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問題學生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問題學生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問題學生論文

第1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1問題學生的界定

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響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tài),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

2問題學生的常見類型

2.1厭學型

此類學生的主要問題是厭學,學習成績和學習心理都有問題,作業(yè)基本不完成,或者抄襲其他同學的作業(yè),夜不歸宿,經(jīng)常通宵上網(wǎng)或打游戲,有的干脆輟學,但品德方面無大問題。“只要不談學習,就是好孩子。”

2.2紀律型

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是不守紀律,主要表現(xiàn)為小說小動,易和老師發(fā)生沖突,對集體影響較大。學習成績問題不大,品德方面也沒有大問題。對于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老師的教導,他們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行為習慣差。

2.3品德型

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品德方面。如打架罵人,欺負同學,劫錢,小偷小摸,抽煙喝酒,與異性有不正當交往,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聯(lián)系,離家出走,不孝敬父母等。他們多數(shù)學習成績不好,不守紀律。這類學生多是“邊緣生”,往往一只腳在學校,另一只腳在社會。

2.4心理障礙型

此類孩子的主要問題在心理方面。如自閉、憂郁、退縮、躁動、有攻擊行為、無法集中注意力、多疑、無法與他人溝通等等。外向的有紀律問題,內向的不違反紀律學習成績多數(shù)不好。品德方面并無劣跡,有些問題貌似品德問題,仔細分析不是。

2.5“好學生“型

在學校一般是公認的好學生,各方面都不錯,問題處于隱蔽狀態(tài),常見問題有:雙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虛榮心,抗挫折能力極差。這種孩子有時會突然惹出大事,如早戀、出走、犯罪、自殺。

3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如何教育引導問題學生

問題學生的形成并不是一兩天的事,也不是由于某個單獨原因造成的,是由于整個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環(huán)境造成的。究其根本原因是他們心理不成熟、思想叛逆、未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們有的由于家庭破裂,情感受挫;有的由于家長過分溺愛,心理不健全;有的由于受黑網(wǎng)吧影響,沉迷于虛擬世界,受網(wǎng)戀和網(wǎng)絡游戲的誘惑而不能自拔;有的受社會上不良青年的影響,吸煙喝酒打架偷竊等是家常便飯;有的由于學校的課程設置不能提起學習的興趣,以致于整天無所事事、碌碌無為;有的由于老師教育方式方法的不當,導致他們對學校、老師充滿敵意,對學校的管理條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屢次觸犯校紀校規(guī)……以上這些都沒有得到及時和正確的引導,最終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問題學生”。

這些行為習慣差的學生確實給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帶來很多的麻煩,但是對于他們,班主任和任課老師又不能聽之任之,任其發(fā)展,如何來教育他們呢?

下面是筆者根據(jù)自身的實際經(jīng)歷所總結的有關如何教育和引導問題學生的方法:

(1)以誠感動學生,換得信任。贏得學生的信任是教師成功的一半,老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是為了促使幫助學生成材的。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一般都是難以接近的,教師找學生到辦公室談話都是去接受批評的。當?shù)弥獙W生的這種心理后,要主動放下教師的架子,真誠地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談話,談話的地點也改為宿舍、教室,甚至室外邊走邊聊。開始他們對我很冷淡,問一句答一句的,存在很大的戒心。但筆者不氣餒并注意了談話的方式,把原來的“你應該怎樣怎樣”改為“我建議你怎樣怎樣”等他們樂意接受的方式,談話的內容也有原來的關于學習和專業(yè)知識等比較嚴肅的話題轉換為興趣愛好等比較輕松的話題,談話的次數(shù)多了,他們也逐漸意識到老師的真誠,與老師的距離也近了,也愿意和老師說說心理話了。

對于一些不善于交談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開展集體活動拉近與他們的距離。如班上有一位學生特別內向,平時表現(xiàn)也不好,和他談了幾次都沒有明顯的效果,當知道他有唱歌的愛好后,組織全班開展了一次歌唱比賽,在比賽中,他很活躍,筆者抓住這個機會和他談興趣愛好、人生理想等?;顒舆^后,他在周記本上說愿和老師做知心朋友!經(jīng)過兩年的不斷鼓勵,他現(xiàn)在是我們班的文娛積極分子,人也開朗了很多,成績也有很大的提高。

(2)以慰心靈。一般來說,教師老師的關心都是對于“優(yōu)等生”而言的,對于“問題學生”的關心比較少,意識到這個問題后,采取不同的措施,筆者認為,相對于那些“優(yōu)等生”,“問題學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愛。

(3)表揚法。經(jīng)常找學生談心,時常向他們投去期待的目光,只要發(fā)現(xiàn)他們有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也用充滿激情的話語進行表揚,每學期都組織學生評選出進步最快的同學,最遵守紀律的同學,勞動最積極的同學等等。這樣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受到了表揚,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增強了自信心。

第2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通常認為,體育素養(yǎng)依賴于個體的先天遺傳素質,能夠以個體體育學習和環(huán)境適應而產(chǎn)生的囊括體質層次劃分、體育知識、體育意識、體育行為、體育技能、體育個性、體育品德等多要素在內的復合型外在表現(xiàn)和能力體現(xiàn);而文化素養(yǎng)是指個體的言行表現(xiàn)、為人處世等行為所表現(xiàn)出的能夠呈現(xiàn)其所在環(huán)境適應能力的文化涵養(yǎng)或者修養(yǎng),其主要特征通常表現(xiàn)為個體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由此可以將體育文化素養(yǎng)概括為個體依賴先天生理條件,在長期的環(huán)境適應過程中結合體育學習和鍛煉,而產(chǎn)生出的個體外在精神表現(xiàn),以及體育道德、體育能力等內在品質的綜合表現(xiàn)。

二、體育文化素養(yǎng)教育現(xiàn)狀

體育文化素養(yǎng)的培育離不開體育教育,體育文化素養(yǎng)是一種基本的體育素質,而如何全面提升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yǎng),既是現(xiàn)代教育的現(xiàn)實要求,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必須。由于大學教育所處于特殊時期,在校大學生的思維、認識和判斷能力在此期間已經(jīng)達到空前高度,這也是大學生能夠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其人格社會化的關鍵時期。但時下守舊的某些觀念、過時的授課方式及非理性課程體系結構設置,讓應該極具現(xiàn)代特點的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教育直面了不少困惑。

1.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意識空泛體育意識

某些守舊的人才培養(yǎng)觀念認為,學校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是建立在減少部分智育教育的代價基礎上,由此表現(xiàn)在學校組織體育活動缺乏廣泛的參與意識,導致體育活動普遍缺乏整體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認識到體育運動的健身功能,但忽視了體育運動對于運動個體的綜合鍛煉促進知之甚少,這從學校舉辦的運動會以及其他體育比賽的舉辦就可以看出,參與體育活動的參與意識、協(xié)作意識和榮譽感略顯不足。

2.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待加強體育能力培養(yǎng)

要大力推行全面的大學素質教育,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側重點要關注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培養(yǎng),以及終身鍛煉的體育意識和生活習慣。而體育能力培養(yǎng)涵蓋自身的體育鍛煉能力和協(xié)同他人的體育鍛煉教授能力,在滿足運動個體自身投身健康的體育運動的同時,還要具有適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教授他人完成科學、有效、健康的體育運動。一改傳統(tǒng)的重視應試教育而輕視體育的短視教育的教育行為指導思想,要將體育活動置于積極主動地位,要采用科學有效適合個體運動特點的體育鍛煉載體,完成具有個體特色的體育實踐活動,能夠積極準確地評估己有實際鍛煉效果并持之以恒。

3.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待加強體育品德培養(yǎng)

我國大多數(shù)大學生具有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傳統(tǒng)的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體系側重于競技體育技能的培養(yǎng),也側重于傳授某專用體育知識,或許授課教師在傳授體育技能的時候輕于學生運動品德教育,也或許教授的對象即學生疏于簡單的置身感知而未能仿其神而仿其形,這些現(xiàn)象都要求授課教師必須加強大學生的體育道德教育,要有強烈的行為和言談舉止限制及適度教育影響。

4.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待加強體育行為的休閑化教育

現(xiàn)代體育活動形式多樣,引導大學生進行適度的運動休閑也應成為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一個方面,而不應將體育運動局限于傳統(tǒng)的老幾樣。由于運動休閑所處的人文環(huán)境是運動者心懷釋然以愉悅之態(tài)自主投身于多種體育鍛煉或參與體育鍛煉娛樂性活動,將體育運動和娛樂的交融促成享受生活的快樂支點,由此獲取身心的愉悅和放松,而將原本嚴格的運動規(guī)程、運動成績等進行弱化處理,使運動休閑充斥個性化、隨意化、娛樂化,但又不失運動的基本要素。因此,休閑運動應該成為大學校園的時尚。

第五,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有待修正參與體育行為的優(yōu)良動機教育。人類對于體育需求是終生的。要強調參與體育行為的優(yōu)良動機是通過運動鍛煉獲取快樂,在強健體魄、實現(xiàn)娛樂的同時,要強化大學生體育動機是鍛煉永恒,高等學校體育教學方案的完成不僅使大學生獲得了部分競技體育的技能,同時也獲得了永久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而不是體育測驗的結束就是運動的終結,要通過體育行為的優(yōu)良動機教育終生參與體育活動。

三、提高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的方法

通過體育文化素養(yǎng)教育現(xiàn)狀分析,建議針對大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培養(yǎng)采用以下方法。

1.要教授大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原理

強化其參與體育活動的動機。要通過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體系的實現(xiàn),提高大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動機,提高大學生對于體育意義、體育規(guī)律的認知水平,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通過大學體育學習,感知參與運動的心理體驗,增強對于其他學科知識的深刻理解,通過運動獲取穩(wěn)定、持久的終生參與運動的動力,學會終生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并將這份享受內化為永恒的精神需求,促使大學生接受這個理性的選擇,將體育的隨性喜好轉變?yōu)閭€性標志。不僅如此,還應該教授學生終生獲取更多的獲取體育知識的途徑,促使大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完整性,在增強大學生的體質的同時,培養(yǎng)其良好的健身習慣,使體育教育事業(yè)體現(xiàn)為大學生未來的終身服務意識。

2.要培育濃厚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

要通過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體系的實現(xiàn),通過加強大學生對于多種競技體育運動規(guī)律的學習,引導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強烈興趣。通過舉辦多種形式、多范圍比賽,如院系或社團運動會,單項比賽、師生對抗賽等,形成規(guī)模、匯聚成傳統(tǒng)。做好院系體育活動的宣傳活動,形成較好的體育運動輿論導向,可以通過報刊、專題宣傳廣告欄目,或者提供專業(yè)體育雜志、期刊等,或組織校園文化陣地,要為大學生深度理解體育運動提供知識性、趣味性、競技性俱佳的媒體支持,以體育運動沖擊大學生的視野,吸引大學生,豐富其校園生活。也使大學生在娛樂中鍛煉體魄和意志,在參與中養(yǎng)成健身習慣,提高其活動能力。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既能夠促進體育健康功能發(fā)揮,又能夠準確定位體育的內涵和外延。

3.通過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興趣和習慣

塑造其良好的人格品德。面對多樣化的體育運動,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喜愛個性化、自由度范圍豐富,大學生的在思考和選擇,促使其能夠正確地、恰當?shù)卦u估其體育態(tài)度,展現(xiàn)其運動天賦,獲得并持久擁有對于體育鍛煉的濃厚興趣。同時,體育運動的協(xié)同性訓練,也能夠促進師生、同學關系的融洽,以及和諧學習氣氛,有利于運動積極性的大范圍傳播,形成良好的正向能量。而這種正向能量,能夠默化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增加師生親切感、可信度,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大學生在愉悅氣氛中生活、學習的習慣。嚴格艱苦的體育鍛煉磨練,將形成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堅強的意志,嚴謹、規(guī)范、務實的作風,在持久的體育鍛煉中內化為大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是體育文化素養(yǎng)教育最為成功的關鍵所在。

此外,要通過改革體育教學方法,加強健身理論教育力度,以及開辟適度數(shù)量的高校健身娛樂場所,以滿足大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需要。

四、結束語

第3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如:在初一學生入學之初,我并不急于向他們講解具體的體育知識,而是首先利用多媒體資源向他們播放了我國運動員在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重要比賽中的相關精彩視頻。

借助視頻短片,既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體育競賽中的激烈競爭場面,與此同時,又讓學生領悟到體育鍛煉、體育成就對于一個人身體素質、成長道路以及國家榮譽、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推動作用,真正將體育課程、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提升到了嶄新的高度,有利于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二、通過新穎、有趣的課堂游戲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學習興趣及積極性

初中學生正處于極度叛逆的青春時期,極度排斥枯燥無味、單調死板的東西,相反,卻熱衷于各種各樣新鮮、好玩、有趣的事物。他們的這一特點在體育課堂學習活動中同樣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如:厭惡教師的灌輸教學模式,卻對同學習內容密切相關的課堂游戲情有獨鐘??紤]到初中學生的這一主觀學習特點,我個人認為,初中體育教師有必要將一些新穎別致、好玩有趣的課堂游戲充分引入體育課堂教學中來,以此在調動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實現(xiàn)對于具體體育學習內容的深刻認識、理解與靈活掌握。

如:有一次,我就將“兩人三足”的游戲引入體育課堂。向學生講解具體的比賽規(guī)則:兩人并排站好,用繩子將兩人中間的兩只腳捆綁在一起,作為一只腳;這樣,兩個人實際上僅僅有三只腳;隨后,兩人借助三只腳的力量同時在平坦的地方走動。

先到達終點的小組即獲得勝利。學生之前并沒有玩過這個游戲,因此參與情緒極為高漲。如此,通過這一游戲形式,一方面充分調動了他們參與體育課堂學習活動的興趣以及積極性;另一方面更是促使學生通過這一游戲深刻領略到了團結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有利于他們合作精神及團隊協(xié)調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結語

第4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一些“元”問題也還存在分歧,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比如何為新聞倫理,這是新聞倫理學體系建設中最基本的問題。學術界就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新聞倫理是指新聞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是新聞職業(yè)倫理的簡稱;另一種觀點認為新聞倫理包括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的內容,著眼于道德現(xiàn)象;還有觀點認為,新聞倫理應是宏觀層面(整個新聞領域普遍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中觀層面(具體的新聞媒體機構所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和微觀層面(新聞工作者對本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理解和履行情況)三個層面的綜合。學界目前對新聞倫理的定義和界定還沒有達成共識。對于一個學科來說,爭鳴固然重要,但是理性的、有根據(jù)的思考之后的共識也必不可少,特別是一個學科的關鍵概念。只有弄清楚了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解決了基本理論層面的問題,學科建設才有可能推進。一門學科的發(fā)展需要在反思、討論中不斷推進、完善和超越。我國倫理學者萬俊人說,“倫理學不能只停留在經(jīng)驗描述的層次上,而要為道德經(jīng)驗和道德規(guī)范提供更深刻的基本理論說明?!雹蹜脗惱韺W更是如此。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有句名言:“倫理學不在于呼吁,而在于論證。”④新聞倫理的本質是什么、使命是什么,為什么要遵循倫理規(guī)則,新聞倫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特點如何等,不是在新聞活動實踐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顯露出來的,而是通過一定的理論程序,通過長期的總結和理論化的過程,在學術研究中達到學界的廣泛共識的結果。那么如何有效改變目前的現(xiàn)狀,促進新聞倫理理論的研究呢?這就需要把理論提升當作新聞倫理學研究的重中之重,以優(yōu)先的方式推進新聞倫理理論研究的發(fā)展。具體來講,首先應該從理論倫理學中吸取營養(yǎng),找到強大的理論根基,全面深刻地反思新聞倫理學學科本身的一些基本問題;另外也需要從社會學、心理學、哲學、語言學等方面吸收相關的理論和方法,兼收并蓄,以開放的態(tài)度提升新聞倫理學的基礎理論。其次,在一般倫理的背景下研究新聞倫理的個性,以普遍性與特殊性統(tǒng)一的方式,借助學科研究方法論來思考、討論、論證新聞倫理學前面講到的基本問題,確定自己的學科定位,建立自己的概念系統(tǒng),研究出自己的理論體系。再次,工作上要在新聞倫理研究隊伍中集中力量攻關,討論一些學科的基本理論問題,比如舉行大的以理論為目標的學術研討會,以團隊協(xié)作方式完成一些理論性強的重大課題,出版一批具有理論深度的研究專著。只要學界普遍重視,研究者動員起來,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努力,就能從理論上增強新聞倫理理論的深度,向著建立新聞倫理體系的目標邁進,全面推進學科建設。

二、從規(guī)范倫理學視角來看:新聞倫理規(guī)范之本在于理論

規(guī)范倫理,狹義上說,指道德體系中涉及社會的道德原則、規(guī)范和范疇的倫理,旨在為人們的道德生活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廣義上說,規(guī)范倫理因人們對傳統(tǒng)規(guī)范倫理學的理解而有所不同,一般凡是運用理論研究,論證人們的行為和相互關系應當怎樣、不應當怎樣,提出人們行為的基本原則和規(guī)范的倫理,都屬于規(guī)范倫理。廣義的規(guī)范倫理包含或部分包含了理論倫理的內容。目前,我國對新聞倫理規(guī)范研究較多。就專著和教材來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王軍的《新聞工作者與法律》,王天定的《新聞道德與規(guī)范》,黃瑚編的《新聞法規(guī)與職業(yè)道德教程》等,這些專著涉及到的新聞職業(yè)倫理的規(guī)范比較系統(tǒng)。同時,一批學術論文對新聞倫理規(guī)范的探討也比較多,特別是從新聞倫理規(guī)范的角度來評價和解讀新聞實踐,成果比較突出。這些研究大多集中于規(guī)則的制定和實施,應當說這是必要的,也是有成效的。但是,僅僅就規(guī)范研究規(guī)范是不夠的。比如目前學界往往是將自律和他律作為新聞職業(yè)道德建設的途徑來看待,研究多是在自律和他律的闡釋框架下對案例進行分析,多是用現(xiàn)有的新聞道德規(guī)范去評價相關實踐。那么,為什么應用自律、他律的框架而不用別的框架,自律、他律的理論基礎有哪些,發(fā)揮效用的社會環(huán)境、社會心理條件、記者素養(yǎng)、媒介場域、制度基礎等是否具備,以及各因素之間如何互相影響,還有當前我國新聞職業(yè)道德中為何自律、他律常常失效等等。這些問題必須用理論的思維去研究,不能僅滿足于制度的制定與解釋。新聞倫理規(guī)范是指導新聞倫理行為的準則,具有很強的約束作用。但是,倫理學理論才是新聞倫理規(guī)范制定、研究和評價的前提。只有理論的提升才能為新聞倫理規(guī)范研究找到合法性空間,進而增強其有效性。比如說新聞倫理規(guī)范的制定需要遵循一系列社會普遍倫理的基本原則。顯而易見,只有在關于道德價值的判斷是真理的條件下,所制定的道德規(guī)范才能夠與道德價值相符,從而能夠成為優(yōu)良的道德規(guī)范;相反,如果關于道德價值的判斷失誤,甚至出現(xiàn)了謬誤,那么,在其指導下所制定的道德規(guī)范,則不一定能起到抑惡揚善的引導作用,甚至會縱容不道德的行為。那么,這種新聞道德規(guī)范就是惡劣的道德規(guī)范。⑤新聞倫理規(guī)范是新聞實踐活動中的規(guī)范,屬于實踐規(guī)范。“合理的實踐規(guī)范既是‘是’與‘應該’的統(tǒng)一體,又架設了一條由‘是’轉變?yōu)椤畱摗摹畼蛄骸?。同時,合理的實踐規(guī)范架設的‘橋梁’為實現(xiàn)實踐主體的價值追求、社會需要提供了觀念保障?!雹奕绾闻袛嘁?guī)范與價值相符與否,如何使規(guī)范有效而不失范呢?“人在社會中為什么愿意交出一定的自由,接受、遵守某種規(guī)范和約束,或放棄某種規(guī)范、另外選擇其他規(guī)范,這是需要論證、需要充足理由的。這種關于規(guī)范之前提、基礎的探討,關于規(guī)范確立的原則、方法、程序的探討,是倫理學‘講道德’‘有道德’的核心”。⑦新聞倫理學研究不只是單純地將各種規(guī)則和價值標準簡單地應用與推廣,而是一種再研究、再創(chuàng)造、再構建,將新聞倫理理論具體化的過程。任何一種倫理規(guī)則的生成、生效、失效都有其社會歷史上的根據(jù)。倫理學的分析工作即理論的反思和觀照,在于發(fā)現(xiàn)一種倫理規(guī)則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研究一種倫理規(guī)則能夠有效的客體性條件和主體性條件。也就是說,只有通過理論提升才能使規(guī)范本身具有合理性,以增強新聞倫理規(guī)范約束力的有效性。

三、從實踐倫理學視角來看:新聞倫理實踐提升依靠理論

實踐倫理,實質是指規(guī)范倫理在現(xiàn)實的道德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是理論倫理經(jīng)過規(guī)范倫理向現(xiàn)實的道德生活的轉化,同時也是檢驗理論倫理和規(guī)范倫理是否真切實用的標準和尺度,是形成和產(chǎn)生新的理論倫理和規(guī)范倫理的倫理場所和領地。在當前復雜的社會轉型中,新聞職業(yè)道德中的問題較多,所以新聞倫理實踐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重視。學界的研究中,論文很多,著作也不少。但是從問題方面來說,相當多的新聞倫理實踐研究往往就事論事、缺乏深度,沒有從理論上深刻分析。比如“就當下的新聞道德研究來看,更多的是對有關新聞事件中道德問題的個案分析,而這些個案研究,大多是用現(xiàn)有的道德規(guī)范說明有關新聞行為的道德與否?!雹噙@樣就會造成道德判斷沒有合理性的理論支持,對案例的解析也缺乏理論的深度和依據(jù)。再如研究新聞倫理失范的歸因和對策的文章較多,但遺憾的是,這些文章普遍停留在新聞倫理表征研究,而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索。⑨因此,迫切需要從理論層面研究新聞倫理實踐中的問題,讓理論建設來指導學科實踐。新聞倫理理論不僅是新聞倫理實踐價值的提煉,更重要的是它指導著新聞倫理實踐,能為新聞倫理實踐提供合理性的根據(jù),也會使新聞倫理實踐的研究不流于表層。正因為這樣,更要求新聞倫理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和深度。在這方面學界已經(jīng)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比如對現(xiàn)在的新聞道德問題進行歸納與分析的,有以中國人民大學藍鴻文教授的《新聞倫理學簡明教程》為代表的論著,這些研究就虛假新聞、“有償新聞”、虛假廣告和誤導廣告等新聞職業(yè)道德中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再比如對新聞倫理失范問題的研究,有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王卉副研究員從關系角度研究失范現(xiàn)象;還有近年來伴隨著公共性突發(fā)事件的頻發(fā),一些研究者對突發(fā)公共事件報道中的倫理問題進行了思索,指出應不傷害、不侵權、生命至上等超越一般倫理規(guī)范的原則意見等等。但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深度尚有提高的余地,亦即能從更高的理論層面上給予提升。

第5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體育活動中,不能忽視的基礎就是學生的運動生理,這是制定體育教學計劃,開展體育教學的基礎.而同時也不能忽視運動心理,這是體育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想要高效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就需要對二者做出正確的認識,也就是給運動生理和運動心理全面、準確的定義.

1.1運動生理的定義及作用認識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我們需要首先考慮的問題就是運動生理.具體而言,運動生理指的就是人的身體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和體育運動訓練,其身體結構和身體機能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變化以及結合這一系列變化所產(chǎn)生的獨有規(guī)律和特征.同時運動生理更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制定體育活動方案的前提和關鍵.只有對學生運動生理有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才能將運動理論與運動活動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只有認識到運動生理的獨特作用和意義,才能幫助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得到鍛煉.如果不能認識到運動生理的作用和意義,那整個體育活動則必然不能發(fā)揮應用作用.

1.2運動心理的定義及作用認識運動心理是體育活動中的第二個因素,也是我們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中所要考慮的另一重要問題.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和運動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參加活動被動消極,同時在面對競賽類體育活動時,經(jīng)常表現(xiàn)膽怯,而在團體活動中,往往會呈現(xiàn)兩種分化,一種是完全為了個人表現(xiàn),而不關注團隊整體.另一種則是害怕承擔,不愿為集體風險等多種運動心理問題.而這一系列心理問題直接導致無法達到體育運動的本質目的,更無法體現(xiàn)體育活動本身陶冶情操、放松學生心態(tài)這一基本要求.同時也影響到體育活動開展的效果和質量.而只有將學生的運動心理與體育運動實際本身緊密結合起來,通過一系列有效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才能促進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得到進步.同時實現(xiàn)運動心理本身的價值.從運動心理角度認識和研究體育教學活動開展,本身就是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大創(chuàng)新.運動心理對學生身體素質、整體心理有著重要作用,更對學生未來成長和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影響.當學生具備積極運動心理時,他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參加體育活動,這就對學生成長和參加體育鍛煉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身體素質.而同樣,當學生不具備積極的運動心理時,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更多的就是抵觸心理和不合作表現(xiàn),這不僅使得整個教學活動無法實現(xiàn)自身價值,同時也不利于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運動心理,還需要我們積極營造積極向上、充滿青春正能量的體育運動氛圍.運動心理是重點研究在人對體育運動的觀點、看法以及積極程度的科學,同時也會通過體育活動前后的心態(tài)變化所得出具體規(guī)律的科學.而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所要考慮的運動心理指的就是從體育運動各要素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角度入手,通過有效研究人的情感、心態(tài)等心理現(xiàn)象,進而形成的有效情感歸納.而這一系列要素也是整個認識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時,在運動過程中,運動心理的狀況直接影響到運動活動的開展,諸如積極參與、主動追尋的運動心理就能夠幫助人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同時也會全身心參與體育活動中去,因此,只有有效總結運動心理的特點和規(guī)律,正確認識運動心理的特點和類型也是開展體育活動的重要要求.

2當前體育教學活動中運動心理與運動生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

運動心理與運動生理對體育教學活動開展有著重要影響,可以說這二者共同確保了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而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重視培養(yǎng)運動生理與運動心理是必然要求.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運動心理與運動生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在不斷影響體育活動本身的質量.無論是運動生理,還是運動心理,兩者任一方面存在問題,都會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2.1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動生理方面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涉及到體育活動的活動量和能量消耗.而這就會對運動生理產(chǎn)生影響.但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面對學生,很多教師并不能區(qū)別對待,往往推行一體化教學機制,一部分身體基礎相對較差的學生往往會無法承受體育活動的活動量,同時也會對體育活動產(chǎn)生不良印象.從而對學生的運動心理產(chǎn)生影響.這實際上是一部分體育教師為了減少自身工作量的不負責任表現(xiàn).其次,很多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沒有認識到體育活動開展的頻率,課程安排不合理,有的班級在體育活動安排過程中,還沒有完全調整至最佳狀態(tài),就要面臨新的體育活動訓練,這實際上就是沒有認識到體育活動的周期性而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另外,體育教學活動,要注意對學生飲食問題進行關注,比如很多體育教學課程會選擇在飯后一個小時左右開始,而此時學生所食物品尚未完全消化,這將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產(chǎn)生不良影響.同時,體育活動的強度應該有效控制,一些學生熱愛體育運動,這本身無可厚非,但由于學生自身缺乏有效的約束力和自控力,往往過渡消耗體力,也不利身體健康.

2.2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動心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在體育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運動心理有著極大的影響作用.只有健康的運動心理才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鍛煉活動,而事實上,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運動心理方面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學生在參與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始終存在一些障礙,即恐懼障礙、動機目的障礙、心理疲勞障礙、心態(tài)障礙燈.這些心理障礙阻礙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也具體表現(xiàn)為影響體育教學開展的現(xiàn)象.比如很多學生以各種借口請假,從而躲避體育活動開展.或者以消極被動、不配合的心態(tài)來參加體育活動,活動的形式和開展結果都較差.而學生的恐懼障礙,也就使的一部分學生較為自卑,不敢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活動,整個活動缺乏自覺性和自主性.

2.3體育教學活動中運動生理和運動心理關系方面存在的問題運動生理和運動心理應該是一對互為影響的關系.而事實上,很多體育教師并沒認識到這一點,當學生運動生理無法達到教學要求時,其運動心理就會產(chǎn)生消極被動的行為.比如學生普遍較為疲勞時,很多學生從心理角度就會抵觸活動開展.而當學生運動心理缺乏時,也不會以全身心投入體育活動,調動自身運動生理基礎.當前二者關系的最大問題就是過分重視運動生理,而輕視了運動心理的作用,同時割裂了二者的必然聯(lián)系,并沒有認識到兩者互促互進的直接影響關系.

3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動生理方面和運動心理存在問題的解決思路及作用分析

3.1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動生理方面存在問題的解決思路及作用分析體育教學活動中運動生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有針對、有突出的解決,而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發(fā)揮體育活動的作用,同時達到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目的.具體解決思路主要有:首先,要堅持四大原則.體育教學活動中,在運動生理方面必須堅持原則,具體指個體化培養(yǎng)原則、體力恢復原則、鍛煉活動周期性開展原則、嚴格控制活動量原則.這四個基本原則,是解決體育教學活動中,運動生理方面存在問題的基本要求.個體化培養(yǎng)原則是指差異化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完全可以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生理狀況分類、有區(qū)別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具體見表1(不同肌纖維的形態(tài)特征表).176而體力恢復原則指的是學生在參與一定量體育活動之后,體力必然有大量消耗,要結合實際情況,等學生體力基本恢復后,在開展新的體育教學活動,不能不顧學生身體狀況、盲目開展.而鍛煉活動的周期性開展原則指的是活動安排要合理,要結合活動本身的狀況,有計劃、有節(jié)奏的開展體育活動.其次,要普及體育生理保護知識,幫助學生制定合理的體育活動計劃和安排.要培養(yǎng)學生關注自身身體狀況,關注運動生理保護的意識.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開展定期體質檢查活動,對學生身體生理素質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同時,要通過體育活動開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最后,體育運動過程中,往往會伴隨大量的體力消耗和能量消耗,因此,這就需要通過健康合理的飲食進行補充,同時也避免運動后的暴飲暴食問題,在食物選擇上,盡量選擇易消化和比較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再者要定量.不暴飲暴食.在運動鍛煉過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運動量.要合理安排符合強度.表2為用于肌適能訓練的抗阻符合強度表.

3.2體育教學活動過程中運動心理方面存在問題的解決思路及作用分析教師要積極開展心理疏導活動,同時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活動熱情參與度,不斷調整教學內容.要根據(jù)學生的活躍狀況,調整教學方法.針對學生中存在的膽怯、自卑問題,要做好鼓勵,而針對技能要求較高,較難理解和掌握的活動,要積極做好補充教學和示范教學,通過活動的簡化和細化,幫助學生掌握.要選擇一部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結意識、集體合作意識的體育活動,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形成互幫互助精神.通過一系列解決辦法,最終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思維、團結意識和全面人格,幫助學生更好成長,發(fā)揮體育活動的積極作用.

3.3運動生理與運動心理之間的關系處理要將運動生理與運動心理緊密結合起來,要將二者培養(yǎng)與訓練放在統(tǒng)一的位置.要認識到二者互為影響的特殊關系,不斷優(yōu)化調整二者關系.通過體育運動的良好開展,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同時還能確保學生健康成長、正常發(fā)育,也能夠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綜合素質的優(yōu)秀人才,通過適當?shù)捏w育鍛煉,學生不僅能夠保持良好發(fā)育,還能夠為運動心理提供堅強的基礎和有力保障.

4結束語

第6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三民”體育即民族體育、民俗體育、民間體育。當代社會,在經(jīng)濟全球化帶動下,文化發(fā)展也逐漸表現(xiàn)出全球化趨勢。在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下,世界體育文化的全球化、一體化趨勢日益凸現(xiàn)。特別在校園中所進行的體育活動,多以西方體育活動為主體,少部分民族體育活動基本以協(xié)會形式存在,使得來華留學生不能深入的接受民族體育教育。不可否認西方體育文化正逐漸替代我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地位,也是我國傳統(tǒng)體育文化有可能被不斷邊緣化的趨勢?!傲魟又袊标柟馕幕玫谋荣愴椖恐?民族傳統(tǒng)文化比賽項目則是此活動意義的重要所在。在“流動中國”的每個賽區(qū),來自各學校的參賽選手帶來了形式豐富的“三民”體育的競演。例如,黑龍江大學的秧歌舞蹈《家在東北》展現(xiàn)了黑龍江賽區(qū)別具風韻的地域特色;內蒙古大學表演的《那達慕》展現(xiàn)了蒙古族男士會射箭、騎馬、摔跤,女士能歌善舞的民族風貌和民族特色;哈爾濱師范大學的《薩滿舞》則展現(xiàn)了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民間體育文化的神秘色彩;延邊大學朝鮮族特色的競演項目《歡慶鑼鼓》中,身著民族服裝的隊員向嘉賓們獻上了一對小長鼓,以示為比賽加油、鼓勁之意。由此可見高??梢栽诹魧W生體育文化交流中加入“留動中國”的比賽項目,也可自行舉辦具有地域民族特性的體育活動。例如,東北地區(qū)的鄂溫克搶樞、華北地區(qū)風箏賽、西南地區(qū)的竹竿舞等簡單易行、內容新穎的“三民”體育項目。這樣不僅豐富現(xiàn)階段高校培養(yǎng)留學生體育活動形式的內容,又填補了留學生在華學習“三民”體育的空白;同時促進了“三民”體育文化在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中復興的步伐。綜上可見,“三民”體育已經(jīng)逐步的融入到了高校留學生教學培養(yǎng)的課程中,它豐富了留學生在華生活學習的內容,也使留學生更加了解這歷史悠遠而又具有神秘色彩的國度,親身體驗著中華民族文明的璀璨?!叭瘛斌w育不單是對在華留學生的教育,同時也對我國大學生學習掌握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知識,以及傳承中華民族體育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促進、提高留學生參與高校體育活動的對策

2.1高校應重視在華留學生體育課程的規(guī)范化

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對中華體育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作用。留學生體育課程規(guī)范化應從幾個方面入手:

(1)教學目的,明確教學目的在制定教學規(guī)劃時才有理可依。

(2)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中,主要以培養(yǎng)在華留學生掌握“三民”體育知識以及新興體育項目技能為主??衫枚ㄏ蛟揭按痤}等活動形式,多途徑的使留學生既鍛煉定向越野等新興體育項目,又掌握“三民”體育的文化知識。

(3)開設定向越野等新興體育項目及“三民”體育的實踐課程,在此課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聘請專業(yè)的體育教師,以豐富“三民”體育內容的多樣性為主。(4)做好體育課程監(jiān)督,使留學生能夠加強新興體育項目的鍛煉和掌握“三民”體育項目的知識和技能,使我國體育文化事業(yè)可以得到廣泛的傳播。

2.2提高留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

目前,多數(shù)高校還沒有一套有效的針對留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對策,留學生本身也沒有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學習一個國家的文化,不僅要在課堂上、書本中學習,同時也要親身體驗它多民族的文化異樣。有些體育活動是在書本中沒有記載的,只有親身體驗才能領悟它的文化和意義。高校作為管理和引導部門首先應使在華留學生參與到體育中來,加強體育健康知識及體育活動宣傳,特別是一些能讓在華留學生與我國高校留學生產(chǎn)生“共同語言”的項目和新興體育項目,例如,定向越野、跑酷、輪滑、籃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世界熟知的項目。留學年齡基本上與我國在校大學生相仿,身體亦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在體育課中使留學生的身體在娛樂中得到鍛煉,在鍛煉中得到快樂,體現(xiàn)出了當前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主流思想——快樂體育。這樣不僅使在華留學生可以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也可讓我國高校學生通過在華留學生傳播的途徑了解世界各國新興體育項目,然后再加以宣傳我國的“三民”體育項目。

2.3加強留學生間的體育活動交流

各省市高校應加強留學生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定期或長期舉辦形式各類的比賽,以賽代學,從比賽中了解我國的體育文化知識?!傲魟又袊钡谋荣惥秃芎玫姆从吵鲆再惔鷮W的形式,既有定向越野等新興體育項目又加入具有我國特色的“三民”體育項目,使參賽隊員在短時間內學習掌握新興體育文化的要點和了解我國“三民”體育文化,從而脫穎而出一批優(yōu)秀的體育文化使者,傳播我國的“三民”體育文化。

2.4發(fā)展體育活動內容多元化

因高校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區(qū)和國家,有著不同的體育活動形式。高校應及時掌握留學生的體育活動情況(特別注重發(fā)掘來自留學生本國家的特殊體育項目);了解適合該地區(qū)或者該國家在華留學生的民族體育活動;加強宣傳,使我國高校學生也能參與其活動中來,加強各國各民族體育文化之間的交流,促進外來體育文化的平穩(wěn)發(fā)展。

3結語

第7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開展案例教學最為關鍵的是案例的選擇。將健康體檢作為教學案例,其優(yōu)勢在于:其一,常見。健康體檢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越來越普及,因此將健康體檢作為教學案例,能降低生物化學的神秘感,拉近其與學生的距離。其二,涵蓋面廣。健康體檢項目涵蓋生物化學中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三大物質代謝、肝膽生化等重要內容,還可以通過探究體檢新項目和新方法的研究進展,進而了解一些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技術基礎。其三,精要?,F(xiàn)代生物化學對臨床檢驗醫(yī)學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可以說臨床檢驗醫(yī)學(尤其是生物化學檢驗方面)是生物化學理論得以具體應用的學科之一。健康體檢是臨床檢驗醫(yī)學的一部分,將一份簡單的健康體檢報告作為案例導入,并將生物化學相應知識點融入其中,在教師的指引下由學生自己運用所學的知識,在案例情境中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輕松掌握生物化學知識。因此,以健康體檢為案例開展生物化學教學,不僅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點簡單化、形象化,便于理解,還可以將繁雜的基礎知識串聯(lián)起來,便于記憶。

二、體檢案例應用示例

1在靜態(tài)生物化學中應用

同一個知識點可能有一個到數(shù)個體檢指標與之聯(lián)系,而同一項目的不同方面也可對應不同的知識點,這就要求教學工作者在使用案例時有所選擇,在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就靜態(tài)生物化學(即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章節(jié)而言,重點需要關注的是“檢測方法與原理”。應該指出的是:現(xiàn)階段很多臨床檢驗已被自動化、一體化分析儀器所替代,如血常規(guī)和尿常規(guī)分別用血細胞分析計數(shù)儀和尿液分析檢測儀檢測分析。儀器檢測分析具有快速、精準的優(yōu)勢,但就具體的生物化學教學而言,不應局限于對現(xiàn)有手段的簡單陳述,而應關注其檢測方法和原理,也可拓展到對多種替代方法的探究。體檢項目中很多都涉及蛋白質、酶、核酸等的檢測。在實踐中總結出兩條篩選案例的原則:其一,簡要,即檢測方法簡單典型,若能配合開展學生實驗就更佳。靜態(tài)生物化學是生物化學學習的開端,唯有遵循簡要原則,才能減輕學生的畏難情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基礎。如:蛋白質化學是生物化學中的開篇章節(jié),同時也是極為重要的章節(jié),其中蛋白質理化性質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尿蛋白定性實驗在《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三版)》中有3種實驗方法:加熱乙酸法、磺基水楊酸法、試帶法。這些方法涉及蛋白質酸堿性、兩性解離和等電點等內容。可通過問題設置來引導學生自行分析實驗原理,主動掌握相關理論知識。除此之外,還可通過分析“何種情況會致假陰性或假陽性?“”操作時應注意些什么?”等問題,進一步使學生加深印象。尿蛋白定性實驗簡單易行,可配合開展實驗教學。另外,血清蛋白可用雙縮脲法和電泳法兩種方法測定,也可同時引入該檢測項目進行講解。其二,所含知識點豐富、可重復使用。如酶學章節(jié)是動態(tài)生物化學和靜態(tài)生物化學之間的橋梁,酶促反應的基本原理、反應速度的影響因素以及酶活性測定方法都是本章重點和難點,而大量的臨床檢驗是依托酶促反應來測定的,如何從眾多案例中選擇出典型案例?就酶學部分而言,我們選擇的是ALT的測定。ALT測定方法簡單,有比色法和連續(xù)監(jiān)測法兩種,通過對其測定方法和原理的探究,可掌握酶學章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同時,ALT指標的臨床意義涉及肝膽生化、氨基酸代謝,甚至維生素(ALT輔酶是維生素B6,若ALT偏低可能是磷酸吡哆醛缺乏癥)章節(jié)內容,因此ALT案例可串聯(lián)多個知識點,方便學生記憶,且該項目可配合實驗教學。

2在動態(tài)生物化學中應用

動態(tài)生物化學即物質代謝,是生物化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構建整體的知識框架是學好本部分的兩個必要前提。體檢案例在此部分應用較廣,與靜態(tài)生物化學聯(lián)系時,往往對應單個或數(shù)個知識點,而到了代謝部分,體檢案例可作為主線,整個部分教學可圍繞這個主線展開。應用案例教學時,一般分為導入案例、問題驅動、學習應用、拓展延伸4個環(huán)節(jié)。例如在代謝開篇之前,先讓學生看數(shù)份血糖血脂偏高的體檢報告單;接著由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數(shù)量、該類疾病死亡率等數(shù)據(jù)導出“什么是三高?”這一問題;然后從“三高指標是什么、什么是血糖、什么是血脂”開始,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血糖和血脂要穩(wěn)定在一定的范圍內。由此引出糖代謝是調節(jié)血糖平衡、脂代謝是調節(jié)血脂平衡的概念,隨后循序漸進地進行代謝各章節(jié)的學習。以脂類代謝教學為例,讓學生閱讀血脂偏高報告單中的健康建議項目,并讓其帶著“為什么提出這些健康建議?”的問題來學習。在講具體代謝途徑時,結合預防高脂血癥的措施以及調血脂藥物的作用機制來討論;講血漿脂蛋白代謝時,結合血脂相關的4項指標來分析;講脂類代謝紊亂部分時,從高脂血癥的預防、疾病分型及特征、癥狀、治療措施等方面加以總結,這樣學生就能梳理出整個脂類代謝的要點。

3在分子生物學中應用

體檢案例不可能涵蓋生物化學所有的知識要點,但稍加拓展引申,就可擴大應用范圍,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生物化學中的分子生物學部分主要圍繞中心法則來講遺傳信息的流轉以及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相關的一些基本技術。然而體檢項目中并沒有涉及此部分內容,但如果我們對某些體檢項目加以拓展,就可建立起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如:我們從血常規(guī)入手,如果白細胞數(shù)偏高,很可能預示細菌感染,那么現(xiàn)代臨床檢驗中就細菌鑒定可引入多種分子生物學檢驗技術:核酸探針技術、聚合酶鏈反應、指紋分析等,從而彌補了此部分內容缺失的不足。又如,健康體檢備選項目中有癌癥標志物的檢查,癌癥的早期診斷是現(xiàn)今的研究熱點,新項目指標、新檢測方法不斷涌現(xiàn),可引導學生查閱資料,展開討論,學習相關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知識。

三、總結

第8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一)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的分析

學校重視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人真貫徹有關規(guī)定,使學生正確認識到體育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積極意義。

(二)家長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

通過對部分學生家長的訪問中了解到,絕大多數(shù)家長對于子女參加體育鍛煉都表示支持,說明家長對于體育鍛煉對子女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家長支持子女參加體育鍛煉是建立在不影響文化學習成績的前提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對文化學習是否產(chǎn)生負面影響成為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的主要矛盾。

(三)影響學生文化成績的因素分析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不僅僅是智力水平的反應,也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人際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顯不自在以及人際交流中自我意識太強或消極的期待,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影響學習中的交流,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向他人請教,因而學習成績不佳??鄲灥那楦泻托木常瑢ι钆d趣減退、缺乏動力、喪失活力對前途悲觀失望,導致學習動機受損、學習技能喪失及應用障礙學習效率差,考試成績亦差。學習努力認真、自尊心強、爭強好勝,具有不屈不撓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績的頑強意志,從而學習成績較好。

(四)學校體育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健康包含身心兩個方面。體育教育的實踐性、緊張性、競爭性、公開性、協(xié)同性和集體性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起著特殊的作用。學校體育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內容、形式和手段,結合有意識、有目的的心理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學校體育形式和活動的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不同的體育項目又可以培養(yǎng)不同的個性。體育鍛煉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在總體水平上有較大的改善,其改善主要集中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zhí)”幾個方面上。

(五)適量的運動對學生學習精力的影響

適量的運動就是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要符合學生現(xiàn)下的身體與心理特點,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系列身體練習。調查結果表明(表2):每天參加一定時間的適量體育鍛煉,大部分學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大多數(shù)學生在初期會出現(xiàn)疲勞的感覺,但能較快的適應。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會出現(xiàn)精力不足的狀況,這與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疾病緊密聯(lián)系。以上數(shù)據(jù)很好的說明了適當?shù)捏w育鍛煉可以使學生精力充沛,更好應對緊張的學習和繁重的功課。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生精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從總體上看,學習精力越充沛,學習成績相對越好。

二、總結

(1)適時的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并不沖突,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能使學生保持充沛的學習精力。學校體育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途徑,學校開展體育活動都是占用學生在校期間課余時間進行組織,并不占用文化學習時間。適時合理的體育鍛煉,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再有體育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jiān)督,有計劃的安排學生進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使學生鍛煉后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2)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為克服學習中困難奠定心理基礎,適當?shù)捏w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這個時期是人體發(fā)育接近成人的最關鍵時期,也是性格,特別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體育鍛煉,不僅能使參與者保持健康的身體,而且還能使其意志堅定、頑強。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需要參與者具有堅持不懈的品質,體育運動更是一個不斷戰(zhàn)勝自我和他人的過程,對參與者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有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參考文獻:[1]葉志明、張晉碚、王玲、肖小琴、陳安、劉闖.影響中學生學習成績的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7,6(4):269~271[2]孫成福.體育鍛煉對學生文化學習影響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2,(03):60~61[3]葉松梅.我縣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與文化知識學習矛盾的調查和研究[J].科技咨詢導報,2007,(30):242~243(作者單位:紹興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浙江紹興,312000)常用的錄屏軟件有懿文德、snagIt、頻幕錄相專家等。這種錄制方法對于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沒有限制,熟悉軟件操作后,可以讓自己的微課更加的美觀、豐富。如懿文德軟件的“突出放大”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講解生字詞的結構、筆順。4.白板屏幕錄制目前很多電子白板都帶有錄制功能,即電子白板可以記錄書寫及講授過程中的語音、痕跡,可以直接用電子白板錄制。

三、微課錄制過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項

第9篇:問題學生論文范文

什么是解題能力?構成解題能力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是怎樣形成發(fā)展的?

長期以來,正是由于對這些基本理論問題無法作出明確回答,才使得應用題教學難以有突破性的發(fā)展,使得應用題教學心理研究長期陷于困頓。顯然,要改革當前應用題教學體制,優(yōu)化應用題教學系統(tǒng),推進應用題教學心理研究,就必須首先在理論上揭示小學生解題能力的實質、構成要素及形成發(fā)展規(guī)律。本文試作探討。

長期以來,應用題教學心理研究雖對解題能力的實質沒有作出明確回答,但縱觀哲學與心理學文獻,有關能力問題的討論已有了相當長的歷史。這些有關一般能力的基本觀點,影響著人們對解題能力的基本看法。人們關于解題能力實質的日常看法,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1.因素論觀點。

把解題能力看作是某些一般能力因素(如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運算能力等)的綜合體,試圖通過對解題能力的因素分析或經(jīng)驗分析,探討影響解題活動的一般能力因素。

2.先驗論觀點。

解題能力是與個體經(jīng)驗無關,并先于個體經(jīng)驗而存在的實體,把能力看作是主宰活動的非物質心理實體的官能,或把它看作是遺傳而來的個人稟賦。

3.經(jīng)驗論觀點。

經(jīng)驗論觀點與先驗論觀點相對,解題能力是個體在解題過程中習得的知識經(jīng)驗,提出解題能力即解題知識。

4.“合金”論觀點。

從對能力形成發(fā)展條件的研究出發(fā),認為解題能力是先天秉賦和后天解題活動成果的融合物(亦即“合金”)。

上述四種觀點能否正確反映解題能力的實質呢?

本文認為,首先,解題能力屬于特殊能力。根據(jù)唯物辯證法,一般能力雖然大致地概括了特殊能力,但卻不能完全代替特殊能力。因素論觀點用一般能力來界定特殊能力的本質,否認了特殊能力的特殊本性及其形成發(fā)展的特殊規(guī)律,因而并不能正確地揭示解題能力的實質。該論點反映在教學上,實質是形式訓練說的翻版,導致了教師用一般能力的訓練取代解題能力這一特殊能力的培養(yǎng)。第二,解題能力在本性上是調節(jié)解題活動的個體心理特性,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個體心理特性雖不完全排斥生理因素或先天因素對能力形成、發(fā)展的影響作用,但究其本性則是人類有機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過程中,通過主體能力的反映活動,在頭腦里構建起來的心理形成物,屬于經(jīng)驗范疇。先驗論觀點把解題能力看成是先天的、固定不變的實體,夸大了遺傳在能力發(fā)展中的作用,因而常常把學生解題能力的暫時低下看成是該學生無法提高能力的根據(jù),這種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論斷在教學中是十分有害的。第三,解題能力作為個體心理特性,對解題活動的調節(jié)應該具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經(jīng)驗論觀點不僅抹煞了解題知識與技能的不同調節(jié)作用,縮小了能力實質的內涵,而且忽視了能力作為活動調節(jié)機制的穩(wěn)定性能,把能力簡化成了知識實在。該觀點在教學中表現(xiàn)為教師以解題知識的傳授代替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yǎng),直接影響了應用題教學的效能。第四,對能力形成、發(fā)展條件的認識不同于關于能力實質的觀點,前者要解決的是影響能力的形成、發(fā)展因素的問題,而后者要解決的是能力是什么的問題?!昂辖稹闭撚^點雖然較好地解決了能力形成、發(fā)展的條件問題,卻并沒有揭示出解題能力的真正實質。

那么,解題能力的實質到底是什么呢?

我認為,解題能力是解題活動穩(wěn)定的調節(jié)機制。就其本質而言,是類化了的解題經(jīng)驗,即概括化、系統(tǒng)化的解題知識和解題技能。我把這一對解題能力實質的基本觀點簡稱為類化經(jīng)驗觀點。解題能力實質的類化經(jīng)驗觀大致包含了以下幾個含義:①從本性上說,小學生解題能力是一種個體心理特性,因而在原則上屬于經(jīng)驗范疇;②從功能上說,小學生解題能力是解題活動的內在調節(jié)機制;③從結構上說,它是解題知識和技能組成的經(jīng)驗實體;④從性能上說,它對解題活動的調節(jié)具有穩(wěn)定性,因而是一種類化經(jīng)驗,即概括化、系統(tǒng)化的解題經(jīng)驗;⑤從類別上說,它是解題這一特殊活動的內在調節(jié)機制,屬于特殊的數(shù)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