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課外活動德育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外活動的基本內涵及作用
從學理上看,課外活動成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是有豐富的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的理論基礎的。如皮亞杰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當包括情境、協(xié)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課外活動能夠提供真實的、解決問題的情境,使師生、同伴間獲得更多的協(xié)作和交流機會,通過意義建構獲得道德認知的發(fā)展。教育理論家Schulman也提出“知識的積極建構(active construction ofknowledge)”觀點,只有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理解,才能達到知識的轉化和應用。針對這一挑戰(zhàn),許多培養(yǎng)道德和公民責任的課程都將“問題解決”、“服務學習”以及其他參與技能納入其中。實用主義教育學家杜威將教育本質闡述為:“教育即生活”,在教學上他倡導“做中學”,提倡活動課程,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增長自己的經驗,并強調“經驗是道德發(fā)展的基礎之一?!泵绹睦韺W教授Urie Bronfenbrenner提出人的發(fā)展的生態(tài)學模型(The Developmental-ecological Model ofDevelopment),旨在研究一個積極主動并不斷成長的人類個體和個體所生活的環(huán)境變化之間的相互適應,這個適應過程受到不同環(huán)境關系的影響,課外活動對這種適應過程的影響,取決于活動本身的特征、同伴的性格、活動指導者的特征等。課外活動的設計應考慮以上諸多影響因素。由此可見,在課程學習之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對青少年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大量實踐表明,課外活動對青少年品德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際效果非常明顯。Kuh指出,當學生參與到有明確教育目的的課外活動中時,他們的個人發(fā)展得到提升。他把“課堂外的生活”比作一個孵化器,“課堂知識在這里被集合、檢驗、重建,以發(fā)揮更有意義的作用?!币蚨?,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提供機會,建立與朋輩和公共機構強有力的聯(lián)系,對教育和個人的發(fā)展都十分有益。
在美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史上,課外活動是隨著高等教育功能的演進而逐漸發(fā)揮作用,成為引領學生道德發(fā)展、實現(xiàn)德育任務的主要陣地。在美國早期大學中,學生將課外活動只是作為擺脫枯燥課業(yè)學習的方式,以獲得樂趣和自由。當時許多美國大學都以培養(yǎng)牧師為主要目的,向學生提供統(tǒng)一的博雅教育課程,注重文言文、古典文學和宗教信仰教育,道德和公民教育與宗教緊密聯(lián)系,并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20世紀早期,通識教育運動席卷美國大學,核心課程的設立使學生的“智力學習(intellectual learning)”存在于各自的專業(yè)課之中,而道德知識和公民素養(yǎng)的習得則存在于相對邊緣化的課程之中,這種改變對大學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知識和道德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高等教育中不可分離的整體,現(xiàn)被區(qū)分成不同的方面———客觀知識和道德知識。隨著這種智力學習和道德學習(moral learning)的日趨分離,大學管理人員開始求助于課外活動,作為道德和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徑。道德和公民教育場所也從講授傳統(tǒng)課程的教室轉向能夠開展各種項目活動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中,然而多數(shù)大學還未建立起課外活動和學校德育教育目標的有效聯(lián)系,學校教職人員也將德育教育目標完全融入課外活動之中懷有遲疑態(tài)度[9]。隨著20世紀70、80年代盛行的價值澄清理論遭到批判,進入21世紀后,許多學者認為,大學應當教給學生一定的價值標準,不可能保持完全的價值中立,大學除智育外,公民教育和德育教育再次被強調,成為美國高等教育重要的教育目標之一,并逐步認識到隱性課程所承載的德育教育內容和功能,課外活動在美國高校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并建立起更加成熟的內容及考核體系。
二、課外活動的重要類型及形式
課外活動作為承載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主要劃分為以下四種類型:政治參與類型、社會服務類型、行為養(yǎng)成類型、文化交融類型。
(一)政治參與類型
政治參與類型的課外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參與技能,使其成為民主社會積極參與政治和社會生活的合格公民,最終實現(xiàn)美國高校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標和任務。美國學者AnneColby等人明確界定了政治參與的內涵,指出政治參與和其他公民參與是有區(qū)別的,其他公民參與如社區(qū)服務、有組織的公民活動、個人生活選擇等,沒有明確的政治目標指向。同時指出過去50年間,盡管高等教育的入學人數(shù)迅速增長,但學生的政治知識和政治參與卻沒有呈現(xiàn)加強和上升趨勢(從2008年的選舉數(shù)據中可以看出),美國高校需要高度重視學生政治參與培養(yǎng),具體包括政治知識和理解、民主參與技能、政治動機等。美國高校通過有組織的社團活動和主題慶典儀式等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參與能力。通過建立學生社團和俱樂部,聚集廣泛的學生群體,組織課外活動,增強學生道德和公民意識。如斯坦福大學電影協(xié)會(Stanford Film Society),將關注人權、貧困等問題的影片引入校園,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有些學校成立了專門的政治團體,與周邊社區(qū)的政治組織或國內政黨緊密聯(lián)系,如喬治華盛頓大學名為“美國高校員”的學生團體,定期舉行志愿活動、選舉推動、主題演講等。另外,學生自治組織(studentgovernment)和領導力組織等學生團體,對培養(yǎng)學生成為未來政治領袖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密蘇里大學學生聯(lián)合會與州議會緊密聯(lián)系,每年假期赴州議會,向議員表達本科學生的利益訴求[6]21。主題慶典儀式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畢業(yè)典禮·147·儀式。美國大學充分利用畢業(yè)典禮周對學生滲透道德和公民價值觀。如斯坦福大學2012年的“最后一課”,邀請胡佛研究院高級學者、哈斯公共服務中心主任———Larry Diamond,以“為什么自由之風勁吹”為題,通過對近年世界范圍內民主、人權大事件的介紹和評介,宣揚美國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此外,畢業(yè)典禮側重建立學生的學校歸屬感,意在滲透培養(yǎng)學生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及政治認同意識。
(二)社會服務類型
社會服務類型的課外活動旨在通過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實現(xiàn)德育教育,服務學習是美國大學生進行社會服務的主要組織形式。作為一種教學及學習策略,服務學習與過去百年來John Dewy以及Ernest Boyer等高等教育改革倡導者所提出的“將公民責任植根于真實的情境中的學習和體驗”這一理念相契合。服務學習貫穿于許多學科領域,將課程任務、討論、反思融入到社區(qū)服務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之中。大量實踐表明,服務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的道德發(fā)展。因而,服務學習一直得到美國政府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和提倡,成為學生課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美服務學習中心(National Service-learningClearinghouse)是指導全國服務學習的專門機構。高校中也設有專門協(xié)調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計劃的組織,如斯坦福大學哈斯公共服務中心(Stanford Universitys Hass Center for PublicServices),將40多個服務學習組織及教職工創(chuàng)立的機構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親自參與政府服務、政策研究、領導力項目等。哈佛大學也設有由學生組織領導的、基于社區(qū)服務的非營利的公共服務組織———菲利普布魯克斯協(xié)會(The PhillipsBrooks House Association),包含86個服務學習項目,聘用全職工作人員予以協(xié)調,致力于波士頓及劍橋地區(qū)各級社區(qū)的改善、提升學生的公共意識、培養(yǎng)公共服務領袖。美國各大學的服務學習項目豐富多彩。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的先驅,哈佛大學自1636年成立以來就堅持和傳承美國高等教育目標中培養(yǎng)“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公民”這一使命。如哈佛校門上的標語所示:“為增長知識走進來,為服務同胞和社會走出去?!斌w現(xiàn)哈佛大學崇尚服務社會的精神,重視學生服務學習的體驗。2009年學校了長達57頁的服務學習報告,在教育和學業(yè)成績、醫(yī)療與環(huán)境、保障型住房、公民生活和文化、就業(yè)機會等領域,探索服務學習的開展,尤其側重研究各學院對于學生服務學習的具體要求和實際操作。由學生組織成立的“哈佛廣場流浪者之家”(Harvard Square Homeless Shelter),自1983年至2011年,是全美國唯一由學生組織的流浪人員收容所。一些學院設有專門負責服務學習部門,醫(yī)學院、教育學院、法學院、繼續(xù)教育學院等提出具有特色的服務學習研究和實踐舉措。同時,校內一些學術團體和機構也為服務學習提供有力支持和資金保障,如哈佛大學中國基金會一直定期資助旨在促進中美兩國學生交流的服務學習短期旅行。
(三)行為養(yǎng)成類型
行為養(yǎng)成類的課外活動是以社會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規(guī)范為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在個體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公民身份構成首先是作為“道德人”存在,進而才能成為政治人、社會人、經濟人。針對大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教育,美國高校通過學前訓練、宿舍活動等形式予以體現(xiàn)。入學前,大學通過向新生發(fā)放暑期通訊(summernewsletter),介紹學校對學生在學術和道德領域的培養(yǎng)預期。如哈佛大學的暑期通訊主要包括文明禮儀、應對競爭、自力更生、開放思維等內容。學前訓練(orientation program)是多數(shù)美國大學采用的入學教育方式,為期幾天或一周,便于學生適應校園生活,使學生了解學校對學生行為的期望,介紹校規(guī)校紀,借此機會宣傳學校的價值觀、個人發(fā)展意識、尊重差異的理念等。也有學校將學生的志愿服務和社區(qū)服務融入到他們的學前訓練之中,如杜克大學的學前訓練周,通過為當?shù)毓W校貧困兒童提供課業(yè)補習和指導,對學生進行移情訓練,進而形成幫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贈、同情、關心、謙讓、互助等親社會行為,這是人際交往中維護良好關系的重要基礎,對人的終身發(fā)展都有意義。
(四)文化交融類型
文化交融類型的課外活動旨在實現(xiàn)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學生能夠互相認同,達成融合。美國是一個多元文化國家,高校學生是由不同民族構成的。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地移民的不斷涌入,少數(shù)民族、有色人種學生的比例有增無減,反對種族歧視、追求民主平等的呼聲愈來愈烈,實施多元文化教育成為美國現(xiàn)代教育的一種基本取向。美國高校通過多種課外活動形式教育學生反抗種族主義、性別偏見,針對全球性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如邁阿密大學的暑期通訊中要求學生提前了解邁阿密大學的歷史和傳統(tǒng),增強學生的學校歸屬感,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并欣賞民族、種族和文化差異。此外,大學宿舍成為滲透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如哈佛大學的院舍制度,本科生被分配在12個院舍中,定期舉辦茶會、聚會、體育運動及各種社交活動,促進多種族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往。范德堡大學的梅菲爾德住—學宿舍(Mayfield Living-studying Lodges),十余名學生同住,常以道德和公民問題為議題組織討論,包括多元文化歷史、流浪者、城市貧困人口問題等。也有一些學校通過主題宿舍形式,教育本宿舍學生以及其他學生[6]21,如斯坦福大學多元文化主題宿舍(Multiculture ThemeHouse)。美國社會及校園的種族多元和宗教多元化常被視為一種文化資源,學生處理文化矛盾和沖突則被看作是學習的過程,而非造成疏遠和怨恨的根源。
三、課外活動的主要特征及啟示
美國高校以課外活動為載體實施德育教育,對培養(yǎng)和形成大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行為能力等都有較好的幫助和作用。正是因為課外活動的類型及形式靈活多樣、組織機構專業(yè)、評價體系完善,才能使課外活動成為美國高校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偨Y美國高校課外活動,會發(fā)現(xiàn)具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一)生活性
美國高校課外活動具有與學生生活密切聯(lián)系的生活性特征。受實用主義教育哲學思想的影響,美國高校課外活動注重解決學校和學生的現(xiàn)實問題。同時,將道德和公民價值觀與學術、職業(yè)或個人興趣融合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活動中,設置了一些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情境,通過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和實踐環(huán)節(jié),達到情感陶冶、價值澄明、觀念樹立的作用,生活性是美國高校德育教育的特征之一。此外,課外活動的實施還與社區(qū)相聯(lián)系,旨在將高等教育資源惠及周邊社區(qū)居民的生活。借此,也使大學生得到鍛煉。
(二)組織性
美國高校課外活動是有一定組織的,通過建立組織機構和構建組織人員隊伍來實施管理的,組織性是美國高校課外活動的重要特征。活動也多以團體的形式組織開展。組織人員的構成主要來自學生事務管理人員。除此之外,很多學校設有專業(yè)教師對課外活動進行管理和指導,并聘請專家學者對課外活動進行系統(tǒng)研究,提出有益的意見和建議,從而達到理論和實踐的有效結合。
(三)評價性
美國高校學生參與課外活動是有評價的,這些評價結果是評定其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在具體操作中,美國高校課外活動的評價與考核包括對項目的評價以及學生學習的評價。一些學校運用多維度的評價方式,除了論文、試卷考核等傳統(tǒng)方式,還包括建立學生工作檔案和對學生表現(xiàn)的實地觀察。對于道德和公民發(fā)展的正式和具有系統(tǒng)性的評價則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許多專家學者也致力于開發(fā)相關的測量工具以評價道德和公民發(fā)展,從而對學生道德培養(yǎng)起到監(jiān)控作用。通過上述特征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美國高校通過課外活動實施德育教育的組織方式和開展形式具有價值性。當前,我國學界也開始關注國外高校德育教育的成功經驗,不斷努力創(chuàng)新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關注美國高校以課外活動為載體進行德育教育的諸多成功做法,積極探索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具有現(xiàn)實意義。從現(xiàn)實性看,目前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如下啟示:
1.對我國高校以課外活動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性、生活性、隱形性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較重視課堂教學,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和探索是學者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由于社會發(fā)展和全球化進程加快,使得國內外環(huán)境極其復雜,大學生思想意識也出現(xiàn)了許多新情況,對此,一些學者開始積極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以適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huán)境和對象的變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如,有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試圖通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實現(xiàn)其實效性。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載體設計、選擇、原則的探索,提出了隱性載體、活動載體、實踐載體等,其中通過課外活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學者們開始關注的重要內容。而美國高校課外活動的內容、形式、組織及效果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chuàng)新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夠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公共意識的培育。同時,在開展課外活動中應摒棄形式主義,發(fā)揮課外活動隱性化、生活化、滲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成為“兩課”主渠道的重要補充,做到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tǒng)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2.對我國高校以課外活動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性、系統(tǒng)性、專業(yè)化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我國高校應建立專門指導課外活動的部門,對課外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總體規(guī)劃和精心設計。目前我國高校組織課外活動通常由團委、校及院系學生工作部門、學生會等負責組織和籌劃,課外活動的開展有一定的隨機性,缺乏整體部署。同時,課外活動的組織應匯聚多方力量,除學生干部、輔導員、政工干部外,還應聘請專家學者對課外活動進行研究和指導,注重理論對實踐的引領,注重專家對活動的指導,建立一支既包括實踐經驗豐富的學生工作管理者,又具有專業(yè)性研究人才的專家型、學者型隊伍。
3.對我國高校以課外活動為載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加強課外活動的規(guī)范性、制度性、評估性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我國高校課外活動應注重考核和評價體系的構建。目前我國多數(shù)高校對學生課外活動的參與僅以簡單的加分獎勵作為考核的最終結果,人為化因素影響很大,難以保證考評的公正性。課外活動的考評應設立明確的考核指標體系和測量工具,通過考核大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合作精神、公共意識、協(xié)調能力、道德感知等方面的水平,使課外活動的設計更有價值和意義。同時,也可以促使課外活動更加規(guī)范和有序,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達到更佳的學習效果,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作者:李瀟君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