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科學教師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學教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學教師論文

第1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1.組織開展專題文獻研究,促進教師反思教學理念

組織開展專題文獻研究,可以是圍繞時下教育教學的熱點問題進行研究,亦或是圍繞現實教育教學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展開廣泛性探討。利用群體的力量督促、帶動教師們進行必要的教育教學理論文獻學習,立足于實踐,進一步促進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理念。同時,學校應多鼓勵教師積極查閱教育教學理論文獻,關注教育改革熱點,為指導教學做足準備?!敖處熑粝虢o學生一杯水,就得自己先有一桶水”。教師應秉承為學生負責的態(tài)度,不斷接受并探索新的知識充實自我,做到及時更新,如此一來,在促進自身發(fā)展的同時,既符合了學生個體的需求,也迎合了社會與時代的發(fā)展特征。而學校正是實現這一最終目標的最大推動者,有著無可替代的力量。

2.搭建課堂教學觀察平臺,促進教師反思教學行為

在現實教學中,若教師不進行教學反思,便很難發(fā)現自己是否存在過失。學校為此可以搭建課堂觀察平臺,給教師提供一個可以直觀地、清晰地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的機會,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根據對國外教學反思相關文獻的研究了解到,杜威曾將反思活動劃分為“不確定”與“探究”兩個階段。在他的描述中指出,前者是產生懷疑、困惑、焦慮等思維活動的狀態(tài),后者是為了找尋解決、突破前者的材料而進行的探索、探究行為。也就是說,當教師不確定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失時,會呈現出各種懷疑、困惑、焦慮的狀態(tài),而教師的教學反思就是為探究這一不確定而存在的。而學校應盡量為教師提供探究的條件,幫助教師消除懷疑、困惑及焦慮。例如,學??梢岳梦⒏皲浾n為主的方式為教師提供觀察平臺,讓教師在錄制結束后去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思考、分析課堂上存在的問題,掌握教學過程中的真實情況。可見,一旦課堂教學觀察平臺搭建成功,將有助于教師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能夠及時確定偏差之處,從而作出調整。

3.構建反思效果評價系統,促進教師反思教學效果

德國教育家伯萊克認為,反思是一種建筑在自身之外而對自身進行批判與觀察的能力。他主張將以認識為基礎的經驗同行為實踐緊密結合,從多種角度來審視、分析自己的教學情境,而后根據動機方案來把握自身的行動及其產生的結果,最終得以矯正不良行為,促進問題的解決。教師們知曉教學反思對其教學的幫助,并認可教學反思的效果。教師們愿意將自己擺在求知者的位置,有機會就會去聽其他同事的課,并且也會請他們來聽自己的課,為的就是反思自己的優(yōu)缺點并記錄下來,方便指導日后教學。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懂為何反思”,認為教學反思只是形式,無實際意義。那么此時,學校需要構建一套良好的反思效果評價系統,以激勵教學反思效果好的教師繼續(xù)保持,而鼓勵和勸勉認為教學反思效果差強人意的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例如,可以在觀摩分析的基礎上發(fā)展教學反思效果的評價系統,在講課與評課中尋求進步,利用觀摩他人課堂教學來促進自身思考,填補自己專業(yè)知識的缺失。

二、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強化教師教學反思行為

任何實踐都離不開相關理論的指導,缺乏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教學反思亦是如此。單一的教學反思理論是必然不會被教師所接受的,而單一的只存在于實踐中的沒有理論指導的教學反思同樣是受困的,這僅僅是經驗而已,并非真正的教學反思,只有建立在反思基礎上的經驗才能對后續(xù)行為發(fā)展提供可靠參考,進而具有高度的指導意義。

1.加強教學反思理論指導,促進解決教師教學反思困惑

在對于教師教學反思這一問題上,需要學校給予的不僅僅是高度的重視和制度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提供教師用以實際操作的具體指導理論與方法,促進教師教學反思有效性的發(fā)揮。教師自我實踐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以批判的視角考察自身行為,以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等方式給予自己或肯定或否定、支持與強化、思維與修正,促進其教學效能感不斷提高的過程。有的教師并不了解教學反思的具體操作方法,不知如何展開教學反思,也有教師不知何為教學反思,也不知為何要反思,且自身不關注教育理論,導致教學理念沒有及時得到更新。為此學校應注重、加強對教師的教學反思的理論指導,消除教師關于教學反思的疑慮和困惑,以較高水平的理論指導其實踐,實踐才更具科學性。也就是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是消除疑問的過程,也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過程。

2.營造教學反思實施氛圍,提供教師踐行教學反思機會

第2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以興趣作為引導,讓學生在科學的歷史長廊中尋找科學答案,領略科學和人文精神。比如,在講到《誰選擇了他們》一課時,我以大自然的食物鏈和淘汰法則引起學生的興趣:宏觀的表象下面因為微小的聯系而密不可分,生物的多樣性和進化改變正是由于要適應生存環(huán)境和優(yōu)勝劣汰。1858年達爾文和華萊士發(fā)表進化論演說,認為物種是可變的,生物進化的動力是自然選擇,但這種說法并沒有得到生物界的認可,認為其違反了遺傳學。直到20世紀20~30年代在后人的研究中,結合孟德爾定律形成了現代綜合進化論,解釋了看似矛盾的兩種觀點,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選擇的重要性。用科學史讓學生領略科學史實,能促使他們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在創(chuàng)造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在創(chuàng)造著精神文明,激勵人們發(fā)展自身的人文內涵,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二、在滲透科學史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因材施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科學教師應有意識地保護和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如,在講到《物質的變化》一課時,我先做了一些實驗,比如在碘酒中加入淀粉會使溶液顏色變藍;白糖在加熱過程中會逐漸變色,并且由無味變?yōu)榻购兜燃群形锢碜兓趾谢瘜W變化的啟發(fā)性實驗,讓大家在腦海常識和新知識的碰撞中引發(fā)共鳴和學習的興趣。在“大發(fā)現”的課后作業(yè)中,學生果然開動腦筋,通過學習和查資料解釋了鐵為什么會生銹、小蘇打和白醋混合為什么就會產生氣泡、酒精為什么可以洗掉衣服上的油漬等等科學問題,自主發(fā)現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大提高。在滲透科學史實中,應采取非單一的評價標準,引導學生真實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保護個性,尊重學生的眼光,欣賞其獨到新穎的呈現,并及時地給予表揚和肯定,只有這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在科學史滲透中,領略科研方法

小學生由于經驗積累和知識層面的限制,不能進行獨自的研究,然而為了培育未來的科學家,教師應該讓學生從小的時候就有意識地接觸科學研究的方法,在幼小的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如,在《宇宙》一課中,我以故事的形式為學生展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人們只憑感官認知承認“天圓地方說”,這是人們認知不足的一大誤區(qū)。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開始以實際行動探索太空,1957年,前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上天讓全世界一片嘩然,為人們重新認識天地、認識宇宙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1998年,美國“月球勘測者”通過光譜儀探測氫原子發(fā)現月球上存在水等等。在本課的導入過程中,選取科學史上的關鍵發(fā)現和發(fā)明,讓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重溫科學家當時的想法,體驗了科學家在做科學研究中的想法和方法,展現了科學史的特有魅力,在推進科學和人類發(fā)展的進步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結語

第3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信息時代帶來了多樣化的社會思潮,各種價值觀念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從教學觀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創(chuàng)新,才能切實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學觀念方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人的全面發(fā)展問題是人學理論的核心問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其特殊性表現為三個維度,即:第一,服務政治的維度;第二,思想改造的維度;第三,人的發(fā)展的維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是以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質的養(yǎng)成為指向的政治價值觀再生產[5]。但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交互性和周期性的教育,政治價值觀的形成既不是單向度的,也不是一次性的。學生不是一個簡單的思想容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傳統單向度的灌輸教育理論是建立在主客分離的認知模式基礎上的,造成了教育目的的異化,導致教育淪為對受教育者的控制和教化[6]。因此,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必須將理論內化為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其能夠運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實踐,才是思政課教育目的。教學方式方面,加強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效銜接。中國化的歷史進程表明,實踐是理論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不竭動力,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要重視理論教學,同時也要更加重視實踐教學。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深刻地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保?]因此要突出問題意識,不能回避問題,要注重回答大學生普遍關注的深層次思想理論問題。決不能為了教學而教學,忽略學生思想意識的動態(tài)管理。教學內容方面,努力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在當今文化多元和價值多元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了史無前例的沖擊。只有針對當前社會思潮有效回答大學生的困惑,才能逐步樹立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取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在教學內容上處理好時效性與實效性的關系問題。思政課教材從“05方案”實施以來,經歷了多次修訂,體現了教材體系的時效性。但是,再及時的教學設計離開了實效性都是無用功。教育、社會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始終是高校思政課的教學重點,圍繞教學重點組織教學材料,將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有效轉化,積極推動中國化最新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不斷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實效性。教學手段方面,善于運用新媒體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信息化時代背景下,思政課的教學手段必須改革和創(chuàng)新。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言論參與權。學生“被動”地接收著媒體上是非善惡真真假假的資訊,顛覆著日漸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果思政課不改進教學手段,就會被其他社會思潮占領學生的思想高地。陳舊的教學案例、乏味的授課語言、嚴肅的課堂氣氛,以及窠臼的考試方式只能讓思政課“應然”的價值訴求夭折在“讀屏時代”。因此,必須不斷更新教學案例,用學生最感興趣的事例講解理論;必須學會時尚流行語,用學生最喜歡的語言方式宣傳真理;必須提升教學的藝術性,用學生最認可的方式傳播信仰;必須改革考試方式,用學生最接受的方式傳授理論武器。

2促進思政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

2.1有利于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關鍵。教學能力的提升包括教學理論水平的提升和教學授課水平的提升。因此,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第一,提高掌握理論的能力,能夠運用基本原理說明社會問題。第二,提高教學科研能力,在思想意識日益復雜的背景下,能夠較深層次解答學生的困惑。第三,提高教學授課能力,把理論轉化成武裝學生思想的理論武器。第四,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做的宣傳者和踐行者。

2.2有利于實現思政課教師的職業(yè)價值

第4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通過近七年來的變式教學嘗試,現已有所收獲,對它的優(yōu)越性,我個人淺談幾點體會,以供各位同行參考,指正。

一、變式教學法對新概念教學的促進作用

概念,在數學課中的比例較大,初中數學教學又往往是從新概念入手。能否正確理解概念,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概念教學有其特殊性,它不僅要求學生要識記其內容,明確與它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還要能靈活運用它來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概念往往比較的抽象,從初中生心理發(fā)展程度來看:他們對這些枯燥的東西,學習起來往往是索然無味,對抽象的概念的理解很困難。而采取變式教學卻能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使學生度過難關。通過變式或前后知識對比,或聯系實際情況或創(chuàng)設思維障礙情境,來散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變枯燥的東西為樂趣。例如,在學習“正數”與“負數”前,教師先提出:某地氣候,白天最高氣溫為10℃,夜晚最高氣溫為零下10℃,問晝夜最高溫度一樣嗎?學完這節(jié)課后你就能回答這個問題了!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便能產生“樂學”的氛圍,這樣對新概念撐握則通過變式使之內化并上升為能力。又例如,學習了“梯形”和“等腰梯形”的定義后,提出:

1、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嗎?

2、一組對邊平行加一組對邊相等的四邊形是等腰梯形嗎?通過反例變式進行反面刺激,使學生更明確的理解和掌握“梯形”、“等腰梯形”、“平行四邊形”等概念。

二、變式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眾所周知,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而運用變式手法恰好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有效途經。

1、利用興趣培養(yǎng)學生思維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的運用興趣變式來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主動鉆研,積極思考,可以克服惰性,培養(yǎng)思維主動積極性。

2、利用反例變式,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和批判性。教學時,通過反例變式的訓練有意識的設置一些陷阱,去刺激學生讓其產生“吃一塹,長一智”。

3、利用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解題過程的變式訓練,引導學生善于運用新觀點,從多用度去思考問題,用自由聯想的方式,使學生廣泛建立聯系,多用度地認識事物和解決問題,打破那種“自古華山一條路”的思維定勢,使他們開動腦筋,串聯有關知識,養(yǎng)成靈活的思維習慣。

4、運用逆向變式培養(yǎng)逆向思維能力。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雙向思維習慣,這種訓練要保持經常性和多樣性,逐步優(yōu)化他們的思維品質。

5、采用對一題多變和開放性題目的探討,培養(yǎng)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教學中,在加強雙基訓練的前提下,運用一題多變和將結論變?yōu)殚_放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變重復性學習為創(chuàng)造性學習。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的歸宿與新的起點,是思維的高層次化。實踐證明,教學中經常改變例題結論,引導學生自編一些開放性題目,對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其研究探索能力,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大有益處。

三、利用變式教學有利于學困生的轉換

在初中階段,隨著年齡的增大和年級的增高,會感到數學越來越難學,學困生的面就逐漸增大,并呈增長的趨勢。擺在教學面前的重要問題除防止新的學困生形成外,還要注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傳統的教學方式解決這一問題是遠遠不夠的。通過實踐,對學習和掌握不同的知識采用不同的變式手段,使用不同的授課類型,可以適應各種層次的學生人,使學生聽課有針對性,從而避免教師一講到底。利用章頭圖和實例進行興趣變式,激發(fā)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知識的自覺性、主動性,甚至讓他們主動參與變式,將幾種變式有機結合,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充分暴露他們的思維障礙,以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當然老師也要關心和愛護他們,對癥下藥,優(yōu)化疏導,才能使他們的思維得到鍛煉和最佳發(fā)展,使學困生發(fā)生轉化。

四、運用變式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畢業(yè)復習效率

初三畢業(yè)復習時間倉促,為了取得理想效果,這時師生往往會陷入傳統的“題海戰(zhàn)術”之中難以自拔。這種“沙里淘金”的辦法不但使師生倍加疲勞,且效果不盡人意。變式教學在這里卻有著它的獨到功效,因為它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提高應變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與學的手段。事實上,復習?不同于新課,新課一節(jié)僅需要掌握一兩個知識點,而復習課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大容量、高效率完成一章節(jié)的復習任務,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網絡化,不僅要掌握知識,而且要形成基本技能,同時要掌握基本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還要培養(yǎng)數學意識。

從歷年的中考試題來看,絕大多數的題目源于教材,活于教材,部分綜合性強的題目略高于教材。因此,復習中老師應立足于課本,精選課本中的典型例題、習題,充分運用各種變式進行挖掘、延伸、改造,用問題編成變式題進行教學,注重剖析破題思路,優(yōu)化課堂結構,溝通知識間的聯系,充分暴露思維障礙,展示知識的形成、演變過程,提高思維品質和應變能力,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第5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1.1高中生物實驗的內容

根據實驗的主要方法,可將高中生物必修部分的實驗劃分為7種類型:觀察類、檢測類、探究類、模擬類、調查類、設計類和搜集類[5].其中,觀察、檢測和模擬類實驗比較常見;設計類實驗是學生探索和發(fā)現真理的重要途徑;調查類實驗主要是針對已經存在的事實或現象,要求學生通過對客觀事實和現象之間的了解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信息的能力;而搜集類實驗則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擬出資料收集的具體方案,然后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相關資料,最后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歸類整理,并以各種形式(如黑板報、論文、報告及辯論賽等)展示.在選修模塊實驗中,選修1的實驗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學習方式,全部為實驗操作,不同實驗內容的教學目標各有側重,有的側重基本概念或原理,有的側重實際應用,還有的側重科學方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實驗類型大多數為引導式探究.在引導式探究活動中,學習資料中提出的實驗結構或程序,學生自己設計并進行實驗,通過參與探究過程有所體驗和發(fā)現,從而達到預期的實驗目標[6].根據選修2的實驗中的活動建議,主要是進行調查、討論和探究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開展這些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得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科學和技術,能幫助學生體會到生物科學與人類社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選修3的實驗中,除了技術要求較高的“DNA的粗提取和鑒定”外,其它實驗都不在實驗室進行,而多為口頭交流、辯論等活動,由于本模塊實驗所涉及的科學領域研究進展迅速,教師要積極引導和組織學生查閱有關資料,練習撰寫專題綜述報告并組織開展這些活動[7].

1.2高中生物實驗的特點

1.2.1實驗數量多,類型多樣化且綜合性強僅《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列舉的實驗活動建議就有68條,當然這些實驗并不要求學生全部掌握,但大多數是最基礎的,學生掌握這些后,還要了解教材以外的實驗,如試卷和課外書上出現的,要對大綱要求的實驗有所擴展和延伸,才能夠學以致用.實驗數量多則相應地要求實驗課時也多,據統計,實驗課時甚至占到生物課總教學時間的40%[8].高中生物實驗類型多.各種類型實驗的方法不同,包括顯微鏡觀察、染色鑒定、模型制作、多媒體技術模擬、戶外調查及課外收集信息等;實驗形式也不同,包括教師演示、學生分組完成及獨立完成等.高中生物實驗綜合性強.往往一個生物實驗中融合了多種實驗類型特點.如“探究影響酶活性因素”的實驗過程不僅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而且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在實驗過程中要考慮單一變量并進行定量分析;又如“設計并制作生態(tài)瓶”的實驗不僅需要學生小組合作設計制作完成,而且也是一個模擬實驗,模擬的過程充滿探究的要素,此外,實驗還要求學生對自己制作的“生態(tài)小瓶”進行長時間的觀察,這無疑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1.2.2科學探究受到重視,實驗內容貼近生活且技術比較先進課程標準的4個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導探究性學習,在能力目標別提出了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并詳細列舉了11條與探究緊密相關的能力,這為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提供了重要指導.強調和重視科學探究還具體表現在新課程實驗的結構和內容上,必修的3個模塊中,具有探究性的實驗幾乎占到全部實驗的三分之一,而選修部分的生物技術實踐模塊的13條活動建議中幾乎均包含探究性的內容,另外2個模塊的活動建議也多為可以進行資料收集探究的活動或調查[9]102.由此可見,課程標準把科學探究以不同層次和形式融合到實驗教學中.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強調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如調查類和搜集類的實驗都要求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去調查和搜集信息,并對這些調查和搜集來的信息進行研究分析等.如選修1“生物技術與實踐”中有果酒、果醋及腐乳的制作等,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中對設施農業(yè)的參觀和對綠色食品生產或消費情況的調查等,這些實驗活動貼近生活,實驗材料也來源于生活.實驗技術比較先進.特別是選修部分的實驗,大都與生命科學新技術、新應用緊密聯系.如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及干細胞研究等.此外,還有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如“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模擬人體某方面穩(wěn)態(tài)的維持”等.

2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實驗內容及存在的不足

2.1實驗內容

在高師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生物類專業(yè)必修課比重大,幾乎每門專業(yè)課程均設置了相應的實驗課程,包括動物學、植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生態(tài)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植物生理學及人體生理解剖學等實驗,每門實驗課程的實驗數均在8~12個.

2.2存在的不足

2.2.1課程內容強調專業(yè)性,缺少與高中生物新課程的聯系受傳統高師生物課程觀的影響,實驗課內容傾向于強調系統性、整體性和全面性,突出學科專業(yè)性,而師范性不明顯,驗證性實驗占據主導,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欠缺,缺少與中學生物實驗教學有機聯系的問題尤其突出.生命科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高中生物新課程很注重知識的時代性和前沿性[10],但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的實驗教學內容設置往往多年不變,不能反映生命科學學科發(fā)展的最新成果,與學生科學素質、實驗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不符.2.2.2實驗教學內容缺乏與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理念,就是要改變輕視學生生活的現狀,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學習和體驗知識.從課程標準建議了大量的調查類和搜集類的實驗可以看出,高中生物實驗更加強調與生活的聯系,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知識.但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的實驗內容大多是對理論的驗證,更強調實驗的學術性,相對而言忽視了與學生生活以及現實自然、社會的聯系,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無法讓師范生深切地體會到專業(yè)知識的價值,可能會影響到以后工作的教學質量.2.2.3實驗教學缺乏體系建構生物科學作為一門獨立形態(tài)的自然科學,應有其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實驗體系,但師范院校的實驗教學缺乏這種體系的建構[11]75.每一門課程僅從單一學科的知識系統性和完備性方面設計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各門課程自成體系,與本專業(yè)其它課程聯系不緊密,對課程內容整合較少,因而造成一些實驗內容重復,如微生物學中的“霉菌觀察”與植物學中的“菌類植物”實驗內容基本一致.2.2.4實驗教學模式化高師生物學實驗教材編制模式化,實驗設計程式化,即實驗目的基本原理實驗內容與材料等儀器與設備等操作步驟實驗結果實驗分析報告[11]76.實驗過程以教師講解、演示為主,學生履行三步曲,即按實驗指導的要求或教師總結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觀察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12].學生對實驗材料的采集培養(yǎng)、藥品配制等實驗的準備過程和實驗方法步驟的設計參與度低,對實驗方法步驟缺乏必要的思考理解和創(chuàng)新,師范生獨立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受到限制.2.2.5研究性實驗內容缺乏目前,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開設的專業(yè)課實驗內容大多為驗證性實驗,雖然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培養(yǎng)基本的實驗技能,但仍屬于間接獲取知識的渠道,對培養(yǎng)師范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不利.

3有效銜接高中與大學的生物學實驗教學

3.1加強高中相關實驗內容的滲透,增加和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實驗內容

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的教師要致力于高中生物學實驗教學的研究,了解其基本內容和方法手段.在保證實驗課內容達到本科水平的前提下,選擇與高中生物教學聯系密切并能充分發(fā)揮現有實驗條件的實驗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力爭使中學生物學實驗中的基礎部分、經典部分成為高師生物學實驗的研究主題之一,使得高師生物實驗內容與手段上形成和中學生物學實驗的包涵關系.

3.2改進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的生物學實驗手段,使實驗內容跟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在實驗內容上,應該結合當前高中生物教學崗位的要求,組織各教研室有經驗的任課教師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革,剔除內容陳舊、技術落后的實驗,增加反映現代定量分析、探究性、設計性和綜合應用的新實驗技術內容,跟上生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此外,在實驗課程中,可以結合相關的研究課題和最新研究進展,在課堂講解或是實驗過程中穿插介紹,補充同一個實驗的不同技術與方法.有些新技術、新方法,即使因為條件所限不能親手做,但也應讓學生有所了解,如光合強度的測定既有傳統的改良半葉法、氧電極法及紅外線二氧化碳氣體分析儀法,也有較為先進的便攜式光合儀測定法.

3.3整合實驗內容

在制定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的實驗教學計劃時,要統籌規(guī)劃、互通有無、科學整合以及合理安排實驗內容,避免學科間實驗的簡單重復,以增加實驗的多樣性和豐富度,提高實驗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實驗教學中,接觸和了解更多的實驗內容與方法,這也契合高中生物實驗內容和形式多樣化的特點.實際上,高中生物涉及的68個實驗,均可按照生物科學(師范)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進行分門別類,分別歸入或融入到具體的相關課程實驗中去,使學生在大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基本能接觸到所有的中學生物實驗內容.

3.4改革實驗教學體系

將以驗證性為主的實驗教學體系改變?yōu)閷嶒瀮热菀笥傻偷礁叩纳锘A實驗、綜合訓練實驗、研究設計實驗3個不同層次的新體系[9]101.生物基礎實驗主要完成中學生物學新課程標準及實驗大綱規(guī)定的基本內容,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基本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掌握生物學基本研究方法;綜合訓練實驗則由學生實驗小組(6~8人)自己設計方案、準備藥品儀器及獨立撰寫實驗論文,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提高性內容或感興趣的問題,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研究設計實驗為教師根據本地生物資源或結合本地生產實際而開設的科學研究性實驗項目,在教師的帶領下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研究實驗,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科研意識和自然科學研究工作所應具備的科學態(tài)度.

3.5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實驗準備工作

準備實驗也是一名生物教師應有的專業(yè)素養(yǎng)之一.高師院校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鼓勵師范生積極參與到實驗準備工作中,如動植物實驗材料的采集與培養(yǎng)、試劑的配制、儀器的調試、微生物菌種制作及消毒滅菌等,使學生系統地了解實驗從始至終的全過程,這將提高師范生準備和組織生物實驗的能力.

3.6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鍛煉文字駕馭能力

教師應按照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對實驗內容加以組織、潤色,并且用科學、準確、生動及富于啟發(fā)性的語言表達出來,以便學生理解和接受.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驗現象出發(fā),能夠用生物專業(yè)語言表達、組織及研究實驗,還應認真對待學生的實驗報告,對表達不準確和書寫不規(guī)范等情況及時糾正.

4結語

第6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新課標下,要求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為目標。由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中,巧設實驗疑問,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認真思考,并尋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習活動中,只有學生善于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學生才能有效地找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并且巧設疑問既可以充分體現學生在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也可以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為此,教師在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即使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見解有異議,教師也應不輕易給予否定。例如,教學《聲音的傳播》實驗課時,當教師準備好水槽、音叉、水等實驗器材后,要求學生完成實驗操作,待每組學生完成實驗后,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由于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學生可能會說“:通過實驗,發(fā)現音叉發(fā)出的聲音很大?!庇捎谛W生的年齡較小,好奇心比較強,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問:“為什么這么遠都能聽到音叉敲擊的聲音?”通過學生的提問,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討,并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可以深刻理解知識的含義。除此之外,在開展實驗教學活動中,教師也應善于提出問題,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及心理素質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重要影響。在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中,為了順利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教師首先必須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分組。在實驗分組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及心理特點合理進行分組,不能將成績優(yōu)異或成績較差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每個小組安排一個小組長,負責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安排及學習指導,同時選擇的小組長要具有良好的協調能力及組織能力,小組分組要科學化、合理化,才能保證科學實驗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開展演示實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對小學生來說,科學實驗課程教學中的知識內容不便于直觀理解,尤其是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在開展科學實驗教學活動之前,教師應做好實驗的演示,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要一邊演講一邊講解,采用直觀的教學工具將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演示給學生,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開展演示實驗教學,既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性,也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例如,教學《光和影》一課時,為了使學生充分了解影子是怎么產生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演示各種各樣的手影展現給學生看,讓學生充分了解影子的三個特點(包括影子的大小與物體和光源之間的距離有關;影子隨著光源位置的變化而變化;影子的形狀與光源所照射的物體側面的形狀有關)。在演示過程中,應放慢演示的速度,給予學生充分的觀察和思考時間,使學生深刻理解影子的產生原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課外活動延伸拓展

第7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一)課前關注學情

備好課,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我這里所說的課前備課,不僅是指傳統意義上教師對所講授內容的準備,還包括對學生學情的了解和準備。我們知道,不同的學生和班級,對所學相同內容的接受和理解情況是有差別的。因此,就某一節(jié)課的準備而言,教師除了扎實準備所講授的內容以外,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所帶班級學生的學情,根據學情,或是采用講授法,或是采用討論法,還是采用實驗法,要因班而異,因情(學情)而定。如我所帶的三個班級中,其中有一個班是重點班,學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要明顯好于其他兩個班。為此,在講授同樣的內容時,我總是準備兩套教學方案,一套較容易一些,另一套就有一定的深度。這樣既照顧到了普通班學生的學習程度,同時也滿足了重點班學生的“胃口”。如講授“電路”一節(jié)時,對普通班的學生,我讓他們掌握電路的基本知識和如何畫常用的電路圖等知識后,就進入練習階段,讓他們舉一反三,鞏固好基本知識。而對于重點班的學生,我沒有進行講解,而是讓他們自己上網查閱資料,動手準備,再讓學生分組總結、歸納,通過自己的實踐去搞清楚這部分內容。

(二)課中努力將物理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

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法寶眾所周知,物理學科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實際聯系很緊密的一門學科。因此,若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將所講授的物理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就會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好奇心,進而促使學生進一步探究物理現象與內在規(guī)律之間的聯系,積極思考其中的奇妙之處,大大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效率。如在講授“慣性”知識時,我故意遲到了一分鐘,跑步進入教室,有意地將講桌碰了一下,以此來引出“慣性”的概念及有關生活中慣性現象。之后,我讓學生列舉他們生活中觀察到的與慣性有關的現象,并分析哪些慣性現象是應該加以利用的,哪些慣性現象是應該加以避免的。

(三)課后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知識網絡

使概念系統化,是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物理知識和數學知識一樣,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所以在學生學習了一定時間后,教師要及時引導和幫助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進行一番梳理,使之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將一些相互有關聯的物理概念系統化,就會使學生對以前所學內容進行再反思、再總結、再調高。這樣,無疑會使學生所學物理知識形成體系,不僅使學生扎實掌握了所學內容,也在無形中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傊灰覀冊谄綍r的物理教學中重視了課前、課中、課后的全過程的教學和學習方法,那么,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就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二、激發(fā)學生興趣

第8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高職課程的基本教學環(huán)節(jié)大致分為三個:理論講授與作業(yè)練習,實驗和實訓。簡單地說,理論講解在先,驗證性實驗則是對理論的深入理解和鞏固,課程實訓則是以作品或項目的形式整合本課程多個知識點以實現某個或某些特定的功能,當然作品或項目都是讓學生在指定的地點和規(guī)定的時間內通過安裝調試與排故來完成的。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既充分理解與掌握本課程的理論和知識點,同時又在實踐過程中學會實物的使用和相應的操作技能,從而達到真正掌握的教學目的。首先,理論的載體是教材,教材是課程建設的基礎,教材的內容理應涵蓋實訓項目的主要或全部知識點。為了使實訓收到好的效果,教師在理論課上應先期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并對重點與難點內容及時安排作業(yè)與實驗。以數字鐘項目為例,其主要知識點的講解有大模計數器的設計、顯示譯碼器與LED數碼管、秒脈沖的產生與分頻等內容,對重難點的狀態(tài)譯碼電路設計應安排作業(yè)進行練習與鞏固,比如模6與模60計數器的設計。沒有充分理解理論作為實訓的基礎,學生一旦在調試中遇到問題就無法獨立分析和思考,排除故障更無從下手。其次是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學生實際操作對課程重難點進行深入再認識。由于學生親手操作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鍛練學生的觀察與分析思考能力,其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在實驗內容安排上若將實訓項目中的相關內容先期分解作為實驗來完成,實踐證明對實訓將會產生極積的影響。以數字鐘為例,實驗環(huán)節(jié)應優(yōu)先考慮安排模6與模60計數器的實現。目前流行的實驗方式主要有實物實驗與仿真實驗兩種。仿真實驗主要是指在電腦上通過虛擬軟件來完成,其特點是操作簡單方便且經濟,對學生快速驗證理論設計有較大幫助,其缺點是學生沒有實際操作感受。實物實驗是指在實驗箱或實驗臺上用芯片實物和插線將電路連接起來,利用測量工具或儀表觀察實驗現象或結果。這種方式相對來說有一定難度,特別是當所有的連線(包括電源和地)連好后,預期的實驗結果出不來時還要查找原因,由此可見這種方式更類似于實訓中的操作模式,顯然更能煅練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因此這種方式更有利于后期的數電實訓項目的開展。從表中的數據可見,A與B兩個班由于采用實物實驗,完成數字鐘實訓項目的成功率較高,而C班由于采用仿真實驗,對成功率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2數電實訓所用元器件因素的影響

為了節(jié)約成本,每次實訓結束后都要回收學生用過的元器件以便下次使用。理論上講,若學生規(guī)范操作且小心使用的話這些回收的元器件應該是好的,但實際情況可能存在偏差。也就是說,總會有個別或一些同學由于操作不慎而導致芯片被燒,最常發(fā)生的誤操作就是將門電路的輸出腳錯接到電源或地而導致輸出級擊穿,然而芯片外表確完好無損。隨著使用班級的增多,勢必造成在回收的元器件中損壞的集成電路芯片逐漸增多,給后續(xù)學生的調試增加不小的難度,進而影響到作品調試的成功率。從表1所記錄的相關數據來看,隨著數字鐘元器件反復使用的年數增多,A、B、C、D四個班完成數字鐘項目的成功率逐年下降。顯然,元器件損壞情況也是影響作品調試成功率的因素之一。解決的方法可以是對元器件進行及時更新。

3前期相關實訓的影響

這里的相關實訓是指在數電實訓前開展的并可能對數電實訓的開展效果有一定影響的電路分析與模擬電子技術(以下簡稱模電)的兩門實訓課。電路分析及其實訓課通常在數電實訓課的前一學期進行,但由于專科學制短,模電實訓課有時被安排在與數電實訓課同一個學期進行,所以模電與數電實訓課可能互為先后,也就是說模電實訓課有可能會安排在數電實訓課之后進行,表1中的D班就是這種情況。電路分析的實訓一般安排學生組裝一塊指針式萬用表,它可以幫助學生實際領會電阻并聯分流和串聯分壓的工作原理,特別是準確測量電阻和電壓的實際操作要領,這些內容的掌握對后續(xù)實訓課的順利開展顯然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在數電與模電實訓中都要頻繁的用萬用表實測電阻和電壓。模電實訓的內容對數電實訓的影響不大,但若操作方式相同就會產生影響。如果模電實訓安排在數電實訓之前且操作方式也是在面包板上安裝調試電路,實踐表明前者對后者有較大影響。因為學生對面包板的認識與熟悉是需要一個過程的,無論誰先使用面包板都需要詳細講解它的結構和正確使用方法,而學生要通過實際操作才能真正掌握,一旦學生掌握了,則后續(xù)的實訓課對面包板的講解就可以簡化、甚至不講,這樣就給電路的安裝與調試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從而更有利于提高作品的成功率。中D班的數電實訓因缺少前期實訓的基礎而進行的速度較慢,故數字鐘只能作為選作項目。

4指導教師與學生因素的影響

指導教師對實訓效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實訓前理論講解是否到位、實訓中能否制定合理可行的安裝調試技術路線。由于實訓調試與測量設備及場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班級都能排在課程結束或學期末的一周來開展,也就是說有的班級將在學期結束前的某段時間進行。如表中的B班,實訓前理論課只講到觸發(fā)器,對于即將開展的數字鐘項目來說顯然理論沒有講解到位,這樣對學生分析與排故很可能造成較大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指導教師應該在實訓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補講,例如集成計數器以及任意模值計數器的設計,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解決因知識點不足所造成的困難,通常及時講解的方法還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從表中發(fā)映的數據可以看出B班的成功率較A班低,但整體還保持在90%以上。另一方面,當實訓不能安排在有信號發(fā)生器與示波器等設備的場所時,實訓中采用合理的安裝與調試策略就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沒有設備的情況下帶領學生順利的完成安裝調試的任務。以數字鐘為例,較為合理的技術路線應為先安裝調試秒脈沖電路,有了信號源以后再安裝模60的秒和分計數器,以及模24時計數器,當這些電路都分別正常工作后才安裝校時校分電路。這樣做的好處是一個模塊一個模塊的進行,一旦調試有故障,則排故的范圍很小,易于解決。切忌全部電路一起上,出了問題很難找到故障的原因。指導教師的影響還體現在及時幫助個別同學排除故障上。當學生難以獨立排故時,應鼓勵學生先分析故障原因,并介紹查找和分析故障原因的方法:倒推法,即根據故障現象尋找原因,培養(yǎng)逆向思維的能力。例如,LED顯示器某段始終不亮,原因可能是LED數碼管燒壞,或者是顯示驅動器與LED該段的引線聯接有問題等。再例如,模60計數器計到59時不回零,采用倒推法分析可能是集成計數器的清零或置零功能失效,或狀態(tài)譯碼電路有問題等原因。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復習鞏固了相關知識點,又教會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相關技能,還可以提高調試成功率。

5結論

第9篇:科學教師論文范文

課堂討論雖然是學習新知識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任何內容都可以納入討論范圍的。討論的話題可選擇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既源于課本,而又超越課本。討論的內容應具有歷史性,既要涵蓋所講的知識和理論,又要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而且難易度要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如果難度太低,討論就失去了意義;如果難度太高,就脫離了實際。教師還應盡可能地發(fā)展學生的逆向思維和擴散性思維,激發(fā)學生探索和討論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應避免提出只有一個答案或過分復雜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結合教學要求,精心設計。例如,學習“唐、元兩朝”時,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唐元兩朝有什么異同點”就顯得面太寬。學生往往不知從何開始討論。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最好分成若干個小問題。而且,分別討論效果會好很多。同樣,討論的題目也不能太簡單、狹窄,以免使學生不假思考就回答“是”或“不是”,或搬照教材念上一段。如此,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才能實現,教學重點內容也就突出了。

二、把握好糾錯時機

學生知識水平的局限決定了他們會在課堂中出現各種認識偏差,這是十分正常的。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時,絕不能因學生提出來這樣或那樣的片面的甚至是錯誤的見解或想法就對他們橫加指責,那樣只會澆滅自主、探究的火焰。教師正確的做法應是準許學生充分發(fā)言,將錯誤充分暴露,然后引導學生將討論引向深入,實現集體糾錯,達成共識。例如,我在組織討論“為什么說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有的學生說“的性質應是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對此,我并沒有中止學生的表達,而是讓學生將原因說出來。這名學生認為,無論是從還是從的具體實踐中,都沒有反帝內容的出現。針對這一說法,我首先肯定了學生的認真思考精神,然后讓全體學生認真閱讀《》的有關分析。很快,學生利用“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的走狗”的結論得到了正確的認識。這樣既幫助學生糾正了認知的偏差,也使全體學生體味到了成功的快樂。

三、運用好討論方式

課堂討論要講究實效,追求最佳的討論效果,就要靈活運用各種討論方式。具體來說,討論的方式有以下幾種。(1)互商法。這種方法要求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并將自己的見解或想法寫下來,然后討論,最后形成集體的意見。這樣可以保證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有思考的機會和時間。例如,在“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專題教學中,我先提出:“我國近現代社會生活有了怎樣的變遷,原因是什么?”而后,各小組成員思考、協商,匯成小組觀點,再進行集體討論,最終達成共識。(2)互補法。這種方法要求每個小組成員在獨立思考后,隨機決定一位成員陳述自己的意見,而其他成員則以他的意見為參照,發(fā)表見解,最終形成集體意見。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于全班組與組之間的探討。而且,在這種具有團體性質的爭論中,學生更容易發(fā)現差異,產生思維火花的碰撞。(3)互問法。具體可分為小組內提問,小組間提問,學生之間點名提問,男女生間相互提問等。多種多樣的提問方法增強了趣味性,體現了競爭性,并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實施好總結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