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特殊教育治療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特殊教育治療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特殊教育治療方法

第1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適用于評估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yè)各個臨床學科中視障學生的臨床技能掌握情況及畢業(yè)考核,也適用于目標參照性考試,如全國盲人醫(yī)療按摩人員考試,以評估視障學生在畢業(yè)前是否達到全國盲人醫(yī)療按摩人員資格要求。

二、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chuàng)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的組織與實施

1.成立考核評價小組

由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yè)臨床技能培訓骨干教師組成考核小組,負責組建考核題庫、制定評分標準、標準化病人培訓、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核實施及總結。

2.建立考核試題庫

考試內容在考察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基礎性的同時,也要重點突出。因此,試題庫的建立既要結合特殊教育實際,還要參照視障學生畢業(yè)后從事推拿行業(yè)所要取得的職業(yè)資格(即全國盲人醫(yī)療按摩人員考試大綱)的要求。試題庫中包含傷科、內科、婦科、兒科四門中醫(yī)學科的常見病臨床技能測試。

3.標準化病人培訓

標準化病人是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系統(tǒng)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xiàn)病人的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病人。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中標準化病人的應用,既可以解決教學資源緊缺的問題,還能夠克服傳統(tǒng)考評方式缺乏公平的缺點,使視障考生在面對標準化病人中進行考核,提高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和公平性,還能夠為視障學生模擬一個醫(yī)患之間面對面交流的平臺。教師通過前期對視障學生進行相關學科醫(yī)學知識授課后,在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前對視障學生統(tǒng)一進行如何作為一名“標準化病人”,即標準化病人的職責與要求及在考試中表演技巧的培訓。培訓結束后對全體視障學生進行標準化病人考核??己撕细裾叻娇蓞⒓酉乱浑A段的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yè),考生本人即要模擬盲人醫(yī)療按摩師作為考生參加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又有機會作為標準化病人,這是與其他醫(yī)學院校的選取低年級學生或在社會上招募有醫(yī)學愛好的的人士作為標準化病人的重要區(qū)別。其優(yōu)點體現(xiàn)為:視障學生在作為標準化病人之前勢必要對疾病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中的癥狀、體征等相關知識有準確的認識及掌握,通過作為合格標準化病人的培訓與練習,有利于視障學生對所學疾病有更好的掌握,有利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與內化。有了充當標準化病人的經歷也有利于視障學生在臨床工作中更好地以患者為中心進行醫(yī)療服務。

4.符合特殊教育實際的創(chuàng)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考站設置

創(chuàng)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共分為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病例分析、手法操作四站。第一站(標準化病人站):問診,重點測試視障學生病史采集能力,包括病史采集技巧、方法、要點、內容四個方面。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10分。第二站(標準化病人站):體格檢查,重點測試視障學生體格檢查的合理運用能力,包括檢查的內容、順序、方法三個方面。考試時間10分鐘,滿分30分。第三站(非標準化病人站):病例分析,以筆試及問答的形式重點測試視障學生中醫(yī)辨證施治能力及臨床思維方法是否科學有效,包括疾病的診斷與鑒別診斷、分型、治則、治法等??荚嚂r間10分鐘,滿分30分。第四站(標準化病人站):手法操作。重點測試視障學生治療方法的選擇及實施能力。包括合理治療方案的提出;常用腧穴的位置和取法、按摩基本手法、成套治療手法。考試時間20分鐘。滿分30分。考官根據視障考生在各站完成情況按照得分要點進行打分。

5.創(chuàng)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實施結束后的總結

在特殊教育學校針灸推拿專業(yè)每次實施完創(chuàng)新型“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后,參與考評的教師組織學生馬上進行總結。通過考生及標準化病人的自我總結及教師針對視障學生在考核過程中的優(yōu)、缺點的歸納總結及點評有利于視障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改正,以達到提高臨床技能的目的。

三、結語

第2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融合教育是在20世紀90年代中出現(xiàn)的教育思潮,來源于20世紀70年代特殊教育范圍中的“回歸主流”運動,就是盡量把特殊兒童和正常兒童融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幫助特殊進行常規(guī)化的學習和生活。主張融合教育主要是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對特殊兒童進行的一種融合式教育,現(xiàn)在融合教育已經成為治療兒童自閉癥的主要方式,那么在我國是否適用這種理念呢?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進行研究和分析。

一、自閉癥兒童融合教育的實際情況

2.1融合教育現(xiàn)狀

現(xiàn)在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都在使用融合式的教育方法,進行普通班級的融合,不但包含了輕度的自閉兒童,還有很多重度障礙兒童也被納入進來。很多障礙兒童尤其是自閉癥兒童一般都會有一位助教老師進行幫助,給自閉兒童構建專業(yè)的培訓機構,讓自閉兒童積極參與進行來。在臺灣,一些融合了障礙兒童的學校都建立了普通班,資源班和特殊班,很多不同程度的自閉兒童都被安置在這些班級中,一些主要的課程在資源班中進行。融合教育的觀念是治療自閉兒童的關鍵,對于治療自閉兒童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在我國進行美國式的融合教育也有一定的問題。美國進行“融合”教育的時間比較長,在訓練自閉兒童方面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經驗,并且得到了自閉癥研究專業(yè)機構的認可。但是我國現(xiàn)在進行全融合還有很多的問題。第一,有關的配套設備,教育方法還不健全。第二,現(xiàn)在我國關于自閉癥的研究成果比較少,發(fā)展時間較短,對于治療的支持力度也比較薄弱。第三,融合要根據不同的類型,差別對待,教育公平等理念是進行良好學習的最佳環(huán)境,但并不是一定要一起上課才能歸位平等。對于自閉兒童的融合要充分的考慮到其人群的特殊性,爭取為他們提供最合適的教育和治療方法。所以,強化老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中治療自閉兒童的關鍵。

2.2在我國實行融合教育的主要問題

融合式教育的觀念充滿理想化,落實到實際卻沒有那么簡單,尤其是一些患有自閉癥的兒童,在實行起來更是困難重重,因為實施的關鍵需要多種因素的共同配合。在我國實行融合教育存在許多的問題,其中有缺少整體的行政幫助和教育資金;專業(yè)技能不足;自閉癥兒童研究的專業(yè)人員數量缺乏,學校中對相關專業(yè)的支持力度也比較薄弱等等。除了上述原因,實行融合教育最大的困難還是來源于老師,學校和有關行政人員的認識,因為人們對于融合教育觀念沒有深入的理解和認同,所以在進行融合教育的時候,建立融合班級的時候,要對實際的資源,費用和認識等因素進行審查,在相關的條件下進行融合教育,不能一味的只是要求融合。[1]

二、如何大力開展融合教育

2.1自閉癥兒童的融合需要和自閉兒童的心理特點相吻合

自閉癥兒童和很多正常兒童一樣,在內心也有多方面的需求,需要在一個安穩(wěn),友愛的環(huán)境中成長,融合要根據自閉兒童的實際心理狀況和心理需求,進行有關的幫助。

2.2站在自閉癥兒童的角度進行思考

自閉癥兒童在融合班級中,老師要考慮到自閉兒童在自閉方面的影響因素,從而更好的幫助自閉兒童實現(xiàn)融合。功能性較低的自閉兒童,不能提早進行融合,要注重對他們進行早期的干預訓練。

2.3完善相關的法律發(fā)揮,給與政策方面的幫助

完善相關的法律發(fā)規(guī),給與政策方面的幫助是進行融合教育的關鍵力量,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能夠劃分出各自的責任,義務和權利,優(yōu)化使用資源,推進融合教育,使得教育的發(fā)展能夠給更多的自閉兒童帶來歡樂。

2.4提升教學和生活水準提供相關的物資條件

最近幾年,人們越來越多的使用計算機。構建無障礙設施,建立相關的資源儲備,提升融合教育中學生進行學習的環(huán)境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老師,制定個人訓練的專業(yè)人員,家長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融合教育因素,只有三者之間保持良好的交流和互動,才可以更好的之間自閉兒童的心理問題。[2]

2.5加強融合教育的支持力度

根據相關專家或特教老師對自閉兒童制定的特殊化的教育方案,并且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反映及觀察,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治療方案。班主任老師主要是對教室環(huán)境進行合理的布置,例如:位置,給學生選擇適當的友伴,建立規(guī)范化的班級,能動性的和其他任課老師傳播學生的相關知識。并且,還要及時向特教老師匯報學生在團體活動中的實際情況。根據自閉兒童中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處理,這樣就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兒童的實際特點進行相關的設計,因此在設計方法上可以不局限于某種形式,例如以游戲的方法進行治療,進行應用性行為訓練,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和治療。融合教育中的治療也要考慮到家長的作用,家庭教育需要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融合。

2.6有效發(fā)揮專業(yè)人員在融合教育中的引導作用,提供相關的技術指導

融合教育在教育模式中要善于和不同的文化,智力和身體狀況相融合。對特殊兒童來說,特別是自閉癥兒童,如果只是把他們和正常的兒童安排在同一個教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融合。所以,進行融合教育還需要具有專業(yè)技術能力的人員提供技術方面的幫助,特別是把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效的融合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他們才能在融合教育中發(fā)揮自己的價值,使用專業(yè)的技能促進教育的順利進行,而且也大大的減輕了普通老師的心理壓力。

2.7對教的訓練

現(xiàn)在我國全融合教育和半融合教育都是自閉兒童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潮流,需要對老師在特殊教育方面的能力進行加強。并且,不論是普通幼兒園的老師還是與之相關的專業(yè)人員,都要學習融合理念,從而真正的實現(xiàn)融合教育。[3]

2.8體現(xiàn)家長在融合教育中的價值

第3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關呢?

杜主任:孤獨癥是一種廣泛的發(fā)育障礙疾病。以前,孤獨癥發(fā)病率較低,20世紀70年病率為1/10000,而2008年統(tǒng)計的患病率已經上升為1/150,近40年時間上升了60多倍,男女比率大約為4∶1。

孤獨癥的明確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幾十年的研究表明孤獨癥和幾個因素有關。

首先是遺傳因素。 家系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孤獨癥遺傳度為90%,同胞患病率為2%~8%,是一般人群的發(fā)病率的50~200倍,但遠低于單基因遺傳疾病的發(fā)病率。兒童孤獨癥患者二三級親屬的患病風險分別為0.18%和0.12%。多數研究認為,兒童孤獨癥是由于多基因遺傳及其它非遺傳因素共同作用,而且至少為10個以上的致病基因相互作用的結果。與孤獨癥有關的致病基因大約位于性染色體和7號、15號、17號等常染色體上面,可能與五羥色胺系統(tǒng)基因、免疫系統(tǒng)基因、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基因等有關系。

還有圍產期因素及環(huán)境因素也很重要。 圍產期是指妊娠28周至出生后一周的時期,孤獨癥患者中有過圍產期產傷、宮內窒息的概率較正常孩子更為常見。而包括防腐劑、消毒原料中汞等各種重金屬污染也可能是孤獨癥的發(fā)病原因之一。

再一個,病毒與免疫學因素也不可忽視。圍產期的病毒感染可引起免疫缺陷,損害中樞神經系統(tǒng)。孤獨癥還可能存在自身免疫缺陷,從而使其在胎兒或新生兒期容易招致各種病毒感染,從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tǒng)損害。病毒感染和免疫缺陷,可以導致神經細胞凋亡過程出現(xiàn)異常,從而導致神經發(fā)育障礙。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孤獨癥與神經遞質系統(tǒng)的異常有關。我們大腦中有一些重要的化學物質,例如單胺系統(tǒng)中的五羥色胺系統(tǒng)基因、兒茶酚胺系統(tǒng)都和人類的情感表達有明確的聯(lián)系,這些物質的異??蓪е屡c外界的情感聯(lián)系出現(xiàn)障礙。

《科學生活》:既然孤獨癥是在嬰幼兒時期就發(fā)病的,那么它有哪些常見的癥狀,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

題呢?

杜主任:孤獨癥的特征性癥狀有三組,即社會交往障礙、語言交流障礙及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行為。大多數孤獨癥的起病年齡在出生后1~2年,有的孩子在1歲之前就有一些異常表現(xiàn),例如:有的孩子在1歲以前異常安靜,不認生,現(xiàn)在看來,極可能就是早期孤獨癥的表現(xiàn)。有的孩子表現(xiàn)為目光對視差,哺乳時無相應的肢體姿勢,3~4個月時被逗弄也不會發(fā)笑,4~6個月時還不會關注周圍的環(huán)境變化,好像周圍的事和他無關,6個月~1歲時對經常接觸的人和陌生人一樣對待,親近的人離開也毫無反應。

孤獨癥最核心的癥狀是社會交往障礙。人類除了語言表達之外,有很多非語言的表達方式,例如肢體語言、姿勢、手勢、眼神來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情感,其中眼神交流在人際交往中起著傳達思想和表達情感的重要作用,人們常常通過眼神,表達自己的意見、情感。孤獨癥孩子缺乏眼對眼的凝視,他們的目光經常不集中在別人的臉上,不注視人,目光顯得空洞渙散,回避目光接觸,缺乏社交性微笑。母親抱起他時,往往沒有期待性興奮的表情,對不認識的人也不認生。但是,也有孩子對父母尤其是母親表現(xiàn)為過分依賴,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黏著母親,把母親當作喜歡的一件東西。1歲以后的孤獨癥孩子缺乏指向性注意,不能與他人共享興趣,也缺乏表白性注意,別人很難從他的目光中判斷出他的意圖。

在玩游戲時,孤獨癥孩子由于缺乏想象性,例如不能將一個東西假想成另外一個物品,所以不會玩假想游戲,只是刻板地敲打東西或亂扔、亂揉玩具。他們的模仿性游戲能力也較差,不會玩“過家家”,模仿醫(yī)生、廚師等特定職業(yè)的行為。對互動的、合作的游戲缺乏興趣,因而不愿參加集體游戲,有時候加入游戲也比較被動,不能理解游戲的規(guī)則。上幼兒園后也不懂得遵守紀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經常在上課時離開座位,自由玩耍。孤獨癥孩子不探究周圍的環(huán)境和別人的活動,別人的開心不能引起他的注意,沒有加入的愿望,更不懂得在交往中如何對別人恰當反應。

孤獨癥的第二大核心癥狀是語言交流存在本質上的障礙。 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人存在語言發(fā)育遲緩,這往往是家長首次就診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孩子終身不能說話。孤獨癥孩子不僅存在語言表達障礙,而且存在語言理解障礙,有語言發(fā)育的孩子也不能利用語言進行有效交流。在語言表達障礙中,往往表現(xiàn)為言語重復、刻板以及簡單地模仿別人,有的孩子出現(xiàn)延遲性模仿,反復說幾天前聽到過的話。對“你”和“我”分不清楚,往往用名字替代“我”。他們的語言表達中,不帶情感色彩,無抑揚頓挫,語音、語調、語速的變化,像機器人說話一樣。孤獨癥孩子的語言理解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不聽指令或聽不懂指令,對別人的言語沒有反應,似乎充耳不聞,像聾子一樣。其實,對孤獨癥孩子進行聽力測試,大部分孤獨癥孩子的聽力測試都是正常的。病情比較輕的孩子在別人配合手勢時,也能執(zhí)行一些簡單的指令,但缺乏手勢輔助時就比較困難,理解帶介詞的句子比較困難,而且不能理解語言中微妙的含義,例如不能理解諷刺語和幽默句。

有語言孤獨癥的孩子也不能恰當地利用語言來進行有效交流。所謂有效交流,就是要有互動,一問一答,達到交流信息的目的。孤獨癥孩子的交流就達不到這些目的,他們經常只是自顧自地說,也不在意別人的信息反饋?;蛘卟蛔⒁庹勗挼闹黝},經常跑題,以至于其他孩子因交流不成功不愿與其交流、玩耍。除了語言交流障礙以外,孤獨癥孩子還存在非語言交流障礙,表現(xiàn)在理解和利用手勢,或通過面部表情來表達自己意愿或情感的功能出現(xiàn)障礙,也就是看不懂,不會用。他們的面部表情呆板,缺乏細微的情感變化,也不能與別人產生情感共鳴,難以發(fā)展同情、悲傷、羞愧等高級情感。

孤獨癥的第三組特征性癥狀是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行為。 他們不愿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設置,家里的物品常常要求一成不變,并且要有一成不變的作息時間表,外出時行固定的路線,否則煩躁不安。他們常常不喜歡新東西,往往對沒見過的東西不感興趣,沒經歷過的活動不去嘗試。有的孩子特別喜歡某些物品,例如圓形的、球狀的東西常常是孤獨癥孩子最喜歡的,經常反復轉著玩,一玩幾個小時。有的孩子對一些特殊的物品有異乎尋常的嗜好,常常不離不棄,喜歡的東西舊了、臟了、臭了也不愿扔掉。他們玩耍的方式和正常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喜歡撕紙玩,喜歡聽玩具車的輪子轉動,喜歡轉著瓶蓋玩。

孤獨癥孩子往往有刻板的行為,例如不停在自己眼前晃動自己的手,或反復拍手,轉圈,來回無目的地跑。孤獨癥孩子的行為往往帶有強迫性質,例如出門時必須走固定路線,吃飯前有固定的儀式。孤獨癥孩子的情感表達比較單調、平淡、刻板,情感反應與周圍環(huán)境不協(xié)調,別人興高采烈時,他卻面無表情,更不會去試圖取悅別人。部分孤獨癥孩子伴有明顯的多動、沖動行為,單調地來回蹦跳或轉圈,其多動表現(xiàn)并不是周圍環(huán)境刺激誘發(fā)的,別人不理解其行為,做事不知危險,有時沖動傷人或自傷。

統(tǒng)計下來,大約有七成的孤獨癥患者存在智力障礙,智力正常的被稱為高功能孤獨癥。而且,孤獨癥患者的智力與其社會交往能力低下的程度不相稱,其智力的各個方面發(fā)育也不平衡,往往操作智商顯著高于語言智商,最好能力和最低能力之間差別很大,但與正常兒童相比,他的最好能力也低于正常水平。但是,少數孤獨癥患者有異乎尋常的能力,就像美國電影《雨人》里的雷蒙,就有超強的記憶和計算能力,有的孩子有超強的音樂天賦及繪畫天賦,對某些專業(yè)領域的知識非常

熟悉。

孤獨癥患兒存在明顯的注意力障礙,在早期缺乏交匯性注意,即不能用視線追隨環(huán)境中的刺激和別人的視線,由于語言理解能力缺陷,他們在上課時對老師的講授不感興趣,注意力渙散,但對自己喜歡的事情異常

專注。

孤獨癥孩子還常有明顯的感知覺問題。常見的是對一般的聲音缺乏反應,而對某些聲音卻特別敏感。例如有的孩子對氣球爆炸的聲音非常畏懼,但對放鞭炮的聲音卻很喜歡。他們的視覺辨別能力往往較差,看東西往往只看局部,忽略整體特征,對物體的大小、位置和顏色等特征分不清楚,部分孩子特別喜歡光線的刺激,在強光下不眨眼睛。還有的孩子不怕痛,打針、摔破皮均無感覺,對寒冷的感覺也較遲鈍,卻受不了輕微搔癢、撫摸等感覺。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舔、聞物品,所有剛到手的東西都要聞一聞、舔一舔。

《科學生活》:如果是沒有接受過治療的孤獨癥患兒,病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好轉嗎?

杜主任:孤獨癥是一種慢性的終身性疾病,我國很多地區(qū)都把孤獨癥歸于殘疾,予以治療費用的補助。如果不進行治療,任其自然發(fā)展,完全痊愈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會嚴重影響孩子以后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以后的病情好轉程度和患兒的癥狀嚴重程度,有沒有語言發(fā)育及詞匯量的多少,智力水平的高低,家族中是否存在遺傳因素以及周圍環(huán)境包括家長的教育、支持等因素有密切的聯(lián)系。孤獨癥患兒有共同的特征性癥狀,但每一個孩子又有其特殊性。癥狀典型、嚴重的孩子有可能通過特殊教育訓練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癥狀較輕,語言發(fā)育相對較好、智力水平正常的孩子經過恰當教育訓練還可以上大學,過上普通人的生活。一般來說,有一半的孤獨癥孩子通過訓練能獲得語言能力,如果5歲仍然沒有語言能力,以后再獲得語言能力的概率就很小。孤獨癥的預后不容樂觀,但是早期、長期堅持進行特殊教育培訓,進行個性化教育,可以明顯改善患兒的預后,提高其社會適應能力。

《科學生活》:可見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是孤獨癥孩子得以康復的重要途徑,那么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這一疾病有哪些治療方法呢?

杜主任:鑒于孤獨癥是一個嚴重影響患兒社會適應能力的疾病,致殘率很高,而且迄今為止,尚未找到確定的發(fā)病原因,因此,它的治療現(xiàn)狀是嚴峻的。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前,孤獨癥的主要病因學假說認為是社會心理因素尤其是“冰箱媽媽”――母親對孩子缺乏愛心造成的,而孤獨癥孩子本身的心理特征是正常的,因此,孤獨癥一直被局限在精神康復領域,許多醫(yī)生用治療兒童精神分裂癥的方法來診治患兒,給予患兒服用鎮(zhèn)靜劑或抗精神病藥物,大多數心理醫(yī)生給孤獨癥家長的建議是送到養(yǎng)護機構或精神病療養(yǎng)院。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孤獨癥不再被視為精神分裂癥的一種,并基本排除了社會心理因素的發(fā)病原因,人們開始從特殊教育領域開辟了對孤獨癥治療的新方法,利用各種方法致力于幫助孤獨癥患兒提高社會交往能力、語言能力及提高認知能力。隨著有志之士的多方探索,臨床治療經驗的積累,目前已經找到一些對孤獨癥有明確治療效果的方法,給孤獨癥患兒的治療帶來一絲曙光。

目前,主流的治療方法有:特殊教育訓練(包括家長教育)、行為矯正、藥物治療。其中,專業(yè)的特殊教育訓練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主要治療方法,家長教育主要是提高家長對孤獨癥的認識,學會一些簡單的訓練技巧,提升家長的治療信心,創(chuàng)造有利于孤獨癥患者康復的家庭環(huán)境。行為治療是對孤獨癥患者的刻板行為、自傷、沖動傷人行為進行行為矯正,根據行為矯正的原理進行語言訓練,提高孩子的社交技能,訓練其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不主張進行常規(guī)的藥物治療,而藥物治療的主要對象是那些出現(xiàn)行為矯正無效的嚴重刻板行為、嚴重情緒障礙、精神癥狀、抽動癥狀、癲癇發(fā)作等的孩子。

在孤獨癥的治療中,特別強調早期發(fā)現(xiàn)及早期治療,因為3歲以前是兒童大腦發(fā)育及語言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在3歲以前開始治療與5、6歲以后開始治療的差異十分明顯。孤獨癥患者有共同的特征性癥狀,但每個孩子的智力發(fā)育水平、癥狀嚴重程度及有無合并癥狀、語言發(fā)育水平、成長環(huán)境及家庭支持資源不同,其治療方案的制定也是個體化、系統(tǒng)化的,部分患兒需要恰當的藥物治療進行輔助。

孤獨癥的三大特征性癥狀互相聯(lián)系,在治療過程中,語言培訓、社交訓練、刻板行為的矯正、認知訓練、大運動及精細動作的訓練、聽覺及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均要綜合培訓,不可偏廢某一方面的治療,才能起到整體能力提高、向全面康復進步的效果。

第4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論文關鍵詞:ADHD;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綜合干預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通常稱為多動癥,美國精神病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統(tǒng)計手冊》(DSM-Ⅳ,1994)將其稱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出版的《疾病、創(chuàng)傷和死亡原因的國際統(tǒng)計分類》(ICD-10,1988)將其稱之為“活動與注意失調(disturbance of activity and attention,DAA)”,屬于多動(hyperactivity disorder,HD)的亞型;我國中華醫(yī)學會精神分科出版的《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則將其稱之為“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兒童多動癥)”。ADHD多發(fā)于兒童時期,所以也稱為兒童多動癥,其主要表現(xiàn)有注意缺陷(attention deficit)、活動過多(hyperactivity)和沖動(impulsiveness)。其中注意缺陷或注意渙散則是ADHD的核心癥狀。

患有ADHD的兒童在學校中往往表現(xiàn)不佳,因為他們無法使自己安靜下來,更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師的講課內容上去,因此盡管他們智力不存在問題,但學業(yè)成績往往還是很差。有研究表明,有高達20%-25%的ADHD兒童存在嚴重的學習障礙,這又進一步增加了他們學業(yè)成績不佳的可能性。另外,ADHD患兒在人際關系上也存在問題,他們經常會被其他孩子拒絕,而他們也經常會對其他孩子有著言語和動作的冒犯,當事情不順意時,便會與同伴爆發(fā)肢體上的沖突。此外,有45%-60%的ADHD患兒還會發(fā)展出品行障礙(conduct disorder),甚至成為少年犯。

ADHD患兒存在如此多的問題,因此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療和輔導??偟恼f來,針對ADHD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營養(yǎng)支持、心理治療和社會干預以及綜合干預措施。

一、藥物治療和營養(yǎng)支持

(一)中樞精神興奮劑

一般認為,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的異常與多動障礙存在關系。Wilens等通過研究指出,中樞精神興奮劑之所以能在ADHD的治療中起作用,可能是因為興奮劑能夠抑制多巴胺等神經遞質的再吸收,從而能提高了大腦突觸中的遞質水平。此外,其他很多研究都證明了中樞興奮劑在減少ADHD兒童的破壞和增加他們與人交流的方面都有著顯著的作用。

興奮劑被認為是治療ADHD最有效也最安全的藥物,美國精神病學會、歐洲兒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學會以及中華醫(yī)學會精神分科均將其推薦為治療ADHD的一線用藥。研究表明,70%-85%的ADHD兒童對于中樞興奮劑有著良好的反應。使用興奮劑能夠有效減少患兒的多動和破壞行為;有助于患兒提高注意力和對于無關刺激的抗干擾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有助于學業(yè)成績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患兒的社交能力,改善同伴關系,增加對父母、老師命令的服從性。

(二)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

當ADHD患兒伴發(fā)有抑郁癥狀時,抗抑郁藥物對于治療也有著比較好的療效,很多研究都認為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的治療效果與中樞精神興奮劑不相上下。抗抑郁類藥物對于改善患兒的認知表現(xiàn)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總的看來,抗抑郁類藥物的療效還是低于興奮劑的。所以,作為治療ADHD的二線用藥,當中樞精神興奮劑作用不明顯,或者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使用興奮劑作為治療藥物時,才考慮使用抗抑郁類藥物。

目前常用的治療ADHD的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有丙米嗪、去甲米嗪、多慮平、阿米替林、去甲替林等。

(三)其他藥物

由于ADHD的病因至今尚未明了,所以并非全部的ADHD患兒都可以通過中樞精神興奮劑和抗抑郁藥進行治療。某些治療病例中,患兒對于興奮劑和抗抑郁藥以外的其他某些藥物也有著良好的反應;此外,有些患兒無法適應興奮劑和抗抑郁藥的副作用,使得治療者不得不考慮換用其他藥物。

在這一類藥物中,可樂定的使用較為廣泛。這是一種抗高血壓類的藥物,有助于減少去甲腎上腺激素的釋放,從而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多動癥狀的緩解??蓸范▽τ贏DHD患兒的多動行為有著明顯的抑制作用,但對于認知方面的改善尚顯不足。

(四)營養(yǎng)支持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并非由營養(yǎng)不足引起,但合理的飲食卻有助于兒童集中注意力、抑制沖動行為、調節(jié)情緒,并提高問題解決的能力,所以了解事物的營養(yǎng)搭配對于治療ADHD也是很重要的。其中,最關鍵的營養(yǎng)物質有蛋白質中衍生出來的氨基酸、酪氨酸、色氨酸、苯基丙氨酸,鐵、鋅、鎂等礦物質以及一些必要的脂肪酸。

二、心理治療和社會干預

(一)行為治療

行為治療的總體思想是當兒童出現(xiàn)合理的行為時,便給予獎勵,使該行為得到強化并保持下來;當兒童出現(xiàn)多動、沖動等行為時,便對之采取漠視的態(tài)度,甚至給予一定的懲罰,使得該行為逐步消退。

行為治療中常用的是“代幣制法”,即當兒童出現(xiàn)合理的行為時,父母、老師等會給予相應的代幣作為獎勵,當代幣積累到一定量時,可以允許兒童用他擁有的代幣來換取他想要的獎勵(比如一個玩具、出去旅游一次等),在積累代幣的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多動等不恰當行為,也會被沒收相應的代幣。

(二)家庭治療

治療ADHD并非只是患兒和治療師兩者的事情,還應包含家庭因素對兒童的影響,因此家庭治療在ADHD的治療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謂家庭治療,關鍵是確立家長在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幫助家長正確認識ADHD,要讓家長增加對兒童的理解,要理解患兒的多動行為并非他故意為之,所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于某些不具危險性的多動行為可以給予忽視,使之得不到強化,從而逐步消退;而在兒童出現(xiàn)合理行為時,要及時給予表揚,使之得到強化并保持下來。同時家長還應當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時間和飲食起居,保證充足的睡眠,并盡量消除無關刺激對于兒童的干擾。

此外,在治療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并非是簡單的“后勤保障者”,而是“參與者”。父母要積極參與到治療方案的制定中,因為沒有人會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只有父母真正參與到輔導中去,才能制定出更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治療方案。同時,父母還是治療的“反饋者”。治療師對于兒童的治療時間是有限的,而父母才是和兒童長時間相處的人,所以父母對于兒童的觀察可以做到更加細致入微,而這些觀察作為反饋信息,也有助于治療的不斷深入以及治療方案的不斷修正。

(三)學校干預

ADHD患兒的學業(yè)問題往往是家長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很少有患兒可以在缺少外界支持的情況下完成學業(yè)任務。在家庭中,這些支持來源于父母和其他家人;而對于學齡期的兒童,這些支持還來源于學校。一方面,學校也別是班級老師在治療中也應充當“參與者”和“反饋者”的角色,通過老師提供的關于患兒在學校的各方面信息,也對治療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另一方面,針對ADHD患兒的特殊性,老師可以為其提供特殊的學習環(huán)境,甚至學校也應當建立完善的機制來幫助這些孩子。例如,在美國,當孩子被確診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時,家長可以寫信索取一份由特殊教育學校(CSE)組織下發(fā)的評估,然后將這封信寄到特殊教育學院的領導那里,聯(lián)邦教育機構規(guī)定,學校必須為這類兒童制定特殊的、符合他實際情況的教學和服務計劃。

(四)團體輔導

在面對一個ADHD患兒的群體時,團體輔導是一個有效的治療方式。團體輔導的作用在于:利用游戲的趣味性,結合學科教學內容對團體里的兒童進行行為訓練,不斷提高其控制行為、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團體輔導可以促使患兒在團隊中進行橫向的比較,在與團隊成員的比較中不斷強化榜樣的作用;此外,團體輔導不同于個案輔導,只有每一位成員都遵守團隊規(guī)范才能使團隊有效地運轉,因此在團隊中還有助于兒童理解團隊規(guī)范、學會與人相處,并將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際生活學習中去。

三、綜合干預措施

盡管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對于ADHD都有著各自的作用,但很多研究都發(fā)現(xiàn),單獨使用某種治療方法的效果明顯不及將某些方法合理綜合運用:Whalen和Henker(1998)研究發(fā)現(xiàn),單獨使用興奮劑來治療ADHD的效果是短暫的;DuPaul和Barkley(1993)研究指出,在使用行為療法提高兒童注意力、消除沖動和不當行為的過程中配合使用中樞興奮類藥物,可以得到較為持久的療效;DuPaul和Hoff(1998)研究表明,綜合運用心理社會療法和藥物治療,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療效都明顯優(yōu)于單獨使用一種治療方法;Jensen等(2001)的研究數據也顯示,綜合運用利他林(中樞精神興奮類藥物之一)和行為療法的患兒中,有68%的癥狀得到了緩解,而在單獨接受行為療法的兒童有56%的癥狀得到緩解,在單獨接受行為療法的兒童有34%的癥狀得到緩解,而在僅僅接受常規(guī)社區(qū)看護的兒童中,只有25%的兒童的癥狀得到了緩解。

以上研究結果均顯示,單一療法的療效不及綜合療法。單一的藥物治療無法解決ADHD不同亞型癥狀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家長、老師、家庭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而單一的心理治療和社會支持也無法從生理上解決神經遞質等神經生化因素對于ADHD的影響。據此,美國國家精神研究所(NIMH)開始了對ADHD綜合療法的研究,NIMH指出,行為療法、情緒療法、社會支持、藥物治療等合理恰當地結合使用,更有助于改變ADHD患兒的不良行為。

第5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本次實習工作為期三十五天,共分為了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我們根據分好的四組下到各個部門各學習一天,第二階段集中培訓,第三階段根據自己的意愿深入到部門學習,機構領導為我們考慮的很周全,這一時間上的分配能讓我們更好的了解啟蕊,了解特殊教育,能夠更好的去發(fā)揮自己特長,完成實習工作。

第一階段的實習工作讓我感覺到很迷茫,因為我并不是一個特教專業(yè)的學生,對特教知識懂得太少,不知道從何去入手,在各個部門學習的時候感覺離我們社工太遠了,不知道怎么去用社工知識和特教知識去結合運用。這個問題整整困惑了我一周,直到廖老師的那些話才解開了我的迷惑,感謝廖老師那些肺腑之言。

帶著第一階段實習中的問題進入了第二階段的集中培訓,把不懂的問題放在了這一階段重點去學習,不僅鞏固了原有的知識,又學到了很多很多的新知識,在這一階段里我學到了很多的專業(yè)知識,比如什么是iep,iep的制定與實施,如何備課和聽課,如何駕馭課堂,還有腦癱的定義及其相應的治療方法對其的作用,等等一些模塊的學習讓我們逐步感覺離特教越來越近,雖說講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但是這些離我們很近,都是最實用的,老師說過特殊教育不是一兩天能夠說清的,也不是一兩個月能學會的,沒錯以后的路還很長,還靠自己的努力去學習,我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更加理解了特殊教育,更加堅定了自己選擇。

一份耕耘一分收獲,通過一周的學習,終于輪到把理論得到實踐的時候了,我很有幸的在第三階段被分到了職教部,在這里我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和崔老師每天都負責帶學生去社區(qū),參加社區(qū)之家的活動,雖說每天都是重復的,但是讓我收獲了很多,不僅是做人的道理,還是居家的方法。我覺得每天都在做同樣的的事,但是能做好那才是最重要的,才是一種收獲。在啟蕊的一個多月里每天都做著同樣的事,帶著同一個人,或許會有些單調,但是特殊教育不可能有太多的色彩,因為他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只有這樣才能鍛煉一個人的意志。當培訓結束后我的工作安排就一直固定沒有改變過,早上八點到班級配合班主任老師給孩子測量體溫,八點半出發(fā)帶三個孩子去買菜,之后去社區(qū)之家教孩子們做飯,緊跟著就是會餐時間,看著大家辛苦做出的飯菜,每個人都是快樂的,吃完飯就陪他們午休,下午上一些體能課和個訓課,就這樣一天的工作就結束了,看起來簡單的一天,實際上會付出很多的,他們完全沒有安全的意識,所以在切菜等等方面,都要多加小心和關注。

第6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當今社會中,我國擁有1000萬名智力障礙者,在這1000萬名智力障礙者中,6—14歲階段的學齡智力障礙人數為428萬。多年以來,在智力障礙學生行為治療中,音樂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音樂教學中融入奧爾夫音樂治療法。奧爾夫的音樂治療法能夠有效恢復智力障礙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對智力障礙學生的適應行為缺陷以及智力缺陷等進行補償,因此,音樂教學對智力障礙學生來說,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手段。

關鍵詞:

特殊教育;智力障礙學生;音樂教學;作用;效果;對策

在特殊教育領域中,音樂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音樂教學對智力障礙學生治療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在特殊教育學校音樂教學中開展音樂治療訓練,能夠有效地改善智力障礙學生的心理能力和智力水平,提升智力障礙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將集中學生注意能力作為根本前提和切入點,根據因為行為的治療方法相關規(guī)定,確定音樂教學的短期和長期目標等,運用游戲教學方法,將語言引入到音樂活動之中,注重發(fā)動學生的身體動作,從本質上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

一、關于智力障礙學生

1.智力障礙學生的定義

智力障礙學生是指處于學齡段的智力障礙患者,智力障礙還被稱為智能障礙,簡稱智障。在美國等其他國家中,常常用心智遲緩來表示智力障礙,國際上偏向于使用Mentalretardation來作為智力障礙的正式名稱。在我國,智力障礙學生的智力水平比一般人明顯略低,并呈現(xiàn)出適應障礙特征。

2.智力障礙學生的成因

智力障礙學生分為后天形成智力障礙學生以及先天形成智力障礙學生兩種,其中,后天形成智力障礙的原因很多,可能是腦組織受到損害,也有可能是由于腦組織受到外部情緒的刺激。而先天形成智力障礙原因就在于染色體不正常。有些學生在嬰幼兒階段的時候,玩耍的過程中,可能會突然受到腦部撞傷,還有可能是由于他們在睡覺的過程中,煤氣中毒引起的,諸如此類的原因和情況,均會導致智力障礙。在社會發(fā)展以及進步的過程中,智力障礙嚴重阻礙了其發(fā)展和進步,世界各國均對智力障礙問題進行了高度重視。很多學者也會對產生智力障礙的原因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相關研究資料表明,產生智力障礙的主要原因是遺傳因素,其次,為預期感染,特別是妊娠前期感染,最后為預期營養(yǎng)不良,導致胎兒在母體內生長和發(fā)育十分遲緩。除此之外,導致智力障礙的原因還包括缺失微量元素、腦中毒等。

3.智力障礙學生的特征

通常情況下,智力障礙學生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智力障礙學生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的感知速度十分緩慢,甚至會直接忽視外部刺激,但他們對于視覺刺激反應的速度要比聽覺刺激反應的速度快,在固定的時間中,他們對于外部刺激的反應常常慢于正常學生。智力障礙的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常會處在失神的狀態(tài)中,注意力的廣度也比較小。與正常學生相比較,智力障礙學生的記憶力比較差,通過多次重復以及反復記憶才可以記住很少的知識,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們還可能會將已經記住的知識忘記。除此之外,智力障礙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欠缺,他們只會簡單的交流以及發(fā)音,不能夠開展大量、富有邏輯的語言溝通和交流。思維呈現(xiàn)出僵化的狀態(tài),缺乏抽象性思維,智力障礙學生的概括能力以及想象能力都比較低,對于數字缺乏敏感性,通過長時間機械性記憶,智力障礙學生能夠實施非常簡單的計算,但是,智力障礙學生沒有辦法開展獨立邏輯推理。此外,智力障礙學生還具有情緒不穩(wěn)定的特點,他們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意志力也比較差,缺乏自信心,交流能力比較弱,很難與人實施有效、及時的溝通和交流。

二、音樂教學對智力障礙學生的作用

普通學校開展音樂教學能夠培養(yǎng)人們對于美的感受,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舒緩人們的壓力,更可以提升人們的創(chuàng)造力以及欣賞能力。但對于智力障礙學生來說,特殊音樂教學十分重要,通過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特殊音樂教學,能夠從本質上提升智力障礙學生的心理成熟度以及生理成熟度,使智力障礙學生能夠更加有效地與其他人溝通和交流,提升智力障礙學生身體的靈巧度及活動能力,使他們可以步入到社會中,更好地開展學習和生活。音樂教學能夠幫助智力障礙學生集中自身的注意力,培養(yǎng)智力障礙學生想象力,提升智力障礙學生社會交往能力以及溝通交流能力,增強智力障礙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音樂教學,能夠使智力障礙學生聽到動聽和悅耳的聲音,通過聽音樂,能夠刺激智力障礙學生的身體和心理,使其可以得到健康發(fā)展,引導智力障礙學生參與社會生活。鑒于音樂教學對智力障礙學生的諸多作用,必須要規(guī)范智力障礙學生音樂教學,使音樂教學可以越來越正規(guī)化,以便更好地愛護智力障礙學生。

三、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音樂教學的方法

1.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情感教學法

在音樂教學中運用情感教學法,教師要用情感來對智力障礙學生進行感化,使智力障礙學生可以產生一定的共鳴,音樂教師可以和智力障礙學生開展良性、有效地溝通,為完善智力障礙學生的人格奠定基礎,使智力障礙學生可以在音樂學習和欣賞過程中穩(wěn)定情緒,得到有效幫助。通過運用情感教學方法,能夠將音樂世界里情感因素充分展示出來,使智力障礙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感性思維。由于他們在智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他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波動并不大。因此,與發(fā)育健全學生相比較,智力障礙學生更需要教師和他們開展感情交流,音樂教學恰巧是重要的渠道,可以為教師與學生開展感情交流提供媒介。通過為學生提供音樂鑒賞以及音樂教學活動,能夠激發(fā)智力障礙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興趣,進而提升智力障礙學生表達情感的能力。雖然智力障礙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比較低,對于各種事物的認知以及觀念均十分模糊,也缺少良好的自我發(fā)展能力以及智商、情商,但智力障礙學生也可以和健全學生一樣,體會到別人對他的情感。通過對智力障礙學生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智力障礙學生可以對音樂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充分感知和欣賞,提升智力障礙學生感知的能力,幫助智力障礙學生提升自身的認知水平,與音樂產生共鳴,最后實現(xiàn)身體和心理的發(fā)展,還可以提高智力障礙學生音樂的鑒賞能力,感知音樂節(jié)奏。

2.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智力障礙學生具有情感體驗遲鈍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特點,因此,智力障礙學生對于音樂的感受能力并不強,通過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融入多媒體技術,幫助教學,利用多媒體的圖像、多媒體的聲音、多媒體的色彩來對智力障礙學生進行刺激,具有很好的音樂教學效果。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中,智力障礙學生容易興趣不高,這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音樂更加動聽悅耳,使畫面更加生動,使形象更加鮮明,不僅豐富了音樂教學活動,更使音樂教學氛圍活躍,提升了智力障礙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積極性,也提升了智力障礙學生接觸層面,為智力障礙學生更好、更全面地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除此之外,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還可以拓寬渠道,通過多種渠道來為智力障礙學生灌輸音樂的信息。和普通的音樂教學方式相比較,運用多媒體技術的音樂教學具有重大的意義以及特殊的功效。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形象直觀、色彩豐富等優(yōu)勢,吸引智力障礙學生的注意力,使智力障礙學生能夠在熱情的氛圍中進行音樂欣賞,開展音樂學習活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重要的社會問題和影響因素就是智力障礙,各個國家對于智力障礙問題十分關注?;加兄橇φ系K的學生對外界感知比較遲鈍,注意力也很難集中起來,常常處在失神狀態(tài)中。這些學生的記憶力也比較差,經過多次機械性重復,雖然可以記住一些知識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容易將這些知識點忘記。通過相關實踐研究,已證明音樂教學可以對智力障礙學生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對智力障礙學生進行音樂訓練,能夠對智力障礙學生在智力上的缺陷進行補償。

作者:陳玲 單位: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特殊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夏維.奧爾夫音樂教學在智力障礙學生生活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3,(11):187.

[2]劉文文.智力障礙學生職業(yè)技能培訓的現(xiàn)狀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3]張洋.奧爾夫聲勢音樂教學對促進智障兒童音樂課堂同伴互動的成效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4.

[4]張萍.動態(tài)評量模式下小學生數學文字題的解題歷程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2.

第7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自閉癥;作用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35-257-01

自閉癥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fā)展障礙,通常在幼二歲半半以前就可以被發(fā)現(xiàn)。自閉癥研究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歷史,但仍沒有明確的定義,不過一般學者均承認:自閉癥系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損所引發(fā)的普遍性發(fā)展障礙,常伴隨有智力障礙、癲癇、過動、退縮以及情續(xù)等障礙。簡單的說,自閉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三項障礙:缺乏社會交互作用的能力,語言表達困難,及偏激的行為。

1.明確幼兒園指導幼兒家長的重要性

孩子是家庭的天使,是幸福家庭的必要成員,通常一個小生命來到了一個家庭,就會給這個家庭帶來生機,然而自閉癥幼兒的家庭卻籠罩一層陰影,家長從無助、怨恨、失望、負疚的心情逐漸趨于平靜,由于家長的要求和幼兒園決定安排可以認自閉癥孩子“隨班就讀”,這樣可以讓孩子最大限度地與常態(tài)兒童在一起,有利于他回歸主流社會,也是一種具有特色的教育形式。

我們與家長共同商討各項教育對策和訓練措施,發(fā)揮各自的教育優(yōu)勢和特點,在實施教育訓練過程中協(xié)調一致及時交流,發(fā)揮互補作用,逐步矯正幼兒的缺陷,促進其早日康復,最終達到回歸社會的目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最了解,最能洞察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緒的變化,最能了解孩子的所缺所長之處,最清楚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和發(fā)展?jié)摿?,因此家長與幼兒園配合一致,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半年來幼兒園積極主動地指導家長,家長能主動配合幼兒園,消除了家長的思想顧慮,樹立家長自信心,提高了訓練效果。

2.指導家長配合訓練的主要形式

①家長陪同就學,便于了解正常班的生活學習情況。根據自閉癥幼兒特點不與外界接觸、不滿足發(fā)脾氣、喜歡同一格式,為了讓他更好地適應正常班生活,我們建議由家長陪同就學,一方面可以了解幼兒園學習生活情況,另一方面又可以督促帶領“自閉癥幼兒”適應幼兒園生活,同時也使其家長每天都可以了解幼兒在園情況,并能配合老師加強訓練,適應幼兒園生活。通過半年來的學習,孩子從吵鬧厭煩到情緒基本穩(wěn)定,已從半天到全天,基本適應了幼兒園的正常生活。 ② 教師上門家訪或電話聯(lián)系、家長來園觀看教師的正常教學活動、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根據小朋友不主動講話,注意力易分散等特點對其進行語言方面的訓練,從簡單的發(fā)音開始,持之以恒,訓練量適當,不急于求成,多給孩子創(chuàng)造成功的計劃,有意識地為他尋找對象,采取鼓勵表揚的方法,維護其自尊心,鼓勵他交朋友,培養(yǎng)幼兒語言交往能力,定期上門家訪,并請家長來觀看幼兒園的活動,互相交流情況,發(fā)現(xiàn)孩子的點滴進步與不足,家園配合,制定出正確的訓練方法,由于自閉癥幼兒沒有傳遞的語言交流,只是在不斷地自己講話所以我們從動作開始讓幼兒能夠感覺到周圍有人在關注他,逐漸的偉偉可以在家人的提醒下與老師問好、告別,這些點滴的進步對于我們來講都是偉偉的極大成功。③建立家園聯(lián)系冊,定期向家長提供教學計劃。家園聯(lián)系冊每二周一次,隨時與家長聯(lián)系,使家長跟著正常班的活動實施,家長非常配合將近期訓練情況與教師交流,認真按照制定的計劃執(zhí)行,不斷吸取教師的科學方法,使孩子的進步很快,日常行為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有所提高。

3.目前的成績

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運用正確的指導形式是很重要的,同步訓練對自閉癥幼兒康復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沒有家長的配合、沒有家庭的訓練,就會事倍功半,因此要二者結合方能得到充分功效,才是一個完整的教育。

參考文獻:

[1]片成男,山本登志哉.兒童自閉癥的歷史、現(xiàn)狀及其相關研究.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9(1)第3期25.26頁

第8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關鍵詞:兒童孤獨癥障礙 ;臨床表現(xiàn);綜合康復;效果

兒童孤獨癥障礙又稱兒童自閉癥,是一種廣泛發(fā)育障礙性的疾病, 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障礙和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征,同時在智力,感知覺和情緒等方面也有相應特征[1]。2001年中國0~6歲殘疾兒童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孤獨癥發(fā)病率位居精神殘疾兒童致殘的前列[2]。我院于2004~2010年共收治31例兒童孤獨癥障礙患兒,通過實施護理和科學的康復訓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兒31例,年齡4~12歲,平均(5.1±2.2)歲。其中:男24例(77.4%),女7例(22.6%)。臨床表現(xiàn):社交障礙31例(100%),興趣狹窄27例(87.1%),行為刻板27例(87.1%),言語障礙25例(80.6%),智力缺陷與感知覺異常 22例(70%),異常行為18例(56.3%)。同時具備2種及以上癥狀者為29例(93.5%)。

2 孤獨癥障礙主要臨床表現(xiàn)

2.1社交障礙社交障礙是孤獨癥的核心癥狀,患兒表現(xiàn)為拒絕別人的接近或擁抱,對父母、家人無依戀感;對待他人反應冷談;缺乏與他人的目光對視,缺乏面部表情,不能用軀體語言或手勢來進行交往。

2.2興趣狹窄孤獨癥患兒與一般兒童的活動和興趣有明顯的差異,對一般兒童喜歡的玩具和游戲不感興趣,但對個別物品或活動依戀 喜歡固定的節(jié)目或重復某一簡單的動作。

2.3行為刻板某些患兒行為方式很刻板,會用同一種方式做事或玩,維持環(huán)境不變的愿望,不愿改變生活規(guī)律和環(huán)境中的細節(jié),稍有改變便感到不安和煩躁。

2.4言語障礙重者言語發(fā)育完全受阻,多數兒童不語或較少使用言語,少數兒童終身無語。言語運用能力損害,不會主動與人交談,不會提出話題,不能維持談話過程。常自言自語。不會用代詞或代詞運用顛倒。有的患兒非語言交流損害,不會使用點頭、搖頭或手勢。

2.5智力缺陷與感知覺異常孤獨癥患兒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落后于同年人。但個別患兒,智力發(fā)育呈"島狀"特殊現(xiàn)象,表現(xiàn)對音樂、繪畫、計算和機械記憶有超常的能力[3]。多數孤獨癥兒童存在著感覺異常,如對某些聲音特別喜好或恐懼、有些則表現(xiàn)為對某些視覺圖像的喜好或恐懼。

2.6異常行為要表現(xiàn)為多動、愛發(fā)脾氣、攻擊、自傷行為等。

3 臨床護理及行為訓練方法

3.1創(chuàng)建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住院患兒對陌生環(huán)境常感到焦慮、恐懼、不安、出現(xiàn)退行、自卑等[4]。鑒于此特點,康復環(huán)境布置宜溫馨、簡潔,醫(yī)務人員應懷著極大的同情心,主動熱情地接觸患兒,多與患兒溝通及玩耍,盡量滿足患兒的愛好及生活習慣,盡快幫助患兒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減輕患兒的心理壓力。同時經常帶患兒外出活動,增強與人群、社會的接觸,逐步改變患兒的孤僻性格,提高對社會適應能力。

3.2加強語言訓練語言障礙將影響患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提高其語言能力是使其今后獨立生活,適應社會活動的基礎。在日常生活中對其進行語言訓練,語言訓練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3.2.1 口型和發(fā)音訓練在訓練時要有口吐氣的動作,讓患兒很快學會模仿。

3.2.2 單詞及語言能力訓練先模仿說實物名稱,過渡到卡片,目的是使患兒除了認識文字外還會將文字與讀音結合起來。

3.2.3 讀說句子訓練句子開始要簡短,之后再逐漸延長,最后加一些禮貌和客套的詞。

3.2.4 朗讀文章及表達能力訓練對于已經入學或認識一些文字的患兒,可讓他朗讀一些有簡單文字說明的畫書或配有一定圖解故事,然后請他復述故事并針對故事內容進行提問。

3.2.5 提高語言交往能力鼓勵母親與患兒多說話,反復訓練患兒,讓患兒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想法。可讓患兒進行傳話訓練,使患兒能主動與他人建立關系,改善交往。

3.3 音樂療法音樂對淘冶孤獨癥兒童的性情有良好的作用,伴隨著輕柔的音樂,他們會拍手說兒歌、會對著鏡子跳舞、張開笑臉欣賞自己。在音樂陶冶下,他們的情緒也會穩(wěn)定下來,性情慢慢開朗起來,從而間接地為進行語言交往奠定基礎。

3.4 行為矯正療法在生活中多矯正不良行為,促進其社交行為,增強自信,激發(fā)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fā)現(xiàn)患兒的優(yōu)點,及時表揚和獎勵。而對一些不良行為盡量淡漠它,避免多次批評,以起到強化該行為的目的。

3.5 對家長進行心理輔導在關心孤獨癥兒童的同時也應關注其家長。通過對家長的個別心理輔導、舉辦家長座談會、積極信息支持等策略,舒緩家長的自責、焦慮、絕望等消極情緒[5],激發(fā)他們對患兒付出更多的愛,并對兒童孤獨癥的治療與訓練有更深刻的理解,使之持之以恒,堅持對患兒進行治療。

4 結果

通過3~5個月的護理和綜合康復訓練,大部分患兒能主動去接觸醫(yī)護人員,本組中除2例癥狀無明顯改善外,其余29例患兒在社會適應能力、言語功能、自理生活能力、行為改善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患兒孤僻性格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5 討論

在孤獨癥的病因尚未探明的今天, 藥物治療和行為訓練是治療孤獨障礙的兩種最主要方法,二者各有偏重,但都無法根治孤獨癥。對于孤獨癥的治療,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者共同努力,幫助孤獨癥兒童更好的社會適應和言語發(fā)育。①從社會角度來講,通過社會輿論讓全民正確認識孤獨癥,消除對孤獨癥患者的歧視,建立健全孤獨癥患兒早期干預訓練康復機構,大力培訓康復訓練專業(yè)隊伍,組建孤獨癥兒童父母參與互助小組,設立孤獨癥兒童救助機制,為孤獨癥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環(huán)境,為孤獨癥的治療提供堅實有力的物質、技術基礎以及心理支撐。②從家庭角度來講,孤獨癥兒童的父母承受著不可想象的壓力,他們要正視患兒的情況,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立刻積極求醫(yī),相信通過積極的藥物治療和行為訓練可以幫助孩子獲得一定的生活能力和言語功能,積極引導孩子,鞏固干預訓練的效果。③從學校角度來講,設立專門的特殊學校,聘請專業(yè)人員進行引導教育,適當的進行文化課和生活技能培訓,營造良好的班集體氛圍,培養(yǎng)孤獨癥兒童的言語表達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這無疑是對孤獨癥患者的家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要在現(xiàn)有的治療模式下,通過不斷地探索,逐漸提升兒童生活技能與交流能力。

兒童孤獨癥障礙目前為止尚未發(fā)現(xiàn)有足以覆蓋多數孤獨癥患者的"原發(fā)損害"因此尚無特效治療方法。但綜合治療對多數患兒都有所幫助,其中少數可獲得明顯好轉[6]。為此,我們對治療兒童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并有針對性的加強語言訓練、行為矯正治療、音樂療法及對兒童家長進行心理輔導,使31例患兒通過3~5個月的康復治療,其中的29例患兒在社會適應能力、言語功能、自理生活能力等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使治療有效率達到93.5%。尤其是孤僻性格得到明顯改善。

參考文獻:

[1]鄒小兵.發(fā)育行為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36-265.

[2]劉瑩.江西省75例孤獨癥兒童的現(xiàn)狀調查[J].中國特殊教育,2007,89(11):49.

[3]李國瑞,余圣陶.自閉癥診斷與治療研究動向綜述[J].心理科學,2004,27(6):1449-1450 .

[4]謝美云.兒科住院患兒的心理反應及護理[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18):8-9.

第9篇:特殊教育治療方法范文

原本小剛學習成績一直比較優(yōu)秀,但是內向、依賴性強。家有姐弟三人。大姐、二姐都學習優(yōu)秀,父母對他們都疼愛有加,并一直把姐姐們的學習成績引以為驕傲,無形中給了小剛巨大的壓力。當他成績剛開始下降時,就開始出現(xiàn)焦慮緊張,但又不想讓父母擔心,也不知如何去克服或者向人咨詢,只能自己再努力看書,可是沒有效果,并出現(xiàn)頭痛等癥狀,到處去檢查也沒有明確診斷,只能留級再讀。但是小剛變得越來越不愿意見人,整天就呆在家里,成為一個蟄居家里的學生。

據日本一個針對長期躲在家里,不去學校、單位的“蟄居”現(xiàn)象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父母以及教師等60%接受調查的人感到蟄居是“切身問題”。接受調查的人中有24%是教師等教育方面相關人士,28%是父母,雖然被調查對象有些失衡,但是調查還是顯示出了蟄居問題的廣泛性和嚴重性。

2004年11~12月期間,教育評論家尾木直樹在各地的演講會場內對約2 900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29%的接受調查人說“自己的周圍有蟄居人”。95%的人回答說“聽說過”蟄居這個詞。在三年內知道的人則超過了半數。

關于蟄居傾向人的年齡層,15歲以下占41%,16~18歲為24%,19~23歲和30歲以上都是19%。男性是女性的2倍多,這證明有蟄居傾向的男性更多。蟄居給人的印象多為“不上學”、“心理疾病”、“害怕人”。從接受調查人的年齡層來看,42%的二十幾歲認為蟄居來源于“壓力”等原因。而39%的六十幾歲則帶著批判、嚴厲的觀點認為蟄居人以“自我為中心”。

那么我們如何來看待這種蟄居行為呢?這其中既有心理行為問題,也有精神疾病存在。15歲以下多為兒童孤獨癥考慮。青少年及青年多為心理問題和精神分裂癥的單純型。如何來區(qū)分呢?可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兒童孤獨癥

這是一種廣泛性發(fā)育障礙,以男孩多見,起病于嬰幼兒期,主要表現(xiàn)為四大特征:即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fā)育障礙、興趣范圍狹窄以及行為方式刻板、僵硬。其人際交往存在質的損害,孤獨、社交缺陷是孤獨癥的核心癥狀。尤其對他人的情感表達缺乏反應。語言交流存在質的損害,主要為語言運用功能的損害,尤其缺乏社交―情感的相互性應答交流,言語和語言障礙十分嚴重,在交談中缺少應答或不能及時應答。興趣范圍狹窄和活動刻板僵硬、重復,堅持固定不變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還常出現(xiàn)一些其他行為,前后擺動,目光集中在一個物體上。還有害怕、恐懼、睡眠和進食紊亂、發(fā)怒和攻擊。診斷可通過上述表現(xiàn)觀察到,智力測查智商降低,另有兒童期孤獨癥評定量表可進行檢查。

治療(1)特殊教育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之一,目的是提高社交技能和自理生活的能力。(2)行為治療:重點是促進患兒社會化和語言發(fā)育。(3)藥物治療。

學??植腊Y

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兒童心理疾病,有三個特征:(1)害怕上學,甚至公開表示拒絕上學。(2)如父母強迫孩子上學,會出現(xiàn)嚴重焦慮緊張,若父母同意暫不上學,則孩子焦慮緊張馬上緩解。(3)焦慮緊張的表現(xiàn)為:心神不定,不安、出冷汗、心慌、呼吸急促,甚至有嘔吐、腹痛、尿頻、便急等。

治療注意對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家長和老師對膽小、細心、憂郁的孩子,不宜要求過分嚴格。相反,宜勸導這些孩子處事不要過分認真,要讓他們了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敗的道理。對孩子期望不應過高。切勿對這類孩子期望太高,由于這類孩子的性格特點,決定他們經受失敗和挫折能力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礎上增加心理壓力,促發(fā)學??植腊Y。對于嚴重焦慮緊張的學生可給予小劑量抗焦慮藥物治療。

精神分裂癥單純型

青少年起病,起病潛隱緩慢,逐漸持續(xù)進展。主要表現(xiàn)特征為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動、活動減少,生活懶散、不愿參加集體活動,常無故缺課不愿到校上課;對生活和學習的興趣愈來愈減少;情感逐漸淡漠,對親友表現(xiàn)冷淡、疏遠;行為古怪、退縮、毫無目的,不關心周圍事物,常閉門不出,日益脫離現(xiàn)實生活,無法適應社會的生活需要,是逐漸發(fā)展的人格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