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心理健康的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課 體驗式教學 應用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是高校對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塑造健全人格,開發(fā)心智潛能,指導人際交往的主渠道、主陣地,但它的實效性經常受到人們的懷疑。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一直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當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教材的被動使用者。其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課程化傾向特別突出,當前課堂教學大量講授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甚至像其他學科一樣進行非常嚴格的考試。課程化傾向的直接后果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不但沒有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反而給學生額外增加了一門學科課程,使學生承受了更大的負擔,最終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再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方法單一,講授法運用不當極易成為灌輸式的教學,抑制廣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心理健康教學又是理論和實踐高度結合的過程,是教育科學性、系統(tǒng)性、生動性的具體體現,所以要根據大學生的實際將各種教學方法進行優(yōu)化組合,綜合運用。最后,原有的考試評估體系單一測評教學結果,這種課程化的考試應逐步轉向教學全過程的、學生充分參與的評價,充分發(fā)揮其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改革的作用。
二、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體驗是個人通過親自參加實踐活動,在親身經歷中體會知識、技能,從中獲得體驗和感受。體驗式教學是以體驗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教學觀和教學模式。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情感,并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親自去感知、領悟知識,并在實踐中得到證實。體驗式教學所創(chuàng)設的環(huán)境和氛圍能愉悅學生的心情,增加學習的樂趣,使學生變得更加開放和放松,更樂于參與學習,從而更好地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目的。
三、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中的應用
要使體驗式教學富有成效,需要設置凸顯生命關懷的教學目標,需要富于情感和意志的教學過程,需要科學靈活、貼近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在思考中付諸實踐,在實踐中成長。
(一)設定重視生命關懷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生命
這強調的就是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與學生的生命成長相適應。個人的生命成長需要增長知識、提高能力與發(fā)展情感、意志、態(tài)度并重,只注重一個方面都不能促進個體的完整成長。在大學教育階段,往往只注重專業(yè)知識學習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意志追尋和精神養(yǎng)成,結果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很可能是“沒有靈魂的專家”。因此,大學教育需要完善的教學設計,將學生的情感體驗、態(tài)度養(yǎng)成以及價值觀的確立納入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專業(yè)知識學習中還能充分感悟生命、感悟自己,享受體驗,成為德才兼?zhèn)洹⒏挥诟呱衅犯竦耐暾娜恕?/p>
(二)實施富于情感和意志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實現人格成長
這強調的是教學過程的開展不能脫離學生的體驗和需要。體驗式教學是學生特殊認知和心理全面演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善于觀察學生的情感投入,善于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體驗和感悟的教學情境。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和獨特體驗,善于接受學生突發(fā)的靈感、不同的認識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讓學生在輕松、放松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自身的價值,從而在體驗中獲得人格的全面發(fā)展。
(三)運用科學靈活、貼近實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快樂和自由
近些年,關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研究者們提出了眾多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如段康的感受――感知的教學模式、岳素萍的主體教學模式、吳彩霞的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及劉海燕提出的“點線面”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等。根據劉海燕的研究,大學生認為比較有效的教學模式是實踐或活動鍛煉模式(28.9%)和審美或音樂熏陶模式(25.3%)。就教學方法而言,大學生傾向于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因此,他們更喜歡情境模擬法(20.1%)、案例分析法(18.7%)、輕松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15.1%)和角色扮演法(12.8%)等綜合性教學方法的使用。
由此可見,將貼近學生實際,易于學生接受的實踐或活動鍛煉模式、審美或音樂熏陶模式,情境模擬、案例分析、氛圍創(chuàng)設等多種教學手段融合的體驗式教學適合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其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說教的教學方法,但體驗式教學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花費時間較多,需要教師靈活運用。參與到體驗式教學中的學生,他們會有非常深刻的感受,通過內涵豐富、啟人深思的活動,讓他們在歡笑中有所領悟,分享心靈收獲,以實現知識的內化和升華。
【參考文獻】
[1]王建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9(6).
[2]岳欣.體驗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探索[J].新課程學習,2011(1).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
我有幸參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對我來說,這次的培訓意義重大,對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幫助。本次培訓我很認真的聽了李慧君專家的理論課,最讓我受益的是這句話找回職業(yè)生活的勇氣和幸福感,需要獲得對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這會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但自我的努力與調節(jié)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這次培訓活動后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和所想。積極的自我認同尋找自我價值感,建立社會支持系統(tǒng),用探究打敗無聊,積極的自我調節(jié)。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學習,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與迫切性。調查表明,學生中存在心理異常的約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約占15%。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習與考試焦慮、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交往障礙、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嚴重、對新環(huán)境不適應等等,并且在近幾年呈上升趨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墒牵徽_的關注,反而引發(fā)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更嚴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預防為主的,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不應該只針對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應該是有他們的各自作用的;不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一門增加學生負擔的學科,而應該具有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成長的獨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論,不要我們教師誠惶誠恐,而應該是講究藝術,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式應該是形式多樣,時時處處注意的問題。
二、心理教育培訓對于教師自身的重要性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老師也有煩心的事,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壓力和苦惱。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歡迎的老師,就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入課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課堂上隨意發(fā)怒,挖苦打擊學生。而是要學會良好的情緒控制,在走進教室的前一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展現給學生,并以此來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沒有一個學生愿意看到一個怒氣沖天,動不動就發(fā)火的老師的。教師樂觀積極地穩(wěn)定地情緒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積極地促進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時效性
在新形勢下,小學生不同階段表現出各自的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這就要求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一是新生入學的適應期。這一階段應用心理評價系統(tǒng)建立小學生的心理檔案,目的是通過分析評價,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氣質、性格類型、興趣愛好、情緒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質和個體心理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樹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時有助于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的角色轉換,為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是學習生活的困惑期。這一階段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轉折時期,這一階段,第二信號系統(tǒng)活動日益發(fā)展并初步占主導地位,口頭言語,內部言語能力不斷完善,但學習生活中往往表現出自制力差,社會道德是非判斷力以近期、自我為主的特點。通過心理咨詢、心理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方式解決學生學習焦慮、人際關系不良、多動癥和學的心理問題。同時通過心理健康指導,開發(fā)學生潛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觀念,塑造正確健康的人生觀、道德觀和價值觀,推進整體素質教育的貫徹實施。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2
我有幸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培訓,雖然時間不長,但是對我個人而言,收獲確是豐富且充實的。這次培訓不僅僅是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培訓,也是一次心靈的洗禮,更是一次精神的盛宴,每個講座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在此期間,我自學了網絡課程,對心理健康有了初步的了解,使我意識到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重要性,意識到育人的重要性,意識到教師健康的心理對學生以及自身的重要性。在這次培訓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獲,感受頗多。
一、通過培訓,我認識到: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次看到一些有關學生因品行障礙或人格障礙做出違法事情的時候,我的心情便很沉重。為何有那么多的學生,會無所顧忌地去違法犯罪,為患社會,我想這除了少數客觀的原因以外,更多的還在于對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不夠重視,導致他們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造成小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學習壓力、社會影響、家庭環(huán)境和教師的教育方法等。如我班有個小男孩,長的活潑可愛,但是上課總是喜歡打斷老師講話,跟同學玩時又喜歡動手動腳去搞別人,因此經常遭到同學的打罵,還有,作業(yè)老是慢別人一拍,就此,我將情況向家長反映了幾次,但家長卻不重視,一段時間后其成績及下降。后來我只好再次找來了家長,先教育家長要從小重視培養(yǎng)小孩的良好習慣,并告訴他其孩子智力很好,很有發(fā)展前途,應該用鼓勵的方法讓他改掉壞習慣。接下來我也找學生交談了幾次,跟他聊聊學習上的優(yōu)點與缺點,讓他要有信心地改掉壞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現在基本上能改掉上課不隨便插嘴的壞習慣,對學習也有了更濃的興趣,也變的更細心了。由此可見,只有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成因,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去避免它,學生才能更好地學習各科文化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得到全面發(fā)展。。
二、通過培訓,我體會到:
沒有良好心理素質的教師,就不能培養(yǎng)出良好心理素質的學生。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教師教學的對象是學生,要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就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掌握如何使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造就身心健康的學生;反過來說,教師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將對學生的人格成長、個性形成和心理健康狀況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當我們心理健康時,做事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借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體驗到愉悅的情感,并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作為一個社會個體,我們應該正確對待自身的工作壓力,學會自我調節(jié),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讓自己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yǎng)的基礎上,做一個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的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潛能,發(fā)揮自己的才干,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三、通過培訓,我學會了:
1、自我調節(jié)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的人,而是善于調節(jié)和控制自己情緒的人。作為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更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心理,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才能以積極的一面去影響你的學生。
2、準確客觀的自我定位,情緒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對自己的定位不夠合理,定位越高,越難以實現,給自己帶來的失望也越大,從而導致心緒不佳。
3、工作之余多參加體育鍛煉,體育鍛煉能使人忘卻煩惱,愉悅身心。教師必須勞逸結合,適量參加體育鍛煉以緩解工作的壓力,釋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同時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4、用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圈。
5、培養(yǎng)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這一次培訓雖然結束了,但思考沒有結束,行動更是沒有結束。我會將所學所感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帶著收獲、帶著感悟,在自己的教學崗位上銳意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讓自己這顆種子能在教育教學的沃土中茁壯成長!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3
7月17日至7月19日,我非常榮幸的參加了寧縣教育體育局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分別聆聽了西北師大心理學院彭霞老師《心育有行、育心無痕》、丁艷芬老師《做陽光智慧的教師》、趙國軍教授《中學生人際交往問題及其輔導》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設計》、楊曉莉教授《中學生典型學習問題及其輔導》、姜艷斐博士《放松心情,迎接挑戰(zhàn)》的精彩報告,通過三天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感受頗多。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y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fā)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huán)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huán)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yōu)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fā)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我也加深了對學生的認識,善于讀懂學生的心:1、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2、懂得學生的情緒表達;3、判斷學生的行為異常。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jié)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yōu)缺點;學習心理衛(wèi)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yǎng)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教師只有在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地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力圖營造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并允許個性的張揚,允許權利的捍衛(wèi),允許愛好的發(fā)展,允許孩子自主的選擇,使孩子的自尊自信得到充分發(fā)展。并在教育中積極地挖掘教育思想,在學生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困難時,才能主動關心幫助引導他們。
大學生心理社團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它在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親愛的讀者,小編為您準備了一些心理健康活動總結,請笑納!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1光陰似箭,時光如白駒過隙般,轉眼間又是學期末,我已經在大學度過近半年時間了,在學團會也工作半年了,站在學期末,透視在心理協(xié)會工作的這小半年里,回顧工作的點點滴滴,回眸過去的一幕幕,些許感動,些許充實。由于心理協(xié)會是在這學期半期才成立的,那時抱著多個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多給自己找點事做的目的參加了心理協(xié)會的招新,面試后很幸運的被師姐留下了,加入了這個有組織、有紀律、團結友愛、充滿活力的大家庭心理協(xié)會體院分會,成為了活動部的一員。
在本協(xié)會參加的第一份工作是協(xié)會自己策劃舉辦的一個“與你心靈相通”的活動。
這個活動是以看一個心理訪談的節(jié)目開始,講解一個一家三口的故事,講父子倆、夫妻倆的矛盾,從人的內心最深處挖掘人心中那份最真的感情,最終達到父子再無隔閡、夫妻無矛盾、一家和好如初的故事。從這個故事中,給我?guī)砹撕苌畹母杏|,也讓我學到了怎么去處理感情,怎樣去和別人心靈相通。再之后就看了一部與心靈相關的電影《異空危情》,里面形形的人、形形的心靈世界,給我也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傊?,在這個活動中,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讓我們成熟了很多。
總的來說,這個活動辦得還是挺成功的,唯一不足的就是宣傳工作沒做到位,以致活動室來參加的人沒有預期那么多,在這個活動中,我也有點沒做好,由于有課的關系,沒能及時到場來布置會場,對此我感到抱歉在之后,我們分會也協(xié)助總會和其他部門搞了一系列活動,在此我就不一一列舉了,每次都還是積極在參與,也把屬于我們的任務完成的很好。
本學期即將結束,回首過去的工作些許感動。每一次活動的成功舉辦,每一次活動的收獲,背后都充滿了艱辛與感動。作為心理協(xié)會的一員,做好每一件事對整個團體都有很大的幫助,團體的意識是很重要的。感動我們心理協(xié)會舉辦的每一次活動,感動每一次活動背后老師、協(xié)會成員以及為活動付出的每一個人的艱辛。
回顧在心理協(xié)會工作的一學期,還是學到了很多的東西。見識到了許多大世面,這是許多同學所不能見識到的,不僅鍛煉了我的口才,也培養(yǎng)了我在公共場合的講話能力。通過我們部門舉辦的活動以及其它部門的活動讓我知道了想要成功舉辦一個活動是多么的艱辛。必須考慮到每一步,考慮到每一個細節(jié),不能有一絲差錯,這就要求我們做事必須認真,細心,謹慎,考慮問題必須地全面。這點對我的影響很是深遠,我會好好改善自己在這方面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
在心理協(xié)會一學期的學習,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在組織、溝通協(xié)調、表達、決策能力方面提高了很多。意識到在工作中有效地溝通,必須承認自己的局限,學會換位思考、尊重別人、傾聽別人的意見、接受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解自己的盲點,從別人中看清自己。一學期的學習,一學期的收獲,為心理協(xié)會,自己付出些許,還是很感動心理協(xié)會的所有,是這個團體在共同進步,共同發(fā)展。一學期將盡,回眸過去,點點滴滴,充滿心中;感動所有,感謝過去!
希望重慶三峽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協(xié)會體院分會越來越好,希望重慶三峽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協(xié)會越來越好!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2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客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是大學生取得事業(yè)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利于大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個性心理。
針對心理健康工作,我院團學會設立了專門管理同學們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健康協(xié)會。心理健康協(xié)會的主要職責,就是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增加我院學生的心理知識,培養(yǎng)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同學們的相互關懷與支持的意識;積極開展和心理健康有關的活動。密切保持與各班心理委員的聯(lián)系,掌握同學們的心理狀況并積極解決問題。
伴隨著新年腳步的拉近,粉冶院心協(xié)工作又經歷了一年,在這期間我院心協(xié)的制度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并建立了明確的規(guī)章制度,同時加強組織建設,強調心協(xié)的每一個成員都是協(xié)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凝聚每一位成員的力量,共同努力使粉冶心協(xié)更好的服務于同學們。同時我院在心理委員以及班干部培訓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將工作模式側重于心委工作方面。X月份心協(xié)重組之后,不斷拓寬工作領域,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改進工作方法,整體上基本完成了學期初制定的工作計劃。
在心理健康方面,我院秉承“心系粉冶,助人自助”的宗旨,為廣大同學服務,傳播心理健康信息,普及大學生的心理知識,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增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促進心與心的溝通。通過豐富多彩系列的心理活動,幫助同學解決心理困惑、緩解心理壓力,同時傳播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同學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改變自我。
我院致力于引領大家走進心理世界,邁入心理殿堂,為同學們打造一個心靈的港灣,讓同學們在心灰意冷時能得到一份鼓舞,在浮躁不安的你能得到一份撫慰,在信念黯淡時能得到一份希望,在畏懼困難時能得到前行的信心……
我們一直把心理健康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一直秉承著讓每一個同學都在健康的基礎上努力學習,所以心理健康不容忽視。我院心理健康工作較往年有了很大突破。院心理健康協(xié)會在協(xié)助校心協(xié)組織活動的同時,也積極自主開展特色活動,放松大家的身心,并對有問題的同學進行專項輔導。10月13日舉行的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主題活動效果顯著,同學們在開學娛樂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對待心理健康工作,院有體制健全的組織建設,并專門制定了詳細的制度,負責心理健康工作的同學們嚴格按照規(guī)章制度辦事,按照獎懲制度賞罰,極大的保證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心理專干劉璐老師負責扎實,遇到問題及時有效的解決,確保了我院在本學期內沒有發(fā)生一起重大事故。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3__年,我在教育局及活動中心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發(fā)揮中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陣地之資源優(yōu)勢,在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途徑、方式、內容等方面作了一些嘗試。為總結經驗,發(fā)現不足,更好地開展明年的工作,特寫此總結與計劃。
一、工作總結
1、__年暑期,舉辦了兩期“生命如花綻放”心智成長主題夏令營即中小學學生團體心理輔導,供輔導學員35人。
夏令營以團體心理輔導及心理拓展訓練等為形式,融入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的獨特性,學習珍惜和熱愛生命并創(chuàng)造生命獨有價值。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尤其是互動中的體驗和同伴分享給了孩子們前所未有的心靈觸動。學員們通過活動加深了自我認知,樹立了生命信念,提高了自信,增強了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活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會效應。
2、10月10日,參加了城區(qū)婦聯(lián)主辦的世界精神衛(wèi)生日主題宣傳。
開展了現場咨詢、版面宣傳和心理健康知識傳單免費發(fā)放等活動,幫助市民更科學地認識心理咨詢的同時,也擴大中心的知名度。
3、10月28日,應基教科要求,為城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作了題為《學校心理咨詢室建設——兼談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培訓。
明確了心理輔導室建設的有關要求,介紹了臺灣生活素質教育課程的一般理念和操作技巧,為學??茖W規(guī)范建設心理輔導室并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提供了及時而有益的幫助。
4、11月15日至30日,隨基教科對全區(qū)各中小學心理輔導室建設情況進
行了一次排查,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全區(qū)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的建設情況,并對檢查工作做了及時總結和交流。
5、完成了城區(qū)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成長沙龍的個人資料收集工作。
6、從11月9日開始,為滿足學校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家長教育水
平之需要,主動義務送講座下校。先后為城區(qū)職高、英雄街小學、惠豐小學、淮海小學、站前路小學、華豐路小學等六所學校送去七場教師及家長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受到了聽課教師和家長的歡迎。
7、自覺開展理論學習,堅持提升業(yè)務能力。
暑期先后赴北京參加了第三屆海峽兩岸生命教育研討會和首屆積極心理學與教育國際研討會,并將學到的理念與技術及時應用到學生團體輔導和教師及家長的各類培訓中。
8、繼續(xù)完善了咨詢部檔案并做對外宣傳報道。
二、工作反思
1、有時候想問題理想化,脫離實際,原因在于一方面急切想為城區(qū)中小學展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點什么,但又不了解各校實際狀況。
為此,以后還需要更主動深入學校,這樣才能確切了解他們的需要,也才能發(fā)現典型,總結經驗,為做好輔導積累第一手資料。
2、在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內容、途徑等方面還需要結合城區(qū)實際做進一步的探索,做出特色同時追求實效。
3、在擴大心理與教育咨詢部的知名度方面還需要堅持不懈地努力。
只有被更多人知曉,才能為更多人服務。
三、工作計劃
(一)完成咨詢部本職工作,擴大咨詢部社會影響。
1、立足活動中心,發(fā)揮公益資源優(yōu)勢,做好個體咨詢和團體輔導,推廣
親職教育公益講堂,堅持為廣大中小學生和家長服務。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4大學階段是人生成長和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是成才的重要階段,是人生道路的一個里程碑。在大學期間,大學生要儲備知識,開發(fā)自身潛能,增強身體素質,協(xié)調人際關系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基礎上。因此,大學生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加強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不斷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身體健康,但事實上除了身體的健康,我們更應該關注心理健康。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同學們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并給予同學們正確的引導,我特系邀請院心理咨詢室桂__老師為同學們舉辦一場心理健康知識主題講座。
此次活動得到了許多同學的支持,大家都按時到達活動舉辦地,積極參與了此次講座,并認真地聽了桂__老師講述的各種常見心理健康問題及解決措施。
在此次講座中,桂老師就心理咨詢相關知識、大學生心理、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因素等六個方面闡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她認為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xù)且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主體能做出良好的適應,并且充分發(fā)揮其潛能。桂老師聯(lián)系了實際,給同學們講了很多現實中的例子,引起了同學們的重視。比如,她說曾經有一位教科系的女生,腿有殘疾,但是他從不自暴自棄,積極樂觀的生活學習。而這位女生的一位身體健康的同學整日不思進取,反而不如身有殘疾的同學優(yōu)秀。以此來提醒同學們,一個陽光樂觀的積極心理的重要性。桂老師幽默而生動的講述使同學們對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擁有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得到了很深的人生感悟。通過此次講座,同學們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了新的目標和正確的定位。能夠以一顆積極、健康的心去面對人生的坎坷。同時也有助于同學們更好的認識自我,關愛自我,善待他人,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此次講座也讓心理專干們認識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為他們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方向。
桂老師總結本次講座:“心理健康是一個過程,更是一種態(tài)度,同學們應該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才能健康快樂的學習與成長?!?/p>
但此次活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同學們到達活動現場后,在等待活動開始的過程中聊天、喧嘩,現場有一些吵鬧?;顒舆M行的過程中有部分的同學不遵守會場紀律,聊天、玩手機、睡覺,影響了老師講述的心情。這些不足也為我們指出了今后工作的側重點,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以后的活動能夠越辦越好。
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yōu)化心理素質,能幫助我們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我們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的困惑。大學生肩負著使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使命。相信此次活動的舉辦能夠給廣大的學生一定的啟迪,為美麗的人生奮斗不息。
心理健康活動總結5中心小學在第三個心理健康教育月教育活動中,能夠遵循“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加強機構建設,重視心理輔導;落實心育課程,促進均衡發(fā)展”的原則,貫徹落實自治區(qū)教育廳《關于開展第三個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將工作與研究相結合,立足為學校發(fā)展服務,為師生健康成長服務,推進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我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學校逐步普及并產生實效,不斷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化、普及化和均衡化發(fā)展水平。
在活動中通過培訓、研討、展示活動,培養(yǎng)一支合格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通過學校心理輔導機構建設,促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落實義務教育階段間每周一節(ji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做到有課時、有教師、有教學設計、有心理咨詢室、有個案積累;通過課題研究,逐步提高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
工作要點
(一)、推進我校心理輔導機構建設
學校心理輔導機構是為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專業(yè)場所,心理輔導是緩解和消除學生心理困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根據自治區(qū)教育廳《關于開展第三個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成立了由校長負責,少先隊主抓的領導組織機構。并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建立了學校心理咨詢室。
(二)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促進了教育質量的提高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把教師的培訓教育工作列入學校繼續(xù)教育內容之中。
在本月里開展了心理健康講座,主題——激勵的作用。聽了講座還結合本月學校組織的“在學科中滲透學生養(yǎng)成教育”的經驗交流,展開了研究活動。按照“以點帶面、逐步普及”的工作思路,發(fā)揮少先隊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作用,通過發(fā)揮少先隊主題隊會課和思想品德課這主渠道的作用,進一步探索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2、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推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通過教育月的宣傳和重點培訓,讓學生懂得心理健康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讓全體教師了解學校心里輔導的理念,學習師生關系、教師與家長溝通的一般方法,懂得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維護,能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培訓方式采取舉辦——我是勇敢的小軍人,我會……手抄報、“學會交流”專題講座、網上培訓、課堂教學研討、案例反思和“分享快樂,播撒快樂”主題隊會課競賽、為五站結對子學校送心理健康課、“心手相牽”親子營系列活動等方式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教師、學生、家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做出了積極的努力,為構建和諧校園做出了貢獻。
(三)、存在的問題和一些建議
1、由于一個月的時間比較短,只能是集中組織開展一些主題教育,缺少教育的系統(tǒng)性、針對性。
對于教師、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滲透到大德育的環(huán)境之中,才能實現潤物細無聲之功效的。
2、有些活動還只追求了量的變化,而質的變化還有待于工作的深入。
3、開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活動的力度還不夠大,面也不夠廣。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采用積極語言的積極教育方式作為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會使學生產生愉快情緒,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強教育者所期待的行為。如果教育過程中采用消極語言,如冷淡漠視性語言、嘲諷侮辱性語言、抱怨打擊性語言、懲罰性語言等,則表現為對學生的另一種教育方式即消極教育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積極語言,通過語言模式的改變,能夠提升師生的幸福感,為和諧校園的氛圍形成打下基礎。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HAPPY語言;應用
一、研究問題
1.研究目的
積極語言定義為:引發(fā)個體積極情緒,發(fā)現個體優(yōu)勢及潛能,促進個體美德及積極品質形成,有利于建構積極人際關系的語言。此研究的目的在于,首先,提升教師積極意識和幸福感,促使教師形成積極語言習慣,給予學生正能量的同時,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效能。其次,探討教師積極語言風格的規(guī)律,發(fā)現積極語言在提升師生積極情緒方面的作用。再次,提升學生積極意識和幸福感,促使學生愿意學習,快樂成長。最后,探索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系統(tǒng)化、可操作化。
2.研究意義
采用積極語言的積極教育方式作為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和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會使學生產生愉快情緒,容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強教育者所期待的行為。
如果教育過程中采用消極語言,如冷淡漠視性語言、嘲諷侮辱性語言、抱怨打擊性語言、懲罰性語言等,則表現為對學生的另一種教育方式即消極教育方式。消極語言令學生感到厭煩,內心抵制,產生不愉快情緒,導致學生消極地評價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過于關注自己的缺點,個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對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評價下降,學習變得機械化且效率低下,產生自卑心理和低成就感。
通過積極語言,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提升精神品質,促進人格核心,讓師生終生幸福。作為一種新教育觀和積極的教育方式,積極心理學及其積極語言模式,不僅為我們實施發(fā)展性心理教育提供了最新的心理科學理論基礎,而且為發(fā)展性心理教育提供了操作模式。
3.研究假設
積極語言能為教師,也能為學生帶來愉快體驗和愉快情緒。積極語言關注的核心是教師到底如何說話,說什么樣的話,能夠有利于引導自己或學生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發(fā)現和激勵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能,促進積極的人際關系,讓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樂人生。具體假設有兩個,其一,教師語言風格會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影響。如對學生完成作業(yè)快慢、對錯、主動程度及快樂程度有影響。對學生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程度有影響。其二,教師語言風格對教師本人的情緒、工作效率和成就感有影響。
4.核心概念
4.1核心概念:積極語言HAPPY模式 積極心理品質
4.2界定:小學
4.3范圍:本課題僅限于對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實驗小學的積極語言模式的研究。
4.4概念:“積極語言HAPPY模式”
陳虹博士首次在中國提出的有關積極心理學的語言應用模式)基本解釋和簡明扼要的概括如下:
其中各字母含義是――H:Hope for預想,期望;
A:Action行動;
P:Process過程;
P:(to the) Point關鍵點;
Y:Yield產品,收益。
4.5 HAPPY語言模式層次水平
二、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1.理論基礎
1.1積極心理學雙方面論 (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同樣真實)
結合當前教學實際,目前,教學中易出現下面問題:
首先,教學過度關注學生消極方面。以寫作業(yè)為例,教師通常關注的是:學生寫作業(yè)寫得慢,在規(guī)定時間內寫不完,拖著不寫,拿著筆發(fā)呆,邊寫邊干別的,老師或者家長看著才寫,錯誤多,同樣問題反復錯,不改錯題,抄作業(yè),寫完作業(yè)就又說又打又玩,不想多做等問題;再如,在上課學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方面,通常認為學生:上課時愛低頭玩手里東西或做小動作,眼睛不看著老師,目光游離不定,東張西望,抓耳撓腮,當被老師叫起回答問題時不知道老師問的是什么,對某些小事反應強烈,情緒難以平靜;提到上課紀律問題,教師常感覺學生:上課鈴響后還不坐到座位上,仍然說話,不準備好學習用具,沒有收起與本節(jié)課學習無關的東西,上課和其他同學說話,發(fā)出與學習無關的聲音,課間追跑。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通常說一些否定性的話:別人都能完成為什么你完不成,別玩了,不要再惹我生氣了,不要動了,不寫完不準回家,再不寫就請家長……或一些負性肯定學生的話:
你又發(fā)呆,你就是貪玩,你太鬧了……這些言語很容易引起學生低自尊。
其次,教學中往往刺激學生比來比去方面。教師們有時會無意識地讓學生互相比。如:“某某已經寫完了,你還不快點呀”“你看誰誰比你強多了,你得向他學習”“你怎么老比某某差”等。比你好、我壞,或比誰最好、最棒,或說哪個同學這回是第一名,目的是刺激學生去追求最好或第一,可能會突出典型,但這個結果一種可能是,有個別或些許學生滿意,但大部分學生麻木,甚至不舒服;另一種可能是沒有贏家,只有輸家,“最好”“最棒”“第一”的學生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被孤立、冷落,內心負擔著下次我要不是“最好”“最棒”“第一”,同學們怎么看我的壓力。這種刺激學生比來比去的“比文化”容易讓學生心生嫉妒,或仇恨他人。也就是說,不是學生變壞了,而是環(huán)境讓學生的“妒”和“恨”生溫了。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服務中心主任宗春山曾說:“妒忌是認為自己不如別人的一種消極的攻擊情緒。在家里。父母一定要克服,不要拿自已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這是非常不人道的?!北葋肀热ト菀鬃尯⒆又饾u傾向建立“表現目標”,愛做那些給別人(老師)看的行為,更關心如何向別人(老師或同學)證明自己的能力,關注的是如何出眾,或如何別當眾出丑。而我們的教育,實際上應當盡量引導去學生設置“掌握目標”,常說鼓勵學生的話,如:同學們都很努力,告訴老師你是如何進步的,你是如何變得越來越愛主動學習(做事、做值日、上操不說話、上課不下位子等)的。幫助學生更多關注:我如何努力,我如何進步,我怎樣更愿意主動學習,我遇到問題如何喜歡尋求老師或同學幫助,我越來越會找到提高各種水平和能力的方法,而不要過多關注我要如何出眾,我千萬別當眾出丑。
這些問題的實質在于,教師沒有在教學中運用積極的語言模式,在教學中正能量不足。解決上述問題是是本課題提出的出發(fā)點。
1.2 心理教育1.0時代
十幾年來,我國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急劇增加,研究者積極整合各學派對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已經在一些重要方面達成共識---心理健康是指一種生活適應的良好狀態(tài)。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實踐的結合也受到人們充分的關注,各類學校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到大學均已各種方式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與心理健康研究的繁榮景象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個與此相關的主題積極心理學,其研究和實踐工作在我國則剛剛悄然起步。
傳統(tǒng)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稱心理教育1.0時代,其三大任務是:診斷并解決心理問題;讓普通人更快樂,更幸福;讓天才更天才,普通人更聰穎,幫助人們充分發(fā)揮潛能??墒牵睦韺W家在1887―2000年這100多年間研究的是心理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在學校關注的是“問題學生”、“學生的問題”、特殊群體學生,日常工作主題是個體心理咨詢、心理檔案甄選。漸漸地,心理學的三大任務中的后兩個被遺忘了。
1.3 心理教育2.0時代
積極心理學則是以一種新的視角詮釋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之父,美國前心理學會主席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所說,“積極心理學并沒有改變心理學的研究范式,但不同于以往心理學關注心理疾病和障礙的研究,而將心理學的研究關注點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方面,是一門旨在促進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發(fā)展完善和自我實現的科學?!?/p>
積極心理學倡導人類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我們常說的許多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并以此來激發(fā)每個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從而使每個人都能順利地走向屬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二十一世紀初,我國心理學界開始有學者敏銳地注意到了美國當代心理學的這一最新動向,陸續(xù)有介紹美國積極心理學研究及其最新發(fā)展的書籍、文章發(fā)表。
例如:心理學博士,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萬金的刊物《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guī)劃教育部課題研究成果。2007年,創(chuàng)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 從而揭開了中國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 ,心理學博士任俊,現為國際積極心理學會(Intern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理事,目前主持“積極心理學在當代教育實踐中的應用”,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學校心理學會會員劉翔平出版了《當代積極心理學》,陳虹主編的《給老師的101條積極心理學建議―積極語言HAPPY》,陳虹,張婷婷的《美國積極心理學倡導的“優(yōu)秀品質和美德”》(2009);陳虹,李益倩的《美國積極教育引發(fā)的“幸?!眴⑹尽罚?010);陳虹,吳九君的《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2010)等文章。研究者們普遍認為積極心理學是一種新的研究方向,是對傳統(tǒng)心理學的“消極”模式的大反思,認為積極心理學轉換了傳統(tǒng)心理學的研究視野,復活了人本心理學的研究主題,“為心理學乃至整個社會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類的生存和問題的解決”
積極心理學越來越引起我國心理學者和教育學者的關注和重視。
1.4 習得性無助理論
被動性、退縮以及服從是個人控制減弱的證據。如學生已習得一種不可控的消極的教育語言環(huán)境,而且感到無助,當他們接觸到積極語言時,雖然這些積極語言與其行為有關,而且可能是對學生有利的,但學生卻很難相信其有用,也就是說,學生先前接觸過的那些無法控制、無法逃避的來自教育者的消極語言模式,減弱了學生可以讓自己變好的控制傾向。讓學生接觸那些無用的、消極的事件反饋信息(消極的語言評價),不利于學生學會控制這個事件,更不利于學生把這個事件做好。
1.5 自我中心理論
該理論認為,無法控制某些重要結果的個體之所以會停止嘗試,是為了防止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如果他不再嘗試或一直說“我做不了”“我就是不行”“我老是錯”,那么他可以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或我沒有做,同將失敗歸因于真正的能力不足(我不行、我做不好)相比,這種歸因方式對自我構成的威脅較少。這種習得性無助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在失敗時保持自信的方式。令學生厭惡的教育語言,是學生能否變好的關鍵中介因素。教育語言作為一種條件刺激,我們可以對其可控性進行操作,比如,我們可以引入可控性因素:告訴學生你哪些方面變化,我會表揚你,你哪些方面不足我會指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我這樣做了,所以被表揚;我沒有做到位,所以被指出不足。通過告訴學生與事件有關聯(lián)的事實(表揚語言和批評語言),可以增強學生自信,改善學生語境,鼓勵學生對原來的失敗或問題做出不同的解釋。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設計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12年05月―2012年09月)是課題研究的初始階段,主要是為課題研究的啟動準備理論、環(huán)境、氛圍、研究隊伍組建等條件,使老師進入科研狀態(tài),形成并了解課題的總框架,掌握相關的基本理論,課題設計人員收集資料,確定課題實驗方案,填寫課題申請書,做好申報工作。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12年9月―2014年02月)組織開題討論、咨詢、制定階段實施規(guī)劃,按計劃分組分段實施,注意過程動態(tài)管理、調控。在這一階段中,進行實驗研究交流和培訓活動,開展課例分析、教學設計、撰寫經驗論文活動,收集優(yōu)秀課例。完成教學設計集、論文集等。并寫出階段性實驗報告,進行階段成果評估。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14年03月―2014年09月)整理分析實驗資料,進行總結提煉和實驗成果的綜合評估,撰寫結題報告,完成課題結題鑒定。
2.研究對象
2.1范圍:小學
2.2范本:北京市第十八中學附屬實驗小學(原豐臺區(qū)芳星園小學)
2.3對象及領域:積極心理學HAPPY語言模式在(數學、語文、英語、美術、音樂、心理等)各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3.研究方法
3.1操作法:以小學六個年級的每個學科的教學為研究的載體。(我們有專業(yè)的各學科的優(yōu)秀教師,他們掌握了多方面的教學技能和經驗。我們繼續(xù)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全校各個班級里開展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學習、去生活”、等活動,同時,在教師團隊中開展積極語言模式的練習和使用并且使用到教學中去,通過自主開發(fā)的撲克牌游戲方式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二十四項優(yōu)良的積極品質。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也把操作法作為最基本的方法,用于積累原始素材。)
3.2.記錄法:實時對活動的情況進行記錄和歸納。(在操作法的基礎上對每次活動進行比較詳細地記錄,包括書面記錄、影像照片的記錄等等。)
3.3.問卷法:師生對積極語言模式的調查回答。(在研究過程中,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反映師生對積極的語言模式認同性和參與意識,同時也可以從問卷中反映一部分結果。)
4.技術路線 第一階段,報備階段 2012年8月填寫申報審批書,報總課題組審批,2012年9月審批通過。 第二階段:研究階段 2012年9月課題申報后,首先進行籌備工作。對全體課題成員進行培訓,為每位老師配發(fā)一本《給老師的101條積極心理學建議 積極語言HAPPY》,自學積極語言應用案例。要求每人寫讀后感,并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積極語言,撰寫應用案例及體會。在深刻領會課題精神和研究意義的基礎上,結合教師工作實際,從全體課題成員中通過自愿報名加領導小組審批的方式選拔出優(yōu)秀青年教師為課題核心小組成員參加個案研究。 2013年1月24日核心組成員召開班級情況分析會,確定個案研究對象和積極語言所要干預的行為。 2013年2月,將分析會錄像轉成可編輯的WORD文檔,歸納出學生共同的行為問題,老師通常的解決方式,通常說什么話。確定每個班的個案研究對象。 2013年3月,對每個班選中的個案研究對象進行訪談,了解學生行為問題的原因,通常情況下老師說什么,你希望老師說什么。同時對老師就相同的學生問題進行問卷調查。 2013年4月,將學生訪談錄像轉為WORD文檔,與教師問卷合并,分析歸納老師和學生的共同需要,并列表呈現。 2013年5月,將學生問題,老師期望,老師語言特征歸納表反饋核心組老師修正確認,制定分層指導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目標,明確怎樣說積極語言幫助學生在什么具體行為上關注學生的改變。與學生達成約定,通告家長,每天記錄。 2013年6月正式開題,請專家論證課題方案可行,提出指導意見和建議。 2013年7月個案研究實施。 2013年11月填寫中期報告書。 2013年12月專家對中期報告進行論證督導。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
2014年6月填寫鑒定結題申請書。
2014年9月專家進行課題成果鑒定評估及等級評定。
四、研究發(fā)現及結論
1. 研究假設
開始課題之前,我們?yōu)檎n題研究做了研究假設:
首先,教師使用積極語言能為自己,也能為學生帶來愉快體驗和愉快情緒。積極語言關注的核心是教師到底如何說話,說什么樣的話,能夠有利于引導自己或學生關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發(fā)現和激勵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能,促進積極的人際關系,讓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樂人生。
其次,教師語言風格會對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形成有影響。如對學生完成作業(yè)快慢、對錯、主動程度及快樂程度有影響;對學生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程度有影響。
再次,教師語言風格對教師本人的情緒、工作效率和成就感有影響。
2.研究發(fā)現及結論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的六位老師進行了《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習得與教師積極語言關聯(lián)性研究實驗方案》《教師語言風格調查》《教育部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調查研究課題“學生最深渴望比例》《習慣結構養(yǎng)成與積極品質習得記錄表》等測試或調查,我們發(fā)現:
2.1教師使用積極語言確實能夠為自己也為學生帶來正能量,教師使用積極語言的模式是促進各學科優(yōu)質教學、學生“樂學”的基礎。
研究中,在課題負責人王志清校長(現任北京市第十八中學副校長)提出的“積極語言,幸福課堂”的教師評價理念帶領下,課題針對教師普遍關心的部分學生作業(yè)不認真、上課不專心聽講等實際問題,以積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將HAPPY語言的干預方法應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旨在探索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系統(tǒng)化、可操作化。
結合學科建設年活動,教科研一體化,課題組趙靜、丁t兩位老師上示范課《小山村》的第一、二課時,趙靜、趙麗分別上《房頂上的大蘑菇》和《找規(guī)律》。在課堂上,她們自覺應用積極語言。老師們發(fā)現由于語言模式的改變,師生關系越來越融洽,課堂氣氛越來越和諧,學生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課后組織老師討論分享,在哪些環(huán)節(jié)應用了積極語言,如何應用的,效果如何,對自己的教學教育活動有何啟發(fā)。重點讓教師樹立積極的語言觀、兒童觀、育人觀。拋棄不能說的語言,養(yǎng)成使用積極語言的習慣。從而達到讓學生享受幸福課堂的目的。趙靜老師應用積極語言的收獲體會一文刊登在《心理健康教育通用能力培訓教程》一書中,撰寫的論文《綻放積極語言,成就幸福課堂》獲區(qū)教育學會三等獎。
研究發(fā)現,孩子們喜歡的積極語言前六句是: 謝謝你!兒子,你長大了。 你可真了不起,這么難的卷子你居然考了100分。
3、你的表現非常不錯,題全做對了,真不錯??!
4、孩子,你寫的字很漂亮。
5、你表現得很好,在關鍵的時候進了一球,為集體爭光。
6、你長大了,知道幫媽媽做家務了。
2.2 教師語言風格直接影響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形成。積極的語言會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首先,教師使用積極語言能夠使學生愿意盡早做完作業(yè),愿意花更多時間做作業(yè)。有意識盡量做對作業(yè),不重復出錯。由此,可以提高平均分(語、數成績),并能夠提高在班級的排名,等等。
其次,教師使用積極語言能夠有利于規(guī)范學生行為規(guī)范,比如可以使學生打預備鈴能不下位子、拿出要用的書本、不說話。課上眼睛看著老師,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而且,能按規(guī)定要求回答問題,并回答正確,等等。
2.3積極的語言會讓教師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穩(wěn)定的情緒,并使教師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強成就感。
教師的積極語言可以引導教師形成積極樂觀向上的品質,并能激發(fā)自身內在的正能量。進而可以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增強履職能力、提高工作效能。由此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成就感。
五、分析和討論
1.解決方法和理念依據
積極語言定義為:引發(fā)個體積極情緒,發(fā)現個體優(yōu)勢及潛能,促進個體美德及積極品質形成,有利于建構積極人際關系的語言。積極語言模式是試圖構建一個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教師或家長趨于穩(wěn)定的積極的語言表達基本機制。該模式建構思路是:積極語言積極情緒積極人際積極人格積極社會支持幸福、和諧、陽光的人。
1.1對學生報以積極的期待(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 H”)
1.1.1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才能讓自己保持平靜的心境,讓自已變得有耐心,不急躁,不生氣,情緒穩(wěn)定,讓學生感到很寬松,不緊張、不焦慮。
孩子的身心發(fā)育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孩子在知識能力、認知風格、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是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的。無論孩子做得怎樣都是有原因的。都給孩子一個好的期待(積極語言HAPPY模式中的H就是這個意思)
1.1.2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評價孩子要從多方面、多角度,給孩子信心、勇氣和成就感。
要改變以往的學生觀,每位學生都是一個天才。重新定位教學觀,根據每個學生的智能優(yōu)勢和智能弱勢選擇最適合學生個體的方法。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目標,多元智能并不主張將所有人都培養(yǎng)成全才,而是認為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來確定每個學生最適合的發(fā)展道路。通俗來講,多元智能理論不是讓學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也不是簡單的要求給學生多架幾座橋,而是主張給每個學生都架一座橋,讓“各得其所”成為現實。要改變教學行為,教師備課、上課不能再像以往那樣僅僅為了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而是更多地從關注學生,開發(fā)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方面去考慮問題。
多元智力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心理發(fā)展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納從研究腦部受創(chuàng)傷的病人發(fā)覺到他們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核心思想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言語、音樂、邏輯、視覺、身體、自知、交流智能各有不同,教育的起點不在于兒童原來有多聰明,而在于教師怎樣使兒童變得聰明,在哪些方面聰明。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fā)展。但這并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筑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
語言智能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聽說讀寫能力,表現為個人能夠順利而高效地利用語言描述事件、表達思想并與人交流的能力。這種智能在作家、演說家、記者、編輯、節(jié)目主持人、播音員、律師等職業(yè)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現。
邏輯數學智能
從事與數字有關工作的人特別需要這種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智能。他們學習時靠推理來進行思考,喜歡提出問題并執(zhí)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guī)律及邏輯順序,對科學的新發(fā)展有興趣。即使他人的言談及行為也成了他們尋找邏輯缺陷的好地方,對可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
空間智能
空間智能強調人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別、記憶、改變物體的空間關系并借此表達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較強,表現為對線條、形狀、結構、色彩和空間關系的敏感以及通過平面圖形和立體造型將他們表現出來的能力。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并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這類人在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的。
空間智能可以劃分為形象的空間智能和抽象的空間智能兩種能力。 形象的空間智能為畫家的特長。抽象的空間智能為幾何學家特長。建筑學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間智能都擅長。
肢體運作智能
善于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這類人很難長時間坐著不動,喜歡動手建造東西,喜歡戶外活動,與人談話時常用手勢或其它肢體語言。他們學習時是透過身體感覺來思考。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調節(jié)身體運動及用巧妙的雙手改變物體的技能。表現為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對事件能夠做出恰當的身體反應以及善于利用身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運動員、舞蹈家、外科醫(yī)生、手藝人都有這種智能優(yōu)勢。
音樂智能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調、旋律、節(jié)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現為個人對音樂節(jié)奏、音調、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過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達音樂的能力。這種智能在作曲家、指揮家、歌唱家、樂師、樂器制作者、音樂評論家等人員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現。
人際智能
人際關系智能,是指能夠有效地理解別人及其關系、及與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 組織能力,包括群體動員與協(xié)調能力。②協(xié)商能力,指仲裁與排解紛爭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夠敏銳察知他人的情感動向與想法,易與他人建立密切關系的能力。④人際聯(lián)系,指對他人表現出關心,善解人意,適于團體合作的能力。
內省智能
這種智能主要是指認識到自己的能力,正確把握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把握自己的情緒、意向、動機、欲望,對自己的生活有規(guī)劃,能自尊、自律,會吸收他人的長處。會從各種回饋管道中了解自己的優(yōu)劣,常靜思以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目標,愛獨處,以深入自我的方式來思考。喜歡獨立工作,有自我選擇的空間。這種智能在政治家、哲學家、心理學家、教師等人員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現。
內省智能可以劃分兩個長層次:事件層次和價值層次。事件層次的內省指向對于事件成敗的總結。價值層次的內省將事件的成敗和價值觀聯(lián)系起來自審。
自然探索智能
能認識植物、動物和其它自然環(huán)境(如云和石頭)的能力。自然智能強的人,在打獵、耕作、生物科學上的表現較為突出。
自然探索智能應當進一步歸結為探索智能。包括對于社會的探索和對于自然的探索兩個方面。
存在智能
人們表現出的對生命、死亡和終極現實提出問題,并思考這些問題的傾向性。
1.1.3教師與學生在人際認知過程中,會不斷加工和處理對學生的認知,形成帶有一定綜合性、概括性的認識,即“人際印象”就產生了。這個印象一旦產生,將傾向將學生看成是具有協(xié)調一致人格特征的人(人際印象的“一致性傾向”)。一旦對他人做出好或壞的評價,就會將它擴展到其他特性上去,也就基本上確定了對此人的總體印象。我們建議,教師能從目前積極心理學框架中六大美德24項積極品質去形成對學生“好的評價”。
比如,一男生被認為是熱情的時候,他同時是友善、有同情心、善于交友、開朗、健談、自信的人。一個人不會被看成既熱情又冷酷,既誠實又虛偽。如果出現相反的特征,出現矛盾,教師也會重新處理頭腦中關于學生的信息,來消除這種不一致。所以,教師對學生如果習慣性地產生積極的“一致性傾向”,將會對學生形成更好的評價。
社會心理學家奧斯古德(C.E.Osgood,1957)等人的研究發(fā)現,人們主要從三個基本維度來形成和描述他人的印象,即:評價維度:好-壞;力量維度:強-弱;活動維度:積極-消極。其中評價是最重要的維度,比如,認為學生是好的,是有力量的,是積極向上的,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將會對學生的自我意識和人格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如在“智慧和知識”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有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開放的思想、有視野(洞察力)、熱愛學習品質;在“勇氣”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真誠、勇敢、有堅持性、熱情;在“仁慈”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友善、有愛、具備社會智能(社交智力);在“正義”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公平、有領導力、具備團隊精神;在“自制”美德方面,學生更傾向寬容、謙虛、謹慎(審慎)、自律;在“超越自我”美德方面,學生會審美(欣賞美和完美)、感恩、有希望、幽默、有信仰。
有人可能會提出,學生不會全是我們預想、期望的那樣,但是,在我看來,學生就是我們預想、期望的那樣。因為,我們預想、期望的是學生的總體,我們對總體的期望就是學生都向著這些好的品質發(fā)展,而每一個個體一定是不同的,這個個體可能這些品質表現突出些,顯現成優(yōu)勢,其他品質相對不突出。另一些個體可能其他品質突出些,成為優(yōu)勢,同時,也會有不突出的品質。教師在對學生的積極的預想和期望指導下,會產生對學生的積極語言和行為,會促進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促進產生積極行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預期,有的可能被證實,有的可能不能被證實。如果被證實,就意味著教師使用的HAPPY模式在學生身上起到了作用,得到了積極的反饋,那么,教師的積極語言將會被強化,教師將會更主動、更有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這個模式。如果沒被證實,也就是說,教師期待學生形成哪種行為,或改變哪些行為,教師不一定能看到學生這個行為發(fā)生或變化,這并不能說明,教師的積極語言沒有發(fā)生作用,只能說明目前還沒有發(fā)揮作用,或這個作用還沒有顯現出來。人格特質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戈登?奧爾波特(Gordon Allport)認為,盡管個體有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人格,但行為會在不同的情境中而有所變化。 因此,教師不用擔心,“我用了積極語言的HAPPY模式,為什么學生不見效?”那么,這時候,老師們感受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變化,如果是,那么說明,你對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應用已“見效”了。如果不是,那么,請你豐富和完善這個模式,使之“更見效”。
2.說積極鼓勵的話,讓孩子產生積極情緒(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A”)
用積極語言讓孩子感受到快樂,產生積極情感(快樂、寧靜和溫暖)很重要。
積極情緒是指個體由于體內外刺激、事件滿足個體需要而產生的伴有愉悅感受的情緒。積極情緒能夠激活一般的行動傾向,對于認知具有啟動和擴展效應,能夠建設個體的資源,撤銷消極情緒產生的激活水平,能夠促進組織績效。積極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身體健康具有促進作用。積極情緒對于個體的適應具有廣泛的功能與意義。
積極情緒(positive emotion)即正性情緒或具有正效價的情緒,“positive”即正性的、積極的。許多研究者對積極情緒給出過具體的描述或定義,如羅素(Russell)曾提出“積極情緒就是當事情進展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生的那種好的感受”[1]。Fredrickson認為“積極情緒是對個人有意義的事情的獨特即時反應,是一種暫時的愉悅”[2]。孟昭蘭(1989)認為“積極情緒是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lián)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3]。情緒的認知理論則認為“積極情緒就是在目標實現過程中取得進步或得到他人積極評價時所產生的感受”[4]。從分立情緒理論的觀點來看,積極情緒包括快樂(joy,happy)、滿意(contentment)、興趣(interest)、自豪(pride)、感激(gratitude)和愛(love)等??鞓肥侵府斍榫潮辉u價為安全的和熟悉的,或者事件被理解為個人目標取得進步和實現時而產生的情緒感受;滿意是指被他人的接受和關愛所引起的感受,如果情境被評價為安全的、高度確定的和需要低付出的,就會引起滿意感;興趣是指當個體技能知覺與環(huán)境挑戰(zhàn)知覺匹配時產生的愉悅與趨近感,當情境被評價為安全的、新穎的和改變的、神秘的以及一種困難感時就會引起興趣;自豪是當目標成功實現或被他人評價為成功時產生的積極的體驗。因此,概括地說,積極情緒即正性情緒是指個體由于體內外刺激、事件滿足個體需要而產生的伴有愉悅感受的情緒。
Fredrickson提出的積極情緒擴展和建設理論(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認為積極情緒比如快樂、興趣、滿意等能擴展個體的瞬間思維活動序列[2,8,9]。消極情緒一般會縮小個體的瞬間思維活動序列,縮小個體的認知范圍,讓個體在當時的情境下只產生某些特定的行為,動員個體身體能量應對特定的環(huán)境挑戰(zhàn)。而積極情緒卻能在一般條件下促使個體沖破一定的限制而產生更多的思想,能夠擴大個體的注意范圍,增強認知靈活性,能夠更新和擴展個體的認知地圖。
積極情緒能促使人的記憶功能和提取更多的積極材料,使個體在解決問題時更加靈活、完整、有效地進行思考和判斷。
積極情緒下,個體表現出更高的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的效率更高,決策更全面。
積極情緒能夠促進人際問題的解決,協(xié)商與談判問題的解決。積極情緒不僅能夠為協(xié)商與談判創(chuàng)造友好的氛圍,同時由于積極情緒下認知靈活性的提高,能夠使得談判者想出更多的問題解決策略。積極情緒能夠促進幫助、友好行為,密切人際聯(lián)系,擴大人際資源。積極情緒能夠提高應對水平,促進社會適應。
積極情緒能夠撤銷和恢復消極情緒導致的各種心血管活動的激活狀態(tài),使其恢復到正常的基線水平;對于消極情緒所造成的狹小的思維活動序列予以撤銷,使得思維活動序列恢復到正常的水平,能夠緩解消極情緒造成的緊張。盡管這方面沒有直接的研究支持,但研究表明主觀報告積極情緒水平高的個體表現出更靈活的、更建設性的應對方式,表現出更抽象的、更持續(xù)的思維水平。
積極情緒不僅對于個體的適應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組織內成員的積極情緒對于一個組織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組織內個體的積極情緒可以相互感染和傳遞,對于營造積極的組織氛圍是極為關鍵的,能夠激勵組織中成員的學習績效,提高組織的效能。
3.理解孩子形成好習慣需要過程(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第一個“ P”)
如果學生已習得一種不可控的消極的教育語言環(huán)境,而且感到無助后,當他們接觸到積極語言時,雖然這些積極語言與其行為有關,而且可能是對學生有利的,但學生卻很難相信其有用,也就是說,學生先前接觸過的那些無法控制、無法逃避的來自教育者的消極語言模式,減弱了學生可以讓自己變好的控制傾向。讓學生接觸那些無用的、消極的事件反饋信息(消極的語言評價),不利于學生學會控制這個事件,更不利于學生把這個事件做好。
無助的人在情緒上并非變得麻木了,而是變得煩躁不安了。希羅托(Hitoro)和賽利格曼的一項實驗也發(fā)現,當一個人在一種環(huán)境中經歷了不可控事件時,毫無疑問他會在那一環(huán)境中變得被動和無精打采。 賽得克與考夫塔提出了“認知耗竭”理論 。他們認為,有關不可控事件的經歷最初激發(fā)了個體大量的認知活動,因為個體想要解決出現的問題,并弄清楚他為什么無法解答這一問題,然而,無關聯(lián)性導致這些努力必然無功而返。最終,個體進入了一種認知耗竭的狀態(tài),他停止了思考,無助效應就產生了。這一理論的關鍵之處在于,它認為:個體對他們所遇到的事態(tài)提出各種假設并進行評估,在隨機反饋的情況下,個體不再繼續(xù)不停地提出和評估這些假設,也就是說,無助導致了被試無法思考,即認知缺陷 。被試報告了不確定感和無法集中注意的情況,而且報告自己對成功的預期大大下降,導致被試在之后的那些比較困難而且需要進行努力的任務上表現糟糕。
自我中心理論認為,無法控制某些重要結果的個體之所以會停止嘗試,是為了防止他認為自己不具備解決眼前問題的能力。如果他不再嘗試或一直說“我做不了”“我就是不行”“我老是錯”,那么他可以將自己的失敗歸因于努力不夠,或我沒有做,同將失敗歸因于真正的能力不足(我不行、我做不好)相比,這種歸因方式對自我構成的威脅較少。這種習得性無助實際上反映的是一種在失敗時保持自信的方式。一位十歲女生在彈琴時總說:我怎么彈也彈不好,我不想彈了。一位五歲男孩滑冰時不斷地說:我穿上新鞋就是總摔跤?;稽c都不好玩。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1993)提出 ,就像存在習得性無助一樣,也可能存在習得性掌控。正如對無關聯(lián)的預期會降低誘發(fā)性動機并阻礙對關聯(lián)性的知覺,對未來關聯(lián)性的預期會增加誘發(fā)性動機,并增加對關聯(lián)性的知覺。
令學生厭惡的教育語言,是學生能否變好的關鍵中介因素。教育語言作為一種條件刺激,我們可以對其可控性進行操作,比如,我們可以引入可控性因素:告訴學生你哪些方面變化,我會表揚你,你哪些方面不足我會指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我這樣做了,所以被表揚;我沒有做到位,所以被指出不足。通過告訴學生與事件有關聯(lián)的事實(表揚語言和批評語言),可以增強學生自信,改善學生語境,鼓勵學生對原來的失敗或問題做出不同的解釋。如果教育語言能夠提高對學生期待的積極度及溝通話語的樂觀率,觀察教育效果可能會有所不同:學生情緒、學生行動、師生關系、動機、效能、學生人格、學生對過去一周或二個月的滿意度(包括做事情的投入程度),對未來的希望 都會有所改善。
4.教師語言促進孩子形成好習慣的關鍵點(積極語言HAPPY模式的第二個“P”)
4.1不是不能給予學生批評,而是怎么批評學生
要看看挫折事件或創(chuàng)傷事件后是否讓學生得到了如下啟示,否則就不是教育,而是教師發(fā)泄自己的不滿情緒。第一、批評教育是否講出了學生的優(yōu)勢(一般講三個優(yōu)勢,批評一個問題3:1,學生容易接受),是否促進了學生提高其優(yōu)勢、發(fā)揮其優(yōu)勢;第二、批評教育是否讓學生更熱愛學習、更珍惜生活;第三、批評教育是否讓學生明白我可以采取哪些行動,以解決問題或克服不足,以度過創(chuàng)傷;第四、批評教育是否促進了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或家長與孩子的關系,讓學生感受到“總會有人幫助我”;第五、批評教育是否理解學生出現問題或錯誤的恐懼心理及被批評后的不愉快情緒及羞怯心情,認識到學生出現逆返情緒或害怕挑戰(zhàn)是正常反應,或創(chuàng)傷后信念崩潰是正常反應,但同時也指出學生應該改進的方面和可以成長的資源。這樣的“挫折”才會讓學生成長,而如果只是斥責,指出不足,學生在被教育之后,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優(yōu)點可以被利用,不知道我采取哪些行動是有效的,和老師關系越來越差,變得不喜歡學習(不愛做作業(yè)了,不想上課了,聽不進去了),說明“這個教育”不但沒有讓學生在挫折和失敗中成長,反而“這個教育”本身成了引發(fā)學生挫折的導火索,而不是問題、困難和錯誤本身讓學生感到是挫折。有些挫折是人為設計的,讓學生感到“我不行,我無能”,“學習是痛苦的,生活毫無樂趣”,“我做什么都不對,我找不到什么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老師一點不理解我,我很想好起來,但老師不相信我”;“我再也不想理他了,我恨死她了,他說什么我都當耳旁風,她讓我做什么我都不做”,結果學生的意志被“挫折”打垮了,而這個挫折有可能是“教育的過程”,而不是事實上的挫折。
4.2注意語言層次
4.3避免“比”
比你好、我壞,或比誰最好、最棒,或說哪個同學這回是第一名,目的是刺激學生去追求最好或第一,讓學生拼命競爭,可能會突出了典型,但這個結果一種可能是,有個別或些許學生滿意,但大部分學生麻木,甚至不舒服,另一種可能是,沒有贏家,只有輸家,“最好”“最棒”“第一”的學生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反而被孤立、冷落,內心負擔著下次我要不是“最好”“最棒”“第一”,同學們怎么看我的壓力。這種刺激學生比來比去的“比文化”容易讓學生心生嫉妒,或仇恨他人。也就是說,不是學生變壞了,而是環(huán)境讓學生的“妒”和“恨”生溫了。
比來比去容易讓學生逐漸傾向建立“表現目標”,愛做那些給別人(老師)看的行為,更關心如何向別人(老師或同學)證明自己的能力,關注的是如何出眾,或如何別當眾出丑。要盡量引導學生設置“掌握目標”,說:同學們都很努力,我選擇那些不斷進步的同學,然后告訴老師你是如何進步的,或你告訴老師你是如何變得越來越愛主動學習、做事、做值日、上操不說話、上課不下位子等等的,幫助學生更多關注:我如何努力,我如何進步,我怎樣更愿意主動學習,我遇到問題如何喜歡尋求老師或同學幫助,我越來越會找到提高各種水平和能力的方法,而不要過多關注我要如何出眾,我千萬別當眾出丑。這種話不是滿足了學生的需求,而是滿足了老師的需要,因為學生們會更關注老師對他們的看法,結果,是老師被“關注”了,是老師希望被關注的需要滿足了,而學生如何努力、用什么方法提高、每個人提高了多少,則被關注得很少。要讓每個孩子都發(fā)揮自己的特長,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自己是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讓每個孩子都關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讓學生感到改正這個錯誤很有趣。讓學生關注自已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說:你可以快起來,你只需要今天比昨天快,不必去管其他同學。老師(媽媽)相信你。
少說“誰最好”,多說:你比你原來好多了,比自己某某點進步了。
語言刺激學生競爭,比如“我看誰最好”、“我看誰的答案最標準”“哪位同學最先舉手,我就叫誰”,“哪個組想出的答案最多”“我看這次誰寫得最快”,對學生有刺激作用,去爭“最好”“最對”“最先”“最多”“最快”,但這是暫時的,因為,只有個別學生能永葆最好、最對、最先、最多、最快,甚至可能沒有這樣的學生,那么,如果幾乎沒有學生可以做得到,我們?yōu)槭裁催€要去說呢?建議:不在課堂教學中說讓學生去做“最怎樣”,而多引導學生說:“今天的作業(yè),比你以前進步了,而且也比以前整齊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引導學生多去關注自己的正確之處和點滴進步,多去關注自己是做到正確的或怎樣進步的,多去關注自己如果正確了或比自己進步了,心情怎樣,而少讓學生去和他人比。
自己是否進步,自己如何進步,自己哪點不足,自己用什么方法克服不足,這些自己是可以控制的,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自己會覺得有安全感,而和其他人比時,自己努力了,別人也進步了,永遠會有不安全感,而且越比越焦慮,越比越沒有信心,心情也越來越糟糕。常聽老師們,也可以說是家長們說,“對對,我一說:你看誰誰比你強多,我那孩子當時就說:你覺得他好,你讓他當你兒子,我走還不行嗎?!庇械暮⒆樱敿议L一說別人家孩子,或叔叔姑姑家的孩子比自己好,就一摔房門,把門一關,進自己房間不聽下文了。這是因為,學生自己努力時別人也在努力,自己進步時別人也在進步,這種去追別人,會讓學生感到焦慮不安、痛苦不堪。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對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是不利的。
太多的“比文化”,把本來沒有“比”這個念頭的學生搞得不得不“比”,彼此之間成了挑戰(zhàn)和沖突的對象,這正是嫉妒和怨恨的導火索。
4.4用壞習慣的相反行為,進行懲罰
舉例:日本幼兒園園長,每天面帶微笑、跪在門口迎接每個孩子。孩子進門時要脫掉鞋子,并將鞋子放在鞋架上才可以進園。如果有孩子不能把鞋放好,東扔一只,西扔一只時,園長仍然面帶微笑,抓回孩子,讓他把鞋撿回來放在鞋架上,如果還是東扔西扔,園長仍然面帶微笑讓孩子重復撿鞋,直到放好才可以進園。讓孩子不斷地撿回鞋子直到放好為止,這種重復好行為的“懲罰”(孩子會感到煩燥,讓我沒完沒了的做撿鞋的事)是正向的,有意義的(形成放好鞋的習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園長始終沒有絲毫的慍怒(源于他對孩子形成好習慣需要過程和訓練的理解,情緒沒有被孩子一時做不到而帶動起來)。
表揚可以從六個方面入手:努力的過程、學習的態(tài)度、使用的方法、做此事的原因、產生的作用、表現或結果
趙靜語文課中,【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記住并會寫“房”“座”“兔”,會區(qū)別“座”和“坐”,認識“蘑菇”。
整節(jié)課上,老師提問學生時始終沒有說:“我看誰答得最準?”“我看誰記得最快?”“我看誰先舉手?我要叫先舉手的同學”,也就是說沒有刺激學生去爭著舉手,爭著發(fā)言,而是平靜地說:
A評價努力的過程
“好,老師看到你們都在思考了,同學們都試著記住哦?!保P注學生努力的過程)
“我猜你們都能記得住的,而且是能寫得正確的?!保ü膭顚W生去記憶,去做到正確,關注學習的質量,引導學生關注學習本身)
B評價做事情的方法
“我看有的同學用手在桌子上畫這個字”“我聽到有的學生說:‘坐’是兩個人,坐在土地上,所以上面二個‘人’,下面是一個土;還有的同學說:‘坐’就是在公交車上,二個人扶著高高的扶手,怕摔倒?!薄斑@些同學們都找到了如何記住這些字的方法,好啊,還有什么方法?”(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的方法,比引導學生答得最對,有意義。)
C評價做成、做好的原因
“噢,你為什么這么想呀?”“有什么道理呢?”“你是怎么知道這個方法的?是不是曾經聽過這個故事?”(學生能做成某事時,當他人追問他做成的原因,其實是讓學生自己激勵自己,讓學生描述自己做成功的過程,容易激發(fā)學生更努力、做得更好的動機,這比老師說“你要怎樣”更有效,因為,學生的學習還是要靠學生自己努力,我們老師都是外因,只有調動學生自己的內在動力,學生的學習才會變得自覺,這個自覺則可以靠學生多次描述自己如何成的原因和過程激發(fā)出來)
D評價態(tài)度
即使有時學生答得不對,或站起來答不出來,但老師仍然說:“老師理解你,一站起來腦子突然空白了,但老師看到你在認真思考了。再想想,不急著回答。”(肯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目的是讓學生在下一個環(huán)節(jié)更加愿意去思考,而不因為一個沒答上來而沮喪,導致注意力不集中)
E評價產生的作用
而不引導去表現我做得怎樣(形式),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讓學生都去爭最怎樣,而是學生都能進步、都會,才是我們教師最希望看到的。
問為什么錯,不強調怎么錯,多問怎么對的,多讓孩子描述是怎么做到的、做好的。
說正向話時,后面接“我很高興”是可以接通的。如果說:你怎么又沒完成作業(yè)呀,接我很高興,那么“你怎么又沒完成作業(yè)呀”就不是正向的話。
總之,用積極語言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因為積極情緒下的行為容易延續(xù);表達自已的滿意的行為,這個行為也是學生容易延續(xù)的行為。愛是快樂和被信任的混合感覺,經常表達對學生的信任很重要。
4.5根據研究結論獲得的啟示
結合課題研究實際,我們認為:
首先,教師應該努力轉變觀念,既教授學生科學知識,又形成學生快樂體驗,既重視學生學業(yè)成績,又重視學生人文關懷,既指出學生缺點錯誤,又尊重學生人格尊嚴,既幫助學生學業(yè)進步,又指引學生人生成長。
其次,教師應該轉變語言模式,從批評、限制、抱怨的語言方式轉向激勵、引導、感激的語言方式。在說任何話前,應先期望學生具備能促進自我發(fā)展的積極力量,可以達到某項積極品質的特征,并相信學生能夠形成這些品質的可操作行為。同時,還要激勵和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標志性積極品質或期待形成的積極品質,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參與教育活動的內在動機,愿意發(fā)揮特長、創(chuàng)造性地做事。注重學生潛在優(yōu)勢、內在積極性和發(fā)展的可能性。
就目前研究結果來看,此課題是非常有價值的,通過教師語言模式的改變,能夠提升師生的幸福感,為和諧校園的氛圍形成打下基礎。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值得在教育教學中推廣。
六、主要成果
1. 王志清和孫忠共同撰寫的論文《通過撲克牌游戲激發(fā)小學生發(fā)現優(yōu)勢美德的興趣》獲北京市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辦的學術年會論文評選等獎并在會上宣讀。
2. 王志清和孫忠開發(fā)的培養(yǎng)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輔助學具――心理撲克牌已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核被授予專利產品。
3.趙靜老師應用積極語言的收獲體會一文刊登在《心理健康教育通用能力培訓教程》一書中,撰寫的論文《綻放積極語言,成就幸福課堂》獲區(qū)教育學會三等獎。
參考文獻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侯玉波等譯.打開積極心理學之門.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0
2.心理學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主編,2003
3.高屹,張瑞凱,北京市中小學生不同學習階段心理健康特點的調查,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6):21-27.