計的寶貴建議,同樣需要通過自身的教學反思不斷使教學設計精細化,而通過專業(yè)研修也可以提升教學比賽實力;在參與教師合作時,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就教學反思能力、教學比賽經驗和專業(yè)研修方式等向其他教師取經,從而更多地儲備相關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專業(yè)研修,大學英語青年教師的教學反思、教學比賽和教師合作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見,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可以在這四大專業(yè)成長途徑的聯(lián)合指引下得到專業(yè)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爽.大學英語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途徑研究[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3(1):32-34.
[2]姜宜敏.大學英語青年教師面臨的壓力和發(fā)展途徑[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5(4):56-58.
[3]于昕.促進大學英語教師成長的策略[J].黑河學刊,2009(5):90-91.
【關鍵詞】國培計劃 教師培訓 培訓實效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據(jù)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廳關于吉林省農村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的有關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廳委托,長春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承辦了“國培計劃(2011)――吉林省農村骨干教師置換脫產研修項目”長春師范學院農村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班的培訓任務。培訓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開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圓滿結束。
培訓通過采取置換脫產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內農村義務教育骨干教師的需求為主,組織開展專題講座、經驗介紹、教學指導、案例分析、交流研討等。針對小學英語新課程實施中的主要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與探究,探索適應小學英語新課程師資培訓要求的各種理念和方式,培訓過程中注重專家與學員的互動與研討。培訓按照項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兩個月的集中培訓和一個月的“影子培訓”相結合的模式以體現(xiàn)互動、共享、多樣化特征。
在整個培訓項目實施過程中,承辦學校不斷總結反思,以探求使項目有效且得以順利進行的方案,但難免遇到困難和阻力??偟膩碚f,此次培訓的特點有以下5個結合:
1.省內省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培訓團隊。本次培訓聘請了吉林省內省外、校內校外多位專家做專題報告。培訓期間,還帶領學員到省內重點小學進行參觀和課例觀摩。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課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的理論專題講座,又有教學經驗豐富的中學一線教師的經驗介紹與交流研討,既有國培專家指導下學員的理論研究環(huán)節(jié),又有“影子培訓”及學員之間進行經驗交流的實踐推廣環(huán)節(jié)。既有學員課上理論學習環(huán)節(jié),又有課下在專任教師指導下獨立練習及完成作業(yè)的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
3.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本次培訓在注重教學素質提高的同時,還設計了科研能力培訓內容。不僅請專家做了科研方面的專題講座,還請專家為大家的科研課題進行指導,使大家初步明確了如何開展教育科研工作。
4.課例觀摩和學員自我教學交流相結合。通過現(xiàn)場課例觀摩使大家身臨其境,領略高水平小學英語教師的教學風采,同時通過學員教學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及其他學員的特長。
5.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本次培訓除了有集中形式的專家講座之外,還有學員分組討論、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訓”,這對大家接受相對全面的培訓,達到全面提高素質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時,我們也反思了在培訓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
1.培訓之初應使學員明確具體的培訓方案與要求。本次培訓方案是嚴格按照省教育廳的相關文件精神,經過反復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內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論,又有實踐,并聘請了省內、國內一流、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和教授。但部分農村學員對于英語學科理論知識興趣不高,他們更加關注教學一線的實際問題。
2.負責培訓的學校應在培訓工作開始之前通過省教育廳與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聯(lián)系,以獲得參訓教師個人的具體情況。本次培訓開班之初,我們發(fā)現(xiàn)各學校選派學員的變動比較大,對于參與培訓的人員及數(shù)量與省級主管部門下達的骨干教師名單不符,這給培訓課程的設置和接待培訓工作帶來一定的不便。
3.頂崗實習的學生不能及時到位。由于各學校對頂崗置換實習生的質量要求過高以及對置換實習生的安全無法給出保障,使實習生不能及時下派,影響了農村小學的教學,極大地干擾了學員學習的熱情。
4.部分參培教師對基礎英語教育,尤其是吉林省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訓過程中,沒有完全做到對癥下藥,缺啥補啥,有些學員感到培訓中講授的理論知識難以解決現(xiàn)存的小學英語教學實際存在的問題。
5.外聘專家、外籍教師及培訓教師隊伍的層次和水平與參培學員的實際英語水平和教學能力差距太大,影響了培訓效果,后期經過調整有所好轉。
總結反思問題后,我們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思路:
1.預先對參加培訓的學員進行需求分析,根據(jù)不同地區(qū)和水平的學員的不同要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課程,可適當減少一些理論講座,增加實踐性強的課程。
2.負責培訓的學校應通過省教育廳與地方教育局提前聯(lián)系,組織調研,預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較完善、可行的培訓實施方案。
3.在培訓之前提前做好頂崗置換實習生與培訓學員之間的對接工作。
4.組織英語教法教師到吉林省農村和長春市部分小學調研,深入課堂聽課,參加教研活動,進一步了解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訓方案。
5.聘請的高級外語專家和學者不宜過多,應該多聘請一些一線教學名師和教學能手,并與校方領導取得聯(lián)系,走進他們的實際課堂聽課,親身感受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水平。
“國培計劃”是國家發(fā)展在職教師職后教育的一項重大舉措,吉林省的農村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的目的是使參加培訓的教師能夠結合實際教學準確理解和把握新的課程標準及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學新課程的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與水平,解決英語教師由英語新課程理念向英語具體教學行為轉化的問題,為全面推進英語新課程在全省的深入實施培養(yǎng)一批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并能發(fā)揮示范和輻射作用的小學英語骨干教師,最終形成一批具備較高學科素養(yǎng)、教學設計與實施能力的、能夠在農村基層小學發(fā)揮骨干作用的英語學科帶頭人;一批用于小學英語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的教師資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學英語教學案例、知識更新的課程與學習資料;一批適合農村教育發(fā)展需要的研究課或示范課;從而促進農村學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整體提高。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國家中長期教育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及人民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需求的日益增長,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專業(yè)化水平顯得越來越迫切。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yè)化教師隊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在其著作《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一書中的導言中說:“我們堅信,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精神的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精神的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fā)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新課程改革會引發(fā)英語教學領域一系列的變化,新課標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教師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是學生發(fā)展、學校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是素質教育能夠順利實施并取得實效的前提,更是新課標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促進高中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呢?
一、學習新教育教學理論
大多數(shù)高中教師在大學學習期間,已學習過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學科教學論等教育理論,但目前英語新課程標準融合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語言學習理論,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五個方面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具體內容和標準。其中,語言技能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情感態(tài)度指興趣、動機、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響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相關因素,英語學習策略包括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等。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若教師平時不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就不可能很好地理解新課程理念。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努力適應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yè)化能力提出的新要求。
二、擁有精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
當今英語教學新理論、新方法層出不窮,新教材的編寫以話題為中心,體裁和題材豐富。教師只有具備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英語教師應堅持閱讀各種相關英語報刊,關注學科最新發(fā)展,研讀中小學外語教學科研雜志。比較適合高中教師閱讀的刊物有:《新課程研究》《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基礎英語教育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英語教師》《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教學月刊》等。教師的教學思想就是從博覽群書中來,廣博的專業(yè)知識建構了教師的教學行動,從而適應多元化、開放化的英語教學趨勢。
三、參加新課程培訓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作為教師,應該把培訓與教育實踐和教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英語教師培訓主要是探討英語教師如何用新教材,如何將新課程理念落實到課堂等問題。在實際培訓中,可用“請進來”的辦法,即請學科專家和名師作報告,講述新理念、新方法;也可“走出去”,即到高校或名校去,請專家或學者面授,教師現(xiàn)場觀摩課例、聽學術演講。近年來,山東省教育廳進行的高中教師遠程培訓效果很好,借助網絡平臺,教師集中觀摩、討論和在線研討的方式,并輔以講座、作業(yè)、閱讀文本等。在研修中,教師與課程專家互動,很多教師通過這種培訓,更好地理解了新課程,解決了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專家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培訓創(chuàng)造機會讓教師參與探究過程,在發(fā)現(xiàn)、思考、解決問題中得到專業(yè)成長。
四、培養(yǎng)教學反思能力
英語教學反思能力是英語教師對教師所選教學目標的適用性及這一目標選定的教學策略作出判斷的能力,主要包括對英語教學設計、教學過程、自身教學行為、教學評估的反思。例如,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反思:Who are my students? How should I introduce this topic? Who should I call on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How can I explain this important point? 新課程提倡教師做基于反思的研究型教師,指出了反思的重要作用。教師通過反思發(fā)現(xiàn)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或小問題,然后研究總結教學規(guī)律,解決自己的教學問題,進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為教師的終身發(fā)展提供保證。
一、建設區(qū)域學習型教師團隊,多途徑搭建學習與交流平臺
城區(qū)為英語教師搭建各種交流學習的平臺,通過多種形式促進教師的發(fā)展。
1.全面培訓,全員參與
組織城區(qū)英語教師參加各種學習培訓,特別是“攀登英語項目組”召開的課題培訓會,使全體項目實施的一線教師能與北京師范大學的專家面對面地交流和互動。
2.實地考察,學習取經
我們還組織各校英語教師到北京實驗學??疾欤瑢φn題項目的實施做深入的了解。這種把先進地區(qū)、先進學校的做法引入城區(qū)學校的方式,促進了區(qū)域教師的自我學習和進步。
3.專家座談,思維碰撞
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廣西高等學校的博士為城區(qū)英語教師舉辦講座,進行特別的指導和解答課題實驗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共同探討英語教學之路。教師與專家實時互動,對小學英語教學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骨干引領,多層結對
充分發(fā)揮區(qū)域內骨干教師的示范帶頭作用。區(qū)域內先后建立“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長、名師)和“首席教師”制度,以點帶面,促進區(qū)域內全體教師的成長。有特長互補或有相同需要的教師之間建立師徒或結對子關系,結成學習伙伴。
5.校內學習,完善制度
城區(qū)教研室督促各個學校開展定期例會活動,組織一線教師,特別是非英語專業(yè)畢業(yè)的英語教師學習《 課堂用語100句 》《 攀登英語教師指南 》等實用內容。建立健全教研學習制度,如例會制度、組內聽評課制度、家校協(xié)同制度等,設計具有本校特點的課堂觀察表,教研員不定期下到各校參與指導教研活動。
二、建設區(qū)域教研型教師團隊,高質量開展主題式教研活動
目前,學校教學研究中為“考而研”的現(xiàn)象依然存在,教師較少進行真正的專業(yè)反思,主體意識缺失,教研主題和組織的活動不具有連續(xù)性和漸進性。針對以上情況,我們確立“因應需求,激揚活力;教研并舉,教管并重;有效主題,有效活動”的原則。一線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自己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因此我們組織教研活動時,首先考慮教師的需要來設計主題,深入學校調研、深入課堂聽課,開展問卷調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熱點問題、難點問題和實際問題,據(jù)此歸納提煉出教研活動的主題,使教研活動更具有現(xiàn)實性和民意性,賦予教師更多的話語權。我們將這一理念貫徹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動中,為學校課題組的教研活動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思路。
我們還為教師搭建了主題連片式教研、校際連動式教研等活動平臺。通過促成臨近若干所學校的教研聯(lián)合體,或根據(jù)學校發(fā)展水平組建教研聯(lián)合體,來開展經常性的教學交流,采取現(xiàn)場觀摩、視頻轉播、同課異構的形式進行課例研究。從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入手,找準切入點,實現(xiàn)集體備課和集體攻關,達到有效教研這一目的。我們開展主題式教研,通過“自主備課―集體議課―課例展示―問題交流―改進設計―總結提升”這樣的流程進行團隊合作研討,使集體與個人鉆研相結合,整體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以團隊為一個整體開展課題研究,主持主題教研活動,進行團隊研修匯報和展示,是我們區(qū)域教研的一個創(chuàng)新,它將每個孤立的教師個體組織起來,形成凝聚力,有助于團隊中所有成員的專業(yè)發(fā)展,體現(xiàn)了“城區(qū)教研室―實驗學校―英語課題組― 一線英語教師”自上而下的管理、指導體系。同時把一線教師的個體能力凝聚為教研團隊,而教研團隊能力的提升和成長影響了整個區(qū)域的教研水準,形成“一線英語教師―英語課題組―實驗學校―城區(qū)教研室”這樣自下而上的影響力。
1.校際會課,交流研討
開展區(qū)域小學英語中心組的研討活動,主要通過“課”的形式來交流和互相學習,探討課堂問題的解決。以“上課―反思―分組討論―代表發(fā)言”的流程展開。教師通過對具體課例的研討,結合理論學習,逐步向教研型教師轉變。例如,我們在一所小學開展區(qū)域“攀登英語和常規(guī)英語有效整合的研究”課題“小組合作學習”主題連片教研活動,活動深入研究了攀登英語和常規(guī)英語有效整合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熱點、難點問題,英語團隊進行了課題研討展示、課例展示,與會的英語教師課后互動研討,積極交流。
2.教學互訪,相互開放
各校英語教研組之間相互邀請,主動走訪,形成智慧共享。通過學校開放日、展示周等互相參與教研活動,促進教師之間不斷學習,相互借鑒,形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觀課文化。
3.跨域研討,開拓眼界
在北京師范大學“攀登英語項目組”的組織下,我城區(qū)多次參與項目組網絡遠程教研活動,還與全國其他試驗區(qū)、學校開展互動交流,開拓了區(qū)域英語教師的眼界,在共同的研究主題下了解到各兄弟學校的具體做法,取長補短,實現(xiàn)區(qū)域優(yōu)勢互補。
通過以上努力,教師個體之間、個體與團隊之間、團隊與團隊之間形成了合力,一些教師個體在學習研討活動中脫穎而出,成為骨干教師,一些學校的教研團隊走向成熟,成為區(qū)域教研示范團隊。
三、建設區(qū)域科研型教師團隊,基于子課題研究促進專業(yè)成長
1.專家引領,指導課題研究
我們積極為一線教師搭橋引路,在我城區(qū)英語實驗項目子課題開題答辯會上,邀請了柳州高等學校和教育研究機構的專家為開題答辯點評,各實驗學校課題組均參加了這次課題開題答辯。各位專家對每所學校的課題申請書進行了分析點評,切中要害,建議中肯,對實驗校課題的申報和開展作了指導和點撥。
2.跟蹤進展,以科研促教學
2012年11月,我們迎來了北京師范大學專家到學校調查研究。結合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們以課題“攀登日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主題聯(lián)片教研形式開展活動。本著“帶題授課”的原則,即將課題研究的研究命題帶進具體的課堂,進行課題課例的展示。某小學英語課題組的展示課大膽創(chuàng)新,根據(jù)所授內容對攀登英語的幾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作了調整,更便于學生運用本單元語言知識進行替換和創(chuàng)編。針對展示課,城區(qū)英語教師進行了交流和研討。每個學校的發(fā)言代表紛紛提出對這節(jié)課的評價和看法,并提出感到困惑的問題與大家共同研討,與北京師范大學專家深度對話,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
在2012年的教育特色展示周活動中,我區(qū)攀登英語課題組向柳州市各有關部門和學校進行了展示,介紹了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績,以及存在的一些問題。箭盤山小學英語課題組圍繞課題“攀登英語與常規(guī)英語課堂評價的有效整合”進行了一年級攀登英語1級A Unit 12輸出課的團隊研修匯報及課例展示。展示了該小學英語團隊通過參加這一項目研究后教師教學能力的蛻變和成長。隨后,各校觀課教師也對課例進行了熱烈的研討,體現(xiàn)了集體的智慧和城區(qū)實驗教師共同的努力。
3.加強管理,推動評價機制改革
為加強課題實驗研究開題后的實施與管理的服務指導工作,城區(qū)教研人員到所有實驗學校開展調查研究活動。調研實行隨機聽取一節(jié)攀登英語研討課、由課題負責人做課題實施情況匯報、再交流研討、并及時反饋評價的形式。我們深入10所實驗學校,聽10節(jié)課,召開10場座談會,查閱實驗學校的課題資料、課堂觀察表、學習記錄等,與一線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了解課題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存在的問題和讓教師感到困惑的地方,在和諧融洽的氛圍中暢所欲言,形成共識。調研之后,教研室還及時匯編了《 魚峰區(qū)攀登英語和常規(guī)英語有效整合的研究?培訓篇 》和《 魚峰區(qū)攀登英語和常規(guī)英語有效整合的研究?實踐篇 》并下發(fā)到各校,讓各課題組互相了解課題開展的情況,推動各課題組自我評估和完善。
本學期英語組將圍繞區(qū)教研室和學校教科室新學期的工作要求展開教研活動。教研組加強教研內容的計劃性、針對性,提高活動的實效性,把教研的落腳點放在提高備課、上課的質量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師自主進行教學研究的意識和能力。加強集體備課,相互聽課、評課,堅持教師自我反思,在新課程理念框架下,形成個體行動理念。同伴互助,教師間相互幫助,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營造濃厚“教研”氛圍。提倡個人反思,寫好課后札記,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
二、工作目標
1、加強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設,加強理論學習,努力提高每位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教學技能。
2、繼續(xù)學習和貫徹新課程理念,努力搞好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服務等日常研究工作并把工作做細做實。
4、開展英語周,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
3、搞好英語教研組的建設,努力使英語教研組成為一支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充滿生機的教研組。
三、主要工作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觀念
繼續(xù)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英語課程標準》等專著,并其中的理念來指導平時的課堂教學,努力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和方法。
2、抓實教學常規(gu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進一步抓好“教學常規(guī)”的學習和實施工作,組織本教研組成員學習常規(guī),學習校內外先進典型,加強檢查督促,使學習常規(guī),實施常規(guī)成為全體教師的自覺行動。重點要抓好備課和上課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充分發(fā)揮教研組作用,有效地組織好集體備課、業(yè)務學習、研討、講座、教材分析等活動,對照新課標,反思自己的英語課堂教學。本學期繼續(xù)開展“滾動式”上課的教研活動(2次),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發(fā)揮集體備課的優(yōu)勢
集體備課是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落實教學常規(gu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措施。為此,教研組要定期組織集體備課,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備課組要集體備課,研究教學內容,研究學生、進度,研究教學方法,教學安排及教學資料要一致。每次教研活動要定負責人,定活動主題,不走形式,不敷衍了事,切實解決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不斷完善教學。
3、以英語周活動為平臺,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本學期將開展校第一屆英語周,我們英語將開展一系列的活動。課外英語活動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有利于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有目的、有組織地開展各種適合學生語言水平和年齡特點的課外活動,可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參與意識,培養(yǎng)興趣。本學期主要展開以下活動:
(1)充分利用校園廣播站,在校園開展英語小廣播,以此來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師生共同布置英語走廊或英語角,盡量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英語風采的機會。
(3)開展系列活動:英語歌曲比賽、英語畫報和英語手抄報比賽、講英語故事比賽等。
附:小學英語組教研活動安排表
“滾動式”上課安排表
沙城一小第一屆英語周活動方案
2011-2-20
制定人:項蓉蓉
沙城一小小學英語組教研活動安排表
周次
時 間
活 動 內 容
1
2.11—2.17
預備周
2
2.18—2.24
通讀教材,制定英語教學計劃、初期英語教研組會議、區(qū)“小學學科學習質量評價、作業(yè)與批改”主題征集活動
3
2.25—3.2
區(qū)小學英語新課程培訓 、區(qū)教科研論文評比
4
3.3—3.9
區(qū)小學英語教研組長培訓活動、布置英語走廊和英語角
5
3.10—3.16
教學抽查、組內理論學習
6
3.17—3.23
進行“滾動式”教學活動
7
3.24—3.30
市農村小學教學規(guī)范“質量測評”、“作業(yè)布置與批改”專題培訓研討活動
8
3.31—4.6
區(qū)小學英語骨干教師研修活動、組內教學教育理論學習
9
4.7—4.13
準備期中考復習、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會
10
4.14—4.20
組織期中考、區(qū)小學英語教師教學規(guī)范“質量測評”、“作業(yè)布置與批改”專題培訓研討活動
11
4.21—4.27
區(qū)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 集體備課
期中考試后做好試卷分析工作
12
4.28—5.4
進行“滾動式”教學活動
國慶節(jié)
13
5.5—5.11
區(qū)小學科“教學規(guī)范達標”專題調研
區(qū)小學英語學科現(xiàn)場“命題”評比
14
5.12—5.18
校英語周活動、教學教育理論學習、市小學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
區(qū)小學英語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培訓活動
15
5.19—5.25
區(qū)農村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專題研討活動
16
5.26—6.1
組內教學教育理論學習
市小學新課程現(xiàn)場“命題”評比
17
6.2—6.8
市首批農村小學“四項教學規(guī)范達標”活動驗收
18
6.9—6.15
區(qū)小學英語優(yōu)秀教學案例征集評比活動
19
6.16—6.22
市小學新課程學習質量專題調研
區(qū)小學英語口語考查
20
6.23—6.29
準備期末復習、市小學英語優(yōu)秀教學案例征集評比活動
區(qū)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控
21
一、在校本研修中提升青年教師專業(yè)成長
校本研修是提高教師素質,促進學校發(fā)展的根本途徑。校本研修更是青年教師傳承學校文化,磨練自己、提升自己,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
我們把青年教師校本培訓研修當作教研組常規(guī)工作來抓,與平時的教研活動、業(yè)務學習相結合;規(guī)定每周一上午為外語教研組專題培訓研修時間,全組教師集中業(yè)務學習,專題研修,使校本教研組研修制度化、日常化。 同時研修內容力求做到全面、豐富、具有實效。如系統(tǒng)的外語教學理論學習與外語教學、外語教育科研、外語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等的學習等,力求使組內教師對當前的外語教育改革與研究以及高考有一個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了解,確立與新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教學信念。要求青年教師知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為自己專業(yè)行為的基本理性支點。組織了對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和了解。建構主義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由于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環(huán)境得到了當代最新信息技術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強有力支持,使其學習理論日益與廣大教師的教學實踐普遍地結合起來,從而成為國內外學校深化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二、充分利用好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促進青年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網絡是最便捷的學習渠道之一,也是建構主義所要求的學習渠道之一,通過網絡,我們可以隨時了解最新教育動態(tài),學科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學習吸收先進的教學方法,共享教學資源。我們學校是四川省首批電子信息化教育示范學校,網絡覆蓋整個校園,完全具備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外語教學模式的硬件條件。 我們要求青年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的教學研究平臺、跟進式教學指導平臺、教師備課平臺等,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
三、從教學反思中獲得專業(yè)成長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反思能使教師保持一種積極探究的心態(tài),使教師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在教育教學中有時候覺得“山窮水盡疑無路”,通過反思、探究,常常能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何反思?從哪些角度反思?組內都有明確的要求。一是通過回顧自己作為學生時期的經歷來反思。自己過去和現(xiàn)在的學習經歷成為了自己教學實踐的“鏡子”。這樣就可以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教學和現(xiàn)在學生的經歷聯(lián)系起來,考慮他們的感受、思維與行為。二是通過榜樣教師來反思。我們喜歡和不喜歡的教師常常會成為我們個人學習或討厭的榜樣,或者說正是這些老師的教學影響你形成了自己潛在的教學理念。這種反思將使你對自己的教學有更清醒的認識。三是通過自我教學回顧來反思。比如教學日記、一段時間的教學回顧、角色模仿演練、教學錄像等等。四是通過閱讀理論文獻來反思自己的教學。
四、在群體協(xié)作中獲得專業(yè)成長
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教師之間也有如集體備課之類的群體協(xié)作,但這種傳統(tǒng)教學中的協(xié)作僅局限于教師之間,而且一般只在很小的范圍如年級組或學科組內的教師之間的協(xié)作,沒有或很少有學生參與。
教育教學的本質是人與人的溝通與交往,學習從本質上說是社會性的、合作性的。前蘇聯(lián)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認為,人的心理(當然包括學習)是在人的社會活動中形成發(fā)展起來的,是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而且首先是作為集體合作活動出現(xiàn)的,然后才是個體內部的思維活動。教師之間在知識結構、智慧水平、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等方面也存在著重大的差異,即使是教授同一課題的老師在教學內容處理、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整體設計等方面的差異也是明顯的。備課組與備課組之間也有差異。但是這種差異是也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組積極搭建平臺,盡可能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習和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并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實現(xiàn)了思維、科研智慧上的碰撞,從而產生新的思想,并實踐與教育教學活動中。
課堂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基地,標志著教學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體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我們學校乘上新課程的航船,全體教師繼續(xù)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各教研組面向學生均有序地組織了一系列教育教學研究活動;在做好課堂教學面向學生的同時,圍繞教科處開校工作計劃,參加競賽和教學活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偨Y如下:
一、有力的領導小組是成功的前提
在開校初的《校本教研工作計劃》中,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以教導主任、教科主任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有力的督促和推進了校本教研的工作進程。在開展工作中,領導小組經常深入工作當中,全力促進素質教育,圍繞科研氛圍的營造、教育理論的宣傳、常規(guī)教研的落實、考試改革的研究等重點工作,開拓創(chuàng)新,真正突出以校為本的教研。
二、完善了教研組織,健全了教研制度
開校初,教研組根據(jù)教育局教研室、中心學校及校本部教研工作要點,結合各組教師實際,均制訂出了切實可行的學期教研工作計劃和學科課題工作計劃,加強了對教師教研、教改的課題指導。真正樹立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建立教學研究的保障機制,整合學校教科處、教導處、教研組、年級組等的力量,建立直接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開放的學校教研網絡;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研專業(yè)人員等校內外各方面的作用,為教師交流信息、分享經驗、發(fā)展專業(yè)、展示成果提供了平臺。
三、提高認識,豐富校本教研含義
學校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基地。意味著教學研究的重心要置于具體的學校教學情境中,教學研究的問題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進行分析,最終解決。正基于這點,我們組織教師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充分發(fā)揮教師集體的研究潛能和意識,不斷提高研究的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程開發(fā)和建設的能力,形成在研究狀態(tài)工作的職業(yè)生活方式。做到了相互學習、共同切磋、分享交流、提高教學研究水平。
四、各教研組措施得力,活動有序進行
本學期,學校結合實際,將原來的教研組整合,使得各教研組的教研方式多種多樣,活動精彩紛呈。
1、文科組: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教學工作繼續(xù)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老師們以新理念指導教學,牢固樹立學生為主、以平等、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xiàn)師生的共同發(fā)展,并照計劃開展了高質量的教研課。
2、理科組:注重理論學習,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并以新課改為契機,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參加課改實驗,做好課題研究。本學期,加大了對一、二年級課改班的研究力度,利用集體備課、集體學習等形式,針對教師在實施新教材中遇到的問題,研究新教材的特點、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努力探索具有我校特點的教學模式。
一、 打造工作室內涵文化,形成工作室跟崗學習的核心價值觀
在跟崗工作過程中,我們一直致力于精心打造工作室內涵文化,并致力于在帶崗過程中幫助省骨干教師形成以下核心價值觀:睿智明道、堅韌卓越,形成了工作室成員“JUST DO IT”的精神。
(一)創(chuàng)建工作室標識文化
主持人通過跟崗前的問卷調查、讓跟崗教師提供個人簡歷等方式,了解各位跟崗教師的特點,并初步制定出工作室的文化標識。在跟崗教師入室跟崗學習的開辦典禮上,通過沙龍研討的方式,共同創(chuàng)建了工作室的標識文化。
1. 明確工作室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工作室所有成員經過反復討論,共同確定了“睿智明道、堅韌卓越”的室訓,明確了工作室“服務·共贏”的宗旨。同時,在工作室定位方面達成了共識,即明確了工作室是一個提供研修的平臺,是主持人與跟崗教師的學習共同體、研究共同體、實踐共同體和發(fā)展共同體。另外,還統(tǒng)一了工作室“JUST DO IT”的精神。工作室的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一開始是通過印刷在《工作手冊》、《學員手冊》、《制度匯編》、室服以及發(fā)表在博客上,以外顯的方式來強化跟崗教師的記憶。跟崗三周的研修文化滲透后,每一位跟崗教師都對室訓、宗旨、定位和精神有了認同感,有了自己的理解,同時,付諸實踐,形成了工作室跟崗學習的核心價值觀。
2. 創(chuàng)作工作室室歌。經過跟崗教師的反復推敲,確定了《HAND IN HAND》為工作室的室歌,中英文混搭的歌詞則由學員譚美婉老師寫成。歌詞摘錄如下:“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我們相聚在此。名師不是容易的事,我也常想我孩子,可我還是努力堅持。We get together from cities afar. With joy,we unit here. We often help each other,we really love each other. This is like a warm family.多年以后,當你再回首,能否想起我的臉?不管時光如何變,請把我記心間,我們走過了二十天。Whatever time may change,keep me in your heart,Keep me in your memory.”工作室的室歌《HAND IN HAND》唱出了每一位成員的堅韌,正是工作室室訓“睿智明道、堅韌卓越”的最好詮釋。
3. 設計工作室的LOGO。LOGO的主色調綠色代表著生命力的堅韌,中間的橙色握手圖標洋溢著溫暖,并彰顯了工作室“合作共贏”的思想,而“JUST DO IT”正是工作室的精神所在。LOGO設計出來后,作為工作室的標識,放在了工作室博客的頭像上、室刊簡報上、工作室室服上、《學員手冊》上、《工作手冊》上,成為工作室最經常使用的獨一無二的文化外顯標識。
4. 設計制定工作室室服。全體工作室成員共同設計和制定了紫色優(yōu)雅的工作室室服。在參加市、區(qū)的各種教研活動的時候,十一位工作室成員穿上室服齊刷刷出場的時候,成為活動現(xiàn)場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工作室的室服,加強了工作室成員的凝聚力、向心力、團隊意識和自豪感。
(二)創(chuàng)建工作室媒體文化
1. 設計和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跟崗學員手冊》?!秾W員手冊》前半部分提供了工作室成員的通訊錄、工作室所在單位的辦公室分布及號碼一覽表、作息時間表、課程表、工作室跟崗培訓工作總計劃、日程安排等。后半部分由跟崗教師自己填寫,包括學員跟崗學習計劃、跟崗聽評課記錄、參加學術講座與區(qū)域教研活動記錄、教學反思、讀書筆記等,記錄工作室的大事和各種活動,并對工作室跟崗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展望或提出建議等。
2. 設計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跟崗日志》?!陡鷯徣罩尽酚筛鷯徑處熋咳仗顚?,旨在讓教師及時總結和反思每天的研修行為,然后在接下來的跟崗活動中,能有意識比照、調整自己的研修行為,增強研修的“內驅力”,強化研修的實效性。
3. 設計和制作《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工作手冊》?!豆ぷ魇謨浴酚芍鞒秩颂顚?,分會議記錄、培訓記錄、聽評課記錄、學術講座與區(qū)域教研活動記錄、與跟崗教師談心記錄等板塊,及時記錄工作室的動態(tài)。
4. 開設和及時更新工作室博客。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博客(http://.cn/missjiang2007)分設了工作動態(tài)、帶崗日志、研修天地、讀書交流、他山之玉、英語沙龍、教育雜記、家校互動等欄目,由主持人和跟崗教師共同更新博客內容,利用網絡媒體平臺的優(yōu)勢,進一步發(fā)揮工作室的輻射與引領作用。
5.定期出版工作室簡報。工作室簡報以周刊的方式,跟崗的三周已經出版了三期。具體欄目由班長和簡報長組織全體成員進行討論,稿件全部為工作室成員的原創(chuàng)。
(三)創(chuàng)建工作室制度文化
工作室在組建初期,經過全體成員在開班典禮的充分討論后,制定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章程》,討論通過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班委會職責》、《江學英教師工作室考勤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教研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博客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檔案管理制度》、《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學員考核制度》,并集成《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制度匯編》,每個成員人手一冊,由紀律委員組織工作室成員定期學習,形成了工作室的制度文化。正是有了制度文化的滲透,跟崗教師在三周的跟崗研修學習中,精神狀態(tài)飽滿,積極主動全程參與工作室的所有活動,確保了跟崗學習的紀律和質量。
(四)建立工作室組織文化
建設了強有力的班委體系,打造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的內涵發(fā)展文化。為加強工作室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為營造工作室“人人是主人翁、人人參與管理”的和諧人際氛圍,為更好地發(fā)揮跟崗教師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使工作室搭建成為每一個成員的研修平臺、促進每一個成員的專業(yè)成長,工作室通過自我推薦、全體舉手表決的方式,成立了班委會。班委會設班長1名、文體委員1名、學習委員1名、紀律委員1名、生活委員1名、宣傳委員1名、工作室簡報編輯1名、博客管理員1名,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達到了群策群力的目的。同時,明確了班委會的職責與分工。班委實行例會制,按日程表對工作室下一階段的工作、活動進行組織和策劃,分工協(xié)作,工作室成為了一個具有系統(tǒng)合力的緊密團結的有機整體,打造了跟崗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與同伴互助提升的內涵發(fā)展文化。
二、通過課題引領,打造工作室科研文化,提升跟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
(一)開設講座和專家講學,清除科研障礙。為提升跟崗教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筆者在跟崗第二天就給全體成員作了主題為《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課題》的講座。同時,在跟崗第二周的周二下午,針對跟崗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科研需求,召開了“江學英教師工作室子課題開題鑒定會”,邀請了珠海市教研中心王衛(wèi)國主任就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命題”、“破題”和“開展研究”進行了專場講學,清除了跟崗教師做科研課題的障礙。
(二)統(tǒng)一總課題,做好子課題的自選與申報工作。工作室以筆者獲得珠海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規(guī)劃第二批(2012年度)立項的《推行“ 講練評思”模式 構建生態(tài)高效英語課堂的研究》(立項編號為【2012KTG07】)這一課題作為工作室的總課題,列舉了十項子課題,由工作室成員根據(jù)自己的研究興趣、特長和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自主挑選,做好子課題申報的前期工作。同時,工作室通過研究性知識與方法學習,在跟崗過程中引導教師自覺開展教育科研工作,進行教學實踐的反思和總結,破解教學難題,提升自身專業(yè)水平。如:湛江市第一中學培才學校的詹福艷老師,根據(jù)自己常年帶初三的實際教學情況和學校發(fā)展的需要,申報了《推行“ 講練評思”模式 構建初三英語讀寫綜合課堂的研究》這一子課題,準備在初三的閱讀與寫作課型模式上有所突破。又比如,來自中山市坦洲實驗中學的周新花老師開展的是《初一語音詞匯教學“講練評思”模式的研究》,一方面調動全部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是從自信心、學習方法、交際等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語音詞匯學習的興趣引導和教育。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設活動,促進跟崗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的提煉與形成
工作室以“搭建研修平臺、促教師專業(yè)成長”為主線,開展了形式豐富的工作室研修文化建設活動,充分利用學校、香洲區(qū)、珠海市的教研平臺,促進了跟崗教師的專業(yè)精神生長。
(一)深入珠海八中英語教研組研討,進行大量的“結對”聽評課活動。跟崗初期,跟崗教師與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學英語教研組進行了見面會,開展了“結對子”活動,深入教研組進行調研,并進行了大量的聽評課活動,為跟崗教師第二周開始的公開課和錄像課進行了奠基。同時,八中英語教研組良好濃郁的教研氛圍、規(guī)范的教研動作滋養(yǎng)著十位跟崗教師,她們很多人在跟崗結束的意見反饋中不約而同地寫到了這一點。
(二)開展匯報展示課和優(yōu)秀課例研發(fā)活動。經過跟崗第一周的大量“結對”聽評課活動,從跟崗第二周開始,骨干教師們進行了匯報展示課和優(yōu)秀課例研發(fā)活動。來自全省5大區(qū)域的十名跟崗教師,以自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精湛的教學技藝,開展了匯報展示課和優(yōu)秀課例研發(fā)活動共22次,不僅為工作室的跟崗同伴們,更為來自珠海市第八中學、香洲區(qū)、珠海市其他區(qū)的英語教學同行們展示了精彩紛呈的教學盛宴,提供了交流的大舞臺,引發(fā)了“一節(jié)好的英語課是怎么樣的”大討論和深度思考。
(三)開展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活動。為引領跟崗教師讀書,獲得精神層面的滋養(yǎng),工作室除了每周舉行讀書沙龍、讀書分享會的活動外,還特別邀請珠海八中周新橋副校長作主題為《與書牽手:教師精神生命的成長》的專題讀書報告,引發(fā)全體工作室成員重新審視了讀書對于教師精神生命成長的重要性。
(四)開展專題講座、講學活動,參與區(qū)域學術教研。根據(jù)工作室跟崗學員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在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共開展了主題為《博客的管理與經營》、《厚積薄發(fā) 追求卓越》、《一線教師如何做科研課題》、《一線教師如何寫論文》、《如何評課》等專題講座。同時,本著“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邀請專家入工作室進行講學活動2次,跟崗教師“走出去”參與珠海市、香洲區(qū)的專題報告如《初中英語語音教學培訓講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題報告會》、《珠海市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現(xiàn)場會》、《容閎大講壇》等4次。這些講座與講學等區(qū)域性學術研討活動,拓寬了跟崗教師的教育教學視野,增長了見識。
(五)舉辦成長規(guī)劃研討沙龍。針對跟崗教師很多為省骨干教師,在當?shù)匾呀浻幸欢ㄓ绊懥?,但卻不知道下一步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發(fā)展方向的瓶頸情況,工作室開展了跟崗教師成長規(guī)劃研討沙龍。沙龍上,每一位教師都談到了自己的困惑,每一位教師都給自己的同伴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主持人在成員充分表達的基礎上,談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指導跟崗教師填寫了未來三年的《成長規(guī)劃書》。
(六)組織跨校際考察和工作室聯(lián)動交流活動。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先后走訪了廣東省鮑當洪教師工作室、孫新工作室,考察了珠海市香洲區(qū)謝燕枚英語工作室、張柳珍英語工作室,進行了英語教學、公開課、講座的聯(lián)動活動。除工作室所在的珠海市第八中學外,跟崗教師還考察了珠海市實驗中學、珠海市第四中學、珠海市第九中學、珠海市立才學校、珠海市新世紀學校、珠海市容閎書院、珠海市拱北小學。通過這些工作室的聯(lián)動與跨校際的考察活動,增進了跟崗教師對珠海本土的英語教育的了解,開拓了英語教學視野。
(七)參加珠中江(珠海、中山、江門)教研聯(lián)盟學科教研活動。
1. 觀摩2012年中山市直屬學校初中英語比賽課。利用跟崗教師所在區(qū)域的資源,工作室全體成員到達了在中山市第一中學舉辦的中山市2012年初中英語市直屬學校賽課的現(xiàn)場,觀摩了四節(jié)比賽課,收獲良多。
2. 考察中山坦洲實驗中學。中山坦洲實驗中學的考察之行,進一步幫助跟崗教師了解了中山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開拓了眼界。
3. 參加珠中江教研聯(lián)盟學科教研活動。工作室在2012年11月1日參與了珠中江教研聯(lián)盟學科教研活動,筆者在中山市東區(qū)中學初中部為來自珠海、中山、江門三地的200多位英語教師上了展示課。課后三地熱烈的點評課活動讓工作室成員了解了三地英語教學的差異,受益匪淺。
(八)舉辦“我們的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研討會”。通過跟崗兩周半大容量、高頻率的聽評課、講座、報告、沙龍研討、考察等活動的參與和反思,跟崗教師已經開始自發(fā)地對自己的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進行思考。工作室在跟崗的第三周周三,舉辦了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研討會,更是進一步引發(fā)了跟崗教師對自己教育主張和教學風格的思考和提煉。她們紛紛動筆,整理出了自己的思考,所寫的《我的教育主張與教學風格》成為了工作室簡報第三期的主要內容。
四、加強工作室人文關懷文化建設,形成工作室和諧溫馨的“群體動力場”
工作室的跟崗研修學習強度是比較大的,加之跟崗教師都是來自省內各個城市,她們在整整三周的跟崗時間內,離開自己熟悉的工作環(huán)境和生活場景,離開親人、朋友、同事,無形中面臨很多生活和心理的不適應。而這次跟崗的十位都是女老師,都是年輕的媽媽,對于孩子的牽掛,更是讓她們難于安心學習。這時候,加強工作室的人文關懷文化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想辦法讓工作室成為她們在珠海的家,讓主持人成為她們在珠海的親人。除了日常的噓寒問暖和安排衣食住行,除了留心觀察、照顧她們的情緒,更有效的是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跟崗教師感受到人文關懷的溫暖。
(一)跟崗報到、開班典禮、結業(yè)典禮和紀念禮物。
1. 跟崗報到直接影響著跟崗教師對工作室主持人的第一印象。雖然是周日下午,當跟崗教師一到提前準備好的酒店大門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主持人親自在迎接,而且開口就能喊出自己和其他九個老師的名字的時候,所有的舟車勞頓都會化作感激和感動。這就給了跟崗工作一個良好的開端。
2. 開班典禮影響著跟崗教師對工作室及所在學校的首因印象和專業(yè)信服度。這個印象將持續(xù)影響著學員接下來的三周跟崗學習。所以,在開班典禮上的《珠海八中校情、香洲教育區(qū)情、珠海教育市情》簡介就很有必要。這給了跟崗教師一個信心:工作室所在的區(qū)域是廣東省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先進示范區(qū),工作室所在的學校教研氛圍濃郁,領導很重視等等。而接下來的工作室文化建設、制度建設、班委會建設討論,更讓跟崗教師感受到了工作室所做的大量的前期工作和主持人的用心。
3. 結業(yè)典禮和紀念禮物。結業(yè)典禮作為成果展示會也好,作為告別會也好,最重要的是,它給了工作室成員一個情感宣泄的出口。三個星期的同舟共濟,三個星期的同甘共苦和三個星期的并肩作戰(zhàn),離別,已是依依不舍。結業(yè)典禮上有平日看不到的惜別和難舍難分。最沒有想到的,是我們不約而同都準備了紀念禮物。在主持人打開刻有跟崗教師自己名字的紀念水晶鎮(zhèn)紙的時候,所有人一片驚喜的歡呼聲;而在主持人為跟崗學員一一頒發(fā)這份跟崗紀念品的時候,差不多所有的人都含著眼淚,都過來合影和擁抱。主持人也沒有想到班委會為學校、工作室和主持人都準備了紀念禮物。愛是愛的回報,這句話是最好的詮釋。
(二)開展珠海本土文化考察活動。在周末,組織跟崗教師到珠海本土的風景名勝游賞,一來增進同伴的了解和友誼,二來增強工作室的凝聚力,最重要的是讓她們在風情迥異的景觀和多樣的活動中,減輕對家人的思念之苦,感受到工作室的貼心和溫暖。比如在跟崗的三周里,工作室組織了跟崗教師自行車環(huán)游珠海的綠道,參觀了野貍島、珠海漁女、情侶路、海濱公園、石景山公園、圓明新園、古元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聯(lián)誼活動。除了本土文化考察活動,工作室還組織了很多聯(lián)誼活動。比如說與鮑當洪工作室、孫新工作室的聯(lián)誼工作餐,又比如說為慶祝子課題順利開題的燭光晚餐,還有就是家庭做客也深受跟崗老師的歡迎。在跟崗第一周周末,主持人一家邀請跟崗教師一起到家里做客并到得月舫喝早茶。第二周周末,珠海本地的學員譚美婉老師邀請跟崗教師到家進行“零食會”。到中山聽課的時候,中山坦洲的學員周新花老師邀請大家到家里做菜,共享大餐。跟崗開始的時候有歡迎晚宴,跟崗尾聲的時候有珠海本地學員宴請外地學員的大餐,結業(yè)的時侯有畢業(yè)宴會……所有這些活動,加深了工作室成員的彼此了解,增強了工作室和諧溫馨的人際氛圍,形成了工作室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發(fā)展力,成了跟崗學員們結業(yè)視頻的最溫馨、最打動人心的花絮。
Richards也總結了教師信念體系的大量的不同的來源。它們包括:語言學習者自身的經歷;他們的好的工作經驗;慣例;個性因素;教育或研究基于的原則,來源于某種途徑或方法的原則。Borg(1998)在一個教師的研究中指出教師的教學方法是由他一生中的教育與職業(yè)經歷所塑造的。在這個研究中該教師深深地被其最初的訓練所影響。該教師的經歷將讓他采用交流的方法和培養(yǎng)了他以學生為中心的信念,這會直接和持續(xù)的影響他的教學實踐。
在中國大學英語對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而言是一門必修課。大學英語課程在中國已開辦了近23年,在這期間已發(fā)生了許多重大的改變:出現(xiàn)過三個英語大綱和許多英語課本。第一代大學英語教師以及大多數(shù)第二代也退休了。大學英語教學已經凝聚了好幾代人的心血。
自從1998年以來,國內的大多數(shù)學院和大學都在逐年擴招,但英語教師數(shù)量的增加從未跟上入學人數(shù)的增長。為了滿足擴大的入學人數(shù)惟一的辦法是提高大學英語教師的工作量,使原本就沉重的工作量更重。
大學英語老師的教學信念能適應這種新的挑戰(zhàn)嗎?筆者對所在省的所屬三個大學開展了一份關于大學英語教師的信念調查,并進行了一定分析。
一、問卷設計
這個調查,其目的是為了研究在職大學英語教師當前的教學情況、教師培訓和評估方面的信念,在調查問卷中安排了三所學院的英語老師。第一部分的調查問卷中,1-6題是涉及關于學生的教師信念,調查在老師心目中關于學生的主動、教學中參與和合作以及教師威信等;7-13題涉及關于英語教師的信念。這些條目包括詞匯、語法、學習材料的真實性、發(fā)音和文化導入;14-33題涉及教學實踐。對于非母語英語課程的教育而言作為計劃有關教師的詳細目錄―途徑的基礎,這些條目證實了關于差異性、基于職責的方法、學生間的交流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則等方面的教師信念;34-42題表明了課程的發(fā)展,這包括了計劃教學、學生團體學習、教師決定、課程民主和基于分發(fā)任務的課程;43-49題研究教師的自我形象,關于其角色的教師信念,提倡教師也應該是一個學習者、幫助者和指導者;最后11個問題是進一步觀察系統(tǒng)性學習,這是與先進的方式:合作教學、創(chuàng)造、構成主義學習有關的。
在第二部分的問卷中,20個問題被分成了兩類:前11個是關于教師的信念,后9個是關于教師的培訓。在門類1中,列出了關于專業(yè)主義的觀點、自我檢驗、學校風氣、培訓的方面和教師信念與教師培養(yǎng)之間的聯(lián)系等。在門類2中,教師培訓的內容是重要的,教師培訓是作為教學專業(yè)化發(fā)展的一個促進因素。
二、問卷信息分析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主要是由年齡在二十幾歲和三十幾歲的年輕教師承擔的。教師的工作量可分成兩部分:額定的工作量與實際工作量。額定工作量是指一個教師每周應該上多少節(jié)課。沒有完成額定工作量,一個教師就拿不到其全部的薪水。實際工作量是指一個教師每周上了多少節(jié)課。理論上說,一旦教師完成了他們的額定工作量,他們就完成了他們的全部工作。然而,沒有人會只完成他的額定工作量。三所大學的大學英語教師的額定工作量是不一樣的,實際工作量也不一樣。從問卷中,我們可以看出每個教師平均每周的工作量實際上都超出了33%。同時問卷還反映出,這三個學校的平均班級人數(shù)表明在一節(jié)50分鐘的課中,每個學生最多只能有一分鐘的發(fā)言時間。另外,師生比例讓教師陷入了批改學生作業(yè)的工作中。根據(jù)我們對學生和教師的調查,三所大學的英語教師通常大概每1.5周會布置一次作業(yè)給他們的學生。通常作業(yè)會包括翻譯、造句、閱讀、完形填空等。由平均師生比來看,一個教師即使只在每個學生作業(yè)上花僅僅兩分鐘,那么他就不得不花290分鐘在批改作業(yè)上。
調查發(fā)現(xiàn)大學英語教學的信念是積極的。然而,他們對當前的教師評估和培訓很少持樂觀態(tài)度。從分析看出,教師關心學生的主動性及自我學習和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自己的能力。他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再擔任絕對決定的做出者,而他們想成為一個學習中的助手或伙伴。另外,盡管教師擁有系統(tǒng)的英語知識,但是他們還是愿意增強或彌補他們知識的不足。工作量的壓力和增長的大學入學人數(shù)是教師沒有或忽視對他們的日常教學進行檢討的部分原因。最后,教師對教師教育的態(tài)度是令人吃驚的,當前對教師的培訓項目幾乎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也不能滿足正在加強的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需要。這提示我們的教師教育應該更多地注意在職教師以增強他們的教學質量和給他們提供最新的教學理念。同時,教師希望他們的教學成績,對職業(yè)和學生的態(tài)度以及他們的教學效果被他們的同事、管理人員及學生高度地評價和評估。積極的評估將在進一步的職業(yè)發(fā)展中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因而,與其他另外兩個大學的教師相比較他們的得分更高。
三、啟示
這個調查問卷的既定前提是:積極的教師評估將會影響教師信念,有效的教師教育將會幫助建立適當?shù)慕處熜拍铙w系。基于教師的信念在教與學中的重要性,一些研究者開始思考怎樣建立和優(yōu)化教師信念。當同化與適應被認為是對改變教師信念是有效的時候,鞠玉翠(2001)提出了通過建立教師的信念對某種文化的適應和個人的創(chuàng)立。她還認為反思是重新構建教師信念至關重要的方法。建構主義在建立教師信念方面為許多學者的觀點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Ravitz和Snow(1998)提出了一個協(xié)調的構成主義者的方法來構建教師的信念。Ravitz和Snow所提出的構成主義的方式由下列內容組成:1)"beliefs that learning is best supported by student freedom vs.teacher control,and students build knowledge vs.teacher explains";2)"cognitive challenge practices:reflective writing,divergent thinking and probing questions";3)"other constructivist practices:project-based activities,problem-solving and group work"。
林碧英(2000)認為“更新教學方法上的觀點是建立良好教師信念的核心因素”,因此她進一步認為所有的教師應該適應“復查與沉思”的方式來“思考教學行為之下的隱藏的價值”,這將幫助“教學行為中表面的知識或想法變換成內心的信念”。根據(jù)這些觀點,可以斷定對教師的培訓教學中的反映與評估觀念的自我效驗將對教師信念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