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對外漢語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外漢語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外漢語論文

第1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在研究方面,有了長足的發(fā)展。首先,學科具有了初步的理論基礎。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一門科學,它的存在、發(fā)展是建立在一定客觀規(guī)律之上的。它的學科理論是建立在語言學習研究、應用語言學研究、語言教學法研究和跨文化交際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其次,明確了教學研究對象。就是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和教學,其實就是研究外國人如何學習漢語和習得漢語的教學規(guī)律。另外,研究方法有了獨到的見解。在所謂難點方面,側重漢語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點,在詞匯、語法、語音等方法上更注重了“習慣用法”和“例外現(xiàn)象”的研究。再有,學科正在拓寬研究領域。語言和文化的關系決定了不同語言間的學習存在著嚴重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會對學習第二語言產(chǎn)生很大的障礙。在語言學習中注入文化因素應考慮到外國學生的母語和漢語在文化上的異同,不要把語言課講成文化課。在教學方面,同樣也取得了很多的進步,有很多的研究成果。首先,在教學方面,對“結構———功能———文化”達成了一致;其次,明確了在教學中的四大實踐環(huán)節(jié)。對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涉及到的多種語言技能訓練,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論知識,對教學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明確了以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為教學目的。為了達到使用語言交流的目的,對教材內(nèi)容的選擇和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方法的使用都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基礎,通過教學活動來掌握語言技能。在教學中強調(diào)運用以培養(yǎng)技能為主的教學手段。在語言教學中,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的培養(yǎng)始終是貫穿在各種教學活動當中的。只有強化這些語言技能,才有可能提高學生的運用語言能力,達到交流的無障礙。另外,語言教學和文化相結合的模式在教學中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對外漢語教學本身不是單一的學科,是一門綜合的跨文化交際的學科,它的教學過程也是一個跨文化的語言學習過程。語言教學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當中,才會讓學生在語境中了解語用,對語言的把握更加全面,到位。目前國內(nèi)已有將近三十多所大學設立了這一專業(yè)。向世界各國輸送了大量的人才,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大學生成為了中國文化在國外傳播的主力軍。即使是這樣,漢語教師的資源仍然無法滿足國際推廣的需求。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出國或者準備出國,那么以他們?yōu)橹髁Φ脑谛4髮W生和來自其他各行各業(yè)的中青年志愿者,完全可以成為向世界推廣和傳播漢語的有生力量,從中培養(yǎng)漢語師資和漢語國際推廣志愿者。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方面,首先是關于對外漢語教學的定位問題。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了一些新問題,對學科的定位一直存在分歧。有些專家把對外漢語定位為現(xiàn)代漢語下面的一個分支,屬語言文學類;另外一些學者認為,由于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對外漢語教學離不開文化的滲透,應該是屬于語言學類下面的二語習得專業(yè)等。其次是關于研究的方向和視角。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文章中,探討教學法的文章偏多,而探討漢語語言具體要素的文章顯得尤為少數(shù)。同樣在探討學習方法中,有價值的教學實驗和各種調(diào)查報告缺乏一定的數(shù)據(jù)。所以,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應該從多方面、多視角、有側重的進行科學的研究。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也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學習漢語從開始就是注重語言知識和技能,反映在教學中就是太多的強調(diào)聽、說、讀、寫,課程目標非常的單一。其實,在漢語學習中應該重視漢語的思維和語言意識的培養(yǎng),只有增強文化交流才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內(nèi)涵。

第二,教學中需要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資源,對不同對象的學生應具有他們本國特色的教材和教學輔助資源,貼近教學對象的思想、習慣和生活,創(chuàng)造合適的教學環(huán)境,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通過唱中文歌曲,收看中文視頻節(jié)目,參與中國的文化節(jié)日活動等以達到不同的學習目的;另外,制作的學習資源力求淺顯易懂,結合視聽教學,滲透中國文化。

第三,在漢語教學中還存在一些誤區(qū)。首先,有些人認為不會寫就相當于沒學會。在漢語言文字的實際應用過程中,能熟練寫出來的字比能認識的字要少很多,比如“懵懂、尷尬、蹊蹺、痙攣、貔貅”等詞語。像這類很多人不能正確地寫出來的漢字在日常生活中不勝枚舉,但我們在日常的讀書、看報、交談中,我們能夠運用自如,因此不能說不會寫就等于沒掌握,完全不會。其次,不理解文字的深層次含義就等于沒學會。在我們平常使用的語言文字中,很多字詞是很難有明確解釋的。比如“既然”兩字,有誰能一下子解釋清楚這里的“既”、“然”是什么意思,而“既然”這個詞組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語句中呢?搞清楚這兩個問題固然很好,不明白也并不影響我們熟練地使用它。同樣,“所以、即使、但是”等等這樣的詞匯用法也很多,我們在掌握了他們的基本含義后就可以輕松自如地應用它們來進行交流。再有,很多老師認為聽、說、讀、寫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誠然,這四項技能是語言學習的基本技能,能同時掌握固然好。但是,聽、說、讀、寫,音、形、字、義全面推進的教學理念是傳統(tǒng)教學要求的,這對于成人來說是沒有問題的,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發(fā)現(xiàn),小孩子對筆畫多的字反而比筆畫少的字印象深刻。所以,我們要結合漢語特點,對不同學習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最后,我們不認為“隨課文識字”是唯一的教學思路。對外漢語使用的教材通常是課文、字詞、練習等傳統(tǒng)教法。其實,“隨課文識字”即分散識字的優(yōu)點是可以閱讀課文來學習文字,其缺點是認識生字的效率極低。在針對海外兒童的漢語教學中運用這種教學法,往往生字生詞太多和孩子們想通過閱讀來了解文章、理解文化現(xiàn)象的期望有差距,致使孩子們因為生字量的拖累而不能自主閱讀與其年齡匹配的讀物。

三、國際漢語教師將成為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主力軍

作為國際漢語教師,首先要了解和教授中國的地理、歷史等文化背景知識,然后分類介紹;在講授漢語知識時還需要要把各類知識融會貫通到課堂教學當中。當前有關介紹中國文化的教材也逐漸增多,教學中可選擇的教材范圍也比過去多很多,在選用教材時應該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以在視聽說課里把相關文化知識直觀地、動態(tài)地表現(xiàn)出來,讓外國學生在語境中學習到地道的文化。當然,要讓外國學生多體驗到生動的中國文化在漢語學習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需求特點,開設多種讓學生感興趣的文化課供學生選修;可根據(jù)不同階段開設比如像書法,繪畫,中國古典音樂欣賞等課程,力求多樣性;在選修的同時提高學習興趣,在文化語境中潛移默化地理解所學知識,加深知識印象。中國文化向海外傳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想把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播到世界各地,需要國際漢語教師作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也需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事這項事業(yè)。讓他們不斷的學習和接受新知識,學習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和教學法,走出國門,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四、遠程教育對外漢語教學的思考

對外漢語教學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從學歷教育到非學歷教育,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大量的人才。他們正肩負著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走向世界各地。面對目前對外漢語教師和學習漢語者比例嚴重不足的現(xiàn)狀(1:10),我們應該創(chuàng)造一切條件,充分發(fā)揮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的辦學優(yōu)勢,制定文化視角下的教學目標,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促進對外漢語教學在遠程教育中進一步發(fā)展。以下就對外漢語教學在遠程教育環(huán)境下所開設的課程來進行分析:以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來看,主干課程有基礎英語(精讀、泛讀、聽說)、英語寫作、英漢翻譯、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現(xiàn)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語言與應用語言學、跨文化交際、西方文化與禮儀、國外漢學研究、對外漢語教學概論等。主要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diào)查和教育實習等。遠程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對課程設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借鑒學歷教育的經(jīng)驗的同時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將課程教學任務貫穿到遠程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梢钥闯?,這些課程設置涵蓋了現(xiàn)代漢語和英語兩個專業(yè)的大部分課程。而現(xiàn)代漢語和英語是電大辦學初期就建設的很有經(jīng)驗的學科,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具有規(guī)范化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具有更加優(yōu)質(zhì)的課程資源和豐富的辦學條件。在分析了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校中,外語類在總課時比例,基本都占到了全部課時50%。所以,加大外語課應該是對外漢語專業(yè)的一個特色,是符合對外漢語交流和本學科發(fā)展所需要的。另外,教師是教學的主體,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專業(yè)教師必須具備本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jīng)驗才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針對以上這些課程,開放大學具有多年從事本專業(yè)的教學工作,有著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專職教師,并且他們依托開放大學的平臺,都具備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作為開放大學區(qū)別于其它院校,有著廣闊的媒體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手段,還有專業(yè)的技術團隊和先進的技術支持,可以制作出精美的、有特色的、適合不同特點學習使用的多種媒體課件資源來輔助教學,使對外漢語課程實行真正的開放式教學,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和學習平臺,打造具有開放大學特色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活動,針對前面提到的面對面教學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教學誤區(qū)還可以制作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源,供學生反復學習和隨時隨地復習。還有幫助學生完成教學任務所必需的教學輔助人員,他們在多年的遠程教學管理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jīng)驗,從學生入校到整個學習過程,做論文到考試等全程提供幫助、全程指導和監(jiān)督每一位學員,使得學生可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順利完成全部學習任務。

第2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在漢字不斷轉(zhuǎn)變、融合的發(fā)展過程中,漢字經(jīng)歷了從象形字到形聲字再到會意字的過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漢字是漢民族思維方式的體現(xiàn),它所包含的具象、隱喻和會意,是中國文化及其傳承的核心。長期以來,很多對外漢語老師對于漢字教學認識不足,沿用西方傳統(tǒng)的第二語言教學體系進行教學。作為表意體系的文字,漢字特有的音形義的結合,字形是核心要素,與字義的聯(lián)系十分緊密,而表音文字的字形與字義的聯(lián)系確是間接的。因此,盲目地模仿西方的“詞本位”理論進行教學,割裂了漢字字形與字義的關系,忽視了漢字里所蘊藏的中國古老的文化元素。誠然,漢字以其獨特且優(yōu)美的字形激發(fā)了留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又因其復雜結構令人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漢語的最大瓶頸。因此,我們必須立足于漢語特點,找到一條符合漢語特點和漢語學習規(guī)律的教學思路,在教學中把字與詞語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以字為基礎去掌握詞語,加深對漢字字義的例句。此外,而基于漢字書寫形成的漢字書法藝術更是具有獨特魅力的民族瑰寶。練習書法,不僅可以提高審美情趣,還有助于留學生全面領悟和體會中國文字的意境美、音韻美和形態(tài)美,是對漢語學習的升華。

二、舉辦傳統(tǒng)文化專題講座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果有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給學生隨堂滲透,介紹相關知識文化背景知識,及時為留學生掃除語言學習中的障礙。但是對于一些中文程度較好,且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非常感興趣的留學生們來說,他們更渴望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更深入、系統(tǒng)的了解。這種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的隨堂滲透,已經(jīng)無法滿足他們旺盛的求知欲。所以,適當舉辦一些“傳統(tǒng)文化專題講座”就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了。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qū)δ骋徊糠值闹袊幕幸粋€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在知識性文化教學方面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比如可以開設書法課、剪紙課、中國音樂欣賞課、中國傳統(tǒng)手工藝制作課、太極拳課等中華才藝課等,這些生動有趣的文化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了一項中國才藝的情況下,也了解了這項才藝的起源,傳承和發(fā)展。此外,還在特定的節(jié)日舉行主題文化的交流講座,這種交流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在漢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的積極性。學生經(jīng)過主題交流,對中國文化的某一方面作詳細深入而理性的思考.并且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感受,變被動為主動。將自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的主題交流講座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和漢語寫作能力,又加深了他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

三、組織校內(nèi)外文化體驗活動

第3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所謂買賣婚,就是把女子當做貨物,用其它的財物交換以作為自己的妻妾的一種婚姻方式?!凹蕖边@個字就形象的反映了這一婚姻方式。在古代,女子的婚嫁,是以男女家庭不平等為前提而成為事實的?!稘h字簡史》認為“:嫁”得名于“賈””沽”“購”,而“賈“”沽”“購”都有買賣之意?!墩f文》:“賈,市也”?!笆小本褪琴I賣?!肮痢币酁橘I賣之意,《墨子•公孟》“:當為子沽酒?!背烧Z“沽名釣譽”“、待價而沽”里的“沽”也是買賣之意?!百彙钡囊馑紕t是重金收買。而且,在先秦“,嫁”字確實有“賣”義?!稇?zhàn)國策•西周》“:臣恐齊王為君實立果,而讓之于最,以嫁之齊也。“”嫁之齊”就是賣給齊國??梢姟?,嫁”表現(xiàn)了古代的買賣婚俗。正是因為有了買賣的性質(zhì),所以就產(chǎn)生了嫁女的補償問題,也因此出現(xiàn)了女人的高低貴賤之分。

二、從“姑“”舅”看表親婚婚俗

在我們現(xiàn)在的觀念中,我們都知道,“舅”是指母親的弟兄,“姑”是指父親的姐妹。但是在古代的文獻中,“舅”“姑”這個稱謂和我們現(xiàn)在的理解可以說是大相徑庭。在古代,這兩個稱謂不僅指父親的姐妹和母親的弟兄,它還可以指公婆?!稜栄?#8226;釋親》“:婦稱夫之母曰姑”。這是妻子對婆婆的稱呼.除了公婆這兩種稱謂外“,姑”字還是女婿對岳母的稱呼?!抖Y記•坊記》:“昏禮,婿親迎,見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薄熬恕背改赣H的兄弟外,又是媳婦對公公的稱呼,亦為女婿對岳父的稱呼:“為出生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成辭受帝衣中密詔,當誅曹公?!崩碚撋险f,舅姑表婚有三種基本形式。從男子的角度來說,一種是與父親的姐妹的女兒結婚,一種是與母親的兄弟的女兒結婚,還有一種最普遍的是雙向的姑舅從表婚,即一個男子和一個女子結婚,這個女子既時他父親姐妹的女兒,又是他母親兄弟的女兒。產(chǎn)生這種婚姻的原因并不是一代產(chǎn)生的,而是上一代的婚姻也是從表婚產(chǎn)生的。在有些地方,這三種形式不一定并存,但它在某些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還是有一定的遺存,如云南滄源侗族中就曾經(jīng)十分盛行雙向交錯從表婚。

三、漢字婚俗文化的教學原則

(一)因材施教

由于學生個體的不同,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就顯得略有不同,這就顯示出了因材施教原則的重要性。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指教師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而差別性的選擇教學方式的一種教學方法。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體現(xiàn)出三個特點。第一,教師應體現(xiàn)出動態(tài)性。所謂的“材”就是指的學生,學生是活動的,變化的,因此在婚俗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變化來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法。第二,教師要體現(xiàn)出整體性。在婚俗文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該僅僅是針對個別的學生來進行教學,而是針對全班同學進行教學,教師教學的目的是提高班級的文化能力。第三,教師應體現(xiàn)出階段性。當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有質(zhì)的飛躍,當不同的學生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時,教師就應該相應地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有句話說的很好:“事異則備變”,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從這些方面來看,對外國留學生進行進行區(qū)別性教學顯得很有必要。

(二)循序漸進

對教師來說,婚俗文化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學生來說,婚俗文化的學習也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進步的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在教學中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人的認識過程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初級到高級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在婚俗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握從慢到快,從少到多的教學節(jié)奏。在剛開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先教學生們進行漢字的書寫,如:“婚”“嫁”“娶”等等。在學生掌握這些漢字以后,教師開始逐步地對學生們講解這些漢字所包含的文化意義。在學生能夠逐步掌握這些文化知識之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募涌旖虒W的進度,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個緩沖的過程,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保持客觀中立態(tài)度的原則

教師在給學生上課的過程中,要用客觀的態(tài)度來上好每一節(jié)課。我國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化強國,婚俗文化又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教師給學生講授婚俗文化知識時,不應該夸大其詞,更不應該賣弄、炫耀,而是應該實事求是。在講解婚俗文化的特點時,應該客觀地去講解,不能私自夾雜個人的感彩。教師更不能私自評價其他國家婚俗文化的優(yōu)劣,這樣容易打消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甚至可能引發(fā)學生的反感。因此,在以后的婚俗文化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采取客觀中立的態(tài)度。對于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教師也應該盡量避開,從而避免引發(fā)不必要的矛盾。

四、結語

第4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一、對外漢語教學中反義方位構式“XAXB”習得偏誤分析

“XAXB”結構是外國人學習漢語的語法難點之一,也是語言習得中較為復雜的一部分。由于反義方位構式本身具有一定的構式義,整體意義并非各部分的簡單加和,其表意又比較抽象,且“X”與“A”、“B”的搭配往往是固定的、有所限定的這類結構初學者往往很難區(qū)別和把握,必須通過逐個記憶的方法進行學習。我們對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及暨南大學中介語語料庫中的留學生對此類反義方位構式的使用情況進行了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使用這類結構時存在一些問題,“AXBX”格式的使用頻率要遠高于“XAXB”,“XAXB”結構在使用時常常出現(xiàn)偏誤,具體情況如下:一是,整體來看,留學生對這種表義比較靈活的結構使用較少,他們似乎更傾向于使用能夠通過識記掌握的成語,而成語的使用正確率相對較高,如:1.正在左顧右盼時,她突然大聲地叫我們。2.那時日本遭遇空前絕后的大干旱,所以那年的大米收獲情況相當差。3.這樣的話,那時候的人都瞻前顧后……他們不僅想現(xiàn)在要怎么做好房屋,而他們也想將來會發(fā)生什么事故。二是,由于反義方位構式既有字面義,又包含隱喻義,而隱喻義又難以理解和掌握,從而導致留學生在使用這類結構時出現(xiàn)語用錯誤。如:1.這就是我很忙里忙外的一天,到現(xiàn)在大家了解起來了吧!2.出發(fā)時,大家都忙里忙外上車,因為這是學校舉行第一次出去旅游。3.因為宿舍里沒有電梯,每天要爬上爬下到五樓,而且宿舍的房間很小,也不太舒服。4.每天爬上爬下樓梯能算是一種鍛煉身體,能減少體重。語料1中“忙里忙外”使用錯誤是由于不了解其“表反復、持續(xù)”的構式義,不了解“忙里忙外”實際上表示的正是動作“忙”反復、持續(xù)的過程,而將其用法等同于近義詞“忙”,錯誤地將其前面加了副詞“很”;語料2、3中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將“忙里忙外”、“爬上爬下”分別與不能反復的動作“上車”和“到五樓”搭配,搭配不當,出現(xiàn)錯誤;語料4中“爬上爬下”與樓梯搭配不當,應該將“爬上爬下樓梯”改為“爬樓梯”或“爬上爬下”。綜上所述,在對留學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方位詞的基本意義留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而最難掌握的是方位詞的隱喻義,由于其對方位詞的隱喻義不甚了解,在使用的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偏誤,這也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難點。

二“、XAXB”構式教學方法

第5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目前課堂中反饋不當問題的重要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對反饋形成足夠清晰、正確的認識。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姆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就必須解決頭腦中的認識問題。教師必須意識到課堂反饋的重要性:它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課堂教學效果會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和諧的師生互動不能僅靠簡單的“好”、“很好”這樣的反饋語來建立,而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要求和教學內(nèi)容,更要關注學生的需求,用心去體會并捕捉學生語言中的閃光點,從不同角度給予肯定,并與學生傾心交流,促進學生全面成長。恰當?shù)姆答伳軌驇椭鷮W生明確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態(tài)、已經(jīng)取得的成績或存在的不足。它促使學生及時調(diào)整或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和策略,最終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二、教師需注重反饋的情感性

課堂,作為師生間交流的場所,它不同于工廠。因為教師和學生同為社會中的活生生的人,所以他們之間的交流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心與心之間的情感的交流。反饋過程是課堂交際、師生互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漢語教師的課堂反饋同樣也是與留學生互動交流的一種方式,是認知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它不僅是為了提供正確的答案,更是師生間的人際互動。如果漢語教師能夠關注來華留學生對反饋反應上的情感需要,并努力滿足這種需要,積極營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與輕松的學習氛圍,提供反饋時做到情感上肯定先于認知方面的糾正,保護他們的自信,必定能誘發(fā)積極的學習情感狀態(tài),進而促進留學生的語言學習。因此,漢語教師不僅要對留學生多多給予真誠的肯定性反饋,經(jīng)常性地幫助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以提高其漢語學習興趣,而且要從內(nèi)心深處尊重他們,欣賞他們,關愛他們,信任他們,讓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留學生體會到溫暖,有種歸屬感。這樣就容易調(diào)動留學生的積極性,增強留學生的學習動機,使留學生熱心參與到漢語課堂學習中來。同時,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中的強勢力量,應該利用自身的中介地位,保護學生弱勢力量的自尊和自信,降低焦慮,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也有利于將教師的反饋輸入真正轉(zhuǎn)化為學生攝入。

三、教師需注重反饋的時效性

在漢語教學中對留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給予及時的反饋是必要的。了解自己活動的進展情況本身就是一種巨大的推動力量,會激發(fā)來華留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教師及時提供反饋信息能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糾正錯誤,調(diào)整學習的進度,使用合適的學習策略來完成學習任務。反之,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之中,不能知道其進展情況,也就不能指望學生會繼續(xù)保持巨大的學習熱情。但同時漢語教師要注意的是,對于開放性問題,特別是學生處于繼續(xù)思考的狀態(tài)中,教師則可以留給學生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和足夠的討論時間,不要匆匆做出終結性的評判,要延遲反饋,給學生以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互啟發(fā),使他們的思維得到啟迪。

四、教師需注重反饋的啟發(fā)性

要保證反饋的啟發(fā)性,教師需保證反饋的準確性、針對性、選擇性和指向性。準確的反饋能使學生迅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準確把握個人的語言水平。其次,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語言水平,給出具體恰當?shù)姆答伔绞?,對激發(fā)學習興趣極有幫助。且要根據(jù)當時學生的學習狀況和特定的教學情境做出準確的回應,避免籠統(tǒng)和含糊。再次,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反饋必須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最后,反饋還要有指向性,反饋就是要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是要強化、修正學生學習內(nèi)容,總之,教師要通過認可、點評或糾錯等反饋信息,給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方向性的引導,幫助學生改進學習。

五、教師需注重反饋的有效性

一般說來,肯定性反饋比否定性反饋能更有效地激勵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因為前者能使學生體驗成功所帶來的愉悅感和自我滿足,后者則會挫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肯定性反饋語可以濫用。任何的肯定和否定都應讓學生感到是有理有據(jù)的,教師不恰當?shù)姆答仌魅鯇W生的學習動機。有實踐證明,不斷發(fā)出否定式的反饋已經(jīng)不利于形成學生積極健康的學習心理,無實質(zhì)性內(nèi)容的肯定式反饋也于事無補。因此,要適當使用肯定性反饋和否定性反饋,確保教師反饋語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

(一)關于教師如何有效使用肯定性反饋語

人們通常認為教師肯定性反饋的頻率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成正比、與學生的學習收獲成正比,但事實上并非總能達到這一效果。這是人們認識上的一個誤區(qū),僅僅只有有效的肯定性反饋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從宏觀上講,基于研究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的,對于肯定性反饋語,學習層次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反應和偏好。教師在使用肯定性反饋語時應恰如其分,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真誠有效的認可和鼓勵,有幾點原則:(1)肯定宜明確,避免大話、套話;(2)肯定要一貫,避免心血來潮;(3)有選擇地肯定,避免泛泛而談;(4)肯定要得體,避免事與愿違。具體教學上,目前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肯定性反饋多為一種簡單的認可,無論是什么樣的課堂表現(xiàn)或回答,都只是說“好”、“很好”,這樣的反饋會流于形式。低年級的學生也許尚能從中獲得一些強化,到了高年級,這種表揚就會越來越低效。學生已經(jīng)太習慣于教師這種“簡單認可”,在接受認可時可能根本感覺不到成就感。“簡單認可”不應該成為教師的自動反應,肯定性反饋應該更真誠才行。有效的肯定性反饋會高度注意學生的學習進步的取得和技能的掌握,其關注點在于學生的努力或成績本身,而非被“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所束縛。因此,教師在進行肯定性反饋時必須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進步所在,知道自己已取得的成績,總結出已有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而進一步有效地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具體來說,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好”、“很好”之類的肯定話語之外,還應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作“詳細點評”或“重復”學生的表述,這都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勝任感,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對課前演講同學做點評,既可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又讓演講的學生感受到自身表現(xiàn)的價值,有一種“器重”的暗示,課上他/她的注意力將更集中,發(fā)言也更積極。而對于不算完美的回答,教師也應帶著欣賞性的口吻給予反饋,指出其中有價值的地方。為了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只要學生做出了努力,如回答問題或是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不管是否完全正確與否,教師都應該對學生的熱情給予肯定和表揚,特別是那些比較沉默的學生,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就應該對他們進行恰當?shù)谋頁P。

(二)關于教師如何有效使用否定性反饋語

對于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中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在反饋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避免使用完全否定的評價結構。教師可首先對其表現(xiàn)加以肯定、認可,然后再通過適當?shù)剞D(zhuǎn)換語言形式提供內(nèi)隱性的否定反饋,委婉地提出建議,盡量避免傷及學生的自尊。用這種方式學生能夠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或者做得不好,如何才能改正,從而有意識引導學生自我修正,達到良好的反饋效果。當然,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如果老師能以幽默的語言進行反饋則是最好的,可以委婉地指出學生的錯誤又可活躍課堂的氣氛,但要把握好度,否則就會變成諷刺,而且,并不是人人都很有幽默感。教師糾錯是語言課堂上不可避免的行為,也是學生評價較高和比較期待的行為。教師不要總是直接提供正確答案,應給出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修正錯誤,為學生提供更多語言輸出和與教師互動的機會,這更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根據(jù)學生錯誤的類型選擇有利于其修正的否定反饋形式。對語音錯誤應選擇由教師提供正確答案的糾錯方式,即正確示范和讓他人回答;對語法錯誤應選擇形式協(xié)商的糾錯方式,即重構、要求重述、引導自我修正和疑問式重復,來幫助學生自主地監(jiān)控和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另外,雖說教師應考慮學生的愿望和需求,給他們及時的指導。但教師在課堂中要注意不能過于頻繁糾錯,以免增加學生的學習焦慮和壓力,影響交際的連貫進行,同時避免其他學生因怕出錯而放棄參與的念頭,使課堂中應有的互動減少。

六、教師需注重反饋的多樣性

“行動勝于言語”。有時,面帶微笑、眼神關注、仔細傾聽比用詞語反饋效果更好。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個手勢或走近學生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頭等暗示、鼓勵的方式,可能勝過千言萬語。所以教師與學生交流時應利用好自己的肢體語言,比如眼睛多與學生接觸,以一種欣賞、溫柔的目光注視學生,講課時與學生近距離交流等,這些都可以改進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漢語教師還可采取口頭反饋和書面反饋相結合的方式。如:在作業(yè)評語中針對當天課上該留學生的表現(xiàn)給予書面反饋。另外,課堂競賽勝者加分、贈送小禮物的辦法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反饋形式。

七、教師反饋需注重個體差異

第6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對外漢語 古漢語 文化觀照

古代漢語是高等院校對外漢語專業(yè)的一門語言工具課,主要是系統(tǒng)講述關于古代漢語的基礎理論知識,闡明有關古代漢語的語言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學習提高其“語言科學的理論素養(yǎng)”及“閱讀文言文的能力”[1]。在新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yè)目錄(2012年)》中,對外漢語更名為漢語國際教育,這種轉(zhuǎn)變要求我國的高等院校培養(yǎng)出來的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師不僅具有教授漢語語音、詞匯、語法的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中國文化素養(yǎng)。古代漢語作為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基礎課,自然也要服務于漢語國際化的國家長遠目標。長期以來,由于古代漢語課程內(nèi)容的繁雜枯燥以及教學時數(shù)的不足,導致學生對這門課普遍不感興趣,教學目的難以實現(xiàn)。如何克服古代漢語教學面臨的困難,成為高校古代漢語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認識到,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古漢語教學只有自覺進行文化教學,才能使枯燥的語言文字理論變得富有趣味,使學生產(chǎn)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興趣。這樣做,不但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課外學習古漢語相關知識的主動性,豐富古漢語課的實踐教學內(nèi)容。

一、挖掘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加深學生對字詞意義的理解

漢字是表意文字,通過字形來表現(xiàn)詞義。古漢語中,大多數(shù)詞都是多義詞,這些意義之間有著或近或遠的引申聯(lián)系,順著這些引申線索,我們總能追溯到某個字(詞)的本義。詞的本義就是漢字據(jù)以構形的基礎。運用漢字的構形理論分析字形與詞本義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古代漢民族的文化,也能更好的理解本義與后世引申義之間的聯(lián)系,加深對詞義的理解。如“年”,甲骨文作“”,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像人頭上頂著禾的樣子,表示谷物成熟后收割了下來,頂在頭上拿回家。因此,“年”的本義為谷物成熟。古代一年種一次莊稼,谷物從這次成熟到下次成熟就是一年的時間,因此,“年”就有了時間單位“年歲”的含義,從“年歲”義引申出“年節(jié)”義,也就是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關于春節(jié)還流傳有各種民間傳說,茲不贅述。年節(jié)一過,人也增加了一歲。于是“年”又引申指人的年齡?!墩撜Z·陽貨》:“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蔽覀兺ㄟ^分析“年”的字形構造知其本義,又進一步結合古代社會生活和有關傳說分析其各意義之間的引申聯(lián)系,這樣就加深了學生對其意義的理解。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凡解釋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2]。作為漢文化的載體,對漢字中蘊含的古代文化予以闡釋,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古代漢語的學習興趣,而且促使他們做深入的探索,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研究性學習。

二、精選語法用例,讓學生在掌握語法規(guī)律的同時接受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語法是古代漢語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瑣碎而枯燥。各種古漢語句式的不同形式特點,不同詞類的虛詞的語法功能及與現(xiàn)代漢語虛詞之間的對應關系都讓學生頗感頭疼。如果教師能夠精選古代經(jīng)典中既反映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具有語法特點的典型例句作為語料,用來分析古漢語的句式和虛詞,那么,就會讓學生既容易掌握這些句式的形式特點和虛詞的功能,又充分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如“詞類的活用”一節(jié)就是講古代漢語敘述句的謂語不僅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名詞、形容詞,而且作謂語的名詞、形容詞可以和賓語形成使動、意動等特殊的語義關系。我們以《孟子·盡心上》里面的“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來說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也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人的視點越高,視野就越寬廣的道理,進而對人生有更深的認識。又如《古代漢語的詞序》一節(jié)講賓語前置現(xiàn)象,我們以《論語·學而》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為例,讓學生深刻認識“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因為該句前半部分符合此規(guī)律,后半部分因為賓語是名詞“人”就不符合此規(guī)律的要求,故不能前置。同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體會現(xiàn)實生活中“知人”的必要性。我們總是說知己難覓,其實,等到我們學會了主動去“知人”,“知己”離我們也就不遠了。又如學習“者”字結構,我們以《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睘槔?,既讓學生掌握“者”字結構的形式和意義,也讓學生從圣人言中學習到生活的真諦。這樣我們就把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枯燥的語法教學結合在一起,學生“愛屋及烏”,教學效果自然會好很多。

三、補充文選閱讀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文選是古代漢語教學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文選的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漢語的感性認識。為了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書的能力”的目的,文選教學一般占到古代漢語教學時數(shù)的一半左右,可見文選有多么的重要。與文字、詞匯、語法等語言知識相比,文選更緊密地聯(lián)系著中華民族廣闊的古代生活以及民族的心理、風物、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行為特征等,是民族思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歷史記錄與寫照。所以,學習古代漢語的過程,自然就是學習古代漢語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過程,是了解民族歷史并接受民族思想、情感和精神教育的過程。

文選教學以解釋詞句為主,只有讓學生對文中的詞句的意義都懂透了,學生才能舉一反三,讀懂其它的文言作品。一般而言,只要把文選中重點的詞句講清楚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也就差不多了。除了詞句的障礙以外,影響學生對文選理解的就是古代文化常識了,這方面內(nèi)容包括古人的姓氏名號、職官、地理、歷法等。在古代漢語課時壓縮的情況下,很多高校的古代漢語課都把這一部分通論知識砍掉了,以致這些知識成為了學生文選閱讀的真正障礙。基于此,我們認為文選教學不僅要解釋詞句,也要補充解釋文選中有關古代文化的常識內(nèi)容,幫助學生更好的讀懂文言作品。如《段于鄢》中稱鄭武公的妻子為武姜,為什么這樣稱呼她呢?原來古代姓是用來指婚姻的,女子必須稱姓。武公之妻的娘家為姜姓,武是她丈夫的謚號,女子死后常在姓上冠以配偶的謚號來稱呼她,所以稱她武姜。又莊公的弟弟名段,周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間排行,段比莊公小三歲,所以叫叔段。叔段后來失敗出奔共國,所以又稱“共叔段”。又如《鞌之戰(zhàn)》中寫“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笨梢姽糯鷳?zhàn)車上一般是三個人,教師就有必要介紹他們在車上的位次。原來古代車戰(zhàn)時,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驂乘居右;但君王或戰(zhàn)爭時的主帥居中,御者在左。又文章開頭寫“癸酉,師陳於鞌”,教師就有必要介紹古代的干支紀年法?!案伞笔侵甘旄?,即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支”是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用來紀年。干支紀年法一般認為興于東漢,西漢以前的逐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這些實例說明古代文化常識對文選閱讀的重要性。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對古代漢語教學內(nèi)容予以文化觀照的益處。但是也應認識到,古代漢語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講授語言文字的基本知識和理論,闡釋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精選代表優(yōu)秀古代文化的典型用例,在文選講授時補充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都是為了增加古代漢語教學的趣味性、知識性和實用性,不能喧賓奪主,把古代漢語課變成古代文化課。

注釋:

[1]王寧:《古代漢語》,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頁。

第7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內(nèi)容;原則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2-0060-03

一、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

(一)語言要素中蘊含的文化因素

1.詞匯方面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一個民族的文化也會深植于詞匯之中。同時學習一門語言,詞匯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對于漢語學習者來說,了解漢語詞匯中的文化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中國,人們對血緣關系十分重視,所以親屬稱謂十分復雜。它不僅和其他民族一樣,地區(qū)分上下輩分,而且在父母系、嫡庶出、年長幼等同輩橫向方面,也有極其嚴格和細微的規(guī)定。比如,英語中的uncle就可以表示一切與父親同輩的男性親屬或非親屬,而在中文中就要分伯父、舅父、姑父、姨夫等。這種現(xiàn)象雖然復雜,但終究不會影響人們的交際,但是有時一個詞匯在不同的語言中會有完全不同的意思,若不將這一部分弄清楚,將會嚴重影響兩種文化的人們之間的交往,很容易纏身誤解甚至摩擦。比如,我們中國人常常把自己比喻作龍的傳人,中國傳說里的龍也是能給人們帶來福祉的神獸,所以中國有很多關于龍的詞語,像龍馬精神、生龍活虎、龍騰虎躍等等,這些詞的意思大多是美好的或非貶義的。但是在西方人眼里,龍是兇猛恐怖的動物,它代表著邪惡,是西方人畏懼的意象。自然而然地當他們聽說中國人是龍的傳人時,會把他們心中龍的想想轉(zhuǎn)移在中國人身上,于是就會產(chǎn)生誤解和偏見。我們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就要努力解決這類問題。畢竟學習語言的目的是進行交際,我們文化傳播者還要在傳播語言的同時,把握一切機會向外國人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消除來自不同文化人們的誤解,使其可以正確地認識和評價中國文化。

2.語法方面

語法是思維的結果和工具,所以語法會反映一種文化的深層心態(tài)特征。語言受文化的影響,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孕育出不同的語言。因此在漢文化的影響下漢語語法表現(xiàn)出其特殊性。中國文化深受半封閉的大陸性地理特性、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宗法制社會的影響,產(chǎn)生了極具民族特性的心理特征。比如注重領悟性的思維方式表現(xiàn)在漢語語法中就使?jié)h語注重意合而不注重形態(tài)。因此,我們漢語中缺少形態(tài)的變化,并不如印歐與那樣擁有大量的詞綴和派生詞,漢語的大多數(shù)詞語都是復合形成的,而且也沒有明顯的此類標志和豐富的構型法。正因為漢語語法如此隨意,也就使有些句子具有許多個意思,也就會在使用時產(chǎn)生歧義。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歧義的發(fā)生呢?除了陳述者有意地是表達清楚外,接受者也應了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領會言語之中蘊含的意義。這一部分也是對外漢語文化教學最困難的一部分。畢竟,任何成年的漢語學習者已經(jīng)形成了適應自己文化的思維方式,要想完全了解另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非常困難。尤其思維這種抽象的東西,不像其他文化內(nèi)容那樣具體,培養(yǎng)思維方式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必須要深入到生活中從方方面面滲透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這就對我們文化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漢字方面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漢字是漢民族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chǎn)和生活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的書寫符號系統(tǒng)。漢字本身有其嚴謹?shù)囊?guī)律和系統(tǒng)性。雖然中國土地幅員遼闊,每個地方的方言各異,有時差別巨大,語言不通,但是卻東可以用相同的漢字記錄下來,而且所有人都看的懂;雖然古今漢語的語音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也有很大變化,但我們依然可以讀懂古籍,了解先人的歷史和思想??梢哉f正是因為漢字的字形幾千年來自行沒有顛覆性的變化,才使得我們中國的文化可以完好的保存下來,有許多民族的文化都是因為歷史上的文字變革才造成了文化斷層,許多優(yōu)秀的文化成果都沒有保存下去,永遠塵封在歷史當中而沒有被后人所知曉和傳承。另外這種歷史的傳承性和獨特的形體使得漢字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成為世界文字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漢字書法藝術。從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開始漢字歷經(jīng)了甲骨文、金文、篆書、隸屬、楷書的的演變。各代的書法大家們把漢字注入了新的內(nèi)涵,或使其清新秀麗,或使其狂放不羈。而且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詩詞藝術結合起來,給世界留下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傳世佳作。漢字不僅僅記錄我們的語言,更體現(xiàn)了漢民族的文化精髓——方方正正、剛直不阿。弘揚漢字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漢字文化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向外傳播。世界會因漢字更了解中國,消除對中國文化的誤解,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漢字還可以讓世界領略到獨特的書法藝術,給世界人民帶來全新的審美享受。因此我們在對外漢語文化教學中的漢字文化教學的重點并不是教學生寫漢字,而是要讓學生漢字中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

(二)與價值系統(tǒng)相關的文化因素

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價值觀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價值觀處于文化的底層,不易被人理解。不理解價值觀的差異也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根本差異。中國的價值體系與其亞洲以外的他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尤其與歐美文化相去甚遠有時甚至截然相反。比如,中國的孩子如果犯了錯,中國的家長不僅會嚴厲地批評他,甚至還會打孩子。這在西方人看來是虐待兒童,不講人權的表現(xiàn),父母是要受到法律的懲罰的,因此會對中國父母產(chǎn)生誤解,誤認為中國人是野蠻的。但在相當多的中國人眼中會認為這很正常,因為中國古代長期處于父權社會,封建倫理道德的觀念根深蒂固,孩子必須絕對服從父母,一旦做錯事,父母就有權利懲戒孩子。另外,“養(yǎng)不教父之過”的思想是家長承擔了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父母把對孩子的責罰當做是一種教育的方式,所以,中國父母并不認為有什么不妥,反而認為“愛之深,責之切”。又如,中國社會趨向于群體取向,而群體取向的延伸就表現(xiàn)為他人取向,力求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群體的意志。所以中國人表現(xiàn)得謙虛謹慎、相互依賴、提倡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獲得成功也把功勞歸于集體力量和他人的幫助。而西方則強調(diào)個人的價值,主張張揚個性。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顯得過分死板,沒有個性。由此可見價值系統(tǒng)中的差異是兩個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中產(chǎn)生障礙的根本原因。所以作為對外漢語文化教師,對漢文化與其他文化在價值觀念上的不同進行點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習俗文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tǒng)習俗文化更是多姿多彩,更是有著獨一無二的個性。這些習俗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到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中的文化,因此也是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如果不了解中國人平時生活中的習俗,漢語學習者與中國人的交往就會產(chǎn)生許多麻煩,因為中國的許多習俗中包含著中國人的習慣和禁忌。就拿婚禮來講,西方人信奉基督教,一次結婚時男女雙方會在親朋好友和牧師的見證下,許下不離不棄的誓言,婚禮未必熱鬧但卻莊重,親戚朋友會送自己驚喜挑選的結婚禮物送給新人。與西方人不同,中國人的婚禮大多大操大辦,一定要熱熱鬧鬧風風光光,這與中國人好面子的性格是分不開的。很多外國人參加中國的婚禮會顯得很不習慣,尤其是中國人直接送禮金給新人這讓外國人大為驚訝。又如,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的許多習俗像過年時貼春聯(lián)、放鞭炮,外國人只覺得有意思,但卻不知什么意思。中國文化受宗教影響很大,許多與宗教有關的習俗都保留下來,它們已經(jīng)深入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卻因為太常見而忽視了他們本來的宗教內(nèi)涵。我們臘八節(jié)吃的臘八粥與佛祖釋迦摩尼有關,平時喜歡測算風水選擇良辰吉日與道教五行八卦有關。這些古老的習俗除了使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外,還使中國文化蒙上了神秘色彩,深深吸引著外國人,勾起了它們探求的欲望。所以,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內(nèi)容中很應該有習俗文化的一席之地,除了吸引更多的外國人學習漢語之外,還可以弘揚中國的習俗文化,讓世界了解中國。

二、對外漢語文化教學的原則

(一)循序漸進原則

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有些學生具有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因而理解起一種全新的文化會存在很大的困難。學習文化同學習語言一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進行文化教學時,首先從比較容易理解的內(nèi)容入手,比如先了解春節(jié)、端午節(jié)和清明節(jié)這樣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婚喪嫁娶這種平時能夠接觸到的傳統(tǒng)民俗。對于這些每個人都經(jīng)常見到的和比較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內(nèi)容,學生比較有興趣,而且也容易理解。然后,在更深一步地延伸到傳統(tǒng)道德以及世界觀、哲學觀等比較抽象的內(nèi)容。這些文化內(nèi)容在中國人看來都十分難以理解,更不要說是正在學習漢語的外國人。雖然如此,我還是覺得這些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要想了深入的了解中國,做一個中國通,這些知識的攝取必不可少。

(二)客觀性原則

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客觀性。雖說文化沒有高低之分,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每一種文化都有其精華的一部分和糟粕的部分。尤其是當一種文化存在的時間比較長時,就難免在某個歷史時期形成某些錯誤的文化意識。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國,它的文化延續(xù)五千年不斷是值得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驕傲的。同時,他也是世界文化寶貴的遺產(chǎn)。他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物質(zhì)財富如諸子百家和長城故宮等燦爛的瑰寶。但是,由于中國大部分的歷史都處在原始社會的蒙昧階段和封建專制社會,政治制度上不是十分先進,以至于科學的發(fā)展在大段的時間里都受到阻礙,所以許多封建制度下產(chǎn)生的思想和風俗并不具有科學性,甚至對人是十分有害的。例如,奴隸社會時盛行的殉葬制度是對人的生命的嚴重戕害,這種風俗是非常殘忍的。再如,中國古代盛行的女子纏足,給女性的心理和生理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除了對女性的傷害外別無其他。但是這些丑惡的風俗都是根植于中國的迷信思想和男尊女卑的倫理綱常。古代人認為人死后靈魂不滅,所以君主死后仍想享受被人服侍的帝王待遇,就一定要把生前服侍他的奴隸殉葬。傳統(tǒng)倫理里認為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三綱五常也教育婦女自己地位低下。男人認為小腳走西路來搖搖晃晃姿態(tài)優(yōu)美,女性就必須要纏腳。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破除了迷信?,F(xiàn)代教育也使人們認識到人人平等,沒有高低尊卑之分。這些中華文化中的糟粕自然也被摒棄。但是,對于這些并不科學的思想和風俗我們不能刻意回避他,他們確實造成了一些特殊的文化特征,這些特征更是反映在了語言里。所以對待文化,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我們必須本著公正客觀的態(tài)度向?qū)W生介紹。對自己的文化是如此,對待他人的文化更應該這樣,時時牢記文化沒有高低之分??陀^對待自己文化的同時,尊重別國文化。

(三)針對性原則

至于對外漢語文化教學到底怎樣選擇教授的內(nèi)容這是一門學問。在講授時,我們不能漫天撒網(wǎng)信手拈來。對于內(nèi)容的選擇要慎之又慎即有針對性。什么事針對性呢?他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應當選擇一個話題和方向即內(nèi)容上有針對性。課上所講授的內(nèi)容要緊緊圍繞這個既定的方向,這樣內(nèi)容才集中,才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在課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確保這一話題和內(nèi)容是有意義的。另外,還要根據(jù)不同國別的學生確定不同的文化內(nèi)容。如果一個班的學生大多來自亞洲如日韓,難么他們的文化背景就與我們十分相似,許多文化理解起來就十分容易,對他們的文化教學就要著眼于漢文化圈內(nèi)不同國家在個別方面的差別,講授的內(nèi)容層次要更深一些。對于來自除東亞以外國家的學生,由于文化背景差異太大,很多方面會存在疑問,這時就需要我們挑選比較淺層的知識進行講解。文化教學也要因人而異,有選擇性的、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

(四)實用性原則

文化內(nèi)容那么多,什么是最重要的呢?當然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nèi)容。尤其是對在中國學習漢語的外國留學生來說,除了學習漢語,他們在中國還要生活,如何盡快適應新的生活和社會環(huán)境、早如融入中國的文化圈子,是最迫切的問題。我們文化教學就要把它當做第一要務,在選擇課程內(nèi)容的時候,注意選擇具有實用價值的內(nèi)容。比如說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風俗習慣、日常禁忌。在見到老人時,要恭敬有禮。西方人習慣直呼其名,但東方人崇尚長幼有序,在稱呼上要體現(xiàn)出長者德高望重的地位,如李老、張老。在西方人的文化里,年齡被視為隱私,尤其不可以冒昧地詢問女性的年齡,否則被視為不尊重對方。在中國人眼里,傳統(tǒng)的思想并不認為年齡是隱私,尤其是長輩詢問晚輩的年齡,更被視為關心晚輩。中國人在受到夸贊時常常表現(xiàn)得十分謙虛,西方人則不然,一旦受到了肯定,則馬上表達謝意,這種種差異,都讓來自不同文化的人在交往時產(chǎn)生不快。有了這些基本的文化生活常識做準備,彼此互相了解,才不至于產(chǎn)生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五)交流互動原則

第8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關鍵詞:對外漢語;文化因素;語言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30-0198-01

著名語言學家H.Goodenougd在《文化人類學與語言學》一書中論述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時指出:“一個社會的語言是該社會文化的一個方面,語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體的關系,語言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其特征表現(xiàn)在:它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們在學習和運用語言過程中獲得整個文化?!庇纱丝梢姡Z言不僅僅是人們用來交際的工具,同時還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依賴文化現(xiàn)象而存在的。語言和文化兩者的關系,即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nèi)容;語言反映文化,文化決定語言。

第二語言學習 ,可以分為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和在非目的語環(huán)境中這樣兩種不同的情況。但無論是在哪種環(huán)境中學習 ,第二語言學習主要還是依靠課堂教學進行的 ,第二語言的獲得也主要是在課堂學習的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的。因此,課堂內(nèi)的教學對于第二語言習得而言至關重要 ,對外漢語教學的文化因素導入同樣也應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文化因素應該有機地融合在課堂內(nèi)的詞匯、語法、語用等方面的教學中。

一、詞匯教學中必須滲透文化因素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歷史積淀常常體現(xiàn)在詞匯層面上。因此,詞匯能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取向。有相當一部分漢語詞匯是與漢族人的文化背景密切關聯(lián)的。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與文化無不體現(xiàn)在漢語言的各個層面上。詞匯與文化的關系表現(xiàn)得既直接又明顯。漢語中有許許多多飽含中華民族文化色彩的詞語。如漢語中的親屬稱謂詞。諸如“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伯伯、叔叔、舅舅”,“姨姨、姑姑”等等十分具體的稱謂。這些稱謂折射出漢民族強調(diào)“長幼有序、嫡庶有別、長者為尊”的文化傳統(tǒng),看重親屬關系的態(tài)度以及父權宗法制度和觀念。這是在漢族社會長久存在的客觀現(xiàn)實。不同民族語言中表示相同事物的詞,只有很有限的一小部分是等義的,絕大多數(shù)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有的是詞義指稱范圍不等,如漢語的“做”就分別對應英語中的“do”、“make”、“perform”等詞。漢語詞的指稱范圍要比英語詞的指稱范圍寬泛得多??傊~語與社會文化有密切的關系,詞語反映了社會生活。在對外漢語教學中 ,要使來自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掌握漢語,僅在教學過程中教授詞匯的理性意義是不夠的。

二、語法教學中必須滲透文化因素

語法揭示了語言連字成詞、組詞成句、合句成篇的基本規(guī)律。文化背景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英漢語法差異,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語言,并培養(yǎng)他們初步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表達上漢語講究頓悟,注重意義的結合,即漢語較少借助語法形式的手段,而是用詞語意義間的聯(lián)系來達意。這樣,漢語的句子大多結構松散,沒有特別明顯的形式標記詞。而英語注重形合,偏重形式,常用語言形式的手段實現(xiàn)詞語、句子的連接,達到句子結構和邏輯上的完美 ,是一種理性的語言。所以也有人說英語是 “顯性的語言”,語法嚴謹而便捷,漢語是“隱性的語言”,語法寬松而靈活。

三、語用教學中必須滲透文化因素

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運用該語言。要想比較自如地使用一門外語,除了掌握大量詞匯與語法外,在語用上也需格外注意。語用,簡單來說,就是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說怎樣的話。例如,在傳統(tǒng)中國文化中,“飲食文化”被置于一個非常崇高的地位,因此人們會這樣打招呼;而“去哪里啊”,這樣的句子也并非是真的想打探別人的隱私。因為在西方文化中,這樣的提問是被認為非常不禮貌的;但是在中國,這樣的句子僅僅表達一種關切問候,回答者可以不必認真地回答。

兩種語言之間的文化差異是語言學習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各個階段,在教授語言知識、訓練語言技能的同時,也要對滲透于漢語之中的文化因素進行詳細的探討。文化影響著語言,而語言教學勢必要體現(xiàn)文化傳播。對外漢語教學更是一種跨文化傳播活動。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積累,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傳播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從自發(fā)到自覺、無序再到有序的蛻變。

參考文獻:

第9篇:對外漢語論文范文

摘 要:語調(diào)教學是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調(diào)中的重音卻在教學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現(xiàn)通行漢語課本之一的《漢語教程》為例,提出問題,并探討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改進的辦法。

關鍵詞:對外漢語,重音,教學

語調(diào)教學是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到學生是否能用正確的漢語語音流暢地進行交際。語調(diào)是在語流之中的,語調(diào)教學是漢語語音教學較高級的階段,要求學生語音達到自然優(yōu)美的程度。趙元任(2002)認為:漢語語調(diào)不是獨立于聲調(diào)的音高變化,而是聲調(diào)和語調(diào)的復合體。

對外國留學生來說,能夠準確地發(fā)準字音是非常必要的,字音是整體認讀的帶聲調(diào)的單音節(jié)。然而在真實話語交際語境中要想準確靈活地表達自己的意圖,還必須掌握正確語調(diào)。它是獨立于語流之外的,學生學會了單個字的發(fā)音并不代表著朗讀的準確無誤。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聽到很多留學生在讀單個字的時候比較準確,而在成句表達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洋腔洋調(diào)”。本文就漢語語調(diào)中重音特別是詞重音和句法重音的重要性,來談談如何進行重音的教學。

1.關于重音、詞重音、句法重音、句子重音、焦點重音

根據(jù)《漢英雙語言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重音指一個詞、詞組或句子里重讀的音,重讀指把一個詞或詞組里的某個音節(jié)或語句里的某幾個音節(jié)讀得重些、強些。例如“石頭、棍子”兩個詞里,第一個音節(jié)重讀,“老三”這個詞里,第二個音節(jié)重讀。“過年”里“過”字重讀是“明年”的意思,“年”字重讀是“過新年”的意思。

除了詞重音,還有句法重音、句子重音、焦點重音。

句法重音是根據(jù)短語、句子的語法結構特點把其中某些部分重讀的現(xiàn)象。這種重音不隨語用而改變,是短語或句子的語法結構的特點決定的,每個短語和句子都有句法重音。

句子重音是邏輯重音,是語用上的需要,它往往可以改變句子的句法重音。

焦點重音是從不同的語用需要出發(fā),選擇的表達的重點,稱為焦點,一般需要重讀。例如“小李考上了大學”,分別重讀“小李”、“考上”、“大學”,所強調(diào)的重點是不同的。(參見張斌《新編現(xiàn)代漢語》,2006)

因為句子重音和焦點重音是隨語用需要而變的,位置不固定,留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表達的需要進行重讀,相對好掌握。那么本文將主要討論對于留學生來說不太注意到,而且在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詞重音和句法重音教學。

2.目前對外漢語重音教學仍存的問題

現(xiàn)在很多教材已經(jīng)注意到重音的教學,但是在現(xiàn)在通行的漢語教材中,都是把重音的教學放在初級階段的語音教學部分。這會給我們造成這樣一種印象:重音的教學只跟語音教學相關,語音教學結束后,在中高級階段就不強調(diào)重音了。但是實際上,它對留學生擺脫洋腔洋調(diào)、更加準確地把握句法結構、更加準確地理解句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漢語重音的一些規(guī)律,還需要進一步明確。

《漢語教程(修訂本)》第一冊(上) P51第六課提到了雙音節(jié)的重音:

“漢語雙音節(jié)詞和多音節(jié)詞中總有一個音節(jié)讀得重一些,這個重讀音節(jié)就叫詞重音。大部分詞的重音在最后一個音節(jié)上。如:漢語、發(fā)音、英語、星期、大學、文化,也有一些詞的重音在第一個音節(jié)上,如名字、大夫、學生?!?/p>

但是這樣的描述,對于學生來說仍然很迷糊:有的詞重音在第一個音節(jié),有的詞在第二個音節(jié),那么怎么具體掌握呢?哪些是在第一個音節(jié),哪些是第二個呢?因此老師在教學的時候,除了示范以外,還應進一步為學生明確重音的規(guī)律。

另一方面,句法重音的教學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仍以《漢語教程(修訂本)》為例,除了第一冊的語音教學中講到了詞重音、句重音和邏輯重音,第二冊開始就未出現(xiàn)過重音的內(nèi)容了。實際上在中、高級的語法教學中,很多語法現(xiàn)象其實都與句重音有關。

如“是……的”句型是公認的表示強調(diào)的典型句式,但在《漢語教程(修訂本)》 第二冊的語法說明中僅僅作了如下說明:

《漢語教程(修訂本)》第二冊(上) P93-94第六課 (一)是……的。漢語用“是……的”強調(diào)已經(jīng)發(fā)生或完成動作的時間、地點、方式、目的、對象等。在肯定句中,“是”可以省略。否定句中“是”不能省略。如肯定式:我(是)去年九月來中國的。否定式:我不是來旅行的,我是來留學的。(其他例略)

《博雅漢語·中級沖刺篇Ⅰ》P11的語言點“是……的”說明中僅提到:用來說明一件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情的時間、處所、方式等。例如:我是去年三月來中國的。(其他例略)

以上兩個課本在一些本與重音有關的語言點的說明中,并未明確重音的部分,這對于一些語感不好的學生,就容易帶來母語的負遷移,自己隨意找重音,出現(xiàn)洋腔洋調(diào)。

在此,筆者把這些問題提出來,想再次引起大家的重視,并在重音的實際教學方面展開一些探討。

3.詞重音和句法重音教學舉例

3.1雙音節(jié)詞的重音教學

上文已經(jīng)提到,《漢語教程(修訂本)》第一冊第六課有雙音節(jié)詞的重音的介紹,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對于這個部分的教學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首先,要讓學生介紹雙音節(jié)詞以“中重”與“重輕”兩種格式為主。

其次,要為學生明確雙音節(jié)詞的重音規(guī)律:不帶輕聲的詞,雙音節(jié)詞是后一個字重讀,也就是說重音多在后一音節(jié)上。帶輕聲的詞,重音是在第一個音節(jié)上。這就是上文我們提到的,為什么雙音節(jié)詞有的重音在第一音節(jié),有的是在第二音節(jié)了。假如學生沒有掌握這一規(guī)律,就會出洋腔洋調(diào),如:謝謝、*謝謝。

再次,做演示、模仿練習。老師要給予正確的示范,讓學生同聽感上明確。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一至六課已學過的部分雙音節(jié)詞,甚至可以使用夸張的方法,讓學生再次感知重音是怎么回事。

還可以做對比練習。與帶輕聲的雙音節(jié)詞同時做朗讀練習,又復習了第二課學習的輕聲的知識。例如:

中重 重輕

名字 爸爸

學習 哥哥

漢字 什么

發(fā)音 謝謝

今天 名字

學校 你們

再見 學生

…… ……

總之,教學中要注意的是,不能只說漢語有詞重音,而不解釋詞重音的規(guī)律。一方面要讓學生明白什么時候該怎么說,另一方面老師在指導學生口語練習時,要及時糾正學生發(fā)音,打牢語音基礎。

3.2“連……也/都……”結構的重音教學舉例

《漢語教程(修訂本)》第二冊P146第二十課語法部分(二)“連……也/都……”有如下闡述:

漢語常用“連……也/都……”這一結構表示強調(diào)。介詞“連”引出要強調(diào)的部分(一般是極端情況),后邊用“也、都”與之呼應。隱含有比較的語義,表示強調(diào)的對象尚且如此,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例如:來北京快半年了,她連長城也沒去過。(別的風景區(qū)更沒去過了)(其他例略)

同樣,沒有特別明確指出重音的部分。因此老師教學時,可以特別重讀重音的部分。特別是安排學生做操練練習時,可以明確標注,并及時糾正。

例如下列操練練習:

老師:認識這個漢字的人很少,連老師也不認識。

學生:(重復)認識這個漢字的人很少,連老師也不認識。

老師:這道題非常容易,連小學生都會做。

學生:(重復)這道題非常容易,連小學生都會做。

老師:你為什么說他不怕熱?(他夏天也穿毛衣)

學生:我說他不怕冷,是因為他連夏天也穿毛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