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制度模式下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xù)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和諧社會的兩個重要方面。它在生產力的和諧中起著重要的決定性作用?,F(xiàn)實生活中不和諧的生產關系嚴重影響著生產力的發(fā)展。本文的目的是利用制度模型理論工具來分析中國當前經濟增長的可持續(xù)性。
【關鍵詞】經濟增長;制度模式;可持續(xù)
2005年,李善同根據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構特征和趨勢,對一些外生因素做出假設,模擬2000年至2020年各種經濟增長和結構變化的情景,得出結論:中國仍然有可能在未來10到15年內放緩經濟增長。例如,進出口的負面影響,儲蓄率的下降,閃電速度引起的資本放緩以及系統(tǒng)沖突造成的機構成本增加等。中國經濟的增長率有可能降至6%左右。此外,2017年7月17日,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了2017年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按可比價格計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中國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動穩(wěn)增長,這些不僅促進了經濟發(fā)展,也推動了市場信心的恢復。同時,國家統(tǒng)計局官方發(fā)言人表示,中國經濟連續(xù)八個季度的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7%-6.9%的范圍內。上半年GDP增長6.9%,與一季度保持持平。縱觀我國當下經濟指標全線超出預期,經濟穩(wěn)中向好的態(tài)勢明顯,但如今中國的經濟發(fā)展仍舊應驗了12年前的經濟預測模型,經濟增長趨勢放緩,不禁讓人擔憂中國現(xiàn)下經濟發(fā)展模式的韌性。德隆阿西莫格魯認為,包容性體系下存在經濟增長現(xiàn)象。而汲取性制度下的經濟增長其致命弱點即為缺乏可持續(xù)的韌性。在“為什么國家失敗”中,它分析了中國的制度模式。至此,一國的經濟水平差異其內在的制度環(huán)境起到極大的決定作用,而中國現(xiàn)有的經濟增長放緩是汲取性制度的警鐘還是包容性制度的瓶頸,將是本文探討的核心內容。
一、汲取性制度與包容性制度
美國經濟學家阿西莫格魯和羅賓遜近年來提出了一個制度分析框架來解釋國家繁榮和貧困的根源。凡是建立包容性制度的國家與地區(qū)都實現(xiàn)了長期的持續(xù)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持續(xù)提高。為汲取性制度所束縛的國家一是長期陷入貧困落后狀態(tài)或者經濟增長大起大落,無法持續(xù)。阿西莫格認為,包容性體系是長期經濟增長的關鍵。盡管汲取制度可以在一定時間內實現(xiàn)經濟增長,但它不能繼續(xù)。這種制度分析的理論框架將政治與經濟區(qū)分開來,即汲取性政治體系與經濟體系,包容性經濟體系和包容性政治體系。從而衍生出四種交互搭配。包容性經濟體系的特點是保護私有財產,公平的法律制度和提供公共服務。阿西莫格魯把充分集中和多元化的政治體系稱為包容性政治體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之間有著堅實的合作。汲取政治制度將權利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中,很少限制使用這種權力。另外,經濟體系通常是由這些精英人物為社會其他人提供資源而建造的。阿斯莫格魯在1618年從弗吉尼亞州的公司借來放松他的嚴格合同,給予他強有力的控制的強大的殖民主義自由和土地。第二年允許殖民地自治的歷史和巴巴多斯的情況證明,包容性政治體系下的汲取經濟不能長期存在。由于沒有政治權力的經濟力量不能確信,這樣的經濟既不穩(wěn)定也不可持續(xù)。同樣,包容性經濟體系也不支持集權式的政治體系。一個包容的經濟體系或一個有吸引力的政治體系,其中一個體系將轉化為一個有吸引力的經濟體系,從而為一些掌握權力的利益集團帶來利益。他們的經濟動機將破壞剝削政治體系的穩(wěn)定性,并為包容性政治體系的出現(xiàn)開辟道路。由于這些制度將面臨市場競爭,因此它們將受到社會上其他人的合同和產權的約束。阿西莫格魯認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威權增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或者說是迷惑性,不可持續(xù)。中國大陸的復興始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和改革者們開始發(fā)動經濟制度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例如,家庭擁有的經濟激勵合同責任制。此種復興是伴隨著擺脫高度集中的經濟制度并專項更包容的經濟制度而來,在農業(yè)和工業(yè)中的市場激勵,伴隨的外國投資和技術使中國走上了經濟高速增長的道路。據阿西莫古羅和羅賓遜稱,中國已經進入了包容性經濟體系的重大跨越,并且已經走向了包容性經濟體系。只要中國的經濟體系一直在更寬容的道路上發(fā)展,增長將會繼續(xù)下去,盡管可能會放緩。因為中國的增長是基于現(xiàn)有技術的使用和投資的快速增長而非創(chuàng)造性破壞。由于中國的產權保護尚不完善,勞動力流動受到制約。因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實現(xiàn)了迅速趕超,中國的經濟增長經驗被大力推崇,這種權威增長的渴求與生存能力,中國汲取制度的統(tǒng)治者渴望自由地維持甚至加強他們控制權力的能力,并使他們的緝獲合法化。以追趕戰(zhàn)略,外國技術引進和低端制造品出口為基礎的中國增長過程可能會持續(xù)一段時間。汲取體系下的經濟增長是可能的。而中國的增長可能不可持續(xù),中國驚人的增長速度將緩慢下降。
二、中國現(xiàn)下經濟增長制度模式分析
阿西莫格魯和魯賓遜認為,包容性體系和汲取體系都能帶來經濟增長,只有包容性體系才能實現(xiàn)長期的經濟增長。包容性經濟體系創(chuàng)造了一個包容性市場。包容性政治體系和包容性經濟體系需要共存,因為它們可以克服阻礙俘獲體系下經濟增長的條件或因素。并可為長期經濟增長創(chuàng)造條件。一是生產者之間的激勵。二是避免收款人任職期間的掠奪性收益。三是避免提取工人之間的非生產性活動,促進生產活動的發(fā)展。采掘系統(tǒng)可以實現(xiàn)經濟增長。例如,第一種是接受者的時間限制,第二種是對生產者缺乏激勵,第三種是提取者之間的競爭或沖突。阿西莫格魯認為中國經濟不可持續(xù)的癥結在與汲取性的政治制度,汲取性政治制度之所以會阻礙經濟發(fā)展的原因如上所述。但其未見中國在政治制度上的創(chuàng)造性。1、汲取者的任職期限。阿西莫格認為,在職者將在任職期間盡可能多地學習,而且不會有長遠的計劃。然而,這個因素不僅存在一個有吸引力的政治體系,而且存在于一個包容性的政治體系中。在中國,應對任職者期間的汲取行為,中國近年大力的反腐行為,正是在摒除此種因素,并且在中國的政治環(huán)境體制中,反腐的力度與集中程度遠高于其所謂的包容性制度。2、生產者的激勵不足。阿西莫格認為,生產者或勞動者被迫努力工作,而不是自愿的勞動力激勵措施。中國在計劃經濟時期,人們的勞動情緒曾熱情高漲過,經歷時間的檢驗,按勞分配成為當下分配制度成果,而按勞分配的最大科學性在于其內在的激勵因素,一個政治制度的有效性在于其內在激勵性,可以降低成本和擴大生產規(guī)模。3、汲取者之間的競爭或沖突。阿西莫格魯認為,獲勝者將爭奪有利條件。實現(xiàn)既得利益,維持既得利益和非既得利益,以獲得競爭機會,其結果是降低了生產的激勵。誠然,阿西莫格魯此種分析是建立在資本主義政治環(huán)境之中,汲取者擁有一定的財富物質支撐,并且想繼續(xù)擴大其資本的情況下,極易發(fā)生。在社會主義政治環(huán)境下,所謂的生成榨取者的方法是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不以財富定高低,誠然出現(xiàn)權欲熏心、賄選等實際情況發(fā)生,但被反腐制度所制衡。所以,即便中國的政治制度是阿西莫格魯眼中的汲取性政治制度,但汲取性政治制度阻礙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三項因素中國全都可以避免,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發(fā)展還有很大空間。
三、中國政治模式分析
阿西莫格認為,一個缺乏包容性政治體系要素的體系將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體系。包容性的政治制度是足夠集權與多元化,可見阿西莫格魯對于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并未作出具體的闡明。但可以從對“包容”的理解,來判斷我國的政治制度模式。2010年9月,同志對“包容性增長”的態(tài)度和理解主要有三點含義:首先,全球一級的國家包容性,即所有國家都應從全球化中受益;其次是國家層面不同地區(qū)和不同層次人群的包容性。三是不同領域之間的寬容。第四,所有人都是寬容的,就是經濟增長是造福全體人民,人民分享增長的過程。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梢娢覈恢痹诔粋€包容性目標奮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與追求包容性政治體系是一致的。而當中國處于一種包容性政治制度環(huán)境中,其經濟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xù)性自是不言而喻。綜上所述,阿西莫格魯眼中長期的經濟增長,究竟多久是長期并未予以明確,中國的現(xiàn)代經濟增長已經持續(xù)三十幾年時間,具有結構升級和效率提升的支持,并不是一個短期增長。增速有所下降不意味著其不具備經濟增長的韌性,中國的包容性經濟制度被世界承認,同時不具備汲取性政治制度阻礙經濟增長的因素,其政治奮斗的目標也更契合于包容性政治制度追求,由此,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可持續(xù)性,且不是阿西莫格魯眼中不可持續(xù)的汲取性制度增長。
【參考文獻】
[1]周其仁.中國經濟增長的基礎[J].教書育人,2010(1)
[2]曾繁華,羅長遠.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因與前景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4(5)
[3]韋森.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原因再反思[J].探索與爭鳴,2015(1)
[4]林毅夫.中國經濟增長動力與深圳發(fā)展機遇[J].特區(qū)實踐與理論,2013(5)
作者:馬蘭 單位: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政法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