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英語教育學生教學內容解析能力培養(yǎng)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英語教育學生教學內容解析能力培養(yǎng)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英語教育學生教學內容解析能力培養(yǎng)

摘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根據所抽到的題目,按要求進行試講是獲取教師資格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試講可以全面檢測應試者的學科及專業(yè)基礎知識、綜合素質、教師基本功。面對在小學英語教師資格證面試過程中應試者所反映的教學過程程式化、內容挖掘不夠深入等問題,筆者從理論學習、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構建、批判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三個維度,探究培養(yǎng)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教學內容解析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培養(yǎng);高職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教學內容解析能力;方法

引言

在小學英語教師資格證面試環(huán)節(jié)中,應試者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20mins)完成所抽試講題目的備課要求,然后進行講授(10mins)。題目均選自小學英語課本,課型包括語音、詞匯、聽力、口語、閱讀語法、寫作等多種課型,并附試講基本要求,比如:朗讀材料、適當板書、講解時注意互動、注意閱讀策略滲透、注意聽說技能培養(yǎng)、全英試講、體現過程評價等等。作為應試者,無論抽到何種授課內容、何種課型,要想完美完成試講環(huán)節(jié),必須準確解析所給課程文本資料,再結合要求及學科特點進行教學設計,然后進行課堂呈現,即面試試講。由此可見,有限的時間內,準確解析授課文本的能力,是應試者取勝的法寶,也是作為未來合格教師的必備能力。解析教學內容,完全有別于解析文學文本,作為課程教學內容,既有“課程”的明確目標性,也有“文本”的多元性[1]。一堂有效率、有意義、有生成性、能促成學生知行合一的好課,來源于教師認真、仔細、詳實的備課,而要備好課,除了備學生、備方法之外,最為重要的就是精準的進行所授課程文本的解析,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教學的核心。作為解析者的應試者,對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的掌握與理解、對語言基礎知識的掌握與其綜合運用能力高低、解讀方式的把握都會直接影響其教學目標的最終實現以及教學質量的高與低。筆者結合應試者試講環(huán)節(jié)案例以及多次小學英語資格證面試輔導實例,分析應試者試講中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成因,提出了一些關于培養(yǎng)學生解析教學內容能力方法的觀點,僅供參考。

1小學英語教師資格證面試試講中,應試者所存在的普遍問題

1.1教學設計脫離所給課程文本材料,教學目標把握不準

在面試10分鐘的微型課試講中,應試者對《小學英語課程標準》缺乏基本了解,亦或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談吃透《課標》,所以,在解析所給教學內容文本材料時,脫離所給教學文本材料,按照自己的理解與經驗制定課程教學目標、設置課堂活動,從而最終導致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不吻合,教學目標沒有《課標》的指導,偏離實際,最終沒有達到課程教學的預期效果。(例1)。例1:試題為四幅插圖并配對話,課程類型是語法課(句型操練),面試要求設計互動教學、游戲操練、創(chuàng)設語境、適當替換來學習對話中的句型。題目要求很簡單,一目了然,要求應試者完成四幅插圖中主人公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做了什么事情的四個短語學習,然后可以根據學生實際,創(chuàng)設語境,替換短語練習“學生的一天”,即試題中的“MyDay”。但應試者的試講卻只是做了角色朗讀,對插圖中的句子進行了翻譯和解釋,明顯反映出應試者設計過程中對文本要求意識不足,無法精準提煉課程要求,教學實施依然以教師直接展示、分析、布置機械操練等方式為主;無法做到以所給文本為依托,創(chuàng)設語境,學習句型。

1.2教學內容理解過于表面化,太過膚淺

授課內容過于膚淺主要體現在兩方面:(1)文本解讀停留在語言能力層面;(2)未涉及從語篇和語用的角度對文本解讀。例2:試題為一篇英語對話,課程類型是閱讀課,題目要求根據所給對話完成閱讀教學。部分應試者在閱讀課的設計中,通常理解都很表面化。在整個教學設計時,把關注點放在語言層面講授,例如:對話中的單詞、短語、句型等語言知識,或簡單的聽、說、讀、等語言技能的操練,而忽視了整個對話的布局、語景構建及文化意識等深度解析,最終將閱讀課變成了一堂詞匯課、一堂語言技能操練課、亦或是一堂語法課。

1.3教學主體與教學方式的單一性

面試過程中,由于沒有學生的配合,所以大部分應試者教學設計以教者為主體,不考慮學術,教學者作為解讀主體,這種忽略學者的單一方式,從而導致授課方式的單一性(例3)。例3:試題為一封英語回信,課程類型為聽說課。題目要求講解劃線詞匯,設計聽說教學,結合簡筆畫、適當板書。應試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將書信格式、劃線單詞短語、句型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講授。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位置,導致教學設計以教師的教為主體,以教師對內容的解讀為主線,直接講授教師角度的文本內容,缺乏圍繞以書信主題的學生聽說互動環(huán)節(jié),最終將聽說課設計成寫作課、語法課、詞匯課。通過以上案例分析,造成應試者面試試講文不對題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以下三點。(1)應試者對小學英語課標與教學目標理解不到位,把握不準確。在解析授課材料時,沒有正確的標準和目標意識作指導,全憑自身經驗,很容易導致授課的隨意性、主觀性、以及目標的不準確性。(2)語言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都有待提高。應試者的語言基礎知識和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的高與低都會直接影響對課程文本深度解析。例如,面試過程中,很多的應試者語言知識不扎實,發(fā)音錯誤、拼寫錯誤、知識講解錯誤層出不窮。與此同時,由于大部分應試者語用和語義知識缺乏,很多時候,教學只停留在表面膚淺的讀與寫上,對于授課內容的深度解析與激發(fā)學生深度思考根本無從談起。(3)關注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二者相統(tǒng)一的主體意識亟待提高。由于面試過程是模擬試講,在設計教學時,應試者往往只關注自身而忽略學習者,缺乏圍繞學生組織課堂活動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2如何培養(yǎng)學生準確解析教學內容的能力

2.1學生應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

對于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來說,豐富的理論知識是實踐的基礎與支撐。要想未來做一名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了解英語教學論,熟悉英語課程標準,深度研究小學英語教材,掌握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方法,是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最終養(yǎng)成在標準指導下,依托一定的素養(yǎng),準確解析課程內容,完成教學過程,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

2.2夯實專業(yè)知識,將教學內容解析與課堂教學實踐深度融合

以廣泛性、學科性、和目標性為原則,架構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體系,夯實英語專業(yè)學生基礎知識,在知識方面,學生應達到以下幾點:(1)學生要具備西方基本文化知識之外,還應熟悉中國文化以及了解世界文化知識。(2)了解本學科特點,即在教學中要體現英語學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3)專業(yè)與職業(yè)緊密結合,專業(yè)為未來職業(yè)做準備,職業(yè)是專業(yè)的發(fā)展的依據。因此,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知識結構應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語言能力(語音語調、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2)文化素養(yǎng)(英語國家及中國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意識);(3)學習能力(學生積極運用和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提升英語學習效率的意識和能力)[2]。只有構建系統(tǒng)、扎實的專業(yè)知識,才能更好的準確、深度、多元的解析教學內容。

2.3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有利于深度、多元解析教學內容

批判性思維指個人對某一現象和事物之長短利弊的評斷,它要求人們對所判斷的現象和事物有其獨立的、綜合的、有建設意義的見解[3]。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批判性思維,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目前我國教育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方面不容樂觀,因此,我們更應該在教學中始終貫穿對學生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從以下兩點著手:(1)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內容、要達成的教學目標,恰當設置話題,由淺入深、不斷整合課堂生成的新問題,由此及彼的逐步拓展遷移。這種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以多元化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既可以是教師問,學生答;也可以是學生問,教師答或學生答。通過此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充分調動學生發(fā)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2)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提煉觀點,并用論據做支撐的能力。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在文本中提煉中心,學會分析文本的謀篇布局,邏輯關系。教師在教學內容分析時,不僅要關注語言知識層面,更要從關注語篇、語用和語義的角度進行分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辨能力。才能最終從多角度來深度解析教學內容,并融入對話、活動、合作等更為多元的理解方式,從而達到改變對教學內容只關注語言知識層面的傳統(tǒng)解析方式。

3結語

準確、深度、多元解析教學內容的能力是英語教師必備的重要素養(yǎng),它有別于文學文本的解析,要兼顧“課程”和“文本”的雙重性。解析的廣度、深度以及準確性與目標性都將對后續(xù)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產生重要的影響。從面試及輔導過程中所反看到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加強對英語專業(yè)學生教學內容解析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學科教育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彭亮.課程文本解讀中的“一元”與“多元”[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2):49~54.

[2]程曉堂.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測評[J].中國考試,2017(5):8~14.

[3]岳曉東.批判思維的形成與培養(yǎng):西方現代教育的實踐及其啟示[J].教育研究,2000(8):65~69.

[4][美]布魯克•諾埃爾•摩爾(BrookeNoelMoore),[美]理查德•帕克(RichardParker).批判性思維(原書第十版)[M].朱素梅譯,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5.

[5]曹莎,楊靜林.英語師范生課程文本解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J].成都師范學院學學報,2020(1).

作者:黃婷 單位:寶雞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