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高職心理學教學的思考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心理學教學的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職心理學教學的思考

摘要:就我國目前高職教育機構(gòu)的心理學教學現(xiàn)狀而言,依舊存在諸多無法良好適應時展的情況,使得學生無法良好地明晰心理學教學所具有的重要意義,無法提起學習心理學的熱情,致使有關(guān)院校所實施的心理學教育工作始終無法得到實質(zhì)性的進展。本文將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能力的角度出發(fā),對高職心理學教學加以探析。

關(guān)鍵詞:興趣培養(yǎng);高職;心理學教學

1存在問題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興趣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高低。簡而言之,學生無法對所學習學科產(chǎn)生濃厚興趣,久而久之,將使其學習效率逐漸下降,對其進行高質(zhì)量的學習具有不利意義。同時,也將使其無法更為深入的分析以及探究學習中的疑難點等。就各高職院校的心理學教學而言,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為,教學模式單一,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不良影響[1]。其中,在實施具體的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教師依舊沿用以往陳舊的教學手段以及模式,并堅信自身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實效性,且過于重視自身主體地位,使得處于課堂中的學生由于無法良好的融入進實際的課堂中,對教師所講述內(nèi)容一知半解,無法進行有質(zhì)量的學習。

2重視激發(fā)學生興趣

2.1教學方式形象化

我國各高職院校中以往所使用的教學手段普遍具有單一性,且教師往往占據(jù)了心理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種情況直接導致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突出,對提高其課堂學習質(zhì)量具有不良影響。因此,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心理學教學,教師想要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被有效激發(fā)出來,就需要使得自身的教學方式趨于形象化,并應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在實際進行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著重于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作用,以此來提升其課堂參與性[2]。第一,教師在進行具體的心理學課堂規(guī)劃過程中,應重視合理安排有限的課堂時間,為學生留出參與課堂的時間。第二,教師也應重視利用各類心理學教輔工具,搜索以及收集各種形象化資源,例如視頻影像、音樂圖文等,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認知以及明晰心理學中的各類知識理論。第三,應注重隨機應變的進行教學,例如,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基礎(chǔ),展開具體的心理學教學。具體而言,即在學生進行實際學習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應重視引導其進行有效的團隊合作,使其通過自主探究,相互探討的方式,自主找尋出問題的正確答案。

2.2合理應用案例教學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學生普遍處于被動,因此,其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始終無法得到具有實質(zhì)性的提升。在此模式下,進行心理學學習的學生,因為綜合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升,致使其無法將自身知識與實踐應用進行合理融合,通常只會利用傳統(tǒng)、單一的方式解決問題,不利于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而案例教學法注重于使學生在具體進行心理學學習時,可以自由、大膽的對知識進研究以及質(zhì)疑,有助于學生實時表達內(nèi)心想法,可以讓其感受到教師對自身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其提起對心理學課堂的興趣,對促進其心理素質(zhì)提升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2.3合理應用實踐教學法

以具體的實踐理論為基礎(chǔ),開展有效的實踐教學,有助于各高職院校更好地明晰其實際的教學重點,有利于其促進其人才培養(yǎng)工作更高效率的實施。因此,在具體實施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將實際理論合理融入進實踐活動中。其中,進行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為提升學生的知識吸收能力,以幫助其更高效地解決學習中遇到的疑難、無法解決的問題。并據(jù)有關(guān)研究表明,教師在實施具體的理論教學時,可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調(diào)查或者要求其進行實踐操作的方式,在提升學生實操能力的同時,對每個學生個體的基本心理狀況進行明晰。且在引導學生進行心理學生的過程中,應重視引導學生探究合理、科學的學習方式,例如:五步法。同時,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善于在回顧知識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并應鼓勵其大膽將心中的疑問講出來。

3結(jié)論

綜上所述,各高職院校想要進行高質(zhì)量、高質(zhì)量的心理學教學,首先,就要求相應的心理學教師著重于改善自身的教學理念,正確明晰現(xiàn)存于實際教學中的各類問題,并以此為基礎(chǔ),積極探尋以及研究有效的教學手段。同時,應著重于引發(fā)學生興趣,以及提升其思維能力,對促進學生心理素質(zhì)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孟娟.“人本的積極心理學”與“實證的積極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方法論比較研究[J].心理學探新,2015,35(3):202-206.

[2]張大均,蘇志強,王鑫強.中德教育心理學發(fā)展的比較研究——基于2000-2010年的分析[J].教育研究,2015,36(4):115-123.

作者:王文雅 單位:陜西國防工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