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教育的智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庭教育;家風
家庭是個體成長的第一站,是個體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境,家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的健康成長及其價值觀的確立,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家庭教育的內涵
家庭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主要借由家庭(主要指父母)對個體(一般指兒童青少年)產生的影響作為培養(yǎng)方式,實現培養(yǎng)目標[1]。且這種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識的前提下進行的。家庭教育既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又是貫穿我們整個人生的終身教育。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關,因而,盡早開始家庭教育極為必要。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家庭教育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的人生規(guī)劃及人生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個體的成長至關重要。自黨的十對大力加強家庭文明建設作出指示以來,各地各部門都積極主動地組織開展“家庭、家教、家風”主題活動。在此背景下,社會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涌現出一大批文明家庭。這些家庭中,有些敬老愛老、傳承孝道;有些熱心公益、積極助人;有些愛崗敬業(yè)、甘于奉獻……[2]這些文明家庭的特點突出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于中華民族的血脈,融合于中華家庭的基本理念,成為當前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精神實質,強勢引領和深化當代家庭教育,成為涵養(yǎng)心靈、豐盈思想的重要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育人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父母以言傳身教的方式有意無意地對孩子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二、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地位
弘揚優(yōu)良家風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內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是新時期構建和諧家庭的新思想。家長作為社會的一個主要群體,要為建設文明社會、和諧社會盡自己的力量。家長自身的言行舉止,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公民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基本要求,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家庭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才能培養(yǎng)孩子成人成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即堅持立德樹人。二者在立德樹人的培育過程中,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堅持其導向引領作用,既能促進家庭教育的有效施行,同時,又能在家庭教育的潛移默化中,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觀念意義,更是指導人們行為的重要準則。家庭教育應該準確把握國家、社會、個人這三個層面上的共性取向和核心訴求,以愛與責任為切入點,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要求進行落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注重考慮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價值觀教育的特點。同時,還要以日?;?、具體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形式對青年學生進行引導,使其在學習、模仿、行動和反思上下功夫,幫助他們自覺認同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對家長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切實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與理解,掌握一定的育人理念與方法,尊重青少年的認知規(guī)律與思維特點,注重家庭教育的總結反思與激勵性評價,才能在日常生活點滴中,貫徹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拉近與孩子的距離,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想法,抓住機遇循循善誘,提升家庭教育的質量與效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需要塑造優(yōu)良、和諧的家庭氛圍。只有注重打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才能給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增強子女的安全感。家長要嚴于律己,注重自身修養(yǎng),誠實守信、尊老愛幼。同時,要積極倡導每一個家庭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家庭文化,通過家庭成員具體踐行和傳承,培育優(yōu)良家風,營造健康、文明、和諧的家庭生活,讓家庭教育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自然而然地深入孩子的思想與心靈。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家庭教育,是造就杰出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家庭教育實施中,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知、情、行的統一,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慎始、慎獨、慎微,優(yōu)化家庭教育質量,提升家庭教育效果,最終,借助家庭教育的先入性、奠基性、連續(xù)性等優(yōu)勢,反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yǎng)成。
參考文獻:
[1]鄧佐君.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一)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有助于改善目前家庭
教育相對滯后的現狀當前我國農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到父母自身條件以及社會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相對于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其發(fā)展情況己明顯滯后,不適應兒童發(fā)展的需要,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及全面發(fā)展。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要加強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社會支持體系強調包括政府、學校、社區(qū)、非營利組織的多元參與,通過多元主體在資金、政策、時間、人員、服務提供等方面的加大投入,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現有模式下家庭作為單一主體支持能力較弱、支持水平較低、支持形式較單一的現狀,提高社會支持的整體水平。
(二)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但與此同時,一些社會不平等、不公正現象也如影隨形,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與不平等獲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一些弱勢群體,如農村家庭教育,因為歷史文化、社會傳統、經濟實力等方面的原因,在教育資源獲取方面存在制度排斥、經濟排斥和文化排斥,造成教育領域的不公平。家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將成為推進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徑。通過構建社會支持體系,可以充分發(fā)揮政府、社區(qū)、非營利組織的制度調節(jié)作用、經濟扶助作用及社會扶持作用,增強兒童獲取教育資源的能力,實現教育資源在不同人群之間的公平分配。
(三)社會支持家庭教育是家長的需要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觀念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家長十分關心子女的成長和前途,因此,家長在關心子女接受良好學校教育的同時也更多地關注家庭教育,希望家庭能夠帶給兒童更多良好的成長經驗。但是由于家長的文化素養(yǎng)、教育能力、教育思想參差不齊,各不相同,導致家庭教育的效果差別相當大。到底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如何對子女進行教育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令家長迷茫。因此,家長們都希望社會能夠動員所有力量給予家庭教育工作以指導和幫助,為家長解決疑難問題,為子女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農村家庭教育現狀
(一)農村家庭教育意識淡薄
據調查,今天中小學生的家長一般出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和70年代初中期。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由于沒有學習和受教育,加上農村家庭的貧困,造成他們這一代人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他們所受的教育是極其有限的。43.8%的家長只有小學文化,有的家長甚至沒有接受過教育,受過初中以上教育的僅占31.4%,在父母親之間母親的受教育程度更低。當夫婦承擔起養(yǎng)兒育女的重任時,他們眼前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教育子女才科學有效,不知道怎樣才能教育好子女,很多家長在盲目的狀態(tài)中展開了對子女的教育,大多數家長不知道家庭教育的意義和重要性,沒有意識到家庭教育具有隱性,想不到自己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沒有高素質的家長,怎么能造就高素質的孩子?不具備科學的教育科學知識,教育好子女又從何談起?
(二)農村家庭教育觀念落后
調查數據顯示,在教育觀念方面,56%的家長持“讀書無用論”的觀點,認為在農村上不上學無所謂,絕大多數家庭能讓孩子完成初中教育(其中,絕大多數女生讀完初中后就不再繼續(xù)接受教育),接受高中教育的學生不到受教育者總數的4%,大學生的比例更小,約為2%。有4%的家長認為花錢太多,不合算,不如早點掙錢實惠。有16%的家長贊成成績好就供應,不行就輟學去打工。在教育目的方面,有25%的家長回答是出人頭地,光宗耀祖。有15%的家長的回答是上好了能幫助改變家庭經濟現狀。由此可見,農村家庭教育存在著教育功利化的思想,忽視了孩子作為完整人的人性發(fā)展、心靈和德性的培養(yǎng)以及長期的效能。
(三)農村家庭教育方法欠妥
家庭教育方法是指家庭教育組織者為了實現一定的家庭教育目的,完成具體的家庭教育任務,而在家庭生活情境中采用的活動手段。它既包括教育者(成年人)開展教育活動的方法,又包括受教育者(未成年人)接受教育和開展自我教育的方法。調查結果顯示,有89%的家長認為對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的說服教育是最有效的方式。有78%的家長認為,家長自身就是孩子直接模仿的對象,家長應該以身作則,這說明絕大多數家長意識到自身言行的榜樣示范作用。在賞識教育方面,農村的家長不是很注重表揚所起的作用。有一步分家長認為,嚴格管教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也有一部分家長在教育觀念和行為方式上是錯誤的,有大約5%的家長經常使用打罵的方式方法,認為“棒下出孝子”的說法是正確的。在溝通技巧方面,有20.84%的家長在對待子女的態(tài)度上認為應該多批評少表揚,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往往難以做到心平氣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父母對子女采取什么樣的教育方法,直接關系到家庭教育的效果。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家庭教育的方法較單一,且缺乏科學性,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與幫助。
(四)家庭教育中父母的缺位
眾所周知,家庭教育主要是在親子之間的互動中進行的,親情關系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健康、人格與智力發(fā)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但是在調查中發(fā)現,在很多農村家庭中,這種互動是缺失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皖北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已經不能滿足當地農民的需要。由于經濟上或者個人發(fā)展的原因,年輕的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而且一走就是一年半載。從調查統計看,孩子由祖輩監(jiān)護的占40%,由親朋監(jiān)護的占4.7%。這樣的監(jiān)護方式存在很多問題,無論是祖輩還是親朋,都把監(jiān)護的重點放在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出事上,重養(yǎng)輕教,重身體輕心理,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有些父母由于長期在外,無法照顧孩子而產生負疚感,大多采用“金錢”的方式來補償,對孩子的心理需求關注較少,導致很多兒童紀律散漫,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人混在一起。家長為了生計而長年奔波在外,他們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緩解了一時的經濟困難,基本上能夠滿足子女上學所需的花費,可他們忽視也忘記了更重要的事情———對子女的教育。孩子正處于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fā)展的異常。
三、農村家庭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
(一)發(fā)揮當地教育部門的作用,提高農村居民自身素質
皖北農村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薄弱,家庭教育方法欠妥,對他們進行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宣傳和指導非常重要。要提高村民自身素質,必須先從提高家長的認識和轉變教育觀念入手。這就需要當地的教育部門從本地的實際出發(fā),利用各類媒體宣傳教育,舉辦家長教育講座,有條件的地區(qū)應積極舉辦家長學校,通過有效的教育使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通過有效的活動組織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理念。
(二)加強政府的社會支持力度
1.完善法規(guī)體系,增強社會保障能力。針對當前皖北農村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應盡快建立社會保障寬覆蓋支援體系。一是要加快立法進程,建立一套較為完善的社會支持保障的法律體系。二是實行區(qū)級統籌,根據各個村子經濟、教育發(fā)展的差距,建立法律法規(guī)。三是硬化實施手段,對于制定好的政策、計劃一定要保證成功實行。四是理順管理體系,從區(qū)政府到地方要聯系在一起,理順他們之間的矛盾,保證管理體系的順暢。
2.大力籌措經費,保證家庭教育支援工作順利進行。“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對農村家庭教育的支援工作,為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必須在財政上予以保障,設立專項資金,并保證每項資金的到位。鄉(xiāng)村兩級也要積極投入,保證經費足額到位,配合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加強專門人員培訓,確保工作如期開展。對家庭教育進行指導成敗關鍵在培訓人員。各地政府、教育局要嚴格選拔思想觀念先進、勇于創(chuàng)新、學歷合格的人員組建培訓隊伍;另一方面,要堅持“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原則,扎扎實實開展工作。
(三)發(fā)揮社會團體和民間力量的社會支持作用
在國家通過社會政策進行扶持和保護的同時,還必須發(fā)揮社會團體和民間力量的作用。新時期我國在建立農村家庭教育支持網絡中,要大力發(fā)揮民間力量的支持作用,如鼓勵社會慈善組織、社區(qū)服務組織、各種宗教組織、社團等,同時,對這些民間力量的行為予以規(guī)范,使之更加合理、有效。
(四)運用媒體導向,加大宣傳力度
【關鍵詞】中學生 素質教育 家庭作用
Brief talk about how to br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amily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n students into play
Yang Xinzhu
【Abstract】The writer in this article has made a discussion on how to bring the function of the family into play actively in quality education on students, expatiated on the problems that parents have in the quality education on their children. In addition, the reason has been given some analysis.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some measures from four aspects haves brought forward for making the family react and advancing students’ general and health development.
【Keywords】Student Quality education Function of family
素質教育倡導學生全面、和諧地發(fā)展,重點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心理健康。實施素質教育僅僅依靠教育部門的管理和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的密切配合。學校對孩子的培養(yǎng)是責無旁貸的,起主導作用。同時,家庭負有更為直接的責任,更要關心孩子的生活、學習、興趣、愛好、理想、信念、追求。所以說,家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機構,家庭教育應當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1.在中學生素質教育中家長存在的問題。
1.1 重智育輕德育。不少家長從自身的需要和愿望來培養(yǎng)和塑造孩子。家長“望子成龍”的普遍心態(tài)已成為學校追求升學率的社會原因之一。很多家長以升學率作為評價學校質量的主要標志。甚至有些家長為了日后讓孩子能上大學,向他們施加種種壓力,或者以物質引誘來刺激他們的學習。
1.2 重知識輕能力。時下許多家長錯誤地認為只有腦力勞動者才是人才。只看重文憑、學歷,對待自己的孩子學習就知道一味地讓其死記硬背。對于知識能否活學活用,能否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并不關心。
1.3 重物質輕精神。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育環(huán)境不惜傾注大量的金錢和精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的吃、穿、用方面盡量用最好的。然而,他們很少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與外界的交往和情感的需要。他們認為孩子只要能吃上好的、穿上好的、用上好的就會快樂。
1.4 重批評輕表揚。家長在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時常常不理解、不尊重孩子,對孩子成績不好或有些方面做得不好,家長第一反應不是找原因,而常常是劈頭蓋臉的說一頓,認為孩子不爭氣,給自己丟臉。而孩子有了一些小小的進步通常看不到,表揚的時候就更少了。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1.5 重結果輕過程。有為數不少的家長不能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待孩子,不能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堋7彩轮蛔⒅亟Y果,只看到此時此刻,用僵化、停滯的目光看待孩子,一旦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在學校表現不突出,就認為孩子將來沒發(fā)展。無心過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努力過,是否較過去有了進步。殊不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這需要慢慢發(fā)現和精心培養(yǎng)。
1.6 重言教輕身教。俗話說“身教重于言教”??墒乾F在的學生家長卻多數言教重于身教。他們在平時教育子女時,大道理講得滔滔不斷,經常要求子女要如何如何,而自己卻不能率先做到。如教育子女要學知識、有文化,可自己卻很少看書看報,業(yè)余時間多與他人應酬、玩樂。
2.原因分析。目前,在中學生素質教育過程中,家庭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2.1 家長對子女中學階段教育觀不正確、不全面。長期以來,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著重智輕德的現象,在中學表現尤為突出。他們認為子女上中學就是為了升學考試,上初中要爭取考重點高中,上重點高中為考上重點大學。這些家長并不關心孩子在學校學了些什么知識,養(yǎng)成哪些品德,身心是否得到健康發(fā)展,而一味只強調考試成績,只要能答高分,考上重點學校就完事大吉了。
2.2 家長溺愛、庇護孩子,沒有積極配合學校。當代中學生,很多從小就在父母的溺愛中長大,任性,無禮,講“個性”,虛榮心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賴性大,心理脆弱。這種溺愛,使孩子被嬌縱放任,使孩子怕吃苦,講究吃穿,講究玩樂,缺少責任感,不會關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2.3 家長自身素質不高,教育方式簡單、粗暴?,F實社會中有很多家長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受教育程度較低,甚至有些家長只顧忙于各種經商謀生之道,長此以往忽視了彌補自身的素質,而這恰恰嚴重阻礙了他們與子女融洽的交流,造成了家長與子女很少溝通,無法溝通,導致到以后的不溝通。
3.中學生素質教育中積極發(fā)揮家庭作用的舉措。
3.1 學校開辦好“家長學?!笔腔A。家庭與學校都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場所,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實現優(yōu)勢互補是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保證。學校方面應首先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主動承擔起對家長的教育。通過辦好家長學校,舉辦各種專題講座,引導和幫助廣大家長轉變觀念,使他們重視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紀律法制教育,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著眼于孩子全面素質的發(fā)展,把教育孩子怎樣做人擺在家庭教育的首要位置,主動、全面地關心子女的健康成長。
3.2 家長提高自身素養(yǎng),調整教育行為是關鍵?,F實中仍有很多家長面對中學生子女隨著年齡增長出現的各種變化,缺乏耐心和細心的觀察,不能及時洞察子女的心理變化;不能抽出時間與子女進行平等、愉快、融洽的溝通;遇到各類問題,仍然容易情緒化,自身不能起到榜樣作用。因此,積極發(fā)揮家庭作用,家長自身教育行為的改變與調整至關重要。
3.3 加強家長與學校溝通是主要途徑。在以往的學生教育中,我們更多是注重學校與家長溝通,主要采取家訪、家長接待日、家長座談會、咨詢會等形式,學生家長通常處于被動參與的地位,這種溝通基本上只有校方的“傳遞信息”而沒有家長的“反饋信息”,學校與家庭之間缺乏雙向交流。其實,家長更應該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主動多與學校和老師溝通,反映意見,關心學校的發(fā)展和學生的成長進步,積極配合學校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達成學校、家庭、學生的相互理解。
關鍵詞:私人領域關懷民主智慧
社會科學具有重視公共領域的研究傳統。內爾·諾丁斯指出:“自柏拉圖以降,哲學界一直遵循的慣例是先描述一個理想國或最佳國家,然后考察家與家庭對于建構這種國家所能起到的支持作用?!彪S著此理路討論的深入,許多學者日益發(fā)現偏于重視此領域具有不完備性,因而將思考的觸角拓展至私人領域。諾丁斯便將立足點置于家庭研究以及源于私人領域的關懷關系,然后延伸考察社會關系以及社會政策[1]。戴維·黑爾德指出:“正式民主制度的常規(guī)很像良好個人關系中的常規(guī)”人人平等,分享話語權,公開討論問題,摒棄暴力,重視對話和自治[2]。吉登斯高度認同黑爾德的觀點,指出“推進個人自和日常生活中的自尊,應視作與公共領域中的法律和其它自由同等重要的一項政治任務。在一定程度上,這是那些自由的條件?!盵2](P113)上述視域拓展符應了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客觀存在的互動,符合人的成長歷程,揭示了家庭和社會深刻的同構關系。
如何實現當代社會科學所希冀的私人領域的社會功能、社會責任?這關涉到家庭面臨的現代性挑戰(zhàn)。我國社會正處于向現代社會的轉型之中,道德失范等社會問題既折射在家庭之中,又可能被家庭教育所強化。黑格爾曾論述過親子教育承載著重要的家庭倫理功能。傳統社會中的親子教育主要滿足于“保證孩子存活、促進其成長、培養(yǎng)能被外界接受或認可的孩子?!盵3]“可被社會接受”關涉的是個體對社會的順應,而在加速變遷的現代社會中,家庭教育的未來性尤其突出。結合有關學科的學理指向,這種未來性在家庭教育的倫理層面至少可以具體化為關懷、民主和智慧三種路徑。關懷是當代倫理學的一大新興主題;民主作為現代德目的重要性已被托克維爾、杜威等人充分揭示;智慧或明智在倫理學中則是一種高位階的流體道德素養(yǎng)。
一、家庭中的關懷回應
成熟的現代社會是超越冷漠和單子式存在狀態(tài)的公民社會。人與人相互關心,人們對社會正義常懷在意感。家庭教育為此應做的準備是幫助兒童對人對事學會關心。學會關心的先決條件之一是具有被關心的體驗,使得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恐懼不至于轉化為倫理恐懼、敵意、冷漠,而升華為倫理關懷。為此,家庭中的成人要基于兒童的發(fā)展需要,做出適當回應,給予有效關懷。關懷倫理學依據努力程度的高低將關懷分為自然關懷和倫理關懷。家庭中的成人在兩個層面上都必須注意關懷的限度和有效性。
埃利克森關于道德心理的發(fā)展研究揭示出兒童的需要包括自理、自主、自治,這些行為和能力直接影響其自信的生成和自我建構。因此,在自然關懷中,要警惕未經慎思的濫施關懷。生物學角度的考察表明:自然關懷生發(fā)于幼小者的需要,視需要情況,不同物種所獲的親代關懷或有或無。如果子代沒有被關懷的需要,親代的關懷就不會發(fā)生。海龜之類先天較成熟的動物,在自行孵化后從來得不到母親的呵護。雌海龜僅將卵產在海灘的坑內,隨即返回大海。幾乎所有的海龜親子終生無緣邂逅。很多低等動物卻是這樣生而自立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由于子代先天早熟,一般具有護犢現象。人類是典型先天早熟的動物,剛性的被關懷需要時期很長,這才催生了人類雙親的關懷。但是,有效的關懷包括“不作為”,某些延遲滿足,以提供支持性的環(huán)境間接地、隱性地促進兒童發(fā)展;濫施關懷會使需要的滿足蛻變?yōu)轲愖?,反而會阻滯兒童成長,鈍化其對關懷的敏感性,剝奪兒童自主關懷,進而關懷他人、關心社會的機會。
在倫理關懷層面,需要成人明晰、整全地思考兒童的需要,須鑒別社會環(huán)境、主流教育語境所斷言的兒童需要?,F代社會的一個特點是患有“知識饑渴”
的癥狀[4],這已清晰地反映在唯知主義的應試教育中。在這里,兒童對閑暇、適度游戲的普遍需要被去合法化,而它們對自我的統整是不可或缺的。美國學者克拉倫斯·金斯利提出的《教育基本原則》研究報告論及七項教育目的,其中就包括“有價值地利用閑暇”[5]。我國日益增加的兒童離家出走、逃學、迷戀網絡游戲等現象從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詮釋,實際上是被高度宰制的本我對自我和超我的反抗和叛逃。過于激烈的知識競爭超出了很多兒童的承受閾限,使他們出現退縮現象。他們通過問題表征無聲地呼喊,卻常常繼續(xù)被家人誤解。兒童在患有知識饑渴癥的學校內已然負擔著激烈的競爭、超強的腦力付出,家庭不能繼續(xù)成為??滤缘臉O度嚴加規(guī)訓的另一監(jiān)獄。私人領域中,讓孩子的多重角色都有舒展的機會,有益于兒童在道德心理上獲得自我的整合。
從更長遠發(fā)展的角度看,兒童還有成長為合格現代公民的需要。家庭中的關懷與民主、賦權不無交叉。
二、家庭中的民主建構
杜威在“DemocracyandEducation”一書中闡述了作為生活方式的民主對民主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塑形作用。自“五四”以來,建設民主的現代社會成為我國的一種政治取向。鑒于我國學校的層級制慣性非常強大,家庭是比較便于推行民主生活方式的微觀社會機構。
然而,強調孝悌之道的傳統文化對培育現代家庭并非沒有阻力。在《鄉(xiāng)土中國》中深刻分析了傳統社會由于生活、工作經驗的超穩(wěn)定性,加固了長老統治的合理性、合法性。然而,進入現代社會之后,代際文化的關系開始變得復雜多元。米德指出了前喻、后喻、同喻3種并存的文化模式。中國父母需要認識到,在加速發(fā)展的社會中,父母和孩子都同為探索者、思考者,不能要求孩子僅僅做“聽話”的追隨者、仿效者。
家庭中的民主建構要求父母至少在4個維度上尊重孩子。
第一,尊重孩子的主體性。有些父母動輒說:“孩子是我生養(yǎng)的,我想打就打!誰管得著?”這是典型的前現代親子關系模式,與現代的社會生活、兒童的發(fā)展需要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緊張。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和父母享有相同無涉年齡基本權利的公民。把垂直型家庭等級關系改造為趨于扁平化的學習型家庭組織,才更有利于發(fā)揮所有家庭成員的首創(chuàng)精神和發(fā)展主體性。
第二,尊重孩子的差異性。智慧地看待差異,讓孩子悅納自己,自信、勤勉地創(chuàng)造優(yōu)質自我。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辯證地看,差異分為優(yōu)勢差異和弱勢差異。多元智能學說表明: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有優(yōu)勢差異,沒有弱勢差異。雖然每個人的起點不同,但起始的“被給定身份”并不能線性地預言努力主動獲得的“獲致身份”,而且人格尊嚴是平等的。因此,面對弱勢差異無須自卑,兩代人都要學會平和地接受自己和他人,不為弱勢差異所累,進一步羈絆自身發(fā)展。父母切忌簡單以他人之強對比自己孩子之弱,向孩子施壓,使得孩子對于強于自己的同伴產生忌妒、怨恨心理,自暴自棄,以“不屑努力”作為失敗的理由,從而避免將失敗歸因于能力。一旦陷入這種自卑型自我防御模式,則難以發(fā)展。面對優(yōu)勢差異時,則要不自傲,才能不與他人疏離。自負中含有自卑的成分以及向自卑轉換的可能。許多高考優(yōu)勝者進入名牌大學后,有很長一段時間不能適應“泯然眾人”的新身份,就是優(yōu)越感向自卑感轉化的實例。父母應警惕過度的賞識,贊揚優(yōu)勢較多的孩子,幫助其葆有平常心和自我超越的意識。
第三,尊重孩子的合理選擇。有些父母有意無意地把孩子當作實現自己未竟理想的工具、光耀門楣的載體,也讓孩子熏染了“面子至上”的從眾選擇標尺。武斷地替代做出短期選擇,代價尚??;如果涉及擇校、擇業(yè)等長期人生項目,往往后果嚴重。存在主義者認為:存在先于本質,人通過不斷的選擇對自己負責、建構自我。父母可以呈現自身閱歷中與孩子選擇相關的信息,協助孩子審慎地做出知情選擇。這樣,孩子得到的不只是一個現成的答案,而學會減少依附,較為獨立、負責地籌劃人生、建構自我。
第四,尊重疑似犯錯孩子的人格。認知心理學和波普的證偽論科學哲學都肯定試誤、證偽對于認知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兒童犯錯誤時,父母應慎用批評。
對于眾所周知的“批評與自我批評”,許多父母強化“批評”而虛化“自我批評”。他們將孩子的優(yōu)點歸功于自己;將孩子的缺點、不足歸因于孩子,讓孩子獨立負責。實際上,“黑點”并非孩子與生俱來的惡,而是各種教育失當的產物,教育的主體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孩子自身。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首先要客觀公正地反思自身,如果問題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不當,就應坦率承認,做自我批評,并和孩子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以身教讓孩子學會負責。
三、家庭中的智慧生成。
關懷和民主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有益于孕育兩代人的道德智慧。而智慧的生成之道還不止于此。
智慧作為高位階的道德素養(yǎng),不同于知識或機巧;智慧具有實踐性、情境性、反思性、前瞻性的特點。馮契認為,智慧是德性的能力。張汝倫認為:智慧是一種正確行動并使事物朝正確的方向變化發(fā)展的實踐能力,能根據事情的特殊性做出正確的決斷與反應[6]。
對智慧的內涵認識不清,會導致家庭教育出現病理現象。許多父母將智慧混同于知識、文憑,過度崇拜知識,使自己喪失家庭教育的自信。實際上,知識是分特殊領域的,而智慧具有流動性、整體性和很強的可遷移性。有知識沒文化、有文憑缺智慧的個體比比皆是。慎思、節(jié)制、誠實、慈愛、堅定,都是重要的生活智慧。無論學校教育經歷多寡,每位父母都可以變生活閱歷為人生的反思、智慧的財富,形成與日常生活有關的那種明智,追求對事情的準確判斷,堅持人生正確的價值取向,以此引導孩子共創(chuàng)幸福。
忽視智慧的倫理性容易混淆大智慧與小聰明。有些父母面對各種售票處的身高量尺教孩子屈膝逃票。這不僅是生理上的“屈膝”,更是一種道德和人格上的屈膝。浸染在這樣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會不恥于以良知為代價,換取不應屬于自己的利益,甚至以此為榮、以此為智。及其成年,很可能為了一己私利,做出不贍養(yǎng)老人、蒙騙消費者等行徑,在私人領域、公共領域都成為道德的侏儒。
如果父母知行(言行)分裂,就會違背智慧的實踐性,即穩(wěn)定、長期的經驗性。許多家長感到“孩子和父母擰著來”。實際上,成人作為一個個體,也并非單質的,而是多維度的人。雖然過早達到絕對的同一性意味著人格的僵化,但是,任何階段上都應該追求一定程度的言行一致,避免過度分裂。如果父母屢屢在言行上自己和自己“擰著來”,孩子在父母的多元榜樣中,往往選擇最省力的榜樣來仿效?!昂⒆硬宦犜挕钡纳顚哟卧蛟谟诔扇俗陨淼牡投俗晕疫h遠悖離其理想自我。
智慧具有情境性的特點,而最大的情境莫過于時代語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應考慮到德目的時代變遷,審視前現代“經典”文本中包含的德目。例如《一千零一夜》中充斥著以牙還牙的暴力色彩,故事往往以暴力、詭計等手段獲得金錢、美色,將此作為成功、幸福的指針。如果講述者不加改編,它們對于孩子的負面道德影響甚至超過劣質的電視節(jié)目。因為后者是往往被批判的;而前者披著“經典”的外衣。對于形成于前現代的經典故事,要站在現代的角度再詮釋,培養(yǎng)孩子的批判思維能力。
家庭教育中智慧的反思性、前瞻性同樣可以生成于道德敘事之中。以生活史的連續(xù)視野加以考察,任何行為都不是孤立的,而有著前因、后果。在事情發(fā)生之前,就應以內隱的價值觀暗示教育啟動兒童的道德思考。蒙臺、梭利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兒期是德目學習的一個敏感期。此時,父母為其講授的故事中所含的德目容易被“有吸收力的心靈”內化。因此,在親子故事時間里,可對德目進行拓展討論。許多文化中都有類似《鐵斧子的故事》,試圖傳遞的核心德目是誠實。故事中的權威“仙人”往往會把金斧子、銀斧子一起送給鐵斧子的主人,以獎賞他說真話,當即實現令人喜出望外的德福一致。而在現代社會轉型期,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德福錯位現象。父母可以問孩子:“如果你是丟了鐵斧子的打柴人,不誠實,就能得到金斧子;如果誠實,沒有獎賞,只能得到真正屬于自己的鐵斧子,你還要不要誠實呢?”進而將康德所言的“完全義務”概念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播種在其心田,將孩子培養(yǎng)成道德的自主思考者、合格的潛在道德立法者。
關懷、民主、智慧三維度在實踐中是密切聯系、相互交織的。本文將其分而述之,以便在分析的基礎上更好地綜合,更好地回應現代性的挑戰(zhàn)。正如童話《皮諾丘》描繪的那樣,一個孩子從蒙昧的人形“木偶”變成擁有精神力量的真正兒童,需要關懷、信任以及智慧的引導。面對公共領域中良莠不齊的影響因素,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幫助兒童啟迪慧眼,培養(yǎng)道德判斷力和現代公民品質。私人領域的道德養(yǎng)成有助于以關懷破解道德冷漠、以民主平等促和諧、以智慧的慎思避免盲從,使社會以較低成本加速實現成熟的現代性。
參考文獻:
[1](美)內爾·諾丁斯。始于家庭:關懷與社會政策[M].侯晶晶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
[2](英)安東尼·吉登斯,克里斯多弗·皮爾森。現代性吉登斯訪談錄[M].尹宏毅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113。
[3]Ruddick,S.MaternalThinking[M].FeministStudies,1980,(2)。
[4](英)齊格蒙特·鮑曼。流動的現代性[M].歐陽景根譯。上海:三聯書店,2002.83。
7天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內容涵蓋面廣,知識結構寬,跟原來想象的還真是不同,而且很有料,還是有些震撼的,也對家庭教育指導師思維里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觀。
首先對家庭教育的概念有了更系統的了解,通常我們所理解的都是狹義的定義,廣義的則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影響實施的一種教育。同時也清晰了家庭教育指導師的職責范圍及具體工作內容。特別感到震撼的是吳干老師指出作為家庭教育指導師,我們首先要幸福,活出自己的本真,把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內化在心中,成為自己的靈魂,帶著自己的幸福傳遞給他人。就是我們在PD里面常說的,我們要活出PD,自己先成為那樣一個人。還有那句"你的富有不是你的口袋里有多少東西,而是你能拿出多少東西來給別人。"我們需要成為一個橋梁,幫助孩子和父母同時學習成長,讓這種氛圍在回歸家庭后得以延續(xù)。家庭教育是基石,家庭教育要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無論整體大環(huán)境是怎樣的,我們都需要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引導家長關注正面,而不是盯著問題限在那里抱怨指責,要看到可以做些什么來改善,可以幫助解決問題。
作為專業(yè)家庭教育指導師,我們首先要完善自己,有科學、系統、先進的知識體系;正確、適當、有效的實踐方法;健康、平和、積極的身心素質;同時有自己的目標,知道我是誰,我能夠做些什么,我已經具備哪些知識,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建立自己的體系,通過實踐,成為自己的智慧。不是面面俱到,有自己擅長的一面,精細化,透徹化。特別是十六宮格的使用,讓自己清晰的知道能給出什么,哪里需要補充完善,合理優(yōu)化,找到自己的競爭優(yōu)勢在哪里。對于家庭教育的指導,我們可以分別采取不同的方式,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根據其生理心理發(fā)育特點及階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借助比如繪本、一些活動等載體,有針對性的指導。作為家庭教育指導師,我們需要引導家長、啟發(fā)他們的智慧,而不是告知、幫助其解決具體問題,必須是家長有意愿改變,幫助他探究問題背后的根源,疏導接納他們的情緒,幫助其調整教育理理念,增強正向的信念,陪伴、傾聽、引導和支持到他們,樹立自己的工作界限。從指導到輔導到引導再到自導自引,更要做到知止和客觀。
越學習就越感覺自己還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自己在某些方面只有一個概念,需要細化的地方還有很多。關于具體案例的解決方案,大致上有了一個輪廓,分析原因給出建議,然后一些具體的指導方法,比如目標倒推法、代幣管制法、舒爾特方格以及一些測評表格等,將這些方法應用到實際案例當中。在建立咨詢關系時,尊重對方,表達熱情,真誠的情感反射,關注積極正向的關系,不被對方給帶走,進而明確主要問題是家長、孩子還是親子關系的問題。在家庭生活中,關系大于一切,對錯并不重要,引導家長從錯誤中看優(yōu)點,積極的行動最重要。家庭教育是以親子關系為中心的教育,能否順利進行,取決于親子關系的質量。羅森塔爾效應、陽性強化與賦義、情緒ABC理論又啟示到如何運用到應對策略中。
在培訓學習中,專家們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論引領,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頗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知識貧乏。通過這次培訓,收獲頗豐、感想頗深:延長、開闊了我的知識視線,思考問題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許多疑問得到了解決或者啟發(fā)。對我們的教育與課程實施及對教育的其它領域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下面將我的學習心得小結如下
一、對“做自身實踐的研究者――讓研究成為教師的工作方式。”的體會。
講座中,我能感受到沈老師沉靜的思考,傾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反思和挖掘自我,從而建構起自己獨特見解和風格的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的過程,我想,也許這就是優(yōu)秀教師的特質。
做自身實踐的研究者――讓研究成為教師的工作方式。這讓我們深刻的體會到教研的重要性,并對研究的內容和方法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也讓我們感受到其實教研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使我們對教研工作的開展有了進一步的興趣和信心。
二、對“研生研學,讓教師的教有效地為幼兒主動的學服務。”的感想。
1.了解幼兒的差異點――讓差異成為教育的資源,讓教育適應每個幼兒的需要。
教師應該是一位雕塑大師,能將一塊坯材,用自己的思想與感情,將它雕塑成一件藝術精品。因此,我們教師更要關注那些角落里的孩子,更應對他們給予加備的關愛與呵護。如冰心也曾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一切。”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首先要愛學生;其次,愛就不能放棄。
2.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是教師職責所在。教師的責任是讓兒童對學習充滿熱情和生命力,瑞吉歐教師是這樣解讀教師的職責:“教師就是發(fā)現、了解并跟隨孩子的目光,并讓孩子的目光更具有生命力和更有價值,
3.為幼兒創(chuàng)造適宜的體驗點,把握與幼兒互動的介入點。這讓我們領悟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五彩繽紛的花園里,不可眼花繚亂,要學蜜蜂,采擷百花精華,自釀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教出自己的風采。
4.教育應回歸幼兒的生活,生活即教育。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一日生活皆教育。教育,貫穿在幼兒一整天的活動中;教育,流淌在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中;教育,滲透到主題教育活動中的各個領域:健康、藝術、社會、語言、科學;教育,來源于生活,并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得到創(chuàng)新。一日生活皆教育。教育,在幼兒每一天的生活中。
從我?guī)啄甑挠變航逃龑嵺`中,我體會到:生活教育理念是符合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作為教育的中心內容,“生活即教育”則主張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幼兒園的一切活動、生活都是教育。大社會、大環(huán)境是兒童學習的大課堂。這就擴大了教育的范圍和場所,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的概念,體現了生活教育的涵義: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關于幼師培訓個人總結范文
借用尚莊小學張營校長的話“如果你不是校長也不是副職,那么參加這次培訓你很幸運,說明你的領導重用你。”我很幸運參加了這次家庭教育指導師的培訓,聽專家講座,看家庭教育案例,心靈上很受觸動。下面我對這次培訓簡單總結一下。
第一,先說一下培訓安排。這次培訓為期三天,教育局長全程跟蹤,作了講話和總結。培訓請了家庭教育專家周慧玲、馬青松老師,洛陽新安縣五頭鎮(zhèn)尚莊小學張營校長,柏城鎮(zhèn)中心校校長賈守軍、柏城鎮(zhèn)中學心理咨詢師張國紅老師做了講座。最后,家庭教育講師團團長鄭新華老師播放了兩個家庭教育案例,分別是《我被十三所學校開除》、《九零后的壞女孩》。鄭團長對案例作了點評和總結,題目是《家庭教育指導老師應具備的十大素質》,并安排了回校的工作。 第二,幾位專家講座的內容,給大家做一下回報:周慧玲老師主要講了教師家庭子女的教育,也就是教師既要耕好事業(yè)的田,又要育好自己的園。如何育好自己的園?周老師的理論是好孩子不是管出來的,也不是慣出來的,是教出來、養(yǎng)出來、育出來的。不管是精神上不控制,生活上不包辦,揚長帶短;不慣是物質上不縱容,行為上不放任,慣出來的孩子長幼無序,目中無人。家庭教育教什么?教倫理。家庭教育育什么?育人。家庭教育養(yǎng)什么?養(yǎng)生。周老師還講了她的三快理論:愉快、勤快、痛快。快樂的秘訣是“凡事往好處想”;家庭教育和諧的秘訣是“責任往身上攬”。馬青松老師主要講了家庭教育是愛的教育,要改變孩子,從改變我們自身做起,身教重于言傳。
洛陽新安縣五頭鎮(zhèn)尚莊小學是家庭教育的典范,張營校長主要講了他們“家校一體,智慧育人”的辦學模式,要求家長與學生同步,先給家長鼓勁,再定期召開家長會。他們學校根據家長的信整理成一本書叫《智慧信箱》;注重紅星評比,不考慮分數,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學生在校、在路上、在家庭的表現。“家長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辦學理念是一月一次的家校溝通,分四步:一、向家長回報學生在校情況。二、向家長回報本月工作情況。三、向家長提供科學的教育方法。四、讓家長給學校提合理性意見。課改讓家長參與,每學期考試讓家長監(jiān)考,讓學生構建家庭書房,要求是三年級以上有床、書架、桌子、凳子,書多少不限;三年及以下學生小,可以沒有床。學校的做法是逐個學生家庭拍攝書房刻成碟,期末發(fā)給學生,叫“家庭智慧”。在家長會上提出“向傳統宣戰(zhàn),小地方造大效益,小山村創(chuàng)造新公民”的口號。“教師輕松,質量上去”的辦學管理是從教案開始,廢除應付式教案,不寫教案不等于不備課,教師寫教學反思和過失。根據教師的反思和過失整理成一本書叫《智慧教育的火花》口號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羨慕吧。第二個是放手工程:不能放手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不能放手的班主任是沒有能耐的班主任,實現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第三是智慧教育論壇,利用集體智慧,打造教育平臺,開展智慧課堂:讓學生講課,批改作業(yè)。目的是達到資源共享。用鄭老師的話說尚莊小學是"學生干老師的活,老師干校長的活,校長干自己的活。"賈守軍校長主要講了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和如何做教師。張國紅老師主要講了兒童心理營養(yǎng)的幾個階段和人的情緒管理。
第三,說一下自己這次培訓的收獲和感受吧。通過這次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補充,是整個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學校是不可能把孩子教育成才的。當今的教育狀況是:教師忙、學生累、家長怨、家長煩。我們面對太多的留守兒童,父母親情的缺失,讓他們沒有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行為習慣。為了孩子以后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家校溝通更是推卸不了的責任,要做到不難為家長、不懲治孩子、不放縱孩子 、 不拿家長說事;喜歡的孩子家長奉為上賓,不喜歡的孩子家長奉為上上賓 ,有時候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要好得多。兩片云在相同的高度才能撞擊成雨,我們做教師的要在不同的高度和層次與學生家長共同撞擊成滋潤學生健康成長的甘霖雨露。
關于幼師培訓個人總結范文
在歷下區(qū)教育局的精心組織安排下,在單位領導的帶領下,我參加了4月份的___培訓。為期三天半的培訓過程中,我聆聽了專家學者的報告,收獲頗豐。
這一次培訓,首先聆聽了___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邊霞所做的《對學前兒童美術教育若干問題的思考》專題報告,她告訴我們,幼兒美術活動重結果更重過程,教師應給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氛圍,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美術活動,這樣才能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活動中一句“誰正被造就,陶工還是陶壺”,讓我印象深刻,我的理解是:老師和幼兒都在被造就,老師通過給幼兒上課,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反過來,幼兒在活動中也學到了各種技能,形成了各種習慣的養(yǎng)成。
上?,F代兒童美術館執(zhí)行館長薛文彪為我們做了《幼兒美術教育新概念與方法》的專題報告,并在現場示范美術水粉畫的操作過程,講解了他自己創(chuàng)新的借形想象美術創(chuàng)新方法。
中國早期兒童教育音樂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許卓雅為我們做了《音樂教學游戲化與幼兒學習品質培養(yǎng)》的專題報告。她的報告幽默風趣,通俗易懂,她給我們具體講解了如何通過音樂領域的有效教學,更好地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雖然只有短短三天半的時間,我卻收獲了許多。在美術方面,要多給幼兒
欣賞作品,無論是幼兒、老師或是大師的好的作品;在繪畫過程中更注重幼兒的繪畫時的興趣,將游戲融入到其中,給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氛圍,我想這樣的過程產生的結果一定是預想不到的。在美術的教學方法中,我也可以借鑒薛老師的借形想象,讓幼兒在想象中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作品。
關鍵詞:素質教育;學校;家庭;溝通;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279-01
"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字寫得不好不能怪紙筆,孩子沒教育好不能怪孩子。要想孩子偉大,父母必須先偉大。父母能走多遠,孩子就能走多遠,甚至走得更遠。"這段話意味深長,發(fā)人深思。因此,班主任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努力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素質,為孩子們的成長創(chuàng)造更為優(yōu)越的條件。
1.好的父母不在知識多少,而在智慧的擁有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做智慧型的父母,這樣才能提高父母對孩子行為的辨析判斷能力,使父母的良好愿望在孩子身上產生積極的教育影響和教育效果,也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享受到快樂,感受到孩子的無限童真。
作為智慧型父母應善于通過言傳身教,把理性的教化、愛的滋潤、美的熏陶有機地融為一體,傾注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指導孩子在做事中開智明理,讓孩子體會到愛的滋潤和美的熏陶。要重視給孩子一個充分展現自我的空間,鼓勵孩子自信。要把孩子的夢想當作是令人欣賞的志向,當作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夢,鼓勵孩子要大膽嘗試。只要孩子去做,父母都應該說:"好,非常好!"因為,孩子只有能在無限的空間充滿信心,長大后才能在無限的空間實現飛躍。
作為智慧型的父母,重要的還有當孩子需要時給予及時的幫助,使孩子感到父母是最可信任的人,是最能理解他的人,是心理上的朋友。正因為如此,智慧型的父母都應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則。父母要在孩子需要時盡做父母的責任,多拿出時間陪孩子游玩、溝通和交流,并適時用好智慧,這才是智慧型父母的魅力。
2.好的父母注重的是讓孩子成人,而不是成龍成鳳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一種落后的傳統觀念。古今中外,成龍者有幾何?成鳳共多少?一個優(yōu)秀的父母應該把理想與現實統籌思考,要量子(女)而行,切勿異想天開,不切實際。教育孩子應從研究生活中的"人"開始,這就是說,父母應該讓每個孩子從"人"的角度開始接受所有的教育。
眾所周知,一個真正的"人",特別是二十一世紀的"人",一定要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有奉獻精神,要慎重行事,要能分辨真、善、美、假、丑、惡,要學會生存,要懂得合作共同解決問題,懂得如何面對困難,并且要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完成這一切,實質就是孩子的成功。如果我們每一位家長能真正從"人"的角度來思考上述問題,就很容易給自己的孩子確定一個十分明確的目標,這比成"龍"與"鳳"這個目標更現實、更好操作,孩子也更能接受。孩子在完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實質已經完成了人在這個美好世界中的所有目標,家長還有什么要教得呢?還有什么要管呢?
3.好的父母必須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只有自由,才能學到知識。"這是著名教育家巴卡里雅在《愛的生活》中說的,從中可以看出自由的價值。我們的孩子不是我們手心的棋子,他有他的個性,他敢說、敢想、敢做大人認為出格的事,我們只要稍微引導,掌握分寸。邊聽音樂邊做作業(yè),這是他多年來的學習習慣,他說不影響學習,我們也就贊同,因為這是他的自由空間;他說一周上一次網玩一次電游就象大人們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心情一樣,我們也同意。玩電游上網利大于弊,吳文俊如果不把計算機數學當作新的游戲來看,怎么會有影響全世界的數學成就?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象風箏一樣想飛多高就飛吧!孩子長大后不想飛,那才是父母最傷心的事情。好家長應該給孩子相當的自由度,讓孩子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yè)?,F實一點,家長也不能管孩子一輩子。
4.好的父母最終讓孩子掌握、運用自我教育
每個孩子接受的教育有四種:一是家庭教育;二是學校教育;三是社會教育;四是自我教育。其中自我教育是孩子真正走向成功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說,家庭、學校、社會三種教育最終應該讓孩子能進行自我教育,只有如此,孩子才能回歸社會,才能展現出自己的價值。所以,優(yōu)秀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想方設法讓孩子認識自我、利用自我、形成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持續(xù)發(fā)展的自我。自我教育是一種平凡教育,它不像學校教育那樣井然有序,也不會像家庭教育那樣被父母不斷地要求,更不會像社會教育那樣,提供豐富的大型場所、資料。自我教育就是引導孩子自已思考每天行為,綜合社會多方面信息,改變自已,提高自己,以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自我。自我教育還得堅持,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并非垂手可得。我們常常忘記,即使是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成功的大門也絕不會輕易地開啟。成功并沒有秘訣,但堅持是它的過程。讓孩子懂得堅持的重要性,不輕言放棄,這也是"做人"的骨氣。
5.好的父母一定會配合學校教育
關鍵詞:STS;STS教育;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B8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8-0235-02
STS(科學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針對美國科技教育危機和20世紀以來科技的迅猛變化及產生的環(huán)境、社會問題等負面影響而發(fā)起的一種運動,它是一門旨在研究科學、技術、社會三者相互關系的學術研究領域[1]。體現在教育中,其宗旨是培養(yǎng)具備科學技術素養(yǎng),能參與科技決策、全面發(fā)展的人。因此,STS教育是STS領域必要且重要的組成部分。
STS教育在我國中學教育界是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被引進的,目前各界對STS以及STS教育等基本概念以及目標尚未達成一致意見[2] 。而在中高級的教育中,國內學者更多的是贊頌STS教育的長處,探討應該如何在中高級教育中展開,提倡應該應用更多的科技教育手段來達到“STS”教育的目的。STS教育的長處不一而足,在中高級教育中展開也是大勢所趨,而其中尚存在的問題,諸如中學教育中,怎樣實施展開課程教育才被視為STS教育,其是否符合STS教育的精神;一些頗具特色的STS教育是否能夠順利與現階段的中學教育相適應等問題,在國內所見的文獻中很少涉及。因此,有必要理清STS教育的特點與精神實質。
STS教育是STS理論研究在教育領域的實現,全面、系統地展現STS的本質是其首要任務。目前,各界對STS的基本概念尚未達成一致意見。隨著交叉研究領域的出現,各種學科對于科學技術的研究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各種不同觀點的學者正在達成共識,都認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受到社會、文化和經濟等因素的制約與影響,反過來,科學技術又影響了它們,科學、技術和社會之間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動態(tài)的互動過程。因此,STS教育既要求保持學科知識結構的嚴密,又要加強學科科學與技術、社會關系之間的影響。那么,STS教育應該是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對知識進行探索的;是培養(yǎng)個體科學意識、科學態(tài)度以及科學精神的;它在方法上應該以人為本,強調情境體驗,注重對話交流。
具備以上特征的STS教育在國內現階段的教育體系中,是無法立刻實現的。
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此案例為筆者在進行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真實情景。該案例對象為14歲初中二年級女生。
該學校的物理課發(fā)放的試卷中有如圖1一題。三開關閉合,兩燈泡正常發(fā)光,問斷開SA3后,EL1的亮度有何變化。
本題的難點在于判斷出兩只燈泡是并聯關系,應用并聯關系各個支路互不影響的特點可以得出結論,是否斷開SA3對EL1都沒有影響。而實際情況是,該女生判斷電路類型有困難,導致結論得出有誤。
人們認知的特點是從感性認識經過思維加工上升到理性認識,感性認識的獲得對加深理性認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F階段國內的教育體系中,學校教育是在學生脫離科學的情形下進行的,對學生來說,幾乎是毫無意義的[3]??茖W技術對社會未來的發(fā)展是不可缺少的,同時,要在今后的社會中生活下去,需要具備掌握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慎重考慮科學技術發(fā)展方向的素養(yǎng),但擔當下一世紀重任的學生對科學卻較少關心。因此,現在的科學教育應當研究如何解決現代學生遠離科學的問題。課時有限、教學任務重、升學要求帶來的來自家長和社會的壓力等一系列約束條件致使課堂中的教育現狀是一名教師面對眾多學生力爭在短時間內讓學生能夠利用所學的知識通過考試。引入先進的教育手段固然可以提升教學的有趣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易于理解知識,改善單方面的輸入式教學。但由于約束條件所限,單靠這樣的手段遠遠無法實現STS教育開放、互動、以人為本、注重情景和互動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庭教育便成為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還是上述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先引入一個例子,如家里的電燈。臥室和客廳分別有一盞吊燈,關閉臥室的燈對客廳的燈沒有影響,這一點學生可以在生活中有所感受,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再次回到本題中,該生立刻領悟了該題的實際應用的意義和體現,進而輔以具體學科知識的講解,對“并聯”這一原本在她看來生硬且毫無意義的概念立刻變得鮮活而有意義起來。而這樣的感性認識到簡單科學知識的培養(yǎng),完全可以由家長在生活中完成。
在家庭中實現STS教育就顯得更為自然,實現的成本也更低,這是由家庭教育的一系列特點決定的。
STS教育反對將科學教學置于學校的平衡態(tài)中,強調科學教育應置于以社會、文化為背景的非平衡態(tài)下,輸入有關科學、技術、社會等諸方面的信息流,通過各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環(huán)境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實現對現實世界的新的理解。開放性也是作為實踐層面的STS課程的一大顯著特征[4]。家庭教育首先是一個開放化的環(huán)境,在這個環(huán)境中,學生身處一個科學技術社會的縮影環(huán)境中,科技知識就在身邊,而必要的引導者也在身邊,環(huán)境等條件是具備的,相比目前教育體系下的學校教育,無需額外更多的成本,這是在家庭中引入STS教育理念,實現STS教育的首要條件。
STS教育作為新興的科學文化,強調科學、技術與社會決策的聯系,將學生置身于自然環(huán)境、人工建構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的復雜生態(tài)系統中,試圖將科學中的某些特定的觀點和概念與這些觀念所處時代的社會和文化結構聯系起來,試圖將科學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協調起來[5]。這在現階段的教育體系中存在實現的根本困難――時間成本、物質成本昂貴。而家庭教育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教育具有滲透性。由于家庭教育與家庭生活密切相關,家長對孩子的影響無處不在,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教育。STS教育認為知識和技能鑲嵌于具體的生動情境中,能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和遷移;知識只有在互動和聯系中才顯示出意義。家庭教育在家庭中進行,這個環(huán)境對施教者和受教者而言是具有很大開放性和互動性的。家長了解學習者的經驗背景、在操作實踐中經歷豐富的家長更容易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特定情景與簡單科學知識的聯系,側面實現了科學知識的建構過程的重現,利于學生以某知識為切入點,結合他們共同參與過的經驗將所學知識與經驗聯系起來,隨著時間的積累,再將所學知識的不同部分聯系起來,實現了將知識多角度理解,運用多種情境解釋新現象,最終易于達到實現知識各種表征形式間的相互轉化的目的。
STS教育要求以學生為中心,強調教師有意義的指導。在家庭教育中,施教的家長由于不受現代教育體系中的上述種種約束,因此,更利于由單純的信息傳播者向咨詢者、對話者等角色轉變。家庭教育的第二個特點就是教育的啟蒙性。而以咨詢者、對話者身份出現的家庭教育,從本質上符合STS教育的核心要求。這樣的教育方式,利于學生接受科學,進而接近科學實質。
最后,家庭教育具有影響的深刻性。通常,習慣按其水平來劃分,可分為動作性習慣和智慧性習慣。動作性習慣是水平較低的習慣,如飯前便后要洗手、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瓜果皮殼等,它更強調簡單的動作,不需要有太多的智慧成分,有時甚至可以是機械性的、模式化的。智慧性習慣是更高層次的習慣,例如,做事有計劃、善于反思、在思考中學習、追求創(chuàng)新、不墨守成規(guī),與他人合作,遵守規(guī)則等習慣,都是智慧性習慣。智慧性習慣的形成比動作性習慣更復雜,更具有綜合性,甚至需要信念、理想做支持[6]。在家庭教育中實現STS教育理念的引入,可以從學生很小的時候就培養(yǎng)樹立起科學意識和習慣。
綜上所述,在家庭教育中引入STS教育,比目前教育體系中的學校教育更易于實現STS教育的實質。
參考文獻:
[1] Cheek D.W. Thinking Constructively abou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Education .New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1992:28-31.
[2] 徐超.美國STS的興起與發(fā)展[J].自然辯證法通訊,1992,(5).
[3] 小川正賢.STS教育概述[J].張明國,譯.遠德玉,校.哈爾濱師專學報,1996,(2).
[4] 孫可平.STS教育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31-239.
托爾斯泰說過,孩子自出生到5歲的這段年齡期內,在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和性格諸方面是從周圍世界中所攝取的,要比他從5歲到一生終了所攝取的要多許多倍。這個話不僅說明了5歲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義,而且也說明了幼年時情感培養(yǎng)的價值。所以學前階段是良好的親子情感形成的重要時期。
一、親子情感的特點及其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親子情感指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建立的強烈而深厚的依戀,是人建立的第一種社會情感。
1.親子情感的特點
親子兩方,即父母作為成人與孩子(學前)兩方之間存在著血緣關系、親情關系和經濟關系等特殊的關系,并且由于信息資源的不平衡、物資資源的不平衡、權力地位間的不平衡,親子之間的交往常體現為一方主動,即主體,另一方被動,即對象,如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是指導行為、饋贈供給行為、質問評價行為等,這些特點使家長在教養(yǎng)孩子的同時,可能給孩子成長的機會,也可能剝奪孩子發(fā)展自理能力的機會,從而影響幼兒獨立人格的形成,一旦家長意識到孩子的這些問題后,可能就會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態(tài)度,從而讓親子關系出現裂縫。
2.親子情感對幼兒發(fā)展的影響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為的肥沃土壤。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永遠無法彌補?!庇啄昶谡怯變呵楦行纬珊桶l(fā)展的重要時期。親子情感是幼兒情感中一種,也是幼兒形成的第一種社會情感,美好的親子情感能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美好的親子情感是實施優(yōu)質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影響著其他社會情感發(fā)展。積極健康的親子關系能夠促進孩子自主意識和能力的形成,促使孩子不斷增進對自己和他人的正確認識,因此親子之間也更容易溝通,親子情感也會隨之更加深厚,所以家庭教育的效果也會很好,即孩子很聽話,這樣的孩子走入學校工作單位等,也都會與同學同事朋友等建立良好的關系,將來結婚也能有美好的愛情和親情。
二、影響親子情感的因素
1.家長對孩子年齡特點的了解程度
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家長就會基于孩子興趣、認知水平和已有經驗,對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和期待,孩子在喜愛的活動中才能獲得成就感和自信,這樣在共同生活中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2.家長對孩子的個性特點的了解程度
對兒童的正確認識是科學教育的起點。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教育的目的是使每個人都成為他自己,因此要基于孩子的個性因材施教。而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會受自己的經驗所限,對孩子的認識也是如此。所以,家長要盡可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個性特點,才會在客觀判斷的基礎上,開展適宜的家庭教育。
3.要有和諧的夫妻關系和良好的家庭氛圍
孩子對情感認識、理解和表達,90%是模仿成人習得的。夫妻交流不融洽,將直接影響親子關系。
和諧的家庭應擁有一致的教育觀念和要求,這樣孩子才能在家庭從容快樂地生活。如果教育方向經常不一致,常會使兒童無所適從,孩子慢慢就會成為一個矛盾體,也不利于健康親子關系的形成。
4.家長對自身學習提高的關注
家庭是一個人誕生的搖籃。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今天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如何度過。家長關注自身的學習提高,注重積累家庭教育智慧,就能夠創(chuàng)造機會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讓美好的事物走入孩子的心靈,滋養(yǎng)孩子的人格,這樣家庭中的親子情感一定會很積極健康。
三、建立健康的親子情感的方法
1.祥和的交流氛圍中,滋養(yǎng)健康的親子情感
祥和是民主、平等和公正的親子關系的體現,是積極健康的親子情感的特征,表現為生活中親子間和諧的相互自由傾訴、傾聽、討論等。在祥和的氛圍下,親子雙方的心是平靜的,平靜狀態(tài)下的交流,才會心靈相同、心心相印、心領神會。在這樣的氛圍中不僅能增進親子情感,還會向爸爸媽媽模仿學習人際交往的技能。
民主、平等的親子關系,父母和孩子享有機會均等話語權,應該是誰說的在理,就按照誰的要求或方法行事,這才會公正,才會有親子間的親密信賴的情感。良好的親子關系建立了,家庭教育效果就好了。
2.在幸福的生活中,體驗濃厚的親子情感
學前兒童,幼兒身心發(fā)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并在成人適度的保護和幫助下,支持幼兒自主學習和主動、獨立地發(fā)展。孩子生活過程中有許多能力不及的事情,需要我們從替代到部分替代到退出由孩子獨立完成。如小班孩子如廁,最初成人需要幫孩子提好褲子,慢慢就要鼓勵孩子自己先提褲子,我們再幫助他提到位,整理好。而隨著孩子慢慢長大,能力提高,我們就要鼓勵孩子盡量自己獨立完成。在幫助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的耐心、鼓勵都會影響親子情感,增強親子間的信賴感。
3.在快樂的親子游戲中,增進積極的親子情感
親子情感作為幼兒社會性的一個方面,其發(fā)展需要在社會的交往、游戲和生活中實現,孩子喜歡游戲,需要游戲,游戲對幼兒認知、技能和情感全面協調發(fā)展都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親子游戲愉悅孩子身心,能夠在滿足孩子需求的中增進親子情感。
親子游戲,通過家長和孩子間的合作和共同參與,彼此都體驗享受了健康的情趣,增進了親子間彼此的喜愛、信賴,收獲了積極情感。
4.在共同的成長道路中,升華美好的親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