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國際金融課程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際金融課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際金融課程論文

第1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1《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是夯實學生專業(yè)基礎,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基礎性課程,但由于《國際金融》課程呈現動態(tài)性、綜合性特征,不可避免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加以優(yōu)化和改進。

1.1教學內容有待整合國外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側重于國際財務和基于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兩個方向,而我國的《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偏向于宏觀經濟層面。例如,姜波克編寫的《國際金融》教材,理論性較強,以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為主線;陳雨露編寫的《國際金融》借鑒了國外《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案例多、系統性強。雖然二者都可以滿足高校國貿專業(yè)使用,但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考慮,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不利于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

1.2教學方式有待豐富《國際金融》課程不僅內容更新快、涉及范圍廣,而且理論與實際聯系緊密。但目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以理論講授為主,這不僅會導致學生失去這門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且還會阻礙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甚至是排斥理論性知識的學習,最終制約該課程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拓學生潛在的學習能力,并將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結合起來,必須改變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融入案例教學、研討教學、實踐教學等其它教學形式,促進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1.3教學評價有待改進教學評價是檢驗學生對知識及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種重要方式,也是檢驗教師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目前,《國際金融》課程教學評價以終結性考核為主,通過試卷的方式考察學生對理論知識點的學習情況;通過論文、報告等方式檢驗學生對某些問題的見解。雖然評價方式比較簡單明了,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果,但只注重結果而忽略過程,容易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而無法對所學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和學以致用,已無法適應重視應用能力的素質教育大趨勢。

2《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為了滿足社會人才需求,針對以上所述《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存在的相關問題,可以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這幾個方面對《國際金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

2.1教學內容的改革對《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2.1.1原內容精簡。以針對性和實用性為原則,對原教學內容進行精簡。首先,以就業(yè)為導向,根據企業(yè)或者機構對金融崗位素質能力的實際要求,摒棄一些常識性

、理論性內容,如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組織等,學生自主學習即可。其次,以務實為原則,對國際收支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理論等模塊進行精簡,以“點睛”的方式作重要闡述即可。精簡后的教學內容基本上圍繞國際金融主體業(yè)務來構建知識及能力體系。

2.1.2新內容補充。近年來,國際金融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體系更新較快,為了跟上時代步伐,體現教學內容的國際性、實務性和動態(tài)性,需補充一些新的教學內容。首先是搜集金融領域的熱點、真實、典型案例。這些案例能讓學生深刻感受業(yè)務的真實操作流程,若走向崗位遇到類似的金融事件可順利上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是利用網絡資源及時更新金融數據及信息。例如在國際收支政策調節(jié)內容學習時,可根據我國國際收支目前現狀,及時補充最新數據,從而引導學生分析我國是否存在內外均衡矛盾,并思考應采取的政策搭配。最后是編寫國際金融英語閱讀材料。英語是金融人才所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因此,要加強英語能力的提高,為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2.2教學方法的改革除了教學內容的精簡與更新外,還需改變以往單純的灌輸式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專題研討、實踐教學等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應用,促進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2.2.1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分析及解決問題,是《國際金融》課程中的重要教學方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案例教學法。首先是把握案例的選擇原則。案例的選擇猶為關鍵,一般選擇真實、熱點、最新和典型的案例,同時與教學知識點相聯系,一方面案例的真實性和熟知度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案例的時效性和典型性便于學生研究討論和驗證自己學習的結果。其次是拓寬案例的來源渠道。案例除了教師精心選擇外,還可由學生提供,不僅能夠豐富案例教學素材,還可通過案例的采集過程,提高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及專業(yè)知識應用能力。最后是豐富案例的討論方式。除了傳統的分組討論外,還可嘗試訪談式的討論法,即一個小組負責數據的整理和問題的解決;另一小組以訪談的形式提出相關問題。通過積極的思考發(fā)問和問題解決,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提高。

2.2.2專題研討。為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在《國際金融》課程教學中,還可組織學生對國際金融的重要理論、熱難點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專題研討教學法給傳統沉悶的封閉課堂教學注入了更多的活力,通過師生的交流研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得到了激發(fā),教師還可從中得到反饋信息,從而針對性的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2.2.3實踐教學。國際金融是應用性較強學科,因此,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可或缺的,需通過校內實驗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的結合來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首先是,校內實驗教學。《國際金融》校內實驗教學可通過建立外匯交易、國際結算等模擬教學系統來實現。通過模擬教學系統,使學生了解外匯交易、國際貿易結算等國際金融核心業(yè)務流程,在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提高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和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其次是校外實踐教學。校外實踐教學的形式較多,除了組織學生參加相關業(yè)務大賽和校企聯合建立實訓基地外,還可聘請金融領域高層管理人員來校講座,讓學生國際金融崗位實踐經驗。

第2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關 鍵 詞:金融人才;應用型;培養(yǎng)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9.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3544(2011)06-0066-05

通過十余年的專業(yè)建設和教學改革,我們逐步探索了適用于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yè)人才的1234模式:明確一條教學主線,即以專業(yè)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和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為教學主線; 建立與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的兩大教學體系, 即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在課程體系安排上,重點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 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明確人才培養(yǎng)的三個教育階段,即專業(yè)基礎教育階段、專業(yè)強化教育階段、專業(yè)綜合提高教育階段;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四項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yè)技術教育結合、 職業(yè)資格證書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 實踐證明,1234模式是一條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金融人才的有效模式。

一、一條教學主線:技術應用能力培養(yǎng)和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

為了把學校辦成讓學生、 家長、 社會滿意的學校,我們把“應用為本、學以致用”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 并將其貫穿于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整個過程。因此,金融學專業(yè)從招生伊始,就開始探索如何培養(yǎng)金融學專業(yè)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金融職業(yè)素質的養(yǎng)成。

金融學專業(yè)涵蓋的知識內容非常豐富,銀行、保險、證券這三個方向的專業(yè)知識是其三大支柱 [1] 。因此, 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進一步細化專業(yè)方向。目前,國內多數高校金融學專業(yè)都是不分方向的,導致學生在校期間學習內容多而雜, 最終培養(yǎng)出的是一批批“樣樣通、樣樣松”的人才。雖有個別學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將金融學專業(yè)改為保險專業(yè)、國際金融等若干專業(yè), 這樣做的結果雖然使學生對某一個金融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有了深入了解, 但又導致專業(yè)口徑太窄,使學生就業(yè)時面臨困難。針對這種狀況,我校金融系成立了專門的課題組,確定了“以就業(yè)為導向,以培養(yǎng)能力為本位,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動手能力強, 基礎扎實的金融領域第一線的高級應用技術人才”的目標,就金融學專業(yè)的建設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臺上,將符合市場需要的銀行、保險、證券行業(yè)某些崗位作為專業(yè)方向,構建出“一個專業(yè)多個方向”的金融學專業(yè),最終把金融學專業(yè)的本科學生培養(yǎng)成“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市場急需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2] 。經過多年的市場調研和專業(yè)論證, 我們認為在大金融學的平臺上開設投資理財方向、證券期貨方向、保險營銷方向是比較適時的,可作為目前首選的三個方向。

在這一大背景下, 我們進一步提煉了金融學專業(yè)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術應用能力和職業(yè)素質,認為金融學專業(yè)學生通過4年大學生活, 應該在基本能力、專業(yè)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三大應用能力和思想道德、專業(yè)業(yè)務、文化素質、身體心理四大綜合素質方面有較大提高。詳見表1、表2。當然,從專業(yè)的角度來看, 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和專業(yè)業(yè)務的養(yǎng)成是應用能力培養(yǎng)和職業(yè)素質養(yǎng)成的重中之重,而且,應該根據學生所選專業(yè)方向,有所側重。

二、兩大教學體系: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在課程體系安排上, 我們重點突出了應用性和實踐性特點, 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升到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建立起了理論和實踐兩大教學體系。從理論教學體系來看,要把握好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的學時比例,可以各占三分之一,也可以有所側重。同時,必須加大選修課比重,這既包括公共基礎課, 也包括專業(yè)基礎課和專業(yè)課。 如前所述,金融領域寬泛,涵蓋知識較多,因此,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其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從實踐教學體系來看,要改變“重課堂、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 [3] ,所以,我們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實踐學時比重, 保證實踐學時至少占到總學時的三分之一。具體說來,除采取課內實驗、上機等形式外,還采取了課外學時和專用周的形式。如統計學、計量經濟學這類課程需要利用計算機及相關軟件進行實際操作, 可以采取課內實驗、上機等形式,加大實踐學時比重;而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保險學、商業(yè)銀行經營與管理、金融市場營銷學、金融英語這類課程安排一定的課外學時,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效果更佳。但僅僅這樣還不夠,還應該采取專業(yè)周的形式加大實踐學時,如證券投資學、國際金融等課程可以通過開設證券投資模擬實訓、 外匯模擬交易實訓等實踐課程。部分實踐課程安排如表3所示。

為了增強學生的專業(yè)方向實踐技能, 我們增加了專業(yè)方向綜合實踐周, 如根據前面提到的專業(yè)方向,我們讓學生在理財規(guī)劃綜合實訓、信貸管理綜合實訓、保險營銷綜合實訓中選擇一個。同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 我們增設了創(chuàng)新實踐周。創(chuàng)新實踐包括參加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創(chuàng)業(yè)實踐、學術講座、實驗室開放研究項目、專業(yè)課題研究、學術論文、創(chuàng)新能力培訓等,該項學分由學生在校期間取得。 學??杉虚_設社會實踐與調查、 學年論文、創(chuàng)業(yè)專用周等實踐課程,使學生可以獲得部分創(chuàng)新實踐學分。此外,我們還鼓勵學生有意識地自己參加其他創(chuàng)新實踐, 并根據上報的材料獲得一定的創(chuàng)新學分。如利用假期參加社會實踐;公開發(fā)表專業(yè)性論文;參加證券協會、信貸協會、保險協會等表現突出; 在各個層次的點鈔技能比賽、 證券模擬交易大賽、外匯模擬交易大賽等專業(yè)性比賽中獲獎;取得理財規(guī)劃師、證券、銀行、保險從業(yè)資格證,等等,都可以獲得創(chuàng)新學分,并且,規(guī)定學生大學期間至少要取得創(chuàng)新實踐學分10個, 多出部分可以抵扣其他實踐環(huán)節(jié)學分。見表4。

三、三個教育階段:專業(yè)基礎、專業(yè)強化和專業(yè)綜合提高教育階段

金融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可以分為三個教育階段:專業(yè)基礎教育階段、 專業(yè)強化教育階段和專業(yè)綜合提高教育階段。 專業(yè)基礎教育階段主要是專業(yè)基礎課的學習??梢赃@樣說:沒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金融學、計量經濟學、財政學、會計學、統計學這8門全國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yè)核心課程支撐,金融學專業(yè)就如同“無水之源,無木之本”。所以,在這個階段打好基礎是后續(xù)強化、提高專業(yè)技能的關鍵。在專業(yè)強化教育階段,國際金融、保險學、商業(yè)銀行經營與管理、 證券投資學等專業(yè)課程是學習的重點。在專業(yè)綜合提高教育階段,學習的重點應該放在專業(yè)方向的理論課程、專業(yè)方向的綜合實訓、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設計(論文)等等。

如理財規(guī)劃方向理論課程我們設置了財務分析、投資分析與組合管理、理財規(guī)劃原理、理財規(guī)劃實務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投資經理實訓、理財規(guī)劃綜合實訓課程等; 信貸管理方向理論課程設置了銀行會計學、個人理財、風險管理、銀行信貸管理學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銀行前臺實訓、信貸管理綜合實訓課程等; 保險營銷方向理論課程設置了人身保險、財產保險、再保險學、保險營銷學等課程,實踐課程設置了保單設計與銷售、 保險營銷綜合實訓課程等。最后,通過畢業(yè)實習和畢業(yè)設計(論文),實現金融學專業(yè)人才素質的綜合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學專業(yè)還應該加強畢業(yè)實習前的職業(yè)入門指導,所以,我們還增設了學科前沿專題講座、創(chuàng)業(yè)指導、應用文寫作、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等課程。

在這里,要特別強調一下畢業(yè)設計(論文)。畢業(yè)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接受高等教育階段學習成效的一個綜合考核, 所以最好將其貫穿于整個大學三個教育階段中。建議采取課題驅動項目教學模式,即通過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形式來驅使學生分階段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 [4] 。張五常教授認為, 最好的學習方式是帶著明確的要解決的問題去學。所以,如果讓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階段, 帶著一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課題)去學,分階段地解決各個階段性小問題,并分階段檢驗其學習效果,要比單純地靠畢業(yè)設計(論文) 檢驗更具有現實意義。 課題驅動教學模式正是基于這樣一種思路提出的。它也可以分三步實施:第一步為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論證階段,可設在大二第二學期期末實施, 因為這時學生有了一定的經濟學基礎知識, 能夠較好地完成課題的論證,同時, 也有利于下一步帶著問題開始專業(yè)課的學習。 第二步為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中期檢查階段,可設在大三第二學期末完成。經過大三的學習,學生的專業(yè)理論課基本學完(有些院校在大四也安排專業(yè)課),具備了專業(yè)基礎知識, 且經過長達一年的資料收集和思考,可以掌握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 這同時也是對學生理論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綜合檢驗。 但由于這一年學生還沒有經過實習,理論聯系實際能力還不強,所以還不適宜讓所有的學生在大三期間直接完成畢業(yè)論文的寫作。在大三第二學期,必須開展課題中期檢查,我們主要采取學年論文的形式。學年論文的撰寫內容為學生所做的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的理論基礎與研究現狀綜述, 這對于提升學生畢業(yè)時的競爭力很重要。 第三步為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結題階段。經過大三的充分準備,學生應該在大四一年時間里,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的結題報告。通過結題的學生除可以得到畢業(yè)設計(論文)學分外,還可以得到由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頒發(fā)的課題結項證書,證明其本人(或所在團隊)具備了一定的研究能力,成功完成了畢業(yè)設計(論文)課題的研究工作。

四、四項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yè)技術教育結合、職業(yè)資格證書與專業(yè)教育結合

在教學過程中, 加強四項結合是培養(yǎng)高素質金融專業(yè)技術應用性人才的有效途徑, 即理論與實踐結合、產學研結合、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yè)技術教育結合、職業(yè)資格證書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

1. 理論與實踐結合。陸游曾在《冬夜讀書示子律》一詩中告誡自己的孩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理論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學中干”、“干中學”,是實現金融學專業(yè)素質提升的必要路徑。這也正是我們一直強調實踐教學體系要與理論教學體系并重的主要原因。 除設置了與理論教學體系并重的實踐教學體系外, 為了保證學生關注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我們還創(chuàng)辦了《金融快訊》刊物。該期刊每周發(fā)行一期,由指定教師負責指導、終審,由學生證券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證券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由學生信貸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銀行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由學生保險協會負責組織學生進行保險版面熱點問題的采編、初審。這樣,既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也使學生的專業(yè)綜合技能得到了提升。

2. 產學研結合。 產學研結合是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yè)人才的重要保證。從目前來看,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企業(yè),都有較強的與高校合作的意愿。高校要抓住有利時機,建立起與金融企業(yè)深度合作的雙贏機制,采取多種形式進行產學研合作,為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 我校除了經常與金融企業(yè)合作開展各種活動之外, 還成立了一個以教師指導為輔、學生自己管理為主的金融服務公司。該公司按行業(yè)(也可以是按專業(yè)方向)設置服務中心,如設證券服務中心、銀行服務中心、保險服務中心等。其中,證券服務中心可以幫助證券公司進行股票開戶等服務,銀行服務中心可以幫助銀行辦理網上銀行業(yè)務、第三方存管等,保險服務中心可以進行保單推銷、講師培訓等。

3. 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yè)技術教育結合。金融行業(yè)既要與錢打交道,也要與人打交道。金融從業(yè)人員如果沒有很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精神, 就很難發(fā)展起來;如果沒有很強的自律性,就很容易步入歧途。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金融企業(yè)的從業(yè)要求,我們特別開設了禮儀實訓、演講與口才、團隊拓展訓練、職業(yè)教育等課程。此外,每個學期還安排專業(yè)性的辯論比賽、點鈔技能大賽、證券交易模擬大賽、外匯交易模擬大賽。這些比賽,由學生負責籌劃、組織、主持,老師負責指導、評判,較好地促進了人文社科教育與專業(yè)技術教育的結合。

第四,職業(yè)資格證書與專業(yè)教育結合。金融學專業(yè)方向的設置與就業(yè)崗位相關性很強, 且在入職時往往要求取得相關的職業(yè)資格證書。所以,金融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一定要強調職業(yè)資格證書與專業(yè)教育相結合, 通過設置相關課程和專業(yè)指導使學生適時拿到職業(yè)資格證。如理財規(guī)劃師、銀行從業(yè)資格證、保險從業(yè)資格證、證券職業(yè)資格證等。以證券職業(yè)資格證為例,該證有效期為兩年,所以,可以在三年級時組織學生考證,相應地,證券投資學等相關課程就應該在此之前開設。在考證過程中,我們還注重發(fā)揮學生團體的傳、幫、帶作用,并專門組織輔導。

金融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構建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我們的實踐證明,“明確一條教學主線、建立兩大教學體系、 強調三個教育階段、 加強四項結合”的1234模式是一條培養(yǎng)高級應用型金融專業(yè)人才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都紅雯,金月華,高國慶. 金融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定位[J]. 杭州電子工業(yè)學院學報,2002(4):12-14.

[2]吳云勇,陳凌白. 金融學專業(yè)投資理財方向建設方案[J]. 浙江金融,2008(1):41-64.

第3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常見的專業(yè)包括市場營銷、會計、人力資源管理、金融、國際貿易、企業(yè)管理、統計、財稅等。

1、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能勝任各級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工作和企事業(yè)單位實際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專業(yè)核心課程與主要實踐環(huán)節(jié):西方經濟學、宏觀經濟管理、產業(yè)政策、投資經濟學、統計學、會計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經濟法、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財政與稅收、基層崗位頂崗實習、畢業(yè)實習、畢業(yè)論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課程和實踐環(huán)節(jié)。

3、就業(yè)面向:行政管理部門、行業(yè)協會及經濟咨詢部門。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關鍵詞:國際金融;教學改革;國際貿易專業(yè)

新世紀以來,隨著貿易和金融的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培養(yǎng)適合未來需要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是每個教師面臨的首要問題?!秶H金融》是國際貿易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專業(yè)課中“教”與“學”的難度也是最大的。新世紀新形勢下新的問題不斷涌現,探索與研究《國際金融》的教學改革已勢在必行。

一、《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

《國際金融》是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條件下,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學科,在結構體系和教學要求等方面與其他課程相比有很大不同。對其特性的把握是搞好教學的基礎。

(一)理論抽象晦澀,而且更新較快

《國際金融》屬于宏觀經濟學范疇,許多原理和理論比較抽象、枯燥,而且內容豐富口徑寬廣,缺乏具體性。比如國際收支調節(jié)理論、匯率理論和利率理論等章節(jié),內容復雜模型眾多,沒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很難理解。同時國際金融相關理論知識的更新速度也較快,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國際金融市場風云變幻,新問題不斷涌現,這就要求學生不斷學習新理論、研究新現象,單純靠教材靠老師無法解決問題。但另一方面國貿專業(yè)實踐性又比較強,學生比較喜歡動手能力、操作能力的訓練,對于理論的學習和研究比較排斥,所以教學難度非常大。

(二)數學能力與實踐能力要求較高

《國際金融》是金融學的分支,需掌握一定的高等數學知識,尤其是外匯與匯率、金融投資與風險管理等章節(jié)計算眾多,要運用數學手段解決實際問題。經濟類專業(yè)的學生數學能力普遍不如工科,在學習時面臨較多障礙,熟練使用數學工具其實是學好所有經濟類課程的前提。此外,《國際金融》對實踐能力要求也很高,不但有其特殊性且遠高于其他課程(如《進出口實務》、《報關實務》等)。因為他要求的不是簡單掌握標準的程序性、重復性工作技巧,而是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學生要能理論聯系實際,全面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為將來做應用型金融服務工作打下基礎。

(三)知識的綜合性和關聯性強,與其他課程聯系緊密

《國際金融》很多知識在其他課程中已經提及,前后聯系非常緊密。比如國際收支調節(jié)、匯率形成機制、政策組合搭配等很多內容就是《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學習又要具有一定的會計基礎,相關貨幣需求與供給、利率的管理等知識又離不開《貨幣銀行學》基本原理。經濟管理類很多課程其實是互通的,要求溫故而知新,全面學習、理解并掌握。要熟練掌握《國際金融》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必須通過其他授課老師的先行鋪墊工作打下牢固基礎,學一門忘一門、存在僥幸心理的學生學不好《國際金融》。

二、《國際金融》教學目標與內容體系的重新定位

《國際金融》教學改革首先是在新形勢下對教學目標做出調整。入世以來企業(yè)對國際貿易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對人才的要求也從“量”過度到“質”。除了傳統的營銷、外語能力外,對于那些熟悉金融和工商管理、電子商務、商務談判等知識的人才也是求賢若渴?!秶H金融》作為國貿專業(yè)主干課程,既能為將來從事國際貿易宏觀管理、認識世界金融經濟形勢提供理論上的支持,也能為從事外貿進出口報價核算、經營管理風險的防范及投融資安排提供業(yè)務上的指導。因此,《國際金融》教學目標應由以往單純的傳授專業(yè)基礎知識向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轉變,由單純注重課堂教學向模擬實戰(zhàn)、社會實踐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轉變,由單純注重教師授課向積極開拓學生思維、啟發(fā)學生自我探索與研究轉變。

圍繞教學目標的重新定位,《國際金融》教學內容體系也要進行同步調整與更新。隨著金融一體化步伐不斷加快,匯率風險與國際金融危機對各國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資本金融市場的發(fā)展也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于所有企業(yè)而言,防范匯率風險,規(guī)避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積極利用多種融資渠道增強自身實力,是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故授課時要增加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資本流動與風險管理等知識的比重。在中國外匯儲備已經突破3萬億大關,國際經濟糾紛不斷的背景下,對于儲備管理、國際協調及貨幣體系改革等方面知識學生也要積極掌握,這與我國當前經濟的發(fā)展現實緊密聯系。為了凸顯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推廣素質教育,實踐教學部分也要加大授課比重。綜合而言,以上內容是編寫教學大綱時重點強調的幾個方面,也是和傳統教學內容體系相區(qū)別的地方。

三、《國際金融》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比教學目標與內容體系的重新定位更為關鍵,也是《國際金融》教學改革的核心所在,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與網絡技術教學

首先是多媒體教學,它主要采用圖表、視頻和文字相結合的方法,效果比傳統的文字講授好很多。目前高校里已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但還停留在充當演示工具的層次,未能真正發(fā)揮優(yōu)勢。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綜合使用多種多媒體形式,《國際金融》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必須全方位利用多媒體技術。比如講解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金融危機等內容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觀看專題教學光盤、金融題材電影等音像資料,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再比如講解一些邏輯性較強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時,為了避免空洞說教,可在ppt中加入示意圖或者簡單的動畫,筆者采用了這些方法后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是通過網絡技術手段實施教學。這里面要注意搭配問題,應是課堂教學為主,輔以課外網絡教學。我們要建立專門的課程網站,主要內容包括教學大綱與計劃、章節(jié)重點與作業(yè)、自我測驗、留言答疑等,有條件還可以加上授課資料和錄像,便于學生課外自學。這些是常駐內容,還可以隨教學進度定期增加一些熱點專題。師生課外互動也很重要,網絡聊天已普及,我們可以借此實現師生的課外交流,拉近師生距離。經濟類課程共同特征是熱點多變化快,網絡教學可以使信息零距離傳遞并及時更新,先進性遠超過課堂。教材選用也很重要,高教版楊勝剛、姚小義主編的《國際金融》配有專門的網絡課程網站,資料齊全,附帶的學習卡可讓學生直接通過網站自學。筆者實際使用中效果不錯,值得推廣。

(二)加強案例教學與雙語教學

首先,案例教學是加深知識理解的最好途徑。當下很多高校在推廣情景教學法,案例教學是其中最簡便易行的一種。它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分析、總結,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秶H金融》案例豐富,具有來源廣泛、題材多樣和時效性強等特點。比如在講解“外匯和匯率”時,可加入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案例,討論影響匯率波動的各種因素及匯率變動對經濟的影響;而講解“外匯儲備”時,可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討論外匯儲備的管理及運用。案例的選擇是成功關鍵,要遵循兩大具體原則:第一,案例要選擇早有定論的歷史事件。案例教學主要是以史為鑒避免重蹈覆轍,所以要避免無謂的爭論。第二,案例要選擇非常典型的事件。案例本身應有一定的理論與實際意義,所以要精心篩選那些經典的有價值的案例。

其次,實施雙語教學是由《國際金融》自身特性決定的。它研究的是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經濟的均衡問題,具有很強的涉外性,雙語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涉外經濟活動能力的最佳選擇。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用英語對專業(yè)術語、基本原理進行一定程度規(guī)范表達是起碼要求。為了在未來工作中與外籍客戶順利溝通和協作,更要不斷通過各種英文媒體(尤其是國外網站)獲取最新信息和發(fā)展動態(tài)。雙語教學中有兩個問題要特別注意:一是避免注重形式忽略內容,英語只是一個語言工具,對基本原理和理論的深入掌握才是目的;二是避免糾結內容忽略難度,如大幅降低難度會導致課程內容過于淺顯,這不利于知識掌握及后續(xù)課程跟進。成功的關鍵在于如何把握好“度”,中英文教學必須靈活,英文授課的比重要根據學生英語水平和專業(yè)知識水平高低而定,同時也要根據講課內容的難度靈活變化,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三)大力提倡推廣實踐教學

《國際金融》目前嚴重缺乏實踐教學的支撐,很多經管類課程其實都是如此,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是本科院校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實踐教學我們不能單純以實驗、實習去理解,針對《國際金融》這種理論性實踐性都較強的課程,實踐教學的途徑可以是多方面的,不應拘泥于具體形式?!秶H金融》實踐教學可從理論實踐和操作實踐兩方面著手:

1、理論實踐,包括課堂討論和課外講座,目的是豐富學生理論知識提高素養(yǎng)。首先我們可以經常將一些理論難題結合當前社會熱點在課堂進行討論,通過互動實現師生交流與共同提高。學生加深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也可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討論教學有一定流程,先要做好動員精心選題,如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人民幣匯率升值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然后分組討論,教師同時及時給予引導;最后教師總結,形成討論報告或者小論文等成果。其次我們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學術報告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講座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專家型講座,主要針對與課程聯系比較緊密、影響很大的社會熱點問題;二是實務型講座,通過聘請在企事業(yè)單位從事國際金融相關業(yè)務的一線骨干(如中國銀行外匯交易業(yè)務員)進行操作性理論指導。通過聽講座以及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可以極大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操作實踐,包括校內實驗室模擬實踐和校外實習基地社會實踐,是實踐教學的重點。首先是模擬實踐,這需要建立專門的金融實驗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學”和“模擬交易”兩大系統,既可提供即時證券、外匯、期貨等金融市場的相關行情和資訊評論,也可同步進行相關模擬交易活動。如講解外匯知識時,可安排學生進行外匯模擬交易,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學習外匯投資的技術方法,親身體會外匯市場的風險。其次是社會實踐,校外實習基地可滿足需要,這也為學生提前進入社會、從事相關金融工作打下基礎。筆者課余時間經常帶領學生到銀行、證券公司或外貿公司等校外實習合作單位進行參觀實習,這種學以致用、言傳身教的做法很受學生歡迎,增強了他們理論聯系實際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不管將來從事外貿工作還是金融服務,都能從中獲得很大幫助,很多甚至提前實現了就業(yè)。

四、結語

作為《國際金融》授課教師,誠然應在掌握課程特點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教學思想積極提高教學質量,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具備理論實踐能力、競爭適應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但換個角度講,課程學習包括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單純教師講學生聽只會事倍功半,因此《國際金融》教學改革重點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教師的教學思路應是先啟發(fā)引導,然后設計出若干問題讓學生自學,最后做分析和總結,這樣才能把“教”和“學”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教師的“教”真正實現學生的“學”,是我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尤其要強調的一點。

參考文獻:

[1]孫鈞.國際金融教學方法淺探[j].中國校外教育,2008,(05).

第5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傳統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地方本科獨立院校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引導式教學方法適合應用于非金融專業(yè)國際金融學的教學中,采用多種引導方式強化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是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起學生對國際金融學的興趣,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

引導式教學;國際金融學;地方本科獨立院校

近年來,隨著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方法備受關注,這對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國際金融學是高等學校經管類本科主干課程之一,屬專業(yè)基礎課程,在整個學科內容體系上起著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獨立院校非金融學專業(yè)的“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存在一些亟需解決的問題,無法滿足我國與世界日益緊密的經濟聯系和金融交往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客觀需要。

1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研究型重點大學金融學學科建設和發(fā)展日趨完善,在目標定位、人才培養(yǎng)方案、教材建設、教學管理等方面有較成熟的理論指導。而對于地方應用型普通本科獨立院校由于辦學時間短,經驗不足,非金融學專業(yè)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管理上,目前普遍存在課程內容體系設置不科學、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師資隊伍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

1.1課程內容體系設置不科學

1.1.1課程建設目標設置不明確。地方獨立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重點突出“應用性”,其目的主要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產業(yè)發(fā)展提供綜合素質較高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既有別于以理論創(chuàng)新為己任的研究型大學,也不同于重在實踐動手技能培養(yǎng)的職業(yè)技術院校。地方獨立普通本科院校則應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性,根據地方經濟與產業(yè)發(fā)展需求,找準定位,發(fā)揮優(yōu)勢,特色立校。然而,目前國內有很多地方獨院應用型院校商科類專業(yè)開設的國際金融學課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沿用研究型重點本科院校金融學專業(yè)設置的模板,難免造成課程目標設置同質化,但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師資條件遠跟不上的囧境。沒有針對具體教學對象而設置的課程目標,無疑是不適用的。

1.1.2課程體系與內容建設有偏差。國際金融學課程在知識體系上的理論框架基本成熟,只不過以往重點院校長期偏重宏觀金融理論,但是對于地方應用型獨立普通本科院校非金融專業(yè)而言,由于其專業(yè)目標并非專門培養(yǎng)金融人才。因此非金融學專業(yè)的國際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重心應該放在微觀金融方面,注重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個人、企業(yè)與金融機構在經濟活動中涉及金融實務問題的解決,如國際貿易中的融資和結算問題、外匯交易過程中匯率風險管理問題、現代金融創(chuàng)新和風險管控問題等。課程體系與內容建設上應該本著“理論指導實踐”的原則,將理論與現實有機結合,使理論能夠更好的指導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更多注重實際問題的解決之道而不是理論本身的內部邏輯。

1.1.3教材質量參次不齊。當前國內三類較好的國際金融教材都不能完全滿足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非金融學專業(yè)的教學要求。第一類是復旦大學姜波克等編著的《國際金融學》,角度新穎,理論深刻,但側重于宏觀金融,是重點大學金融學專業(yè)的典范教材;第二類是人民大學陳雨露主編的《國際金融》,體系比較完整,偏重宏觀和理論分析;第三類是對外經貿大學劉舒年主編的《國際金融》,是針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學生來構建知識體系,偏重于國際貿易所需要的國際金融實務,但內容傳統,沒有反映當前國際金融的最新成果。前兩類教材偏重理論和宏觀金融,是專門面向重點研究型院校金融專業(yè)學生構建的知識理論體系,對于非金融學專業(yè)普通本科學生而言針對性不強,在適用性方面需要改進。第三類教材是基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目標而構建的知識體系,但是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基礎和較高的數學水平,自然也不適合。鑒于此,地方應用型獨立普通本科院校非金融學專業(yè)的國際金融學教材需要吸收上述優(yōu)秀教材的長處,結合本校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進行獨立建設。

1.2教學方法與手段落后

1.2.1教學過程以講授為主,缺乏實踐環(huán)節(jié)。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強調教學的邏輯性、系統性和完整性,較注重教師的課堂講授。目前,國際金融學教學仍然是課堂講授為主,教師依據國際金融學教學大綱的要求講授每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在講授中,組織學生交流和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偏少,在課堂上學生一般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進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因此,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缺乏主動性。這種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fā)揮,使學生經常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更不能靈活學以致用,應用能力欠缺,教學效果不佳。

1.2.2課程成績考核方式單一,仍以期末考試成績?yōu)橹?。國際金融學的課程成績一般是由平時考核成績和期末卷面考試成績組成,但是由于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因此平時考核成績基本停留在考勤和課堂紀律等客觀非學習效果因素方面。地方獨立本科院校由于辦學定位和發(fā)展方向的原因,使得對人文社科類專業(yè)投入嚴重不足,造成這些專業(yè)基本的實驗、實習條件不具備,像非金融專業(yè)的學生在《國際金融學》學習過程中基本上處于被動接受知識點的境地,一些實務性課程如《外匯市場業(yè)務》根本無法開設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對外匯業(yè)務中的外匯交易、外匯期貨和期權交易的業(yè)務流程僅停留在書面的介紹層面,缺乏實際操作,既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削弱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形成。這樣的課堂教學形式逐漸形成了“上課記筆記、下課背筆記、考試考筆記”的循環(huán),導致學生普遍“高分低能”的現象。落后的教學方法和考核形式,極大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去甚遠。

1.3教師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國際金融學是一門涉及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甚至數學等多學科、多課程,其理論模型較多,而且具體業(yè)務實踐操作復雜,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目前縱觀國內高校教師,既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又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和實際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甚為罕見,大多教師由學校學生變成教師,根本沒有經過社會實踐,教師可能在科研和相關專業(yè)的深度研究上很有造詣,但是實踐層面的經驗幾乎是空白。尤其地方獨立院校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人才,更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勝過專業(yè)學術造詣。以上分析表明,現在采取的一般教學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影響到了教學效果,因此有必要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將“引導式”教學法引入傳統的教學課堂,通過設計適合非金融專業(yè)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引導式”教學方法,從而實現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動力,使學生能在模擬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更好地掌握國際金融學專業(yè)知識。

2國際金融學引導式教學目標及方法

引導式教學方法發(fā)源于美國,經過不斷的改革和優(yōu)化逐漸形成的一套適合人文社科類學生使用的教學方法。其教學的基本過程是:首先,課前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任務,整理好預習資料,并通過網絡或其他媒介發(fā)放給學生,以便學生事先對教學內容有所了解;然后,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如設問、案例或熱點新聞等各種引導方式,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引導式教學方法本質在于正確處理“教與學”的辯證與互動關系,遵循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突出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主要負責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思考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實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

2.1目標定位

地方獨立本科院校以“應用型”為主導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尤其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應定位在高級實用性人才上,因此國際金融學對地方獨立院校非金融專業(yè)而言可以建設成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其教學目標更應突出理論的實踐性。國外著名大學金融學科發(fā)展主要有兩條路線:一種是“經濟學院模式”,重點關注理論和宏觀問題;另一種是“商學院模式”,則重點關注金融市場上各類金融活動,即關注實踐和微觀問題,把金融學與公司管理相結合,使其成為管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诖?,地方獨立普通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上,很顯然,應該采用“商學院模式”。著重提高學生的國際金融實踐素質,通過實踐教學和靈活采取各種引導式教學方法,使學生能靈活使用各種金融工具和衍生工具進行投資,同時能夠有目的且高效地學習國際金融學相關知識,增添課堂活躍氛圍,注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還需配合改革課程考核方法,不再以一張試卷來定成績,更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問題、表達觀點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2.2教學方法

2.2.1“案例引導式”教學方法。首先,課前由教師提出相關案例引導學生思考,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課前充分認真準備材料,結合所講知識點甄選合適的案例,并設置主要的思考問題;其次,講解分析案例時,注意拋磚引玉,層層設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引出重要知識點,請學生思考、討論和小結;最后,教師進行進一步總結和提煉。如講“外匯交易——套匯交易”時,可采用經典的“小牧童國際間蹭啤酒”案例,引導出套匯交易的原理和策略,使學生對原本粗像空洞的套匯原理有了很直觀形象的理解。后續(xù)的匯率決定理論和國際收支理論同樣也可以采用案例引導式教學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2.2“興趣引導式”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各章節(jié)不同的內容,設計有趣的選題。比如在學習了重點章節(jié)“國際收支”之后,對后續(xù)的“中國的國際收支”問題,教師設計“比較分析歷年中國國際收支變化”具體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方向和思路,提供學生查找資料方法和渠道,讓學生自行查閱整理資料,提煉觀點,分小組討論,最終完成課程小論文;對學生廣泛關心和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講完了“匯率制度的選擇”內容之后,對后續(xù)“人民幣匯率制度”和“香港聯系匯率制”比較簡單的章節(jié),可以安排學生自學為主,小組分工合作完成PPT,課堂上派代表講解,其他組同學對有疑問的地方進行提問,該組所有成員負責解答。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發(fā)揮他們的成就感,既鍛煉了學生資料整理分析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常識性知識的能力。

2.2.3“熱點新聞引導式”教學方法。國際金融學的內容與國內外經濟金融發(fā)展趨勢密切聯系,許多國際熱點財經類新聞都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因此教師要密切跟蹤國際財經最新新聞信息,并把這些焦點新聞信息入到各個章節(jié)的引導教學中。比如,在講述第五章“國際儲備”時,教師可選擇當年或當季最新的有關我國國際儲備的各類新聞,讓學生了解國際儲備的概況和熟悉國際儲備的管理;在講述“國際金融市場”時,教師選擇國際金融市場的新聞,比如及時關注中國最大財經類網站——和訊網的“24小時全球金融市場”新聞,讓學生們結合最新的熱點新聞,對國際金融市場變化有所了解,并進行簡單的判斷,使他們對國際金融市場的了解更深入一些。教師通過各種渠道及時關注最新的財經網絡新聞,并結合國際金融學章節(jié)內容,總結和歸納各類有用的新聞信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具體知識內容。

2.2.4“視頻引導式”教學方法。有關國際金融知識的各類視頻很多,既有生動有趣的紀錄片,比如央視最新推薦的“G20風云”十集專題系列記錄片,經典的“貨幣”、“華爾街”和“金磚之國”等,又有很多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有關金融投資的免費學術網絡公開課,另外如“鳳凰財經日報”和“中國深度財經”等各類財經節(jié)目,都是很好的國際金融學課堂內外視頻資源。在國際金融課堂上,根據各章節(jié)內容有針對性地播放一些短視頻。比如在講授“國際金融機構”等章節(jié)時,選擇課堂上給學生播放有關IMF和金融次貸危機等一些時間較短的視頻。如果視頻較長,可推薦學生課后自行觀看。課堂上再組織學生們交流討論,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國際金融學知識。“視頻引導式”教學方法,不僅使學生對國際金融學基本知識有全面了解,更對枯燥的“歐洲貨幣一體化”等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生動有趣的視頻引導能對基本的介紹性質的知識點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其效果遠勝于教師的課堂講授。

3國際金融學引導式教學方案及實施

3.1教學方案內容

根據地方獨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非金融專業(yè)教學大綱的要求,《國際金融學》共計48學時,3學分。主要圍繞“外匯與匯率”和“國際收支”兩個核心知識點展開,將教學內容分成兩部分。“外匯與匯率”部分包括前三章內容,主要側重微觀金融實務,這部分24學時,包括16節(jié)講授,4節(jié)課討論,2節(jié)習題和2節(jié)課案例分析;“國際收支”部分包括后五章內容,側重于宏觀金融理論,這部分也是24學時,包括14節(jié)講授,8節(jié)課討論,2節(jié)課案例。采用引導式教學方案課堂講授共計30學時,此設計大幅下調了課堂講授的比重,提高了討論和案例分析的比重,由原來的8學時增加到現在的18學時,強調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3.2國際金融學引導式教學方案的實施

3.2.1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體系。地方獨立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是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與“商學院模式”培養(yǎng)目標相適應的《國際金融學》課程內容體系應按照“實用、夠用”原則,重點強調以“應用性”為主的微觀金融部分,而以“理論性”為主的宏觀金融部分應該從簡。結合我國國際金融產品和業(yè)務發(fā)展的需要,及時更新課程內容,介紹最新的國際金融市場新產品和新業(yè)務。同時根據非金融學不同專業(yè)發(fā)展的需要,如國貿專業(yè)將朝著國際電商(或跨境電商)發(fā)展的趨勢,加強國際金融學中與“外匯和匯率”以及金融衍生產品業(yè)務的操作訓練。不斷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完善課程體系,整合課程內容,避免專業(yè)課程內容不必要的重復。

3.2.2完善教學方法與手段。國際金融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其理論抽象、模型眾多,實務操作程序復雜,需要良好的經濟學和數學基礎。因此,一些專業(yè)基礎學科知識較薄弱的學生容易對“國際金融學”課程產生畏難心理,提不起學習興趣,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有針對性的減少理論模型推導等強調內在邏輯關系知識點的訓練,增加對理論模型公式應用的練習,提升學生對知識點運用能力,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為此,可考慮綜合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和手段。一是案例啟發(fā)引導式教學。國際金融學課程實踐性強的性質決定了適合采用案例啟發(fā)式教學。即教師事先收集整理好經典案例,并結合現實中的熱點與難點設置疑問,課堂上組織以學生為中心的分析與討論,啟發(fā)學生對相關金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運用理論知識點解釋案例中的現象和分析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成就感。課堂上教師的講解不一定拘泥于教材的章節(jié)順序,而是以重點或難點知識點為中心,帶動其他知識點的學習。如匯率決定理論章節(jié)里,可按最重要的購買力平價和利率平價兩大主要理論為中心,教師主要講解該兩個理論的模型推導和應用范圍,重點結合教材中的案例組織學生討論如何運用該理論分析解決案例中設置的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二是熱點新聞討論互動式教學。國際金融學課程內容與現實中國內外金融經濟形勢密切相關,許多熱點國內外財經新聞信息都可以成為課堂上討論互動的新鮮素材。只要教師密切關注國際金融新聞資訊,認真甄選與整合最新的國內外金融新聞素材,將其融入到各個章節(jié)的引導教學中。對熱點新聞互動式討論教學主要是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設疑、學生求解、學生發(fā)疑、教師釋疑”這種師生之間交互“設疑、釋疑”的方法進行教學,效果比較好。比如,在講述第一章“國際收支”時,教師可以選擇中國與美國、或中國與金磚國家等重要貿易伙伴國家之間國際收支狀況的數據與新聞,結合重難點知識點設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讓學生們討論和比較分析各國國際收支情況;每天有關國內外金融的資訊不勝枚舉,教師需要有良好的素材儲備習慣,有意識的關注國內外金融新聞最新動態(tài),并結合教學內容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在分析討論互動中學會總結和提煉,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加強模擬實驗教學和實習基地建設。國際金融學課程微觀部分內容涉及到的有關金融衍生產品創(chuàng)新快,具體業(yè)務操作性強,因此需要相應的加強模擬軟件操作實踐和實驗室建設,提高軟件與實際業(yè)務之間的擬和程度,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由于金融教學實時模擬軟件價格昂貴,作為一般地方獨立普通院校資金投入有限和網絡免費版使用權限受制等諸多實際困難,因此可采用區(qū)域內地方院校聯合購買、共同使用的方法,有助于解決這一現實難題。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可提高國際金融教學水平和效果。因此需要通過拓展多種渠道加強與外貿企業(yè)、銀行、證券、保險等以及其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長期穩(wěn)定、密切協作的實習基地,增進師生接觸實踐、密切聯系實際的機會,提升國際金融實踐教學效果。

3.2.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養(yǎng)人才,教師的作用至關重要,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水平。作為地方獨立普通本科院校,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綜合素質。首先,為增強知識和業(yè)務能力而進行繼續(xù)教育,選派優(yōu)秀教師到兄弟院校交流和參加企業(yè)單位在崗掛職鍛煉,提高教師理論水平與實踐操作能力相結合,培養(yǎng)既善講課又懂實際操作的“雙師型”教師;其次,在教學隊伍中建立起知識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和年齡結構較為合理的教學梯隊,確保該課程教師隊伍長期持續(xù)、穩(wěn)定;最后,通過與企業(yè)單位建立緊密協作關系,聘用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或具有一定理論水平的實際工作人員不定期來校授課,并通過其傳幫帶,建立起一只具有較高實際操作技能的實踐教學師資隊伍。

4結論

引導式教學方法通過多年在國內外高校課堂上的應用實踐,證明其是一種優(yōu)于傳統教學的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廣應用。教師通過采用各種引導方式,如案例、興趣、新聞和視頻等引導方式,結合知識點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組織學生討論,提高學生課堂的主動性、趣味性,加強對課堂內容的理解以及實踐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將引導式教學方法應用于國際金融學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們根據不同章節(jié)內容設計各種不同的引導式教學方法,使學生在興趣吸引的帶動下,組織討論案例和熱點新聞、同時借助慕課網絡平臺拓寬分析問題的視野和角度,借助視頻引導加強對常識性知識點的學習,通過思考和討論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分析和解決金融“貿易”經濟問題的綜合素質。

作者:郭若藝 單位:武漢設計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邵澤斌.重啟教育改革議程的合理性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5(33):31-37.

[2]林樂芬,孫蔚.金融學教學方式對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影響[J].閩江學刊,2015.6(3):103-107.

[3]羅丹婷,張婷,等.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引導式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11):82-83.

[4]朱爾茜.我國金融學科案例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現代大學教育,2013(5):108-111.

第6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關鍵詞]金融證券類專業(yè) 課程體系 金融學 證券投資 學科體系

[作者簡介]劉建和(1973- ),男,浙江紹興人,浙江財經大學投資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證券市場和理論經濟學的研究工作。(浙江 杭州 310018)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30-0142-02

隨著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不斷努力使其金融市場全球化,10年后A股市值已經超過12萬億美元。自從中國去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股市市值第二大的國家,中國兩大證交所――上交所和深交所的市值總和為4萬億美元左右。而據美國高盛公司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股市市值有可能超過美國。

一、提出問題

如此龐大的證券市場需要得到維持以及發(fā)展,必須依靠大量的證券人才才能得以實現。目前,我國證券市場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證券市場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呈現出復合型、高端型、高素質、具有創(chuàng)新和競爭意識多方面要求并進的特點。培育具有這些特點的人才,有必要對內地的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進行相應的專業(yè)化本土化改革。

林毅夫曾指出“被解釋現象的重要性決定社會科學理論的貢獻大小”。當前金融大學科的理論主要來自于西方發(fā)達國家,西方發(fā)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發(fā)展歷史長,制度設計比較完備,而內地金融市場發(fā)展時間短,制度建設仍處于不斷完善的過程中。所以如何利用現代金融理論體系對內地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進行安全分析,這是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設計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因此,本文認為進行專業(yè)化本土化改革研究,就是要把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結合內地金融業(yè)的實際情況進行專業(yè)化和本土化,使得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適應本地金融市場的要求。一方面,課程體系改革的目的是可以把金融證券理論與中國股市的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可以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面向實務;另一方面,課程體系改革的結果是培養(yǎng)能夠把金融證券理論與中國股市的實踐結合起來的人才,這樣才能面向金融類企業(yè)對于實務人員的需求,推動金融市場合理化發(fā)展。

二、金融證券類的課程體系設計

內地學術界對于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設立,雖然基本上沿襲海外金融體系的模式,但是受到我國金融體系以銀行為基礎的特征的影響,金融學專業(yè)教育主要以銀行管理為主體,與金融學理論以投資學和公司金融為主體存在一定的差異。正是如此,隨著內地證券市場的發(fā)展,內地學術界對金融證券類課程的教學改革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研究,這些成果主要可以歸類為宏觀和微觀兩大類。

宏觀上,對于整個學科體系的建設諸多學者提出了不多的意見和建議。如“內地金融學內涵界定模糊,理論和學科建設滯后”“美國專業(yè)課程設置上比較靈活豐富,培養(yǎng)目標側重于實用性”“我國金融學的教學有必要跟上時代步伐,增養(yǎng)適應市場需要的金融人才”。微觀上,主要是對于學科體系中某門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如“應發(fā)展實驗金融學來推動資本市場的規(guī)范化”“案例討論是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還有個別學者從“分層化教學的角度提出對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改革”。

從這些前人的教學改革研究上,不難發(fā)現仍具有許多值得進一步發(fā)展的方面。目前內地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設置與海外相比差距并不大,也具備了從金融學、金融市場學、金融經濟學到投資學、金融工程、期權期貨及衍生工具等一系列課程,也充分應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和案例教學的方法。正是如此,筆者認為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癥結在于專業(yè)化和本土化問題,并試圖提出一種針對整個課程體系的可行性解決方案。

三、目前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設計的不足

綜上所述,金融證券類學科的理論體系基本上來自于西方,如何利用西方的金融證券類理論體系對內地的金融市場和證券市場進行剖析,以使得內地的金融證券類人才的培養(yǎng)符合內地金融市場的需求,這是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設計面臨的重點,但是現有高校的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程更多地專注于理論體系的傳授。專業(yè)化和本土化的提出,能夠有效地解決證券類專業(yè)課程體系的實用性問題??傮w來看,筆者發(fā)現現有的相關課程體系設計存在三個方面缺陷。

(一)論文教學走形式

雖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教學培養(yǎng)方案中會設立一些關于文獻研讀或是論文寫作方面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的安排時間一般都是偏向于最后的一個和若干個教學學期。但是對于相關涉及的學生來說可能要求的學分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所以這方面的課程可能會由于選課人數不夠或是其他原因而開設不了,那么對于學生來說只能依靠自己去自學論文的撰寫而缺乏一定的系統性教學。正如孫音在《探討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一文中所認為的那樣,甚至連金融專業(yè)研究生的畢業(yè)論文也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傮w而言,論文的教學并不符合專業(yè)化和本土化的要求。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

在內地金融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中,金融學基礎課程主要是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等。一方面,基礎課程體系主要側重于宏觀研究,使得學生對內地金融業(yè)的運作機制理解不多;另一方面,課程體系設計偏重理論性的文字描述,相關數理知識類課程相對較少。同時數理經濟學方面課程設置雖然比較重要,但實際這方面許多課程有可能設置為選修課且被學生認為難度過高而選擇性忽略。

(三)教學內容有偏差

同時內地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程體系在教學上缺乏專業(yè)化和本土化的案例實踐。內地相當大部分的投資者在投資分析中以技術分析為主,因此證券分析課程中教學內容也往往偏向技術分析,對基本分析和價值投資的內容涉及較少。學生也以為A股并不適合基本分析和價值投資,對課程的學習重視程度不足。這種思路的偏差使得固定收益證券和投資學等課程中大量的價值評估內容被學生認為難以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同時,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中大量使用海外的案例進行教學,最終導致理論的教學與內地金融市場尤其是A股的實踐相脫節(jié)。

四、提高專業(yè)化和本土化的對策

正是如此,針對目前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設計的不足,筆者認為有必要從提高專業(yè)化和本土化方面來彌補。

(一)提高課程教學專業(yè)化

要提高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設計的專業(yè)化特別要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1.加強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以普通高校的金融專業(yè)研究生教學培養(yǎng)方案為例。許多高校并未設置有關應用文(特別是研究生論文)的培養(yǎng),即使是設置了例如像文獻選讀這樣的課程,但是這些課僅是面對各自的相關專業(yè)方向。有相當部分金融證券類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方向為券商、投資管理公司、商業(yè)銀行和信托公司的投資管理部或投資銀行部等相對專業(yè)的投資崗位。因此,本文建議在研究生期間第一學期或在本科生大三年級就開設一門應用文或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必修課程,不僅系統地教授未來走上工作崗位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文書格式,而且詳細為學生撰寫論一個全方位的引導與講解。

2.完善課程體系的設置方向。內地的金融學科體系主要面向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兩大專業(yè)為主,就業(yè)方向上以商業(yè)銀行為主。隨著內地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體系由以銀行為基礎將會逐步轉變?yōu)殂y行體系和證券市場體系兩條腿走路的模式。那么相關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程體系的設計有沒有可能在內容上進一步向證券投資和公司金融為主體的微觀金融學科靠攏?這種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對于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程體系的設置有必要在方向上進行調整,逐步從貨幣銀行學方向向公司金融和金融工程方向進行轉化和完善。比如,通過在大金融專業(yè)方向下設置各個小專業(yè)的做法有效實現從原有的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為主轉變化以銀行、證券、保險、金融工程等多學科的大金融專業(yè)為主。

(二)課程設置的本土化需求

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在教學上有必要在更高層次上提供本土化的理論內容。

1.完善專業(yè)課程體系的層次化。比如在金融學專業(yè)基礎理論課金融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上,金融工程專業(yè)方向作為必修課可以以數理經濟的理論教學為主體,其他專業(yè)可以作為選修課以投資學和公司金融基礎理論教學為主體;本科學生可以以說明分析為主講述主要的教學內容,而對于研究生則可以量化推導為主講述主要的教學內容;同時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分別從應用和數理推導的角度進行教學內容的再分層設置。而其他的專業(yè)課如投資學、金融工程學也是如此,都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I、II和III等層次的進階課程,進行分層次教學。

2.提高課程教學的本土化。劉建和、吳純鑫在《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本土化改革方法淺析》一文中把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程體系從不同層次遞進分為公司金融、投資學和金融工程等。筆者進一步認為可以在這三個層次之下分別進行本土化案例的培養(yǎng)和完善。比如,雖然貼現率的不確定使得貼現現金流模型(DCF法)難以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但是可以從特定行業(yè)出發(fā)應用DCF法,同時設定不同的貼現率進行敏感度分析。這樣就可以從A股市場中選擇相應的實例讓學生利用DCF法的敏感度分析來對上市公司進行基于現金流的價值評估。

當然,筆者也不過從專業(yè)化和本土化等方面對金融證券類課程體系的設計和教學進行了一些粗淺的分析,也希望相關專業(yè)人士能夠對金融學教學的各個方面進行相應的探討,共同推進內地金融證券類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為金融證券產業(yè)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艾洪德,徐明圣.新形勢下金融學專業(yè)本科教學面臨的挑戰(zhàn)與改革[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6(4).

[2]高等學校經濟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金融與保險學科組.我國金融學專業(yè)教育的問題與分析[J].中國大學教學,2007(1).

[3]焦繼軍.金融學科案例教學探析[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7(1).

[4]劉建和,武鑫.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程體系分層化教學改革與金融人才培養(yǎng)[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2(6).

[5]劉建和,吳純鑫.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本土化改革方法淺析[J].商業(yè)經濟,2009(12).

[6]劉建和,吳純鑫.金融證券類專業(yè)課程體系教學改革的“四化”問題[J].商業(yè)經濟,2009(2).

[7]宋逢明.發(fā)展實驗金融學 推動資本市場的規(guī)范化[J].資本市場,2007(11).

[8]孫音.探討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J].經濟研究導刊,2008(15).

[9]肖鷂飛.現代金融學發(fā)展趨勢對我國金融學科建設的啟示[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05(7)

[10]葉立新.金融學案例討論教學體會[J].時代教育,2008(2).

[11]于春紅.中英《金融學》教學的比較及啟示[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

第7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一)將高職英語與專業(yè)英語教師分開管理,穩(wěn)定項目教師隊伍。2010年12月,中英項目正式與基礎部分離并被設立成專門的中英合作系部。之前屬于基礎教學部的教授基礎高職英語的教師全部轉入中英項目管理之下,所以這些教師不僅要負責全校各個專業(yè)的高職英語教學任務,還要負責教育學院的專業(yè)英語教學任務,如,商務英語,英語聽力等專業(yè)英語課程。高職英語的教授過程中有許多其他的重要任務,例如,大學生英語競賽,三級英語考試,職場英語考試等,這些任務的完成都需要做大量的輔導工作。然而,專業(yè)英語教授的同時也有許多重要的任務,如B級口語考試和英方要求的一些輔助的教學任務。這樣就加重了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使許多年輕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科研實踐活動。同時,由于專業(yè)英語的課時費略高于高職英語的課時費,而專業(yè)英語的教學任務卻大大少于高職英語,因為它只針對國際教育學院的學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師之間的矛盾,影響集體的團結性。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把高職英語教師從教育學院分離出來,還歸屬于原來的基礎教學部,只負責全校高職英語的教學,而教授專業(yè)英語的教師依舊在教育學院教授專業(yè)英語。這樣分工明確,既減輕了英語教師的授課任務,也徹底解決了教師之間的矛盾,從而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推動了項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二)培訓外語教師為專業(yè)教師,從內部解決專業(yè)教師緊缺問題。目前,國際教育學院的專業(yè)教師僅有九名,卻負擔著全院三個年級,十幾個班的多門專業(yè)課的教學,又加上有些年輕女教師因懷孕生子等個人問題需要請長時間的產假,致使有些教師一周的工作量超過二十課時,就是這樣也不能完成系部專業(yè)課的教學任務。而有些專業(yè)英語教師為了集中精力教授專業(yè)英語,而放棄教授高職英語的機會,導致許多專業(yè)英語教師的課時量嚴重不足。同時,由于中英項目的特殊性,許多專業(yè)課都要求中英雙語教學,如,商法,組織行為學,金融與證券等。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但是,有些專業(yè)教師專業(yè)素質過硬,英語功底差,導致在教授過程中不能很好地用英語表達專業(yè)內容,不能保證教學質量。由此,應多培訓專業(yè)英語教師來教授專業(yè)課,這樣既解決了專業(yè)英語教師課時量不足的問題,也能壯大專業(yè)課教師隊伍,并解決了專業(yè)課教師英語運用能力不佳的狀況。

二、在教學方面

(一)項目應根據產業(yè)結構發(fā)展適時調整專業(yè)設置。目前,國際教育學院的專業(yè)只有國際會計和國際金融與證劵這兩個專業(yè)的學生。許多學生選擇來就讀就是本著學習會計專業(yè)來的,所以專業(yè)局限性太大。國際教育學院應向英,美,德等國家學習,隨著產業(yè)結構的發(fā)展適時調整專業(yè)的設置,如新增計算機類,營養(yǎng)搭配,汽車修理等一些熱門技術專業(yè)來吸引更多的學生,并提高學院的競爭力和辦學的含金量。

(二)項目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應緊跟時代步伐,適時改進。在教學過程中,大家慢慢分享教學經驗,逐步發(fā)現許多專業(yè)基礎課與核心課的教學內容應圍繞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目前5門基礎課及5門專業(yè)核心課的教學內容都由英國桑德蘭城市學院的moduleguide提供。這十門課程也是中英聯合辦學項目其他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具有普遍性,具體教學內容因專業(yè)不同側重點略有差異。而針對國際金融專業(yè),需進一步討論研究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人才培養(yǎng)方案、專業(yè)需要、就業(yè)崗位需要,在英方提供的moduleguide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刪減及補充。調整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比例,突出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培養(yǎng)。針對FinancialSystems&Auditing(財務系統與審計)這門課,把教學內容的側重點放在財務系統方面,考慮教學內容如何與金融相關崗位銜接等。總之,教學內容改革不僅在于圍繞專業(yè)和就業(yè)調整而且探討如何增加教學內容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在現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應鼓勵教師開展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教師應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利用互聯網的功能,找到相關的資料,進行在線閱讀。同時結合教學內容和重點,選定關鍵詞,利用網絡技術強大的搜索功能,進行和會計教學有關的內容搜索。還可利用有關網站的聊天室,或是校園網的論壇,組織學生圍繞有關的學習主題,以發(fā)貼和跟貼的方式開展網上討論。在這種虛擬的網絡論壇的平臺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使不善言辭的學生也加入到討論中,甚至容許學生以化名登錄,在討論時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的論壇和電子信箱,對學生進行答疑,尤其是可以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和輔導。學生也可以向老師發(fā)電子郵件,匯報自己學習的情況。這樣就使電子郵件具有了教學互動和教學反饋的功效,成為師生聯系的又一通道。

(四)根據學院學生自身具體情況進行考核和評價。英聯合辦學課程的考核統一采用的是英語論文撰寫或英語小組展示兩種模式,按照英方考核標準,論文有一定的字數要求及格式,小組展示需要有非常好的英語口語能力,這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既定的考核標準方面,針對不同的課程應適度調整。在不改變作業(yè)內容及核心要求下、在不影響意義表達的前提下部分專業(yè)課可將論文字數刪減,例如《國際環(huán)境》論文字數可由5,000下調到4,000。這不僅有助于減輕學生英語學習的負擔,增加專業(yè)課學習樂趣,而且對學生的考核也比較全面。此外在考核中應加強對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課堂互動參與等方面的考量。

三、結語

第8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在經濟金融一體化的今天,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斷開放,對于中國而言既是機遇也更面臨挑戰(zhàn)。21世紀,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不再是武力而是金融實力,如何在國際競爭中維護一國經濟金融安全至關重要。在改革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我國面臨各領域的深入發(fā)展與國際合作交流的需要,提高教育質量和培養(yǎng)國際化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業(yè)日益凸顯。配合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目標的建設,精通英語的金融人才顯得彌足珍貴。為了加強滬上金融人才的培養(yǎng),我校金融系積極開展系列全英語教學課程建設,通過實行全英語教學,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培養(yǎng)適應國際金融競爭,熟悉國際金融市場運行規(guī)律的高端金融人才。

二、開展全英教學的目的

(一)掌握專業(yè)術語、及時獲取學科前沿知識。全英語教學一般采用優(yōu)秀的原版英文教材,這些經典教材不僅體系完善,而且案例豐富,便于學生理解。通過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可以第一時間把世界學術前沿上的內容搬到課堂上,使學生及時更新專業(yè)知識、拓寬專業(yè)視野。通過使用英文教材,讓學生掌握學科的專業(yè)術語,并學會利用國外優(yōu)秀期刊和網站獲取新知識,這是快速接近世界學術前沿、了解學科最新成果和進展的捷徑。

(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全方位了解國際金融市場。實行全英語教學是培養(yǎng)金融專業(yè)學生熟悉國際金融市場運行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在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的情況下學習英語是廣大學生面臨的一個困難,而通過在一些專業(yè)課程中實行全英文教學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全英文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學習,達到培養(yǎng)學生聽力及語感,切實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并逐步培養(yǎng)成適應國際金融競爭的高端金融人才。

(三)營造全英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教學方法先進的全英語教學課程體系,對于進一步營造與國際接軌的全英語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環(huán)境,提高學校教育教學的國際化水平,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的創(chuàng)新性拔尖人才有著重要意義。營造全英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使用英語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一系列主動、積極的思維活動,理解和表達思想,接受和輸出信息,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考和表達的習慣。

三、高校全英課程教學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全英語教學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實行全英語教學前,應認真系統地研究國內外相關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計劃和課程體系,結合高校的師資水平、學生接受能力,應在課程體系中首先設置雙語教學,然后慢慢過渡到全英語教學。同時,在授課過程中英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及時聽取學生對全英語教學的學習體會和改進意見,定期修改課程設置。

(二)考核體系。全英語教學是手段,教學內容的實施要圍繞開展全英教學的目的進行考核,而非絕對意義上的,課堂不能出現中文等形式主義。對于學生而言,缺乏激勵機制,在全學分制體系下,學生選全英授課方式和中文授課方式的學分一樣,而全英課程學習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甚至成績更低,而學校的獎學金制度、出國申請等都和績點掛鉤,降低了學生選全英課程的積極性。

(三)教師方面。授課方式單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授課教師以板書、PPT等全堂講解為主,但是對于難度較大的全英語課程而言,如果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使教師有扎實的英語功底,深厚的專業(yè)知識水平,缺乏學生的積極、主動有效參與仍然難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師資力量薄弱。專業(yè)課程全英語教學對授課教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他們精通專業(yè)知識,而且要能用準確、流利的英語講解專業(yè)知識、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缺乏同時精通專業(yè)和英語的教師,年輕教師英語水平較高,相對缺乏教學經驗;而資深老教師擁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專業(yè)知識,但英語水平卻相對不高。

(四)學生方面。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英語教學的授課效果,英語水平欠缺阻礙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難度較高的專業(yè)課程全英語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學生的積極配合與互動,學生的求學態(tài)度很關鍵。而目前針對整個班級的全英語教學,肯定無法滿足班上所有學生的要求,這是全英課程體系建設中遇到的關鍵問題。

四、高校專業(yè)課程全英語教學的建議

(一)學校方面

1.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和語言基礎,在雙語教學的推進工作中英循序漸進,逐步增加英文授課的比重。針對目前全英教學課程效果差的現狀采取解決方案。由于學生英語水平有差異,對于全部學生采用全英教學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較差,但在同樣學分要求下,沒有學分和成績上的激勵,學生往往不愿意選擇難度大,考試成績偏低的全英語專業(yè)課程,建議修滿3門以上全英語專業(yè)課程的同學可抵補專業(yè)英語課程的學分。

2.師資隊伍建設。在推行雙語教學的進程中,首先要加強師資的培養(yǎng),要求英語口語水平較高,具備扎實的金融學知識、熟悉金融市場運作并且具備一定授課經驗的專任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這是雙語教學工作推進的關鍵。針對任課教師英語口語水平是決定全英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促進全英課程體系的建設,建議學校應適當增加任課教師外出交流的機會,通過到英語母語國家進行學習、訪問、交流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目前,我校已經走在了前列,除了國家基金委提過的國外訪問學者交流項目外,我校還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專業(yè)教師已經得到資助并獲得國外交流機會,除此之外,我校每年還提供很多到美國、瑞典、加拿大等地專業(yè)課程學習的機會,大大的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英語教學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臺。在全英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無論任課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課教師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備課,較中文授課的備課時間也會增加3~5倍,而且教師也希望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可能的內容和難度,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和困擾,提供交流平臺在師生溝通、互動過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經開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學團隊建設平臺已經建好,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通過平臺,隨時可以與任課教師保持溝通,互動,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真正體現了教師的“解惑”職能。

(二)授課教師方面

1.積極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任課教師要跟蹤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問題,多讀相關的外文專著、學術論文,保持知識結構的新鮮性;同時還要與金融實際結合,做一個懂理論又懂實踐的全方位發(fā)展的教師。

2.改善原有的教學模式:建議采用小班教學或小組為單位的教學,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讓學員獲得闡述和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二是小組討論增進了學員間的了解;三是小組討論會促進小組成員的觀點相互補充,從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提高教學效果??蓢L試下面兩種教學方式:①啟發(fā)式教學,通過設置有趣的問題、生動的案例和組織課題討論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引導學生多發(fā)言,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②問題導向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均有促進作用。教師要盡可能低位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給學生造就一種主動探索、不怕失敗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學生方面

1.科學安排選課內容。隨著全學分課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實施,學生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任課教師、上課時間等,在選全英語專業(yè)課程時,學生應該清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專業(yè)能力,建議大二和大三上學期選擇雙語類教學課程,大三下學期開始選擇全英語專業(yè)課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第9篇:國際金融課程論文范文

浙江大學法學專業(yè)公司與金融法方向(同等學力)

申請碩士學位課程 招生簡章

經濟的全球化,使得金融業(yè)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也使公司與金融法成為各國法律體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金融業(yè)是一個以規(guī)則運行為特征的特殊產業(yè)。實踐證明,經過高素質法律訓練的人尤其適應該行業(yè)的競爭與生存,因此,法律人往往會從事該行業(yè)工作,已經具備其他專業(yè)知識背景的人員,如實現與法律專業(yè)知識的復合,成為復合型高端人才,則優(yōu)勢凸顯。具備傳統法律知識的人員,對于專業(yè)很強的公司與金融法律也有知識轉型、更新和提升的需要。

浙江大學法學院為應對這種社會需求,特開設公司與金融法碩士課程班,綜合浙江大學法學院和國內高校、研究機構及金融管理實務部門的優(yōu)質資源,為學員提供碩士層面前沿熱點國內外公司與金融法律知識,使學員的公司與金融法理論和實務能力得到跨越式提升。

【課程對象】

公司、證券、銀行、保險、信托、期貨、擔保、貸款公司等相關行業(yè)人員;公安、法院、檢察院、律師事務所及仲裁委等公司與金融法律從業(yè)者;政府金融辦、人民銀行等“一行三會”監(jiān)管官員。

專業(yè)背景不限,免試入學。

【課程設置】

法理學、法學前沿、碩士生英語、民法總論、物權法學、債權法學、商法、金融法、票據法、公司法、股權投資法、證券期貨法、保險法、銀行法、投資基金法、信托法、國際金融法、金融刑法、行政法(金融監(jiān)管)、房地產法、民事訴訟與仲裁、貨幣金融專題、證券投資專題。

富有特色的實戰(zhàn)案例教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并進。

【學習時間】

1年半,雙休日學習。

【證書頒發(fā)】

經考核合格后頒發(fā)浙江大學同等學力申請碩士學位人員課程班結業(yè)證書。符合條件,通過考試和碩士論文答辯可獲得浙江大學法學碩士學位。

【課程費用】

學費:21000元。

書本費:1000元。

教學地點:浙江大學之江校區(qū)

【聯系電話】 010-51656177 010-51651981

【免費直撥】 4000,71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