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婦科疑難雜癥的中醫(yī)診治思路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辨證明確、藥病中的
1.1四診合參,首重問診
婦女經、帶、胎、產之病,隱曲七情之疾,須耐心詢問,或旁側了解,仔細問診,始能查出病因,做到審因論治、治病求本。治病須詳察四診,首重問診,以明確診斷[1]。以下舉隅產后病(環(huán)形紅斑)、月經過少驗案一則加以佐證?;颊吡文衬常?,2014年5月25日初診。主訴:關節(jié)酸痛伴環(huán)形紅斑10余年,月經量少5年余。病史:患者因月經量少5年前來就診,伴全身關節(jié)酸痛及游走性紅斑。經反復仔細詢問病情,發(fā)現(xiàn)患者病起10年前流產后,因保暖不當于1個月后出現(xiàn)全身肢體、關節(jié)游走性紅腫伴疼痛,四肢反復出現(xiàn)大小不一紅斑,圓環(huán)形或不規(guī)則,顏色紅,高出皮膚,發(fā)作時紅斑處瘙癢明顯,消退后不留痕跡或有輕度色素沉著,曾于上海和某省級醫(yī)院診治,診為環(huán)形紅斑,曾用激素、雷公藤等治療后病情暫緩,后以雷公藤口服維持,但四肢關節(jié)酸痛及紅斑仍反復發(fā)作,瘙癢難忍,同時出現(xiàn)月經延期而行,量逐漸減少,患者又多方求治,關節(jié)酸痛及紅斑發(fā)作未見明顯好轉,月經量少更加明顯,患者自停西藥,前來中醫(yī)就診。就診時患者血沉71mm/h,血紅蛋白109g•L-1,末次月經日期4月28日,經量少,僅用護墊,3天凈。苔薄舌紅,脈細。西醫(yī)診斷:環(huán)形紅斑。中醫(yī)診斷:月經過少、痹證;證屬產后氣血兩虛、風邪襲表、脈絡瘀阻。治法:益氣養(yǎng)血、活血祛風。處方:黃芪15g,炒當歸10g,炙桂枝15g,炒白芍15g,炒牛膝15g,香附10g,延胡索10g,炒杜仲10g,炒川斷15g,紅藤30g,雞血藤30g,忍冬藤30g,穿山龍30g,徐長卿10g,澤蘭10g,益母草15g,桃仁10g,紅花6g,絲瓜絡10g。共14劑,水煎分服。2014年6月8日二診。患者服藥后關節(jié)疼痛明顯好轉,紅斑減少,末次月經日期6月1日,經量不多。處方:黃芪15g,炒當歸10g,炙桂枝15g,炒白芍15g,炒丹皮10g,焦山梔10g,白鮮皮30g,炒杜仲10g,炒川斷15g,紅藤30g,雞血藤30g,忍冬藤30g,穿山龍30g,豨薟草30g,龜板10g,炒黃柏6g,地骨皮15g,紅棗15g。共14劑,服法同前。2014年6月22日復診。藥后關節(jié)疼痛好轉,紅斑減少,帶下不多,繼前方加減治療。共10劑,服法同前。2014年7月2日復診?;颊哧P節(jié)疼痛好轉,紅斑減少,末次月經日期6月29日,經量增多,再繼前方加減治療1個月余。2014年7月20日復查血沉16mm/h,8月3日患者月經量明顯增多,全身紅斑、關節(jié)酸痛未再發(fā)作。再繼前方加減鞏固治療1個月,月經量轉正常。后隨訪至今,前癥未再復發(fā)。按語:該患者因關節(jié)酸痛和紅斑來診,曾多處治療未愈,漸失求醫(yī)信心,后因月經量少前來婦科就診。經仔細問診方知,患者病起流產后,產后痹證多虛,是以扶正為主?;颊弋a后血脈空虛,營衛(wèi)不調,腠理不密,因起居不慎,風寒之邪乘虛而入,凝滯經脈,發(fā)為疼痛;久病入絡,化熱化瘀,瘀阻脈絡,發(fā)為紅斑;風性善行故全身關節(jié)酸痛、紅斑發(fā)無定處;更因稟賦不足,氣血不足,無力滋養(yǎng)肌膚,衛(wèi)外不固,風邪乘虛而入發(fā)病[2]。故治療以扶正為主,宜益氣血、補肝腎,兼祛風清熱化瘀,使邪去正復,氣血充盈,沖任調暢,疼痛得止,紅斑得退,月事如常。
1.2抓主癥、尋兼癥、明辨證
求醫(yī)時間長、療效不顯的難治性疾病患者,來尋求中醫(yī)治療時,其特點是主訴繁多,甚至讓人覺得無從下手,這時應首抓主證,同時詳細詢問兼雜癥,辨明虛實,以明確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以下舉隅產后病絕經期綜合征驗案一則加以佐證。絕經期綜合征患者常常表現(xiàn)為一組癥候群,臨床表現(xiàn)因人而異,各有側重,抓主證、尋兼證,辨虛實,是治療的關鍵[3]?;颊咝炷衬?,女,45歲,2010年3月15日初診。主訴:停經1年半余,反復失眠、莫名悲傷1年余。病史:患者停經1年半余,因工作勞累、思慮過度,常感頭暈心悸、胸悶氣短、莫名悲傷,已行西醫(yī)抗抑郁治療1年余,每夜仍僅睡2~3小時,伴潮熱出汗、時有惡寒,關節(jié)酸痛,腰酸乏力,便溏,舌淡紅苔薄,脈細緩。甲狀腺功能測定正常,生殖激素測定: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xiàn)SH)57.3U•L-1,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35.5U•L-1,雌二醇(estra-diol,E2)221.7pmol•mL-1。心電圖檢查未見明顯異常,B超示左側卵巢偏小,右側卵巢回聲變實,婦科檢查:子宮略小。西醫(yī)診斷:絕經期綜合征。中醫(yī)診斷:絕經前后諸證;證屬:心脾兩虛、肝腎不足、陰陽失調。治法:益心脾、養(yǎng)肝腎、調陰陽。處方:黃芪10g,炒當歸6g、炙桂枝5g,炒白芍15g,炒白術9g,太子參10g,茯神12g,炒丹參15g,青龍齒15g,百合10g,合歡皮30g,靈芝10g,炙遠志10g,杜仲10g,女貞子10g,仙靈脾30g,陳皮10g,淮小麥20g,紅棗15g,炙甘草9g。共7劑,水煎分服。2010年3月22日二診。藥后夜寐明顯好轉,每夜能睡6~7小時,自覺頭暈心悸、胸悶氣短、關節(jié)酸痛減輕,心情轉好,苔脈如前,潮熱出汗未見明顯好轉,前方去太子參、茯神、青龍齒、炙遠志,加鱉甲10g、地骨皮15g、獨活10g、桑寄生15g,共14劑,服法同前。后續(xù)患者諸癥好轉,以調營衛(wèi)、補肝腎、益心脾加減治療3周后,患者癥狀皆除。按語:患者為高中教師,勞累思慮過度,傷陰耗血,肝腎虧虛,沖任失調,絕經較早,久病及陽,使腎陰陽兩虛,及心肝脾失養(yǎng)、營衛(wèi)失和,故以圣愈湯合歸脾湯、甘麥大棗湯和營衛(wèi)、養(yǎng)心脾,再加女貞子、鱉甲、地骨皮、杜仲、仙靈脾補肝腎、清虛熱,陰陽同治,使營衛(wèi)得和,陰陽平衡,諸癥得平。
2重視辨證,結合辨病
難治性疾病,病因復雜,往往內科和婦科疾病相兼,由于各種類型疾病的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各有特點,許多患者雖因婦科疾病前來就醫(yī),臨證時仍須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在辨析虛實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診斷技術,中西合參,方可提高臨床療效。以下舉隅月經后期、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驗案一則加以佐證?;颊哧惸?,女,25歲,2018年3月11日初診。主訴:皮下反復出血伴血小板減少1年余,停經2個月余。病史:2017年1月5日患者因“發(fā)現(xiàn)皮膚出血點”于當?shù)蒯t(yī)院住院,診斷為“原發(fā)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血常規(guī)示:血小板20×109/L,予強的松及升血小板藥物治療。出院后每天口服“強的松片”20mg,血小板計數(shù)基本正常后逐漸減量,減量過程中患者病情反復,紫癜發(fā)作,血小板再次下降,月經先后不定期、量多如注?;颊咭蜷L期服強的松出現(xiàn)身體不適,故于2017年12月中旬自行停藥,2018年1月2日復查血常規(guī)示:血小板5×109/L?;颊咭蛟陆浹悠?個月余未行而前來中醫(yī)就診,末次月經日期2017年12月28日??滔拢弘p上肢皮膚見針尖樣出血點,身體多處瘀斑,伴口干,腰酸,寐劣,手足心熱,盜汗,大便干,舌質紅、苔薄黃膩,脈細弦。西醫(yī)診斷:原發(fā)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月經不調。中醫(yī)診斷:肌衄、月經后期;證屬血熱瘀結、氣血不足。處方:黃芪15g,炒當歸10g,炙桂枝10g,炒白芍15g,焦梔子10g,制大黃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炒陳皮10g,炒杜仲10g,炒續(xù)斷15g,威靈仙10g,徐長卿15g,大血藤30g,雞血藤30g,鹿角霜10g,紫石英15g,桃仁10g,紅花6g,絲瓜絡10g。共7劑,水煎分服。2018年3月18日二診。藥后月經未行,身上有瘀斑,兩手臂皮下小出血點,牙齦出血,前方去炙桂枝、制大黃、桃仁、紅花、絲瓜絡,加紅景天30g、白茅根30g、景天三七30g、仙靈脾30g、菟絲子10g,共7劑,服法同前。2018年3月25日三診。藥后上肢皮下出血點減少,末次月經日期3月19日,行經1周,量多,納便可。處方:黃芪30g,炒當歸10g,炒白芍15g,焦梔子10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炙鱉甲10g,地骨皮15g,炒杜仲10g,炒續(xù)斷15g,青蒿梗10g,紅景天30g,白茅根30g,鹿角霜10g,香附10g,景天三七30g,仙靈脾30g,菟絲子10g,紅棗15g,炙甘草10g。共14劑,服法同前。2018年4月15日復診。藥后皮下出血點消失,末次月經日期4月12日,月經量多如注,無腹痛腰酸。改前方黃芪為炭15g、當歸炭10g、加大黃炭10g、煅牡蠣30g、去焦梔子、女貞子等。共7劑,服法同前。2018年4月22日復診。藥后月經量減少,5天凈,兩手臂見少量散在針尖樣出血點。處方:炒生地10g,陽春砂6g(后下),炒白芍15g,焦梔子10g,女貞子15g,墨旱蓮15g,炙鱉甲10g,地骨皮15g,炒杜仲10g,炒續(xù)斷15g,青蒿梗10g,紅景天30g,白茅根30g,石決明30g,香附10g,景天三七30g,石斛10g,仙靈脾30g,紅棗15g,炙甘草9g。共14劑,服法同前。連續(xù)上方加減治療2個月余,患者皮膚未見出血點,月經轉常,寐安。繼續(xù)治療半個月后患者皮下出血、牙齦出血已1個月未作,手足心灼熱好轉。2018年7月8日復查血常規(guī)示:血小板86×109/L,2018年8月9號復查血小板上升至119×109/L,全身未見紫癜等出血癥狀,月經轉常。繼續(xù)中藥鞏固治療1個月后停藥,回訪至今血小板正常、月經正常。按語:從中醫(yī)角度來看,原發(fā)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多與熱毒、瘀血、氣虛相關[4],其治療也需要抓住熱、瘀、氣虛這三個核心。血與熱結,耗傷氣血,瘀熱相合,相兼為患,使邪熱難清,瘀血難化,血不循經則為瘀;同時本病以虛損為主,病程日久,正氣虧耗,氣虛不攝,血溢脈外則致出血[5],導致嚴重“肌衄”的發(fā)生。本病病情遷延,且患者長期口服激素,熱耗陰液,見陰虛火旺證候,陰虛火旺迫血妄行,灼傷肌膚腠理則發(fā)為紫斑,虛火上擾則發(fā)為齒衄,治宜滋陰清熱涼血、益氣養(yǎng)血化瘀相結合??傊?,將辨病與辨證有機結合,達到標本兼治而副作用小的治療目的,在臨床中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3扶正祛邪,調和陰陽
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找到其陰陽失衡的關鍵點,糾正陰陽偏盛或陰陽偏衰,藥物相互配伍使用,使陰生陽長,陽生陰長,從而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這是治療疑難疾病的一個重要方法[6]。以下舉隅絕經期綜合征、睡眠障礙、焦慮癥驗案一則加以佐證?;颊邨钅衬?,女,50歲,2018年10月6日初診。主訴:停經后出現(xiàn)心煩焦慮、寐劣難眠1年余。病史:自訴1年前停經后開始出現(xiàn)失眠,主要表現(xiàn)為入睡難、易醒,后逐漸加重,甚至徹夜難眠,伴胃脹,去多家大醫(yī)院就診,西醫(yī)診斷為焦慮癥,服用抗焦慮藥治療?;颊叻髳盒膰I吐加劇,于是自行停藥,改服舒樂安定片,但每晚只能淺睡眠2~3小時,于是停西藥而前來尋求中醫(yī)治療??滔拢夯颊呔裎?、倦怠乏力,胃脘痞滿不適,泛酸噯氣,心悸胸悶,情緒波動較大,遇事恐懼,經常莫名哭泣,不能從事正常工作,不想出門,怕冷,胃脘作脹,噯氣,時有潮熱出汗,便秘,舌紅苔黃膩,脈細弦。西醫(yī)診斷:睡眠障礙、焦慮癥、絕經期綜合征。中醫(yī)診斷:不寐、絕經前后諸癥;證屬:心脾兩虛、濕熱內蘊。處方:干姜3g,黃連5g,黃芩10g,制半夏10g,炒黨參10g,炒丹參15g,炒白芍15g,陳皮10g,綠梅花6g,厚樸10g,藿香10g,茯神15g,秫米15g,制遠志15g,百合10g,靈芝10g,炒枳殼10g,瓜蔞皮10g,瓜蔞仁15g,炙甘草10g。共14劑,水煎分服。2018年10月20日復診。患者乏力、入寐、心悸較前好轉,自覺情緒好轉,仍遇事恐懼,夜間可睡4~5小時,心煩時作,莫名哭泣減少,怕冷,胃脘作脹好轉,噯氣泛酸好轉,二便調,舌質紅,苔薄黃膩,脈細弦。原方去厚樸10g,加炙桂枝6g,共14劑,服法同前。2018年11月3日復診?;颊咝募挛醋鳎姑逻M一步好轉,可睡7小時,情緒逐漸穩(wěn)定,患者能帶著癥狀從事日?;顒?,心煩偶作,哭泣漸除,仍怕冷,胃脘作脹時作,噯氣,原方去瓜蔞皮、瓜蔞仁,加炒當歸10g、仙靈脾30g。共14劑,服法同前。2018年11月17日復診。服14劑后,患者病情平穩(wěn),夜寐漸佳、倦怠乏力好轉,怕冷胃脹噯氣漸除,潮熱出汗時作,二便調,舌質紅,苔薄黃,脈細弦。處方:黃芪10g,炒當歸6g,炙桂枝6g,炒白芍15g,炙鱉甲10g(先煎),炒黃柏6g,穞豆衣10g,糯稻根15g,仙靈脾30g,巴戟天10g,杜仲10g,肉桂2g,炒黃連3g,百合10g,制遠志10g,靈芝10g,制半夏10g,茯苓12g,陳皮10g,炒麥芽15g,甘草10g。共7劑,服法同前。2018年11月24日復診。藥后潮熱出汗、心悸、寐劣等好轉。在前方的基礎上加減治療3個月后,患者逐漸恢復正常而停藥。隨訪至今,未再復發(fā)。按語:不寐是焦慮癥最常見的癥狀,患者停經后出現(xiàn)了陰陽失調、心脾兩虛的憂愁思慮,影響脾胃功能,胃脘痞滿不適、泛酸噯氣則為脾胃不和;脾虛土不達則阻礙氣機,至胃脹不適;土壅木郁之證,木郁化火,心火上炎而致失眠、便秘;脾虛衛(wèi)氣不固而怕冷;舌紅苔黃膩、脈細弦,當為濕熱之象。寒熱錯雜之證,當辛開苦降、調和脾胃、清心安神,以半夏瀉心湯加減。方中以黃連、黃芩清心除煩,制半夏清中焦之熱,厚樸、藿香化濕,枳殼理氣導滯,炒黨參健脾,炒丹參、炒白芍、桂枝調和營衛(wèi),陳皮、綠梅花、炒枳殼理氣化濕、開郁醒脾,瓜蔞皮、瓜蔞仁潤腸通便,秫米甘緩益胃、瀉陽補陰,使陰陽調和,佐以茯神、百合、制遠志、靈芝寧心安神,甘草調胃以安其正。最后,方以黃芪當歸桂枝湯合秦艽鱉甲湯、二仙湯、交泰丸加減,諸藥配合,使陰陽得和,營衛(wèi)得通,氣機得暢,心神得安,病癥悉除。
4結語
婦科疑難病,常常臨床癥狀復雜,病因錯綜交叉。本文通過臨床的婦科疑難病的典型案例,總結了中醫(yī)治療婦科疑難病的思路和方法。治療婦科疑難病,首先在辨證論治過程中,注重審證問因,求因方能治本;其次,在復雜的疾病證候中,重抓主癥,這是尋找病機的關鍵點,可使疑難病得到有效的轉機,這也是提高臨床療效的有效方法;第三,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發(fā)展,疾病譜的變化,現(xiàn)代診斷技術的提高,病癥結合、中西相參,可以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第四,注重陰陽平衡,調和陰陽、陰平陽秘是治療疾病的重要原則和方法,也是治療婦科疑難病的一個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陳學奇,葛蓓芬.陳木扇女科學術思想淺述[J].中醫(yī)雜志,2012,53(14):1240-1242.
[2]陳文昭.陳素庵婦科補解[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43.
[3]張旻軼,陳學奇.陳學奇治療圍絕經期綜合征經驗[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6,51(4):273-274.
[4]尹東奇,韓新民.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32(1):139-140.
作者:陳學奇 葛蓓芬 單位: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 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