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女生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法的作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女生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法的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女生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法的作用

摘要:體育游戲法是高校體育教育中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它能夠融入到各項體育教學項目當中,能夠有效的活躍課堂氛圍、調節(jié)師生關系、提升女大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女大學生對運動技能的快速掌握和終身體育的形成。通過文獻資料法和綜合分析研究,闡述體育游戲法在女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作用,旨在為高校體育教育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體育游戲法;高校女生體育教學;作用

1前言

隨著大學體育教學發(fā)展、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不斷深入推進,大學體育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yǎng),體育教學的內容不能再以單純的傳授運動技能為目標和任務,更需要滿足大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更需要注重個體差異教學。女大學生在生理周期、身體機能、舊思想舊觀念和社會關注度等因素的影響下,使她們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中,從思想上產生不愿學、不愿練、不愿動的情緒,在課堂上,存在著缺乏興趣;害羞;不敢嘗試和意志力脆弱等現象,這些都對體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效果產生了重大影響,所以,在大學體育教育中,重視女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對體育教學的需求顯得尤為重要。體育游戲具有娛樂、健身、益智、競技、引導、內容豐富等多重特征,非常適合輔助女大學生體育教學,針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選擇合適的體育游戲輔助體育教學,能夠滿足她們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能夠讓女大學生在輕松、愉悅、活潑的教學氛圍中自發(fā)地參與到體育學習和鍛煉中,對全面提升女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身心健康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2體育游戲法在女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2.1針對性原則

體育游戲基本分為體能類和益智類兩種,女大學生在力量、速度、耐力、彈跳力等身體素質方面要弱于男生,因此,在進行體育游戲項目的選擇時,組織者要針對女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選擇智力競技度高于體能競技度的體育游戲項目,這樣更容易被女大學生接受和喜愛。

2.2適量性原則

體育游戲活動的時間和強度要適量,適量的體育游戲能夠使學生充分活動身體各關節(jié)肌肉,達到最佳的身體機能狀態(tài);能夠活躍大腦的興奮度,有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實施和掌握。反之,過量的體育游戲活動,會大量消耗學生的體能,身心疲勞,甚至產生厭惡感,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能。因此,進行體育游戲時要充分考慮游戲時間的長短和強度大小,正確合適的運動量和時間配置才能真正體現體育游戲法教學的優(yōu)勢。2.3安全性原則體育游戲的過程非常的有趣,但是也具有高度的身體對抗性和競爭性,在體育游戲開展過程中,學生大腦興奮度高、動作速度快、力度大,很容易出現碰撞受傷等意外情況,因此,必須要注意體育游戲時存在的安全隱患,教師要把體育游戲中注意的要點解釋給學生,引起學生的重視,避免教學事故的發(fā)生。

2.4教育性原則

每一種體育游戲都有它特定的規(guī)則,學生在規(guī)范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下,運用個人或團體的智慧、運動能力、良好的心態(tài)以及與他人協(xié)作配合的能力,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因此,體育游戲的過程,不只是運動技能的教育,還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多種教育功能貫穿其中。

2.5輔助性原則

體育游戲法是輔助開展體育教學的良好手段,但是,在開展過程中,不能以輔代主,不能把體育教學活動演變成娛樂玩耍的身體活動,不能用體育游戲過多或完全代替教學內容在課堂上貫徹實施,那樣就會適得其反,違背我們使用體育游戲法輔助主體教學內容取得良好教學成效的最初想法,因此,體育教學要想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成績,體育游戲法的使用必須遵循輔助性原則。

3體育游戲法應用在女大學生體育教學中的作用

3.1有助于提高身體素質

女生在大學階段,身體形態(tài)和生理結構都趨于成熟,是發(fā)展身體素質的良好時期,簡單、枯燥和重復的教學方式不能夠滿足他們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無法激起她們的練習興趣,而體育游戲作為融合了趣味性的一種主要以身體活動為主的全身心運動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大腦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能力以及呼吸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能力,能夠明顯改善身體健康狀況,增強運動能力,提高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從而有效提高身體素質。

3.2有助于基本運動技能的掌握

把各種適合體育教學內容的游戲活動融入課堂中,學生易被游戲的娛樂性所吸引,能夠緩解、消除對難度較大運動技能學習的壓力和恐懼,在心情愉悅,身心放松,肌肉協(xié)調配合中快速掌握運動技能;另外,進行體育游戲時,學生會把注意力集中到體育游戲的快樂之中,并在其中注重自我的表現,不會因為動作的失敗而有挫敗感,即使遭遇失敗,也不會因此產生不良的心理負擔,教師只要及時給予語言上的鼓勵,就能使她們重新樹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長此以往,能夠使女大學生主觀上樂于上體育課,并接受各種難度動作練習,在客觀上也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之中,有利于加速動作技能的形成和鞏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3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緩解疲勞度,提高學習積極性

由于高校體育課教學時間大都采用連堂教學,時間基本在90分鐘左右,如果采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寒風凜冽的冬天,那么這一個半小時對于本來就不樂意參與運動的女大學生們可就是漫漫長路,而結合女大學生的特點,將有趣好玩的體育游戲加入到教學內容中,為體育課堂注入新的能量和新的模式,可以鼓勵女大學生學習和練習運動技能的興趣,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推進和開展,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體育課堂教學中,準備部分階段,采用游戲來代替常規(guī)的慢跑,做徒手操等枯燥單調的活動,會讓準備活動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富有趣味性,有利于大腦皮層相應部分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提高興奮性,使情緒活躍高漲,也可以帶動部分懶惰學生積極參加活動,因此,將不同的體育游戲運用到體育課準備部分,可起到為基本部分教學的有利過渡?;緝热萁虒W階段,要選擇科學且針對性的體育游戲項目,要能夠把復雜的動作簡單化;枯燥的學習過程趣味化,讓學生在學習運動技能時情緒高漲,感到新奇有趣,從而活躍課堂氛圍,加速運動技能的形成,增強掌握難度動作的自信心,緩解和消除緊張的學習情緒,使她們樂于參加學習和鍛煉。課程教學結束階段,要選擇放松性強的游戲項目,并且給學生透漏些許下節(jié)課的內容,一方面可以緩解和減少運動帶來的身體疲勞感,另一方面讓學生對下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產生期盼,提高上課的積極性。

3.4有助于心理健康發(fā)展

體育游戲的對抗和競技特征,能夠很好和體育精神相融合,不怕失?。挥掠谔魬?zhàn);追求成功;展現自我。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會獲得運動帶來的快樂和心理上的滿足。各種體育游戲的內容和目標設置不同,能對情緒、情感起到積極的調節(jié)作用,對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能夠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有著不同的情緒體驗,在游戲過程中每個同學都可能獲勝或失敗,在多種成功的鼓舞和失敗的磨練中總結、提高、認識自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提高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這對于即將踏入社會,參與到激烈的社會競爭環(huán)境下的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5有助于品格教育

體育游戲法能夠將德育、美育和體育思想融合在體育教學中,女大學生可以在愉快、開心、活潑的情緒中,培養(yǎng)自我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準則。進行體育游戲時,要求學生必須遵守游戲規(guī)則,完成某項任務時要想獲取成功,個人必須要有高度的付出感和責任感并付諸行動,分組進行團體游戲時,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集體的成功為目標,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團體精神。通過體育游戲的不斷開展,學生能夠逐漸增強了解和辨別成功與失敗、信任與欺詐、善良與邪惡、正確與錯誤的標準,能夠促進優(yōu)秀品格的形成。

4結語

在女大學生的體育教學中,正確合理的運用體育教學法輔助教學,不光可以讓學生達到自主鍛煉、改善體質健康水平、增強團體意識、掌握運動技能的目的,還能夠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積極有效的緩解和消除女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消極心理狀態(tài),培養(yǎng)她們勇敢、堅強,勇于挑戰(zhàn)、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學生全方位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羅麗梅.體育游戲在高校心理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31):81-82.

[2]朱太桂.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8(21):41-42.

[3]田德志.體育游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17):233.

[4]孫亮.高職院校體育課堂教學游戲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9(12):9.

[5]石光.高校網球教學中引入體育游戲的必要性和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8(12):150-151.

[6]白雪梅.新時期高職體育游戲教學的策略[J].智庫時代,2019(18):188+190.

[7]周康.育體于戲,樂體成長[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04):190.

[8]柴力達.芻議大學體育實踐教學與體育游戲[J].當代體育科技,2019(08):98-99.

[9]成東,韓爽.將體育游戲融入體育教學[J].田徑,2019(03):43-44.

[10]田新顏.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開展現狀調查分析[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1):137,141.

作者:趙長海 單位:上海電力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